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管理

2024-08-18

ICU管理(精选12篇)

ICU管理 篇1

昏迷病人的管理, 一直是比较繁重和困难的。而ICU的建立, 为昏迷病人的管理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和全方位的监控, 使病人的生存率有了讲一步的提高。我院综合性ICU从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昏迷病人78例, 初步取得了一些护理体会, 现浅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1 性别及年龄

78例中男性66例, 女性12例;年龄在6~64岁, 其中44岁以下46例, 占58%。

1.1.2 意识状态

78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

1.1.3 留置尿管

78例中有72例留置尿管, 占92%。

1.1.4 术后引流情况

78例中59例术后施放头部胶管引流, 占76%。

1.1.5 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

78例中58例气管切开, 占74%;20例气管插管, 占26%。

1.1.6 持续吸氧

78例中有52例持续吸氧, 占67%。

1.1.7 机械通气及时间

78例中有39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 占50%;时间为1 h~15 d。

1.1.8 死因及死亡病例分布

78例中有19例死亡, 占24%;死因为多器官衰竭。死亡病例分布见表1。

2 监测手段

2.1.1 一般监护内容

78例病人均采用美国产HORIZON 1000型多功能生理记录仪连续监测心电、血压、呼吸、体温、心率。

2.1.2 常规监护内容

每小时监测意识, 瞳孔、肢体活动、液体出入量;每日监测血浆电解质浓度、BUN、CO2CP、血常规、尿常规、尿比重等。

2.1.3 选择性监护内容

根据病人病情需要, 可行颈内静脉置管测定中心静脉压, 足背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测定直接动脉压;硬膜外或硬膜内置入感受器监测颅内压;机械通气病人连续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压力、吸呼之比、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分析、脉搏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

3 临床观察与分析

3.1 意识状态的观察

我们认为昏迷病人意识状态变化的观察和记录采用公用的记录方法Glasgow的昏迷标度为好。此标度如下表2。

此标度可根据病人对呼喊及刺痛反应而快速得出积点, 总分最高15分, 最低为3分, 分数越低表示意识障碍程度越重, 并把总分在8分以下者定为昏迷, 使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病人意识状态的情况。其次此标度简单易记, 另外可以节省时间来观察其他病人。

3.2 尿量的观察

昏迷病人尿量的观察也是十分重要的。尿量的多少可以反映病人是少尿水分潴留, 还是尿崩症;也可间接得知肾脏毛细血管的灌流情况和内脏血液灌流量。

3.3 呼吸道管理

昏迷病人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这对防止脑缺氧及脑水肿尤为重要。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均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如呼吸功能不良或呼吸停止者可应用呼吸机治疗;有呼吸量不足, 出现缺氧症状时 (血气分析PaO2<80 mm Hg) 可考虑持续吸氧。

3.4 头部引流管理

对颅脑手术后病人脑脊液的体外引流量要进行计算, 以便调整脑脊液的压力。对手术创面的渗血和渗出液一定要引流通畅, 并计算引流量以确定术后效果及去除引流时间;还要对引流性质做详细记录, 以助分析术后高热的性质;便于进行相应的处理。

3.5 抗感染

对昏迷病人均应用广谱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如致病菌明确或有药敏报告时, 可选择有效抗生素。

3.6 其他

对一般监护内容各项, 只要预先下达报警限, 设置仪器数据, 监护仪就可以自动对心电及四大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监控, 如监测指标超过了预定报警限, 监测仪器便可自动发出声响报警, 保证了病人安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监护仪的性能、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及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 以便对随时发生的异常病情变化, 采取及时相应的正确处理。

ICU管理 篇2

WHO 的研究表明: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重症监护病房。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监测、预防、控制、管理是保障患者 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发病率 1.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发病率是普通病房感染率的 5-10 倍。在美国院内感染每年可影响超过 200 万的患者并且对 5-35% 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造成影响。2.感染部位占首位的是下呼吸道约 30%,其次为尿路感染 约占 24%,血流感染约占 16%,外科切口感染约占 8%。重症患者 的死亡率约为 27.5%,其中 60.9%的患者死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二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宿主因素:主要为基础疾病和免疫水平低下,如大手术、颅脑外伤、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营养不良、年龄、入住 时间等这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较大。2.医源性因素:主要以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手段,如机械 通气、器官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鼻胃插管、深静脉置管 以及皮质激素放疗、化疗、静脉营养液、抗菌药物的应用等。3.其他:医院环境问题,如医务人员不足或环境拥挤也会 增加院内感染的潜在性危险。在调整干扰因子如重症患者营养、呼吸机使用及住院时间后,护士与患者的比例是重症监护室院内 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 医院管理措施

(一)医务人员管理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及标准预防措施。2.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预防因操作不规范 而引起的感染。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操作 特别是接触体液、血液、分泌物应洗手或戴手套。4.对多重耐药菌如 MRSA、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或特殊 病原体感染病例有上报制度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物品、环境的消毒管理 1.ICU 患者肺部感染多与使用呼吸机或人工气道有关,加 强呼吸治疗器械消毒管理尤为重要;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连 接头、呼吸活瓣等凡能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2.保持患者的床单位的清洁无污染,每日用消毒剂擦拭物 体表面。3. 凡侵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治疗器械必须达到灭菌要 求。4使用后的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消毒与存放 符合要求。5.配备具有空气净化装置的通风设备或至少要有良好的自 然通风条件。

(三)重症监护室各单位有能够满足需要的洗手措施 1.治疗室、医护办公室及监护区内设置非手动开关的洗手 池、洗手液及干手设施,手部消毒装置等配备符合要求。2.接触每位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应洗手或手消毒。卫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操作规范。

(四)建立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 1.有针对 ICU 感染控制的制度。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 人数。2.开展对各种留置管路插管时间的监测,尤其是外周和中 心静脉插管。外周插管时间不得超过 72 小时,监测与血流感染 的所有插管。3.开展对多重耐要菌如 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或特殊病 原体感染的监测。4.加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所致尿路感染、手术部位等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的监 测。)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 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 MRSA 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口罩, 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 ICU 室外尘埃明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 ICU 内专用鞋。

4.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 子。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 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 手部有伤口、给 HIV/AIDS 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 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 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建议酒精 擦手液(ABHR)消毒法作为 ICU 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 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 ICU,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人员数量: 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医师和护士人数与 ICU 床位数之比必须为 0.8~1:1 和 2.5~3:1 以上。

8.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

9.预防接种: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10.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 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二、病人管理

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应隔离于单独房间。对于空气传播的 对于 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 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建议分组护理,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安置于正压病房。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 30°。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 等病人,应戴 N95 口罩。当口罩 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目的标识。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固定人员。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 腔冲洗,每 2~6 小时一次。

三、访客管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若被探视者为隔离病人,建议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访客着鞋较脏,或 ICU 室外 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议戴一次性口罩。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 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 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 ICU 探视。在 ICU 入口处,建议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 尘埃明显时,建议穿鞋套或更换 ICU 内专用鞋。ARS 等,应避免探视。预防的基本知识。

四、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

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 每个 ICU 管理单元,至少配置 2 个单人房间,用于隔离病人。设正压病室和负压病 ICU 每病床使用面积不得少于 9.5M,建议 15~18M,床间距应在 1 米以上;单人房 2 2 2 区域等,应相对独立。室各 1 个。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 8 到 12 张床位为宜。尽量多设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间的每床使用面积建议为 18~25M。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医疗区域包括单人房间,必须设置洗手池。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水龙开关,并配备擦手纸和手套。每张病床旁须放置手部消毒装 置(酒精擦手液)1 套。不主张在入口处设置风淋。

五、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1.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 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 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建议 2%洗必泰消毒穿刺点皮肤。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 隔时间,建议无菌纱布为 2d,专用贴膜可达 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 48h 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 置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2.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 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 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 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 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

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 吸的病人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对气管插管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呼吸机螺纹管 每周更换 2 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每天评 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4.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 导致的污染机会。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水封瓶可以每周更换 1 次,更换时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必须保持水封瓶在引流部位以下、直立,并告知病人协助及时报告发 生的问题。5.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 中进行。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

六、物品管理

1.呼吸机及附属物品: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外壳,按钮、面板则用 75%酒精擦拭,每 天 1 次。耐高热的物品如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热的物品如一些 种类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首选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洗净、80℃~93℃消毒、烘干自动完 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亦可选择 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0.1%过氧乙酸或 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无菌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备用。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2.其他医疗仪器: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输液泵、微 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氧气流量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 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仔细消毒擦拭,建议用 75%酒精消毒。对于感染或携带 MRSA 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人,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3.护理站桌面、病人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定期用 75%酒精擦拭消毒。当 这些物

品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为避免含氯消 毒剂对物品的腐蚀,消毒一定的时间(通常 15min)后,应使用清水擦抹。

4.勤换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枕芯、被褥等使用时 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

5.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消毒,对腹泻病人应一用一消毒,方法:1000mg/L 含氯 消毒剂浸泡 30min。

七、环境管理

1.空气: 开窗通风、机械通风是保持 ICU 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洁净 ICU,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 12 次。普通 ICU,建议开窗换气每日 2~3 次,每次 20~30 min。室外尘埃密度较高的 ICU,自然通风对精密仪器防护存在隐患。动态空气消毒器,可 作为替代方法,但要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和安放位置,并进行效果评价。不建议紫外线照射 或消毒剂喷洒消毒空气。负压隔离病室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 6 次。

2.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更不允许出现霉斑。通常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迹 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使用后清 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3.地面:所有地面,包括病人房间、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可用 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擦。对于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的 ICU,必须采用消毒剂消 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推荐的消毒剂包括 0.2%过氧乙酸和 1000mg/L 含氯消毒剂,但后 者刺激味较大。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所污染,可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不 同房间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每天至少消毒 1 次,可用巴斯德消毒法(常用 65℃1 0min)或消毒剂浸泡消毒。

4.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5.不宜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不宜在 ICU 入口处放置踏脚垫并喷洒消毒剂,不宜在门把 手上缠绕布类并喷洒消毒剂。

八、抗菌药物管理 参见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九、废物与排泄物管理

1.处理废物与排泄物时医务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防止体液接触暴露和锐器伤。

2.拥有 ICU 的医院,应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病人的感染性液体可直接倾倒入下水道。否则在倾倒之前和之后应向下水道加倒含氯消毒剂。

3.生活废物弃置于黑色垃圾袋内密闭运送到生活废物集中处置地点。医疗废物按照 《医疗 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分类收集、密闭运送至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地,由指定机构集中无害 化处理。

4病人的尿液、粪便、分泌物和排泄物应倒入病人的厕所或专门的洗涤池内。

5.ICU 室内盛装废物的容器应保持清洁,但不必加盖。

十、监测与监督 1.应常规监测 ICU 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 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2.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病人,应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3.应进行 ICU 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4.不

ICU管理 篇3

关键词:临床信息系统;ICU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45-01

临床治疗中对重症患者的循环、呼吸、代谢、神经、感染等临床信息的观察项目数和采样频率要远远高于普通患者,其临床信息和其他相关的信息量也要远远多于普通的患者。

一、系统使用的效果

1.系统使用前的ICU工作状况

护理工作人员因临床信息的观察项目数多和采样频率高,在进行护理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在各种各样的记录单上记录大量的医疗信息,给原本已经很繁忙的医护工作增加了劳动量,无法体现医务工作的高效性。很多医疗信息的记录是在医护人员实施医疗救护工作之后,凭着记忆补充记录在医疗文书上的,难免造成医疗记录的误差。

目前ICU常用的评分系统靠人工计算很难实现,因此很多ICU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有效使用评分系统,无法实现医疗工作的科学客观性。

2.系统使用后的ICU工作状况

由于系统将原有的ICU监测记录单、护理记录单、各种危重症评分系统表等融合在系统的重症体温表里,使患者的各种临床信息集中在一张表上,避免了记录人员将一次信息在不同表格上重复记录,同时也方便了查阅患者信息资料的医护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系统提供了医疗仪器及医院已有的信息系统接口,使原有的很多需要手工记录的仪器监测数据等都可实时的自动采集记录。避免了医疗记录的误差;同时也将医护人员从需要填写大量监护记录单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以便投入更多的精力救护患者。

系统提供了各种危重症评分系统表,医护人员只要将可直观获得的评分变量输入到表中,系统将自动计算出该评分系统的分值。此外系统还提供出入量平衡计算、体表面积等各种自动计算方式。

二、重症监护过程的记录——重症体温表

ICU中的监测一般按脏器分系统进行,目前公认的多分为9大部分。即心血管、肺、肾、胃肠道、肝、水电解质平衡、血液、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此外还有细菌学监测。通过对上述人体各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实施对应的医护措施,使疾病得以控制,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在重症监护的临床业务中,对重证患者的监控过程记录主要是通过重症体温表进行的。重症体温表的功能反映了重症监控的整个过程。系统为了体现重症监护过程的监测和控制的临床医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机界面理论,有机地将原有的ICU监测记录单、护理记录单、各种危重症评分系统表等融合在重症体温表里,并将纸面重症体温表中水平衡自动计算等不能实现的功能用电子表格的形式得以集成实现。

1.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读取

系统有良好的连接外部系统的GateWay功能,可与医疗仪器连接,在线从监护仪、呼吸器等医疗仪器读取数据,并能自动描画出趋势图,让查阅患者信息资料的医务人员可以从一张表上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2.重症监护的数据采样密度

重症监护过程中的临床数据采样密度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随时做调整的。因此系统结合临床过程的需要,让医务人员自主选择采样密度。

3.水平衡自动计算和记录

重症患者常出现心血管、肾、水电解质平衡、血液等系统功能失衡,而临床治疗往往是通过控制水的出入量来调节失衡状态,因此体液平衡计算也是ICU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

4.重症监护的事件记录

重症体温表还设有记事栏,除医护观察、事件等文字记录外,更重要的是对全胃肠外给药(TPN)用药情况的记录。ICU里的大多数患者要依赖TPN治疗,因此完整的记录TPN的配制和应用情况,是ICU医疗病案中不可或缺的记录。

5.危重症评分系统表

为了解危重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需要一种客观的、简便而实用的、能评估病情并对预后做出预测的评分方法。本系统为了随机的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进行定量的评估,定制了各种危重症评分系统表,只要将可直观获得的评分变量输入到表中,系统将自动计算出该评分系统的分值。此外,各危重症评分系统表不受日期和次数的限制,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一日多次或多种评分方法。

三、系统的构成特点

1.最适化的用户界面

系统是在繁忙的重症监护临床业务中被使用的应用系统,考虑到数据输入及信息查询在临床使用中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用户界面时充分顾及界面的可操作性和可学习性。采用独创的最适成本的人机关系学理论来设计用户界面,使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95%以上的数据可通过模板及菜单选择输入。

2.系统安全保障

系统充分顾及医疗业务的24 h连续运行的特点,以及临床信息系统涉及生命安全等因素,采用了 Solaris 8.0 UNIX操作系统。程序采用了独特的总线构造方式,使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的匹配处于最佳状态,系统运行平稳安全可靠。数据的保存遵循“确保真正性,确保可读性,确保保存性,确保相互利用性,确保个人隐私权”等原则和采取磁盘阵列+异地备份的存储方式,确保数据万无一失。

3.系统的可发展性

系统采用功能模块结构和用户界面定义与核心程序分离技术,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量身定制各种类型的系统。系统具有良好的连接外部系统的GateWay功能,按照HL7信息交换标准很容易与HIS交换患者属性、医嘱等临床信息;与仪器通信,实时读取脉博、血压等临床信息,也可在线从监护仪、呼吸器等医疗仪器读取数据。构成医院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系统还能通过无线局域网接收无线设备(如PDA)数据的输入,方便临床数据的采集。

4.系统构成的科学性

系统建立在集中治疗学、护理学等临床医学基础之上,同时系统还重视医疗现场的特性,在构成时充分考虑了卫生、安全、避险等因素。使系统成为真正融合于医疗环境的系统。系统充分采用了标准化技术,与其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时采用了HL7的国际医用信息交换标准。

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的体会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进行ICU监护的患者762例, 男性397例, 女性365例, 年龄11-92岁, 平均年龄62岁。按时间段分为两组:2008年度患者作为对照组为一组, 2009年度患者作为观察组为一组。观察组患者401例, 其中男性207例, 女性194例;对照组患者361例, 其中男性190例, 女性171例。两组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意外脱管率等情况, 并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中心静脉管感染、留置尿管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护理缺陷主要包括护理服务投诉、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等方面。意外脱管主要包括气管、导尿管、胃管、中心静脉管等意外脱管。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 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由表1可见, 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及意外脱管率都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2009年度各项指标明显低于2009年度。

3 讨论

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和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 ICU这种高风险的特殊科室对医疗护理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4]。因此, 目前加强ICU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ICU院内感染感染率2009年虽较2008年显著降低, 但仍高达6.97%。曾有报道外科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率为15.9%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的5.4%[5]。分析其原因:一方面, ICU本身是易感人群相对集中地场所, 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另一方面基层医院资金匮乏, 缺少先进的空气洁净设备, 同时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药物的合理应用未能严格把握, 因此院内感染率相对较高[6,7]。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以下的护理管理措施:①加强对ICU病房的流动管理, 严格控制ICU护理人员的流动频率;②提高ICU空气净化设备, 并定期常规对ICU进行无菌化处理如每日定时两次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及紫外线循环机杀菌消毒, 开窗通风1h;③加强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管理和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

随着举证责任倒置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 护理人员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8]。据报道医疗纠纷近几年逐年攀升, 我院也屡有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以下的护理管理措施:①加强法规理论学习,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体系。具体落实以下几个方面:随时向患者家属通报患者的病情, 合理安排家属的探视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进行如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有创操作时,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详细具体向患者家属说明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预后;在进行导尿、擦浴等涉及患者隐私的操作时, 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护理文书的书写要客观、准确、记录及时。

ICU患者常需留置各种导管和监护导线, 患者常处于一种强迫体位, 难免造成导管或导线的脱落。此外, 国内床护比大约为1∶3明显低于国外ICU的床护比1∶5~6[9], 导管或导线的脱落后未能及时发现, 往往影响到护理的质量。因此, 自2009年起我院加强了护理床位监管力度, 意外脱管率显著降低, 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总之, 通过一系列的护理防范管理措施, 2009年ICU护理管理较2008年有一定进步, 但还应继续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 确保护理安全。基层医院的ICU的护理管理是整个医院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 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做到防患于未然,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方法, 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ICU监护的患者762例。按时间段分为两组:2008年度组 (对照组) , 2009年度组 (观察组)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意外脱管率等情况, 并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及意外拔管率都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2009年度各项指标明显低于2008年度。在2009年度, 院内感染共30例患者发生感染约占6.97%, 发生率是最高的。院内感染的来源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管和呼吸系统感染。在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管感染方面, 2009年度感染率明显低于2008年度, 且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 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

关键词:ICU,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Kleinpell R M, Ely E W, Grabenkort R.Nurse practitionersand physician assista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nevidence-based review[J].Crit Care Med, 2008, 36 (10) :2888-2897.

[2]蒋冬梅, 唐春炫.ICU护士必读[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3.

[3]林菊英.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4]Jensen J U, Lundgren B, Hein L, et al.The ProcalcitoninAnd Survival Study (PASS) -a randomised multi-center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ailymeasurements biomarker Procalcitonin and pro-activediagnosticand therapeutic responses to abnormalProcalcitonin levels, can improve survival in intensive careunit patients.Calculated sample size (target population) :1000 patients[J].BMC Infect Dis, 2008, 8:91.

[5]张桂屏, 黎维芳, 杨慧.ICU感染常见原因及控制措施[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 6 (5) :71-72.

[6]陈洁莹.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5) :22-23.

[7]Kanouff A J, Dehaven K D, Kaplan P D.Prevention of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Care Nurs Q, 2008, 31 (4) :302-308.

[8]吴益芬, 郑艳萍.ICU实施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讨论制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1) :44-45.

ICU病房管理制度 篇5

ICU病房是危重病人集中之地,这里集中了全院最先进的设备、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为了您的亲人和他人的早日康复,请遵守下列规章制度:

1、ICU病房是一个相对无菌环境,不经病房管理者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

2、上午10:00之前是查房和处理医嘱时间,谢绝参观、会客;

3、ICU病房为无陪护病房,非规定时间禁止探视,家属在家属休息室休息;

4、禁止在病房周围使用移动电话和大声喧哗,禁止吸烟;

5、病人送饭时间,早:6:00—7:00,午:12:00—1:00,晚:5:30—6:30;探视时间:下午3:00—4:30;

6、每个进入ICU病房的人员必须先换鞋、更衣;

ICU管理 篇6

【关键词】ICU;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发生于护理过程中,给患者带来与疾病无关的伤害,影响患者治疗与康复的护理行为[ 1 ]。护理不良事件可致不良结局,以美国为例,每年便约有44000~98000人因可预防的不良事件死亡,超过因交通意外死亡例;护理不良事件还可能给护理人员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护理效用[2]。ICU是医院收治危重症的病房单位,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护理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次研究对我院ICU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89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ICU病区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6例,涉及主要责任人38人。

1.2方法

1.2.1 不良事件登记制度 我院于2012年起开始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循证责任制,并首先在ICU重症病房监护室实施,为详细查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实行无责上报制度,将全年内收集所得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归档。

登记制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责任人可于医院网络平台下载或护理部领取护理不良事件等登记表,并遵照指示填写完成,发送至医院专用邮箱中或交由护士长。若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登记,一经查实,按律严惩,督促责任人自觉、及时完成报告登记。

登记表内容主要包括:①不良事件详细内容、性质;②不良事件主要责任人、次要责任人;③不良事件处理方法、过程、结局;④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剖析,自我检讨、合理建议[3]。登记表经护士长、科室负责人逐级调查与审核,反复确认内容详实、完整、准确,填写规范后纳入至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录中。护理部于每季度末护理质量改进会议前,将该季度收集获得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汇总,形成一篇统计报告,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性质、分布特点等,并将此作为今后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工作的重点。

1.2.2 研究方法 收集护理部2012年至201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与文献综合分析法,对所获报告进行循证分析,对护理不良事件潜在原因、不良事件类型进行探讨。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 18.0软件包操作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3年医嘱交代遗漏例、给药失误例、非计划拔管例、器械操作致伤例、合计例低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非计划拔管/脱管、医嘱交代遗漏、器械操作致伤、给药失误、误吸与药物渗漏;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非计划拔管/脱管、医嘱交代遗漏、药物渗漏与给药失误;2012年与2013年合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6例,构成从高至低分别为非计划拔管/脱管、医嘱交代遗漏、器械操作致伤、给药失误、药物渗漏与误吸(见表1)。

3 討论

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低于2012年,医嘱交代遗漏、给药失误、非计划拔管/脱管、器械操作致伤发生例低于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说明行护理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持续改进,效果显著。医嘱交代遗漏、给药失误、非计划拔管/脱管、器械操作致伤是护理不良事件最常见的类型。

本次研究开展护理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对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次;无责任上报制度并非适用于所有医院,医院应酌情开展,并在无责上报的同时,建立严格的瞒报惩罚措施,以促进护士自觉上报。

参考文献

[1]袁晓丽,江智霞,酒井顺子等.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726-728.

[2]罗丹,周立,明星.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A):27-28.

浅谈ICU责任护士的时间管理 篇7

1 时间管理的概念及程序[1,2]

1.1 时间管理的概念

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在同样的时间消耗情况下, 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控制工作。

1.2 时间管理的程序

时间管理程序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即:评估—计划—执行—评价。评估时间运用情况, 首先评估时间的利用去向, 再将所有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类和总结, 确定工作中的目标和重点;选择时间利用的策略;计划工作程序及具体时间安排;实施计划, 评价时间使用情况, 做好反馈工作。

2 ABC时间管理法

A类:需立即执行, 最重要的短期内需要完成的事物。如危重患者的抢救、新收住患者的评估、病区的突发事件、时间性很强的治疗护理等。B类:常规性工作, 需短期内处理但不紧迫而不去处理就会影响护理目标完成的事物:如各种注射、引流管的护理、生活护理、护理记录、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等。C类:计划之外的突发性事件。此类事件需要在突然发生时立即做出分析判断和归类, 如抢救性给药, 接电话, 常规性小换药等。上述分类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相应的转化, 如B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转化成A类, 特别时需要做出动态性处理。

3 做好时间管理的技巧

3.1 主动强化ICU护理工作中的时间观念

一个没有时间概念的人是不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的, 特别是在工作量大而复杂的ICU护理工作中, 作为责任护士, 要充分认识到:时间与工作量相关, 时间就是效率;时间与抢救生命相关, 时间就是生命。因此, 作为责任护士, 主动克服自身惰性, 抵制懒散作风, 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 最大化利用时间是做好时间管理的前提。

3.2 主动强化ICU护理专科技能

一气呵成的娴熟操作能够避免重复性的动作和行动带来的时间浪费, 因此, 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充分利用时间的有效方法。

3.2.1 主动参与各种相关的讲座、培训、学术会议等活动,

加强知识分享和交流, 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3]。在此强调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重在交流。

3.2.2 主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 做到知识丰

富、技术熟练, 避免因为知识欠缺和技能操作不过关而导致的时间浪费[4]。特别是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操作, 对于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责任护士迅速高效地完成护理操作和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在此强调相关疾病护理知识的丰富性、全面性、准确性, 以及技术操作的娴熟与迅速, 重在应用。

3.2.3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实践告诉我们护理工作是一

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应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避免重复错误, 加强工作的预见性, 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在此强调改进工作方式, 弥补知识缺陷, 重在总结。

3.3 全面掌握患者病历信息

不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不同疾病有不同的护理措施,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患病特点。患者的病历信息包含了患者的患病历程、各种化验数据以及疾病诊断等丰富的信息, 从而对当前的护理工作有很大的提示和指导作用。因此, 在交接患者之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历信息, 责任护士才能迅速恰当地开展后续护理工作, 从而抓住利用必要的等待时间, 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3.4 统筹安排全部护理工作内容

3.4.1 重点运筹

ICU病区的护理工作复杂而繁多, 即使同时面对几个病情危重的患者, 他们的护理措施也有着轻重缓急之分。责任护士要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和症状的急缓做出统筹安排, 安排工作次序要考虑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对工作者体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将每日重要的必须优先完成的工作安排在人体精力最充沛的时间[5]。

3.4.2 复线运筹

即将2件可以同时去做的事情安排在同一时间过程中, 以增加时间的饱和度。在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兼做观察、询问病情、说服、开导工作;做生活护理时, 询问患者的睡眠、大小便、家庭情况等。这样既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观察次数的密度, 又可以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 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为患者更换引流膀胱冲洗、会阴擦洗时,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所有物品, 放在治疗车上, 备一次性手套、若干集垃圾袋, 每处理完1例患者更换手套1次, 直至完成, 这样可以节省往返取物及反复洗手所浪费的时间[4]。

3.4.3 合作统筹[6]

加强与同班同事的沟通与合作, 以达到充分利用团队力量加速护理措施实施过程的效果。例如在新收住ICU患者的交接过程中, 若要将了解交接信息、首次采集患者生命体征等数据、准备静脉通路、特别是完成紧急状况下的临时医嘱等全部护理工作及时完成, 毫无疑问, 团队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作量一定的前提之下, 团队的合作加快了护理措施的实施速度, 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果。

3.5 做好护患沟通

现代护理模式认为, 护士的护理对象已经不仅仅是疾病本身, 而是人本身。也就是说, 我们除了要掌握相关疾病的护理知识, 更要学会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本人的特点, 包括患者病历之外的信息。例如清醒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个人喜好以及宗教信仰 (昏迷患者的宗教信仰同样要受到尊重) 等, 从而全面了解患者, 帮助护士做出全面的护理诊断, 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 从而大大减少因为护患之间误解、矛盾的产生, 使得护患默契配合, 顺利高效地完成护理计划。

综上所述, ICU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实践性、团体性等突出特点, 这就要求ICU护理人员以及其团队加强时间管理意识, 从工作计划性、个人专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入手增强驾驭时间的能力, 保证重要的工作优先解决, 并有充分时间应对紧急情况和处理常规工作, 从而使得ICU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并且高效率地展开。ICU护理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如何更好地做好时间管理, 值得我们继续在临床工作中总结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波, 刘燕.时间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 2007, 37 (6) :144.

[2]刘艳芳, 王淑梅.浅谈时间管理在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前沿, 2009, 4 (19) :80.

[3]薛俊兰.护士长在新形势下的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全科护理, 2009, 7 (2) :344.

[4]李东霞.浅谈病区夜班护士的时间管理[J].中医药导报, 2006, 12 (4) :61.

[5]朱小红, 刘晓燕.时间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J].甘肃医药, 2011, 30 (3) :185.

ICU护理的风险管理与对策 篇8

1 IC U常见的护理风险及原因

1.1 窒息人工气道建立后, 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功能丧失, 气道湿化不够导致痰液黏稠形成痰痂堵塞气道;

拔管前未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患者饮食误入气道;意识障碍患者鼻饲时胃管脱出, 大量胃内容物反流。

1.2 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起血管相关疾病;留置尿管患者引起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操作不规范造成交叉感染;消毒隔离措施不严格。

1.3 非计划性拔管[1]颅脑损伤、中毒患者使用解毒剂烦

躁不安, 清醒患者不耐受留置管道的刺激, 全麻初醒未拔管患者, 老年患者不合作, 在护理操作中搬动患者造成非患者因素的意外拔管。常置的管道种类有:气管插管、尿管、胃肠减压管、脑室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部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

患者缺乏各种管道护理知识;意识不清躁动患者未使用镇静剂和保护性约束;对清醒患者心理护理不到位;翻身、转运患者时搬动幅度过大, 管道受牵拉;缺乏有效的固定, 如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时气囊放气, 患者呛咳将插管咳出;护士交接班检查患者皮肤解开约束带患者瞬间将导管拔出;进行膀胱冲洗时扎破气囊导致尿管自行脱出;夜间发生意外拔管未能及时处理。

1.4 压疮多发性骨折限制翻身;

高位截瘫患者;重度营养不良、低蛋白全身水肿患者;糖尿病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

1.5 危重患者护理要点不明确护士临床知识欠缺, 对患者病情了解不全面;

对患者潜在并发症缺乏预见性;缺乏可行的应急预案。

1.6 护理文书存在的风险[2]护理记录字迹潦草、涂改、代签姓名;

病情变化记录不详细;药物剂量不准确;抢救记录、诊断与医师医嘱不相符;生命体征与体温单不相符;专科护理描述不准确;法律意识淡薄,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7 其他方面的风险由于ICU病房里收治的患者是各

科的急、危、重症及需要生命支持和大手术后的危重患者, ICU医师只注重病情观察, 与专科医生缺乏沟通, 可能出现治疗方法不同等问题。

2 IC U常见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2.1 对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做好气道湿化, 定时翻身、叩背,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负压管道处于备用状态;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鼻饲时抬高床头并检查胃管的位置;备好抢救药品和用物。

2.2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及循环风定时消毒, 保持室内温度20~22℃, 相对湿度50%~60%。

对卧床、昏迷患者加强口腔护理, 定时翻身、叩背, 促进排痰, 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医务人员给患者检查、治疗、操作前要认真洗手, 避免交叉感染。规范消毒、灭菌和隔离制度, 配置必要的消毒隔离用品。

2.3 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讲解各种置管的作用, 取得理解和配合;

对颅脑损伤躁动不安患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和保护性约束;注意观察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相同, 并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是否合适;搬动患者时整理好各种管道, 避免插管移位或牵拉各种引流管;脑室引流管除引流口缝合固定外, 在头部加用头套;留置胃管患者除常规固定外, 将胃管末端固定于患者衣领口上;胸腔引流管贴胶布用别针固定在腹带上, 引流管置于患者胳膊下, 避免患者抓到, 协助患者翻身时注意管道长度, 搬动患者时用2把血管钳夹住胸管, 水封瓶放于双膝间;腹腔引流管除用腹带固定外, 再用别针固定在腹带上;中心静脉导管用大贴口膜固定整个针头及前端管道, 每次更换贴口膜时记录长度;双腔尿管留置时注入盐水15 m L, 在膀胱冲洗时要避免刺破气囊而致尿管脱出。

2.4 根据患者皮肤情况决定翻身时间, 每种姿势不能超过2 h。

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防止皮肤擦伤。避免局部刺激,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无皱折、无渣屑。每次更换体位时应注意观察并按摩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受压部位用50%酒精按摩, 按摩时手掌贴紧皮肤, 顺着一个方向, 力量由轻到重, 再由重到轻进行按摩。对昏迷患者加强营养,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加强床头交接班制度。

2.5 定期组织护士业务技术培训, 了解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护士素质;

做好年轻护士的传、帮、带工作;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工作中的有效沟通能力;培养护士的责任意识, 严防由于工作不细致、粗心疏忽造成的护理风险。

2.6 要求临时医嘱须在开出后30 m in内执行;

护理诊断要与医师核实后再记录, 字迹要工整, 不允许涂改并签全名, 文书记录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2.7 护士陪同患者外出做各项检查时, 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 做好记录;

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防范途中发生意外, 如呼吸、心搏骤停等, 避免可能引起的医患纠纷。

当班护士与专科医师共同对患者进行查房, 制订诊疗计划、注意事项。患者入住ICU通知护士的同时询问是哪一科的患者, 在患者到达前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设备及床单元, 以免延误患者的诊疗;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纠纷的发生, 使用呼吸机、除颤仪、微量泵等仪器各种参数的调节除严格执行医嘱外, 必须2人核对后方可给患者使用, 使用期间不允许其他科室的医师和进修生动用, 以免参数变动。

3 结论

我院ICU自2004年成立以来, 通过早期预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既避免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又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重复劳动, 护士责任心增强, 病情观察及服务到位,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慧敏.ICU常见护理问题及防范对策[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 14 (3) :192.

ICU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 篇9

ICU是各种医疗设备集中使用的场所,设备的有效使用对危重病人抢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延长仪器设备的无故障工作时间,保障医疗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是护理管理者必须思考及认真对待的问题。我院ICU自2007年起,对本病房医疗设备的准入、使用、保障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质量管理,实施5年来,未发生因仪器设备引发的意外伤害事件,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我院ICU的医疗设备类型

ICU有18张床位,主要的医疗设备包括:监护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心排量监护仪、胃黏膜pH值监护仪;生命支持设备,如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包括有创无创呼吸机、高频震荡呼吸机共20台)、血液净化设备、除颤仪等;诊断治疗设备,如血气分析仪、纤维支气管镜、心电图机、B超机、X线拍片机、电子喉镜等;护理设备,如输液泵、微量泵、营养泵、输液管理工作站、降温毯、压力抗栓泵、湿化器、气垫床等。设备种类多,使用频率高,保养维护难度大。

2 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

2.1 准入环节的质量管理

医疗设备的安全质量管理,实际上从选型购置环节就已经开始[1]。ICU设备对质量、技术指标要求都比较高,要选择良好的品牌、适当的档次和功能、可靠的性能和良好的售后服务,需对各种仪器采购进行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减少引进设备的盲目性。可行性论证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的论证[2]。经济可行性主要指科室引进仪器的购置资金有无保障、仪器能否发挥最佳效率、能否收回购置成本等;技术可行性是科室是否具备安装条件及具有合格资质的仪器使用人员等;法律可行性是指仪器在使用期间出现问题有无法律保障。在这3点可行性论证通过的基础上,我科尽量选择同一厂家、同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如购进同一品牌的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等,这为科室的仪器管理,建立技术档案带来极大的便利。

2.2 使用环节的质量管理

2.2.1 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

我科的仪器设备档案资料包括品名登记本(记录仪器设备编号、厂家、金额、购置时间等基本信息)、使用操作手册、维修说明书。同时还建立了仪器设备保养维护记录本,每月对建档仪器设备性能进行评估,包括记录运转时间、工作状态和维修内容等。这为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有利于资产的清点。

2.2.2 制定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流程和保养规范

为了能使全科护士尽快掌握所有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我科在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的基础上,编写了ICU贵重仪器设备使用保养流程,并随机悬挂保管,便于大家学习。要求护士严格按照使用流程进行操作,即可加快对仪器设备的掌握速度,又可减少差错发生的机会。

2.2.3 仪器设备使用培训

为保障仪器设备使用安全,科室根据对不同层次护士的要求,进行仪器设备使用培训。新护士在进科室2周内全面集中培训基本仪器操作(如监护设备、护理设备);对于呼吸机及血液净化设备要求由经过系统培训及考核合格的护士操作;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并能熟练排除一般故障。自2009年起,每年专门抽出1个月的时间对所有护士进行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内容进行抽考。负责培训的老师有厂家专门的培训人员、工程人员、护士长和呼吸机治疗师。通过培训要求护士了解仪器结构、性能和操作使用,并能根据病情设定合适的报警范围,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报警特点,对常见报警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原因并解除报警。

2.2.4 实行仪器设备的三级保养[3]

①日常保养:科室每日有专人做好日常防尘、清洁工作,完善消毒制度,保证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并放回原处,以保证使用安全;②一级保养:科室有专人负责管理仪器设备,每周清洗过滤网、检查仪器性能、更换电池、填写保养记录;③二级保养:医院设备工程师定期对仪器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查和测试,主要是针对设备内部的性能保养,检查有无异常情况;④三级保养以专业工程师为主,通过设备科与仪器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沟通,每年2次检查仪器设备的主体部分和主要部件,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为仪器报修及报损提出依据。通过三级保养建立起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维护体系。

2.3 保障环节的质量管理

(1)仪器设备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使用者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有密切关系[4]。科室每年组织2次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仪器设备使用风险的认知,增强工作责任心,确保病人安全。每班护理组长负责仪器设备的安全检查及急救设备的备用检查。当有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对该仪器设备进行明确标识并做好交接班,避免其他工作人员在不明情况下对设备进行通电而造成二次损坏,以及对病人造成损伤。同时在重点交班本上详细记录故障现象、报警代码并及时上报处理。

(2)完善的后勤保障支持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ICU的后勤保障支持包括供水、供电、供气(氧气、氮气、正负压气等)、空调系统、层流系统等各个环节。我院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ICU的后勤保障,24 h有专人负责水、电、气、空调系统的维护,确保了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转。

(3)建立仪器设备使用故障应急预案。科室制订停电、呼吸机突发故障、气管导管脱出、中心负压失效等应急预案,将其装订成册,人手一本,并不定期进行考核,使所有医护人员都熟练掌握其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使用的安全性。我科还在每台呼吸机上备有简易呼吸囊作为一项质量标准,每班检查。在出现停电及呼吸机突发故障中,值班护士能迅速采取正确有效措施,保证病人救治不受影响。

3 小结

(1)自从全面落实仪器设备管理以来,我院ICU未发生仪器设备的人为损坏或因使用不当造成仪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各种仪器设备均处于应急备用状态,降低了故障发生率,也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2)因我院设备工程技术人员不够,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大多数情况下均由护士来完成。各种高科技仪器设备的临床应用,对护士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仪器结构、正确使用、保养仪器设备是摆在护士面前的新课题。通过认真执行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制度,让所有护士对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均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还需要重视与医学工程部门的合作,开展科研协作,学会交流,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认知和兴趣。

(3)自动化、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是ICU仪器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5]。随着各类医疗设备的增加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医院ICU的仪器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管理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用高科技手段管好医疗设备,提高其安全使用率,才能为危重病人提供更好的生命支持。

摘要:ICU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与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我院ICU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阐述,指出ICU要健全设备档案、操作规程和使用登记手册,强化设备使用培训,系统地进行设备维护,重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从而为危重病人的救治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设备质量管理,ICU,急救医疗设备

参考文献

[1]宋燕波.ICU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J].护理学报,2006,(10):82-84.

[2]袁扬.ICU病房的设备维护及管理的几点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00,(1):33.

[3]陈华萍.ICU病区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保养[J].齐鲁护理杂志,2005,(5):460.

[4]张玲玲,陈功.ICU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J].医疗装备,2008,(12):29-30.

ICU与各科室交接管理的探讨 篇10

1 电话通知

急诊入ICU、ICU入手术室、ICU转专科病房, 床位护士必须提前10min电话通知接收科室, 并简要说明病情, 接收科室接到电话后根据患者情况准备好病床并通知值班医师, 必要时准备好抢救器械、药品和用物。

2 各类护理交接单的设计及使用方法

2.1 急诊患者与ICU交接单

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门诊号、抢救性质、生命体征、交代注意事项, 出急诊及到达ICU时间。急诊患者交接单, 缩短交接时间, 争取了抢救时间[4]。

2.2 ICU与手术室术前术后交接单[5]

眉栏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交接时间, 具体内容包括7大项。 (1) 手术时间 (接入, 开始, 结束, 出手术室时间) ; (2) 患者情况:一般情况, 如确认腕带无误、意识状态、有无气管插管、自主呼吸及机械通气方式; (3) 皮肤交接:术前术后受压皮肤情况、术后皮肤有无灼伤; (4) 管道及切口交接:各种引流管位置及是否通畅、切口及敷料情况; (5) 血制品交接:术前配血及手术室带回血制品种类及量; (6) 其他:包括文件病历摄片是否齐全, 是否携带氧气袋及床单被套等物品; (7) 交接班人员签字。

2.3 ICU与病区交接记录单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住院号) 、诊断等基本情况以及与患者转入、转出密切相关的项目。表格中详细列出交接患者的日期及时间;转入、转出的科室及交接患者的护士;患者情况:例如生命体征、SpO2、气管通气状态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是否给氧及给氧方式、静脉通路 (周围静脉、中心静脉、PICC) 及液体有无外渗;是否有管道及其状态、皮肤情况、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交班护士及接班护士签字[6]。

2.4 由转出科室护士认真填写记录单

楣栏护理记录单一式两份, 随病历由转出科室负责转送护士送至转入科室, 安置好患者后, 护士按记录单要求逐项据实交班, 如患者的各项情况与交接记录单相符, 双方签字后转出科室护士方能离开, 记录单保存在双方科室文件夹, 如遇双方有争议接班护士应立即提出, 针对具体情况做好记录, 并逐级按程序进行上报, 追查发生原因, 转入科室及时对患者存在护理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护理措施, 减少不良影响, 确保安全[7]。

2.5 转运交接单的运用

不仅对交接双方起到督促作用, 促使交接双方更严谨细致地交接[8], 加强了各科室之间交接患者的管理。交接单直观, 实用, 记录快, 方便[9]。在交接过程中避免遗漏, 避免重复用药及检查, 能及时发现问题, 减少护理差错事故隐患, 有利科室间协调, 团结。

3 规范床边交接班

转出科室护士因与该科护士至患者床边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交清楚症状和体征、与疾病密切相关的检查结果。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 (如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 引流液的色、性状、量;输液的内容及滴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渗漏) ;患者的心理变化, 患者对疾病的态度, 家庭、单位的态度和支持情况等。

4 床位护士负责转运交接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要求床位包干制, 由床位护士完成所管床位在住院期间的一切护理及治疗, 床位护士熟悉病情及治疗方案, 是护理服务具备整体护理的优点具有整体性、协调性、连续性和个体性。避免了医护脱节, 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明显提高[10]。故危重患者转科因由床位护士完成, 使患者得到良好的连续性服务。

5 小结

护理工作具有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连续性强等特点。因此, 护理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质量, 保证患者的安全[11]。通过完善交接流程, 使用转科交接单, 采用责任包干制, 明确了工作人员职责, 增强了交接双方的责任意识, 风险意识, 提高了法制观念。加强了交接科室间的督促作用, 避免了交接内容遗漏或出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等现象, 使各科室对患者的护理达到了连续性, 实现了无缝化管理。

ICU管理 篇11

关键词:压疮;集束化护理策略;ICU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26-01

ICU患者病情严重,长期处于被动体位,活动较少,极易发生压疮[1],不仅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损伤,而且还影响治疗效果,提高病死率?因此,针对ICU患者,医院需要提升护理质量,预防患者出现压疮现象?我院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81例患者中,男49例,女32例;年龄21-79歲,平均年龄为(58.34±5.61)岁;平均体重为(62.31±5.09)kg?研究组81例患者中,男51例,女30例;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为(57.69±5.82)岁;平均体重为(63.04±5.21)kg?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保持床单被罩的干净整洁?予以营养支持?协助患者翻身?定时更换患者衣物等?

研究组:对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策略?①压疮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实际情况?比如年龄?性别?病情?临床治疗等,对其进行压疮风险评估,从而为后期实施针对化临床护理提供参考?②分析压疮产生的原因?结合以往ICU发生压疮患者的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后期预防工作做好准备?③预防压疮的护理?在协助患者翻身时,护理人员动作轻柔,严禁粗暴对待,同时保持翻身频率适当,不能过频和过少;做好皮肤护理工作?对于存在严重水肿患者而言,需要用纱布替代棉签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结合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激素或抗生素;定期检查患者的全身皮肤,同时及时处理大小便,尽量避免患者皮肤处于潮湿状态?④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讲解压疮的相关知识,比如形成原因?危害?预防和处理方法等,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⑤做好交接班工作?护理人员之间在交接班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确保每间隔15min经进行一次病房巡视,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1.3 评定标准[2]

①Ⅰ度:压疮已累及真皮与表皮层,局部发红,按之发红情况不变;②Ⅱ度:压疮累及皮下组织,局部发生水疱?破裂等情况;③Ⅲ度:压疮累及皮肤全层和肌层,局部呈陨石坑状;④Ⅳ度:压疮累及骨骼?关节和肌腱,周围组织可能发生窦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20.0版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分组对比采用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81例患者,15例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8.52%;研究组81例患者,6例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为7.41%;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时间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压疮发生时间显著迟于对照组,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上升,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CU患者病情严重,且病情变化较快,护理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护理挑战?因此,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需要实施良好的护理措施?

集束化护理(Cluster based care)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中包含3-6个元素,且均可以显著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3-4]?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外逐渐普及集束化护理策略,但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5]?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策略?首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发生压疮的风险进行评估,了解并掌握每位患者的特点,后期给予针对化护理措施?其次,对以往ICU发生压疮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原因?接着?结合上述分析情况,做好压疮的预防护理工作,比如皮肤护理?翻身护理等?此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压疮的认识,提升患者的配合度?护士之间在交接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应的交接制度,比如检查患者病情?用药记录,核对患者信息等,然后再签字,并且确保24h有护理人员在岗?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压疮的总发生率(7.41%)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8.52%)(P<0.05),表明集束化护理策略可以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此外,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且研究组压疮发生时间显著迟于对照组(P<0.05),提示集束化护理可以延迟压疮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ICU患者中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守香.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295-296.

[2] 苏丽莹.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4,35(26):5971.

[3] 杜鑫.集束化护理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3,20(04):67.

[4] 叶芸,潘利飞,陈新美,周宝灵.集束化护理在ICU压疮高危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4,16(06):689-690.

ICU管理 篇12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ICU,护理管理

各单位在识别、衡量、分析风险的基础之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处置, 通过最低的成本确保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这样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就是风险管理。作为对危重病病人进行集中救治的场所, ICU属于一个具有高风险的科室, 与普通病房相比, 其具有明显更高的风险事件发生率。通常情况下, 由于ICU的特殊性, 患者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被隔断, 往往会使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存在误解, 处理不好, 就会使得医患关系不协调[1,2,3]。对于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能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更能很好的协调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4]。同时, 建立有针对性的护理制度, 使得护理水平、质量提升, 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更从容, 使得护理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提高, 这也是改变当下医患关系的重要部分重要的衡量标准。为了对在ICU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该文选择该院ICU病房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管理,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该院ICU病房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100例, 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1~52岁, 平均年龄为 (36.8±2.63) 岁, 对照组年龄为23~50岁, 平均年龄为 (35.5±3.21) 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针对ICU病房风险管理, 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 包括药疗组、质控组、卫生管理组、仪器维护组, 并且将各组负责人、管理事务安排清楚, 在工作过程中, 定期召开总结会议, 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下一步的工作具体落实, 通过不断的讨论、研究,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 培养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

1.2.2落实3级护理质量控制各组的护理组长要对高危患者着重观察, 并且细心观察、以防止护理人员的疏忽, 同时要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小组长要对本组的护理工作做好安排, 同时详细记录护理效果和其中出现的问题;管床护理人员要对所护理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工作, 并在护理过程中, 观察患者的反应、变化, 以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护理水平。

1.2.3识别护理流程潜在危险因素在护理风险过程中, 加强风险意识宣传收益甚广。所以, 在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对风险意识的识别和评估极为重要。包括在给药、高危药物注射、输血等环节警觉性地观察患者的反应, 并评估过程的风险程度, 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1.2.4提高ICU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理论结合实践, 护理的具体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 根据ICU病房的特点, 护理工作中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优化人员配置, 强化护理人员素质, 调整护理范围, 极大程度杜绝护理隐患。不断加强护理岗前培训, 考核与考试并行。同时, 加强安全护理培训, 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强调护理书写的规范性, 降低护理差错, 总之, 秉承建立良好的护理氛围, 使得护理风险管理切实有效。

1.2.5护理风险控制定期开展护理查房, 开展示范性操作演练, 加强技能考试制度。并且, 落实导师制, 使得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做到记录无疏漏, 报告无遗漏。针对ICU病房患者的病情, 制定突发事件的发生的预防机制, 如大出血、窒息等, 使得应急流程不断的完善。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输血过程的管理,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统计方法

此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n (%) ]表示, 用χ2进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差错率、投诉率风险率对比

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实验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差错率5%、投诉率3%、风险率1%,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2%、差错率为17%、投诉率为13%、风险率为16%, 实验组的优势较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病房护理质量情况

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护理书写、护理态度、造作过程评分进行对比,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风险管理作为管理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临床管理中同样作用明显。临床上, 任何操作都具有危险性, 然而,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使得风险大幅度减小, 所获效益更为明显。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 能够降低潜在风险因素的发生, 从而使得医疗、护理水平明显改善[5,6]。

作为高风险科室, 由于各科室病危重症患者集中, 所以ICU病房的风险发生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病房, 加之ICU对于传染的严格控制, 所以患者家属进入较难, 潜在着医患关系的不和谐, 使得医疗纠纷也常发生于此[7,8]。

ICU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 绝大多数是由于原发病因影响导致器官或系统受损, 且以侵入性治疗为主, 风险较高[9]。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实验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差错率5%、投诉率3%、风险率1%,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2%、差错率为17%、投诉率为13%、风险率为16%, 实验组的优势较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该研究分析,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态度、沟通能力, 护理书写等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风险管理后, 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改观 (P<0.05) 。刘珊珊[10]的《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之后, 护理投诉率为45, 护理风险率为2.67%, 护理满意度为97.33%, 该结果与该文研究的结果相符合。

4 总结

所以该研究认为, ICU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 作用明显, 能够有效的开展护理工作, 协调护理过程有序性,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 提高护理质量,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达到患者对护理的理想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琳.浅谈医院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6, 3 (6) :1179, 1182.

[2]陶红梅.医院档案管理的改革及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 2015 (20) :103.

[3]熊志娟.浅谈医院档案管理现状与工作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6 (4) :39-40.

[4]符冉.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5 (3) :127-129.

[5]崔晓林.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 2016, 10 (6) :248-249.

[6]高艳.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16 (6) :260-261.

[7]熊小玲, 黄苑玲, 何绍敏, 等.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4, 13 (4) :59-61.

[8]杨中气.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CI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2015, 25 (22) :162-163.

[9]林松茂, 李雁.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 23 (12) :71-72.

上一篇:高血压疾病下一篇:内固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