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

2024-06-19

档案(精选11篇)

档案 篇1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其生产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类型档案材料的总和, 其已经在企业发展中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科技档案则是以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档案材料。它和企业档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1957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改进档案、资料工作的方案》, 为建立和加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第一份标准和指导文件, 其中表述了科技档案是指在科学研究开发中产生的文件材料。1987年国家制发了《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也第一次提出了企业档案的概念。规定指出:企业档案是企业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的总和。其中构成主体是科技档案。该规定为我国企业档案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时代的发展, 经济的转型, 国家的法律政策也在随时代的变化而调整。从科技档案概念的产生到企业档案概念的产生;从孤立的谈科技档案, 到科技档案成为了企业档案的主体, 国家的政策正清晰地告诉我们, 科技档案必将过渡到企业档案中来。

一、“科技档案”到“企业档案”, 意味着档案管理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科技档案是科研生产 (发生-发展-终结) 过程中, 记录和反映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原来它是独立的档案类别, 直接受国家的统一掌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放宽对企业的管理权。企业可以自由处理内部事务, 包括企业自身的档案管理。科技档案自然也收归企业, 作为企业档案由企业自我管理。所以说, 在新时期企业档案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和复杂化。

二、“科技档案”到“企业档案”, 意味着档案管理基本原则得到落实

档案的来源原则和全宗原则是档案管理理论的两大基石。档案的来源原则决定了“企业档案”的产生, 因为档案材料来源于企业内部, 所以产生于企业内部的各种档案均归为“企业档案”;“科技档案”的定义则依据于档案材料的内部性质。在计划经济时代, 这种划分有助于国家根据不同的系统特点进行分别指导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国家放开了对企业的管理, 企业有了相对自由的决定权, 这就为以来源为原则的档案门类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同时也符合档案来源原则以及由此形成的档案全宗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科技档案的研究逐渐深化为对企业档案的理解, 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开展理论和实践工作, 使企业档案能够具有更加丰富的涵义, 从而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实现经济效益产生积极作用。

首先, 企业档案应该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信息和凭证支持。1986年全国科技档案工作会议提出了——企业为提高决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可建立综合性的档案管理机构, 将科技档案、文书档案等各类型档案统一保管, 为企业生产服务。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生产建设, 科研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 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依据性, 应该是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正确决策的主要依据。

其次, 企业档案应该成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的积累。在企业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和基本建设中所产生的图纸、文件、照片等各类型材料, 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在企业运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按照企业资产管理的要求, 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系统, 充分发挥企业档案的价值。

最后, 企业档案应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具体操作为:1.企业应设立专门档案工作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 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档案材料统一由档案机构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2.企业档案机构要将各类型档案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 建立统一的档案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3.档案机构要积极开发企业档案的价值, 针对利用率高的档案要及时梳理编研, 全面地为企业各部门各活动所用;四、档案机构要定期举行档案交流活动, 通过知识竞赛, 媒体宣传等方式传播档案的价值, 增强企业员工档案意识, 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

从“科技档案”到“企业档案”, 我们不仅仅看到名称定义的变化, 更应该看到名称背后社会的发展, 历史的变迁。不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必将不断完善这两个名称的定义。时代促进了两个名称的演变和发展, 也必将促进企业档案工作不断进步,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摘要:科技档案是在科研生产、基建和经济管理等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各种材料的总体记录。企业档案是企业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档案记录。分析“科技档案”和“企业档案”两者关系的演变,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档案,企业档案

参考文献

[1]谢凌奕“.从科技档案到企业档案——从名称的演进看我国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J].上海档案, 2001, 8.

[2]黄世喆, 黄瑞娟“.企业档案主体的多元化”[J].中国档案, 2000, 8.

[3]王传宇“.试论企业档案工作的改革”[J].档案学通讯, 1999, 1.

[4]王恩汉“.企业档案与企业资产”[J].档案学研究, 1999, 1.

[5]吴雁平“.经济转型与企业档案工作”[J].档案学通讯, 2000, 4.

[6]宫晓东.企业档案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1.

[7]王传宇.科技档案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4.

[8]刘灿.现代公司制的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 10.

档案 篇2

国家档案局为做好今年的国际档案日宣传工作,专门下发了文件,并举办了“走进档案”征文以及“人民网上讲档案”等活动。我市各级档案馆也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实效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吸引社会公众走进档案馆,充分体现档案与社会的互动,发挥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

本期的“特别关注”中详细介绍了档案馆日的活动内容,揭晓了档案法制宣传漫画征集的评选结果。同时,并刊登了朝阳区委常委刘胜军题为《开放创新服务全区》一文,阐述了作者对新形势下朝阳区档案工作的思考。“原生讲堂”中《贪腐人生魂断天桥》一文,揭秘民国时期海军上校刘乃沂贪腐一案,通过解读历史故事再次揭示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理论探讨”栏目刊发的《试论构建档案开放程序规制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一文,从立法风格、立法基石及要件、文本设计要求等方面探讨了档案开放程序规制构建的基本思路,以完善和优化现有档案开放制度体系中的责任规定。《可信数字仓储认证:必要性、标准与主体》一文介绍了可信数字仓储认证的必要性,阐述了可信数字仓储的认证标准与主体。

做好农村档案工作对于实施村务公开、传播农业知识、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业务研究”栏目刊发的《做好农村档案工作需“五新”》一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平谷区档案局在农村档案工作中的典型做法,总结出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几点心得。《北京老字号档案价值实现研究》一文,作者就如何发挥北京老字号档案的最大效用,实现其价值以及影响老字号档案价值实现的因素等方面谈了个人看法。

在社交媒体时代,档案机构通过社交媒体的应用提高自身服务的手段,强化自身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期“域外采风”栏下的《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社交媒体战略》一文,介绍了美国国家档案馆(NARA)基于六个核心价值观和三个社区的社交媒体战略,并对其社交媒体的应用做了初步统计,列举了特色的应用实例。

“点击馆藏”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出大兴区档案馆馆藏的1953年至1962年间以“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妇女撑起半边天”为主题的一组黑白老照片。

“档案文化”栏下的“京城茶座”刊发了数篇洋溢京味文化的文章,其中《老北京胡同的由来》一文简要介绍了老北京胡同的形成与命名的含义,为读者轻松讲述着胡同文化;而《老字号六必居的前世今生》则讲述了这家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京城老字号的渊源;由大兴区档案局名誉馆员提供的《北京南海子德寿寺与六世班禅》讲述了德寿寺作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见证。“古都人物”中《翡翠大王铁宝亭》讲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古玩行里号称翡翠大王的传奇故事。

“潮头风采”栏目刊发的《追踪企业发展脚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一文介绍了企业由于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充分挖掘、开发、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月,是团花锦簇、欣欣向荣的月份,即将到来的国际档案日是我们档案人的节日,让我们带着这份“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使命感与自豪感,携手民众在“国际档案日”这天“走进档案”。

档案 篇3

关键词: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光盘档案

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 纸质档案曾经一度占据着档案研究的舞台。但是, 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光盘档案等新型载体档案相继出现, 大大拓展了档案研究的新视角。由于这些档案载体的记录方式具有特殊性, 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研究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研究要求。因此, 比较研究上述三种新型载体档案的特点、寿命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 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档案保护工作, 使档案信息长久保存下去, 显得很有必要。

1. 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基本概述

缩微胶片档案的形成采用的是缩微技术。缩微技术是一种利用摄影的方法, 利用感光技术, 通过化学物物质的反应变化, 经过冲洗加工, 把经过编排和整理的原始文件缩小记录在感光胶片上, 形成缩微胶片档案, 最后利用检索、显示、复制等手段提供利用, 并对缩微胶片档案进行妥善处理的技术方法。

磁性载体档案的形成采用的是磁记录技术。磁记录是利用磁质材料为媒介记录、贮存和传递声图信息的, 包括音频、视频、图文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记录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强磁材料将转变为电信号的声音、数字或图像等信息输入 (写入) 、记录、存储到磁记录介质中, 需要时又将这些信息从记录介质中输出 (读出) 为电信号, 再转变为原来输入的声音、图像或数字信息。

光盘档案的形成采用的是光盘技术。光盘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项激光信息存储新技术, 它是多种新技术发展的综合成果。它利用激光技术在特制的盘片 (玻璃、塑料等) 上形成凹槽, 并将信息转化成二进制的数据预铸在盘片表面, 通过激光扫描, 利用凹槽处与平面处反射光的光程差, 加以识别二进制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可读的信息。采用光盘技术生成的档案称为光盘档案。

2. 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的特点比较

2.1 共同点

首先, 三种档案的载体, 较其之前档案载体的信息存储容量都有显著提高。比如:缩微胶片与其之前的纸张相比, 一本1000页16开的书, 用6张缩微平片就可以容纳, 装在一个信封中就可以邮寄, 十分方便。磁性档案载体的出现对档案信息的存储容量进行大幅扩容, 一张软磁盘可以承载的档案信息等同于几百张缩微胶片所存储的信息。当前, 光盘的档案信息存储容量最大, 一张普通的700MB的D-R的光盘可存贮的信息相当于480张3.5英寸软磁盘存贮的信息量。

其次, 阅读的依赖性。无论是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还是光盘档案, 用肉眼是无法直接进行阅读的, 尤其是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 其信息与载体是分离的, 因此, 必须借助于专门的阅读设备如:缩微胶片阅读器、计算机、放音机等才能够顺利读取。

再次, 三种档案的载体都会面临技术的过时。缩微技术已出现一百多年, 成熟可靠, 但是面对新技术的冲击, 尤其是近几年光盘技术的出现, 还是淡出了档案保存载体的舞台, 现在多数的档案馆 (室) 保存的缩微胶片档案只是在缩微技术盛行时遗留下来的, 大多数单位已经不再采用缩微技术。而磁性载体因其不稳定性, 也很快被光盘技术所取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新的存储载体定会出现, 以光盘存储档案的方法届时也会被取代。

2.2 不同点

首先, 档案信息存储寿命不同。缩微胶片档案的存储寿命经过证明最为长久。据美国KODAK公司1997年初技术报告公布的测试数据, 缩微胶片的保存期限为1000年。虽然笔者对此期限并不十分肯定, 但其寿命长久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涤纶片的预期寿命可在500年以上, 而且历史已经证明缩微胶片可保存近百年。由于磁性材料极易受环境的影响, 电脑磁盘存储数据由于自身的缺陷或外界因素如震动、冲击、撞击、摔落、电源故障以及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甚至闪电都会造成磁盘上数据的损失, 也是造成其寿命不会长久的原因。光盘档案的寿命介于磁性档案载体与缩微胶片档案之间, 美国国家媒体实验室等权威机构在理想情况下测得光盘的寿命最多200年, 但是绝对理想的档案保存环境是很难存在的, 从现实来看, 一般光盘档案的寿命只有5年。

其次, 档案信息存储类型不同。缩微胶片只能够存储静态的档案信息, 如文字、图片等, 磁性载体档案、光盘档案的信息类型丰富多样, 可以有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音频信息甚至视频信息。

再次, 档案信息的凭证作用不同。缩微模拟影像保真度高, 信息一旦记录便难以改动、删除, 因此,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在内都认可缩微胶片档案的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而磁性载体档案信息、光盘档案信息的易受损性, 使其法律凭证作用不能得到肯定, 这也是近年来法律界、档案界较为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光盘存储的档案不具备法律凭证效力。正如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局《关于数字图像与光盘数据贮存系统的报告》中所说:“联邦法院更愿意接受机构在日常事务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原件作为证据”。

最后, 检索效率不同。缩微胶片档案的读取依靠缩微阅读器, 只能单张查找, 不具备快速检索的功能, 而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通过计算机检索, 甚至通过远程传输, 可以达到快速检索档案信息的目的, 并且查全率、查准率较高。

3. 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的寿命影响因素比较

3.1 共同点

对于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来说, 温湿度是其共同面临的大敌。如缩微胶片中的明胶易吸水膨胀, 降低感光胶片乳剂层的机械强度, 也会降低银盐胶片上影像的清晰程度;录音带、录像带在潮湿的环境下, 带基容易变形, 磁粉粘度发生变化, 出现信号失真的现象;温湿度也会影响光盘染料层的性能以及各层之间的粘合度, 造成染料层与透明层的脱落。同时, 不适当的温湿度环境为霉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利环境, 使得磁性载体档案、缩微胶片档案和光盘档案生霉, 严重时造成档案信息的全部消失。此外, 机械损伤也是三种档案寿命的共同影响因素。因为三种档案的载体材料主要是化学合成材料和磁性材料, 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产生机械磨损。

3.2 不同点

三种档案的载体, 有的是化学合成材料, 有的是磁性材料。对于缩微胶片档案, 其显影、定影过程中使用了化学药品, 如果显影、定影过程结束之后没有及时清洗掉剩余的药液, 将会对缩微胶片档案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磁性载体档案, 应该注意防磁, 外磁场的影响会使档案信息在记录层内磁化, 产生新的磁迹, 干扰或减弱原信息磁迹的重现, 使原有的剩磁感应减弱、紊乱甚至消失, 致使信息无法识别, 影响磁记录档案信息的利用;而光盘档案由于依赖于计算机读取信息, 很容易受到病毒的影响。

4. 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的保护对策比较

4.1 相同点

首先, 高度重视环境的温湿度影响。上文已经提到, 温湿度对任何载体的档案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为生成霉菌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与温湿度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档案保存的温湿度不符合规定的要求, 就会给霉菌的生成创造条件。无论是低温、中温, 还是高温微生物, 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处于休眠状态, 代谢活动几乎全部停止, 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但仍能存活, 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就可以迅速的繁殖生长。因此, 在保管工作中要引起高度重视。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上生长的霉菌多属于中温性的, 最适温度为25℃-37℃, 如果把温度控制在20℃以下, 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下, 则可以有效的抑制霉菌的繁殖。

其次, 做好防尘工作。灰尘是固体颗粒状物质, 多带有棱角, 落在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或是光盘档案上, 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造成档案的机械磨损, 影响档案信息的读取。此外, 灰尘中含有酸性化学物质, 当其粘附在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或是光盘档案上时, 会直接危害胶片的乳剂层、磁性载体档案的带基和光盘档案的记录层。因此, 档案工作人员要扎实做好防尘工作。

再次, 要求注意防光。光线尤其是紫外光对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都有较大的影响。光盘中的染料易见光分解, 造成档案信息的毁坏;光线不仅能以热的形式加剧磁性载体档案中磁分子的热运动, 来改变原磁化状态、软化磁层或加快带基的形变, 而且光线中的紫外线能强烈老化底基、粘结剂等高分子制成材料, 造成档案信息的损毁;缩微胶片中的明胶受到光线照射时, 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使得胶片产生粘连现象。因此, 要求做好档案的防光工作。

最后, 需要防止机械磨损。由于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易被划伤、磨损, 会影响档案信息的读取, 所以, 防止机械磨损也是对它们进行保护的一个共同点。

4.2 不同点

由于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的形成原理不同, 使得在对其保护工作中也会有一些差异。

首先, 由于磁性载体档案利用了铁磁材料在撤去外磁场后能保留一部分剩余磁性的特点, 在对磁性载体档案的保护中应该注意防磁工作。而这一点是缩微胶片档案和光盘档案防护工作不需要的。

其次, 由于光盘档案和磁性载体档案保存寿命短, 需要对其进行定期复制以延长其寿命, 而缩微胶片档案的保存寿命较长, 上百年甚至几百年, 所以不需要进行定期复制。

再次, 由于缩微胶片档案是利用化学物质的感光原理而形成的, 因此在对其保护中必须注意残留化学物质的不利影响, 比如作为定影液的硫代硫酸纳, 会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 生成硫和亚硫酸, 影响缩微胶片档案的寿命。而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的形成采用计算机技术, 没有化学成分的参加, 在保护中不用考虑化学成分对其形成的影响。

最后, 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易受病毒的影响, 一旦感染病毒, 其信息将会遭到破坏。缩微胶片档案不依赖于计算机读取, 因此不会受到病毒的影响。这也是缩微胶片档案较之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的优越性之一。

5.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缩微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与光盘档案的特点、寿命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进行分析比较得知:这三种档案的保护条件较为复杂, 应该引起各档案馆 (室) 的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要对其相似的管理方法进行经验总结, 针对其存在的差异进行有区别的保护。有条件的单位, 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 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实验研究, 提出更加完善的保护对策, 最大限度的延长这些档案的寿命。

参考文献

[1]杨道玲.数字存储媒体选择策略[J].湖北档案, 2004, (11) .

[2]郭莉珠等.CD-R光盘预期寿命探析[J].档案学通讯, 2002, (4) .

[3]周耀林.法国档案文件数字化实践[J].北京档案, 2002, (4) .

[4]从缩微和光盘的技术特性看复合管理系统的采用[J].北京档案, 1999, (3) .

档案征文:档案见证历史发展 篇4

历史悄然溜走,时光不再倒流。每当翻阅一卷卷沉睡在档案库房里的文书档案时,我都不由感叹,时代的记忆,历史的变迁都定格在尘封的档案之中,它像一位孤独的老人在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过去的事情。

这是一卷1950年1月的文书档案。其纸张薄如蝉翼,轻盈而透明,自右向左竖排的细小文字,整齐而规范。一页一页地翻阅它,如抚摸着柔软的丝绸在与历史老人对话。这种由蜡纸刻制而成的案卷,是时代的产物。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百废待兴,印刷技术落后,打字机也很少见,政府机关的公文仍旧用蜡纸刻印。那时候,人们要印刷文件,必须先刻钢板再油印,需要钢板、铁笔、蜡纸和油印机等工具。工序分刻字和印刷两个部分。刻字就是把蜡纸铺在钢板上,用铁笔将要印刷的文字刻在蜡纸上。钢板是统一制成的条形螺纹钢板,长约35厘米、宽约8厘米,有单面的,也有双面的,双面的就是一面直纹,一面斜纹;刻写用的铁笔构造其实很简单,钢针做的笔头加上塑料或木料做的笔管;蜡纸是生产厂家用油蜡材料制成的纸,纸质光滑透明,分通用格、田字格等,一般文字材料多用通用格纸。印刷就是将刻好的蜡纸铺在白纸上,均匀地涂上油墨,用刮刀刮页面或者用滚子滚压页面,油墨就透过刻出来的笔迹,印在白纸上了。可见,当时印发一个文件,要先刻板,后油印,再装订,除了少数由蜡纸刻印之外,机关的公文材料大部分依靠手写。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类文书档案,字迹工整,密密麻麻,不知当时耗费了工作人员多少个日日夜夜?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馆藏文书档案开始出现少量打字机打印的文件,它们也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粮、油和蔬菜等极度缺乏,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而这种影响在馆藏文书档案上也有所体现。1960年,为响应节约号召,机关公文用纸改成了粗糙的生纸,厚而硬,表面凹凸不平,植物纤维清晰可见,沉甸甸的一卷档案其实并没有多少张纸,与20世纪50年代初薄如蝉翼的机关公文用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再次翻阅当时的那些文书档案,仍让我心情难以平静,也促使我思考。历史已经化作云烟,消失在茫茫天地间,但沉痛的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吸取,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20世纪70年代,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比20世纪60年代有了改善,反映到馆藏文书档案上,就是这个时期形成的文书档案基本没有了蜡纸刻印的文件,主要是打字机打印和手写的文件,粗糙的生纸消失得无影无踪,印刷用纸白而细腻,手写用的信纸印刷质量上乘,这说明国家的纸张生产工艺水平已大幅度提高。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这个时间段形成的文书档案,就是由初期的打字机打印文件,逐步过渡到针式打印机打印的文件,说明计算机和针式打印机开始进入政府机关,信息技术开始进入公文办公领域,并发挥积极作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部分文书档案已经是由激光打印机取代针式打印机打印而成,非常美观规范。

如今,为适应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开始了区域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政务内网对接,逐步实现了文书在线收集、整理和归档,并迎来电子文书档案的新时代。

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的比较 篇5

[关键词]科技档案;文书档案;比较

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产生于不同的活动领域。科技档案是科技生产活动的记录和产物,文书档案则是记述和反映党政管理活动的文书树料。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都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具有共同的属性。它们都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都分。在一个单位内部,它们都是本单位工作活动的历史记录;但是,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又是具有不同性质的两种档案,它们各自产生于不同的活动领域、反映不同的内容,具有不同的形成规律和特点,发挥不同的功能效用,因此,对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进行比较,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进行区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的不同点

1.有利于保持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各自的完整

维护档案的完整,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那是在相应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有其独立的完整性。只有对其进行认真的比较和正确的区分,才能保证它们各自的完整性。有的单位未能进行正确的区分,从而破坏了科技档案的完整。比如围绕一项工程建设活动形成的科技档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人为地加以拆散,但过去曾有单位将有关这个工程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竣工验收等文件放到文书档案里去了,这就破坏了科技档案的完整。

2.有利于按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科学的管理

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产生的领域不同,记载的内容不同,形成的特点不同,管理的方法也不同。一般说来,文书档案的管理侧重于活动主体的特征即活动者本身;而科技档案的管理则侧重于活动客体的特征,如工程项目、科研课题、产品与设备型号等。

3.有利于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有效地提供利用

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如果界限不清,没有实现科学的区分,就不便于查找利用。首先,科技档案用户与文书档案用户不同。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分工的,有的从事科技活动,有的从事管理活动,从事什么样的话动就要求什么样的条件。科技档案主要是由科技人员使用的;文书档案主要是由管理人员使用的。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如不区分清楚,就会造成“错位”,长期“束之高阁”而“无人间津”。其次,用户无论是利用科技档案还是利用文书档案都有一定的规律。用户在利用科技档案时,通常是按特定的活动对象(一个产品、一项工程或一个课题等)进行查找,或按一定的专业性质进行查找;而用户在利用文书档案时,通常是按一定的活动主体(某个单位或某个部门等)进行查找。两者区分不科学,就会造成漏检,贻误工作。再次,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在借阅利用要求和批准权限方面也常常有所不同,如果把科技档案误归到文书档案中,就会影响到科技人员的借阅利用,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

4.有利于科技档案的移交工作

科技档案的移交远比文书档案移交复杂,它除了档案形成部门向基层档案机构移交、基层档案机构向档案馆移交以外,在生产任务的转移、工程项目的转包、设备仪器的转移、科技成果的转让以及企业产权变化等过程中,也存在科技档案移交的问题。显然,如果平时对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未能进行正确区分,就会拖延时间,影响移交。

二、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区分的方法

比较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很好地区分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如何区分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呢?多年来的科技档案工作实践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经验,档案学的理论研究也对这个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概括起来说,正确区分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应该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1.领域原则

区分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首先要準确判断档案产生于哪一种性质的活动领域。因为档案产生于什么活动领域,就必然会记述和反映什么性质的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确定一份具体文件的归属,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文件的信息内容,而是文件所产生的领域。记载着科技内容的文件不—定都是科技档案,反之,归入科技档案的文件不一定都记载着科技内容。内容完全相同的文件,也会由于产生领域的不同而归属不同。以某一工程的初步设计及其批准文件为例,在工程建设单位无疑应归属于科技档案,因为它是在该单位的基本建设这一科技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然而,同样的文件在科技委员会或经济委员会这些综合性的审批机关,一般要归属于文书档案,因为它是在机关行政管理或计划管理活动中产生的,记述并反映其机关的管理活动。可见,文件的信息内容固然与它的归属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不是最本质的联系,最本质的联系应该是文件产生的领域。

领域原则是区分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最基本的原则。在通常情况下,领域原则具体化就表现为内容原则。领域原则与内容原则的背离,主要是在机关科技管理活动中出现的。科技管理活动集科技性和管理性于一体,依据领域原则和内容原则来区分文件的归属,就会出现不同的结论。

2.整体原则

人们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总是由一系列的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我们判断一项活动的性质,应当观察其全过程,而不能孤立地去分析其中的个别环节也不能把个别环节从整体中分裂出来,这就是整体原则,它对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的区分同样适用。

文书档案形成规律的特点之一是来文与复文,请示与批复,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科技档案的形成规律则赋子它以成套性的特点围绕一个特定对象形成的材料,自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区分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时,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注意维护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的完整,保持它们各自的内部联系,从而实现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利用。

按照整体原则的要求,个别、零散的文件必须按其所属整体的性质确定其归属。比如,在课题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个别环节的内容和形式有别于一般的科技生产活动,如科研课题的申报和审批、基本建设中的土地征用等,对于这些环节应将其放到活动的全过程中去分析,所形成的文件也应作为成套文件的一部分加以保存。

3.职能原则

不同类型的单位或部门,其工作职能不同,产生的文件也不同。科技性单位(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从事科技生产活动或科技生产的管理活动;而非科技性的单位(部门)则从事非科技生产性的活动。因此,它们所形成的文件在内容、性质上也不尽相同。前者围绕科技生产活动。主要形成以科技内容为主的文件;后者围绕自身的工作活动,主要形成与职能任务有关的非技术性文件。在进行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区分时,对那些难以区分的文件可根据职能原则,即按其形成者的职能性质允许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对于以科技生产活动为基本职能任务的单位,如工矿企业、科研院所、设计单位等,在进行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区分时,可以科技档案为主来确定文件的归属。相反,对于那些非科技性的单位,如一般的行政机关,所形成的科技文件较少,有些科技档案就不一定单独划分出来存放,而按机关档案整体进行处理。

对于具体单位内部的工作部门,凡是科技生产性的部门,在处理它们所形成的一些难以确定其归属的文件时,可按职能原则,侧重于科技档案;而对那些非技术性的部门形成的文件,难以区分后,则可向文书档案侧重。

参考文献

[1]金鑫,张明.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特征功能之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07).

档案 篇6

6月8日上午9时, 省档案局“6·9国际档案日档案知识竞赛”暨从事档案工作满20年、25年、30年档案工作者表彰大会正式举行。此次大会为纪念6月9日国际档案日这一档案人特有的节日特别举办, 也是省档案局开展的纪念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进行的是省档案局6·9国际档案日档案知识竞赛。本次竞赛是由省档案学会、省档案局机关党委主办, 局馆各处室、所属事业单位组成9支代表队参赛。比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两个环节, 由局领导及省档案学会、局机关党委代表任评审。比赛现场气氛活跃, 主持人妙语连珠, 台下观众热情高涨, 各参赛选手配合默契, 踊跃抢答, 流利、准确的回答不断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全场气氛高潮迭起。大家一致认为此次竞赛中, 各队选手表现出色, 赛出了水平, 赛出了风格。比赛最终评出一等奖1组, 二等奖2组, 三等奖3组, 由省档案局领导为获奖选手颁奖。

这是档案人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省档案局特别组织了对全局馆从事档案工作满20年、25年、30年的档案工作者进行表彰, 共有46人获得荣誉证书。

论狭义档案与广义档案 篇7

一、狭义档案

1. 狭义档案是依法形成依法管理的档案。

所谓狭义档案, 是指依法形成又依法管理的档案。换句话说, 就是文件材料使用完毕后, 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向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再经该机构档案管理人员审核归档的文件材料。《档案学词典》对“归档”也有明确解释:“文书、业务部门将工作活动中处理完毕, 将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按规定制度整理组卷后, 定期向档案室移交集中的过程。是文书处理工作的最后环节, 档案工作的起点。”[1]149“使用完毕”和“备以查考”就是档案的最基本特征。所以文件材料一经归档后其“身份”也就有了质的变化, 文件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是可以更改、撤换、作废等, 而档案则不可以, 即使发现伪档案也只能通过法律程序予以处理, 原归档后的那份伪档案也不可以销毁, 因为它仍在继续对作伪者的作伪行为给予证明。赵践在其《对档案打假的思考》一文中这样说过:“因为档案是历史活动的证据, 其内容真实可靠或虚假不实, 都是活动者留下的证据……”[2]38

狭义档案另一特征是无意识形成的 (这一点在档案学界曾有过争论) , 是社会活动的直接产物, 因为狭义档案在其形成过程中任何人都无法预见以后会发生的事情, 人们往往按照其本来的内容及形态移交归档, 所以它是最直接的原始材料, 其证明力也是最有力的。

2.《档案法》应对狭义档案有明确规范和定位。

《档案法》是规范、管理和调整一切档案的上位法, 然而, 这部法律却没有明确本文中所指的狭义档案的法律属性及其在档案中的位置。在第二条对“档案”一词的定义是这样确定的, “本法所称档案, 是指过去和现在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一法律上对档案定义的确定是极为抽象、笼统的, 似乎不论什么样的文件材料只要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均可以成为《档案法》所规定的档案, 这就给档案的使用和在法律上的作用带来很多矛盾甚至麻烦。

例如, 企业法人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相关资料, 是文件还是档案?很明显, 它不符合“使用完毕”、“备以查考”的档案属性。企业法人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相关资料是证明该企业的合法有效的身份 (其内容有股东出资情况、资产情况等) , 是为社会、团体、法人、公民等提供该注册登记企业真实有效的资料, 为其服务, 即使该注册登记的企业被关闭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 它仍需保存注册登记的相关资料以供诉讼、执行等情况使用。毫无疑问, 它是工商行政机构在其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取并制作, 又是正在使用中的资料, 完全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 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 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所确定政府信息定义。然而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与国家档案局颁布的《企业法人登记档案管理办法》中已将其确定为档案, 这就出现矛盾和法律上的尴尬, 如按档案的法律规定对外公开使用, 那就具有较高门槛, 该《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外单位咨询法人登记档案中有关企业申请筹建登记、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方面的情况时, 须经本机关有关领导批准后, 档案人员方可提供”, 而如果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除该《条例》第十四条第四款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情况外均应对外公开。“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3]1笔者曾对以上情况做过调查, 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出具的企业法人注册登记的资料盖的是“政府信息公开专用章”, 而某些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企业法人注册登记的资料加盖的却是“档案查询章”。如果将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查询的界限随意混淆, 有些行政机关将不愿意公开的政府信息推之为档案, 增加了政府信息公开的难度, 有悖于依法建档、管档、用档的法治理念。

二、广义档案

1. 非经法定程序收集与保管的档案。

广义档案, 顾名思义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档案概念。本文所指的广义档案, 是指狭义档案之外的档案, 也就是那些并未依照法律法规向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档案, 属于社会民间性质的档案。例如, 家庭档案、母子健康档案、养老管理档案等等。这些档案未经法定的归档程序, 但却完全符合“分类保存备以查考”[4]253这一档案最基本属性。然而, 现行的《档案法》对于上述的各种类型档案却没有给予法律上的定位, 也只能是一种自发的收集、管理和利用。但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壮大的今天, 这些档案却起到专业档案机构保存的档案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了证据保障。例如, 家庭档案, 在十几年以前人们对此会感到陌生, 近些年家庭档案以极快速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将个人或家庭在日常生活等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保存备已查考。媒体也多有报道过利用家庭档案作为证据, 打赢了官司, 维护了合法权益的案例。2004年9月24日由《中国档案报》主办的“家庭档案工作座谈会”在沈阳召开, “对家庭档案工作的社会意义、实践经验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5]8。尽管如此重视家庭档案, 但迄今为止家庭档案却仍然是“野孩子”, 就是说没有针对家庭档案颁布具体规章 (办法、规定) 或者制定与之相关条款予以规范, 家庭档案的运作无法律依据。再例如, 养老管理档案, 由于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社会化管理的加大, 很多老年人选择公寓养老, 这体现社会的进步。然而某些养老机构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和管理模式滞后, 发生养老老人物品丢失、疾病、伤害等纠纷时因缺乏证据难以解决。而一些富于管理创新的养老机构, 对入住的老年人设置了养老管理档案, 老人入住时的各项随带物品、体检报告单、生病就医、特殊护理以及护工为老人各项服务等等, 均载入档案, 一旦入住老人出现意外情况或纠纷, 在解决时就有存入档案的相关证据, 这样既维护了双方的权益, 又减少了纷争, 维护了社会安定。

另外, 还有一种谓之档案, 却不具备“使用完毕”、“备以查考”的属性, 但在它完成使命后可转化成档案。如, 郗新武编著的《军人生活档案》[6]。由新入伍军人按固定格式和发生时间自行填写, 其中有新兵个人基本情况、入伍通知书、新兵生活、学习受训、健康、奖惩等。这不是档案, 更像军人日记类的记载, 但当该军人复员或提升军官后, 这些填写的资料则可以成为档案, 有的也许会成为珍贵档案。

2.《档案法》对各类档案应给予法律上定位。

上述各类的非狭义档案可谓名目和类别繁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必将会有更多的出现, 毫无疑问, 这是国家社会必不可缺少的“软实力”之一, 也是国家强盛和文明的标志。为此, 笔者认为《档案法》应给予它们一定的法律地位, 使之可以健康发展, 服务于社会大众。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确立了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7]29。档案与法治是相互支持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法治依靠的是证据, 而档案是历史和社会活动中最直接形成的原始证据。档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则只是没有效力的一份载体。

档案不仅能为弱者以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证据, 又能使居心叵测者、滥用权力者、贪污腐败者害怕, 因为他们的违法行为均有相关档案记录。高质量的档案是国家社会的需求, 档案学的研究亦应与时俱进, 研究新涌现的各类档案, 并加以规范。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狭义档案、广义档案的概念, 并指出《档案法》应与时俱进, 对上述档案给予法律上的定位, 使各种类型档案在使用上不至于出现混淆, 做到依法建档、管档、用档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关键词:狭义档案,广义档案,法治理念

参考文献

[1]吴宝康.冯子直.档案学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149) .

[2]赵践.对档案打假的思考[J].档案, 2001 (5) .

[3]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2011.06.08].http://www.gov.cn/jrzg/2011-08/02/content_1918496.htm.

[4]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253) .

[5]张树纯.全国家庭档案工作座谈会在沈阳召开[J].兰台世界, 2004 (11) .

[6]郗新武.军人生活档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比较 篇8

一、纸质档案的特点

(一) 档案信息的不易篡改性。

由于载体与信息的统一, 构成了纸张档案所特有的属性———不易篡改性。这种不易篡改性不仅体现在档案信息的原始真实性方面, 也体现在其与存储介质的原始依附性上。在传统介质上, 不论是早期的甲骨、泥版、金石、羊皮、简牍、绢帛、纸草、蜡板还是现代的纸张, 其作为载体与书刻其上的信息是密不可分的, 一旦信息与载体结合, 就很难将其分离, 任何试图篡改都因易于察觉而难以实现。

(二) 档案信息的原始凭证性。

档案客观地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 具有令人信服的凭证功能。与档案信息相依托的载体, 是由特定的责任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制作完成的实体材料。从制成的材料到各种档案印记, 如文字、图表、具有法定效用的签署、印章等, 无不体现着档案最初形成的真迹。档案这种原始凭证性, 具有电子文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三) 信息存储介质的长期保存性。

实践证明, 纸张、胶片最适宜长期保存。纸张的主要制成材料是纤维素, 它具有较强的耐久性, 尽管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电解和氧化作用, 但只要排除人为损害、在适当的温度下去除档案的灰尘, 防止霉变和蛀虫, 防止过度的光、热、有害气体等, 并及时对破损的材料进行认真细致的修复, 纸质原始档案就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

二、电子档案的特点

(一) 载体的多样不唯一性。

电子档案信息主要有光学、磁性两种储存载体, 体现到具体载体则有磁带、磁盘、软盘、光盘、硬盘、U盘以及云端等不一而足。同时, 电子文件的载体与信息是可分离的, 可根据需要改变其存储位置, 可通过复制、拷贝和网络实现从一载体向另一载体的转换。

(二) 信息储存的高密度性。

无论是磁带、磁盘、软盘、光盘、硬盘、U盘还是云储存, 其存储量都远远高于过去的各种传统介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档案的储存介质越来越小型化, 而其容量却不断放大。过往需要整个图书馆才能存放得档案, 现在只需一个小小的硬盘就全部装下尚且富富有余, 这种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可有效减少档案的存储空间, 便于存放。

(三) 信息查阅的共享性。

电子档案可以在同一时间、多人不受空间的限制, 共享同一信息, 在实现了局域网和上了Internet网后, 人们在办公室、家中就可以利用档案信息。同时许多档案, 特别是一些历史档案十分珍贵, 在档案数字化处理, 使之成为电子档案, 就可以将原件妥善保存, 而将其完整复制本提供给需要的人, 为利用者提供与原件等效但更为便捷的利用方式。

(四) 信息内容的易修改性。

电子档案相对于传统纸质档案具有修改方便的特性, 通过对电子档案的修改而给当事人或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的事件屡见不鲜。此外, 电子文件的使用者或供电系统、通信网络的故障等环境和技术方面的原因都会使电子文件无法反映真实的情况。同时各种病毒、木马及系统漏洞都有可能造成电子档案的失真。也因此就造成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不易被认可的尴尬情况。

(五) 电子档案的不易保存性。

电子档案的常见载体中, 即使在在最理想的保管条件下 (温度10℃, 相对湿度25%, 全新的磁盘, 非经调用, 库房绝对清洁且无阳光直射) , 磁性载体只可保存10~20年, 这对需要长期保存的数字档案来说还远远不够。且闲置的硬盘可能在一或两年后开始丧失数据或是消磁。而且硬盘极易感染上病毒, 随时发生故障或出现人为操作错误, 导致文件损失或永久性破坏。

三、电子档案、纸质档案的发展趋势

在证实电子文件的证据性、长久性之前, 不能轻易放弃传统的文件形式, 这种“固执”所表现的正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将电子文件保留下来是因为电子文件在检索、利用、传输、存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能力, 以此构建一个新的信息系统, 可以更加高效、方便地满足利用者的信息要求。因此, 为了更好地发展档案事业, 现在进行的对档案实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双套制管理是不可变更的, 在电子档案归档的同时, 要求一份纸质版档案也要归档, 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一份电子档案信息丢失, 也会有纸质版的档案记载档案内容。因此,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将互为补充, 取长补短, 长期并存, 二者发挥各自的优势。纸质档案保存反映历史真实面目的可靠记录, 电子档案可以发挥在检索、利用、传输、存贮等方面的优越性。数字时代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为社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芳.数字档案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 .丁光勋.信息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上海三联书店, 2007

[3] .赵屹.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打造档案服务品牌 提升档案形象 篇9

在信息化时代下档案管理也正朝着数字化方向实施, 数字化档案较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更具优势, 并且更加贴合这个时代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档案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 其发展空间以及挑战也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品牌效应也逐渐融入至档案服务当中, 这使得档案服务也朝着产品化方向发展。单从品牌来看它是一种精神象征并彰显了一种价值理念, 是产品核心的构成部分。品牌效应涵盖面很广, 不仅仅涉及到产品, 同时也关系到领域的发展。综合来看构建品牌对于提升档案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通过品牌效应来促使档案服务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关注, 并构建出一个规范化的档案管理环境。

二、深化档案服务品牌意识

若要打造出一个完善、良性的品牌首先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产品服务品牌意识。在档案服务过程中融入品牌观念, 将这种观念赋予实际工作中并不断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要求相关人员提升自身的法律观念,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做到依法治档、高标准治档使得服务整体质量提升。从客观层面来看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及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化, 一旦付诸于实际工作相关问题将暴露出来, 使得实际工作效率受到制约。将品牌管理意识融于日常工作中将促使各个环节形成节点质量控制标准, 并对实际工作起到导向性作用让相关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目的、方向, 通过明确分工使得各环节紧密联系并达成契合, 促使工作协调性得以提升。

三、对档案服务进行规范化完善

在社会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中使得档案管理部门与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宽泛, 这从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档案服务层次。为了让档案服务品牌化就必然需要对档案服务行为进行规范。因此可将实际工作效果作为检验标准。首先档案服务与用户之间存在着必然性联系, 因此需要对用户利用信息程度进行把握从而促使评价工作保持客观。以评价分析结果作为支撑对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及管理方法进行完善并对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为了使得档案服务达到更高层次, 可以借助导向性服务形式对服务内容及服务行为进行完善。在日常生活中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社会公开讲座让公众对档案服务逐渐认识, 加大档案宣传力度让公众对档案进行科学化认识, 让大众逐渐接受档案管理服务。

四、加速档案息化建设

信息化档案建设已经成为了档案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档案品牌效应的扩增必然需要档案信息化的支撑。相关部门应该构建出一个有效的网络信息平台, 通过平台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并为用户提供便捷。档案信息平台并不是单纯性地仅限于档案活动, 同时还可与电子邮件服务、视频播放等关联起来。而从社会角度来看应用网络平台展开实际档案服务可让受众不再受到时间或空间的约束, 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 这给受众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另一方面档案平台对于品牌推广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并且能够开发出部分潜在用户, 这促使了高校档案的社会认知度及利用率的提升, 同时也为品牌构建提供了基础。

五、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服务品牌质量的提升还需要管理机制的支撑, 以管理机制为基础得到一个管理体系, 借助与管理体系的强制性使得基础管理弱化得以缓解并解决内部协调性问题。以责任制度作为促进档案工作的具体手段, 并对业务结构、实施程序、过程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知晓档案管理控制需求。结合这些需求对当前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使得档案管理更为规范化, 降低管理工作的随意性, 促使档案管理焕然一新。另外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工作审批进行强化, 在发现问题后应立即生成报告并予以纠正。

六、贯彻“以人为本”精神

档案的服务对象始终是人, 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与以人文本精神是相契合的。以人文本首先以用户为本, 坚持以用户为基础, 保证服务质量, 将用户的利益置于首位。同时应该加强管理干部建设, 提高管理者的实际业务水平从而优化服务质量, 让整个管理工作能够顺畅进行。特别是在保密工作上应该给予重视, 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七、结语

打造档案服务品牌, 提升档案形象是一项过程化的工作, 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展开, 以技术与管理为导向, 以理念为基础,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 从而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摘要:从当前社会发展来看档案服务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 并且随着市场的动态变化给档案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来看打造档案服务品牌对于扩展档案产出效益将带来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将直接促进档案形象的提升。本文对档案服务品牌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对档案形象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 供以参考。

关键词:档案服务,档案形象,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黄霄羽.国外档案利用服务社会化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特点[J].档案学通讯, 2010 (06) .

[2]丁华东.档案服务能力建设: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档案, 2010 (02) .

档案宣传要讲好档案故事 篇10

关键词:档案宣传档案文化馆藏资源

档案的馆藏资源为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材料基础,如何呈现历史真相,如何使档案的价值得到更多认可,如何让档案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档案宣传中的典型案例,认为讲好档案故事可以梳理馆藏资源、构建社会记忆、引发公众探求,是实现档案宣传的重要方式。

一、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一)我国“档案里的故事”巡讲

我国很多档案部门非常重视从史料中挖掘档案文化,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公众宣传。其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由上海市档案局牵头组织的“历史的回声——档案里的故事”巡讲。具体而言,“历史的回声——档案里的故事”巡讲是在档案法制与档案文化传播故事征稿活动的基础上,由上海市文联、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编排了一些生动丰富的故事,组建巡讲团赴社区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巡讲。故事汇每场120分钟,包括3至4个故事,向公众呈献了《飞来的馅饼》《小明的作文》《两次宴请》《梦圆成真》等源于百姓真实生活、充满档案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时代气息的生动故事。这些“档案里的故事”汇集档案中真实鲜活、丰富多彩的故事,有市政重大工程、文化传承、婚姻登记、独生子女档案、民生档案等各种题材,让更多的市民聆听到城市的记忆、“历史的回声”,满足市民对档案法律和文化的需求。[1]从2014开始,“档案里的故事”巡讲活动走进档案日,成为“上海市档案日”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扩大了档案影响力。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席编审葛明铭在文章中写道:“三年做下来,我切实体会到,档案文化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找到好的传播方式,而讲故事这种形式,就是档案文化传播和档案法制宣传的一种很好的包装。”[2]

(二)国外:荷兰和加拿大的档案展览

1.荷兰记忆宫殿讲述历史故事。记忆宫殿展览是荷兰档案馆较具特色的展览,目前已经在国际上获得了两项世界大奖。荷兰国家档案馆馆藏资源丰富,内容涵盖中世纪以来国家、社会机构及个人产生的超过125千米的文档,30多万份地图和约1500万张照片。面对这些丰富的馆藏资源,荷兰国家档案馆在进行展览时,要求必须充分挖掘隐藏在文件档案背后的故事。这些所谓的档案故事,需要满足四个基本要求:一是故事代表不同历史时期;二是故事代表不同馆藏资源;三是个人故事能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四是故事必须和现实紧密相关。基于上述要求,荷兰国家档案馆以11个故事为主线,将展览分为11个独立空间,每个空间对应着一个故事。例如:顽抗的英雄讲述了1944~1946年荷兰海牙战争时一个士兵的故事,北京使馆区大战讲述了1909~1919年间一个使者和他的司令的故事。[3]

2.加拿大档案馆讲述战争故事。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将所有加拿大远征军的服务记录进行数字化,并在网络上创建了100个故事活动,在线纪念那些亲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从11月11日的11个故事开始,2015年,他们每个月都会在网站上添加新的战争故事,让公众了解这些有关勇气与恐惧,顺利与痛苦,胜利与损失的故事。这100个档案故事有的来自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所保存的战争文件、照片、视频等,还有一些来自《伦敦公报》、加拿大虚拟战争纪念馆及回忆书等。[4]此外,加拿大安大略省档案馆还举办了“亲爱的赛迪:他们的爱,他们的生活”展览,该展览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将四个普通人作为展览的主角,集中讲述了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悲惨经历。通过这种方式,特别是展览保存的书信和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引起了公众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二、运用讲故事方式加强档案宣传的做法

(一)主题新颖,贴近公众生活

一是选取新颖的主题,特别是以档案为出发点讲述历史故事。例如:美国国家档案馆立足档案与签名之间的联系,以“签名”为抓手组织档案材料,整理、挖掘并汇总馆藏中包含重要签名的档案予以展出。展览签名档案并配上历史说明就是向观展者解读签名背后的历史故事,使他们既能了解在美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政治、经济或文化影响的签名,又可通过签名反映的历史事件去宏观把握纷繁复杂的历史图卷。[5]二是选取公众感兴趣的主题,文化习俗、历史变迁、热点人物等与公众息息相关的话题,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如《抗战史上的今天》,它是一部由国家档案局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打造的系列历史纪录片,其中运用了大量权威、翔实的影音胶片、同期录音、珍贵历史资料,以抗战史上的年份日期为线索,以典型人物及事件为由头,真实再现了中国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

(二)扩展故事形式

档案故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讲述,可以围绕故事线索进行图文并茂的纸质档案展示,也可以将档案变成数字化成果,将档案中的故事拍成电影、专题片、纪录片等。一是网络视频的形式。2014年12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国家档案局组织有关档案馆,选取部分南京大屠杀档案,制作了七集网络视频《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收到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二是系列专题片的形式。山东省即墨市档案局与即墨市电视台拍摄大型档案史志系列专题片《话说即墨》,让人们在了解即墨文化的同时,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三是电影形式。档案馆利用馆藏资源,与媒体行业、娱乐行业等联合打造档案电影,讲述档案故事,极大地提高了档案馆的影响力。例如:电影《国家宝藏》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实地取景,每年吸引上百万人前来参观。四是主题演讲的形式。声音与图片或视频的结合更容易真实还原当时的情境。由演讲者或经历者面对面地讲述给听众,听众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收到的宣传效果也比较明显。比如:美国国家档案馆在10月2日举办了Book Talks——《亚裔美国的形成》,历史学者Erika Lee借助馆内保存的王兰芳(一位亚裔美国人)和她丈夫的婚纱照片以及牧师的信件,向公众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亚裔美国人移民历史,真实还原了当时亚裔初到美国时遭受的歧视。[6]

(三)注意故事情节、情境的设计

故事靠情节取胜,并不是说档案故事就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进行讲述,巧妙设计故事情节并不影响故事的真实性,具有冲突、留有悬念的故事情节反而更深刻。此外,故事讲究情节,在对故事情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突出故事的特点。比如:“历史的回声——档案里的故事”巡讲的主讲人依据真实的故事进行创作,把很多简单的故事演绎得绘声绘色,使听众在聆听故事的同时,学习了档案知识,并提高了对档案馆的认识。

(四)应用互动技术,提高公众体验

互动技术是指通过先进的视频动作捕捉系统和成熟的三维游戏引擎,将传统空间转换为新奇的互动空间的一种技术,互动技术打破了传统静态空间模式,将观众融为空间的一部分。[7]芬兰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参观博物馆的原因进行调查显示,参观者对信息的需求逐渐减弱,而对娱乐性需求逐渐增强。这项调查结果对档案馆而言同样具有参考意义。在档案展览中,当Flash动画、3D影像充斥人们眼球的时候,静态图文展板的展示效果显得苍白无力,公众不愿意驻足在展板前仔细阅读,这使得常规展板成为每次展览的鸡肋。[8]为了增加展板的信息携带能力和交互能力,将互动技术融入档案故事的讲述中,利用物联网技术赋予展板“说话”和“信息采集”的功能,使公众参与档案故事,提高身临其境的体验。又如在荷兰记忆宫殿项目的设计中,为了增加档案文件的吸引力,荷兰档案馆利用3D动态图像和声音弥补文件的枯燥性,利用数字叠加技术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景观,用3D技术展示当时的地图,为11个故事的完美呈现提供技术支持。香港历史博物馆常设的香港故事展览,透过多个大型立体造景及多媒体剧场,设有53种多媒体节目,包括影片及数字互动节目,配合特定的视听及灯光效果,让参观者轻松体验香港的历史发展。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倪政华,应忠德.“历史的回声——档案里的故事”全市社区巡讲汇演举行[J].上海档案,2013(12):23.

[2]葛明铭.用档案讲好故事[J].上海档案,2015(8): 11.

[3]Nancy Hovingh.The Memory Palace, a different and innovative way of exhibiting archival documents A report on the principles and the choices ,Girona 2014. Arxius i Indústries Culturals. http://www.girona.cat/web/ ica2014/ponents/textos/id93.pdf.

[4]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网站.加拿大远征军服务记录数字化,100个档案故事[EB/OL].[2015-12-11]. http://www.bac-lac.gc.ca/eng/news/Pages/default.aspx.

[5]黄霄羽,周静.美国国家档案馆推出展览“铭刻印迹:签名里的故事”及引发的思考[J].四川档案,2014(4): 42.

[6]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EB/OL].[2015-12-11]. http://www.archives.gov/.

档案 篇11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打好“十三五”时期档案法治建设开局,进一步强化执法主体责任,提升档案执法部门的执法能力,以法制建设推进本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大庆市档案局决定从档案主要部门着手,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大庆市档案局在实施开展执法讲座、举办法制学术交流、组织参加执法培训等一系列致力于完善法制体系建设的诸多举措的基础上,于2016年第二季度对全市开展了一次大规模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一、周密部署,确保检查顺利开展

大庆市档案局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这次执法检查,多次听取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筹备工作汇报,并由1名局领导负责督办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各项工作、档案宣教科负责组织,责任、任务层层布置,确保档案执法检查顺利开展。

(一)统筹考虑,制定方案。

制定了《大庆市档案局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方案》,方案中,对执法检查时间、内容、形式、人员分组等作了详细安排,确保本次执法检查时间紧凑、内容全面、形式合理、分工科学。

(二)周密部署,充分准备。

局里专门召开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筹备工作会,检查组全体成员参加,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印发给各检查组成员,并对检查事宜作了详细安排,确保各检查组成员准确把握检查要求、重点。会后,6个检查组还分别召开小组会议,根据检查组成员情况明确检查分工,强调检查注意事项及检查程序,确保此次执法检查工作顺利开展。

(三)及时通知,做好迎检。

按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有关要求,形成书面通知,提前下发到被检单位,要求各被检单位按照检查通知的有关要求,做好迎检的准备,并要求被检单位形成自检报告提前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

二、认真落实,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成效显著

本次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从5月9日开始,至12日结束,历时4天。在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6个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意见反馈等环节,真正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内容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成效。

(一)发现问题及时。

检查组成员按照检查的9个方面的内容,逐一听取、查看,及时发现各单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有的档案馆(室)现有馆库面积尚未达到《档案馆建设标准》要求,馆(室)库房档案保护设施设备配置不完备,缺乏档案馆库安全设施,档案检索工具编写不规范,档案编研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档案利用宣传不够,档案干部队伍业务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

(二)反馈意见得当。

各执法检查组真听、真查、真看,准确发现问题后,当场与各单位面对面进行意见反馈,及时指出了其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引起各单位对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单位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并与各单位就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各单位解决问题出谋划策。

(三)汇总情况全面。

检查结束后,局里又召开检查情况碰头会,6个检查组对各自检查的单位的基本情况、突出做法、存在问题、整改建议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汇报,汇总的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被检单位依法管理档案的现状,找准了问题,发现了成绩,检查组就如何解决好被检查单位存在的问题,总结宣传被检查单位好的做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局长李勇同志在会上还对进一步做好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四)服务调研结合。

在这次检查中,各检查组也同时带着为基层服务、开展档案调研的任务。及时为基层解决业务难题,如现场指导档案数字化工作、解答档案法制建设中的业务咨询、指导档案宣传开辟新思路等,对现场不能解决的业务问题,各检查组把问题带回来,专题研究进行及时协调解决;市档案局领导班子重视调研工作。要求各检查组在检查的同时,对被检单位依法开展档案各项档案事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重点对各单位档案数字化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印发了档案数字化工作推进情况表格,要求各被检单位如实、准确填写,便于市档案局针对各档案主体部门档案数字化工作情况,制定合理的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措施。

上一篇:创设思想品德快乐课堂下一篇:体育纳入高考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