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类型

2024-10-01

企业文化类型(精选6篇)

企业文化类型 篇1

纵观彝族文化的研究史,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历史文献的考证;二是对文化民俗的描写。二者在前人的努力下成绩斐然,可以说硕果累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今天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彝族文化除了文献考证和文化描写外,文化的深度阐释(解释)也同样显得相当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文化的深度阐释是当下彝族文化研究比较欠缺的地方,因此为了对彝族文化的深层解释,我们要对彝族传统文化类型进行研究。

一、“文化类型”概念的界定

要界定彝族文化类型,首先我们要对“文化类型”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才能对彝族文化类型的研究有清晰认识。

什么是文化类型?最早提出“文化类型”概念是美国人类学家R.林顿。林顿在1936年写的《人类研究》一书中,所使用的“文化类型”的含义与文化区的概念差不多。在西方文化学理论的发展史上,德国哲学家施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文化类型有过比较集中的理论研究。他们都对别类的基本单位和定型的基本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粱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本书中,他将中国、印度、西方作为别类的基本单位,认为西洋、中国和印度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还有冯友兰,李宗桂,冯天瑜认为中国的文化类型都是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等等。

以上的观点都从不同的层面对文化类型的定型标准进行了阐明,对文化类型的学术探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不够全面。

文化的类型不该归只限于单一的或某一层面的标准来定型,这个定型的标准应该具有“整合性”或“全面性”,由此我们认为文化类型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特有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由一个民族价值观所决定,并在整个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综合文化表现方式。

二、彝族文化类型的界定

1、经典彝文文献中的彝族伦理观

在《中国知网》输入彝族文化这个关键词,显示的是有19965条结果,主要集中在对彝族文化的传承、开发,产业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可以说研究成果显著。再输入“彝族文化类型”这一关键词,发现没有任何一篇文章对此进行探讨过,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区,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彝族任命用自己的智慧留下了众多经典的彝文文献。在这些经典的彝文文献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观,彝族伦理道德思想主要有:尊敬长辈、团结友爱、勤俭节约、注重孝道等。如在《梅葛.农事》:“山坡杂树多,根本不能盘庄稼,人类拿刀子,要把树砍完。兔子争了先,先去砍树枝,砍也砍不倒。。。。百兽都砍了,百兽砍不倒。百鸟都砍了,百鸟砍不倒。人类砍杂树,先把刀磨好,拿刀来砍树,几刀便砍倒。。。。要放火烧荞地了。野兽来烧火,还是烧不着,鸟类来烧火,还是烧不着,最后来决定,还是人来烧。”[1]他们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人区别于其他的本质,能认识到这一点,难能可贵。《西南彝志》阐述了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的看法,是一首人类的赞歌,歌颂了彝族先民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精神与品格。《勒俄特依》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重情重义,智慧与勇敢,坚强不屈的支格阿龙形象。《查姆》中说道;“独眼睛这代人,道理也不讲,长幼也不分:儿子不养爹妈,爹妈不管儿孙。饿了就相互撕吃,吵嘴又打架,时时起纠纷,。。。。。。独眼睛这代人心不好,要换掉这代人。要找好心人,重新繁衍子孙。”楚雄州文联编。①p254页。于是发生了干旱,将独眼睛这代人毁灭,于是由独眼睛时代向直眼睛时代发展。“直眼睛这代人啊,他们不懂道理,他们经常吵嘴打架。各吃各的饭,各烧各的汤。一不管亲友,二不管爹妈。爹死了拴着脖子丢在山里,妈死了拴着脚杆抛进沟洼。”②p277页.这样的话,直眼睛也得到了毁灭,于是由直眼睛时代向横眼睛时代发展。

可见,彝族人民把伦理道德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把它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据。

同时,彝族人也非常重视孝,把它分为生孝和死孝。彝族人又有这样的谚语:“父母欠下儿子的帐,就是为儿子成亲安家。儿子欠下父亲的帐,就是要为父亲做帛超度。”彝族史诗《玛牧特依》(道德经)是一部影响力较大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人一生各个阶段索要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流传于大小凉山彝族主要聚居地。其中蕴涵了不少的生命哲学、家族伦理以及社会秩序观念等。在《玛牧特依》就这样提到:

这里着重强调家庭间的伦理道德规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敬互爱。由韦安多主编的《凉山彝族文化艺术研究中有马勤写的题为《浅议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从鲜明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可见彝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伦理型文化,人本位的立场成为人们看待一切事物的出发点。

2、解读彝族伦理道德观,界定彝族文化类型:家支(家族)伦理--政治型文化

我们纵观整个彝族的伦理道德思想,发现其最大的特点是以家支为本位,其背后所蕴的其实是对家支的认可与维护。家支是彝族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彝族文化的基本单位。彝族传统社会中,一切社会组织都以家支为中心,人和人的关系亦由家支关系扩大而成。每一个家支成员都有互相帮助的义务。彝族人在如何处理个人与群体关系问题是伦理道德范畴的这一基本问题时,表现出鲜明的家支利益为其基本价值取向的特征。他们以维护家支利益作为善恶的标准,只要能维护家支的名誉的行为则是善的,反之则为恶。

正如彝族谚语说:“想家支想得流泪,怕家支怕得发抖。”“亲家听到就跑,家支听到就来。”“不能不吃是粮食,不能不要是家支。”“猴子靠树林,彝人靠家支”。在彝族教育经典《玛牧特依》中这样说道:“笃慕子孙们:所有的女人,莫伤娘家人,保护靠娘家:所有的男人,莫对家族做坏事,争理还需靠家族。”③88

这里提到了家支的重要性,可见其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笃幕子孙们:”

等也表明家支的重要位置。总之,家族的伦理道德和尊严在整个社会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并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的一切言行,如果谁违背伦理道德,便将用彝族习惯法惩罚之。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彝族伦理道德主要是在血亲文化中得到发扬,在彝族习惯法中得到规范。

三、结语

彝族文化类型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在经典的彝文文献中形成彝族特有的伦理观,彝族社会是一个伦理之上的社会。对其伦理观进行解读,得出彝族文化类型是家族伦理--政治性的文化类型。

摘要:纵观彝族文化的研究史: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历史文献的考证;二是对文化民俗的描写,对彝族文化类型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还未对彝族文化类型的界定有清晰认识。本文首先对“文化类型”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通过对经典彝文文献中的彝族独有的伦理观进行解读,解析彝族伦理道德观背后的彝族类型:家族(家支)伦理--政治型。

关键词:彝族,文化类型,家族,伦理

参考文献

[1]彝族史诗:梅葛农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2]《查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3]阿育几破.彝汉英对照本《勒俄特依》[M],彝博通讯

[4]沙马拉毅《彝族文化研究纵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8

[5]本尼迪克特王炜等译《文化模式》[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沙马拉毅《论彝族民间长诗》[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1

[7]杨海文:文化类型与文化模式简论[J],中州学刊,1996年第2期。P133—138。

[8]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p26.

企业文化类型 篇2

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即强人文化;拼命干、尽情玩文化;攻坚文化;过程文化。

1、硬汉型文化。

这种文化鼓励内部竞争和创新,鼓励冒险。竞争性较强、产品更新快企业文化特点

2、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型文化。

这种文化把工作与娱乐并重,鼓励职工完成风险较小的工作。竞争性不强、产品比较稳定的企业文化特点。

3、赌注型文化。

它具有在周密分析基础上孤注一掷的特点。一般投资大、见效慢的企业文化特点。

4、过程型文化。

这种文化着眼于如何做,基本没有工作的反馈,职工难以衡量他们所做的工作。机关性较强、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任务的企业文化特点

【按照企业的状态和作风的不同分为】

1、有活力的企业文化。

特点是:重组织、追求革新,有明确的目标,面向外部,上下左右沟通良好,责任心强。

2、停滞型企业文化。

特点是:急功近利,无远大目标,带有利己倾向,自我保全、面向内部,行动迟缓,不负责任。

3、官僚型企业文化。

特点是: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按照企业的性质和规模的不同分为】

1、温室型。

这是传统国有企业所特有的。对外部环境不感兴趣,缺乏冒险精神,缺乏激励和约束。

2、十穗者型。

中小型企业特有。战略随环境变动而转移,其组织结构缺乏秩序,职能比较分散。价值体系的基础是尊重领导人。

3、菜园型。

力图维护在传统市场的统治地位,家长式经营,工作人员的激励处于较低水平。

4、大型种植物型。

大企业特有。其特点是,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激励。

【按照企业对各种因素重视的程度不同分为】

1、科层型。

垄断的市场中从事经营的公司所拥有。非个性化的管理作风,金字塔式组织结构,注重对标准、规范和刻板程序的遵循,组织内部缺乏竞争,人们暗地里勾心斗角。

2、职业经理型。

工作导向,有明确的标准,严格的奖惩制度,组织结构富于灵活性,内部竞争激烈。

3、技术型。

技术专家掌权,家长式作风,着重依赖技术秘诀,职能制组织结构。

艾德佳·沙因(Schein,1990)认为,组织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人工制品、名义价值标准、实际价值标准和基本潜在假设。

人工制品是组织文化中最显而易见的部分,是象征组织文化的最为具体有形的方面。名义价值标准是由组织领导宣布的组织企图达到的公共的价值标准和原则。

实际价值标准就是组织员工所表现出来的独立的、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所体现的价值标准

和原则。

文化产业园:类型决定模式 篇3

定义文化产业园

提起文化产业园,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北京的798艺术区了,这个由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改建如今已成为北京市地标的艺术区,虽然还谈不上是国内文化产业园的一个样板,但其或已给出了一个概念。那我们应当如何定义文化产业园呢?目前,国内外至今尚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统一界定。但是,结合目前国内的行业情况,我们可以将文化创意产业园理解为由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同时依靠其独特的文化定位与园区形象,形成了集生产、交易、研发、娱乐、观光、住宿等多元结合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同所有产业园一样,文化产业园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综合优势,形成企业文化等领域上有着极大的贡献。园区内各企业互通往来,园区外则可结成同盟,这种互惠互利的相处方式,也提高了各自企业的利益。可以说,产业园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同时也保证了作为经济主体最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如今的文化产业园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发展模式与内容展现也绝不仅仅只有北京798艺术区这一种,纵观全国大小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套路与模式,大致有以下两种,每种又包涵多个小类:产业集聚型,即注重产业链建设的文化产业园类型,可细分为单一企业型、复合型、独立主体型三类;产业消费型,即以大众消费为主导对产业链进行建设与定义,可细分为艺术创意型、休闲娱乐型、地方特色型等三类。

产业集聚型发展模式

在这种发展模式中,上文已经提到,其重心在于产业链建设,根据产业链的不同,我们对其进行了三个分类。但是不管是哪一类产业链,其共同之处在于:一,旨在通过产业链建设,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根植于区域的竞合网络,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形成良性竞争,最终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二,产业孵化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吸引优秀大型企业进驻园区的同时,注意使用各类减免措施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园区发展潜力;三,重视服务平台构建,这是留住企业的关键所在,其中包含三个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是投资融资平台,这是企业的生命之源,二是人才导入与发展平台,这是企业的立足之基,三是信息交流平台,这是企业的成长之路。

这类园区一般注重整体发展,对产业链的完整发展以及各产业链之间的互动性尤为看重,同时,在对园区内企业的支持上可以说也是不遗余力地,甚至会为了更好地满足产业链结点企业的需求,引入商业企业以满足园区企业的办公、生活以及娱乐需求。

其中,单一企业型指园区中具有单一完整产业链的产业园区,采用此种模式的一般为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园,其目的是快速吸引小额投资,加快资金的流转速度,但这也为后期的发展设下了障碍,一些规模或资金较小的产业园往往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借产业园的名义进行房地产交易,破坏了原有园区的产业平衡。

复合型指拥有多条产业链的文化产业园,由于产业链的多样化,极大地丰富园区内各主体的视界与思想,产业链中的资源、信息共享更是频繁,可以说是一种较为优质的产业园类型。然而此类产业园因为其本身定位,往往占地面积较大,对入驻园区主体的要求一般也较高,因此建立之初的规模便定格了之后的发展道路,使园区管理者在企业选择上需要十分小心与谨慎。此类园区一般需要依靠政府的帮助与支持,因此建立此类园区的一般也是近几年在政策上受到较多照顾的行业,如互联网、软件以及新兴技术类。

独立主体型同以上两种有着全然的差别,它的构成并非零散的企业或工作室,而是完全属于某个集团或企业,在产业链的安排上则完全听从于该企业的安排,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此类产业园数量并不是很多,且集中于大城市中,一般设立的目的主要在于丰富企业本身的经营领域。此类产业园在资金及管理上同前两类相比有着极大优势,但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一旦遭遇较大经济危机或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此类产业园便会极快地衰败下去。我们可以看到,以上类型的产业园,有着产业链完整、资金投入巨大、园区规模庞大、发展时间较长等特点。同时多为地方政府与企业集团等领导,背后有着雄厚的资本与政治支持,因而能够长时间、高效率地发展。对于产业链的重视,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方面。然而这个市场目前已经接近于饱和,在未来应当还是产业消费型产业园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因为如今的市场是消费者主导的市场。

产业消费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产业园意图在于通过产业链的建设带动大众文化消费,其文化产品的生产、设计、销售均围绕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在始建文化产业园时,其布局就在塑造园区文化氛围之外更加注重文化的体验与消费。其特点在于:一,大众消费为其核心,渗透至与产品有关的各个环节,使大众在文化体验中消费;二,地域文化融入园区设计,其目的在于使消费者更能融入园区氛围,形成共鸣,促进消费环境的形成;三,周边环境是园区的发展基础,除了上述人为创造的特点之外,园区的建设与布局还依赖于周边环境,这也是其产业构成、服务搭建、综合定位的一大影响因素。而由各产业园消费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大致分为三类:艺术创意型、休闲娱乐型、地方特色型。

nlc202309021211

艺术创意型以艺术与创意为园区卖点,产业链也大多围绕此展开,前文中提到的北京798艺术区即为此代表。这类园区在早期多为自发形成,后期则大多有政府或企业的介入。还有一个特点在于,此类园区多由旧厂房或旧建筑改造而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园区风格。但是,由于此类园区多半为自发形成,因此在管理、服务上难免差强人意,同时土地使用权无法得到保障,这也就决定了它在后期无法实现完全的自由与开放,必将同政府达成某种妥协,被迫放弃掉一部分艺术性。

休闲娱乐型产业园在功能或外观上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大型公园,园区内娱乐设施较多,往往见不到许多的文化公司或个人工作室,商业气息较浓厚,因此在盈利模式上要优于前一类文化产业园。受众层更加广阔,具有一定的科教或文化普及性质,因而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投资与关注。此类产业园已经逐渐脱离产业园的道路,在发展上更为自由,同时不失为一种新颖的文滑传播方式,在如今新兴的一部分此类型的文化产业园里,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这对国内文化创意界来说,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

地方特色型产业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一个旅游景点,属于上述所有产业园中,离工业最远,距大众最近的一类文化产业园。此类产业园的不可复制性在于,其依托于地方特有自然风光、特色物产,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与商业价值。但此类产业园在同一区域宜少不宜多,否则同质化严重,分散人流,收益下降。此类产业园在少数民族聚集地较为常见,一些有着中国传统特色、文化遗产较多的的地区近年来也在发展此类产业园。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两种发展模式下的文化产业园区都各有特点,前者更注重产业链的完整与互动,盈利模式以提供服务为主,后者则更注重消费者体验,盈利模式以产品消费为主,不管怎样,这两种发展模式在国内目前都属主流。同时,对于大多数的产业园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多种模式的融合来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因此强行对产业园进行生硬的模式分类是不可行的,只能说各种模式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产业园更好发展的需要。不过,究竟有没有一条适合所有文化产业园的发展道路,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至于是一个怎样的套路,还需要国内的产业园人们慢慢摸索,大胆求证。

1、羊城创意产业园

该产业园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于2007年创建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毗邻广州国际金融城,在地理位置上占据了极大优势。在园区建设上,引入羊城晚报报业中心、华多科技、酷狗音乐、金山西山居、创新谷移动互联网孵化器、天闻角川动漫、滚石中央车站、瀚华建筑设计、华阳工程设计、景森工程设计、羊城设计联盟等100多家企业,涵盖了出版传媒、科技创新、影视动漫、艺术设计等多个方面,发展潜力巨大。

羊城创意产业园自建成以来,便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因而在资金、土地、发展上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作为一个以产业集聚为主要发展模式的文化产业园,可以说,将该类产业园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同时激励避免了同类产业园的劣势。这也使得广州在最近十年的发展中,有了极为明显的成绩。

2、798艺术区

798艺术区最为人们最为耳熟能详的文化产业园,此次排名稍稍落后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其落后混乱的园区管理上。大多数去过798的游客们都知道,可进入性差(缺乏园区导览图、出租车无法直达等)、环境脏乱(绿化少、垃圾多)、缺乏规划等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798艺术区的继续发展。

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一批文化产业园,由于其自发性导致的自由散漫,使得它到目前尚未能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开发,不过目前北京政府苏护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对798艺术区的未来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许就能看到一个涅重生的798了。

3、大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作为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大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在最初建设时,曾被给予建成亚洲最大动漫产业基地的厚望,这对于当时低迷的国内动漫行业来说无疑是一针打在心脏上的鸡血,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能看到的国内成形的动漫作品也不过是喜羊羊、熊出没等低龄化的作品而已,这不仅仅对于大连动画产业基地是一个拷问,更是对目前国内十余家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的拷问。

不过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大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在近几年动画人才的培养上可谓做出了不少的贡献,通过建设动漫专业学校的做法,为国内近几年以来动漫的复兴做了人才储备。在未来它要做的也许是从培养转移到创造上,让国内孩子的童年不再是喜羊羊,年轻一代的目光不在聚焦在日漫上。

4、三间房动漫产业园

三间房动漫产业园在早期发展中,作为一家主打动漫的文化产业园可以说在职责上尽职尽责,甚至拿到了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的称号,但是随着这些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园区内大量土地的闲置,使该产业园的管理者在经营方式上做出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改变,有新闻报道,该产业园内许多已建成房屋被作为商品房售出,或单一以收取房租的方式获得利润,真正入驻的动漫企业寥寥无几。

这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文化产业园共同面临的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三间房动漫产业园临近中国传媒大学,在发展条件上可谓得天独厚,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把握住自己的优势,通过资本运作形成品牌效应,使利润与园区的动漫事业同步增值。

企业文化类型 篇4

【摘 要】岭南民间的舞蹈种类较多,所以其舞蹈文化呈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道具舞蹈文化、与宗教和劳动生产相关的舞蹈文化、游艺民俗舞蹈文化这三大类岭南民间舞蹈文化展开了分析,并且对其呈现方式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类型;呈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52-01

所谓的岭南,从狭义上来讲指的就是广东省。在历史上,岭南经过了四次大移民,所以其人群结构较为复杂,拥有着多元性的文化。而经过长期融合,则形成了岭南独有的文化。在这些文化中,岭南民间舞蹈文化具有一定的地方文化特点,并且呈现出了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象。因此,有必要对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类型及其呈现方式展开研究,从而在了解岭南文化和认识岭南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岭南文化的发展。

一、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类型研究

(一)道具舞蹈文化。在岭南民间,道具舞蹈文化十分丰富。以粤北瑶族为例,岭南瑶族的《大长鼓舞》以及龙门蓝田瑶乡的《舞火狗》就十分具有代表性。除了利用声乐道具,广东还流行大型动物道具舞蹈。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大型道具舞蹈种类得到了集中,而舞蹈种类主要集中在龙、狮、麒麟和凤几种喜庆动物上。根据《广东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普查可知,调查发现的450种民间舞蹈中,有62个龙舞、40个麒麟舞[1]。而这些舞蹈无一例外需要使用大型的道具,从而体现了岭南丰富的道具舞蹈文化。

(二)与宗教、劳动生产相关的舞蹈文化。在岭南民间舞蹈中,有很多与宗教和劳动生产有关的舞蹈,从而体现了岭南民间丰富的舞蹈文化。在粤西和粤北等地区,主要流行的是与宗教有关的舞蹈样式或与劳动生产有关的舞蹈形体。例如,《席狮》就是一种香花佛事舞蹈,主要在做丧事的主家用于调节祭坛气氛。而在客家,则有著名的《采茶戏》舞蹈。该种舞蹈主要与劳动生产有关,一般会在春节期间演出,由于具有贴近生活和通俗易懂的特点,所以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喜爱。此外,粤西和粤北的一些边远地区还流行《舞春牛》的舞蹈[2]。而该种舞蹈讲述的就是古金牛星下凡繁殖后代,然后帮助农民农耕的故事,体现了当地人对劳动生产文化的重视。

(三)游艺民俗舞蹈文化。就目前来看,广东的游艺民俗舞蹈种类较多,在潮州、汕头和揭阳等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游艺民俗舞蹈文化。而潮汕地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文化,主要是由于该区为古代南奥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融合发展之地。在这些地区,《英歌舞》、《钱鼓舞》和《鳌鱼舞》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而游艺民俗舞蹈表演的内容多为民间生活的轶事趣闻和民间的故事传说,舞者会直接进行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和神韵的模仿,从而使舞蹈显得逼真和诙谐,继而体现了岭南丰富的游艺民俗舞蹈文化。

二、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呈现方式研究

(一)道具舞蹈文化呈现方式。岭南道具舞蹈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特点,多在传统节日或喜庆时节呈现在人们面前。以《大长鼓舞》为例,该舞蹈又被称之为“调花鼓”,是一种男性群舞,没有表演人数的限制,但是必须成双成对。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两人一组,并且保持三四步的距离。同时,两人需要左肩相对,并且不时旋绕成圈和穿插换位,从而形成斜排、横排或方格样式的队形。而除了大长鼓舞,该地区也有《小长鼓舞》,可以在婚姻活动或喜庆丰收时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一般会安排私人队伍,具有较强的观赏性[3]。在一些情况下,还要在八仙桌上对鼓而舞,所以也具有较强的技巧性。

(二)与宗教、劳动生产相关的舞蹈文化呈现方式。在与宗教、劳动生产相关的舞蹈文化的呈现方面,客家的《采茶舞》十分具有代表性。该种舞蹈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会在春节期间演出。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头顶水碗矮步走,并且舞起扇花像绣球。同时,表演者还要做到“水袖挥舞龙摆尾,收舞静观若神偶”。所以,在客家《采茶舞》中,单臂袖、扇子花和矮子步是三大特点。而表演的内容主要围绕生活生产,比如进行挑担和绣花等劳动行为的模拟。这些舞蹈的呈现,可以体现客家人的劳动理想和愿望,并且能够将客家人的劳动感受和内心喜怒哀乐表现出来。

(三)游艺民俗文化呈现方式。在岭南民间舞蹈中,游艺民俗舞蹈文化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以《英歌舞》为例,该种舞蹈是一种融合舞蹈、戏曲和武术的民间广场舞蹈。在表演时,所有的舞者均为男子,主要在春节至元宵节的日子里演出,可以歌颂英雄人物,也有弘武健身的功能。而其表演形式分为“前棚”、“中捧”、“后棚”,“前棚”为舞蹈的主打部分,是男子集体舞蹈表演,主要由棒槌舞和小鼓舞组成。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需要做古代武士装扮,并且涂抹脸谱,但是没有明确人物身份。表演队伍将分为两队,纵队向前行进,能够变换出半月莲、金龙穿水和双龙出海等队形,具有舞姿优美的特点,并且能够显示出阳刚英武之气。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类型 篇5

一、“规避—追求”的策略型

疯癫,在正常人眼中是一种非常态的症候表现,往往被视为非理性的反常举动,尤其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待这种特殊的精神疾病无所适从,于是持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和一种同情心。当确定病人患的是癫狂症时,癫狂病人的行为举止就不再有任何理性的、功利性的意义,即使是暴力行为也会被认为是并发症,应得到治疗和监禁从而宽恕或者说无视这种动作和行为是否具有理性的因素,从而免于追究其行为的责任。也正因为如此,装疯卖傻就成为在政治角逐中处于危险境地的弱势群体逃避危险、隐藏动机、严守秘密、伺侯时机的规避策略。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的故事最为典型。装疯卖傻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那是因为疾病会使处在激烈对峙的矛盾双方发生力量上的严重失衡,打破势均力敌的矛盾对等关系,处于病态的一方会失去力量上的优势,暂时不会对另一方构成威胁。如果断定病态有一直延续下去的可能,强势一方就会放松或放弃对病态一方的强烈关注而转向与其势力对等的对象的角逐。装疯本身就是承认自己处于劣势的外化状态,是在时机不成熟或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隐忍和无奈之举。在中国当代银幕上,这样的癫狂者形象为数不少,最典型的影片有《烈火中永生》和《泪痕》。

电影《城南旧事》剧照

影片《烈火中永生》(编导:夏衍,水华)塑造了华子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通过装疯的方式,瞒过敌人的视线,足足潜伏了15年,发挥了其他人员所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泪痕》(导演:李文化)曹书记的妻子孔妮娜(谢芳饰)在曹毅死后,孔妮娜背负丈夫被杀害的巨大痛苦,面临风雨如磐的残酷现实,不得不采取装疯的方法,才躲避过了造反派的残酷迫害而得以自保。

影片《芙蓉镇》(导演:谢晋)里面疯子是原来的文化馆馆长秦书田(姜文饰),被打成右派,由于口吃话少,貌似痴呆,人称“秦癫子”,面对各种各样的灾难表现出惊人的冷静,用貌似疯癫进行自保,躲避政治灾祸,虽然最终并没逃脱政治运动的灾难,但在那种岁月装扮疯癫仍不失为机警的自保策略。

装疯之所以能够屡屡奏效,这跟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待疯子的态度密切相关。在西方文学作品中,我们很难发现,用装疯的手段进行逃避的成功案例,这也许跟他们国家对待疯狂人的政策有关。从米歇尔·福柯的《癫狂与文明》一书中可以了解到,疯子经过很短的无政府的流浪期以后,便被设备完善的管理机构所拘禁。欧洲大多数城市都有专门的疯人拘留所,如默伦的沙特莱堡,康城著名的疯人塔。尤其在德国有数不胜数的疯人塔,如吕贝克的城关,汉堡的处女塔。疯子不会被驱逐,而是被监禁。“因为疯人具有被囚禁在城关内的特许权,这种地位既具有象征意义,又变得非常现实:要排斥他们,就必须把他们圈起来;因为除了门津之外没有适合他们的监狱,所以他们被扣留在那个渡口。他被置于里外之间,对于外边是里面,对于里面是外边。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地位。”[1]在西方,装疯往往会成为囚禁的同义语。而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对待癫狂的病人却给以更多的同情、放任和漠视,也没有建立起一套管理和监督的机制。疯子处于一种被漠视的“自由”状态,也正因为被漠视,才给正常人装“疯”逃脱险境提供了成功的可能。

二、“秩序—自由”的祭品型

这类疯子形象较多。他们是值得人们怜悯同情的对象,是孱弱的个体对抗强大秩序的牺牲品,也是精神上扭曲和情感上变态、可悲可怜的悲剧人物。中国当代银幕上代表性的影片如《祝福》《良家妇女》《城南旧事》《大红灯笼高高挂》《芙蓉镇》等。

影片《祝福》(编剧:夏衍,导演:桑弧)祥林嫂(白杨饰)这一孱弱的生命个体面对的是强大的封建伦理道德织就的罗网,尽管个体曾经对罗网的自相矛盾发出过愤懑的质疑,但是她的声音却显得那样单薄无力。“世上到底有没有魂灵?世上到底有没有魂灵?”祥林嫂疯疯癫癫的言语是对封建伦理规定的终极质问,也是自身生命意义的初级自醒与反思。

影片《良家妇女》(导演:黄健中)中白衣的疯女人形象(姬培杰饰),在影片开头在刻着“女”字的石崖下就出现了。她成为历史发展过程中伦理制度下悲惨命运的象征物,时刻提醒着观众关注着她们的命运,疯女人预示着杏仙一代年轻的女性将面临同样悲惨的结局

影片《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中疯女人秀贞(张闽饰)曾经与自己的房客——一个具有“五四”新思想大学生结交,受到过新思想的感染。后来,大学生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抓走生死未卜。不久,秀贞生下了一个女婴,她的父母强行将孩子扔在护城河边城墙根下,从此秀贞变得疯疯癫癫,经常自言自语,精神恍惚。后来在细心的英子的帮助下,秀贞终于找到了小桂子,在一个狂风暴雨交加的黑夜,秀贞领着孩子去寻找自己的理想,但是惨死在火车轮下。秀贞所面临的是整个社会的黑暗现实,她表现出来的生命力量是微弱而坚韧的。她的疯狂表明她不属于这个现实的社会,也为现实的社会所不容。秀贞实际上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与这个强大的黑暗现实相对抗,这应该被视作一个社会的悲剧。

《大红灯笼高高挂》(导演:张艺谋)女大学生颂莲(巩俐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但最终还是进入到妻妾们的你死我活的争风吃醋的角逐之中。这无疑预示着现代文明面对传统顽固势力的软弱无力。面对规范体系完备的封建家庭的妻妾管理制度,颂莲也曾经企图通过驯顺来获得荣耀的资本,但是,她心底凝固不化的人性的善良和对现代意识的容忍,使她无法成为像二姨太卓云那样的圆滑和伪善之徒,面对三姨太梅珊的惨死,颂莲变得神经错乱,疯疯癫癫,她终于成为封建礼教制度下又一个殉葬品。

与上述通过疯癫着形象来揭露和控诉社会恶势力有所不同,影片《芙蓉镇》(导演:谢晋)则也塑造了王秋赦(祝士彬饰),一个投机政治最终被政治所淘汰的可怜虫。这个人物身上集中了懒惰、懦弱、贪婪、无赖的性格特征,在政治斗争中扮演了一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奉迎拍马的跳梁小丑的角色。最后,王秋赦被历史的车轮甩出去,变成一个永远沉浸于自己所痴迷的运动中的疯子,成为时代回忆坐标系中干瘪的符号。如果滤去人物分析中的政治色彩,我们会发现王秋赦同样也是“自由—秩序”的牺牲品,所不同的是他的结局不是蚍蜉撼大树的悲壮,而是跳梁小丑、时过境迁的悲哀。他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中极度膨胀的政治欲望遭遇到运动后平静的现实,巨大的落差重压在懦弱而贪婪的性格上,断折就在所难免,疯狂成为王秋赦的必然归宿。

如果说,“规避—追求”的策略型癫狂者,是一种假疯的话,那么这种“自由—秩序”的祭品型癫狂者则是一种真疯。这种癫狂不是天生的,而是受到后天环境的挤压所产生的变态,是一个个弱小而单薄的生命面对强大势力的车轮碾压后所发出的断折的声响。银幕上被迫害致疯的形象,是被周围环境异化的结果,所以,他们可以成为我们认识生存环境的有力参照。

三、“庸众—先知”的告喻型

中外影视作品中这类疯癫者数量最多。在米歇尔·福柯《癫狂与文明》中是这样描述疯狂的:“疯癫是从人与真理的关系被搅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开始的。正是在这种关系中,同时,也正是在这种关系的破坏中,疯癫获得了它的一般含义和各种特殊形态。扎奇亚说,痴呆——在此是最一般的疯癫意义上使用这个词,——就源出于此,即理智不能区分真伪”。[2]在这种意义上,克里奇顿(Chrichton)列出疯癫序列:谵妄、幻觉和痴呆。“谵妄改变了在感知中形成的与真理的关系(在精神器官的一般谵妄中,被歪曲的感知被当作现实来接受),幻觉则改变了再现功能(由于精神的谬误,想象的事物被当作了真实,或者现实的事物被歪曲的再现出来)。痴呆并不取消或改变接近真理的能力,而是削弱和缩小这种能力”。[3]根据福柯的分析,痴呆也是疯癫者中的一种。笔者在梳理银幕上疯子形象的时候,的确发现很多影片中痴呆形象所承担的隐喻功能与疯癫者相同,只不过他们在构成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上不如疯癫者强而已。

“疯子”形象作为人间的先知先觉的评判者原型早已扎根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并在保持内在精神机制的前提下不断深化置换。弗莱认为:“最早的先知都是一些心醉神迷的人,常常陷入恍惚状态,说些异乎寻常的话,而他们的威信很大程度上与原始时代人类敬重这种失常的心态有关。”[4]疯子意象与神性之间在人们的意识中建立起了固定的联系,并在不变的置换中保持了恒定的内在精神机制。在我国古代民间传说,文学艺术作品中,疯子形象作为先知先觉的人间的评判者和真理的传达者,已经随处可见了。虽然留有介于人神之间的意味,但其原始面貌已经随哲学思辨的渗透而有所变化。

他们虽然具有低于常人的癫狂外表,但却具有高于常人的理智,超脱世俗的清醒。所以,这些疯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疯子、痴呆或歇斯底里与谵妄症和幻想症,而是在不同意义上高于凡人存在的另一种艺术表现符号,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谈论“疯子”,才是我们在艺术层面上讨论的话题,才是最“富有意味”的神圣的疯子。

在中国当代银幕上成功地塑造出此类癫狂者形象的优秀影片也不乏其例。《洗澡》(导演:张扬)二儿子(姜武饰)是个痴呆者跟着父亲经营着一个澡堂。影片中父亲形象,无疑是传统文明的象征,他恪守着一代老北京人特有的怀旧和自信精神,经营着澡堂,也精心地维护着老北京人独有的一份乐子;哥哥是个时尚的现代文明的拥护者和实践者,是父亲的叛逆者;痴呆的弟弟对父亲充满依恋,他是父亲精神的延续者,在痴呆者身上,影片既肯定了传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因为毕竟二儿子还依赖着澡堂的生存方式,但又透露出作者对这种已经过时的文明形态的质疑甚至否定,因为唯一愿意继承这个产业的人是个痴呆。痴呆者在这里就具有了双重的精神内涵:一方面,痴呆者执着地对父亲澡堂的依恋,对澡堂里各项工作的谙熟和喜爱,最后拒绝走出澡堂,象征着传统文明仍努力存在着,它的生命力顽强执拗;另一方面,这个痴呆者又是传统文明在现实生活中唯一的继承者,这个继承者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与当下文明态势存在着无法沟通无法融合的痼疾,这是它自身所无法改变的。尽管这个痴呆者有着多么的机智和理性的精神内核,但与现实社会的脱节,仍然无法改变传统文明的现代性命运。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赋予了痴呆者较为独特的时代意义,让他承担着更复杂的文化内涵。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姜文)中也有一个痴呆形象(姚二嘎饰),腿下骑着一根木头出现三次,傻呆呆望着不属于他的这个“疯狂”的世界,嘴里说着“欧巴”“古伦木”“傻逼”。痴呆者在片中,没有跟任何人有过一句对白,只是在自言自语,这证明他始终是马小军这个群体的局外人和观察者。但影片在片尾等长大以后变得面目全非的马小军们重新相聚谈论各自的分别后的经历时,却通过一个景深镜头的运用,交待了车窗外那个痴呆者仍然骑着一根木头前行,众人探身与他打招呼,这时痴呆者又像对话,又像自语地说了一句“傻逼”。这使我们不得不感叹,岁月的变迁,年华的逝去,似乎不变的只有这个痴呆者,它更增加了我们对于那段已经过去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怀念和凭吊。

影片《鬼子来了》(导演:姜文)有一个瘫痪在炕上多年的疯老头,他的疯话在村民眼里没有任何价值。这个疯老头,是以一种过来人的眼光观看着眼前子孙们的懦弱和愚昧,也是以一个智者的身份对人们进行着提醒与告戒。疯老头在影片中出现三次,每次出现都说话干脆有力,带有强烈的预测性和指导性,这实际上传达出编导者对中华民族丧失掉狼一般的果敢和野性的精神后的懦弱的不满和愤懑,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精神中的睿智、果断、无畏等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表示肯定的张扬策略。

影片《租妻》(导演:潘粤明)中总有一个女疯子像鬼魂一样飘来飘去,行踪不定,通过妹妹香草的介绍才得知,她原先是一个妓女,在外面挣了点钱,回乡给亲人盖了房子,可是亲人们霸占了她的房子,却看不起她。在这部影片中,这个影像时刻提醒着莉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独特身份,与莉莉精神的敏感形成现实的映照关系。妹妹香草就像没有进城前天真烂漫的莉莉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我们可以看到“香草—莉莉—疯女人”之间存在着一个内在的承继关系:香草是当年的莉莉,而莉莉则难免会重蹈疯女人的覆辙。导演其实在这里触及到了逾越农村文明的女人的出路问题。显然,导演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找到现成的答案。在影片结尾,莉莉在人群中挺着大肚子等车,虽然流露出一幅安然自得的姿态,但这样的缝合显得过于仓促缺乏说服力,农业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尖锐矛盾被幻觉所遮蔽。疯女人形象的出现显然是提醒观众的关键按钮。

影片《太阳照常升起》(导演:姜文)妈妈(周韵饰)与一位身份不明的战士相爱,这段浪漫的爱情故事缥缈虚幻,除了他们有一个共同儿子作为证明之外,一切都显得童话般的纯洁飘逸。她疯狂的外表下隐藏着清醒的执着追求。影片所有女主人中,政治威压下的性冲动占据绝大部分,只有这一疯妈妈是为情爱而执着。导演姜文在与政治话语周旋的策略中,闪烁其辞地划分着性与爱的界限。疯妈妈在影片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她的死完全不同于小梁(黄秋生饰)的死,她是理想爱情的忠诚的倾慕者,理智的追随者、也是大胆的殉葬者。

这类疯子成为中外银幕上表现超人状态的清醒和理智的异类,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当下社会存在的精神痼疾。在影视作品中他们常常具有象征或告诫的功能,甚至被编导者赋予了某种先知先觉的色彩。

与前两类癫狂者相比,“庸众—先知”告喻型癫狂者无疑属于真正的疯子和傻子,至于他们是天生的疯傻者还是后天的疯傻者,其实都无关紧要。即便是后天的疯傻者,影片也不会花费篇幅去表现他们变疯变傻的经过。他们常常成为影片的编导者表达某种意念的符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来无踪,去无影。因此,对于这类疯癫者的塑造,电影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纵观当代银幕,还有这些特殊的群体,成为电影作品中独特、有意味的群像,应该从作品的意义层面对这些特殊的形象进行读解,分析他们身上所承担的文化含义,这样影片意义的传达可能会更有丰富多彩、更值得细细品味。

[1][2][3](美)福柯.癫狂与文明[M].刘北城,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8,94.

连锁企业营销创新的7种类型 篇6

在欧洲,古希腊的哲学是一个高峰。之后1000多年,人类的思想都没有太大的发展,经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然后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复兴”的是什么?就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艺。这说明在1000多年后的人们看来,前人的思想依然是一座高峰。

在那样的时代里,创新其实并非是必须的,因为整个时代的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所以传承其实是更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搞创新,那你就会成为异类,你就无法被社会所包容。在那个时候,创新估计就不是一个正面色彩的词汇吧。

而生活在工业革命后时代的我们,一个人一辈子所经历过的变化可能比之前几代人经历的都多。所以,在我们这个时代,创新才成为一种必要,才成为大多数人视为普世价值的一种东西。即便如此,创新也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它至少是有7种不同类型。

第一种创新类型

开拓式创新

这是最有价值、也最有难度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所创造的事物是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是全新的,并且对于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往往伴随着天才人物的灵光乍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牛顿开创的经典物理学,爱因斯坦开创的相对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乔布斯发明的个人电脑、iPhone,制药公司发明新药,等等。

第二种创新类型

升级式创新

开拓式创新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听说过“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句话。我们也看到很多开拓者没有赚到钱、模仿者却赚了个盆满钵满的例子。比如说福特并不是汽车的发明者,但福特却靠T型车成为了当年的美国首富。比尔·盖茨虽然不是图形化操作系统的发明者(图形化最早的发明者是施乐公司、最早的商用者是苹果),但他的windows却几乎统治了个人电脑。

升级式创新其实非常重要,因为早期产品往往是比较粗糙的,而且往往是价格昂贵的。升级式创新起到了完善产品、降低门槛的作用,因此同样值得尊敬。

第三种创新类型

差异化创新

大概10年前,定位理论开始风靡于营销界,颇有营销就是定位、定位就等于营销的感觉。其实,定位理论所适合的,只是差异化创新这个领域。

差异化的例子,估计大家随便就可以举出来一大堆,比如说专门给老人使用的手机,专门定位于办公的Thinkpad笔记本,专门用来越野的Jeep车,专门用来约炮的陌陌……差异化创新应该是最常见的一种创新模式,它是由消费者驱动的创新模式。

第四种创新类型

组合式创新

要理解什么是组合式创新,想想瑞士军刀就明白了。当我们给一个拖拉机装上一门大炮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了一辆坦克。当我们给手机装上摄像头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扫一扫”的可能性。当我们给眼镜装上小电脑,它就成了Google Glass。当我们给牙刷装上发动机,他就成了电动牙刷。

组合式创新同样是一种常见的创新模式,它依赖的不是技术进步,而是对于新需求的敏锐洞察。

第五种创新类型

移植式创新

所谓移植式创新,就是把在A领域所使用的技术或模式,移植到看似没有关联的B领域,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模式。例如,吉列在剃须刀领域发明了“刀架+刀片”的模式,把重复购买率低的刀架以极低的利润出售,提高市场占有率,然后再通过出售重复购买率很高的刀片来赚钱。亚马逊的kindle在策略上和吉列简直如出一辙,它以极低的利润率出售kindle,基本上没有在硬件上赚到多少钱,但是kindle的普及带动了电子书的销售,总体来看亚马逊还是赚的。

在电子书项目上,亚马逊没有学习纸质书的商业模式,反而学习了剃须刀的商业模式,这就是移植式创新。移植式创新依赖的是对于商业模式本质的理解。

第六种创新类型

精神式创新

在大部分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行业当中,不要说开拓式创新、升级式创新的机会没有了,就连差异化创新的机会也没有什么空间。这时候可能你仅仅能够依赖的就是精神式创新了,你只能通过取得人们在情感、文化、价值观层面的共鸣来实现创新。如果你的消费者消费你,是因为可以通过你向外界传递出自己的价值主张,比如说通过开牧马人标榜自己很Man、通过穿无印良品来标榜自己很小资、通过去西藏旅行来标榜自己很文艺,那么你就成功了。

不过,精神式创新是一道宅门,因为真正具有价值观输出能力的企业并不多。

第七种创新类型

破坏式创新

可能很多人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和傻瓜理论,因为他会把你拉到和他一样的水平线上,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破坏式创新就是这样一种创新,行业的新进入者相对于行业领先者,唯一的优势就是他没有什么东西好失去,所以他就可以制定新的、带有破坏性的行业规则,然后把你拉到和他一样的水平线上面,再用他的经验打败你。

上一篇:传统语境下一篇:高职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