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

2024-08-09

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共12篇)

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 篇1

虽然拓展训练和学校体育在培训形式和授课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两者有着不同的含义, 且具有各自的特点。拓展训练是一种培训手段或教育模式, 其新颖的培训理念和灵活的项目设计, 可以为很多种学科教学服务, 其中就包括体育教学。但拓展训练不是体育活动, 两者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虽然拓展训练的一些先进培训理念和培训项目可以引入到学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 但拓展训练不能取代学校体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一、拓展训练在高校发展现状

在我国, 由于社会商业拓展培训的巨大成功, 加之拓展训练独特的魅力, 伴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将拓展训练引入学校体育教学日益成为学者以及学校体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1999年我国拓展训练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和提高后, 与学校教育在培训活动中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EMBA学员把拓展纳入课程体系之中, 让学生到拓展培训公司参加拓展活动。近年来,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也带来了很多的帮助。拓展训练进入高校是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延续;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尝试;也是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补充。但拓展训练引入课程之后, 由于参加学员主要是高校商学院的成人学员, 课程的随机性、组织的松散型和考核的随意性, 使拓展活动很难成为学校学分体系中的正规课程。

研究结果表明:对教材和课程设置缺

□文/刘忠坤

训练进入学校的必要性、可行性, 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教案;课程依赖拓展培训界的资源条件, 照搬培训公司的素质拓展项目, 没有根据学生实际身心特点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改造和创编, 没有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和学校体育教学规律进行充分融合。

现有的拓展文献对高校拓展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的阐述。与社会商业拓展训练相比, 高校拓展训练在培训对象、学生需求、教育模式、教育目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过多模仿、借鉴社会商业拓展训练的培训模式有碍于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发展。高校拓展训练的发展尚需对应的、切实可行的教育发展策略。

这主要是由于对拓展训练和学校体育的本质及理念认识不够, 致使很多学校在关于体育和拓展训练课程实施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偏差和混淆。主要表现在:忽视了学校体育的本质和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过于夸大了拓展训练培训教育形式, 认为组织形式和内容更新颖的拓展训练可以取代学校体育课程, 进而导致拓展训练在实施过程中的定位出现了偏差, 给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因素;还有一种观点没有认清拓展训练的本质内容, 认为拓展训练就是体育活动, 这样导致拓展训练受制于体育课程的一些固定模式, 使其自身的优势难以发挥。

二、从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的本质不同浅析两者的区别

1、拓展训练的本质。

所谓拓展训练是指利用自然地域和相应设施, 让参与者通过体验, 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涵的理念, 通过反思获得知识, 改变行为来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

在学校, 拓展作为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和教学模式要求的全新理念, 通常在设定的陌生情景或特定的环境下, 以身体为活动载体, 以团队为组织形式, 以游戏为活动内容,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 进而成为全面塑造学生个体和提高团队素质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式。

2、学校体育的本质。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运动。体育教学是一个传授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教育过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 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 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 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

分析拓展训练与学习体育两者的定义不难看出, 体育是一种文化活动, 学校体育则是学校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并且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课程。而拓展训练归根结底是一种培训手段, 或者说是体验式培训中的一种培训模式。两者从本质上就存在区别。

三、从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培训目的不同浅析两者的区别

1、拓展训练的培训目的。

拓展以“挑战自我, 熔炼团队”为目的, 使参与者在完成一系列的活动后得到锻炼, 从而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我国拓展从对企业的培训活动开始, 尤其是对于团队精神的培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很快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

拓展培训重视人的态度、意志力、心理状态的培养, 他创造一个仿真的环境, 使人们不必经历真实的艰险、紧张、自我怀疑、他人的嘲笑以及失败的挫折, 就能领悟和发现真理。拓展培训并不是知识直接灌输到学员脑中, 而是经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项目, 使学员能够激发潜能, 领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达尔文进化论曾经说过:“生存下来的不一定是最强壮的, 也不一定是最聪明的, 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拓展培训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富有挑战性的个人项目和具有艰巨性困难性的团队项目, 让学员全身心地投入, 仿佛真的置身其中, 通过这种培训方式, 激发学员内在的潜能, 强化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不断地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 同时让队员感受到个人与团队唇齿相依的关系, 真真感觉到一个团队的力量, 以达到增强全队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进而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2、学校体育的培训目的。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 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学校体育目标为: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体育的特有效能是指体育最本质和核心的功能, 即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正因为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体育事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事业效能的本质特征, 因此, 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确定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依据。

四、从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课程设计理念的不同, 浅析两者的区别

1、拓展训练的课程设计理念。

项目是拓展训练活动的载体, 同时也是拓展训练课程的主要内容。然而, 不同的项目其教学目的又有不同, 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适宜的项目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随着拓展训练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挑战自我, 熔炼团队”成为了其主要的培训目标。所以, 在拓展训练课程设计方面, 项目的安排和总结分享环节, 就紧紧围绕培训目标, 注重培养学员的两项指标: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精诚的团队精神。

体验是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真谛。学校拓展训练课程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 它紧紧抓住了人类学习习惯的要害, 以各种方式模拟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矛盾, 虚拟各种场景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 也就是说, 我们首先容易接受的是感性认识, 然后才能通过分析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 这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方式。人们易于记住亲身经历过的事, 因为对事物有感性认识后才容易记牢。由此可见, 人类最基本的认识方式是感觉, 而不是思考。对知识的了解是最低的层次, 知道该如何去用, 也就是拥有技能是第二个层次, 真正改变了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才是最高的层次。学校拓展训练课程可为每一名学生营造多种逼真的全方位感受的机会, 再加上教师高水平的引导, 当学生对经历的情景充满疑惑和好奇, 对获取知识充满渴望, 此时最有利于将影响直接施加到人心灵的最深处, 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校体育的课程设计理念。

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运动兴趣, 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五、从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和定位不同浅析两者的区别

1、拓展培训师在拓展训练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 培训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 一个好的培训师决定着整个课程的质量。在拓展培训过程中, 培训师有“教练”、“教官”、“助教”等身份和称谓。“教练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式, 它的核心内容是教练以中立的身份用技巧反映被教练的人的心态, 使对方洞悉自己, 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 令对方及时调整心态、清晰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

拓展活动中拓展教师是多种角色的扮演者, 《拓展训练》一书中指出, 拓展训练的指导老师在淡化了“教”的职能之后多了更多重的身份特征, 让自己成为一个多面手。拓展教师是活动的策划者、场景的布置者、规划的执行者、气氛的营造者、安全的监督者、流程的疏导者、矛盾的化解者、知识的提升者。

拓展训练注重以学员为中心,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培训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2、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 形成运动技能, 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 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 增强体质, 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性的过程, 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 提高体育素养, 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体育教师本身就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资源。要充分地挖掘有效利用体育课程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课程资源的效益和价值, 需要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者特别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承担较多的教学使命, 不仅向学生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 努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名教育者, 其次才是一名体育工作者, 应在培养人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更高的价值。

六、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拓展训练和学校体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两者没有明显的隶属关系。虽然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实施过程和项目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两者的出发点和培训目标不同, 所以不能将两者混为一体。只有准确把握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才是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发挥其最大育人功能的前提。只有明确他们之间的本质与区别, 才能使两者得以更好的优势互补, 才能使两者相互促进、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永健.拓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5.1.

[2]杨文轩, 杨霆.体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1.

[3]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6.2.

[4]于海涛.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几点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17卷.

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 篇2

花口初中杨占快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着的,但也有区别。教学、训练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不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战术等;而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由于任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教学和训练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实验经验证明,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机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掷铁饼,不仅要求会掷,而且要求掷好;不仅要求懂得掷铁饼的一般技术要领,而且要懂得摆臂幅度、速度、出手角度,以及全身的有关部位的动作与提高掷铁饼成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改进提高动作的质量有积极意义。例如:篮球动作中,对各种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的技术作对比;田径运动中对急行跳高与急行跳远的助跑技术作对比;技巧运动中对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作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精密更准确地掌握动作。在完整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通过动作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例如:游泳的划臂与打腿、呼吸的关系,幅度与速率的关系等)能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局部动作与整体动作之间,动作的这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自觉地掌握和完成动作。

动作趋于巩固和动作自如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定型,已经形成和巩固。能高度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随机应变、轻快自如地加以运用。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活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而是将不断趋于更加完善的地步。其提高和完善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教学与训练的质量等条件。

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A)—0063—01

近年来,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成了当今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课题。我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是: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融入拓展训练的一些内容,通过学生参与设定具体任务与规则的、情景式的团队或个人素质训练,结合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本身具有的各种险阻、艰辛、挫折等,提升学生的个人意志力、应变能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等,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激发潜能、磨练意志、改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审视、培养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和集体荣誉感的目的。我所开展的拓展项目是:

一、同步前进

游戏方法:把学生(不分男女)分成6至10人一组的若干组,每组学生排成一路纵队,后面的学生双手扶住前面同学的肩膀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把同侧脚用跳绳(在脚踝部位)串连在一起。在教师下达口令后,各组同学同步向目的地出发,看那一组最先到达目的地且同步性最好,并以此作为获胜的评判标准。各组在总结经验和讨论改进后继续进行下一次练习。

要点:步调一致、团结合作、一鼓作气,团结就是力量,共同前进才是真正的进步。

二、互相支持

游戏方法:8至12人一组,前后间距30厘米左右围成圆圈,在老师下达口令后,每位同学双膝并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并坐在后面同学的大腿上,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整体,然后开始计时,看那一组坚持得最好、时间最长。

要点: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坚持就是胜利。

三、信任背摔

游戏方法:8至10人一组,每组一副跳箱。每组出一名同学背对自己的同伴站在跳箱(或高台)一端,其他同学面对面、手拉手站在该同学身后对准练习者;游戏开始,站在跳箱上的同学(依次轮流练习)眼看前方身体挺直向后躺下,同伴们则齐心协力接住该同学,并在他(她)不敢做或犹豫时给予鼓励,让同学们的真诚、信任和支持感染每一位同学,使其超越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要点:精诚团结、相互信任、相互鼓励,要相信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上为团体类,以下为个人挑战类)

四、越平梯

让学生依次从平梯的一端爬上后直立走过平梯,从另一端下来跟于排尾;或者分成两组分别从两端同时开始,在平梯上一一相遇并通过;也可以让训练者双手抓住平梯的横杠悬垂,通过两手的挪动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为了增加难度和趣味性,以上三种方式可组合进行。没有练习的同学站在平梯的两侧观察、加油,并随时注意保护帮助,谨防同学掉下摔伤。

创设情景——飞跃铁索桥:平梯的立柱间是奔腾的江河,越过平梯就是过铁索桥,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五、攀越肋木(适合女生和体弱者)

让学生依次轮流攀爬越过肋木。或者分两组从两侧同时进行。

创设情景——翻越生命墙:立在面前的肋木就是自己深陷火海必须越过才能逃生的唯一出路。

六、爬软梯

让学生手脚并用爬上软梯的顶端,翻越后从另一侧下来,完成后,第二名同学再进行练习,其余同学在下面围成圆圈注意观察、鼓励、保护。

创设情景——海上救助:高悬的梯子是自己海上遇险后救援直升机垂下的软梯,只有不遗余力地爬上去,自己才能生存下来,否则……

以上个人练习的要点:大胆心细、激发力量、相信自己、勇于挑战、战胜自我,要知道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这种合作式、挑战式的拓展训练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可对学生起到以下教育作用:

论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教学的融合 篇4

关键词:新课标,学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教学的关系

体育教育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大胆的改革、开拓创新、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增进身体健康, 提高心理健康,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技能, 在经历困难和克服困难中, 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培养坚强品质, 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 增强自尊、自信, 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而拓展训练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练习目的的一致性。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们超越自我、锻炼意志、适应社会、熔炼团队合作的品质, 以此来达到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目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能力, 拓展训练对于实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这个目标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 而且拓展训练中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 所以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

方法手段的互为补充性。拓展训练是在亲身体验的前提下, 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 以动态活动为基本手段, 使学生在体验中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和身体活动的目的, 是一种先行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法。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 完成最深刻的观念转变, 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和心理品质。同样, 体育教学是在讲解示范的前提下, 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通过学生不断重复练习的行为, 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和体育相关意志品质的培养, 是一种先知而后行的灌输式学习方法。

学习模式的相似性。拓展训练设计出特定的场景让学员通过参与一些活动来发现自己平时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得到一种体验, 这点与体育教学的模仿练习和教学比赛很相似。另外, 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都是采用对身心的不断刺激来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 在这点上也是相似的。

2.2、学校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融合的可行性

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需要。学生的需要是拓展训练进入学校体育的一个前提, 现在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体育, 主要是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激情, 加之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 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开始把体育课作为一个放松课、休息课。

设施建设和维护需要的费用低。至于具体项目的设施建设和维护费用也是相当低的。比如, 断桥和空中单杠两个项目, 就只需在两个大树上用木头做个平台即可, 至于像背摔、电网、雷阵等项目就更简单了, 只需要一些绳子和废旧报纸, 而信任背摔, 完全可以借助一个看台或课桌来代替课桌架。

拓展训练具有积极的心理拓展功能。当今社会, 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 他们心理脆弱, 抗压能力差, 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缺乏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欠缺毅力, 体质弱, 协调性差, 人性交往能力心理调节能力都不够, 拓展训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2.3、学校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融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主体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 一般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 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都是一种单向的, 教师处于绝对领导地位, 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与现代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不符合。而拓展训练是以其参与者为主体, 和体育教学融合后, 就将学生变为主体, 通过参加体育活动, 创造难忘的学习体验, 并通过对体验的反思超越体验, 获得某些知识。所以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安全问题上, 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在把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时, 安全保障是首要工作, 所有教学活动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实验, 并按照安全的程序指导, 教师全程参与监控活动, 周密安排好各项活动细节。只要活动组织合理, 严格按每项活动的要求操作, 就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控制不安全的因素。也能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使拓展训练顺利的在体育教学活动进行。

3、结论

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体现在练习目的的一致性、方法手段的互为补充性和学习模式的相似性。学校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融合的意义主要包括拓展训练是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途径之一, 拓展训练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潜能的挖掘, 拓展训练注重培养人的团队精神和拓展训练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学校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融合的可行性可以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需要, 拓展训练本身的项目在学校体育中发展前景广阔, 设施建设和维护需要的费用, 拓展训练具有积极的心理拓展功能和体育教师完全有能力胜任拓展训练工作五个方面反应出来。

参考文献

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 篇5

摘要: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是同属于体育范畴的两种不同的体育模式,二者既有本质的区别,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具体情况下,一定要分清两者的区别。但同时又要努力寻求两者的相通之处,以便使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能够达到互补。

关键词:体育训练;中职体育教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素质教学的逐步实施和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导思想的提出,中职体育的改革要求从教育观念、教学的课程、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展开,这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没有能够做得很好。我国的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体育教学改革要求等问题。中职体育是一门不仅能够使学生具有好的身体,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的课程。

1.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校因素

1.1.1许多中职学校领导认为中职教育重点是技能的培养,所以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尤其在农村的中职学校,没有能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乐趣。

1.1.2现情是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也普遍缺乏资金支持,尤其是在城市学校,由于经济的发展,校园建设受到限制,校园面积普遍较小。没有足够的空地,有些中职学校连个像样篮球场都没有,更别谈标准的塑胶跑道、足球场等。与此相反,多数的农村中职学校,有了场地,但体育器材缺乏,很难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

1.1.3在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上,学校没有认真按照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上对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学期开设体育课程的节数的规定去实行。

1.2教师因素

1.2.1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素质不高。中职学校中长期的体育教学弱化,造成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体育教师的培养、进修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师依旧只有中专或大专文凭,本科以上甚少。

1.2.2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单一。首先由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对体育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要求也不高,加之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得过且过,上体育课时依旧是传统式教学,对课堂内容创新不重视,经常是“自由式、放羊式”的课堂教学。

1.2.3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不合理。有些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学结果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达标,教师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不做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难以提高。

2.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方式

2.1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进行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很多,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但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要依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属于人类生长的第二高峰期,他们的身高、体重、器官等发育很快。在心理方面,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普通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学习基础差,被迫进人中职学校学习。所以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主要是缺乏自信、厌学、叛逆。但在能力上,他们的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比较强。在行为特点上,中职学生控制力比较差,容易冲动,比较叛逆,但操作能力强。转贴于 233网校论

2.2两者都是利用肢体动作来完成任务

虽然体育训练与体育教学是两种不同的体育模式,但他们毕竟同属体育范畴,两者拥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利用肢体语言来完成各自的任务的。他们运用各种姿势做出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以便在不断的练习中挖掘出潜藏在人体内的各种潜力,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等各个方面。

2.3 因材施教,培养是改革的出发点。

由于中职学生个性比较突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愉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另外,中职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中职学生崇尚新潮的心态,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新颖的、多变的、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比如,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体育语言艺术.通过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讲述教学技巧。在进行篮球投篮的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NBA投篮大赛.通过这种情景教学使学生充满投篮的兴趣.跃跃欲试。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和训练,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选择、编创一些体育游戏。例如:在球类教学中,可进行“传球”、“接力”、“打点”、“绕物”、“对抗赛”等游戏练习;在短跑教学中,可采用“接力”、“跑城”、“你追我赶”等游戏练习。课堂中插入游戏可以使学生“乐学”、“爱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中职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

3.如何做到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互补

既然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有那么多的共同之处,那么怎样把这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得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呢

3.1适当地运用一些体育训练中的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在体育训练中,往往都是以提高或保持成绩为目标,正因为如此,在体育训练中所运用到的一些方法往往具有科学、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等特征。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体育训练中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但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训练的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毕竟两者是不同模式的体育运动,并且学生与运动员无论是在自然条件、身体、心理,还是接受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切不可急功近利,弄巧成拙。

3.2适当地将一些体育训练项目引入教材

体育教学是以增强体质、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根据一系列标准进行一些力量、肌肉、心肺功能等方面的练习,常见的运动项目包括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单、双扛等。这些项目无疑对于身体机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这种单纯的体育运动项目不可能组成体育教学的全部内容,倘若让学生十年如一日地做这些项目的训练,可能没有一个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4.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就像是同出于一个母体的“孪生儿”,它们之间既具有很多区别,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区别对待的前提下,更要努力挖掘它们的相通之处,以便使它们能够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训练与写作教学 篇6

关键词:写作 体育素材 观察力 想象力 教师引领 练笔 双赢

体育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体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很多学生不仅文字表达能力弱,写作基础也差,往往是教师一布置作文,学生就头疼,觉得脑子空空,不知从何下手。有些学生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下了很多工夫,但写出来的作文仍然是空洞无味,内容松散,没有中心,不知所云。究其原因,除了对语文基础知识中“文章结构”“修辞方法”“文学欣赏”等掌握不牢,不能进行实际运用外,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力、想象力不足,不知道如何选取素材,缺乏正确的指导也是其中很重要而又极易被忽视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体校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一方面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在体育训练中寻找素材,让学生懂得生活是观察、想象的沃土;只要在自己参与的社会实践、学习、训练中用自己的眼睛认真去观察,用自己的身心仔细去体味,想象的翅膀就会展开、飞翔,就有了写作的思路,就不愁写不出言之有物的文章, 语文教师不妨进行以下尝试:

一、改变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观察,为写作打好基础

体校学生都喜欢体育训练,因为体育生的好动、活泼的天性在体育训练中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潇洒、矫健、优美、勇猛的技能动作、兴奋的叫喊、激烈地比拼是那么的激动人心。他们尽心的模仿教练的动作,一招一式是那么的自然。在体育训练中他们活动的空间很大,活動的形式多样,活动的内容精彩,手脚得到充分地舒展,他们想动就动,想叫就叫,和教室里正儿八经地听课完全不一样,没有拘谨,没有更多的约束,没有害怕,没有不断地批评、教训,在身体的碰撞中,在活动的尽兴中,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由、开心。可以说运动、训练是体校学生生活的主旋律。是他们最喜欢、最感兴趣、最愿意做的事,而学习文化课,尤其是写作文则是他们最不喜欢、最不感兴趣、最不愿意做的事。体校的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同一个学生在训练场和教室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训练场上的“他”让老师敬佩、心疼,教室里的“他”却让老师反感、气愤。问题的症结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呆板,没有与体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没有寻找到语文

教学与体育训练结合的突破口,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知道体育训练中蕴含着语文写作要素的窍门。因此,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应与体育训练相结合,在学生们乐于从事的体育训练中寻找到语文写作教学的突破口,经常不断地给学生引导和教诲。

科学研究表明,想象是创造的重要条件,许多的科学发明创造证实了这一点。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艾青曾经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想象之于文学创作,就好比白云之于蓝天,流水之于高山。想象是使文学作品充满神奇魅力的源泉。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曹雪芹笔下的美丽而性格各异的金陵十二钗;吴承恩手下本领通天、降魔伏妖的孙悟空;《巴黎圣母院》里面貌丑陋但心灵美丽的卡西莫多;《呼啸山庄》中阴郁怪戾的希克厉;《哈姆雷特》中优柔寡断的哈姆雷特……无数成功的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形象,无一例外都是艺术想象的产物。没有想象力的作品,就像折断了翅膀的鸟,太实、太沉,缺乏飞翔的灵动力。其结果不是内容枯燥乏味、文辞粗糙,就是手法单调呆板,缺少感染力。因此,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想象力应该是一项重要内容。而想象力的高低不是与生俱来的。生活体验是影响想象力的首要因素。当人们要开始写作实践之前,往往需经历一个生活积累的过程。体校学生由于环境和年龄等原因,生活经历比较简单,阅历相对肤浅,思维深度不够,这对于他们施展想象是极大的束缚。浅显的心智活动和狭窄的生活层面,很难使学生在写作时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大千世界是那么丰富精彩,但学生的作文却多半跳不出家庭、家乡和学校的狭小空间,笔下人物也大多是教师、家长或同学。当然,我们不否认在这些范畴也产生过好的作文,但是一旦脱离这个选材范畴,学生写作就会感觉艰难,笔下人物也比较粗糙、模糊。因此,要培养学生丰富的写作想象力,应该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鼓励他们多深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生活阅历。在体校,语文教师则应指导学生学会在他们最熟悉的体育训练中去观察、思考、搜集写作素材;用心去品味人物、事件、动作、细节等。如:将学生训练时如何模仿教练动作的细节与语文写作中如何观察人物、事件的细节进行对比,从中找出二者的相似点,引导学生将体育训炼的观察方法运用于写作素材的观察。指导学生学会提炼写作素材,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拓展自己的思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练笔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产生兴趣,尝到甜头。为规范的写作打好基础。

二、运用体育素材,引领学生写作文

体校的体育训练活动为语文写作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走进学生的体育训练场,我们发现可以写的内容丰富,多样,精彩,只要有心,就可以从中挖掘出多种多样的作文素材,写出精彩动人的好文章来。如:写人:可以描写同学们的练习动作、参与活动、进行比赛等活动中体现的合作、团结、刻苦、坚毅、顽强精神。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成为自己认真观察的对象和写作的对象,他们在体育训练时的表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以认真记录下来。写事:写活动,写游戏,写比赛,写测验,写合作,写竞争等等,教师可以根据体育训练的各种场面给学生出作文题目。比如题目为“训练中的乐趣或收获”、“动脑筋解决训练问题”、“训练观察日记”、“我的体育技能是什么”、“教你踢足球”、“丰富多彩的体育世界” “我的训练内容” “一场训练比赛”等。还可以根据体校学生年龄较小,玩童心理仍存的特点用想象练习法教学生写童话,用全新的视角,使用夸张、拟人、幻想的手法表现有关体育训练活动的种种精彩故事。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变换一下角度,把体育训练放到森林学校去,将素材中的人物置换为动物,如:让青蛙学跳、刺猬打滚、狮子接力、兔子踢球。它们训练捣蛋、做恶作剧、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比赛、自由活动。一切场面和学生观察到的素才相似,充满趣味、对抗、快乐。可以通过变换同学、老师的位置来增加作文的趣味。如:让孙悟空来教学生翻筋斗;孙悟空是世界著名的翻筋斗教练,他办了一个培训班,招了一群学员,练习翻筋斗,其间的酸甜苦辣、趣闻轶事,完全可以大书特书。也可以让孙悟空变为自己的队友,他和学生一起进行体育训练,这一定也是很有趣的,让学生设想,大名鼎鼎的孙悟空作队友,训练一定让教练不好受。还可以站在运动器材的角度写体育活动的内容,如:让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池等说说自己独特的经历,借它们的视角,记录篮球赛、足球赛、游泳比赛的精彩盛况,或者写它们在主人家的成长历程等,这都是非常不错的作文材料。另外,体育训练以动作技术的传授、练习和比赛为主要内容,相对应的训练方法主要是讲解、示范、纠错和学生的反复练习等等。体育教练注重的是教“会”学生,而较少注重教“懂”学生,更忽视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爱好。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同时也为了语文写作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指导学生把体育训练过程写成说明文、记叙文或一个片段。具体步骤是:先让学生把训练动作的过程在头脑中回想一遍,可采取课堂讨论、个人叙述、当场表演等形式,加深印象,以便为下一步写作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学着写出训练时每一个动作的完成过程,引领学生按照说明文、记叙文的写作思路练习。即:从教练的示范,到自己亲身的体验,从不断地失败到逐步地成功,克服一个个困难,解决一个个问题,最后完全掌握了动作要领,规范熟练地完成动作,其间的失落、害怕、困窘、矛盾、忍耐、高兴、激动等。如有的学生写整篇说明文、记叙文有困难,则鼓励他们进行一个训练片段的写作练习。比如让学生叙述或描写自己在训练中是怎么准备的、手脚如何配合、第一个动作怎么做、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等。经过这样多次反复的写作练习,学生在练中不断品味自己的作品,就会产生成就感,逐渐就会对写作文产生兴趣。同时,学生在对训练动作的回忆、复述、描写过程中又在脑海里重复放映了自己训练的历程,并从中重新体会、总结了训练中的成就和不足,意识到应在以后的训练中及时纠正,不断熟练,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体育训练内容、概念的理解、掌握,进而间接达到教“懂”学生的目的。这种写作练习能让学生把体育训练的记忆变成进一步参与训练的激情,能让学生把体育训练的精彩瞬间留存在作文里,能让学生把激动的情景不断回味;能让学生把心中的喜悦化成训练的动力,让学生把短时的兴奋变成长久的激情。能学生清楚的感知自己训练的效果,了解训练中的困难和不足。这种体验一旦被学生写成了文字,无疑会强化学生成功的快感,能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训练。

体育教学与体育内涵拓展 篇7

一、体育意识是根基

意识是高等生物的神经活动现象,是个体生理功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自我感觉和外部感觉的综合思维。体育意识是对体育概念、体育内容、体育现象的立体思维,是对体育本质、体育内涵、体育发展的深切理解和深度思索。体育意识属思维范畴,是认知体育和发展体育的智能基础,它是有层次性的思辩活动。有的体育意识活动比较肤浅,有的体育意识比较深刻,有的体育意识极富意义,有的体育意识意义不大,有的体育意识还起负面作用。笔者认为,无论产生怎样的体育意识活动,它都是对体育积极思索。

体育意识不是大脑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人们从体育知识和技能以外的活动中习得的,而是体育教师从教学主渠道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系列信息。这些信息无论是从体育二字开始,还是从走、跑、跳、投基本生活行为入手,都是从体育元认知发展到体育意识雏形,再逐步分化、构建、发展成为对体育本质与现象的综合判断,形成对体育的含义、作用、功能的全面认知。

体育意识不是不变的,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有的体育意识从生活中习得,有的从社会感知中获得,大多数是从学生时代感知开始的,通过教学活动,理解体育本质、体育功能,体验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现象,并对这些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梳理、批判,形成自己的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体育形式与内容交织的产物,通过大脑对分散的体育意识进行综合过滤、加工,提炼出集中的体育理念,在兴趣的作用下反复思考,不断同化体育元素,使之发展成意识体育,最终演绎为体育思想。

体育意识是体育思想的根基,体育思想是体育意识的浓缩。良好的体育意识是良好体育思想的基础,健康的体育思想从健康的意识中演绎生成。构筑完美的体育意识和促进体育意识的健康发展是产生体育行为的坚实基础。

二、体育内容是关键

体育内容是体育活动的有效内涵,体育活动是体育内容的巧妙运用。体育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内容包罗万象,体育内容是宽泛的,它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狭义的体育内容主要是指社会人有目的有意识的以体育竞技、体育欣赏、体育健康、体育教育、体育休闲、体育娱乐等开展的系列活动,是对人们生产生活活动动作的提炼、归纳和运用。

学校体育是狭义体育的真切代表,其体育内容的选择、取舍不是教师能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课堂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体育内容必须为学生健康服务,体育技术必须以学生生物力学和生理规律为依据。努力优化体育内容提升体育质量,努力筛选内容发展体育特色。

三、 体育方法是智慧

内容丰富体育,体育优化内容是体育与内容的辩证关系。没有内容的体育是空泛的体育,没有体育的内容是一堆废物。有了丰富的体育内容,并不等于有了丰富的体育活动,只有丰富的体育活动才是完美的体育内容。体育内容是基础,体育方法是关键。只有深刻理解体育的本质含义,才能找到体育的优质方法。当然,体育的方法不是随便可采用的,它是受内容属性和对象生理特征的制约。只有把握学生身心属性和内容特点,才能找到连接内容与学生间的活动方法。科学的体育方法是对体育内容特点、属性、分析、综合、判断,然后对体育内容进行编排、处理、串联。好的体育方法,就是繁就简,教师易于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易于操作练习,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学任务得到有效达成。

四、 体育行为是归宿

体育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从事身体运动的行为总和。良好的学生体育行为是积极、持续的、健康的、科学的;不好的体育行为是消极的、短暂的、违背生理规律的。学生的体育行为源于体育意识,受于体育思想。只有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加以刺激强化,使之发展成为健康的体育思想,才能统领学生良好的体育行动,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是体育教育的最高归宿。只有抓实体育意识建构,拓展体育思想内涵,规范学生体育行为,才能促进体育教育科学有效,社会体育行为文明进步。

摘要:体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是促进人健康成长成材的主要手段。人的良好体育思想和体育行为是从学习中习得。加强体育本质教育、功能价值教育、技能技法教育,建构殷实体育思想,是促进体育习惯养成和终身体育行为的好方法。

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 篇8

关键词:素质拓展,高中体育,结合

高中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是对于体育课程的大胆尝试, 同时也是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这种改革对于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拓展主要形式

1. 信任支撑下的心理挑战

信任背摔是拓展训练中一个经典的项目, 其操作要求是团队中的一名学生站在高度为1.6米的台子上, 背对下面向后倒, 其余的学生两人一组用特定的方式去接从台子上倒下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这样的高度后倒下去, 内心多少有一种恐惧感。这个项目的内涵所在就是使学生充分感受信任的重要性, 对比实际操作与观察的区别使学生体会到操作的作用和操作的真正意义。感受突破心理障碍瞬间的感受和挑战自我的意义, 不断使自我在心理层面上得到突破和发展, 进而推动自身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

2. 团队压力下个人心理极限突破

拓展训练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应该是断桥和空中抓杠, 完全属于个人心理挑战项目, 许多学生在跳跃前或跳跃后都有极度恐惧的表现。有的学生由于害怕, 想放弃, 但拓展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全员参与, 不允许任何人退出, 在团队的鼓舞下, 每个学生都会振作起来, 充满勇气, 勇于超越。

3. 互助双赢与多赢下的高峰体验

拓展训练的主体理念是“挑战自我, 熔炼团队”, 其主要内容是以团队为单位去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 每个项目都需要团队的充分团结协作, 其中逃生墙、钢丝桥、建绳房等几个项目尤其强调合作, 否则根本无法完成, 将面临“生命危险”, 在这种“危急”的时刻要求个体必须充分信任自己的队友, 获得队友对自己的支撑, 体会主动付出才会得到回报, 感悟“人”这个字的深刻内涵——撇和捺之间的相互依靠支撑, 感受人的社会性。

4. 突发紧急情境下的心志考验与突破

在拓展训练的项目中, 有几个项目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 时间紧而且情况危急, 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 所有学生将面临“生命危险”, 这种情景模拟设置会使得学生在很大的压力下共同完成这项任务, 在焦急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寻找方法、争论甚至争吵。

二、高中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拓展内容的注意事项

1. 注意安全性

高中生处于人生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 充满好奇心, 往往会突发奇想地去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首先要考虑的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安全性, 也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拓展。

2. 注意素质拓展内容的选择

由于高中生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因此选择适合他们的素质拓展内容, 才能保证这些课程内容顺利地融入高中体育课程当中, 并发挥应有的作用。素质拓展训练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而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发育上还不完全具备参加所有素质拓展课程的条件, 因此选择合适的拓展项目至关重要。

3. 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建立有效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评估机制, 对于加入高中体育课程的拓展项目本着合理有序的原则加以评估, 保证拓展项目的适合性和有用性。

三、结语

基于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潜能, 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有利于高中体育课程的素质化教学, 也是对其进行素质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步骤, 对于我国高中生整体心理和生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传新.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拓展训练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 .

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 篇9

1、拓展训练解析

1.1、拓展训练的含义

拓展训练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把体育教育从体能和身体素质的训练中全面的释放出来, 扩展到人的智力和性格培养中来。但是很多人对于什么是拓展训练心存疑惑, 不明白什么是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源于西方, 起初指的是小船驶向大海, 直面风浪, 接受不断的挑战, 战胜困难。在我国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中, 拓展训练的定义如下:在有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下, 利用特定的场地、设备和设施, 进行情境的创建, 通过学生主体的参与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磨练, 激发内在的潜能, 完善在身的品质, 进行熔炼团队等方面的提高。在中学的体育课程中, 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可以把拓展训练分成三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体能拓展、心理拓展和教育拓展。根据中学的教育条件, 可以分成室内和室外两种, 人员方面可以分为团体和个人两个方面。

1.2、拓展训练对于中学体育的价值

拓展训练融入进中学体育之中, 具有三方面的价值, 增加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 增强了体育课程的趣味性, 并扩展了体育课程的功能。从教育功能上说, 拓展训练首先可以丰富传统的体育教育, 促进智育的发展, 有助于教育的互长。从生理学的角度看, 拓展教育在承受一定的体能荷载情况下, 对体能进行规范化的训练。整个体能训练是贯穿于体育课程中的, 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 建设强健的体魄。在心理因素方面, 拓展训练可以引出中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交往活动和意志活动,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3、中学体育融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在理论方面, 新课标的改革要求中学的课程应该具备更多的功能, 同时要从更多的方面发展学生的各项技能, 促进学生的成长, 很多的学者对这一问题也着重进行了研究。杨玉霞女士在《拓展游戏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和可行性》中分析了把拓展游戏融入进体育课堂中的可行性。纪力提出了拓展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体育课有着很多密切的关系, 方式灵活多样, 场地集中且要求不高, 所需要的器材成本十分的低廉。同时, 进入中学后, 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相对单一、单调, 阻碍了中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对体育运动的向往, 不符合当代我国中学生的特点。而拓展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状况。同时, 我国的高校进行了有关方面的实验,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中学体育课程引进这一体系提供了实践上的指导, 也说明在学校教育中引进拓展训练是完全可行的。贾建红还针对团队方面进行了高二学生拓展训练的分析, 进一步验证这一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2、中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融入机制

2.1、安全性

中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首先就要对拓展训练的安全性进行准备。首先, 我们要明确, 风险是无法消除的, 进行任何体育训练都存在着风险,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体育训练。首选要提高安全意识, 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在参加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很兴奋, 忽略了对于安全的防范。我们要注意在进行拓展训练时, 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合理的安排训练项目, 同时要掌握好学生的实时动态, 提前做好课程的预防工作;其次要注意对于场地和器材的维护。拓展训练包括室内和室外两种, 场地和器材是拓展训练投入最多的一项, 一旦场地建成, 很难进行更换, 为了减少维修的成本, 最好对场地和器材进行合理的维护, 并做好安全的检查, 防止出现意外的情况。确保器材的安全性, 对于存在安全问题的器材应立即停止使用;同时, 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救援知识, 包括对于突发疾病、扭伤、擦伤的处理, 能够等待专业医生的到来。做好安全工作是融入体育课程的基础, 但是也不用过于担心会出现安全事故。

2.2、引进拓展训练的策略

首先,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开展不同程度的拓展训练。不同年龄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心理认识水平是有差别的, 所以要据初、高中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不同的身体素质进行不同拓展训练项目的安排, 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 拓展训练无论对于学生来说, 还是对于教师来说, 都是一个新的项目, 所以我们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参加专业的拓展训练培训, 并与其他先行的地区和学校开展交流工作, 吸取先进的经验。同时, 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教育视野, 结合教学经验, 进行拓展训练的创新, 合理的创立情境,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第三, 学校要提供器材方面的支持, 根据拓展训练的基本要求和自身的基本情况, 对场地进行合理的建设, 提供物质上的保障。拓展训练对于器材的要求并不是特别的高, 教师可以利用本身具有的器材来进行教学的安排, 如铅球、跳绳等, 也可以根据项目进行分组的训练;第四, 要健全学校的课程管理体系。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 中学的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课程侵占, 学校应该健全课程的管理体制, 支持拓展训练的开展, 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最后, 还要充分的利用自然和人力方面的资源。拓展训练应该根据学校的特点, 自行开发实施的内容、方式, 可以充分的吸引学生和专业人士参与到开发中。并对学校的条件进行整合, 丰富体育课程的资源, 同时还可以利用课余, 组织社区体育、夏令营活动等。

3、中学拓展训练的实践

具备了基本的实施条件, 就可以对拓展训练进行实际的教学运用。在这一方面, 首先应该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拓展训练能够实现不同的教育目的。团体性的拓展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 个人方面的拓展训练有助于磨练个人的品质和运动的技巧。在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时, 教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首先, 拓展训练是一种结合情境的教育活动, 所以, 教师不能使教育活动太过于结构化和程序化, 要进行内容方面的创新, 使课程呈现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 教案不能千篇一律, 要体现教师的个性, 针对学校的环境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 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最后,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行师生的交互, 与学生探讨教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还要设立教学小组,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然后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拓展训练有多种内容, 以急救营生为例, 设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锻炼沟通的能力和社交的能力, 同时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 克服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注意对于学生进行安全防护。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在活动中启发学生进行对策的思考。在进行了基本的队列检查、热身活动、报数、宣讲教学内容后, 进行具体的课程安排。然后创立情境, 安排学生进行障碍赛、器械的运输、“伤员”的处理等, 并规划每一小组中个人的任务, 并监督其他的小组。可以根据学校的设施进行不同的安排。然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 并宣布获胜队伍[3]。对于没有取得胜利的小组总结经验, 指出存在的问题到底是体能方面还是配合方面。

4、结语

本文对拓展训练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并分析了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中的可行性。再次基础上, 研究了拓展训练应该如何融入进中学的体育课程中, 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 并探讨了怎么在中学的体育课程中予以实践。

参考文献

[1]于秋芬, 王立春.拓展训练在普通高校体育实践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探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01.

体育教学与训练 篇10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 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 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 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 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实验经验证明, 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 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 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 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机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 建立动作的概念, 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 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 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 缺乏控制能力, 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 并利用各种方法, 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 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 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 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 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 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 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 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 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 不仅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掷铁饼, 不仅要求会掷, 而且要求掷好;不仅要求懂得掷铁饼的一般技术要领, 而且要懂得摆臂幅度、速度、出手角度, 以及全身的有关部位的动作与提高掷铁饼成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 采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改进提高动作的质量有积极意义。例如:篮球动作中, 对各种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的技术作对比;田径运动中对急行跳高与急行跳远的助跑技术作对比;技巧运动中对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作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精密更准确地掌握动作。在完整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 通过动作各个部分, 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例如:游泳的划臂与打腿、呼吸的关系, 幅度与速率的关系等) 能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 局部动作与整体动作之间, 动作的这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 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自觉地掌握和完成动作。

动作趋于巩固和动作自如阶段: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 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定型, 已经形成和巩固。能高度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随机应变、轻快自如地加以运用。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 活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 而是将不断趋于更加完善的地步。其提高和完善的程度如何, 取决于学生的健康状况, 训练水平以及教学与训练的质量等条件。

试析体育教学与训练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训练;技术技能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92-01

一、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渊源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的,但也有区别。教学、训练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不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运动员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战术等;而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由于任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教学和训练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因此,对体育教学与训练进行探讨显得尤为必要。

二、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过程

实践经验证明,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机能能力不断提高过程。

1.动作技术的粗略掌握阶段

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2.动作技术的改进提高阶段

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练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拳击,不仅要求会出拳,而且要求出拳好;不仅要求懂得出拳的一般技术要领,而且要懂得手臂幅度、速度、出手角度,以及全身的有关部位的动作与提高拳击成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改进提高动作的质量有积极意义。例如:摆拳动作中,对各种刺拳、直拳、冲拳的技术作对比;技巧运动中对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作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精密更准确地掌握动作。在完成技术教学与训练中,通过动作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能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局部动作与整体动作之间、动作的这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自觉地掌握和完成动作。

3.动作技术趋于巩固和动作自如阶段

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定型,已经形成和巩固。能高度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随机应变、轻快自如地加以运用。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活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而是将不断趋于更加完善的地步。其提高和完善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教学与训练的质量等条件。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对于自动化的动作,仍然是要注意反复练习和经常运用,以便不断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的能力。因为练习长期中断会使自动化的动作逐渐消退。在运动训练中创造各种条件(如利用电化及各种科学仪器进行教学)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改进技术某些细节问题,以便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的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着的,也是相对而言的。教学与训练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这个规律,以加速掌握和提高技能、技术。

三、小结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一对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统一体,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要充分的利用二者的优势互补特

点进行教学与训练,在动作技术形成的三个阶段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教学与训练各自的任务和重点。只有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教学训练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波.我对体育技能教学的感悟[J].科学大众,2008,(10).

[2]左茜颖.反馈原理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许昌学院学报,2008(05).

[3]王晓燕.浅谈传统体育与快乐体育的区别[J].才智,2008(12).

体育教学与训练 篇12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引导者, 在教学中是主导者。首先, 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最佳锻炼时期,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教师要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教师要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激情, 不要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 因为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学生。教师要了解自身优势, 并想办法弥补不足, 有的教师年龄大了难以做高难度的示范动作, 可以运用影像、多媒体、挂图等辅助手段。

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 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 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 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 所谓求胜心切。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 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炼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 另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 学生必须付出最大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 并且每前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 胜利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 能有效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各种体育竞赛中, 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体验具有鲜明、强烈、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 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作用。例如教师经常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这种教法指导下, 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中, 培养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

五、不断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能力

因为练习长期中断会使自动化的动作逐渐消退。因此, 在运动训练中应创造各种条件 (如利用电化及各种科学仪器进行教学) 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改进技术的某些细节问题, 以便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创造优异成绩。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的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的, 也是相对而言的。教学与训练工作, 应从实际出发, 灵活地运用这个规律, 加速掌握技能与技术。

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

学生不但要形态美, 还要心灵美。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活动中, 教师运用各种教法手段, 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 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 布置体育场地器材, 等等, 都可以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 并获得丰富的、多种多样的美的情感体验, 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 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演美的能力, 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的, 但有区别。教学、训练的区别在于二者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不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战术等;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由于任务不同, 方法也有所不同, 但教学和训练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 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而只是有所侧重而已。教学时虽然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 但其中也包含训练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 但其中包含教学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还是训练, 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 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摘要: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的, 但也有区别。教学、训练的区别在于二者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不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战术等;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由于任务不同, 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 但教学和训练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 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而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

上一篇:固定联合植骨下一篇:数字出版产业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