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的德育研究

2024-09-07

会计中的德育研究(精选8篇)

会计中的德育研究 篇1

摘要:从分析专业教学渗透德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入手, 探析专业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思路, 总结会计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做法, 旨在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会计专业,专业教学,德育渗透

一、专业教学渗透德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在校学生和企业实习学生德育现状怎么样, 笔者从问卷调查、学生就业实习、企业用人规则、专业教学倾向四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 问卷调查

问卷一: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局课题组在湖南郴州当地学校和企业就青少年思想状况问题调查, 在问到“你所信奉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时, 34%的青少年选择了“走自己的路, 不在乎别人的议论”, 11%的选择了“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问卷二:广州日报《娱乐版》描述了一段纨绔学生子弟与父亲的对话:你是风儿我是沙, 你挣钞票我来花, 你不给钱我就骂, 谁叫我是儿子你是爸。

问卷三:本学期, 我讲授《财务会计》课程时, 对学生做了“今后工作时, 老板要你做假账怎么办?”的问卷调查, 其中只有19%的学生回答:“坚决抵制”;而选择“不知怎么办”的占46%;选“愿意做假账的”占35%。

三组问卷说明了什么?问卷一由政府组织, 说明学生缺乏社会责任;问卷二媒体提供, 说明学生好吃懒做, 好逸恶劳;问卷三专业教师组织, 说明学生缺乏会计职业道德。三份问卷由不同的人组织, 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学生的德育状况令人担忧。

(二) 学生实习就业信息反馈

学生实习就业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比如部分学生要求就业地域非广州、深圳不去, 工资待遇少于2000元没得谈, 工作环境和住宿条件要好, 专业要对口, 面试安排要求企业满足自己应聘的时间、地点等等。从实习就业信息反馈的问题, 反射出学生在校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 企业用人规则

现在用人单位招人的规则是:有德有才要重用, 有德无才可以用, 有才无德不敢用, 无德无才不能用。从企业用人的角度可以看出, 对于一个将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专业教学倾向

目前部分专业教师迫于舆论、考评和学生家长的压力, 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证过关率和毕业率, 导致只注重传授知识, 忽视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使整个在校学生德育体系出现了一定的空白。

综合以上四类现象和现实分析, 告诫我们专业教学渗透德育的迫切性和艰巨性。研究表明,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仅靠政治课班会课能够完成的, 这就迫切要求专业教师加强德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 专业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中心环节, 是德育的主渠道。因为专业教学占学生在校时间最长, 空间最大, 拥有教学人员最多, 只有把德育落实与每一个专业教师, 贯穿于各科教学的各个环节, 真正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才能达到整体育人,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专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思路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有效德育渗透,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四点不成熟想法。

(一) 德育渗透要全员化

目前部分教师在处理教书与育人二者关系中, 存在“分家论”和“两张皮”的倾向, 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部分专业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传授知识, 教会技能, 至于育人那是学生处的事、政治课教师的事、班主任的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只教书不育人。很显然这种倾向不对, 因为没有纯粹的德育, 也没有纯粹的智育, 德育和智育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每一位专业教师, 也都是德育工作者。

(二) 德育渗透需全程化

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应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而不应在某个环节。也就是说, 切实将德育渗透在课程开发、教学文件制定、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如通过会计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就要求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出纳岗位不仅要具备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票据印章保管、账务处理等能力, 还要将诚实信用、保守秘密等会计职业道德贯穿于备课、上课、评价等整个教学环节之中。

(三) 德育渗透针对性要强

德育渗透针对性要强, 强调德育渗透的内容是有用的、有效的, 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 而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课程性质特点, 要注重德育的渗透, 如理想信念要强调社会责任感, 而不能只是为了谋求一个“饭碗”;道德纪律要突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四) 德育渗透要突出“挖、融”两个字

专业教学渗透德育, 首先要突出一个“挖”字, 然后体现一个“融”字。“挖”, 要充分挖掘专业知识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融”, 要求会计教师要将所列举的德育因素融于专业教学过程之中, 同时要注意寻找“切入点”和“结合点”, 做到结合案例剖析, 结合身边的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的热点透析, 把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三、会计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和认识

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 只有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及道德修养教育融为一体, 才能形成巨大的育人合力。笔者从事会计教学十余年, 在会计课教学工作中, 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将德育融于所任各门会计课程的教学中, 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一) 会计备课环节渗透德育

会计课程设置不仅重视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 更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人员不仅与数字打交道, 在执行会计制度中还需与人打交道, 时时刻刻面临利益的诱惑和道德的冲突, 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法律关系。所以会计教师在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前备课, 既要备知识点, 更要备德育点, 要将专业知识蕴涵的德育因素渗透在教学方案之中。

(二) 会计课堂管理渗透德育

“班主任包班, 任课教师包堂”是白云学院一项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制度。从任课教师包堂的内容分析, 任课教师包堂制度每项内容都蕴涵着德育因素。如学生胸卡佩带, 形式上发挥证明学生身份, 便于学校管理的作用, 但更深层次是培养学生爱校、爱专业、爱班级, 进入社会能爱岗敬业, 热爱自己的单位, 试想一个对单位漠不关心的人, 能受到单位的欢迎吗?

(三) 会计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时处处隐含着德育内容, 就要求会计教师要努力挖掘会计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找准会计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结合点, 知识点把握得越准越深, 德育渗透就落实的越好。比如讲授《会计基础》, 就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激发他们从内心热爱会计职业。《财务会计》教学中,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为国家和企业当好家理好财。《成本会计》教学, 教育学生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开源节流, 处处精打细算, 反对铺张浪费。只有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 长期的影响和熏陶学生, 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后, 他才能根据自己的信念, 自觉地选择会计行为, 从事会计工作。

(四) 会计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在会计课堂教学中, 会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有效的渗透德育。如在财务管理教学中, 经常采用项目教学法, 以宿舍或个人为单位, 分组设计“郊外一日游”消费方案, 模拟策划小企业投资方案。通过项目教学组织和实施,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等) , 树立学生科学消费理念和节约意识, 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如在纳税实务教学, 采用大脑风暴法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社会热点问题, 如讨论“信用的价值有多大”、如何理解“愚昧者偷税、糊涂者漏税、野蛮者抗税、精明者避税”?结合现实案例展开大讨论, 创造积极的诚信舆论氛围, 增强学生对合法纳税、诚信纳税的进一步认识。

(五) 会计考核评价渗透德育

我们作为教师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考试作弊为何屡禁不止呢?究其原因还是虚荣心在作怪和诚信缺失, 因为传统的考核评价制度过分强调和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 尤其是学习成绩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紧密地结合, 使学生产生了功利化倾向, 低层次上满足了学生短期虚荣投机行为。所以在会计考核评价教学环节中, 我就倡导学生在作业、考试、实操中都应以诚信为本, 如果出现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作弊、实操造假, 不管本次成绩多好, 都以成绩不及格认定。在单元测验中, 有意识尝试“无人监考考场”的做法。通过采取这种以诚信为本的考核方式,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需长期坚持而不断探索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思想, 我们德育工作一定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仕民.德育功能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

[2]陈祺, 戴蓬军, 马正凯.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财会通讯.学术2005

[3]郑绮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教书育人, 2005

会计中的德育研究 篇2

摘要: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丰富历史课堂,也能够真正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因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来为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向学生渗透德育,进而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与人格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渗透研究

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阵地,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新颖、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进而为德育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应科学、灵活地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使学生能够懂得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发挥历史人物榜样作用,加强德育

发挥榜样的力量也是渗透德育内容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众多杰出人物。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与需要,选择一些恰当的正面人物,为学生生动、具体地讲解其突出贡献,并给予一些积极点评,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其优秀的一面。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等,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讲解完榜样人物的基础贡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讲解内容思考,这些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给我们实际生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自己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并且还要引导学生将榜样力量融入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利用榜样作用不断激励、完善自己。

二、通过讲解实施来增强德育效果

新课程理念强调,初中历史应以唯物历史观作为教学指导,并积极向学生传授以创新改革和爱国主义为中心的社会精神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主要指的是个人或集体对所属国家一种积极认可、行为与态度,其中也包含了对祖国同胞的认可,并积极的传承国家的传统文化,并对国家的成就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而在历史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设计和组织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为学生讲解生动、具体的史实来渗透爱国主义德育内容,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受到一定启发。通过为学生生动讲解史实,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振兴中华的决心,通过发扬先烈的优秀品质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德育

恰当、灵活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将历史知识更加生动、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可以不断增强德育效果。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生动再现某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其更深刻地认识、理解史实,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通过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责任感与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比如,在讲解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中日黄海大战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爱国将领邓世昌与全体船员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事迹,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四、通过讨论法来渗透德育

由于历史教学大多都为理论知识,如果教师一味给学生灌输,或是频繁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分清是非,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针对人物的功绩与过失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有更全面的了解,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的优点,同时也要摒弃其人物的缺点。总之,历史教材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德育素材,而怎样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与要求,开展德育活动也是当前广大历史教师应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挖掘和钻研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使德育功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志峰.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4(8):144-145.

德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篇3

关键词:德育;化学教学;渗透

中国分类号:G633.8

德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德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们能够使学生的道德素质获得有效地提高,将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能够为社会建设和国家复兴奋斗终身的人才。同样的,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们能够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增长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同学们能够主动地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化学的实用性。

一、将爱国教育渗透于化學教学中

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国教育对于化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爱国教学渗透于化学教学之中,能够保障化学教学沿着有益于人民的方向发展,能够激励着学生们为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地学习化学、研究化学问题,促进我国化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化学学科中包含着许多人文背景知识,这些人文背景知识能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激励同学们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刻苦研究,从而推动我国化学事业的不断进步。首先,我国有着丰富的化学发展历史,在化学课堂上对这些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渗透,能够促进同学们对于古代化学方法进行掌握,同时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其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将民族传统发扬光大。例如,我们在隋唐就有了制造火药的技术,东汉就有了发明了造纸术等,这些都为现代化学的进步以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提供了广泛的基础。[1]在化学课堂上对这些化学历史知识进行讲述,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能够促使其努力学习化学知识,不断地将传统化学技术与现代化学知识结合起来,促进化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其次,在近代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着很多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事迹,在化学课堂中对这些事迹进行渗透能够使同学们明白近代化学发展的不易以及老一辈化学家为保护化学研究成果做出的努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促使同学们为推动祖国化学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努力。

通过在化学教学中对这些化学背景知识进行渗透,能够提高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激励同学们为了促进祖国化学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努力。

二、将国情状况渗透于化学教学之中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能够使学生清楚地明白我国的现实国情,以及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促使同学们自发自觉地努力学习,以弥补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化学发展存在的差距。很多学生对于我国现实国情不够了解、不了解我国化学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了解化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这样就难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难以促使他们主动的进行化学学习,所以,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将国情状况渗透于化学教学之中,促进化学教学的德育化。首先,在讲授化学技术时,要尽可能地告诉同学们这个化学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使用状况,以及我国的发展使用现状,使同学们了解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使其承担起推动我国化学事业发展,消除我国化学发展应用与发达国家化学发展应用之间差距的任务。其次,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向同学们讲授我国化学技术运用的状况,使同学们了解我国化学技术运用过程中转化率差、先进技术应用推广苦难的现状,使其同学们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主动研究化学技术应用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促进实用化学的发展,促进化学技术的转化。最后,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我国不同阶段的化学发展进行对比,促使同学们在对比中掌握化学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在进行乙烯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穿插解放时期我国的石油开采和使用状况,让同学们了解由于我国石油开采也不发达,长期带着贫油的帽子,严重阻碍了社会各行各业的正常发展。而随着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接连发现了很多大的油田,促进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现在,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基本解决了国内石油的供应问题,并且在不断地开发新的能源来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历史发展状况对比,能够让同学们明白化学知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促使同学们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学习化学,促进化学科学的快速发展。[2]

三、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渗透于化学教学之中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观点,对各个学科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对于化学教学的发展也是如此。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很多都能够在化学中得到验证,同样的,掌握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能够对化学发展进行科学地指导,促进化学学科的科学和快速发展。首先,由量变到质变的观点。量变到质变是化学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提请同学们对这点进行注意能够使同学们在进行化学实验等的过程中注意度的把握,根据对度的把握实现控制化学变化的发生。如酸碱逐渐混合会引起PH值的不断变化等。其次,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化学反应的生成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这些是化学反应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化学反应生成的外部条件。而根本条件是要通过适当的环境条件的提供来促进化学物质内部发生变化,完成整个化学反应。通过让同学们对外因与内因相互关系进行注意,能够使同学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注意控制外部环境,在外部环境的催化下促进物质内部的反应生成。同时,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还有其他的观点如矛盾的观点等都可以在化学教学中得到印证,让同学们对这些观点进行认识和掌握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化学知识,同时也能够运用这些观点对化学学习进行指导,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四、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吃苦耐劳的品质

吃苦耐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进行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必备的品质。所以,我们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促使其为了化学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努力奋斗。首先,在化学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述化学家为研究化学问题而不畏艰苦的事迹,让同学们能够从化学家的事例中得到激励,不断地效仿前辈来不畏艰难地攀爬科学高峰。其次,在化学课堂上布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同学们在课下通过自行查找资料等进行研究,锻炼其毅力,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质。

五、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社会责任教育是化学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决定了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能否主动地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首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使同学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当今社会,空气污染日益严重,雾霾等一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对水污染的控制成本也越来越大,垃圾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化学知识,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地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而努力。其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使同学们不利用化学知识去做危害社会的事儿。我们进行化学教学是为了培养化学人才,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一些人在学习了化学知识之后却将其用在了歪门邪道上,如在药物中提取毒品,从厨余中炼制地沟油、制造雷管炸药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我们通过对同学们进行社会责任教育,使其能够分清法与非法,从而做到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将化学知识用在有利于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地方而非歪门邪道上。

六、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内涵丰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而且还能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化学学科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化学教学的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世兴.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7(10)

职业中学会计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4

以上种种不良现象的出现, 严重地影响了会计的工作质量, 大大降低了会计的工作效率,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会计职业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作为一名从事会计教育的工作者, 我意识到, 如果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 那么意味着会计教学中也存在问题, 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 进行教学改革,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学校教育中, 一直倡导德智共同发展, 可是在较长时间里却片面注重智育、忽视德育。特别是近几年来, 在会计职业教育中, 我们主要围绕“技能大赛”和“对口高考”两大目标进行教学, 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忽略了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严重削弱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从而大大影响了会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 使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呈下降趋势。

我认为,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可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加强在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各类学校的会计专业都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责任感、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及综合运用判断和职业道德准则的能力。

第一, 让学生了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

第二, 围绕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进行教学,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1) 进行爱岗敬业教育。教育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要热爱会计工作, 敬重会计职业, 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意识, 绝不能有马马虎虎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学生, 平时学习一定要认认真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进行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不抄作业、考试不作弊, 以此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诚信为本, 不做假账”。还可举办会计诚信演讲活动, 让会计诚信思想扎根于学生内心。 (3) 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 还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 也是会计职业声誉的“试金石”。因此, 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时刻牢记“贪如火, 不遏则自焚;欲如水, 不遏则自溺”、“事业重如山, 名利淡如水”。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4) 依法办事。依法办事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准则, 树立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和人格尊严, 敢于抵制歪风邪气, 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紧密结合, 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法律知识, 教育学生做懂法、守法的公民。

二合理组织教学, 全面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可渗透在所有专业课教学中, 如在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 教师可重点强调客观性原则, 教育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做好会计工作。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有助于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列举一些违背会计诚信的案例进行讨论。这样经过长期全面的职业道德教育渗透,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开展会计职业道德专题讲座

为了确保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还可聘请校外专家以专题讲座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学者、行业名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存在的问题、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专家的现身说法会更具说服力, 通过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

会计职业道德理论一般较枯燥、抽象, 若按传统的教法, 学生不易真正领会, 甚至反感。教师在讲授课程时, 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 结合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 利用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育是基础, 我们要牢牢抓住影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大对《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把法制观念和道德要求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 使诚实守信这一观念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范可]

摘要:近年来, 国内外出现了一系列虚假会计信息事件, 使会计界的会计诚信受到了质疑, 因此, 会计行业的道德问题亟须解决。会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任。本文就职业中学会计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加以探讨。

会计中的德育研究 篇5

摘 要:本文首先对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对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德育融入实践进行研究,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课;职业生涯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逐渐加快,社会对人们的职业综合素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虽然当前就业成功率非常高,但是在正式工作之后,因为受到工资待遇少、理想与现实落差较大、对公司环境不适应、不能满足公司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换岗率及失业率急剧升高。尤其是对于创业型学生而言,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更加多样,因而导致创业成功者偏少。中职学生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怎样才能将德育融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是目前中职院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德育融入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中?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1.中职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能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

要想使中职学生步入社会后实现人生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中职学校就需要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经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后,学生可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将自己的工作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对自己工作能力进行准确评断,明确自身的社会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自信心,同时还能使他们理性对待就业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让中职学生由之前的就业理想主义者逐渐转变为现实主义者,提高就业成功率,提升就业信心。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使学生对照自身的不足,加强职业技能学习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弊端,加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力度,提升专业水平,从而保证就业方向具备前瞻性,进而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使学生结合自身特性,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保证学生的就业标准更加科学、合理。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德育融入实践研究

1.融合德育教育,加大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的影响下,要想提升就业率,使刚刚步入社会、缺少社会实践的中职学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中职学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中职学生就业的盲从心理,同时还给他们节约了大量的择业时间及经济成本。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用到中职学校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职业生涯规则教育主要是指利用有针对性、有规划性、有组织性的方式对学生就业意识以及能力进行规划,推动其职业生涯稳定发展的教学活动。而德育是当前中职院校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更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内容。但是,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缺少职业规划意识,没有制订完善的就业目标。作为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主要渠道的德育课程,承担着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教育。因此,学校需要以中职德育课为平台,加大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注力度,切实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2.明确把握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趋势,满足就业要求,提高就业质量

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给学历不高的中职学生就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导致就业质量普遍较低的因素有两点:第一,专业不对口,学以非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二,工作缺少稳定性。某市一所中职院校的调查研究发现,有一半的学生在工作半年之后就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并且有很多学生还没有度过实习期就更换工作。笔者认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不仅可以对中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今后的稳定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可以有效地提升中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端正其工作态度,激发其工作热情。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中职院校还没有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明确教学导向,借助德育教学平台,将其优势进行全面发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及创业观,从而培养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参考文献:

高校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中文教学;德育渗透

引言

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尤其是在当今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的新时期,要求高校教育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转而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各学科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中文学科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和提升的重要基础,在学生德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本文重点探究了教师如何通过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策略。

一、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及中文教育的重要性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整体上道德素质水平较高,但是也不乏存在一些学生思想空虚、意识衰退,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命运产生种种困惑和疑虑,甚至是盲目相信封建迷信及其他消极思想。在种种不良思想道德的影响下,一些学生试图通过虚拟世界寻找精神解脱与刺激。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便开始不愿与周围同学团结合作,不愿受道德纪律的约束,而是我行我素,严重缺乏集体荣誉感,轻易违法校规校纪,甚至是触犯法律。

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尤其是“文道合一”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高校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在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杰出人物的进步思想、高尚气节和崇高道德品德,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此来不断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及理想信念。

二、高校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教师有意渗透德育

中文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在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重要责任。实际上,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也包括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坚强意志等。但无论是哪方面的道德教育,对于学生个人道德成长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认为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及中文课程自身优势,通过丰富的道德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去认知、探索和判断,通过教师这种有意的渗透让学生对德育产生一种更为直接的体验。比如“魏则西事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信息,将这种不道德的医疗问题及百度宣传问题与中文教育相衔接,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中文教育中的道德素质教育,指引学生在未来的成长与就业中能够以基本的道德素质为底线,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做职业生涯中的道德楷模。

2.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德育渗透

高校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过程,对于启发学生自主求知、独立思考、如何做人等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思想状态从原来教师要求下的强迫性学习,转化为一种出于主观意识的自主学习。对此,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每节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向学生进行提问,并主要突出思想道德教育方向。这样,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应答教师的提问,必然会再课前通过阅读报纸、课外书籍或网络、电视新闻等获取一些相关信息,久而久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是鼓励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辩论,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展开辩论,在辩论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了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是辩论中的正方,还是反方都能够形成对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正确认识,并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3.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中文学科是对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德育教育可以在中文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无论是课文内容背景介绍、文章的区分讲解,还是在题目分析上,时刻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良好道德素质的巨大魅力。对此,笔者认为一是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对于名著的讲解,应从全局出发概述故事主线,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了解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渗透德育教学,二是对于近代作者文章的讲解,应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亲身经历,学生对于他们较为熟悉的这种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更能感同身受,并在作者的文章中寻找自身认同,进而影响其自身的品格及道德素质,端正自己的品德行为。此外,教师作为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形成的领路人,应以身作则,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处事方式及工作态度等,都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起到引导作用。

4.将德育教学与各种中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高校中文教学在德育渗透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实践活动来展开,如专家讲座、校团活动等。首先,从当前素质教育目标下的人才培养要求来看,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专业性,对人才的培养也更加注重结合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因此,学生通过聆听专家讲座,与同行业人才、精英进行交流,自然而然地就会达到德育的目的,正所谓近朱者赤。其次,高校中各种社团活动的火热开展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为适应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特点,可适当鼓励学生成立中文专业相关社团,并定期组织社团活动,如朗诵、表演、演讲、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都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形成强烈的自信心,并在参与活动与交流中学会团结,形成良好的自身道德素质。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中文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阅读与写作能力,还要让学生树立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为当前社会发展提供真正所需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鼓励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滕亚丽.语文教育下高校德育的创新路径[J].语文建设,2015,32:95-96.

[2]李东.高校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论略[J].语文建设,2015,23:14-15.

会计中的德育研究 篇7

看一个国家民族的民风如何, 就要看人民的道德指标;每个人的道德观都是和从小的教育息息相关的。虽然以后可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但道德教育的影响还是更深刻。所以必须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能影响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方向。我国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必须重点抓德育教育。

2. 会计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会计这个职业来说必须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特别是现在社会的发展,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的职责也越来越重。会计在企业公司工作, 不仅要负责凭证审核、账簿登记和纳税税审等工作, 还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人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会计工作来反映的。若会计人员的道德思想不够端正, 在职业道德上有缺陷, 那么会产生多大的损失?会计信息一旦失真, 不仅对企业产生影响, 也会对社会甚至对国家造成重大损失。金钱的诱惑力是很大的。会计的工作无时无刻都在跟金钱打交道。在会计教学中就要加强德育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体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现在社会的不良思潮很容易误导在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还未完全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定型, 学校若是不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会很容易让他们步入歧途, 受到社会不文明现象的影响。一旦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影响, 那么直接会损害人民利益, 影响经济发展。现如今的腐败问题和一些会计信息失真的信息不计其数。贪污腐败这都跟会计工作息息相关, 也只有他们能在财会上作假造假。所以对于会计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 在会计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对于会计教学中, 专业知识的教学是毋庸置疑的。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更要重视起来。教师要以身作则, 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从而影响学生。会计人员不仅业务精良, 更是要思想端正、品德高尚。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毕竟学生年龄还小, 一腔热血, 很容易就能激发出他们的使命感。这是德育教育中的重点。

在会计专业教学当中教师要适当的引进德育教育内容。无论是在会计专题讲座、政策报告会或者一些电影录像, 都是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要以人为本, 要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不同的关注。在教学当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的气氛。用一些社会上发生的道德不良行为和事件做一些实例, 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这样的实例也会让他们懂得珍惜社会对他们的信任, 让他们知道一旦一个人没有道德标准以后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会对社会和人民造成怎样的损失。每个学生的观点和思想是不同的。也因为家庭或某些原因, 会导致一些学生在心理或行为上有些问题。有些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 或者就业压力太大, 会让他们出现紧张焦躁等情绪。教师必须将这些实际情况掌握清楚, 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 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当中要适时表扬一些各行业中闪光的会计人员和他们的事例。让他们逐渐意识到会计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举例展示一些会计行业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很容易就会热爱上自己的行业, 同时也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会计教学中的专业课程都是纯理论的。一堂课程下来都是在讲解理论,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适当的加入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生动的讲解。就比如, 一些企业是如何查账, 要是出现问题时要如何处理等。拿网络报刊上一些做假账而受到法律责任的案件作为实例, 加强学生的财务管理上的认识, 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再比如, 某某学生刚毕业后, 为了炒股而挪用公款, 给公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最后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为了一时之利, 断送了自己的青春, 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这种类型的案例要经常讲。或者老师提出这种案例后让学生自行讨论, 对这种不良行为进行评判。以实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理解。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课外德育教育。观摩一些敬业爱岗道德高尚的闪光人员的实际工作, 让学生与这些会计人员多多交流, 让他们讲讲身边发生的事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慢慢影响他们的言行。要是能有机会让学生接触到触犯过法律的经济犯, 更是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会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在工作中必须自爱、自重、自省、恪守本心。

总结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工作。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完成的。会计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会计行业小则影响一个企业, 大则影响一个国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分辨是非和抗腐败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工作。教师必须细心并耐心的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因为现在很多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 很容易扭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因为学生的家庭情况等原因, 使得学生心理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学校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教学, 同时必须细心引导每个学生, 树立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只有加强会计教学的德育教育,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娜.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在会计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现代经济信息, 2014年4期.

[2]樊晓华.加强会计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试题与研究 (新课程论坛) , 2013年18期.

[3]菅毅.德育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渗透.职业, 2010年30期.

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与研究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教育;渗透;素质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行教育应以情感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幼儿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在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始终坚持有目的有计划的把德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之中,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启蒙教师应从小处着手,细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采取最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的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

一、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观念

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小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二、在幼儿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儿童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中通过承担和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各种关系,从而习得某些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由此可见,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和亲身的体会,将有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而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中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教学原则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其含义是要重视学习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由此我们感到“做中学”的思想是符合幼儿道德形成规律的,是能够运用于幼儿园德育的实施。“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方法原则能充分发挥幼儿在德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高幼儿园德育的实效性是有价值的。

三、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老师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尊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阿姨們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把亲手做的大红花献给妈妈,还与老师一起制作展板“妈妈,您辛苦了”。节后,教师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请家长把孩子做的好事记录下来,大家拿回来一起交流,在孩子之间起到榜样和鼓励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懂得了尊敬妈妈等长辈,并且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十一”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结合亲子活动,设计了“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活动。通过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使幼儿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敬老节”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强化幼儿对老人的敬爱之情。

四、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游戏结束,要提醒幼儿整理好玩具,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另外,要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使游戏活动在宽松、友好、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通过自由、自主、开放的游戏活动,既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其次,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手脑并用,亲自感受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团结友爱,相互合作,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五、在家园共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取得家长的配合。俗话说的好:“独龙下不了雨!”以上各类情况的教育,还必须有幼儿家长的密切配合。好的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的教育和培养。还是那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方面,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加强德育教育,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空,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六、结语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上一篇:计算机行业下一篇:民间投资态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