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管理费用

2024-10-21

超常管理费用(精选12篇)

超常管理费用 篇1

摘要:在现代经济制度中,采用相对完善的薪酬制度对公司员工进行激励已经成为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会计实中,为了避免高额的双重税费,企业通常将本应支付给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转化为业务招待费、在职消费等名目由公司予以报销,并计入企业的管理费用中予以税前扣除,使得管理费用的一部分成为了企业高管的“隐形薪酬”。然而,在“国八条禁令”颁布以后,各级政府机关及国有企业对于业务招待等管理费用的限制加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管薪酬制度的调整。为了探究高管薪酬的诸多影响因素,本文建立相应模型试图寻找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竭力为我国反腐倡廉的风气建设和公司治理制度优化做出一定理论贡献。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管薪酬,超常管理费用,国家政策

自21 世纪起,上市公司陆续在年报中公布该公司的高管薪酬,可是往往会将部分高管福利隐藏在管理费用中,以业务招待费、在职消费等形式列示在报表中。将高管薪酬“隐形化”对于个人与企业都有着足够吸引力:因为高管薪酬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交纳个人所得税,所以为了逃避高额的个人税款,高管宁愿从职工福利这一部分得到自己的薪酬。而企业不得在税前扣除个人薪酬,若是转化为管理费用则可以减少企业所缴纳的税款。因此避免高额的双重税费成为了企业纳税筹划的动机之一,进而成为了企业将显性高管薪酬转化为隐形高管薪酬的动力。

2012年2月13日,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资委四部联合印发了《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12]15号),这一规定要求高管薪酬应向职工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出台,并要求国企参照执行。此番着重管制之下,许多国企不得已对管理费用、在职消费进行管控与调整。

由此可见,在中国经济发展趋于稳定,GDP保持增长势头但是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的“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不论是对高管隐形薪酬的研究,还是对国家政策之于公司治理的影响的研究,都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意义。中国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公司制企业中的典型代表,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国有企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国有性”,具体表现为其所有权中由国家所投资的部分,即国有股所占比例;其次就是企业所受国家监控和管制的程度要远远大于一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作为国家资源的受托者,一方面管理政治关联企业,将会与政府构建政治联系,使得其拥有巨大的权利租金空间;另一方面,一旦国家政策有所改变,首先做出反应的也往往是国有企业。基于此番考虑,本文将高管薪酬的研究建立在对国有企业的实证分析之上。

一、研究假设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或其它组织机构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提供各项支援性服务而发生的费用,是期间费用的一种,包括由纳税人统一负担的总部经费,其中包含有管理人员工资薪酬、职工福利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等。在诸多管理费用的明细科目之中职工福利、差旅费、业务招待费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隐藏自己“隐形薪酬”的主要科目,这种隐藏手段主要是将对高层管理人员发放的高额甚至超额的福利、高额甚至超额的在职消费与企业正常的管理费用加总后登入报表中,这使得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不能通过按照规定公开的财务报表中看出高层管理人员的“隐形薪酬”。

基于代理理论等一系列分析可以得出,除了企业业绩、公司规模、所有权结构以外企业的超常管理费用存在有对高管薪酬影响的可能性,这种影响极有可能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表现的更为显著,并且在2012年年末之后这种影响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本文将研究高管薪酬的诸多影响因素,其中着重研究超常管理费与高管薪酬的相关性,以及我国国有企业中超常管理费用近几年对高管薪酬产生影响的变化。因为超常管理费用往往作为隐匿高管薪酬的作用,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报表中公开的高管薪酬,而在2012 年年末之后,管理费用减少有可能将会使得披露的高管薪酬增加。根据此种看法,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高管薪酬与超常管理费用、国有股比例呈现负相关关系,与企业业绩、公司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

二、实证检验

(一)变量定义

企业高管是指总公司管理层中的主要人员,为了削减模型中数据的异方差性,特将前三名薪酬的总额取对数作为高管现金薪酬的变量;同理,对规模大小也选取对数来削弱异方差;对于企业业绩,笔者采用广为使用的ROE作为衡量业绩的工具,成为模型中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变量;对于超常管理费用,笔者借鉴刘慧凤对超常管理费用的设置,将管理费用与资产总额的比值作为管理费用的衡量标准,通过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消除不同规模企业所造成的管理费用的差异,同时用这个比值减去行业平均水平,可以得到每个企业超出行业需求所支付的管理费用。对国有企业影响较大的国有化程度,笔者适用国有股占所有股份的比值来作为衡量,观察国有化程度对高管薪酬的影响。

最后,本文也采用较为流行的公式加入了规模大小与国有股比例作为变量,并建立模型,见式1所示: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资料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本选自国有上市企业2010-2013年的相关数据,并剔除以下几项:一是剔除金融行业的上市企业。因为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上差异较大,金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也与普通公司差异较大,业绩薪酬所占比例高;二是剔除2010—2013年新上市公司,因为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需要使用上一年数据,这一类数据可比性差;三是剔除数据缺失的上市国有企业,以此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根据此原则,最后样本共12个行业,239家上市国有企业的4年财务报告及公司治理的数据。本文进行描述性统计使用的工具为EXCEL、SPSS19.0软件。

(三)相关性检验

为了避免个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产生影响,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本文对所有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出,除高管薪酬与企业规模之间相关系数较大以外,其余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小于0.2。具体而言,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公司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与超常管理费用呈现负相关关系,与假设三一致,可是高管薪酬与国有股比例呈正相关,与假设三方法相反,有待进一步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四)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上表为本文所建模型的回归结果。ROE的回归系数为0.465,即在净资产每增加一单位,公司高管薪酬增加00..446655个单位,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且显著性水平为00..000000,表明该系数在9955%%甚至与9999%%的置信度下显著,符合假设三的假设。EEGGEE的回归系数为--00..001188,即管理费用越高,高管薪酬越低,满足之前我们的推断,可是根据其显著性水平得出,该回归系数显著性水平较低,负相关性并不显著,不能验证假设三。SIZE的回归系数是0.202,即在企业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公司高管薪酬增加0.202 个单位,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且显著性水平为0.000,相关性极显著。根据此前的理论可以退出,企业规模越大,高层管理员所耗费的精力、所付出的的努力程度更高,因而获得的报酬也就更大。NCS的回归系数为-0.262,说明国有股所占资本比例越大,高管薪酬越小,这主要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国家与政府的监督下,所披露的高管薪酬也有所顾忌。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进行相关性检验,我们发现企业业绩、公司规模与国有控股比例与高管显性薪酬显著相关。企业业绩越好,高管薪酬中的业绩薪酬也随之高涨,推动高管薪酬整体水平上升公司规模与高管薪酬也呈正相关关系,考虑到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合理的市场原则,企业规模越大,高层管理人员所对应管理企业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也就越高,高管薪酬也随之增加。而国有控股比例往往代表着国家与政府对于企业的管控能力,比例越高,显性薪酬也会适度下降。最后,超常管理费用并不如预期中与高管显性薪酬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可能二者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相似,可是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相关性是否显著这一系列相关的结论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经济的发展往往受到社会风气与风俗的影响。良好的廉洁节俭之风在目前已经在我国国有上市企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能扩到到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超常管理费用的减少不仅仅影响的是高管薪酬的透明化,更能通过此来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显现,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能更好的向利益相关者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

参考文献

[1]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02):92-101

[2]胡婉丽,汤书昆,肖向兵.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关系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4(06):118-123

[3]李延喜,包世泽,高锐,等.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南开管理评论,2007(06):55-61

[4]卢锐,魏明海,黎文靖.管理层权力、在职消费与产权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05):85-92+112

[5]万华林.国外在职消费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09):39-41+65

[6]Graham.J.R.,S.Li,J.Qiu,Managerial attributes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2.25(1):144-186.

超常管理费用 篇2

一天,一个叫超常的小男孩在村里走着,一不留神,走到了一片森林。

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全身燃着火焰的狮子。这时飞来一只巨大无比的雄鹰。那狮子一甩尾巴,几条火焰般的光线向雄鹰发去,只听见一声惨叫,雄鹰被打得四分五裂。超常想:这么厉害,不如我拜他为师。

于是,超常站起来说:“前辈,请您收我为徒。”

“你确定?”火焰狮问。

“确定”超常回答。

“那好吧”火烈狮说。

之二火焰狮

火焰狮把超常带到自己家,指着一把宝剑说:“这是烈焰剑。你把这宝剑拿三天三夜,直到你不觉得重、烫。再拿宝剑劈,劈出火光之后。用火光把那座大山劈成两半。”

于是,超常拿起宝剑,宝剑十分的的重,也十分的的烫。但超常坚持下去,过了三天三夜,超常又用宝剑使劲的劈,可怎么也劈不出火光。

一天天过去了,他终于练成了。师傅见了说:“你已经学会了我的本事,现在你再去南海,那里有一位无底盾海龟。你去找他吧,他是我师兄。人称‘南海神龟’。”请看下集《“南海神龟》

之三南海神龟

超常在去南海的路上,这时,超常看见一座大山,在上面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南海神洞”。

超常就走了进去,走了三天三夜。超常看见许许多多的小海龟向他攻来。超常刚想拿出烈焰剑,小海龟身上变出一个个的水晶护盾。超常想:这下完了,烈焰剑发出的火光是怕水的。

超常是不是能打败小海龟,拜师学艺呢?请看下集《找到师傅》

之四找到师傅

上次说到了超常被许许多多多的小海龟围攻。那些小海龟非常的厉害,他们突然开始倒立,超常想:这些小海龟一下子倒立起来,他们要干什么呀?

这时,只见地上冲出了一股水,只往天上冲。仔细一看,是一只大海龟站在上面。大海龟背上左右各有一个大炮,身上的铠甲保护着身体。

超常想这位应该就是我的师傅吧!于是,他说:“请问您是南海神龟前辈吗?”

“对,我就是。你来这里干什么?”

超常说:“是您师弟要我来找您的,他要我拜您为师。您就收我为徒吧!”

“既然你是我师弟介绍过来,那好吧。我同意收你为徒。”南海神龟说。

“谢谢师傅。”超常高兴的说

“你别高兴得太早!你想学我的功夫,得有我身上这件铠甲和我后背上左右两个大炮,不然可学不好的。本来这两件宝物还有一套的,可是给妖兽抢走了。左右两个大炮被火龙山的妖龙抢走,铠甲被虎森林的恶虎夺去。你要是能找到武器,师傅就可以教你武功了。”南海神龟说。

超常听了师傅的话,决定寻找宝物,到底超常能不能找到宝物呢?请看下集《寻找宝物》

之五寻找宝物

超常一路上在寻找宝物。一天,他走到一条交岔路口,一边写着火龙山,另一边写着虎森林。

超常想: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我就去摸一摸。便朝虎森林的方向走去,过了一会儿,超常听见惊天动地的虎吼声,刚才还自称要摸老虎屁股的超常,一下子腿软了。超常想:算了,反正死路一条,英勇的战死总比干等死好。不如跟“山大王”决一死战。

于是,超常拿出烈焰剑,决定和老虎大战一场。几只老虎猛扑过来,超常使出小火光。不料,没打几个回合,老虎全倒在地上了。原来只是一群纸老虎啊,超常暗自得意。这时只见一道光芒老虎变成了铠甲。

超常就这样轻易的得到了第一件宝物,接着朝火龙山走去。他进了火龙山,见一只,头是金色的,眼睛是火红色的,爪子青色的,身子白色的,尾巴蓝色的大怪龙挡住了他的去路。超常害怕极了,一个声音从超常耳朵里传来:“这么大的龙,比你大十倍,你干脆不当英雄了,回家看电视,吹空调吧。”另一个声音又从超常的耳朵里传出来:“超常,你一定不能后退,坚持下去。你已经拿回一件宝物了。难道你想半途而废吗?”超常思考了一下,就拿出烈焰剑。

超常是不是能打败火龙,拿回第二件宝物,请看下集《大战火龙山》。

之六大战火龙山

超常拿起锋利的烈焰剑准备和大怪龙展开了殊死博斗。那大怪龙大吼一声,就用两只爪子猛抓了一下。超常用剑挡了一下,可是被龙打得好远好远,大怪龙伸展开翅膀,飞到只离超常几尺的地方,超常又拿起烈焰剑,猛劈下去。,大怪龙用翅膀把自己全身包位,想挡住攻击。超常一剑劈下去,龙没有受伤,自己却被弹了回去。超常举起剑,准备再攻击。可是只听“劈里啪啦”的声音,超常手上的烈焰剑变成了碎片,七零八落的掉在地上了。超常只得落荒而逃,大怪龙追了上来。

就在这时候,超常看见,前面有一条头是灰白的,眼睛是天蓝色的,爪子是火红的,身子金黄的,尾巴青灰的龙。那喷火龙一看见那条龙,就喷火烧水龙,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地盘。”那龙被烧得全身黑不溜秋的。超常想:还是躲在一边观战吧。那龙也向火龙喷水,火龙冻得牙齿直打架。他们就这样你一招我一招地打到最后同归于尽了。这时,那喷火龙变成了一颗火红的珠子。而喷水龙变成了一颗天蓝的珠子。这时地上又出现了一行字:把两个龙珠放在一起。超常照办了,当两个龙珠在一起时,一个火珠就成了大炮,上面写着“火”。水珠上也写“水”字。就这样超常找到了左右两个大炮。那么超常能学成南海神龟师傅的功夫吗?请看下集》苦练绝技》。

之七苦练绝技

超常去拿左右两个大炮时,可怎么也拿不动。就在超常不知如何是好时,南海神龟师傅正好也来了。

超常就把得到武器,勇斗大龙和老虎的事告诉了师傅。师傅说:“等你能同时拿得动左右两个大炮时再来找我吧。”说完,师傅就消失了。

超常想拿起左右两个大炮,可是就算他用尽全身的力量。左右两个大炮依然是纹丝不动。超常只好每天提水让力气快点增长起来。就这样,一星期,一个月,一年过去了。超常每天都在练。有一天,超常终于可以拿得动左右两个大炮了。超常正想去找师傅,师傅就已经出现在超常面前。

师傅对超常说:“现在我先教你使用水炮吧。”

说完,师傅的一个大炮里喷出一股水,水刚碰到地面就成了一个水盾。超常问:“师傅,您是怎么发出来的?”师傅说:“这还只是水炮的防御功能,要是学它的攻击功能就有点难学。你必须与水炮把心神合一,才能发射。”

于是,师傅在一边教,超常也在用心的练。可是,过了好久,超常才学会防御功能。师傅见了,又补充了一句:“集中注意力,心神才能控制。”

超常经过几经尝次,终于成功的发射水炮了。超常不禁喜出望外了,但师傅却没有一丝欢欣,师傅严肃的说:“学

超常管理费用 篇3

[摘 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超常教育事业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常教育体系,但亦存在超常教育功利化,超常教育模式单一,超常教育师资匮乏、超常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双超常教育理念,分析我国超常儿童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双超常教育;加速式教育;丰富式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8-0019-04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于1978年开始系统地研究超常儿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超常儿童是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①根据心理学对儿童智力的研究结果发现,大约有3%的儿童,其智力水平远高于同龄人。我国人口基数大,超常儿童的数量相当可观。②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14岁以下的儿童有28 976万,③按3%的比例计算,我国现有14岁以下超常儿童约800多万。因此,研究超常儿童对于我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超常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培养措施,已是各国政府、教育者和学者的共识。当前国际上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加速式教育”和“丰富式教育”两种方式,其中“丰富式教育”是当今国际上受到较广泛认可的一种超常教育模式。虽然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也有这两种模式,但基本上只限于“加速式教育”。④ 30年来,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的确速成了一批人才,为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⑤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搞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超常儿童培养模式比较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超常儿童培养模式比较

(1)加速式教育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的讲话,此后又反复阐明他的“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主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诞生并开始招生,一场以培养杰出人才为核心的加速式教育拉开序幕。

加速式教育模式也称为弹性升级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学生本人的能力,跨越年级的限制,给予弹性以及适性的教育。⑥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提前入学:对被鉴别出来的超常儿童,允许其比常规规定的入学年龄提前入学,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②跳级:通过考核允许超常儿童跳级或插班。对特别优秀的儿童,通过自学完成了小学或中学几个年级的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允许跳级直接插入高年级的学习。③超班学习:即超常儿童不受班级普通课程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根据其学习能力去学习适度的课程。⑦ ④缩短学制:即超常儿童在短于正常学制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如,中小学实验班的4+4学制,即小学和中学分别读4年,14~15岁升入大学。最典型的是少年大学班的4+2+2学制,即4年大学,2年硕士,2年博士。

加速式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速度快、课程深。速度快主要表现在能够缩短超常儿童的修业年限,节省教育经费,使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其局限性是:使超常儿童的知识断层、基础欠扎实,要过早为前途打算,社会性情感适应不良。课程深主要表现在为超常儿童提供学习挑战,增强其学习动机;其局限性在于:学业压力重,课业重、妨碍超常儿童其他兴趣的发展。⑧

(2)丰富式教育

丰富式教育模式也称加深教育模式,是让超常儿童留在普通班与同龄儿童一起学习,在课内或课外,接受教师的个别指导,扩充或加深课程内容。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常规课堂内的加深学习:即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给在某学科具有特殊优势或特长的超常儿童“开小灶”,由任课教师向他们提供特殊的学习材料或机会,进行个别指导,以解决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吃不饱”的问题,但学生仍在普通班级里学习。②抽离式教育:是指每周利用部分时间(例如每周1天)让超常儿童离开自己的班级,与那些具有同样智力水平的同伴一起活动,进行知识的扩展教育。③课外或校外的充实教育:由学校或社会有关方面,根据不同类型的超常儿童的需要,提供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或校外的拓宽、加深和提高的活动。比如,各类超常儿童可利用课外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小组,也可以在周末或假期参与特殊学习中心的充实活动,包括资源教室、俱乐部、科技活动中心、夏令营和冬令营等活动。⑩

丰富式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超常儿童不离开同龄儿童的班级,至少有部分时间与同龄儿童在一起学习,可以防止超常儿童产生社会适应问题,服务于更多的超常儿童。Moshe Zeidner 和Esther Jane Schleyer 曾对分别处于“加速式教育”和“丰富式教育”条件下的1700多名以色列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后者表现出更积极的自我概念、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和更低程度的测验焦虑。{11}{12} 研究结果说明,“丰富式教育”更有利于促进超常儿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因此,丰富式教育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推崇的一种超常儿童培养模式。从大面积普及的可能性,以及促进超常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看,丰富式教育模式更需要受到重视和推广。但是这种模式对教师要求很高,要求教师博学多才,至少能够精通其专业领域,才能有效地指导超常儿童在该专业范围得到扩展和深入学习。{13}

2.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两种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超常教育功利化

受我国现有“应试—升学”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开展超常儿童教育的学校和机构,追求的目标仍然是学生的应试成绩和升学率,这就很容易使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沦为应试教育的“拳头”产品,使一切对超常儿童的教学活动都指向高考指挥棒。典型的就是中学超常教育以把超常儿童送进大学为目的,大学少年班以学生考上硕士、博士、留洋海外为目的。在这一理念支配下的超常教育只重超常儿童智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情绪智力和社会性交往方面的能力,因此导致一些超常儿童不能很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不能应对社会对多元人才的挑战。

(2)培养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对超常儿童的培养模式基本只限于加速式教育,{14} 应用较多的是对超常儿童进行缩短学制的教育,其中最典型的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它缩短了人才生产周期,并节约了教育资源。然而这种特殊班级需要专门的课程设计、教材设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普通学校很难达到这些条件,因此,这种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模式缺乏大面积普及的可能性,加之超常儿童的学习时期人为缩短,环境特殊、学业压力大,将不利于超常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

(3)城乡超常教育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6%。从理论上讲,农村超常儿童应占全国超常儿童的一半以上,遗憾的是,我国农村超常教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15}我国的超常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市,而绝大多数农村超常儿童没有被发现或接受适宜的超常教育,导致城乡超常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三、对 策

我国研究者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超常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概括出我国超常教育的基本格局是“重快轻好”,进而提出了又好又快的“双超常教育”。“双超常教育”的基本理念表现在:{16}超常教育要从超常人才的本质出发,充分尊重超常人才的主体地位,发挥超常人才的首创精神,致力于开发超常人才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身心和谐性,促进超常人才的健康、和谐与全面发展。要注意超常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按照超常人才成长的规律,促进其身心和谐全面发展,要注意超常教育的智力与非智力、左脑与右脑、学业与心理、显能与潜能、加速式与丰富式、一元与多元超常教育的相互协调,坚持又好又快的生态式超常教育发展道路,使超常人才实现人生和事业的双丰收。“双超常教育”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协调超常教育的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根据“双超常教育”的理念,针对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1.制定针对超常儿童教育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加强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给予保证。不同国家对超常教育的支持力度不一,有些国家已经通过立法,从上层建筑的角度支持超常教育。{17}如美国于1978年通过《天才儿童教育法》,韩国政府颁布的《超常教育法》于2002年生效,{18}从法律上明确了超常儿童教育的地位,规范了超常教育的体制、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内容,为超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制订超常教育的法律,超常教育体制不健全,这直接导致超常教育的办学经费、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导致绝大多数超常儿童没有获得与其自身相适宜的特殊教育服务。因此,制定超常教育法刻不容缓。只有把超常教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通过教育立法为超常教育提供政策保障,才能使超常教育事业得以稳步而迅速的发展。

2.拓宽超常教育的培养目标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特别是21世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大潮迅猛到来,这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 21世纪哪个国家具有人才优势,哪个国家将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因此,应该拓宽超常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变到培养智能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上来。具体讲来,超常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开发超常儿童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重视对他们的情绪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超常儿童的主体性发挥,培养其独立意识和平常心态,将其成就意识和创造能力奠基于个体的主体人格,{20} 才能使他们立足竞争激烈的社会,能够应对社会对多元人才的挑战,使超常儿童通过适宜的教育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精英。

3.改变单一的超常教育模式,多种模式综合使用

理论上讲,有多少种类型的超常儿童,就应该有多少种超常教育培养模式。而我国30年多年来超常教育的主流教育是加速式教育。正是由于“加速式教育”所体现出的片面的“快”,导致了超常教育偏离了促进超常儿童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大方向,为此,“双超常教育”主张加速式教育与丰富式教育相协调,强调“又好又快”,不仅突出了以人文本,而且突出强调了超常儿童身心健康在超常教育中的重要性。{21} 国外针对超常儿童开展的丰富式教育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具有大面积普及的可能性,有利于超常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能避免超常儿童知识或技能的片面性。因此,我国应该改变单一的超常教育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多种超常教育模式综合运用,优势互补,各尽其能。

4.发展远程教学,促使城乡超常儿童教育协调发展

远程教育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远程教学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学生年龄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的课程。{22}

“双超常教育”主张城乡和地区超常教育的协调发展。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的超常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市,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超常儿童被忽视,致使绝大多数的农村超常儿童无法接受与其智力潜力和特点相适应的超常教育,城乡超常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23}根据国情,我国没有专门的超常教育师资培养机构,超常教育师资缺乏,且幅员辽阔,学生与学校相对分散,发展远程教育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这可以从韩国得到启示。韩国在1998年就建立了互联网超常教育体系,目前主要有小学超常教育网和初中超常教育网。{24}因此,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借助先进的远程教学技术,通过大力发展远程教学,能够有效地弥补超常师资缺乏的地区和学校,真正实现“双超常教育”所主张的城乡超常教育协调发展。

注释

①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二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44页

② 辛厚文主编:《超常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DB/CD].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105页

④{14} 焦润凯,张锐,杨兆山:《智力超常儿童的发展:从加速式教育到丰富式教育》[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20-23页

⑤{15}{16} 官群:《树立和实践又好又快“双超常教育”科学发展观》[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1期第4-7页

⑥ Paulus, P.(1984):Acceleration:More than grade skipping. Roper Review,1984,(7)第98-100页

⑦⑨{13} 顾建:《资赋优异儿童教育的课程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02年第2期,第4-6页

⑧ 曾有娣:《加速式超常儿童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1999年第4期,第1-4页

⑩ 李颖,施建农:《大鱼小池塘效应——对超常儿童教育安置的思考》[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第5期,第623-628页

{11} Moshe Zeidner and Esther Jane Schleyer. Educational setting and the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of gifted students[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99,(25):33-46

{12} Moshe Zeidner and Esther Jane Schleyer: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full-time vs part-time educational programs for the gifted: affective outcom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J]. Evaluation and Programs Planning,1999,(22):413-427

{17}{21}{23} 刘美艳,单志艳:《中国超常教育30年——兼论官群博士“双超常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意义》[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1期,第14-18页

{18}Kim HW:Reflection on China with Korea Perspectives. The 8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Giftedness. 2004,135-137

{19} 钞秋玲,申小莹, 张陵,朱继洲:《谈谈超常教育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现代特殊教育,2002年第4期,第9-10页

{20} 黎明,牟映雪:《中国超常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未来呼唤“双超常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1期,第8-13页

{22} 贺舒曼,吴武典,刘彭芝著:《圆普通人的天才梦:超常人才教育》[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6页

{24} 张琼,施建农:《超常儿童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第10期,第685-687页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我院超常处方分析与评价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300张,共3 600张,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和分类统计,筛选费用超常处方进行分析。

1.2 方法

对超常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通过统计患者基本信息、药品费用、医保比例、病种分布(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参照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方法[2],对主要病种人均用药品种数、针剂使用率、抗菌药使用率、中成药使用率进行调研,分析超常处方合理性;根据《处方管理办法》[3]、《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的内容和标准,对超常处方进行合理用药评价。

2 结果

2.1 超常处方费用比例

200元以下的门诊处方数为2 923张(81.2%),200元以上处方数为677张(18.8%),根据处方费用偏离的差异程度,笔者认为费用在200元以上的属于超常处方。见表1。

2.2 超常处方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超常处方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60.9%(412/677)、39.1%(265/677),以男性居多。14岁以下患者比例为2.5%(17/677),15~30岁患者比例为26.3%(178/677),31~40岁患者比例为25.6%(173/677),41~50岁患者比例为17.0%(115/677),50岁以上患者比例为28.6%(194/677),患者年龄分布以儿童患者比例较低,其他年龄段分布较为平均,无明显偏向性。

2.3 超常处方科别和药品费用比例

超常处方科别分布,内科和外科比例分别为54.7%、25.1%,两科占调查处方的79.8%。内科患者平均年龄为49岁,以慢性病患者居多,其中患两种疾病以上的占17.4%。医保比例平均为25.4%,最高为耳鼻喉科(35.3%)。药品费用平均为304.61元,最高为耳鼻喉科(357.66元)。见表2。

注:“-”表示无数据

2.4 排序前10病种构成比及合理用药指标

超常处方排序前10病种中,其中,外伤包括挫伤9例,挫裂伤21例,外伤9例。表中病种构成比=单病种病例数/超常处方数,总均值为超常处方统计平均值。排序前10病种占57.8%(391/677),糖尿病比例最高,占11.5%(78/677)。合理用药指标按单病种分类统计。排序前10病种构成比及合理用药指标具体见表3。

2.5 不合理用药类别与比例

超常处方中排序前5位的不合理用药类别占89.8%(53/59),其中以用药疗程过长比例最高。见表4。

3 讨论

3.1 超常处方合理用药指标分析

超常处方人均用药品种数为3.07种,高于上海市某医院调查结果[2],脑梗死最高(4.00种),其次为冠心病(3.53种),与超常处方病种分布特点以慢性病居多,患者同时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需要多联用药有关;针剂使用率为32.9%,高于上海市某医院调查结果[2],以外伤最高(75.0%),注射给药虽起效快,但同时存在注射风险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特点;抗菌药使用率为36.5%,以外伤最高(77.8%),抗菌药二联用药以胃炎最高(14.9%),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其次为外伤(13.9%),外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比较普遍且多为注射给药,抗菌药滥用是导致耐药菌株迅速泛滥的主要原因,近年越来越多泛耐药细菌甚至“超级细菌”的出现,使抗感染治疗有可能回到无药可用的严峻局面;中成药使用率为51.1%,以腰椎骨质增生最高(100.0%),2联或3联使用多见且疗程过长,中成药在我院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人们传统上认为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小,有人甚至认为没有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这种认识其实是一种误解,近几年来有不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其危害性不亚于抗菌药物的滥用。

3.2 超常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3.2.1 用药疗程过长

如神经官能症用复方地伏口服液达30 d,鼻炎用百蕊片达18 d,腰椎骨质增生用虎力散胶囊达24 d,虎力散胶囊+尼美舒利分散片超过30 d,祖师麻片+虎力散胶囊+筋骨痛消丸联用达22 d,仙灵骨葆胶囊+金天格胶囊+大活络胶囊联用达28 d。过度医疗不但浪费医疗资源,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也是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3.2.2 无适应证用药

如尖锐湿疣(病毒性感染)、月经不调、妊娠异位使用头孢丙烯分散片或罗红霉素胶囊,胸部软组织挫伤使用洛美沙星注射剂或头孢地尼胶囊,高血脂症和骨质疏松症使用甲硝唑片,腹痛待查用洛美沙星片+头孢克洛分散片超10 d,支气管炎用活血胶囊+复方川芎胶囊,皮肤挫裂伤用复方活脑舒胶囊,双肺多发囊肿并感染用稳心颗粒,前列腺炎用白蚁巢胶囊,高血压病用二甲双胍片或二氟尼柳片,面神经炎使用袪痰止咳胶囊,上呼吸道感染用排石颗粒等。

注:“-”表示无数据

注:“-”表示无数据

3.2.3联合用药不适宜

如四种降糖药联用,吡格列酮片+瑞格列奈片+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胶囊,药物联用品种数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老年患者用药尤其要慎重,使用口服降糖药超过3种,应考虑与胰岛素制剂合用。泌尿道感染用头孢曲松钠针+左氧氟沙星针(无药敏试验),以上两种抗菌药抗菌谱重合性比较高,基本能覆盖引起疾病的致病菌,联用无明显相加效果,相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株在50%以上,必须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5]。中成药多联用药如跌打生骨胶囊+盘龙七片+虎力散胶囊,祖师麻片+大活络胶囊+接骨续筋片、虎力散胶囊+珍宝丸+筋骨痛消丸等,功效主要为活血化瘀类,多联使用且疗程过长对疾病治疗无明显相加效果,相反易引起肝肾损害等诸多不良反应。

3.2.4 重复用药

如质子泵抑制剂联用,奥美拉唑胶囊+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法骨化醇片+碳酸钙D3咀嚼片,前者在肝脏被转化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D3代谢物),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防治骨质疏松症,后者含维生素D360国际单位,两药合用且疗程长可能使维生素D3积蓄过量,造成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功效相近中成药联用如大活络胶囊+珍宝丸+草乌甲素片或大活络胶囊+虎力散胶囊,含草乌制剂合用且疗程过长可能致草乌在体内积蓄引起中毒,制草乌主要毒性成分是以乌头碱(aconitine)为主的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引起不同个体中毒的剂量有很大差异,中毒量为0.2 mg,致死量为2.5 mg,经炮制或加水煮沸可使毒性减低至1/‰~1%,炮制不当即使少量使用也会中毒,可引起迷走神经强烈兴奋,对其他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首先是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横纹肌和心脏的兴奋以及中枢神经的兴奋,继而发生上述各部的抑制和麻痹作用,患者多因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6]。

3.2.5 超范围使用抗菌药

预防感染用药级别过高如头皮挫裂伤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注射剂或头孢泊肟酯胶囊,外科清洁手术如包皮切除术用头孢特仑新戊酯片,乳腺手术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注射剂或拉氧头孢钠注射剂,腋臭手术用氨曲南注射剂,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38号规定: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越级使用抗菌药如住院医师开具头孢泊肟酯胶囊(为我院“限制使用”级抗菌药),违反抗菌药分级管理有关规定。

4 结论

我院门诊超常处方主要分布在内科和外科,内科病种以慢性病居多,有多联用药和疗程长的特点。外科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为严重,主要存在用药疗程过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中成药使用率偏高及不合理联用的问题,其中以外伤的预防性不合理使用抗菌药,腰椎骨质增生的不合理使用中成药比较突出。杜绝过度医疗和药物滥用,加强抗菌药使用管理,提高中成药辨证使用水平,是目前我院扼制大处方,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的工作重点和关健所在。大处方问题是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突出表现,同时反映了当前医疗体制缺失所带来的价值迷失、药价虚高、医患紧张,需要从上而下的综合治理。对医院而言,宣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回归医疗的本质和公益性,不断规范和完善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水平,重新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才是扼制大处方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峰.规范治理大处方相关问题的探讨[J].青岛医药卫生,2009,41(6):467-468.

[2]关爱武,李玲,盛琳,等.我院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研[J].中国药房,2007,18(25):1994.

[3]卫生部部务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S].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07,2:14.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Z].卫医发[2004]285号,2004.

超常的近义词 篇5

超常的近义词

超凡、非凡、超越

超常的造句

(1)目标和信念是战胜困难和不幸的利剑,可以使人发挥出超常的潜能。

(2)普通的孩子,用得法的教育,就会成为超常的人。

(3)有些孩子的智力,要好好培养。

(4)在运动会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竞技水平超常发挥,战胜了许多著名选手,最终夺取冠军。

(5)除在某一方面确有特别杰出、超常的天赋者外,少年时期偏科是不大适宜的,未来的创造和发展需要思想开阔,过早偏科则会限制自己的思路,这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6)立冬了,我冒着凛冽寒风,忍着超常低温,与时间赛跑,终于赶在手机结冰之前,发出友情提示:穿厚点,别冻着!

(7)立冬了,我冒着凛冽寒风,顶着飘飞大雪,忍着超常低温,以异常冷静的头脑,与时间赛跑,终于赶在手机结冰之前,发出友情提示:穿厚点,别冻着!

(8)收到这条短信的人,6号睡个好觉,7号超常发挥,8号有如神助,9号无往不利,10号?提前庆祝吧!

(9)但是安哥拉的内幕人士对他们所制造出的大量超常利润爱不释手,因此他们总会确保贸易壁垒卡在一个合适的地方。

超常描绘,凸显精神 篇6

一、揭示内心世界,表现文章主题

叶圣陶的小说《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拿来我看。’老妇人伸手攫出那字条,定睛直望,像嗜好读书的人想把书完全吞下去那样地专凝,但她并不识字。”

这几句话写的是老妇人见到女儿女婿遗嘱时的表现。老妇人目不识丁,没有文化,她专注地审视这份遗嘱有什么意义呢?按正常的思维定式这些描写不符合生活逻辑,缺乏真实性。但叶老匠心独运,通过老妇人“定睛定望”这个反常的动作表现出老妇人思想上疾风骤雨式的质的飞跃。如果说老妇人对现实社会感知不深,对社会黑暗理解不透,对孩子们从事的事业缺乏清晰的认识,那么,面对令人震撼的惨象,面对烈士留下的遗言,她深深体味到“夜”的黑暗腐朽和社会环境的污浊冷酷。于是她摒弃了固定的胆怯、迷惘,变得勇敢坚强了。她终于“参透了里头的意义,懂得了向来不懂的女儿女婿的心思。从而与孩子们取得了心灵上的相通。”“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做母亲的责任了”,决意把革命的火种——女儿女婿留下的孤儿“大男”抚养成人。通过理解分析,我们不难感觉到,老妇人思想性格的飞跃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性。而超常态的描写正是其变化发展的集中反映,能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艺术效果。

二、突出特有情感,表现文章中心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是一个腼腆、纯朴的农村劳动妇女,她非常珍惜靠自己起早贪黑劳作积攒起来的钱买的被子,这是她新婚唯一的嫁妆。然而,当她目睹可爱的通讯员小战士牺牲之后,便一反常态,再没有忸怩羞涩之感,主动为已经死去的通讯员“拭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一针一针地”“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对于新婚妇女,尤其是原本娴静、保守的新媳妇来说,是不符合常理的(小说前面提到当他们一起走路时,两人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作者恰恰借助这一非常态的描写,反映了群众支持革命、理解战士、关爱子弟兵的深情厚谊,蕴含新媳妇瞬间迸发出的心灵火花。有了这一铺垫,后文中描写新媳妇毫不犹豫献出自己的心爱之物——撒满百合花图案的唯一嫁妆——被子这一反常之举也就顺理成章了。应该说文章对新媳妇超常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心灵历程,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表达了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也从特定的视角探索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在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和”才是革命成功的必然结果。

三、传达某种信念,服务中心思想

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有一个天人感应的结尾: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的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这是一个英雄凯旋式的结尾,香雪为了得到代表高层次文明的铅笔盒,她不惜用四十个鸡蛋去换,更不惜错过下车的时机,而步行三十里夜路,带回铅笔盒。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她非常不合算,但从其深远的意义来说,是物有所值的。所以,当她回来时,便有了上文中那感天动人的场面。那一群在如此闭塞、落后小山村成长的小姑娘的思想能这么快发生质的飞跃吗?大山真的被感动得“颤栗”“欢呼” 了吗?不言而喻,这是超乎寻常的写法。作者通过超常的描写透露了一个信息:现代文明之风吹进了大山,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历史的阴影中蹒跚前进的身影。姑娘们的思想、行为能从局限于蒙昧生活到追寻前驱者步伐,就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小说以此折射出时代的精神。

四、渗透思想倾向,彰显作者情感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哪怕天气很好,也总是套着雨靴,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随身带的东西放在一个又一个“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绒衣,耳朵里塞棉花”;他坐马车一定吩咐车夫“把车篷支起来”——“一句话”,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以便使自己与世隔绝,不至于受到外界的影响。

可以说大千世界找不到这种装束和行为的人,这些对别里科夫的描述也是与常理格格不入的,是超现实的。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渗透了主观色彩,引导读者去认清保守势力的本质,看到他们腐朽、落后的一面,从而去厌恶、反对那种逃避现实、封闭守旧、极力维护旧秩序的保守政治,从而达到教育、感染读者的目的。

我国税收超常增长的实证分析 篇7

关键词:税收增长,经济增长,税制,回归分析

一、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现状

1994年的税制改革, 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模最大、内涵最深、范围最广的一次结构性税制改革。而此次税制改革后的一个最突出的现象, 就是在税制基本未作大调整背景下中国税收持续15年呈高速增长态势, 尤其是自1997年后, 税收增幅一直处于超经济增长的状态, 这也直接导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4年的11%窜升至2008年的18% (见表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经济蓝皮书 (春季号) 》指出:“发生在过去13年来的中国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现象, 不仅在中国, 而且是世界上的一个特例。对于这一特例发生的缘由, 难以用一般规律加以解释。”通常认为, 税收的高速增长是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产业结构不均衡、税收征管的强化以及进出口不平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 不管是哪种因素的作用, 在经济增长既定的前提下, 税收增长连续的超经济增长, 即意味着经济资源更多的向政府部门转移, 由政府机构进行了新的配置。也就是说, 它事关GDP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分割格局, 牵涉有关中国宏观税负问题的判断, 故而, 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有重大影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二、税收超常增长的判定

1、税收弹性角度判断

从政府公共职能角度看, 税收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 缘于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 市场失灵因素会日益增多, 从而要求政府干预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应不断增加。再者, 由于社会的进步, 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等等。以上因素将会导致政府公共支出规模随经济发展不断增长, 从而必然要求税收收入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 这种增长有些时期甚至快于经济增长, 即表现为税收弹性等于或大于1, 这样才能适应政府行使职能需要。

但是, 必须明确的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从事经济资源配置的主体是企业, 而非政府。政府通过税收获取经济资源的主要目标就是弥补市场的失灵, 只有这样社会资源的配置才能达到最优。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我国政府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力度不断减弱, 政府支出增长最快的是政府行政事业费支出。最近十年来,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经济建设支出的增长减缓, 比重下降, 社会文教卫生支出比重基本未变, 而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最快, 所占比例大大提高, 从原来的13%左右提高到19%。在这种情况下, 把更多的经济资源若由政府来配置, 显然是不合适的, 也是不符合帕累托效率原则的。

然而从税收弹性看, 自1997年以来, 我国税收弹性连续11年超过1, 个别年份甚至达到2.5, 也就是说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果中, 税收分得的比例是连续不断的增加 (1994年来税收弹性情况见图1) , 并被投向于非经济活动。显然, 无论是从征收, 还是从使用方向来看, 税收增长都是超常的。

2、税收痛苦指数角度判断

西方经济学家所倡导的税收效率原则, 其含义是多方面的。从资源配置角度, 税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率配置, 使社会从可用资源的使用中获得最大的效益;从经济机制角度, 税收要有利于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 不仅可以使得微观经济效益提高, 宏观经济也要稳定增长。也就是说, 政府的税收行为要尽量减少对微观经济主体即纳税人经济活动的影响, 尽量不改变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选择, 并且通过税收所获取的社会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大于微观经济主体。

那么, 经过连续十几年的税收快速增长, 目前的税收行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否会产生较大影响, 也许下面的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2005年, 美国著名杂志《福布斯》中文版以封面标题形式发表特别报道:2005税负痛苦指数 (Tax Misery Index) , 旨在通过一年一度的全球税负调查, 为企业及其雇员提供投资和就业指导, 用这一指数作为衡量政府税收政策是否有利于吸引资本和人才的最佳标准。其与我国税负有关的基本结论是税负痛苦及变化指数中国排名第二, 绝对值为160。而到了2006年, 我国税收痛苦指数仍为第二。2007年, 我国继续是亚洲经济体中税务最重的国家, 全球排名第三, 税负痛苦指数是152。2008年由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改革等原因, 我国税收痛苦指数下降到全球第五。到了2009年, 根据该杂志的评出, 我国痛苦指数仍为世界第二。

诚然, 税负痛苦指数是以各地区最高边际税率计算的, 不能完全说明实际税负的高低。但我们始终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 在经济增长超过10%的前提下, 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即宏观税负是在不断上升, 已经由1994年的10%左右达到18%以上 (见表1) , 短短的15年税负上升了近1倍, 税收增长之快可见一斑。

3、现行税制产生的背景角度判断

追溯一下现行税制的出生背景, 便可发现, 在1993年后期, 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矛盾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严峻的通货膨胀。为应对当时高达20%以上的通胀率, 要调动包括税制在内的几乎所有可能的手段。“抑热”便成了现行税制设计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二是严峻的财政拮据。为扭转当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持续下滑势头, 要在税制设计中渗入增收的因子。“增收”也就成了现行税制设计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这两个着眼点, 与当时只有50%上下的税收实际征收率相遇, “宽打窄用”的理念也就作为一种自然选择, 进入税制设计过程中。也就是说, 我国的现行税制在出生之时, 就预留了很大的拓展空间, 从而也就为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水平之间的巨大反差埋下了伏笔。正是由于这一预留的拓展空间, 随着国家税务总局金税工程等强化征管手段不断实施以及现代化征管工具的投入, 实际征收率很快提高到70%以上, 税收一如脱缰野马, 出现超常增长也就成为必然。

4、与其他国家对比判断

从国际实证分析看,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条件可以表现为税收弹性大于1。已有研究资料表明, 90年代末, 美、日、英三国税收增长速度均快于其经济增长速度, 表现为税收弹性大于1。结合三国经济发展情况可得出:在不考虑大的经济波动或其他冲击情况下, 就一国政府而言, 税收弹性系数大于1, 对于保持稳定经济意义重大。然而, 世界上还没有那一个经济大国像我国一样出现连续10年的税收超经济增长, 部分年份甚至超出1倍以上。尤其需要强调的是, 我国目前尚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 政府在公共领域内的职能比发达国家要弱的多。也就是说, 我们目前最主要的仍然是发展经济, 政府并不能提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似的公共职能。那么, 税收使得政府不断快速提高占有经济资源的份额, 必然影响经济发展, 是否超常增长不言自明。

三、税收超常增长的影响因素

具体从各影响因素看, 我国税收增长基本可以排除政策和通胀因素。这是因为从我国实际来看, 通货膨胀率对税收增长的原因不是主要的。如从1998—2003年税收超经济增长较多的几年看, 各种价格指标上升缓慢, 甚至出现负增长, 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增长为0.3%,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年均增长为-1.2%,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年均增长-0.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年均增长为0.7%, 经济总体为通货紧缩的影响。此外, 从1994—2007年, 我国基本没有发生大的税制改革, 税收制度因素也不会成为主要因素。于是, 征管、经济等因素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1、经济是影响税收增长重要因素

尽管财政部税政司在《科学认识税收增长和GDP增长的关系》中认为GDP增长速度和税收增长速度不存在直接的、量的对应关系, 两者不能简单地比较,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 通过相关的统计软件分析发现, 经济因素仍是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最主要因素。

(1) 税收收入与GDP相关性检验。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 得到税收收入与GDP相关性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 我国税收收入与GDP相关系数为0.997, 非常接近于1, 而且Sig为0.000, 即出现不相关的概率为0, 通过检验, 说明我国税收收入与GDP呈现高度的正相关, 税收随经济的增长呈增加态势。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

(2) 经济总量变动对税收的影响。从上面的检验得出, 税收与GDP高度相关。这样, 我们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经济与税收相应的变动趋势, 在此分析中我们选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

y=bx+c其中, y表示税收收入, x表示GDP

利用SPSS软件分析得出:

a.Dependent Variable:税收收入

得到回归方程:y=0.203x-7094.9

a.Predictors: (Constant) , GDP

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97, 由于变量的个数会对R2产生影响, 修正R2更能反映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在此方程中修正R2的值为0.994, 方程的拟合程度很高, 较好的体现了GDP对税收的影响。

以上的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 回归方程的F值为2359.542, Sig值为0.000, 小于0.05, 通过F检验, 说明我国的GDP与税收收入存在线性解释关系, 回归方程能够成立, 具有统计意义。

(3) 经济增量对税收增长的影响。进一步, 我们验证经济增量对税收增量的影响, 也就是考察经济增长额与税收增长额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a.Dependent Variable:税收增量

税收增长额=0.212*GDP增长额-422.37

模型中, GDP的T检验值为8.132, Sig值为0.000, 小于0.05, GDP增量对税收增量具有显著影响, 可以通过GDP增量去解释税收增量。

在R检验中修正R2为0.823, 说明此方程的解释程度不是很高, 我国的税收增长受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大。

(4) 经济发展模式对税收增长影响。目前地方政府的产业安排、目标设置、工作执行都以GDP和财政收入为最终评价目标, 这种片面的评价考核体制, 客观上引导地方政府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最大化。以是否能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为选择产业的第一标准, 靠投资驱动激励机制带来的税收高增长, 实质上是一种低效益扩张, 用扩大生产的形式拿走税收, 再把大量贷款投入到低效投资中去, 弊端十分明显, 但却快速的拉动了税收收入的增长。

a.Predictors: (Constant) , GDP增量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发现, 我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相关性, 经济因素是影响税收收入及其增长的重要性因素。

2、征收率的提高是影响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 (春季号) 》指出, 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两个分析报告 (许善达, 2004;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 2006) 表明, 中国税收的综合征收率已经由1994年的50%上下提升至2003年的70%以上。也就是说, 在10年间中国税收的实际征收率提升了20个百分点。实际征收率提升的同时, 便是税收收入的相应增长。随着税务部门的人员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 税收征管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 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之间的距离将会越来越拉近。在如此的条件下, 可以预期税收实际征收率将会稳步提升, 税收收入肯定要保持相当的增长势头, 在过去的12年间, 现行税制所具有的巨大的拓展空间, 可能是支撑中国税收持续高速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在当前的中国, 支撑税收增长的最主要的非经济因素, 即税收征管。支撑税收超GDP增长的最主要的源泉, 就在于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升。从上面分析不难看出, 依据1994年税制, 随着经济发展和征收力度的提升, 税收必然会出现超常增长。

四、税收超常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1、税收超常增长对经济影响

分析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角度之一就是研究宏观税负特别是边际宏观税负的高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宏观税负高低可用于分析现有的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对经济的影响, 边际宏观税负高低可用于分析税收收入增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我国各地区1994—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为因变量, 以各地区年度宏观税负和边际税负为自变量进行计量分析 (数据来源见表1) 。

设二元回归模型为:

a.Dependent Variable:GDP增长率

其中, R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RT代表宏观税负, RMT代表边际宏观税负

从模型检验结果看, 由于宏观税负未通过检验, 宏观税负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好是坏, 计量结果无法得到定论;但边际宏观税率的系数为负且通过检验, 说明从全国整体上看, 边际宏观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率将降低1.081个百分点。可见, 税收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将抑制经济增长。

2、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和谐增长的建议

(1) 新税制改革已是箭在弦上。本文认为, 在我们所面对的所有的经济制度中, 税收制度应是与时俱进最强的那一类。由税收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所带来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不管是正向的, 还是负向的, 都应在现行税制的与时俱进中得到验证, 得以解决。从长远看, 我国税制结构在不远的将来将过渡到商品课税和所得课税并重的格局上来;从最终的发展方向来看, 我国应该实行由所得税为主的税制格局。我国应强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 同时降低或取消对生活必需品课征的流转税。降低流转税比重所减少的收入, 可用开征财产税及加强对个人所得征税以及防范外资企业避税等措施来弥补。

(2) 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调整。传统的发展观将单纯追求经济总量与速度增长, 并以此作为衡量发展的惟一标志,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这一发展观指导下的直接产物。目前这种以投资为主要动力, 缺乏技术进步的需求拉动型的增长方式在未来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来看, 必须打破用高投入换来较高的GDP增长速度, 较高的财政税收收入, 忽视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原有经济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1]吕冰洋、李峰:中国税收超GDP增长之谜的实证解释[J].财贸经济, 2007 (3) .

[2]胡怡建、潘雷池:1978—2006年我国税收增长率变动成因探索[J].税务研究, 2007 (3) .

[3]常世旺:经济增长与地方税收收入相关性分析——可税GDP概念的引申与应用[J].涉外税务, 2005 (1) .

[4]安体富:如何看待近几年我国税收的超长增长和减税的问题[J].税务研究, 2002 (8) .

超常教育也是公平教育 篇8

(一) 超常儿童

1978年, 我国心理学家提出“超常儿童”这一术语。那么何谓超常儿童?《教育大辞典》中这样界定: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是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可见超常儿童不仅指那些智能整体水平优异, 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讲的智商普遍高于同龄水平的儿童, 而且还包括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如:良好的音乐能力、美术天赋等。

超常儿童的存在是客观的, 因为从遗传学和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的天赋自出生就存在个体差异, 但超常儿童不是一个孤立的群体而是正常儿童群体中的一部分。在我国超常儿童的比例占到1%-3%, 如果按这个比例来计算, 我国约有600万超常儿童。

(二) 超常教育

何谓超常教育?我们应该明确一点超常教育不是超越常规的教育, 而是符合超常儿童特殊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 这种教育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因材施教。在本文中所指的超常教育是对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的个性优化的教育。正是因为超常儿童表现出来的特殊需要, 才更需要对超常儿童进行适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超常教育在中国习惯上称之为“神童”教育, 在欧美通常叫做“英才”教育。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贺淑曼教授认为, 智力中等偏上的儿童就可以接受超常教育。

二、超常教育与教育公平

(一)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

关于什么是公平,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不同的认识, 就目前来看我国普遍的观点认为:谈公平离不开讲效率、效率应与公平相对应;公平是平等和效率相互促进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公平延伸到教育领域就应该理解为:教育公平正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

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事实上在平等和效率之间我们难以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点。因为在和谐关系下的平等和效率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 既讲公平又要效率, 而实际生活中二者之间只能达到一个基本的平衡状态。正如奥肯所讲的那样:或者以效率为代价的稍多一点的平等, 或者以平等为代价的稍多一点的效率。因此绝对意义上的平等不仅带不来效率而且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达不到和谐的目标, 有差异才谈得上效率;只追求效率不讲公平也无所谓和谐。可见在教育领域中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就应该:在基本平等的基础上差别对待, 让所有人得到应该得到的, 实现人的优化发展。

(二) 超常教育也是公平教育

1. 超常教育与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实现教育公平是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教育公平”这一问题涉及千家万户, 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柏拉图认为公正的实质是区别对待不同的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正就是合比例, 不公正就是违反比例。那么何谓教育公平?依据效率和公平的和谐关系, 我们认为教育公平是一种在“比例平等”原则支配下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由“比例平等”这一关键字眼去分析教育公平以及超常教育, 那么笔者认为超常教育是在比例平等下的公平教育。

2008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48%。中国的教育投入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那么有限的教育资源如何达到最优化的分配与利用, 就需要我们兼顾教育公平的同时提高效率。那么绝对的平均分配教育资源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因为绝对意义上的平均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人的不同发展需要是片面的、狭隘的也是不公平的。因此教育公平只有在机会与才能成正比例时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分配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按照人的不同需要比例分配, 让每个人得到应该得到的, 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使每个人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发展。由此可见, 在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中我们就应该“同类情况同样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平分配教育资源绝不是要求平均或平等分配, 而是要求在个性需要和资源配置之间寻找平衡点, 按比例分配、按需分配。因为只有在“比例平等”原则支配下教育公平的个体意义才有可能实现。由此可见超常教育也是公平教育。

2. 超常教育与超常儿童

我国人口众多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却非常稀缺, 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只能满足一部分社会成员的需要, 而且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若是绝对平均分配, 不仅不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也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荒废。因此在分配教育资源的实际操作中就要积极差别对待,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需要。这种积极的差别对待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因材施教的彰显和升华。我们既要接受个体间的差异又要接受差异性的教育, 因为真正的教育平等不仅是给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 而且要提供适合个人的教育方式。机会均等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公平的教育, 因为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具有主观性儿童的需要, 真正的教育公平应当是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教育。超常儿童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对他们实施适合其特点、水平和特殊需要的教育, 是对超常儿童基本受教育权的尊重, 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公平教育, 是坚持普及与提高原则下的教育和谐。

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下的教育公平应该服务于所有的儿童, 让所有的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并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因此要满足这些具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需求, 应该给超常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会, 保障其最基本的教育权益。超常教育是超常儿童健康发展的需要, 是教育公平在每个人身上的彰显和延伸, 更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摘要:本文由阐释超常儿童与超常教育的基本概念作为出发点, 进而分析了超常教育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进而提出了超常教育也是公平教育、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下的教育公平应该服务于所有的儿童, 让所有的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并得到最优化的发展的观点。关键词:超常教育公平教育

关键词:超常教育,公平教育

参考文献

[1]胡劲松.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及其特征[J].教育研究, 2001, (8) .

[2]郝文武.平等和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论[J].教育研究, 2007, (11) .

把超常教育办得正常些 篇9

其实, 办超常教育没有什么不正常, 它既是特殊教育的一部分, 也是全纳教育的一部分。超常教育世界各国皆有, 但大多波澜不惊, 为何我国这般轰轰烈烈, 以致40人左右的学额2000多人争取?看来问题还在于我们把超常教育办得“不正常”, 一些人将超常教育视为少数人专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

超常教育, 欧美国家称之为“英才教育”或“天才教育”, 其本质是因材施教。在我国, 无论面对的是“天才”, 还是“智障”, 因材施教都不应该变成少数人的特权。受教育机会均等, 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平等的权利。

超常教育不必然等于优质教育, 正如特殊教育也不等于优质教育一样, 它们仅仅是有针对性的教育。认为从事超常教育的教师一定要比其他教师优秀的人, 是不懂教育的人。他们不理解:虽然教育对象不同, 但是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 努力实现学生最优发展的责任却是相同的。

超常教育被异化,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人心中潜在一种认识取向:被超常班录取, 即被鉴定为“人中龙凤”, 因为只有少数人才可能具有超常潜质。这种认识取向常常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开发成牟利的工具。学校打着招收“超常生”的旗号抢夺优质生源, 商人打着“超常”培训的旗号忽悠家长赚钱, 家长们钻“超常”的空子争取5%的择校特权。

维护“超常班”的人士常打着两个幌子, 一是“科学”, 二是“反对逆向歧视”。这的确很唬人。心理量表测过, 面试滤过, 试读淘汰过, 剩下的怎么可能不是金子? 过程怎么会“不科学”? 可是, 哪个心理学家敢声称他的量表能够诊断出天才? 那些拿量表号召家长报超常实验班的所谓心理学家们, 有没有告诉过家长量表是有信度和效度的, 实验是有风险的? 其量表的信效度又是多少呢? 这一切, 都还没有答案。

词汇超常规搭配的语用动因 篇10

词汇之间的搭配不是任意的, 是主要受制于语法、语义与语用三方面的规则。

语法规则规定, 搭配应遵循句法结构搭配规则及词类选择搭配规则, 一旦违反就有可能犯语法错误。同时不难发现, 有些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表达方式并不能被人们接受, 这是因为这些表达忽视了语义的合理选择。

不过有些表达方式不符合语法规则, 或者不符合语义规则, 或者两者皆不符合, 却仍能被人接受, 甚至是广泛使用, 这其中便涉及到语用因素。那么, 导致这些超常搭配出现的动因又有哪些呢?我们将对此进行探讨。

2 超常规搭配形成的动因

语言是在运用中产生的, 语用是分析语言时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语用角度进行的分析是动态的分析。语用因素的这一特点必然会导致一系列超常搭配的出现。那么影响它们形成的语用动因到底有哪些呢?

(1) 语境因素

语境影响词语的选择。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语境需要不同的正式程度、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与其相适应;在特殊语境中, 词汇偏离了原意而产生了特殊的含义。其中前两种情况都是由词汇固有的意义所决定的, 我们在此所探讨的是第三种情况, 即词汇在特殊的语境中丢失了自身的意义, 而被用来表达另一个相关的隐含意义, 只有这种情况才会产生超常规搭配。例如:“青蛙王子”违反了词汇搭配的语义规则, 因为在青蛙这一物种里是不可能有王子、公主等身份的。然而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 《青蛙王子》不仅被人们接受, 并且广为流传。童话故事这个特殊的语境使“青蛙王子”被人们接受。所以, 语境不仅使得看似错误的搭配有了合理的解释, 而且赋予了它们深层的含义。

(2) 认知因素

在交流中, 人们要把所想化为言词方可被他人理解。然而, 语言不能尽现人们的思想。这种矛盾呼唤新的表达方式, 于是各种超常规搭配出现了。在此我们将以隐喻为线索探讨人类认知对超常规搭配形成的影响。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 (Ungerer&Schmid, 1996:144) 。隐喻的过程是运用类推机制, 将旧信息投射到新事物的过程, 被称为由始发域到目的域的投射。这就是一些非常规搭配现象可以被理解的原因。比如说, 通感是一种违反常规搭配而产生的修辞手法, 其原理就是通过概念的投射, 将描写某一事物的词用在另一给人相似感觉的事物上。如“甜言蜜语”的形成就是与人类的认知隐喻能力是分不开的。总之, 由于语言的有限性, 人们在通过语言表达认知的过程中, 便出现了隐喻等超常规搭配形式。

(3) 求简动因

生活节奏逐渐加快, 人们做事讲求效率, 在语言的使用上也不免如此。求简的心理促使了语言结构活用的出现。例如:“很个性”这一结构从句法角度进行分析是分析不通的。“很”等字原本是修饰形容词和副词的, “很+名词”是不可行的。然而, 这种说法却越来越大众化。因为这些结构言简意赅, 用最简练的语言形式, 表达了最丰富的语义内涵, 迎合了人们的求简心理。

3 结语

超常结构的形成是众多因素合力的结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原因, 交际需要、求异心理、词义联动、文学表达需要等也对超常规搭配有影响。总的来说, 超常搭配是在语境、认知、交际、求简心理, 和其他各方面动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我们发现, 无论用哪种动因进行分析, 语用都是超常规搭配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因此, 了解超常规搭配形成的语用动因, 才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语言。

摘要:超常规搭配是指词汇项之间非习惯性的共现, 这种搭配方式违反了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 却仍然能够被人们接受。超常规搭配的形成主要归因于语言活动中语用因素的参与。本文主要从语境、认知、求简心理的角度探讨了这种现象的形成, 总结出了超常规搭配形成的主要语用动因。

关键词:超常搭配,动因,语用

参考文献

[1]F, Ungerer&H, 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Shanghai:Foreign Lan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144.

[2]Searle, J.R.Speech Acts[M].Cambridge:Cambridge VP, 1979:110.

创新的机制 超常的发展 篇11

《IT时代周刊》的成功崛起和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例:任何一种刊物,只有植根于广大读者之中,才能有不断发展壮大的空间;在办杂志过程中,只有勇于打破旧框框,大力推行科学先进的管理机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IT时代周刊》的忠实读者,长期以来我一直坚持阅读该刊,并受益多多。我认为,该刊科学先进的管理机制,在媒体行业里是独具一格的,这正是该刊能在媒体行业里崭露头角,快速发展的原因。

做到“五个坚持”,是《IT时代周刊》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首先,是坚持准确清晰的市场定位,《IT时代周刊》的定位为“解析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定位在信息时代和商业变革,以信息产业作为平台,以新闻作为导向,在国内媒体界能够这样定位的杂志还是第一个,定位清晰准确,才有坚实可靠的读者群。其次,是坚持精品战略,打造以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一个有公信力的品牌。让读者看到这本杂志就会喜欢上它,就会主动掏钱去买,这就是精品的吸引力。再者,是坚持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这体现在两个分离和三次营销上,两个分离指的是采访和编辑分离,这样对稿子的深加工能起到更大的作用;编辑部和经营分离。做编务的不管经营,一门心思地做好杂志。三次营销,第一次营销是把杂志卖给读者;第二次营销是有了读者以后,把读者“卖”给企业,“卖”给广告客户;第三次营销是,这两个营销都成功了才把该刊的品牌“卖”给社会。第四,是坚持提高执行力。如要求杂志做到零差错,现在我每期读下来,几乎没有发现什么差错和硬伤。第五,是坚持不断创新。

加大力度打造高质量的刊物,并处理好IT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关系。《IT时代周刊》从创刊起就着力抓好质量关。在排版上,做到图文并茂,标题字体变化万千;内容上,做到贴近读者,刊发广大读者普遍关注的文章,让读者读后感到有商机、有收获。面对方兴未艾的网络媒体,能坚持自己独善其身,办出自己的特色,不仅能够生存,而且不断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质量。我看过新浪科技的一条消息,说的是微软委托全球第三者评估机构,对中国的IT媒体做了一次评估,结论是,IT媒体中《IT时代周刊》排第一位,并且成为IBM认为免检的媒体之一。《IT时代周刊》虽然还比较年轻,但是他们把杂志办得很有特色,红红火火,并得到跨国公司的承认,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不惜花钱做推广。读者会注意到,在国内的大中城市,不论是在报刊亭、机场还是酒店等都能看到该杂志的销售。我经常出差,在国内各大机场穿梭,每次去逛机场书店,都能在书架上看到心仪的《IT时代周刊》。该杂志还有一个新的点子,就是进驻全国400多家四星以上宾馆的客房,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大城市的四星以上宾馆的客房均有摆放《IT时代周刊》。因为很有新闻性,能让人感受到IT这个行业的脉搏,所以受到宾馆高层次住客的普遍欢迎。现在定位是商业媒体,读者面向应该比较宽一些。我对这个定位也十分赞同。

办刊也需要信仰的支撑,做刊就是做人。《IT时代周刊》在办刊中集萃菁华,唯优是登、追求卓越、持续创新,全力塑造IT行业新形象新风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收风情于镜头,把《IT时代周刊》办成广大读者喜爱的刊物,打造成企业及有志之士成长的沃土,走上了辉煌的阶梯。

秋高气爽时,风正一帆悬。我作为一名受益匪浅的读者,衷心祝愿《IT时代周刊》勤勉而行,戮力不懈,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罗宏宇(广州)

超常管理费用 篇12

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针对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缺乏必要忧患意识的不良现状指出, 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力争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确保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相关领域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不言而喻,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不能总依赖“超常规推动”, 必须要在制度层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与本科高校的就业形势严峻相比, 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却一直比较红火、乐观, 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日前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3周年成果展示会传出喜讯, 2009年我国一半以上省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或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平, 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超过96% (《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27日01版) 。高职毕业生何以会比本科生“吃香”?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用实践告诉我们, 狠抓内涵发展, 提高育人质量, 着力培养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促进就业的治本之策, 促进大学生就业关键在于苦练“内功”, 而不能陷入“超常规推动”的思维误区。

综观各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凡就业率较高者, 未必就是就业指导或就业推进单方面工作做得好的高校, 而大都是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办学质量, 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学校。而就业率一直较低的高校, 其教学质量则普遍相对较差。即使有些高校为保证高就业率而在学生临毕业前采取种种非常规的“抱佛脚”措施, 也只能救得了一时, 保不了长久。从实际效果看, 有些学校为了兑现招生时向家长作出的“包就业”承诺, 或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就业率指标, 纷纷推出各种“专场招聘会”等促进就业的临时性举措, 这些活动看似为学生“负责”, 实质上是在无形中“害”了学生, 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误导, 不仅滋长了学生自主就业的惰性, 还在不知不觉中“鼓励”他们平时不学习, 一心专等学校“安排”。有些同学虽然也能在学校的“超常规推动”下顺利就业, 却终因缺乏实力而就业容易“守业”难, 工作后不久很快就被淘汰。这部分同学要想再就业难上加难, 从而造成社会上等待二次或三次就业的往届毕业生逐年增多, 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这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陈账”越积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有鉴于此, 学校对学生就业的“超常规推动”堪称越俎代庖、累己不利人之举。

上一篇:英语口语特征下一篇:新疆沙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