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管理

2024-09-18

音像管理(精选12篇)

音像管理 篇1

1. 引言

随着高校电教和信息化应用的深入,电教设备、电教音像成为高校重要的教育教学应用资源,对教学的有效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在电教设备、电教音像资料购买方面都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在电教设备、电教音像资料的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电教设备、电教音像资料的管理显得越发重要,相比而言,电教音像资料管理从重要性、传统观念认识等方面均明显弱于电教设备管理,电教音像资料管理的问题也就更加突出,存在音像资料难以有效共享、资料领用返还不规范、流程管理缺失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开展,强化高校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成为各高校电教规范管理方面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2. 高校电教音像资料管理现状分析

受我国电教化教学应用水平应用范围的影响,高校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总体上起步较晚,明显落后于国外高校,最初高校电教音像资料主要是音像带等资料,对于电教音像资料的管理也仅仅限于对音像带的内容进行分类,每类以流水号编目,附以片名、片长和备注等简单属性标识。今年来,随着高校电教教学的深入,电教音像资料的涵盖范围持续扩大、电教音像资料应用领域持续扩大、电教音像资料规模逐步扩大,电教音像资料的管理也更加复杂,对电教音像资料管理的规范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电教音像资料规模及信息量持续扩大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教音像资料的载体也由传统的音像带转变为包括光盘、硬盘等在内的多种承载载体,特别是大容量、高速率存储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教音像资料信息量显著提高。同时,与传统的音像带等资料相比,光盘、硬盘等电教音像资料更容易共享、复制。电教化教学应用水平和应用范围扩大,促使电教音像资料规模加大。在电教应用初期,电教音像资料主要用于图书馆、部分电教教室,电教音像资料内容主要是英语听力、影像以及部分课程教学等资料。目前,大部分课程都应用了电教信息化手段,大大增加了电教音像资料的应用领域和规模。

(2)各高校基本建立专门的电教音像资料管理部门

根据高校的职能划分以及使用部门的不同,目前高校电教音像资料分别归属于图书馆和电教中心。各高校图书馆纷纷建立了或正准备建立自己的音像资料管理系统和检索中心。电教中心根据本学科、本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设置相对独立的电教室,负责本单位相关专业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储存和服务。

(3)高校在电教音像资料管理逐步规范化

随着,高校对于电教支撑管理工作的重视,高校在电教音像资料管理逐步规范化,部分高校已经建立包括电教设备、音像资料管理办法、管理流程的规章制度。教学应用的电教音像资料统一由电教中心制作和保管,建立资料进出库帐目,严格履行登记手续。未经同意,不得擅自复录或将母带、节目转给他人及外单位复录。此外,在电教音像资料的整理编目和保管方面也有所提高。

3. 高校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高校电教音像资料管理的水平在逐步提高,也日趋规范化,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工作起点明显偏低,导致在电教音像资料共享、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制度建设、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流程规范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需要持续改进和提高。

(1)现有的组织机构以及使用管理模式导致难以实现电教音像资料共享

目前的电教音像资料管理主要涉及三类管理主体:一是学院设有设备完好、资料齐全的电教中心;二是教学单位大都根据本学科、本专业的特点和需要,设置相对独立的电教室;三是图书馆以及实验室。以上三类电教音像资料管理主体分别根据各种的管理需要和管理目标,购置、管理各自的电教音像资料,在调动和发挥了基层教学单位的音像资料建设积极性、方便教学工作的同时,直接导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弊端,使得存在与不同使用主体之间的电教音像资料无法实现充分共享,无法满足教学教育需要。

(2)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制度需要持续完善,管理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

高校在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在进行之中,但仍然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清晰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电教音像资料的管理制度明确不足,以及对于电教音像资料的应急管理机制缺失。在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方面明显不到位,普遍存在不按照规章制度的现象,包括电教音像资料借出超期后也无人管理、电教音像资料归还后不进行核销的情况,大大影响了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

(3)电教音像资料管理能力和信息系统支撑能力不足

电教音像资料管理人员主要是一些高龄的二线员工,人员能力、人员素质明显偏低,该部分人员对电教工作消极被动,多以应付了事、简单应付的方式工作,重视力度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创新服务管理缺失。该部分工作人员在学校范围内无法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不能体现其优越性,也是导致电教音像资料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原因。此外,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支撑手段、支撑能力明显不足,缺乏针对性的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支撑系统或者检索查询模型功能的实现。

4. 高校电教音像资料管理优化措施

针对高校电教音像资料特点、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在高校电教音像资料共享、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制度完善以及执行落实扥方面进行提高,提高高校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支撑教学的有效开展。

(1)打破现有电教音像资料线条管理模式、实现电教音像资料充分共享

现有电教音像资料线条管理模式是制约电教音像资料难以实现有效共享的主要原因,需要在管理模式进行改变,可以由现在多头管理转变为以某一主体为主的综合协助管理。根据电教中心、图书馆不同的管理需要、管理目标,梳理现有电教音像资料,哪些电教音像资料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哪些资料需要由专业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调配。同时,需要建立定期的电教音像资料更新、购买、调整的信息共享机制,并明确当不同的管理主体在发生需求冲突时的协调解决方式。实现电教音像资料充分共享,既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电教音像资料,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不同群体需要,又能够节约电教音像资料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2)完善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制度,优化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流程

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制度和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流程是保障和提高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制度完善方面,需要建立可操作性、可落地的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办法,管理办法需要明确具体的管理界面、管理要求以及相应的奖惩机制。教职工因教学、科研需要而领用音像资料的,必须经该处室负责人的认可和中心负责人的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属个人借用音像资料,需填写登记表,由音像资料管理员负责发放。借用者应爱惜资料,按时归还。如有损坏或遗失,按有关规定予以赔偿。此外,需要建立电教音像资料安全保护制度,确保音像资料等保管、使用安全。在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流程优化方面,主要是电教音像资料的入库、借出、归还、注销等内容,明确具体的管理时限、控制节点,使得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更加顺畅、有序。

(3)提高电教音像资料管理人员能力,提高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制度执行效果

电教音像资料管理人员作为电教音像资料管理的执行者、实施者,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转变直接决定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改善的效果。需要加强贵电教音像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定有针对性的业务能力培训,注重其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和条件,调动和发挥电教音像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潜能,彻底改变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使员工从内心乐于工作、愿意工作,乐于管理创新、提高管理质量。在教音像资料管理制度执行方面,一方面基于员工自身积极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基于规范化、统一的管理和奖惩机制,对于电教音像资料管理业绩良好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应付了事、不负责任的电教音像资料管理人员,要进行说服、教育、引导,情节严重的要与收入挂钩,切实提高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制度执行效果。

(4)加强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支撑系统建设,提高电教音像资料管理系统支撑能力

目前情况下的电教音像资料规模较大且信息量巨大,传统的人工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管理需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教音像资料支撑系统的建设创造了可行的技术条件,建设功能强大的电教音像资料支撑系统非常必要,并已经成为高校电教音像资料管理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电教音像资料支撑系统能够高质量地实现对电教音像资料的统计管理、入库管理、借出管理等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输出相应的统计管理报告,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电教音像资料支撑系统能够较好地支撑电教音像资料共享。因此,高校需要加大电教音像资料支撑系统建设,保障必要的电教音像资料支撑系统的资金投入,提高电教音像资料管理系统的支撑能力。

5. 结束语

我国高校电教音像资料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在电教音像资料共享、管理制度建设、流程优化、系统支撑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涉及大量的实际操作和执行层面的问题,需要结合各高校电教音像资料管理现状和特点,持续优化和提高电教音像资料管理,支撑高校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周金玲,杨飞雄.音像资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兰台世界,2009,02:37-38.

[2]曹柳燕.学校音像资料网络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2,10:42-43.

[3]齐宝莲.音像资料建设的几点浅见[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02:125-126.

[4]林秀雅.谈声像资料建设的发展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0,08:38-39.

[5]孙勋荣.谈高校电教中心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06:29-30.

音像管理 篇2

第一条 为了加强音像制品制作经营活动的管理,促进音像制品制作行业的发展和繁荣,根据国务院《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音像制品制作是指通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内容整理加工成音像制品节目源的活动。

第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含有《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禁止内容的音像制品。

第四条 国家对从事音像制品制作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音像制品制作经营活动。音像出版单位从事音像制品制作经营活动,无需再申请取得《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

第五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对全国音像制品制作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音像制品制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制作单位设立

第六条 申请设立音像制作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音像制作单位的名称、章程;

(二)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音像制作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音像制作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5人;

(三)有5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四)有必要的技术设备;

(五)固定经营场所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审批设立音像制作单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条件外,还应符合本地区音像制作单位总量、布局和结构的规划。经报请新闻出版总署同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对设立音像制作单位所需注册资本和经营场所面积另行规定。

第七条 申请设立音像制作单位,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设立音像制作单位的申请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批准的,发给《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八条 申请设立音像制作单位,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单位名称、地址,制作业务范围,资金来源及数额,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住址等内容;

(二)单位章程;

(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历证明文件;

(四)由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注册资本验资证明

(五)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第九条 音像制作单位变更名称、业务范围,或者兼并其他音像制作单位,或者因合并、分立而设立新的音像制作单位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第十条 音像制作单位变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或者终止音像制作经营活动的,应当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并在1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自取得《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6个月内未开展音像制品制作业务或者停业满1年的,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

第三章 制作经营活动管理

第十二条 音像制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所在地地市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

第十三条 音像制作单位必须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填写制作文档记录。制作文档记录须归档保存2年以备查验。

制作文档记录由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统一格式。

第十四条 音像制作单位接受委托制作音像制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委托方订立制作委托合同,并验证委托方《营业执照》或者身份证明材料。

前款所涉及的合同、《营业执照》及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音像制作单位应当归档保存2年以备查验。

第十五条 音像制作单位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接受委托制作的音像制品提供给委托方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六条 音像制作单位制作的音像制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技术标准和规定。

第十七条 依法设立的音像制作单位有权在出版的音像制品及其包装上署名。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制作单位名义在音像制品上署名。

第十八条 音像制作单位每2年履行一次年度核验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年度核验工作并制定具体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在年度核验工作完成后30日内将年度核验情况报新闻出版总署。

第十九条 音像制作单位须遵守国家统计规定,依法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第二十条 音像出版单位可以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或者外国的组织、个人合作制作音像制品(以下简称合作制作音像制品),但应由音像出版单位在制作完成后1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合作制作音像制品应报送以下备案材料:

(一)合作制作音像制品的名称、节目长度、载体形式及内容简介等;

(二)合作双方的名称、基本情况、投资数额;

(三)项目合作合同。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音像制品制作单位,擅自从事音像制品制作经营活动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音像制作单位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以制作单位名义在音像制品上署名的,按照擅自从事音像制品制作经营活动处罚。

第二十三条 制作明知或者应知含有《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禁止内容的音像制品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四条 音像制作单位接受音像出版单位委托制作音像制品未依照本规定验证有关证明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五条 音像出版单位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或者外国的组织、个人合作制作音像制品,未按本规定报送备案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音像制作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一)变更名称、业务范围,或者兼并其他音像制作单位,或者因合并、分立而设立新的音像制作单位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

(二)变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或者终止制作经营活动,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备案手续的。

第二十七条 音像制作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版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未按本规定参加岗位培训的;

(二)未按本规定填写制作或者归档保存制作文档记录的;

(三)接受非出版单位委托制作音像制品,未依照本规定验证委托单位的有关证明文件的或者未依照本规定留存备查材料的;

(四)未经授权将委托制作的音像制品提供给委托方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五)制作的音像制品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技术标准和规定的;

(六)未依照有关规定参加年度核验的。

音像管理 篇3

音像产品的出版是我国出版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原因,国内音像出版管理软件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成熟产品较少,成为音像出版领域提升出版管理水平的瓶颈。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平章科技依托多年出版行业从业经验积累,结合自身大型图书出版ERP产品开发和多年出版企业信息化实施经验,成功研发了面向我国音像出版业务设计、完全符合我国音像出版特色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音像业务管理系统》,并成功地通过插件的方式集成到《平章出版ERP综合管理系统》中,既可满足独立的音像出版社使用,又可以满足图书与音像并存的出版社使用。

《音像业务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吸收和借鉴了部分典型音像出版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并科学地规范和重组了新的业务管理流程,结合日常音像出版业务的运作,涵盖了从音像选题申报、音像项目立项、音像三审、出版合同、音像产品生产,仓储库存、销售、发货、开票、回款、成本效益核算等音像出版业务的方方面面,实现了音像产品出版业务的全流程覆盖。

《音像业务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按照产品理念设计打造,功能强大,易用性好;按照項目管理的思想对音像出版进行全流程管理;采用,NET4.0+SQL2008最新技术开发,全套B/S架构,支持移动、远程办公,实施简单,维护方便;拥有框架设计,核心逻辑、核心方法部置于框架层,二次开发费用低;完全符合现行音像出版法规、税法、财务法规、审计法规;可以准确实现音像产品单品种核算;可以实现出版单位财务“账账相符”的管理要求;可以集成在平章出版ERP综合管理系统中,使出版单位图书和音像业务在一套ERP系统中实现两种业务的全流程管理。

(欣欣)

高校音像档案管理问题及解决建议 篇4

关键词:高校音像档案,管理问题,解决建议

高校音像档案根据介质不同分为磁带、DV带、DVD碟片、硬盘等, 内容涉及行政会议、教学视频、学生活动、科学研究等等方面, 其准确、客观、形象再现的原始性, 是高校的文化记忆, 是纸质档案所不可替代的, 也是不可再生的档案资源。相对音像档案的发展速度而言, 音像档案的管理明显滞后。

一、存在问题

1. 音像档案数量剧增:

高校的快速发展, 使得很多高校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校区, 有的还不在同一个城市或地方, 使其教学、行政、管理及附属结构部门数量成倍增长, 虽然都与高校发展有关, 但各自相对独立。每个校区、每个院系、每个部门都在不停的产生音像档案资料, 诸如来自老师的课堂教学、科研立项、成果发布;来自学生的实训基地、教学实验、社会活动等教学类音像档案, 以及来自院系领导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来自重大节日庆典、重要人物来访;各院系的人事、财务、审计等音像档案。

2. 新型信息介质和记录方式的出现:

唱片、录音技术的兴起, 逐渐形成了声音档案;摄影技术的发展, 又形成了照片档案;而录像技术的迅速传播和推广, 使声音和图像功能集于一体, 形成了磁带录像档案;计算机相关硬件的发展, 从A盘、光盘、U盘到移动硬盘的推陈出新, 特别是手机照像功能的普及, 使音像档案更具流动性、便携性、大容量性。

3. 如何有效保护音像档案:

声像档案的载体大多由感光材料、化学磁性材料制成, 这种磁性像带易受环境影响, 如温、湿度的过高过低, 空气中苯、醛、汞、甚至灰尘都易促使其老化毁坏、出现长霉、变形、扭曲、粘连、脆裂、掉磁的现象, 还容易遭受电场、磁场的破坏, 所以, 保存条件要求苛刻。同时, 磁盘取放不慎易致划痕, 反复使用中机器的磨损也会造成像带的信号逐渐衰减, 造成声音失真或人物变形, 或图像颤动, 影响视听效果, 如何有效保护音像档案就成为档案人员需要研究的问题。

4. 如何适应音像档案利用的社会需求变化:

音像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利用是其价值再现的根本形式, 档案只管不用, 等于垃圾, 管且善用, 方能创造出社会和经济效益。音像档案的有效利用, 包括三个方面:及时利用、局部利用和反复利用。社会会因政治、经济、法律与行政管理制度的不同而对音像档案信息需要方向不同;会因科学、文化、艺术与大众审美情趣的变化而对音像档案信息需要内容存在着变化。需要的变化有大有小、有起有落。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发生的变化是档案管理部门面临的问题之一。

二、解决建议

1. 运用多种形式疏通收集渠道, 采用有效的前端控制:

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管理、音像制作、校园网络、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在内, 整个高校的0A自动化办公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规范音像档案制作的标准和格式, 对音像档案分类、鉴定、处置、检索、安全、存取权限控制。同时, 建立健全音像档案管理的法制建设, 通过相关制度来严格落实, 对于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的声像档案, 必须通过制度的方式来增强声像档案管理部门执法权利。对于重点单位的资料要强化收集。即学校在管理会议、教学讲座、师生活动、科研汇报等方面的录像、视频, 按学期归档, 按年度检索, 并配有清晰的档案目录。

2. 规范音像资料归档管理技术和流程:

从录制、编辑、到后期索引和技术处理要统一规范, 音像资源格式转化和压缩后, 上传归档形成音像实体档案。做到相关事件建立一个文件夹, 以时间为序体现事件发展始末, 并由音像形成者在文件内注文字说明。如事件、时间、地点等。档案馆人员在整理工作中分清重点。按照《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分类、标引、著录, 为了方便查阅, 档案部门还应编制各种音像专题目录, 将音像档案分类、有序地上架, 或者放入音像档案专柜。档案柜有统一醒目标示, 用以准确识记各类音像档案所处的具体位置。档案馆对音像信息档案运用计算机管理, 编制科学、实用的档案检索工具, 便于检索和利用。面对众多的资料也要有所选择, 建立专门的表、卡、册分门别类整理归档。对体现高校教学特色的素材要进行详细登记。

3. 设立音像档案专用档案室, 创造良好的保存条件:

不同时间段的声像档案, 其存储介质不同, 有的是感光材料、有的是化学磁性材料, 不同存储介质, 保存条件、保护方法均不相同, 首先要保持恒温、恒湿, 温度保持在14—24℃, 日变化不超过±2℃;相对湿度保持在45—60%, 日变化不超过±5%。同时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火等问题, 以及容易被忽视的防磁问题。这就要求单位领导给予高度重视, 创造条件, 建立专用音像档案室, 避免出现因发霉、掉磁、粘连、变形等毁损造成音像资料的损坏和丢失。

4. 定期检查维护:

音像档案属于磁性载体档案, 为防止丢失, 录音带、录像带一般每五年复制拷贝一次。CD和DVD光盘虽然联机能力强、存储量大, 但其表面覆盖的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树脂, 存在慢腐蚀, 常用的CD-R比CD和DVD更易腐蚀, 所谓的一劳永逸只是幻想, 六年左右也需进行重新拷贝。录音带、录像带用后要及时倒带, 并尽快入盒存放, 以防止尘埃污染。一般情况下, 长期不用的音像带, 每学期要走带一遍, 防止粘连。每年对使用率非常高或非常低的音像资料交由专业人员审查, 做必要的技术处理。每二年对音像档案全面检查核对一次, 写出检查总结,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 母带/片与子带/片保管方法一致, 但母带/片必须专柜保管, 一般不外借。

5.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元化处理信息的手段。它采用窗口选择操作、图形交互界面等集文体、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为一体, 档案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文、图、声像等集中管理, 使视听一体化, 为各类档案的现场再现提供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如运用成熟的3G全球眼系统, 实现实时、多方位、多功能、综合性多媒体课件的录制与播放, 系统将语音信号直接传送到多媒体主控台上, 显现视听一体化效果。同时, 多媒体利用扫描仪, 把文本图像等档案材料输出并经过加密处理, 设访问权限, 增加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对某些重要的历史档案破损原件进行修补和复原, 以提高档案信息的管理能力。

6. 开发大众化音像资料查询系统:

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图像、声音编辑功能, 可对声像档案进行高保真录入、播放输出以及多种检索服务等, 实现快速查询, 还具有主题词智能标引、任意组合检索目录、打印输出等功能。建立健全音像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 把多媒体教学录像、各类精品课程、讲座、以及学校各类视频资等通过数字化设备处理, 链接到校园网、统筹使用、信息共享, 为高校师生员工及社会人员提供全面、方便、快捷的音像服务, 有效地提高音像档案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 声像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真实记录和形象反映高校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 我国各高校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 各档案馆应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和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音像档案, 用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和汗水记录和谱写高校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赵爱武.论声像档案的收集与管理[J].办公室业务, 2014 (11) :65.

[2]张伟.浅谈高校音像档案管理[J].山西档案, 2013 (3) :58-60.

音像管理 篇5

为加强管理,节约费用,实现公司资源共享,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定义

本规定所指的图书、报刊、音像资料、软件,是指公司各部门为开展经营管理业务工作所必须的各类专业图书及相关资料。

二、分类

1.图书(专业书籍、辞书、技术资料等); 2.报刊(专业杂志、订阅的报纸、刊物等); 3.音像资料(录像、录音等声像资料); 4.电脑软件(专业工作软件)。

三、申请

员工确因工作需要,需申请购买图书、报刊、音像资料、软件的,应事先到行政部领取并填妥《图书资料购置申请单》。

四、审批

申购费用在行政费用预算内的,由部门总经理审核同意后即可购买;申购费用在行政费用预算外的,由部门经理初核后,经总经理批准同意,方可购买。

五、采购

图书、音像资料、软件由申请部门自行购买;报刊由综合管理部统一向邮局或其他发行机构订阅。

六、登记 图书、音像资料、软件购进后,由购买部门到行政部办理登记与借用手续。(外部机构赠予或参加会议获得的图书、报刊、音像资料、软件等按相同方法处理)。

七、报销

图书、音像资料、软件登记后,费用按照公司“行政费用使用管理报销流程”的规定报销。

八、借阅

(1)图书、音像资料:使用部门填写“图书资料借阅登记表”,经部门经理批准后,向综合管理部档案室借阅;

(2)电脑软件:购进后,由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安全性验收并刻录复制盘两份。一份复制盘由使用部门办理借用手续后借出,另一份复制盘由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保存,正版软件交由综合管理部档案室存档;

(3)报刊:当月报刊由订阅部门自行保管,过期报刊交综合管理部档案室保管处理;集团公司订阅的公共报刊放在综合管理部档案室统一保管。

九、归还

凡经上述程序申购的图书、报刊、音像资料、软件所有权归集团公司,员工使用完毕或调离集团公司时应及时归还综合管理部档案室。

十、保管

使用人、保管人应妥善保管集团公司图书、报刊、音像资料、软件;综合管理部档案室负责对集团公司图书、报刊、音像资料、软件进行登记、整理、分类、清查、盘点,同时编制目录供员工借阅查询。

十一、赔偿

因个人原因造成集团公司图书、报刊、音像资料、软件毁损灭失的由个人照价赔偿。

音像记录有效评价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像记录 有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55-01

1 音像记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可行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过去了就无法回头。怎样在音乐课中留住这转瞬即逝的音乐,让我们在教学评价时不至于有雾里看花的无奈?

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工具:手机、录音笔、卡片式相机等电子设备,均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它们能真实、全面地对音乐课堂活动进行记录、反馈。利用这些设备对学生们的音乐活动进行记录,让学生站在观看者的角度评价自己的活动。这一教学手段对于教师简单、方便,对于学生更是深受欢迎。

2 音像记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2.1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在歌唱教学中记录改善歌声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作为演唱“当局者”对自我的声音认识会与旁人有所不同,若是做“旁观者”,与教师评价立场一致,便可以明确自身实践与教师要求两者间的差别。因此,学生只有对歌唱技能的掌握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调整,才能达到改善歌声促进技能发展的目的。

案例1:

一次借班上课,学生喊唱现象比较严重,虽然在教学中我用不断渗透轻声高位的演唱方法,但还是有喊唱的现象存在。我拍摄了学生的一次演唱,并在电脑中进行播放,让学生听到自己的歌声。

学生们做出了如下评价:

“有的声音是说话式的声音,不是唱歌的声音。”

“有人是喊着唱的。”

“老师,这个赶紧删掉,再录一次。”

第二次录音时,我们听到这节课中最和谐的一次歌声展示。学生听完这次演唱,再次评价自己的歌声时,个个赞叹自己的进步。

分析:

面对全班的演唱,没有录音的评价反馈,导致一部分学生始终都不知道自己的声音多么有“个性”,对老师所教授的歌唱方法也自以为已经掌握。学生们认真聆听自己的歌声,并找出不足之处进行交流,从而对自己的演唱做出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自评、互评,全情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通过第二次的音像记录以及评价反馈,学生们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2.2 让学生关注成长的历程—— 在器乐教学中促进技能掌握

新理念音乐课堂提倡器乐教学。笔者有三个班级开展葫芦丝教学,随着指法变化增多,上课常见个别学生呈“倦怠状”,究其根源,看不清楚老师的示范,对葫芦丝无从下手。葫芦丝本身是小乐器,上课时要面对四五十个学生做指法示范,教学效果实在差强人意。我一直思索怎么把这个葫芦丝“变大”,让学生看得更清楚,让我的器乐课堂教学更有效。

案例2:

葫芦丝课上,我正卖力地穿梭在学生之间示范指法。怎么样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我的示范?为一个吹奏得不错的学生录了像,立刻进行播放,学生们对这位同学羡慕不已。接下来的练习,大家就跟着屏幕上的示范来进行,看得真切,学得起劲,指法掌握比之前快很多。更惊喜的是,之后不断有学生来吹奏给我听,希望也能在屏幕上当回“主角”。

分析:

音像记录在学生器乐学习中很好地解决了技术示范这个难题,使学生对演奏的技能技巧掌握得更好、更快。同时对被记录的同学所得到的赞许和羡慕,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想要成为被记录的对象。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让学生更有自信,增强学习乐器的兴趣。此种评价方式同样适用于其它小乐器,如:口琴、竖笛、口风琴、陶笛等。

2.3 让学生彰显学习的个性—— 在音乐表演中提升肢体表现

在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常见教师会比较多的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新课标关于表演的指导思想是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于他们的表演,不苛求其艺术水平如何。因而在表演这方面的评价也就侧重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激励他们在表演中尽量发挥表演潜能。

案例3:

在二年级的歌曲《哈里罗》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学生的动作做起来太随意,看起来都是随随便便、松松垮垮。此时,我把学生的表演用手机记录下来,回放给他们看时,学生们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表现。我请学生们说说谁的表演比较好?为什么?学生们说出别人优点的同时,也在对照自己的动作进行整改。再次表演时大部分的孩子就有模有样了。

分析:

看到屏幕上出现自己和伙伴的身影,学生们看得很认真,孩子们的表现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无疑。对于眼见的事实,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把无形的尺子去评价。在交流评价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榜样的评价对象清晰化,对需要整改的评价对象模糊化。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体现了尊重与爱护,又对学生发展提出了整改的策略,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3 音像记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效果

3.1 评价方式的趣味性

学生们很乐意听到自己的歌声被播放出来,兴奋于自己的身影在屏幕上出现,音像记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对自己在音像记录中的表现有所期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在音乐学习状态上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3.2 评价主体的开放性

音像记录打破了评价的时空,不局限在学生课堂上的评价,而是延伸到社会与家庭。笔者选择一部分音像记录作品上传至网络,家长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听到自己学生班级的音乐课上歌唱的表现。在这样的开放评价中,教师与家长互相配合、互相督促,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得到更多关注。

3.3 评价效果的有效性

音像记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学生不至于对自己的音乐技能表现稀里糊涂,清楚自己在音乐技能上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表演能力,就如同舞蹈室里总是要设立大面积的镜子一样,别人说得再多,效果也不如让学生亲眼看到自己的表现要好。

利用音像记录来进行评价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音乐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改进的目的。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田慧生.教学环境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音像管理 篇7

一、媒体资产管理与媒体音像档案管理不能简单等同

媒体资产管理的管理对象既包括音像档案资料, 也涉及大量的一般性音像资料, 如媒体购买的用于播放的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等。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依据资料的使用频率决定其在存储区域 (在线、近线和离线) 之间的迁移, 即将资料简单划分为三类。但是, 媒体音像档案管理则要求我们对音像资料进行更加细致的收集、采编和归档, 更加科学的分类、鉴定和编目。如从节目、片段、场景和镜头四个层次对音像档案资料进行划分编目, 建立检索以方便利用等等。总体来说, 媒体音像档案管理应该被视为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实际工作中, 一些档案管理人员错误地将媒体资产管理直接等同于媒体音像档案管理, 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关联和区别。这就导致一种后果:即不清楚媒体音像档案管理的归档范围到底有多大。很容易将一些留档价值不高的音像资料视为音像档案加以归档保存, 既降低了音像档案的归档质量, 又浪费了音像档案的存储空间。

二、编目的新要求

在采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之前, 媒体音像档案的编目是一件量大、枯燥而且很难满足检索需要的事。首先, 媒体采集到的音像资料通过磁带存储, 搬运磁带费时耗力, 还面临被损坏的风险。其次, 受到技术条件限制, 媒体无法在保证有效检索的前提下将音像档案的编目细化到每一个镜头。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编目能力非常强大。首先, 数字化的音像资料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迁移到工作区进行编目操作。其次, 音像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节目、片段、场景和镜头四个层次对音像资料进行详细的编目操作。如:针对新闻档案资料进行编目, 要充分考虑到新闻档案的类型特点, 在分层结构上以节目层和片断层为主, 兼顾重要人物、事件中场景和镜头的切分, 重点著录正题名、内容描述、责任者、首播日期、节目形态、类型、格式等数据项。而在专题档案资料的编目中, 分层结构会根据内容考虑完整的四层结构, 对那些画面主题突出, 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场面 (如:重大事件现场, 领导人活动等画面) 则根据视频结构同时著录场景层和镜头层。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强大的编目能力对操作员和音像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鉴别能力和工作效率都提出新要求。这种新要求就是:记者、编辑及负责音像资料上载的操作人员必须在上载前按照要求对上载资料进行初始编目;音像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准确地将编目信息细化到每个单独的重要镜头;对于涉及本地区、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重要外事活动、重大事件事故、自然灾害情况、重点工程及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历史题材、重要历史面貌的音像资料等则要求重点收集、立案、归档, 单独编目管理, 永久保存。

三、亟需建立适应媒资平台运行的音像档案管理内部制度

我国档案法规体系是以《档案法》为核心, 由档案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统一体。各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照国家档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因此, 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管理音像档案, 完善的档案管理内部制度对管理工作的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前一些媒体的档案资料采集工作效率较低, 导致大量有留档价值的音像资料长期滞留于记者手中, 而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不仅在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统平台, 还因为缺乏有效的、配套的制度构建。良好的档案管理内部制度有助于规范档案采集、编目整理、存储、检索调用、安全维护等各个方面的运行。就档案采集而言, 拍摄完成的音像资料应该马上导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同时在线通知档案管理人员审核该资料是否具备留档价值。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出现改变了音像资料的送审形式, 方便了送审过程, 但是若档案管理内部制度不完善或者没有得到认真执行, 也会出现有价值的音像资料在导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后却没有人将其送交审查的情况, 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滞留。

媒资平台下音像档案管理内部制度主要应包括:建立媒资平台下与音像档案管理有关的各类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绘制与媒体资产操作规程相匹配的音像档案管理流程图;健全和完善媒资平台下媒体音像档案的收集、归档制度, 音像档案的在线、近线和离线库房管理制度, 音像档案的利用管理制度, 音像档案的网络安全防范制度等等。

四、突出音像档案资料的社会服务功能

从2010年开始, 安庆广播电视台对年代久远的新闻、专题等栏目近万小时的音像档案资料进行了数字化转换, 并在内部网络发布。电视台内部音像档案管理与收录网、新闻制作网、后期制作网、播出等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台内所有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权限范围内通过网络化操作平台可进行初级编目、存储和利用。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媒资平台下的采集子系统对经过初级编目的音像资料进行审查, 并对具有存档价值的资料进行专业的二次编目。二次编目更加细致, 能够提高检索利用档案资料的效率。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云计算”在媒体中的实际应用, 并构成了媒体的内部云网络。但是, 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要求媒体档案管理工作不应该只局限于档案资料的内部利用, 还应该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要求、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需要。安庆市广播电视台注重音像档案资料的社会服务功能, 目前正在升级媒资系统, 计划通过控制用户访问权限, 把内部云网络同外界的公共网络 (安庆网络广播电视) 进行关联, 利用本台网站向社会发布可以公开披露的音像档案信息, 使普通人足不出户, 就能以有偿或无偿的方式在线检索、查阅、使用公开的媒体音像档案资料。

五、网络威胁对媒体音像档案的数据备份和存储提出更高要求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为音像档案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风险。传统的媒体音像档案资料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是火灾、环境温度变化、信号自然耗损。但是,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操作系统, 病毒感染、黑客攻击使得以数字信号存在的音像档案资料面临巨大的威胁。例如, 黑客一旦破解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内部设置的访问权限, 并以管理员身份来对非公开档案进行删改、拷贝等, 会对音像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保密性造成损害。在一些情况下, 在被黑客植入恶意程序后,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能会充当帮凶, 受黑客控制。

音像管理 篇8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人们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掌握和利用资料信息的重要性。因此, 要寻求广电音像资料工作的拓展空间, 就一定要在媒体的核心资源———音像资料的资源上做文章, 通过对媒体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存储, 让无形资产产生有形效益, 从而更好地开发出它的衍生价值和创造它的增值效益, 这也正是我们立足于市场的基础。

一、传统音像资料管理存在的弊端

中国电视现在已经走过了50年,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各电视台都积累了一批节目资源, 但是由于传统的磁带管理模式, 这种资源的管理还停留在形式管理的模式上。

1. 传统磁带保存技术落后

(1) 保存寿命有限。在合适的温湿度环境下, 磁带的保存时间为10—30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材质老化等原因, 图像及声音信号的损失会日益严重。

(2) 安全性低。磁带如保管不善易发霉、易磨损, 接近磁体时容易数据丢失。磁带非常脆弱, 稍有不慎便会有不可恢复的损失, 安全性非常低。

(3) 保管复杂。为了延长磁带的保存寿命, 传统的磁带在存放前, 应将录像带倒带到带头。长时间存放的磁带, 每隔两三个月应将磁带从头到尾倒一遍。长时间保存后的磁带再次使用时, 也应将其从头到尾倒一遍后再使用。拍摄带在反复使用20遍左右记录信号失落开始明显增加。

(4)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及更新换代, 越来越多的陈旧设备已经不再生产使用, 维修和保养问题开始无法解决, 模拟设备濒临告罄。

2. 传统磁带占用库房存储空间大

一盒传统的电视磁带, 最多可存储的节目时间约94分钟, 而一张双层蓝光盘可以存储8小时节目, 一盒数据流磁带可存储50小时节目。广电系统中, 每个频道每天都在产生十几小时的节目, 如果不找到一种妥善的节目保存方法, 那么, 我们的库房将始终面临扩容的问题。

二、资料数字化的优越性明显

1. 便于存储。

由于数字化存储技术是近些年在国内出现并推广的, 因此, 广电单位历年来的节目资料都是利用磁带作为主要载体存储在磁带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 磁带都会出现老化, 信息损失, 致使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得不到有效保存。而建立音像资料管理数字化存储系统, 把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 则可以彻底扭转这种状况。它将音像资料数字化或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存储体中, 无论经过多少次拷贝和保存多久, 音像资料和节目素材的质量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从而使那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得以妥善地保存。

2. 提高管理。

利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把资料数字化编目管理, 改变了我们过去传统的工作模式。经过对内容资源的数字化, 我们可以把节目按照内容本身进行分类, 并按需要对节目层进行分层次编目。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音像资料质量, 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也丰富了节目制作手段。

3. 加强利用。

作为广电系统的音像资料部门, 抢救、开发、利用好音像资料信息资源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作为广电系统内网和电视台内网的信息交换平台和资源管理中心。如果将它与电视台内的非编网络和播出网络连接到一起, 则可形成完整的网络群体。节目资料的数字化加工, 使编导能在办公桌上迅速便捷地在音像资料数据库中, 精确检索、快速下载所需要的任何一个镜头, 为电视台节目的编辑制作和数字化播出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如何进行资料数字化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广电媒体正在经受从未有过的考验。节目资源是我们传统媒体独特优势, 但是这种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真正的产业优势, 没有转化为财富, 还没有变成足以支撑我们产业发展的资产。这对我们的媒体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 催生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规划、开发与应用, 并带动了针对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大规模的数字化抢救工作的开展。

以我们集团为例, 进行资料数字化抢救, 首先要做的工作, 就是建立一套完备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把我们的节目资料进行数字化的管理与存储, 为资料存储数字化、编目标准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首批进行数字化抢救的, 就是载体即将淘汰的四分之三带与大二分之一带。从这些节目带中, 选择自有的版权节目尤其是素材和资料进行数字化。在节目资料数字化上载的同时, 我们还请专业公司, 根据广电总局的编目标准, 结合集团的自身实际, 制定适用的编目标准, 分节目层、片段层、场景层、镜头层进行数字化编目。由于这些较早载体中录制的都是一些二十多年前的老资料, 而这其中有很多是非常珍贵, 具有历史价值的。这些资料数字化后, 可以非常方便地检索与使用, 在内部网上一经发布, 立刻受到编导们的极大欢迎。

从整个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趋势来看, 广电音像资料是一种可持续开发、反复利用的资源, 是广播电视事业诸多生产力要素中极其重要的一翼, 无数的广电音像资料工作者为之已经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同时, 它对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资源支持。

音像管理 篇9

关键词:Oracle,音像租赁系统,数据库设计

1 系统需求

1.1 系统的业务和任务

音像租赁店承接影碟的租借和归还业务,它的任务是为所有的会员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快捷地完成影碟租赁业务。

1.2 信息需求

音像租赁店需要掌握其所拥有的所有的电影的信息,包括编号、名字、类型、国家、导演、演员等,可以存储为DVD或者VHS格式,因此每个电影都有其对应的DVD或VHS编号。每部电影会有多个拷贝,并且每部电影至少有一个DVD或者VHS版本。每一个DVD或者VHS都是某一个单独特定的电影的拷贝,即一部电影不会需要多张DVD或者VHS。

还需要跟踪每部电影中的明星演员。顾客希望知道每一个演员的信息,包括演员的艺名、真实的名字和生日等。

音像租赁店需要掌握每一位成为会员的顾客的详细信息,包括他们的名和姓、电话号码和当前住址等。

最重要的是,音像租赁店要跟踪每一个会员的租赁情况,包括该会员当前租赁了什么电影、租借日期和归还日期等。在任何时间,顾客可以租赁多个DVD和磁带。通过了解租赁历史,音像租赁店还能够分析其租赁模式,如可以确定每一个会员租借了多少个DVD/tapes,以及每个会员推迟归还的次数,也能知道每个特定的DVD或者tape被使用的次数,从而确定它什么时候报废,也能分析音像租赁店会员的整体的电影喜好。

1.3 系统的业务规则

音像租赁店店主或管理员可为任何会员提供服务,会员是指加入video club的顾客。店主或管理员能够根据需要输入、保存和查询每张影碟及每位会员的相关信息。

2 数据库概念模型

2.1 系统的假定条件

(1)所有顾客只能以会员制形式租赁影碟,会员知道他们提供的信息被存储和查询,并且他们同意这样做。

(2)DVD或者VHS足够长,即一部电影不会需要多张DVD或者VHS。每一个DVD或者VHS都是某一个单独特定的电影的拷贝。

(3)本系统只跟踪库存的电影中出现的演员。

(4)所有的到期日都是第二天,所以不用保存到期日。

2.2 确定实体、属性

2.2.1 电影实体

每个电影需要知道其名字和分类,如图1所示。

2.2.2 电影拷贝实体

每个电影会有多个副本。对每一个电影有个一ID,然后可以跟踪哪一个DVD或VHS存有该电影。每个电影可以是DVD或者VHS格式。也能知道它什么时候报废。如图2所示。

2.2.3 顾客实体

对每一个顾客,需要保存他们的名和姓、电话号码和当前住址。当然,每个会员有会员号。如图3所示。

2.2.4 演员实体

希望跟踪每部电影中的明星演员。顾客希望知道每一个演员的真实的名字和生日。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明星演员。只跟踪本库存的电影中出现的演员。如图4所示。

2.3 关系分析

2.3.1 电影和演员

每部电影由多个演员出演,每个演员也可以出演多部电影,所以电影实体和演员实体是多对多关系。电影必定有演员出演,但每个演员不一定出演每部电影。电影实体和演员实体的关系如图5所示。

多对多关系必须进行分解,分解后的电影、演员实体关系图如图6所示。关系名称用“演员出演列表”实体表示。

2.3.2 电影与其拷贝

每部电影至少有一个DVD或者VHS版本,每一个DVD或者VHS都是某一个单独特定的电影的拷贝。一部电影不会需要多张DVD或者VHS。所以电影与其拷贝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不用再进行分解。如图7所示。

2.3.3 顾客与拷贝的租赁

一位顾客可以租赁多部电影拷贝,每个电影拷贝可以被多个顾客租赁,这样形成了多对多关系,如图8所示。

同样,上述多对多关系也必须分解。分解后的拷贝与顾客关系如图9所示。关系用“租赁历史记录”实体表示。

另外,所有电影还可以按照动作、喜剧、爱情、悬疑等类型分为不同的类别。类型有类型编号、描述等属性。

2.4 系统总ERD图

总结上述分析,按照Oracle数据库逻辑设计与图形绘制规则,再将每个实体的属性添加进去,可以得到如图10所示的ERD图。

3 数据库逻辑结构

将ERD图转换为数据库逻辑模型,需要将每个实体转换为关系,同时设计每个实体的主键、外键和完整性等。对此不再详细讨论,以下是本系统的逻辑设计结果。如图11所示。

4 结语

数据库设计是软件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了解客户需求,提出假设,然后对需求进行讨论、分析和抽象。基于Oracle的数据库设计需要用ERD图表示系统的概念模型,可以先画出初步的ERD图,再进一步综合和完善,经过不断修改,得到最终的概念模型。

音像管理 篇10

九十年代初,基于当时现代教育技术的需要,许多学校建起了功能比较齐全的校园闭路电视系统,部分学校还配备齐全的摄录编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电视台多年来都拍摄和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教学、科研、各类重大活动和对外交流的音像资料,这是一笔宝贵的财产,为学校宣传、校史保留了珍贵的原始资料,也为学校的精品课建设、教师评优、实验室建设、校园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音像资料。但如何保存及再利用这些音像资料,使其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宣传等服务,是目前高校电视台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 高校音像资料的现状

据了解,大部分高校音像资料主要还是传统的磁带存储方式,这种存储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易损、占地大、成本高、难以长期保存,并且检索困难、难以共享、难以再利用。而且在满足磁带保存环境的要求下,磁带的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到期只能淘汰,再也不能使用。比如某高校电视台经过近10年的发展,积累了近10万分钟的音像资料,由于没有专业的资料管理人员,目前分类只是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了简单的分类,调用起来非常困难,而且有时会重复拍摄,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高校电视台所拍摄的音像资料是学校的一个宝贵的资源库,它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是学校最原始的影像资料。一个电视台最宝贵的资产也许不是它拥有多少录像机或制作媒体设备,而是电视台多年积累的视音频节目和素材资料。现在各个电视台都有利用现有资料编辑成的电视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天下足球》、《篮球公园》等,都用的是一些历史资料编辑而成的,但如果还是原来的那种磁带存储格式,用的时候一盘一盘的去找,再去剪辑,那将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现在他们利用数字化的音像资料馆,采用数据化、网络化的现代化管理来管理音像资料,检索、编辑节目就非常方便。

一个高校不可能建设一个庞大的音像馆,但利用自身现有设备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一个小的音像资料库是可行的,这样就可以去管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越积越多的资源,避免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可以丰富高校电视台的电视节目。

2 高校音像资料保存的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节目数字化存储、利用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音像资料保存的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视频压缩技术和大容量存储技术,建设一个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简称“媒资”),使为发掘音像资料所潜藏的价值提供技术支持。

2.1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媒资”系统就是一套集采集、加工、存储、编目、查询、再利用为一体的数字化系统,为资料的存储、检索、管理、共享、交流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1)媒体资产的采集:就是媒体资产的数字数据化的过程,把拍摄的资料通过录播机采集到非线性编辑系统上,以数据文件的方式存储在介质中,音像资料采集过程就是一个将视频流信息转换为某种格式的视频文件的过程。(2)媒体资产的加工:就是把转化过来的视频文件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剪辑,提取一些重要资料和删除无用资料。(3)媒体资产的存储:就是把加工好的音像资料导出并储存在高质量的硬盘中,在导出的过程中分为高分辨率高码流格式和低分辨率低码流格式两种。前一种格式主要用于素材的保存、播出、精编和节目交换,格式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良好的互操作性,便于各种后期设备的使用,后一种格式则主要用于虚编、编目标引、检索和网上预览。(4)媒体资产的编目:就是指资料的描述过程,对资料进行节目、片断、场景、分镜头、关键帧等多层次的编目。这个过程很重要,要求编目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描述正确、详实,在以后的利用中才能快速找到素材。(5)媒体资产的检索:就是对资料标引信息的检索,通过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全文检索、模糊检索等各种检索手段,帮助利用者快速查找所需素材。(6)媒体资产的再利用:这是整个媒体资产管理的目的,再利用包括节目编辑、节目播出、节目发布、节目出售等各个方面的应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节目的制作效率和质量。

图1就是一个完整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示意图,这个数字化系统需要一系列的设备,但大部分高校电视台目前都有一些设备,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把这些设备利用起来,组成一个简单的资产管理系统。这个过程就可以简化为:用录播机上载素材——非编机编辑素材——素材导出到一个大的硬盘系列中——对素材进行描述(编辑一个小的程序)——检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要投入少量的资金就可以了,这对于高校电视台来说还是可以实现的。

3 高校音像资料库建设对教学、科研、宣传的意义

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将使高校电视台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它将会把学校的教学、科研、宣传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数字化教学的作用。

3.1 为实验教学提供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高校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越来越困难,怎么能够让他们在学校就能够掌握一定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一进入社会就能被用人单位所接受,是我们高校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

“媒资”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可以实践几方面的知识,包括音像资料的采集(能识别各种镜头与有用资料的甄别)、编辑(锻炼视频后期制作能力)、分类(信息分类与各种镜头的了解)、再利用(锻炼节目策划与综合利用的能力)。据了解,学校新闻类和编导类的教学侧重于理论,并且老师用的教学资源比较老,如果利用人的“趋近”心理作用,用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作为教学资源,让他们进行编辑制作,对实验教学将是一个促进;目前,各个电视机构和影视公司越来越重视资料的整理和利用,而学校没有有关“媒资”这方面的课程,因此,高校电视台可以利用媒资管理系统面向学生开放实验课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有的高校有传媒实验室,但利用的都是网上或者光盘中的资料,如果能和高校电视台联合,利用电视台的音像资料,让同学们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再利用,这将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也能够解决高校电视台人力、物力不足,无法整理分类音像资料的难处。

3.2 扩大学校宣传途径

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和网络连接后,一些宣传资料可以进行网上浏览,能大大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在对外宣传时,能及时、快速、全面的提供学校的资料,扩大学校的宣传,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生和校友可以通过网络提供自己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丰富学校的档案资料。

3.3 整合高校电视台内部资源

目前,高校电视台除了视频以外,还有许多图片、文字资料,如把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及整理分类,把媒资系统和后期制作系统通过网络连接,直接调用素材制作节目,将极大提高节目制作效率;利用网络浏览,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对资料进行对比,提高业务能力。

总之,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必将对高校电视台的工作有质的影响,也将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宣传、对外交流、丰富档案资料、校史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高校电视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大量的音像资料,这些音像资料对于高校来说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但传统的磁带式保存方法存在很多弊端,而且也使这些资料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本文将结合工作实际,提出高校音像资料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其对高校教学、科研、宣传的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电视台,音像资料管理系统,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国传媒科技,第118期.

[2]张晓彤.高校音像资料的管理.档案,2005,第3期.

[3]路梅.浅谈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档案与建设,2006,第9期.

日本音像市场呈现繁荣景象 篇11

2005年至2009年,音像贩卖一直呈下滑趋势,2010年时隔5年有小幅回升,销售额达到1850.87亿日元,但受2011年日本大地震以及低迷的经济环境的影响,销售额再次出现下滑,其中,DVD与蓝光BD的销售比率为68.1:31.9,蓝光BD的占比,较去年有较大增幅。

从近十年的市场变化图来看,DVD一直是市场主流,VC(激光磁盘)已逐渐退出市场,自2006年索尼推出的BD上市以来, DVD类音像产品的销售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蓝光BD是一种储存高画质的影音以及高容量的资料储存的光碟格式,凭借其优势近几年在市场上销售额逐年攀升。虽然DVD在目前仍是最流行的影视播放形式,但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被BD取代。

BD类音像制品市场广阔

内容方面,电影类和动画片类一直是消费主流。纵观近4年的变化,DVD类音像制品的销售比重逐年下降,在人类对多媒体的品质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BD凭借其大容量以及高清晰的优势,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在音像出租方面,不管是DVD格式还是BD格式,电影与动画片的出租情况变化幅度较小,而音像贩卖方面,变化较为明显,DVD格式电影、动画片以及BD格式电影销售比重均逐年下降,只有BD类动画片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在日本,对于动画片类音像制品,大众更多会考虑放弃购买DVD格式,而选择购买BD格式的动画片,出租方面DVD由于价格较BD格式便宜,多会选择DVD格式。

动画类音像制品颇受欢迎

据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漫画在日本的流行程度超乎寻常。

数字音像档案的后期编辑技巧 篇12

本文以5部机位为例, 5部机位分别为:近景 (机位1) 、大全景 (机位4) 、左机位 (机位2、右机位 (机位3) 、流动机位 (机位5) 。根据活动的大小, 可增加机位或较少机位。

一、素材首位“第一帧音频”对齐法

将5台摄像机拍摄后的所有素材分别按机位顺序起名为素材1、素材2、素材3、素材4、素材5, 上载到非线编辑设备后, 找每个素材开始时的共同点, 笔者认为所有素材开始时只有一个共同点——“第一帧音频”, 也就是活动正式开始说的第一句话里的第一个字——第一个字发音里的“第一帧音频” (我国电视PAL制式规定1秒钟共25帧) , 分别把每个素材的第一个音频找到后, 连同它的视频一同上载到对应的视频轨道1、视频轨道2、视频轨道3……, 按“第一帧音频对齐”, 再把每个素材的结尾裁齐。这就使所有素材的每一帧音像档案素材都是同步的, 保留好那一台摄像机 (机位1) 其中一个声道拾取调音台总输出音频, 另一个声道拾取同期声的音频后, 其余摄像机的音频同期声可根据编辑过程取舍。在大全景摄像机 (机位4) 的“第一音频”前保留适当的长度, 一般4至10秒, 作为活动的开始, 若需要记录领导步入会场镜头, 则可先用全景再切换成中近景镜头到主要领导人, 根据领导人步入会场的时间长短进行编辑。这样就可对5个机位的音像档案进行编辑。

1. 对素材1进行删减。

从主要领导人开始讲话到“我代表×××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这段话全部保留, 然后找出其主要内容保留, 再把最后的结束语全部保留, 其余部分可以根据会场情况进行少部分保留, 剩余部分删除。

2. 对其他素材进行删减。

当素材1编辑完成后, 对在素材1删除后的空白视频部分里, 依次对素材2、素材3等进行视频编辑, 根据需要填补空白视频。如果会场有投影银幕, 可适时加入其投影画面, 但不可过多。

二、大全景视频补救法

根据笔者多年的编辑经验, 在编辑过程中无论遇到怎样不好处理的视频画面, 都可分别使用观众、投影银幕、大全景进行补救。但使用观众、投影银幕这样的画面补救有时并不恰当, 或说有些勉强时, 只有使用有固定镜头的大全景, 所有问题视频的补救才能迎刃而解。

三、倒序修改法

倒序修改法, 就是从片尾到片头也就是从后往前修改的方法。当音像档案粗编完成, 经审查后, 若存在以下问题, 可用倒序修改法进行修改:问题1.发言人有口头禅、重复句、方言、口误等。问题2.非线编辑人员没有完全理解领导对成片的要求, 部分位置编辑不到位。在较大的会议上, 发言人讲话时通常都有讲稿, 照本宣读, 一般不会出现口误等现象, 若在小型会议上, 没有稿件的发言人即兴发言时, 常会出现口头禅、多次重复句、方言、口误等问题, 专家、领导审片后首先会提出音像档案中存在的这类小问题, 然后, 再从片头看到哪里提到哪里存在的问题, 这种方法最具体、最直接, 便于修改, 同时也便于当时非线编辑人员与专家、领导交流修改方法。当专家、领导提出修改的具体地方, 笔者便在要修改的地方打点记录时间范围和文字记录修改后的内容。之后笔者开始使用倒序修改法进行修改, 从片尾到片头也就是从后往前迅速找到每个要修改的具体位置, 逐一按专家、领导要求修改。为便于编辑和修改, 笔者在编辑过程中独创了按顺序命名法、自然段打点法和自然段命名等方法, 上述3种方法在编辑过程中采用后, 能快速准确找准段落, 对提高编辑速度、快速准确修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 顺序命名法:

是对较长的音像档案编辑时, 在非线编辑故事版上对每一部分, 按从片头到片尾方向进行临时打上字幕名称, 待全部编辑工作完成后再删除。目的是便于查找、提高编辑速度。

2. 自然段打点法:

是对较长的音像档案编辑时, 按文字稿本的自然段, 在非线编辑故事版上对应的每一自然段开始处打点, 按文字稿本的自然段顺序分别命名1、2、3、4、、5、6、7、8、9……, 在非线编辑故事版上对应的每一自然段开始处打上数字字幕1、2、3、4、5、6、7、8、9……, 目的是便于查找、提高编辑速度, 待全部编辑工作完成后再删除。当一个音像档案片长固定后, 按顺序修改和倒序修改和先从任何有问题的地方入手修改, 都是可行的。当一个音像档案片长在不固定的前提下, 修改时, 删除内容和增加内容, 整个视频长度将减少或增加。若一个片子有多处修改, 当把第一处修改点修改后, 由于修改后的总视频长度和原总视频长度相比发生了变化, 以致后面记录的修改点全部发生变化, 当再修改完第二个点时, 后面记录的所有修改点发生的变化会更大, 第三个和其后的修改点离原记录的修改点数值相差甚远, 给寻找修改点增添了麻烦。这就需要使用倒序修改法。

3.倒序修改法:

使用倒序修改法, 每修改一处, 无论是视频长度发生多大变化, 前面的所有将要修改的地方, 数据都没发生任何变化。这种方法的修改不会给视频的修改造成任何的麻烦, 而且视频定位准确, 大大推进了修改和精编的速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倒序修改法适合多机位编辑修改, 尤其是精编过程, 对各类纪录片、专题片等视频档案的编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背景音乐的“截”、“叠”法

音像档案在编辑制作过程中, 一般不需要配背景音乐。如会议、访谈、采访、实况转播等;但也有些音像档案要配上背景音乐, 如视频资料、书画、实物、建筑、环境等, 它们配背景音乐的目的是来烘托画面和解说, 不让整个视频档案在观看的时候时显得过于单调。

1. 使用一首整曲子配乐。

当选择适合某一个音像档案的背景音乐整曲子, 尤其是此曲结尾采用淡出的方法时, 若只使用一首整曲子贯穿音像档案始终, 在音像档案长度是这一首整曲子的整数倍时的前提下, 即可按整曲子自然长度复制后反复粘贴, 尾首相连, 直到曲子的结尾和音像档案的结尾一致即可。

2. 在曲子较弱声处截开、重叠配乐。

若使用一首整曲子自然长度复制又反复粘贴后, 整曲子的结尾和音像档案的结尾不一致时, 就需要根据音像档案长度, 采用在其中一个整曲子的较弱处断开, 把有结尾部分的结尾与音像档案结尾对齐, 根据情况也可稍有误差, 再把有结尾部分的音频放在非线编辑的另一组音频轨道上的同一个声道上, 把开头拉出与原有开头部分的音频重叠后, 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重叠处, 采用淡出、淡入方式, 按着音乐节奏融合, 即可完成配乐工作。

这种方法配乐后, 由于音乐的节奏未改变, 又在低音部位截开后重叠, 再加上有较大声音的解说词同步, 有时很难听出来, 即使有听出来, 也感觉是对该曲进行改编的感觉。

五、编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编辑过程中, 一定遵循编辑规律:注意不要越轴等, 也可使用前进式或倒退式的方法。除有主要领导人和大全景镜头后, 开始按领导级别依次编入, 之后再加入其他有代表性的观众和整排或大片观众。会场需要鼓掌时要加入观众鼓掌镜头, 如果观众鼓掌镜头或其他镜头晃动或调焦不实, 或只有越轴的鼓掌镜头时, 这时候一定要使用大全景进行补救, 以保证视频的流畅和完整。

数字音像档案的后期编辑工作比较复杂, 是一门综合的技术与艺术结合体, 非线编辑人员在掌握上述的编辑技巧后, 一定要尊重事实, 实事求是地做好自己应尽的工作, 努力保留、备份好每一件数字音像档案, 为时代立功, 为后人造福。

摘要:本文首次公开提出了素材首位“第一帧音频”对齐法, 大全景视频补救法, 倒序修改法, 背景音乐的“截”、“叠”法等编辑技巧, 此技巧的使用, 大大地缩短了非线性编辑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数字音像档案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上一篇:废液循环再利用下一篇:高强度厚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