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发展的方向(共12篇)
茶文化发展的方向 篇1
近年来,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依托于改革开放的优秀成果。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给予了很多领域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传媒文化的发展动力,新闻媒介再也不是单一的运行模式,而是在变革时期和激烈的竞争中,进行传媒思维的改变和文化战略的重新规划。我国是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传媒文化的发展有丰厚的文化背景,需要不断进行正确的预测和判断,真正实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1 传媒文化媒介的产业性结构调整与升级
在新媒体时代,传媒媒介包含的种类较多,每个媒介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任何一个媒介要想取得市场的占有率和赢得市场的可信度,都需要进行自身制度和体制的不断完善。选择何种发展方向,做出何种战略调整,是媒介能否最终走向成功的关键。
1.1 新媒体运行模式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性参与项目日渐增多,传媒行业在进一步开放的环境下受到巨大冲击,新闻媒体已经不再一枝独秀,而是形成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综合性发展主体。传媒文化作为影响人们思想意识的重要因素,需要进行纯化,需要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舆论导向。现阶段,各种信息的大量进入,需要国家政策性规则的掌控,新媒体运行不仅需要宣传文化的支撑,更需要适应法制建设的总体要求。新媒体的主体运行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发展为集约化经营。无论是内部组织架构,还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都需要以市场化为提升准则。优化配置资源,吸收先进的文化,建立资源市场与开放市场,按照专业分工进行规模化联合运作,形成集团化产业发展结构。
1.2 传媒文化形成产业式发展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标志性发展就是互联网与多种媒介的充分融合。在现阶段的媒介主体中,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信息供应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产业式发展以市场竞争为交互点,通过经营管理实现传媒成果的价值体现。传媒文化的产业式发展模式,就是要求信息、技术、产品、服务建立盈利模式,通过市场运作,建立资源与价值的交换,形成传播格局的多元化、优势化。在产业式发展模式中,需要重视传媒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需要进行媒介主体的制度化管理,更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产业式发展模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体制和机制的保障下进行具体操作。传媒文化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就会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新产品更加有利于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产业化发展同样需要注意不能把产业化等同于产品化,而应该在传媒产业的制度上,进行不断的升级与调整,使传媒产业化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各大媒介的文化生产力。
2 传媒文化在市场循环和竞争中得到沉淀
文化是一种长期的积累,传媒文化作为社会学范畴的类型,需要在市场参与中取得最终进步。随着传媒信息市场的综合利用,传媒文化在形成和累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快速的循环,这样就可以保证始终有新鲜的文化迸发出来,形成文化类型的新旧更迭。
2.1 传媒信息市场开始构建新格局
在传统的思维中,传媒市场都是由个体组成的,例如一个报社,一个电视台,或者一个广播电台。但是,随着传媒市场的不断整合,给传媒主体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传媒的集团化发展。集团化发展是多媒体发展的一种趋势,由传媒文化的综合性所决定。我国的社会现实需要对舆论实施战略性发展规划,舆论力量是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对文化形成了多种需要,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意识、行为方式。信息的传播主要是受文化因素的制约,而信息市场的构建能够影响文化产业的精神需求。传媒市场构建新格局就是把信息市场进行统一整合,形成舆论影响力的集中反映。在市场格局建立上,各个媒介都要遵循市场管理体制,以市场为调节杠杆,运用行政手段,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在区域划分上,传媒信息市场需要政策性规则进行干预,不同的区域建立不同的文化发展类型,根据地域特点进行资源划分与调整。在市场构建中,做好过渡性工作,分步骤、分阶段进行规模化的建立与发展。
2.2 传媒产品进入市场竞争环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最明显标志就是给予了文化产业的标准性价值。传媒产品是新媒体时代特有的发展结果。传媒产品可以概括为经济类、科技类、娱乐类、新闻类。新闻媒介的内部文化发展更加促进外部市场的竞争。例如,一个新闻事件,能够由多家媒体发布,并且各个媒体对于该事件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会成为短时间或者较长时间的舆论导向,影响多种产业的发展。传媒产品与实物产品的结合,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共同进步。传媒文化产品不仅包括实物产品,还可以包括一些意识层面的观念意识流。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后,很多传统的优秀思想受到干扰,各个媒介有时候无意识的就会造成意识流的偏差,非常不利于传媒文化的传承。在市场竞争环节中,各大媒介都要注意规划好自己的舆论导向,不能靠单纯追求市场利益而损害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
3 传媒文化需要依托知识经济与科技进步的融合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运行中仍然需要技术的强大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传媒文化的进步必须要依靠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把最有利于文化建设的内容加入到日常管理中,形成文化传播的科学性、专业性。
3.1 媒体运作兼容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知识转化为价值的快速反映。传媒文化发展依托知识经济的强大后盾,但传媒文化的发展更需要知识与信息的双重管理。管理的意义在于,能够把文化发展始终保持在健康正确的轨道内。传媒文化发展涵盖的范围其实很广阔,传媒文化的形成要素就是知识经济与信息管理的结合。随着媒介组织的结构性调整,媒体担负的社会性任务逐渐增多,特别是在信息与知识的管理上,需要进行新的把握。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管理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文化的发展成果。在世界文化产业竞争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一些本属于我国的文化成果,在面对更加开放的文化环境中,媒体有义务有责任进行信息与知识的双重管理,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形成竞争中的稳步发展态势。
3.2 媒介形态依托于通讯技术的升级
科技的进步提升了通讯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新媒体时代的明显标志就是通讯的多元化和高科技化。媒介种类的增多源于通讯技术的进步。在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中,不同的人们总是能够找到一种或者几种适应自己实际需要的传媒手段。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如今发展成为互联网、手机终端、微信、微博等多种通讯模式。对于传媒文化而言,这种发展是质的飞越,是传媒文化与时代进步和科技进步相同步的标志。无论是传媒工作者还是普通受众,媒介形态都处于自由选择的阶段,这种传媒文化的快速发展,会加速多种产业之间相互依托的关系,形成功能化的发展变化。我国通讯技术的快速进步加速了我国信息产业化的进程。当互联网时代彻底到来,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成为一项最大的市场需要。传媒重在传播,传媒文化重在文化传承。信息技术的升级和进步能够把二者统一成一项发展过程,在变化中发展传播手段,在传播中积淀文化成果。
4 结语
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文化代表了国家发展的精神状态。文化是一种长期积聚下来的文明,需要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人们共同维护和扶植。传媒文化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密不可分,与社会进步相辅相成。实现传媒文化的健康、全面、科学发展,需要媒体人的积极引导,需要社会多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形成有利于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思维传播形式,实现我国传媒事业的个性化发展,真正融入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中。
摘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传媒文化的进步和升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予了传媒文化新的增长空间。从纸媒体到新媒体,传媒文化不仅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更发生了运行体制和机制的本质性改革。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充分融合的年代,传媒文化的发展需要从多视角,进行综合的审视,从宏观发展和微观发展见证其形态的变化、产品的构成、资源的整合和结构的调整。本文从三个主要角度阐述了当前形势下,传媒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传媒文化,新媒体,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尹明华.传媒发展的文化理解——当前形势下的传媒机遇[J].中国记者,2009,(2).
茶文化发展的方向 篇2
论文摘要:早期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最近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研究则更详细地讨论中国企业文化类型,并比较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企业文化实践的异同,这是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在阐述组织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两篇经典的研究文献,并指出该视角研究的启示意义。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不断增加,一般认为,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基于质量、可靠性、价值观和服务的企业文化,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构建了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具有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两大职能,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的企业将获得最佳的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Schein,1992)。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经济转型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企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理解、有效运用源于西方的企业文化方法对中国企业也存在极大挑战,近年来,与中国企业文化有关的西方研究文献不断增加,早期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最近的研究则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更详细地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结构类型,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文化差异,并比较了西方和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之间的异同。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的各个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不同价值观的组合,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了企业结果。基于企业结构理论视角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代表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以为国内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企业文化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
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文献试图将企业文化归纳为不同的维度,并假定每一个维度是独立、附加地影响企业结果。Hofstede、Child以及Biggart&Hamilton等人的研究都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对于文化维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解释。具体来说,对于文化维度将以何种形式组合构成企业文化、文化维度将如何影响企业结果等问题缺乏进一步讨论.进而无法将文化维度与企业结果直接联系。实际上,企业是一个整体,对于任何企业要素的理解都应该在企业整体框架下进行。企业文化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企业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将使得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虽然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研究分析并归纳出诸多企业文化维度,但是由于此类研究范式缺乏对企业的整体性认识,因此,在对于企业问题的深入分析上尚缺乏足够的解释能力。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研究范式则采取了一种整体的观点,强调造成企业结果的多个原因之间的同时性和交互作用⑧。为了进一步理解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有必要对企业文化的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企业文化涵义
Schein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某一特定的人群,在学会如何应对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中遇到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的一套基本假设的模式,这套模式一直运作良好而被视为有效,因而它被当作感知、思考和感觉那些问题的正确途径而传授给该人群的新成员。外部适应关注对外部支持者和环境关系的积极反应,内部整合关注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在员工和业务单元之间分享价值观,以及发展企业的特征,这些条件将促使员工对企业做出更高的承
诺.做出承诺的员工进而将通过特殊表现对企业绩效作贡献。因此企业文化的日的在于创造和维持一个支持企业战略方向的“强”的企业文化,为“其成员提供可能方向”3V以获得“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2.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认为,社会进程和产出受到多维度、多样性的复合集合的影响,而非单个维度的孤立影响,因此,应该采取系统和整体的研究方法开展组织研究。结构化研究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组织特征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特征模式进而导致不同的组织结果,对于组织现象的理解应该强调识别组织差异以及组织内部的一致性集合而不是寻找组织间的联系∞。结构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基于类型法(Lypology)和分类法(tax"nomy)对组织进行分类研究,关注包括多个自变量的结构模式将如何影响因变量,而非单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Weber的权力论是较早体现结构化思想的研究之一。在他看来,社会权力可以分为三种,包括传统、理性/法律和超凡的权力,每一种权力都对应着一个适当的行政结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40篇有关结构——绩效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组织结构与组织绩效部分相关。结构化的组织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研究领域,而且无论在概念层次还是在实证层次上都增强了组织研究的科学性。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的整体文化价值观结构,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差异,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现有实证研究一致地证明了企业文化类型与企业结果(包括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即团队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层级型文化和市场型文化,其研究发现,企业文化类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绩效@。
三、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的个案分析
Sackmann认为,研究企业文化的方法基本上遵循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局外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种以“局内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两种模式的差异在于对文化在企业中的预设不同。从外部进行调查,基础是实证主义,收集数据,意图建立普遍的法则。在这种研究中,文化被当作几个可控的组织变量之一来看待;相反,从内部的研究,强调所获知识的情境特殊性和形势的重要性,不能总结情境之外的知识,致力于对文化的完整认识。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可以分为这两种模式。在现有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中,Tusi et 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立场,基于结构化方法研究了巾困企业文化,是两个经典的样本。
1.Tsui的研究:局外人的视角
Tusi et al.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的MBA、EMBA学员的问卷调查,通过三项研究分析了中国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维度、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之间的关系.,基于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功能的定义,Tsui et al.将企业文化分为与内部整合有关的文化以及与外部适应有关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维度进行进一步细分和精简。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和私有企业中都存在七个企业文化维度。其中,与内部整合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四个,包括员工发展、和谐、领导力和员工贡献。与外部适应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三种,包括顾客导向、结果导向以及创新。
在此基础上,Tsui eI al.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将五个企业文化维度归纳为四类企业文化,即高整合型文化、市场导向型文化、适度整合型文化以及层级型文化。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中普遍存在这四类企业文化,但是这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在上述三类企业中的分布是不均的。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高整合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而相对其
它两类企业,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层级型企业文化,既不强调内部整合价值观,也不强调外部适应价值观。而且,国有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企业文化类型模式,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中,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分布较为均衡。此外,随着文化整合水平的提高,被调查者感知的企业绩效相应提高。研究暗示,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对企业绩效的预测更显著。同时.Tsui,et al.发现,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与管理者态度更相关。在具有高整合型文化和适度整合型文化中,企业工作的管理者表现出了最高水平的组织支持,组织承诺以及最低水平的离职倾向。而相对于其它三类企业文化,属于具有层级型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在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上表现最差。
2.Cooke的研究:局内人的视角
Cooke基于对中国学术和实践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研究,归纳了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维度,并分析不同所有权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西方管理方法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Cooke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六个维度,即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程序、规则以及员工发展,在此基础上,Cooke研究了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研究发现,在特大型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对20世纪50、60年代传统企业价值观的重温和扩展。同时,此类企业内部存在党委和行政两套管理体系,而且前者对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外部制度环境约束也对国有企业文化管理存在显著影响。在跨国公司、合资公司和高技术企业中,企业的经理人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教育,而且他们没有国有企业的包袱和国有企业发展路径的约束,因此,企业的经理人更倾向于使用西方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此类企业中,更关注生产率促进和公司程序等企业文化活动。Cooke将民营企业分为乡镇企业和私有化的国有企业,在此类企业中,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接近于国有企业,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接近于合资企业,例如,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明显带有国有企业的痕迹。此外.Cooke的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思想和家长制)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活动存在显著影响 中国企业更大程度上将企业文化视为关系管理,企业文化活动是关系驱动的,既强调内部与与员工的关系,也强调外部与社会的关系。相反,外国企业更关注绩效促进活动,例如生产率提高、企业程序与规则。同时,西方管理方法、技术对中周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强.
3.两种不同研究视角的比较
Tsui 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视角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是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经典文献,对这两篇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这两项研究的结论也略有不同。
一是研究方法。按照Sackmann对于企业文化研究方法的分类,Tsui et al.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采取了基于“局外人”立场对中国企业经理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取得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两方理论的假设和逻辑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研究方法。例如.Tsui et al.对企业文化的分类就参照了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定义;而Cooke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则是基于对现有在中国出版的期刊上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内容分析,Cooke提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六个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里的差异。这种基于“局内人”立场进行分析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种“由内到外”的研究方法。“由内到外”的方法强调了中国的具体情景。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但是,正是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真实情景。二足研究内容。Tsui et al.和Cooke都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维度的分析方面.Tsui et a1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和谐和员工导向、顾客导向、系统管理控制、创新和结果导向(社会责任)五个维度: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外部关系/形象促进、企业程序和规则、员工发展六个维度。尽管两项研究对中国企业文化维度的分类略有不同,但是这两种分类实际上存在对应关系。例如,和谐和员工导向与员工福利、员工娱乐以及员工发展(员工意见/建议计划)维度存在对应,顾客关注、创新维度与生产率促进维度存在对应,系统管理和控制维度与企业程序和规则维度存在对应,社会责任维度与企业外部关系/形象提高维度存在对应。
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方面,两项研究都认为,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但是,Tsui et a1.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价值观,具有整合文化的企业伴随着更高水平的感知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是企业文化类型而不是所有权结构类型决定了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这暗示,相对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更大。而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主要关注内部整合,虽然企业文化中存在一些外部导向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表面性的(例如,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更接近于一种发展与员工和外部社区关系的关系管理活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限。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存在重要影响。总体来看,两项研究并没有对有效的中国企业文化模式达成一致。
同时.Tsui et a1.和Cooke还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未来的研究内容。Tsui et al.指出其研究使用的经理人对企业文化的主观描述以及相应的共同方法偏差和归因偏差,可能会降低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感知的企业绩效与员工态度三者关系理解的准确性,而且现有研究难以排除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与企业文化类型之间的逆向因果关系,冈此,纵向研究以及基于客观资料的研究(例如分析企业中的故事、惯例、口号等)将是今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方向。Cooke认为其研究所分析的企业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分析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或者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缺少对外资企业和真正私有化企业的分析,而后者与前者存在显著不同,其对中国管理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Cooke的研究主要使用了二手数据.缺乏对企业员工的直接调查,这样难以获知员工对企业所实施的企业文化活动的真实感受和反应,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直接调查企业文化活动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员工的感知和反应。
虽然Tsui et al.和Cooke基于各自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研究展望,但是两篇文献都暗示需要对中国企业文化进行更细致、更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特别是应该从企业员工处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结论与启示
目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已经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整体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结构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有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表明,虽然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存在一些共同的维度,例如关注员工、重视外部关系构建以及逐渐强调创新、控制等,但是,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类型仍然存在差异,而企业文化类型差异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绩效和员工承诺的差异。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企业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启示意义。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未来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应进一步识别、提炼中国企业文化的构成维度,并仔细识别其不同的组合形式。企业文化包含多个维度,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由于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已经归纳、总结了一些中国企业文化维度和文化类型,但是相对于理解中国企业文化这一复杂现象而言,仍显不足。今后在此领域还需要深入研究,以识别、总结更多的文化构成维度。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文化构成维度及其不同的组合形式,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而且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企业员工,基于对企业员工的深入调查,分析
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效果。
浅议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篇3
关键词: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面临着国际化公司在本土之内的竞争,生存状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这是未来现代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道重要研究课题。在未来的环境中,如何适应未来瞬息万变的市场,如何解决随时遇到各种发展问题,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根基。而以上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打造企业文化的问题,下面就企业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述。
一、中国的企业文化应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虽说现代企业文化的起源于欧美,但是就中国五千年文化深厚底蕴来说,半个世纪的发展只是白驹过隙而已。在我国古代其实早就产生了文化管理的范畴,在众多经典学说中无不体现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道家、佛家为主,它们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众多,包含了社会、经济、军事、政治等,尤其以孔子、老子、孟子、孙子等思想家为主,涌现了商鞅、范蠡、王安石、房玄龄等优秀的政治思想家,他们的管理学说影响了他们身后中国历朝历代的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中不会过时,我们会从里面提炼出优秀的思想为现代化发展服务,提炼出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它们对现代的管理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
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而不在国外。孔子的思想仅仅是传统文化瀚海中的浪花,有更多的优秀思想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开发、发扬。如何根据自身的现状,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借鉴学习西方先进理念,来打造企业的文化范畴,才是将来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主流。
二、企业文化的根基应扎根于本土,企业的发展才能走向世界
我国引进企业文化的概念,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是恰逢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时代,有些获得成功的企业开始反思自身的持续性发展问题。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成了各大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虽然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时间短,但却出现了五种经典的企业文化模式:比如海尔的“三层次说”、上海宝钢的“CS客户满意战略”、广东太阳神的“CIS”、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的“三维立体”、北京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的“一本三涵”等一些经典的发展模式。其中以海尔影响力最深刻,由于它的企业文化影响过大,以至于掀起国内各种企业单位组织到海尔考察的热潮。海尔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学习了别的公司标准,而是充分考虑立足于本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而海尔正是凭着先进的管理文化而跻身于世界企业之林。
又如我国的国酒茅台酒,就具有不可复制的优越性。当年日本为了获取茅台酒的配方,用尽了各种办法提取茅台酒的所含的成分,在高技术面前我们的国粹的确败下阵来,原来配方是可以用仪器化验出来的。但是他们错了,仅仅是成分相似,味道还是达不到效果。最后研究者们只得去茅台镇采集各种样本拿到日本实验,但是他们又错了,他们发现原来那些酿酒所需微生物只能存活于茅台镇,而不能在日本的环境中生存。从这个特殊案例看,本土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特殊性,打造本企业独特的本土文化是首选。
原生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的伊始,就必须考虑维护和坚持,一个企业做的再成功,如果离开生他养他的热土,就会像没有了妈妈的孩子一样,找不到根源和未来。企业文化的根基应该扎根于本土,眼界放远,随时触摸世界跳动的脉搏。
三、企业文化要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随时准备着创新改革。
如果企业已经建立了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如何在信息化世界中快速的革新才是重中之重。未来的世界不仅仅是贸易这么简单了,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可以独步世界之林。所以我们的企业要与时俱进,用独特头脑判断世界趋势和本行业的走向,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更新营销方式,纠正企业制度中的错误,摒弃不合时宜的产品,这样才是自己企业在屹立于行业之首的保证。
举个显著的例子,这就是世界优秀公司IBM,它把创新精神融入骨髓之中,从30年代发明财务处理机,到60年代制造大型机,从80年代个人电脑业务到90年代的概念转换,再到今天以变应万变理念的出炉,可谓独领一代风骚。 IBM的创新潮流之所以能历经百年、生生不息,源源不断是来自于他们的蓝色企业文化。IBM公司塑造蓝色巨人文化讲求的是人际之间的公平、温暖、与人为善、以人为本;追求丰富、综合的完美、经商为人的道德准则及卓越一流的精神。世界形势在变化,先进的技术在随时更新,人们的观念在逐步提高。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具有相当生命活力的文化,随时准备着更新,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们如何做到企业文化随时适应世界形势的变革呢?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的经典老品牌有多少?从历史流传下来的酒类案例来看,有茅台、杜康等等,其实在过去品牌文化的创建也不仅仅有坚持就能成功,要经过几辈人不懈的努力,通过时间的长期积淀才能赋予品牌以厚重的文化底蕴。而现代企业文化没有老字号品牌那样经受千年的风雨敲打,但是发展是瞻望未来的,未来的路很长,所以就必须与时俱进,在未来适应信息化以及创新上下功夫,让品牌达到最高的价值。
综上三点所述,企业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理论的建设,而是要把文化转化成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围绕适应世界经济发展主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有自信的拥抱未来,同时为企业融入世界的大家庭赢得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夏忠. 国有企业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色.09-01-12.
[2]张亚军.浅谈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分析.201108-02.
[3]孔子.《论语》.
[4]方正杰.试论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结合探析.2013-01-23.
[5]黄肃清.浅谈我国特色企业管理文化的转型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1(2).
浅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篇4
当前,全球化的强大的冲击力与信息社会的快速降临,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性加快,使文化产业的生产领域与拓展空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放射形状态,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成为真正开放性的空间。就文化产业的运作方式而言,不仅关涉到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性与互补性,还拓展了“以知识和信息为资本”的生产空间。它包容了“以物质资本、经济资本为运转方式”的传统产业,还拓展了以“智力资本、文化资本、数字资本为运营方式”的新兴文化产业。
1 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最早是1998年由英国正式提出的,据英国文化新闻体育部发布的文件,创意产业的定义为:“那些出自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及智慧和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生产可创造潜在的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英国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手工艺品、(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和录像、互动性娱乐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脑软件及电脑游戏、广播电视等13个行业。
“创意”是一个覆盖面很大的概念。凡是涉及人类脑力创造的思维成果,都是创意。它不仅包括了所谓文化产业的创造性实质,同时也触及其他各产业的发展根本。创造性是一切产业的生命所在。采用“创意”这个概念,将许多传统产业中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创造性成果部分划分到这个新兴的产业之中,无形中极大地拓宽了创意产业的行业覆盖面。
“创意”激发了人们对这个新兴产业的理解,揭示出该产业发展和产生可持续经济效益的原动力是创造性和创意,从产业自身发展动力的角度来强调文化的重要意义。而文化艺术产品最终能否适应市场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是否拥有好的创意。因此,创意产业概念的精髓是创新,是以尊重和支持包括文化艺术在内的任何人类精神追求的创新和提升为原则,将文化与产业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英国文化委员会一本介绍和推广创意产业的宣传册指出,创意产业概念有别于其他类似的名词,诸如文化产业、娱乐产业、内容产业等。本质上讲,对于英国来说,把重点放在创造性和知识产权上面,可以有助于获得一个更为明晰的认识。的确创意产业概念的提法有着天然的优势,创意产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也验证了此概念的合理性及其强劲的生命力。
2 数字内容产业
数字内容产业也称内容产业、信息内容产业,是融合了IT技术的升级产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运用的新发展为内容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当代社会文化形式的变化。数字内容产业在中国还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
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数字内容产业被称为“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内容(MIDC)产业”,而在欧盟被称为“数字内容产业”,在加拿大又称为“电子内容产业”,在澳大利亚则称为“创意性内容产业”(Creative content industry)。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会议首次提出了“数字内容产业”(Digital Content Industry)概念,1996年欧盟《信息社会2000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内容产业的内涵,它涉及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在中国政府目前的界定中,数字内容产业被归属于信息服务业。
台湾《2004数字内容产业白皮书》中的分类,数字内容产业主要分为了八大类。
(1)内容软件:制作、管理、组织与传递数字内容的相关软件、工具或平台。
(2)数字影音:数字化拍摄、传送、播放的数字影视及音频内容。包括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音乐等。
(3)电脑动画:运用计算机生成或协助制作的影像,广泛应用于娱乐与工商用途。
(4)数字游戏:以信息平台提供声光娱乐给一般消费大众。包括网络游戏、手机游戏、PC单机游戏、电视游戏和掌机游戏等。
(5)网络服务:提供网络内容、连线、储存、传递、播放等相关服务。包括内容服务、应用服务、平台服务及通讯/网络增值服务等。
(6)移动内容:运用移动通讯网络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的信息、数据及服务。
(7)数字出版典藏:包括数字出版、数字典藏、电子数据库等。
(8)数字学习:将学习内容数字化后,以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为辅助工具进行的学习活动。包括数字学习内容制作、工具软件、建置服务、课程服务等。
3 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积极策略
目前,北京市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把创意产业中涉及到的设计部分纳入文化产业之中,尽管这一表述在逻辑关系上还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地方,但在目前的形势下,为妥善处理好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表述,也得到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的认可。《纲要》在强调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时,提出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产业整合,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在强调文化创新时,提出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供应商;在强调推动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时,提出促进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既然国家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文化产业的管理范围。
在200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应“鼓励教育、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丰富中文数字内容资源,发展动漫产业”。国家已经将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将数字内容产业作为未来五年着力发展的九类重点文化产业之一。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
数字内容产业所涉及的产业领域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与数字内容服务提供、技术提供相关的信息产业,以及与内容产品生产相关的文化产业和娱乐产业。因此数字内容产业管理涉及的部门包括广电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新闻出版署等,这些管理部门从自身管理的角度制定了不同程度的宏观管理政策,对本部门涉及到的数字内容产业表明了积极支持的态度。
在《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15个技术发展重点中,就包含了数字内容与应用开发技术等为数字内容产业提供支持的技术项目。文化部也加了大对数字内容产业的关注和支持,成立了专门的小组负责数字内容相关细分行业的扶植与促进工作。并在2006年9月下发的《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其中就包括: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规划》中还谈到将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政策,适时调整文化产业领域的准入、融资、税收等政策,对包括数字内容产业在内的新兴文化产业将考虑给予部分相关借款贴息和补助。
参考文献
[1]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2008.
[2]2006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结构与发展状况[R].中国网,2007-03-01.
茶文化发展的方向 篇5
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大力提升民警文化素质
党的十六大是新世纪召开的一次事关我国未来二十年发展方向的重要会议,它在全面总结十三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人民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催人奋进,使我们看到了伟大祖国美好的发展前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都在认真结合实际,展开大讨论活动,我认为很有必要,也很及时。通过大讨论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可以为公安下步发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思路。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专攻机关,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个主要职能部门,公安民警作为国家公务员、行政管理员和执法者,更应肩负起学习贯彻十六大的责任,更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新思路。我从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民警文化素质(下面简称文化强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什么是文化强警。 据笔者调查,在国家机关各部门中,公安的力量较强,但总体文化素质则稍逊于其他部门,民警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不高。社会上对公安的印象大多是武的方面居多,冲冲杀杀、大大咧咧,认为公安部门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由于多种原因甚至在背后骂公安。有鉴于此,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大力提升公安队伍文化素质,在公安民警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民警综合素质,造就文化型、知识型的现代警察,将大大改变公安形象。文化强警简言之就是在队伍管理中施行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各种文化手段去教育民警,通过学习培训、文体活动,鼓励民警自学成才,在一个群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民警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以此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民警个体的全面发展,促进民警文明办案,礼貌待人,为民服务,奋发向上,树立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使公安队伍成为政府机关一支优秀队伍,真正担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文化强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化强警是公安机关地位所需要的,是更好为民服务的需要,是树立公安良好形象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公安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在队伍管理中实施文化强警,队伍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作用。1、文化强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十六大报告在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有这么一段话:“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人民警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执法水平,才不会落后于社会发展,才能及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2、文化强警是人民警察实践“三个代表”的需要,是为民服务的需要。十六大要求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这就要求人民警察应通过学习培训,增长文化知识,成为一名知识型现代人,树立人文管理思想,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具备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3、文化强警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需要。现代社会对作为人民公仆的公务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最起码要大专以上,熟识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能担当起国家赋予的重任,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不负人民的期望。公安作为一支特殊的公务员队伍,作为一支专政力量,更有必要大力提升民警文化素质,争做一名优秀的国家公务员。4、文化强警是改善警民关系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需要。以前因“冷硬横推”、“刑讯逼供”等现象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人民警察的形象,使有的人对公安心存偏见。在公安队伍倡导文化建设,提升民警综合素质,使整个队伍文明程度跃上一个新层次,每个民警在日常工作中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思想,办事讲礼貌,办案讲文明,以一种知识型民警的形象展现在群众面前,这样将会大大改善警民关系,从而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搞好文化强警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三项治理工作。 三、如何开展文化强警活动。 文化强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待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摸索。下面,我谈些粗浅的认识,供参考。 一是要提高公安领导者的文化素质。由于公安在政府机关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及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领导享有较高的威望,一个单位公安文化工作搞得好坏同领导文化素质高低有密切的联系。在文化强警上,如领导带了好头,就会起到一种表率作用,带动整个队伍的文化建设。做好文化强警的领导应具备素质:1、对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视和热爱。2、具有洞悉总形势的能力,看问题具有战略的发展的眼光。3、具有丰富知识结构、良好的专业水平,健康的人格行为,谦虚好学的精神,平等民主的作风及由上述而形成的良好的非权力影响力。4、良好的表率作用和团结协调能力。5、立足现实、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是多管齐下,提高民警文化素质。这是文化强警的一项日常主要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制定有关计划,鼓励民警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不断提升民警文化水平,使更多民警达到本科和大专文化。在沿海地区,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还应积极鼓励民警参加英语等培训,学会用外语会话。多争取安排民警参加上级业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科技知识培训等,鼓励有特长的民警多参加有关文体活动,可以定期请有关专家举办各种讲座,使民警及时汲取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感受新思想,在队伍中形成浓厚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促使警察个体全面发展,发挥民警特长,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 三是广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陶冶民警情操。充分发挥公安工会,团委及宣传部门的作用,在队伍中经常开展各种球类、棋类比赛等文体活动,为有文化特长的民警提供登台演出、创作、展览等机会,组织各种文艺演出,组织有书画影特长的民警开展创作采风活动,及时进行展览,活跃警营文化氛围,陶冶民警情操,增加凝聚力。 四是实施人心工程,加强日常沟通。一个集体工作好坏,人是起决定性因素的,如何调动每个成员积极性创造性是在队伍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通过实施人心工程,加强日常沟通,达到充分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平时工作中,由于忙于应付,同事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不必要的猜疑、误解,以致最终影响工作和团结。我们应该珍惜相互在一起工作的机会,多加强彼此沟通,尤其是上下级的沟通,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去做好沟通工作,只有彼此之间及时沟通,才能及时消除误解,掌握一个组织中每个成员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才能抓住人心,调动积极性,才能更好形成凝聚力,产生战斗力。 五是不断更新观念,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价值观。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先进文化本质特征,是先进文化发展壮大的根本依据。“文化强警”就是要求我们及时汲取先进文化营养,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牢牢紧跟时代步伐,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和实质内容。一个集体中每一成员都有相同价值观时,就能形成一种强大凝聚力。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念,即公安工作服从服务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科学决策的水平,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忠于法律、严格执法、发挥人才作用的思想,执法为民、服务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等。新的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文化强警工作来不断推动。 六是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公安网络文化。现在社会是信息社会,上级公安机关近几年来也不断推行公安信息化建设,先后建立了四级公安局域网,基层公安机关电脑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平时有许多民警通过网络来联系工作,传递信息,公安网络文化已悄然形成,并同我们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公安网络文化是文化强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增强民警计算机网络知识技能,尽快通过省计算机三级考试,购置必要电脑设备,各科所队都应尽快创建本单位网站。及时将本单位的工作动态信息和工作成绩上网,实现信息共享。民警之间加强网上交流,可以在网上开辟论坛,就某一业务问题或主题展开讨论交流,可以在网上设立金点子,动员鼓励基层民警向分局、市局提好建议,出好主意。网站要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更新内容,通过公安网络文化建设,提高民警网络科技水平,提高战斗力。茶文化发展的方向 篇6
关键词:经济;发展;文化
基层群众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与我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紧密相连[1]。基层文化的发展程度是衡量我国发展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发展基层文化能够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丰富基层群众的生活,提升基层群众的素质,有利于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因此,我国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1 制约基层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1 文化活动过于形式化和单一化 如今,一些农村文化活动过于形式化,缺乏引导性和亲民性,一些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文化产品的供给,同时一些活动程序比较复杂,导致基层人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大幅降低[2]。基层管理人员应该组织多样化且符合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提高基层人民对活动的参与度。
1.2 基层文化建设队伍薄弱 当前我国基层文化建设队伍由基层群众组成,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效率低下。
1.3 地方政府对基层文化群众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文化生活十分匮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同时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文化活动无法顺利开展。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特色,政府对不同地方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应有所不同,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文化资金投入。
2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1 基层文化建设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基层文化能对群众起到宣传、组织、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乡镇文化的消亡是社会的损失。然而如今,由于一些农村原有文化资源不足,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贫乏,因此有很多传统文化得不到保护,最后走向消亡。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能够有效调动基层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2.2 基层文化建设能丰富基层群众的生活,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 基层文化的建设是为民服务,基层群众能够在参与基层文化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够在通过参与基层文化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生活,在活动参与中实现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政府通过基层文化建设,在农村建立文化馆和图书馆,能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通过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能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构建一个与当代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
2.3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能够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通过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能够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基层群众的道德素质,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 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3.1 发展和谐的基层文化 发展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人為本的原则,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促进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才能创造出满足基层群众需求的文化。要想促进基层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加大政府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要调动和号召社会力量解决基层文化建设中所产生的经费欠缺的问题。政府要设定专项经费措施,建立基层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承担一部分基层文化发展的经费。对于农村一些基础文化设施水平落后的情况,需要政府对基础设施和传统的文化活动设施加以改进和提高,使当地的娱乐休闲和知识教育能与现代化水平相适应。
3.2 开展和谐的基层文化活动 要想开展和谐的基层文化活动,地方政府需要关注农村生活、看到农村的巨大改变,发挥当地的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把思想道德建设、科技卫生知识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举办各种能够丰富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例如:举办农民艺术节、特色旅游节、文化科技大集、绘画、剪纸、文化娱乐、思想教育与普及科技卫生知识等,使基层文化由原来的单调、枯燥和乏味转变为积极、健康和向上。同时可以引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内容,加大基层群众的参与度。地方政府要积极开展基层群众所喜爱的综艺晚会等文体活动,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和谐的基层文化活动,能够提高文化工作者的领导组织能力,促进农村的文化消费,壮大民间的文化队伍。
3.3 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加强对基层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世界已经连成了一个整体,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流入我国,对我国基层文化产生强大的冲击。我们必须认识到基层文化的重要性,在立足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外国文化,在保持我国基层文化的独立性与基层性的基础上对我基层文化不断创新。地方政府要为基层群众建设指明方向,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让人民群众自发地发展和创新基层文化,让基层人民激发农村的活力,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引进、培养优秀的人才,建立稳定的基层文化队伍,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管理,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要想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培养,需要地方政府鼓励群众参与文化培训,支援农村文化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参与志愿者活动,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 结束语
基层文化建设对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基层文化建设能够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能够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提高我国的凝聚力[3]。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吕晓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研究[J].戏剧之家,2015,65(12):228.
[2]张勇.略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发展方向定位[J].神州,2012,87(32):20.
茶文化发展的方向 篇7
在当前的经济、文化、政治背景下,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活力。作为文化、经济与技术交融产生的结果,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知识产权与创造力, 是一种具有低消耗性、强外部性、高渗透性以及高附加值的产业, 同时也是推动我国软实力提升、文化生产力解放以及社会创造力开发的有效手段, 所以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运行质量的改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为第三产业, 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在劳动力以及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中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逐步改变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工业具有过大依赖的情况。另外, 当前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知识化经济时代, 技术、知识以及文化等因素所具有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而与这种情况相适应的是越来越多的资源由原来的低效率区流动到高效率区, 而传统产业则转移为文化创意产业, 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产业结构作出了优化, 并且能够促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 从经济消费视角看, 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是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 在此过程中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消耗量较少, 所以文化创意产业是高产出低消耗的绿色产业, 这种产业本身符合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和要求。由此可见, 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高整合型、高附加值以及知识密集型决定了它对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二) 推动传统产业附加值的提高。
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到众多部门, 其中不仅有文化消费产业, 还有生产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其持续发展必须由已有产业投入和支持作为支撑, 而其本身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也正是由这一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智力成果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用产业渗透的形式来改造和影响传统产业。从这两方面来看, 传统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传统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具有双向投入产出的关系, 并且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所产生的意义要超过传统产业对文化创意产业产生的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对传统产业具有巨大的推动力是因为其主体是创意产品, 如销售模式、生产工艺、题材构思、创意设计等, 这些创意产品通过向传统产业营销、经营管理、品牌打造等工作的渗透能够使传统产业价值链发生改变, 从而让传统产业的附加值提高。
(三) 推动经济增长以及经济效率的提高。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态, 同时也是产业实体, 它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 一是由自身所具有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决定的, 二是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需求增长、工业社会转型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都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动因, 在许多国家中, 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体系内的地位都得到了持续提升并且受到了广泛重视, 它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使其成为了能够具体且直观反映国家综合实力的因素。
综上所述,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可以计量的直接贡献, 这种贡献主要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对就业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额度;二是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产生影响来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的推动作用。事实上,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直接贡献并不明显, 这很容易让社会轻视甚至忽略文化创意产业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经济功能, 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十分明显, 文化创业产业产品不仅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 同时它对文化观念的重塑、改变等能够对文化资本形成产生影响, 并且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内容的技术和知识本身就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元素, 所以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争取政府支持。
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发展, 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扶持, 行业的稳定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 更离不开政府长远的战略支持和坚持。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所以我国各地政府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了支持态度。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证明,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 不仅要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 同时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在资金支持方面, 如纽约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获得政府资金扶持, 同时还可以得到摩根大通银行基金会以及洛克菲勒基金会等财团的帮助, 这一点的启示在于政府在对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应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扶持氛围, 通过对社会资金进行引导来让社会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中;在政策支持方面, 政府政策能够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创意企业虽然大多为中小企业, 但是其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特点, 其技术以及知识的密集性决定着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所以政府有必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 推动产业集聚并引导领军式企业的创建。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创建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但是在实践中却具有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即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虽然集聚了众多文化创意企业, 但是由于缺乏凝聚力和合作并且发展模式和发展内容没有形成合力, 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整体作用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从政府对文化创意企业管理角度来看, 一是应当继续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集聚来为整体效果的发挥奠定基础;二是应当对具有一定实力的中心企业进行引导来继续推进其发展, 同时以中心企业为核心来对产业布局、企业合作模式、创意产品结构等作出优化, 通过引导领军式企业的发展来促进产业凝聚力的提高。
(三) 创意专业人才的大力培养。
创意专业人才是推动文化创业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包含的创新价值决定了人才是文化创意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最重要元素。从发达国家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来看, 政府部门或者企业本身经常会推出培训创意人才的项目, 通过项目的实施将能够获得具有较强创新思维的人才, 这些人才通过对先进技术以及手段的运用能够设计出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作品。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创新和创意, 这些内容来自于创意人才的智慧和知识, 而人才智慧和知识的挖掘则需要经过教育与培训。在强调创意产业上由策划人才、创意人才等直接创造文化创意的同时, 还需要注意的是要重视与文化创意产业链下由工作模式相关的管理人员等直接服务者的培训工作, 这部分人才是确保文化创意产业提高效益、推动产业持续发展以及惠及社会与人民的关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层次的提升, 以新模式和新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论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基础上,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经济角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慧颖, 陈本昌, 徐海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2] .大卫·赫斯蒙德夫著, 张菲娜译.文化产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茶文化发展的方向 篇8
一、建湖文化资源概述
建湖县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中西部, 北纬33°16'~33°41', 东经119°33'~120°05'。东与射阳县交界, 南与盐都区接壤, 西与宝应、楚州二县 (区) 毗邻, 北与阜宁县隔水相望。全县总面积1, 155平方公里, 下辖15个镇和2个开发区, 人口80万。建湖人文底蕴较为深厚, 是地方戏淮剧的发源地, 是中国传统杂技的两大发源地之一, 被誉为淮剧之乡、杂技之乡、花炮之乡。
(一)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建湖享有杂技、淮剧之乡的美誉, 建湖杂技、盐城淮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湖与河北吴桥、山东聊城并称为我国杂技艺术三大发祥地之一。十八团杂技, 节目丰富多彩, 形象优美动人, 在杂技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建湖还是淮剧的发源地, 200多年以来, 淮剧不断创新、发展, 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种。
(二) 民俗文化古朴醇厚。
建湖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传统庙会、舞龙、淮戏票友、演杂技、打腰鼓、团体踩街等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随处可见。
(三) 人文古迹历史悠久。
建湖古迹荟萃, 具有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景观。建阳镇存有南宋丞相陆秀夫读书处“景观书院”的遗址;宝塔镇的朦胧宝塔, 始建于唐代, 是江苏著名的古塔之一, 现为江苏省重点保护文物;庆丰镇是我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故里, 在东乔村仍保留着他的故居;另外还有望夫台、东海王墓、永丰汉墓群、收成十景、龙王庙、都天庙、文昌宫等古迹遗址。
(四) 红色文化影响深远。
在革命和战争的年代里, 建湖人民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投身革命, 奔赴前线, 同国内外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 有1, 400余名烈士为国捐躯。庆丰镇的“华中鲁艺烈士陵园”是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新四军鲁艺将士而修建的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反映了新四军华中鲁艺学员在建湖浴血奋战的历史, 文学家丘东平, 戏剧家许晴, 在建湖竖起了不朽的丰碑。
(五) 文化传承欣欣向荣。
立足于节庆文化活动、文化惠民工程, 进一步提升内涵、务实创新、不断扩大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欢天喜地闹新春”、“淮杂文化庙会”、“劳动者之歌”五一广场文化活动周、“讴歌时代, 唱响建湖”文化活动周、群众文化会演、老年文艺会演等文化活动, 为群众喜闻乐见, 品牌效应日益凸现。一年四季, 时时处处举办的一系列社区文化活动, 内容丰富, 主题鲜明,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二、建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文化产业战略选择要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在掌握充分的信息的基础上, 必须要透过纷繁的现象把握本质, 确保战略重点和可行性;二是完整准确地进行结构性全局的把握, 注重结构性全局的把握和结构的分解细化之间的平衡关系;三是要把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 具有基于事物发展逻辑过程的前瞻性;四是注重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价值观的相容性分析, 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发展, 注重唱起竞争力的培育。经过上文分析, 结合文化产业战略选择的四个原则, 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 建湖文化产业的主要消费群体来自本地区, 需求群体规模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本地市场容量较小。一方面, 建湖人口相对较少, 虽然人均收入快速增加, 但人口增加速度有限, 难以形成本地市场的规模效应。
第二, 来自其他产业的支持较弱。建湖经济发展进步成就卓著, 但是产业发展不均衡, 发展水平相对不高。文化产业发展来自其他产业的支持较弱, 对其他产业的贡献有限, 达到完全依靠内生型增长的要求具有难度。
第三, 政府主导作用明显。政府主导是建湖现阶段发展的必然选择, 考虑到种种因素, 建湖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必然要求政府起主导作用, 而且企业发展程度有限, 特别是民营资本尚不活跃, 政府投资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资本来源。
综上, 可以认为建湖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符合外需溢出型模型的要求, 同时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比较迫切。按照建湖本身的特点, 建湖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可以采取以外需溢出型发展战略为主, 以内生增长为辅, 两者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三、建湖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实施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密切相关。新长铁路与盐徐高速通车给建湖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 国家沿海大开发政策实施, 为建湖经济腾飞提供了长期的发展前景。文化产业应借此良机, 抓住机遇, 通过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实现产业的高速发展, 推动建湖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 走精品化路线, 树立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资源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及特点, 做好开发研究规划, 优化文化资源结构, 发展重点, 以点带面, 建立起既突出重点又互相关联、运作有序、共同发展的关系开发民族文化资源, 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定位, 突出本土特色, 没有特色, 很难造就优势产品。精品是文化产品的精髓和文化产业的龙头, 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
1. 要做好品牌传播。
文化产业具有综合性极强的特点品牌、资本、信息、科技, 以及市场需求和拓展水平对原创产品的规模孵化能力等, 都将在其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综合性的作用。
2. 要抓好品牌经营。
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时, 要结合产业发展的整体要求来把握特色优势, 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特别要注重文化产业品牌的延伸和品牌组合。巩固已有的战略优势, 产生借势效应。
(二) 发挥比较优势, 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差异化是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保持产品的差异被认为是维持产品在市场上垄断力、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文化差异也是我们在竞争中能够依赖的比较优势。加强综合技术的发展, 推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发展, 加强创新, 丰富发展企业能力, 推动产业绝对竞争力的打造。加强生产要素的投入, 突出强调地区资源的要素秉赋, 打好建湖作为水乡文化的特色, 形成产业的相对竞争力区域特色产业是一个地区利用、发挥资源优势, 形成、发展经济优势的必然结果。资源积累是产业或产品开发的物质基础资源要素优势起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
(三)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注重可持续发展。
文化部在《关于实施沿海大开发战略加强沿海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在搞好沿海秀美工程的同时, 要重视沿海文化生态环境建设, 做到自然生态坏境和文化生态环境并举。”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同时, 过度的开发利用也会给民族文化资源带来过重的负担, 在这方面己有许多前车之鉴。我们要吸取前人的教训, 切实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注重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实施保护性开发战略, 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文化资源的利用工作, “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二是要实施开发还补保护战略。简单的说, 就是谁利用谁给钱。建湖文化资源众多, 而建湖财政收入有限, 仅仅依靠财政拨款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在正确处理的情况下, 合理的开发不仅不会带来保护上的问题, 而且还可以促进保护。保护文化资源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源。可以在鼓励市场主体利用文化资源的同时, 采取强制性措施, 规定市场主体营业额的一定比例用于文化资源的保护, 既可以看作是文化资源成本, 也是市场主体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刘吉发.文化产业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茶文化发展的方向 篇9
马克斯·韦伯提出:任何一项社会事业都有一种无形的社会精神气质作为时代的精神力来予以支撑。这种精神气质就是文化, 工商事业的精神气质就是工商文化。
一、工商文化的演进历程
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自我走向社会, 从粗陋走向科学, 从粗放走向精细, 从机械走向人文, 这就是工商三十年的脚步, 也是工商文化三十年的总体形象。
这三十年, 工商作为市场监管部门而存在, 虽然始终打着鲜明的法制冷文化的烙印, 但其文化功能的演进脉络是清晰的:从“权”本, 到“人”本, 再向“和”文化前行。
在这一演进过程中, 最为显著的特征, 是人文精神在工商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复苏。人, 越来越成为关注的中心, 人, 越来越受到尊重。工商三十年,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成为驱动工商事业发展的两个车轮,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成为工商文化两个最为重要的支撑。毫无疑问, 在未来工商文化的发展中, 人文精神将得到更加完整地释放, 科学精神将得到更为充分地运用。
二、工商文化的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将走向何方?当今中国的主流文化将走何方?
人口增长,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生态恶化, 全球性危机不断加深, 人类受到来自自然生态的挑战愈发严峻。同时, 伴随经济全球化、生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的联系日益加深,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
认识生态, 掌握生态规律, 寻求生态发展, 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最紧迫也是最大的课题。发展不是问题, 生态发展才是问题。生态文化无疑是当今全球性的文化方向。
什么叫生态?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 以及它们之间、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破坏其天然关系, 迟早会引发不良反应, 甚至病变。社会生态亦然。
什么叫生态文化?
简单地说, 生态文化就是以生态的和谐为价值核心的文化形态。其人文表征就是尊重自然, 敬畏自然, 合理利用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同发展。生态文化是“天人合一”的充实和延展。
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的部分西方国家, 已然踏上生态发展之路, 生态文化业已植入民心, 生态文化成为土地的一部分。 (因为一片树林, 人们不惜推翻一个城市片区规划;因为一个鸟窝, 人们不惜调整一张高铁设计图;为了让一只青蛙横过马路, 人们耐心地停车排长队……)
2003年10月,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10年, 浙江全面推进“绿色浙江”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 力争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 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省份, 生态省建设由此进入新阶段。
2012年7月23日, 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中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以人为本, 兼顾和谐, 协调发展, 这是当代中国的选择。中国的这一选择虽仍旧将发展放在第一位, 仍旧将人置于关系的核心, 但生态的地位明显提升, 生态文化正向人本文化发起挑战。生态文化的发展方向不可逆转。
生态是现在的方向, 也是未来永恒的主题。
三、加快推进人本工商文化建设, 积极向生态工商文化过渡
目前中国工商文化建设研究大多着力于“技术”“人本”两大主题, 其中人本文化的研究也是近几年才受到重视, 人本文化体系尚不成熟。人本文化和生态文化, 因为有交汇关系, 常被混为一谈, 有的甚至将生态文化误认为是人本文化的一部分。其实, 人本文化和生态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人本文化的首要价值是“发展”;生态文化的首要价值是“和”。较之于人本文化, 笔者以为, 生态文化代表的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文化方向, 它为人类的未来打开了一扇美好窗口。
工商工作涉及经济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等领域, 当前, 各种关系纷繁复杂, 工商任务日益艰巨, 迫切需要提纲挈领的理论作有力指导。2009年, 国家工商总局高瞻远瞩地提出“四个统一”理论。“四个统一”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 它既是对工商工作的全面布局, 又对工商文化的初步定位, 它既对工商工作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又对工商文化产生了导向作用。“四个统一”的内容, 实质是四组关系;“统一”的实质就是“和”。“四个统一”理论的文化定位虽然仍旧是人本, 但生态方向显露无遗。
“四个统一”理论的提出, 充分展示了总局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胆识。笔者以为, “四个统一”理论, 既是当前工商工作的应当遵循的工作指导方针, 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行动指南。“四个统一”理论必将引领工商文化向生态方向大步迈进。
完整的工商文化的层级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生态和谐, 第二个层次是精神和谐、技术创新, 第三个层次是“四个统一”。这一文化结构的核心价值是结构顶端的“和”。
当前, 人本工商文化正起步向生态工商文化过渡, 是工商文化由第二个层次向第一个层次迈进的重要阶段。
生态文化把“和”作为价值核心, 将整个生态 (包括社会生态、自然生态) 纳入文化关注对象, 而将“人”作为价值的主体参数, 属于一种超人性的文化形态。生态文化, 抛弃了狭隘的唯“人”独尊的自私观念, 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自然, 敬畏生命的精神, 散发出超人性的普世关怀。笔者以为, 生态文化代表的是当前最先进的文化方向。
当前的任务是, 坚持以“四个统一”理论为指导, 加快推进人本工商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生态工商文化过渡体系。
全面把握, 高度提炼工商文化精神, 夯筑工商文化基石, 既是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的急所, 也是建设工商文化的首要篇章。
从“权”本位, 到“人”本位, 再走向“和”, 这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 也必将是工商文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美) 雅克·巴尔赞。
[2]《工商文化建设》——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编 (2010) 。
[3]《人文大讲堂》 (第2辑) ——钱江晚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界联合会编。
茶文化发展的方向 篇10
1 正确认识校园网络文化
正如网络世界上的缤纷繁杂一样, 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技术造就了传播和沟通, 而传播和沟通的改变则产生了文化的质变[1]。
校园网络文化, 顾名思义是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基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创造的一切财富和精神的总和。具体说,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以高校校园为空间, 以学生、教师为主体,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 以数字化互动媒体 (如BBS、QQ群、手机短信等) 为载体, 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很多学者认为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向网络的延伸, 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化, 它和传统的校园文化互相交错互相渗透并互为补充;笔者认为校园网络文化的是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结合, 网络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而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叉融合逐渐形成了校园网络文化。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检索以及查阅图书馆资料等方式,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的相关刊物和著作。
国内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 大部分都是以校园网络文化的双刃剑特点为研究对象, 进而对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一些影响做一些初步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从宏观层面研究和从微观层面研究。如陈志兵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2], 通过对网络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的分析, 论述了校园网络文化对现代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在关于中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宏观研究中, 一方面, 许多学者关注东西方文化差异引起的西方文化对笔者国文化的渗透, 通过网络向中国倾销自己的文化, 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强力冲击等问题;另一方面, 高校校园网络化促进了传统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和转化。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抵制, 并且抢占有利的网络阵地,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文化。如吕戎在他的文章《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3]中提到我国网络文化信息的明显劣势使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强力冲击。
在关于中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微观研究中, 现在的相关研究有四类:第一类是倡导在网络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做法, 如姜旭的《校园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4];第二类是研究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如彭晓波的《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及对策研究》[5];第三类是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传统文化的冲击, 如曾黎明的《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传统文化的冲击及对策》[6];第四类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挑战及对策, 如栗琴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挑战及对策》[7]等研究, 都从微观上研究了校园网络文化。
统观国内学者关于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可以发现, 目前研究都停留在分析及采取的措施上, 还没有关注到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
关于国外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 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 研究大多集中在校园文化的研究层面, 分别涉及到各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等等。纵观这些研究结果发现, 国外的这些研究并未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来探讨。面对暴力、犯罪、自杀等众多的校园问题, 国外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美国卡耐基促进教学教育基金会在题为《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的报告中指出:“大学教育成功与否与校园生活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它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他们所参与活动的质量有直接关系。”
经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是缺少对“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因此笔者从这方面着手, 为这方面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由于笔者主要目的是研究校园网络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 所以在此避开其消极影响。
3 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积极的影响
3.1 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 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现在各大院校的校园网都开辟了BBS论坛、贴吧等平台交流方式, 且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这些平台, 大学生们可以自由的交流观点和信息, 真正做到激扬文字。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 使大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 增强了他们的全球意识, 提高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3.2 开辟了大学生学习的途径, 改变了教学环境
因特网的互联使得网络和教学资源的整合成为了可能。作为校园主流文化和大学精神的传播阵地, 校园网络文化让高校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大学生群体从网络环境中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从而使大学生群体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3.3 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营造了校园科学创新的氛围
计算机网络所推动的社会的迅速发展, 向大学生群体展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 有利于其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通过校园网络文化, 大学生群体可以多方面的了解国内外的科学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沿, 摆脱其对公众权威的盲从, 有利于其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提高创新能力。
3.4 在政治价值观上, 增强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
目前, 我国已经建立政府门户网站超过4.5万个, 7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32个省级政府、333个地级市政府和80%以上县级政府都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 各种政府网站日益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 公民参与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作为大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 登陆政府网站,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为政府建言献策, 发挥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3.5 在生活价值观上, 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
人生活在社会中, 就要与他人交往, 互相帮助, 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在网络出现之前, 人们的交往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网络的出现使大学生可以跟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人交流, 拓展了交往的范围。在网络空间里, 大学生可以跟明星老师在线探讨学术知识, 也可以跟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聊天, 谈论学习、生活、工作问题, 还可以通过网络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 如果没有积极引导校园网络文化, 那么其消极一方面也是不可忽略的。比如西方价值观的强力冲击;网络文化构建的虚拟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人格带来直接侵害;信息泛滥造成的大量不良信息充斥网络, 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网络的依赖, 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量减少, 造成现实中过分封闭自己的恶果;网络使得知识更加容易获取, 从而也导致作品抄袭不断。
4 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作用的研究的价值及研究过程和结果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成熟的阶段, 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网络文化已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及行为方式, 因此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面临严峻的挑战。
针对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群体成员多样化、学习方式灵活化、心理素质成熟化等特点, 校园网络文化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其在思想层面, 热爱祖国, 拥护党的领导;在科研层面, 遵守学术, 规范自觉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在生活层面, 尊重师长, 热爱生活, 关心社会发展。
为了更好地研究目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群体的引导作用现状, 笔者于2012年2月13日以网络问卷形式在某调查网站上展开了调查, 利用专门的调查网站、邮件、qq群等工具发放问卷, 历时三个月, 共收回168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143份。
笔者的调查问卷显示, 有57.1%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其兴趣爱好;有57.1%的大学生认为其未来理想职业与其平时上网浏览的信息有关;有71.4%的大学生经常查阅资料;有42.9%的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在30个小时以上。由调查可知, 通过校园网络获取学术信息的大学生比重较高, 大学生群体通过校园网获取信息的频率很高, 充分表明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发挥着一定的引导作用。这说明, 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作用, 进而, 正确的引导作用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的研究价值①。
5 建立相关机制, 引导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政府和社会对学校文化的引导作用, 要弘扬时代主旋律, 紧跟时代步伐, 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通过教育, 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是非鉴别能力, 自觉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 抵制低级文化趣味。在大学校园里, 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大力提倡尊师重教、敬业奉献、文明诚信、团结互助, 用主流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去抵制网络消极文化, 为大学生正确的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 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因此, 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必须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重要位置, 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校应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 呼吁大学生远离网络垃圾信息, 拒绝不良诱惑, 增强自制力, 积极响应学校号召, 一起维护校园网络文化的净土, 为大学生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大学生不但要自律, 自觉远离虚拟世界, 还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帮助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同学走出来, 使其展现出大学生应有的青春与活力。对于开展的活动, 既要力求高品味、多层次、重参与、求实效, 又要注意对思想意识类、科学知识类、文化娱乐类等各类活动的分类引导, 以增强活动的针对性。
面对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一味地采取消极的堵截方式是不明智的, 也是行不通的。积极的对策应该是在利用网络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尽力做到扬长避短, 兴利除弊, 使校园网络文化在青年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从而达到其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目的。
总之,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校园网络文化目前还处于发展期,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校园网络文化的进一步整合和教育工作者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引导作用的注重, 将来校园网络文化一定能为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更好的引导作用。
由于笔者时间略显仓促, 水平有限, 该调查问卷结果仅代表个人观点。
摘要:随着社会的信息化, 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交叉融合形成的校园网络文化, 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前人的研究方向, 笔者从其积极的作用入手, 分析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作用的研究价值, 进而提出一些建议, 以期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大学生,未来,引导
参考文献
[1]爱德华·A·卡瓦左.赛博空间与法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58-89.
[2]陈志兵.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0:181-184.
[3]吕戎.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 2003, 08:85-87.
[4]姜旭.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5:142-144.
[5]彭晓波.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及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 2008, 06:106-108+115.
[6]曾黎明.网络文化对大学校园传统文化的冲击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12:67-68.
茶文化发展的方向 篇11
一、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思路和途径,是给企业提供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从文化的特殊属性来诠释企业文化的定义和概念,企业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组成内容的特殊文化形式,是由西方社会传播而进入现代中国企业的外来“物种”,是西方哲学思想理念的衍生物,是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行为观念上的创新和“变异”,它区别于企业管理的一般性定义和普遍意义上的概念,又不同于现代社会所应用的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逻辑学、领导学、组织学等原理而独立存在的一门新型学科。
二、努力把企业文化“软实力”变成企业发展的“硬道理”,这是企业现代制度条件下的特别重要的命题。
企业文化建设,从无形的精神力量到有形的物质成果,转变的全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当前,如何把企业文化在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中由“虚”到“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健康发展之路,这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特别重要的一项命题,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完成好这个命题,对企业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经过反复的理念探讨和实践论证,要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行为准则,两个方向定位,把握两个主题,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内容,即:
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依据企业的实际,把企业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形象符号、标语口号等外在的相关内容与形式分离出来,独立于企业文化自成体系,成为企业品牌管理的行为主体,这是当前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必须着手解决的定位问题,是逻辑概念和辩证思维最基本的判定方式。这种判定,同时又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创新的方向。
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就是要把企业文化回归到员工思想管理工作本质上来,就是要把员工的思想工作,全部集中到一心一意为员工思想教育引导服务。
从总体上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特点及本质要求,才是未来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客观的选择。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文化必须实行创新转型发展的大变革,牢牢抓住“两个准则、两个方向、两个主题”,一定要通过企业民主的有效途径和民主化自我教育的方式,让员工组织起来,以热点问题和焦点事件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讨论、分析、综合等流程,形成相对正确而统一的认识,才能激发起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兴趣,借此潜移默化地灌输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只有经过具体生动的企业文化所涵盖的现实案例,才能真正提炼学习正确的理念价值观,才会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总结归纳出企业宗旨、企业精神,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做到活学活用,让企业文化成为一种资源,一种能量,一种无形的资产,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企业只有做到了这些有效的创新转型发展,企业文化这一巨大 的精神财富,无形的企业资产,就必然会转化成企业的物质成果、有形的企业资产。企业文化的重要职责和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做到一切为了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为企业的生机活力服务。抚顺石化公司合成洗涤剂厂“我爱我家”主题特色文化活动的教育实践过程,充分地体现出当代企业员工所应具有的“以厂为家”、“爱厂如家”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中国石油工人“大庆铁人”精神弘扬和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员工思想行为上的展示,“我爱我家”通过企业员工感恩的方式,回报企业,回报社会,报效国家,用爱岗敬业的精神、艰苦创业的作风、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严守法纪的行为道德规范,培育和践行了中国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人的一个又一个先进人物和优秀典型。这些先进人物和优秀的典型,在“家”文化的引领下,不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发挥出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当代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展示,他们让身边的广大员工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那种大公无私、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不畏难、不惧险、勇往直前的高尚品质和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我爱我家”主题特色文化的教育和实践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又是新的时代赋予企业文化的使命和新的生命力。
三、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是创新特色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中油抚顺石化公司合成洗涤剂厂开展“我爱我家”主题特色文化活动的教育实践过程,是经历了十五年的发现、挖掘、提炼、总结、推广、提升六个阶段步骤,才达到了今天的提升和发展水平。“家”的文化破土而出,一步步从基层班组走向了车间;又一步步走向了整个全厂;最后,又从合洗厂一步步地迈向抚顺石化公司和中油所属企业的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让“我爱我家”主题特色文化的根扎得更深,更牢固,果更多、更实,文化的思想理念传播得更远、更长久,最终变成企业每一名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不再是大家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和标语,而是铭记在心完全自觉的思想行为,成为释放正能量的推进器。
茶文化发展的方向 篇12
如果稍加统计, 我们会发现, 近两年国产影片的票房榜单一直是被喜剧电影所占据, 2012年年底的《泰囧》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纪录, 而稍后上映的《西游·降妖除魔》更是喜剧之王周星驰的作品, 而今年除了《私人定制》之外, 连《爸爸去哪儿》这个娱乐节目的剧场版都达到了一票难求的境地, 而像《1942》这种大制作、高品位、深内涵的作品反倒是接连败走麦城。而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 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电影的风格不符合当下观众的口味。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我辛辛苦苦起早贪黑的忙活一大年了, 工作、生活、环境、食品卫生等等各种问题已经让我生活得十分沉重了, 我看场电影还要选择沉重的教育片?”
当今的中国在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是日渐提高, 但压力也是空前的巨大,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面前就需要一个宣泄的渠道, 看一场喜剧电影, 舒缓自己的大脑, 开怀地笑几下是放松紧绷神经的最好方式, 如此说来, 《泰囧》《私人定制》这些喜剧电影的走俏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而如果把电影业的这种现象拉伸到整个文化产业上来, 是不是也会对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呢?
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成为我国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想做好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就要做好发展方向上的规划, 其中以下几点是必须要特别注意的:
一、以服务文化市场为准则
长久以来, 我国文化的发展一直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扶持, 这既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靠山和资本, 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文化发展方向上的单一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文化艺术应具有指导性和娱乐性, 而我国的文化是长时间地在政府的扶持和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文艺特性方面是指导性远远地多于娱乐性, 这种情况在单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时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要发展文化产业则是万万行不通的。
既然是产业, 就应当遵循市场规律, 而市场规律就是由观众的喜好来决定。排演一个剧目, 过去的时候是以制作、内涵、品位为评判标准, 而现在则是以观众的认可度以及票房来决定它的成败。如果按过去的标准, 《1942》无疑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而如果拿产业模式的标准来看, 那就是失败的案例。不管如何, 这是一部赔钱的电影, 纵然在其他方面有千般好, 但赔钱就是商业化、产业化最忌惮的事情。因此无论是电影还是其他的文化产业, 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 首先要去调研市场, 看百姓是否能够接受自己的东西, 要把准市场的脉搏, 以市场的需求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 不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只有做到群众喜闻乐见, 才能赢得市场, 赢得自身的发展机遇。
二、为文化产业提供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些日子, 网络上多了一个名词叫“抗日神剧”, 这个词形容的是当下播出的许多抗日剧出现了诸如“手撕鬼子”“一枪战百人”等奇葩情节。诚然, 一些作者为了博眼球、搏出位, 不惜胡编乱造。但是我们应该深入地想一想, 为什么这种“奇葩”的情节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呢?我认为这就不能单纯地把责任推到作者身上了。
现如今, 我国播出的电视剧主要包括抗日剧、清宫剧、家庭剧这几种, 相对于国外种类繁多、题材多样的电视剧来说, 可创作的题材实在是太少了, 题材就这几种, 翻来覆去地写, 总有无事可写的时候, 情节老套观众不买账, 那么也只能用奇葩剧情来博眼球了。
一部《蜗居》因为反映了一些“敏感”的事情便被禁播了, 一部《无人区》因为剧里没有一个好人便被大改8年。这种高压政策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诚然, 文艺作品是有社会导向性的, 是要有一定的准绳和规范, 但如果把缰绳勒得太紧, 则会让产业的发展失去空间, 这两部作品被禁, 往小了说是造成两部优秀作品的流失, 往大了说就是在这个行业里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罩子, 所有的文艺作品今后只能在这个罩子里面发展, 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长此以往, 失去创新变革的能力, 这才是形成“抗日神剧”的根本原因。试想一下, 如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那些编剧、导演们还会绞尽脑汁把心思放在博眼球上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如果连一点点的敏感都承受不了, 何谈繁荣和发展?
三、远离温室, 不可拔苗助长
还记得小时候, 跟父母一起看《猫和老鼠》《唐老鸭》, 全家人笑的前仰后翻, 即使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重新回顾这些经典, 依然会被其折服, 然而, 我们的孩子在电视上却再也看不到这些经典动画片了, 与之相反, 充斥的都是各种粗制滥造的国产动画片, 虽然孩子们依然看得十分起劲, 但作为家长的我们, 清楚地知道这些国产动画片的水平到底如何, 这虽然是用成年人的眼光来审视孩子们的东西, 但因为有着自己孩提时代的经验, 有着那些经典的对比, 所得出的结论也可以说不失偏颇。
禁止黄金档播放进口动画片, 禁止黄金时段播放进口电视剧, 再加上一个国产电影保护月, 可以说有关部门为了扶持这些产业的发展, 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可这么做真的会帮助国产片的发展么?拿动画片来说, 在《猫和老鼠》《圣斗士》热播的年代, 我们可以拍出《魔方大厦》《邋遢大王》《海尔兄弟》、《舒克贝塔》等一系列高水平的国产动画片与之分庭抗礼, 数量上虽然没有今天的多, 但整体质量肯定要碾压现在的水平。现如今, 我们除了《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被国外认定只适合三岁以下孩子观看的作品, 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么?
设置了这么多的保护壁垒, 除了会影响大众对于高水平艺术作品的欣赏, 真的能对国产影片起到保护作用么?现在看来, 答案是否定的。在动画片、电视剧、电影这三者中, 电影的保护措施是最少的, 虽然有国产电影保护月, 但其余月份百姓仍旧能观看到大量的优秀外国影片, 而现在的情况是, 由于有着外国的高水平影片竞争, 国产影片这几年的水平反倒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因为有外国片摆在那里, 国产片太差就会没人看, 那么电影制作方便会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个步骤, 说是见贤思齐也好、迫于形势也好, 总之, 保护措施最少, 竞争最激烈的电影业现在是实实在在地发展起来了, 反观重重保护的动画业、电视剧产业虽然科技手段和拍摄手段提高了, 可整体水平却逐步下降了, 甚至是连原地踏步的水平都不能维持了。究其原因就是缺少竞争, 各家得过且过, 反正整体水平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档次上, 不管我做出什么水平的东西, 都能占据一席之地, 没必要花费力气去提高作品的水平。抱着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 难道我们下大力气地保护要的就是这种结果么?
【茶文化发展的方向】推荐阅读:
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分析11-29
正确文化发展方向08-26
文化建设发展方向10-20
进一步明确文化发展方向07-14
基于景观发展的茶文化11-27
论农村文化的发展11-05
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分析10-17
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论文09-07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思考10-08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