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

2024-05-22

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精选9篇)

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 篇1

纪录片的人物细节描写, 是指纪录片中能够集中反映人物本质的特征、揭示作品内涵、激发观众兴趣的“特写”。纪录片可以淡化情节, 但细节不可或缺。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并不是对生活中人物的简单描述与记录, 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具有审美意义的对象和生活片断, 并在对现实生活的展示之中赋予其真正的社会意义。因此, 做好一部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尤为重要。

人物细节描写可以分为很多种, 比如说: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环境烘托等等。主要指影视作品中特定信息元素的着意刻画、重墨渲染以及突出表达等等。特写将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放大给人看, 强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强化对被摄主体的认识和感受, 并达到透视事物深层内涵, 揭示主人公内心本质的目的。

钟大年先生在他的《纪录片创作论纲》一书中这样写到:“在一部作品中, 细节是十分重要的, 细节像血肉, 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 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纪录片所运用的细节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捕捉的。纪录片不可能借助虚构来制造情节, 它只有通过一个个真实细节来激发观众的情绪,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 细节成了重要的情感启动因素, 它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显出来。因此有人提出:纪录片可以淡化情节, 但决不能没有细节。还有人说:捕捉和运用细节, 是纪录片的灵魂。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华氏9·11》创作过程中是如何捕捉细节的呢。

这是一部揭露布什为了家族利益, 利用这起发生在美国的灾难, 去谋求不可告人的个人利益的纪录片。导演利用布什自己所说的话, 巧妙又令人信服地讲述了这个巨大的谎言。迷信美国的同志, 不妨看一看这部电影, 它未必是绝对公允的, 但至少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在9·11发生前的8月6日, 布什收到本·拉登将袭击美国的情报, 但布什所做的是什么?继续钓鱼!9·11当天, 布什正在一所学校里看望孩子, 听孩子们念书《我的宠物山羊》。当工作人员告诉他第二架飞机也撞上了世贸大楼, 可以确认为是恐怖袭击后, 布什总统仍然坐在那里, 不知道该做什么, 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

在《华氏9·11》中, 就有几次成功的对偶然发生的细节的捕捉,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手头有众多细节, 就要进行精选。对于那些对表现主题作用小, 效果差的细节则要舍弃或者剪短。否则, 让这些细节过多地充斥了片子, 不仅会冲淡主题, 还会让片子显得拖沓、凌乱, 降低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但是由于《华氏9·11》本身的感情色彩, 由于迈克·尔摩尔个人对片子的情感诠释, 细节的强硬化与讽刺化也是处处可见的。这时的细节不再仅仅是唯美的种种, 不再是一些触动人正面情感爆发的东西, 它已经有略微的变质。它更多的表达了“可笑”“可耻”“不屑一顾”等情绪。

如小布什在化妆时, 那些需要掩藏或是遮盖的面容, 本身就是一场闹剧。被化妆者还亲口说道:“这样让我们看起来更年轻些!”摩尔很厉害的拍到了这些幕后的东西, 每个镜头都是化妆师在为他们化妆, 他为什么乐此不疲的拍摄这些镜头?就是因为这些细节如果换到平常人身上其实并没有什么, 可就是因为事件本身的阴谋, 让这些在化妆的人们变得更加丑恶, 更加虚假。那么这时候原本不被称之为“细节”的东西也因为“曝光”的性质而变成了细节。迈克尔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 他总是能找到他需要的镜头, 为自己的意志演说。

“人”是纪录片创作的主体, 是纪录片的永恒之塔。用心去捕捉社会中人性本质, 宣扬更多关于人性中豁达、坚韧的生活力量, 展现更多底层人民的困窘与艰难, 传递更多人世间的温情, 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人本化的纪录片的共同特点。这种记录真实的本质特性以及人文价值的关注, 将使纪录片更具有放映魅力和观看价值。在《华氏9·11》中, 同期声人物语言可以说是对整个片子有着极大地贡献。首先因为影片主体是人类对社会意识的认识和自我观念, 所以影片所呈现出来的也是人们的活动, 社会的状态, 群体生活的规则。摩尔把这些片子中所有主人公的语言都记录了下来, 他们有的是社会中顶层的人物, 有的是普通人。他们的思想不同, 表达方式不同, 五花八门各不一样。所以, 此片的语言极具平民化。换句话说, 它来自于民间, 又为民间所用, 公民们各抒己见, 语言风趣, 白话, 甚至有些毫不留情。更准确真实的揭示了布什政府阴谋的背后, 观众不禁感叹政治的复杂性。

从摩尔的意志来谈, 他拍摄此片的初衷应该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 不论是什么阶层的人都能看懂这部片子, 了解美国政府的黑暗。那么既然面对的受众如此广泛, 那么影片的语言也要适用于各个阶层的人们。他不能选择文艺式的抒情与含蓄, 也不想畏畏缩缩表达得不完全、不彻底。那么语言的“平民化”、“真实感”便成了首选。这也是这部片子创作成功的真实细节。

语言的细节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它有重要的地位。纪录片正是要记录这些内容, 把它真实还原。让更多的观众通过朴实生活化的细节语言去了解导演的意图。因此, 我们创作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时, 不仅要注重语言的细节描写, 更要重视神态的细节描写、动作的细节描写、人物环境的细节描写等。及时捕捉和运用人物真实的细节描写, 是纪录片的内在灵魂。■

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 篇2

一、人物的外貌描写

以下是几个学生作文的关于外貌描写的片段.

<一>“弟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他的脸上,长着一对大眼睛,那两颗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脸上,不论是腮帮,还是嘴唇,或者那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二>“向老师40来岁,那张脸上戴着一副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嘴总是闭着,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夹着书,低着头,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课生动,声音洪亮,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

这两个片段都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内容.描写好人物外貌也往往能使人物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这两段虽然没有语病,描写得也算具体,可总觉得人物不够鲜活,特征不够明显.外貌描写到底该如何进行呢?

上面的两个片段抓住了人物的年龄和身份特征,缺少的是人物的精气神.写人物外貌时还要着重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点描写,并要适时的准确的用相应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达到神似的境界。下面的两个片段是加了些形容词、做了些适当修饰后的效果.

<一>“弟弟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二>“向老师4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着他。”

通过这样的修改之后,人物的形象就生动鲜活起来.尤其是改文<一>中关于眼睛的描写,人物的性格活灵活现的从这个心灵的窗户里展现出来了.一个机灵淘气的人物形象的跃然纸上了。

凸显人物形象 强化细节描写 篇3

缺乏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不突出。

【原作亮相】

沿途的风景

淮州中学 姜树琴

走得太快,没有了影子,偶尔驻足停息,抬眼间竟然惊讶地发现,沿途的风景真美,心灵也在瞬间开花。

我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淖,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巨大的大学象牙塔的压力之下,我竟然开始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样的生活于我,苦不堪言。

一朵青春的花,还未来得及绽放,便已经早早凋零。

偶然踏上回家的路程,那短短的40公里的距离,却仿佛隔了一个世纪般遥远,毕竟,我已经在学校苦苦挣扎了两个月了。

父亲忙于田里的事物没有来接我,我只能灰溜溜地一个人走在路上,远处的麦田郁郁葱葱,饱含生机,那饱满的麦穗快要被挤破,包含着孕育新生命的喜悦,在这样的时空中,我的心醉了。

轻微的呼吸之间就能闻到麦穗的芬芳,我不禁放缓匆匆的脚步,不知不觉间来到了自家的田头。

一个瘦小的身躯,一个弯成了弓弧的背,一个像芦苇一样摇摆不定的身影,在傍晚的余晖中,那样的灰色和绿色,一瞬间在我的心里定格。

是父亲。

他肩上几乎有他半身打的喷壶,如山般重重地压着他,他是那样无比的渺小呀,他周围的绿色几乎将他掩埋,他又是多么的伟岸啊,那些生命的颜色记录着生命的传奇。

他停下了脚步,或许他累了,要歇歇?他缓缓地弯下腰去,轻轻地将脸靠近麦穗,触到了,鼻尖终于触到了麦香,相信在那刹那间,所有的芬芳都被父亲一个人嗅去了,所有的美好景象也一样定格在他的脑海。这其中也一定包含我拿着红红的通知书笑着的场景。

这些美好,一定就是父亲辛勤劳作的动力。

我的心顿时充满暖意,犹如一股清泉汩汩流淌,这股清泉慢慢地滋润了我那因忙碌而疲惫不堪的心。

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应该留一块空地,播种自己的种子,将来收获的,也将是自己的独有的风景与心情。

是该停下脚步,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体悟那看风景时的心情。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川

【考场得分】

内容20分,表达22分,发展12分,总分54。

【场外分析】

本文写了回家的过程,但属浅层次的。虽有细节描写,但没有很好地为人物形象描写服务;虽有符合作者身份的表达,但有不尽妥当之处。特别是对父亲的描写,虽未局限于种田,还有对女儿未来的期望值,形象显得模糊。因文章前部分个人情感抒发太长,也冲淡了“我”和“父亲”的形象。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章进行修改:一是凸显中心立意。删除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的个人情感描写,如:“我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淖……毕竟,我已经在学校苦苦挣扎了两个月了。”二是集中笔墨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父亲的形象似乎只是“我”的陪衬,要使父亲形象立体起来,就应写好父亲的言行举止。而要使“我”的形象活起来,只有感恩的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行动。三是修改不得体的语句,如:“父亲忙于田里的事物没有来接我……在这样的时空中,我的心醉了。”“他肩上几乎有他半身打的喷壶……那些生命的颜色记录着生命的传奇。”

【跳级作文】

沿途的风景

走得太快,没有了影子,偶尔驻足停息,抬眼间竟然惊讶地发现,沿途的风景真美,心灵也在瞬间开花。

父亲忙于田里的事,今天没有来接我,我只能孤零零地一人走在路上。路旁的意杨,一棵比一棵高,一棵比一棵绿,一棵比一棵能说会道,听着它们哗啦啦的话语,我更感孤寂、落寞。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一心一意为我营造人生风景的父亲,在每一个周末,你总是打来电话,问我回家不回家,如回家,你就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早早地去乡汽车站等我。

去年放寒假的那天,因为汽车在路上抛锚,你一直等我到夜里十点多钟。我知道你胃不好,不能挨冻,你说,只要见到我胃就舒服了。

路边的麦田郁郁葱葱,生机勃发,那饱满的麦穗皮快要被挤破。我的心醉了。轻微的呼吸之间就能闻到麦穗的芬芳,我不禁放缓匆匆的脚步,不知不觉间来到了自家的田头。

一个瘦小的身躯,一个弯成了弓弧的背,一个像芦苇一样摇摆不定的身影,在傍晚的余晖中,那样的灰色和绿色,一瞬间在我的心里定格。

父亲,是你。

肩上是几乎有你半身高的喷壶,小山似的重重地压着你,你是那样无比的渺小呀!周围的大片绿色几乎把你掩埋;你又是多么的伟岸啊,沿途的风景佐证着你创造的奇迹。

你停下了脚步,或许你累了,要歇息。你缓缓地弯下腰去,轻轻地将脸靠近麦穗,触到了,鼻尖终于触到了麦香,相信在那刹那间,所有的芬芳都被你一个人嗅去了,所有的美好景象也一样定格在你的脑海。这其中也一定包含我拿着红红的通知书你憨憨笑着的情景。

我的心顿时充满暖意,犹如一股清泉汩汩流淌,这股清泉慢慢地滋润了我那因忙碌而疲惫不堪的心。

你见了我,嘿嘿一笑。我从你肩上夺过喷壶,尽管你说我不会,其实,你是怕我伤你用心血和汗水育出的麦子。你和我一同沿着麦行慢慢向前,教我如何举喷头,如何控制开关。你特别嘱咐我要戴好口罩。

我和父亲并排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里,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的喷药,躬着腰艰难地向前挪着。天快黑了,望着身后灰蒙蒙的一片,我的心发毛了。你看出了我的心事,说:回家吧,我明儿再来。

走到麦田边,我偶尔回头,父亲皱纹多了,白发多了,背也驼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我想起了罗中旭的油画《父亲》。

父亲啊,为了你心中追求的那种风景,你付出了许多许多。

在我来说,父亲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我人生沿途上的灿烂风景。

【跳级要点】

第一,集中笔墨,彰显立意。此文的立意即文末所说:“父亲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我人生沿途上的灿烂风景。”为凸显它,“我”就成为“父亲”的陪衬。第二,集中笔墨刻画人物。在原文有所描写的基础上,有增添了自然环境、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第三,将原文对父亲称为“他”改为“你”,更突出“我”对父亲的敬重与敬爱,也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_______。

【应考攻略】

1. 人物的言行举止是丰满人物形象的主要途径。

“形象”刻画的方法主要有:①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②让人物自己登台表演。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展示其个性特征,推动故事发展,如孙犁的《荷花淀》。③人物语言个性化。④细腻的心理刻画。心理描写,可以运用梦境、幻觉、回忆、思索等手段,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⑤用他人衬托。

2. 细节描写是“形象丰满”的主要抓手。

细节描写是凸显事件面目、彰显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传神的细节可使事件具体可感,可使人物栩栩如生。运用细节描写必须注意的是:一要真实,即使虚构的也得符合艺术真实;二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兴趣、水平等,以使之恰到好处的反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性格。既不要故弄玄虚,也不能弄巧成拙。

【相关链接】

阅读所给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在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细节决定人物电视纪录片的成败 篇4

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 细节不外乎是事实细节和形象细节。事实细节是事件发展中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细小生活面貌, 包括动作细节、行为细节;形象细节是对真实形象的具体描绘, 包括人物神态细节、物象细节、环境细节。不论什么性质的细节, 大致都通过三种形式来表现:

其一, 通过纯粹的视觉语言, 即画面语言组成的细节。如纪录片《最后的山神》是运用细节的典范。片中抓拍大量表现孟金福夫妇饮食起居生活的常态镜头, 如凿冰取水、柴灰烤饼、匕首刮胡子等, 使我们看到了古老的鄂伦春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再如纪录片《沙与海》中刘泽远夫妇打枣的片段, 他们将一块花毛毯铺在地上, 然后刘泽远推着妻子爬到树上将枣打下, 开始时是一颗一颗的小枣落到毛毯上, 慢慢地越来越多, 形成一片, 刘泽远在沙子里捡拾沙枣, 沙子从手指缝里滑落地上, 再后来, 是两个佝偻的背影跪在地上捡枣, 这个细节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坚强的生存意志。在视觉语言中, 字幕也是表现细节的一种手段。比如纪录片《天山恩情》中, 人们不知道汉族弃婴的生日, 1985年6月8日, 维族大妈在广州火车站收养孤儿之日就成了他的生日, 片中通过字幕强调了这个细节。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的《张来芳和他的“农情笔记”》, 片中也有大量字幕配合画面来表现细节, 此处不再赘述。

其二, 通过听觉语言, 即人声语言组成的细节。人声语言包括同期声和解说。如《天山恩情》中, 1985年6月8日, 在广州火车站捡拾汉族孤儿的细节, 就是通过维族妈妈比力克孜的同期声传递给观众的。纪录片《阮奶奶征婚》中, 阮奶奶找的南京老伴下楼梯拉着阮奶奶的手, 感觉阮奶奶的手很软和的细节, 也是通过同期声传递出来的。解说是纪录片中重要的声音元素。在纪录片《天山恩情》中, 为了抚养汉族孤儿, 维族大妈让自己亲生的女儿喝牛奶, 而让汉族孤儿吃自己的母乳, 结果亲生女儿病死的细节, 就是通过解说传递给观众的。

其三, 通过视听复合语言组成的细节。视听复合语言就是既有鲜活的画面语言, 也有声音语言, 通过观众的看和听来感受细节。如纪录片《阮奶奶征婚》中, 阮奶奶在影楼拍婚纱照, 即是通过化妆、穿上婚纱的画面和解说词两种表现形式来交代细节的。再如纪录片《腊梅花儿开》中, 姑娘彭清芳通过拥军妈妈周宏英介绍认识海军士官后, 高兴地弹古筝的细节, 也是通过她在家弹古筝的画面, 又结合解说实现的。用视听复合语言来交代细节是比较完美的方式, 既让观众感受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又让观众感受解说的听觉吸引力。

细节就是人物电视纪录片的血肉, 细节决定其成败。有专家称“宁可没情节, 不可无细节”, 因此, 细节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有巨大的作用。

首先, 细节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让观众从多侧面了解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沙与海》中, 牧民刘泽远的大女儿站在黄色的泥墙边纳鞋底, 当记者问到她是否愿意离开这里时, 她纳鞋底的手忽然停了, 镜头给了两个特写, 一个是她的手不停地捏拿那根针, 另一个是她的脸, 此时没有任何声音语言, 但我们可以品味到, 她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 虽然这里很贫穷, 但毕竟是生她养她的土地, 还有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 我们也能感受到, 一个女孩子长大了, 对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冀和憧憬, 她又希望能够离开。如此复杂的内心世界正是通过纳鞋底的细节和神态细节来实现的, 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再如纪录片《腊梅花儿开》有这样一个细节:海军士官周连明是家中独子, 当家人得知他要去女方家落户时, 周连明的父亲不能接受, 在洒水扫地时, 把水泼向记者摄像机的镜头。这个细节不仅非常微妙地揭示了一个农村父亲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 还表现了对儿子的恼怒和对现场记者的抵触之情。正是细节, 才可以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正是细节, 才可以拉近人物与电视观众的距离, 才能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

其次, 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对于我们创作人物电视纪录片来说,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人物存在于细节之中。换言之, 要想在观众面前树立一个多侧面的、真实的、具体可感的立体人物, 就必须靠细节。例如科学家系列片《谢希德》, 这是一部纪念复旦大学校长、教授、科学家谢希德的片子。谢希德一生献身科学事业。片中华东医院副院长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谢希德临终前, 由于胸腔布满癌细胞, 已经无法开口说话, 示意医生在她脖子上划开一刀, 这不是为了延长生命, 是为了交代工作。这个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把科学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女科学家形象。还有, 在谢希德生前, 她的丈夫住院期间, 谢希德手捧鲜花, 穿上漂亮的裙子去看望丈夫, 还给丈夫按摩、削水果。这几个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科学家的另一面, 妻子对丈夫的温柔、贤惠、体贴, 展示了女性特有的魅力, 让人物形象变得丰满、可信。再如纪录片《淘金路上的法国女郎》, 一个在广州打拼的法国女郎克劳迪娅, 既是“星期8”酒吧间的老板, 又是“23俱乐部”的股东之一。为了事业, 她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4点, 这些细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执著、顽强、拼搏的法国女郎形象。片中还特意表现了一个细节, 就是克劳迪娅还要在广州一个意大利餐厅做服务生, 除了得到报酬, 还可以换来免费晚餐, 这一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超越中国人常理, 又体现着法兰西文化背景、法兰西价值观的法国女郎。片中还有这样的细节, 每天出门前, 克劳迪娅都要在化妆间洗面、描眉、涂口红, 这让我们看到克劳迪娅作为女人特有的爱美天性。而在圣诞节带着女儿去超市购物的细节, 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母亲的形象。因此, 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 一个人物性格的形成, 一个人物形象的刻画, 不是空洞的说教, 而是通过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细节去实现。

再次, 细节可以揭示主题, 深化主题。主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统帅、核心。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把主题比成“主脑”, 由此可见主题在一部作品中的重要性。一部作品, 无论是形式要素, 还是内容要素, 都必须为主题服务, 因此, 细节也毫不例外。尽管表现主题的因素很多, 但细节的作用尤其重要。没有细节, 主题将变得空洞、干瘪、乏味、肤浅, 作品也将变成没有血肉的空架。纪录片《天山恩情》通过维族夫妇收养汉族孤儿, 并把他养大成人的事迹, 歌颂了维、汉情深的主题。为了揭示主题, 片中有一系列细节:1985年6月8日, 在广州火车站收养汉族孤儿;因为照顾汉族婴儿, 维族夫妇亲生女儿病死;辗转于5个大城市, 靠卖羊肉串、干果维持生计;维族夫妇因收养汉族孤儿与自己父母关系闹僵, 搬到沙漠中远离人群的孤零零的一间房;卖掉维持生计的羊, 送汉族孤儿拜合提亚参军等。这些鲜活、感人的细节极好地揭示了维、汉情深的主题。而片中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细节, 就是汉族孤儿拜合提亚的维族爸爸, 病死前嘱托妻子帮助拜合提亚到广州寻找他的亲生父母, 尽管没找到拜合提亚的亲生父母, 但这个细节却是非常重要的。它使作品没有停在维族夫妇的付出上, 更突出了维族夫妇的无私和博爱, 从而深化了主题, 提升了主题。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的《张来芳和他的“农情笔记”》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通过张来芳这个知识型农民科学种田的事迹, 揭示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农民的观念在变化, 农村在变化, 进而歌颂了党的好政策。为了表现这一主题, 片中用了大量细节:张来芳记“农情笔记”、不种粮食改种菜、开荒种树苗、种药材、帮助村民科学种田等, 有力地揭示和烘托了主题, 编导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主题蕴藏于一个个细节之中。

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 细节除了上述的作用之外, 还能营造纪实性风格, 交代环境, 推动情节发展。总之, 细节决定人物电视纪录片的成败。一部优秀的人物纪录片离不开大量的细节。细节, 胜过长篇累牍的理论阐述;细节, 能渗透到电视观众的心灵深处。难怪有专家说:“细节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电视创作往往是以小见大的。”①

注释

细节描写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 篇5

关键词:细节描写 鲜活 人物 观察 锤炼 修辞

细节是对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及故事情节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细微、细小的局部所进行的描写。鲁迅说:“窥一斑而知金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细节描写就是写这“一斑”“一目“而尽得整体的风貌与神韵。李准说:“没有细节就没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运用好细节描写,能使人物个性生动、血肉丰满、形象鲜活。文章缺少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血肉和神采。那么,如何写好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呢?

一、走近生活 细致观察

作文并非仅是语言符号的操作,离开了生活,作文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叶圣陶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要写好作文,就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去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处处去留心生活小事对心灵的触动,留意周围人们的行为态度。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样,才能捕捉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因为细节来自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生活中有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从细微处着眼,既观察人物外部个性特征,又要窥视其性格灵魂。才能把人物刻画得极有个性神韵,人物性格才鲜明、典型、真实。没有真实的细节描写,就没有典型的人物性格,也难以突出人物形象的独特个性。因此,成功的细节描写,总是最深刻、生动、传神地把人物内心世界最本质的东西鲜活地刻画出来。在中外著名的文学经典中就有许多典型人物细节描写,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作家们用他们深邃的目光,对生活中人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并加以提炼,才有了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精雕细刻 形神兼备

细节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细致而凝练、准确而生动地工笔细描。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用细腻笔法精雕细刻,细致入微,一笔笔细细勾勒。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之感。但更要抓住人物个性特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特征和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使千姿百态的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达出人物的神韵,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如《红楼梦》中写王熙凤出场时描写了她的外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细评一下,眼睛不仅形似“丹凤”而且另带“三角”,眉毛不仅形似“柳叶”而且还加“吊梢”,单单的外貌描写已经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王熙凤不仅是一个外貌美丽的女人,而且生性泼辣。

三、锤炼词语 细化动作

动作是揭示人物性格的最佳途经。在细节描写中,虽以细腻见长,但要注重语言的锤炼,重在语言的表现力。精心锤炼词语,可凸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镜头效果,最容易激发人的想象,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如把那一动作进行细细的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那动作在那一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个动作往往就是这个性人物的特有标志。动词用得妙,不仅可以定格一个特殊的瞬间,而且可以灼见人物在一定情境下的思想情感。以至显露人物的个性特征,揭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因此,精心锤炼一个词语,细化一个动作,可活现一个细节,正所谓一字传神。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越过铁道翻爬月台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作者写父亲翻越铁道时的动作特写,就用了慢镜头。前面“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攀”“缩”“倾”三个动词把父亲翻越铁道时动作在那一瞬间细化延长,手、脚、身子的动作和姿势全部展现出来。表现父亲翻越铁道时的艰难,表达了父亲爱儿子的真挚感情,给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动人瞬间。又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中写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的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文中一“摸”字,表钱数不多之意。特定的动作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写照,传达出作者对他的同情。一个动词,传神地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四、巧用修辞 画其神韵

善于运用修辞,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的描摹,让读者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灵活运用修辞,还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有形,使文章显得匠心独运,如比喻,生动形象。排比,一气呵成,易于情感宣泄。巧用修辞,可使文章魅力四射,光彩照人,产生神韵之效。如《红楼梦》对人物巧用修辞刻画是最成功的,如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文中写黛玉“眉”与“目”,“静”与“动”,等多处运用了比喻修辞,“心较比干”“病如西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黛玉超凡脱俗的美丽聪颖和病态美。这些修辞又巧妙的暗示她以泪洗面悲惨的一生。

可见,一部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是由一个个典型、感人生动细节支撑起来的。因此,我们作文要使笔下的人物有传神的细节,就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善于捕捉的大脑。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也要学习作家名篇,从中摄取所需细节,来丰富充实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才能塑造出血肉丰满鲜活传神的人物形象,才能创作出成功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李仲谋.读小说的细节分析[J].安徽教育,1980(2).

[2]黄爱明.作文教学应重视自主写作能力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3]靳晓慧.言为心生,文彰其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4]王军,黄正朝.细节:魅力永存[N].江西日报,2000.

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篇6

不少同学写作文时, 往往满足于结构分明, 情节完整, 叙事清楚, 却忽视了细节的刻画。让文章出彩的方法有很多, 细节描写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经过与多届学生的实践探索, 我发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细节描写的方法, 此法让学生在作文时锦上添花, 且屡试不爽。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情节, 加以准确、细致、生动的描绘, 使读者如睹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 被称为“一滴水中的太阳”。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细致刻画,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 刻画出人物特征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 植被多于空地, 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 遮住了嘴唇, 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一根根迎风飘动, 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 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对于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 让列夫·托尔斯泰不拘小节、专注于文学创作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 活化出人物形象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 到了喝春酒时, 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呦!”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 就只能舔一指甲缝, 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 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 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琦君《春酒》)

母亲的话, 既表现了自己酿出春酒的骄傲得意的心情, 又表现了对孩子的疼爱之情, 严中有爱, 爱中有度。

三.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 展现出人物的心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如果没有对连走路都吃力的“肥胖”父亲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 一个爱子的好父亲的形象就很难成为“经典”, 文章也就不会那么生动感人。

四.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 揭示出人物的内心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 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 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 声音响亮, 口齿清楚, 又没有一点错误, 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都德《最后一课》)

通过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 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平时不爱学习法语的调皮男孩的懊悔之情和宁愿付出一切代价也想学好祖国语言的坚定决心。

五.人物神态的细节描写, 表现出人物的思想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 两眼呆直, 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 船长。”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这段人物神态的细节描写, 把菲利普的惊讶害怕失望的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

六.环境的细节描写, 烘托出人物的性格

下午放学我陪芸等车, 等了好久不见车来。我和芸便偎依在一起说着自己的不舍。“我不想和你分开, 一刻也不想。”芸说。我从芸眼中读出了哀伤。我转过脸去不忍看她。夏天的黄昏, 柔柔的阳光轻抚着大地上的生命, 把她们映的那么美好。淡淡的阳光, 穿透树林, 穿过天顶, 渐渐往西边的角上移去。被染得通红的天空, 把软软的云朵揽在怀里, 轻声低唱着风的摇篮曲。

“芸, 我同样不愿离开你。”当我说这话时, 我看见夕阳的余辉下, 芸好憔悴。我想她的心在流泪。

这是我的学生高雪在她的《当有梦的时候, 才有远方》中运用的环境细节描写, 她把人物的情感渲染得恰如其分, 形象地写出了注重同窗情感的人物性格。

当然,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也不是越多越好, 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 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点。这样才更具有针对性, 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 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篇7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周围的环境、事物的细微环节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细节描写在文中能起到刻画人物、烘托气氛、揭示主题的作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作者先刻画的人物是屠格涅夫, 对他的肖像描写很少, 只写他“白皙的脸”。动作上只写他“仰坐在沙发上”。但在语言描写上较为详尽, 他说话轻、慢, 但极有魅力和趣味。说话的内容总是与文学史方面有关的事, 对歌德和普希金非常了解, 能很流利地翻译他们的诗。从他的言谈中, 可以看出屠格涅夫博学多识, 对文学怀有狂热的理想。

对人物刻画得最详细的是左拉和都德。左拉是一位温和、寡言、坚毅、聪慧的作家。他是一个身材不高的小胖子, 给人的印象朴实而固执。作者描写了左拉的头颅、头发、鼻子、胡须、眼睛, 写出其滑稽的外貌。左拉上得楼来, 没有说话, 而是细心地听大家谈论, 寻找合适的话题, 直到别人谈论的激情过后, 他才说话。他的话很少, 声音平静, 句子温和。都德的性格和左拉完全不同, 都德的话语很多, 生性活跃。他一来就谈论巴黎的人和事, 讲述着巴黎的贪图享受、寻欢作乐。都德的话虽然多, 但很简洁, 对人物的刻画只寥寥数语就能把对方滑稽的轮廓勾画得清楚无余。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对巴黎腐朽的生活方式极为厌恶。因而他总是用讽刺的口吻来谈论所有的人和事。

对于主人福楼拜, 作者对他的肖像描写较少, 只写了他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和蓝色的大眼睛。作为主人的福楼拜通贯全文, 作者对他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很细致。当客人来访时, 他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 亲自去开门, 并极为热情地接待来访者 (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客人告别时, 他总是一个个地送到前厅, 然后和他们谈话、握手、拍肩, 福楼拜的确是一位热情奔放、和蔼可亲的大作家, (他能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 带动得他的衣裙鼓动起来, 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他的声音洪亮 (仿佛是吹响一把军号) , 他善于雄辩, 能用一两句话来结束一场激烈的争论, 能从同类的事实或格言中归纳出同一观点, 产生出智慧的火花, 这是福楼拜的博学睿智。

浅谈作文中人物细节描写 篇8

大家都读过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大凡犯人受审画押, 都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举动, 但阿Q画押却是独一无二:“他使劲平生的力气画圆圈, 但生怕被人笑话, 立志要画的圆圆的。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 并且不听话, 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 画成瓜子模样了。”这一细节的刻画, 使一个麻木、无知以及满脑子精神胜利法的阿Q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个活脱脱的市井小混混出现在读者眼前。鲁迅先生对阿Q画押这一细节描写真可谓入木三分。

有了生动的细节, 才能使形象更生动。如何写出生动的细节?

首先, 得留意身边的事物, 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了丰富的生活, 才能写出生动的细节。其次, 避免千篇一律。如写一位姑娘的肖像总是:圆圆的脸蛋就像一个大红苹果, 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 一笑一对酒窝……这样的公式化的肖像让人一看就觉得反感, 谈不上形象逼真。

第三, 避免绝对化。坚强的人一味的坚强, 懦弱的一味懦弱。褒扬的总是绝对的好。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作品要写的完美, 它就要明确地把人物多样的变化写出来, 同一个人, 有时是恶棍, 有时是天使, 有时聪明, 有时愚呆, 有时坚强有力, 有时十分脆弱。”要写出人物的个性, 就要注意避免孤立地去写人。要表现出人物的多面性。

第四, 要注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些细节描写。因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 人物个性的形成与其社会、家庭环境以及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第五, 人物个性的表现也有赖于具体的典型事件, 因而通过典型事件来写人, 才有可能表现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如《项链》中通过老葛朗台抢女儿梳妆匣的事件,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了葛朗台贪婪、残忍、守财奴的个性特征。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既要对人物本身进行刻画, 又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节来描述, 这样, 才能使笔下的人物活生生地站在读者面前。

细节描写的几个注意点:

1.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可信。细节不能闭门造车凭空编造。要靠细心的观察获取, 你的描写必须符合生活常理, 只有这样的细节才生动, 有真实感, 有说服力。

2.细节要有代表性。细节描写贵在传神。生活中的细节到处都是, 但我们在作细节描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细节, “要从一百个细节中选择一个细节”, 这样才有代表性, 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细节描写必须细致入微。同学们在作细节描写时, 切记要选取那些小而具体的细微动作、神情和物件、景色等, 进行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描写, 要像画家画工笔画那样精雕细刻, 一笔笔细致勾勒。

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 篇9

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之所以感人肺腑,与精彩的细节描写分不开。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尤为重要,它根植于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之中,在整个初中课文中比比皆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在整个初中课文中作用如何呢?

一、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能彰显人物个性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刻画 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些细节虽勾勒几笔,却对人物性格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细微入神、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彰显着人物的个性。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6课魏巍的《我的老师》:“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里写出了老师对调皮学生处理的动作,点出动作轻微的“敲 ”字,在其前面又用了修饰词语“轻轻”, 这样能生动地表明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也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突出了蔡老师温柔善良的性格,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

又如,八年级上册第7课朱自清的《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 边,慢慢探身 下去,尚不大难。”“蹒跚”和 “探”这两个动词形容父亲因身材稍胖而行动缓慢,从正面描写了一个慈父的形象。“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 样子。”“穿、 爬、攀、缩、倾”这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体现了父爱如山般的深沉伟大。

再如,九年级上册第19课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写道:“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地写出了胡屠户甘愿低人一等替范进拉扯衣服这一细节动作,活灵活现地刻画出这一人物卑劣、丑恶的灵魂,封建的等级制度也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些微乎其微的“小动作”,在作品中发挥 优势,彰显了人物的个性。

二、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能突出人物心理活动

透过外表看本质,通过动作看内心世界。人的心理活动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是衬托人物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折射人物内心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和情感活动,使人物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因此,人物动作细节描写不仅能表现出人 物个性, 还能突出人物心理活动。

如七年级下册第20课林嗣环的《口技》:“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运用了细节描写,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宾客强烈的反应。“离席” “奋袖出臂”形象地写出宾客的惊慌心理,“变色”“两股战战”表现他们的恐惧,也看出宾客们的专注程度。同时,也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

又如,九年级下册第5课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腰身又看了一看豆,自己摇头 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句中“慌”“罩”两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传神地描绘出此时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碟中寥寥几颗茴香豆的慌张心理,反映了这位老年读书人善良、贫寒、迂腐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能牵引故事情节的流向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是作品故事情节中的主要描 写之一。影响作品故事情节流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动作和语言两种描写,尤其是动作细节描写,从情节的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它不仅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还能对故事情节有着牵引和推动作用。

如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中写道:“他不回答, 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 香豆。’便排出九 文大钱。”“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面对短衣帮挑衅的嘲笑声,孔乙己进行了读书人独特的清高而又沉默的反抗, 在短衣帮面前“排出九文大钱”,有意炫耀一下自己的阔绰。而最后出现在咸亨酒店,买酒的孔乙己却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先前的清高自许荡然无存,悲惨的形象令人心酸。从“排”到“摸”,准确地写出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境 地。 小说中的 这两个动 作细节,一前一后,既是对不幸者的孔乙己命运的高度概括,又能牵引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能揭示深化作品主题

以小见大也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之一。 细节描写类似于其他描写,它根植于中心,服务于中心, 唯有如此,细节才会有意义,才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成功的人物细节描写犹如四两拨千斤,直接映射出人物的思想状态,表现出社会风貌,对揭示深化作品主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九年级上册第11课莫泊桑 的 《我的叔叔 于勒》 中:“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这一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恐慌万分,此时,父亲十分畏惧眼前那既老又脏的水手就是于勒。如此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不仅能凸现人物个性,重要的是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又如,九年级下 册第7课契诃夫 的 《变色龙》中: “……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 来,…… 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 大衣吧 …… 好像起风 了,挺冷 ……”文中 “脱下来”,按语境来说,“脱”字这一动作不是描写天气闷热,而是刻画了当时奥楚蔑洛夫错判了狗,周身冒汗的胆怯表现。“给我穿上”的“穿”字,也不是描写天气寒冷,而是掩饰他 刚刚污辱 谩骂将军 心寒胆颤 的表现。 “脱”“穿”两字的动作细节描写,细腻地写出了以奥楚蔑洛夫为代表的媚上欺下、仗势欺人的沙皇走狗的丑恶嘴脸。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具体生动的动作细节描写不仅能栩栩如生地再 现人物形象,使个性特征更加鲜明,更重要的是能自然地流露作者的思想情感,揭示作品主题。

可见,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其妙处不容小觑,它能彰显人物个性,能突出人物心理活动,能牵引故事情节的流向,能揭示作品主题。小说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感悟人物动作细节,捕捉人物动作细节,运用人物动作细节,使文章芳华四溢,感人肺腑。

摘要:生动形象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心理活动的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品主题的揭示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挖掘分析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在初中课文中的作用,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捕捉细节,丰富生活阅历,培养感悟和想象力,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子宫复位下一篇:快速成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