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市场行情

2024-07-22

整体市场行情(共12篇)

整体市场行情 篇1

当前,国内钢材产量增长有所减缓,需求基本保持平稳,出口虽有回落,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呈良性发展从行情走势来看,自7月中下旬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持续反弹。

从目前来看,年内钢材市场整体形势看好。但在国际经济环境没有明显改善,我国因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年中经济下滑趋势的大背景下,后期钢市仍具有不确定性。受此影响,预计近期市场气氛仍以观望与投机为主,总体走势将呈区间振荡、缓步回升态势。

一、当前钢材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1. 产量增长继续小幅减缓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7月份,全国粗钢产量5174.3万吨,比上月下降3.8%,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同比增幅也回落到只有2.2%。同期钢材产量6767.3万吨,比上月下降5.3%,同比增幅回落到9.7%。

分品种来看,建筑钢材增幅回落明显。钢筋、盘条本月同比增幅回落到只有3.9%和4.9%;铁首用钢材继续呈现负增长;厚钢板、热轧薄板、中厚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冷轧窄钢带、无缝钢管等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幅仍在20%以上。

从日产水平来看。7月份,全国日产粗钢166.9万吨,比上月下降6.9%,其中上旬为169万吨,中旬为165万吨,下旬为164万吨,呈连续下降势头;全国日产钢材218.3万吨,比上月下降8.3%,其中上旬为210万吨,中旬为220万吨,到下旬增加到223万吨,呈现回升势头。

1~7月份,全国累计粗钢产量37548万吨,增长18.2%,增幅较上半年回落2.9个百分点;钢材产量46587万吨,增长23.1%,增幅较上半年回落3个百分点。

2. 进出口双双回落

进口继续下降。据海关统计,7月份,全国进口钢材140万吨,比上月下降4.8%,比去年同期下降19.9%,自4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并且降幅逐渐扩大。分品种来看,棒材呈较快增长,角钢及型钢基本持平,板构和管材明显下降。其中,棒材进口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1%;角钢及型钢3万吨,仅比去年同期增长0.7%;板材120万吨,下降21.5%;管材4万吨,下降16.5%。

出口回落明显,但仍保持较高水平。7月份,全刚出口钢材455万吨,比上月下降近2成,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仍达到1.5倍以上。分品种来看,棒材出口5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2倍;角钢及型钢18万吨,增长24.6%;板材282万吨,增长2.9倍;线材15万吨,增长25.2%;管材12万吨,增长41.6%。

1~7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钢材983万吨,同比微降0.4%;出口钢材2813万吨,同比增长1.52倍;净出口钢材1830万吨,为去年同期净出口量的14.3倍。

3. 国内消费需求稳中有落

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增长态势依然较为强劲。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7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显示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仍有所放缓,但幅度不大。

工业生产增势基本平稳,略有回落。7月份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3.4%,增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以后。主要耗钢产品产量指标中,7月份全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1%,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增长37%,工业锅炉和机床产量增长12.4%和34%,增幅依然可观。

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增幅回落不大。1~7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866亿元,同比增长24.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强劲。1~7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7.2%。

综合来看,当前国内钢材消费需求虽然有所回落,但幅度不大,总的态势基本平稳。

4. 近期钢材价格有所回升

从7月中下旬以来,国内钢价持续反弹,至8月初,在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内,多数品种反弹幅度基本都在10~15%。

这次钢价反弹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一是经历了将近三个月的持续下跌后,市场本身有技术性反弹需要;二是近期宏观调控进入相对稳定期,中央强调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形势,市场心态较为平稳;三是生产成本上升,厂家借机调价。进入8月份,沙钢集团、河北钢铁、山东钢铁均较大幅度地调高出厂价格170~300元/吨。在最新出台的9月价格新政中,宝钢各品种直接或间接上调150~800元/吨;鞍钢主要品种上涨200~1000元/吨,武钢主要板材品种上调幅度则为200~800元/吨。四是钢材金融属性的带动效应。由于资本进入,近期钢材期货市场和“电子盘”行情上升,加上上述各因素叠加,带动了现货市场价格的上涨。

二、年内钢材市场价格有望回升

首先,从市场运行的宏观经济环境来看,虽然当前我国经济仍处在适度回调之中,但回落幅度趋向缩小。从PMI来看,目前仍保持在50%以上,显示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良好,预计下半年经济走势将以平稳为基调。

从供给来看,由于成本压力上升、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钢铁企业外部约束条件不断加强,年内钢材生产有望回落到合理水平。8月8日,工信部出台了1 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在这些名单中,一共有175家炼铁企业和28家炼钢企业,对这些钢铁企业明确要求在9月底之前,淘汰3524.6万吨炼铁产能和876.4万吨炼钢产能,约占全国炼钢产能的1.36%和炼铁产能的5.78%左右,显示出淘汰力度在进一步增强。

从需求来看,由于保障性住房开工紧锣密鼓、铁路网建设布局加快、区域发展提速,新的经济增长极正在加快形成,以及钢材消费旺季即将来临,国内钢材消费将继续保持稳定上升。

从周边市场来看,无论是国际股市、原油期货市场价格、铜期货价格走势,还是国内股市大盘价格走势,均进入了较为明显的上涨通道,这给国内钢材期货价格、现货价格长期波动上涨提供了大背景环境。

但在国际经济环境没有明显改善,我国因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年中经济下滑趋势的大背景下,后期钢市仍具有不确定性。比如,随着价格反弹,钢厂限产积极性不高,供给增长压力依然较为沉重;出口增势呈减缓迹象;投机资金通过期货、电子盘的炒作,加剧市场波动风险;市场心态较为脆弱等等。受此影响,预计近期市场气氛仍以观望与投机为主,总体走势将呈区间振荡、缓步回升态势。

整体市场行情 篇2

内容提示:分发领域的格局初定也将加速CP领域的竞争,行业将整体进入“整合时间”。

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用户规模的放量带来了移动游戏市场的高速增长。智研咨询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季度末,中国移动游戏用户数量约为3.025亿人,环比增长15.3%。移动游戏销售收入达到54.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预计2014年全年,游戏产业市场整体增速依然将维持在30%以上。其中,手游市场容量保持100%以上的增速是大概率事件,销售收入或将突破200亿元,向250亿元发起冲击,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15%-20%,超过页游,成为仅次于端游的游戏类别。

另一方面,随着玩家消费习惯的形成,对产品的选择和偏好也开始逐步转移。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平均每日游戏时长持续提升,日均1小时以上游戏时长的占到总用户的58.6%,单一用户的ARPU值也将随着游戏内滞留时间的提升而增长。因此,我们认为,2014年,SLG、RPG和ARPG等中重度游戏份额将持续提升。GPC和CNG的数据显示,2014年1-3月,AVGSLGARPG类游戏在ISO市场中的份额达到66.0%,收入占比更是达到70.5%。精品化、重度化发展的新趋势将造成游戏研发领域的“洗牌”。

封基整体行情难演绎 篇3

折价率低位徘徊

随着分红大戏逐步拉开帷幕,封闭式基金近来受到较多关注。截至目前,约有一半的封闭式基金提出了分红方案,一些基金更是抛出了大比例分红方案,比如基金裕泽,每10份分红15.3元;基金安顺,每10份分红9.3元;华夏旗下基金兴华,每10份分红5.31元。已经公布的分红方案,均超过去年底可分配收益的90%。

值得注意的是,在26只传统封基中,只有基金鸿阳、基金丰和、基金久嘉、基金同盛在2009年年底可分配金额分别为-0.2226元、-0.065元、-0.057元和-0.041元。因而这4只基金在今年分红的概率很低。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封闭式基金分红的条件大致为:可供分配收益大于零,分红不低于年度已实现收益的90%,收益分配采取现金方式,每年度至少分配一次。

不过和封基分红相对应的分红行情,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期待。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封基折价率的持续回落,使得封基分红后几无套利空间可言。

按照3月9日的收盘价来看,目前折价率最高的是基金鸿阳为20.46%,其次是基金久嘉、基金丰和、基金同盛,折价率达到19.51%、19.57%、18.3%。折价率最高的4只基金同时也是不具备分红预期的基金。

而业绩较好、同时具备强烈分红预期的封基,折价率早已大幅收窄,比如基金安顺目前的折价率是7.63%,基金裕泽折价率为5.99%,都是大比例分红的典范。而且此类较低的折价率从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出现,当时若干封基的折价率已经在10%左右,导致套利空间大大降低。

在1月底已经分红除权的基金兴华,由于此前大比例分红从而引来套利资金,致使目前的折价率已经缩小至4%左右。而同一家公司的基金兴和,由于分红额较低,除权后的折价率依然较高,目前为17.35%。

可以发现,封闭式基金的行情从过去的板块效应走向了结构性行情。各个封基的折价率水平也越发参差不齐,折价率最高和最低的封基之间差距达到约16%,业绩好、高分红封基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对投资者来说,这也意味着过去几年都存在的火爆的分红行情和大幅套利空间,现在越来越难找到。普通封闭式基金由于普遍折价率不高,即使分红除权,其折价率也只是微幅上升约2到4个百分点左右,所带来的套利空间微乎其微。同时,封闭式基金在去年末一波大幅上涨后,大都处于高位盘整状态,这恐怕也是分红行情很难激情演绎的重要原因。

瑞和小康的套利机会

相较于目前折价率较低的传统封基,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到创新封基上,其中某些品种目前已经渐渐显示出较好的投资价值,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杠杆型基金瑞和小康,该基金目前折价率已近10%。

在市场短期看法谨慎乐观,同时大幅上涨可能性较低的情况下,瑞和小康处于相对价值较高的阶段。目前市场向下的风险并不很高,向上的可能性存在,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比较低,这种情况下扛杆形式较为保守的瑞和小康,在净值接近1元的时候,将面临重要的临界点,因为在净值超过1元后,其收益的杠杆倍数达到1.6倍。从目前的风险收益水平来看,瑞和小康折价10%已经比较大幅的偏离了其实际价值,很值得关注。

整体市场行情 篇4

今年, 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值得期待。国内经济持续回升的态势去年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目前已呈现出“由政府主导下的刺激性增长向依靠市场力量拉动的常态增长转变”的基本趋势性特点。在此趋势之下, 预计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将更为稳健, 将呈现出“稳定较快发展”基本特征。综合来看, 今年我国钢铁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较去年更为看好。全年有望走出一个“供需较快增长, 基本均衡, 价格稳中有升”的良好轨迹。

一、2010年国内钢材市场回顾

(一) 国内消费需求较为旺盛

2010年, 我国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 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初步测算,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0.3%, 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 一季度同比增长11.9%, 二季度增长10.3%, 三季度增长9.6%, 四季度增长9.8%。

主要下游行业发展势头较好。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 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用钢较多的机械制造业增速较高, 产量增幅多在30%以上。比如, 金属集装箱较上年增长2.2倍, 工业锅炉增长28%, 金属切削机床增长32.7%, 铸造机械增长60.5%, 输送机械增长37.7%, 挖掘铲土机械增长57.3%, 铁路机车增长34.8%, 汽车增长31.9%, 民用钢质船舶增长47.7%, 家电行业的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冷柜产量增速也保持在2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 比上年增长23.8%。其中, 房地产投资增速引人注目。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 增长33.2%。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 2010年国内钢材市场需求较为旺盛。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测算, 2010年全年国内钢材消费7.7亿吨, 较2009年增长17%。

(二) 国内生产增速有所回落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0年1~12月, 全国粗钢产量6.27亿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9.3%;全国钢材产量7.96亿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14.7%。粗钢和钢材产量增幅较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左右。

从品种结构来看, 优化特征进一步显现。为了遏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了作用。截止2010年年末, 据工信部预计, “十一五”期间, 我国共淘汰炼铁、炼钢落后产能分别为11172万吨、6683万吨, 超额完成了任务。由于大中型钢铁企业大多均已完成设备更新换代和产品结构升级,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对以长材产能为主的小钢铁企业影响较大, 使长材市场供应量有所减少, 供需形势好于板材。在“十一五”初期的2006年, 全国钢材产量中板材比重为41.8%, 而长材比重高达48.1%;而在“十一五”末期的2010年, 板材比重升至45.4%, 累计上升了3.6个百分点;长材比重降至44.7%, 累计下降了3.4个百分点。

从发展态势来看, 呈现前高后低。去年前5个月粗钢产量连续上升, 并连续3个月创历史新高, 这期间月度粗钢产量平均增长速度接近25%。6月份开始, 月度粗钢产量连续4个月下降。到9月份, 年内首次出现月度粗钢产量低于5000万吨。这期间, 粗钢产量在6月份出现下降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前期粗钢产量居高不下, 市场供大于求矛盾逐步突显, 同期钢价也处于下跌局面, 部分钢厂的自行减产。8、9月份粗钢产量下降则主要是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执行力度不断加强, 特别是9月份, 由于限电措施的实施, 部分地区钢厂不得不减产停产。10月份, 粗钢产量有所回升。从日产水平来看, 下半年比上半年, 明显回落。下半年平均日产粗钢164.8万吨, 比上半年回落7.7%。

(三) 进口略有下降, 出口恢复性增长

据海关统计, 2010年全年累计进口钢材1643万吨, 同比下降4.8%。从发展态势来看, 一季度增长较快, 二季度以后转为下降。从绝对量来看, 二季度最高, 进口量达到433万吨;一季度其次, 为411万吨;三季度和四季度基本相当, 分别为407万吨和393万吨。

2010年, 全年累计出口钢材4256万吨, 比上年增长73%。从发展态势来看, 2010年我国钢材出口呈现冲高回落特点。上半年, 呈现逐月大幅增加, 6月份钢材出口一度达到562万吨, 创金融危机以来钢材出口新高。上半年累计钢材出口较去年同期增长1.5倍。下半年以来, 随着7月15日国家出台取消钢材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 我国钢材出口量开始大幅下降, 8月份达到年内出口最低点, 280万吨, 较年内出口高点下降接近1倍。随后四个月, 出口水平基本稳定在300万吨上下。

进出口相抵, 2010年全年实现钢材净出口2613万吨, 同上年相比大为增加, 相当于上年的8.8倍。

(四) 市场价格上涨

2010年, 在需求上升、产量增长减缓、成本推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 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上涨, 涨幅较为明显。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监测, 2010年全年国内钢材市场平均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13.9%, 比年初上涨12.2%。

分品种来看, 长材走势强于扁平材。这种特点在下半年表现尤为突出。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长材产量增长速度同扁平材相比, 回落更多, 节能减排对长材的影响也明显大于扁平材;另一方面, 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材的需求拉动较大, 特别是下半年经适房等建设力度加大更为长材需求上升加注了动力。这两方面的因素叠加在一起, 使得长材市场供求关系大为改善, 库存水平呈现快速下降, 行情不断走强。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监测, 2010年, 国内线材平均价格比年初上涨14.4%, 涨幅为薄板的两倍。

分阶段来看, 全年价格走势表现出“冲高-回落-上行”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4月:大幅冲高。涨势在3月份以后最为突出, 3月底钢材价格较春节前上涨几乎接近两成, 上涨一直持续到4月中旬, 价格此时一度达到年内高点。这期间价格冲高, 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因素拉动:一是钢材市场需求逐渐启动, 市场整体看好后市;二是以铁矿石为代表的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钢厂提高出厂价格;三是钢材期货价格震荡上涨, 对现货市场起到了引领作用。

第二阶段, 5~7月:价格回落。这期间虽然是钢材需求的传统旺季, 但钢价却出现大幅下跌, 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4月份后期, 国家出台了较为严厉的房地产政策调控, 国内外资本市场低迷不振;二是6月份之前我国钢材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较为突出。

第三阶段, 8~12月:震荡上行。这期间钢价震荡上行的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前期持续两个多月下跌, 钢材价已处于成本线附近甚至已低于成本价, 已跌无可跌;二是7月底欧洲自5月中旬出现希腊债务危机引发恐慌后首度传出强劲宏观经济数据, 钢铁业内信心受到提振;三是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对钢价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四是节能减排推进, 部分地区拉闸限电, 钢铁产量增长明显减缓, 供需关系改善。

全年钢材市场价格走势, 除了具有上述特点以外, 还具有如下突出特征:

一是成本推动作用更为直接

去年以来, 铁矿石、焦炭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 成为钢材市场价格上涨的主推手。比如, 去年国际主要矿山实行季度定价, 使得二季度以后的铁矿石价格持续走高, 加上煤焦煤等价格上涨, 钢材成本抬高, 市场价格在年初至4月中旬随之上扬。

二是金融属性更为突出

去年国内钢材价格走势、库存变化等等, 均具有较为明显的金融性色彩。全年库存水平一直居高不下, 但钢材价格总体上仍然呈现上涨态势。分析个中缘由, 除了成本增加抬高钢材价格的底部外, 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金融需求支撑了库存。

金融市场对钢价的影响更为直接, 股市、钢材期货、钢材远期和现货钢价走势基本一致。钢材期货对现货的价格发现作用更加明显, 钢贸商运用钢材金融的范围和能力越来越广、越来越强。钢材的金融属性已经成为影响市场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是政策影响更为显著

去年的钢材市场, 走势变化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为显著。比如, 4月下旬至7月初, 这期间国家出台了较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如二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50%, 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等等。同时, 面对国内的地方融资平台高债务风险, 国家加强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和治理。受此影响, 国内钢材市场一度低迷不振。8月底和9月初, 节能减排加快推进, 对部分地区拉闸限电, 钢铁行业首当其冲, 产量增长很快受到抑制, 市场供求关系随之改善, 钢材价格一路上行。9月中旬, 随着中小钢厂陆续复产, 加之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金率, 货币政策再次收紧, 钢价上行受阻, 涨势回落, 走势回稳。

二、2011年钢材市场展望

今年, 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值得期待。虽然目前欧洲债务危机阴影仍未根本消除, 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大, 但从发达经济体来看, 其增长趋势正在逐步形成, 至少比之前预期要好。基于此, 多数观点认为, 今年全球经济整体走势将以稳定回升为基调。从国内来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 两年多来收效显著, 经济持续回升, 目前已呈现出“由政府主导下的刺激性增长向依靠市场力量拉动的常态增长转变”的基本趋势性特点。在此趋势之下, 预计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将更为稳健, 将呈现出“稳定较快发展”基本特征。

综合来看, 今年我国钢材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较去年更为看好。全年有望走出一个“供需较快增长, 基本均衡, 价格稳中有升”的良好轨迹。

(一) 国内需求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也是我国经济运行基本回归正常增长轨道后, 迈向更好发展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定调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今年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将突出“控通胀”、“扩内需”、“保民生”、“稳增长”。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结合过去一年经济表现, 综合判断今年总体发展态势将会进一步稳定向好, 稳定较快增长将是基本特征。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9%以上。

具体来看, 今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仍然具有较多增长点。

一是今年我国投资预计不会大幅下降, 仍将保持在20%左右快速增长。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 各地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较高, 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会集中开工。比如, 可再生能源、环保产业、城市地铁等将迎来建设高峰;国家在农田水利设施等农村建设投入将大量增加。1月29日, 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提出, 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 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 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中西部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与升级过程中, 也将带来大量的厂房兴建、装备制造和技术园区建设, 进而刺激当地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国家将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高达1000万套。新增建设项目, 加上前两年形成的许多大规模建设项目尚未完成。预计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增速回落到20%以内的可能性较小。

二是从固定资产投资以外的其他下游行业来看, 虽然面临增速回落的风险, 但整体趋势仍然向好:汽车行业增长仍然可期, 机械部分领域仍将表现良好, 家电下乡潜力巨大。

综合判断, 今年国内钢材消费将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预计增速仍将保持在10%左右。

(二) 产量增长减缓

现在上游原材料呈现货紧价扬局面, 钢材生产的外部约束条件收紧。随着全球经济复苏, 国际上对铁矿石的需求不断上升, 但由于铁矿石产能增长周期较长, 并且主要控制在三大矿业巨头手中, 全球铁矿石供应增长有限。今年进口铁矿石贸易卖方市场特点将会更为突出, 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美元贬值形势下, 价格继续看涨。另外, 在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 国家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政策不会出现松动, 钢铁产能的释放将继续受到抑制。据此判断, 今年我国钢材产量增长将继续减缓, 预计全年钢材产量增速回落到8%左右。

(三) 出口不确定性较大, 进口保持稳中有升

从出口来看, 一方面具有继续上升的基础和条件。当前美国消费者信心增强, 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增速正迅速向危机前水平靠拢, 在较低的通胀率水平和持续的经济刺激政策背景下, 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在此背景下, 预计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转好, 对钢材的需求量上升。我国作为钢铁生产大国,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在国内产能过剩较为突出的背景下, 钢铁企业增加出口的积极性较高等等。但另一方面, 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复苏态势仍不稳固, 国家严控“两高一资”产品扩大出口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限制措施等等, 都会使得今年我国钢材出口难度增大。预计今年我国钢材出口可能维持在4000万吨左右, 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约在5%左右。

从进口来看, 随着我国传统制造业加快改造提升, 以及新兴战略产业加快发展, 国内对优质钢材、特种钢材的需求将会增加, 客观上需要从国外增加进口以调剂国内供应不足。另外, 适当增加进口, 也有利于保护国内资源、平衡国际贸易,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预计今年钢材进口在上年的基础上, 继续保持小幅上升。

(四) 市场价格震荡上行

总的来看, 今年我国钢价总体上将呈现波动上行态势。一是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向好, 国内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同时随着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钢铁产量过快增长的局面也可能会有所改观, 市场供需形势继续改善;二是钢铁生产成本支撑作用进一步突出。从目前来看, 今年国内外市场原油、铁矿石等资源、能源性产品价格继续看涨;三是从市场心态来看, 在政策面基本平稳, 资金面依然宽松的情况下, 后市走势担忧情绪并不厚重。

分阶段来看, 年初由于即将迎来“春节”长假, 市场进入冬歇期, 这期间市场需求会有所下降, 钢价将呈平稳运行或小幅调整;春节后受需求恢复增长影响, 钢价有望走出一波上涨行情, 持续时间可能3~4个月左右。但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控制通胀成为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背景下, 预计上涨幅度不会太大, 可能在10%以内。三季度随着高温多雨季节来临, 钢材市场进入淡季, 价格可能会出现短暂调整。9月份以后, 季节性消费旺季来临, 价格随之步入上升通道, 12月份可能回归平稳。

整体市场行情 篇5

过去的2014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厂商攻城拔寨,占据了国内手机市场份额的大部。在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它们的产品、市场、营销等策略也发生着变化,并对今年下半年的市场格局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国产品牌崛起新品牌抢眼

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6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2014年上半年全国手机市场累计销售2.2亿台,其中2G手机为2604.6万台,3G手机为1.54亿台,4G手机为4039.4万台,在全部销售的手机当中,国产品牌达到1.68亿台,占手机市场份额的76.4%,可以说国内手机市场的大半江山已被国产手机占据。

在中国手机市场发展中,诞生了一批知名的国产手机厂商,它们既包括传统上的“中华酷联”,还有伴随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小米、Vivo等手机厂商。具体而言,2014年上半年,小米共销售手机2611万台,同比增长高达271%,相比而言,2013年全年小米共销售手机1870万台;华为共销售智能手机3427万台,同比增长62%,如果再计算非智能机,估计销量会突破4000万台;中兴共销售智能手机2800万台,其中4G智能手机为1500万台。需要说明的是,中兴手机的市场主要在海外,尤其是同欧美等当地运营商合作推出的定制机。联想上半年销量为2600万台,酷派在3000万台左右,VIVO在1500万台左右,魅族在600万台左右,OPPO在500万台左右。

上面所列举的企业,共销售手机1.7亿台左右,由于各厂商所公布的数据均为全球销量的数据,因此上述厂商在中国市场上的手机销量,估计占总销量的40%~50%之间,国内的手机市场尚未达到垄断格局,尤其是在生产外包的背景下,各手机产品质量相差不大,只要有独特的营销手段做支撑,一些不知名厂商的手机,能够依靠单款获得较高的销量,如2014年上半年,一款Q米的手机,销量冲到500万台的规模。

策略和渠道变化从追量到求精

除了上述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增加明显之外,2014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市场还呈现出四大特点。

首先是机海战术遭摒弃,以精品策略取而代之。以往国内手机厂商习惯采用机海战术,即针对高中低端市场均提供适配机型,此外,同一款手机,针对三大运营商均提供不同的机型。但机海战术使得产品管理极为复杂,生产的规模效应无法实现。同时,有限的营销资源

也不得不分配在多个机型上。而近年来,苹果、小米、魅族等依靠少量竞品机型打天下的成功案例,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手机厂商认识到精品战略的重要性。例如华为表示当前阶段的重点是依靠P6、P7进行市场攻占,酷派表示2014年新上市的机型将比2013年减少20%,中兴则称未来4G市场中将提供单一机型,同时兼容三大运营商的4G网络。

其次是运营商渠道开始沦为鸡肋,社会渠道地位凸显。曾经在运营商终端补贴的刺激下,用户偏好在运营商处购买手机,而手机厂商也千方百计将自己的手机纳入定制终端的范畴。但运营商为了拓展销量,要求更多低端机型,并对集采的价格越压越低。与此同时,根据国资委要求运营商削减营销成本的要求,未来终端补贴力度将进一步降低。如此情况下,在各手机厂商主打精品战略的指引下,手机厂商更愿意通过社会渠道销售手机,以加强对渠道的掌控力度,例如华为就表示,未来将把占手机销售总量50%的运营商渠道,逐步降低到20%。再次是4G手机批量上市,3G新机逐步减少。2014年上半年,通过工信部入网检测的手机共1305款,其中2G手机228款,3G手机694款,4G手机367款,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4G的发展,新上市的4G手机逐月增多,而3G手机则逐月减少,2014年1月通过检测的3G手机152款,4G手机19款,而到了2014年6月通过检测的3G手机下降到53款,4G手机则上升到了119款。

最后是爆款手机层出不穷。除了那些已经走红的手机,如小米Note,魅族MX4等机型之外,2014年上半年市场中还出现了不少爆款手机,如Q米,么么哒等。它们共同的特点首先是硬件配置高,哪怕只凸显某方面的硬件;其次是价格足够便宜,千元甚至500元以下是必然的选择;三是互联网营销做的足够好,足够吸引用户的关注。

未来持续增长动力在4G

众所周知,国内市场人手一台手机甚至多台手机的趋势正在显现,未来中国厂商要想拓展,一是依靠换机用户;二是依靠海外市场。对于换机用户而言,换机不再是因为手机硬件生命周期到了,而是因为能够支撑相关应用的周期到了,或者是能够体现时尚的生命周期到了,不可否认,后二者的周期在缩短,同时主流手机的价位继续下降,而用户收入在上升,这也是促进手机更换的原因。对于海外市场,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在增长,另一方面发达地区手机更换频率也在缩短。正是这些原因,将继续让中国手机厂商保持一定的增长。

在具体的策略层面,打造精品,充分构建可控渠道包括自有渠道或直接合作的社会渠道,而非运营商渠道,把握趋势发展,将重心转移到4G市场,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将精

河南万邦市场:蔬菜价格整体下降 篇6

在统计的90种蔬菜中,有29种蔬菜价格下降,26种蔬菜价格上涨。上涨蔬菜品种和下降蔬菜品种基本持平,蔬菜价格稳中有降。

本周蔬菜价格与上周同期相比,上涨明显的有冬瓜、青泡椒、美人椒、茶树菇等,涨幅分别为35.7%、35.0%、34.4%、25.0%。冬瓜产自海南,海南地区冬瓜种植面积少,货源紧张,加上长途运输,成本增加,价格上涨。青泡椒产自海南,由于本周气温下降,青泡椒货源相对减少,根据青泡椒质量等级的不同,包装不同,价格有所差别。

蔬菜价格与上周同期相比下降较明显的有:黄葱头、苦菊、紫甘蓝,降幅分别为:45.5%、37.5%、33.3%,降幅比较明显。黄葱头产自云南、甘肃。甘肃地区黄葱头已到末期,质量下降,云南地区黄葱头货源充足,大量上市,价格下降。苦菊产自本地,天气条件良好,加速苦菊的生长,货源充足,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其中:白萝卜、莲藕、土豆等蔬菜价格比较稳定。

整体市场行情 篇7

从市场运行规律来看, 短期钢价反弹压力较大, 预计近期国内钢材价格将进入调整。但综合来看, 当前钢材价格回落, 只是对前期快速拉涨的修正, 有助挤压“泡沫”成分, 为后期市场运行夯实基础。目前钢市的供需矛盾尚不突出, 钢材市场整体向好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 市场价格虽然经历了仅三个月的持续上涨,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的价格水平使钢材生产企业刚刚摆脱亏损困局, 据此笔者认为未来几个月钢材价格整体走势仍将延续震荡上行基本趋势。

一、当前钢材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1. 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7月份, 全国粗钢产量突破5000万吨, 达到5067.6万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12.6%, 增速比6月份加快6.6个百分点;钢材产量6090.6万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19.4%, 增速比6月份加快5.4个百分点。我国钢材产量自6月份以来连续两个月保持在6000万吨以上。

1~7月份, 全国粗钢产量31731.3万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2.9%, 增幅比前六月提升1.7个百分点;全国钢材产量37784.4万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7.6%, 增幅比前六月提升0.9个百分点。

2. 进出口环比上升

据海关统计, 7月份钢材进口174万吨, 比上月增加6.7%, 比去年同期增加20.9%。今年以来, 由于我国钢材进口逐月持续攀升, 从4月份开始, 扭转了最近三年多同比下降局面, 至今已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 最近三月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7月份钢材进口量创下2006年以来月度进口量最高记录。

从品种结构来看, 板材同比大幅增加, 其余品种大多下降。棒材进口8万吨, 比去年同期增加0.9%;角钢及型钢3万吨, 下降14.5%;板材152万吨, 增加25.7%;管材5万吨, 下降32.1%。7月钢材出口量达181万吨, 比6月增加38万吨, 增幅达26.6%;比去年同期下降74.9%。今年上半年, 我国钢材月度出口量呈逐月走低基本态势, 1月份最高, 为191万吨, 随后持续下滑, 到二季度回落到140万吨上下, 上半年月均出口量为155万吨。7月份突破180万吨, 回升尤为明显。

分品种来看, 板材、角钢和型钢出口攀升力度较大。7月份, 板材出口73万吨, 比上月增加46.0%;角钢和型钢出口14万吨, 比上月增加1倍;棒材出口17万吨, 比上月下降10.5%;线材出口12万吨, 比上月增加20.0%;管材出口9万吨, 比上月增加12.5%。

1~7月份, 我国累计进口钢材988万吨, 同比增加1.6%;出口钢材1116万吨, 同比下降67.3%;净出口钢材128万吨, 仅为去年同期净出口量的5.2%。

3. 国内消费需求加快回升

从各项指标来看, 7月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回升基本态势。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 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为53.3%, 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 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在50%以上。发电量、工业增加值增速等统计数据继续改善。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 环比增长10.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8%, 增速比上月略微提高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7月份,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高达32.94%,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虽然仍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 但从环比来看继续回升。

综合来看, 当前国内消费需求继续保持回升态势。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初步测算, 1~7月份, 国内钢材消费约3.7亿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9.8%, 增幅比1~6月提高2.7个百分点。

4. 近期钢材价格由涨转跌

7月份, 由于需求加快回升, 加上钢厂大幅上调出厂价格, 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加速上涨。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监测, 7月份, 全国钢材市场平均价格比6月份上涨4.2%, 为最近三月市场价格上涨行情中月环比涨幅最大的一个月。监测的主要钢材品种中, 多数品种涨幅可观, 多在2%以上, 线材、板材价格涨幅最为明显, 达到5%左右。

进入8月份, 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行情急转直下, 结束了持续近三个月的上涨行情, 出现快速下跌。8月5日, 上海地区钢材市场首现回调行情, 螺纹、线材及热卷回落幅度最高达到200~300元/吨, 随即钢材价格回落的地区迅速扩大, 品种数目急剧增加, 跌势迅速蔓延到全国主要城市。截至8月19日, 受铁矿石谈判取得新进展和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 部分小钢厂对建材出厂价格进行下调, 钢材价格继续大幅下跌, 多数品种跌幅达到150元/吨, 综合平均价格水平周环比降幅达到8%左右。在近期的价格下跌行情中, 除不锈钢相对稳定以外, 所有钢材品种均大幅下跌, 尤其以长材价格跌幅较大, 最近长材价格指数周跌幅达到10%左右。

分析近期钢材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 我们认为主要是前期价格上涨过快过猛所致, 并非是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当前随着宏观经济稳步回升, 国内钢材市场逐渐回暖的基本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但由于近3个月以来受需求和基本面利好影响, 钢材现货价格连续大涨, 同时钢厂也连续大幅上调出厂价格, 尤其是7月钢材价格涨势逼人, 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能力, 使得急涨之后快跌难以避免。伴随着钢材价格回调, 近期股市、电子盘、期货也表现不佳, 进一步加重了市场各方面后期看空心理, 终端用户采购更趋谨慎, 部分商家为降低风险低价抛售套现, 再加上国内钢材产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 出口一直起色不大, 这几方面的因素叠加导致了行情急转直下。

二、后期钢材市场总体形势依然看好

由于前期钢材价格上涨过快、过猛, 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出现了“泡沫”成分, 挤出泡沫, 使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将更有利于国内钢材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另外, 从社会库存来看, 今年进入7月份以来, 与往年有所不同, 钢材库存呈现逐周增长态势, 并且从绝对值来看也明显高于往年, 这对短期钢价反弹也具有压制作用。据此来看近期国内钢材价格调整仍有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综合来看, 当前钢材价格回落, 只是对前期快速拉涨的修正, 有助挤压“泡沫”成分, 为后期市场运行夯实基础。目前钢市的供需矛盾尚不突出, 钢材市场整体向好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 市场价格虽然经历了仅三个月的持续上涨,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的价格水平使钢材生产企业刚刚摆脱亏损困局, 据此笔者认为未来几个月钢材价格整体走势仍将延续震荡上行基本趋势。

一是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 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好于预期。近日, IMF公布《年中世界经济展望》, 两年来第一次提高了全球经济预期:2009年全球GDP预期略有下降, 为-1.4%, 低于今年4月预期的-1.3%。而2010年, 全球GDP则大幅增长2.5%, 显著高于今年4月预计的1.9%, 也高于其他金融机构的预计。随着国际经济形势转好, 再加上一系列稳定出口的政策作支持, 未来几个月钢材出口有望呈现平稳回升。

从国内方面来看, 当前经济稳步回升的势头继续保持。从宏观经济的主要先行指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来看, 7月份, 该指数为53.3%, 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自去年11月份以来, 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持续回升, 至今年3月份, 重上50%分界线, 至今在50%线上运行已持续5个月。从PMI来看, 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势头平稳。

二是成本支撑作用依然较为突出近期由于钢价跳水, 钢厂对于原料的采购量及采购价格随之下跌。但抛开短期因素综合来看, 年内几个月, 铁矿石、焦炭等基础原料价格仍将延续上涨态势, 成本支撑作用依然较为突出。最近, 缘于焦煤资源的紧缺以及各地焦协纷纷上调焦炭的出厂价格, 导致焦炭价格延续上涨态势。

三是进口铁矿石价格有望锁定在合理区间, 有利于国内钢材市场平稳运行8月17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信息称, 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与FMG公司对2009年度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FMG公司承诺销售给中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实行一个价格, 即粉矿干基离岸价每吨度94美分, 块矿干基离岸价每吨度100美分, 比去年的长协价分别下降了35.02%和50.42%, 该降价幅度高于之前力拓于新日铁达成的协议。虽然该价格协议能否最终成为与其它三大矿山价格的基准还不能确定, 中方与力拓的谈判仍将继续, 但此协议的达成有利于中国钢铁企业将长协矿石价格锁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三、船舶钢材市场趋于看好

判断的主要依据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如前所述,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好转, 整体钢材市场持续看好。

二是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 当前国内造船业正呈现加快复苏迹象。

日前, 英国克拉克松公司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造船市场累计新增订单达634万载重吨, 高于今年前6个月339万载重吨的订单总和。其中, 中国造船业的表现更是抢人眼球, 近七成的新订单落户中国。

从新增订单来看,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今年上半年, 中国造船业发展异常困难。今年1~4月份, 我国造船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只有99万载重吨, 比去年同期大幅下跌95%。今年5月份, 全球新增订单更是创纪录地为零, 全球造船业感受到了“彻骨之寒”。进入6月份, 这种糟糕的明显缓解。6月份, 全球新接订单185万载重吨, 最近8个月以来首次突破百万载重吨, 尽管同比仍减少90%, 但是相比此前7个月的数据明显好转。在新增的订单中, 有八成左右的订单被中国企业承接。7月份, 全球新增订单进一步呈现爆发式增长。

从民用钢质船舶生产来看, 目前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1~7月份, 我国民用钢质船舶生产2188.9万载重吨, 比去年同期增长35.4%。分月来看, 呈逐月增长态势。2月份, 产量为215.3万载重吨, 最近三个月上升到380万载重吨左右, 今年1~7月各月同比增幅大多保持在50%以上, 显示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整体市场行情 篇8

目标市场战略是企业在完成了战略市场划分的基础之上,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企业优势和市场走向, 选择一个和多个细分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 对于这一部分市场投入企业主要的注意力, 并且集中企业的大量资源, 进行集中的生产销售。企业将主要注意力放在这些预定的目标市场上, 通过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抢占市场资源、份额和先机, 从而获得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产量、质量和价格优势, 在这一领域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实际上, 一个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受诸多因素影响, 比如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职业、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等。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之下, 企业只有在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工作之后,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正确选择企业的目标市场, 来对顾客的群加以筛选。并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设计针对性强的广告宣传, 才能让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事半功倍。

如果企业的目标市场选择工作不到位, 企业就无法准确捕捉到最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消费人群, 当然, 没有目标市场的指引, 广告的设计也没有了引导的方向。没有准确的进攻目标, 广告也只能“蜻蜓点水”“隔靴搔痒”, 有力使不出, 效果无法传递到企业的目标人群, 最后的结果就是谁都抓却谁也抓不稳。例如我国的红旗轿车, 本身是尊贵和奢华的代表。结果在最初没有充分重视企业的目标市场, 导致后来外资高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大量抢占了红旗轿车的市场份额, 导致这一国有老字号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针对这一情况, 红旗不但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 根据自己的目标市场需求设计相关的市场营销战略, 反而主动拉低自己的档次, 不断推出新的经济车型和公务车型, 希望通过价格优势搏得中低收入群体的关注。但这一市场中, 大众、丰田、本田等外资企业以及比亚迪等一批国产企业早就通过推出一大批极具性价比的车型牢牢占据了自己稳定的市场份额。红旗因为没有抓住自己的目标市场, 在这中间进退两难。又比如派克钢笔, 曾经是高端钢笔的代名词, 是成功人士和高端人士的象征, 但是近年来, 派克钢笔为了攻掠中低端市场, 推出了一系列的中低档产品, 使得其失去了以往尊贵的即有形象, 同时产品又缺乏性价比,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不强烈, 导致其高端市场份额严重缩水, 在中低端市场的表现也乏善可陈。

二、广告与营销组合战略的关系

营销组合战略是企业对营销要素的有机整合与传播。在营销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承认的观念是“营销就是传播, 传播就是营销”。营销组合战略也可以说是整合传播, 研究的是企业应该如何将企业的营销要素进行有机整合, 并且高效地将相关信息传播给目标人群, 从而改变目标人群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整合传播重点在于“整合”而不是“传播“。整合传播是根据实际情况对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和传播手段进行选择和整合。这三点是整合传播的关键所在, 即传播给谁, 传播什么以及如何传播。其中传播给谁是上文提到的目标市场战略设计的工作, 传播什么以及如何传播则是对相关营销要素的整合和传播。

在整合营销的过程当中, 广告宣传的作用至关重要。广告要想能够完成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 广告宣传必须与其他营销要素相符合, 不能互相矛盾。产品广告的设计必须与产品的市场定位、价格策略以及其他相关的整合营销要素相适应。比如“宝马”“奔驰”等中高端车型不能在广告当中凸显实用、性价比高等特点。这与其产品策略和价格策略不相符合。再如小户型楼盘也不能在广告当中夸大其辞, 用“华贵”“尊享”等词语来修饰, 明显与产品事实不符。第二, 广告宣传与其他营销要素不能脱节。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 各种传播手段的运用和衔接是一体的, 企业必须让各传播手段统一行动, 达到整体效果大于部分效果之和的目的。在市场营销过程当中, 企业要善于立体宣传, 有机组合各个传播途径, 联合发力。如果广告传播没有和其他营销手段进行有机整合, 企业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 还会因为整合不当, 各个营销手段之间的效果相互抵消, 反而削弱了广告的营销力度, 无法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

三、广告与企业资源和市场需求的关系

整体市场行情 篇9

所谓整体数字化客厅 (又称全感客厅) , 是指一套现代家居客厅的系统生活解决方案, 是一套以影音为主体的流行生活方式, 包含了格调、数字、艺术、听感、3D等要素。全感客厅主要包括:数字家具音响、无线蓝牙立体装饰画音箱、曲木家具、照片墙四大系列产品。

全感客厅的打造主要依托数字家具。所谓数字家具, 指融合了电子科技产品的艺术家具, 如无线蓝牙立体装饰画音箱就是数字家具的杰作。

项目特点

1.独家占有, 尚无竞争对手。全感客厅是一个完整的客厅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中尚无同类项目。

2.全感客厅的主体商品均是独创专利商品, 有诸多专利保护。

3.智能化。客厅内的所有数字家具音响、计算机等数字技术设备可用无线鼠标或智能手机操控, 实现一键切换。

4.娱乐性。使客厅可以真正变成居家音乐厅、私人3D影院、家庭音乐SPA等。

市场分析

2011年全国家居装饰业的总产值为7000亿元, 比2010年递增45%, 整个行业大体上每两年翻一番, 相当于全国城镇住宅年投资总额的30%。

目前家居行业有两个发展趋势:其一向数字家居发展。其二是“轻装修, 重装饰”。

全感客厅作为一个家居项目符合这两个趋势。首先全感客厅融入了数字化应用, 属于典型的数字化家居。其次, 全感客厅里的商品, 数字家具音响、无线蓝牙立体装饰画音箱、曲木家具以及照片墙从本质上来说, 都是软装饰品。全感客厅就是一个由软装饰为主的家居空间, 它的出现符合“轻装修, 重装饰”的时代潮流。目前全感客厅被业内人士认为继整体厨房、整体卫浴、整体阳台之后又一块家居财富宝地。

目前本项目已经在厦门、重庆、连云港、烟台等地开办多家体验店, 各家体验店盈利状况良好, 超过半数体验店月净利润超过10万元。以厦门体验店为例, 2个小时之内, 共有16名客人进店体验, 其中有意打造全感客厅的有4人, 有意单独购买数字家具音响的有3人;有意单独购买无线蓝牙立体装饰画音箱的有3人;另外4人表示再考虑考虑。由此可作证, 本项目在市场认知度较高。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本项目实行整店输出政策, 加盟者在三线或四线城市开一家体验店, 最低只需投入5万元, 其中1万元市场保证金, 3万元启动资金 (包含了开店所需的所有铺货商品) , 1万元流动资金。

四类产品 (数字家具音响、无线蓝牙立体装饰画音箱、曲木家具、照片墙) 因造型、材质等不同, 售价也不尽相同, 目前四类商品的毛利润率在40%—60%之间。

注:因各地商铺房租、人工成本不同, 本文介绍的初始投资不包括上述两项支出。

投资提示

1.店面通常选址在社区, 租金是开在大型卖场或繁华市区街道的家居店面的三分之一。

2.资金流动快。经营者为客户打造全感客厅, 因内部商品以软装饰品为主, 一个工人只需半天即可施工完成, 用户当场验收付款, 避免了一般家装公司施工时间长, 客户验收时吹毛求疵, 回款慢的困境。

整体市场行情 篇10

——“十五”时期, 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 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 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 上缴税收占50.2%。

——目前, 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在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长到4.3亿人;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人数增长到2.6亿人。

——目前, 我国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我国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GDP的平均增长率, 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到三分之一。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已占到全部商品出口额的68%, 中小企业已成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力量。

数据不多, 但却可以看出, 在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的共同作用下, 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 素质不断提高, 活力明显增强, 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小型企业税收对于稳定地方财政收入, 增加财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一是竞争力不强, 二是特色不鲜明, 三是发展不可持续, 四是市场行为不规范, 五是政策环境不完善, 等等。

中国中小企业欲在全球化的经济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即提升高整体素质和企业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以信息化为动力, 以争创名牌为手段, 以企业文化为后盾, 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1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提高技术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第一竞争力。创新是现代中小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 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改进生产技术, 降低成本, 进而提高顾客价值,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据统计, 世界500强的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大大高于中国企业的平均比重。2001年当国内各彩电品牌在大打价格战时, 沉寂多年的索尼在中国市场仅50万台高端彩电的销售量所获得的利润就相当于国内所有彩电品牌的利润总和。“技术的索尼”的威力显露无遗。

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 中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 忽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 在R&D方面的投入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 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 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

现在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正在实行厂校 (大学) 联合、厂所 (科研院所) 联合进行技术攻关, 这是一种好的做法。恩格斯曾经说过, 实践的需要要比十所大学对科学技术的推动还要大。因而有必要认真总结这种联合的经验, 使之更紧密、更深入、更广泛、更持久、更富有成效, 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技术的升级。

提高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一要真正树立和落实科技兴企的观念, 做到切实尊重、关心、爱护企业的科技人才;二是制定鼓励技术改革、技术改造、技术发明、技术创新的政策与制度, 并使之坚持不懈, 以形成科技兴企强企的良好机制与氛围;三要加大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 为科技兴企提供物质保障;四要加强企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 加大参与国际同行间技术交流的力度, 及时地掌握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开发、运用的动态与成果, 逐步缩短我国企业与国际先进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那种认为“不搞技改是等死, 搞技改是找死”的观点是近视的、片面的和十分有害的, 必须摒弃。

2以信息化为动力, 强化管理竞争力

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大大提高效率, 提升高整体素质和企业竞争力, 那么中小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管理呢?信息化管理涉及的环节很多, 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二是人的信息化管理。

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沃尔玛的核心业务是商品零售, 主导流程是货物配送, 因而它不惜花巨资来“化”它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又如, 海尔是一个加工型企业, 它们在国内率先上了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海尔全面实行了“索酬、索赔、跳闸”的内部市场链 (SST) 管理制度。海尔的“市场链”就是以“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 人人都管事, 事事有人管” (简称OEC) 管理模式为基础, 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 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 实施“三个零” (质量零缺陷, 服务零距离, 运营零成本) 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

管理出效益, 管理出效率, 管理出生产力, 管理提升竞争力, 其实,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于狠抓落实。管理靠的是精耕细作、持之以恒和不断创新, 既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企业管理, 又要把企业管理当作一门科学去对待和运用, 光喊口号不行, 仅订制度也不行, 重要的是把口号变为行动, 把制度落到实处。正如有的专家总结分析的那样:好公司管理多、投资慢;差公司投资快无管理, 他们把80%的时间用于关注机会与突破, 不到20%的时间抓管理。只有好的公司才有较强的竞争力。

3以争创名牌为手段, 重铸制度竞争力

当今世界, 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 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名牌, 制度管理是提升高整体素质和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企业制度化管理, 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能有效地运作, 通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关注, 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在这样的企业制度下, 员工的素质可以被制度同化、优化和提升;资源可以被最优化配置和最充分利用;潜力可以被最大限度的挖掘与激发, 等等, 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得以持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是要再造与创新中国企业的制度、体制与机制, 解放与发展中国企业的生产力或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初, 经过深入调研海尔成功导入CIS理念, 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 以英文“Haier”为主识别文字标志, 实现了商标标志与企业简称的统一, 在设计上实现了简洁、稳重、大气、信赖感和国际化, 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视觉形象, 为海尔名牌战略的实施及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形象基础。

另外, 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 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长期以来, 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形象是质次价低, 这与中国中小企业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制度不无关系。注重产品质量对正处于品牌经营起步阶段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有着尤为重大的意义。许多中小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形似而神不至, 企业产权制度、责任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经营机制很不健全, 管理制度难以落实, 使中小企业的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缺乏一种制度上的坚强保障;依法治企、依德治企没有被规范化为中小企业的制度化生存与制度化发展的气候, 总裁大于制度或书记、董事长大于制度的情形普遍存在, 中小企业的人治色彩比较浓厚, 企业的兴衰成败往往单纯系于企业领导者的好恶与贤愚之上;造成制度性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性的纠偏防弊、制度性的协调与制衡、制度性的扶优汰劣等等机制和功能缺失。企业经营中的经验与教训因失去制度性的积累而使企业的做强、做大、做久既缺乏制度的保障, 又缺乏制度的空间, 等等。

4以企业文化为后盾, 加强文化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 企业文化还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 你能用钱买到劳动, 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 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 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 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 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 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 通过这些功能的发挥, 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对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我国的中小企业所重视, 我国的一些大企业也都在努力塑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目前, 人们对海尔“零缺陷”、“真诚到永远”、“赛马不相马”、“客户满意”等海尔文化已耳熟能详。海尔文化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 其质量宗旨为高标准、精细化、灵缺陷;售后服务永远坚持“用户是衣食父母”、“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真诚到永远”、“国际星级服务”等原则;科研开发以“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为宗旨。看过这些海尔的宗旨、原则之后, 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海尔能在16年的时间中保持平均82.8%的增长速度。“海尔文化”是海尔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企业文化这把利剑指挥着海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

整体市场行情 篇11

4月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较上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1~4月累计同比增长10.3%。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月度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负责人表示,4月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从后期看,随着国内消费品产业升级、支持个人信贷消费等政策陆续实施,以及夏季旅游旺季的到来,预计消费市场将延续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1~4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39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8%,其中对美国投资增长最快,达到235.7%。

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指出,1~4月,我国企业承揽的境外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较上年同期增加四成,新签合同额432.5亿美元。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49.1亿美元,同比增长32%。(蔡倩)

欧盟出台纺织品NPE限量法规

欧盟近期发布了2016年第26号法规,对纺织制品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含量作出限制,出口欧盟服装、室内纺织品、纱线、织布生产企业将受到影响。

据介绍,该法规要求纺织制品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含量不得高于0.01%(100ppm)。法规的过渡期为5年,过渡期满后,不符合限量要求的产品将不允许在欧盟市场销售或进口。

此次新规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半产品将面临被淘汰风险。NPE是纺织行业最常用的洗涤剂和染色助剂,目前市场上将有超过50%以上的纺织产品将无法达到欧盟NPE限值要求,其中在印染、皮革、化纤类等企业尤为突出;二是生产和检测成本将大幅提升;三是部分纺织企业将提前出局。(蔡倩)

OEKO-TEX 发布全新认证ECO PASSPORT

日前,OEKO-TEX国际环保纺织协会正式发布针对可持续纺织化学品的全新认证ECO PASSPORT。ECO PASSPORT 以保密和独立的方式对纺织化学品进行认证,使生产商向其客户证明所生产的化学品、着色剂和助剂符合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ECO PASSPORT认证的化学品可保护消费者、纺织从业人员以及环境免受有害物质的潜在危害。

所有纺织化学品、着色剂和助剂的生产商均可申请ECO PASSPORT认证。通过ECO PASSPORT认证评估之后,OEKO-TEX将为企业颁发对应产品的ECO PASSPORT证书,以证明该纺织化学品安全可靠,可在通过 OEKO-TEX Standard 100 认证的纺织品以及通过 STeP by OEKO-TEX 认证的工厂中使用。此外,OEKO-TEX也会将该企业的对应产品录入OEKO-TEX官方采购平台,全世界范围的品牌、买家和消费者等均可搜索到获证产品的供应商信息。(吕杨)

整体市场行情 篇12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目前,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以下特点。第一, 各区域内农牧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不论是区域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 还是我国的西部、东北、中部地区, 普遍存在农牧业经济发展滞后现象。一方面, 农牧业的生产、加工技术落后, 农牧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另一方面, 我国各区域农业种植品种相对单一, 生产产品附加值小。牧业经济发展也较为传统, 目前, 猪、羊、鸡、牛的养殖发展良好, 相关产业链也跟随着逐渐的发展起来, 而其他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链发展还不成熟、规模较小。第二, 各区域的主要经济支柱大多为化工产业, 区域经济面临的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而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 对于技术、科技的开发程度不够, 经济转型效果不明显。第三, 经济区域内特色产业发展迟缓, 规模小、技术落后、开发难度大、总体水平不高。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1、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严重的差距现象, 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第一, 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经济差距突出。我国的东部地区, 市场经济发展较早, 加之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 发展较快, 目前已进入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型阶段。经过产业整合等, 已逐步的实现了产品的精细加工, 商品的附加值得到了很大提高, 促进了经济发展的转型。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与东部经济, 经济发展模式还比较传统。第二,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改善。上世纪九十年代, 东西部经济的差距已经形成, 我国对于区域经济建设先后提出了“开发西部”、“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 西部、中部、东部的区域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与东部的差距仍然是不能忽视的。一方面,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一开始就很突出, 加之区间经济的融合、合作、一体化发展滞后, 因此, 要改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有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 不发达地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政策优惠等无绝对优势, 对外融资困难, 而区域内资金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资金的短缺引发的人才培养问题、技术开发问题等复杂繁琐, 解决起来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第三传统经济发展已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 而我做经济较落后区域的经济转型发展比较缓慢, 目前, 经济的发展还依赖于面临枯竭的资源的粗放开发。工业生产设备落后、工艺守旧, 科研经费不足、融资渠道狭窄, 致使其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为了取得地方利益的最大化和区域领导的良好政绩, 地方经济保护现象明显。或公开、或隐蔽进行的地方经济保护, 成为区域经济市场化整体发展的坚实壁垒。在贸易壁垒与行政壁垒的双重阻碍下, 地方经济发展平衡状态很难达到。一方面, 区域经济自身基础薄弱, 发展空间有限, 难以实现立足本土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区域经济。另一方面, 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的交流、流通, 致使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 竞争、开发、统一的大市场难以形成, 区域间的互补优势难以发挥, 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 影响了区域经济与市场的整体发展的协调性。

3、市场整体发展不协调

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需要有一种合作共赢的发展意识, 提升产业整合的力度, 逐渐的实现我国经济产业转型。目前,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经济“大市场”的发展不协调。第一, 以大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形成了我国各地城市的扩建热潮, 城市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而城市化带来的就业压力, 城乡贫富差距等一些列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市场的整体性发展受到影响和制约, 难以达到理想的经济发展状态。第二, 为我国加入WTO后, 国际经济市场的动荡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市场整体发展不均衡现象更加严重。一方面, 加入WTO后, 我国放宽了国外投资限制, 国外资本源源不断的流入我国, 而国外投资的开放性、竞争性影响了各区域资本的整合效率及经济发展稳定性。此外, 还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招商引资行为, 损坏了国家利益。另一方面,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 国际热强涌入我国市场, 给我国市场的整体发展造成了很不稳定的因素。目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滞缓, 国外热钱已开始了流出动作, 这部分资金的流入和撤离影响了我国市场整体性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第三, 精细工业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协调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区域经济的发展基本都是以工业产品的粗放加工起步的, 在不断的合作、摸索中, 我国的精细加工业取得了部分成就, 但相应的精细加工技术、工艺等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其传播难度巨大, 而其他区域对于精细加工的探索、研究无疑会多走弯路, 增加了投资成本, 影响了市场的统一、协调性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的整体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

1、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综合上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现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电资源严重匮乏。水和电是工业生产的根本, 水电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 我国有较为丰富的淡水资源, 在经济开放的过程, 一方面, 由于对水资源的无节制利用和过度开发, 造成了水资源的紧张, 甚至一些城市的引用水都难以保质保量, “水荒”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另一方面, 由于经济发展的粗放形式, 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 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的区域内短时间的繁荣景象最终尝到“恶果”。其次, 我国沿海地区, 水利发电、核发电技术较为发达, 电力供应相对稳定。而中西部地区及北部地区, 河流资源有限, 发电主要依靠火力发电, 其发电效率低, 电网供应不稳定, 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2.土地供需矛盾尖锐。城市化需要土地作为建设基础,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修路铺桥, 与人类经济活动相关的各项建设都需要以土地为承载。随着我国土地占用的不断扩张,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 在一些发达地区, 频现“地王”, 高额的土地使用成本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3.“用工荒”现象日益严峻。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以廉价的劳动力为优势,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并取得辉煌的成就。随着改革的深入, 我国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也在不断的上涨, 由七八十年代的每月几十块钱涨到今天的每月几千块钱, 劳动力雇佣成本的上升加剧了企业发展困境。加之我国经济转型还不成熟, 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还比较突出。因此, 人力资源问题也是我国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的重大问题之一。

2、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的整体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

实现合作共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理想状态, 目前, 我们还为之正在奋斗。区域经济发展是市场整体发展的一部分,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可得出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的整体发展之间存在的典型矛盾。首先, 资源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当前, 资源是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柱, 而经济发展依赖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对区域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及为不利。其次, 产业结构单一与市场整体发展水平需要提高之间的矛盾。一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集约发展、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影响了市场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 随着产业的转型, 需要有一个市场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的环境背景给以支持, 以促进其继续发展。而市场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致使企业技术更新慢、创新困难, 区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市场环境中缺少竞争力, 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再次, 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一, 地方保护主义致使区域经济间的生产技术、资源等流动受阻, 不利于区域间、行业间优势互补的实现, 影响了市场经济的统一、协调发展。第二, 区域经济发展中, 交易信息的获得、分析、研究对企业进行经济决策至关重要, 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区域保护主义致使交易信息获得的准确性、公平性等难以保障, 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不利于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四、我国区域经济与市场整体发展协调性的思考

市场经济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我们也许不能彻底的、完全的解决, 但应寻找积极的途径, 促进市场整体化的发展。第一, 转变政府工作职能, 将“大政府”转化为“小政府”, 将什么都管, 什么都抓的“管理型政府”转化成“服务型政府”, 突出政府的服务功能, 实现市场整体管理的公平性、统一性,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自由、自主性, 提高市场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附加值及竞争力。第二, 认真研究和贯彻国家对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 推进东部经济的转型成功, 改善西部落后局势, 发展中部使之崛起,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实现市场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进一步进行市场整合, 实现区域生产技术、信息、科技等的共享, 提高区域间的合作发展。第三, 优化国土使用、开发的格局, 做好国土整体规划, 确保国土整体规划的科学性、长远性,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第四, 完善区域间的利益分配机制, 提高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合作, 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共赢。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东电西送”等工程, 避免了区域内相对过剩资源的浪费, 使区域优势得以发挥。同时, 降低了其他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成本, 提高了市场经济整体发展的效益, 实现了合作共赢。

五、结语

面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认真、谨慎的把握区域经济开发的方式与方向, 是在资源日益匮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社会大环境下确保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都有一定的相对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些优势也在不断的改变。加快我国经济产业的转型, 进一步优化各区域经济结构, 是实现区域经济与市场的整体发展持续、稳定、协调的有效途径, 确保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经济发展导向”的提出, 对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意义。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市场转型的关键时期, 了解和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持续发展的约束力, 是实现我国市场经济整体发展、协调发展的需要。如何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间的交流、合作, 区域经济利益和国家整体经济市场的发展利益, 是确保区域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协调性的关键。

关键词: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统一化,合作共赢,协调性

参考文献

[1]盛鹏, 宏观调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运用[J], 现代商业化, 2013 (03) :99-99

[2]娄文龙, 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测量和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14 (02) :90-92

[3]陶丽, 邓桥, 试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商业时代, 2014 (02) :12-13

上一篇:主观幸福感概述下一篇:主动式网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