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2024-09-29

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共12篇)

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篇1

当前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 突出教学方式的变革, 这就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要求。经过观看视频课堂教学实施知识学习与运用的有效性, 我们会发现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因此,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 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的有效性, 从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知识。下面笔者谈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

要想搞好教学, 认真备好课是基础和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法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 还应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学习基础。教师更要认真深入钻研教材, 活用教材, 全面了解教材内容;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使之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有效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加强英语教学的针对性。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恰当地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备课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类型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即因材施教。教师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学生为本, 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规定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清晰就意味着教学是无的放矢, 就会导致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明确目标, 增强目标意识, 这需要教师吃透教材, 吃透学生, 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以调动和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为目标。只有以学生为本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也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展“任务式”英语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具有明确目标、实践性强的任务型教学方式,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并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任务型初中英语教学中, 学生可通过调查、实践、思考、讨论、合作等方式来学习和使用语言。任务型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 能强化其学习动机, 提高其学习兴趣, 培养其合作精神, 并增进其对英语文化的理解。采用任务式英语教学方法, 一定要在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后再进行。教师设计的任务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将抽象的英语知识融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 可以改变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弊端。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只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 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 掌握知识就越快。悲伤的人可以感染别人悲伤, 快乐的人更能感染更多的人快乐。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充满激情, 还用担心有学生不听课吗?有激情的人往往有热情, 有热情的人往往做事效率高。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中, 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要充满激情, 满腔热情。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上课激情。而如何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则是教学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 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我非常赞同一种做法, 即课前根据教学内容, 讲一个幽默笑话, 或者谚语之类的活动, 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下, 英语教师应当摒弃“一支粉笔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英语教学, 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时, 教师可利用课件提供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进行形象直观的练习, 使学生身临其境。Look at the picture.What is Yao Ming doing?And what about this picture?What is Li Ning doing?What are they doing?Is he/she doing…?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件讲解归纳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件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使单调无味的语法教学变得兴趣盎然,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还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师要时刻进行教学反思, 促进自我完善发展

反思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 都是促进自身成长的“助推器”。反思给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师在这里可以进行教学后的自我评价, 还可以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奇思妙想, 以及自己的教学研究等记录下来, 这些材料不仅是教师成长的宝贵财富, 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 既要立足课堂, 又要超越课堂。《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要凭借教学机智, 通过及时的教学反思, 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还能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

七、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刻苦钻研业务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所涉及的内容丰富, 体裁多样, 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更新理念,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精通业务, 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准确地解答, 那么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 学生对教师也就没有信心可言, 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就不可能有学习兴趣, 当然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 教师要提高业务水平, 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

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因此, 英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篇2

研究课题鉴定成果概况

课 题 名 称: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批准号:

GS(2010)Z045 课题鉴定证书号:GSGB【2013】J005 课题负责人:张旭东

所在单位:

金昌市金川区第一小学

课题组参与人员: 姚兴瑞 刘婷娟 杨兆光 王文君 李其霞 张 莉 杨永涛 武功颜 张海生 顾秀文

鉴定等级:优秀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让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构建新课堂,我们结合本市区小学实际,根据自身条件,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多方论证,精心选题,确定《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有效学习策略研究》上报为省级课题,2010年10月被省教育科研组批复立项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

三年多来,经过课题组成员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我们对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有效学习的策略、教师的教学手段、有效学习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模式、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下面将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即合作学习纳入语言学习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民工进城打工创业,他们也渴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城里孩子所能得到的优质教育,这就造成了城市学校班额太大,再加上学生层次不齐,给我们教育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很快适应和扭转这种局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提出了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有效学习策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在大班额环境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尤为重要。

2.我市教育现状的需要

截至目前,全市原有的162所完全小学已调整为142所;20所独立初中调整为16所,撤并了中小学24所。虽然通过集中力量办较大规模的寄宿制农村中小学,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后,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农村中小学生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对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

距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的力度还是不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跟不上广大农村家长对高质量学校的需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将孩子送往城市学校读书。目前我市农村学校生源越来越少,班额越来越小,老师过剩。相反,城市学校生源越来越多,班额越来越大。如何解决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质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3.我校实际情况的需要

我校在金昌市范围内是一所比较特殊的城市小学,说特殊是因为我校属城市小学,但是区属职工的子女少,而来自金川区宁远和双湾两镇和外来进城打工的子女多,虽学校各年级都增加了班级,还是满足不了源源不断增加的学生,每个班级学生都在60人左右,这样学校班额大、学生多,班级人数远远超过了正常班级人数的要求。一个专职的小学英语教师要负责的有近三百五十个学生,甚至更多。在英语课堂上,一方面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如果还依然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进行教学,在长期“齐步走” “一言堂”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简单的分组进行个别的合作学习而已,教师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内难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鉴于此我们提出了 “大班额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题,结合本校的实际,力争以其作为深化并打造我校英语特色学校的着力点,借他人肩膀,加自身努力,希望能在小学英语课教学这块领域,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学习兴趣与态度及认知水平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提供依据,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实践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总是有高低之分。老师面对这些学习效率不同的学生终归于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等等。其实,这类解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它们过于笼统。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础”好起来。我们从事本课题研究就是希望培养学生在英语课上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把握好学习的方向,减少学习的盲目性,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快形成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四、课题的基本概念界定

1、学习:作为结果,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作为过程,指个体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

2、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

3、有效学习:什么是有效学习呢?很简单,有效学习就是那种善于优化我们的学习环境以达致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

五、研究的目标

通过合作研究,拟达到以下目的:

1、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其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通过应用研究,探索一套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

3、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六、研究的内容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的内容:

1、小学英语学科有效学习中课堂情境的设立。

2、小学英语学科有效学习中学习策略的建立。

3、小学英语学科有效学习中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

有效学习的策略模式构建是解决有效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的拟创新点。

(三)具体研究内容有:

1、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情况、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2、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家长对英语教学开展有效性学习的态度、认识及对孩子学习习惯等的关注程度。

3、设计“有效学习成绩”评价表”

4、建立健全家校合作联系卡

5、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6、建立智多星卡评价表

7、建立社会教育联系网络:即:课外家庭合作小组。由“居委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学生”五级代表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组成。

8、建立课外家庭合作学习小组。专门设计一个星期的表格进行检查和反馈。主要有以下的小组形式:

(1). 帮学结对小组。(2).住址就近小组

七、课题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和分散学习,利用网络和有关课题书籍,充实自我,吸取精华,提升科研能力。

2、学校建立督导小组,定期上示范课,研究组成员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赛课活动。

3、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修养,本期各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4、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研讨、交流和实践活动,组员之间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课题组根据课题开展定期总结。

5、完善课题专题学习网站,每位成员认真完成各块资料,随时上传课题文字资料、图片等。

八、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定位在应用性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归纳整理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措施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小学英语教育实践中。先在我校部分班级中开展研究,在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后再逐步滚动到我校所有班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路线,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等方法。

(三)技术路线

根据行动研究的路线,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我校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制定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再评价反思;之后进入第二个研究循环:新问题——计划——实施——评价反思,总共设计三个研究循环。

九、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与单因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工作:(2010年3月)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3年5月)

(一)、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12月)

⒈对目前小学英语状况作调查与分析,找出起点,把握研究的各种动向。

⒉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作研究借鉴用。

⒊研究现有的英语课题研究模式与方法,提出自己的实验假设,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⒋组织本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二)、中期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2年12月)

⒈按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验中对学生的英语素质进行跟踪调查,作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⒉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作方式。

⒊定期作好阶段性工作总结,对实验效果做公正合理的评价,及时反思实验中的存在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

成果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

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

十、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严格按照课题的计划来开展教育教学和研讨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高效课堂模式,并在全校和金川区进行推广,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数学教学无可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2)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3)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 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

(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课堂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力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规矩意味着什么。(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5)、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一四六”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低年级有效创设教学情景的课堂教学模式等。

(五)、促进了学校发展。

1、形成了较好的教科研氛围。在课题实施的三年中,开展教研活动80余次,其中市级公开示范课15节,研讨会8场,校内研究课60余节,并协助教研室承担了市优质课评比、教坛新星评比、新课改教师培训,名师献课两次,市级1次,区级1次,送教下乡4次,课题汇报课8次(每学期两次)等大型教研活动。

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张旭东撰写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巧借突发事件,为课堂增色》发表于2011年第五期《教育与探索》和《金昌教研》。杨永涛论文《关注教学细节,构建生命课堂》在全国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中分别荣获甘肃赛区一等奖,论文《让小学英语课堂绽放生命的美丽》在金川区教育局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刘婷娟撰写的论文《如何有效的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获金昌市教育教研活动一等奖。张旭东先后5次参加了市区举办的各种比赛,均获得一等奖,在2012年代表金昌市参加的甘肃省英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姚兴瑞老师在甘肃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杨兆光老师在金川区高效课堂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论文撰写,多篇论文在金昌市获奖,6人次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7篇在案例评比中获奖,从2010年12月开始每年举办一次金川区英语文化周活动,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三年来,学生在各类英语竟赛中获奖.有18名同学在”全国少儿英语风采大赛”金昌赛区获奖,有2名进入省级决赛,有19名同学分别获全国英奥一,二,三等奖,张恬和梁艺佳同学获“全国小学生英语书信大赛”甘肃省二等奖。

十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张试卷定升学的今天,如何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观念与做法,如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阶段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形成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是一个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3.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篇3

一、准确定位目标

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是一堂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只有在教学前准确、全面地定位好教学目标,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落实各个目标点,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有效发展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这三大目标紧密联系,不能分割。

因此,我们要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全面、具体、系统地考虑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具体地说,英语课学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个方面。我们在确立和表述教学目标时,知识要从技能立足,技能要从策略出发,并且目标的完成还尽量要有行为表现。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4教学的句型是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I like……这一话题深受孩子们喜爱,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于是我就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单词pup pet,puzzle,kite,doll”及句型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句型进行生活化的语言交际。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表达自我情感,积极与他人用英语交流的信心与态度,并渗透跨文化以及文明礼貌教育。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倡导教师要跳出文本,并不是不要文本,而是要基于文本。我们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现的认知目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目标(功能),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的综合能力也随着课堂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得到不同程度的有效发展。

二、组织有效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在设计活动时往往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使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能为目标服务;使活动形式多而不乱,有语言知识来作支撑;使活动活而有序,具有可操作性;使活动真实自然,并体现开放性;同时还应考虑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拓展性等多种因素,使每个活动在目标指引下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当然,如果教师设计一个很好的活动形式,却不会很好地利用它,结果也将会事倍功半。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 The seasons中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一位教师在巩固练习阶段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大屏幕上出现中国地图,教师让一名学生到前面操作,要求该学生用鼠标点击一个地区,同时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这时屏幕上会出现该地区当天天气预报状况(Its hot。)句型,这名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他学生来看屏幕说出答语。这位教师并不是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课件的创意很好,但在开发利用上却出现了遗憾,因其只是把枯燥的问答搬到屏幕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机械问答,活动失去了真正意义。同一课件,如果教师稍加变换操作形式,效果将会大有改观。教师仍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自主选择地区来问,只是问后先不点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猜测。这时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参与活动。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大脑的细胞被激活了。他们为了显示自己能猜对答案,会在大脑中不断提取信息,而这个过程也正是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通过这样的改进,学生的知识不仅得到了巩固,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参考文献】

[1] 陈亮. 英语小诗和童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03)

[2] 林莉. 巧管理 真精彩——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技巧[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06)

[3] 凌应强. 母语习得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2006(12)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篇4

一、分析问题, 查找原因

很多学生会觉得高中英语难学, 这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由初中升到高中后, 对英语学习还不适应。在初中阶段, 教材浅易, 对话丰富有趣, 大多阅读课文篇幅较短, 在课堂上就有充分的时间学习, 不需要课前花长时间预习, 学生对所学内容格外熟悉, 一些简单的词组和句型, 如:would like to do sth.;be busy (in) doing sth.;I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等等能倒背如流。他们可能说不出语法上为什么, 但他们能依葫芦画瓢地运用, 在考试中能得分。然而到了高中, 情况却不同了。高中的教学内容增多了, 阅读材料篇幅较长, 课时相对减少;对于阅读理解材料往往是篇幅很长的课文讲两课时才能结束;加之词汇量增多, 语法较为集中, 写作要求也提高了, 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更多。而且, 课后自习时间不足, 没有计划, 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及时有效组织预习和复习, 几单元过后心中便没底了, 更有甚者会直接产生厌学情绪。这只是客观原因。从初中到高中, 学生的心理上也存在一个质的变化, 许多学生一反初中在课堂上主动积极、踊跃发言、主动参与的好习惯, 而变得腼腆、沉默寡言, 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养成不善交流的自闭的坏习惯。这样的状况又怎能学好英语呢?这些问题摆在我们英语教师的面前, 急需我们抓住新课改这个机会, 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这一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 拓展学用渠道。总之,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也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所以我们英语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领会课程改革实质, 理解教材变更意图, 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学习方式的改变、情感态度与学习策略、共性要求和个性特长需求, 关注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及体验与感悟, 关注发展性评价。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适应新变化, 塑造新角色, 立足新起点,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围绕新教材, 探索教学新理念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教师“填鸭式”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学生被动地接受, 最终学到的不过是“哑巴英语”。单一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下的现代教学观则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 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增长能力, 使其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创新理念, 探索模式, 认真钻研教学大纲, 通读、熟悉、钻研教材, 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 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 才能驾驭教材, 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 都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 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要求, 就不能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

四、大力拓展第二课堂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英语的实践性是很强的, 学生学习的英语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除了课堂的英语教学之外, 还应尽可能地开设第二课堂, 开展多种活动, 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多接触英语。可以通过视听、听和读等方式, 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如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语电影、听专家讲座等, 努力创设英语氛围, 让学生沉浸其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视、嗅、触的双语环境, 营造一种双语学习的环境氛围。学生在这种环境氛围里学习英语, 感觉学习英语真实自然, 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接触和实践所学的语言, 增加了练习的“量”, 提高了学习的“质”,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学起来轻松, 用起来自然, 学用结合, 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所以, 第二课堂活动必不可少。

五、优化课堂结构, 倡导参与教学

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篇5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大部分英语教师都一直努力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改革与进步。但是,在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教师盲目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追求创新,结果造成教学氛围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因此,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仍是摆在许多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

一、树立新型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认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这样,教师才有可能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一些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措施。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的发展和实施过程中树立以下几种教学观,并不断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英语教学应“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课本不是“圣经”,而是核心教学资源,它不是教学的一切,也就是例子而已。

[1]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要仅仅去“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教师要有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包括删减、补充、替代、拓展等;牢记“三个未必”,即“教材上有的,没有必要都教,教师要教的,没有必要都让学生记住,让学生记住的,没有必要都考”。

(二)树立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是语言实践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低效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时, 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及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仅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即帮助学生创设语言运用情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发现、参与、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困难、发现语言规律、获得语言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应思考教学内容,如何教学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的内容等。

(三)树立语言实践观

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回归到语言学习的本质,即语言实践。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主要是因为教师让学生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做了太多的浅层次的、重复性的、没有交际意义的语言知识练习,没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因此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一直是脱节的。而新课标提倡一切能够体现学习过程的教 1

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语言实践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强化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使之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中进行语言实践,这种实践活动通常被称之为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不同于练习:任务是交际性的,而练习不是;任务是开放性的,有互动和交流,而练习是封闭性的,几乎没有互动和交流;任务有语言情景,而练习没有;任务既有语言结果,也有非语言结果,而练习只有语言结果。由此可见,任务的本质就是语言实践。

二、走进教材了解内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能够“深入地走进教材”,了解教材的细微末节,如词汇、语法、语音、课文内容等,但是很难从教材中走出来,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教材,备课时往往是看到什么就备什么,备一节上一节,不能就一个单元进行整体备课,无法调整或取舍单元内或单元间的教学内容,即无法有效地进行整体备课,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不仅应走进教材,了解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还应从教材中走出来,从宏观的视角把握教材编写的思路并形成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编写模式上打破了原来的按课时编写教材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教学板块。那么,教师如何理解教材所给予的空间以及如何利用这一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空间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空间,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空间。教师在备课时应从整个单元的高度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话题—结构—功能—任务—文化—策略等不同层次来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师对单元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单元内部教学内容的了解;对单元之间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教材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2]因此,备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努力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从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听、收看英文广播电视节目,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备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来补充由于教材自身的局限性所带来的不足。

此外,教师在整合教材内容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有的教师在调换教学内容或活动设计方面花了很多精力,但忽略了自主开发和利用其他有效的教学资源,单纯为创新而创新。因此,教师应当避免为整合而整合的现象,同时也不能将整合内容理解为变更内容。有的教师在调整内容时没有对教材进行充分地研究,没有完全领会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偏离了教学目标。鉴于此,笔者建议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时,应保证所调整的内容有利于单元目标的实现。此外,有的教师误认为联系生活实际就是向学生介绍学生所熟悉的语言材料,2因此放弃了教材中生疏的教学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致使学生失去了对未知世界探究的机会,这样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因此,笔者建议内容调整不能影响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三、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应当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设计应当体现语言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参与、互动与交流,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生成。语言的学习过程包括输入、吸收、内化和输出四个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遵循语言学习过程,通过各种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将新的语言知识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吸收教师所教知识;让学生感知、领会、理解和体验所学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实践,通过实践形成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所谓的输入和输出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交替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语言材料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分层输入和分层输出。例如,在教学一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输入时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次输入时让学生再次阅读,找出文章的细节信息;在第三次阅读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一些特殊的语言结构。又如,在进行听力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决定让学生听的遍数,并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听力任务(任务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求学生在听每一遍时完成不同层次的听力任务。第二是在输入的过程中强调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并重。目前的教学通常过于强调可理解性输入,较忽视可理解性输出,这也是导致英语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输入是形不成能力的,知识是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产生能力转化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关系。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进行语言输入之处,还应为学生设置各种检测阅读理解性的练习或活动以及让学生进行口头复述(一种比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出方式)。这样有助于深度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每一个课堂活动是否有一个突出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目标是否服务于课堂总目标的实现;每一个课堂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尤其是高效的思维参与;课堂活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避免一些活动很大、但教学目标很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各个活动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衔接联系,是否能够形成一个任务链,切忌各种活动毫无关联地堆砌;大活动和小活动、输入活动和输出活动应交叉进行。[3]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篇6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回顾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先是孤立地教单词,然后是逐句逐段地翻译,并且教师在语法上花了太多时间,结果,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掌握得比较扎实。但在现实中却很难开口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高分考入理想的大学后,在外籍英语教师的课堂上却表现得一片茫然,而在踏入社会后更是感到自己所掌握的英语没有用武之地。那么学习英语的语言目的是什么?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不仅是文本的,更多时候是有声的。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流。

二、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开口说英语

一个成功的英语课不仅仅是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求学,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效果。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实物、图片,录音机和幻灯片以及视频影像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课堂活动,如学唱英文歌,讲故事和玩游戏,观看英文电影并组织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进行电影影评的写作,还可以让学生扮演电影中的人物,用英文进行角色对话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爱上英语,使学生从“老师让我学习”转化成“我想学习”和“我爱学习”的状态中。

那么,教师如何把学生最初对英语的兴趣转化为一种学习动力呢?

首先,帮助学生克服害羞心理。学生通常很害羞,不敢开口说英语,这就需要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来缓解学生这种紧张、害怕的情绪。其次,要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每个班都有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多一些赞美,只要他们能够取得一点进步,教师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让这些学生也能品尝一下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建立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教师要热爱教学,热爱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学生,感到和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学生的乐趣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童心为学生创造一碧蓝天,这是好教师一生的追求。”因此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要有一颗仁爱之心。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热爱他的工作,用爱心、真心去温暖学生,去爱学生。不仅爱他们的优点,更要能包容他们身上的缺点,不仅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爱那些暂时出现问题的学生。为什么很多的学困生毕业后能够记住他们的老师,并且经常拜访他们的老师,这是因为比起其他的学生,老师花了更多的爱在他们身上,他们很感激老师。对于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教师应细心地发现它,并及时地给予鼓励,他们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相反,如果教师只教学生知识,不在乎学生是否可以接受它,并且从未在课堂上鼓励过学生,我认为这是不利于教学的,结果只会使学生讨厌学习。众所周知,爱屋及乌,学生喜欢这个教师,自然就会喜欢这门课。可见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习变成一个有趣和愉快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四、帮助学生树立一系列可以实现的目标

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的和长期的。短期目标将给学生一个每周的成就感。至于长期目标,鼓励学生一步一步试着去最终实现它们,鼓励他们,坚持就是胜利。

五、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当一个向导,一个教练,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使用语言,也要引导、训练他们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以及查字典的方式学习单词和句型,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检测和补充,这样比起教师一言堂,学生只当记录员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但三个和尚住在一起却没有水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愿意合作。而我认为,合作学习在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方面是最好的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语法应该是最枯燥难学的,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然后引导他们把语法的典型例句列举出来,并通过查询资料等,制作成幻灯片,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为大家讲解演示。因为活动过程是有趣的、自由的、民主的,学生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没有什么负担,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激发了学习的潜能。从而可见,懂得分工合作,那么将会使一件看似艰巨的工作顺利完成。当教师把学生分成合作学习的团体,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通过合作学习发展了他们的学习创造力。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篇7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明显问题

(一) 教学方式过于刻板, 不能灵活使用教材

教学工作要立足教材的内容, 但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以及教材辅助资料。市面上大量的教辅书籍给师生带来了很多便利, 与此同时也制约了教师与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氛围。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较为刻板, 在备课的过程中, 很多教师只是遵循教材的课程安排和章节顺序进行按部就班的准备工作, 没有认真将知识进行整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不能全面地梳理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一成不变地照搬教材内容, 使学生的学习枯燥无味, 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 教学模式的改进浮于表面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到教学工作中, 很多学校针对教学模式改革都开展了各项尝试。但是在进行尝试的过程中, 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改革的含义, 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华丽的包装, 对大量浮夸的甚至作假的公开课程进行一些表面上的整改, 其教学真正的内涵并没有改变, 教师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 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课, 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参与过程, 最终使教材改革浮于形式, 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

(三) 不够重视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对高中英语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英语阅读部分非常重视, 但是过于注重讲解, 往往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这就导致很多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英语阅读部分进行非常详细地讲解和训练, 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依旧较弱, 甚至有的学生对英语阅读部分的学习缺乏主见, 只是在课堂上听取教师的安排, 久而久之不能真正掌握英语文章阅读的能力和技巧, 对语言的学习非常不利。

(四) 口语表达环节欠缺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一项长期交流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家长和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分数, 教师在课堂上也更多地是针对一些出题的得分点进行专业指导。但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更重要的是对语言的掌控和理解, 而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思考以及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会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进而阻碍其发展。

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做法

一门语言的学习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基础知识方面, 也就是语法之类;文章的阅读分析能力;语言运用及写作。这三个方面紧密结合, 缺一不可。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中, 这三个方面更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改革,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基础知识方面

语法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 它包含词类运用、词的曲折变化, 表示互相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和关系 (韦敏2013) 。在任何语言的学习中, 语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在语法环节的教学过于枯燥, 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也很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从课堂气氛的调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着手。

首先, 长久以来, 学生认为语法的学习枯燥无味, 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教师要想提高语法教学的课堂效率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语法学习的态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根据课程需要设置一个情境, 让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例如, 在学习被动语态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看《星际迷航》类的时空穿越的电影, 学生在熟悉的电影桥段中找到have /had been这些在被动语态和过去时态中常见的词汇, 并且能够结合影片的剧情去理解不同时态、不同语态中词汇的变化。

其次,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交流, 要摒弃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多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例如, 教师可以在圣诞节让学生学习一些祈祷诗和赞美诗, 通过学习这样的诗句让学生熟练掌握“虚拟语气”的用法。这种方法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阅读理解能力方面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 六级目标要求学生除了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七级目标要求学生除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 万词以上;八级目标要求学生除了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 万词以上。这足以说明课程改革对英语阅读情况的重视。关于如何提高高中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 主要从以下两点着手:

1. 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阅读文章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 文章阅读内容的选择在阅读理解中尤为重要, 选择的文章既要满足学生词汇量的学习要求, 也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储备, 还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思想深度,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和鉴赏的过程, 教师在阅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根据学习的时态、语态等知识, 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 写作能力方面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很多教师为了应付考试, 只是简单地选择一些“含金量”较高的句子、短语或者一些所谓的“押题”作文让学生背诵, 使学生忽视写作的重要性, 久而久之, 学生的写作能力随之下降。教师要转变传统思维, 从写作话题的创新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课堂交流空间的建立等方面着手, 提升教学品质, 让学生重视写作、喜欢写作 (岑海霞2012) 。

1. 写作的话题要具备与时俱进和创新性的特征

教师要提出既熟悉又热门的话题进行写作方向的引导,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并且更容易让学生形成写作框架。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任何语种的写作都是一项创作的过程,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 (许润德2015)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讨, 寻找适合的时态和语态,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加入一些宾语从句、定语从句之类的语句, 以提高写作深度。

3. 建立良好的课堂交流空间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引导和学生独立的思考和摸索。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 以学生为主体辅以适当的提点, 在沟通中发现学生写作上的难点并加以讲解, 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度和广度。

结束语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目。高中英语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模式, 改进固有的教学思维模式, 给学生提供更容易接受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学生打好基础, 提高成绩,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项综合能力。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针对传统模式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刻板、教学模式僵化、鉴赏能力欠缺、口语表达较差等问题, 从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旨在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新课改

参考文献

岑海霞.2012.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黑河教育, (12) .

韦敏.2013.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 .

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篇8

如果以学校的视角研究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则是系统工程, 它是一切学校管理工作总和的终极显性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求教育教学的改进之道, 使教育教学更有效果, 产生更大的效益。

一、重视对教师资源有机整合, 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1. 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 并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普适性指标。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反应, 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 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但是, 研究有效教学行为的意义在于为学校提供有效教学的参考指标。学校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工作是让教师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应表现出哪些课堂教学行为以及如何去表现这些有效的教学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以及从研究结果形成的结论, 对教师学习有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尽管教学活动是复杂的, 教师特定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结果是随着情境而变化的。但是, 有效的教学行为一定是符合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而在校本文化的背景下更具有推广的价值。因此, 研究学校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 为学校教学的有效开展搭建了基本的平台。

2. 对教师的精神品质、人格素养进行再度开发, 形成有效的教师文化。

有效教师的标准除了作为教师的专业要求之外, 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是有效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品格, 而在学校中, 良好的教师文化能使这种优秀的品格成为学校的品格, 团体共同学习则是学校优秀品格形成的力量源泉。学校通过建立学习团队, 可以增强师生与所在组织的一体感, 实现组织和师生个体的自我超越。彼得圣吉认为, 深度会谈是团队学习的有效形式。通过会谈方式的学习容易达成一种集体力量, 学校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团体学习中提炼本校优秀教职员工的先进经验, 把模范教师的先进教学思想融入学校精神文化, 进而外化为全校师生的一种精神风貌的过程。比如大力推进“生态课堂”的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学校在实施课堂引领的同时, 不断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 并加以提炼, 归纳为“目标——探究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然后经过全体教师和校长的讨论, 最后组织所有教师学习, 成为学校共同认可的一种价值观。

二、重视学生资源的“再度开发”, 给学生提供最优良的教育

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是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来体现的, 认真研究学生, 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 重视学生资源的“再度开发”, 直接决定教学的有效性。

坚持班级结构平衡配置, 促进群体最优化发展。群体虽然具有共同的品格, 但又是有发展差异的, 不同角色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要合理配置, 更有利于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同样, 生态位原理也给出过类似的解释:在一个群落中, 每个物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位置, 也包括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学校或者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其师生的生态主体都应有相应的生态位。每个学生主体为单独的个体, 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生态位因学生地位和功能不同而不同, 包括在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别而产生的生态位, 个体的性别、性格等生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差别而产生的生态位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地位诸如是否班级干部、不同的小团体或非正式组织等而产生的生态位。生态位造成竞争与分化, 合理的分配有助于个体互相合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 在学生管理中, 坚持班级的平衡划分, 为每位寻找合理的生态位, 给每一个学生合适的位置与合适的学习设计,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尊重的愿望, 每一位学生都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坚持开展学校德育生活化。德育是第一生产力, 它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如何积极地参与学校生活的问题, 开展好德育工作, 是开发学生资源的重要途径, 而以生活为出发点的德育, 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从学生所处的生活空间取材, 从最微小的部分做起, 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以便学生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将道德教育融入生活,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重视课程资源开发, 为学习提供最优化环境

课堂教学之外, 学校活动、网络以及社区都是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的深度开发, 可以活跃校园生活, 培育阳光愉悦的校园心理, 对实现有效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说阳光体育活动, 变统一的课间跑、集体操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体育项目, 发挥教师、学生集体智慧, 坚持“个性设计让我们运动效果更好、身心更愉快”的原则, 挖掘了几十种运动项目, 使班级有特色、人人有特长, 让单调的运动变得有趣。比如说运动会的入场式, 每个班级用心设计自己的入场方式, 把运动当做了一种仪式, 看作是集体的展示。

在学校管理中, 管理者如果能珍惜学校的每一个活动, 以课程设计的方式认真对待, 精心安排。而这些活动都能成为学生美好的记忆和幸福的回忆, 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在其中体味成长、体味集体。正如弗洛姆所说的“集体艺术”:“它以一种有意义的、丰富的和创新性的方式使一个人感到与其他的人联系起来。”

英语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性设计 篇9

一、如何评价教学中问题的效度

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根本不关注“有效”,在进行问题预设的时候,并没有根据教材的特点,也不关注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所提出的问题,要么特别简单,学生小手如林,要么难度很深,学生无法思考与回答。这样一来,学生总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行走,无法从课堂上带走应该可以带走的学习能力。于是,这样的课堂沉闷、低效,学生讨厌课堂,他们的思维也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问题直白,缺乏探究。有的课堂上教师常为提问而提问, 脱离学生实际,或空洞浮泛,或主次不分,或针对性不强。有的问题过于直白,像“好不好”“是不是”之类,学生往往无须思考便可回答。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满堂问”,学生疲于应付,难以静心思考,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肤浅无比。学生在整堂课都没有能够得到思维的锻炼,长此以往,思想自然浅薄。

(2)问题随意,缺乏梯度。许多课堂的问题没有精心设计,只有大概教学思路,缺乏对课堂生成问题的意识。于是课堂上往往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的现象。教师想到什么,问什么,结果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课堂随意性太大。同时这些问题往往因为没有预设,问题之间相关性与连贯性不强,以致出现“问题零乱,关注学生不够,课堂生成不足”等诸多问题。

(3)缺少引导启发,排斥求异思维。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的时候,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具体或者不够完整的时候,教师只会越俎代庖,直接给学生补充完整,或者干脆请其他的学生帮忙,以为这样也属于以生为本。其实,仔细思考这样的场景,我们不免需要自问:课堂中,真情的激励和有效的启发哪去了?笔者以为,这样的提问是无法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的。另外,教师虽然在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但对标准答案还是情有独钟。有时学生的回答跟标准答案稍有不同,教师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请学生回答,好像不跟标准答案一致就誓不罢休似的。这样,就使课堂教学显得太死板。

(4)提问对象集中,回答面太小。在课堂提问中,通常情况下, 优等生得到的机会远远大于成绩中下生。虽然教师们都知道对学生一视同仁,要给所有学生相同的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叫到优等生。其中的原因很显然,当课堂上遇见学生很棘手的问题的时候,教师总是寄希望于一些优秀的学生, 而这些优秀的学生一般都能在课堂上帮老师“化险为夷”。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提问在一定的时候会让这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难以回答,他们会因此紧张、焦虑,即便能在教师点名的时候站起来表达,但是,往往都会因紧张或者思考不够成熟,回答不尽如人意,甚至有的时候与教师所期待的结果大相径庭。这样一来,不光对这些学生的心理造成更大的压力,也在课堂教学中拖延了宝贵的时间。因此,这样的课堂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了少数优秀学生的素养成长空间,其他的学生则成了被课堂遗忘的角落,他们总是在跟着教师和优秀生走路,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成长空间。

三、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

(1)在课堂导入时关注有效提问。很多教师从走进教室的第一分钟开始,就期待运用有效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来。但是如何以提问导入,则是教师需要考究与打磨的事情。笔者以为:在导入的时候,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设计简单的问题,以了解与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再根据新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新知识密切关联的,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分析、运用的问题。这样一来,就在提问的过程中完成了层层深入、由易而难的知识与能力的牵引。

(2)在强化重点与难点时关注有效提问。每个单元都有重难点,而每节课就是用来处理这些重难点的,所以在教授的过程中, 需要强化和解决这些重难点知识。

①面向全班,先问再叫。我们上课的目的是要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知识,所以在问问题的时候,要照顾到班上每个同学的发展,不要让学生产生惰性,害怕思考,直接等着别人的答案。

②清晰明了,充分思考。教师在课前需要充分地备课,充分地备好问题,使问题清晰,并且先发问,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再叫学生回答。

③及时评价,反馈意见。对于正确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篇10

一、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俗话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对英语是否感兴趣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教学指标。目前仍有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经常出现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底下走神、聊天、睡觉等情况。这不仅会使教师在课堂上产生一定的挫败感,还会逐渐消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对英语学习质量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适当地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创造出一个相对较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在英语教材中,通常会编入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将课文内容与视频相结合进行授课。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Module 4的《Life in the future》这一课程时,教师可在备课课件中加入一段动漫《哆啦A梦》的视频,视频可选取主人公在未来世界中生活的其中一段。首先通过播放视频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向学生们提问视频当中出现了什么高科技产品,引发学生们争前恐后地回答问题,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然后,可通过学生的答案,引出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在进行课文解析前,教师可将在视频中截下的图片与学生学习的cell phone、cable TV等英语单词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图片教学加强对于英语单词的印象。通过多媒体声色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的集中性,以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激活思维,增强学生思考力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该从此入手,研究相关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自主思考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还需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感受能力及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事物持有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的练习。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及自主思考能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面对形式各异的难题。

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为例,在讲授Mod⁃ule 1 Unit 1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时,该章节的教学目标为表感觉知觉的系动词,教师要以此为教学重点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问学生喜爱的食物、明星、音乐等,并可在学生回答的时候,进一步地提出问题,例如食物口味、明星性格、音乐风格等。在这种互动的教学形式中,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还能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通过思考,增加对事物的认知程度。然后,教师便可通过回答的问题展开进行课程讲解,让学生了解在英语当中该用何种思维对事物进行评价,以及了解不同文化差异对于不同事物的看法。

三、组织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传统教学方式已逐渐被教师们所摒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们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完晦涩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通过简单的游戏教学或团队合作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锻炼,使学生能够在活动当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Museums》这一课程时,在完成基本课程的学习后,教师可播放《博物馆奇妙夜》的电影视频,并要求学生们在观看过程当中将自己能够听明白的句子进行记录。然后再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分别对不同的电影情节进行模仿,并可在模仿时进行自由发挥。学生在模仿期间,不仅可以通过记背英语台词加强对语言的熟悉程度,还能够在自由发挥时,将自己所掌握的英语单词、短语进行运用。从而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加强学生自主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了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刍议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篇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曾提出,初中二年级是儿童少年个性发展,特别是品德发展变化的关键期,其成熟期一般出现在初三末到高二初。这一时期,是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乃至走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或矫正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目的是教育教学,使命是教书育人。学校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于学生的培养。学校教育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一切环节都是为了“育人”服务的。所以,学校应重视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著名的素质教育专家陈峰,指出习惯培养与矫正的六大秘诀:启发自觉、确立规范与立项研究、示范指导与专项训练、持久训练、监督评价、奖惩强化。我校在实践中将这一理论具体化、制度化,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一、启发自觉

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矫正的首要转机就是启发自觉。我们原有的德育教育过于注重说教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上对下的要求,而未能激发出学生的主动要求。习惯的形成与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依赖于外在力量的束缚,其效果是有限的。

我校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学习法:开设中学生文明礼仪系列讲座,习惯培养讲座等;榜样法:教师以身作则,树立学生榜样,启发、激励学生;记格言警句法;立座右铭法;积极自我暗示法等等。

二、确立规范与立项研究

(一)教育者要确立规范,让学生行事有章可依。对学生确立规范一定要具体化,操作性强,考评有依据。我校在开学之初,就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一日常规》等文件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建湖县第二中学学生违纪处罚条例》、《班级考核评分细则》,同时专门开辟“公示墙”,每周、每月进行班级考核,奖优惩劣。

(二)确立规范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对已经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则应该侧重立项研究。我校政教处牵头,定期依据考核成绩,发现问题进行立项,组织相关部门及教师进行研讨,寻求解决方案,同时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我校已成功实施了对撒谎、拖拉、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的矫正。

三、示范指导与专项训练

(一)示范指导有三层意义:第一是通过示范指导,教会学生怎么做;第二是教育者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第三是为学生树立可供学习与效仿的榜样。

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者应做到要求明确具体、形式生动而有趣。而对于不良习惯的矫正则要注意指导要因人而异,要追究问题的根源,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使学生自发地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

对于习惯培养来说,身教尤为重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就犹如丝丝细雨渗透到学生中去,同时有利于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树立榜样是培养和矫正学生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既可以选取距离学生较远但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一类的报道;也可以选取班级中、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事例,近距离地展示,寻找差距,引导促进学生的提高。

(二)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或缺点、弱项,除了要作相应的指导外,最主要的还是要采用专项训练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立项研究”,找出问题真正原因的基础上,制订改正方案,把握要点、难点、细节,实施有效措施,进行专项训练。

四、持久训练

在教育实践中,很多学校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过程中,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救火式的教育,经常是前紧后松,不能保持教育的长效性。我校在开学一个月进行“常规训练强化月”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依照所制定的常规管理办法,由学校政教处组织相关领导、班主任等进行检查、反馈、矫正。这一实践过程中,形式多样、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常规管理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等特点,如每日三次卫生等常规检查、每周进行一项专项检查,每个月进行一次全校常规考核评比,每学期进行不良行为习惯汇总,并进行立项研究、制定矫正方案。

五、监督评价

监督评价,是依据所确立的规范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促其进一步提高或矫正的手段。我校为保证学生文明习惯培养的有效性,制定了相关的考核表格,如作业习惯考核表、文明礼仪考核表、卫生打扫考核表等。为达培养良好习惯的目的,在实践中,我们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自我评价与监督评价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连续评价,每次评价原则;3.监督考评应与确立规范、奖惩强化相结合的原则。

六、奖惩强化

奖惩强化,是继监督评价之后,习惯培养与矫正的又一重要步骤。它要求在监督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方式来强化良好行为,制止不良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1.以法制代人治原则;2.正面强化为主,负面强化为辅;3.及时纠正及时强化原则。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篇12

一、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知道, 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教师的综合素质又包括教师的道德素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业务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每位英语教师应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较高的专业水平, 熟练的现代教学技术, 勤于学习, 勇于创新, 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是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备课时教师们应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 花大气力研究教材, 系统合理地设计课时教学案例。备课时还须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生的个性特质, 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他们的兴趣爱好。另外, 英语教学枯燥乏味, 应多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增添教学活力。

二、课堂教学中要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要深入学生,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的变化, 时时处处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激发学生继续向上的动力, 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 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 从而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三、要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为了有利于练习学生“用英语思维”, 引起学生持久的学习爱好,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生活中类似或模拟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引导, 也可以进行角色转换, 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用具并借助多媒体组织教学, 从而将抽象的语言与实际之间建立起联系。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体现人文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将课堂活动设计得有层次,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机会。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必须突出目标性, 围绕教学目标, 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 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此外,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笔者的课上, 采用最多的是表演课。让学生对话表演, 谈论图片、说喜欢的事物、讲故事等, 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联系起来。让英语课真正成为学生十分向往的兴趣天地。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 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 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 提高学习热情。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遵循可行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 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加强课堂教学治理。教师在精心设计丰富多彩教学活动的同时, 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治理。科学的治理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能够改进教法, 施行分层次教学治理, 进行目标教学治理, 积极地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维活动,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采取用英语组织课堂

用英语教英语, 这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 应倡导。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尽量用英语讲课, 语速自然停顿恰当, 不给学生在大脑中进行英汉转换的时间。课堂上, 教师如果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 但如果坚持做下去, 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这个笔者深有感触。刚走上讲台时, 因为用英语教英语, 招来同事、学生以至领导的不解, 但笔者顶了下来。刚开始时, 课上允许说汉语。慢慢地, 等学生适应了, 尽量减少汉语的出现。学生称笔者为“洋老师”, 说我的课有趣, 他们喜欢这种授课方式。

五、要合理运用小组合作, 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英语课是语言课, 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 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六、要精心设计课后练习

练习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方法, 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 学生必须通过课堂内外的大量练习来巩固已学知识。教师布置练习要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要注意全面性, 要处理好“质”与“量”关系。坚持写教学反思。反思给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师在这里可以进行教学后的自我评价, 还可以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奇思妙想、自己的教学研究等记录下来, 这些日积月累的第一手材料, 不仅是教师成长的宝贵财富, 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反思更是成就教师、发展教师、完善教师的必经之路。

总之,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 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和统一。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值得初中英语老师去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结合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经验, 对于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这一话题进行浅析。

上一篇:传承文化的城市雕塑下一篇:日本流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