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手术

2025-01-28

椎体手术(共9篇)

椎体手术 篇1

颈椎椎体转移瘤在临床是极为少见的, 它是因为椎体破坏与塌陷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其治疗较艰难[1,2]。脊柱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其中颈椎转移性肿瘤危害更大, 椎体不稳、塌陷、疼痛及脊髓压迫症状常较早被发现, 严重时会发生高位瘫痪甚至导致死亡[3,4]。我科对在2006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颈椎椎体转移瘤患者20例进行治疗和优质护理的研究分析, 对其均采用前路切除椎体重建治疗, 并对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优质护理, 进行一系列的诊治后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住院的颈椎椎体转移瘤患者20例, 男12例, 女8例, 年龄46~66岁, 平均年龄 (71.2±1.3) 岁。20例都为单个椎体受累引起的, 颈7椎体2例, 颈6椎体10例, 颈5椎体4例, 颈4椎体4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四肢无力、行走不便, 进行手术的患者均能接受问卷调查, 配合医务人员给予的治疗和护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患者全身麻醉, 取仰卧位, 使其颈部略后伸。斜切口于颈前右侧胸锁乳突肌的内侧缘, 全部切除病椎, 显露椎体骨质的粗糙面, 用牵引器恢复切除病椎间的高度。剪取长圆筒状钛网, 将充满碎骨块的钛网纵向放入骨的缺损处, 将钛网嵌入椎体。纯钛带锁钢放在椎体的前方, 旋入骨螺钉于椎体, 关闭切口。

1.2.2 优质护理:

手术前热情耐心地介绍医院环境和人员, 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并热情的回答, 建立良好的互信感。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 使其心理得到疏通, 不断地鼓励患者使其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此能达到使患者具有很好的心态接受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手术后要对术者进行密切的关注, 密切观察术者的一系列生命体征的变化, 稳定患者的情绪。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体位护理,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再伤害。对手术期间造成的呼吸不适给予雾化吸入, 3~4次/d, 饮食为半流体。患者麻醉清醒后要对其进行四肢及各关节的屈伸和肌肉锻炼, 鼓励咳嗽和扩胸以免肺部并发症发生。患者出院后也要对其指导, 告诉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注意细节, 避免造成椎体的第二次伤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椎体变化的评分情况, 如果患者在治疗后无四肢无力、麻木感、走路不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时评分为50分以上, 如有此一系列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评分为50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原因引起不同部位颈椎病患者在治疗及护理后的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的评分, 说明治疗和优质护理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详情见表1。

3 讨论

颈椎椎体转移瘤在临床上少见, 它可直接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而导致肩、臂部有放射性疼痛、肢体麻木、走路不稳等, 此外转移瘤的组织可导致椎体结果破坏, 引起颈椎体的塌陷使椎间高度丢失, 颈椎的不稳导致神经和脊髓的一些损害, 一旦出现颈椎椎体瘤, 是否有临床症状都具有很大的危害, 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 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5,6]。

本文结果表明, 给予患者椎体瘤及时的彻底切除, 可有效解除椎体瘤对患者神经和脊髓的压迫, 稳定椎体以利于缓解症状。手术期采用术前和术后的不同全方位的护理, 有对术者的心理疏通, 谈话沟通以便使患者配合治疗, 术后对患者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 对其的不适反应都及时的消除, 出院后给予积极的生活上的指导, 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素养使患者得到较好且较快的恢复, 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7,8]。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部位颈椎病患者在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评分, 说明治疗和优质护理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此方法应在临床上较为广泛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颈椎椎体转移瘤前路切除椎体重建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0例颈椎椎体转移瘤患者, 对其进行前路切除锥体重建的围手术期时的优质护理效果的分析与总结, 对术者进行详细和优质的护理。结果:护理后患者的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的评分, 与护理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颈椎椎体转移瘤前路切除椎体重建后的围手术期进行优质护理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对患者进行科学而又人性化的优质护理可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颈椎椎体转移瘤,前路切除椎体重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Faria MH, Dória-Netto RH, Osugue GJ, et al.Melanotic schwannoma of the cervical spine progressing with pulmonary metastasis:case report[J].Neurol Med Chir (Tokyo) , 2013, 53 (10) :712-716.

[2]Jeszenszky DJ, Haschtmann D, Prbstl O, et al.Tumors and metastases of the upper cervical spine (C0-2) .A special challenge[J].Orthopade, 2013, 42 (9) :746-754.

[3]Narayanan M, Serban D, Tender GC.Primary cervical spine carcinoid tumor in a woman with arm paresthesias and weakness:a case report[J].J Med Case Rep, 2013, 7 (1) :214.

[4]Clarenon F, Di Maria F, Cormier E, et al.Onyx injection by direct 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vascular spinal metastasesclose to the anterior spinal artery:initial experience[J].J Neurosurg Spine, 2013, 18 (6) :606-610.

[5]Puranik AD, Purandare NC, Dua S, et al.Isolated mandibular condylar metastases:an uncommon manifestation of recurrentcervical cancer[J].J Cancer Res Ther, 2013, 9 (1) :108-110.

[6]张巧娥, 陶兰芳.颈椎椎体转移瘤前路切除椎体重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8) :705-706.

[7]周非非, 姜亮, 刘晓光, 等.颈椎转移瘤外科治疗效果及不同术式选择策略[J].中华骨科杂志, 2013, 33 (8) :797-802.

[8]王丽娟, 谢瑞群.经后路360°全椎体切除重建术治疗胸椎肿瘤的手术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3) :271-272.

椎体手术 篇2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结果: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都获取了成功,其术后的疼痛状况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期间,予以患者全方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以及护理的质量,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具有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压缩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53-01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我国的应用更加的广泛。就目前来看,我国现阶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不断的加剧,因此需要不断的推广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这种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对患者的创伤面积也比较小,而且其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6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对患者治疗期间加行全面的护理,现将具体的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了6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患者有36例,女患者有24例,最高年龄为79岁,最低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为(58±4.65)岁。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上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于6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手术前都需要进行X线、MRI和CT等检查,然后依据检查的情况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应的护理,例如:在手术前进行护理。第一就是对患者心理上的护理,由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我国医疗事业中起步较晚,所以患者对其了解非常少,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对手术进行了解[2]。一些患者在术前其心理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以及讲解。还有就是在术前对于患者的住院环境进行优化,对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睡的床板一定要是硬的,而且患者在术前要避免活动,以免加剧病情。医护人员在术中也要进行护理,手术过程中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保证患者一直处于仰卧位,并且整个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各方面的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以确保患者术中各个机体的协调。患者在手术后也需要进行护理,其护理主要就是针对术后患者其神经系统恢复情况的护理,对神经系统定时的进行检查和记录,还有就是对患者的排尿情况进行记录。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也需要护理人员每天进行跟踪记录和了解。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都成功的进行了经皮椎体成形术,在经皮椎体形成术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都给予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患者在护理下其术后的疼痛症状都达到了有效的缓解,其中有55例患者在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占91.67%,其中有5例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得到轻度缓解,占8.33%,不存在无效病例。

3讨论

作为治疗脊柱外科手术的一项新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等特点,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向椎体注射药物来加固整个椎体。药物起效时,会产生聚热反应,这种反应是由于机械作用产生的,并且可以极大的减轻骨折区域对于整个椎体神经的刺激以及影响,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应用于椎体骨折以及血管瘤的治疗当中。在采用这种方法对患者施以治疗时,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能够配以合理的护理,治疗效果会更佳[3]。

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椎體压缩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进行经皮椎体形成术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都经过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的心态,患者家属也更加的安心。同时患者的病情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据数据统计来看,在对6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形成术后,55例患者在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占91.67%,其中有5例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得到轻度缓解,不存在无效病例[4]。

综上所述,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自身的心理以及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患者家属的情绪以及正常生活状态。因此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形成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经皮椎体形成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手术,其手术具有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术后疼痛较少等特点,这种手术的疗效也非常显著。但在手术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进行优质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以及避免术后一些不良状况的发生。因此,经皮椎体形成术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5]。

参考文献

[1]施海红,黄淑芬,程小芸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33-34.

[2]吕春蕾,李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20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67-68.

[3]张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1,20(21):90-91.

[4]吴曼青,王文贤,黄涛等.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588-1590.

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手术配合 篇3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2年开展经前路“Z”字钢板固定椎体植骨融合术以来, 共收治患者60例, 均为男性, 年龄在23~56岁, 平均年龄38.5岁, 其中49例有创伤史, 11例为肿瘤患者。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

2.1.1 手术前日晚, 术间清洁后用高效空气消毒液喷洒, 紫外线照射60min, 术晨术间再1次空气消毒, 紫外线照射60min。

2.1.2 配合手术的护士应提前30min进入手术间, 做术前准备工作,

巡回护士将术中用品、药品准备妥当, 备好术中“C”臂X光机定位专用手术床。洗手护士尽可能地备齐术中所需物品, 提前洗手上台准备手术配合工作、器械、物品摆放有序, 使用方便, 对术中配合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2.1.3 由于术前过度紧张, 恐惧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 因

此,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 尤为重要。待患者进入手术间后, 通过亲切交谈,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适当向患者介绍该手术治疗的特点及手术过程、麻醉方法等情况, 耐心热情的服务, 认真负责的工作, 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 减轻心理压力, 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感, 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对配合术前处置及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2.1.4 为手术顺利进行, 首先巡回护士应术前用18号静脉留置针建立两条通畅的外周脉通路, 便于麻醉及术中输血补液。

2.2 器械准备, 手术体位, 麻醉方法

2.2.1 常规椎体手术器械一套, 肋骨切除器械一套“Z”字钢板

固定系统一套, 弹力开腹钩大、中、小各一件, 电刀一套, 电钻一套, 摆据一套, 血液回收机一台, 吸引装置一套。

2.2.2 患者采用全麻, 右侧卧位, 腑下加软垫, 做好肢体防护, 避免烧伤。

2.2.3 手术方法以T11~12骨折为例

患者取右侧卧位, 常规皮肤消毒, 铺无菌巾, 于左侧T1 0棘突旁40cm向下经第12肋斜向前外侧做斜行切口, 长约20cm, 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 将背阔肌牵向中线。分离并切除12肋及11后肋, 切除11、12肋间神经后将肋间血管连同胸膜自滑膜下, 分离向前方达椎体前缘, 于第11胸椎体侧方距上缘10mm, 后缘1 0 m m处打一枚钛合金螺栓, 于L1椎体距下缘8 m m, 后缘8 m m处打入另一枚螺栓, 用撑开钳撑开后切除T11~12、T12~L1间隙间盘, 于撑开位取髂骨块植入, 再将“Z”字形钛钢板安装, 锁定螺钉, 再于T11L1椎体钢板部位打入各一枚螺钉。术中“C”臂定位, 示位置良好, 冲洗, 清点纱布, 缝合针、器械核对, 放置引流, 闭创、术毕。

3 配合体会

3.1 由于前路“Z”字钢板固定术, 时间长、操作难度大, 因

此巡回护士的护理重点是保证手术准时开始, 术中衔接紧凑, 麻醉平稳, 患者安全, 物品供应齐全, 限制参观人数, 减少人员流动, 保持环境安静。麻醉前, 首先开放外周静脉, 保证麻醉用药途径, 麻醉后, 进行导尿处置, 此项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协助手术医师摆好手术体位, 达到医师操作方便, 患者舒适, 腋下应加软垫避免伤臂丛神经。加强术中巡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手术进展情况, 按病情调节输液速度, 协助血库人员使用血液回执机, 及时输入自体血液, 保证患者安全, 对麻醉、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巡回护士应具务极强的应变能力, 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3.2 术前检查电刀、电钻、吸引器、摆锯等的性能, 使之处

于务用状态, 随时进入操作状态, 严格掌握负极板的使用原则, 防止发生烫伤。协助放射线人员术中定位, 提供术中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冲洗液及止血用肾上腺素纱布, 有效的手术野光线, 十分重要, 它是医师的眼睛, 因此巡回护士应随时调整照明, 为术野的暴露提供必要条件, 及时供应台上用品, 严格管理、监督、指导所有手术参加, 参观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及无菌观念, 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

3.3 洗手护士术前熟悉手术步骤及医师对该手术的特殊要求提前洗

手上台, 将各种器械按使用顺序排放在器械台上, 以便集中精力准确迅速传递器械, 并具备超前意识, 提前备好电刀、电钻、摆锯等电动用具, 使之安全, 可靠处备用状态, 随时提供医师使用。

3.4 洗手护士的无菌操作技术应严格, 时刻注意手术人员的无菌操

作, 发现污染现象, 及时提示手术人员采取补救措施, 这一环节对防止术后感染至关重要, 由于此项手术时间长, 因此要求洗手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严肃的工作态度, 严格管理术中使用的器械、缝合针, 纱布等, 防止用品遗留创口, 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椎体手术 篇4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24-01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新型微创手术,通过内部注射高分子材料硬化后复位受损椎体,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深受医生及患者的喜爱[1]。因该手术方法、疗程区别于传统手术,其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术后主要并发症也有所差异。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2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分析并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措施。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总数(例)平均年龄(岁)

总数(例)5050

男/女(例)31/1930/20

平均年龄(岁)62.±6.2463.31±6.52

单纯胸椎压缩性骨折(例)1414

单纯腰椎压缩性骨折(例)2221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例)1415

1.2实验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特殊的护理干预,详细措施如下。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因此更加容易患各种疾病,出现很多负面的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述手术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信任医护人员,从而更好的沟通、交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体位护理:患者平躺仰卧位于硬板床,患者脊柱保持平直,保持头部高度能维持腰部正常生理曲度。护理过程中要时刻确保患者保持正确体位。

饮食护理:围术期内给予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少食多餐,手术后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油腻食物,多食清淡、高营养物质,易消化的食物。

腹胀和便秘护理:指导患者合理正确的饮食,日常腹肌收缩练习,从而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并发症护理: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帮助患者翻身,勤擦身,勤清洁,保持床单平整和干燥,防止压疮。

功能锻炼:压缩性骨折患者需要卧床,由于卧床时间较长且没有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容易造成胸腰背肌萎缩。因此,伤后分阶段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十分必要。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3.31±0.34)分,住院时间为(5.55±1.21)d。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为(4.29±0.41)分,住院时间为(7.85±1.31)d。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总数(例)手术成功率(%)VAS评分(分)住院时间(d)

观察组60100.003.31±0.345.55±1.21

对照组60100.004.29±0.417.85±1.31

3 讨论

对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来说,由于缺乏对该技术的认知与信任,大多数均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感受,但是面对疾病疼痛折磨不得不接受手术,其内心矛盾不安。护理人员需经常与患者沟通,注意其思想变化动向,如发现患者存在思想不安等情绪,需要判断出何种原因导致。若对该新型微创技术存在疑惑,要结合患者接受教育程度或其自身个性等浅显简单耐心的为其讲述原理,同时告知该技术成功率很高,并且可以让其与已经接受该手术的术后恢复患者接触,帮助建立信心。

为了提高患者舒适度,尽量保持其正常的供养要求,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对其进行深呼吸训练,从而提高患者肺活量,但需注意的是,要根据患者肺功能及氧合水平制定不同的训练强度[2]。术中注入高分子材料到病变椎体时,需严密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同时轻声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下肢感觉运动等异常,如发生异常,及时停止注入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3]。手术结束后,严禁立即搬回病房,需对微创伤口进行压迫5分钟左右,然后保持卧位。待术后患者回病房,需保证仰卧位后平卧6h左右,也有文章报道平卧2-4h。反复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卧床休息的必要性,防止椎体内高分子材料未完全硬化,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椎体成形术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材料渗漏、肺栓塞及感染等等,当发现高分子材料未完全硬化随患者走动而渗漏,则需立刻告知其负责医生进行治疗处理。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3.31±0.34)分,住院时间为(5.55±1.21)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通过特殊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术后不适、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生理及经济上负担。

综上所述,采取优质的护理服务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體骨折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丰建,林伟龙,朱炯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50-54.

椎体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病人, 男13例, 女17例;年龄60岁~89岁, 平均72岁;病人既往所患的基础疾病有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均能适应手术无禁忌证。体格检查病人均有轻微外伤史, 活动受限, 在站立与行走时疼痛不能忍受, 无脊髓与神经受压的症状与体征, 通过X线、CT、核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 提示病椎后壁完整, 排除骨肿瘤。

1.2手术方法

病人采取俯卧位, 在胸部、骨盆处分别垫一长条型软垫, 将手术床头及床尾适度抬高, 行C型臂X线透视下如病椎恢复不到基本形态再实施上臂垂直用双手掌重叠压在病椎上反复冲压, 经透视病椎高度恢复近正常或者压缩率较小, 可在局部麻醉下, 通过C型臂机透视, 经双侧椎弓根入路, 然后再将黏稠程度如同牙膏状的骨水泥注入至椎体内。拔除穿刺针, 无菌敷料覆盖, 手术结束将病人平卧送返至病房。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病人准备

该类病人多数为老年人, 心理负担较重, 耐受性较差[4], 因该手术需要进行俯卧位操作, 因此应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 术前访视病人, 耐心讲解该类手术的过程及预后情况, 以手术成功的病例鼓励病人, 增强病人的信心和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由于该类病人患有多种疾病, 为了更好适应手术采用的俯卧位, 保证术中正常的肺活量, 在术前进行适当的体位训练相当重要, 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练习, 增加其对手术的耐受性。

2.1.2 器械准备

准备手术器械及椎体成形术所需的特殊配套器械, 如局麻药物、一次性PVP骨穿刺针、一次性加压注射器、可显影骨水泥等, 备好卧位垫, 手术保证C型臂X线机的完好备用。

2.2 术中配合

2.2.1 手术准备

病人入手术室后核对姓名、床号、手术名称及术前准备情况, 首先建立静脉通路, 监测生命体征, 保持室温22℃~25℃。

2.2.2 体位安置

病人采用俯卧位, 用长条型软枕垫至病人胸部、骨盆处, 适度抬高手术床头和床尾, 手术床摇成“V”字形, 病人治疗部位处于后伸位, 病人的病椎对准手术床的腰桥, 保证病人肩部及髂前上棘不受压, 双上肢自然弯曲置于头两侧, 头偏向一侧, 保证呼吸通畅, 膝关节用约束带固定。术中因需手法复位, 手术医生反复在病椎部位冲压, 这时应站在病人身旁安抚病人, 根据情况可遵医嘱静脉给予地佐辛止痛药物, 减轻病人痛苦, 防止因复位疼痛扭动身体造成对手术的影响, 同时还应注意保持床单的平整, 防止皮肤压伤[5], 保持身体轴线平直, 保证病人安全。

2.2.3 熟悉手术步骤

注意无菌操作, 将C型臂机球管用无菌保护套覆盖, 防止污染。病人行体位加手法复位联合治疗后经C型臂透视见病椎恢复接近到正常形态或压缩率变小, 将2%的利多卡因稀释成1%, 局部麻醉浸润完善后穿刺针经两侧椎弓根入路, 当穿刺针到达病椎椎体2mm, 取出穿刺针芯, 插入导针, 在导针的引导下将空心套筒钻入病椎至1/3处, 按照10g一袋粉加5mL一袋液体的比例调配骨水泥, 不可过稠或过稀, 当骨水泥黏稠程度如同牙膏状时, 向椎体内进行控制性加压注射, 一般为3mL~5mL, 填充满意后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片刻、消毒穿刺部位, 覆盖无菌敷料。观察10min后与手术医生共同配合将病人平卧位移至推车, 送返至病房。

2.2.4 术中严密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该手术的并发症主要是骨水泥的渗漏[6]、肺栓塞、变态反应、周围血管扩张, 尤其是推注骨水泥时, 当病人出现意识变化、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下肢运动感觉异常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停止操作。

2.3 术后随访

术后2d~3d随访病人, 疼痛明显好转、精神好、生命体征平稳, 已经可以下床。

3 结果

本组病人均先行过伸位、手法冲压复位后再行PVP, 病人均能耐受手术, 在术中积极配合, 病椎复位得到满意效果, 4例出现骨水泥向椎体前侧渗漏, 但无不适症状。

4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病人越来越多, 尤其是绝经年限长的老年妇女[7], 过去这类病人采取传统的卧床休息的保守治疗方法, 由于恢复时间长, 易产生压疮、下肢深静脉栓塞、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PVP与PKP已广泛开展应用, 通过手术的进展发现, 单纯PVP的局限性是使病椎高度恢复有限, PKP虽优于PVP, 但是治疗费用较高, 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体位加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减少病人住院天数及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的优势, 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8]。作为手术室护士, 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进行知识更新, 提高自身素质。工作中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认真对待每台手术, 在术前做好访视, 加强病人心理护理, 以保证术中能够积极配合, 还要确保病人的体位既满足手术的需要, 又要保证其安全与舒适, 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熟练配合手术, 注重每一个环节, 以高度的责任心为病人把好每一关, 提高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心理舒适度[9], 为治疗的成功和康复提供重要保障。

摘要:[目的]介绍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30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在C型臂X线下进行体位加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 在手术中注意心理护理、正确的体位摆放与固定、掌握手术步骤密切配合。[结果]30例病人手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体位加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体位及手法复位,椎体成形术,手术配合

参考文献

[1]Heini PF, Orler R.Kyph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osteoportic vertebral fractures[J].Euro Spine J, 2004, 13 (3) :184-92.

[2]贾其余, 郑曙翘, 闫红旗, 等.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0, 13 (5) :506-508.

[3]王云清, 王建强, 李华, 等.体位及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 28 (5) :461-463.

[4]陆烈红.病人对生理与心理舒适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12) :937-938.

[5]黄莲.骨科手术病人皮肤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19) :221-222.

[6]倪文飞, 池永龙, 林焱, 等.经皮椎体强化术并发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临床意义[J].中华外科杂志, 2006, 44 (4) :231-234.

[7]Van Der Voort DJ, Van Der Werjer PH, Barentsen R.Early menopause:increased fracture risk at older age[J].Osteoporos Int.2003, 4 (6) :525-530.

[8]林东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4) :393-394.

浅析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篇6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摆放位置,生命体征,骨水泥

现行的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是一种在椎体手术中经常使用到的微创手术, 其原理是通过向椎弓根内或者是向椎体内灌注骨水泥的方法, 来治疗患者的某些椎体疾病, 比如:椎体血管瘤、骨髓瘤、椎体良性肿瘤, 以及因骨质疏松造成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等[1]。临床上应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 术后无并发症产生, 手术更加安全可靠, 患者的预后效果良好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9月的因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 年龄48岁~69岁;其中, 有4例患者损伤的是T10椎体, 有4例患者损伤的是T12椎体, 有3例患者损伤的是T13椎体, 有6例患者损伤的是L2椎体, 有3例患者损伤的是L3椎体, 有7例患者损伤的是L5椎体, 有3例患者损伤的是L6椎体。患者在入院时都存在脊柱椎体疼痛和脊柱横断的疼痛等, 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1.2 方法

30例患者均在行全身麻醉后, 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之前, 给予患者正确体位摆放, 首先, 将患者的手肘弯曲置于头的两侧, 两条腿向后伸直, 胸向下, 后背朝上, 在患者的髋关节和踝关节处垫上枕头进行相应的保护, 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将患者进行正确的体位摆放后, 开始进行手术, 首先对相关的手术器材进行消毒, 在医用C形臂X线机下进行椎体造影, 取10 cm~15 cm大小的穿刺针进行椎体穿刺, 将穿刺针插进椎体内部, 进行骨水泥的椎体内灌注, 边灌注边观察医用C形臂X线机内反射出的骨水泥的椎体内分布。在灌注完成后, 拔出穿刺针, 进行最后的术后包扎缝合。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单个椎体的手术时间大约在33 min左右[2]。

2 手术配合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 对患者行全身检查, 排除其他病症, 其中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超声等。对患者手术部位皮肤, 进行全方位的擦洗、消毒, 保证此部位的清洁。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 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积极面对疾病, 并叮嘱患者在术前禁饮禁食[3]。

在进行大手术之前, 患者难免会紧张焦虑不安, 对手术也充满担忧和恐惧, 这就需要护士在行护理过程中,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安抚患者躁动的心情。为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护士可以提前将手术的流程, 以及手术室的环境, 主刀医生的详细资料, 都可以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 也可以很好地配合医生, 对医生充满信任。在手术之前, 护士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使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 以便手术正常进行, 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其次, 护士要和患者家属以及其本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将手术的利与弊, 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都要进行详细的交代, 使他们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 在患者手术成功后, 患者家属也要时刻鼓励患者, 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4]。

在手术结束以后, 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等到患者恢复意识后, 将患者转移到监护室, 做好交接。

3 结果

在手术的过程中, 鉴于医生与患者的配合良好, 手术也相对成功, 在手术结束后的4个月内进行回访, 30例患者的术后恢复都较为良好, 无并发症。

4 讨论

4.1 术前准备

在患者手术前, 进行有效心理疏导, 消除其紧张情绪, 并进行全身检查, 排除其他病症;对实验器材, 进行严格消毒杀菌, 保证手术设备的正常运行。

4.2 保持正确体位

患者采取俯卧位的方式, 保持腹部悬空, 避免静脉及脏器损伤, 同时也要注意对四肢肌肉、神经的保护[5]。

4.3 生命体征

在患者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过程中, 时刻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 如果发现异常, 立即告知医生停止注射, 进行抢救。

在施行手术前,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保证患者正确的体位摆放, 密切关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 术后数月未出现并发症, 患者康复, 手术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军民, 汤逊.腰椎骨折并骨质疏松的治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1, 7 (1) :66-67.

[2]池永龙.脊柱微创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534-548.

[3]罗件光.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 30 (5) :50-51.

[4]叶彤.C臂机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8, 10 (6) :394-395.

椎体手术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40例腰胸段椎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19~74岁之间,平均(37.8±5.6)岁,病程在9个月~2年之间,平均(1.3±0.3),部位:T11椎体6例,T12椎体5例,L1椎体椎体6例,L2椎体2例,L3椎体1例,并发截瘫4例,肾结核2例;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20~72岁之间,平均(36.9±4.6)岁,病程在10个月~3年之间,平均(1.5±0.5),部位:T11椎体5例,T12椎体7例,L1椎体椎体4例,L2椎体1例,L3椎体3例,并发截瘫5例,肾结核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术前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3~4周,待患者的血沉下降到正常范围或者是接近正常,同时全身的中毒症状改善后再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后路内固定 经后路正中切口,剥离两侧骶棘肌,暴露关节和椎板,并分别在病变的椎体相邻的上下椎体钻入椎弓根钉,在两侧安置固定杆,后再翻身经一侧或者两侧倒八字切口清除病灶。治疗组患者采用前路径内固定术:采用肾切口, 彻底清除结核病灶,行椎管内减压,在相邻的上下正常椎体各置入一枚螺钉,并适当撑开,矫正后凸畸形并恢复椎体高度,用自体肋骨、髂骨植骨,植入抗结核药物,完成钢板内固定[3]。两组患者在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9~12周,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常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功能恢复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undefined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附表。

经后路径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结核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结核病患者逐年增多,脊柱结核的患者也明显增加,脊柱结核的基础治疗是药物治疗,手术局部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措施,脊柱结核的手术指征是患者合并神经根受压或者合并脊髓受压,窦道形成并经久不愈,经过正规的治疗效果欠佳,脊柱畸形或者不稳定,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包括单纯病灶清除,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关键是保证脊柱的稳定和重建,只有达到结核病变局部的稳定,脊柱结核才能由静止达到治愈的目的。经后路径手术的特点是手术时间比较长,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变换体位,先进行后路内固定,因前路椎体间植骨不能有效撑开,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后凸的畸形效果比较差,并且内固定加速上下椎体的退变,前路径手术风险高、术中出血量大,手术创伤大,需要在前路显露病变的椎体以及上下正常的椎体,影响椎体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在处理腰横动脉时要仔细,对于病变椎体累及超过3个椎体和跳跃性脊柱结核,其固定相对比较困难。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手术入路,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郑晨希,饶书城,牟至善.椎体钉在胸椎结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7,12(6):401.

[2]金大地,陈建庭,张浩,等.一期前路椎间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2008,38(12):900-902.

[3]赵宏,叶启彬,李世英,等.内固定技术用于脊柱结核治疗[J].中国医学科学院报,2008,16(3):206-209.

[4]饶书城,胡云洲,牟至善,等.胸腰椎骨折截瘫前路减压的疗效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2009,14(1):16-18.

椎体手术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 男11例, 女7例, 年龄27~68岁, 平均46.8岁。全部病例术前通过X线、CT、MRI等检查确立为单脊椎受累, 其中T6椎体4例, T5、T11各3例, T8、T10、L1椎体各2例, T7、L2椎体各1例, 同位素99mTc-MDP全身扫描未见其他骨骼受累。其中椎体原发肿瘤7例, 包括骨巨细胞瘤2例, 骨母细胞瘤2例, 血管瘤1例, 骨肉瘤1例, 脊索瘤1例;转移性肿瘤11例, 原发灶肺癌5例、肝癌2例、结肠癌2例, 乳腺癌1例, 甲状腺癌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或腰背部疼痛, 椎体后方肿瘤侵入椎管, 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 且所有患者预期生存期在半年以上。

1.2 手术方法[2]

气管插管全麻下, 患者俯卧位, 病椎棘突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 依次逐步显露病椎及相邻的脊椎棘突、椎板及病椎两侧的肋骨, 于病椎的上下椎体双侧椎弓根处分别安置椎弓根螺钉, 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显露肋骨、肋间神经和血管, 并切除病椎两侧的肋骨各2~5cm, 钝性分离胸膜并向前推移, 显露病椎椎体两侧和前方, 绕过脊髓前方切断病椎上下椎间盘及相连的前、后纵韧带, 至病椎完全游离, 然后将其整块从侧方旋转出来切除, 完成胸膜外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尔后行360°环脊髓减压, 同时予以填充自体骨或骨水泥行钛网支撑, 放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

2 护理

2.1 消除术前恐惧

患者术前面临可能导致的瘫痪、肢体功能障碍等, 思想压力较大, 恐惧、焦虑心理很重, 对手术疗效和自身康复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因此, 护理人员运用整体护理知识, 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述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 简单介绍手术方法和我科众多手术成功的典型病例, 并协助患者家属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另外, 对恶性肿瘤患者还应注意医疗保密性。

2.2 指导饮食支持

由于肿瘤的慢性消耗, 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多需辅以放化疗等, 患者的基础情况往往较差, 因此纠正营养不良至关重要。正确指导患者选择合理膳食, 以增强手术的耐受性。饮食上应进高蛋白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新鲜清洁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 多饮水。

2.3 做好术前准备

因手术创伤大, 术中出血较多, 除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术前常规化验检查、肠道准备以及备皮、皮试外, 术前还应根据情况足量备血, 以备术中、术后所需。术前指导患者加强肺功能锻炼, 练习有效咳嗽和深咳嗽, 以预防术后肺不张或坠积性肺炎。同时, 对每例进行压疮评估, 制订个性化的皮肤护理措施, 如每2~3h翻身1次,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应用防压疮垫对皮肤进行有效保护。指导患者床上练习解大小便, 以减少术后发生尿潴留或便秘的概率。另外, 术前遵医嘱静脉输入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2.4 加强术后监护

患者术毕麻醉清醒后返回病房时, 护理人员协助护工及家属托起患者的颈部、躯干以及下肢, 保持身体轴线平直, 将患者平托于病床上, 并维持去枕平卧至少6h, 清除口咽部的粘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规低流量吸氧, 心电监护支持, 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粘膜色泽和尿量, 并做好记录。保持输液通畅, 出现失血性休克时, 立即给予输血、补液等治疗。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 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 如渗血过多或敷料污染时, 予以及时更换以防切口感染。

2.5 输血护理及肝肾功能监测

由于手术时间长, 肿瘤组织血运丰富, 术中失血量较大, 平均2 000ml以上, 输血量也相应较大。大量、快速输入库存血时, 可导致低体温、低血钙、碱中毒、高血钾等并发症。故应在术中、术后注意保暖, 严密观察有无手足抽搐、血压下降、心室颤动等严重缺钙现象, 保留导尿管, 注意观察尿量、尿色的变化, 适时监测血电解质和肝肾功能, 必要时积极补充葡萄糖酸钙, 以预防中毒反应及低血钙、高血钾的发生。同时, 监视并防止急性肝、肾功能障碍。

2.6 创腔引流护理

全脊椎切除手术创伤大, 创腔渗血渗液相对多, 患者往往需于切口处放置负压引流球2~3d, 以防止伤口内血肿, 压迫脊髓。第l天引流量可达200~300ml甚至更多, 以后逐渐减少, 但如果第2天引流液颜色转淡, 引流量无明显减少, 患者诉有头晕时, 应考虑脑脊液漏的发生[3]。术后应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脱管或扭曲受压, 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 保持引流通畅, 可每小时挤压引流管1~2次, 防止血块堵塞管道影响引流效果。期间,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做好记录。

2.7 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

由于手术范围大, 时间长, 术中骨水泥及其热力对神经和脊髓有一定的压迫和损伤作用, 外加术中牵拉、术后出血等因素均可造成脊髓、神经根水肿、压迫, 导致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术后需密切检查患者四肢感觉、运动是否存在及其恢复情况, 密切观察双下肢末端温度、颜色和肌力情况, 观察排尿、排便情况并及时记录。本组有7例患者术后1周内主诉肢体麻木感较术前加重, 经甘露醇脱水消肿治疗近1周后, 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2.8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是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为防止胸段全脊椎切除后钛网脱出或松动, 必须保持手术段脊柱稳定,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周, 翻身时, 应使头肩和髋部保持同一平面。在保持脊柱稳定的前提下, 适度活动双下肢, 并做肢体按摩, 早期被动及中后期主动屈膝、屈髋运动, 增强肌力, 预防肌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当疼痛减轻时指导患者床上做四肢屈伸运动, 扩胸运动, 肩关节、腕关节活动, 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及踝关节活动, 进一步增强四肢肌力及关节的灵活性。每组动作可每次做20~30下, 每日3~4次, 循序渐进, 以不疲劳为标准。术后2周可协助患者坐起,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逐步行床边适度负重站立, 最后可在医护及家属的搀扶下进行床边活动, 促进四肢功能恢复, 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后期。1个月后可协助戴胸背支具或腰围短暂下床活动, 严禁患者私自解除, 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呕吐、腹胀等不适。2.9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制订详细的康复锻炼计划及注意事项, 半年内避免脊柱弯曲、扭转及身体负重, 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及扩胸运动、腹部收缩运动、臀部肌肉锻炼等, 带保护性支具背心固定6个月以上。注意定期复查, 术后l年内每月复查l次脊柱正侧位片和胸片, 术后1~2年每2个月复查1次, 以后每3个月复查l次, 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另外, 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 指导其适当参加户外活动, 多吃牛奶、含钙量多的海产品等, 以促进骨量的恢复[4]。

3 小结

针对胸腰椎单脊椎肿瘤,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完全切除肿瘤,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阻止神经功能状况恶化,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术前、后全面的护理评估,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是保证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保证手术成功, 术后顺利康复的关键[5]。通过对本组18例患者的护理, 我们体会到:围手术期良好的心理护理, 必要的营养支持, 细致的术前准备, 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测, 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积极的功能锻炼指导, 完善的出院康复计划等, 是手术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Charles GF, Ory K, Michael CB, et al.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primary tumors of the spine[J].Spine, 2005, 30 (16) :1899-1908.

[2]李建民, 阎峻, 杨志平, 等.胸腰椎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初步应用及手术方法改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 17 (1) :14-16.

[3]王惠琴, 汪四花, 林芬, 等.34例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0) :888.

[4]施巧宜.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06, 13 (2) :37.

椎体手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4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中, 均为单椎体骨折, 少数除单一椎体骨折外, 尚涉及上或下相邻椎体的附件骨折;其中男性29例, 女性17例, 年龄20~52岁 (平均37岁) ;伤椎节段为:T11 6例、T12 14例、L1 18例、L2 8例。按胸腰椎爆裂骨折的Denis[2]分类:Ⅰ型21例, Ⅱ型9例, Ⅲ型10例, Ⅳ型3例, Ⅴ型3例。术后随访12~48个月, 平均24个月。

1.2 影像学表现

(1) X线平片, 所有患者均摄胸腰椎正侧位片其特点如下:a.椎体高度减低, 前柱高丢失26例, 后柱高丢失8例, 前后柱高均丢失12例;b.椎体后缘凸入椎管40例;c.椎板骨折36例;d.椎弓根间距增宽46例;e.棘突间距增宽14例。 (2) CT扫描:共46例, 主要特点:a.椎体呈粉碎性46例;b.椎板折36例;c.椎体后缘骨折伴凸入椎管致狭窄46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在伤后8h内入院患者立即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早期手术, 进行切开复位, 一般在1~3d内手术。后路椎弓根螺钉 (ESOLA、CD、AF) 内固定, 全椎板减压, 并做脊髓、神经根探查及减压, 探查骨性压迫, 将骨片推向前方。前路行侧前路椎管探查减压 (Kaneda、Z-Plate) , 复位固定与椎体间植骨。术后平卧, 第2天自行或帮助下轴位翻身, 切口疼痛好转后视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腰背肌锻炼并予神经恢复药物治疗, 术后48h内拔除引流管, 8周内卧床为主, 12~14周开始腰围保护下床活动。

1.4 观察方法

对胸腰椎爆裂骨折不同手术治疗的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与出血量

后路手术38例, 平均手术时间90min, 平均出血量300mL;前路手术8例, 平均手术时间240min, 平均出血量1000mL, 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明前路手术创伤明显大于后路手术。

2.2 神经功能恢复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见表。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 前路手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14级, 后路手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09级, 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2.3 伤椎椎体复位

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前后入路手术比较无明显差异, 表明后路手术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后路内固定取出后随访椎体高度未有明显变化。表明后路手术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丢失不明显。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后路手术, 伤椎椎弓根完整者, 伤椎加用短椎弓根钉复位, 与未用伤椎椎弓根钉复位相比较, 前者复位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表1) 。表1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46例术后脊髓功能分级恢复情况

注: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无显著意义, 表明前后路手术治疗后脊髓功能恢复相当

3 讨论

目前对于前后手术入路尚有很多不同意见, 手术入路应根据损伤部位、致压物方向等综合考虑。胸腰椎后路手术解剖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操作较容易, 并且后路椎弓根短钉可使骨块得到间接复位。椎管后方咬除椎板探查减压可获得椎管后外侧减压, 经椎弓根短节段的内固定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减少了椎弓根技术难以满足的重建脊柱矢状面正常生理弧度, 可达三维矫正。但后路手术减压加重脊柱的不稳定性, 特别是脊柱的前中柱已受到破坏的情况下, 再人为地将仅有的脊柱后柱稳定性进一步破坏, 会使脊柱后凸畸形加重, 使脊髓受压进一步恶化[3,4]。前路手术可通过椎管前方直视下直接去除致压物, 彻底减压, 较满意的恢复椎管矢状径同时矫正畸形, 恢复脊柱生理曲线, 椎间融合使其获得即刻稳定, 可为损伤脊髓的恢复提供一个稳定的内环境。而手术效果除取决于脊髓原发损伤程度外, 椎管前方减压是否彻底是影响神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但前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风险大、并发症多, 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其适应证为: (1) 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椎管受累>50%; (2) 陈旧性骨折或后路手术仍残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且有压迫存在者; (3) 前方致压的迟发性不全瘫; (4) 第一腰椎以上椎管前方受压并不同程度神经损害[5]。故建议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手术治疗, 应严格掌握不同手术入路适应证。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常州市中医医院骨科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并神经损伤46例, 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A级4例;B级10例;C级18例;D级14例。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 平均24个月, 随访者46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 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等并发症, 平均脊椎后突角, 中柱后突程度, 椎管狭窄程度均恢复满意, 神经功能除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 其余病例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 凡伴有神经损害或可能出现继发性神经损害, 尤其是伴有严重后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都是不稳定的, 均应手术, 前后路手术各有其特点,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神经功能,前路手术,后路手术

参考文献

[1]Holdsworth PW.Fractures, dislocations and fracture dislocations of the spine[J].J Bone Joint Surg Am, 1970, 52 (8) :1534-1551.

[2]Denis F.The Three column spin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thoracolumbar Spinal in juries[J].Spine (Phila Pa1976) , 1983, 8 (8) :817-831.

[3]Maynard FM, Bracken MB, Greasey G, et al.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J].Spine Cord, 1997, 35 (5) :266-274.

[4]戴力扬.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诊断[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 14 (4) :232-233.

上一篇:导管相关血液感染下一篇:肺癌化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