冰壶教学论文

2024-09-21

冰壶教学论文(精选5篇)

冰壶教学论文 篇1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形式,其形式多为动态、无形的,对学生的影响也多为潜移默化的方式,主要对学生在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方面产生影响。而冰壶运动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思想底蕴的运动,并以“冰壶精神”为一切活动准则,因此,在高校冰壶教学中更适宜进行隐性课程,通过冰壶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一方面掌握优美的冰壶技能,同时更应深受其文化礼仪影响,并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有所体现。

一、相关概念界定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亦称为潜在课程、潜课程、内隐课程、非正式课程等。对于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分歧。这既与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研究角度理解和分析这一问题有关,也与其上位概念“课程”内涵的不确定性有关。一般来讲,隐性课程就是学校通过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教育文化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学术与非学术的教育经验[1]。

高校的体育隐性课程属于隐性课程范畴。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是在高校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与体育显性课程融合在一起,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无形的、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为特征的课程。本文所指体育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体育文化要素总和[2]。

冰壶课程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内容,其必然要遵循高校体育课程和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规律和特征。

二、高校冰壶课程概述

冰壶(Curling),是起源于苏格兰的冰上集体项目,同时也是同冰球一样最早进入到奥运会的冰上集体项目,冰壶讲究团队协作,各垒次分工明确,全队又讲究战术统一和一致。冰壶项目特征符合我国运动员的各项条件,我国的竞技冰壶成绩良好。说到冰壶运动首先就要提到“冰壶精神”,它是冰壶运动的基本规范,也是冰壶人的基本准则,它是所有冰壶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虽然冰壶运动受场地、器材条件的影响较大,但是目前已经有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佳木斯市以及上海市的多所高校开展了冰壶课程,并在开展冰壶专修课、选修课的基础上,组建了大学生冰壶俱乐部以及冰壶校队,甚至参加了全国乃至世界冰壶比赛。

目前开展高校冰壶运动,除了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开设专修课以外,其他院校主要开设选修课,即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冰壶运动的普及程度,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冰壶氛围,并以学生冰壶俱乐部以及学生冰壶校队作为冰壶选修课的延伸。目前其他高校冰壶主要开设选修课,从冰壶运动宣传、参与的角度来说,其教学内容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项目的文化与传统,而对更高水平的冰壶技战术能力培养会有所弱化,加之前面所说的项目自身强调精神,而且社会已经营造出的冰壶运动为“冰上贵族运动”“冰上博弈”等良性文化定义,高校冰壶课程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更适合进行隐性课程的开展。

三、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的构成要素

有人以隐性课程存在的物理空间把隐性课程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教科书中的隐性课程;第二层是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第三层是教学活动之外的隐性课程,这三个层面构成了一个动态的隐性课程的三维结构图[3]。依据此分层方法,冰壶教学过程中的隐性课程构成可分为冰壶理论课中的冰壶精神、冰壶文化和相关礼仪的隐性课程;以课内外师生、团队配合、技战术实施来培养团结、协作能力的隐性课程;通过学习冰壶运动,以一个冰壶人的条件在校内外要求自己的隐性课程。从具体内容来看,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冰壶课程,通过表1可以清晰地看出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的构成要素。

从高校冰壶教学隐性课程的具体内容看,它既包括有形的、实体性的冰壶场地、器材、相关图书、宣传画册、赛事观赏等冰壶体育物质文化,也包括无形的、非实体性的冰壶精神、文化、礼仪、规则等冰壶体育精神文化。也就是说高校冰壶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既包括有形部分内容,也包括无形部分内容,是多种冰壶体育文化要素的有机组合。

四、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功能与特征

(一)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功能

1.导向功能

隐性课程的首要功能是导向功能,其在润物无声中将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我国高等教育首先要以育人为导向,高校冰壶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一部分,通过教学必然会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影响,并明确方向。特别是在当前较多不良社会思潮对高校涉世未深学子冲击较为严重时期,个别大学生出现价值观不稳和动摇的情况,高校隐性课程的导向作用应进一步突出,高校冰壶教学应重视隐性课程的导向作用。

2.陶冶功能

在高校冰壶课程进行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深受学校良好的冰壶教学设施、教师规范的讲解与示范、团队和配合以及和谐的同学关系、项目深厚的文化与传统所影响与陶冶,进而大大增加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其个人心灵和情操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净化。而且真正合理的高校冰壶教学隐性课程的影响也会促进学生的新习惯和良好品格的形成,即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能促进大学生非智力———情商的发展。

3.规范功能

学生通过冰壶隐性课程的影响,其行为和思想受到规范,并且这种规范和影响会和校园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联合起来,进一步发挥作用。大学生生活在由冰壶隐性课程营造的良好文化氛围中,自然会受其约束,在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

在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通过正确的引导、持续的陶冶以及长期的规范将冰壶体育文化精神传递给大学生,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其所得从冰壶体育课中来,又高于体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弥补当前高等教育体育课程的不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其全面人格的建立。

(二)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的特征

归纳来看,高校冰壶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属于文化范畴,它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它与高校冰壶教学中的显性课程共存。所以和高校冰壶教学中的显性课程一样,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的主要内容必然存在于学校范围之内。由于高校冰壶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是以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形式出现,但高校冰壶隐性课程也可以产生延伸,它既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它可以在课外乃至校外存在。

其次,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具体内容是偏向于非学术性,但并不代表着它排斥学术内容,即刻意的、过于理论化的形式不利于高校冰壶教学的隐性课程开展,但其灵活多样的形式应以准确、科学的学术性内容为基础。

最后,高校冰壶教学中隐性课程形式虽然是动态的、无形的,但其整体上必须存在于一定标准的情况下。它必须作为高等学校冰壶教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存在,因为只有将其按照一定的体育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进行规划设计,使之处于意图性和预期性状态,它才能称为体育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5]。

五、结论与建议

在高校冰壶课程教学中实施隐性课程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能力。同时也是提升项目影响力乃至体育课效果的科学、合理途径。通过在高校冰壶课程教学中实施隐性课程必将构建更为融洽的高校冰壶教学环境,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实施高校冰壶课程教学的隐性课程,应注意与显性课程的融洽开展;注意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形式开展;以课程的充分准备、教师的较高能力作为开展高校冰壶教学隐性课程的前提;注意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团队精神的培养;同时应重视过程评价,发挥俱乐部校队作为高校冰壶隐性课程的延伸作用;最后,应注意高校冰壶教学隐性课程的效果是长期的,而且很多时候是在课外,甚至是校外的点滴中体现。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01—302.

[2]曹永勇,姜振兴,魏斌.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S1):76—79.

[3]马存芳.隐性课程研究述评[J].青海师专学报,2002,(6):80—82.

[4]郭彩琴,张岩.浅谈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8—269+271.

[5]黄俊亚,詹建国.隐性体育课程的理论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2):79—80.

冰壶比赛音频制作浅析 篇2

一冰壶比赛规则

为了介绍冰壶比赛的电视制作方案, 我们先了解一下冰壶比赛的规则。冰壶比赛, 每场由两支球队对抗进行, 每队由4名球员组成。比赛共进行10局。两队每名球员均有两个冰壶 (Rock) , 即有两次掷球机会。两队按一垒、二垒、三垒及主力队员的顺序交替掷球, 在一名队员掷球时, 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 (Broom) 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能准确到达营垒 (House) 的中心。同时对方的队员为使冰壶远离圆心, 也可在冰壶的前面擦扫冰面。球员掷球时, 身体下蹲、蹬冰, 脚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 使身体跪式向前滑行, 同时手持冰壶从本垒圆心推球向前, 至前卫线时, 放开冰壶使其自行以直线或弧线轨道滑向营垒中心。掷球队员在力求将冰壶滑向圆心的同时, 也可在主力队员的指挥下用冰壶将对方的冰壶撞出营垒或将场上本方的冰壶撞向营垒圆心。最后当双方队员掷完所有冰壶后, 以场地上冰壶距离营垒圆心的远近决定胜负, 每石1分, 积分多的队为胜。

二冰壶比赛声音拾取需求分析

根据冰壶的比赛规则, 每队有4名队员, 轮流掷球。我们注意到, 当一名队员掷球时, 主力队员会根据场上形势给出指示, 擦扫冰面的两名对员也会相互交流。为了使电视观众能够清晰地听到主力队员的战术指示和队员间的交流、呐喊, 我们需要拾取每位队员的说话声, 作为场上的主要比赛细节声音。

在队员掷球出手以后, 以及擦刷冰面的过程中, 现场可以听到冰壶球在冰面滑行的声音以及毛刷擦刷冰面的声音, 并且时而可以听到队员在冰面滑行的声音。当然在营垒区冰壶球相互撞击的声音更是清晰可闻。这样就要求我们合理布置话筒, 拾取整个冰道的声音。

除了上述细节的声音, 整个场地的观众效果声也是必不可少的, 合理的观效话筒摆放可以很好地表现出现场的气氛, 以及比赛的激烈程度, 让电视观众有更好的临场感。根据摄像机的机位设计和镜头设计, 场上几台游机我们也布置相应的机头话筒。在导演切出游机画面时, 声音可以更好地配合画面, 为电视观众交代出场上的细节内容。

三冰壶比赛音频话筒的选择及摆放

以上我们已经分析了场上所需拾取的各个声音源, 接下来就是话筒选择和摆放的问题。观众效果话筒的选择相对简单, 冰壶球这种中小型室内场地我们选用了两支Sennheiser MKH416-P48超指向话筒组成一对立体声的主观效话筒。观效话筒的摆放一般选择观众较多的一侧观众席, 找相对安全不会被碰到的位置设置两支话筒立杆, 将超指向话筒分开一定角度指向观众席头顶偏上一点的位置, 保证可以拾取到观众席上的效果声又不会有太多的个别观众的细节声音。游机的机头话筒我们也选用Sennheiser MKH416-P48超指向话筒, 将话筒固定在摄像机上, 随游机的画面拾取相应的声音。

各队队员的声音拾取, 我们采用无线钮扣话筒的方式, 这样既能拾取到需要的声音, 又可以减少对运动员的影响。话筒的选型我们采用了Sennheiser SK5212无线腰包、Sennheiser EM3732无线接收和Sennheiser MKE1纽扣话筒的组合。这样的选择也是基于减少对队员动作影响的考虑。SK5212无线腰包和MKE1纽扣话筒体积小巧, 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的需要。无线腰包要在每场比赛上场前逐一为队员佩戴好, 这有点像文艺晚会给歌手发放话筒, 每个队员的腰包都有一个编号, 对应队员在本队中的位次, 这样调音师就能将调音台推子和队员对应上, 当队员上场时推起相应的话筒声音。

除了队员的声音, 我们刚刚还提到了冰面声音的拾取。正式比赛的冰壶场地由4条冰道组成, 每条冰道相互间隔出一段距离供运动员、裁判员以及摄像等工作人员走动。每条冰道的四周会有一圈略高于地面的边线, 用以保护冰壶球不会冲出球道。由于每条冰道之间的间距很小, 而且会有队员、摄像等来回走动, 所以我们无法在冰道间架设话筒矮架和超指向话筒用以拾取球道声音。另外, 从电视画面美观的角度来说, 每条球道边都有几支话筒出镜也是会穿帮的。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我们采用了有线纽扣话筒作为拾音话筒。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纽扣话筒的固定了。虽然越接近冰道越能有更好的拾音效果, 但是将话筒固定在冰面上明显是不现实的。那么冰道边线就成为了我们很好的选择。刚才我们已经提到, 冰道边线会略突出地面,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话筒固定在边线中或边线上, 这样既保证了镜头的美观也可很好地拾取到冰道的声音。有线纽扣的选型有很多, 在这次转播中我们选择用了DPA的4060纽扣话筒。话筒的固定位置分别为每条冰道的两头和中间, 这样可以保证在整个冰壶球滑行过程中我们都可以收到细节声音。这里有个布线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根据国外音频助理的经验, 冰道的纽扣话筒一定要用一根话筒线连接到飞行箱话放接口上, 即话筒线中间不要有接头。这样做的原因一个是防止中间接头被拉断;另一个是防止接头进水。

四调音台混音及其他问题

我们将上述话筒信号都接入调音台, 观众效果和冰道话筒依场上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音。队员无线话筒和游机话筒根据镜头的切换, 随时调整声音大小, 让球员的声音、冰壶球滑行的声音、擦刷冰面的声音, 以及其他细节声音很好地和场地氛围融合在一起。让电视观众既能感受到现场气氛, 又能清晰地听到每一个比赛细节。

在这次冰壶世锦赛的转播中, 我们还遇到了其他一些问题。一共四组8支比赛队伍, 由两辆转播车完成信号制作。每天的赛程我们选取其中两组队伍的比赛作为主要制作转播的比赛, 其他两组比赛视赛程进度, 如果主要的两组比赛进行完了, 那么我们继续转播另两组的比赛。根据比赛的重要程度, 另两组比赛的选手我们只给4支队伍的领队佩戴了纽扣话筒。但是, 我们在4条冰道上都布置了有线纽扣话筒。这样当我们需要转播两组次要队伍的比赛时, 我们可以推起相应冰道的话筒和该组领队的话筒, 就可以简单完成比赛声音的拾取, 保证重要声音要素不丢失。

五小结

以上便是冰壶球音频制作的一个简单介绍, 相对于大多数运动注重拾取运动器械或运动过程产生的细节声音, 冰壶球更多的是注重队员交流、配合的语言细节拾取。希望以上介绍能为大家在冰壶球音频制作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更希望能和大家有更多的音频制作方面的交流和沟通。

摘要:本文以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为例, 介绍了冬奥会项目——冰壶比赛的音频制作方案及实施。分析了拾音需求、话筒选择、话筒设置及混音等方面的技术细节。

冰壶教学论文 篇3

冰壶的技术结构包括投壶和擦冰两部分。其中投壶技术占主导地位。因为投壶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 因此, 投壶技术是冰壶技术的重中之重。在投壶时, 运动员从踏上踏板手持冰壶开始, 技术就进入程序:踏板发力—滑行—占位—观察—出手—出手后姿势保持, 每个技术环节都严格有序、连贯通顺, 这构成了投壶技术的核心技术链。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和分析运动员的技术, 还处于定性评价和经验分析的层面, 目前还没有太好的方法对技术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 更无公认的标准。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受力过程以及人体运动时对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研究人与地面的作用效应:基本出发点应当是对作用力进行定量测量及分析。通过人体动力学分析可以解释运动学分析不能解释的人体运动生物力学机制, 从而科学分析运动技术、评价运动技能。该研究采用德国Parotec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 采集运动员投壶动作的足底压力信息, 探讨投壶动作足底压力的动力学特征, 以期为提高我国优秀冰壶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探索致胜规律和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参考和应用, 力争为我国女子冰壶队取得更大的突破提供科研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家优秀女子冰壶运动员 (均为国际级健将) 。受试者膝关节均无明显损伤, 运动员的自然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以投壶技术 (分为投准和击打) 采样分析。采用德国Parotec足底压力分布测量软件分析系统, 采样频率100Hz, 48个采样点。这种进口足部压力分布测试分析系统, 接口实时反馈技术范畴内, 通过该系统所得到的力学信息内容 (包含动态参数和静态参数) , 能在一定精确度范围内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参数特征。这样就丰富并扩展了冰壶运动生物力学的应用实践。而且所有的分析参数建立在实时反馈信息上, 参数的性质也是实时反馈, 系统误差降低到可以承受和精确分析的范围内。通过对冰壶投壶技术足底压力分析与传导特征的分析, 有助于冰壶训练与技术的深层研究。 (见图1)

2 研究结果

投壶动作由前推、后摆、前摆组成, 这一系列动作应该是有节奏、连贯的, 没有任何停顿。根据足底压力分配比率指标, 可以看出在投壶过程中对于不同运动员采用不同投壶技术时, 足跟和足中区域所占比率有明显不同, 足尖区域所占百分比没有明显差异。根据运动图像解析结果, 在冰壶击打投壶动作中, 足底压力峰值与体重的百分比越大, 足底压力最大值集中于足中区域。对于冰壶投准投壶动作中, 力量输出消耗分配足跟部分的百分比较大。在3个区域力值分配比较中, 足尖部分所占百分比最小。从各部分的力值分配比率看, 最小的足尖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

3 分析与讨论

从以往世锦赛、冬奥会的视频解析结果来看, 我国优秀冰壶运动员普遍更重视战术的运用, 相反技术不稳定的缺点较为突出。我国优秀女子冰壶运动员大多采用躯体水平向前的低姿势投壶技术,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 这种技术稳定性及平衡性相对较好, 技术的不稳定导致关键时刻的失误影响到战术执行。Millard等 (1998) 开展的一项针对飞行员的经典实验发现, 足底压力与飞行员身体姿势的调节、手臂运动的控制、空间感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的关系极为密切。这对探索冰壶运动员不同技术非常有借鉴意义, 因为上述因素对冰壶投壶技术稳定性至关重要。所以冰壶运动员在投壶阶段的足底压力特征对投壶技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影响非常有研究价值。

冰壶投壶前推时, 先把壶沿着投壶路线向前推移, 前推过程会增加动作的弹性及其连续, 为之后的后摆动作提供支持。后摆是在前推动作完成后, 不停顿把壶向后、上拉到起踏板位置时, 冰壶体体已经离开冰面, 并继续向后摆至膝关节的高度。前摆动作开始于后摆结束, 此时身体与冰壶同时向前运动, 这种向前的动力来源于腿蹬起踏板的力量。无论用多大力量投壶, 真正的动力只能来自蹬起踏板。不同运动员不同足底压力特征体现了不同的技术动作风格, 从而形成不同的运动效果。对于冰壶运动员投壶时蹬地摆动效果的改变, 一方面是从技术训练角度出发;另一方面是从下肢力量训练角度出发。对于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 如果不能在训练方式上有所突破, 力量训练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4 结论

冰壶击打投壶动作中, 力量峰值与体重的百分比越大, 力量输出消耗分配越集中于足中区域。投准动作中, 力量输出消耗分配足跟部分的比率较大。

参考文献

[1]Reeser JC, Berg RL.Self reported injury patterns among competitive curlers in the United States: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pidemiology of curling injuries[J].Br J Sports Med, 2004, 38 (5) :E29-31.

[2]David GB.Periodized Training Program of the Canadian Olympic Curling Team[J].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2007, 29 (3) :24-31.

[3]Keith AW.An Analysis of a Strategic Decision in the Sport of Curling[J].Decision Analysis, 2005, 2 (1) :58-63.

[4]Gottschall JS, Mills J, Hastings B.Integration Core Exercises Elicit Greater Muscle Activation Than Isolation Exercises[J].J Strength Cond Res, 2012, 26 (5) :1498-508.

[5]Oliver GD, Stone AJ, Plummer H.Electromyographic examination of selected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isometric core exercises[J].Clin J Sport Med, 2010, 20 (6) :452-457.

[6]Lakie M.The influence of muscle tremor on shooting performance[J].Exp Physiol, 2010, 95 (3) :441-450.

[7]Mukherjee M, Siu KC, Katsavelis D, et al.The influence of visual perception of self-motion on locomotor adaptation to unilateral limb loading[J].J Mot Behav, 2011, 43 (2) :101-11.

冰壶教学论文 篇4

在冰壶比赛中, 战术是队伍之间配合和心理防御建设的重要体现。由于我国的一线队伍与青少年选手队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实力差距, 除了技术运用的熟练程度之外, 还有战术的应用和推广。青少年选手在战术的运用中并没有显示出团队之间的配合默契以及对比赛局面的快速分析能力, 因此很容易在比赛当中被对手的战术打败, 导致输掉了比赛。经过分析和研究过后, 我们总结出, 影响我国青少年冰壶队伍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 冰壶发展具有局限性。在我国, 冰壶运动是一项并没有被大众所熟知的运动, 主要的开展地区集中在东北的哈尔滨周围等3个城市单位, 发展人数不足百人, 并且大多为青少年, 对战术的理解不透彻, 所以发展缓慢;

第二, 由于青少年普遍年龄较小, 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还处在开发和培养的阶段, 对战术意识的形成还很模糊, 所以不能很好的在比赛中体现出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 以及对战时较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三, 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青少年冰壶的发展局限, 在国内很少举办大型的冰壶比赛, 青少年得不到实战的机会, 对比赛形式的不了解, 无法真实的估计比赛中对手的表现和实力, 不能进行战术的实践操作;

第四, 我国的冰壶发展理论较为落后, 青少年们得不到先进的冰壶理念的灌输, 也没有供教学参考的教科书, 因此在青少年的冰壶训练中带有一定的信息闭塞性。青少年需要通过直接的、快速的战术训练方式, 才能够对战术的含义和概念有进一步的了解。

2 战术训练的方法

2.1 明确战术的关系和作用

冰壶作为一项传统的技巧运动, 在投掷的过程中也是一场具有观赏性的冰上运动。在冰壶的投掷中, 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冰壶运动的技巧性和智力性以及团队协作性。冰壶比赛中, 要擅长运用战术, 才能够将对手击败。战术主要包括对目标的设定、投掷的手势、力度、比赛整体风格的掌控以及赛中总结等, 这些都属于战术应用的范畴当中。

战术也分为进攻和防守两种形式, 两者的战术形式有所不同, 但是有时相互依存的, 很多时候可以以攻为守或做到以守为攻都是很典型的战术应用。在攻守战术中, 又可以通过比赛的实际情况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进攻型战术, 是以得分为主要目的的战术形式;第二种攻守兼备的战术, 在比赛的过程中, 将攻守自由切换, 可攻可守, 增加了比赛的灵活度, 通过攻守的相互转换来控制比赛的局面;第三种是以不失分为目的的防守战术, 防守战术主要是以防止对方进攻得分为目的的战术应用, 属于被动的防守状态。

冰壶运动的战术与棋类比较相似, 例如冰上围棋、桌球等运动, 也是利用战术的运用和控制, 达到获胜的目的。战术是冰壶运动的主要灵魂和核心, 在比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2 倒序局的训练安排

冰壶场地赛道前卫线和后卫线之间的区域横向分成10个区, 选手将冰壶投到指定的区作为该队实施进攻或防守战术的布局;赛道的纵向以中线划分为左、中、右3个线路, 线路的选择和判断可使冰壶更精准地到达指定的投壶点。自由防守区的冰壶为有效壶, 大本营内的冰壶为有分壶, 一局比赛中位于大本营并比对方所有冰壶更接近圆心的冰壶为得分壶, 每一个冰壶为1分。问题出在刚接触冰壶的学生对于冰壶战术还是很陌生、模糊, 头脑中没有清楚的全局概念, 因此, 战术训练效果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

2.3 单局的训练方法

冰壶比赛有开局、中局、终局之分。以十局制比赛为例, 把它看做是由10个单局组成, 越靠前的局数, 学生需要掌握的专项和相关知识越多, 选择性也越多。第1局的战术方案可有3种选择:第一, 比赛刚开始双方实力相当, 对冰道、滑涩度、手感和对手都处于了解阶段, 先手在开局时选择进营, 后手则选择击打, 双方目的都是利用此局尽快进入竞技状态。采用进营、击打的战术是比较简单的;第二, 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 有一方对场地滑涩度掌握很快, 可以选择开局进攻的方式, 在比分上掌握主动;第三, 刚开局有一方实力明显高于对手, 不想让对手有适应场地时间, 开局选择进攻, 提前摧垮对手的心理防线, 控制比赛。

2.4 先、后手的战术选择

在战术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教会运动员单局战术意图不同时的不同打法, 根据上述比赛局势的分析和战术分解, 先手时有几种战术方案可供选择:赢一分的进攻战术、不失大分基础上赢一分的攻防战术、赢2分的进攻战术、送1分的防守战术、送2分的防守战术和0比0的防守战术。后手时有几种战术方案可供选择:赢1分的进攻战术、赢2分的进攻战术、赢3分的进攻战术、赢2分看场上形势转为0比0或赢1分的攻防战术和清场的攻防战术。综上, 冰壶比赛战术制订要考虑比赛局数、比分情况、先后手、对方情况、本方特点、冰面状况等方面因素。青少年战术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要有针对性, 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战术水平才会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建议教练员和运动员多从青少年运动员实际出发, 敢于改革创新, 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努力做到耐心讲解、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加深运动员对战术的理解和记忆, 才利于对战术的掌握。

结束语

一场精彩的冰壶比赛, 少不了团队间完美的战术配合。在比赛中, 战术是整个冰壶团队的核心力量。培养我国青少年冰壶运动员的战术能力, 是推动我国冰壶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培养青少年战术应用的过程中, 要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接受能力, 适度的进行战术分析、战术指导、战士实操的教学培训, 让青少年们在心中存在战术意识, 习惯性的分析比赛动向, 善于观察比赛局势等, 都是培养战术能力的重要步骤, 也是我国冰壶运动朝着世界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奉春.论冰壶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及其培养[J].冰雪运动, 2012 (3) .

冰壶教学论文 篇5

关键词:冰壶,中小学校,俱乐部,比赛

1 冰壶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冰壶为圆形, 重量 (包括壶柄和壶栓) 44英磅 (19.96kg) , 周长36英寸 (91.44cm) , 高度 (壶的底部与顶部) 不超过4.5英寸 (11.43cm) 。冰壶比赛是在长44.5cm, 宽4.75m的冰场内进行。比赛时每队出场4个人, 每人每局掷壶两次。双方按照一垒、二垒、三垒、四垒的顺序进行一对一的对抗比赛, 两个队共投完16个壶为一局。最后一壶投完后, 大本营内距中心近的壶的一方得分, 一般比赛为十局, 得分多者为胜。

1.1 冰壶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1151年, 冰壶运动发源于苏格兰, 它是在冬天结冰的池堤或江河上, 大人或小孩玩的一种游戏, 因为这块圆石投出后在冰上滑行或打转, 因而称为冰壶。冰壶出现以后深受人们的喜爱, 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 演变成现在的冰壶运动。目前冰壶运动已发展成为全球性运动, 拥有世界冰壶联合会、世界冰壶协会等世界性组织, 并且成为冬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2 冰壶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引进冰壶项目是在1995年, 由日本、加拿大冰壶专家对我国该项目进行培训, 并提供了相关的器材和技术资料, 使得冰壶运动在中国得到迅速的发展。2009年, 在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中国女子冰壶队摘得金牌, 中国男子冰壶队摘得铜牌。在2009年的世界冰壶锦标赛上, 女队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男队也获得了冬奥会的入场券。

2 黑龙江省中小学校开展冰壶运动的必要性

冰壶运动是集健身、娱乐和竞技为一体的运动项目, 而且竞赛的氛围友好、和谐, 被誉为“冰上绅士运动”, 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与观赏价值。它属高雅型集体项目, 但静中有动, 文雅中蕴涵对抗。优秀冰壶运动员应具备射击运动员的沉稳、棋牌运动员的智力、体操运动员的柔韧与马拉松运动员的耐力。然而, 对于一般从事冰壶运动的人来说, 具有常人运动能力即可, 可谓老幼皆宜。

2.1 我国冰壶运动水平发展的需要

冰壶运动的特点, 要求运动员不但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 还要具备相当高的战术水平。高超的战术水平不仅来自训练和比赛经验的积累, 更重要的是需要高智商的四垒队员对临场的分析、决断和指挥。我国目前体校、体工队从事该项目的专业运动员大多数是体校最早接触冰壶运动的其它项目的队员和少数中学生, 选材受限, 如果在黑龙江省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该项目, 就会涌现出一批高智商的冰壶爱好者, 这样我国的冰壶项目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2.2 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手段

黑龙江省地区气候寒冷, 冬季体育锻炼有一定的限制, 冰壶运动是一种带有对抗性的高雅运动, 无论参与者还是观赏者都会从中得到乐趣。这项运动一经出现在校园, 必然受到欢迎, 吸引众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或观看比赛, 使之成为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

3 黑龙江省中小学校开展冰壶项目的可行性

3.1 气候条件优势

我国高寒地区气候寒冷, 冰冻期较长, 具有很好的自然气候条件。该地区可利用天然冰场和人工室外冰场, 开展冰壶运动, 节省大量场地开支。

3.2 场地器材优势

由于该地区有天然冰场和人工室外冰场, 因此冰壶场地的开支是极其微小的, 主要的支出是在器材方面。国际比赛使用的冰壶都是用特定的苏格兰大理石加工打磨而成, 价格十分昂贵。但随着将来这种资源的枯竭及冰壶项目的发展需要, 这种材料必将被一些价廉的材料所替代。目前, 在加拿大针对7~12岁的孩子们产生了小型冰壶, 小型冰壶由花岗岩或塑料做成。塑料制品的重量在5~9kg, 花岗岩制品的重量在10~11kg, 与正常冰壶相仿。大大降低了冰壶的价格, 使各学校开展冰壶项目成为可能。

3.3 教师资源优势

我国第一比批介入冰壶运动的人士有相当一部分是各学校的体育教师, 这些人经日本、加拿大冰壶专家的培训。专业队出现以后, 大多数人转入冰裁判队伍, 继续从事冰壶事业, 为冰壶运动在中国的迅速的发展做出贡献。

3.4 冰壶运动的主要方式

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 冰壶运动也需要得心应手和保证成功的用具。一双由滑行和蹬冰组成的鞋, 滑行鞋穿在支撑脚上, 蹬冰鞋则穿在蹬冰脚上;一支用来刷冰的刷子。冰壶运动的基本技术就是投球和擦冰技术, 比赛中的得分与失分, 胜与败, 都与投球有着直接的关系;有效的擦冰可延长冰壶的滑行距离。

3.4.1 创建精品课程

黑龙江省的中小学校体育教师, 也可以上出冰壶特色课, 在课堂中注重培养乐趣, 学生们在投球擦冰和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在此之中这学生们体验到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师也可利用冰壶精神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4.2 组建校队

通过在校园开展冰壶运动, 教师可选拔一些各方面条件好、兴趣高的学生, 组建校冰壶代表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 并参加一些比赛。

3.4.3 组织多元化竞赛

冰壶项目入门很快, 初学者一般3~5次课掌握基本规则、简单技战术即可进行比赛。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可在校内组织竞赛。随着冰壶项目在中小学校的开展, 组织各校间各种水平的比赛将会成为必然趋势, 这必将为黑龙江省的全民运动增添色彩。

4 结束语

上一篇:新闻亮点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