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表达

2024-06-12

非理性表达(通用10篇)

非理性表达 篇1

摘要: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利用网络媒体发表评论, 表达观点和诉求时, 网络舆论也会随之产生, 网络舆论承载着网民对公共事件的看法、见解和评论。然而,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网络舆论情绪化、极端化的表达, 导致了诸如“炒作”“恶搞”“网络谣言”“网络舆论暴力”等失范现象, 不禁使人感到烦忧。本文将针对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提出正确引导的措施, 引导网络舆论理性表达, 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舆论,失范现象,非理性表达,引导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发展满足了受众主动参与到新闻事件的需求和愿望。如今的网民, 已不再局限于被动地接受新闻, 转而“反客为主”, 使自己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人”。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匿名性以及交互性等特点, 使其深受网民喜爱, 当网民愿意利用网络平台来表达意见、观点和评论时, 网络舆论应运而生。网络舆论作为传统舆论在网络世界延伸出的一种新型舆论形式, 是指公众 (特指网民) 以网络为平台, 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 对某些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特殊舆论形式。然而, 在网络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 网络舆论表达中存在着的众多不理性成分, 以及情绪化、偏激化的意见表达, 也导致了诸如“炒作与恶搞”“网络谣言”“网络舆论暴力”等失范现象的出现乃至泛滥。

网络使用的匿名性、开放性、自由性与便利性, 突破了专业门户“垄断新闻”的情况, 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如今的用户不再如机器般被自上而下地“灌输”新闻和观点, 而是自下而上主动地参与舆论表达, 掌握着充分的话语权。网民参与新闻事件的过程, 本应该是理性化表达见解的过程, 然而, 在很多情况下, 由于缺少把关人的审查和正确“意见领袖”的引导, 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一直备受质疑。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网民不必顾忌真实身份和承担相应责任, 其舆论表达往往是情绪化的宣泄, 导致了网络暴力事件频频发生;“沉默的螺旋”效应愈加明显, 所谓的隐藏着的“少数意见”异军突起, 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网络舆论话语权的失衡……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 无疑会使网络环境混乱化、复杂化, 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大众的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就如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所说“: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 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 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 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1]网络媒体作为大众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加强有效管理和正确引导, 让网络舆论更好地发挥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一、国家层面

第一,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引导网络舆论。以先进、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为引导, 主动设置热点议题, 引导网络舆论;改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情况。第二, 为了减轻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负面影响, 必须充分利用法律手段, 制定针对散布不良言论的行为的惩治规定, 以及培养一些网络执法人员来管控网络非理性舆论。第三, 加强公民媒介素养教育, 培养专业的新闻意识, 让网民明确自身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第四, 可以逐渐实行网络实名制度。实名制使人们的身份不再藏匿在虚拟空间, 达到了让网民自我约束的预期效果, 减少了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行为的出现。

二、媒体层面

(一) 网络媒体

第一, 加强网络媒体自律, 遵守相关法规, 认真履行好职能, 辨别信息的真实性,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效果。第二, 加强技术研发, 开发出智能型的自动控制系统, 一旦发现暴力、色情、反动等言论能够自动屏蔽、过滤、删除。研发网络追踪系统, 能够及时有效地追踪到发表非理性舆论的IP地址, 进行问责。要在技术上进行把关, 从多方面进行约束。第三, 可以实行版面负责制, 每个版面或者版块由专门的编辑负责, 及时地删除血腥、暴力、虚假等不良信息, 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维护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

(二) 传统主流媒体

加强主流网络媒体的建设, 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传统主流媒体在公信度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地位是日积月累、深植人心的, 任何新兴媒体一时间都难以比拟。”[2]因此, 需要发挥传统媒体“把关人”的作用, 引导网络舆论理性表达向正确方向发展。

(三)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

将网络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互动, 实行网络舆论立体化引导。二者携手报道, 可确保信息的真实、权威、可信, 也可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达到充分、正确地引导舆论的作用和效果, 从而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引导体系。例如, 每当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 利用网络媒体的快捷性, 结合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 对事情的真相及发展进行追踪。这样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 还可增强报道内容的深度, 从而把握网络舆论的正确方向, 能够澄清事实、消灭谣言, 进而减少甚至避免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

三、网民层面

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 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准, 提高个人的新闻辨别能力, 强化在网络舆论中的责任意识。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引发的失范行为, 其背后隐藏着深层的伦理冲突, 即“追求利益与维护道德的矛盾、言论自由与承担责任的矛盾、伸张正义与保护隐私的矛盾。”无论是国家、网络媒体本身, 还是网民个人, 都有责任去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1996年2月9日, 《赛博空间独立宣言》宣称, “在这个独立的空间中, 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 无论这种观点多么奇异, 都不必担心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 既然网络舆论是民众利益的真正诉求, 那么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促进网络舆论理性表达, 为社会问题的解决, 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72-73.

[2]黄月琴.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疏导与媒体责任[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5) :112.

非理性表达 篇2

近年来,日本屡屡在历史、台湾问题上失信于我国,而最近几天,钓鱼岛事件又导致中日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倒退。人人都在高喊反日,很多城市已在“爱国人士”的“反日活动”中满目疮痍。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当代大学生如何才能理性爱国。

现在最“时髦”的词汇无非就是爱国二字了。爱国究竟是什么?爱国主义又是什么?在我看来,爱国就是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爱国是一种责任和尊严,也是一个公民最起码的品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祖国人民。然而,在最近的一系列打砸抢事件中,许多人打着所谓的爱国的幌子,掺杂到人群中作乱,给社会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其他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样的行为何谈爱国?

一、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合法合理的表达爱国情怀 中国这个巨人向来是礼貌的,它从来不会以强欺弱。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华夏子孙世世代代就懂得谦卑和礼让,这是一个泱泱大国生存的根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合理合法的渠道抒发自己的爱国情绪,坚信党和政府的决策能力。我们的一切爱国活动,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集会、游行和示威,都是非法的,不要随意参加。要表达爱国热忱可以在校园内举办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交流思想。任何人都不应该参加在校外的抗议和抵制活动。如果我们不能合理表达,任凭心中的激情喷薄而出,就可能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引起事端的结果反而是亲者痛仇者快,不仅无补于事,还会成为国际反华势力攻击中国的口实,造成极短的负面影响。

二、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化爱国之情为爱国之行

装饰价值的情感体现与理性表达 篇3

装饰的发展

从人类艺术的诞生之日起,从未离开过装饰。从出土的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到现代妇女衣着上的花边,人类的艺术发展与装饰有着某种不可割舍的关系。装饰艺术运动是现代设计史上一次伟大的艺术运动,装饰艺术派主张借鉴历史上的各种装饰样式,以新古典主义为基础,同时主张机械化的美。与装饰艺术运动同时兴起的是现代主义,前者主张装饰,后者摒弃装饰。现代主义以简单理性著称,但是发展到后期的国际主义风格已经变成了一种没有任何装饰的冷漠风格而遭到年轻一代的厌倦。由此反观,装饰并不是没有价值的,装饰无价值论的根源是没有考虑人的情感需求,在这个设计风格多元化的时代,装饰,作为能够承载产品的情感附加值的元素之一而慢慢被接受甚至喜爱,正是装饰的设计价值的体现。

装饰需要满足理性需求

装饰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新的装饰替代旧的装饰,并没有解决当时社会最突出的成本的问题,设计依然是为上层人士生活服务的一个手段。所以虽然在时间上跟现代主义同步,但影响力远不如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为了降低产品成本,给更多人民大众使用,摒弃了装饰,是理性主义的典范,沙利文提出著名的“形式追随功能”更是成为一代设计师的座右铭,经济性和实用性成为设计重点。装饰因增加成本而被抵制。但是装饰真的消失不见了吗?并不是这样,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继续存在着,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美国著名设计师弗兰克·赖特,在他的建筑中喜欢装饰性的使用结构性构件,让建筑的体量成为建筑的装饰元素。这种装饰,不是浮夸的堆砌的矫饰,而是根据自然法则呈现出的美的效果。

在这个机械化工业化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资源紧缺,人口膨胀等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不光在形式上要化繁为简,更要通过设计传达出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装饰必然会存在,但不能过度矫饰;装饰的出现须有内在的逻辑,不能为了装饰而装饰。日本品牌MUJI就做到了这一点,在追求美感的同时也强调内在精神。一直以来,无印良品的设计原则就是要满足材料的可持续使用,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产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倡导质朴的生活理念,为大众提供简约、自然和富有质感的产品。无印良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品牌,而变成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装饰需要满足情感需求

现代主义在上个世界60年代逐渐式微的原因就是风格太过简单冷漠,疏忽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并导致了后现代主义出现。根据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按照由低到高分别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产品的功能可以看做满足生理需求层次。当最低级的需求被满足后必然会出现新的需求,这时候,人们对于情感的需求便产生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代主义设计风靡一时最后竟会遭到诟病,跟当时社会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物质生活不丰富,处在生理需求阶段,经济形势向好之后,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这时只讲功能的产品便不能继续打动人了。此时我们看待一件产品,不光考虑到他的功能,更多的是看他是否好看,能不能体现出我们的品味与形象,产品的使用过程其实是一个关于自我的社会定位的过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价格便宜功能强大的电子表就能够准确的读出时间但是却仍然有人愿意以昂贵的价格去购买一只手工表了,这正体现出了自我的价值与品位,是人精神上的需求。

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将设计目标按照高低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这三个层次描述了情感的对象化过程,本能层主要指产品的外形、质地、手感能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行为层主要指产品的使用阶段给用户带来的心理感受,最高层反思层是是一种综合的感觉,是指经过了前两层的作用,用户与产品已经建立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用户将人生阅历,文化背景,教育程度,以及自身对产品的理解和感知融合在一起产生的综合评定,这一层次的作用凌驾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上,起决定性的作用。诺曼的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对有些设计作品有些人非常喜欢但有些人却觉得简直无法忍受。对于喜欢的人来说,吸引他们的是设计的附加价值,是他们投射在产品身上的个人情感。这种精神上的需求是对情感化设计的召唤,装饰作为承载产品情感价值的载体必不可少。

小结

考虑到人对产品不仅有实用性的需求,还有情感需求,所以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装饰的价值。装饰必须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将用户心理作为一个影响因素融入到设计中,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并最大限度的体现产品的精神价值,这是一种对于人性的关怀和体贴,真正践行了包豪斯提出的“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这一初衷。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非理性表达 篇4

然而, 互联网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非理性网络利益表达不断衍生。《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显示, 2013年网络利益表达中, 个人暴力表达有所增加。传统利益表达渠道的不完善, 加上互联网交互和开放的特点, 使得网络利益表达存在着诸多不理性的成分。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公民个人权利的实现, 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1 我国非理性网络利益表达的表现

非理性网络利益表达表现在言论和认知两个层面。言论上的非理性是指网民在表达其利益诉求时表现出的语言偏激、情绪发泄、不够冷静;认知上的不理性是指网民利益表达内容反映出的主观偏执, 不注重逻辑与事实、无根据的批评等。非理性网络利益表达是理性网络利益表达的反向, 是在不受理性思维的控制下表达利益诉求的行为, 对网络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非理性网络利益表达主要有情绪化表达、虚假表达、暴力表达和非法表达四种。

1.1 情绪化表达

情绪化表达是非理性表达的最主要表现, 广泛出现在各类话题的讨论中。人的非理性和狂热性的一面会在具有隐匿性的网络上无限放大, 再加上温和平淡的言论总是遭到忽视, 网络利益表达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偏激性和煽情性言论的发泄行为, 各种言论趋于不同的极端, 谩骂多于讨论, 复杂的观点难以展开, 最终无法真正地表达出本意。从临武瓜农死亡事件中, 我们可以看出, 执法不当、法治不彰导致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加剧, 进而造成了偏执情绪激增。一些人通过网络随意发泄自己对国家、对政府的不满, 这种情绪化表达的言论被传播后, 人们依据自己的偏好得出情绪化的结论, 随着更多人的传播快速形成一股强大的情绪化利益诉求, 给政治系统带来强大的舆论压力。

1.2 虚假表达

网络利益表达主体在网上可以用虚拟身份参加, 也可以用真实身份参加, 这就造成了网络利益表达的不可控性, 很容易滋生虚假表达行为。互联网上存在有一些人, 或者有一些群体为了他自己的利益, 为了他自己的需求, 以微博、QQ信息或帖子的形式制造虚假信息去表达他的要求, 其他人无法了解事实的本来面目, 扰乱了他们对事物的判断, 并无意识的加入了传播虚假信息的行列。涉及食品安全、公共卫生、重大事故的话题都是易爆点, 以食品安全为例, 从狂放鞭炮到喝绿豆汤, 从抢购板蓝根到席卷超市食盐, 造谣的目的除了报复和制造社会轰动效应外, 还有个人的经济利益, 有些人散步谣言的背后其实有令人不齿的利益诉求。还有些人在网络政治参与中昧着良心制造假民意, 左右舆论, 误导群众, 甚至影响政府决策。

1.3 暴力表达

近年来, 网络暴力层出不穷, 而且件件都是网络热点。网络暴力事件大多发生在道德规范领域和舆论监督领域。涉及舆论监督的网络暴力多是言语暴力, 表现为对事件的深入和挖掘全面公开, 网友的热情常常改变了事件的进程, 在一定界限内能起到正面作用, 如监督官员作风, 反映了公民由对自身权益受到侵犯的担忧而增强的监督意识。也有跨越权利边界采取极端方式的行为暴力, 如躲猫猫事件中的恶意破坏政府网站的黑客行为, 就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而社会道德领域的网络暴力则总是形成激烈的井喷方式, 不仅在网络上声势浩大, 而且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网民往往未对事件真实性进行核实, 就盲目的通过侮辱谩骂对道德犯罪等进行审判, 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 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创伤。但有时道德领域的网络暴力会引发大众对相关利益诉求的关注, 如虐猫事件就激发人大代表发起了制定动物福利保护法的倡议。不论是舆论监督还是道德谴责, 暴力利益表达事件其实大都落脚于权利的表达和维护:“虐猫事件”对动物生命权利的维护、“华南虎照事件”对真相的追求、“最牛县委书记事件”对官员腐败的批判、“保罗天价理发事件”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躲猫猫事件”对无视公众知情权行为的批判等等。暴力表达, 是部分网友追求真相、维护权利的一种过激的表现方式。

1.4 非法表达

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匿名性使得网民很容易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放纵自己的行为, 而一些有不正当利益诉求的个人、反动势力、分裂分子等更是利用网络从事着非法的政治参与活动。他们利用互联网散布政治谣言, 扭曲各种社会事件, 攻击和诋毁政府, 进行政治煽动, 制造混乱。例如2012年3月, 一些反动分子在网上无端编造“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 并恶意传播, 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严重干扰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还有一些不法分子, 置国家的法律于不顾, 有计划地侵入政府信息系统, 窃取机密或破坏系统, 还通过互联网进行一些“网上投票”, 影响大众的政治立场, 这种利益表达行为已经触犯法律。例如, 我国的法轮功和被列入国际恐怖组织的“东突”在现实世界被打击后, 在网上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 他们通过网上散发邮件来招募新成员、教唆犯罪, 通过网上发帖来进行污蔑和煽动推翻我国政府等罪恶勾当。

2 网络环境下公众利益诉求理性表达的障碍因素

2.1 网民因素

第一, 网民结构的草根性。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当前中国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 达到了25.5%。就年龄方面, 10~29岁的网民比例占据55.3%, 而50岁以上的网民比例只有7%。就学历方面, 初高中学历的网民所占比例最大。[1]由此可见, 当前中国网民的总体状况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低学历、收入不高的“草根”特征。这一部分网民的共同特征就是看待问题常存在情绪化、极端化的倾向。第二, 部分意见领域的误导。意见领袖大多是具有较高学历的青年人, 他们关注热点事件, 观点敏锐, 表达能力强, 对事情有独特的见解。但是有部分意见领袖为了发泄个人不满或特殊利益目的, 通过断言、重复的语言手段, 在未调查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发表主观臆断的见解, 对网民事实心理引导, 影响群体行为。第三, 群体压力下的从众心理。网络既是一个允许多元化观点存在的虚拟空间, 也是一个很容易产生“沉默的螺旋”的公共领域。从网络新闻评论、论坛跟帖中可以看到, 占主导地位的意见会对持有不同意见者造成一种群体压力。某些事件中, 一些持理性观点的少数人为了不被群体恶意攻击会保持沉默, 这就使得非理性表达不但不能在自由的讨论中得到缓解, 还会滚雪球般的趋向更加不理性的极端, 网民的许多非理性表达都是在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形成的。

2.2 网络媒介因素

第一, 网络的匿名性。网民隐藏在虚拟世界中, 即使发表虚假信息或不当评论也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以至于现实生活中的法律规制、道德底线也可以轻易冲破。第二, 把关人缺位。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 即在群体传播的过程负责对传播信息进行把关、过滤, 并决定哪些可以进入流通环节的一群人。[2]互联网给无把关人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平台, 政府的把关功能被削弱, 所谓的网络把关人实际上也无力核对每条信息的真假, 网络每天都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海量的信息, 各种不良信息、虚假信息随之泛滥其中。第三, 网络媒体偏好的诱导。网络经济是靠注意力生存的经济, 只有吸引眼球的媒体才能占据网络市场。许多网站出于利益考虑, 会不顾信息真假, 一味地发布吸引眼球的话题, 追求网民的疯狂点击。而这些网络易爆点恰恰又集中于社会阴暗面, 如暴力拆迁、官员腐败等负面事件, 种种偏激言论传播速度极快, 长此以往人们就感到自己处于阴暗的社会中, 更容易积攒偏激情绪, 使得网络利益表达行为失控, 这与媒体偏好诱导下过分夸大了社会阴暗面有很大关系。

2.3 政府因素

第一, 网络道德建设滞后。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开展了网络道德教育, 但没有将其纳入整个公民道德建设范畴, 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当前的网络道德建设工作中还是以对网瘾少年、网络诈骗等负面内容的传统说教为主, 既缺乏正面引导, 也缺乏对当前网络行为与心理的了解, 教育针对性不强。第二, 法律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规制网络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 但是网络立法还存在很明显的不足, 如, 我国当前网络立法层次较低, 可操作性不强;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多, 多头立法、立法冲突现象严重;立法缺乏整体性, 有些方面缺位严重;缺乏保护公民权利的内容等, 这就给网络谣言、暴力表达等提供了可钻的空子。因此, 建立一套合适的法律法规, 对有危害性的网络行为通过法律进行规范和防范, 乃当务之急。

摘要:当前,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 公民的利益表达的愿望十分强烈, 但是传统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通使得公民从网络寻求出路, 然而互联网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也使得非理性网络利益表达不断衍生。本文归纳了我国公民非理性网络利益表达的四种表现——情绪化表达、虚假表达、暴力表达和非法表达, 总结了公民非理性网络利益表达的危害, 进而从网民、网络媒介、政府等层面深入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公众利益诉求理性表达的障碍因素。

关键词:利益表达,网络,非理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网络文化传播方向及理性表达论文 篇5

1我国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文化传播的内容方向

文化因为其具有广泛的多样性,这就对于网络文化的传播提出了挑战,这样的特性要求我们在挑选题材的时候,要抓住重点,在突出其多样性的基础上,合理规范的选题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做到合理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防止选题的导向出现问题,在思想层次上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要进行同性选择,而第二值得注意的就是求异性的选择。简单来讲,就是第一种价值观就是要站在国际舞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遵循国际上现在流行的文化,对于一些标准什么的都需要按照国际上标准的规定规则去进行实施,相对于第一种,第二种文化传播的思想就是要做到有差异性,不能人云亦云,这样就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不能脱离我们的根,要时时扎根于中华五千多年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1.1重合性选择

所谓的重合性选择,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不能脱离时代的潮流,就是要站在国际舞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遵循国际上现在流行的文化,对于一些标准什么的都需要按照国际上标准的规定规则去进行实施。这样的选择方法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会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和目的,可能会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就长远来看,因为其意味的追求国际潮流,对于我们中华五千多年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是一种漠视,也不利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致使我们国家的主流文化慢慢失去其影响力,不被大众所认可,失去其价值所在,最终可能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对于外来文化的选择态度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大数据时代刚刚起步,互联网形式的文化传播也盛行时间不长,我们对于新媒介下的市场占有情况还不太了解,对于消费者的选择也不太明确,而且由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是非常显眼,竞争能力的不足,加上我们在这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我们在文化传播这里方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很多的原因都会是我们国家的网络文化传播受到威胁与挑战,有可能致使我们去紧跟时代的潮流,跟着别的国家去盲目照搬的去做,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可能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会导致我们的文化受到排挤压迫,别的国家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会渗透进来,有可能会占据我们国内的市场份额,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1.2差异化选择

差异化选择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不同于重合性选择的一种文化传播的选择途径,它的主旨思想就是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脱离我们优秀的本土文化,我们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要弘扬我们五千多年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这一点,比较有说服力的就是二零零六年,美国《新闻周刊》里所评选出的新世纪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最大,代表性最强的一些国家文化形象,其中我们国家,像除了长城这些历史遗存下来的古建筑,还有许多的像京剧这样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均是享誉全球。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从他们选择的这些代表我们国家的文化形象的文化遗产而言,总体上都带有严重的民族色彩,而且以传统文化比较的多。纵观我们国家文化的发展传播历史,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交流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许许多多的文化渗透到好多的地区,在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方面做得相当的好,深入人心,广为流传,深受各地区人民的喜爱的赞美。但不能因为说我们国家独特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能代表我们国家的整体的文化形态,前面已经说过,我们国家文化极具多样性,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发展,我们的文化也紧随潮流,不断地更新进步,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在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的历史文化过程中,要和我们现在的社会所接壤,不能导致文化的断层,使我们的文化最完整的呈现给世界。

1.3整合性选择

试论生态建筑理性化表达的多样性 篇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各行各业都在将经济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寻求更好的发展。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其生态建筑的发展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建筑中理性化的表达的多样性,对于保持城市生态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生态建筑理性化表达的多样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性化表达;多样性

我国的经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城市化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但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我国城市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困扰,甚至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的施工是影响城市生态平衡的最主要因素。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生态建筑逐渐受到关注。生态建筑具有节能环保的作用,其理性化表达的多样性,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一、生态建筑的本质

生态建筑是一种通过将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进行组织,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的循环转换,以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在建筑的设计施工当中加入生态的观念,使得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生态能够很好的融合,建筑能夠顺应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这样的建筑结构不会对当地的气候以及环境产生危害。加入生态观念的建筑,其造型和结构与普通的建筑也存在着不同,其造型和结构的多样性更加的明显。可以说生态建筑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而设计的,即融合了当地的文化也顺应了经济和环境发展的规律。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其他普通建筑的设计相比,其在技术层面上具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考验了设计师们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的水平,其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不断的增加加强生态的理念,在技术能力水平上不断的提高,才能够设计出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作为现代建筑的新形势,其的发展将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将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的建筑在结构和外观上都有很多的相似点,有的建筑会利用材料来直观的表现建筑的形式,突出现代化建筑类型的特点,这就区分于古典的建筑形式。古典的建筑形式多崇尚的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其建筑的内涵相对与外形结构来说更加的丰富。从古今的建筑结构外观来看,不同的建筑设计顺应了不同的时代背景。而在生态理念不断加强的现在,生态建筑在设计和结构上又与普通的建筑和古代的建筑在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生态建筑在设计上更加的绿色环保,其外观不一定会有多么的华丽,但其所选择的材料是无毒无污染的材料种类,在内部结构中也注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其设计不止简约大方,还能够更加的美化城市的环境,其具有浓厚的现代化气息,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舒适的享受。

生态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会着重对建筑的剖面进行设计和规划,使内部空间能够接受到更多的阳光,让人们能够充分的享受自然光的洗礼。生态建筑所采用的原料都是无毒无公害的绿色环保材料,一般会采用砖这种材料来增加建筑的蓄热体,以此来增强建筑的性能和功能。其基础设施也严格遵照保护生态的原则而建设,其外观墙体也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性,一般会设立直立的烟囱,直立的烟囱更能够保证通风的顺畅性,在夏季能够保持室内的凉爽。建筑的外观是建筑的脸面,其原材料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合理质优的建筑材料,再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不仅可以让建筑的外观造型更加的美观,引人注目,还能够使建筑的性能和功能更加的健全。生态建筑在设计上区别于现代的建筑形式,其没有固定的设计要求和指标,其变化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生态建筑所提倡的尊重环境、适应气候的设计宗旨也给建筑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二、生态建筑理性化表达的多样性

生态建筑理性化表达的多样性是这种建筑的突出特点,和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多数都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地方特色为依据,因此,不同的地区会存在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包括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等。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不需要对建筑物的外观做严格地要求,但是却需要将美学的诸多元素融入到其中,寻求创新。生态建筑的节能和环保的优势使其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另外,建筑物所在的地点,对于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从建筑的美观程度考虑,同时也要对建筑的实用程度高度重视。如果一些建筑处于城市中心,就需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融进先进的构思,比如楼板、外墙等等,都需要形成一定的微型生态系统。能够充分体现出建筑的特色。

除了耸立在屋顶上的旋转式“风塔”以外,完全以传统的建筑外观相协调,只是通过技术革新形成了建筑内部的生态系统。

生态建筑技术、建筑构件的多样性也使生态建筑可以在现代建筑原则下展开,由于没有采取高层或大跨的结构形式,可以用砖和钢筋混凝土这类制造时耗能少的建筑材料来建造。楼面为钢筋混凝土,外墙内层是180mm厚的砖,周边外包100mm矿物纤维绝热层,外再包砖。这种结构有助于产生良好的声学性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平衡温度流动,吸收人、计算机、照明和阳光的热量,在空间变冷时释放热量。双层玻璃使用金属框,着色装修以减少维护。通过密封框中的热障以减少冷桥。绝热的热障装在内外楣之间,精心分开窗户的内外层。为了节能,开窗面积限制在外墙面积的20%,自然光由窗户顶部的一块固定的玻璃加强,白天将天光反射到天花上,再反射到进深更深的地方,照度可达到500LUX。

对于生态建筑的多样性而言,建筑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投资预算,选用适宜的技术手段、建筑材料,以形成独特的生态建筑。对于低造价建筑多以地域性建筑为模本进行再创造,其形式制约性较大,多为配合技术的要求,同时也最具有地域特色,无不是生态意识的体现,如:拉森·巴德兰设计的利雅得的司法宫与礼拜寺是一个大型的城市项目。建筑师在以类型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规模”是这一地区的传统建筑在考虑极热极旱的当地气候环境问题的关键准则。在与现在流行的轻质分离式结构进行对比后,他确定了一个集中的、成簇状的模式以减少获热。在大礼拜寺屋顶上布置了成排的小塔,为室内提供了自然采光和通风。

高投资、高科技建筑在引入生态意识之后,脱下了冷冰冰的外衣,表现出对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尊重,呈现出人性化的趋势,高技术实现了高情感。新德国议会大厦的修复工程举世瞩目,诺曼·福斯特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杰作。议会大厦充分利用了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并结合共生和热能再生系统,以最低的费用、最少的能耗获得最大的收益。该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议会大厦的圆穹顶,圆穹顶也是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节能策略之关键,这个工程也是尊重自然的生态建筑典范。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类型,设计师多采用因地制宜的形式进行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强调尊重自然、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而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所以,生态建筑的形式表达也的多样性的。生态建筑的形式不但与建筑材料有关,还与建筑设计的技术有很大的关系,生态建筑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结构的形式,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其提倡利用自然资源,比如增加室内的自然光照射,或者自然风、穿堂风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1]王菲,乔龙飞.试论建筑的生态化发展趋势[J].青年文学家.2011(13)

非理性表达 篇7

《甄嬛传》受欢迎的程度大大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因为清朝的后宫剧在荧屏上看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几乎从皇太极开始,每一个皇帝都被编剧翻来覆去的写了好几次了,但出乎意料的是《甄嬛传》不仅没有受到冷遇,反倒是成了各个电视台必备的常播剧。这固然和剧中群星云集有一定的客观关系,但从主观上来看,其实和当下女性主义精神盛行直接的关系。

2 女性主义精神与《甄嬛传》

所谓女性主义,从宏观上来讲就是男女平等的广泛概念,从微观上来说就是女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追求的自立和平等。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争取独立的激进思想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女性的人格上的魅力来征服社会,展现出自我的真实价值,才是一个最佳的表现形式。《甄嬛传》中的表述正与这种思想不谋而合,在这部长达70集的电视剧中,整个后宫就宛如一个小社会一样,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也有郎情妾意的耳鬓厮守。一部简单的电视剧,将当下女性最为关心的学习、工作和情感问题都影射进来了,无论是职场达人还是家庭主妇,都能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进而切身体会自我价值,这是编剧和导演在把握人物形象和现实关系上的成功。

3 女性主义精神的发展与沿革

在女性主义精神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女性意识到要想有更多的独立的权利和享受到独立的自由,必须首先从提升自我的修养和价值做起,而不是单纯的以激进的手段来去抗衡社会的不公允。因此,很多理性的女性首先将提升自我的价值放在了改变女性形象的首位上。有资料分析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范围内,女性的实际就业比例已经从七八十年代的16%飙升至2010年的38%,就连一直追崇以家庭为核心的日本女性而言,其实际就业比例也接近了25%,而在我国更是变化明显。由于政府措施实施的得当,目前女性接受教育和工作的实际比例更是远远高于世界平准水平。

4 女性主义精神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女性主义精神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虽然社会在表象上对女性的各种权利和义务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了保障,但其实真正体现女性价值的氛围并没有营造出来。据Tom网女性频道做的一个网络调查显示,1600名受访的女性中,有近四成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不满意,更是有接近5%的女性认为在工作中受到歧视,自身的社会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这组数据看似并不高,但这仅仅是基于一个样本数据进行的调查,在我国如此众多的人口基数上来计算的话,这个数字就令人咋舌了。这充分地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虽然社会对于女性宣扬的公平和独立给予了一定的让步,但并没有真正的以客观的态度来面对女性所真正关心的问题。《甄嬛传》中,婉嫔入宫之后虽然也位列后宫众嫔妃之内,但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关注,正是影射了女性目前面临的这种社会问题。甄嬛最后能在宫廷抗争中得到突破和发展,正是女性主义精神获得成功的最好表现。

5 女性主义精神的情感表达

女性主义精神追求的是平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无论社会和外部环境对其影响多么的强烈,其实对于女性自身而言只要自我坚持把握的到位的话,受到的冲击并不大。说到女性主义精神的最佳体现,就不得不说前几年曾经盛行的那部韩剧《大长今》,一个掌握着非凡厨艺和医术的女性,在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里能够脱颖而出,难能可贵。这是这部戏能风靡整个亚洲,以至于让时任的韩国总统外出访问时都特意应外宾要求将这部戏的DVD当作礼品来馈赠。虽然这部戏更能贴切的表现女性主义精神,特别是在针对女性主义精神的理性情感认知上把握的更为精准,但毕竟是韩剧,描写和阐述的一些观点与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国内的女性虽然对其趋之若鹜,但也仅是以欣赏的角度去对待。《甄嬛传》就完全不一样了,编剧设置的若干个剧中的人物,其定位十分灵活,颠覆了人们常态化的对“好人”和“坏人”的标签式认识,跟多人都是以亦正亦邪的面貌出现的。因此,这些剧中人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婉约柔美的一面,又有特立独行、心狠手辣的一面,如此复杂的局面,主要是为了配合当时的皇权主义。这恰恰是女性主义所需要打破的核心之所在。

女性主义精神的表达,从理性的角度上来看的话,因为其各自的主张不同,具体实施的步骤也不尽相同,但最终的结果和达到的效果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样的,这主要得益于女性本质上较为孱弱的一面。毕竟在国人的眼里,邓颖超、冰心等这些政坛、文坛上的成功女性凤毛麟角,她们的期望值并不高,只是需要社会给予一个客观且公允的环境即可。社会上往往有一些人对于这种女性权益的主张,特别是对于女性在自我价值上的体现过程中的宽容依旧当成是女性的懦弱,仍旧想以大男子主义来凌驾其之上,招致女性的反感和激烈的对抗。如此一来,不仅对双方而言没有任何好处,还给社会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女性主义精神所表达的情感在世人看起来很复杂,涉及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面,但归纳起来其实范围和内容并没有那么大,仅是从三个方面较为突出而已。

第一,女性期望自我价值得到认可。

长期以来被社会的歧视,让女性的自我价值并没有真正的受到重视和得到认可,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中,虽然女性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但世人所了解和认可的并不多见。因此,女性以及现代女性主义最为核心的情感表达就是需要得到认可。这种认可在广义上来讲可以是社会层面的,在侠义的角度来说是家庭的。这种认可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句“辛苦了”就可以概括的,是需要人们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女性自我价值的提升。

第二,女性需要得到尊重。

应当客观的承认,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部分女性的确在物质面前迷失了自我,但这毕竟是女性中的极少数。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媒体,都不能将个案无限度的夸大,不能因为处于新闻炒作的需要将一些较为特殊的个案情况广义的进行表述,这样一来就让女性在社会的天枰上完全失去了重心。社会和舆论在抨击一些丑恶现场的时候,应理性地分析出其中存在的必然和偶然,才是对女性最基本的尊重。应客观公允的看到,往大了讲,不仅航天员中有了女性的身影,就连讲授“太空第一课”的都是女老师;往小了说,开奔驰在路上行走的成功女性,并不是那些仇富心态的人眼中的“二奶”,而长期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职场白领女性更是大有人在。基于此,女性需要在社会中尽最大的努力主张自己的正当权益,借以获得应有的尊重。

第三,女性需要客观的评价自我。

女性在自我价值提升的过程中,如果社会给予的环境过于轻松的话,其实也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也就是说,女性在进行自我价值的体现的过程中,过度的张扬和表现,导致了个人价值虽然体现出来了,但个人形象却荡然无存了,如此本末倒置的行为,完全违背了女性主义精神的初衷。有些人认为这是女性在经过长期的压抑之后的“厚积薄发”,是值得提倡的。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过度的张扬,这种张扬的结果不仅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倒让太多的人对女性的认识更为偏激,认为社会对于女性的宽容才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进而会让一些原本对女性存在宽容之心的人也产生了一定的看法。因此,女性需要表达和主张自己的权益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要看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是否符合相应的客观条件,既不能一味忍让,也不能喧宾夺主的过度张扬,这两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样的。就像《甄嬛传》中婉嫔和华妃的那段对话一样:“姐姐如若长此以往的强势下去,整个人就不好了。”

就此而言,女性主义精神在当今社会中的确需要人们加以正视,特别是在对女性仍然存在歧视和偏见的环境中,但这种正视也需要通过理性的表达进行,绝对不能出现刚刚从“贾府的林妹妹”形象中走出来,就像马上转变成为“王熙凤”。这样既不现实,也会招致更多的社会非议,尤其是一旦这种情绪和行为出现的话,很容易代入家庭生活环境中,长此以往下去的话,对于女性的发展和自我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6 结语

综上所述,一部《甄嬛传》的热播,在世人的眼中是看到了清朝后宫的杂乱的纷争,而在一些知性的女性朋友眼里,它是一个“职场宝典”,在一向以逆来顺受的家庭主妇眼里有它的指引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诚然,不同人对于《甄嬛传》的认识都完全不同,是因为审视的角度不一样,但其思想深邃是完全一致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女性主义精神,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和修养。一部电视剧可能从实际上改变不了什么,但只要是激发起女性的这种潜意识形态来,更多的女性就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

摘要:一部《甄嬛传》不仅让荧屏上又多了一部常播剧,观众和网友还创造性的推出了“甄嬛体”,可谓是线上线下都忙的不亦乐乎。那么,《甄嬛传》其魅力到底在什么地方?女性主义精神的本质和深邃到底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本文就结合一些影评来分析从《甄嬛传》热播看现代女性主义精神表达的情感与理性。

关键词:《甄嬛传》,现代女性主义精神,情感

参考文献

[1]李云霞,王铮键.从马克思的社会时间视域看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性[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3).

[2]林海燕.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特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3]伍建婷.男女平等观点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非理性表达 篇8

一、理性:相信逻辑

刘勰在谈论论体的时候说:“论也者, 弥纶群言, 而研精一理者也。”强调文体的说理性, 对于如何说理, 还提出“辨正然否”, 也就是要明辨是非;穷于有数, 追于无形, 钻坚求通, 钩深取极, 即要把道理说深说透。“义贵圆通, 辞忌枝碎, 必使心与理合, 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 敌人不知所乘”, 这与叶圣陶在《国文百八课》中的定位相似:“议论文是把作者所主张的某种判断加以论证, 使敌论者信服的文章。”“我们写作议论文, 情形正和上法庭去诉讼向敌方和法官讲话一样。”[1]强调说理及语言表达要周密, 无懈可击。议论文在一些学者那里被理解为说理文, 虽然这种理解趋于片面, 但是揭示了议论的主要文体特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 而这正指向学生的理性与逻辑。

理性是建立在证据和逻辑之上, 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式。议论文写作中, 学生似乎不会说理, 不会讲逻辑, 更倾向于渲染、抒情、铺排, 并且是无节制的。这种基础教育的弊病甚至已经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公共理性, “霸气、含混、反逻辑、少理性的语言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深入公共文化肌理的普遍痼疾”[2]。

胡适当年强调, 初中生着重演讲, 高中生则应该在辩论中提高智慧。但是很可惜的是写作教学不但没有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理解事物、理性分析的能力, 反而使学生写作内容低幼化, 要么人云亦云、不假思索, 要么无病呻吟。当我们看到法国学生在讨论:“‘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美国学生在讨论:“‘媒体不仅传播消息和文化, 而且决定什么消息是重要的, 这样他们就帮助形成文化价值’ (伯恩斯坦) 。报纸、杂志、电视、收音机、电影、互联网, 等等, 能够决定多数人意识中什么是重要的吗?”学生还在写“贵在有恒”、“诚信”、“助人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志者事竟成”、“失败是成功之母”、“知识就是力量”、“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知足常乐”、“不知足者常乐”, 然后拼命反复咀嚼司马迁、爱迪生、李白、马云等人物的时候, 不得不感慨深思。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本身就要求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这是其文体的精神价值所在, 但是在教与学实践中我们将这种价值抛弃了。

二、意见表达与公民意识

高语罕在《国文作法》中将文章分为叙述文、描写文、解说文和论辩文四类, 又在论辩文中再分出四个下位类:论说文“对于一个问题, 发表一种主张”, 批评文“对一个事物的性质功用效率善恶下一种批评”;辩驳文“对于人家的主张表示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或是答辩人家反对自己的主张”;诱导文“对于一个人, 一个团体, 一个党派发表劝诱, 或忠告”。其所指的论辩文完全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议论文”[3]。叶圣陶在《作文论》中将议论文定义为“总旨在于表示作者的见解”。夏丏尊、刘薰宇提出:“在议论文中, 所列的完全是作者对于某事物的判断, 作者完全出现在文里。”[4]

从高语罕、叶圣陶等人对议论文的定义看, 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那就是作者作为主体“我”出现在文章中———这个“我”比其他文体都要强烈得多———表达自己的意见 (见解) , 可以是一种主张、一种批评、一种赞成或反对的态度, 一种劝诱或者忠告。议论文是一种进行意见表达的文体。这种意见表达是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为基础的。写作的过程就是对传达自己意见或见解的过程, 是与人沟通、说服他人的过程, 写作主体既是学习者又是思想者。但是现在的议论文写作学生缺乏独特见解, 总是在“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等通常观点上耗费精力。高考题目更为这种思想的肤浅推动, 如“拒绝平庸”、“心灵的选择”、“找回童年”, 这些线性、单级思维的题目, 逼仄着学生的思想的空间, 迫使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变得简单、肤浅、偏执, 最终导致作文始终千人一面、万人一腔, 不独思想一致, 材料相似, 而且思维方式雷同, 表达方式也同样单调。

南师附中的王栋生老师谈到, 当时校刊《树人》有个“青年论坛”, 常有学生来稿, 纵论天下大事, 后来逐渐弱化回到校园之内, 结合学习谈问题, 再后来发议论的人越来越少, 偶尔有一两篇高谈阔论, 也波澜不惊。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学生写作个人化倾向日益严重, 风花雪月还算是清雅的, 更多的是写为生活琐事的喜怒哀乐, 内容低幼化, 无病呻吟, 简直成了中学生写作的一大通病。

新加坡的论题:“科学提倡怀疑精神, 宗教信仰镇压怀疑精神, 你对此认可多少?”“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 为什么学习它?”这种论题导向显然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议论文就是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主张、认识、看法等, 并借助各种思维方法展开论述, 力求让他人信服、接纳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如果偏离这种价值取向, 就会成为一种“文字”游戏。在写作教学实践中, 某些一线教师更多地关注写作技术和修辞技术, 加上题目的道德化和大而无当的哲理化, 使学生更多地想到的是码文字, 差别在于谁比谁码地好看, 最终导致学生议论的凌空虚蹈、大而不当、矫揉造作、造势煽情。

我们强调回归议论文的意见的表达本旨, 就是强调写作教学中关注学生对“真理”的追求, 这一点正是对理性思维的逻辑力量和批判思维的承接。议论文的意见表达价值关注学生对“真理”的追求, 关乎学生的人格力量。刘勰在谈论体的时候指出:“斤利者, 越理而横断;辞辨者, 反义而取通;览文虽巧, 而检迹知妄。惟君子能通天下之志, 安可以曲论哉?”就是说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屑于进行越理反义进行巧辩曲论的。

议论文的意见表达价值同时是和公民精神、公民素养紧密相连的, 也就是以公民身份就公共事务对社会发言。古代作文章强调“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虽然都是从精英主义出发强调写作所承载的政治和道德使命, 但是保有写作的社会性传统。古代又有“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传统, 柳宗元也在《杨评事文集后序》中指出“文之用, 辞令褒贬, 导物讽喻而已”, 都是要求议论文的写作要有对时、事即社会生活的针对性, 颂美、刺恶、纠偏裨善, 既不发空泛议论, 又不为议论而议论, 使议论文成为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一种文章形式。

公民素养是现代社会进步必备的条件, 在国外母语课程标准中大多有“培养公民”的课程目标。高中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独立意识, 将步入社会, 思想开始富有社会价值, 应该承担起公民的责任感, 文章应体现公共责任。“那种以应试套路框死学生的教育, 可以说是‘顺民写作’。而那种看似自由, 其实是放任自流, 逃避责任的‘小资’作品, 不妨称之为‘逸民写作’。无论‘顺民’‘逸民’, 都不能算是合格的现代公民。公民不是天生的, 今天要建设公民社会, 我们迫切地需要培养现代‘公民’, 写作教学义不容辞”[5]。高中的议论写作应该指向公民精神的培养, 写作不仅仅是表达自己, 还是向社会发言, 对社会人与事的关切, 突出维护、争取自身的自由和权利, 以及对社会中其他个体、群体自由和权利的尊重与维护, 关心国家和社会相关的公共福祉。

三、结语

就议论文文体写作而言, 从实践上写作技术和修辞技术我们都不缺, 真正缺乏的是对写作目的缺乏思考, 在应试的泥潭中陷入“写作无目的”和“写作目的异化” (以应试为目标) , 对文体本身的写作价值缺乏自省。

议论文的训练不是训练议论文本身, 训练的是使学生保有议论文核心价值的文体精神, 也就是具备议论文核心价值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气度。当学生保有这些思维方式和精神气度, 这些核心的价值特征就是议论文写作所需要呈现的, 即理性精神、意见表达和公民意识。这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 理性精神是意见表达的基础, 没有独立的逻辑能力和批判意识无法做到表述意见, 而理性精神和意见表达同样是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相信逻辑的力量和批判性意识, 学会独立思考, 运用逻辑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形成理性判断下的批判自由, 并关切个体、他人和自身, 应对纷繁社会中的经济、社会、文化、道德各方面的挑战与取舍, 关心国家与社会的公共福祉。这是议论文写作的真正价值所归。因此,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议论文是高中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并不过分。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徐贲.说理教育与公民理性[J].南风窗, 2009 (12) 87-89.

[3][4]张寿康, 主编.现代文章学资料汇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1.

非理性表达 篇9

COX-2基因定位于染色体l q25.2.25.3,长度约8kb,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定位于核膜。其生理功能是调控细胞的有丝分裂、参与细胞的生长过程以及调节排卵等,并参与神经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以及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脑血流和血脑屏障,介导脊髓疼痛机制和机体的发热反应等。COX-2是诱导型酶,在炎症及或细胞因子,如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或白介素1(IL-1)等的刺激下,其m RNA大量转录并翻译成功能蛋白,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直接参与和加重炎性反应[1]。但近年研究表明,COX-2在神经、心血管、生殖系统以及肾脏的部分组织中也有持续的结构性表达,是维持这些组织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酶类[2]。

1 Celecoxib对大鼠实验性消化道肿瘤的影响

人们开始探讨特异于COX-2的抑制剂(如Celecoxib)对结肠癌的预防效应,基础研究表明:在小肠上皮细胞中转入COX-2基因,可改变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增强细胞的成瘤能力。特异性COX-2抑制剂Meloxicam能抑制体外直肠、结肠肿瘤的生长[3],Ninmesulin能阻止癌前息肉的发展[4]。Reddy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COX-2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对实验鼠不同时期结肠肿瘤的治疗情况,发现不同剂量的celecoxib可使总体结肠腺瘤的发生率降低53%~78%,腺癌降低45%~47%。且药物效应与剂量呈正相关[5]。另一项在小鼠腺瘤样息肉模型中进行的研究表明Celecoxib能明显减少息肉数目和大小(P<0.01),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6]。新近报道一组77例FAP的临床研究发现,Celecoxib可降低28%的直肠息肉发生率,且未见胃肠道不良反应[7]。

MNNG诱导Wistar大鼠作为实验性胃癌模型已得到公认。作者选用纯系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应用化学致癌剂MNNG成功地诱发出组织学上更接近人胃癌的动物学模型。研究显示每天10mg/kg是最佳剂量,使用这一剂量胃癌发生率降低了56%,肿瘤多发数目降低了80%,肿瘤体积减少近1000倍,这一结果与其在肠癌模型中的作用相一致。优于以前报道的应用其他抑癌剂预防胃癌的结果。在高剂量组Celecoxib 20mg/(kg·d)肿瘤发生率、多发数目及肿瘤体积也有所抑制,但未见剂量效应关系,而Celecoxib 5mg/(kg·d)组未见肿瘤预防作用,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我们的研究表明特异性COX-2抑制剂Celeeoxib可抑制MNNG诱导的大鼠胃癌的发生,进一步为特异性COX-2抑制剂预防人类胃癌提供了证据。这剂量不同的Celecoxib均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使AI/PI值增加;而消炎痛处理组仅见增殖减少,未见凋亡增加。

2 Celecoxib对大鼠实验性膀胱肿瘤的影响

2000年Grubbs等采用两个动物模型评估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OH-BBN诱导的啮齿动物类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其一,雄性Fischer-334大鼠每周口服一次OH-BBN用12周。此前一周用不同剂量的Celecoxib(1250、500、200mg/kg食物)进行预处理。然后每周检查1次是否存在可触知的膀胱肿瘤,8个月结果显示:对照组40%发生可触及的膀胱肿瘤且最终导致大鼠死亡,而所有经预处理的大鼠仅有10%死亡。提示3个剂量的Celecoxib均能抑制肿瘤形成。Celecoxib并不能显著减少癌前期病变发生率,但可剂量依赖性的减少膀胱肿瘤发生率,1250、500及200 mg/kg食物剂量下可分别降低77%、57%、47%。其二,雌性大鼠应用OH-BBN每周口服2次,用8周。8个月后所有大鼠均发生癌前期病变,6%大鼠发生膀胱肿瘤。上述大鼠在OH-BBN初次治疗前1周或末次治疗1周分别采用剂量为500、1000mg/kg食物的Celecoxib处理。结果为:上述两种方案均不能显著减少癌前期病变发生率,但OH-BBN造模前采用Celecoxib处理肿瘤发生率减低65%,造模后采用Celecoxib处理肿瘤发生率显著减低大于95%。研究中Celecoxib未导致大鼠体质量改变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相应的体征。以上两模型表明Celecoxib可有效抑制大鼠膀胱治疗生长,增加存活率,同时即使在OH-BBN诱导产生膀胱肿瘤后,Celecoxib仍能显著降低大鼠膀胱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即说明Celecoxib在预防和治疗膀胱肿瘤方面的应用前景[9]。

综上所述,COX-2参与了消化道及膀胱肿瘤的发病过程,但是消化道及膀胱肿瘤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COX-2也仅仅是众多参与因子之一,单独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不能完全阻止肿瘤的发生。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及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肿瘤的新思路。

摘要:目的 探讨celecoxib对实验大鼠COX-2病理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大鼠注入不同剂量的celecoxib,研究大鼠消化道肿瘤和膀胱肿瘤的发生率。结果 不同剂量的celecoxib可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对胃癌有预防作用;celecoxib并不能显著减少癌前期病变发生率,但可剂量依赖性的减少膀胱肿瘤发生率。结论 不同剂量的Celecoxib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效降低肿瘤的发生率,但是单独使用Celecoxib不能完全阻止肿瘤的发生。

关键词:Celecoxib,大鼠,消化道肿瘤,膀胱肿瘤,发生率

参考文献

[1]Zagol Ikapitte I,Masterson TS,Amarnath V,et a1.ProstaglandinH-2 derived adducts of proteins correlate with Alzheimer,Sdisease severity[J].Neurochem,2005,94(4):1140-1145.

[2]Blobaum AL,Marnett LJ.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asis ofcyclooxygenasa inhibition[J].J Med Chem,2007,50(7):1425-1441.

[3]Goldman AP,Williams CS,Sheng H,et al.Meloxicam inhibits thegrowth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J].Carcinogenesis,1998,19(12):2195-2199.

[4]Nakano K,Ohmori Y,Nishimura A,et al.Report of a case of preca-ncerous primary duodenal polyp and a reviewofthe relatedliterature[J]Jpn J Surg,1981,11(1):43-49.

非理性表达 篇10

这种纯一性和一致性, 无疑是一种精心选择和调试的结果。和其他诸如《御制全唐诗》之类的主要由他人编定的“御制”文本不同, 这些御制诗文是由大皇帝本人所作的——至少在名义上, 它被标称如此。大皇帝所处的绝对权力的顶层, 使得这些诗文具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意义:一方面, 这些诗歌无疑是具有私人性的, 但另一方面, 这些作品却也如戈德曼在其《发生与结构》中所描述的那样, 同时处于“社会集团”所构成的结构当中, 因此具有一种“最高范训”的意味1。“最高范训”, 决定了御制诗所表达的应该是一种理想化的文化范型, 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清代御制诗对于理性精神的坚持。而皇权的唯一性和现实性, 则又决定了这些作品必须以一种具有个人性和主体实在性的面目出现。下文将以一组由不同皇帝创作的但具有“同题共咏”性质的诗歌为例, 分析范训意识与个体意识相遇之后, 所带给文学的影响。

所选取的一组诗, 分别是乾隆皇帝的《赋得至人心镜》2、嘉庆帝的《题心镜轩》3、道光帝的《赐游心镜斋》4, 以及同治皇帝的《心镜》5。这些诗虽然题目和内容微有差异, 但其均是围绕着古代的“心镜”说展开, 在主题上具有一定连贯性。具有连贯性的主题, 会使提取这些诗的基本特征变得稍为容易。

先看乾隆帝的《赋得至人心镜》:

轩皇造为器, 庄子喻成谟。造则镜标有, 喻惟心表无。藴之寸田约, 照乃万方俱。水火宁资取, 阴阳自合符。将迎实非也, 妍丑任呈乎。赋一可封著, 鉴三贞观殊。放弥拟满月, 卷退静融珠。望道聊吟此, 行躬实愧吾。

诗的起始, 基本是一种知识史的表达。“轩皇造为器”, 所记的乃是神话传说。《御定渊鉴类涵》引《轩辕内传》:“帝会王母, 铸镜十二, 随月用之。此镜之始也。”6这句说的是镜之起源。“庄子喻成谟”, 则是用《庄子典故》。《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 不将不逆, 应而不藏, 故能胜物而不伤。”郭象注曰:“鉴物而无情”, “物来即鉴, 鉴不以心, 故虽天下之广而无劳神之苦”7。庄子用镜作比, 说的是他的“无情论”。其下“寸田”, 用的本是道教语汇。《黄庭内景经·琼室》:“寸田尺宅可治生。”梁丘子注:“谓三丹田之宅各方一寸, 故曰寸田。”此处之“寸田”主要还是就“绛宫田”“心”而言。再下句的“封著”, 则又用佛家的说法。《百喻经·宝箧镜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修行善法, 作诸功德, 如值宝箧, 为身见镜之所惑乱, 妄见有我, 即便封著, 谓是真实, 于是堕落, 失诸功德。”贞观, 犹言正道, 此又为儒家语。《易·系辞下》:“天地之道, 贞观者也。”韩康伯注:“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孔颖达疏:“天覆地载之道以贞正得一, 故其功可为物之所观也。”又《易经通注》:“握同以观殊, 得一而御百。”8综合全诗, 乃是串联了儒、释、道以及神话传说中关于镜子的各种说法。而至于作者本人到底倾向于何家意见, 作者却用了一个曲笔:“望道聊吟此, 行躬实愧吾。”对最后的价值判断采取了一种悬置的态度。

乾隆皇帝的诗以“赋得”为题, 这表明本诗乃是一种“命题作文”。因此, 在诗中罗列各种知识倒也是题中之意。而从时间的序列上来看, 这首诗倒也颇具同类御制诗“初祖”的风范。其后的同题御制诗, 在知识的包容性上, 无一超越本诗。

再看嘉庆帝的《题心镜轩》9:

建极抚黎庶, 守成尊所闻。心如百炼镜, 事似九霄云。以静息群动, 至诚消众纷。无私照方朗, 业广本为勤。

诗的起首, 标称的乃是一种儒家理想, 叙说的乃是帝王的责任。从这一点上来说, 嘉庆帝的诗起得要比乾隆帝的诗更为征实。其下“心如百炼镜”, 同样以镜喻心, 但主要是秉持了道家的观点。“以静息群动, 至诚消众纷”, 则又涉及到理学的修养功夫。通过不断的磨炼, 来消除世事的纷乱困扰, 心灵的纯一, 避免了主体分裂的可能, 这其实恰是主体性保持其实在性的一种表现。“业广本为勤”, 诗的末尾则又回到了儒家的勤政思想。这表明, 作者磨炼心镜, 并不是为了追求宗教意义上的绝对超脱。这种对于“心镜”说宗教意义的偏离, 在后来的御制诗中得到了一贯的保持。举道光帝的《赐游心镜斋》10为例:

良工铸宝镜, 鉴物止鉴形。圣人有心镜, 今古烛分明。融理性自得, 洞彻遍八纮。民隐无不周, 一室开升平。

本诗的开首, 又和前二诗不同。本诗的首联, 是将现实之镜和所谓的“心镜”作了一个区分。凡人所铸的镜子, 即使其做工精良, 却只能反映事物的外表。真正能反映事物本质的, 只有经过锤炼的圣人之心。而圣人洞彻现实世界的目的, 则是为了百姓的福祉。“民隐无不周, 一室开升平。”这就又将“心镜”说的超然意义拉回到了现实当中。如果说乾隆帝的诗是照顾到了儒、释、道各家的心镜理论, 那么道光帝的诗则是以儒家思想为其主要基础。凡如诗中所谈及的理、性等等, 显然是来自于理学, 而非佛教。乾隆帝诗中所说的“心镜”说的那层“喻惟心表无”的含义, 在本诗中是不存在的。

嘉庆帝的诗名《题心镜轩》, 这表明了本诗乃是为一所建筑而作。道光帝的诗《赐游心镜斋》, 这表明本诗有可能是一次宫廷游览或是宴饮聚会的产物。只是由于此诗写于道光帝正式登基做皇帝之前, 故其末句, 仍然包含着浓重的“颂”的意味, 和其登基以后自作诗的口吻, 有很大的不同。凡此种种, 在另一侧面反映出了“御制文化”在传承其基本思想时所使用的方式:不必完全依赖纸本的刊刻或是摹抄, 这些思想其实还可以借由宫廷仪式或是主题建筑等方式得到持续的传承。这些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持续传承的思想, 构成了后来皇室成员行动的文化场域。

文化场域一旦形成, 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其文化信息的更迭, 如有可能, 通常不会采用那种激烈的方式。同治皇帝的《心镜》11诗, 可以作为一个这种更迭的例证。其诗原文如下:

灵台常静默, 应物本无心。皎皎如明镜, 澄怀鉴古今。

同治皇帝的《心镜》诗, 题下原有小注“得心字”, 这表明它可能是某次宫廷聚会的分韵作品, 又或者, 它本身就是属于“试帖诗”之类的命题习作。这再一次宣示了“心镜”论乃是一个经常在宫廷中出现的话题。在本诗中, 同治帝虽亦提到了“无心”, 但其显非佛家所说“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之意。“皎皎如明镜, 澄怀鉴古今”, 将心灵比作明镜, 其归根结底, 仍是一“有”字, 和佛教所谓的“从来无一物”还是有所区别。故同治帝所说之“无心”, 其实还是近于庄子所说的“无情”, 它强调内心不被外物所累, 而不强调本体的虚无。按佛家所使用的心镜喻, 其根本, 乃是一种解黏去缚的方便法门。《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12: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 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 种种因缘、譬喻言辞, 演说诸法。

佛家设喻, 其目的, 乃是在于使人走向根本的超越之悟, 并不是要人们停留于指月的手指本身。若依佛法的领悟程度而论, 同治皇帝此诗所表达的意思, 实在还停留于神秀和尚“时时勤拂拭”的层次, 和六祖慧能的透彻之悟相去甚远。清代的皇帝是真的无法在佛法修为上达到透彻之悟么?如果这一问问的是现实层面, 答案似难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 倘若仅仅是在口头或纸面上, 清朝皇帝还是可以达成这结果的。毕竟, 六祖慧能的偈子以及许多其他人的论说, 早在千百年前便已说过了, 学着他的样子说几句表示已经开悟的话, 并不是什么难事——这反过来说明了, 清帝在这些诗中所保留的文化信息, 其实是一种有意识的取舍。

光绪皇帝所处的时代, 大清王朝已经到了风雨之夕。他的诗集存诗较少, 并且并没有像他的祖先那样得到机会刊刻。但尽管如此, 他的钞本诗集中仍然保存了一首和“心镜”说有关系的诗, 《如水如镜》13:

水镜能含物, 虚明不染尘。只因光内敛, 烛照妙如神。

这首诗无论在篇幅上还是在知识的包容度上, 都无法和他祖先的几首诗相比。在这里, 光绪帝说的更像是一种“美德”, 只因沉静内敛, 故能洞彻万物。“烛照”, 是一个能使人联想到“发散性”的词语, 代表着主体智慧的外射, 它同样避免了佛教心镜论中那层虚空的含义。在时代风云变化的背景之下, 回首到古典资源中去寻找心灵的宁静, 这首诗似乎代表了光绪帝对于封建皇族文化传统最后的坚持。

从乾隆皇帝到光绪皇帝的这一组诗, 其写作时间, 绵延了百多年。而其先后的变化, 似乎也和王朝的命运相统一:乾隆诗对于知识包容性的追求, 颇能反映出“盛世”风度, 而嘉庆和道光帝的诗, 同样反映出他们“守成之君”的保守性格。至于同治和光绪的诗, 其篇幅的短小以及文句的软弱, 则似乎更多地反映出王朝末世之君欲哭无泪的无奈。但无论如何, 这些诗均保持了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坚持了主体的实有性。身处权力的顶层, 使得这些帝王不可能像佛家那样, 秉承一种空幻的主体观念——过分地坚持主体虚幻, 必然带来权力使用上的混乱, 同时亦会使权力的存在丧失其合法化的根基, 而这, 显然是清代统治者所不希望看到的。从此种意义上来说, 清代皇帝们在其诗中坚持主体的实有性, 并不完全是个人的主观选择, 它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结构层级运作的结果。社会层级的运作, 使得主体的实有性得到保持, 同时也使其保持了相对的理性。佛、道二家的种种语汇, 并非没有出现在各朝的御制诗集中,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它们都成为大皇帝炫耀其知识储备的证据, 而并没有成为其迷信的泥潭。坦率而言, 在清朝各位皇帝中, 并非没有对佛教身体力行者, 比如顺治, 比如雍正, 他们都曾努力地去践行佛家的种种功课。尤其是雍正帝, 他其实最为鄙视那些仅仅将佛教视为一种理论而不肯去在实践上修习者, 雍正帝强调的, 乃是“参须真参, 悟须实悟”14。从佛教修习的角度而言, 雍正帝的主张无疑是对的, 因为佛教毕竟不仅仅是一种玄想的哲学, 它还是一种实践。但在实际中, 雍正帝的主张却被其继承者有意无意地忽视掉了, 这似乎再次证明了, 对于清代的皇帝而言, 更重要的乃是现实的政治需要, 而非是一种哲学或宗教上的是与非。在这种背景之下, 操作上的“有效性”完全压过了“合逻辑性”。

上一篇:基础和思想教学下一篇:在线理论线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