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共12篇)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篇1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事业单位, 通常指的是为满足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工作的需求, 提供各种增进福利社会服务的组织。通常情况下, 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 但在经济管理范畴的内部, 其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仍然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管理思路不清晰
事业单位采取措施控制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本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其中经济管理工作思路表现出不清晰、缺乏系统性想法等问题, 并且缺乏从战略视角考虑管理工作开展方法, 因而未能与事业单位的发展建立起紧密联系。譬如在经济管理所采取的问题管理措施, 通常凭借经验解决, 对于潜在的不确定问题因素, 鲜有具体的把控措施。
(二) 管理工作未能深入到核心环节, 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和企业单位相比, 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仍显薄弱, 制度执行力度也差强人意。由于事业单位不能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经济效益, 其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心在于保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需要对与投资、规划等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加以控制, 并对流程进行梳理, 以发挥其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民的作用。
(三) 管理预警指标体系不健全
在国内, 通货膨胀的调控, 紧缩货币的投放, 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事业单位资金的紧缺。尽管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经济管理分析指标和分析模式, 但并没有完全形成经济管理预警的有效机制, 管理分析指标和模式呈现单一和个别化的现象, 亟需构建经济管理预警指标体系。
二、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
基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经济管理计划, 按照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程序, 对管理问题进行预测, 科学调控相关管理工作, 全方位控制经济管理工作的风险性问题。
(一) 经济管理工作思路的理顺
针对上述的经济管理工作思路不清晰的现实性问题, 文章认为有必要整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流程, 致力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以把握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点。
1.随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深入探究, 可以从管理范围反映事业单位业务运作的细节内容, 事业单位的各个责任部门参与制定和执行经济方案, 在管理工作当中, 多部门参与的性质, 拓展了管理工作的范围, 使得管理方案编制的沟通渠道更为细致, 这是日后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2.从责任观念的视角分析, 综合经济管理数据在设定、采集、考核等方面的多种想法, 预测管理工作可能出现的矛盾症结点, 在此笔者建议事业单位需要完善经济管理工作方案的编制制度, 尤其是日常执行、执行监控等各个环节, 确保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管理风险, 都能够在各个部门当中提前预测到。
3.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方案编制和执行的时候, 需要提高高层管理者在方案制定方面的参与程度, 譬如经济管理审定和执行矛盾的协调, 以及方案执行目标的设定等, 而各个责任部门, 需要服从事业单位的大局利益, 基于事业单位总体战略布局开展部门的工作, 这样才能够确保经济管理方案的切实可行, 并确保经济管理方案的有效执行。
(二) 经济管理工作核心内容的深度拓展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是实时控制管理工作的关键点, 也是更好把握整个经济管理方案执行情况的薄弱环节, 而深度拓展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事业单位需要实行逐级汇总上报的机制, 要求各个部门将整个单位的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情况进行汇总编制, 然后上报总经办审批, 以形成经济管理风险控制的依据, 譬如财务部门现金收入的授权审批, 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某些现金收入以个人名义入账, 而且很多现金的付款方落款, 与应收款项的名称不相同, 很容易造成财务记账的错误, 因此要求单位加强审核批准现金的流入, 尤其对于错误的业务, 要按照审核标准纠正, 避免这种错误给单位的经济管理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 其风险集中在与社会资金运作相关的业务开展流程。对于事业单位本身来说,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 降低社会事业资金运行风险、提高社会公益性经费投入效益是一项重要课题。因此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业务工作风险的控制, 其中包括工作方案的形成、执行和效果反馈。单位需要明确划分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权限、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 并分配执行审核工作的独立职员, 确保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有关职务职责的分离, 以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3.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调整机制也需要强化, 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案实施的过程中, 由于方案的编制可能存在的误差, 或者受到主客观环境的影响, 从而导致方案的执行结果与预期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 从而对经济管理方案提出调整的要求, 这属于举足轻重的管理环节。
4.事业单位每个月都需要进行经济管理控制情况表的编制, 及时反馈控制效果。一般情况下经济管理情况的反馈, 往往只是对方案预期效果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简单比较, 然后判断方案执行的有效性与否, 对于规模比较大的事业单位来说, 管理层与预算部门的分析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 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 提高反馈的时效和丰富反馈的内容, 才有可能进一步改善经济管理工作。
(三) 健全经济管理工作预警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在具体实施经济管理方案时, 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有可能造成经济管理的漏洞和安全风险, 即便主客观环境产生变化, 也没有对经济管理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健全经济管理工作预警指标体系。
1.鉴于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权力分散的现象, 笔者认为除了需要明确界定经济管理工作岗位的职责, 还需要重视经济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以及定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旨在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强化管理意识。
2.针对目前经济管理工作预警指标体系缺失的情况, 事业单位要尽快启用独立于单位管理层之外的第三部门, 该部门负责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工作, 尤其是单位关键控制点的经济管理工作, 对经济管理涉及的各种现金资产控制工作进行强化, 并将这些情况反馈给管理层, 为管理层提供决策的依据。
3.针对经济管理工作结果经常出现偏差的客观情况, 笔者认为在设置经济管理工作预警指标体系的时候, 建立及时跟踪评估体系,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督控制网络, 采取防范和有效的调整措施, 来捍卫经济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 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牵肘, 存在“管理思路不清晰”、“管理工作未能深入到核心环节”、“管理预警指标体系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影响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经济管理计划, 按照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程序, 构建经济管理风险反馈机制和风险调整机制, 通过对单位经济管理活动流程的整理, 总结出经济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科学调控相关管理工作, 全方位控制经济管理工作的风险。
摘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问题, 是单位管理工作的棘手问题之一, 牵肘单位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 并影响单位的有序发展。为此, 我们需要基于经济管理问题的视角, 深入分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然后针对问题进一步探讨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方法, 这也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黄艾妮.事业单位发挥经济管理职能的若干问题探析[J].财经界, 2013, (26) .
[2]刘玉库.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3, (10) .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篇2
这就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的环境下,政府已经不再是经济的直接管理者和参与者,而是作为服务者和调控者来对市场进行宏观上的管理。
因此,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面临着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
这样的转变不仅仅在于中央政府,更重要的是在于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
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及时、科学、规范,那么,这个地方政府就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相反,如果一个地方的政府不能及时转变职能,或者职能的转变不科学、不合理,那么,政府就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就要求政府主动转变职能,并且在职能的转变和使用时都做到适度,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的宏观调控体系并不断完善
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晚,形成的时间比较短,缺少充分成长的过程。
这就导致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够完善,不够健全,存在着很多缺陷和误区。
但是,我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市场经济自由发展、自我完善。
而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例如盲目性与自发性,导致市场经济必然会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历次的经济危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又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即可以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教训,总结经验,避免可能会发生的经济危机。
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以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弥补市场自然调节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与市场秩序。
而我国政府也一直很重视政府职责的转变,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来对市场进行调节,以此抑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合理调配市场资源,避免生产不足与生产过剩,提高就业率,并通过这些方面从整体上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不是万能的,在一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现象,尤其是在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市场资源等方面的配置上,政府的行政干预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在一些大型的项目审批过程中,政府甚至进行直接干涉。
一旦政府缺失了必要的监管机制,又没有对行政进行公开化,就会使政府的行政权力滥用,产生现象。
另外,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不是总能起到预期效果的,如果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呆板、落后,宏观调控体系不够完善,就会使宏观调控失去应有的效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达不到原来的目标,甚至起到反作用。
因此,政府必须不断地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改变直接行政干预的作风,并提高行政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这样,才能使宏观调控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打击垄断行为
市场调节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在市场调节的作用下,市场资源会向占有优势地位的企业聚集,使这样的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垄断行为。
垄断行为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市场竞争的平等性,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管理时,必须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垄断行为,为市场竞争的公平、平等提供有力的保障。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价格的变化。
垄断现象一旦产生,就会使供求关系失去对价格的调节能力,价格由垄断组织决定而不是由市场来决定,市场的竞争机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垄断组织的定价会高于在竞争条件下所形成的价格,从而从中牟取暴利。
长此以往,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更会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由于垄断的产生源于市场调节的缺陷,因此,市场调节自身很难对垄断产生抵制作用。
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使用行政手段,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垄断行为予以打击和制裁,维护市场竞争的平等性,维护市场秩序。
在打击垄断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要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地方政府要积极配合中央政策,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对于一些与中央政策相违背的行为,要及时纠正,以此来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与平等。
同时,地方政府也要主动公开行政行为,接受监督,这样,才能使政府的行为更具有公信力。
三、调节收入分配,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的收入分配方法由原来单一的按劳分配转变成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形式。
这样一来,就会拉大收入差距,甚至产生收入相差悬殊的现象。
而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与分配方式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转变管理模式,在法律的基础上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现代化政企关系。
将政府的角色由管理者转变成为服务者,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转变自身的职能,关键是要转变观念。
传统观念都把政府当作是社会经济的管理者,但是,这样的观念已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服务者,要对该由政府进行管理的方面加强管理,对于不该管的方面,要转移出去。
政府应做到不错位、不越位,还要在处理事务时做到到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和宏观管理上来,将服务工作做到实处。
四、提供社会公共物品,完善公共服务职能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篇3
摘 要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逐渐深入,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要求也逐渐升高。我国事业单位进行单位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预算管理漏洞、收费执行力度差、财务风险意识薄弱等。因此,在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力度,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漏洞进行消除,对采取风险进行预防和降低,确保事业单位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经济管理效果。
关键词 事业单位 经济管理 策略
我国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进行事业单位管理的过程中,经济管理对事业单位管理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关键。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开展综合性治理,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缓解进行巩固和重建,确保经济管理高效化、安全化。本文就当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事业单位加强经济管理相关措施,现研究如下。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产配置不合理
当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资产配置不合理现象。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人均资产等差距过大,造成资产配置和资产管理预算存在脱节,资产管理出现严重问题。不同单位、部位在差异过大的资产配置中相互攀比,重复购置或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性能物质,造成事业单位资产挥霍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方面漏洞。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人员之间的资产配置攀比,导致事业单位中不良风气加重,造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恶性循环。
1.2 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过分注重配置,导致管理漏洞现象已经成为影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主要因素。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资产闲置、资产无偿出借、低价出租等现象较为严重。上述情况导致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资源整合、共享等水平低下,造成事业单位经济严重浪费。在进行经济有偿使用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经济管理条例和约束机制,管理水平低下,使经济有偿使用效益大打折扣。
1.3 管理体制缺失
在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条例和制度对事业单位成员管理进行规范和监督,这导致事业单位管理出现诸多漏洞,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工作水平。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注重对经济管理和资产分配的监督,导致单位资产游离现象加剧,严重削弱了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效益。部分单位对自身经济管理没有准确限定,导致单位资产没有纳入经济管理体系,造成资产管理缺失。还有一些单位经济管理责任制不明确,造成本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运行规则紊乱,成员中饱私囊,导致国家权益受损。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缺失还造成部分单位实物管理混乱,造成单位资产失真,导致资产流失现象加剧。
1.4 管理技术人才缺失
在当前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过程中,部分单位管理技术低下,导致经济管理效益大幅下降。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济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统计、运算、分配的需要,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实时性、可靠性、低风险性要求,导致管理失败。与此同时,当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缺乏技术型人才,管理工作相对落后,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造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效益下降。
二、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措施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加强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单位建设,降低单位发展风险,对事业单位效益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事业单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进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制,培养专业经济管理人才,确保经济管理和当前市场机制相协调,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增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效益。
2.1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与体系
在进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问题进行规范和处理,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操作进行严格规定。要对事业单位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由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制定总体管理方针,专业财务人员完成经济管理具体操作,单位成员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能。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体制和管理奖惩体制,由专业人员和事业单位领导对经济管理操作进行监督,对违反管理制度和管理操作人员进行严格处分,督促单位成员合理科学地使用本单位资金,消除管理缺陷和漏洞。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自身的审计工作,对本单位经济管理账目进行规范,做到预算和支出账目清晰,做好迎接上级检查工作。
2.2 加强经济管理预算控制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要对本单位资金流向进行充分预算和分析,实现本单位资金收支平衡。建立规范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预算体制,对事业单位经费进行整体管理和预算管理,细化内部综合经济规划,对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支出状况进行明确预算和统计,了解资金流动状况。编制现金预算表、预计资金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对事业单位资金进行分析、管理和预警。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要依据国家法规,对所有必须纳入单位经济管理中的资金进行预算控制,确保资金编制和支出合法化。
2.3 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控制
在进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经费进行严格控制,将本单位日常管理事项和经济事项明确化,杜绝事业单位在进行基础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法现象,减少事业单位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在进行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事业单位基本设施更换和维修费用进行管理统计,对资金进行合理预算,进行完善市场调查和性价比分析,实现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过程中的科学采购,加强经济管理力度。要在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从实际出发,对事业单位立项进行控制和管理,加强基础建设中的经济管理效益。
2.4 加强经济管理风险控制
在进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风险控制,对事业单位投资策略风险进行充分评估。事业单位要树立正确投资意识,把握有效投制时机,建立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对投资中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防,确保事业单位高效发展和建设。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必须建立在事业单位经营上,对事业单位贷款投资进行高效控制。事业单位成员要树立高度风险意识,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经济重组,科学合理进行信贷,降低本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经济管理人员要对本单位资金和偿还能力进行充分评价,对本单位经济管理风险进行控制。
2.5 加强经济管理人员培训
在进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经济管理人员符合当前事业单位管理需求,能够完成当前事业单位管理目标。事业单位要对自身管理人员不断进行经济管理培训,建立专业培训队伍,对管理人员经济管理意识、管理操作、管理技术、人员素质等进行培训,提高人员对经济管理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技能,提高经济管理效果。单位要对本机构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测试,对不符合经济管理要求的人员进行重新培训。事业单位领导要定期与本单位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和探讨,不断对本单位存在问题进行解决,确保本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三、总结
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在进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过程中,单位成员必须要确保经济管理的规范化、有序化、合法化,确保经济管理和当前形式相符合,加快对我国事业单位经济建设步伐。在当前经济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与体系,加强经济管理预算、基本建设、经济管理风险控制,对本单位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本质上增强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克华.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12(9):82-84.
[2]赵桂芬.浅析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城市建设.2012,(22):127-129.
谈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控制 篇4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我国市场经济正逐渐完善, 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这当中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控制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控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比如:事业单位资源分配不规范、资金利用率较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 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1、事业单位资源分配不规范、人均资产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事业单位之中, 资源的分配还不够科学合理, 这就导致了人均资产有着较大的差距, 并且使得苦乐不均的情况发生。因为历史原因, 事业单位所配备的公务用车、用房、办公用品等等国有资产在不同级别、不同单位、不同地方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 有的事业单位没有相应的资源配置规范制度, 这就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产配置之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 导致有些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不能发挥出每部分资金应有的作用, 无法最大化地体现事业单位的职能, 甚至有部分事业单位之间相互攀比, 对于一些办公用具重复购入, 一味的追求高配置、高标准, 使得超编以及超标配置的情况频频发生, 这就让单位资金的利用率严重降低。
2、事业单位的资产利用率较低
我国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 虽然我国已经落实改革开放, 但是由于一部分历史原因, 有些事业单位还是属于“粗放型”运营。我国事业单位大多都较为重视分配, 而不注重资源管理, 这样就使得单位资金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出现了资产闲置、无偿租借以及低价出租等等情况。另一方面, 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 部门之间共享水平还相对较低, 资产的使用率普遍不高, 并且资产浪费以及损失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管理水平不高, 没有较为规范的制度对其进行约束, 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资产在有偿使用的时候, 效益不高, 资产利用率偏低。
3、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管理水平较低
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轻监管、重分配”的情况, 有的事业单位资产没有很好的财政监管, 并且没有被纳入财务管理系统当中。一部分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情况较为混乱, 并且管理基础较为薄弱, 没有明确资产管理责任, 其运行方式也不够标准, 导致事业单位的收益不断流入部门或者个人手中。而事业单位的运行经费以及资产损失却全部是由国家来支付, 这就让国有权益渐渐的被侵蚀, 损害了国家以及纳税人的利益。另一方面,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账目不够清晰, 致使事物与产权管理出现混乱, 让房屋、土地等等一些国有资产价值没有根据市场准则来进行计量, 账目出现了“失实”以及“失真”等现象, 且对于事业单位占有的国有资产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 账目混乱。同时, 国有资产的使用以及处置审批程序与权限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 这就使得国有资产极其容易流失。
二、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控制的重点
1、建立和市场经济需求相符合的宏观调控体系
在当下我们需要清晰地意识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与国外事业单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建立和市场经济需求相符合的宏观调控体系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认为, 我国事业单位想要有效地解决因为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造成的市场经济发展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就必须要利用包含信贷、货币以及金融等各种各样的经济手段。另外, 建立和市场经济需求相符合的宏观调控体系, 还能够帮助我国有效处理抑制市场经济发展初期非常容易出现的生产性过剩问题, 并且用多种多样的就业渠道和就业需求来保持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和谐, 将经济管理作为基础, 促进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但在建立和市场经济需求相符合的宏观调控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 事业单位行政干预职能的发挥会影响到各种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对于资源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被事业单位所制约, 导致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和事业单位目前行政管理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易使权力向市场化转型。
事业单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体,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职能有效发挥需要建立和市场经济需求相符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我们需要在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的条件下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 找到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
2、打破垄断现状, 加强市场监督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体制构建还不健全, 这也就是出现垄断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应将打破垄断这个问题当做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控制的重点, 经由市场监督来实现打破经济市场当中所出现的垄断情况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当前, 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垄断现象会导致行业市场提供的一些成本价格没法准确地反映出市场供给关系的变化, 这样的市场价格将直接或者间接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 进一步影响市场参与者对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通过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市场垄断没法经由市场自我调节来进行消解, 但是有效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控制就可以将这个难题给解决掉。在国内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 事业单位在解决市场垄断现象, 落实市场监管的时候, 需要扮演仲裁人的角色, 依靠法律的手段来处理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另外, 事业单位需要和中央政府机构相互配合, 将一些和国家有关法规有矛盾的行政管理条例进行改善, 站在经济管理角度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性以及公平性, 创建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从事业单位收支分配入手, 优化社会资源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经济收支分配和增长不平衡发展共存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审批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没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事业单位急切需要构建一种法治型经济管理体制, 来强化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 让经济发展来推动事业健全, 将事业健全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 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事业单位应该充分利用经济管理去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对此, 事业单位就要加强审批授权制度的强化力度, 在这一前提下促进事业单位的行政许可职能转变为行政服务职能。此外, 事业单位需要扶持一些经济管理体系相对健全的机构与组织, 明确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控制方式。事业单位在执行行政决策的时候, 务必要体现民主性以及透明性原则, 让社会公众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控制的规范化。
三、结束语
伴随经济的迅速腾飞, 我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和世界经济接轨, 对此, 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当下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控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指中央政府职能要从本质上进行转变, 还包括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这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在当前国际、国内大的市场环境下,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需要尽快转变, 为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打下基础, 实现为市场主体服务的目标, 让我国经济保持稳定与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华: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9) .
[2]刘素华:浅析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 2012 (26) .
[3]朱丽惠:财务报销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23) .
[4]赖玉燕:浅谈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2011 (8) .
[5]周进: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J].投资与合作, 2012 (12) .
[6]孙慧颖:论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中伦理秩序的政策结合[J].财经界, 2013 (2) .
[7]王宏伟、王洪宽: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黑龙江垦区财务制度建设情况总结[J].中国农垦, 2011 (8) .
[8]葛传斌:浅析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差异及关系[J].赤子, 2012 (11) .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篇5
固定资产是事业提供服务与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但是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从方式以及方法上都缺乏企业那种“责权利”相统一的模式,虽然国家从开始要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要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管理。如实行计提折旧、资产重置,尤其强调了固定资产的清理与处置,特别是对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有了新的规定,并对违反规定操作的单位与个人也有明确的处罚条例。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老样子,迟迟没有行动起来,固定资产依旧是帐、卡、物不相符,不定期进行盘点与核对,处置随意性极强。导致固定资产从购入到使用,再从使用到维护以及后续的清查与处置都是稀里糊涂,没有清晰的轨迹。这是大多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共病,希望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
2资金来源单一,制度管理不健全
前面我们说过,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一般是财政拨入,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不多。但是在经营管理上却缺乏制度的完善。如没有像企业那样详细的列支,只要可以报销的票据一般都列入管理费用,这样导致管理费用中,详细的科目数额较少,甚至没有,但是其他科目却十分庞大,甚至占全部管理费用的2/3。再有由于经营管理失控,业务招待费数额庞大,并且每年急剧上涨,其后果是计划超预算,实际超预算,最后勾稽关系,将有的项目放入了管理费用的其他科目。这也就有了“无法列支放其他”的财务做法,这是制度不完善以及管理松懈而出现的后果。
3人员的配置及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刚刚起步,所以其人员的配置也没有规范化,这种人浮于事、敷衍了事的做法显然对管理工作起不到多大作用,甚至起反作用。再加上由于事业单位人员受编制的限制,岗位设置不够严谨,以及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经营管理要求的程度不如企业那么严格,所以在经营管理岗位配置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样势必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与服务职能的发挥。
缺乏有效的考核体系,导致内部监督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篇6
【关键词】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信息管理
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为社会服务,所以在进行经济管理的时候就要让经济活动正常化。现在一些事业单位还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使得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作用减小,地位十分危险。所以,在事业单位不断深化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事业单位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信息的管理。这是事业单位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新时期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信息管理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果,促进事业单位自身的良好发展。
一、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
1.筹资管理目标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定为公共服务,这就让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变成单一的国家支持。在这个资金流动多元化的新时期,事业单位也应该让自己的资金来源多样化,充分利用市场,比如事业单位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在教育、研究方面增加一定的资金收入。事业单位在筹资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风险与筹资成本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在进行筹资管理的时候,事业单位应事前做好充分的调查,不可盲目进行筹资。
2.投资管理目标
在充分估量投资风险之后,事业单位应该合理利用筹集的资金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主要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主要是用来买一些办公室的用品、建筑物等等。无形资产主要是用来开发科研、招募人才等。合理的利用资源有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事业单位在投资管理的目标是在低风险、小投资的基础上,实现最佳收益。
3.成本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目标是让资金发挥最大价值。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制定明确的考核制度,合理分配资源支出;其次,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特点,让成本核算机制更加合理、内容更加详细、数据更加精确;最后,综合分析资金支出过程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制度缺陷
事业单位在经济信息管理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漏洞。首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陈旧,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新时期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就算建立了新的制度,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执行起来也有很多的困难,这样的机制建立起来也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工作人员工作时就会漫不经心,没有纪律。其次,监管部门如果忽视了对经济管理的监管,事业单位内很容易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不利于事业单位自身的长久发展。
2.资金分配不合理
合理分配资金是事业单位需要好好做的一门功课。很多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分配时普遍不合理。事业单位的领导,一般都是通过投资新项目来增加自己的政绩。每一个新上任的领导为了做出成绩,一般都会对新项目更加看重,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政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有实际的用处。过多的资金用于投资新项目,就使得事业单位本身的周转资金变少,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运作。还有个别的事业单位会用固定资产,使得资金严重超标,这都是不可取的。
3.管理人员观念落后
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定期组织员工接受技术培训,长期的结果就是员工的综合素质比较低、对资金的流动控制弱、不熟悉财务制度、没有经济管理的意识。工作人员只会对自己的晋升感兴趣,而忽视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是国家政府,事业单位不会担心资金的问题,长久之后就会没有风险意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事业单位就会力不从心,落后于整个大环境中。
三、新时期加强事业单位经济信息管理的对策
1.改变经济管理理念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前进,事业单位也在不断的推进,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理念和制度。事业单位要制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首先,事业单位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应该认识到加强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合理利用政府为事业单位提供的社会资源。其次,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经济管理技能和办事效率,增强自己的风险意识,转变自己的经济管理理念。
2.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体系
合理的经济管理体系可以提高经济效率,能够保证经济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的进行,让经济管理工作做到有理可循。在工作中明确员工的职责,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找到相关责任人来处理,从而加强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事业单位还可以充分利用监管部门的监督功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给上级,然后进行改正和管理。在构建经济管理体系时,要与当下的社会经济相符合,优化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收入和办事效率。
3.加强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要应该对筹集的资金进行一个详细的考察,分类进行统计。事业单位在投资之前,要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事业单位要控制自己的财政收入高于工作人员的福利,目前的事业单位在支出预算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方案的认为因素太大,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状况。事业单位在筹资前要进行合理的预算分析,加强成本控制。
4.合理利用国有资产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为了增加收入,会对没有人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合理的利用,或者是对经济效益低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另外,事业单位应对自身资产进行全面的核实、清算,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合理的配合。事业单位要控制使用国有资产的相关手续,要定期核对检查,工作记录要细致规范,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国有资产置換手续要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做好管理权变更手续。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5.树立风险意识
新时期是一个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有很多机遇,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事业单位在管理经济时要及时的规避掉这些风险。要对资金的入账、支出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于没有必要的项目,就要排除掉,而对于那些好的项目则要及时的把握住,事业单位在新时期要加强自己的判断力,避免资金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国家或地方政府在给事业单位提供资金的时候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不可以随便给予批准,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审批通过。事业单位也应该消除自己对国家的依赖,学会用多种方式筹资,不再单单是依赖政府,这样才能提高事业单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很快,事业单位想要适应这种发展,就要不断的做出调整。经济管理体制在适应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调整、改正。正确有效的进行经济管理,是事业单位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政府需要考虑的一件事,在改革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只有不断的调整才能找出符合现下社会的制度。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体系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活动效率的提高。事业单位在目前的经济管理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调整改革,这样才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所以做好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信息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1]王燕. 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4,13:125.
[2]陈豪伟. 新时期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4,20:88.
对事业单位完善经济管理的思考 篇7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形象工程频繁, 经费浪费严重
事业单位中常见各种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这是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端。在事业单位中为了彰显单位的工作能力和业绩, 经常会做一些项目, 这些项目的设立并不遵循严谨科学的程序, 对实际生产生活活动的意义也不大, 多半都是一种形象工程, 耗费经费劳民伤财。在当前各类事业单位中, 不规范、不严谨的事业项目频繁出现, 对经费的浪费非常严重, 而且不利于单位职工专心开展工作[1]。
2. 经济管理不严谨, 无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和经费支持基本上都靠上级政府部门的统一拨款, 这就形成了事业单位在经费预算和输出方面的不严谨。没钱了再去申请, 反正还有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 这种理念在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心中普遍存在[2]。没钱了有人发的情况, 造成经费的使用无节制, 事业单位无需考虑经费不足的压力, 在各项花费方面难免造成严重的浪费, 不利于资金的有效利用。
3. 事业单位自发搞投资的情况普遍存在
有部分事业单位在短期发展某些项目的时候, 可能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单位大量的上马新项目, 不考虑盈利情况和资金回报, 导致上级拨款不能满足经费输出的需要。对于此种情况, 部分事业单位会考虑以抵押贷款或类似的形式进行融资, 寄希望于国家定期的经费补给来偿还债务, 这就造成了很多事业单位的债务严重。
二、完善经济管理的新尝试
1. 建立完善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机制
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对实现事业单位经费的有效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对新型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 要在充分了解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 了解其资金补给和输出特点的情况下进行。鉴于目前众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专业的人才紧缺, 可以考虑聘请资深财务管理人士组建财务机构, 或者邀请财务管理代理机构和工作室为事业单位设计制定系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这种方式, 为事业单位建立起完善、健全、系统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保障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除了制定相关的流程和工作模式之外, 更重要的是强化依照制度办事的理念, 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将新的经济管理制度与各部门、各位职员的经济收益、工资福利待遇挂钩, 强化内部监督, 强化对新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的严格遵循, 严厉处罚不照章办事的情况, 形成良好的经济管理风气。
2. 以信息化的渠道建立财务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 主要是设置财务管理部门、安排财务管理人员, 制定财务管理章程, 所有工作由人力来完成。这种模式不仅占据了多个岗位, 而且难免会发生人情、贿赂、贪污腐败、公款私用、不照章办事等情况, 不利于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可以考虑通过信息化的渠道建立以电子财务管理系统为主平台的新型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目前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已经大范围面世, 在各种大型的公司和企事业单位中应用的效果都非常好[3]。依托专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所有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监督管控和记录, 对所有人员的财务管理动作比如资金的周转流通、签字盖章、资料调取、经费预算审批、经费流向核查等都可以实现全面的监督管控。
而且, 财务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办公还能够提供高度的安全保密服务, 通过特定人员特定权限赋予的方式明确每一个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权责。这样就将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细化, 任何一个岗位上出了问题都可以快速找到责任人。该系统还可以有效的避免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入侵, 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安全, 防止数据遭到破坏。
3. 严谨、科学的项目审核与管控
事业单位盲目建设项目、投入资金的情况非常严重, 是造成经费浪费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从整个事业单位的最高管理层和决策层来做好项目审核与管控。对于任何一个领导人提出的项目方案, 必须经过严密的审核与协商, 邀请专业人士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评测, 对项目预算和需要经过的审核批复环节、流程进行审核, 确保该项目从创意提出到项目动工全部是在严谨的实施方案支持下进行。
对于通过审核开展的项目, 要抽调专人组成项目审核工作小组, 专门负责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审核, 对各个环节的落实进行监督, 避免存在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情况, 更要避免有违规违法操作和幕后交易的发生。这个项目小组要拥有足够宽松的监督检查权限, 能够对相关项目进行详细的考察和了解, 能够有权利对项目进展中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指导并敦促改正。为了确保项目审核工作小组的监督有效, 可以考虑以事业单位多位领导共同参与的形式开展工作, 避免一人独大掌控审核小组的工作内容。
三、总结
对事业单位进行完善经济的改革, 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经费利用的有效性有重要的影响。不过从目前来看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弊端过多, 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来推进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和工作理念, 依托现代化、信息化建立起更加专业、系统、完善、全面的经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田英华.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J].科技致富向导.2010 (12)
[2]张越男.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09 (12)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8
1.1 事业单位的特点
事业单位主要是以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发展的服务型机构,它的经费来源大部分是中央财政部门或者是地方财政部门拨入,所以没有实行企业那种比较严格的经济管理模式。
1.2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以及市场化管理的需求,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上,尤其是2012年国家财政部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基本规范做了详细的解释,并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以及严惩办法,以此来保证财政收支的有效利用。因此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中心应该是提高资金、资产的使用率。
2 目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是事业提供服务与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但是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从方式以及方法上都缺乏企业那种“责权利”相统一的模式,虽然国家从2012年开始要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要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管理。如实行计提折旧、资产重置,尤其强调了固定资产的清理与处置,特别是对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有了新的规定,并对违反规定操作的单位与个人也有明确的处罚条例。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老样子,迟迟没有行动起来,固定资产依旧是帐、卡、物不相符,不定期进行盘点与核对,处置随意性极强。导致固定资产从购入到使用,再从使用到维护以及后续的清查与处置都是稀里糊涂,没有清晰的轨迹。这是大多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共病,希望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
2.2 资金来源单一,制度管理不健全
前面我们说过,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一般是财政拨入,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不多。但是在经营管理上却缺乏制度的完善。如没有像企业那样详细的列支,只要可以报销的票据一般都列入管理费用,这样导致管理费用中,详细的科目数额较少,甚至没有,但是其他科目却十分庞大,甚至占全部管理费用的2/3。再有由于经营管理失控,业务招待费数额庞大,并且每年急剧上涨,其后果是计划超预算,实际超预算,最后勾稽关系,将有的项目放入了管理费用的其他科目。这也就有了“无法列支放其他”的财务做法,这是制度不完善以及管理松懈而出现的后果。
2.3 人员的配置及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刚刚起步,所以其人员的配置也没有规范化,这种人浮于事、敷衍了事的做法显然对管理工作起不到多大作用,甚至起反作用。再加上由于事业单位人员受编制的限制,岗位设置不够严谨,以及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经营管理要求的程度不如企业那么严格,所以在经营管理岗位配置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样势必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与服务职能的发挥。
2.4 缺乏有效的考核体系,导致内部监督力度不足
严格地说,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上述问题就是缺乏内部考核制度,更缺乏内部监督力度。虽然国家也一再强调内部控制同样适用于事业单位,但是许多事业单位特别是实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内部考核制度是形式主义、纸上谈兵。又没有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单位用财务部门充当内部审计,这样就谈不上内部监督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因此内部审计部门上没领导的支持,没有权威性,办事缩头缩脑;下没有基层的支持,很难取得第一手真实资料;中间缺乏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责任相互推诿。最终导致内控管理形同虚设,部门考核效率低下,并且考核与奖金工资业绩挂不了钩,更谈不上激励机制,这样员工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经营管理的目的与作用得不到体现。
3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
3.1 完善资金管理
我们知道资金尤其是流动资金是事业单位进行正常运转与有序发展的动力源泉。资产是事业单位良性运营的基础工具,所以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方面必须首先抓好这两项活动。首先在资金收支方面。对于财政拨入的收支,一定要做到沿着其现金流入流出这条主线去管理资金,对拨入的资金一定要细分,尤其是专项资金;其次,对于其支出一定要严格控制,不仅要节流,并且还要开源。如重视发票管理、设立资金支出报警预案等。对于自收部分,一定要详细核算,事业单位在保证自收的合法性前提下,多元化地寻找创收的渠道,尽量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性。
3.2 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序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要按照企业要求建账、设卡、有登记,并且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部门,及时地联合使用部门、管理部门、维护部门、财务部门、经管部门进行清查盘点工作,这样将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实处,对于该处理的、该销账的、该处置的要及时地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上报。不得随意做账处理。这样才能保障资金、资产的合法高效。
3.3 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与内审制度
经营管理是一门科学,它不仅适应于获利创收为目的的企业,同样也适用于差额收入或者以收抵支的事业单位。因此浪费资源可耻、节约资金有功也是事业单位值得提倡的。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经营管理的考核办法与激励机制。将奖与惩有机地结合,奖惩严明,功过分开。另外在制度健全的前提下,也应该全面开展内审工作,因为这是完善经营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上两点事业单位可以向有经验的企业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方式、方法、技术手段上都可以参照企业,因为内部牵制与监督是任何单位到任何时候都少不了的管理精髓。又因为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也逐步向企业靠拢,所以学习鲁迅的精神,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髓,是最好的借鉴。最后还要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地验证、反馈、修改,最终找出比较适合本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
3.4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使其成为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经济管理是一门经济学科,它需要综合型人才,既要懂得经营,又需要精通管理,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财务、统计、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是说,懂业务有理论知识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样的人员才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最佳人员。那么如何获得这样的人才,同时怎么培养、锻炼这样的人才是我们事业单位领导必须考虑的问题。首先在人员的招聘选拔与培养上,要以德为先,这是选拔人才的基础;其次要加强他们的职业培训工作,定期地对他们进行业务与技能的考试与考核,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如自学考试以及职称注册考试活动,并对成绩优秀者在物质上与精神上都给予鼓励,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氛围。
4 结论
总之,市场体制下,事业单位体制在逐步转化,由单一的服务性质逐步向服务创收双向型过渡。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管理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我们相信,事业单位通过意识的改变、制度的健全、管理的完善,上述问题将会得到逐步的缓解与完善。
摘要:经营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工作效率最低的一项。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收入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拨入,经营收入寥寥无几。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管理模式逐步向企业靠拢,经营管理也逐步受到领导们的重视。因此,分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现状,进而提出完善措施,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势在必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资金管理
参考文献
[1]孙永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9).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篇9
一、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规划
我国的单位从总体上可以分类为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其中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而事业单位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完善国家职能, 以便可以国家可以更好地为履行其职能, 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因此, 事业单位是本着为社会群众服务, 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而设立的。事业单位的服务范围涵盖比较全面, 大体上涉及了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医疗卫生、科学教育、文化产业等几大类领域。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的行政拨款, 不自负盈亏, 对国家财政的依赖性很强, 其运行的低效率在一段时期内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财政压力。因此, 在新的形势下, 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尽快地适应国家的市场化经济改革方向, 迎接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进行市场化改革, 以此更好地履行其为国家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 提高其运行效率。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
依据当前事业单位的运行特点及本人在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 大体上可以将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分为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和成本管理目标。
(一) 事业单位的筹资管理目标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设环境下, 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为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为主, 构建其公益性的社会职能, 这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 单一的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事业单位在扩大公益规模的同时需要强化其经济资源构成体系, 努力扩展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简单的说就是在强化国家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 利用市场开扩筹资渠道, 比如通过接受社会捐赠, 收取服务性费用,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收益以及教育投资收益等多种手段。因此, 事业单位的筹资管理目标就是在控制筹资成本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将筹资渠道多元化。
(二) 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目标值的是如何利用事业单位筹集的资金, 在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下, 实现对其最合理有效的利用。事业单位的投资指的是事业单位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它不同于企业单位, 其使用范围主要包括事业单位构建无形资产、固定资产, 很少涉及对其他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为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的购建, 办公用具和办公设备的引进。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人才的引进和专利技术的开发投入。由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带动, 事业单位的可用资金规模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如何使用这些资金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如果能够合理的进行投资管理, 不仅会给事业单位带来收益, 同时也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和发展速度。因此, 事业单位投资管理的目标可以归纳为, 在降低投资成本和合理规避风险的同时, 获得最大程度的投资收益。
(三) 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目标
目前, 绩效管理是大多数企业单位里广泛使用的一个成本管理概念, 围绕绩效最大化开展成本管理是大势所趋。因此, 事业单位应该摒弃以往的资金收支管理模式, 引进绩效管理。首先, 事业单位应该确定明确绩效考核指标, 合理管理成本。其次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 包括如何明确成本计算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数据, 并配备专人进行核算, 以保证核算的准确性。最后, 通过分析成本使用, 分析出成本缺陷, 并结合单位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事业单位的成本使用效率, 实现绩效最大化。
三、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措施
(一) 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应当清晰化
对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使得收入分配清晰化, 对单位内部各部门人员的收入进行合理协调, 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 对各部门的人员的绩效完成情况定期考核, 从而根据考核结果合理进行分配。其次, 考核目标的制定要合理, 考核的频率要适当, 精简考核的手续, 才可以在最低化分配成本时, 发挥分配管理的应有效能, 从而调动部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 强化组织管理、制度保障与绩效考评三大机制
第一, 为了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能够有效执行, 需要强化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机制, 合理规划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使其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能够有效结合。第二, 要着力解决资产的配置、处置问题, 建立以资产产权管理为基础的资产管理体制, 实行产权登记、优化配置资产结构, 有效评估资产的使用范畴, 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的进行有据可依, 进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真正能够满足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第三, 建立有效的绩效测评机制, 能够使绩效测评结果有效的反应经济管理的目标实施效果, 从而能够使评测结果有效地对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 促使国有资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从而盘活资产, 加快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充分实现。
(三) 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结合
资产管理属于预算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资产管理工作所提供的有效分析数据可以为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而且, 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可以形成事业单位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从而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那俊颖.有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探[J].经营管理者.2010 (11)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篇10
一、适应新形势、树立全新经济管理理念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 经济管理理念和方式势必要做相应调整和改善, 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之下, 建议事业要着重树立以下两种经济管理理念, 首先应该形成“效益观念”, 具体来讲就是把绩效作为导向, 树立全新的开放理念和效益理念,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科学合理规划好现有经济资源, 最大限度提高经济资源利用率, 同时努力改变传统一味依靠、被动等待的思想, 想方设法开拓财政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其次应该形成财务风险意识, 通常来讲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来自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来自行业内部竞争。这两方面因素的波动和变化, 都会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和管理造成一定的风险, 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必须适应形势变化, 作出相应调整和改变, 逐步培养和提高自身财务风险意识, 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和研究最新财务政策和理论知识, 以此对国内经济形势及财务动向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把握, 除此之外, 事业单位管理者也要做出积极努力, 可聘请高级财务技术人员, 加强对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 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财务风险预核算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财务风险意识落实到实践工作之中。
二、不断创新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它能使财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能确保各项经济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因此积极创新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 而事业单位要想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 就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建立, 因为内部审计对财务工作发挥着强有力的监督作用, 为此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对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对各级管理层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达到监管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效果, 从制度上保证财务内控有序进行下去, 不仅如此,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还要科学合理安排使用资金、细化预算、加强成本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还要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作出必要的的宏观调控和开源节流工作, 以此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率。
三、加强预算管理, 提高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要从单位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 做综合的考量和分析, 充分调研、听取各部门意见和建议, 同时结合往年的收入情况, 对预算进行科学的统筹和管理, 根据本单位实际资金状况, 办必须该办的事, 花必须该花的钱, 切不可犯左倾错误, 建议事业单位可在年初编制出本年度的财务预算报表, 把整年的财务支出计划详细系统规划出来, 在实践工作之中, 严格执行, 不得随意变更, 如果遭遇特殊情况, 需要作出必要的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 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申报, 与此同时对年度收入进行必要的预测算, 并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条文, 将所有收入纳入单位财务管理之中, 统一进行预算管理。
四、加大资产管理力度
事业单位资产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实物资产;一种是货币资产。首先是实物资产,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对本单位内部资产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清晰明了, 并定期进行抽查盘点;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 建议实行双人保管的方式, 这样做最显著的好处就是可以达到相互制约的效果;实物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秉持“钱物分离、分级负责、落实到个人”的原则;进行物资采购时, 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以此增加财务工作的公正性、透明性等;其次是货币资产的管理, 严格遵守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库存的现金要有严格的限制, 不得超过银行核定的标准和限额, 同时必须遵守现金使用范围;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 做好相关的必要的清查登记, 以备后期工作的查询、核实;构建项目决策负责制和决策失误追究制, 这样不仅可有效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感, 还能提高开支的透明度, 当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
五、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要创新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 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努力,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 只要事业单位不断增强和创新财务理念, 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展开财务管理工作, 就一定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 事业单位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 原来老旧的经济制度对于如今的事业单位来说已经逐渐蜕变成了一种桎梏。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完善经济管理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和同行们共勉。
关键词:事业单位,完善,经济,管理,思考
参考文献
[1]田英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J].科技致富向导.2010 (12)
[2]张海英, 金杉, 魏忠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亟待加强[J].中国西部科技.2005 (11)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篇11
关键词: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经济规律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43-02
为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资产效用,更好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必须认真研究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首要问题还是思想观念问题,也就是如何看待事业单位的问题。长期以来,在经济关系上,把事业单位等同于行政单位,预算由财政拨、所有配置按照规定标准、资产购置直接在预算中解决、处置报上级和财政审批、资产收益全部上缴、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意愿撤并、资产可以相互调拨,事业单位不是一个法人实体和经济实体,只是上级行政部门一个下级单位而已。这就必然造成产权意识、经济意识、节约意识淡薄,设备配置不是根据做事的需要而是从方便自己的角度出发,贪图齐全万事不求人,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益低下;资产报废手续复杂、时间较长,因入账和不入账与单位和个人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相反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致使单位对资产尽量不入账,造成账实不符;因资产出租、投资、变卖、转向经营等形成的资产收益全部上缴财政,这种规定把人和事业单位看的过于高尚,脱离了现实,也违背了“经济人”的假设,致使事业单位无意对资产利用最大化和资产效益最大化。
其次是制度设计的问题。制度设计上把事业单位作为一个完全的预算单位,采用编制预算、花费预算、核销预算的管理模式,财政监管主要是预算的编制、执行和核销,资产管理也仅限设备申购审批、报废的核定等,向社会提供产品及公共服务的价格如何、成本怎样、投入产出一概没有制度上的规定,收入和支出按照收付实现制执行、支出不用配比、资产无需计算损耗、项目支出没有全成本的要求,这种制度安排,造成事业单位没有成本效益观念,没有管理意识,一切都以“要预算花预算、要资产报废资产”的简单模式运转,无需向社会负责无需向公共产品和服务对象负责,都是国家单位、国家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二、解决的途径
要管好用好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必须要大胆解放思想,重新构筑新形势下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管理体制机制。
首先,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转变思想,树立经济意识、市场意识,从传统老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从不合时宜的旧的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相信基层相信群众的智慧,用经济办法、市场的办法进行管理。
其次,把事业单位看做法人实体和独立的经济实体,独自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独自开展经济活动,授予事业单位法人财产权,坚持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统一,一定不能分离。认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享有财产所有权,基层事业单位享有使用权,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原则,这种思路造成:一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享受权利,基层事业单位只管要资产大而全小而全,资产过高过滥配置,无人对资产配置的合理负责,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二是资产管理的路径不畅通,资产管理的各环节:资产申请购置、资产处置、产权登记、资产清查等都要经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审批,因基层单位较多、事情比较复杂,财政部门或上级管理部门人数少,难以及时回复基层的请示,时间一长,就必然会影响基层单位有效运转。坚持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性,回归物权的本质,不能搞实物资产整合与共享公用,共享公用是一种理想化管理思路,不符合目前的人性和经济规律。想想共享公用由谁协调调用、放在那个单位管理、管理的职责怎么定、共享公用单位的责权利如何规定等等大量的日常细致的工作,如果管理权调配权放在部级主管部门恐怕要单设一个独立机构来运作,现实的可能性就要打问号,如果放在某个单位,没有任何利益又要维修保养管理,这也行不通。
第三,将资产管理权从财政部门剥离,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分开。财政部门管预算,制定好定员定额、项目费用标准、国家配置标准、运行费用标准等等,按照定额、标准核定预算,管住标准管住预算不管具体事务更不管资产,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在预算范围内基层是买车辆是租车还是报销的士费或发放补贴,一概由基层单位自定,不能既管源头又管过程,基层单位一定会采取最经济的办法用好所给的经费。
第四,全面改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实施权责发生制,推行全成本的核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经营支出与相关的收入应当配比。”不采用权责发生制、不使用配比原则,造成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真实,政府对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难以准确判断,进而影响政府决策,是由事业单位提供好还是通过市场采购好,老百姓也会提出这方面的质疑。基本经费和项目经费并存,基本经费和项目经费混用,该由项目承担的费用基本经费又有一块,不该项目承担又挤到项目,这些情况比比该是,使得项目的成本严重不实,加之项目中大量购置设备,尤其是科研项目,使得项目成本更加不实,该提折旧不许提折旧而是直接购置设备进项目,项目预算申报时要购买、项目实施时还要购买、项目结束时有结余资金再买,财务人员在单位本身就是弱势,能有个岗位就不错,这种情况下指望财务人员把关不切实际,项目立项评审阶段一两个人就可决定评审预算通不通过,资产购置、使用和管理肯定混乱。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造成:一是固定资产价值虚高,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准确;二是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不到及时补偿,固定资产更新没有正常畅通的资金来源,大型设备更是如此,向发改委和财政部申请设备的更新非常困难,周期较长,大型固定资产难以及时更新;三是提供服务的成本不实,固定资产应转移的价值不能转移,该承担的成本不承担。因此,必须改变会计政策,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推行全成本核算,实现收入和费用的当期确认、计量、核算,实现收入与形成收入花费的成本费用一致即配比。以此为依据,制定折旧制度和办法。
第五,建立新的预算体系和考核体系。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不再单独出来编制资产的购置预算、资产的出租处置收入也不再上交、预算编制不再依据资产编制,资产配置、处置权授予事业单位,国家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从事的行业、提供服务的内容核定运行资金,该怎么配置资产由事业单位自定。财政部门根据定员定额、服务标准以及补偿资产转移的价值直接核拨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不再强调编制全额预算。各事业单位除财政预算外积极组织经营收入、资产收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原则核算支出和成本,计算利润,实现资本保全,并持续改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消耗、提供价廉物美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建立新的考核体系,有利于事业单位不断改进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服务,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加强管理有效利用资源,实施事业单位考核的淘汰机制。考核指标设置上既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指标还要有服务水平的质量指标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对事业单位应当实施奖励制度,特别是实现的利润应允许提取一定额度的奖金,有利于鼓励事业单位积极组织收入、节约成本,合理调度生产,最大限度发挥资产效益。
本文仅就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新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体制机制提供个人的思路和想法,供大家进一步探讨。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篇12
1事业单位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按照单位性质来分, 我国单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即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前者是盈利性机构, 其经营和发展主要以营利为根本目的。后者则是非盈利性机构, 其经营和发展的目标主要是更好地为大众提供服务, 以此来提高国家的基本职能。正因为如此, 事业单位所涉及的工作涵盖了多个方面, 比如说卫生、文化、教育以及科学等, 而且其发展过程中所需的经费均由国家财政进行拨款, 对国家财政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样一来, 不仅会给国家的财政支出造成一定的压力, 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和工作效率。然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竞争成为了市场的基本形式, 在这种市场经济模式下, 事业单位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 对当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进行改革, 更好地对百姓谋福利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 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稳步发展。
2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
2.1事业单位的筹资管理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对于公益性服务的需求也必然会越来越多, 为了充分满足这种需求, 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力度不容忽视。在过去的时间里, 我国事业单位的资源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拨款。但是, 随着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和改革, 其资金来源也不再单独依靠政府支持, 而是实现了多渠道筹资, 比如说社会各界的捐款、适当的服务收入、贷款筹资以及国际方面的基金捐助等。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 对各种筹资方式的利弊进行充分考虑,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筹资方式所面临的风险和限制条件, 从而选择科学合理的筹资渠道, 尽可能在承担较低风险的前提下, 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这便是事业单位在筹资管理上应该实现的目标。
2.2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目标
合理配置资金, 实现资金有效利用是当前事业单位投资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事业单位经营和发展中, 其所涉及的投资主要是指对资金的使用和投放。这里所说的资金, 不单单是指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而且还包括了对外长期股权投资。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其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资金也必然会越来越多, 因此, 如何从根本上实现投资的有效管理便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科学、完善的投资管理, 不仅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收益, 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在未来的时间里, 事业单位必须充分明确投资管理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资的成本和风险, 使事业单位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3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目标
成本管理也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过去的时间里, 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 主要采用的是对资金的收支管理, 这种管理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 然而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 其呈现出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 成本管理目标也无法顺利实现。绩效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概念, 在当前成本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 为了充分满足事业单位对成本管理的需求, 引进绩效成本管理方法非常重要。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成本核算体系, 体系中除了要包括成本计算的内容和数据之外, 还要选择合理的成本运算公式, 以此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做好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 不仅能够节省经济开支, 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
2.4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目标
由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机构, 因此, 在开展分配管理的时候, 不需要过多地考虑成本、效益的分配, 而只需对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进行合理分配即可。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目标, 应该建立公正公平的分配制度, 同时要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业绩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增加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的工资额度, 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员工不断提升自己, 而且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 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在未来的时间里, 事业单位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就必须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自身未来的发展, 科学合理地对经济管理目标进行制定, 以此来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管理职能, 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 使事业单位的发展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摘要:经济管理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目标的制定上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基本性质和特点进行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现状, 对其经济管理目标进行探讨, 以此来更好地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云仙.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初探[J].中国外资:上半月, 2013 (01) .
[2]柴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初探[J].时代经贸, 2012 (06) .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推荐阅读:
机关事业单位管理10-20
事业单位后勤管理10-23
事业单位支出管理12-19
事业单位管理考题08-19
事业单位人员管理11-09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05-31
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刍议06-05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06-13
事业单位工程管理06-14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