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抗体水平

2024-06-08

风疹抗体水平(共7篇)

风疹抗体水平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沁源县县城城乡结合部1岁~、2岁~、3岁~、4岁~、5岁~,5个年龄组共210名的健康儿童为监测对象进行抽样,其中男性112人,女性98人。

1.2 方法

采集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置~2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乙脑病毒IgG、麻疹IgG、风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均由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以上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实验操作及结果判定按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人群抗体水平

5个年龄组共监测210人,男性112人,女性98人。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9.52%;乙脑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3.81%;风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1.43%。以麻疹IgG抗体的阳性率最高,风疹抗体的阳性率较低。三者抗体阳性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5.12,P<0.01)。

2.2 不同年龄、性别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表1,2)

2.2.1 不同年龄、性别麻疹抗体检测

不同年龄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均处于较高水平,4岁~组阳性率最低为97.87%,其余各年龄组均为100.00%,对4岁~组与样本数最少的5岁~组进行比较,抗体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05);不同性别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47,P>0.05)。

2.2.2 不同年龄、性别风疹水平检测

不同年龄组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处于高水平,1~3岁组抗体阳性率为90.08%,4~5岁组为93.68%,其中3岁~组最低为86.36%,各年龄组风疹抗体阳性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9,P>0.05);不同性别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39,P>0.05)。

2.2.3 不同年龄、性别乙脑IgG抗体检测

不同年龄组乙脑IgG抗体阳性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以5岁~组最高(100.00%),3岁~组最低(90.91%),将3岁~组与5岁~组进行比较,乙脑IgG抗体阳性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95,P>0.05);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5,P>0.05)。

3 讨论

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在2012年消除麻疹,而消除麻疹的关键是提高并保持人群的高接种率水平,并使目标对象麻疹免疫后群体处于高免疫水平状态[1]。本次抗体监测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9.52%,儿童麻疹抗体总阳性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消除麻疹队列人群免疫力95%的指标[2]。因为近年来,沁源县为更好的控制和消除麻疹,对适龄儿童进行了多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特别是2007年麻疹在某中学暴发流行后,进行了大面积、高年龄段的应急接种。在多次国家、省、市安排的强化活动中,尤其重视麻疹疫苗的高接种率,在冷链运输、摸底调查、接种质量、查漏补种等环节高度重视,及时消除免疫空白,使得整个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得到了提高。为做好沁源县麻疹的控制和消除工作,建议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在巩固现有麻疹免疫成果基础上,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杜绝免疫空白及无效接种。

流行性乙型脑炎曾是我国发病较高的传染病之一,接种乙脑疫苗是提高人群免疫屏障、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方法[3],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影响:免疫接种和自然感染,而健康人群中乙脑抗体水平对乙脑流行与否起重要的作用。本次监测结果显示,乙脑抗体阳性率保持较高水平,3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略低于其他各年龄组,5岁~最高为100.00%,与沁源县县近年来不断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有关。提示今后工作中在保证高接种率的基础上,提高乙脑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加强率,主动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以防止乙脑的流行。

2005-2010年沁源县风疹、疑似风疹病例发病率高于一般水平,并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为控制发病率,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一直以来积极推广风疹疫苗(二类)的接种工作,在2008年国家实行扩大免疫规划以来,又不断强调麻风、麻风腮疫苗的高接种率、及时接种率,要求在做好消除麻疹工作的同时,降低其他出疹性病例的发病率。本次监测结果显示,3岁~组风疹抗体阳性率86.36%,略低于其他年龄组,其他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提示高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较高与风疹疫苗接种针次有关,有必要提高风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做好高年龄组麻风腮疫苗的加强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玉堂,温化雨,赵勇,等.北京市丰台区健康人群麻疹、百日咳、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J].中国计划免疫,2000,6(1):421.

[2]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S].2006.

[3]李艺星,李军宏,尹遵栋,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监测与控制[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6):527-529.

风疹抗体水平 篇2

【关键词】 麻疹;脊灰;乙脑;抗体水平;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96-01

为全面贯彻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保证疫苗的有效接种,巩固无脊灰成果、消除麻疹、降低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及时掌握我区儿童预防接种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规划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渭城区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于2013年7月1日至12日对我辖区0-6周岁儿童开展麻疹、脊灰、乙脑疫苗抗体水平监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0-6周岁儿童。

1.2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遵循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对每名儿童采末梢血20微升,加到预先盛有180微升样品稀释液的离心管中,在2个工作日内将样品冷藏运送到区疾控中心。

1.3 实验材料 麻疹、脊灰、乙脑疫苗IgG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由江苏冠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麻疹试剂批号:20130601、效期:20140617;脊灰试剂批号:20130401、效期:20140418;乙脑试剂批号:20130601、效期:20140612。

1.4 试验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根据反应色别判断阴、阳性结果。

2 结 果

本次共检测400名儿童,采集合格血清标本400份,其中麻疹抗体阳性人数380人,阴性20人;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人数381人,阴性19人;乙脑抗体阳性人数377人,阴性23人,麻疹、脊灰、乙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95.25%、94.25%,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抗体保护水平。

3 讨论与建议

3.1 麻疹、脊灰、乙脑疫苗抗体水平是评价健康人群免疫屏障的客观指标,麻疹、脊灰、乙脑减毒活疫苗都有很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后免疫成功率高。本次监测结果表明,我区麻疹、脊灰、乙脑抗体阳性率较高,分析主要原因有:

3.1.1 我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免疫规划服务体系和疫苗供应冷链管理体系,通过持续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使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

3.1.2 近几年由于不断地开展麻疹、脊灰疫苗的強化免疫和常规免疫查漏补种等工作,儿童体内产生免疫记忆反应使抗体水平升高的结果。

3.2 检测中发现有20、19及23名儿童分别对麻疹、脊灰、乙脑疫苗均未产生保护性抗体,分析主要原因有:

3.2.1 有些儿童免疫功能不健全,存在个体差异,导致未产生保护性抗体。

3.2.2 有些儿童在检测前刚刚接种了麻疹、脊灰、乙脑疫苗,机体还未到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

3.2.3 也可能与疫苗的特异性等因素有关。

因此开展麻疹、脊灰、乙脑疫苗抗体水平检测有助于发现免疫薄弱区和免疫不成功的儿童,为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3 通过开展麻疹、脊灰、乙脑疫苗抗体水平检测,对未产生保护性抗体的儿童进行免费补种,巩固和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使健康人群形成稳固的免疫保障。

3.4 加强疫苗储运和冷链监测,确保疫苗的接种效价。

3.5 加强免疫规划知识的培训,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水平、操作技能,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将常规免疫与查漏补种工作相结合,使我区疫苗的接种工作得到日趋规范和完善,保证接种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使疫苗相关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风疹抗体水平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在安定区医院就诊人群和社区健康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9月龄~49岁人群。

1.2 方法

1.2.1 医院为基础的就诊人群调查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择安定区14所医院进行调查。按就诊先后顺序纳入非出疹原因就诊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医院直至每个年龄组居住时间半年以上的调查对象人数达到样本量要求。共调查9月龄~4岁135人(9~17月龄、18~23月龄、2~4岁各45人),5~9岁、10~19岁、20~29岁、30~39岁和40~49岁每年龄组各调查85人。采集患者4m L血液,分离血清。

1.2.2 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人群调查

在安定区按照比例容量法随机选择3个乡镇(街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中心,在近、中、远距离各随机选择1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入户调查65名适龄对象。其中9月龄~4岁15人(9~17月龄、18~23月龄、2~4岁各5人),5~9岁、10~19岁、20~29岁、30~39岁和40~49岁每年龄组各10人。每乡镇(街道)调查195名适龄对象,全区共调查585名适龄对象。采集适龄对象4m L血液,分离血清

1.3 实验室检测

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使用德国维润赛润麻疹病毒Ig G ELISA试剂盒和风疹病毒Ig G ELISA试剂盒,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抗麻疹Ig G抗体、抗风疹Ig G抗体检测。阳性判定标准为:麻疹Ig G2.0u/m L,风疹Ig G>20.0u/m L。

1.4 数据分析

使用Epi Date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就诊人群与社区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比较

医院就诊人群及社区健康人群麻疹Ig G共检测1 145份,阳性1 002份,阳性率为87.51%。风疹Ig G共检测1 145份,阳性910份,阳性率为79.48%。表明安定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仍不够高,人群风疹抗体水平较低。但社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达到91.79%,而医院就诊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偏低,仅为83.04%,二者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20.08>6.63,P<0.01);同时社区健康人群的风疹抗体水平也明显高于医院就诊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6.63,P<0.01);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相比,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风疹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2>6.63,P<0.01)。见表1。

2.2 社区健康人群不同年龄组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比较

社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平均为91.79%,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7.39<11.070,P>0.05);社区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不同年龄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32.31>15.09,P<0.01)。其中9月龄~4岁组阳性率最高,为91.47%;30~39岁组次之;10~19岁最低,为64.37%,平均为82.56%。见表2。

2.3 社区健康人群不同乡镇社区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比较

社区健康人群不同乡镇之间及与城市社区间麻疹抗体水平、风疹抗体水平城市社区高于农村,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麻疹=11.44,P<0.01;χ2风疹=22.51,P<0.01)。见表3。

2.4 医院就诊人群不同年龄组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比较

医院就诊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平均为83.04%,风疹抗体水平为76.25%,麻疹、风疹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麻疹=8.89,P>0.05;χ2风疹=8.46,P>0.05)。见表4。

2.5 医院就诊人群不同医院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比较

不同级别医院就诊人群间麻疹抗体水平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18.34,P<0.01),风疹抗体水平不同级别医院间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6.40,P<0.05,),医院就诊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社区及乡镇医院高于城市三家综合医院及中医院。见表5。

2.6 麻疹、风疹发病率

麻疹发病自2009年以来维持在比较低的发病率,2009-2015年安定区共计发生安定区户籍麻疹确诊病例19例,总发病率为0.59/10万。但各年全区麻疹发病率水平差距较大,2015年高达1.74/10万。从发病年龄分析,8月龄以下的6例,占31.58%;20岁-29岁5例,占26.31%。近七年麻疹发病集中在8月龄以下及20岁以上人群,占病例总数的73.68%,麻疹发病特征与其他地区一致[1,2]。见表6。

安定区风疹发病自2009年发生暴发后,一直处于较低的发病率水平,2009年发病率高达144.56/1万,自2010年以来共发生风疹21例,总发病率为0.77/10万。见表7。

3 讨论

安定区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总阳性率不高,虽然社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达91.79%,但低于咸阳市2012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98.91%[3],高于2009年陕西省平均麻疹抗体阳性率89.78%[4],高于张掖市2011年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22%,风疹抗体阳性率为72.87%)[6],但3所区级以上医院就诊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仅为76.26%。可能与就诊人群中流动人口多、小年龄组人群接种禁忌人群积累有关,表明人群麻疹免疫屏障还不够牢固,易感人群仍存在积累和麻疹暴发的隐患,特别是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社区健康人群和医院就诊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均低于麻疹抗体阳性率,且社区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不同年龄组有明显差别,呈现4岁及以下年龄组和20岁以上年龄高的特点。分析其原因:小年龄组阳性率高与风疹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年限基本一致,成人组高与自然感染相关。但总体风疹抗体阳性率低,与部分地区风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基本一致[5]。

社区健康人群和医院就诊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别明显,而年龄组间差别不明显。原因为30岁以上人群麻疹高阳性率与当时人群麻疹自然感染及麻疹疫苗的普遍接种有关;9岁及以下人群抗体水平高与消除麻疹及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有关;中间人群低与1988年后计划免疫实现“三个85%”目标活动有关。但社区健康人群不同乡镇之间及乡镇与城市社区间麻疹抗体水平、风疹抗体水平均有差别,表明安定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进展还很不平衡;安定区在高接种率指标的前提下,城镇社区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农村,也反映出城区接种质量、免疫成功率高于村卫生室。

医院就诊人群不同级别医院间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有明显差别,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社区和乡镇医院高于3所区级以上医院。其原因与社区和乡镇医院多为当地人口,其麻疹抗体阳性率达到90%,与社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指标接近,进一步说明大医院就诊人群流动人口多,外地人群多,流动人口免疫规划薄弱的问题。提示医院是麻疹暴发的高危场所,阻断医院麻疹医源性传播,是控制麻疹暴发的重点[7,8]。

麻疹是反映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水平最敏感的指标,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要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在95%以上[9,10]。就目前安定区的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与消除麻疹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今后应加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流动人口中免疫规划空白人群;进一步加强村级免疫规划的规范化培训,提高疫苗接种的成功率;医院是麻疹暴发的高危场所,控制医院麻疹医源性传播的,是控制麻疹暴发的重点;深入开展免疫规划规范管理落实年活动,全面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免疫成功率。

摘要:目的 为做好麻疹监测工作,评价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免疫水平、为预测疾病流行、制定和调整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同时了解安定区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方法 基于社区健康人群和医院就诊人群按照比例容量法和便利抽样方法,开展不同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调查,使用Epi Date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定区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87.51%,风疹抗体总阳性率为79.48%,二者在社区健康人群高于医院就诊人群,城镇社区高于农村,社区医院及乡镇卫生院高于城市综合医院。结论 安定区麻疹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仍不够高。提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加强村级免疫规划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接种质量;全面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免疫成功率;加强医院麻疹感染控制,严防麻疹暴发。

关键词:麻疹,风疹,抗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辉炫,陈李俊,柯莉萍.晋江市2005-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4),529-530.

[2]邹小华,蔡文安,吴碧娇,等.佛山市三水区2012-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31):364.

[3]李凤英,刘军礼,张靖,等.2012年咸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大众健康,2012,(9),340-341.

[4]刘毅,武继守,候铁军,等.2007年陕西省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9,15(2):71-73.

[5]王涛.北京市昌平区健康人群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186.

[6]卢莉萍,张晓萍,张娅秀,等.张掖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336.

[7]吴美忠,吴爱兰,陈茂芳.2005-2007年浙江省东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探讨[J].疾病监测杂志,2008,23(8):499-500.

[8]范毅勤.南京市鼓楼区1999-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6):484-486.

[9]卫生部全国2006-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计划[Z].北京.

风疹抗体水平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涪陵区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按东南西北中抽取焦石、马武、新妙、江北、敦仁等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作为监测点,在5个监测点辖区内整群抽取8所小学和9所中学的6~15岁中小学生2 179名。其中男生1 129名,女生1 050名;每个监测点不少于400名;城区、乡镇分别不少于800名;男生、女生分别不少于1 000名;6~<11岁、11~15岁等2个年龄段样本人群分别不少于1 000名。

1.2 方法

严格按照标准方法采集末梢血(指尖血)样本20μL,按1∶50稀释全血,保证抗凝剂、促凝剂、稀释液、检测时限等对检测结果无影响,送重庆市涪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人抗麻疹病毒Ig G、人抗风疹病毒Ig G、人抗腮腺炎病毒Ig G检测及其结果判定。阴性与阳性判定标准:麻疹、风疹和流腮病毒抗体分别以最低保护滴度200 m IU/m L,20 IU/m L和100 U/m L为临界值[3]。

1.3 统计分析

运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并录入采样检测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比较各组百分率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检测2 179名中小学生麻疹、风疹、流腮样本6 537份,阳性5 780人份,总体抗体阳性率为88.42%,其中麻疹抗体阳性1 968人份,阳性率为90.32%;风疹抗体阳性1 908人份,阳性率为87.56%;流腮抗体阳性1 904人份、阳性率为87.38%。经统计检验,麻疹、风疹和流腮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2,P=0.003)。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高于风疹和流腮(χ2值分别为8.398,9.486,P值均<0.05),风疹与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P=0.855)。

2.2 不同性别、年龄中小学生麻疹、风疹、流腮抗体情况

共检测2 179人,女生3种抗体总阳性率为88.64%,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风疹、流腮(χ2值分别为10.827,4.722,P值均<0.05),风疹和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3,P=0.259);男生3种抗体总阳性率为87.98%,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流腮(χ2=4.802,P=0.028),风疹与麻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52,1.760,P值均<0.05)。男女生麻疹抗体阳性率、风疹抗体阳性率、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95,0.927,2.210,P值均>0.05)。

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0.30%~90.33%,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7.74%~87.38%,流腮抗体阳性率为87.01%~87.75%。6~<11岁组与11~15岁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风疹抗体阳性率、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1,0.063,0.274,P值均>0.05)。见表1。

2.3 不同监测地点、城乡中小学生麻疹、风疹、流腮抗体情况

位于涪陵区西部的新妙镇麻疹抗体阳性率较低,为87.27%;位于涪陵区南部的马武镇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高,为93.11%。,不同方位监测点麻疹抗体阳性率波动在87.27%~9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0,P=0.044)。位于涪陵区西部的新妙镇风疹抗体阳性率较低,为74.55%;位于涪陵区北部的江北镇风疹抗体阳性率较高,为96.05%。不同方位监测点风疹抗体阳性率波动在74.55%~9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68,P=0.000)。位于涪陵区西部的新妙镇流腮抗体阳性率较低,为77.50%;位于涪陵区南部的马武镇风疹抗体阳性率较高,为94.22%。不同监测点流腮抗体阳性率波动在77.50%~9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40,P=0.000)。

注:()内数字为阳性率/%。

此次抽检中城区人数占抽检人数的41.58%,乡镇占58.42%,城区和乡镇人数比为1:1.4,城区和乡镇间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6,P=0.005)。风疹抗体阳性率城区为87.56%,高于乡镇的85.96%;城区和乡镇麻疹抗体阳性率、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634,1.307,P值均>0.05),且城区和乡镇间流腮抗体阳性率均低于90%。见表2。

注:()内数字为阳性率/%。

3 讨论

麻疹、风疹、流腮都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接种含麻疹、风疹和流腮病毒成分的单种疫苗或联合疫苗可有效地控制3种疾病的传播。自2008年国家免疫工作扩大实施以来,重庆市也将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等逐步纳入常规免疫接种中。本研究通过对涪陵区2 179名中小学生进行麻疹、风疹、流腮的抗体水平监测,可以掌握该区中小学生的免疫水平,为下一步的查漏补种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有研究显示,当人群免疫力超过90%时,可避免大规模麻疹的暴发[4];当人群免疫力超过95%时,则可消除麻疹[5]。本次抗体监测结果显示,重庆市涪陵区中小学生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为90.32%,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略低于天津市(91.78%)[5],高于湖北省(87.14%)[6]、合肥市(75.3%)[7]及北京市顺义区(83.13%)[8]。涪陵区的麻疹抗体阳性率虽然未达到国家消除麻疹的标准,但麻疹的大规模流行可能性较低。随着麻疹消除工作的深入开展,风疹、流腮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7.56%,高于湖北鄂州(61.90%)[9]、江苏(71.24%)[10]及山东(83.13%)[11]等地区,涪陵区中小学生风疹免疫水平较好。流腮抗体阳性率为87.38%,高于合肥市(77.80%)[12]、咸阳市(72.73%)[13]及宁夏(86.40%)[14]等地流腮抗体阳性率。提示该区中小学生免疫屏障基本建立,暴发风疹、流腮可能性均较低。

不同方位监测点人群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抗体阳性率以位于涪陵区南部地区的马武镇较高(93.11%),东部地区的焦石镇次之(89.25%),西部地区的新妙镇较低(87.27%)。风疹抗体阳性率以位于涪陵区北部地区的江北街道较高(96.05%),中部地区的敦仁街道次之(83.99%),西部地区的新妙镇为较低(74.55%)。城区流腮抗体阳性率以位于涪陵区南部的马武镇较高(94.22%),中部地区的敦仁街道次之(86.54%),西部地区的新妙镇较低(74.55%)。麻疹、风疹和流腮的抗体监测结果均显示,位于西部地区(新妙镇)较低,可能因为其作为此次监测中较为偏远的一个点,辖区内包含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村庄,同时该地区还存在群众健康及预防相关意识普遍较差、人口流动性较大等因素。调查发现,风疹和流腮抗体阳性率整体较麻疹低,可能是因为目前涪陵区采取的免疫程序为8个月接种1剂麻疹或麻风疫苗,1.5~2岁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为2剂,而风疹和流腮在全程接种中为2剂或1剂,故导致免疫水平稍低。

本次监测结果提示,应加强抗体阳性率较差区域的免疫接种工作,改善现有的免疫策略;针对抗体监测结果为阴性的学生开展相应疫苗的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积极推广麻腮风三联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尤其是西部较偏远地区,提高针对麻疹、风疹、流腮等疾病的疫苗免疫覆盖率,以整体提高涪陵区的抗体免疫水平;同时加强卫生系统与中小学校等单位的密切合作,落实学校销请假和晨午检制度[15],并对在校教师进行传染病防控培训,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学校进行定期全面的消毒处理;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减少大范围的集体活动,定期对教室开窗通风,降低传染病暴发风险;对乡镇群众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意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城区与乡镇的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流动人口会导致部分人群漏种、晚种,使得这部分人群的免疫水平较低,从而给疾病的传播带来隐患。因此,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电子档案管理和记录备案,保持卡证相符,使该部分人群的查漏补种工作落到实处。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涪陵区中小学生麻疹、风疹、流腮免疫水平,为拟定相应疾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重庆市涪陵区6~15岁中小学生2 179名,采集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对麻疹、风疹、腮腺炎病毒Ig G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共检测2 179人6 537份全血,其中麻疹抗体阳性1 968人,阳性率为90.32%;风疹抗体阳性1 908人,阳性率为87.56%;流腮抗体阳性1 904人,阳性率为87.38%。不同性别年龄组学生间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监测点间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20,122.268,61.840,P值均<0.05),均以西部地区的阳性率为低;城区风疹抗体阳性率(90.01%)高于乡镇(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6,P=0.005)。结论 重庆市涪陵区中小学校中小学生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抗体阳性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加强西部较偏远地区麻腮风三联疫苗的推广接种。

永嘉县学生风疹抗体检测分析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3所学校未患过风疹的健康学生247名,其中小学生65人,初中生120人,高中生62人。

1.2 方法

风疹流行期间,在发生风疹暴发疫情的班级中,随机抽取无临床症状且以往未患过风疹的健康学生,分小学、初中、高中三部分。所有对象采集静脉血3ml,现场分离血清送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风疹Ig M和风疹Ig G。

1.3 检测方法

风疹病毒特异性Ig M、Ig G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进行,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所有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评价指标

Ig M(+)、Ig G(±)说明有风疹病毒近期感染;Ig M(-)、Ig G(+)说明有过既往感染史;Ig M(-)、Ig G(-)表明没有受过风疹病毒感染。

2 结果

247份血清中,检测结果:Ig M(+)、Ig G(±)者42人,占17.00%(42/247),其中小学生15人,占23.08%(15/65);初中生23人,占19.17%(23/120);高中生4人,占6.45%。三组显著性差异比较,χ2=6.99,P=0.030,有统计学意义(表1)。其中小学与初中比较,χ2=0.39,P=0.530,OR(95%CI)=1.27(0.57-2.80),无统计学意义;小学与高中比较,χ2=6.89,P=0.007,OR(95%CI)=4.35(1.24~16.70),有统计学意义;初中与高中比较,χ2=5.23,P=0.022,OR(95%CI)=3.44(1.05-12.39),有统计学意义。

检测Ig M(-)、Ig G(+)者177人,占71.66%(177/247),其中小学生44人,占67.69%(44/65);初中生85人,占70.83%(85/120);高中生48人,占77.42%。三者经显著性差异比较,χ2=1.56,P=0.459,无统计学意义。小学与初中比较,χ2=0.2,P=0.657,OR(95%CI)=0.86(0.43-1.74);小学与高中比较,χ2=1.5,P=0.22,OR(95%CI)=0.61(0.26-1.44);初中与高中比较,χ2=0.9,P=0.342,OR(95%CI)=0.71(0.33-1.53),小学、初中、高中之间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检测Ig M(-)、Ig G(-)者28人,占11.34%(28/247),其中小学生6人,占9.23%(6/65);初中生12人,占10.0%(12/120);高中生10人,占16.13%。三者显著性差异比较,χ2=1.92,P=0.380,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小学与初中比较,χ2=0.03,P=0.87,OR(95%CI)=0.92(0.29~2.80);小学与高中比较,χ2=1.37,P=0.24,OR(95%CI)=0.53(0.16~1.73);初中与高中比较,χ2=1.45,P=0.23,OR(95%CI)=0.58(0.22~1.56),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与采集血标本时间有关。一般认为在患者出疹后7~14d采血,风疹特异性抗-Ig M阳性率最高[2,3]。本研究对象病例组采血时间为学生班级风疹暴发流行期间,部分学生可能处于风疹感染初期,检测结果与实际感染情况有一定差距,实际感染率可能要比检测结果高一些。247人血清学检测,Ig M(+)、Ig G(±)者占17%,说明近期内健康学生中风疹病毒感染率较高,虽然学生没有表现出风疹临床症状,而实际上已经感染风疹病毒,属于隐性感染;说明校内学生风疹暴发疫情比现场表面现象要严重得多,实际病例数比该县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病例数多,所以要加大防控力度。

检测Ig M(+)、Ig G(±)的学生中,小学、初中、高中三部分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小学与初中比较无差异,小学、初中与高中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小学生和初中学生风疹感染率明显高于高中生。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和初中生年龄低,体质差,由于学生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受风疹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在控制风疹流行时,要特别重视小学生和初中生的防控工作。

Ig M(-)、Ig G(+)者占71.66%,说明健康学生中大部分已经有风疹既往感染史,并已经获得风疹免疫力,这正是班级风疹暴发时,该批学生不发病的主要原因。小学、初中、高中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三者有过既往感染史的比率相近,免疫能力无明显差异。

247名学生中,Ig M(-)、Ig G(-)者占11.34%,说明发生风疹暴发的班级学生中,没有受过风疹病毒感染,同时没有风疹免疫力的比率不小。这可能与部分学生处于感染初期,或者该批学生风疹防患意识较强,没有接触风疹病人,或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体质较好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通过对健康学生风疹抗体血清学检测,可以了解到学生风疹免疫能力规律。已经发生风疹暴发的班级,虽然健康学生中有过既往感染史而获得风疹免疫抗体的比率较高,然而,无免疫能力人数还不少,由于隐性感染者有17%,意味着传染源隔离有一定困难。所以,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自我防患意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等防控措施,使无免疫力的学生得到保护,防止风疹疫情进一步蔓延。

参考文献

[1]乐杰,张树荣.妊娠期感染性疾病.见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3.

[2]梅琴,同顺清,刘丽萍,等.江西省1999年风疹流行情况的实验室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0,6(6):341-342.

风疹抗体水平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在全市范围内按0月龄、3月龄、6月龄、8月龄 (初种前) 和9月龄 (完成初种后一个月) 随机采集微量末梢静脉血。

1.2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 G抗体, 抗体滴度≥1∶800达到保护水平判定为阳性。

1.3 统计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月龄婴儿麻疹Ig G抗体

每个月龄检测30人, 共检测150人。其中0月龄、3月龄、6月龄和8月龄四个月龄婴儿麻疹Ig G抗体月龄越大抗体阳性率越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7.58, P<0.01) 。9月龄婴儿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为100%, 见表1。

2.2 不同月龄婴儿风疹Ig G抗体

每个月龄检测30人, 共检测150人。其中0月龄、3月龄、6月龄和8月龄婴儿风疹Ig G抗体月龄越大抗体阳性率越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3.1, P<0.01) 。9月龄婴儿风疹Ig G抗体阳性率为83.33%, 见表1。

3 讨论

从监测结果看, 0月龄婴儿麻疹和风疹Ig G抗体阳性率均为100%, 说明新生儿的母亲因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获得了抗体, 胎儿经胎盘获得胎传抗体, 胎传抗体滴度全部达到保护水平。随着月龄增加, 抗体阳性率下降很快, 至6月龄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只有3.33%, 风疹Ig G抗体阳性率只有6.67%;至8月龄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只有3.33%, 风疹Ig G抗体阳性率只有3.33%。疫苗接种时代育龄期妇女多通过接种疫苗获得抗体, 抗体水平较低, 出生后婴儿母传抗体滴度下降很快, 不能有效保护婴儿。8月龄前的婴儿不到初免月龄, 又得不到母传抗体有效保护, 成为麻疹和风疹高发月龄段, 须引起重视。Linda等也通过检测母婴麻疹抗体及不同月龄麻疹抗体水平时发现, 婴儿出生6月内被动抗体会迅速下降, 达不到保护作用[1]。章丘市2007-2009年麻疹发病者中3~7月龄婴儿占22.22%[2], 可见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发病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消除麻疹总目标的实现[3]。有关资料显示[4], 4~6月龄婴儿接种麻疹和风疹疫苗, 抗体阳转率可达到89%~93%, 与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和风疹疫苗的抗体阳转率相比无显著差异。国际上麻疹疫苗和风疹疫苗初种年龄从6月龄至15月龄不等, 中国目前规定的初免月龄是8月龄, 满1.5岁复种。随着麻疹和风疹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部分地区目标儿童 (8月龄~6岁) 的发病已经大幅下降, 如何控制小于8月龄婴儿的发病已经成为中国消除麻疹后面临的新问题。建议将麻疹和风疹的初免月龄从8月龄提前至6月龄, 满一岁复种, 并联合计生部门对育龄期妇女开展麻疹和风疹疫苗的接种工作, 提高育龄期妇女的麻疹和风疹的抗体水平和胎传抗体的滴度, 以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和风疹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Linda W L, Raymony G, Henry F.Measles virus specific antibody ininfant in a highly vaccinated society[J].J Med Virol, 1991, 33:199-204.

[2]曹传昭, 陈士玉, 李宝珍.2007-2009年章丘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11, 16 (11) :1074-1076.

[3]王联君, 孙丽英, 姜忠林, 等.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控制对策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2 (1) :49-50.

风疹抗体水平 篇7

关键词:麻疹,风疹,IgM抗体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确定了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我国对此积极响应,卫生部制定并印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风疹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出疹性疾病,临床症状与麻疹相似,是干扰麻疹诊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需要与麻疹相鉴别的主要出疹性疾病。确诊麻疹和风疹对疫情的处理和控制有着重要意义,而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麻疹、风疹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本区麻疹、风疹的流行情况,我们对2011年天津市南开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进行Ig M抗体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区各医疗单位采集并送检的临床诊断疑似麻疹、风疹病例的早期血清标本。

1.2 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同时检测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使用广东珠海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试剂。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Ig M抗体检测结果及性别分布

全年共检测2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Ig M抗体均为阴性;检测209份风疹疑似病例血清,Ig M抗体阳性116份,阳性率为55.50%。男性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为57.80%,女性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为51.9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年龄分布

风疹疑似病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44岁。发病最多的是20~25岁年龄段,占39.66%;发病较多的还有15~20岁的年龄段,占26.73%,见表2。

2.3 时间分布

2~8月均有风疹疑似病例,4~8月均有风疹Ig M阳性病例,5月的疑似病例最多(42.58%),5月也是发病高峰期,占全年总阳性数的57.76%,见表3。

2.4 采血时间与Ig M抗体检出的关系

采血时间影响Ig M抗体检出率,将标本采血时间按出疹后3天内和3天后进行分组,3天后组检出率明显高于3天内组(P<0.05),见表4。

2.5 病例风疹疫苗免疫史情况

有明确免疫史的病例23例,占11.00%;无免疫史的病例6例,占2.87%;免疫史不详者180例,占86.13%。

3 讨论

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加强对麻疹的监测力度,2010年9月与全国同步开展了8月龄~4周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11年天津市南开区只有2例麻疹疑似病例,Ig M抗体检测均为阴性;209例风疹疑似病例,Ig M抗体阳性116例,阳性率为55.50%。风疹以暴发居多,15~25岁发病率较高,在校高中生、大中专生为风疹发病的主要群体。风疹的这种大龄化发病趋势接近育龄期妇女,因此,保护育龄期妇女至关重要。风疹的预防与控制可有效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出现,同时对麻疹控制及监测有着积极作用。

风疹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总病例的80.38%,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春季高发的特点。从风疹病例出疹后采血时间的分布来看,不同采血时间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不同。出疹后4~28天采血的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出疹后3天内采血的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采集单份血清以出疹后1周左右为宜。对于采集时间过早(3天内)而Ig M抗体阴性的病例最好采集3天后血清进行复检,以免漏诊[1]。

以上统计资料表明,有明确免疫史者占极少数,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9.00%。风疹疫苗属二类疫苗,属自愿接种,但麻风腮疫苗已经列入计划内免疫。接种“麻风腮联合疫苗”,可以快速阻断风疹病毒的传播和先天性风疹综合症的发病,同时对消除麻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

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同时加强大中专院校学生聚集场所风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3],加大消毒和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提高市民的防病能力。加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工作,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以便及时消除暴发疫情,控制疾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David Featherstone.全球麻疹实验室网络[J].中国计划免疫,2002,8(4):236-238.

[2]WHO.Preventing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J].WER,2000,75(36):290-296.

上一篇:海外科技人才下一篇:进行有效早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