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体育课

2024-07-23

职业性体育课(精选12篇)

职业性体育课 篇1

摘要:通过对目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高职体育教学必须进行创造性地改革建设,以满足社会分工对学生身体素质条件的需求;对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职业性体育、职业性体育学等的理论进行了论述;进一步从高职院系设置和专业划分分析了职业性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的专业教学划分;职业性体育学教学的时间安排和知识板块重构;最后提出了职业性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内容知识体系建设,旨在促进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促进高职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性体育学,学科,探索,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崛起,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应具有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定向性、技能性和专业性等特点,培养具有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注重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和在岗位上的终身教育培养。通过对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中体育课程教学的调查研究,目的是建立一门适合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体育课程——《职业性体育学》,以行业引领为先导、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进行模块化组织课程教学,构建职业岗位实用性体育课程,丰富体育学科的理论知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 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1]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课程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夯实大学生体育文化基础和提高基本体育运动能力服务的,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2]但是,由于普通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不同,导致了各自进行体育教育课程开设的差异性。

2 职业性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

职业性体育是指适应和发展用于各种职业生产劳动与之相关体能、心理与道德所需要的一种针对性较强的体育活动。[3]职业性体育学是一门根据职业岗位分工为依据,针对高职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体育课程内容,使学生身体素质条件更好地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而因专业制异,进行教学活动安排和课程设置而形成的一门职业实用性体育学科,从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而又有别于普通高等体育课程的一种教材体系,是高等职业体育课程教学的量身教材。职业性体育学知识内容构成按其功能作用大致上分为四大板块:(1)能够适应和发展职业技能和体能的针对性较强的职业适应性体育;(2)以预防职业疾病的生理诱导性机能补偿的职业保健性体育;(3)针对某些特殊职业中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而进行的职业应急性体育;[4](4)以提高生活质量、调节生活压力而从事的游戏性、社交性、娱乐性运动的生活休闲性体育。[5]

3 职业性体育学学科体系建设

3 . 1 高职院校专业划分设置是基础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以行业中职业岗位分工不同作为专业设置的基础。各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的师资力量和社会上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建设。每大类中根据职业岗位的分工不同开设相关的若干个小专业,学生根据所学专业不同,毕业后走上同行业中的不同工作岗位上,因为不同的工作岗位所需求的身体素质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推动了职业性体育学学科的建设发展。

3 . 2 不同专业的项群训练归类

依据《运动训练学》的项群训练理论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所需要身体素质条件相同或相近原则进行项群归类,划分出不同专业学生的相同体育训练内容群。根据系别划分、专业开设、职业岗位不同和项群训练理论等知识,把高等职业教育划分为:技术工人类、管理人员类、服务人员类、野外工作类、文案工作类和自由职业类等六大类。根据各类人群所需要身体素质条件差异进行不同的体育训练内容安排,形成职业性体育教学活动。(见表2)

3 . 3 课程时间及知识内容安排

在高职第一学期进行职业适应性体育教学内容;第二学期进行职业保健性体育活动;第三学期进行职业应急性体育活动;第四学期进行休闲性体育教学活动。(见表1)

3 . 4 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的职业性体育学知识构建

3.4.1 技术工人类

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机械工程、机电工程、电子工程、光电工程、化工工程、经济管理、汽车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走上生产第一线,在车间生产第一线度过多数时间,生活在大集体,在单位工会指导下进行体育娱乐活动,对职工的自身身体素质和集体体育运动项目技能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基本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高职教育阶段,进行体育课程教育的时要加强对上下肢力量的训练和腰部、颈部的训练,增强大肌肉群的力量。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发挥特长,培养集体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如:秧歌、健美操、集体舞、足球、篮球等。

3.4.2 管理人员类

管理专业类的学生走上岗位后工作压力一般较大,生活没规律,经常要熬夜加班、社交应酬多,所以要加强基本身体素质锻炼和某项特长运动技能学习。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对身体素质提高方面的锻炼,尤其是上、下肢的锻炼及颈椎、腹肌、肩部锻炼,补充相关健身方面的常识教育,掌握科学正确的锻炼身体方法。如:简单器械锻炼、健身房有氧操、瑜伽、办公室简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

3.4.3 文案工作类

从事文案工作人员,在岗位上需要长期的埋头伏案工作,对眼睛、颈椎、大脑、及腰椎的工作量大,容易引起视力下降、颈椎病、脑神经衰弱、坐骨神经痛等相关职业病的发生。在开展职业性体育教学时,增加头部保健、视力操、颈部运动、腰部运动等的体育活动,同时培养健身操、太极拳、羽毛球、瑜伽等的兴趣,为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性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4.4 服务人员类

高职毕业生走上第三产业工作岗位的人员,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格外,还需要有美丽的容颜、窈窕的身材、高雅的气质,给服务对象平易近人以亲和力。如:旅游业、酒店管理、幼教、铁路乘务、航空乘务等专业。在开展职业性体育教育时,在锻炼小肌肉群的力量和协调、灵敏性外,增加形体课程训练、礼仪礼节气质修养等方面的拓展训练。如:礼仪接待、瑜伽、交谊舞、艺术体操等。

3.4.5 野外工作类

高职院校的水利、道路、桥梁、测绘、地质等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野外施工,工作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同时存在着不可预测的危险性、突发性。在开展职业性体育教育时,对学生全面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进行野外适应性素质拓展训练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的需求和自身处理野外险情的能力。

3.4.6 自由职业类

从事自由职业的学生来说,工作时间和地点都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工作环境相对较安逸,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较充足。在开展职业性体育教学时,加强对某一运动项目深入学习,逐渐培养成自己终身体育锻炼项目。如:羽毛球、太极拳、乒乓球、瑜伽等。

4 结语

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是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所以,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除了具备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外,还应该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以及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身体条件等。根据高职教育的专业划分及职业岗位所需身体素质条件等为依据,制定适合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新课程体系标准和体育课程内容建设,推动了职业性体育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对职业性体育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职业性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基础、项群训练的专业划分、课程知识内容安排等,旨在建设职业性体育学学科体系,丰富体育学科的理论知识内容,促进高职院校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性体育课 篇2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摘 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体育课对于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可能存在哪些作用?这是当前开展中职体育教改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针对提出的假设,本文通过归纳实验课、问卷调查等形式采集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体育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呈现正相关;我们能够通过体育课直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并通过提高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等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的全景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育 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能力 全景式教学模式

引言: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体育课对于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可能存在哪些作用?这是当前开展中职体育教改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

什么是职业能力呢?一般来说,现代意义的职业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专门的职业技能知识无直接联系,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劳动者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因此是一种跨职业的通用能力。应该指出的是,职业能力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交叉进行的;即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需要将专业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科学、有效的体育学习活动与其它学科的学习一样可以促进智力发展,甚至体育锻炼本身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和比赛具有复杂、灵活、多变的特点,经常从事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使其反应敏捷、观察判断正确、想象力丰富,促进智力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运动场与安静的课堂等价,都在发展着学生的智力。特别要指出的是,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的差异是在智力类型方面,而不是在智力水平方面;他们更擅长通过观察和动手学习,因而在传统教学面前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但他们并不是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处于劣势,我们是否可以从他们的认知优势(智力倾向)出发,结合并利用体育课的实践性特点,去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发展呢?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具体到体育教学中,我们提出两个假设: 1 我们能够通过体育课直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2 体育课不可能超越学科限制,去直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但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身心

·1· 石家庄市中小学体育卫生材料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综合素质等,去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

研究方法:

1 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课概述

该实验课是配合河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任务,在1996年5月至2001年6月进行的,实验课涉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文秘、幼师、服装制作和机电共5个专业的学生近400人,完成了三轮实验课。部分实验课选入上述教材。

心理活动课内容设计举例如下: 1.1活动主题:足球女孩

预期目标:通过足球队的训练和比赛,发展学生的人际沟通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女生的挫折耐受力。

内容设计:为了参加一场女子足球赛,女同学们要报名组队、请教练、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在足球场上,团队配合与个人努力都非常重要,要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等。男生也要换一种眼光看女生,还要学会做配角。1.2活动主题:我的运动会

预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明确目标、合理分工是团队合作的关键,学习在团队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培养归属感。

内容设计:配合每学期的学校运动会,引导学生围绕运动会,从参赛、后勤服务、写宣传稿、啦啦队以及常规保洁等不同角度集思广益,调动班级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都兴奋起来,都有一种成就感。

2 关于“计算机键盘录入中手-眼协调性与体育运动经验的相关性”调查的数据采集和相关分析。2.1我们在同年级、同专业两个教学班,随机抽取男女生各30人,使用TEST录入测试软件,进行了手-眼协调性测验。测验内容为400个随机排列的小写英文字母,每次测验时间均为1分钟,共测验3次,记录测验成绩,取平均值。分段统计如表1。

表1 在计算机键盘录入中的手-眼协调性测验成绩分段统计

成绩(字母数)男生(30人)女生(30人)总计(60人)

100以上 17人 4人 21人

80-99 8人 14人 22人

60-79 4人 11人 15人

60以下 1人 1 人 2 人

2.2对参加测试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为密切、比较密切、其他技能和不密切四个选择等级,单选项,答案汇总如表2。

·2· 石家庄市中小学体育卫生材料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表2 学生调查问卷答案统计表

单选项 曾经接受过较为专业的体育运动技能体校等)(密切)

100以上 80-99 60-79 60以下 2人 0 0 0

经常参加篮球、乒乓球等技巧性体育上)(比较密切)13人 6人 1人 0

曾经专门学习过舞蹈或某种乐器的演奏,达到一定程度(能够演出或过级)。(其他)1人 2人 0 0

以上都不符合我的情况

(不密切)5人 14人 14人 2人

21人 22人 15人 2人 总计

训练(如参加校队、活动(每周3次以

3 关于“计算机键盘录入技术教学与体育教学的比较”的教学研究

该个案研究自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期间进行,共有两个专业、四个班级参加;与之相对应的体育课采用大单元专项教学,以球类和体操、田径为主。

3.1从“键盘录入技术与运动技能有着共同的身心素质基础”出发,我们首先总结提炼了键盘录入技术的基本要点(含心理技能),然后以此为基点,向体育教学寻求帮助。

3.2在两个学科之间进行教学内容及教法的交流和学生技能成绩比较,如心理表象训练。(略)

结果与分析:

通过汇总、分析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以目标为导向,重视实践过程,强调综合性的体育课程,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具备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

1 综合“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课”,我们认为体育课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通过前述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发现,其实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体育活动恰恰就是最直接也最有效果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之一。这些与体育活动相联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效果,特别在涉及职校学生比较突出的情绪调控、自信心、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能力、促进其社会化,而这些恰恰是构成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当前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是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传授运动健身的知识、方法安全、营养、健身处方、急救、保健等内容,让学生达到自测、自评、自练、自学直至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暑期制定不同的运动处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会成为教学的主题,通过体育

·3· 石家庄市中小学体育卫生材料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课上的锻炼与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保持体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预防职业伤害等。2 体育课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等,去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

表3 键盘录入中手-眼协调水平与体育相关经验的相关分析

字数段 密切、比较密切

占该分数段总人数的比例

100以上 80-99 60-79 60以下 15 6 1 0

71.4% 27.3% 6.7% 0 14 14 2 不密切

占该分数段总人数的比例 23.8% 63.6% 93.3% 100%

如表3,在前述我们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的“计算机键盘录入中手-眼协调性与体育运动经验的相关性”调查中,在21个成绩优秀(100字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有71.4%有过与体育有密切或比较密切的相关经验,呈现正相关。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打字成绩突出或在打字学习方面天分较高的学生,都是运动场上的活跃分子,他们大都喜欢篮球、乒乓球或健美操等技巧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而且经常参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主要是女生,则有舞蹈、钢琴等技艺性的学习经历。他们往往表现出体能好、身体协调性好、反应速度快、心理素质好等特点。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专业技能学习是其教学核心所在。而体育和文化课诸学科相比较,从事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负荷是它的显要特点,所以它与专业技能学习就必然存在着共同的身心素质基础:如手眼脑的协调、注意的集中与分配、正确的空间感知、良好的体能等。当教师对于技能学习的认识突破具体专业和课堂局限之后,就会发现大多数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同时也是运动场上的活跃分子,功夫恰恰是在课堂之外的运动场中打下的基础。3 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方法可以正迁移到专业技能学习中,达到培养学生方法能力的目的。

同样一批学生学习同样的专业技能,其效果肯定会不同,有的人学得快,有的人学得慢。这除了有学习能力的制约外,学习方法和学习条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创造最佳学习条件。而体育课恰好可以在指导学生参加球类、健身操或者田径等各项运动的同时(即在学习运动技能、提高心智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运动项目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技能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而帮助他们把这些方法方式归纳、总结并迁移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达到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目标。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训练成熟的训练理念与方法,如常见的动作分解、技术整合、反馈练习、心理表象等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在体育技能实践中教给学生技能学习的系统方法,使学生具备技能更新的能力,并能够迁移到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学习上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方法能力的最终目的。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已经取得一些有益的成果,表4即为 “计算机键盘录入技术教学与体育教学的比较”研究活动中的一些成果。

·4· 石家庄市中小学体育卫生材料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表4 计算机键盘录入技术要点与体育教学可能提供的帮助

(研究前)计算机键盘录入技术要点 养成良好录入习惯 击键准确 包括手指分工等,体育训练中对于训练程序、方法、习惯以及规范动作的科学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养成良好录入习惯的重要性,掌握学习方法。

击键不准确是造成打字错误率上升、录入速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学生击键不准确的原因很多,但最终可以概括为手指缺乏良好的感知觉,缺乏手感。可以通过形体及球类教学,提高学生对小肌肉群的控制能力,改善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盲 打 盲打的关键在于合理分配注意并保持,而注意的集中与保持、转移、分配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这些心理品质不能割裂开来,它们在心理活动中是统一的。当你在控球、运球或传球的同时,眼睛确定同伴位置,大脑迅速判断场上态势、确定策略„„你能够做好上面的一切,那么盲打和它的道理一样。

输入法 在键盘录入技术中,输入法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使用何种输入法就要遵循相应的思维方式,如同篮球与排球有着不同的比赛规则。

(研究后)体育课可能提供的帮助

讨论与建议:

因为在实际教学中,上述三种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它们统一于体育活动过程,则体育教学应该能够以专业能力的培养展开,以职业能力的发展结束。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全景式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明确定位于学生学科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心理技能的综合提高,能够把三种能力的培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比较好的解决了综合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坚持体育学科特征的矛盾。为进一步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体育课程提供了可能。

参考资料:

[1] Bruce Joyce Marsha Weil

Emily Calhoun[美],荆建华

宋富刚

花清亮 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6-14,15-29,31-60,112-125,146,370,419,525-530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7-41 [3] 张力为 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12,45-130 [4] 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5] 许博,《现代篮球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1400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职业院校体育课改革构想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体育课 改革构想

一、职业院校体育课的现状及改革必要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同专业的大学生相比,理论知识水平偏低,但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体育课堂中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保证。即使是对于将从事科研或行政管理工作的学生,拥有好的身体并经常从事体育锻炼,也可以预防因长时间站立或静坐而造成的腰肌劳损等职业病。

目前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还没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学生上体育课时练习积极性不高,出勤率较低,究其根源是体育课的地位不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够,因此提高体育课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是当务之急,体育课改革势在必行。

二、体育课改革构想

1.加大体育成绩在评选优秀学生、先进集体时所占比重

对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来说,能否拿到奖学金、被评为优秀学生,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一项重要标准;对班主任老师来说,自己的班级能否被评为先进集体,是工作能力及工作成绩的直接体现,可以利用这样的相对效应,加大体育成绩在评选优秀学生、先进集体时所占比重,使体育课得到重视,进而提高体育课的地位。

2.改革现行的体育考试制度

改革考试制度可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重视教学过程。就一个班级而言,学生上体育课情况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1)体育课各个项目的成绩均名列前茅,身体素质较好,且练习较认真。该类学生占班级学生中10%左右,为班级中的先进分子,教师应充分发挥此类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影响力和带动力。

(2)体育成绩一般或偏上,练习认真程度一般,此为班级的主体,约占70%左右。

(3)体育成绩较差或很差,或因特体(多为肥胖者)导致某些项目很差。其练习认真程度较差,对练习有怕“出丑”的心理,并对自身的运动能力失去信心。教师应对此类学生加大鼓励力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否则,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质,可能导致学生对生活中的陌生领域均产生畏惧感。此类学生约占班级学生的10%左右。

(4)体育成绩项目差异明显,身体素质较好,仅对自己所偏爱的项目练习较认真,对其他项目均采取应付甚至抵制的态度。此类学生情绪化比较严重,占班级学生的10%左右。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后两类学生为教学中的难点,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仅能在一段时间内提高其练习兴趣,无法长期维系。如果我们将现行的“一条线”式的考试制度改革为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并结合进步程度评分,不仅可以激励第一、二类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调动第三类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地限制第四类学生的行为。

3.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体育课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特点是身体练习多,学生的活动空间较大,同时受外界干扰也较大,因而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要求较高。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组织、控制程度;对专业知识的层次性掌握和熟练程度;对所教学生基础的了解程度;能否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身边。只有能够很好地控制课堂,提高教学方法才能有实效。体育课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活而不乱”,如果教师不具备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活”就将变为“乱”。

4.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教师可以有侧重地调整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教师们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不同的侧重培养。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又能有效地预防因常年从事单一工作形成的职业病。

5.增加体育必选课选项,培养学生对某项体育项目的兴趣

如今,职业院校(三年制)的体育课为三个学期,可以从第二学期开始给学生安排体育选项课。学校可根据学生的预报选项情况设立几个体育项目,要求学生每学期根据爱好必须选其中一个项目进行学习。由学校根据不同体育项目选派不同专业的体育老师进行较为专业的辅导教学,使学生可以在自己所喜爱的项目上得到较为系统的练习和提高,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较为良好的兴趣基础、身体基础和技术基础。

6.加强运动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

体育发达国家的竞技体育训练重点一般由高等学校和俱乐部承担,我国也有逐步往这一路径发展的趋势。职业院校可以在运动队的带动下,形成一个很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

三、结论

职业性体育课 篇4

一、根据学生职业要求建立辅助性的职业化体能训练方法

职业体能训练要同学生所从事的专业技能紧密地结合起来, 采取相应的辅助练习。辅助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在一般职业活动态度条件下和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使用的运动技能。

例如: (1) 机电专业。车工、切削工、铣工等职业需要发展躯干肌、肩带肌和脚掌肌力量以及平衡能力, 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注意力、目测力的专注。训练课中应适当加强各种走和左脚和右脚交换跳跃;体操可以进行环、棒、实心球、爬绳、哑铃练习、头手倒立、滚翻、重物投掷目标以及装配和摆放物件等练习。田径运动可以进行篮球和手球练习。

(2) 建筑专业。瓦工、木工、油漆工、粉刷工等职业需要发展肩带和下肢肌肉、前庭稳定性、静力耐力、灵敏性以及在高空和有限地点爬楼梯、爬竿、爬绳和跳跃时保持平衡的能力。训练课中应适当加强沿纵放、横放、斜放的梯上作攀爬练习、头手倒立和手倒立、肋木练习和爬绳练习、窄木行走、在不高处跳下练习、负重和对抗练习、竞技体操和技巧运动、跳水等。

(3) 餐饮和驾驶专业。餐饮服务员、汽车司机等职业需要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上肢和肩带肌肉静力性耐力;一般耐力;简单和复杂反应以及注意力的转换能力。训练过程中应适当加强哑铃、实心球、橡皮缓冲练习;左右手同时运球;加速运球和听信号急停;听信号加速;听信号站立式起跑、蹲踞式;体操;篮球等。

(4) 电子、计算机专业。无线电安装员、缝纫工、装配工、绘图员、打字员等职业需要发展一般耐力、注意力的专注、手指协调性、触觉的敏感性、动作的准确性、反应的速度。训练课中应适当加强200米跑、800米跑;跳绳;俯卧体后屈;体操凳练习;篮球运球、投篮;排球、乒乓球、手球等。

下面具体针对各行业的不同要求提出如下训练方法:

(1) 车工、铣工、模具工和汽车流水线装配工。要求发展肩带、躯干肌及脚掌肌, 发展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平衡能力、上肢动作的协调性以及准确性、测力、注意力的专注。

训练内容:各种走、左脚交换跳跃、体操棒、哑铃、实心球、爬绳、滚翻及头手倒立等。

(2) 大小汽车驾驶员。要求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上肢及肩带肌肉的静力性耐力、腰背的支持耐力、各种条件下的注意力、反应力的转换能力等。

训练内容:哑铃练习、腰腹架练习、左右手同时运球、加速运球和听信号急停、听信号蹲踞、听信号加速等。

(3) 电脑操作员、程序员。要求发展腰背肌肉静动性耐力、动作的准确性、手指的协调性、触觉的灵敏性、注意力的专注及反应力。

训练内容:200米跑、800米跑、跳绳、俯卧体后屈、体操器械练习、篮球运球与投篮、针对特制的固定物用力 (推、顶、拉等) 、在某一关节角度承受一定的重量、按摩头部 (太阳穴、发下、前额、眼睛、耳朵、脸部、鼻子、颈部) 等。

(4) 高层清洗工、高空建筑工。要求发展肩带肌和下肢肌肉、前庭稳定性、灵敏性、静力性耐力、在高空爬楼梯、在爬绳和跳跃中保持平衡等。

训练内容:沿纵放、横放、斜放的梯子作攀爬练习、从不高处跳下练习、技巧运动等。

(5) 电视、电脑等精密仪器维修工。要求发展手指的灵巧性、一般耐力、上肢静力性耐力。

训练内容:准确性和灵活性练习、手指抓放铅球、哑铃操、五指支撑俯卧撑、注意力游戏等。

二、建立专门体能训练与基础性素质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法

比如, 进行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基础性的全身性练习,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 (收缩和舒张) 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 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人体长时间工作的重要条件。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而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所以速度素质也是人体工作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也是决定提高人体长时间工作效率的因素。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 进行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基础性的全身性素质训练, 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改造与创新的职业体能训练方法

职业体能训练还可以采用一些根据职业活动的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这些练习并不是简单形式上对劳动动作的模仿, 而主要应有针对性地对职业必要的身体机能能力、运动能力及相关能力的练习。

以建筑、装饰等专业的学生为例, 他们还可以采用沿纵放、斜放、横放的梯上做攀爬练习。再比如,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 他们还可以进行颠木锅等练习。酒店宾馆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站姿和单手托托盘练习。汽修专业可以进行搬汽车轮胎练习。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职业特点进行身体练习。

四、设立多元体能训练教学模式

“1+1”模式:参照职业学校教学课程, 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设置体育基础课或选项课教学, 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就安排以职业实用性体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

“2+1”模式:在开设一学年体育选项课 (学年制) 或“基础课+选项课” (学期制) 的基础上, 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 通过第三四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必选课形式 (类似于专业实训课) , 修学一个学年或1个学分, 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

“3+1”模式:在开设三学期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选项课”的基础上, 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 通过第四学期体育选修课 (任选) 一个学期或1个学分的形式, 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

“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建立以校际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实用性体育俱乐部。

“短期实训”模式:利用短期培训、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等途径, 对准职业人开展短期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秦巍峰.浅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用身体训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 (34) .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篇5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情况的汇报

院 长 杨再辉(2007年12月10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正当全党、全国人民掀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热潮的时刻,迎来了教育部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首先,我谨代表院党委和全体师生员工对专家和领导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就学院基本概况,迎评工作情况,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院前身为湖南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创办于1985年10月。2002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与省体育运动学校合并成立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由成人高等教育改制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为一所集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于一体的体育高职院校。

我院占地689亩,校舍建筑面积16.8万平米,固定资产4.9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800余万元,馆藏图书25万余册。目前,我院内设机构有10个处室(院办、党办、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工作处、训竞处、后勤财务处、保卫处、产业办、老干办)。教学科研单位设臵2系(体育系、社体系)2部(继续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1校(省体校)1所(科研所)1中心(图书电教中心)。训练单位6个(举重、羽毛球、网球、游泳跳水、射击和摔柔跆等6个运动管理中心),辖11支优秀运动队,在籍优秀运动员237名。现有在编教职员工769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专任教师中担任高职教学的79人,中专教学的52人,中小学教学的9人;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37人,中级职称6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级中青年专家2人。聘请了34名兼职教师,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10人,中级职称10人。

我院专业设臵以体育类为主,开设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保健、武术、体育服务与管理、表演艺术(体育舞蹈方向)等7个三年制高职专业,1个五年制高职专业,1个成教专业和2个中专专业。形成了从小学到大专的不同层次的“一条龙”办学体系。本学期在校学生1780人,其中高职生1150人,成教生225人,中专生405人。近三年,新生报到率为71%左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85%以上。

改办高职教育以来,我院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和高水平优秀运动员,改革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多次 荣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

二、迎评工作情况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部署和要求,我院迎评工作从2006年6月正式启动。一年多来,对照评估标准找差距,抓整改,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层层发动,统一思想

院党委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一班人认真学习讨论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评估的文件,统一思想认识。一致认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对我院改办高职教育以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一次全面检查,是推动我院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评估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理顺办学思路,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为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迎评工作上来,学院先后召开了迎评动员大会、誓师大会、中层干部会、教职工会层层发动,利用校网、院报、简报、广播、宣传窗、编印宣传手册等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发动。通过宣传发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凝聚了力量。形成了全院上下人人关心评估,重视评估,参与评估,自觉为评估做贡献的良好氛围,有力促进了各项迎评促建工作的开展。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切实加强对迎评工作的领导,院党委先后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研究迎评促建工作。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迎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主任。院属各处室、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迎评工作小组,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迎评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迎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落实各项评估任务的责任人和联系人。从今年2月份开始,建立了每周一召开迎评工作例会制度,听取汇报,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总结部署工作。在迎评工作的各个阶段做到了任务明确、计划周密、重点突出、检查到位,有结果、有小结,环环紧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了迎评促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3、着力整改,狠抓落实

一年多来,我院按照教育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对照评估标准和要求,以建设和整改为着力点,狠抓评建工作的落实。

(1)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发展思路

我院不同于一般的高职院校,既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又要培养高水平优秀运动员。根据高等体育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我们研讨修订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使之更加切合体育高职教育的办学要求和我院实际。总结提炼出“产、学、研、训、赛”五环相扣的多元化办学特色,明确了 “以教学训练为中心,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两轮驱动,比翼齐飞”的发展思路。

(2)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改办高职教育以来,我院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通过自筹和争取上级支持,共筹措经费2000多万元用于兴建图书实验大楼、学生宿舍、食堂、澡堂,维修教学、训练场馆和运动员宿舍,添臵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购臵图书等。

(3)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臵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着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我院通过调研和聘请知名专家,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综合职业分析,合理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规格,形成与本专业相对应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减少必修课的比例,增加选修课比重,努力形成灵活、开放、多样的课程体系,使课程改革能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体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同时,为了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根据各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群),设臵“活模块”的专业方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能力、课程、证书”一体化、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大多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获取了3种以上的 职业培训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

(4)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坚持产学结合,与省内外知名体育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努力开辟校企合作育人新途径,是我院评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2月份以来,我院就校企合作问题广泛与有关单位接触洽谈,与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好家庭”康体设施公司、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中体健身发展有限公司、美丽田]园SPA健身会、湖南生命阳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军区医院、长沙市雨花学校、爱瑞特文化传播公司等9个单位达成协议,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校企合作的广泛开展,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就业的渠道,同时也为企业员工培训创造了条件,实现校企双赢。

(5)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为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我院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唐辉、张绍臣、谢逢森等国内外知名教练员指导、担纲教学工作;选拨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挑起教学工作的大梁;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双师素质教师的管理办法,认定了48名教师为双师素质教师,使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2.73%。同时,加强教师岗前和岗位培训,鼓 励中青年教师深造。先后选送10名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业务进修的教师、教练员达52人次;选聘5名研究生(硕士)学历的年轻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

通过一年多的迎评促建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办学的软硬件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院改革和发展。

三、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特点

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我院以“育合格人才,创金牌效益,办特色学校”为目标,努力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与高水平优秀运动员并举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坚持“产、学、研、训、赛”相结合,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打造“体育湘军”品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1、教学训练设施一流

2003年以来,我院先后投入经费3.5亿多元,新建了游泳跳水、网球、射击和举重等一批亚洲和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训练场馆,维修和改扩建了综合训练馆、羽毛球馆,3个运动场等一批大型室内外教学训练场馆以及学生宿舍、食堂、澡堂等生活设施,添臵了大批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新建的大型场馆设计新颖、造型奔放、气势雄伟,配套设施齐全,成 为长沙市标志性建筑,市民观光健身的场所。这些场馆不但为学生、运动员提供了一流的实训条件,而且承办了许多国内外大型赛事。2003年承办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跳水、游泳、网球、射击、举重等比赛取得圆满成功,荣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竞赛承办先进单位”光荣称号。由于我院场馆设施一流,成为国家举重、射击、羽毛球、摔跤、柔道等队的训练基地。同时,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高品质、高品位、高水平的健身服务。近几年我院加大了对学校环境设施的投入,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先后获评“长沙市花园式单位”和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2、师资力量雄厚

近几年,我院通过采取引进、外聘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实践课指导教师和客座教授,加强教师岗前和岗位培训等措施,建设了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有专兼职教师174人,正高职称19人,副高职称47人,研究生(硕士)学历23人,博士学位4人。专任教师中有湖南省中、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3人,省部级优秀教师(教练员)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级中青年专家2人,涌现了一批在全省体育系统和高教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培养羽毛球奥运冠军龚智超,世界冠军龚睿娜、黄穗的国家级教练员唐辉,培养举重奥运冠军杨霞,世界冠军杨炼的国家级教练员陈 义阶,培养羽毛球世界冠军郑波、鲍春来的国家级教练员张绍臣,培养举重世界冠军王明娟、杨帆的国家级教练员贺益成等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教练员,进入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大大地提升了我院专业课的教学水平。近三年我院专任教师承担省级科研课题5项,院级科研课题11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39篇,获奖论文19篇,青年教师王一蓉“虎纹捕鸟蛛毒素—I对全脑缺血再灌损伤大鼠海马组织中TNF凋亡通路的影响”一文刊登在美国Toxicon杂志。

3、科研成果显著

我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改善科研条件,努力建设一流的体育科研队伍。我院科研所为湖南省26所科研院所之一,科研力量雄厚,有科研人员25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和实验师12人。科研设备和手段先进,拥有省重点实验室“力量诊断与恢复”,承担了奥运会项目举重、体操、摔跤、柔道等科技攻关任务。先后主持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80项,获得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3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四等奖16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4项,发表论文37篇。近两年,在模拟高住低练提高运动能力的机理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居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广泛运用于运动训练实践中,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4、办学特色鲜明

改办高职教育以来,我院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与高水平优秀运动员并举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产、学、研、训、赛”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开展校企合作办教育,依托教育办竞技体育,利用训练优势促教育,依靠科研提高竞技体育的竞争力,努力实现体育人才培养多元化,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既培养了大批德技俱佳的应用型体育人才和社会需要的各类体育人才,又培养了大批能参与国际竞技体育竞争,在国内外赛场上争金夺银,为国为省争光的高水平优秀运动员人才,打造了“体育湘军”驰名品牌,扩大了学院知名度,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5、人才培养工作硕果累累

我院根据承担的任务,按照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和高水平优秀运动员并举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学、研、训、赛”相结合,致力于人才培养多元化,努力培养一流体育人才,取得丰硕成果。

在优秀运动员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努力探索竞技体育院校化道路,积极推行运动训练体制改革,认真贯彻精品工程战略,坚持“学、研、训、赛”结合,亦读亦训,科学训练,着力培育精品项目和精品运动员,参与国际竞争,打造“体育湘军”品牌,硕果累累。到今年11月底,共培养了熊倪、杨霞、龚 智超等3名奥运冠军,唐九红等34名世界冠军,56名亚洲冠军和165名全国冠军。他们在国内外赛场上顽强拼搏,夺得奥运冠军5个,世界冠军92个,亚洲冠军129个,全国冠军397个。在第26、27届奥运会和七、八、九、十届全运会上连创辉煌,为湖南竞技体育跻身和巩固全国十强地位作出了重大贡献。近两年,竞技体育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05年在第十届全运会上,15名运动员夺得10枚金牌;06年第十五届亚运会上,9名运动员夺得10枚金牌。我院分别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超额完成任务先进集体”称号。运动员中先后有熊倪、杨霞、龚智超、刘文华获评全国十佳运动员。1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人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38人次获评省劳模和省先进工作者,32人获评省“三八”红旗手,66人获评省“新长征突击手”或荣获“五四”青年奖章,3人荣立特等功,52人次荣立一等功。杨霞、龚智超分别当选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代表,唐九红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目前,我院有43名国家队队员,鲍春来、郑波、黄穗、杨炼、杨帆、李萍、刘英姿等15名年轻的世界冠军正秣马厉兵,力争在08奥运会上夺取金牌,再创辉煌。

在社会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方面,我院坚持“产、学、训”结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学生们学有专长或一专多能。先后培养了4000多名毕业生。他们有的献身于中小学、幼儿体育教育事业和群众体育事业;有的就职于特步(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北京浩沙等省内外大型体育娱乐,体育健身俱乐部担当主教练或高级管理人员;有的成就在体育产业领域;有的成为体育部门的领导干部。他们在各行各业将自己所学奉献给社会,受到了广泛好评。

近几年,我院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致力于人才培养多元化。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立了全国只有10所的体育技能鉴定站,对我省及周边省体育技术人才进行培训和技能鉴定。每年多次举办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业余体校教练员、健康营养师等培训班,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体育人才。同时,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办学,为日本、韩国、朝鲜、乌兹别克斯担等国家培养羽毛球、乒乓球、举重等项目运动员,享有良好声誉,扩大了国际影响。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办高职教育5年多来,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对照评估标准仍有不少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品牌优势利用不够

我省竞技体育超经济发展速度位居全国10强,“体育湘军”声名远播,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较大影响。我院作为“体育湘军”的大本营,打造了“体育湘军”驰名品牌,但由于招 生宣传力度不大,品牌优势利用不够,影响了办学规模的扩大。

2、资源优势利用不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生活的欲望日趋强烈,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增长,与健身相关的体育产业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我院具有人才、技术、场馆等资源优势,但在体育产业开发上,思想还不够解放,市场参与意识不强,教育与产业开发结合不够密切,步子迈得不大。

五、积极探索体育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体育事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体育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时期、新使命、新目标,我们将乘党的“十七大”的强劲东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教训,围绕“育合格人才,创金牌效益,办特色学校”的目标,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体育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推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实施“精品战略”,做精做强湖南体育职院 根据未来体育人才需求和生源的发展趋势,结合我院实际,坚持“顺应市场,规模适度,注重内涵,科学发展”的方 针,实施“精品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发挥品牌优势,注重内涵发展,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实施“名师工程”,打造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精品项目,着力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努力实现2010年发展目标。

2、加强专业建设,实现强校强系强专业

强校必须强系,强系必须强专业。要通过不断整合资源,进一步凝炼专业培养方向,强化专业特色,加大重点专业建设力度。在继续办好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体育服务与管理、运动训练两个新增专业。积极申报省级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培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强校强系强专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3、加强与“名企”合作,大力开展产学结合

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知名体育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中体产业、特步(中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已经建立的良好关系,拓宽合作渠道,既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又为我院体育产业开发提供合作伙伴,以此带动学院教育和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体育产业开发力度,除继续开展各类培训外,要积极做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产业开发,以及校内外体育产业开发与学生实习实训的产学结合。

4、努力修炼内功,打造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

事业的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升人才培养工 作水平,加强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是关键。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教学科研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外引内培”,优化教学科研队伍结构,以“树名师”作为建设师资队伍的龙头,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营造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注重中青年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团队。

5、深化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根据高职教育办学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教研教改工作,深化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要进一步深化训练体制改革,继续探索优秀运动队院校化道路,坚持走运动项目集约化管理之路,全面实现运动队院校化,运动员学生化,教练员学者化;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实行全员聘任制,在分配制度上进一步落实向第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真正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积极性。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院决心以这次评估为契机,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与高水平优秀运动员并举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规律,坚持走“产、学、研、训、赛”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弘扬乐于奉献,积极进取,勇于拼搏,敢于胜 利的“体育湘军”精神,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体育高职院校。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 女生 体育课 教学

一、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中职女生体育认知意识不足、体育教师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教学场地和器材的严重缺乏,其具体内容如下:

1.中职女生体育认知意识不足

中职女生体育认知意识不足是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目前而言,中等职业技校女生的体育意识比较淡薄,在体育学习和体育竞赛中,不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程活动中,特别是一部分不爱运动的女生,甚至对体育课有厌学情绪,尽可能地找理由找借口逃避体育课,含蓄、敏感、畏难心理在中等职业技校女生中普遍存在,这都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女生缺乏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对体育认知意识不足造成的。

2.体育教师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体育教师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上缺乏新颖性、规范性和针对性,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方式较为单调,导致许多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宁愿花时间在专业课上,也不愿意上体育课,有的女生即使来上体育课,但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半是敷衍了事,上体育课时没有积极主动性,一味地消极应对。

3.教学场地和器材的严重缺乏

教学场地和器材的严重缺乏是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瓶颈。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由于不了解女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受教学场地和器材的约束,难以发挥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加之师生关系不够融洽,也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陷入困境。因此,探索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策略势在必行。

二、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水平,在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强化中职女生体育认知意识

强化中职女生体育认知意识是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关键。为提高中职女生的体育意识,在体育课程教学安排上应有的放矢,综合体育课程的难易程度,打破以往偏重竞技体育项目的传统格局,使女生意识到体育课重要性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活动,将大大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说来,强化中职女生体育认识意识,应充分利用体育多功能的特征与健康多元化内涵的一致性,使体育与相关的健康内容有机会结合,在体育教学课过程中多加一些女生所喜爱的项目,例如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可以提高女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与此同时,体育教学是以技术活动的难易程度为其发展顺序,因此体育教学通常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体技能活动的特点来安排,即应将技术复杂的新教材安排在先,而容易引起兴奋的教材,如活动性游戏安排在后,将符合较小的教材安排在先,强度较大的教材安排在后等等。

2.更新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模式

更新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模式是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新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模式,开展的体育活动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这样才能激发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具体做法上,中等职业技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情境教学的模式,根据在校女生的专业特点创设一些情境教学。如根据幼师班女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垫子、跳箱、肋木、跨栏、跳绳等编排的情境内容“宝宝,别怕”:一次出游时,一名小朋友遇到了危险,作为幼儿教师的女孩们要去救他,就必须越过小溪(垫子),爬过高山(肋木),走过独木桥(跳箱),钻过山洞(跨栏),躲过藤蔓(跳绳),最后找到小朋友就算成功。 这个情境里需要学生跳跃、攀爬、蹲行、平衡等能力,因为紧扣专业特点,加上教师的语言激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合理规划体育教学场地器材

合理规划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对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也至关重要。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必不可少。合理规划教学场地,积极引进实用器材,成为每一个中等职业技校的必经之路。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在现有的教学场地上合理规划,做到安全、舒适、整洁,使之适应中职女生的生理、心理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在了解在校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投其所好,积极引进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与此同时,教材要根据季节和女生的特点进行安排。例如耐力跑安排在秋末和冬季;体操、武术以及运动量、密度较小的教材,适宜安排在气候温和的春末夏初或秋天。这样安排女生较欢迎,积极性也能调动。此外,还要优化课堂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体育教师可通过讲解、示范、个别辅导、及时点评等方式,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游戏和比赛,帮助中等职业学校的女生更好地学习体育。

三、结语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强化中职女生体育认知意识、更新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模式、合理规划体育教学场地器材,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多金.技工学校女生运动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J].考试周刊,2013(18).

[2]聂中宝.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强化策略[J].现代交际,2014(03).

[3]陈欣华.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07).

[4]封志佩.中等職业学校女生体育课厌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运动,2010(09).

职业高中体育课探究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兴趣不仅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还是进一步影响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有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职高体育课, 它不会影响职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也更不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和生活, 对于学生来说, 体育课没有压力, 所以学生缺乏兴趣, 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因此, 体育教学关键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 有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和欲望, 我们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让锻炼成为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二、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方法

(一) 体育教学是活动为主体的发展

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 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安排在前面。此外, 教师应根据根据教材要求,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划分训练。课前, 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不要忽略学生上体育课时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以及学习动机、态度、思想和情感。

(二) 教学方法多样化

体育课教材中提到练习单一会使学生的高级神经活动处于抑制状态。这样会导致学生的身体容易疲劳。

所以, 职高体育教学必须要多样性。只有多样性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体育课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是消除心理疲劳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误差校正方法、体育游戏法、体育竞争法、体育情境教学法等。因此, 教师应加强这些教学方法的研究, 灵活运用, 找到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使体育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体育教学过程应该是科学的

体育教学中, 我们应采取各种手段来激活学生潜在的能力, 调节学生心理状态,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候学生的情绪应该是积极的, 在这种状态下, 教师通过一个新的动作或一个稍微复杂的技术的学习锻炼, 可以逐渐增加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克服自身的缺陷, 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训练。不过, 在一定的练习下, 当学生体力下降时, 教师应安排体育减负, 调整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以缓解学生身心疲惫。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共同发展过程。

在职高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把学习知识与进一步培养能力二者的关系处理好。要进一步注重培养职高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每一位学生上好体育课。

在职高体育教学中, 任课教师应该给每一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们不应该给学生完美的解释, 教师可以给予示范和模仿以及适当的提示、建议, 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中探究学习, 使学习变得活跃, 使学习充满个性。同时教师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关注每一个个体差异, 满足每一个不同的需求, 引导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育环境, 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一) 处理好师生关系

要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方法, 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提高体育课教学气氛, 必须要做的就是处理好师生在体育课堂的关系。所谓教学就是教与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学课程标准强调,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主要表现为指导原则, 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教师的启发下, 提高能力。

(二) 学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更要学会自学, 学会自我锻炼, 学会自我检查, 学会自我控制, 做体育学习的主人。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给学生发展空间、时间,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 投入到学习中, 提高能力, 提高教学效率。

职业性体育课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课程建设

0前言

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它偏重于应用性和实践性, 提倡学以致用, 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体育课程教学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应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 迅速提高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 改变过去开设的体育课程中缺乏职业实用性的体育教育内容, 尽快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教学, 已成为当前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程。在全面发展学生体质的基础上, 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不仅对高职体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而且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工作过程中, 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查阅借鉴与本文论题有关的国内外多部文献资料, 根据对象的不同, 设计并发出问卷500份问卷, 收回问卷495份, 有效问卷490份, 有效率达98%。最后对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数据均使用SPSS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 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改革的设想

2.1 目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开设体育课与职业实用性的要求相对应性分析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共设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和人文学院六个二级学院, 其中各个学院的专业特点与工作职业特性的相关分析如下:

不同学院的学生工作就业性质、劳动强度以及职业实用性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都有明显的区别。其中对于毕业后主要从事施工现场、测量等等的学生, 在设置体育课程方面应以长跑和定向越野等有利于发展耐力素质的体育项目为主。财经类的学生以进入财务部门、金融部门银行等企业单位为主, 对学生身体的静力性耐力、手指的灵活性都有较高的要求, 由于长期的静坐, 身体的上肢腰椎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在体育课设置上面要多选择球类、体操、健美操等能够减轻疲劳, 加强身体的基本素质的项目为主。外语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外资合作企业等从事文秘工作, 这类工作主要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 这对学生的气质和形象要求比较高, 对于这类学生只要求一般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可进行形体和健美操等课程的教学, 塑造学生健美的体型和优雅的气质。艺术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去表演团体, 演出单位等文艺相关的部门, 对学生身体的整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 所以在设置体育课方面应以健身健美操、啦啦操、球类、拉丁舞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及一般的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为主。机电类的学生今后就业的方向主要是各大机械厂制造厂设备维修公司等。这类工作的性质主要是以混合劳动为主的工作他既要求毕业生掌握机械的操作, 运转和维修等相关专业知识, 也要求毕业生能够在车间熟练地操作机车等。对于这类学生, 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发展学生基本的身体耐力等素质, 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灵敏素质, 所以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器械体操为主发展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 同时辅之以技巧等体育项目来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

2.2 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基本框架模型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我院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型, 首先, 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多个层面, 不同的阶段对专业与工种, 工作性质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 分析所学专业对今后学生参加工作的影响因素;其次, 要对专业相关度较高的运动项目进行比对选择;第三, 教材教学教案的编写要根据所选取的体育教学项目;第四, 为了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项目, 教学组织形式、方式和方法的选择要尽可能的与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第五, 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充分参与,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六, 为保证体育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要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及时调整完善教学活动;第七, 通过体育职业实用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积极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确保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 每一个环节, 每一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的每一个教学要素之间及时反馈, 达到及时调整的要求,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对所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要求提供保障。

2.3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构想

根据目前我院的实际教学情况和不同专业对特殊体育素质的要求,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模式, 即“1+1”教学模式, 在开设一学年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选项课”的基础上, 以同一个教学系或同类专业为基础进行分项教学, 在第二学期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必选课, 这种形式类似于专业实训课, 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教育, 这是新学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比较理想的设置模式。第二种模式, 即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 建立校内同一专业或以相近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实用性体育俱乐部模式, 也是目前我院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设置模式。

2.4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手段

2.4.1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通过教学实践, 以男女合班分项组织教学, 这样不仅能较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的, 还能使学生较有兴趣地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这种组织形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更多地了解异性, 通过与异性的交往, 克服害羞感不善实际的缺陷。为此,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考核上应尽量避免性别差异, 精心组织, 合理安排, 只要教师教学指导得当, 这种教学形式对于调控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热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4.2 实施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 要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 应力求实现因材施教, 注意学生个体学习的参与度, 要让学生能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着手思考这样, 课程中就要求我们主抓具有特色的专业工种, 并给予启发引导, 设定问题情境, 既调动其主动积极性, 又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一般身体素质和学生的职业实用性身体素质的培养要有机地调控好, 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

2.5 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所需具备的条件

首先要对我院所开设的专业以及专业所要求的技术特点要深入了解, 把我院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开设职业实用的课程的要求结合起来, 并针对职业实用性的特点编写相应的教材教案, 对我院现有的教学场地和设备进行提档升级, 尽可能地满足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开展。

2.6 目前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教学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年级都开设选项课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所采用的体育教学模式, 或者一年级进行基础课教学, 二年级进行选项课教学, 这两种教育模式相对固定和狭隘, 并没有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计划, 这样一来高职院校体育课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就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或多或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技能的发挥。另外, 教材的编写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没有能够锻炼出学生相应的生活和工作技能, 致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育知识技能不能满足以后的工作生活对身体素质条件的要求体育教材内容多而繁, 片面强调有关考核的技术项目和体质健康测试项目, 学生围绕考试测试这根指挥棒, 遏制了其个体的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僵化死板, 对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极不适应。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学校管理层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发没有过多干涉, 但缺乏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的统一的部署和干预;学校大部分体育任课教师没有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 在教学过程中, 没能很好的结合学生未来行业特点, 缺乏对学生的职业性体育意识的引导;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等课程资源能基本满足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需要, 但缺乏相对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材;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期望度较高, 更多的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抱有极大的兴趣, 这对学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由“学生”转变到“专业人才”的转换途径过于单一。

3.2 建议

加强领导和层管理层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重视, 加快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设立有效机制, 在人、财、物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从后勤上保证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发, 共同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根据需要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 通过系统培训加强专业技能教学业务水平, 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展和普及做好保障;加强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的研究.积极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探讨和研究, 丰富和完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体系,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 以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终身体育的要求, 形成具有职业特点的民办高职院校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材;创设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平台,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 让学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汪涛.高职院校发展职业性体育的理论探索[J].浑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

[2]骆伟, 翁惠根.浙江省高职院校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趋向性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职业性体育课 篇9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体育课程目标设立未能考虑高职人才培养特色

职业岗位导向作为高职院校区别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更注重强调课程设置与现实岗位的对接,同时也强调学生岗位技术与能力的获得,在这样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更需要重新审视每类课程的学科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际情况中,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这类审视工作,相反,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致使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1],没有形成符合自身办学目标的课程体系。

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虽然已经进入了重新探索时期,但基本上还仅仅处于探讨和极少数院校实施阶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文件供高职院校参考,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并没有把职业岗位导向纳入课程教学中。

1.2 体育课程软、硬件资源缺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师资配备不足,体育教师工作负荷强度较大,且男、女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体育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结构总体配备不合理,教师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严重偏低,部分高职教师知识陈旧、观念保守,阻碍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

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校体育场馆不能满足正常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体育馆年久失修,设施简陋,教学环境较差,特别是雨天开展体育活动的场馆太少,挫伤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影响了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2]。

1.3 体育课程职业特征不明显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都是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及毕业后从事的岗位需求开设相应的教学和岗位培训。职业岗位导向大都集中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训上,学生具备技术性、适用性、实用性的能力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为了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适应岗位能力的要求,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自己,这些都是职业教育赋予学生职业特性的重要特征。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也应当把“职业岗位导向”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和日后的工作服务。但就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体育教学并没有体现出职业岗位导向的内容。

1.4 体育课程内容陈旧,方法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一年级以基础体育课(田径)为主,考试测试项目有50米,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二年级开设选修课,内容有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羽 毛球、体操、足球 、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三年级只在上半学期开设体育课,内容一般和二年级开设内容大同小异。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与本科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无太大差别,高职院校没有考虑专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岗位的特殊要求,如文秘、会计等专业对形体的要求,机电专业对四肢力量素质的要求等等。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数量较少,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还是沿用大班授课的组织形式,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和练习法为主。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学时往往萎缩,达不到国家的相关规定。

1.5 体育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更多的还是注重对学生动作技能的评定,学期末考核的都是学生本学期所学的教学内容,换句话说,也就是“练什么,考什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适应等方面的评定,考核的方法、标准都还缺乏研究,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职业性”改革与发展建议

2.1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胜任能力是学生踏入社会在职场上立足并取得成功的前提。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通过专业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则很少涉及,而体育教学则很大程度上能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突出高职体育教育的职业特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地强化职业岗位所需的身体素质和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高更大保障。

2.2 高职体育课程职业体能课程内容设计

2.2.1 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设计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都是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门课程。在此,编者提议加入职业体能课程内容。必修课内容选择以发展学生体育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开设两年体育课程为例,一年级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内容则可以根据教师专业情况、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发展的需要而设计,主要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兴趣为主。可选在二年级第1学期开设选修课。职业体能课程内容的开设以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对身体要求为出发点,设置课程内容体系可选在二年级第2学期开设。

2.2.2 职业体能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开设职业体能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所学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身体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例如,在市场营销、会计统计与核算等静态坐姿类的专业开设形体课、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课程,塑造学生良好形象、培养其气质。在数控操作、模具制造等车间操作类专业开设力量训练的课程[3]。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精神的球类运动。具体锻炼内容,见表1。

2.3 软件提升与硬件投入想结合,丰富课题资源

2.3.1 拓展师资,提升教学质量

职业体能课程不同于传统体育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高职院校应鼓励和安排教师多参加教学方面的培训和训练工作,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体育教师自身也要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多种运动技能,满足运动项目不断更新的需要。教师只有不断钻研,挖掘出各职业岗位所需的身体关键部位的身体素养和职业素养,利用学校现有体育资源,实现体育培养“准职业人”的职业综合能力。

2.3.2 增加资金投入,改善体育教学设施

高职院校应当加大经费投入,并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及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创造条件满足体育课程的实际需要。学校应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成立体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体育场馆、器材的使用可以适当的延长使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2.4 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法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老三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创造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多一些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育教师也应注重学生学习动作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完成动作,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

体育课程的评价要做到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结合,实现由单一评价内容向多元内容评价的转变。

3 结语

浅谈职业学校体育课教材改革 篇10

职业学校体育课教材的设置对于学生达到体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是学生获得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源泉, 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职业学校体育教材的设置应根据职业中学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地方性特点, 突出实践性环节, 使职业中学体育教材的内容的选择既符合科学规律, 又能体现职业中学教学的需要。同时体育教材的内容应注重长远效益, 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能够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应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关心的问题入手, 教材内容重在介绍方法, 包括锻炼的方法、观赏的方法及玩的方法等, 力求使体育教材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实践部分的教材应做到贴近学生, 切合实际, 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学校体育教材内容设置过于强调竞技化, 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 过于注重身体素质的练习, 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 忽视了对于学生体育习惯、体育兴趣、体育能力的培养, 由此造成教学的随意性。为促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转变对体育的态度,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在体育教材的内容设置方面做一些新的尝试。职业学校体育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 应让学生懂得健康的意义, 突出体育保健与卫生知识的要求, 加大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运动保健卫生知识的课时比例, 使学生学会基本保健方法, 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健康发展, 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 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 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科学化对于逐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具有独到的作用。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中体育课的改革 篇11

【关键字】体育课改革;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体育教师

一、体育课改革的原则

应该看到,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在发展人的心理品质,提高交往能力,开发智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职业技术教育中体育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服务就业为目的,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职业技能方面都得到发展。今后的职业技术学校体育课应该是以促进学生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为目标的课程。

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体育课改革的原则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以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力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体育课改革的措施

1.培养学校师生具备体育与健康的新观念

健康,不仅仅是不虚弱或者是没有疾病者,或者体能较强,而且应该是心理,生理状况的正常,以及与社会相适应的良好状态的总称。学校要在学生中开展积极有力教育工作,转变陈旧的健康与体育的观念,真正发展体育课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体育教师应该抛弃过去技能体育教学的观念。应该说,不管什么运动项目,对人的健康都有一定的益处,并不是只有全面学习运动技能才能促进人的健康。通常运动项目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像教学非要从低到高起,因此只要精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如跑步、武术、篮球、乒乓球等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体育项目教授给学生,同样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这样做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不像现在学生接触的运动技能很多,却没有自己精通的项目。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进入社会面临的诸如就业、工资、失业等社会问题的日益增多,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也随之增加。提高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中待解决的问题。体育教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和敬业精神,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生乐观向上,豁然开朗的心理品质,增强抵御挫折的承受能力。

2.形成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课程结构要更为合理,科学,向课内外的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体育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娱乐化,注重体育的健身性,兴趣性与文化性。体育教学方式要改变以往“逼迫式”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兴趣小组,体育俱乐部,在其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体育锻炼,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3.培养具有现代健康保健知识的体育教师队伍

体育与健康教育不是单靠体育运动就能完成的,也不仅仅是在教室向学生讲讲课就行了,要开启学生健康之门,必须让学生掌握“知”,“情”,“意”,“行”四把金钥匙。体育教师不但要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上像以往一样孜孜不倦的工作,还要指导学生在日常行为上如何保证身心健康。因此,承担双重任务的体育教师必须花費大量时间学习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同时积累广泛的社会知识和经验,完全有必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造就一支现代的体育教师队伍。

4.建立适应的体育成绩评定标准与过程

今后体育健康课程的评价可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不仅看学期结束的体育测试成绩和达标情况,也要看学生的进步幅度,态度,从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和意志,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应该是书面健康测试(身体体能,心理健康,疾病检查),健身活动的参与情况,平时锻炼出勤率等的综合。

5.改革现有体育教材

体育教材内容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要注重基础性和广泛性,以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为主要内容,简单易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另一方面要向竞技、娱乐、健身等方面转变:同时还要兼顾专业和工种所必须的身体素质和使用的体育训练,增加职业保健方面的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协作精神、竞争意识、集体观念、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积极的生活态度等。适应兼顾青春期发育问题,疾病与防御,良好的生活习惯,营养问题等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并改善生活方式,再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才能增进学生的健康,提高身体素质。

6.建立新的体育课评价标准

新的体育课评价标准应该是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发展,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教师的“导法”和学生“学法”的结合,关注整体化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运用。要转变传统的体育课评价观念,注意对综合教学目标实际的评价过程,评价标准要具有引导性与可操作性。

7.根据专业与工种设置开展职业保健和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教育

各校要举办安全防护,营养配套,职业保健和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讲座,增强学生的职业保健意识和职业病防治意识,如粉尘环境的工种怎样防治“尘肺”,营业员等经常处于站立工作的工种要注意的保健知识等方面内容。

职业性体育课 篇12

一、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把学生按照其爱好进行适当的分组。把整个班级的学生按照其兴趣不同分成几个兴趣小组。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很好的发挥,提高上课效率,老师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不同运动项目的优等生。职业学校的学生身体正处在可塑期,其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我们要合理制订训练计划,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其实,我们可以把学生按照性别分组。然后给男女生分别制订训练计划,分别有差异的训练。男生一般来说可以有足球、篮球、拳击、长跑等项目,而女生根据其身体以及性格特点,我们可以让她们参与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跳绳等项目。此外,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选择适当的项目进行练习,鼓励学生不怕辛苦、刻苦训练,树立“发展体育,振兴中华”的理念。最后,我们还要掌握好班级中有疾病的学生的病情,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二、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

一节课如果有一个精彩的开始,那么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兴趣就会提高很多,也可以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使学生乐于跟随老师的脚步去完成相关的学习,以便使体育课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地完成。职业学校体育课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设计好课程的导入,使体育课的课堂尽可能充满乐趣。

三、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

除了传授体育课程内容之外,我们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基础。人际关系比较融洽的班集体,其上课时的气氛必定是和睦、友善的。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和老师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和“教”之中,这样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还在于老师,而好的师生关系对调节课堂气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始有终,注重“放松活动”

在现今的体育课程教学工作中,大部分老师只重视了课堂导入,而忽视了结尾,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大部分学生随着练习的结束而身体突然松懈,大部分老师对这时候的学生疏于管理,直接解散了事,其实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也不利于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体育课程的结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对上课内容做一个小结,可以让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对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很好的反馈。这样做可以很好地巩固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们利用好课程结束这段时间还有利于下一节课的顺利展开,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上完这一节课还想上下一节课,学生的“求知欲”就这样轻松地被调动起来,这样也便于下节课老师和学生可以迅速地进入状态,还可以使前后两节课建立紧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巩固、提高。这样“有始有终”的体育课不至于“虎头蛇尾”,这样的体育课就逐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因此,在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还要为课堂开一个好头、做一个好的结尾,帮助学生学习新授的内容和巩固以前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希望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做好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切实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的建设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强健体魄的新型人才,为我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庞徐薇,陈锡尧.我国职业体育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9):51-54.

上一篇: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下一篇:东北现代文化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