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调查

2024-12-13

用药调查(精选11篇)

用药调查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公众的健康保健和用药需求明显增长, 社会药店也越开越多, 在方便公众购药实行自我药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1]。近年来国家从多方面不断完善合理安全用药的大环境, 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居民的安全用药意识。但相关调查显示, 用药安全状况并没有得到较大改善[2]。

苏州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新兴工业化移民城市, 市民构成多元化, 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解苏州市常住人口所具有的安全用药常识和用药行为现状, 本研究于2013年1月进行了调查, 以便为进行有效的药学服务、宣讲安全用药提供合理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苏州市20岁以上城乡居民 (包括外来务工人员) 。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 在苏州市各行政区即姑苏区、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分别随机抽取1~2个小区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1.2.2 调查方法

参照文献[3-5]和专家意见, 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药学专业教师和大学三年级学生深入各区随机进行回顾性调查, 采用统一指导语解释问卷内容, 由调查对象亲自填写。问卷当场发放, 当场回收。调查内容除一般情况外, 包括用药常识、用药行为、自备药保管方式、用药知识获得途径及对用药知识的需求程度四部分。对答题情况采用赋值法, 答对得1分, 答错或不答得0分。

1.3 统计学方法

原始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统计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卷320份, 收回312份, 其中有效卷294份, 有效回收率为94.2%。其中, 男性占41.8% (123/294) , 女性占58.2% (171/294) ;年龄≤30岁占21.1% (62/294) , >30~50岁占35.4% (104/294) , >50岁占43.5% (128/294) ;小学及以下学历占13.9% (41/294) , 初中学历占22.1% (65/294) , 高中学历占25.8% (76/294) , 大学及以上学历占38.1% (112/294) ; (离退休前或现任职业)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占4.4% (13/294) , 教师占12.9% (38/294) , 农民占15.0% (44/294) , 自由职业占17.3% (51/294) , 企业员工占37.1% (109/294) , 其他职业占13.3% (39/294) ;54.7% (70/128) 的老年被调查者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

2.2 用药常识知晓情况

用药常识问题的设置以市民常见的感冒和慢性病用药为主, 294名被调查者中回答正确人数及百分率见表1, 不同年龄、职业、学历居民用药常识掌握情况的比较见表2。

由表1可知, 对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感冒是否必须用抗生素的问题, 调查结果较2011年的报道[6]有所好转, 但仍有34.7% (102/294) 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错误答案;可见这几年相关政府机构、媒体对抗生素滥用问题较多的关注、报道、宣讲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力度还不够, 仍需加强这方面的公众教育。而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感冒药, 有近70% (201/294) 的被调查者在自行选用中成药时, 不知有风寒、风热的区别, 选对了是侥幸, 选错了则越吃病越重还浑然不知, 只怪药不好。有近半人数[49.7% (146/294) ]不知道同一种药物会有不同的商品名, 这与近半人数[49.3% (145/294) ]用药前从不看药品说明书可能有一定的关联性。

由表2可知, 不同人群用药常识知晓情况均有较大差异, 其中年龄越大的被调查者答对率越低,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25.503, P<0.01) ;文化程度越高的被调查者答对率越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61.832, P<0.01) ;不同职业的被调查者答对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政府工作人员、教师、其他、自由职业、企业员工、农民,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61.554, P<0.01) 。

另外, 高达94.9% (279/294) 的被调查者不知药物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89.8% (264/294) 的被调查者不知道药物热, 86.4% (254/294) 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某些药物会引起胃出血。

2.3 用药行为

由表3可知, 相较于对用药常识的知晓情况, 具体的用药行为正确程度明显降低。65.3% (192/294) 被调查者知道感冒不必用抗生素但只有55.4% (163/294) 的被调查者能做到感冒时不擅用抗生素。除27.2% (80/294) 的被调查者会经常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外, 其余50.7% (149/294) 的被调查者只是偶尔关注, 15.3% (45/294) 的被调查者从不关注, 甚至有6.8% (20/294) 的被调查者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药物不良反应。

由表4可知, 不同人群用药行为正确率差异不大, 得分相对较高的是教师, 得分相对较低的是农民和小学以下学历者, 但各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被调查者家庭药物保管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 家庭药物的保管方式正确率较低, 合计平均为32.4%。其中, 27.9% (82/294) 的家庭有专用药箱或抽屉存放药品;39.1% (115/294) 的家庭能做到内、外药品分开存放;30.3% (89/294) 的家庭会经常清理家庭储药。限于问卷篇幅, 本研究没有设置更多的问题, 仅有的3个问题显示了大多数家庭药物存放较随意, 对药品存放条件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 需要多开展这方面的服务和教育。在不同人群中, 3个问题的总答对率相对较高的是教师, 平均为40.4% (13/38、17/38、16/38) ;最低的是农民, 平均只有22.7% (4/44、18/44、8/44) , 但各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5 用药知识获得途径及对用药知识的需求程度

只有32.7% (96/294) 的被调查者所在社区或单位曾开展过药物知识讲座。被调查者用药知识主要获得途径依次为:电视37.3% (107/287, 缺失7例, 下同) 、专题讲座17.8% (51/287) 、报刊杂志15.0% (43/287) 、网络12.2% (35/287) 、小区宣传栏11.2% (32/287) 、其他6.6% (19/287) 。96.6% (284/294) 的被调查者期望药师能提供更多的合理用药知识、用法用量和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用药常识的不足, 苏州市居民安全用药状况仍存在诸多问题, 有着较大的改善空间。

3.1 不同人群安全用药KAP分析

苏州市居民对安全用药常识知晓情况在不同年龄、学历、职业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 呈现年龄越高、学历越低得分越低的趋势。而众所周知, 高年龄者正是用药的高峰人群, 相对较低的文化程度、认知能力, 导致用药安全隐患较多[7]。对用药行为和自备药保管方式不同年龄、学历、职业人群答对率都非常接近, 反映出被调查者存在对安全用药的知、信、行 (KAP) 不一的问题, 用药时一些错误的做法已成了大家的共识, 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知识毕竟是形成正确用药态度的基础, 也是改变用药行为的关键, 对用药知识了解多的被调查者不良用药行为相对少于对用药知识了解少的被调查者, 这与梁赤波等[8]的调查相同。因此, 通过多种干预策略提高苏州市居民用药知识水平是减少药物滥用、乱用现象的根本方法, 尤其要加强城镇社区, 特别是农村的用药安全宣传和服务。

3.2 不同人群需进行不同形式的安全用药教育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了需要了解更多的安全用药知识的愿望。政府可以考虑把安全、合理用药的科普知识教育列为全民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主要部分,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例如, 针对青年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解力、便利的受教育条件, 学校可开设安全用药常识课程, 提升他们安全用药意识, 培养其规范的用药行为, 尤其可利用在校大学生对家人和周围人员具有的较强的影响力, 通过他们将科学用药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公众, 同时也为日后的儿童安全用药打下基础。对已就业的中青年则可通过公共平台以短信、微博、微信等喜闻乐见的时尚方式, 经常性地传递安全用药信息。对老年人和知识层次不高者, 除经常性的通过发放通俗易懂的小册子、举办小区板报、公益讲座等宣传方式开展相关教育外, 重点应放在建立健全社区药学服务制度上, 充分发挥执业药师在公众用药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适时地提供一对一的用药指导。

3.3 建议提供用药指南或用药指导标签

本调查发现, 相当多的被调查者用药前不看说明书是因为看不懂。在美国, 药品制造商需制定专供患者阅读的“用药指南”, 通过药房发给患者[9]。在英国, 《英国国家处方集》附录中有一组30个“患者用药指导标签”, 供药师调配药品时提供给患者, 提醒用药者使用该药时应注意的事项[10]。建议借鉴国外经验, 或制药企业在提供专业性强的说明书之外, 同时提供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较大字体、有适当配图、便于老年人和文化水平不高者阅读的用药指南;或建立我国统一的患者用药指导标签, 以确保疗效和降低用药风险。

总之, 应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各种用药问题, 采取多种措施, 做到让社会有药用, 让公众会用药, 为尽可能减少药物滥用、误用、错用, 减少药害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全斌, 乔明艳, 钱宏波, 等.自我药疗的现状调查分析[J].医药导报, 2010, 29 (3) :412-413.

[2]邵蓉, 李奕璋, 蒋正华.现行法律政策视角下的安全用药问题[J].中国药房, 2010, 21 (22) :2019-2022.

[3]白利颖, 吕丽婷, 崔晨, 等.老年患者不安全用药行为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5) :6-8.

[4]张凤莲, 谢凤珠.深圳某社区儿童家长安全用药知识基本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 2010, 21 (5) :465-467.

[5]陈明, 罗均, 黄勇波.安全用药知识与不良行为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8) :220-221.

[6]杨露, 蔡婷, 韩旭, 等.473名苏州市居民抗生素知识和用药行为的调查分析[J].抗感染药学, 2011, 8 (2) :109-113.

[7]彭艾莉, 刘立亚.社区老年人安全用药情况调查与建议[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14) :19-21.

[8]梁赤波, 钟署娥, 王芝桃.东莞市某镇居民家庭安全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 2013, 20 (2A) :28-31

[9]Anon.Medication Guides.[EB/OL].http://www.fda.gov/Drugs/DrugSafety/ucm085729.htm.[2011-07-29].

[10]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and the Royal Pharmaceutical Society.British National Formulary[M].London:BMJ Group and Pharmaceutical Press, 2011:938-953.

用药调查 篇2

摘要:家庭药箱调查显示,国人的备药习惯大多为自身发生疾病后未服用完的

药品,很小比例才是为了预防疾病而主动去购买的药品。而在大多数居民的家庭

常备药品中,常见疾病用药的储备比例最高,如感冒药、止痛药等,此外就是外

用药了,比如创可贴、紫药水等。其实,家庭药箱药品选用是门学问,必须遵循

科学原则。我国前期家庭药箱调查已经顺利完成,在经过国内权威的医药界专家、

学者严格分析审核后,结合大部分家庭真实用药习惯,家庭药箱推荐常备药品将

逐一浮出水面。 关键词:预防疾病、主动购买、常备药、科学原则、用药习惯

1. 家庭药箱

1.1 家庭常备药

感冒药:对应症状——感冒、鼻塞、打喷嚏。家庭药箱常备药品:新康泰

克(27.3%居民常备此药,专家重点推荐常备药);泰诺(42.0%居民常备此药);

板蓝根颗粒(28.6%居民常备此药,专家重点推荐常备药);藿香正气水(专家

推荐常备药)。止咳化痰:对应症状——咳嗽、咽干、咽痛、痰多等。家庭药箱

常备药品: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49.7%居民常备此药,专家重点推荐常备药);

沐舒坦(25.9%居民常备此药)。消化系统:对应症状——助消化、胃肠解痉、

不思饮食、胃痛、胃肠炎等。家庭药箱常备药品:吗丁啉(50.3%居民常备此药,

专家推荐常备药);江中健胃消食片(23.1%居民常备此药,专家重点推荐常备

药)。止泻药:对应症状——各种腹泻疾病。家庭药箱常备药品:易蒙停(止泻

首选药,专家推荐常备药);思密达(专家推荐常备药)。 抗过敏:对应症状

——红疹、麻疹、皮肤过敏、荨麻疹等。家庭药箱常备药品:开瑞坦(48.5%居

民常备此药);仙特明(专家推荐常备药)。皮肤炎症:对应症状——皮疹、皮

炎、癣等皮肤疾病。家庭药箱常备药品:达克宁(46.9%居民常备此药,专家重

点推荐常备药);三九皮炎平(43.6%居民常备此药,专家重点推荐常备药)。 跌打损伤:对应症状——关节扭伤、跌打肿痛、伤口创伤等。家庭药箱常备药品:

云南白药(61.2%居民常备此药,占调查结果总排名首位);邦迪创可贴(51.2%

居民常备此药);扶他林乳胶剂(专家推荐常备药)。前列腺疾病:对应症状——

由前列腺疾病引起的尿急、尿痛等。家庭药箱常备药品:保列治(专家重点推荐

常备药)。心脑血管及代谢:对应症状——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

病。家庭药箱常备药品:复方丹参滴丸(老年患者家中必备药品,专家重点推荐

常备药);降压0号(专家重点推荐常备药)。家庭药箱常备药品:钙尔奇D(36.2%

居民常备此药,专家推荐常备药)。维生素:对应症状——补充人体维生素的缺

失。家庭药箱常备药品:善存(专家推荐常备药)。眼科:对应症状——眼干、

眼涩、眼疲劳、眼痛、沙眼等。家庭药箱常备药品:珍视明滴眼液(专家重点推

荐常备药)。妇科:对应症状——月经不调、阴道炎等妇科常见疾病。家庭药箱

常备药品:乌鸡白凤丸(专家推荐常备药);妇炎洁(专家推荐常备药)。其他:

对应症状——其他生活中常见疾病。家庭药箱常备药品:西瓜霜润喉片(专家重

点推荐常备药);六味地黄丸(专家推荐常备药)。

1.2 药箱的选择

关于家庭药箱的选择,李艳称,市民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在药店

购买规格不同的药箱,也有人将整理箱用作药箱,只要能够保证药物的分类存放,

使用时能够及时找到相应药物,这种做法也是可取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85%

的网友表示自己家里有剩余的过期药,这些药都被白白扔掉了。据估算,我国每

年家庭浪费的药品价值超过100亿元。事实上,很多药根本吃不完,等到一过期,

全部倒进垃圾桶。据统计,我国药品销售额突破9000亿元,成为世界第

三大药品销售国。但是,这些药品能够被合理使用的仅占一部分,有的是被浪费

了,有的是被滥用了。崔世宝提醒:其实并没有必要在家中储备太多的药物,药

品本身存在有效期。尤其是对于血压、血糖不正常的人群,并没有必要在家中储

备太多药物。在医院就诊后,市民最好随症状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1.3 保健与护理

如果条件允许,市民可以将过期药物送到专门的回收点。市民如果自行处理

过期药物,最好将药物包装等破损后丢弃,以避免过期药物被不法分子收集后再

次利用。对于一些急救类药物,更不应混合放置。因为疾病发生时,在紧急情况

下,市民如果仅根据外包装区分混合放在一起的药物,容易发生因误服药物而耽

误病情的情况。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储备常用药的习惯,除了家中有固定疾病的常

用药外,一般家庭还应储备哪些药物?而对于药物的放置位置及时间等,又有何

注意事项?专家表示,一些常用药物和急救类药物,是每个家庭应该储备的。另

外,家中的药品可以分类放置在家庭药箱中,同时要注重满足一些药物的基本保

存条件,还应及时更新药箱中的药物,及时处理过期药物。

2. 家庭药箱常备药四注意

2.1 建立家庭药箱药物分类管理理念

近期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49.5%的家庭没有家庭药箱,78.1%的家庭

中长期备有常用药品。仅有38.7%的人知道如何处理家中的过期变质药品。“其

实家庭药箱的设置,最主要是希望公众能够建立起对药物的管理理念”,北京市

朝阳急救中心急救专家李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管理家庭药箱时,要注重

分类分开管理。为节省空间,有些市民将已经拆开的不同药物混合在一起,因为

药品的有效期一般会标注在药品外包装(药盒)上,混合放置时容易忽略某种药物

的有效期。另外,对于一些急救类药物,更不应混合放置。因为疾病发生时,在

紧急情况下,市民如果仅根据外包装区分混合放在一起的药物,容易发生误服药

物而耽误病情的情况。

2.2 药物放置应满足避光、低温等基本条件

关于药物放置的位置,总的来说,主要是要满足相关药品的存放条件,包括

干燥、低温、避光等。李艳建议,即便不使用家庭药箱,市民也应避免几种情况。

举例来说,有些市民将药物放置在最底层的抽屉中,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尤其

是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应尽量将药物放置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位置。有些市

民将药物放置在厨房抽屉中,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厨房温度相对

较高,不适于药物的保存。西城区红十字协会急救指导老师崔世宝建议,对于一

些丸剂中药,保存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此类药物在家中放置了整个夏天,即便没

有超出保质期,建议市民最好不要服用,可将药物处理掉,因为时间过长,周围

环境温度较高,药丸可能会变质。相对来说,中成药可以保存的时间相对较长,

因为中成药已经经过提纯,容易保存。另外,有些药物适合放置在冰箱中,如硝

酸甘油等。在夏季,也可以将一些常用药物放置在冰箱中。

2.3 每三个月-半年查看、更新药箱

李艳建议,应注意定期查看及更新家庭药箱中的药物,建议大家每三个月-

半年进行一次检查,主要是查看药物的有效期,以便及时更新,避免服用过期药。

崔世宝提醒,尤其是一些容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等影响的药物,应注重及时更新。

关于更新药箱的时间及频率,崔世宝建议,春夏交替时,可以适当储备一些治疗

中暑、腹泻的药物,一般夏季过后,应该对药箱进行更新,因为一些药物容易受

到夏季高温的影响。

2.4 过期药物应分类处理

对于过期药物的处理,李艳表示,有些社区卫生中心会回收过期药,市民在

自行处理过期药物时,要注意区分药物类别。对于软膏制剂药品,应将药膏从容

器中挤出,收集在信封内,封好后丢弃。片剂、丸剂、胶囊剂型的药品,应先用

纸包好,再投入密闭的纸筒内丢弃。而对于滴眼液、外用药水、口服液等液体制

剂的药品,建议市民最好在彼此不混合的情况下,将药物单独倒入下水道冲掉。

喷雾剂类药物则应在户外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在避免接触明火的条件下彻底排

空。而针剂、水剂类注射药品过期后,市民切勿擅自开启,应连同其完整外包装

投入密闭的纸筒内丢弃。

3. 老年人的常备药品的保管

3.1科学分类

对自备药品,要按其性质、功用等分类存放,一般原则是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其次

是大人用的药和小儿用的药分开,急救药与常规用药分开,并用文字清楚标明,避免拿错、

误服。

3.2随着气候的改变及时地加以更新

春天应该备有一些防治过敏比如荨麻疹的药物,夏秋应该常备一些防治蚊虫叮咬和腹

泻痢疾的药物等等。

3.3选择给药方法简便的剂型

比如适合口服、含服、喷雾以及局部外用的药品,尽量不选用供注射用的针剂。

3.4保持药品标签说明的完整

药品的名称、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有效期等文字资料,是正确用药、防病

治病的指导,是无声医生。

3.5放在阴凉干燥处

药品一般都怕热怕潮,故应存放在干燥、避光和温度较低的地方。要远离窗户、火炉

和电器,该密闭存放的要装入瓶中密闭保存,不能用纸袋或纸盒存放。金霉素、眼药水、胰

岛素、胎盘球蛋白必须低温保存。

3.6不要用其它药瓶装药

有些人贪图方便,常拿空药瓶来装放新购进的药品。这样做,一会影响药性,二会使

人混用误服,必须杜绝。

3.7及时淘汰过期、变质药品

要经常清查药箱,如发现药片(丸)发霉、粘连、变色,或药液出现絮状物、沉淀、挥

发、变浓等现象,应及时淘汰。过期变质的药不但不能治病,而且会招病。

3.8远离儿童和痴呆老人

家中如有痴呆老人和幼童,要将药箱置于他们不能及手的地方,以免因他们误服而造

用药调查 篇3

130021吉林省人民醫院药剂科

130000吉林省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

资料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10~12月的门诊处方18 101张,其中使用β-受体阻断药的处方为462张。

调查内容: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患者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剂量、用药总量和总天数、联合用药)。

计算方法:以WHO规定的日剂量(DDD)作为药物利用研究的测量单位,应用Ghodse教授提出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判断医师合理用药的标准,DUI≤1即为合理。计算公式如下:

DDD数=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

DUI数=DDD数/用药的总天数

DDD数取自WHO药物统计中心的ATC分类索引。

结 果

本次抽查处方18 101张,涉及使用β-受体阻断药的处方有462张,占2.55%。患者情况:男253例,女209例;年龄分布:≤40岁34例,41~50岁78例,51~60岁98例,61~70岁169例,71~80岁62例,>80岁21例。

药物使用情况:计有3个品种,使用美托洛尔的患者378例(81.8%),其中男186例,女192例;使用普奈洛尔的患者70例(15.2%),其中男31例,女39例;使用阿替洛尔14例(3.0%),其中男6例,女8例。β-受体阻断药的使用情况及药物利用分析见表1。β-受体阻断药可单独使用,本次抽查中有42例(9.1%);也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主要涉及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阻断药、调节血脂药、利尿剂和阿司匹林等。[LL]具体情况分别为:2联119例,3联144例,4联137例,5联20例。

讨 论

本文结果提示,应重视心血管疾病的年轻化,加强心血管疾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药物利用分析结果可由表1看出,按照DDD及DUI为指标分析,3个药的DUI数均<1.0,提示我院临床医师使用β-受体阻断药是合理的。

β-受体阻断药在高血压和伴糖尿病及心、脑、肾合并症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药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对防止卒中、冠心病、肾脏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以及降低总死亡率有明显效果,对降低老年人CHD发病率尤其显著[1]

联合用药分析:本次抽查中,β-受体阻断药与其他药物联用420例(90.90%)。联用最多者为钙拮抗剂,有257例(55.62%)。药物以二氢吡啶类的控释、缓释制剂为主,降压缓慢平稳,持续时间长,减少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对心、脑的保护作用,且能提高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符合长期降压不用短效、速效制剂的原则。钙拮抗剂通过阻滞细胞外Ca2+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β-受体阻断剂减少心输出量,减慢心率,联合用药时降压有协同作用,并可互相抵消彼此触发的反调节机制。如β-受体阻断剂可消除钙拮抗剂所致的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和血浆肾素活性的增高,而后者可逆转β-受体阻断剂的外周血管收缩和心动过缓,更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此外与ACEI的联用也较为常见,共涉及143例(占30.95%)。由于二类药物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因而一般认为二者联用理论上获益不大,但有学者提示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联合较理想,因ACEI对非经典途径之ATⅡ阻断不全面,β-受体阻断剂可减少这一途径的底物,对年轻患者高交感活性与高肾素者、心肌梗死后患者、左室肥厚者可能获益更大[2]。β-受体阻断剂与利尿剂的联合是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最重要、最有益的联合,被公认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本次抽查中联用者56例(12.12%)。二者联用时,利尿剂增加交感外传,及活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作用可增加β-受体阻断剂效应,而后者可钝化前者的反馈调节,并因剂量减少而不良反应降低。目前,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2种(β-受体阻断剂与利尿剂)固定联合的药物,可用于一线治疗[3]。联用有益的β-受体阻断剂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等。

存在问题与建议:在本次抽查中,发现目前应用的β-受体阻断剂仅局限在第一、第二代的品种,对新品种的应用不够,如第三代的比索洛尔、卡维洛尔等。比索洛尔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对心脏的作用强,为普奈洛尔的4倍,美托洛尔的5~10倍,小剂量与利尿剂联用时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累加效应,二者联用与一般剂量的氨氯地平及依那普利降压作用相当,且可明显降低后2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所以在医疗实践中,医师与药师应密切配合,重视对该类药物新品种的学习与应用,以便更广泛、更合理、更有效地应用β-受体阻断药。

参考文献

1 叶显华,袁洪.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及评价.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21(4):193.

2 史宇翔,翟所迪. β-受体阻断药药物利用调查及处方分析.中国药师,2002,5(1):44.

家庭用药安全现状调查 篇4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的建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行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 已有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对一些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开展自我药疗。而所谓自我药疗, 是指由个人选择和使用药品治疗可自行判别的疾病或症状, 其选用的药品通常是不需要医师处方的安全、有效的药品[1]。根据国际自我药疗行业协会 (WSMI) 的定义, 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师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使用非处方药 (OTC) , 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 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2]。

我国公民一直就有自我药疗的传统。据2003年度“消费者购药行为与影响因素的深度研究报告”:约82.5%的消费者都有过进药店购买药品的经历。“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的保健模式已在我国逐步盛行[1]。但是, 药物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它在防治疾病、保障身体健康的同时, 也可能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 甚至具有社会危害性。迄今为止, 人类还不能研制出完全有益而无害的药物[2]。在2005年, 由《健康报》、《健康文摘报》、《中国卫生》杂志和《大众健康》杂志共同组织的历时五个多月的百姓安全用药调查, 调查对象覆盖中国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 共收到有效问卷六万多份;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十分严重, 约占用药者的12%-32%;全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 至少有250万住院病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的患者人数高达19万[3]。

为了解我国公民家庭用药安全状况有无改善, 药学院与第九学生工作办公室联合组织在校生于2012年7~8月暑假期间, 对重庆、四川、甘肃、山东等27个省市公民进行了《安全用药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家中常备内外用药的种类、药物的选择、药物的储存等七项指标;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收回有效问卷277份。初步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地域与安全用药之间没有相关性, 但年龄则是影响安全用药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具体调查结果陈述如下:

2 调查结果

2.1 被调查对象的年龄:

被调查对象以年轻人为主, 各年龄段的人数和分布情况, 请见表一。

2.2 家中常备的内服药:

此次调查以家中最常用的感冒药、板蓝根、镇痛药为主要调查品种, 其它内服药物作为附带观察指标。同时, 将年龄段与用药情况进行对应排列, 详情见表二。总体而言, 感冒药 (78.24%) 和板蓝根 (60.29%) 的储备率要远高于止痛药 (38.63%) 和其他内服药 (25.63%) 。

注:表中数据的百分率是指该项目在某一年龄段中占该年龄段总数的比例, 例如:总计中, 感冒药项目下的百分率为217/277×100%=78.24%。

2.3 家中常备的外用药:

被调查的常备外用药主要是消毒水、消毒酒精、消肿止痛软膏和其它外用药等四种。不同年龄段或总体药物储备率的计算方法与表二一致, 消肿止痛软膏 (48.74%) 和消毒酒精 (46.93%) 的储备率要高于其他外用药 (23.83%) 和消毒水 (22.02%) , 详情见表三。

2.4 中西药的选择倾向:

表四的数据显示:无论是在整体上, 还是在年龄段上进行比较, 在中西药的选择上, 公民更倾向于选择西药 (除了在30~40年龄段) , 详情见表四。中西药选择百分率的计算方法与表二一致。

2.5 存放药物的原则:

药物的合理存放, 关系到用药安全。最重要的避免药物变质 (41.52%) 、小孩够不到的地方 (22.74%) 的原则被关注度不如取用方便 (53.43%) 。说明大多数家庭对于如何正确储存药物认识不足, 详情见表五。存放药物原则被关注度百分率的计算方法与表二一致。

2.6 定期清理过期药物:

定期清理过期药物是家庭用药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 以防发生各种用药意外事件[1,3,5]。表六数据显示:整体上看有超过57.4%的被访者会定期清理过期药物, 说明公民的定期清理过期药物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17~18岁群体中仅有33.33%的被访者会定期清理过期药物, 提示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家庭用药安全的意识教育。定期清理过期药物百分率的计算方法与表二一致。

2.7 药品广告对药物选择的影响:

广告对各种产品的销售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表七的结果显示:总体上来说药品广告会对60.65%的被访者产生影响。为了减少不良药品广告对患者的危害, 国家必须强化对此类广告的管理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药品知识的宣传与教育[1,6]。药品广告对药物选择影响的百分率计算方法与表二一致。

2.8 药物治疗适应症的认知度:

表八数据提示:绝大多数公民关注自身健康 (占被访者的98%) , 对药物治疗适应症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和不透彻的, 容易产生用药不当[6,7]。药物治疗适应症的认知度百分率计算方法与表二一致。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提示:随着公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医药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的不断细化和强化, 我国公民的家庭用药安全意识与2005年调查结果[3]相比较而言, 有了明显的提升。人们具有一定的安全用药知识的储备, 尽管不够全面、深入;此外, 公民科学存储药物的意识, 对药品广告的可靠性、科学性的理解上存在误区, 有待改善[1,7]。因此, 为了进一步做好家庭用药安全工作, 维护我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特提出如下建议, 供有关部门和人士参考:

3.1 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不断提高公民的安全用药能力

采用各种媒介 (比如: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书籍、网络等) 普及药物的基本知识, 强化公民的合理与安全用药意识;注重引导正确的健康价值观, 通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采用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来指导和提高公民合理用药的能力。

3.2 规范OTC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

药品的说明书和标签对于指导公民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尤其重要。当前我国的OTC包装、标签和说明书还不是很规范, 不能满足公民合理用药的基本需求。因此, 必须规范OTC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 要将《药品管理法》中关于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 让公民能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指导自己合理用药, 尽量减少健康风险[1]。

3.3 推广实施《优良药店工作规范》, 广泛开展消费者用药咨询服务

药店在公民的自我药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店的经营管理和药学服务直接影响着公民的自我药疗行为, 关系到公民自我药疗的效果及健康风险。因此, 必须加强对药店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推广实施《优良药店工作规范》 (GPP) , 尽快在零售药店配备合格的药师, 建立规范化的药品咨询服务体系, 为消费者提供药学服务, 承担消费者的用药咨询, 帮助其正确认识药品、选择药品, 掌握用药方法, 认识药物不良反应及存在的健康风险, 将是一个不错的举措。通过提高药店的经营管理和药学服务水平来帮助公民提高自我药疗能力, 将有助于降低健康风险, 促进公民健康[1,7]。

摘要:家庭用药已广泛存在, 而怎样安全和合理地在家中使用药物?开始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我国公民家庭用药现状, 本文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 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安全用药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家中常备内服或外用药种类、药物的选择、药物的储存等七个方面, 并对被调查对象进行了安全用药知识的宣讲。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安全用药的行为获得了较大的改善, 但在药物储存、药物的选择上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值得有关部门和人士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家庭,安全用药,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胡银环, 张亮.我国公民自我药疗健康风险的行为干预策略探讨[J].中国药房, 2005, 16 (18) :1437.

[2]金迪.病情发展对临床合理用药的需求[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9C) :28.

[3]中国百姓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 年致死约1 9万[N].新华网, 2005, 01, 24.

[4]杨晓.从中西药比较看中药的正确使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12 (3) :170-171.

[5]韩为莲.过期药品的危害与回收[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9) :156.

[6]陈敏章.国家基本药物[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皮肤病外用药市场调查分析 篇5

北京美兰德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于2004年5月到6月期间,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对居民家庭皮肤病外用药情况进行了电话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5128个家庭,其中访问了1108个在最近两个月内购买过皮肤病外用药的家庭。本次调查中消费者提及的皮肤病外用药超过100种,其中多为西药品种,占90%。

1、药店是OTC销售主渠道。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到药店购买皮肤病外用药。这部分家庭占购买皮肤病外用药家庭的78.4%;到医院购买皮肤病外用药的家庭只占15.6%,其他购买地点还有超市/商店/便利店柜台、诊所/社区医疗站和单位/学校医务室等。这一渠道特点与皮肤病外用药多为OTC药物有关。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皮肤病外用药,尤其是其中OTC药品的生产企业,首选的终端渠道应是药店,要提高对药店的铺货率。

2、乳膏剂产品独占鳌头。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皮肤病外用药的剂型比较单一,在城市居民家庭购买的各种皮肤病外用药中,乳膏剂产品占了82.6%,远远高于其他剂型产品。调查过程中,居民提到的其他剂型还有水剂、凝胶剂、溶液剂等。

3、经验决定购买。调查中,有30.6%的家庭表示“过去的使用经验”是他们购买某一皮肤病外用药的首要原因,其提及率在各选项中列第一位;其次是“有很多广告”,提及率为14.3%;列第三位的购买首要原因“是由医生推荐的”,提及率为13.2%。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皮肤病的认知度较高,皮肤病药物疗效(药效强、起效快)则是维护产品忠诚度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会产生消费者多凭以往经验购药的选择。药品可以通过广告树立品牌,以扩大认知度并对居民购药产生影响。医生推荐是仅次于广告的认知方式。皮肤科外用药市场的主要终端市场是零售。

用药调查 篇6

关键词 合理用药 国际指标 处方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07)12-0550-03

处方调查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发展,新药品种层出不穷,临床上多药联用现象非常普遍,因而对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本院门、急诊处方抽样调查,提取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我院用药现状以及与国内外已有调研数据间的差距,为加强医院处方管理、规范用药、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提升医院药物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2005年全年门、急诊处方共9 196张, 2006年全年门、急诊处方共10 400张。每月随机抽取1天处方,按每月第2周的周1~5顺序依次抽取。

1.2 数据处理

采用WHO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合理用药国际网络编著的《医疗单位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指标》中的处方指标。

1.3 统计内容

总处方张数(A),总药费(B),总用药品种数(C),抗菌药物(有/无)(D),注射剂(有/无)(E),抗菌药物药费(F),注射剂药费(G)。平均每张处方品种数(C/A),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D/A),注射剂使用百分率(E/A),平均每张处方金额(B/A),抗菌药物药费占总药费百分率(F/B),注射剂药费占总药费百分率(G/B)。

2 结果

本次调研处方中患者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比详见表1;调研指标汇总详见表2;抗菌药物按给药途径分类构成比详见表3。

3 讨论

3.1 平均用药品种数

按照合理用药国际指标,从表2数据显示,我院平均处方用药品种数由2005年的2.34种下降至2006年的2.29种,且明显低于“上海市郊区二级医院平均用药品种为2.7种”的报道[1];平均每张处方金额由173.69元降至164.08元,虽同比有所下降,但仍属较高,主要与我院自费、离休以及大病医保患者处方费用较高有直接关系。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门、急诊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综合性疾病较多,多药联用情况时有发生,经过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临床医师对多药联用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认识,规范合理用药意识增强,尽量单一或二联用药,使均次药费有所下降。

3.2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表2显示,本次调研中抗菌药物处方共计4 079张,抗菌药物使用率2年基本持平,平均使用率为20.82%。抗菌药物是医院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其整体使用情况可以体现一个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欧美发达国家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占所有药品的10%左右[2],本次调研笔者发现,我院抗菌药物平均处方费用2006年比2005年有明显下降,降幅为59.82%,抗菌药物处方药费占总处方药费百分率也明显下降,从19.07%下降至8.31%,说明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措施行之有效,门、急诊医师在抗感染治疗时坚持按指征用药和分级治疗原则,不滥用、不越权使用抗菌药物,从而降低了药费,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3 注射剂应用情况

表2显示,本次调研中注射剂处方共计2 755张,平均每张注射剂处方金额由297.02元下降至245.40元,降幅为17.38%。注射剂使用率2年来基本持平,平均使用率为14.06%,明显低于国内已有的调研数据(如:上海郊区二级医院平均使用率为25.4%[1],北京市7家医院平均使用率为20.4%[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门诊患者几乎不使用注射剂(如瑞士使用率为0.0%[2])。此次调查我院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由表3可见,2年同比虽从21.97%下降至20.00%,但仍属比较高。事实上,频繁使用注射剂,使机体处于开放状态,易引起或增加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机率。为此,医院还需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以纠正医师的不良用药习惯,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3.4 基本药物应用情况

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上海市医疗保险报销目录》及《本院药品基本目录》,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病源主要是医保患者(占86.30%),故基本药物应用率相对较高,平均为99.25%。

通过对我院2年来门急诊处方合理性的调查,笔者认为我院用药基本合理,这主要源于医院管理部门与临床各科的紧密配合及一系列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平均处方金额偏高、注射剂使用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偏高、抗菌药物还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这些情况都应在今后得到改进。

参考文献

1 严亚明,王浩青,张晓晨,等.上海郊区二级医院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5,5(2):124.

2 Tomson G.Pilot Study of Drug Use Indicators in Sweden[J] .INRUD NEWS,1992,3(1):3. 

3 陈莲珍,王淑洁,王青,等.合理用药国家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2003,14(3):156-158.

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篇7

关键词:儿科,依从性,药学服务

儿童的器官和生理功能均未成熟,自我意识与认知能力较低,其对药物的反应比较敏感,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差[1]。导致儿科患者产生用药不依从的主要原因为药物因素、患儿因素、监护人因素、药师因素[2]。2011年8月,卫生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药管理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对儿童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用药依从性作为反映用药情况的一个指标,能通过适当的药学干预,例如使用儿童剂型药物,对监护人开展用药教育工作,以加强患者或其监护人对医嘱的重视度,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

因而,如何根据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增加其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合理性,达到“以患儿为中心”的最高目标,也是目前临床药师所要面临的工作。

本文收集了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期间共103份《中山市中医院住院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并通过跟随医生查房,了解临床儿科用药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影响住院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原因进行调查并分析,以求为儿科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研究方案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访谈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充分了解患儿用药依从性的背景与现状,分析国内外药学服务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等。

问卷调查法:论文收集了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中山市中医院住院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共103份。调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大量文献研究,并结合医院的临床实际情况,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调查问卷经由中山市中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批准,在儿科住院部派发。

访谈法:通过跟随住院医师临床查房,以笔录形式,记录患儿用药情况。

本次研究的所有内容及资料均真实,并且保存完整。

1.2研究对象

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中山市中医院住院儿科患者的监护人。问卷派发采取随机发放方式。共派发11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3.64%。向监护人发放问卷时,不考虑年龄、职业因素,并充分向其解释调查的目的,得到大多数监护人的理解与支持。

1.3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为定量研究。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103张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方法与结果

2.1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注:百分比%=(人数/103)×100%

表1为103名患儿的基本情况。结果显示,2011年12月,住院患儿男女比例约为1.2∶1.0,患病群体主要是婴幼儿(29.13%)及学龄前儿童(60.19%)。患儿住院期间,监护人主要为双亲(95.14%),其中以母亲居多(60.19%)。表2为住院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冬季患儿住院,以感染类疾病为主。其中,肺部感染和肠道感染最为常见。临床诊断前三位为:肺炎(37.86%)、支气管炎合并肺炎(22.33%)、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35.92%)。

2.2用药情况调查结果

2.2.1 给药剂量调查结果

注:该调查针对口服药中片剂处置方法。

表3统计了患儿用药剂量情况。结果显示:有49.51%的患儿能完全依照规定的给药剂量用药。而不遵医嘱,监护人自行增减患儿用药量的比例为33.98%。只有16.50%的监护人,咨询医护人员后再进行药量增减。临床查房中,患儿口服药一般采取研碎成粉末后,用温水送服。表4统计了口服药片单次给药后,监护人对患儿吃不完的药品的处置方法。结果显示:52.46%的监护人会选择让患儿愿意服药时,再给予服用,以保证规定的用药剂量。30.10%的监护人会直接倒掉剩余药物,18.45%的监护人会强行让患儿服用。

2.2.2 用药情况调查结果

注:用药情况调查为多选题,百分比(%)=(出现频数/总频数)×100%。总频数为453。以上项目按发生率由高到低排序。

表5列举了16项患儿用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结果显示:个人因素(项目2、6、8、9、10、15),药物口味(项目1、4),给药途径(项目3、7、11),药物使用合理性(项目12),药物不良反应(项目14),药学服务不足(项目5、13、16),均能影响患儿用药。按影响度对以上项目进行排名,前八位分别为:药物口味不佳,患儿不愿吃药(18.10%);漏服(14.13%);点滴速度太慢,自己调速(13.47%);不愿意喝中药(9.93%);药袋没有标示具体用药时间(8.39%);患儿吐药(7.51%);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手肿、针头处疼痛(5.96%);忘记拿药或者漏发药物(5.74%)。

2.2.3 药学服务调查结果

注:该项调查为多选题,百分比(%)=(出现频数/总频数)×100%。总频数为:281。

另外我院还调查了监护人放心给患儿用药的原因。药物疗效显著(42.16%);医护人员提供优质服务(25.49%);患儿用药后没有出现身体不适和不良反应(24.02%);药价合理(5.39%),均能增加监护人对治疗的信心。表6对该如何改善患儿用药依从性进行统计。29.54%的监护人认为:生产商生产更多的儿童专用药物,可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此外,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与监护人加强沟通工作(27.40%);对特殊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的药物进行适当讲解(19.22%);增加药物宣传和普及儿童用药教育(13.88%);家长做好与患儿间的沟通工作(9.96%);可改善患儿用药依从性。

3讨论

本次调查中,患儿住院原因,主要是以感染为主(占96.11%)。查房记录显示,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口服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较好。而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由于病程开始前1~2天,常发生呕吐(该病临床特点),此时服用药物,药物极易伴随呕吐物排出。临床查房中,对患儿呕吐物进行检查,肉眼可见未溶解的药物,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减少,造成药物剂量不足,影响依从性。此外,由于该类患儿需要大量补液,静脉滴注治疗时间较长,患儿常常抱怨针头处疼痛或出现手肿。监护人自行调节点滴速度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降低了患儿用药依从性。

影响患儿用药依从性的药品使用复杂性因素也是重要方面,从临床查房数据观察,住院儿科患者普遍存在联合用药情况。调查中,抗感染治疗的患儿使用,抗生素联用微生态制剂(如妈咪爱、金双歧、三联活菌片或四联活菌片)的现象十分普遍。患儿住院期一般为一周,在此期间应用大量抗生素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部分患儿家属不理解为什么服用抗生素的同时,还需要服用微生态制剂。监护人的轻视,容易导致患儿漏服现象的发生,影响用药依从性。

患儿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差也是患儿用药依从性差重要原因之一[3],例如患者使用奇霉素针过程中出现腹痛,监护人立即要求停止使用该药。其实可以通过减慢滴速,控制药物浓度等手段降低这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供良好药物服务,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最主要手段。良好的药物服务手段包括:医护人员做好患儿与监护人的沟通工作,及时给出用药指导;特殊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的药物,要给予适当的讲解,减少错误使用,如:不少肺炎患儿需要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使得粘痰稀释,促进排出。不少监护人不了解该如何正确地使用雾化装置,导致雾化治疗效果不好,因而对患儿用药效果产生质疑,产生不配合治疗的情绪。

患儿住院花费金钱较多,45.70%的监护人认为,患儿情况好转就不用继续服药。访谈中,有的监护人甚至认为,医生坚持用药维持治疗是为了从患儿身上多赚钱,因而,擅自停药、要求出院的情况也较常见。对疾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对治疗方案不够信任,也是造成患儿用药不依从的原因。

目前,药师深入临床查房可以填补医生药学服务不足这一现状,且临床药师因具有良好的药学专业知识,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好的用药建议,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依从性,增强临床药疗效果。此外,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工作,可以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患者讲解每类药物治疗的作用,对特殊给药途径的药物进行用药示范,增加病患对治疗的了解,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任艳丽.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4(3):12-14.

[2]叶秋明,劳嘉华,肖美华.儿科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今日药学,2012,01(22):35-37.

儿科门诊处方调查及用药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抽查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儿科门诊处方4874张, 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对抽查的每张处方从联合用药和不合理用药两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 调查分析 (本文进行联合用药统计的药品不包括5%葡萄糖, 10%葡萄糖, 0.9%氯化钠注射液)

2 结果

儿科输液处方4875张, 占儿科总处方的71.40%, 输液联合用药处方2997张, 占输液处方61.48%, 肌注联合用药为207张, 占注射处方的42.86%。口服药联合用药960张, 占口服处方的70.95%。外用处方117张, 无联合用药。不合理处方384张, 占总处方的5.62%。

3 处方分析

3.1 不规范处方共415张, 占抽查总处方的3.61%, 主要表现为处方书写错误, 举例如下。

3.1.1 药名书写不规范

如将阿奇霉素颗粒写成“阿奇”。阿奇霉素制剂有阿奇霉素胶囊、颗粒和注射液3种, 如果只注明“阿奇”容易引起用药错误。又如将“复方薄荷脑滴鼻剂”写成复方“薄荷脑滴眼液”, 75%“乙醇”误写为75%“GS”。通过疾病诊断结果、药物使用方法可以初步确定为医生笔误, 经医师修改后发药。

3.1.2 剂型、规格、浓度缺乏或错误

如将阿莫西克拉维酸钾片0.375g写为0.25g, 对乙酰氨基酚片 (扑热息痛片) 0.5g写成0.1g, 阿苯片是复方制剂却注明具体剂量10mg;必可酮有50g和250g两种规格, 阿托品注射液有0.5g和5mg2种规格, 而处方中只注明1支, 发药者不知道所开的是哪种, 经医师注明后发药。

3.1.3 用法缺乏或不清

如儿童使用高锰酸钾片只注明外洗, 而没有具体的浓度配比。年龄8个月患儿发热使用泰诺林滴剂写成0.6, 药师不知道是0.6mL还是0.6滴管, 经退回后标注明确。

3.1.4 基本项目漏写或错写

如患儿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医师签字、日期等缺乏, 又如将患儿年龄仅注明3, 而不清楚是3个月还是3岁等。

3.2 用药不合理处方共513张, 占抽查总处方的4.46%, 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3.2.1 药物配伍不合理

(1) 药理性拮抗12张。如胃动力药多潘立酮 (吗丁啉) 与胃肠解痉药山莨菪碱联用, 可发生拮抗作用, 减弱多潘立酮的抗消化不良作用, 故两者不宜联用。 (2) 药物生化性拮抗9 8张。如抗菌药磷霉素钙、头孢克洛干糖浆等与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或整肠生等合用, 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或便秘, 因后者对抗菌药敏感, 合用时会被抑制或灭活, 影响疗效。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维生素C与具有氧化性的维生素B同时服用,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使得维生素B破坏失效, 因此不宜配伍。又如维生素C与多种抗菌药混合静脉注射, 酸性环境下使抗菌药的结构受到破坏, 药效下降, 故应避免同瓶静脉滴注。 (3) 减少吸收, 降低疗效85张。如双八面体蒙脱石 (思密达) 与其他药物配伍。思密达可以覆盖于胃肠道黏膜表面, 是一种强的吸附剂, 对消化道内的一些病毒、细菌及其毒素产生较强的选择性吸附作用, 因此不宜与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维生素等同用。

3.2.2 药物用法不合理

(1) 服药剂量不准确共93张。包括给药剂量偏大或不足。如1岁患儿上呼吸道感染使用克拉霉素片 (商品名:锋锐) 每次0.125g, bid, 剂量明显偏大。克拉霉素的儿童推荐剂量为每次7.5mg/kg, bid, 如果给药量过大, 血浆药物浓度过高, 会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头晕、变态反应等不良反应。7岁小儿服用罗红霉素每次50mg, bid。儿童推荐剂量为每次2.5~5.0mg/kg, bid。该处方给药剂量偏小2 (2) 用药时间不合理, 共6 8张, 如将血浆清除半衰期较长的阿奇霉素 (半衰期约为41h) 随意将给药次数每天1次增加为每天2次。3岁儿童服用头孢克洛颗粒每次0.125g, qd, 使患儿体内全天的药量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 这样既不利于控制感染, 也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3) 服药方法不合理。共40张。如将含服的华素片仅注明口服。肠溶片、缓控释制剂 (泰诺林缓释片) 或需整片吞服的药物掰成半片服用, 不仅破坏了剂型的特殊结构和释放系统, 降低药效, 也会增加不良反应。 (4) 选用溶媒不当3张。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青霉素”。青霉素在近中性 (pH值为6.0~7.5) 溶液中较为稳定, 在低或高pH值环境下β-内酰胺环性质不稳定, 可迅速裂解, 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pH值=3.5~5.5, 呈酸性环境, 加速了青霉素的分解。疗效降低, 故应选用氯化钠注射液较好。

3.2.3 药物选择不合理

(1) 阿莫西彬克拉维酸钾片0.375g用于1岁儿童, 不仅服药不方便, 用药剂量也不好掌握。又如6岁儿童发热选用美林滴剂, 一般情况下美林滴剂用于3岁以下儿童, 3岁以上可选用美林糖浆。 (2) 13岁儿童服用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处方1张。喹诺酮类抗菌药作用于幼小动物具有明显的致关节变形、关节损害、软骨磨损及肌腱损害等不良反应, 对未成年人的肢体关节的软骨造成侵蚀, 有潜在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的不良反应, 肝、肾毒性强。且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不宜用于骨骼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儿童。 (3) 2岁儿童发热惊厥选用地西泮剂肌内注射处方1张。地西泮有镇静催眠、抗癫痫、抗惊厥等作用, 片剂口服吸收快, 针剂肌内注射吸收慢而不规则, 亦不完全, 0.5~1.5h血药浓度达峰值, 而在儿童惊厥时急需发挥疗效, 这种用法是否合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

3.3.1 抗菌药物使用率高

处方调查结果显示:门诊儿科处方抗菌药物使用高达73.4, 高于卫生部要求的50以下, 明显高于国际标准, 儿科患儿大部分为病毒所致, 抗菌药物大量使用对患儿病情控制无益, 应制订相应的又切合实际抗菌药物在儿科使用的规范及指导原则, 来降低儿科过高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3.3.2 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率高

儿科感染性疾病, 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大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 少数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处方调查显示, 有超过50的抗感染处方为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联合应用, 反映了预防性用药过于泛滥的趋势。应明确各种抗菌药物和抗病毒的药物应用指征和用药目的。

4 结语

门诊合理用药处方指标调查分析 篇9

关键词:处方指标,合理用药,分析

处方调查分析是了解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自2007年5月1日《处方管理办法》实施以来, 我院药剂科定期对处方参考国际指标进行抽样分析以了解门诊用药处方指标的动态变化, 为临床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门诊2007年下半年与2008年下半年普通处方共1 200张 (每月随机抽取100张) 的平均数据。数据包括:总处方数、总药费、抗菌药物处方数、注射剂处方数、每张处方金额、每张处方药品总数、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每张抗菌处方药物金额、使用药品通用名等。

1.2 方法

参考WHO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合理用药国际网络编著的《医疗单位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指标》[1]及我院制定的《门诊用药情况调查表》内容, 对2007年下半年、2008年下半年每月随机抽取100张普通处方进行调研, 入录Excel表格进行分析, 汇总求其平均数。

2 结 果

2.1 2008年下半年与2007年下半年相比, 总用药品总数、抗菌药物处方数、抗菌药物药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干预效果明显, 其中抗菌药物药费下降52.8%。但总药品费用、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干预不佳, 分别上升37.7%、37.6%。见表1。

2.2 门诊抗菌药使用总数2008年下半年与2007年下半年相比下降62%, 干预效果比较明显。口服抗菌药使用百分率基本持平, 注射液使用 (静脉>肌内) 百分率在20%左右, 与国内一些大城市相比基本持平, 高于某些发达国家。抗菌药物按给药途径分类见表2。

3 讨 论

3.1 平均每张处方药品总数

调查结果显示, 2008年下半年我院门诊患者每次就诊的处方药平均品种数为1.9种, 比2007年下半年2.5种下降0.6个百分点。干预效果比较明显, 但WHO在发展中国家通过专家认证对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的平均处方用药品种数标准为1.6~1.8种[2]。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卫· 医[2007]) 《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据报道, 随着用药品种的增多,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 如联用2~5种药品,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联用6~10种为7.4%;联用11~15种为24.2%;联用16~20种为40%;21种以上的药品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5%[3]。因此在这方面我院还需进一步努力,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3.2 总用药品总数、抗菌药物处方数、抗菌药物药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

由表1可见, 2008年下半年与2007年下半年相比, 总用药品总数、抗菌药物处方数、抗菌药物药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干预效果明显, 其中抗菌药物药费下降52%, 表明2008年我院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分线管理执行较好。但总药品费用、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干预不理想, 同年相比抗菌药使用总数比抗菌药物处方数相差较大。一方面反映我院是省内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 慢性病、特殊病种以及来自全省各地区的患者较多, 所以单品种超量的处方比较多。另一方面反映除治疗药外, 辅助用药的使用 (中西药合用) 也较普遍。某些临床医师还存在重复用药或抗生素联用的情况。

3.3 注射剂使用百分率

2008年下半年与2007年下半年相比, 我院门诊注射剂使用百分率由20%下降至18.2%, 下降1.8个百分点。某些发达国家在4%以下, 瑞士门诊患者几乎不用注射剂[3], 这说明越发达地区, 医疗水平越高, 注射剂使用越低。而且经常使用注射剂, 使机体常处于开放状态, 易引起感染, 也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因此我院需适当干预目前注射剂使用处于自由状态的现象。

3.4 使用药品通用名百分率

(卫·医[2007]) 《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目的是为了避免患者重复用药, 让患者能比较清楚的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名称及相应功效。本次处方调研数据显示, 2007年下半年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为70%, 2008年下半年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为79%, 干预效果还不理想, 商品名应用较多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有些商品名已在部分医师脑海里根深蒂固, 如洛活喜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贝复舒[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融合蛋白) ]眼液;新康泰克 (复方伪麻黄碱缓释片) 等;另一方面可能还受商业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 , 通过2年来门诊处方合理用药调研指标调查分析显示, 我院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平均每张处方药品总数、抗菌药物处方数控制的较理想。但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使用药品通用名百分率还需进一步干预。值得注意: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处方除处方指标外, 还有患者关怀指标、行政管理指标及补充指标等[4], 因此这些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调研分析。我院从2008年起加强干预措施, 药剂科每季度出一期药讯, 公布不合理用药处方以及各科室抗菌药物分线执行情况, 每月将《门诊用药情况调查表》抄报质控科, 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使我院合理用药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陶红慧, 林燕, 翁乐瑾.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查分析[J].上海医药, 2007, 28 (12) :550.

[2]李斯达, 李志泉.基层综合性医院门诊合理用药处方指标调查[J].中国药房, 2007, 18 (20) :1595.

[3]毛璐, 刘芳, 瞿所迪.注射液安全合理使用进展[J].医院管理论坛, 2003, 20 (3) :48.

儿科用药不良反应调查研究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门诊以及病房收治的1108例患儿。其中,156例发生ADR,2010年65例,2011年50例,2012年 41例;其中男93例,女63例;年龄1个月~14岁。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将ADR报告中涉及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引发的不良的临床表现以及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进行数据整理,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DR的年龄分布情况

患儿年龄<1个月18例(11.5%),1个月~1岁46例(29.5%),2~3岁38例(24.4%),4~6岁30例(19.2%),7~14岁24例(15.4%)。

2.2 ADR的药品种类及给药途径情况

引发ADR的药物依次为,抗生素92例 (58.97%)、解热镇痛药16例(10.3%)、中草药11例(8.3%)、止咳药11例(7.1%)、抗病毒药9例(5.8%)、消化系统药8例(5.1%)、生物制品4例(2.6%)以及其他3例(1.9%)。给药途径依次为:静脉给药110例(70.5%)、肌内注射23例(14.7%)、口服给药18例(11.5%)、皮下注射3例(2.6%)、直肠给药2例(1.3%)。

2.3 药物ADR涉及的器官及临床表现

药物ADR涉及的器官依次为消化系统84例(53.8%)、皮肤及附件27例(17.3%)、呼吸系统18例(11.5%)、神经系统15例(9.6%)、注射部位12例(7.7%)。

3 讨论

本研究发生ADR的3岁以下的患儿有102例,占65.4%,这提示ADR的发生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机体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器官的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缺失,因此极易发生ADR[3]。随着年龄的增大,ADR发生率逐渐降低,这可能与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力的不断增加有关系。儿童用药应作为ADR监测的重点[4]。同时也提示广大临床医生考虑药物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不应盲目用药,导致患儿的耐药性和ADR发生率增加。

本研究中抗生素引起的ADR占首位(58.97%),这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有关。现实发现许多患儿是因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的,80%以上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不需使用抗生素[5,6],而多数医生依靠经验性用药较为普遍,就容易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引起ADR的发生[7]。所以对待儿童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做好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减少ADR的发生。

本研究有110例ADR是由静脉给药引起的,占70.51%,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因此要做到合理用药,口服药就不要静脉给药,以减少ADR的发生。而对于临床上要求皮试的药物必须按说明进行皮试,减少各器官体统ADR症状的发生,对有过敏史的患儿在用药时应更加谨慎[8,9]。

综上所述,在儿科合理用药中,正确选择抗生素是关键,应选取正确的给药方案及途径,加强儿童ADR的监测,避免和减少儿科用药ADR的发生,用药过程中要进行疗效的监测,必要时还应做血药浓度和各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的监测。

参考文献

[1] 陆晓彤,刘海涛,张健,等.358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2):39-41.

[2] 欧阳露,肖雨清,雷龙,等.儿科用药不良反应36例分析[J].医药导报,2009,28(2):264-265.

[3] 刘燕琳.儿科用药及不良反应调查[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10):781-784.

[4] 赵瑞玲,吴金红,高明娥,等.儿童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9):1700-1703.

[5] 史强.769例儿童静脉给药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物杂志,2010,16(1):45-46.

[6] 史志华,肖智鹏,谭力铭,等.我院612例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38):3615-3617.

[7] 衣斯坎达尔·乌马尔,阿依夏木·夏依提.静脉输液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5):161-162.

[8] 王璞,王聿成,成磊,等.感冒非处方中成药之中西复方制剂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9(27):105-106,109.

我院住院患者口服用药依从性调查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1月1日、10日和30日来本院脑科、呼吸科、综合科和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9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有过口服药用药史;2无神志障碍, 能够独立完成问卷调查;3明确本院本次研究目的, 自愿参加本院本次调查研究。

1.2调查方法用事先制订用药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资料信息获取, 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采取结构式调查问卷与采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询问的内容包括:1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如,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所患疾病种类;2药物知晓情况:如, 药物名称、用法用量、药物作用知晓度, 发药准时性, 药品包装信息清晰性;3用药疗效情况:如, 用药后感觉好转、无明显感觉、感觉变坏有明显毒副作用;4药学服务情况:如医生或护士用药交待清楚与否, 医、护、患三方交流情况及关系的密切程度等;5服药依从性情况:参考Morisky等报道推荐的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性的4个问题, a.你是否忘记或有不注意服药的经历?b.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c.你是否存在对药品抗拒心理?d.当你服药自觉更坏时是否曾停药?4个问题的回答均为“否”, 即为依从, 4个问题只要有1个以上的回答“是”, 即为不依从。

2结果

服药不依从占比及主要表现:298例住院院患者中, 有179例能按医嘱服药, 占60.1%;不按医嘱服药有119例, 占39.9%。在不按医嘱服药的119例患者中, 其不依从性原因, 结果见表1。

3讨论

3.1通过调查分析, 本院住院药房口服药的摆药时间长、药品暴露易受污染, 直接影响药品分发质量[2], 手工分装口服药品包装不规范, 患者用药信息不全面, 影响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时间。

3.2国内多家医疗机构药房启用全自动口服摆药机, 通过信息传送将摆药数据传给分包机, 分包机将患者每次口服药品包入同一个药袋, 并打印患者和用药信息, 实现口服药的自动化分装。全自动摆药机在密闭环境中进行药品分装, 分装快捷、准确, 药品干净卫生, 出来的药包美观, 信息清晰, 患者易接受, 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到一家的提高[3], 另外, 药师有更多时间参与到患者用药监护工作中来, 有效提升药房管理及药学服务水平。

3.3医院内科疾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为口服药物治疗, 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服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 不仅要确保患者服用药物的安全性, 还应不断加强学习临床用药相关知识, 重视口服药物知识的宣教工作, 提高自身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鉴别能力、监视能力,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

3.4老年人是医院心内科比较常见的患者, 本院本次研究调查所选病例中有83例患者的年龄超过70岁, 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和思维障碍。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给老年患者发药时, 着重强调药物的名称, 对于药物名称较长的药物, 则告知患者商品名, 帮助患者牢记药物名称, 如果患者有家属陪伴, 则指导患者家属参与其中。清楚、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药物的服用时间, 使患者养成准时服用药物的习惯, 积极配合治疗。为了能够使患者掌握相关口服药物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自我监测, 可以为患者提供简单易懂的图片和便于记忆的文字, 使患者能够随时学习口服药物的相关知识。在患者服用药物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耐心的为患者讲解药物的服用方式, 如缓释片和控释片的服用方法。对于服用利尿剂类药物的患者, 护理人员不仅要观察患者的尿量, 还应该对患者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指导, 告知患者补充人体必须电解质的方法。同时向患者家属做好口服药物的宣教工作, 让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监督患者用药, 有利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总之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性质、发病时间、用药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 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从而达到疾病治愈的目的。

3.5通过对本院所选患者安全服用药物的护理干预发现, 在心内科患者服用药物过程中实施干预护理, 不仅能够保证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在这一过程中, 还加强了口服药物的健康宣教工作, 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提高了本院护理工作的质量。为了确保患者准确、正确的用药,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应做到以下几点:1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要放在十分显眼的位置, 最好是放在患者床头柜上, 在患者家属的视线范围内, 以便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服用药物。2值班护士发放药物后应督促患者及时服用, 避免患者出现延迟服用药物和漏服药物的情况, 对于年龄较大, 记忆力存在障碍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协助其服用药物。3对于实施特殊仪器检查的患者, 如食道超声、胃镜等, 护理人员应监视患者服用药物, 避免患者出现漏服和延迟服用药物的情况。4服用时具有特殊要求的药物, 应监督患者正确、准时的服用, 告知患者错误的服药方式会影响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 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例如服用华法林的患者, 护理人员发药前应询问患者以往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过不良反应, 并进行相关检查, 服用地高辛的患者, 应询问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视线模糊、复视、黄率视等不良反应症状, 监测患者脉搏的变化, 如果患者的脉搏搏动次数<60次/min, 应及时通知医生。患者服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 应购买本科统一分格式药盒, 护理人员给药时, 应将不同时间段服用的药物放在不同的分格内, 特殊药物予以单独包装和标识。护理人员发放药物时, 应仔细核对, 避免错发药物情况的发生, 对于年纪大的患者要反复强调药物的服用时间, 确保患者服用药物的准确性,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明星, 周立.内科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用药沟通现况调查.护理学报, 2011, 18 (8A) :8-11.

[2]章萍, 阎静, 贾爽, 等.住院药房片剂单剂量摆药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天津药学, 2007, 19 (1) :71-72.

上一篇:高校音乐社团下一篇:保护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