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方法

2024-10-22

激励性评价方法(精选12篇)

激励性评价方法 篇1

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精神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激励性评价是在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维护学生自尊的基础上, 重视发掘学生个性特点, 以信任、鼓励和期待的语言或者行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它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是推动学生远行的帆, 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催化剂, 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 所以, 在教学中, 实施激励性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一、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1. 评价要实事求是

随着教育评价观念的更新, 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对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进行了改善, 评语人性化了, 情义化了。但是, 在对学生夸奖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实事求是, 不要盲目地夸大学生的优点, 忽略了缺点, 避免学生在一片“恭维”中滋生不良的思想倾向。教育的艺术, 重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客观的, 合情合理的。既有肯定地指出希望的评价, 也有真诚地批评的评价, 让学生适当接受一些挫折的考验, 从而, 得到真正的进步。

2. 评价要真诚

俗话说, 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有真正的友谊, 师生也一样, 老师只有对学生的评价是真心的,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都会接受, 因为他能感觉出老师说的、做的是为了他好。心理研究表明, 积极情感的产生虽然与生理上的激活状态有关, 但必须通过人的认识的升华活动的折射才能产生。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诚信的态度, 用饱含爱的语言、行动, 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 宣扬学生的闪光点,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真诚的评价。

3. 评价要有针对性

每个人的特点不同, 好多老师往往看重的是学习成绩, 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经常表扬, 对成绩差的学生就忽略不管了, 好像学习活动只是那一小部分人的事情。这样的话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有位教育家说过:“学校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唤起每个学生人格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的价值的、获得较高评价的追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促进学生个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所以, 每个老师都要注意观察, 找出学生的优点, 进行表扬, 揭示他个性发展的潜力,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与更高水平的差距, 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的矛盾运动, 促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二、激励性评价的方法

评价学生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最常见的有三种:

1. 语言评价

实施语言评价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 要让对方明确地接受和理解, 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让学生感到亲切, 舒服。比如, 表扬学生这次成绩不错, 要说, 你这次成绩很好, 要继续努力, 而不能说, 你这次很优秀, 你一定要做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这样说的话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不自然。2) 要注意语言慎重得体, 要符合评价的对象, 比如, 要表扬一个体育得奖的学生, 要说, 你真棒。而不能说你, 你真牛。一句入微而深情的评价, 一声温馨的祝福, 一份殷切的期盼, 就像春风一样暖透学生的心, 让学生在愉悦中体验接受老师的劝告, 实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

2. 评语评价

评语评价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 尤其是平时不怎么交流的学生, 老师可以在作业本上给他们留言, 写写他们的优点和一些激励的语言等等。例如, 可以写这次有进步, 继续努力, 或者写老师相信你能行, 或者写胜利永远属于你这样的强者等等。评语评价要注意几点:1) 语言要真挚, 不要让学生感觉是在奉承自己。2) 语言要随意, 亲切, 就像是和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3) 评价要及时, 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 形式不拘一格。

3. 行为评价

行为评价是指教师通过手势、眼神等肢体语言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方法没有前两种方法直观, 但它起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是用语言不可比拟的。行为评价它体现了师生间的默契, 老师运用非语言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 它以无声的行动,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行为状态上来, 产生很大的感染力。例如, 在学生做对一道难题时, 老师伸一下大拇指。在学生算了半天算对一道题时, 对他会心地一笑。这样的一些小小的细节动作都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所以平时适当运用行为评价是很必要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重要的, 我们每个教师, 要正确运用评价手段, 及时准确地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大城县大流漂中学)

激励性评价方法 篇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引导.在教学中开展积极的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它唤醒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促使孩子愉快健康地成长.

作 者:陈卫琴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215200 刊 名: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PRIMARY SCHOOL TIMES 年,卷(期): “”(11) 分类号:G62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励性评价   兴趣培养  

激发兴趣 教给方法 评价激励 篇3

一、提供书源,让学生有书课外阅读

当前很多小学生是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生活的居多,因受家庭文化条件的局限,家长不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根据调查,一个班级学生大部分同学书包里没有课外书,班级仅有的几本书也是一些不适合自己年龄阅读的图书,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别林斯基说过:“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学生读书仅仅停留在语文书上,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学生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长期下去延误了学生的最佳读书时间,削减了读书的兴趣,阅读能力下降,语感得不到训练,这是阅读最大的障碍。

1、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各班级和年级组之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即在老师的推荐下,每位学生只要买上一本书,可以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深化,如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一文,为了深入的了解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课文学完后,我让有兴趣的同学课外读一读《阳光地带》这本书。也可以根据学校的读书节活动安排,每位学生可根据家庭条件选择一到两本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班级里、年级间交换了看,这样既解决家庭经济负担的问题,又满足了学生读书欲望,让学生能看到更多适合自己的书。

2、图书室功能最大化。学校应该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大大充实图书,通过上级图书管理培训,配备专职管理员,在室内墙壁的醒目处张贴读书至理名言, 营造读书的氛围,在规定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发挥它的功能作用,不能成为一种摆设,学校出台图书借阅办法,加强爱书教育,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读书中来,从读书找到那份快乐,找到属于他们的天地,从读书汲取“营养”,厚实他们的人生底蕴。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有意课外阅读

1、营造氛围,让学生亲近课外阅读。兴趣是读书需求的内驱力,要想让学生真正的静下心来读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良好的读书氛围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有着江苏省诗词之乡美誉的博里镇,走进校园就会让人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每一面墙壁张贴了古诗词,供学生赏析、吟诵。古诗已成为该校特色校本课程,学生长期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很自然地爱上了古诗,学生还能用古诗的方式在课余时间表达自己的情感。

2、活动引领,让学生乐意阅读。抓住读书节的契机,在全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交流时,内容可针对整本书谈感受,也可以是书中的某个细节、某个人物、某段情感展开讨论,通过美文诵读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近经典书目、诵读经典文章,这样既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有效课外阅读

1、培养阅读技巧。好的读书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读书要求,但缺乏系统科学指导。如精读和略读方法的运用,有些学生该精读时却泛泛的读,对内容的重点环节缺少理解感悟。体会不深。学生为了完成读书任务,一读了之,一遍书读下来,什么收获也没有,对以后的文字运用也没有得到帮助。在无关紧要的地方浪费时间,影响了读书的效果。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好精读和略读的方法上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如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问题法,朱熹的“三到法”:即“口到、眼到、心到” 等,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2、学会积累运用。如果仅凭兴趣,对文中生动情节的内容走马观花地读,就不会懂得积累知识,吸取写作技巧,运用用到写作上。在假期里,对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我要求又高了一些。让每位同学准备一本拾贝集,鼓励学生摘录好词好句、优美经典诗词,撰写读书笔记。开学后,学生带来了课外阅读摘录的好词、好句的笔记,有的还写了读后感。对此,我及时给予了表扬,互相交流学习。

3、学会质疑问难。课外阅读以后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有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所收获,当学生读完后深刻体会到海伦七岁半因病双耳失聪,双眼失明,这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另一学生接着赞叹道:“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学会了说话、阅读,并掌握了五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阿佛大学和拉德克利女子学院。一个盲聋人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何等惊讶。”此时,学生体会到海伦的一生是伟大的,她给所有同学上了一节生动的课,学生意识到生活不能虚度年华,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珍惜这幸福的生活。又有同学不停发出感慨:“从海伦·凯勒的身上,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是促使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根本。

四、评价激励,让学生有志课外阅读

1、加强交流。

2、荣誉激励。

小学课外阅读只有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激励性评价方法 篇4

一、激励性评价的概述

现阶段的研究人员认为激励性评价是一种对价值观进行判断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从而推动学生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环节中实施激励性评价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情感、 语言或者行为等方式来实施激励教学, 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其成功体验学习的重要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英语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所学习的知识逐渐增多,会为其带来一定的负担感,并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面对这一现象, 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与表现, 适当地给予鼓励,让学生在知识的体验过程中收获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同时,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有了更高的理解能力,其往往不会满足于单调的训练。由此,小学英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特点来实施激励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以此来完善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激励性评价的应用现状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激励性评价的方式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往往是按照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 没有对学生的微观层面与细节问题进行充分的观察。同时,部分教师认为激励性评价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有可无,所以很多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教学方式。

(2)激励性评价在英语课堂教学运用过程中的针对性较差。虽然很多教师对其进行运用,但评价的语言相对较为单一、空洞,存在模棱两可的状况。 无论学生是什么表现,教师常用词只有 “good”,一堂课下来单调的鼓励词汇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励性评价充分发挥作用。

(3)教师对激励性评价方式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教师认为激励教学中不应该存在批评,这种理念是不全面的, 会导致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失去尺度。 激励性评价方式在小学阶段的运用也应该适当采取批评语言,但不应存在过激的批评,这也是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三、激励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励性评价方式的运用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性格优势,选择多样化的方式来对学生实施鼓励教学,对形态语言进行有效的运用, 如表情、动作、手势等,其可以向学生传递鼓励的信息与关爱的情感,这也是充分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语言生动化、多样化,避免单一鼓励引发的负面影响。 教师还应对激励性评价进行正确的运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及时反馈。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优秀的教学与训练可以达到强化教育效果的作用。按照教育的目的与要求,可以将教育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前者是指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与奖励,并达到巩固的效果,后者则是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否定的态度。激励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活动及时进行反馈与评价,属于正强化,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调节效果,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还应该重视针对性,按照不同学生的心理规律、需求与特点来选取不同的鼓励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方式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制订合理的目标,通过目标的引导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其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受到广泛的关注,激励性评价方式的运用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趋于完善。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 加强对激励性评价方式的运用,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摘要:激励性评价的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励性评价方式的运用进行研究。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 篇5

一、激励与教学

现代教育评价是一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评价以来,在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教育评价实践中,对激励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从现代教育评价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在一些方面运用了激励理论。

1.“激励功能”概念的提出【1】

我国在现代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中,参考、借鉴、吸收相关学科有关激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提出“激励功能”。现代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激发评价对象情感,鼓舞斗志、振作向上的功效和能力”。“依据设定的评价目标,„„作出客观的价值判断,肯定成绩或进步,指出缺点与不足,指明产生的成绩进步或缺点不足的原因,从而激励评价对象主体的意识情感,促使其精神振奋,在提

【2】高教育、教学或学习质量的更高层面上,产生„„动机,”

2.多指标整体综合激励和全过程激励的思想

目标到达度评价模式,是我国应用很广的评价模式之一。根据这一模式,开展教育评价,首先要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既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更是引导激励评价对象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将目标激励,发展成为多指标群体激励,将局部激励,拓展成为整体综合激励,大大拓宽了目标激励的范围,提高了目标激励的效能。

现代教育评价特别强调过程评价,强调在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使评价对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随时得到激励,从而大大提高激励的功能。3.自我激励的思想

外界的激励固然具有重要意义,但自我激励更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效的激励因素;就是外界的激励发挥作用,也需要变为主体的内部动因。现代教育评价特别重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的过程。因为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所以评价结果极易被自我认同和接受。良好的自我评价结果,会鼓舞评价对象自己向更高目标前进;不好的评价结果,更会使评价对象自己产生危机感,促使评价对象振奋精神奋勇上进;因而自我评价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二、激励理论运用于小学生评价的意义

激励理论是英文“Theory of Motivation”的意译,是研究激励、激励因素、激励与行为的关系,以及通过激励激发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一种理【3】论。激励理论自“激励”一词产生之日起,便成为了古今中外各领域学者研究探讨的中心论题,伴随着深入研究,激励理论也由最初的企业管理的专属名词拓展到了其他领域,比如: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领域,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哪个领域的研究都要围绕激励理论的核心思想去延展。激励的核心就是管理,但激励理论也为这种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指导。目前许多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都是针对企业管理领域的成人而言的,涉及教育领域的并不多。但实际上,激励对于教育而言更为重要,因为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激励则是促使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另外,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活动,教育就是让教育者管理好学生,利用激励理论去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激励理论也可以让学生重拾信心,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实验研究中发现: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激励的人,他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 20%-30%,而在受到激励后,他的能力能发挥 80%-90%。激励对于人的潜能的发挥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改中提出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激励性,让学生树立信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方针正是想运用“激励”来促进

【4】学生潜能的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发展性评价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可以说激励理论与学生评价结合是实现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的最佳途径,激励性评价则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有效方式。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在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维护学生自尊的基础上,重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激励性的语言或行动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既有利于引导教师掌握和运用激励理论,也有助于使评价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而这也正是激励理论应用于学生评价的意义之所在。

三、我国中小学学生评价中激励不当现象分析

新课改的提出,使学生评价再次成为改革的重点,其中也明确指出了目前学生评价过分注重甄别与选拔,应注重采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去激励学生。理论上,我们的学生评价已经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当我们真正走入中小学校,就不难发现,应试教育仍占主流,学生评价也仍在甄选。我们不能否认很多学校也在按着新课改的思想走,教师积极运用着激励性的评价,然而这种运用大多情况下是机械的,甚至有违中心思想的,有些更是起到了相反的效果,非但没能激励学生,反而成了贬损,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伤害,也消除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学生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而要怎么改,我们首先要找到确切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一)评价目的偏离,学生被分数所累,丧失信心与兴趣

什么是评价的目的?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大家都用分数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这正是评价目的的偏离,评价本来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结果却变成了学生们都被分数所累。教师为“分”教,学生为“分”学,于是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没有了,相反变成了一种负担,获得的也不是成功体验,而是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和一次次的挫败感,整天叫着“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无疑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这也无疑是不符合学生评价的初衷与最终的目的的。

(二)评价内容片面,高分低能现象越来越严重

传统的学生评价内容比较片面,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就是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或比赛取得的名次,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态度以及情感认知方面的发展却很少有人关注。这样的评价造成的结果就是产生了许多“小书呆子”,这些孩子除学习外的其他能力都很弱甚至没有,于是出现了很多高考状元到了大学生活却还不能自理,这就是评价内容片面所造成的高分低能现象。

(三)评价主体单一,学生主动性丧失

目前的学生评价中,占主体地位的仍是教师。一个学生的好坏,家长、学校甚至于学生本人也只能从教师的评价中知道,这就造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丧失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然而教师对一个学生的了解真的就如此全面吗?当然不是,教师评定一个学生的标准大多都是依据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与日常表现,这是片面的。

(四)评价方式单调,使学生感到成功难于获得

传统的学生评价中,评价方式单调,只重视纸笔测验,考试可以说是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式,于是每次考试的成绩与班级、学年的排名这些量化指标就成为了测试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会造成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

(五)忽视过程,评价对学生欠针对、乏激励

目前学生评价领域越来越重视评价的“回波效应”(back—wash effect),所谓回波效应就是指学生在统一测验中的成绩成为学校管理者实施教师、学生奖

【6】惩的惟一依据,如教师工资的提高、荣誉的授予以及学生奖学金等的获得。

这就使得教师一味追求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与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学生思考的过程与努力的过程却被忽略了,这不但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一但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回答问题错误,就会让他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丧失自信心,进而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不足,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则主要围绕两方面:一是评价理论虽完备,但实际应用中激励却严重缺失;二是教师对应用于评价中的激励理解偏差,用不得法。评价固然需要激励,但更需要的是恰当的激励,因此,教师学会在评价中正确的运用激励策略正是解决上述不足的关键。

四、小学生激励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原则就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它是人们在实施策略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教师在学生评价中想恰当的运用激励理论进行“激励性评价”,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尊重性原则

学生评价的评价对象是学生,因此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无论他们处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我们都应赋予他们受尊重的权利,这是最起码的人权。有的学生会说:老师的话有时会损伤我们的自尊心,即使在鼓励我们的时候说的话也比较形式化,感觉很虚假,不真诚;还有的学生说:“老师只看重成绩,成绩不好的学生做什么都是错的,根本不尊重我们,总带着有色眼镜看人。”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每一个学生内心其实都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学生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希望教师能够客观公正的去评价他们,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认为“老师给我指出的错误确实存在,那么我很愿意去努力改正自己”,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在没搞清问题的情况下就把责任归咎于学生身上,这就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很委屈,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会让他们在自我意识

【8】得不到良好调节的情况下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所以,在实施评价时,教师首先要站在尊重学生的视角,客观、真诚的去评价他们,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你的信赖感,获得他们对你的尊重,同时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差异性原则

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我们要实施不同的评价,进行不同的激励,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差异性原则。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知识水平和家庭环境都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时,就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所区别,根

【9】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生”施评。

(三)及时性原则

古人常说:“赏不逾时”,“罚不迁列”,就是说赏罚都要及时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教育评价也是如此,而激励性评价更要遵循这一原则,《学记》有云:当其可时谓时,意思就是要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既不提前,也不延后,而要适时适当,否则激励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激励的有效率为 80%,而延时激励的有效率只有 7%,可见及时的激励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学生,年龄越小则越要重视激励性评价的及时性,当一个学生的课堂问题回答的很好的时候,一定要马上表扬,而不要等到第二天再表扬;当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考试进步了,那么应该马上表扬并鼓励他以增加他的自信;不仅是教师,家长也如此,如果答应孩子完成某件事给奖励,那就一定要及时兑现,如果言而无信,迟迟不兑现诺言,那么激励就没有效果了,而且以后的类似激励也会失灵。所以,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要及时,要善于抓住激励的时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对其“闪光点”要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外界激励与行为之间迅速建立联系,以巩固良好的行为方式,加强思想认识。学生获得荣

【10】誉和成功之时,是激励的最佳时机。

(四)针对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的人的特点给予准确真诚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做的不同的事对其进行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运用针对性原则,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优势与劣势,了解他的“发光点”在哪里,只有这样在评价鼓励学生时才更有针对性,更

【11】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反,如果教师总是用形式化的语言,诸如:你做的很好,不错,你真棒等这些笼统、概括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就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了,这不仅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同时教师也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改进建议去帮助学生,可以说是一种无效的评价。

(五)适当性原则

对于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要适度,过之则不及,要客观全面的去评价学生,既不能夸大的表扬或者批评,也不能完全的忽视或者小看,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想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激励性评价当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下开阔思维,从而产生更多更好的想法,但凡事都要适度,表扬或批评的过多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呼唤理性的激励性评价 篇6

曾听过这样一堂“表扬声一片”的热闹课:无论学生是答对了一个问题还是回应了一句话,老师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真好”“真行”“真棒”的称赞声不绝于耳,全班孩子在老师的诱导下也一次次有节奏地鼓掌鼓励。其实,这样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于唾手可得的廉价称赞学生不会买账,也不会珍惜。这种做法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要知道,一味赏识对学生的探索精神来说也许是“温柔的杀手”,而多元评价则可以让受教育者的生命五彩斑斓。

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课堂评价如果运用得好,它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课堂评价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会闭塞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削弱学生的进取心。

在具有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激励为主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优秀生的激励,如某位学生题做得正确并且很有独创性,或者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教师不妨说:“某某学生答得好,有独到之处。”二是对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缺乏自信的心理障碍,这样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后进生的行为中敏锐地捕捉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向优等生迈进。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偶尔的发言中哪怕只有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应给予充分肯定。这好比一棵树脉未断的受伤的小树,还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就要用百倍的爱心去关怀、呵护它。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渗透情感教育,做到情真意切。评价恰当,学生不但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也可获得感情上的满足。若教师能做到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优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使之产生莫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气可鼓而不可泄,教师绝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也不能把溢美之词当作廉价的施舍。

课堂激励性言语评价的运用 篇7

笔者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主要采用调查法 (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 观察法和文献法。

教师问卷的调查对象为福建省漳州市某县某小学的78名教师, 学生问卷的调查对象为该校六个年级 (24个班) 随机抽样的266名学生;教师访谈的对象为六年级数学老师、四年级英语老师和一年级语文老师各1名, 学生访谈的对象为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学习程度较好、学习程度一般、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各三人。

另外, 笔者还通过25节常态课和15节公开课的随堂听课, 对教师课堂的言语评价行为进行观察。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对评价对象的认识存在偏差

通过观察, 笔者发现教师是以学生个体为主要的评价对象, 忽视了学生小组和学生全体。而对全体和小组的评价可以提高班级的向心力, 促进学生个体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从而达到促进整体和个体发展的目标。

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激励性言语评价, 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 不能有效发挥激励的作用。对成绩好的学生, 老师主要对他们的认真听讲进行评价。但有31.2%的学生认为, 教师表扬他们, 他们也不会因为教师的表扬而做得更好。因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较强, 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教师的激励对他们来讲, 缺乏力度。对学习程度一般和学习程度比较差的学生, 教师喜欢鼓励他们回答问题, 调查中反映有67%的教师认为激励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 这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她们认为让学习程度一般与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 一方面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另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教师的评价在此又容易走入另一个误区, 新课改的要求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对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而言, 长期得不到教师的鼓励, 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言也是一种挫伤, 而有些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太难了, 教师的鼓励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反而会降低他们的自信心。访谈和问卷的结果都表明, 这种情况在低年级段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为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评价的依附性较强, 教师的评价对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频率一定要力求公平。

评价方式不恰当, 忽视方法的互补性

从课堂的随堂观察来看,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主要采用表扬、鼓励、批评三种方式。对回答正确的学生, 教师一般是给予表扬, 反之则给予批评, 对回答半对半错的学生, 教师只是让他们坐下, 通常不进行评价。对上课不认真、做小动作、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 教师通常采用批评的方式。而对平时做作业很慢或没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 则给予比较严厉的批评。

而激励作用的调查结果表明, 在266个学生的回答当中, 有27.4%的学生认为, 当他答错时, 教师的批评让他不想再回答问题;62.8%的学生认为, 当他答对时, 教师的表扬会让他喜欢回答问题;78.3%的学生认为即使他回答错了, 教师的鼓励也会让他下次还想回答问题。有72.2%的学生表示“老师说我上课讲话, 我会听老师的话改正错误”。有23%的学生认为“本来我就不想做作业, 老师还说我做作业做得不好, 我干脆不做了”, 同时有18.7%认为“我已经很努力把作业做好, 可老师还是说我做得不好, 我不想再努力了”。在“如果老师经常夸我做的作业有进步时, 我将继续努力”的选择中, 有89%的学生选择“是”。

教师使用语言激励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 主要采用表扬、鼓励和批评相结合的方法, 对及时激励和延时激励相结合、集体激励和个体激励相结合、学生自我激励、表扬和批评要有力度等方法都很少研究和运用。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方法也影响了言语激励评价的效用。

教师不能采用多种方法和方式进行语言评价,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没有接受相关培训, 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激励理论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 即使想提高自己的言语评价水平, 也不知道怎么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采用恰当的方法去有效激励学生。

评价语言模糊, 缺乏针对性和情感性

评价语言的模糊和缺乏针对性一直是语言激励评价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在我们的观察中, 发现教师评价语依旧存在这样的问题。无论是对学生的鼓励、表扬还是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都比较单一、抽象。这种形式化的评价语言既满足不了学生被认同的需要, 又不能为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改进建议。

教师用于表达个人感情的评价语也很少, 只有极少数的“老师很喜欢某某”, 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带有教师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语。

追溯其原因,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只有21%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和各方面的爱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而56.2%的教师表示对学生的性格根本不了解。对学生缺乏了解导致教师无法依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进行有差异的评价, 这是造成评价语单一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问卷调查中, 有90%的教师认为他们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只是“一般”, 据笔者了解, 有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分配的硬性任务太多了, 学生的水平又参差不齐, 太难教, 大多数教师都感到很累。对教学感到很累和缺乏热情的教师自然无力、无心对学生进行有热情和有感情的激励。

除此之外, 笔者还发现, 教师的激励性言语评价主要用于对学生的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等学习结果和态度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努力与否、学习的方法恰当与否、情感体验正确与否都很少评价和引导, 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的, 也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激励性评价的主体是老师, 即使有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但老师也没有做好引导工作, 不仅没有相互取长补短, 反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这些都与课改的精神不相吻合。

激励性言语评价运用的反思

激励性评价要兼顾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坚持集体与个体激励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对全班和学生小组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各学习程度的学生交流学习经验, 增加学生的发言和表现机会,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对全班和小组评价的重视,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以及讨论与合作的积极性,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改善学生学习的氛围, 提高激励作用的有效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频率要相对公平。课堂教学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 是为每一个学生敞开的, 要做到兼顾每个学生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公平地给予他们表现与被关注的机会。

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隐性分层激励策略, 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 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基础上的, 按不同标准和等级, 使被评价者都能得到不同层次发展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 注重学生的个体内差异比较, 注重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要做好这一点, 首先,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同时要有一双敏锐和擅于捕捉变化的眼睛, 能观察到学生的行为细节和被评价后的反应。然后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分层设定标准。这种标准是隐藏于教师心中的标准, 是变化动态的标准, 是让学生跳跳能摘到果子的标准, 是对每个学生都即有压力又有动力的标准。最后, 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学生的即时反应选用不同的评价语言, 做好这一点, 教师平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否则, 即使了解学生差异, 也不能用语艺术、幽默, 富有针对性。

评价要注意方法的互补性

学校要专门组织教师开展激励评价以及教育、心理等方面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培训, 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育反思等途径, 让教师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激励评价。比如正向、负向激励相结合, 以正向激励为主的方法。在运用这个方法时,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地表扬,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学生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多主体评价, 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自我激励和同学参与激励相结合的方法。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自我激励, 调动他们发展的内驱力, 因为教师的激励毕竟是外因, 外因还要靠内因起作用。要引导学生相互品评和观摩, 让学生互相学习优点, 改正不足。但采用这种方式, 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 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 在互评中及时予以正确引导。

另外, 激励性评价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但前提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 而对于有厌学倾向的学生来说, 即使激励性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的语言都具有激励作用, 但对他的激励作用也不大, 所以教师在进行评价激励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原本的学习动机, 针对有厌学倾向的学生, 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找出厌学的原因, 而不是一味地依靠激励性评价来激发他们。

评价的语言应带有情感

有的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很少表露出教师对学生的肯定、热爱之情。评价的语言缺乏情感, 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教师只是教书, 在学生面前就是一副严肃的面孔。这一方面是教师的师生观滞后, 还停留在传统的学生是处于依附地位的观念上, 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热情、对学生缺乏感情。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 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学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同时减轻教师负担, 让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 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赞扬, 对错误诚恳批评, 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评价、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 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运用激励性评价 提高教学质量 篇8

一、激励性评价是学生的内在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天性, 都有渴望成功的愿望, 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正是这种内驱力, 激励学生不断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二、评价的形式

1. 书面评价。

老师要评改大量作业, 学生的作业, 有的字迹清楚, 有的龙飞凤舞。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 书写速度很快, 态度不够认真。每次发作业之前我都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作业认真及成绩突出的学生。我还写批语, 如“Good!”“very good!”“Perfect”“Progress“Better!”等等。别小看批语, 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出两周的时间, 学生的书写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对于取得高分的学生, 我大加鼓励:“看到你的成绩, 老师真为你高兴!”“太棒了”!

2. 口头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 对于青少年成功体验的肯定, 是刺激大脑形成兴奋中心的催化剂, 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驱动力和有效手段。所以, 除了书面激励, 我还把口头激励作为一条教学原则贯穿于教育与教学的始终。我常常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需要,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上课时, 我对敢于发言的学生, 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 大加赞赏。对没有回答上来的, 我也从不训斥, 而是让他坐下来想一想, 说:“老师相信你一会儿会回答的。不过, 要好好听, 一会儿我还叫你回答。”等同学们回答差不多的时候, 我再叫这名同学, 他就回答出来了。我始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希望, 尤其是困难生, 通过老师态度的感染,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用赏识的眼光, 看学生的长处、优点, 我用正面表扬、激励学生。“你示范错了, 但你敢于当从示范, 勇于接受挑战, 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这样做, 极好地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评价要因人而异

1. 上等生。

他们平时在学习上表现出色, 评价此类学生时, 可以开门见山, 迅速入题。比如:“你是一位非常聪明的、能干的孩子”。

2. 中等生。

这类学生自我奋斗精神不强, 学习自我要求不高, 只求过得去。可是如果把老师的期盼送给他, 给他关心和支持, 他就会扬起风帆, 加足马力, 奋勇前进。评价此类学生时, 教师应在语言上沟通感情、启迪思想、打气鼓励, 开启动力。3.下等生。这类学生学习不够认真, 成绩落后。评价这类学生用“谈心式”的语言最恰当不过了。要知道, 你是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的, 你的一举一动在影响着同学们, 每当你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 我都暗暗地为你高兴, 振作起来吧!假如你能改掉不良的习惯, 刻苦学习, 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多少同学会为你自豪, 多少老师会为你骄傲。这充满情感, 激励的话语, 告诉了他, 大家都在关心他, 都注视他是否战胜现在, 战胜困难。

四、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尺度

关于学生激励性评价的探究 篇9

一、什么是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 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 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 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诱发其学习兴趣, 内化学生的人格, 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激励性评价是学生评价的一种, 是在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维护学生自尊的基础上, 重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 以信任、鼓励和期待的语言或者行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

二、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一) 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人类不断进步, 文明也不断发展, 教育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 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做出了一些探索, 形成了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语人性化的好趋势。激励性评价得到了大力推崇, 但在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时要注意克服“报喜不报忧”的负面影响, 避免学生在一片“恭维”中滋生不良的思想倾向。教育的艺术, 重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评价, 也应中肯客观, 入情入理。在写激励性评语的过程中,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写出有肯定、有指正、有希望的评语, 让学生适当接受一些挫折的考验, 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完善才是一种真正的鼓励。

我们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 只有做到了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 才能发挥出评价的应有作用,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完善自我人格, 形成好的习惯。落实激励性评价时, 更应该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 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以激励为主的原则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当我们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 我们会寻求更高层次的目标, 我们有被爱的需要, 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学校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 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唤起每一个学生人格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较高评价的追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促进学生个性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因此, 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爱, 肯定已有的成绩, 意识到自身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但是又不能失去信心, 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与更高水平的差异, 以激发学生心理的矛盾运动, 激发其内在的潜能, 激发学生张扬个性、实现自我发展。

(一) 表扬和批评要适度

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 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 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改掉陋习, 还有助于发展班风,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实验证明, 表扬和批评都能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但表扬和批评运用的次数对学生动机的激发效果而言, 表扬则应适当地多用。行为习惯差的学生, 对表扬的反应更积极, 因为他们要想得到表扬太难。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更应对那些好动的学生寄予希望, 指导他们的行为。因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不仅可由内驱力来激起, 更可由外在刺激引起。教师的鼓励和引导是驱使学生接近学习目标的动机, 能让学生努力克服行为障碍, 把教师的希望转变为自身的愿望, 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从而加强自己的学习动机, 最终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自我提高学习的内驱力, 改变学习的不良行为。

(二) 激励性评价要有针对性

对学生使用激励性评价应该适当、中肯、具有针对性, 不可泛泛而论、过于笼统, 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 针对小学生尤其如此。只说一句“你真棒”“太好了, 你真了不起”等类似的激励, 其效果就不如具体评价的效果好。激励性评价可以就事论事, 可以针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或者学生的某一具体作品进行点评, 也可以针对学生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学习和进展进行评价, 但激励性评价语一定要有深度、广度, 应该把“好”再说得具体一些, 有针对性一些, 究竟是语言“好”、表情“好”、见解“好”, 还是思维“好”等。

另外, 教师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时要出于感性和理性的思考, 要有真挚的情感, 及时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真诚的评价, 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教师的评价是诚心诚意、发自内心的, 而并不是在走形式, 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励、增强信心、明确方向。

(三) 激励要以成功为导向

1.用激励性评价方式, 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

教与学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双边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的激励评价方法, 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进而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鼓励的微笑, 使他领悟到教师对他的鼓舞和信任, 感受到教师与他心灵的交流, 这种激励性评价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这样能够创设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2.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促进学生在发展中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激励性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表扬再表扬, 而是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 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火花, 激发他们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 不断使学生品味到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感受到自信的力量。要注意用情、适量、适度、适时。

3.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帮助学生把握好自身发展方向

教学中, 教师要成为一个发现者, 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适时对学生有益的内在潜能和外在表现进行适合其发展的具体激励性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的特点、特长产生特定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积极的情感倾向。用激励性评价鼓励, 促进其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 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四) 激励性评价语言多给学困生一些, 给他们勇气和自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 教师应该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 热爱每一个学生, 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 学生有着较强的“亲师性”, 可谓“亲其师, 信其道、学其礼。”面对教师的评语, 赞美、表扬会使他们信心百倍。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因此, 我注重学困生的激励评价。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评价每一次发言, 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 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 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 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有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获得表扬, 奖励次数越多, 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 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每节课, 我都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 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 体现教学的开放性。把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评价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落实到他们的每一次学习活动中, 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不漏掉。

总之, 课堂教学中, 激励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信, 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然而需要指出的是, 过多的夸奖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 起不到鼓励的作用, 对教师而言, 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不假思考、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 能使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而言, 教师应让学生在认识到自己优势和进步的同时, 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样的激励才是成功的激励。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教育评价学[G].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张静.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原则及其方法[J].创新:成才研究, 2008.

[4]赵学云.激励性评价的方式与原则.现代教育管理与教学, 2006.

[5]李介.论激励性评价的策略.当代教育科学, 2006.

[6]王蔚.当前学生激励性评价的误区及对策.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 (3) .

[7]刘中芳.让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更精彩.教学实践, 2007.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激励性评价 篇10

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表现或学习结果,通过富有情感的言语或合适的方式予以鼓励的评价方式,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新兴的教学评价主张。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受师道尊严等观念的影响,师生之间处于一尊一卑的对立关系,在教学评价活动中,教师所给的往往是所谓的“教诲”,这种教诲又往往是训诫式的,使得学生只有听的份,没有辩的份。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可见,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求学欲望,而激励性评价则能使学生“宁愿进学校”求学。这是因为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激励性评价有如下特点:

(1)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励性评价的出发点就是平等地看待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对待。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者角色,更多地是一个导引者,其作用就是指引学生不停地向前探索知识。当学生取得成绩或获得一些进步时,鼓励其继续努力;当学生一时失败时,则鼓励其继续努力以克服困难。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完成学习任务。

(2)充分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现实。学生毕竟是学生,受年龄、心智发育、生活经验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其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而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为教者往往不自觉地将学生与自己作类比,一些在自己看来简单的问题,如果学生解决不了,就容易对学生持否定态度。这其实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激励性评价则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不要简单地对学生持否定态度,而要有包容精神,当他们解决不了时,要耐心地引导和鼓励他们继续深入探索解决办法。这种评价法要求教师有尊重客观的精神和宽宏包容的精神。

(3)更注重情感交流。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的言辞要富有情感,而且必须是真实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爱心,要真诚地与学生交流,以真实的情感支撑鼓励的言辞和行为。只有这样,激励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正是由于以上特点,激励性评价在当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认可。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相对较重,激励性评价更适合于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是充满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励性评价显得更有价值。

二、激励性评价的价值

(1)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理念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因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基础;只有在和谐课堂上,师生之间才能实现最佳互动效果,教学活动也才能得以良性推进,学生学习效果也才能最佳化。激励性评价由于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毫无疑问地能促进师生之间情感融洽,最终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

(2)有利于学生心智健康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健康、积极的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其心理发展也会倾向于健康;反之,则有可能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建构起一个健康的、活泼的、积极的心理成长环境,学生每天在这种氛围中受到熏陶,心智就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3)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激励性评价能增进师生和谐,进而促进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互动能使教学活动超出预期地向前推进。此外,由于和谐关系的存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就能放得开,更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师生双边互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必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三、激励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热爱学生。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怀着热爱的情感,才会真正地去激励学生。语文教师所执教的学科本就是人文性的,充满着人间真情,因此,语文教师对学生尤其要有热爱的情感。面对刚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较重的初中生,语文教师更需要有热爱学生的情感作支撑。由于爱的存在,当学生学习活动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时,教师不会简单否定,而会微笑着鼓励他不要放弃,要继续努力;由于爱的存在,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绩时,教师会真正地高兴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争取更大的进步;由于爱的存在,教师才会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与学生合作,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总之,热爱学生是实施激励性评价的总前提。

(2)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师职业的人,也才有可能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激励。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职业,那他就是在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个人,如果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心情就会烦躁。在烦躁心情影响下,教师有可能会耐心地激励学生吗?其自身内部大量负面情绪都等着发泄,哪会有工夫去激励学生?所以,实施激励性评价还需要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

(3)充分了解学生。激励,应当是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向前行进。于是,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心理水平、日常生活遭遇等。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当前的语文能力和兴趣情况。比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对语言知识类兴趣浓一些,还是对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类兴趣浓一些,需要教师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从交流中充分掌握情况。有了这些基础后,课堂上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便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激励性评价运用的实践研究 篇11

一、深入课堂,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般课堂教学以师生活动交流为主,主要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吸收知识并向教师求教以巩固知识,而课上这短短四十分钟时间是教师赏识学生的最佳时机。我的一年级班级里有这样一位姓徐的女孩子:她性格内向,上课时别的小朋友都积极地举手想读老师课上刚教的新单词并得到大家的拍手表扬,可她从不举手。哪怕点到她的名字请她起来读她也不愿意,红着脸一声不吭,我努力地去引导,并鼓励她:“Never mind, you can!”可每次她都低下了头,我只能无奈地跳过了她请她坐下,继续我的教学活动。以后的课,她也总那么安静地坐着,每次“开火车”时无论我如何鼓励,她都不愿意开口,坐下后却又很认真听,我意识到:她应该是喜欢我的英语课的。于是我努力寻找机会让她开口说英语,想让她也加入到大家的英语学习中来。一次,我提前进入教室准备教具时发现她在练字,于是悄悄地走近,看到她正全神贯注地在描红,一笔一画极其认真,全然没察觉到我在她身边。课上,我大声地赞美了她:“我们班的徐小朋友不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很认真,刚才我看见她在下课时还在认真地练字。我相信她英语课上的表现也会越来越棒的。对吗?”她轻轻地抬起了头,脸红地看着我,点了点头。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仔细观察去发现她的优点并在课堂上表扬她。慢慢地,她从不举手开始微微地抬起手来了,虽然站起来后读单词的声音不是特别的响亮,但我发觉:她的声音随着我每天的鼓励在慢慢提高。终于有一天,我提议要在班级里选出几名小老师帮助一些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小朋友时,她自告奋勇地举起了手,我很惊喜地点了她的名字。看着她由于兴奋而脸红时我心里一阵窃喜:小徐终于找到了属于她的自信,太棒了!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关注和赞美。哪怕是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抚摩的动作, 甚至一个淡淡的微笑都能让孩子感到温暖和满足。喜欢了老师,也就会喜欢上她的课。

大量的事例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潜在的深刻的定向作用。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热爱每位学生,避免由于低期望而对学生忽视、否定、贬低。

二、分别提出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有这么一个客观规律: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先与后之分。素质教育实施中有一个重要理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得到适合他个性特长的发展空間。《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要学会合理运用不同的教育策略,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人格,完善他们的“心理优势”,满足不同智力层次的学生需求,找到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

三、及时鼓励,适时传递评价性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

再胆小的学生,偶尔也会有胆大的举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的瞬间,并及时给予必要甚至夸张的表扬和鼓励。

去年我们班上新转来一位胖乎乎的小男孩,是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忙着工作没时间照料他,平时一直穿着很邋遢。尽管他成绩不错,可班上却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一起玩儿,他表现得有点消极。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他是个热心的孩子,很乐意帮助别的小朋友,在一次选小老师的过程中,他毛遂自荐,我看着他说道:“张XX是个聪明而又乐于助人的小朋友,Miss Huang觉得他很适合当个小老师。但是小老师一定要能比其他小朋友更棒,比如说不仅要学习认真,衣服也要整洁,这样其他小朋友才愿意当你的学生,你觉得呢张XX?”他看了看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接下来我又给了他一个台阶:“我们给张同学一个星期的时间,表现好的话我们欢迎他当小老师好不好?”第三天,我发觉他的衣服不再像以前那样脏乎乎的了,慢慢地小朋友们也逐渐喜欢和他一起玩儿了,他顺利地被推荐当了小老师。看着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的认真样儿,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喜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我们带着赞赏的眼光到处去发现教育过程中的各个层次和侧面,就一定能捕捉到每个孩子的独到之处。若能再用激励性的语言予以赞许,并能坚持给予学生希望的话,一定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顺利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使教学任务更顺利地完成,以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升华到更好的教育境界中去。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只有用诚心对学生充满希望,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并使学生对自己充满希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励性评价方法 篇12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为了促进学生真正全面地发展, 我注重激励性评价, 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

一、应用激励性评价语, 呵护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

我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与培养, 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 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他们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学习—激励评价—进一步积极学习”的良好循环中。

我们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帮助学生自由学习, 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上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学生在课堂发言时常说不到要害, 说不清楚, 教师应及时引导补充, 不让学生难堪, 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 尝到成功的喜悦。

面对正确的回答, 教师在评价时显得得心应手, 然而有的教师在评价用语上往往单一, 要么是“很好”, 要么是“真好”, 不能评到学生回答的要害。一位教师在一节课下来, 激励性评价全是“很好”应对, 学生听了不新鲜, 听课老师见了乏味, 结果学生回答问题没有积极性。

我在一堂阅读课上, 采用了多种激励评价语:“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读得好!”“这个句子读得多好啊!请你再读一遍, 大家仔细听听。”“老师被你感动了。”“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 你是读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 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结果, 这堂课的气氛异常活跃。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努力挖掘出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形成一种激励策略。

一个班级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 在教学中给予他们的评价也应不同。教师要赞扬、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所以, 教学中对学生激励性评价要具有真情实感,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之乐, 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更应如此。当他们对简单的问题勇敢地站起来, 并回答正确时, 老师更应该边侧头倾听边说:“今天你真了不起, 能有这么大的进步, 老师感到非常高兴, 也同意你的想法。”这样评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他们内心的激动是可想而知的, 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即便是非“准确”性回答, 也应给予激励性评价。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 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

如今的学生已不是以往大家所认为的“一张白纸”, 他们是带着各种各样的感受来到课堂的。面对教师的提问, 他们不时回答出一些教师认为完全不正确的答案。面对此种情形, 如果教师不是否定就是冷落学生, 给学生一次次打击, 那么新课程评价就得不到真正实施。

记得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提问学生:“同学们, 冬天的雪慢慢融化了, 形成了什么呢?”有的同学说:“雪融化了, 变成了河水, 流进了小河。”有的说:“雪融化了, 长成绿色的小草。”老师点头赞许。这时, 又一位同学回答说:“雪融化了, 变成了春天。”这位老!师没有赞许, 还要批评他, 因为他的回答有些离题。许多教育者提到了这个故事, 不无惋惜。这位同学的回答, 应该说具备诗人的想象和情感, 可惜那位老师没有欣赏他。美国的威尔逊曾说:“冷漠就是最大的残忍。”对儿童创造性的表达与富有激情性思考的冷漠, 无异于冷水泼面。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无邪的, 他们眼中的世界充满了童真, 他们见到什么就说什么, 想到什么就答什么, 全然不顾场合的庄重以及教者的心情。然而因为这种童真, 才使得这个世界纯洁而充满真理。

三、评价中尊重学生, 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1. 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求异、偏激都是与众不同, 都是突破常规, 这可能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的表现, 创新的兆头。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你的思维都是自由的, 怎么想就怎么说,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如果一堂课能让学生自由畅谈, 那么学生便不会有什么顾忌, 他们会说出自身最真实的想法, 创造出无法比拟的人文课堂气息。这也是一种成果, 即使是学生的想法有些怪异, 也比不加思考重复别人的答案强十倍甚至百倍。

2. 尊重学生的选择, 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 就有多维的延伸性, 他可以顺应教师的意志, 按老师的思维前行, 也可以逆教师的思路, 另辟蹊径。教师要允许学生挑战权威, 允许学生出错。

碰到有争议的、不太明确的、有多种说法的情况, 教师应尊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自主选择, 可对学生说:“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 这两种说法老师都同意。”

3. 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热情鼓励“小火花做大文章”

温伯格曾说:“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进攻性’, 不是人与人, 而是对自然。不要书本上给你的答案, 而是尝试不同, 尝试发现书本上什么不同的东西, 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 往往是区别最好和次好学生的标准。”教师要允许学生打破常规, 与别人有不同的观点, 鼓励其有自己的见解。

对学生独到的思维成果要及时捕捉, 抓住不放, 热情鼓励“小火花做大文章”。“助燃”创新火花, 注意学生的点滴进步, 及时表扬肯定, 让学生获得满足感。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复杂的教学, 恰当有效地进行课堂激励性评价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学习兴趣、人生目标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也将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我们要一起不断研究, 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策略。

摘要: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可以应用激励性评价, 树立学生发展观, 坚持正面引导, 有效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

上一篇:提升幸福感的策略下一篇:住房空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