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的支配力

2024-10-26

消费金融的支配力(共4篇)

消费金融的支配力 篇1

一、引言

由于支付的便捷,互联网金融中某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比较低,针对特定客户群、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直接和间接融资的资源配置效率并无差别,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互联网技术突破了规模化的瓶颈,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解决地域的限制,通过大数据来订制生产降低成本,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力拓宽交易对象的范围,从大企业、中小企业到个体。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渠道,它的成本与传统的金融行业相比大幅下降。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就是降低交易成本,以大数据为基础。

互联网和金融企业都不可能扩张到对方绝对优势的领域,金融机构它的优势领域在于它的传统服务和产品,那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他的软件的开发、硬件设备的生产和处于初创期新的技术和新模式,这种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企业之间绝对优势的转化互补以及传统企业与互联网金融之间,可以类比为地区资源要素的流动,也可以类比成资源配置与利益实现之间的开发考虑。从宏观角度来讲,资源表达的是在区域之间如何实现有效配置的问题,而从微观角度来看,资源除了土地矿产等有形的之外,还有向旅游、文化等无形资源,所以说,把资源支配力应用到消费金融这种互联网金融当中的猜想也有可能实现。

二、概念界定

(一)消费金融

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简单来说消费金融就是鼓励消费者花明天的钱,类似于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属于赊账消费,消费者可以在网购时更加便利的享受贷款服务。例如在京东推出的消费金融内容里,离老百姓最近的是京东的“白条”。京东“白条”是一项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消费金融业务,以京东会员的信用体系为依据。用户在京东消费时,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赊购服务。而蚂蚁金服推出的则是“蚂蚁花呗”。

(二)资源支配力

资源支配力,就是占有、使用资源的能力。资源支配力在资源开发中是用来表达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的,资源支配力在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之间发挥着关键作用,与资源禀赋相比,资源支配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直接、紧密,资源支配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资源支配力决定资源被利用的状态,决定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资源支配力与资源的利用效率及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呈正相关,资源支配力越强,资源的利用效率越高,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越明显;资源支配力越弱,资源的利用效率越低,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越不明显。

关于资源支配力的来源,从历史上看,资源支配力是由资源力转化而来的,即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因素,其禀赋潜力通过开发利用转化为经济实力,从而提升为资源支配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较早开始资源力向资源支配力的转化,从而在现实的发展竞争中呈现出较强的资源支配力,并进一步促进资源的流动,形成全球化背景下资源配置与利益实现摆脱资源地空间约束的新格局,即资源背后存在一种支配力,资源在这种支配力下流动和实现资源利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支配力,这种资源支配力既包括对本国、本地区的资源支配力,也包括对国外、区外资源的支配力;既表现为对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也表现为资源市场上的占有水平。

(三)消费金融的支配力

消费金融的支配力在本文中定义为利用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在金融市场发挥资金融通、支付、投资的作用力。描述的是消费金融本身所发挥的作用,为人们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改变。

资源支配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和对资源占有能力的差异上,抽象来看,就是资源支配力强弱的差异。消费金融如果要被赋予一种支配力,这种支配力就旨在表现一种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对传统企业模式的转变,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恰恰这种改变会有强弱影响,会出现利弊考究。

三、案例:蚂蚁金服“支配力”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加大了消费金融公司在现代消费信贷业务上的挑战,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阿里集团,更是在正视短处的同时,积极推动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蚂蚁金服打造的花呗应运而生,在不断挑战不断突破后逐渐成长。“花呗”的推出,一方面提供了与“京东白条”PK的产品,另一方面,蚂蚁金服拥有着大量历史交易资料,背靠阿里的整个生态系统,迈出了阿里线上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

(一)支配力范围

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交易峰值是去年双十一峰值的2.23倍,其中,蚂蚁花呗在双11开幕半小时交易额就达到了45亿,刷新双11首分钟支付成功率纪录,成为保障支付宝用户的最大功臣。

资源的开发还需长期规划,资源被占有开发的能力还是一个多因素决定的长期问题,而在互联网领域,波及范围大,扩展速度快,引入“支配力”概念也能恰到好处描述消费金融的发挥资金融通、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能力。花呗是由蚂蚁金服为消费者打造的一款先买后付款的无忧支付服务,于2014年年底在支付宝推出了一项新型的类似信用卡的服务,以此倡导消费者进行消费的一项服务。“花呗”在一定信用范围内为淘宝消费者提供购买商品的购款金额,待买家确认收货后,买家应按约定时间(下月10日)偿还赊购金额。目前已经有40多家互联网购物平台都支持蚂蚁花呗付款,比如聚美优品、唯品会、小米、OPPO手机官方网站等,蚂蚁金服打造的花呗,引领了消费者在方方面面的消费潮流。

(二)蚂蚁金服的“诅咒”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而早在余额宝推出的时,就有传统金融机构人士抨击互联网金融企业,说“金融的水很深,不是你们想颠覆就颠覆”。凸出了传统金融对消费金融发展的阻碍作用。

蚂蚁金服在具体的业务选择上,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重合度微乎其微,它是在创造一个增量市场,而非去抢存量市场的奶酪。比方说蚂蚁金服推出的花呗针对的用户是普通人,而传统金融最为代表性的银行业其客户主要为大中型企业和高净值个人,数量巨大的中小微企业和低净值个人很难得到金融资源,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一旦消费金融大门开启,可供投资的标的物供给量将会井喷,而对坐拥交易数据和交易双方信用数据的蚂蚁金服来说则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三)占有资金的“支配力”

蚂蚁金服推出花呗的成绩不仅仅是其支付系统的有效支撑,还包括金融力量的助力。

2015年7月3日,蚂蚁金服完成A轮融资,引入了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国开金融、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等在内的8家战略投资者。按照融资额以及占股比例倒推计算,蚂蚁金服市场估值已经超过450亿美元,与小米和Uber比肩。加上蚂蚁金服不断推进金融场景化,其上市价值有望在现有估值基础上成倍释放。

以互联网巨头为首的BAT正加速布局互联网金融市场,就目前来看,蚂蚁金服走在最前端,正在不断收集金融牌照。当前蚂蚁金服正在进行B轮融资,此次融资金额或在15亿美元以上,继续引入“国”字头股东,并将最快于2016年年内计划IPO。无独有偶,1月16日,另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京东金融”引入A轮融资,融资66.5亿元人民币,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基金和中国太平领投。

四、总结

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已然是我们便捷的支付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它对于传统金融的改变有理由让我们用一种改变的能力即支配力去描述,而消费金融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头戏,显然已经过了深海试水的阶段,借用宏观资源开发中的支配力将其加以猜想,是想跟随消费金融地位的发展去明析衡量标准,找到消费金融与各行业发展的相关性,以便研究。

资源支配力强,对资源利用的效率就高,在市场上占有的资源竞争力也强;资源支配力弱,则对资源利用的效率相对低,在市场的竞争中就处于不利地位。同理,消费金融的支配力强,对于资金的利用率就高,市场上的用户就多,形成互联网消费的新格局,即消费金融背后也存在一种支配力,资金、用户等都在这种支配力下流动和实现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文长.西部资源开发与民族利益关系和谐建构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2]加纳.中国消费力的崛起理论和证据[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向志容,颜蕾.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冷思考[J].武汉金融,2009年第9期

[4]崔吕萍.消费金融公司将助力扩内需[N].北京商报,2009年5月13日

[5]陆芳.消费金融公司:开启消费的时代[J].宁波经济,2009.10

消费金融的支配力 篇2

一、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消费观念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物质上长时间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居民消费受到严重制约,中国社会传统的重积累、倡节约的消费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抛弃了自然经济模式下自给自足的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注重消费效益,强调消费带来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住房、通信及电子产品、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文化教育、汽车等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信贷消费、理性消费、个性消费等消费形式也开始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形成了当前中国居民西方消费主义与东方重积累思想并重的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观念。

二、现阶段消费观念的成因

消费金融的支配力 篇3

依据西方经济学理论, 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是否在中国也成立呢, 为此, 我们收集相关数据, 假设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正相关关系, 并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 并且对指导相关政策有一定的意义。

二、样本及研究方法

为了深入分析研究中国的城镇居民的生活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具体数量关系, 收集了中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SR) 和生活费支出 (SC) 2007~2009年各月度数据序列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因时间序列数据的特殊性, 其平稳性需要进行检验, 此时可以使用EG两步法确认是否存在协整, 并且对模型进行一定的误差修正。

三、实证与分析

根据EG两步法的理论, 首先考察生活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单整阶数.通过软件Eviews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检验序列 (SR) 的平稳性, 选带截距项, 在滞后差分项下选2阶, 通过估计结果来说, 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577723, -2.925169, -2.600658, 分别对应着在1%, 5%, 10%三个显著性水平检验, t检验的值为-3.438827大于1%临界值, 因此无法拒绝H0, 这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 (SR) 为非平稳序列, 因存在单位根.

在单位根检验中, 为了确定人均可支配收入 (SR) 序列的单整阶数, 选择确定对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并且带有截距项, 选择2阶滞后差分项, 通过估计的结果来说, 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581152, -2.926622, -2.601424, 分别对应在1%, 5%, 10%三个显著性水平检验, t检验的值为-9.361364小于临界值, 因此拒绝H0, 可判断人均可支配收入 (SR) 的差分序列是平稳的, 因不存在单位根, 也就是说, (SR) 序列是一阶单整的, SR~I (1) 。

通过以上的理论方法同样可以可检验生活费支出 (SC) 序列也是一阶单整的, 即SC~I (1) 。

为了分析可支配收入 (SR) 和生活费用 (SC) 序列数据之间是否协整, 理论上应先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检验, 然后通过对回归残差的平稳性的检验来判断。

将以上的生活费支出 (SC) 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 而人均可支配收入 (SR) 为解释变量, 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为了得出回归残差是否平稳的特性, 设et=Resid, 从而可以将et进行单位根检验。另外可以看到, 因残差的均值是零, 因此做截距项为零的DF检验, 检验的估计结论为:, 在5%的显著新水平下, t检验的值为-4.141953, 小于临界值, 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 这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SR) 与 (SC)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生活费支出 (sc) 与可支配收入 (SR)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说明它们之间保持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可是在短期内出现失衡的状况是可能的., 为了提高回归模型的判断精度, 把误差项et在回归模型中作为均衡误差看待, 因此下一步可以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将SC与SR的之间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

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构如下:

将作为 (35) SCt被解释变量, 以 (35) SRt和et-1作为解释变量, 估计回归模型, 最终得到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 城镇居民月人均生活费用支出的变化食欲可支配收入的变化紧密联系的它不仅仅根据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更重要的是它还因上一期生活支出对均衡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偏离, 即消费支出是有惯性特征的, 误差项et (-1) 估计的系数-0.541695说明了模型对偏离的修正, 这进一步说明如果上一期对均衡水平的偏离如果越远, 那么本期对模型的修正的量就会越大, 也就是说, 此模型系统是存在误差修正机制的。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2]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William H.Green, Econometric Analysis, ,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1997.

我国金融危机时期的消费者行为 篇4

刘炜勋

院系:水利系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学 班级:水电1132 学号:1111110709 中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腾飞,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是在我国相对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危机时期不但会对消费者造成诸如收入减少、失业等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消费者的预期:比如收入会继续下降,就业机会将更少,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导致消费者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消费策略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奢侈品 节约 金融危机 资本市场

正文:由于近年来我国的正确政策与指导,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飞速的提升,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随之带来的也是高物价与一些奢侈品的消费。近段时间,美国次贷危机受到全球关注,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从而导致失业率高,就业率低。但是消费者的消费态度却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一些富有的商家,追求高价的奢侈品,而一些普通的人民还要为了物价的上升与工资的下降而感到担忧。.是什么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呢?

消费者的产品偏好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的产品偏好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消费者会注重节约,减少奢侈品的消费数量。据统计,亚洲金融危机时期,80 %的消费者减少了他们在休闲、购买衣服和请客的花费。在泰国,58 %的泰国人不再购买时装,45 %和46 %的人不再购买whisky 和杂志。除了有形的奢侈品的消费数量下降以外,消费者还会减少在诸如旅游、休闲等无形服务的花费。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某些奢侈品消费可能并不是消失,而是转移到次等的奢侈品上。比如,经济危机时期,奔驰、宝马这些豪华车的销量会遭到严重冲击,而那些二线的产品比如现代、丰田等的销量反而会上升。或者,人们会从一些别的奢侈品中去寻找安慰,比如高档香烟和啤酒等。

相对于奢侈品而言,实用油、盐等必需品的消费并不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因为产品的替代性,某些必需品的需求还会上升。另外,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父母比较注重家庭和对孩子的培养,即使牺牲自己的一些需求也愿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 需要的一些消费品,即使是奢侈品对父母来说也是必需品。同样,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在泰国进行过一次品牌忠诚度的调查发现,营养品和牛奶的品牌忠诚度最高,分别为89 %和97 %,而这两者都是儿童食品。这也就是说,即使在经济危机时父母给孩子提供的食品也没有改变和降低。

第二,消费者会转换产品品牌。这有两种可能。(1)从外国品牌转向本土品牌。一方面,大部分消费者都会认为本土品牌比起国外品牌具有相当的质量,而价格却便宜很多;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会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消费者认为购买本国产品会挽救本国的经济,因而会倾向于购买本国的产品。(2)从相对高档的品牌转向普通品牌。这个过程一般会有两个阶段,首先转向竞争对手的品牌,然后才是购买相对低档的品牌。当然,对于某些产品转换品牌并不那么容易。比如,对于那些具有关键作用的产品,如果出现失误则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那么转换品牌的可能性就不会很大。

第三,消费者对产品的包装大小会有偏好。在 1990~1991 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消费者都喜欢买大容积和大批量的产品,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比较省钱。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金融危机后的亚洲国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仅限于那些经济受影响不大的家庭,而那些受经济危机影响比较深的家庭却比较偏好小型包装的产品。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析:一方面,消费者只买得起那些小型包装的产品,而大容积的产品对他们来说太贵了;另一方面,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们认为买小型包装的产品能减少使用时的浪费。2.消费者的价格偏好

一般来讲,金融危机时期消费者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冷静,对产品的价格(包括购买价格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维护费用)会更加敏感。1973 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8.6 %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关注产品价格(Shama,1978).他们在做出消费决策前,会进行特别仔细的调查和比较,而在购买过程中还会有特别激烈和反复的讨价还价行为。同时,也会重点考虑到产品的功效、耐用性等,即产品的性价比。具体来说就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会比单一功能的产品好卖。而那些耐用而且比较容易维修的产品更会受欢迎。比如,美国经济危机时期,有厂商推出一种新式口红,这种口红两头都可以用,可以涂两种不同颜色,结果很受欢迎。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和价格的感知和判断受经济危机影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经济危机不是特别严重,消费者会比较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并且受自身的偏好影响比较大;如果经济危机特别严重,比如俄罗斯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极度贫困,因而消费者对产品的惟一判断标准就是价格,对于耐用性、功能可能根本不会去考虑,因而很多购买行为都是考虑性价比以后才实现的。

3.消费者的促销偏好经济危机时期由于严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消费者对于厂商的一些促销方法的反应会变得跟以前不一样。比如,对于广告,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非常努力、非常紧张地收集购买方面的信息,因而会更加看重广告所传递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用途、耐用性和方便性等等,而对于那些仅仅是为了提升产品形象方面的广告,消费者会认为那是一种浪费,进而怀疑其产品的性价比,甚至会由此激发一种逆反心理:认为企业缺乏对消费者的一种必要的同情,使得其产品形象大打折扣。

而对于企业的一些具体的促销措施消费者的偏好也会发生变化。此时的消费者特别理性,在购买某个产品的时候,总是会仔细地计算厂商可能从他那里获得的利益,如果厂商不能够让消费者很有信服地感受到产品的价值时,消费者就不会购买。比如,此时的消费者可能会宁愿用较低的价格买某个产品而不用较高的价格买一些能够获得赠品的产品(MarkPlus International,1998).在金融危机下的印尼消费者的这个比例是92 %.而对于一些抽奖机会,消费者可能兴趣也会减弱,因为他们不喜欢这样的不确定性。

4.消费者的渠道偏好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的渠道策略有两个明显改变。(1)消费者购物的频率明显增加。1973 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3 %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经常地购物(Shama,1978).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消费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另一方面,购物本身也是一种相对比较便宜的娱乐活动。(2)消费者购物的渠道发生了变化。因为此时的消费者相对偏好一些低价格的品牌,因而购物的地点一般来说也会由以前相对高档的商店转向比较大众化的商店,比如,大型超市、折扣店和直销店等。1973 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79.7 %的消费者去批发商和折扣店购物的次数明显增加(Shama,1978),而那些位于市中心的高档购物中心就不会太受欢迎,即使有人去逛,但真正购物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少。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是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对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的业绩。如果我国持有的一些美国公司的债券并且该美国公司面临倒闭,不言而喻,这部分借款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毕竟有一些债券是无抵押债券,因此,相关部门就该相应地计提相关损失。

我国历年持有国外债券的比率不足国际投资总头寸资产的10%。如果把贷款也考虑其中,这一利率为13.5%(2007年),17.9%(2006年),15.4%(2005年),16.2%(2004年)。国际头寸资产中主要还是以外汇为主。分别占头寸总资产比重为66.8%(2007年),64.9%(2006年),67%(2005年),65.6%(2004年)。国际投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35.6%(2007年),38.6%(2006年),39.6%(2005年),40.7%(2004年)。综合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对带外汇储备的管理一直保持着谨慎和稳健的投资态度,始终贯彻执行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因此,我们认为美国信贷危机的爆发,即使有国美大投行的倒闭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是相对有限的。但是如果考虑到美元因素的话,我国外汇储备受到美元等贬值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毕竟我国外汇绝大多数是外汇形式存在。

同时,国内一部分银行也持有的美国此类公司债务。因此,目前我们需要了解国内外汇储备中的债券所占比率以及外管局所持有的债务类别等情况以及国内部分银行所持有的美国乃至欧洲国家的债券数额和债券的属性。

――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20日宣布,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其中包括全力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收购,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

对我们来说,国家的经济提升,国家富强,我们当然高兴。但是回过头来看,在一个还未完善的社会体制,一些弊端便会慢慢显露出来。对于我们来说,GDP的增加就意味着国家正在向富强的道路前进,但是回过头来看看。普通的民众,他们一大部分人都不知道GDP代表着什么,他们只知道,如今的物价上升已经压的他们难以呼吸,更别提任何奢侈品的消费和享受。在这我也想问下,国家的强大是否就代表了广大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呢?

回想08年的中国,在遭受了一系列的重大灾难,如果没有正确的方针与措施,那么中国的经济是否会出现倒退。这也说明了中国出台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运行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表明,时时把脉经济运行走势,对经济加以适度的政策调节有利于经济稳定地发展,也有利于人民过上安稳的生活,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胡少维 《开放导报》 2010 第6期

金三林 《开放导报》 2010 第6期

上一篇:托吡酯添加下一篇:写作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