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化疗泵(共7篇)
全自动化疗泵 篇1
癌是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多起源于人体上皮组织[1], 部分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现阶段人们所说的癌症均泛指恶性肿瘤, 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 后果严重, 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中多采用化疗治疗癌症, 治疗效果良好, 但是随着多种化疗方案的不断涌现和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 临床对患者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等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且适当的优质护理工作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化疗治疗患者护理中的最佳护理措施, 随机选取仪征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接受PICC联合全自动注药泵持续5-FU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收治的癌症患者中任意选取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癌症的临床诊断标准[3], 经实验室、影像学和细胞病理学检查确诊, 患者均行PICC联合全自动注药泵持续5-FU化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31~72岁, 平均年龄 (52.4±4.3) 岁, 其中胃癌12例, 结肠癌11例, 直肠癌7例;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龄31~73岁, 平均年龄 (52.2±4.5) 岁, 其中胃癌13例, 结肠癌10例, 直肠癌7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1.2.1 化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PICC联合全自动注药泵持续5-FU化疗: (1) 使用仪器为爱普全自动注药泵 (江苏南通爱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 该产品由驱动装置 (包括显示屏、操作面板、蠕动装置和软件部分) 和输液装置 (储药袋、药囊和输液导管等) 两部分组成, 其中输液装置为一次性使用的无菌产品, 保持注入速度为0~50 m L/h, 自控给药量为0~9.9 m L/次, 驱动装置为通用性ZZB-1系列和时辰型ZZB-Ⅱ系列;其工作原理在于转子蠕动泵通过微处理器和微电脑控制、显示屏监视, 自动将储药袋中的药液匀速、定量、持续性的向人体内输入。 (2) 化疗方法:经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者肘正中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遵医嘱准备药物, 依据科学算法计算自动注药泵每小时所需泵入的药液用量, 铺设无菌盘, 置入输液装置, 采用逆时针防线将注射帽旋开, 使用注射器将药液抽出, 保证空气排净, 向内推入5-FU (5 d维持:330 mg/m2/d, 5d/周为1疗程, 连用4周;2 d维持:160~320 mg/m2/d, 持续48 h/周为1疗程, 连用4周) ,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酌量添加生理盐水;待再次排气之后, 将延长管远端松开、末端盖子封闭并将药液流速控制器放开, 通过与7号头皮针相连进行排气, 等到药液流出以后将末端盖子盖上, 连接驱动装置和输液装置, 装电池并将驱动装置的开关打开, 按照患者需要调整参数并详细记录。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化疗护理, 包括病房基础护理、药物护理和患者个人卫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化疗护理+护理干预:常规化疗护理通对照组, 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 (1) 导管护理, 在化疗过程中加强巡视, 至少2 h观察1次, 认真观察药液注入导管是否发生堵塞, 及时调整导管位置, 保证导管输药通畅, 详细记录药液输入量与输液时间, 注意患者泵入局部组织是否存在疼痛、渗漏或肿胀等意外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穿刺部位护理, 患者穿刺处使用IV3000无菌贴膜进行导管固定, 并及时更换敷贴, 预防穿刺部位发生感染;定时检查穿刺导管植入人体长度, 避免不慎滑出或植入过长;使用无菌纱布包裹针头、静脉导管和输液泵等连接部位, 预防或减少外力牵拉。 (3) 患者心理护理, 患者对癌症往往存在一种恐惧感, 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心理, 缺乏自信心, 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关心爱护患者, 多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 及时告知患者治疗进程, 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帮助其树立治愈信心;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了解患者内心疑虑或负面情绪的来源, 通过同情、开导、鼓励等方法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其配合临床治疗。 (4) 全自动注药泵护理, 仪器使用前先进行全面检查, 确定注药泵无破损、性能完好, 待药液剂量准确后投入治疗;向泵内注药时需做到无菌操作, 保持匀速注药, 若泵内存在少量气泡, 不能大力拍打, 可静止一段时间后使用注射器将空气抽出, 然后与PICC导管连接进行泵入。 (5) 并发症护理, 化疗过程中指导患者饮食清淡, 鼓励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高营养的流质食物, 禁食油腻、高脂、刺激性大的食物, 指导患者多饮水, 减轻消化道黏膜受到药物的刺激, 并促进排毒;每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 预防白细胞下降等并发症;病房隔离, 杜绝细菌感染, 随时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 加强患者口腔卫生护理和会阴部清洁, 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通过问卷法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问卷内容简要包括很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等4个项目, 患者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总结、整理本次研究中的全部数据, 均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数据均用 (%) 表示, 数据比较均采用χ2检验, 若P<0.05, 则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6.7%) 低于对照组 (26.7%) (χ2=6.27, P<0.05) ,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 (χ2=5.32, P<0.05) ,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现阶段, 临床中多将癌症和恶性肿瘤混合使用, 该病症是由于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发的一种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性疾病[4], 多是由于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紊乱等各种致癌物质和致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下, 使得人体正常细胞出现癌变[5], 一般可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 其中引发患者癌症病变的基本单位是癌细胞, 不仅影响局部细胞组织的正常生长, 造成生长失控, 还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从局部区域经由循环系统或着淋巴系统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6], 破坏组织或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导致人体出现消瘦、浑身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 甚至可引发患者重要脏器受损, 造成机体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器官功能衰竭, 可导致患者死亡[7], 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所以无论无论何种癌症患者均需及时入院接受临床治疗, 以便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复制扩散, 延长患者生命。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 是临床中常用来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 属于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 主要是将药物经血管带到全身, 对身体所有细胞均有影响, 能够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 最终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临床癌症化疗中较为常用药物为5-FU, 5-FU是一种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和有效的广谱抗肿瘤药物, 是尿嘧啶5位上的氢被氟取代的衍生物, 在细胞内可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从而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 阻止脱氧尿苷酸甲基化转变为脱氧胸苷酸, 从而影响DNA合成。多项临床实践证明5-FU半衰期短, 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具有显著的实践依赖性特点, 长期持续滴注使肿瘤细胞暴露于5-FU的时间延长, 对TS酶抑制时间延长, 因能维持恒定血药浓度而增加抗癌活性, 因此长期持续滴注5-FU是一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手段之一。PICC是癌症患者接受临床化疗治疗时常用的一种置管技术, 由于其穿刺点在外周表浅静脉, 不会出现血气胸、大血管穿孔、感染或空气栓等严重并发症, 且血管选择范围较大, 穿刺成功率高, 患者穿刺部位不会影响肢体活动, 与传统置管技术相比具有患者疼痛感轻、并发症少、操作方便、感染率低、创伤小等优势, 应用效果显著。由于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时, 机体免疫力低, 易受各种因素干扰, 从而发生交叉感染等多种并发症, 因此化疗患者的病房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关系到治疗效果的高低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进一步研究行PICC联合全自动注药泵持续5-FU化疗患者的护理方法, 该院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进行临床研究, 其中护理人员主要从导管、穿刺部位、心理、全自动注药泵、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护理范围较广, 护理内容全面, 针对性强, 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提高化疗效果;该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 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7% (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0%,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 (P<0.05) ,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证实, 对PICC联合全自动注药泵持续5-FU化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患者并发症较少, 满意度较高, 护理效果显著, 与张燕[8]等学者在“PICC置管接化疗泵用于老年晚期肿瘤患者持续化疗的护理”中研究结果相近,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且值得注意的是在护理过程中需强调护理干预的针对性, 对每位患者实施个别化、差异化护理, 实现专人专护, 以便充分满足每位患者的具体需要,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摘要:目的 探究PICC联合全自动注药泵持续5-FU化疗的护理方法 和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仪征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行PICC联合全自动注药泵持续5-FU化疗的患者60例, 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0例, 对照组患者护理中采用常规化疗护理, 观察组患者护理中采用常规化疗护理+护理干预, 护理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7%,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0.05) , 数据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3.3%和90.0%,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接受PICC联合全自动注药泵持续5-FU化疗患者的病房护理工作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效果良好, 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PICC,全自动注药泵,持续5-FU化疗,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玉珍.颈外静脉留置针与PICC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2) :76-77.
[2]高海霞.消化道肿瘤病人深静脉置管配合化疗泵持续化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4, 12 (18) :1702-1703.
[3]王兰英, 李秀婷.优质护理对于大肠癌患者泵注5-氟尿嘧啶持续化疗的疗效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 (33) :3743-3744.
[4]黄金玲, 张爱阳, 程月清.大肠癌患者泵注5-氟尿嘧啶持续化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3 (1) :406-407.
[5]喻燕敏, 喻建华, 万会平, 等.耳穴贴敷预防5-氟尿嘧啶持续化疗所致口腔炎的作用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 2014, 35 (2) :117-118.
[6]李优, 苏凤花, 洪芳芳.不同化疗泵配合PICC在氟尿嘧啶持续化疗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1) :114-115.
[7]王丽杰, 张初峰, 王鹏, 等.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交替与序贯放化疗对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5, 22 (4) :289-292.
[8]张燕, 陈友燕, 黄蓓.PICC置管接化疗泵用于老年晚期肿瘤患者持续化疗的护理[J].当代医学, 2012, 18 (4) :130-131.
全自动化疗泵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为本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病例确诊。其中包括男10例, 女6例;年龄60~78岁, 平均 (67.3±4.8) 岁;参考全国胃癌协作组制定的胃癌TNM分期标准, 本组患者包括Ⅲ期9例, Ⅳ期7例。
1.2治疗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治疗, 具体方法为:采用Seldinger法放置动脉插管和化疗泵, 经皮穿刺股动脉后再将导管选择性插入为肿瘤供血的主要动脉, 同时将化疗导管留置在胃左动脉或胃右动脉, 另于右侧股动脉穿刺点下方皮下埋置化疗泵, 将化疗泵固定妥善后再将皮肤缝合, 以此让化疗泵长时间存留, 给药方法为每21 d使用5-氟尿嘧啶500 mg与顺铂20 mg, 并先加热至52℃后再行灌注。本组患者均连续进行2个周期的介入治疗。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上述治疗后, 病情完全缓解 (CR) 0例, 病情部分缓解 (PR) 10例, 病情稳定 (SD) 4例, 病情进展 (PD) 2例, 总有效率 (CR+PR) 为62.5%, 所有患者在灌注初期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恶心、疼痛、食欲降低以及腹部不适等症状, 给予对症护理后获得好转, 均未发生胃肠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针对本组1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 在其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治疗的全过程中, 我们主要从术前、术后以及并发症三方面积极施护, 具体如下:
3.1 术前护理:
其一, 完成术前检查及其他相关准备工作。具体检查护理工作包括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CEA检查、腹部超声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等;术前1 d与手术当日早晨对患者进行胃肠道准备, 让患者服用大霉素注射液3~4支;术前2 h绝对禁饮禁食;术前30 min对患者静脉注射3 mg格拉斯琼与10 mg地塞米松, 肌注地西泮10 mg与盐酸异丙嗪25 mg。其二, 对患者开展必要心理护理。通过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 鼓励患者大胆讲出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顾虑, 在患者讲述时护理人员需认真倾听, 同时通过回应言语表达对其痛苦的理解, 之后在生活多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关心与照顾, 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 另外再寻求时机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对患者进行本疾病相关病理与治疗方法的讲解, 同时一并列举既往成功案例以更加鼓舞患者与疾病抗争的决心。其三, 对患者加强营养支持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纠正。多数老年胃癌患者几乎无明显特异症状, 一般患者可耐受, 同时其病程也相对更长, 另外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4], 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加强其营养支持, 对营养不良程度相对较轻者可引导其多使用高热高蛋白的低脂少渣软烂性食物, 而对营养不良相对严重者一般应给予静脉高营养输注与输血治疗, 一并纠正其电解质紊乱情况, 最终达到改善体质并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耐受能力与应激能力。
3.2 术后护理:
其一, 加强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当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回到病室后, 需对患者穿刺侧肢体实施24 h制动, 仔细观察其手术切口有无发生渗血的情况以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必要时可对其下肢进行按摩护理以防止血栓形成, 常规记录患者体温、脉搏、血压以及心电等情况, 若发现异常立即汇报主治医师并配合其做好相关处理工作, 最后还需对患者进行及时补液以及抗感染护理处理。其二, 全面开展热灌注化疗与化疗泵留置的护理管理工作。其间需定时通过造影及时了解患者的导管位置情况, 导管与靶血管是否保持通畅等;热灌注化疗期间应将患者取平卧位体位, 进而充分暴露化疗泵清洗化疗泵及注射操作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化疗药物需加热到52℃并在3~5 min内完成推注, 推注过程中需把握好力度, 同时密切关注周围皮肤是否发生红肿, 若发生药液外渗导致皮肤坏死, 完成推注后可采用5 m L肝素盐水封闭化疗泵;因热灌注化疗会对患者的肝功产生一过性影响[5], 故在化疗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变化情况, 定时检查其白细胞计数与心电图;最后为防止阻塞, 必须每隔7 d即采用5 m L肝素盐水对化疗泵进行一次冲洗处理。
3.3 并发症护理:
其一,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胃肠道反应是胃癌患者在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治疗过程中发生非常普遍的并发症类型。本组16例患者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 主要包括恶心与疼痛等症状, 其中的13例患者其症状相对较轻微, 我们在其晨起后给予其加服了洛赛克20 mg, 之后观察到胃肠道反应症状在短时间内获得缓解, 连续服用3 d后完全消失;另外3例症状相对更明显患者给予了双倍剂量洛赛克, 同时遵医嘱进行了相应止吐与镇痛护理, 其胃肠道反应在7 d内逐渐消失。其二, 出血护理。该并发症多在手术当日即可发生, 本组有1例患者热灌注化疗后6 h呕出暗红色血液大概10 m L, 发现后立即肌注立止血1 k U, 同时采用0.3 g止血芳酸配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 L静滴, 另每6 h采用8%正肾冰盐水200 m L让患者口服, 进而促使其胃黏膜表面毛细血管收缩而缩短止血时间。其三, 发热的护理。本组5例患者, 体温在37.4~38.9℃, 给予地塞米松静注后获得缓解, 对于高热不退者再加行物理或其他药物降温措施即可。
参考文献
[1]匡世芳.中晚期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24 (6) :3430.
[2]宋晓凤, 李守淼, 李保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 (2) :263-264.
[3]钟碧.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9) :184-185.
[4]湛玉静, 张玉莲, 谭学芬, 等.腹腔热灌注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09, 26 (4) :48.
全自动化疗泵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2.01~2009.03患胃肠肿瘤合并糖尿病住院进行化疗的患者138例,年龄45~73(平均62.1±9.8)岁。其中男78例,女60例;胃癌59例,结肠癌35例,直肠癌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60例,2组病人性别、年龄和疾病组成、化疗方案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化疗方式, 直接从外周静脉滴注;实验组采用便携式化疗泵配合PICC持续化疗。
1.2 方法
1.2.1 化疗前血糖的处理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每日检测7点血糖,化疗前3d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控制在11.0mmol/L以下,尿中酮体阴性。
1.2.2 PICC的操作
化疗前一天完成PICC的操作。采用美国B-D公司导管,规格:4-5Fr。穿刺点首选内侧贵要静脉,置管成功后进行X线摄片, 以确认导管置管的长度和走向。
1.2.3 药物的给予:
对照组每日常规穿刺外周静脉,输液瓶输入。实验组采用化疗泵(南鹏便携式微量注射泵)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泵入。
1.2.4 化疗方案
138例病人中107例病人选用FOLFOX4方案,31例选用其他方案包括FOLFIR, DCF, TCF等。所有方案均包括5-氟尿嘧啶。1.2.5化疗泵药液的注入:取下化疗泵顶端填充口的帽盖,将单向过滤器插入药液注入口,将稀释液从单向过滤器注入后,旋下延长管远端的翼状帽,让稀释液自动将延长管内的空气排出后旋紧翼状帽,再加入化疗药液。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多有焦虑、悲观消极的心理。因此, 在护理中, 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做好化疗前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心态,向患者说明化疗的作用及特点,使患者接受这种化疗方法, 同时向患者家属做好化疗知识的宣教和自我护理方法,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
2.2 置管的护理
置管前进行血管评估,可以置管即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目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导管送入腋静脉约20 cm时应嘱病人下颌靠近置管侧肩部方向,避免导管进入颈内静脉。置管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带管的注意事项和管道的自我维护。穿刺部位每5d更换一次敷贴,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过敏、感染、外渗、肿胀、出血、静脉炎等;药物的输入是否顺利,管道有无脱出、扭曲, 连接处有无渗漏等。每次药物输注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用肝素盐水封管。
2.3 输液泵的护理
加药时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注入空气,以免将空气输入胶囊内以致过量,使胶囊内压力增加引起胶囊爆裂或影响输液时间[1]。准确计算输入的速度,准备充足的电源。护士在床边交接班,查看泵入的速度、剂量、余量, 起止时间等,并详细记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化疗毒副作用及并发症比较
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实验组各项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减少,除腹泻、感染外,其它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患者化疗期间7点血糖比较
如图1,可见对照组除空腹血糖外均高于实验组,而且波动较大。
4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并发恶性肿瘤中以胃肠道肿瘤最为突出[2]。胃肠道肿瘤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对于晚期以及术后的部分病人,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化疗又很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加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外周神经炎[3]等的发生。
恶性肿瘤和糖尿病均是消耗性疾病,肿瘤需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糖尿病却要严格限制热卡的摄入,加上化疗引起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患者很容易出现各种代谢紊乱,致使抵抗力严重低下,以致死亡。常规的化疗需要每日穿刺周围静脉,无形中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而感染又是肿瘤和糖尿病很容易出现的致死性并发症;化疗时药物进入周围静脉,由于血流速度相对缓慢,药物对血管刺激较大,容易出现静脉炎;而本组病人化疗方案包含的5-氟尿嘧啶是时间依耐性药物,药物全部进入体内的时间较短,不能维持均衡的血药浓度。而短时的高血药浓度易导致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反应,引起电解质紊乱、脱水,干扰胰岛素代谢引起血糖明显升高,很容易出现糖尿病酮症或高血糖高渗状态,致使化疗中断,增加了死亡的风险。PICC的应用,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使患者依从性增加,加上严格的无菌操作和良好的护理使患者感染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为胃肠道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治疗途径;而且导管开口所处的位置血流速度相对较快,药物在局部停留的时间较短,静脉炎的发生也明显减少。而本组病人实验组无论是糖尿病并发症、以及静脉炎的发生均低于对照组。便携式化疗泵定时、定量将药物经PICC注入患者体内,特别是5-氟尿嘧啶是一个时间依耐的化疗药物,使药物在体内长时间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抗癌细胞活性,提高了临床化疗的效果。由于药物匀速进入体内,无明显的高浓度时段,使消化道反应明显降低有利于患者进食[4],而且恒定的血药浓度对胰岛素的干扰也相对恒定,方便了血糖的控制,减少了电解质紊乱、糖尿病酮症或高渗状态发生。本实验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便携式化疗泵配合PICC延长了血管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胃肠道肿瘤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了饮食,维持了血糖的相对平稳,对保证患者完成化疗计划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化疗泵配合PICC在胃肠道肿瘤并糖尿病人化疗的应用措施和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胃肠道肿瘤并糖尿病138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 化疗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降低;化疗期间血糖相对平稳。结论便携式化疗泵配合PICC在胃肠道肿瘤并糖尿病化疗的应用及护理, 能减轻病人化疗的痛苦, 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保证化疗顺利完成;既提高了化疗耐受性, 又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为胃肠道肿瘤并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无痛性治疗途径。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糖尿病,化疗泵,PICC
参考文献
[1]洪瑞芬, 蔡花, 吴英雪等.使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化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6) :549550.
[2]Seow A, Yuan J M, Koh W P, et a1.Diabetesmelitu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Singapore Chinese Health Study[J].J Natl Can-cer Inst, 2006, 98:135138.
[3]Wampler MA, Hamolsky D, Hamel K, et al.Case report: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docetaxel for breast cancer[J]].Clinical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 2005, 9 (2) :189193.
全自动化疗泵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总共化疗167次,男34例,女1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5岁,平均55岁。均为2009年1月~2010年3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住院患者,并已通过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确诊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中胃癌3例,结肠癌17例,直肠癌21例,口咽癌2例,食道癌3例,均为手术后患者。化疗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联合应用即F0LFOX4方案。L-OHP 85 mg/m2静滴,2 h,第1天。LV 200 mg/m2,静滴2 h,第1天,第2天。5-FU 400 mg/m2,静推,第1天,第2天。5-FU 600 mg/m2,静滴22 h,第1天,第2天。14 d为1个周期,每例化疗4~6次[1]。
1.2 给药方法
选择双上肢前臂尺、挠、贵要、头、正中粗直静脉穿刺。采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2d,每次化疗结束冲管后即拔除留置针。化疗泵是爱普科学仪器(江苏)有限公司生产的DDB-1-B型便携式微电脑电动注药泵(化疗泵)输注5-FU。
2 结果
本组病例46例,化疗后本组病例的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与传统的输液方法比较明显减少、减轻,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详见表1。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消化道肿瘤患者由于疾病及手术治疗,加上对长期化疗的担忧,常出现焦虑、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密切观察其情绪变法。做好化疗前的心理护理,向其讲解化疗泵的作用、优点及使用方法,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化疗知识宣教;指导患者自我护理方法,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
3.2 留置针的护理
选择双上肢前臂尺、挠、贵要、头、正中粗直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用3M无菌贴膜覆盖,肝素帽接头用普通胶布固定好,每班交接班时要挽起患者的衣袖,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在血管内,必要时进行两侧肢体对比观察判断有无外渗现象。冬天瞩患者穿宽松棉袄,方便静脉穿刺及观察肢体情况。本组46例患者未出现化疗外渗现象,其中一例患者在脱衣服时不小心造成留置针滑脱,化疗泵报警装置启动,停止输液,未造成不良后果。
3.3 便携式化疗泵应用过程的护理
3.3.1 准备工作根据药物总量和静滴总时间计算每小时输入速度,在治疗卡记录开始时间、速度、药名、剂量。配药时注意排净空气,储液袋及延长管很容易残留细小气泡,要仔细检查。
3.3.2 加强化疗泵使用安全知识宣教,告知患者使用化疗泵的注意事项,化疗泵报警时要及时通知护士查明原因。
3.3.3 加强生活护理,化疗泵有专用背包,使用时将化疗泵装入背包中,便于患者随身携带,在穿脱衣服时注意避免管道脱出,告知患者在使用化疗泵期间不要淋浴。
3.3.4 严格床边交接化疗泵运行情况,包括泵入的速度、剂量、余量、起止时间并记录。
3.3.5 保持管道通畅,化疗泵延长管细长,防止扭曲或打折,影响化疗泵正常运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3.3.6 按化疗常规进行护理,观察患者饮食、睡眠情况,加强口腔护理及饮食指导,瞩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多食水果、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4 讨论
4.1 化疗药引起恶心呕吐的基本原因和致呕因素。化疗药致吐是由于药物刺激脑部呕吐中枢,产生5-羟色胺、多巴胺致吐神经递质而导致呕吐;化疗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刺激呕吐中枢也可引发呕吐,化疗剂量大呕吐重[2]。老年人胃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紧张度减弱,胃排空慢,胃内残留量增加,胃内压力增高易致呕吐[3]。便携式化疗泵输液速度均匀、持续缓慢每小时13~14 ml,避免了化疗药短时间大量进入体内;化疗泵化疗时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患者用化疗泵化疗时胃肠道反应明显比传统输液化疗时减少、减轻。24 h持续用药延长了5-FU的作用时间,最大限度杀伤肿瘤细胞,提高了治疗效果。
4.2 留置针是先进成熟的技术,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的留置时间规定为3 d,按照美国BD公司产品说明书的建议,留置时间为3~5 d,最好不超过1周[4]。用化疗泵通过留置针持续输注化疗药,化疗结束冲管后即可拔除留置针,留置期间不需要封管,保留时间不超过2 d,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留置针输液期间要告知患者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5]。本组病例有4例出现沿静脉走向皮肤红斑现象,用50%硫酸镁间断湿敷24 h,皮肤红斑消退,未留下色素沉着。用化疗泵输注5-FU静脉炎的发生率远低于普通输液方法输注5-FU时。
4.3 目前亚叶酸钙、奥沙利铂、5-FU联合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口腔炎发生率仍然很高。预防口腔黏膜损伤主要方法是:输注5-FU的同时频繁漱口及大量饮水。普通输液方法化疗时,患者卧床漱口不方便,也不愿多饮水,担心尿多上厕所影响输液。用化疗泵化疗解决了以上难题,患者漱口、饮水都很方便。口腔黏膜毒性反应减少、减轻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微电脑化疗泵在消化道肿瘤持续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微电脑化疗泵持续化疗与传统的持续输液化疗进行比较。结果 用微电脑化疗泵组病例的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与传统的输液方法 比较明显减少、减轻,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微电脑化疗泵持续化疗,既提高了治疗效果,又可减少了化疗毒副反应。
关键词:微电脑化疗泵,消化道肿瘤,持续化疗,应用,护理
参考文献
[1]黄俊辉,廖遇平,曹培国.临床肿瘤学教程.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34.
[2]易淑明.癌症化疗中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8):44.
[3]沈蓉蓉.胃充盈对化疗致吐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7,32(7):376.
[4]吴青曼.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广西医科大学报,2002,19(3):216.
全自动化疗泵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5,6]
纳入标准: (1) 患者均确诊为晚期肿瘤, 均接受化疗治疗; (2) 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3) 患者意识清楚, 可正确表述自身意愿。排除标准: (1) 患者病情不符合本研究基本要求; (2) 置管禁忌证者; (3) 文盲、精神疾病史及其他严重合并症者; (4) 不能完全配合本研究者; (5) 因经济条件等个人原因自行退出者; (6) 病情持续性恶化无法控制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180例, 其中肝癌37例 (20.6%) , 胃癌43例 (23.9%) , 直肠癌44例 (24.4%) , 结肠癌56例 (31.1%) ;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57例 (31.7%) , 高中至大专47例 (26.1%) , 大专以上76例 (42.2%) 。按治疗过程化学药物输注途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90例。对照组中男48例, 女42例;年龄35~58岁, 平均 (46.6±2.4) 岁;置管时间2~9d, 平均 (3.6±1.2) d。研究组中男47例, 女43例;年龄37~60岁, 平均 (48.2±3.7) 岁;置管时间2~13d, 平均 (5.1±2.1)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前臂静脉留置针联合化疗泵持续化疗, 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 (规格型号:22G×25mm) 于患者前臂粗血管选择穿刺点, 在穿刺点上端10cm处扎压脉带, 局部消毒后以15°~30°行静脉穿刺, 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将穿刺针推进0.2~0.5cm, 待外套管尖端整体进入血管内部后操作者用右手固定针芯, 左手推进外套管, 抽出针芯, 用医用无菌透明膜作封闭式固定。研究组患者予以PICC联合化疗泵持续化疗, 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于患者右侧肘下2cm处作穿刺点, 以15°~30°行静脉穿刺, 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推进0.1~0.2cm, 成功后拔出穿刺针, 将PICC导管匀速、缓慢推进, 待导管达预定长度后用医用纱布压迫止血, 固定导管;将导管与导丝分离, 撤出导丝, 用注射器抽出回血并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20ml, 连接肝素帽采用10~100U/ml肝素液冲洗正压封管;化疗泵:将过滤器插入加液口, 将预先配制好的药物从过滤器注入储液囊, 取下出药口护帽, 排空管道内空气, 出药口有药液滴出时盖上护帽, 将化疗泵出药口与PICC连接即可[7]。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毒副作用情况。
1.5 评定标准[8,9,10,11]
(1) 生活质量包括总体健康、躯体功能、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自我效能, 以50分为临界值, >50分为治疗效果明显, ≤50分为症状严重; (2) PSQI及SDS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3) 毒副作用包括静脉炎、静脉血栓、肿胀、疼痛、感染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总体健康、躯体功能、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体健康、躯体功能、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PSQI及SD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及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SQI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3 毒副作用
研究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PICC的留置时间较长, 可减少神经损伤、血胸、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是一种可长期留置, 且安全性较高的静脉内导管临床治疗方式[12,13,14]。PICC在临床中能保护患者血管, 是顺利进行后续治疗的有力保障, 对肿瘤持续化疗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总体健康、躯体功能、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体健康、躯体功能、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PICC联合化疗泵持续化疗的临床疗效较前臂静脉留置针联合化疗泵持续化疗更佳。由于PICC置管导管远端能到达上腔静脉, 血管内径较粗, 血流快且充分, 化疗药物通过PICC导管注入血管内可被迅速稀释, 治疗效果理想。
肿瘤患者予以高浓度且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 (如氟尿嘧啶、生物制碱剂等) , 易引发毒副作用,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降低治疗效果, 故有效地控制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方法积极有效的重要表现。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PICC置管联合化疗泵的安全性较高, 可普及使用。治疗时对研究组置管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措施, 监测患者体征、病情变化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 保护患者外周静脉, 减轻输液痛苦及肿胀等, 有效减少静脉炎、静脉血栓、感染等的发生。故PICC联合化疗泵治疗基础上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可进一步提高PICC联合化疗泵治疗的临床效果, 减轻患者痛苦, 得到患者的信赖。本研究结果与娄亚珍[15]研究结果相一致, 证实了肿瘤患者予以PICC置管联合化疗泵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由于肿瘤化疗患者大部分处于危险期, 治疗时患者易发生生命危险, 故患者常出现负性情绪, 降低了患者睡眠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及SDS评分比较, 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SQI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PICC置管联合化疗泵的疗效显著, 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缓解其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 PICC联合化疗泵在肿瘤患者持续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其睡眠质量, 缓解其负性情绪, 减少毒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联合化疗泵在肿瘤患者持续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180例, 按治疗时化学药物输注途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9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前臂静脉留置针联合化疗泵持续化疗, 研究组患者予以PICC联合化疗泵持续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总体健康、躯体功能、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体健康、躯体功能、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及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SQI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PICC联合化疗泵在肿瘤患者持续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其睡眠质量, 缓解其负性情绪, 减少毒副作用。
全自动化疗泵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科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18例, 男12例, 女6例, 年龄45~72岁, 中位年龄62岁。所有患者均经CT、MRI或病理检查证实为晚期胰腺癌。根据UICC分期法, Ⅲ期11例, Ⅳ期7例。既往未接受过化放疗, PS评分1分12例, 2分6例。
1.2 治疗方法
应用联合化疗, 5-Fu 300mg/d, 持续静脉泵人, 连用14d, 休息14d, DDP 5mgd1~5, 8~12静脉点滴, 吉西他滨1000mg/m 2, 每周1次, 连续3周, 休息1周, 28d为1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后判定疗效, 疾病控制者最多完成6周期化疗。
1.3 评价指标
1.3.1 客观疗效
应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 (CR) , 所有目标病灶消失, 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 (PR) , 目标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至少30%, 至少维持4周;稳定 (SD) , 介于PR与PD之间;疾病进展 (PD) , 最大径之和增加超过20%, 或出现新病灶。测量采用MRI或CT。每2周期判定疗效,
1.3.2 临床获益
下列任何一项指标好转且持续至少4周: (1) 疼痛强度减轻≥50%; (2) 镇痛药物用量减少≥50%;体力状况按卡氏评分标准改善≥20分;如果疼痛程度及体力状况均稳定, 则非体液潴留的体重增加≥7%。
1.4 不良反应
采用NCI-CTC 3.0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Kaplan-Meier法计算1年累计生存率, 频数分布法计算中位生存期。结果如下表, 所有患者均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 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
2 结果
2.1 疗效
1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 疾病控制率 (CR+PR+SD) 82.3%, 其中4例PR, 10例SD, 16例临床获益 (88.8%) , 1年生存率61.1% (11例) , 中位生存期15个月。2.2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可评价不良反应, 没有治疗相关性死亡。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 (62%) , 其中大部分为1~2级粒细胞下降和血小板下降, 3级粒细胞下降2例, 3级血小板下降1例。恶心呕吐反应11%, 多为1级, 发生3级腹泻3例, 总腹泻发生率为42%, 余为1~2级。另一发生率高的不良反应为1~2级的乏力 (33%) 。
3 讨论
胰腺癌对化疗敏感性低, 已知的有效药物包括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类, DDP、奥沙利铂等。其中吉西他滨是作为首选的一线药物推荐, 已成为胰腺癌化疗的金标准, 中位生存期15个月, 1年生存率62%[1]。
我科应用小剂量5-Fu静脉泵人方式代替传统5-Fu静脉滴注。所谓小剂量是指每日5-Fu入量仅300mg。由于日化疗强度降低, 患者耐受性好, 同时持续用药14d, 符合5-Fu药代动力学规律, 不降低总剂量, 维持疗效。同时应用小剂量DDP作为生化调节剂, 作用于肿瘤细胞膜, 阻止蛋氨酸向细胞内转运, 细胞内蛋氨酸合成增加, 从而加速叶酸代谢, 增加了瘤内叶酸库, 增强5-Fu的抗肿瘤作用。由于用量小, 避免了DDP常规用药时的毒性。适合生活质量评分差的患者使用[3]。
在本研究中, 该联合方案疾病控制率为82.3%, 高于文献报道的吉西他滨单药疾病控制率, 提高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中位生存时间也与文献报道单药治疗疗效相当。多数研究表明[2,3,4,5]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或S-1可改善PS评分差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而卡培他滨或S-1均在体内代谢为5-Fu起抗肿瘤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吉西他滨联合5-Fu小剂量泵治疗可改善PS评分1~2分患者的生存, 与文献报道一致, 且耐受性好, 费用更低,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5-Fu小剂量泵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18例PS评分1~2分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入选, 用药:5-Fu300 mg/d, 持续静脉泵人, 连用14 d, 休息14 d, DDP5 mgd1~5, 8~12静脉点滴, 吉西他滨1000 mg/m2, 每周1次, 连续3周, 休息1周, 28 d为1周期。观察疾病控制率、临床获益率及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 同时判定不良反应。结果 疾病控制率82.3%, 4例PR, 10例SD, 16例临床获益 (88.8%) , 1年生存率61.1% (11例) , 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 5-Fu小剂量泵联合吉西他滨化疗, 可改善PS评分1~2分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 且耐受性好, 费用低。
关键词:氟尿嘧啶,小剂量化疗,胰腺癌
参考文献
[1]Ishii H, Furuse J, Boku N, et al.Phase II Study of GemcitabineChemotherapy Alone for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rcinoma:JCOG0506.Jpn J Clin Oncol.2010, 25.
[2]Xie DR, Yang Q, Chen DL, et al.Gemcitabine-based CytotoxicDoublets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UpdatedSubgroup Meta-analyses of Overall Survival.Jpn J Clin Oncol, 2010, 10.
[3]贾立群, 朱世杰.消化道肿瘤5-Fu生化调节疗法.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9, 13, 6:44-46.
[4]Nakai Y, Isayama H, Sasaki T, et al.A pilot study for combinationchemotherapy using gemcitabine and S-1 for advanced pancreaticcancer.Oncology, 2009, 77 (5) :300-303.
全自动化疗泵 篇7
1 临床资料
2004年6月—2006年7月我科应用便携式输液泵进行化疗的肿瘤化疗病人148例, 男82例, 女66例;消化道肿瘤71例, 多发性骨髓瘤32例, 其他肿瘤45例;化疗药物为氟尿嘧啶、表柔比星及长春新碱;出现不良反应:静脉炎2例, 静脉回血2例, 药物外渗1例。
2 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
2.1 静脉炎
化疗药物浓度较高时, 可使局部渗透压增高, 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 化疗药物的pH值对血管壁的化学性刺激均可引起静脉炎[1]。我科采用BD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 以便于观察穿刺部位, 并用利百素涂擦于穿刺处, 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对已发生的静脉炎, 采用局部涂抹利百素或33%硫酸镁湿敷, 效果满意。泵的流速不准确化疗泵流速受温度、药物黏性及流速控制器相对位置的影响。因此, 在使用前护士必须掌握化疗泵的有关知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过程中使贮药囊与远端接头保持在同一水平。
2.2 静脉回血
本组发生静脉回血2例, 1例输液管打折, 1例未打开关闭夹。在穿刺完毕连接输液泵前一定要检查输液泵的输出管是否有药液流出, 确定工作状态正常方可与留置针相连。在护理过程中, 要加强巡视, 及时解决问题。
2.3 药物外渗
1例使用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 给予利百素涂抹。因病人未按时涂擦, 4 d后出现溃疡, 局部涂擦如意金黄散每天4次, 3 d后红、肿消退, 2周后溃疡痊愈。
3 讨论
便携式化疗泵作为一种新的化疗方式, 具有先进的科学性, 操作简单、安全精确、重量轻, 适用于住院、门诊及在家中化疗病人。我科采用贝朗微型便携式化疗泵, 该泵采用弹性贮药囊输注药液, 可容纳270 mL (120 h) 或100 mL (48 h) 的溶液。该泵体积小, 携带方便, 可提高药物疗效, 降低其毒性反应。但有资料显示, 在化疗过程中可出现静脉炎、静脉回血、药物外渗等不良反应。因此, 使用化疗泵时, 应选择血管走向较直, 弹性好, 易固定, 且便于观察穿刺的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并给予局部涂擦利百素每天3次, 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 化疗前应告知病人, 如局部出现疼痛、红、肿应及时报告,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