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的立意(共4篇)
写作教学中的立意 篇1
摘要:一篇作文的立意是全文的主题思想所在, 作文的定位与档次就从学生的立意开始。而现在的考场作文中, 开放性的作文题越来越成为主流, 审题的时候, 学生需要从广泛的选题角度中去寻找自己能发挥最好的主题, 并且打动人心、吸引大家的目光。本文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审题立意, 获得高分。
关键词: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写作
在中考中, 你要问什么题型得分最高, 但又最不易得高分, 那就要非作文莫属了。要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在众多的中考作文中脱颖而出呢?靠的是审题时独特的视角, 立意独树一帜。如何审题, 如何立意?如何让你的作文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是中考作文得分的制胜点。写好作文, 审题立意非常重要。
一、见微知著, 以小见大
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题目, 比如说以“爱”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或者以“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又比如2005年的苏州中考题“有人说, ‘人’字是一撇一捺, 你是那一撇, 我是那一捺, 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 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这种题目的范围广, 概念也大, 学生很难抓住核心, 写出感人至深或者见解独到的文章。但是学生如果能以小见大, 从小处立意, 如写“爱”可截取生活中的小细节, 以小见大, 在平凡中叙述一段自己与家人, 或者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关于爱的故事, 从选取典型事例, 以小处的事情, 看见真正的大爱之情, 然后能做到详略得当, 中心突出。那么这一篇文章的立意就是成功的, 同时也凸显了文章巧思、立意独到。又或者在构思苏州2005年中考题“人”的时候, 就可以选取楼上楼下、邻里之间发生的小事, 用身边的事情说明“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小见大, 揭示出深刻的主题。好比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的很多事情, 往往只能看到他的表面现象,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 需要能够透过现象发现一件事物的本质, 体会这件事背后隐含的品德、良知等等。比如社会上看到摔倒的老人为什么不敢去扶?这就是从身边的小事中见到了社会道德品质的问题。
二、创新创意, 见解独特
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学一写老师, 就是每天备课到深夜, 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再不就是有同学病了, 老师下班后还义务给他补课……诸如此类, 千篇一律, 不但让人大伤胃口, 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创新创意的文章。可能有的同学要说, 我们的生活太单调, 只能唱唱老调。其实老调可以新唱, 关键是怎么个唱法。如果用新的眼光, 从新的角度去看寻常材料, 也可以化旧为新。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的爱子之心是老题材, 作者的立意是老教材, 但是结合特写的方法, 突出表现父亲的几次背影, 就进一步加深了立意的深刻性, 表现出了作者立意上的独特性。一般性材料用新颖别致的手法来表现, 可以达到化平淡为新奇的效果。如采用欲扬先抑、明贬暗褒的手法, 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增强吸引力。
三、粗中见细, 以大见小
现在中考中, 话题作文范围广, 限制性较少, 同学往往无从下手, 很难写出切实具体的文章, 这时我们如果能够有意识地缩小写作的范围, 使话题由大变小, 由虚变实的话, 那么我们就能具体地从一个细小的角度着手, 选材内容更加集中明确。好比我们都懂得的道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也,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这就说到了对待理想、信念的态度, 而我们可以将其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讲到如何对待学习, 对待眼前的目标等, 这些都能够从大道理中学到生活处事的原理。比如有一篇以“关爱”为题的作文, 这篇文章很容易把视觉定格在亲情之间, 最多不过是陌生人的关爱。这些小处事物虽然能够体现“关爱”这一主题, 但是立意略显平庸, 所以有的考生能联想到关爱我们生存的环境, 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能以丰富的知识展现我们人类家园的现状, 给读者送去了知识和情感的双重体验。这就将立意的范围扩大, 学生站在了另一个高度去认识关爱的力量, 在思想感情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书写周边物事, 或他人, 或自然, 融身广阔的生存背景, 物我同一, 凸现人性的光芒;如果我们能以亲人般关注大地的物事姿态, 刻画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联系实际, 真情感人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独特个性的, 要善于从生活素材中, 看见别人见不到的东西, 挑选、提炼出那些新鲜、感人的材料, 把有独特感受的材料写出来, 就会令人耳目一新。再如果我们能以平凡人的姿态, 切入日常生活和时代舞台, 以情感人, 充分显示时代前进的步伐;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在动笔写作之前, 能够联想到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多侧面、多角度的不同点, 从这些纷繁复杂的写作素材, 寻找最适合立意的主题。由于在实际生活中, 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景和物不可能都作“有心人”般的仔细观察, 而有些事件和景物往往稍纵即逝, 学生回忆起来印象模糊、零乱, 面对作文题时自然就难以下笔成文了。但是, 少年儿童记忆的火花是最易被点燃的, 这时如有类似的事情在眼前展现, 那么就会激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 从而发掘出写作的立意点。如写“友情”类的文章, 这就很容易联想到自身与好友之间的点滴小事, 从这些小事中选择能够立意的点, 进行写作, 如中考满分作文《虑己虑他, 推己及人》中, 考生就从“我”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写出了同学之间友情的温馨。这样立意, 不但内涵深刻, 而且还能让大家明白为他人考虑的道理。
总之, 要全面提高中考作文中的得分, 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联系生活和创新精神出发, 真正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久而久之, 学生的独创性就会体现在作文的审题立意之中, 扬长避短, 万马奔腾, 才能让他们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慧平.考场作文如何“秀”[J].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 2010 (1)
[2]胡平.怎样写好中考作文[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 (8)
[3]张丽霞.如何实现中考作文语言的自我突破[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10 (1) .
写作教学中的立意 篇2
1.大题小做。
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最终与“小题大做”一样,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大题小做,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大题小做的要领如下:
(1)宽题窄作。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2)见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椽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庞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浅谈如何使写作中的立意深刻 篇3
首先要留心观察。观察是掌握材料, 贮存表象, 认识客观规律, 获取一切知识的重要途径, 观察过程是学习过程, 观察本身就处在一种认识状态。例如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 不同树种在同一季节的区别、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认识过程。所以观察不仅可以汲取知识, 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观察对于写作, 正如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分一样重要。假如鲁迅先生在少年时代不认真仔细观察“百草园”的话, 事隔多年之后, 怎么能写得那样有层次、有情趣, 有声有色呢?留心观察就是要对周围的一切多看、多问、多想、多记。对不同身份、不同年龄, 不同地方的人都要注意观察, 甚至他们怎样走路, 听他们怎样讲话, 从司空见惯的凡人小事中去发现别人未曾发现过的闪光的东西。例如《白杨礼赞》作者通过留心观察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 从它笔直、挺拔、向上等特征中发现了闪光点, 作者从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在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 看到了中华民族力争上游的精神, 如果作者对白杨树缺乏深刻、细致的观察, 不能把握住白杨树的特征, 心灵上的闪光点就亮不起来, 就很难写出立意那么深刻新巧的佳作。为了把观察到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写观察日记外, 还可采取过电影的形式, 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回想, 比较思考。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点, 选择观察角度, 对不同事物采取不同静态、动态等观察方法。要做到这些, 首先要热爱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当你感到生活有强大的吸引力, 呼唤着你的时候, 你才会更注意观察生活。
其次要周密思考。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也一定会思考, 因为观察是伴随思考进行的, 只不过这里说的是有意思考。有人把一篇作品说成是作者思考结出来的果实, 是不无道理的。高尔基在全面观察了十月革命前夜的社会, 对各种政治势力和任务进行了透彻的思考、分析之后, 对当时的各种人物, 各派政治势力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反映1905年革命前夕急剧变化、发展的革命形势, 热情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的强烈愿望产生了。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 为了躲过沙皇审查官的眼睛, 作者采取了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的表现方法, 写出了著名散文《海燕》因为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作了周密的思考, 才抓住人的感情和自然现象极其微妙的相似之处, 从动态、声音、色彩、心理活动等多方面进行了描写, 终于使《海燕》成为传世之作。可见一个人思想认识不高就是看到的东西再多观察得再细心, 也不能发现美的光点。怎样才是确立有意义的中心思想呢?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作文水平低的问题其关键是思想认识水平不高, 一味在写法技巧上下功夫而忽视思想觉悟的提高, 这是很难提高写作水平的。如果说观察为写作积累了材料的话, 思想认识就是统帅文章的灵魂。提高认识水平, 一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多参加集体活动, 从而开阔自己的心胸和视野, 提高政治觉悟。二要加强艺术修养, 在欣赏音乐、舞蹈, 观看电影戏剧或阅读书报中, 丰富自己的美感, 辨析真善美与假恶丑, 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三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久而久之, 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再次要树立远大理想。作文立意不深刻、不新颖, 即认识水平不高的原因, 是缺乏远大的革命理想。崇高的理想是一个人心上的太阳, 它能照亮生活中的每一步, 同样也照耀着写作的道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 他的奋斗目标明确, 学习有动力而且勤奋, 热爱生活, 感情饱满, 心胸开阔, 认识水平较高, 作文的立意就深刻、新巧。任何一篇作文, 都倾注着作者的信念、理想、观点, 抒发其或爱或恨的感情。《最后一刻》所洋溢出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思想, 都是作者信念、理想、观点, 以及爱增感情的结晶, 一个没有理想, 缺乏远大志向的人, 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震撼人心, 艺术生命经久不衰的作品。
综合上述, 只要我们热爱生活, 作生活的强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 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学会边观察边思考, 就不愁写不出立意深刻、新巧的好文章来。
摘要: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中心思想, 然后围绕中心展开联想、进行综合、归纳, 看看中心思想是否明确突出、深刻而富有新意。
写作基础知识:立意 篇4
写作中的立意:
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的`多。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区别于立意,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主题,就是指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基本观点。主题没有立意的全部特征,立意大于主题,包含主题思想。有时,立意可以包含多重主题,如长篇小说之类大型作品。
美术中的立意:
【写作教学中的立意】推荐阅读: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10-18
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05-28
写作教学中的新理念06-06
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教育09-19
写作教学中的激励策略09-28
写作教学中的大胆尝试11-12
写作教学中的文体意识11-13
作文教学中的创新写作论文05-14
写作教学中的一点体会08-04
语文课中的写作教学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