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

2024-10-25

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共12篇)

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 篇1

一、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1. 面向全体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1], 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提出面向全体学生, 是针对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尖子生的片面、被动发展而提出的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主动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这既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体现。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 开发潜能, 培养其特长, 使每个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 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 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之才。

2. 因材施教是面向全体的必然要求

面向全体, 实质上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 这就要求教师关注个别差异, 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以及教育影响在事实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动机、气质、性格、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只有承认个体差异, 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面向全体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

的必要性

正确处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原则;既要根据目标和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 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针对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 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上, 获得长足的进步;使学生在语文素养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并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在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下, 鼓励那些尖子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实践证明, 任何一个教学班,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性素质的不同, 从而决定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也不相同, 便形成了“好、中、差”三类学生。而长期以来, 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 我们的语文教师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 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 用同样的方法, 做同样的练习, 要求同样的步伐, 使优等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 中等生吃不好。学生犹如被填充的容器, 失去了自我, 失去了原有的个性, 这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会导致学生因为别扭、困难而厌学, 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丧失原有的灵性。正如前苏联赞科夫所说:“要求一律, 就会压制个性, 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2]因此, 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

1. 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区分学生的不同学习类型, 并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类型

从教学实际看,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性素质的不同, 从而决定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也不相同。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语文素养好;有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语文能力低下。这就导致有些学生学习热情高, 学习能力强, 而有些学生学习被动, 学习困难。不同的学习类型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 学习成功者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我在教学中就开展了形式多样、评价灵活的语文活动, 如中华古诗文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现场作文写作比赛、时事热点辩论赛、主题手抄报制作、课前五分钟故事讲述、名著品读、自制课件等。通过这些活动, 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特点、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呈现:这就为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够有的放矢,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 制定灵活的教学目标,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优势, 弥补不足。

2. 深入了解教材, 根据学生实际, 制定多层次教学目标

在学生已出现分层的情况下, 我们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 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 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 这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例如我在诗歌教学时就将教学内容分成背诵默写与理解记忆、分析综合、表达应用与鉴赏评价等三个层次, 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完成背诵默写与理解记忆的任务, 中等基础的学生要求在背诵默写、了解记忆的前提下完成分析综合的学习任务, 而基础好的学生则要完成全部三个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 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学, 有所得, 既不会让基础差的学生因学习难度太大而丧失了学习积极性, 也不会因要照顾差生而降低学习要求, 使基础好的学生失去了学习探索的热情。这样的分层教学不搞“一刀切”, 而是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更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 结合学生完成学习的实际, 分层布置学生作业

学生学习基础不同, 学习能力也会有差异, 老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自然也要精心设置,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 设计出难易适度、多少适量的作业, 既让中等生“吃得好”, 又让优等生“吃得饱”, 也让学困生“吃得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 将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课标、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 面向中等学生, 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 例如现代文教学中的字词学习, 文言文中的背诵默写、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基础巩固题, 即根据课内作业的完成情况为学困生设计的巩固类作业:如字音字形的识记、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辨析及运用、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常用文言实词的解释等。一是拔尖提高题, 根据优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一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文段阅读理解题, 如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理解文中句子的具体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等, 以及知识拓展迁移的作业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及表达技巧, 用文字表述自己对作品独到的感受和体验, 点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目的是让优等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点以外, 能有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 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力。为了方便实施, 我在日常教学中推行学习小组制度,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 根据优劣搭配的原则, 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基础知识由小组中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去辅导成绩相对差的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拓展性知识则由每个小组中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去讨论解决, 教师点拨;基础知识的考查由小组成员自己命题, 自由选题做答。通过这样的方式, 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参与热情, 也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灵活制定多种评价手段

评价是具有导向、激励功能的, 它能让学生渴望或乐意去再次学习。但长期以来, 我们的评价一直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 忽略了对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种种表现的评价, 这实际上是一种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公正的评价。久而久之, 势必打消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主动性, 磨灭了他们的进取精神, 使他们逐渐对学习丧失了热情。所以在对学生的评价上, 新课标重在“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更注重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评价, 这种关注能使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更注重自己的学习过程, 更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我课堂上对“学困生”就尽量利用难度低的题目去提问他们 (例如古诗词中的背诵、默写、简单的词语解释、字词注音等) , 对他们的回答寻找闪光点表扬, 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对中优生则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 多用主观性强的问题如词语理解、句意领悟、文意欣赏、语言赏析、主题感悟, 等等, 训练他们的思维广度和答题深度, 对他们回答中的妙招及时给予适当回应, 以培养他们的思维创造性。阶段测试, 我会把学生多次测验的成绩制成系统表, 看谁有进步———哪怕是一两分, 也及时表扬, 以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然后再适时点一下不足, 指出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在不伤他们的自尊心的前提下, 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这样从多个角度去对学生表示赞同或鼓励, 让他们树立起更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从而使他们感受到成功就在身边, 就在每节课中, 就在每一次的动手、动口、动脑中, 让他们能在这次成功之后更加期待下一次的到来, 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 我每学期会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两到三次综合分析, 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颗“学习树”, 将每个学生每一次综合测评的情况都展示在“学习树”上, 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 给其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学习退步的学生则给予提醒、鼓励, 帮助其分析原因, 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四、结束语

总之,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我们要有勇于付出、积极探究的治学精神, 要深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 切实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意志性格、思想纪律、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等, 特别是要及时洞察到学生思想上、学习上变化的苗头和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真正做到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努力追求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和提高, 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并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前提下, 鼓励那些尖子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在教学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秦训刚, 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 篇2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因材施教方法

——分层教学初探

多林镇中心学校

作者:刘国全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因材施教方法

——分层教学初探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后,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就读,因此在初中学段同一教学班学生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尤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较为明显,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四五十个学生集于一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智力水平相差悬殊,按以往的“等量、同进、同要求”的标准授课,势必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情况,这对我们大面积提高整个班的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很不利的。这样长久以来,造成了“学困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两极分化现象。随着二期课改的顺利推进,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度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我们农村大班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势在必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内涵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反映,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得到优异成绩,不是因为智力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平能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习中没有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力帮助造成的,所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互相兼顾的教学模式,这才是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分层教学就是通过把全班学生按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按照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教学。实行分层教学主要的还是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民主的教风和学风,是学生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达到老师真正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全班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得他们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提高分层教学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对于分层教学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包括成绩,行为,家庭情况,作业是否主动完成、责任心以及班级中和谁关系最好等等。然后再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对学生分层,分为:“优秀层、中等层和学困层”,可以分别叫做A层、B层、C层。让小组学生根据自己在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和自己平时的课堂表现,对自己定一个本学期目标,让他们心目中有一个向上一层跨越,赶超本层次学

生的一种进取心理。

2、教学设计分层

学生分层再好,没有课堂上很好利用和切时发挥,那只是形同虚设。因此分层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分析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上,吃透教材、教参和大纲,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应为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一般每一节课时的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较高教学目标两类,要求A层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B层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C层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其次对教法和学法也应尝试分层,比如“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较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提高提问的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对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指导和帮助,他们也感到有压力绝不敢放松,从而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3、为有效达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目标,还需作业分层、个别辅导分层、评价分层。

学生要学有所获,老师想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

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分层作业是其核心环节。作业应分成必做题、同步选做题和练习卷选做题几类,让学生根据分组或根据自己能力必做必做题和选作同步题和练习卷选做。

教学中,个别辅导是学生牢固掌握和巩固提高的重要环节。除课堂上给学生辅导外,课下还可以采用以下辅导形式:①小组内对口扶贫,实行一对一帮扶,既A层学生辅导B层学生,B层学生辅导C层学生,对于三个层次的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在小组交流讨论,或请教老师。②利用早读、午自修和其他方式对C层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巩固基础知识,并查漏补缺和巩固练习方式,更深层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对学生分层评价也是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机制,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力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机制。可结合个体评价和小组内评价两种方式,通过这样两种评价,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加强学生间的团结互助,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

在自己两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让以往“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在整个班级中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同时也形成了班级同学间“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使整个班级在期末测试中及格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难,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和汗水。总之,尝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使

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达到了“优生更优、学困生进步”的良好效果。

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 篇3

一、教学内容的分层

语文教学中的分层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分层,从文章的内容深浅程度和数量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对语文教学内容上,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潜力等方面,给不同等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只需要达到最基本的目标就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行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学生的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针对全体学生,属于基础性知识;一类是针对大多数学生,难度适中,属于应用性知识,一类是针对较少学生,属于提高型的知识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这样的分类之后,不仅将知识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紧密结合,还更好的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建立有效的分层教学制度。

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提问,对于那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只需要他们掌握基础的字词解释和朗读,而针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需要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概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下读后感,这样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更多进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将教学内容分层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需求,制定出多层次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当然这些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需要在实践中被证实是可行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可以实现的,这种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调动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是针对所有学生,必须掌握课本中基础的字词句,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第二层是针对部分学生,要求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之后,针对文章的个别字句,写出自己读完的观后感,结合作者的写作情感;第三层是针对少数学习较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在阅读完这次文章内容之后,鼓励他们多度课外阅读教材,发散语文学习思维,提升语文写作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这样才能从不同层次对开展语文教学,更加明确好学习目标,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进而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熟读文章内容,理解和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字词句,掌握基础性知识作为他们的学习目标;针对学习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将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大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最后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任务,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写读后感,并罗列出文章优美词句的使用,掌握这些写作手法,进而提升语文写作水平。

三、教学作业的分层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不难发现教学作业的布置是检测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学作业的布置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些简单的语文训练没有很直观对学生语文能力有提升,取得的教学效果较小,这时我们就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布置一些高难度的应用型作业,而对于那些基础性作业,他们可以选择做还是不做。此外,对于一些学习薄弱的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基础性作业,教师还需要多花精力去检查他们在作业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而在此类作业上设置同类型的,开展强化训练,真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吃透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就需要针对作者对父亲的细节描写,来开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借鉴和掌握写作手法,并在今后的作文练习中学会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教学目标。通过对语文作业分层次的布置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真正帮助每位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实现共同进步。

【结 语】

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 篇4

一、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让学生“举手摘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老师应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并在制定教学目标, 以学生只需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收获为原则, 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抬抬手就可以摘到桃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 不能制定过高的教学目标, 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负荷, 也不能制定过低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性, 兴趣缺失。对此, 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使之更适应各个层面的学生, 对于语文优秀生, 教师应适当提高对其的学习要求, 确保他们的精力能够花在学习中, 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思维探究活动;对于语文后进生, 教师应将教学目标适当放低, 主要以学生对语文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为主。

二、创建分层教学模式, 让学生“互帮互助”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 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与革新, 通过不断地尝试,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得到了认可和推广。有些教师在分组的方式上, 喜欢将同一层面的学生编排在同一学习小组, 如此“优劣不均”的分组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 有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应以均衡为原则进行科学的分组, 在编排小组成员的时候, 可以安排2名学习优秀生作为“领头羊”, 同时将中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安排在各个小组内, 让小组间的学习实力相等。在开展学习活动时, 组内的优秀生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在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上可以给其他学生做个好榜样, 通过这样优化的组合方式, 在小组内开展帮扶活动, 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 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三、设置分层问题难度, 让学生“全体参与”

在课堂提问环节, 大部分的教师往往忽略了中等生和后进生, 只喜欢向语文优秀生提问, 因为优秀生的精彩问答往往可以促进学习氛围的升温,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不利于学生的整体进步, 时间一长, 后进生往往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渐渐向边缘化发展。所以,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应兼顾到整体学生, 设置出不同的难易度, 促进学生全体参与。在课堂提问中, 教师将一些难度大的问题留给优秀生回答, 并在回答的过程中, 解说思维的过程;而难度较小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回答, 通过分层提问满足了各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仅促进了双边活动的深入开展, 同时也保证了各层面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四、进行分层教学考核, 让学生“人尽其才”

在语文教学中, 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考核环节, 陈旧的教学考核标准都是相同的, 虽然统一了教学标准, 但是却很容易打击到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超出了这个层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负荷。在教学考核环节, 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一些难度系数较低的题目, 对后进生展开学习考核,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较为理想的成绩, 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另外, 教师可以用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考核语文优秀生, 防止这一层面的学生产生自傲自满的情绪, 激发他们的学习上进心。

五、开展分层教学评价, 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语文教学评价环节中, 教师也应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 在评价优秀生时, 教师除了肯定其学习成绩的同时, 还应及时地指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骄傲自满的情绪, 并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面对语文后进生时, 教师应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当他们取得进步时, 应及时地表扬,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涣散或是学习方法不正确时, 应心平气和地提出来, 不能直接的以粗暴态度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此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知到成功的喜悦, 促进全体学生更加积极深入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六、实施分层教学拓展, 让学生“自得其乐”

教学拓展环节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 在组织拓展活动时, 教师也应坚持分层原则, 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在拓展活动中自得其乐。例如, 教师可以按照优秀生、中等生与后进生的层面标准, 组织课外学习竞赛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一些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或是有关古诗词方面的竞赛。通过与同一层面学生的竞赛,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竞争欲望, 以赛促学。通过这种形式的拓展活动,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并在活动中强化自己的优点, 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 兼顾整体学生的进步, 因材施教。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不断地创新和优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工作兢兢业业, 教学认认真真, 他们花了大量的精力搜集教学素材和设计教学过程, 但是实际教学成效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这些教师并没有以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整体兼顾到, 只是抓住学生中某一层面的群体, 在教学中不讲求针对性。为了促进教学成效的整体进步,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创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手段, 拓展教学空间, 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职校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篇5

职校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采取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教学时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使得教师有机会了解每个学生的“材”,及时点化,发展其才能,成就其德行.

作 者:梁东侠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64400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CUN KEJI年,卷(期):“”(5)分类号:G71关键词:

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 篇6

关键词: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初中语文

在初中语文素质教学中,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和了解时代的需求,要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要发挥学校的能动作用。在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发现,也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师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

一、把握个体成长,促进全体发展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教学的主体是所有的学生,因此,在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时,应当对矛盾进行仔细的分析,要正确对待主次矛盾,要在整体教学中对每个学生进行个体教学。初中语文有着其他课程没有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灵活性,需要在教学中要与生活有一定的关联,要在教学中不断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要对学生独立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个性化进行培养,在课程教学中让初中生有相应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无论是对文学作品的品读还是对词句的了解,应当让学生有思维的发散和不同的想法,教师不应当设置正确的答案或者单一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情感有所引导,让学生自己体会作品中作者想表达的情感,然后再对文学作品进行相应的解读。初中语文的因材施教不是对学生进行单个的辅导,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健康成长。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挖掘学生兴趣爱好

在学校的教学中,因为每个初中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才能将因材施教有良好的实施。老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不同,通过课堂观察和与其他任课老师的交流、其他环节对学生认真的了解,在教学中,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不同个性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能使学生有比较强的机动进行学习。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作为新课程实践的重要实验基地,要明白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和老师的重要性,要让教学内容和因材施教有更好的融合。在语文乃至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学校应当让老师进行相应的尝试,要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创新,才能实现新教程改革的目的。学校可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查,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让老师在明白学生的学习程度后,在课堂授课中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师资调整中,应当扩大年轻教师的比重,让年轻老师在接受新的思想的同时带动终老教师进行教学的改革。要让老师们互相合作,对各自学科的教学进行研讨和探索,让传统教学和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融合,能创造出适合自身教学的教育体制。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可对班级容量的管理进行调控,也可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班级控制,让先进的学生帮助后进的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锻炼自己。

总之,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当明白因材施教对学校教育和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当在教学教育中对因材施教有所重视。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老师都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的积极性,要让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思想融入平常的教学中,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关注和培养,实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和对老师新型的要求。

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 篇7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 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 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 一部分学生“吃不了”, 优生学习没动力, 冒不了尖, 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 给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 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 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 激发创新思维,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 逐步提高, 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 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 按层次教学为辅

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是成绩差异的分层, 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后进生增加心理负担, 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 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以逐步缩小差距,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2. 在分层教学中应注意原则的使用

(1) 水平相近原则

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2) 差别模糊原则

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 有进步的可以“升级”, 退步的应“转级”, 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3) 感受成功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 应使学生“跳一跳, 才可摘到苹果”为宜, 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 零整分合原则

教学内容的合与分, 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应遵守这个原则。

(5) 调节控制原则

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 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 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 调节并控制止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 做好分类指导。

(6) 积极激励原则

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 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 及时表扬激励, 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 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 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上、中、后进生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 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2. 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 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 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 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 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 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灵活运用基本方法, 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 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 梯度缓一点, 能掌握主要的知识, 学习基本的方法, 培养基本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篇8

一、语文教学中违背因材施教原则的现象

1.进度的整齐划一。 我校每个年级都有很多班级, 比如一年级 (1) 班、一年级 (2) 班直至一年级某班, 可以说这些班级之间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 但是学校在进行教学规划时, 要求教学进度完全一致, 比如到期中考试前必须讲到某册书的第几单元, 到期末考试时必须讲完整册书等。 个别学校甚至严格到每节课的进度统一, 每周下来的教学进度都要严格规定好。 比如对于一篇课文来讲, 学校要求教师提前计划课时, 每一节课必须严格落实这一点, 不能有一点教学自主性。 我们经常在听课的过程中看到, 有的教师在教课过程中, 因为讲课的节奏没有把握好, 造成一节课前松后紧或者前紧后松的情况出现, 使得课堂的教学活动出现时间使用上不恰当, 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目标的整齐划一。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一定的教学活动必须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这些目标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但是我们完全忽略班级的差异性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只看到一个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 却很难看到有哪个教师是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 不同的学生情况有区别地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这样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 是严重违背因材施教原则的。 事实上, 教学活动是按照既定的规定时间完成了, 但是这些目标实现得怎么样呢? 真正的结果是并非完美完成。 由平时的测验结果就可以看到, 从满分到较低的分数分布, 充分体现了学生之间在接受教学任务的差异性。成绩较好的, 就是适应教学过程的, 教学目标实现较好的;成绩不好的, 就是不适应教学过程的, 教学目标实现不好的。 我们总是在抱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但是是否考虑过应该尊重这样的差异性, 从而改变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呢?

二、语文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践

因材施教是教学活动应该遵循最根本的原则。 那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呢?

1.有区别教学。 这一点是针对不同的班级来说的, 一般情况下, 语文教师教授两个平行班级。 但是两个平行班级的情况肯定是有所差别的, 教学必须不忽视这些差异, 从这些差别出发, 找到适合不同班级的教学方法, 这就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比如, 从进度上说, 不必讲究整齐划一。 对某个班来说, 可能一篇课文只要两个课时就可以讲完, 而对于另外一个班来说, 这篇课文讲两个课时可能是不够的, 怎么办? 必须有区别地教学。

2.分层次教学。 这一点是针对一个班级内不同的学生来说的。 在一个班上, 有几十个学生, 每个学生之间的情况不可能完全相同, 这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如果按照一种教学模式教学, 有的学生可能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而另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 怎么办? 必须实行分层次教学, 把一个班级的学生,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成几个层次, 高级、中级及基础等几个层次, 对他们的要求可以有所区别。 比如对于一些需要背诵的课文来说, 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背熟一些, 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 背过即可, 而对于那些比较基础的学生来说, 背过的要求可能就比较高, 完成起来比较困难, 要求读熟就行, 这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根本原则。

三、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必须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的形势下, 教学评价方式严重制约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实施。 在目前的评价方式下, 大多数学校还是以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能够量化的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事实上, 这些评价指标的制定及评价方式的实行是与因材施教原则相违背的, 它事实上忽略了不同班级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因此, 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就必须改变当前的教学评价方式。

我认为分层评价机制就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 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 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 针对不同的层次, 分别制定教学目标, 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分别实现教学目标, 不必追求过于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 比如, 针对记叙文的写作, 可以首先了解学生的差异性, 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 有的学生要求能够完成叙述即可, 而有的学生则要求语言优美, 而对于一些要求更高的学生则要求文章的立意。 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达到不同的要求, 这样的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差异, 这样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有所成, 学有所乐, 是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应用。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一定的教学活动必须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些目标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但是我们却完全忽略了班级的差异性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我们只看到了一个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 却很难看到有哪个教师是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不同的学生情况有区别地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 也是严重违背因材施教原则的。作者阐述了语文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践。

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 篇9

一、认真备好每一位学生, 因材施教的首要前提

在平时的教学中, 许多英语教师会发现, 在同一个班级, 同一个教师教授同一个内容时, 学生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理解起来很轻松, 有的学生似懂非懂, 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有一些学生很勤奋, 但成绩平平, 还有一些思维活跃, 但往往纪律较差, 成绩很不理想…….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是不同的个体, 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学习的基础、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差异的存在, 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一刀切。往往会造成:有的学生觉得上课内容太少, 积极性受影响;而有的学生则吸收不了, 久之产生学习上的厌学心理, 成绩越来越差。

二、优化教学目标, 为学生制定差异性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三个前提, 一是要认真的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认真备好课, 确定的这个目标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二是要分析教的学生, 认真备好学生, 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 特别是要了解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共同目标间有什么差距, 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三是要认真设计练习, 使练习也有层次。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 把练习分为A, B, C三等, 如A:基础必做题 (一般学生) , B:中等水平学生, C类:学有余力 (优秀生)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 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课堂应变成一个可以使不同的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不应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传教者, 而应真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教学也不应是只有标准答案, 不能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要鼓励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 对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要表扬学生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只有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中, 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 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才能真正的对知识进行认真思考。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备课时就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需求采用切合实际的个性化教学。在设计提问时, 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 采取分层策略。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 有意识降低提问的要求, 通过提高表扬的频率来激励他们上课时积极性。而对于才思敏捷, 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则应有意提高问题的难度, 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 促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开展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如何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呢?英语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书本知识, 如把书本上的文章改写为一个小的英语短剧, 进行英语会话和短剧表演;进行英语的书写比赛、朗诵比赛、英语单词的百字默写比赛、单词竞猜比赛等。也可利用网络资源, 观看英语电影、动画片, 学唱英语歌曲;还可以举办英语角, 刊登一些英语小故事、英语小诗歌、一些优秀的英语作品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使课堂有效的延伸, 一方面使学生学到了丰富的英语知识, 为学生提供了个性话发展的空间, 提供了表现个性化能力的舞台, 进一步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分工协作, 互相帮助, 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有利于共同提高。

四、 形成个性化评价, 使不同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1.在课堂教学中应有个性化评价。不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对后进生要采用表扬为主,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对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 要及时的发现肯定, 调动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对一些学习中等的学生, 既要表扬他们的进步又要指出其学习上的缺点, 及时地弥补不足, 促进他们更好的进步。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要采取高标准, 严要求, 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课堂中的评价与也可个性化。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的回答, 可以多鼓励表扬, “You are very clever”, “Excellent ”。不要吝啬你的鼓励, 个性化的评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

2.个性化评价运用到作业批改上。对于学生的作业, 英语教师也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阵地。运用不同的评价语。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批给要严格。对后进生, 鼓励他们自己独立完成作业, 可适当降低作业批改要求, 即使作业中有些错误, 认真订正后也可以批 “A”;也可以在采用面批时进行个性化评价。如“这次正确率比上次高了, 不错!”“最近进步很大, 加油!”。运用不同的评价语可以激发不同的学生自信, 使他们真正的爱做作业, 爱学英语。

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 篇10

一、目标为主,拓展知识容量

古语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要遵循目标性原则,也就是渐进性原则。要求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识是不现实的,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的基础,查缺补漏,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以文学阅读为例:调查表明,多数学生都喜欢阅读一些玄幻类小说、口袋本言情书以及一些青春励志系列的杂志周刊等。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每一单元的教学结束之后加一堂文学欣赏课,采用最简便易懂的方式———讲故事,将世界文学名著一部部介绍给学生。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候,就可以将《悲惨世界》《荷马史诗》等故事内容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将西方文学与我国传统文学进行对比,感受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难能可贵的坚毅、拼搏的精神特质。学生学完之后,将会感叹文学世界的瑰丽,阅读情趣也能逐步提升,拓展阅读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将得到发展。

二、身临其境,模拟文中人物

语文课堂教学不但起着传授知识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传统模式下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失去了很多积极思考、探索的机会,很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文中的相关人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明确文章的主旨。

比如:必修2第三单元《鸿门宴》,就是很好的人物情景剧的模拟材料。学习文言文是大多数学生都很头疼的一项任务,由于文言文中涉及的知识、生僻字、文言词汇较多,晦涩难懂,很多学生还认为这是古代的语言,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对文言文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将文言文改编成课本剧,为不同性格的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可以将学生分为两派:一派是项羽的团队,另一派则是刘邦的团队。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两大集团之间的帝王之争,在将领之间的斗智斗勇中,最终刘邦获胜,结束了连年的战火。项羽与刘邦手下的重要将领,如,谋士范曾与张良、奸细曹无伤和项伯、侍卫项庄和樊哙。每个人的个性都特别鲜明,刘邦的能言善辩,项羽的自骄自大,谋臣张良的足智多谋,武将樊哙的英勇善战等。文中对于人物的详细刻画主要是通过彼此之间的对白实现的,这就为学生模拟英雄人物提供了很好的对话条件。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待学生仔细揣摩过人物的性格和说话的特点之后,老师负责旁白,学生进行表演。表演课本剧,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文言文中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点。

三、教学相长,开展双边交流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舒适的课堂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地降低学习难度,让其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而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当加大学习难度,充分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任务的布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对文言文节选的部分内容,教师要控制好教学进度,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然后给学生一些具有引导性的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在苏教版语文读本中,教师在重视应试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在教学中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将应试教育发展成变式的教育艺术。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因材施教 篇11

一、遵循教学原则,教育要适应学生发展

初中学生在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要遵循教学的原则。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收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后,教师要准确把握學生的知识结构,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持续的发展和提高。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思想和个性逐渐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学习成绩容易起伏不定。因此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例如教师既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不随便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不满足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师要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设置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做到因人而异,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维持学生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深挖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教师在因材施教的时候,要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教材中的重难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What color is it ?”句式的时候,可以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按如下句式分组练习:

学生甲:What color is it?

学生乙:It is blue.

学生乙:What color is it?

学生甲:It is yellow.

为了加强学生对表示颜色的单词的掌握与记忆,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颜色的彩笔,然后依次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抢答出对应颜色的英语单词,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训练发音。教师还可以随机抽查几名学生,教师说出不同颜色的英文发音,让学生将相应的单词写出来,保证学生对颜色单词的完全掌握。

教师实施因材施教,还需要深挖教材和优化教材,使之更贴近实际教学。仍以“What color is it ?”为例,教师在学生掌握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和简单的句式后,可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完成情景中的对话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英语情景对话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温习和巩固教学内容,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层次化,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层次化的设置,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在讲解“Will people have robots ?”的时候,可以将教学目标作如下设置:

基础目标:

1.掌握下列单词:unpleasant/scientist/made/factory/simple/everywhere/human/snake/shape/electirc

2.掌握将来时态的用法;

能力提升:

3.熟练朗读课文,简单描述机器人的特点;

4.学会根据文章标题和相关图片获取新信息的策略,准确回答文章所提出的问题,较流利地复述课文的大意;

能力拓展:

5.以自己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想象,进行作文训练;

6.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发展方面的谈话。

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后,可以向更高层次的目标继续努力,最终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因材施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篇12

一、掌握学生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布置作业

掌握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的关键。如果教师清楚掌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就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难题。老师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燃起对英语的兴趣。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大体上是不同的, 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 制定的计划也应该不同。在作业的布置上可以划分层级, 也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的问题进行分等级的布置, 这样作业会更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 在初中英语作业中有出现抄袭别人作业的, 当问及到为什么抄袭别人作业, 学生通过会回答因为作业太难。如果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 就可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有质量的完成作业。这也会让学生喜欢上英语, 不再因为难而选择逃避英语。

二、熟悉教材, 根据教材特点进行教学

老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进行准备, 在准备的时候老师就会熟悉教材, 明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去展开教学, 调整教学方法, 如果老师总是采用一种教学方法, 就会让学生感到学习乏味, 但是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 同时英语和语文一样涉及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这样可以丰富英语的教学形式。

在学习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章中, 老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很多动物图片,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提问, 让学生能够谈论自己的喜好, 并且学会询问他人的喜好, 能够表述自己喜欢动物的理由。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记忆深刻, 每当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时, 学生的脑海都会出现当时老师在讲课时运用了一些图片来进行辅助教学, 并且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 自主的选择对话小伙伴。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使得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得到提高。在英语学生中, 听力和口语也是决定学生成绩好坏的因素, 学生愿意尽可能多的去张嘴说英语, 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也就会随之而然的提高。让学生学以致用, 是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最佳方法。

熟悉教材, 老师可以掌握教材的重点, 并对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进行着重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课本。同时对学生也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 老师自己就要清楚课文讲什么, 不能在课堂上随心所欲, 毕竟教学还是有教学任务的。老师在教学时需要完成教学目标。

三、因材施教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在英语学习中, 有很多学生的付出和收获是不成比例, 这些学生主要是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或者还有一些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 学习英语从来都是被迫去学的。当老师发现这些现象时, 老师应该及时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对于事倍功半的学生,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有效的英语学习法。例如如果学生觉得自己发音不好, 就应该不断加强口语的练习。口语练习可以借助英语磁带, 英语磁带上的发音都是标准的, 学生可以通过跟读的方式去提高自己的英语。但是英语的提高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它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只有坚持不懈才可以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 三天打鱼四天晒网是不可能提高自己英语成绩。

在学生中, 尤其是在男生中, 表现的比较突出, 男生的语感不好, 同时男生在语言天赋和学习语言的能力没有女生好, 导致班上男生平均英语水平没有女生好, 在考试中有许多男生也是英语拉后腿使得学生的总体排名不高。但是男生都喜欢美国大片, 因为美国大片总是给人一种刺激感, 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经典的美国大片播放给学生看, 并且是不带中文字幕的翻译, 要求学生记录自己不会的单词, 播放之后可以去查阅字典。同时播放完了之后可以问学生关于这部电影的感受。让学生尽可能的用英语去表述。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使得自己的英语成绩不断提高。

四、层次教学, 活动课堂

前面已经说过布置作业应该分层次, 这只是层级教学的一部分, 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层级进行教学, 展开一些活动去辅助课堂教学。老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助的学习, 有些学生的发音很标准、有些学生的听力很好,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之间成立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应该合理, 古人曾经说过“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 同时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学生在学习上面的困难都可以相互讨论, 这样可以提高班上整体英语成绩。

五、结论

因材施教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 它可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英语中都可以得到老师的重视, 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激活。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使得班级的总体英语成绩被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是非常可行的。老师的教学方法的确定不仅应该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 同时还应该考虑教材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谢春晖.因材施教, 共同提高——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英语园地 (教学指导) , 2012, 12:87-88.

[2]徐东明.因“材”施教——英语教材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神州, 2012, 17:103.

上一篇:安全体系的构建下一篇:绘画与三维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