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产负债表

2024-10-10

国家资产负债表(共10篇)

国家资产负债表 篇1

一、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含义与意义

(一)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含义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指包括了政府、居民、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等所有经济部门在内的资产负债信息。 它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的总量规模、结构、国民财富及总体经济实力的状况。

(二)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 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是了解国家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结构的需要,对国家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防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编制资产负债表有利于政府摸清 “家底”。 资产负债表中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三大要素,反映了国家资产和负债的存量。 资产负债表对资产负债进行了细化,如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又细分为固定资产、存货等各种资产,这充分反映了政府资产的结构及资产的战略价值,摸清了政府的“家底”,有利于政府合理配置资源和做出正确的财政决策。

2.有利于合理安排债务规模与结构,防范债务风险。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急剧扩大,有些地方政府甚至盲目举债。 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政府资产的存量及资产的变现能力,根据资产的存量合理确定举债规模,根据资产的变现能力合理安排负债的结构、 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结构、不同方式融资的结构。 因此,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有利于加强对债务的规范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3.评估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艾伦等曾利用资产负债表研究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他认为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他认为,经济衰退使企业部门资产大幅度缩水,负债严重超过资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把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并停止借贷。借贷方的不足造成了信贷紧缩、流动性停滞等问题,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还有学者研究认为。 金融危机爆发的条件是国家的资产负债结构不稳定且受到足够大的冲击,导致债务结构恶化。 由此可见,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评估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4.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加大对政府的监督。 政府资产负债表是政府财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 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公开可以加大对政府的监督。 一是审计部门的监督, 对外公开的资产负债表是经过审计机构审计后对外公开的;二是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加大对政府的监督可以督促政府有效履行其职责,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

二、主要发达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一)美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美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主要从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部门的分类及难点问题进行阐述。

1.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 根据Goldsmith的 《美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应包括所有能用货币计价的有市场价值的资产和负债, 并且要求所有经济主体都遵循国民会计原则的标准来选择和定价资产负债项目。美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由四大项目组成:有形资产、金融资产、负债和权益。 有形资产又细分为土地和可再生资产,金融资产细分为存款、保险和养老金储备、债券、贷款等,负债细分为存款、保险和养老金储备、债权等,权益细分非公司企业的股份、公司股票等。

2.部门的分类。 美国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把整个国家划分成7 个部门:非农业家庭部门、非农非公司化的企业部门、农业部门、非金融的公司部门、金融机构、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

3.具有争议资产负债项目的处理。 具有争议的资产负债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收藏品、国家文物古迹、地下资源、非基金式养老保险人力资本等, 这些资源最大的特点是难以估价,采用不同的估价方法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会很大。 所以,对于这些资源目前美国还没有纳入资产负债表内。

(二)澳大利亚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资产负债项目的划分。 澳大利亚的资产负债表由下列项目组成: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资产、对外负债、净资产、备忘项目。 非金融资产又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对外金融资产分为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货币和存款等;对外负债分为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货币和存款等;备忘项目是那些虽然未被列为资产但对机构部门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例如耐用消费品、直接投资、接受国外投资等。

2.部门的分类。 澳大利亚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是由统计局编制的,其由总表和子表组成,总表反映经济整体的资产负债状况,子表反映国内各部门资产负债状况。澳大利亚统计局把国内的机构单位分为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政府和居民四类。

3.资产负债项目的计量。 理想情况下,澳大利亚以市场价格计量资产,在缺乏市场价格时,根据资产属性不同,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除了用现价计算资产负债,从2001 年起澳大利亚统计局开始发布不变价格计算的资产负债表。

4.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核算。 澳大利亚自然资源丰富,所以澳大利亚对资源和环境资产的核算是比较先进的,其对资源环境资产的估值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对种植林木采用保险价值估计其市场价值, 按树龄计算林木的保险价值; 采用净现值法估计地下资产的价值, 采用NPV法对自然生长林木进行估值。

除了在资产负债表中估计自然资源的价值, 还通过各种方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尽可能详细和客观的统计, 表现在统计方式和统计内容两方面。 统计方式包括货币计量方式和实物计量方式。 统计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存量统计、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损耗估计。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存量统计包括居民部门对水、 能源的使用和保护情况、各行业的环境管理情况、水和空气的情况等,并进行了环境核算,对一些重要资源单独建立统计账户,如水账户、土地账户、森林账户等。自然资源和环境资产的损耗估计是计算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及环境资产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如地下资产损耗、土地损耗、森林损耗等。

(三) 加拿大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资产负债项目的划分。 加拿大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核心是资产、负债的核算及财富和净值的概念,分为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负债和净值。非金融资产包括居民建筑物、非居民建筑物、 消费类耐用品土地等; 金融资产包括官方储备、加拿大流通货币及存款、消费者信用等。

2.部门的分类。 加拿大国家资产负债表可以分为一系列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包括经济部门的、公司部门的和政府部门的,经济部门的又细分为个人及非公司制企业、公司、政府、非居民等;公司部门细分为若干子部门;政府部门的由30 个不同的部门组成。加拿大对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编制每季度的和年度的。

3.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量。 从2004 年开始,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既包括账面价值信息又包括市场价值信息。

4.环境和资源会计系统。 为妥善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加拿大政府制定了“加拿大绿色计划”,并开发了加拿大环境和资源会计核算系统,该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自然资源存量账户、矿产和能源流量账户和环境保护支出账户。 自然资源存量账户用于记录自然资源存量的数量及其变化,采用实物计量和货币计量。 自然资源存量账户包括三个子账户:地下资源子账户、木材子账户和土地子账户,对于地下资产和木材资产是1997 年进行估值并纳入国家资产负债表中。 矿产和能源流量账户记录矿产和能源的年度流量的细节,矿产和资源流量账户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解决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水源和海底资源等的核算问题,海底资源1967 年纳入计量,水源及温室气体1981 年纳入计量。环境保护支出账户核算为保护环境和改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发生的支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家庭对环境保护的支出、政府目前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本支出以及政府间或部门间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用途的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扶持的资本支出以及运行成本支出。环境保护支出核算的难点在于多目的支出项目的计量,目前加拿大对环境保护支出的计量主要通过商业调查的方法来确定。

(四) 英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 英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把资产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 非金融资产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生产资产又细分为固定资产、存货、贵重物品等;非生产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如土地、水资源、地下资源等,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商誉等。 金融资产如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通货等。 负债包括债券、贷款等。

2.部门的分类。 英国统计局将整个经济分为七个部门:居民部门、工业和商业公司部门、货币部门、其他金融机构、公共公司、地方当局和中央政府。除了国家和七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外,英国还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自然资源、大气排放和油气储备、能源消费资源环境编制表格进行报告。

3.争议项目的处理。 争议项目是指难以估值的资源,对于这些资源英国进行了相关处理。 军事耐用品和消费品没有在报告中列示, 采用在资产负债表中补充说明; 大气排放、温室气体、油气储备和能源消费采用表格报告;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根据其现存使用价值进行估计, 由于其不可靠,所以并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气候和人力资本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三、发达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差异分析

(一)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及内容不同

由于各国家采用的编制标准不同, 所以对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不同,账户设置标准不同,对每一类中具体包括的项目和内容也不完全相同。 这体现了不同国家的认识和信息需要不同。

(二)会计主体的确定不同

在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时,首先将整个经济进行分类,分别编制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 然后再编制国家的资产负债表。 实际上,对各部门的划分就是对会计主体的确定,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会计主体是国家, 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主体是各部门。

(三)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特点不同

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特点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产负债表中包括的具体内容不同。资产负债表包括的具体内容不同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各国家拥有的资产不相同;二是由于估值技术的发展不同造成的,对于难以估值的资源,如地下资源、海洋资源、人力资本等难以估值的,由于各国家估值技术的发展不同,所以估值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将该资源纳入了资产负债表,估值技术不发达的则没有。

2.资产负债的计量方法不同。 不同国家对相同资源的估值方法不同,采用的计量属性也不同,如大部分国家提供的是资产负债表的账面价值信息, 加拿大则提供了账面价值信息和市场价值信息。

3.国家资产负债表体现了国家的特色。 从国家资产负债表中也体现了各国家的特色, 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环境和资源会计核算较为成熟, 这与他们的国家特色息息相关,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自然资源丰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国家的财务状况的,所以促进了国家环境和资源会计的发展。

四、 总结

关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各国都处在探索发展中,大部分国家还没有发布过国家资产负债表。 目前各国在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资产负债的分类不同, 致使各国之间的资产负债表缺乏可比性;二是资产负债的计量,比较不同年份的资产负债水平应采用不变价格,但目前很少有国家做到这一点;三是难以估值资源的处理, 由于每个国家对该资源的估值技术发展不同,其纳入资产负债表的程度也不同。

摘要: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是了解国家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结构的需要,对国家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防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美国等几个发达国家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及目前编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差异

参考文献

[1]余斌.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2]林中华.国家和政府资产负债表初探[J].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学报,2014,(3).

[3]陈莉.浅议我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的难点及建议[J].商业会计,2016,(3).

国家资产负债表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国家机关通用资产配置行为,保障公务运转,优化资产配置,严禁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务院各部委、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有关人民团体(以下称各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通用资产,是指为满足各单位一般办公需要配备的固定资产,包括办公与业务用房、公务用车、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通用资产配置是指各单位为保证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购置、建设、调拨、调剂、租赁和接受捐赠等方式配备通用资产的行为。

第五条 通用资产配置应当遵循保障需要、节俭实用、严格标准、预算约束、政府采购和国产、节能、环保的原则。

第六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负责中央国家机关通用资产配置的统一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中央国家机关通用资产配置标准,审核资产购置计划,规范和监督资产配置工作。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通用资— 2 — 产配置管理工作,并接受国管局的监督指导。

第二章 配置条件

第七条 配置通用资产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机构设立或者变更;

(二)新增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三)增加工作职能和任务;

(四)现有资产按规定进行处置后需更新配备;

(五)其他应当配备资产的情况。

第八条 因机构设立或者变更需要配置通用资产的,由设立或者变更部门根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和原有部门存量资产状况,以调拨、调剂为主要方式提出资产配置方案,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办理。

第九条 各单位因新增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增加工作职能需要配置通用资产的,应先通过内部调剂解决,无法调剂解决的,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办理。

第十条 现有资产需更新的,须按规定履行资产处置审批手续后,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

经批准召开重要会议、举办大型活动及开展临时性工作等需要配置通用资产的,原则上不得购置,应通过调剂、租赁的方式解决。确需购置的,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办理。

第三章 配置标准

第十二条

资产配置标准是指对资产配置的数量、价格和技术性能等的设定,是编制购置计划、审核购置预算、实施资

— 3 — 产采购和对资产配置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

第十三条

通用资产配置须严格执行政府强制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制度和本办法规定的有关配置标准。

中央国家机关通用资产配置标准由国管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经济状况、技术水平以及资产普及程度等因素制定并适时调整。

第十四条

办公与业务用房的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国家有关节约用地、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等规定的要求,按以下标准执行:

(一)办公与业务用房的面积标准、建设标准和装修标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7〕11号)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等规定执行。

(二)办公与业务用房的维修标准,按照国管局〘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标准(试行)〗的通知〙(国管房地〔2004〕85号)等规定执行。

(三)租用或购置办公与业务用房的标准,依照办公与业务用房建设标准执行。对于租赁的办公与业务用房,原则上不允许进行整体改造,只能进行满足办公需要的局部改造。

第十五条

公务用车包括部级干部用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公务用车,其配备、更新按以下标准执行:

(一)部级干部用车配置标准,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中办发— 4 — 〔1994〕14号)和〘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厅字〔1999〕5号)等规定执行。

(二)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根据各单位内设机构、主要职能和人员编制等情况配备,按照国管局〘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的通知〙(国管财〔2004〕120号)等规定执行,要优先配备国产自主品牌车辆,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配备进口车辆。

(三)执法执勤公务用车除涉及国家安全、刑事侦察和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外,参照上述标准配备更新。执法执勤公务用车与一般公务用车不得重复配备。

各单位不再更新配备越野车,外事活动、会议和其他大型公务活动用车原则上通过社会租赁的方式解决。

第十六条

办公设备包括信息化办公设备、电器设备和其他设备等,按照机构职能、人员编制的一定比例和规定价格、性能规格进行配置,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不得更新。

办公设备使用年限由国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分类规定。第十七条

信息化办公设备的配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安全保密的相关规定,涉密岗位的信息化办公设备须经过安全检查后方可配备使用。

第十八条

办公家具的配置应符合简朴实用、节约资源和环保的原则,不得配备高档和进口家具。

第四章 配置程序

第十九条

办公与业务用房购置、新建、扩建、翻建、维

— 5 — 修改造等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管理意见及其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办发〔2001〕58号)、国管局〘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管房地〔2004〕153号)及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等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公务用车配置程序按国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部级干部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工作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管财〔2003〕53号)、〘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的通知〙(国管财〔2004〕120号)等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办公设备及办公家具的配置实行购置计划管理。

(一)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情况,核实本单位资产配置需求,汇总编制资产购置计划,经国管局审核后,作为编制经费预算和进行采购的依据。核准后的资产购置计划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由各单位提出申请,报国管局审批。

(二)资产购置计划应结合下一拟处置资产、预计接受捐赠资产和人员增减变化情况等进行编制,列明所需资产的品目、数量、规格型号、适用标准和经费测算等情况。

第二十二条 项目支出涉及配置通用资产的,应纳入资产购置计划,按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政府采购

第二十三条 中央国家机关通用资产的采购事项,应遵循— 6 —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政府采购方式进行。配置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资产,由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统一组织采购。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按照有关部门批准的资产购置计划及资产采购预算,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向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提出采购申请。

第二十五条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根据资产购置计划、资产购置预算和资产配置标准对各单位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后实施采购。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通用资产账卡、领用、保管、清查盘点等日常管理制度,明确资产使用责任。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对采购的通用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建立资产卡片和资产账目,并将相关信息录入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八条 各单位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资产入库凭证,按财务制度对各类资产计价方式的相关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资产使用部门须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通用资产的领用、保管和清点等工作,保证通用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三十条

国管局会同财政、审计和监察等有关部门对各单位通用资产配置工作管理情况和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

— 7 — 查。

第三十一条 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由国管局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进行通报批评。擅自配置或超标准配置通用资产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由国管局对已经购置的资产进行处置。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中央国家机关所属各级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附属机关服务中心等后勤服务单位的通用资产配置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报国管局备案。

第三十四条 中央国家机关所属驻外机构通用资产配置管理办法由相关单位依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另行制定,并报国管局备案。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科学方法论探讨 篇3

近期,本刊记者(下称“中国民商”),采访了《中国货币总量论》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宏瑞教授,探讨有关当前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的科学方法论问题。

问题的提出:

“准确性”是“科学性”的前提

《中国民商》:目前国内分别有三个研究团队尝试编制了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但三份报告给出的结果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解析和运用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成果?

赵宏瑞:我国央行研究局团队、社科院金融所团队、中国银行团队所编制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都有其科学性和假设性。其科学性在于,都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所建议的、企业会计准则项下“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学术范式(PARADIGM)来编制的;其假设性在于,在资源入账、交易定价、资产评估等方面,都有其各自的“制度性假设”,也就是说,各自计算制度“红利”或制度“亏损”的时候,都有各不相同的主观性前提——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家底”计算的准确性问题。因为抓住了准确性,才是追求科学性的客观前提。

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会计构成范式,都必然地包含三大部分——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部分,都必然地包含着“存款”和“现金”,我称之为“纯货币”资产。“纯货币”是最容易搞清楚的资产,所以,应当是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起点。

入手之处:“最准确”的“纯货币”

《中国民商》:中国的“纯货币”,不就是人民币的M2、包含了存款和流通中现金?这里存在搞不清楚的问题吗?

赵宏瑞:现金,是指你我钱包中的纸币和硬币;存款,是指任何中国境内银行中人民币账户中的金额;存款和现金,共同构成了“纯货币”这是没错的,这是需要中国银行体系每时每刻都对账得出的数据,所以“纯货币”的准确性应当很高——但现实中M2反映纯“纯货币”的准确性时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假币问题;二是约4万亿元银行股本是否计入了“存款”、计入了M2的问题;三是如何看待国有外汇问题;四是所有“纯货币”的历史数据能否得到实证检验的真实性问题——解决好这四个问题,就能做到“纯货币”部分的绝对准确性。当然,忽略这四个问题,最多只是丧失了“纯货币”资产中大约3%的准确性。

《中国民商》:有可能计算不够准确的3%“纯货币”,失准之处在哪里?

赵宏瑞:这3%“纯货币”的“失准”问题在哪里呢?第一,中国货币体系中的现金占比不大,为5%-6%,美元为7%、欧元为9%,中国的假币问题和流通中现金的漏损问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第二,我国还有约4万亿元的银行股本历史注资(4万亿元是目前累计增值后的大致数据),是没有计入“存款账户”、没有计入中国M2的,它是直接地计入了各大商业银行自己的资本金科目、而从未计入过存款科目,这在中国当前大约130万亿元的货币总量中,就是占了3%的失准之处;第三,中国的国有外汇约4万亿美元也没有计入M2;它是非人民币的政府资产,如果计入了“纯货币”,当然,它也会对等于权益中的国有外汇部分,所以它也不太影响国家资产负债表各大部分的比例关系,特别是人民币计价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第四,在“纯货币”历史数据的连续实证方面,中国央行归集了1999年以来中国M2的数据,世界银行估算了1982年以来中国M2的数据,我的《中国货币总量论》实证了1950年以来中国包含了M2的“纯货币”数据。

我想强调的是:“纯货币”数据,是所有经济指标之中,唯一真实和唯一准确的宏观数据,其准确性要高于GDP、CPI、PPI这些数据,这是因为每家银行都在实时对账,也是因为存款和现金总量之中如果少了任何1元钱的话,相应的持币人或存款人都会立即发现、维权、追诉。因而,“最准确”的“纯货币”,是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的入手之处,这也与各时期的国家货币政策高度相关。

中国当前的“负债端”

《中国民商》:人们普遍关注政府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债务压力?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厘清问题,这部分有多大的准确性?

赵宏瑞:国家资产负债表,定位在中国经济整体性的资产负债分析,包括全部的国有资产和非国有资产,包括全部的政府性负债和非政府性负债,即全部的负债当然要包含国债、地方债、企业债和一切贷款、应付账款等全景式的负债,这在国家资产负债表中,都体现为“负债端”。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债务一般是不会被忘记的;国际通行的企业资产负债表编制准则规定了“合法的负债”才能列入“负债端”。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时,中国当前的“负债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全部的银行贷款,二是银行贷款以外的全部应付账款(其中包含全部的银行间债务、非贷款类金融工具债务、或有负债、应交税金、未分配利润)。为什么要这么分类、以突出银行贷款所形成的负债呢?这是因为全世界的合法银行贷款,都要受到《巴塞尔规则》的约束,银行贷款的本质,都要求贷给实体经济而不能贷给虚拟经济,这看一看《贷款通则》就会明白。进行如此划分,便是为了突出研究我国的实体经济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形势。

“负债端”的“大头”,是银行贷款。中国现在的信贷质量已经持续了多年达到全世界大型经济体中的最好水平。世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是2%-3%,中国2013年底是0.94%,目前2014年上半年稍微差一点,1.04%,但也是全球第一名。

“负债端”的“小头”,可能有点水分和风险,是指在银行间债务、衍生工具债务、或有负债、应交税金、未分配利润五个方面的风险和水分。其中,在银行间债务和衍生工具债务方面,美国的次贷和次债危机,就是没有事先觉察的风险;中国金融体系在这两个方面的监管,比美国要好、要严。其中,在或有负债方面,主要是指应付天灾人祸的或有支出,各国一般应按照平均的风险度来考察。其中,在应交税金与未分配利润两个方面,有可能有部分企业为上市或其他目的而虚构利润,在此情况下,在应交税金和未分配利润两个科目的数据中,理论上有可能增添了一小部分的水分。endprint

“纯资产”都是改革的“制度红利”

《中国民商》:您从“最准确的纯货币”分析入手,那么,您眼中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似乎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格局已有所不同?

赵宏瑞:国家资产负债表要摸清“家底”,必须要看到宏观的资产负债关系。宏观而言,就要看到货币政策与“最准确的纯货币”之间的对应关系;就要看到制度红利与非货币的“纯资产”之间的释放关系;就要看到实体经济信贷状况与信贷质量之间的匹配关系,就要看到全社会资本深化与公私占比的权益关系——故此,一个国家的宏观资产负债关系,应当简化地划分为货币、资产、负债、权益共计四个非对称的象限,其实纯货币在会计学上当然也属于资产范畴,为了研究国资表的方便,我将非货币资产定义为纯资产。因此,我可以将国资表划分为简化了的之一“纯货币”、之二“负债端”、之三“纯资产”、之四“权益端”,如下表所示:

国家资产负债表:“宏观非对称四象限”的分类法

就国资表之三的“纯资产”而言,其定义为“依法可计价、经公允交易、或经合法评估的已入账法定资产”。这些资产是怎么来的?最初都是源于制度变迁,例如土地承包、国企改革、商品房开发、四万亿增贷等等,这些制度变迁,都是通过相应的法治,把未计价的资源,转化“依法可计价、经公允交易、或经合法评估的已入账法定资产”,反映了制度变迁释放了初始原创的制度红利。局部而言,支持创新产业、民营企业的减免税制度,必然牵动国家资产负债表意义上的“纯资产”变动和“负债端”变动,这可证明或显示为制度红利或者制度亏损(或称制度成本)的变动。

《中国民商》:对于运用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纯资产”的准确性,应如何看待?

赵宏瑞:准确性不高、变动性太大,这需要有连续历史数据的实证支持才能看清演进的趋势。因为中国有一个明显的“资源资产化”过程。城镇化“化”什么?就是“化”既有资源转换为可进入市场的资产,例如研究如何推进农村承包土地入市的制度设定。目前中国几乎有一半的人(47%)生活在农村,有些地方的农村一年人均使用一千块钱就足够了,但你在大城市例如北京,一年交房租一万元钱都不够;农村人使用这一千块钱货币也就是买个油盐酱醋,他的鸡鸭鱼肉全是自己家养的,他的生产生活使用的主要是资源而不是资产,他使用的资源在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纯资产”中就很难显示出来,他承包的土地资源如果不转包、不抵押、不评估也很难显示出来,可见,运用国家资产负债表显示“家底”的做法,就有不能充分显示这些作为资源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局限性。其他国家例如美国也是这样,它也有很多非市场性的资源,陈旧的历史沉淀资产,乃至非公允价格交易形成的虚拟资产,这些都不能显示为计价准确的实时“家底”。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型经济体中,算资产不如算资源,算资源不如算主权。所谓主权(TERRITORY)的范围,海陆空天网,这五大疆界范畴内都有资源,这是目前我使用的比较新的一个主权视角。任何国家的主权者,通过制度设定,都可创设制度红利,也可剥夺或贬损任何资产。例如新中国的成立,就是使旧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归零,通过此后两个三十年相继设定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事实上约束了或加速了新中国“资源资产化”的两大时代进程。

从静态上看,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纯资产”的价格准确性不高,因其局限于当时主权者通过制度设定的“资源资产化”程度。

从趋势上看,一国的“资源资产化”进程,必然取决于不同时代的制度设定,除非研究出具有连续可比性的历史数据才能看到趋势;即使可比,比的也是制度红利“倒推”计算制度变迁的效用,而不完全是国家的真正“家底”变迁曲线。

“权益端”表示“资本深化”与“公私占比”程度

《中国民商》:那么,“权益端”是否就是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应当体现的一个国家的“家底”?

赵宏瑞:“权益端”与“负债端”一样,在会计学的范式上是构成国家资产的两大来源之一,一是来源于自有的,二来源于外借的,这在微观上的企业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上都是很明确的。但是,转换到宏观上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上,“权益端”应当重新定义为“所有者依法已入股、或经法定验资或法定提留而形成的货币化权益总和”,其定义不同于“负债端”的宏观定义:“所有者依法已经借入但尚未归还、依法应缴税或应支出而尚未出账的各项货币化欠款总和”。

“权益端”的第一个科目就是股本金,目前股本金可以分期到位,但它还是得依法入股,不能说拿个非市场化的“空气”就入股;如果说拿个自认为是“传家宝”的玩意儿入股,那也得经过法定程序和股东公认。“权益端”第二个科目就是公积金,可以是自己赚的,也可以是别人捐给你的,公积金还要分三类科目,什么法定公积金、盈余公积金、任意公积金,总之这些都是股东自己已投入的、后来赚的、接受捐助的,都是不用偿还的。就是说,你最初的投入的钱和你后来挣来的钱还有别人捐给你的钱,这些都是谁也拿不走的“权益”,区别于别人必须拿走的“负债”那么资产负债表的研究范式在全世界而言就是四大块,即“纯货币”、“纯资产”、“负债端”、“权益端”这四块。“纯货币”+“纯资产”=“负债端”+“权益端”,这是永远恒等的,表示了总资产的“总家底”中有哪些是货币、哪些是资产、哪些不用偿还、哪些应当偿还。

站在国家层面看“家底”,不能说不用偿还的“权益端”就是“纯家底”,因为“负债端”虽然应当偿还,但还是在你的主权管辖范围内,任何人在负债到期之前都无权干涉;或者说,“纯货币”、“纯资产”、“负债端”、“权益端”这四块都是国家不同性质的“家底”,有的“家底”源于货币政策,有的源于信贷政策,有的源于财政政策,有的源于产业政策,总之都可视为动态的制度变迁。

“权益端”相对于“纯货币”、“纯资产”、“负债端”而言,代表的是一国市场中的“资本深化”与“公私占比”程度。所谓不用偿还的、自己的“权益”,仅是会计学中的资本科目数据,这当然不能准确反映全部主权范畴内的资源“家底”,它反映的仅是有多少资产变成资本而不必偿还。endprint

会计学的资产负债表学术框架,有时好比“防空识别区”,一个国家画了一个“防空识别区”,它能挡住别人吗?它能挡住来犯的敌机吗?不能,因为各国飞机在公海上空飞行是受国际法保护的,“防空识别区”能改变国际法吗?不能,“防空识别区”只是表明一个国家对公海飞机是否具有敌意的主观判断。同样,资产负债表本来是对微观企业“家底”的法定判断,一旦上升到国家“家底”的宏观判断层面,就变成了“防空识别区”一般的主观判断。所以,它需要另一套范式来界定和使用这个“防空识别区”。

“权益端”虽然不能准确地表示国家的“家底”,但可识别一个国家的资本深化程度、一个经济体中的公有制和私有制占比变动,当然,这都有赖于连续的历史数据支撑,以判别变动趋势。

“纯资产/负债端”的资产偿债指数:第一比例关系

《中国民商》:在分析了国资表四象限的准确度之后,对于不同团队计算国家总资产的差异性要如何看待?

赵宏瑞:不看总量、看比例关系。前面说过,假设三个团队研究国资表的结果分别是A:国家总资产300万亿元、B:国家总资产600万亿元、C:国家总资产900万亿元,这其中的“纯货币”应当是各自一样的,最多有3%的误差;而其他的三个部分,“纯资产”、“负债端”、“权益端”的统计之差在于主观假设的条件约束差异。那么,抛开总量不谈,可以关注“纯货币”、“纯资产”、“负债端”、“权益端”四象限里的比例关系。

在这里,我首次提出“资产偿债指数”,即:“纯资产/负债端”的比例关系。为什么提出这个比例关系?因为通常人们用“纯货币”偿债,这方面的研究,比如“存贷比”的研究,在金融学中早已成熟,不需要运用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学术范式来另起炉灶;但抛开货币体系、货币偿债、借新还旧等金融风险性研究以外,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可能在非货币偿债的总量风控方面“另起了炉灶”,发现了黑马,这从另一个角度,对我国最高决策层考量货币体系以外的债务风险防控提供了学术借鉴,简单说,即是“以物抵债”的底线在哪里?如何变化?有何趋势?这其实是高于货币理论本身的学术视角,高就高在了能够考察到支撑币值稳定的基础实物总量,高就高在了它可能反过来为人民币树立像“金本位”那样的币值稳定提供了学理“背书”。

我称“纯资产/负债端”的“资产偿债指数”,是深刻揭示国家经济安全的“第一比例关系”。为什么是“第一”比例关系?因为货币体系从“主权家底”的角度看是纸币体系,是虚拟体系,不是实体家底,而是实体经济的服务者,在理论上是可以修理、甚至抛开的“拐棍儿”,例如中国建国后的第一个三十年的计划经济就不是货币经济,未来在安全形势极端恶化的假设情形下,货币经济依然是世界各国都可以抛弃的“拐棍儿”。所以,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当然有赖于货币安全,但更深层次地讲,国家经济安全更依赖其主权管辖下的资产偿债能力。以物抵债,天公地道,最服民心,所以,我称“资产偿债指数”是国家经济安全意义上的第一比例关系。在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范式下,如果标出这一比例关系,即如下图所示:

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第一比例关系”:

国家资产偿债指数

“纯货币/权益端”的资本深化指数:第二比例关系

《中国民商》:把国家经济安全看做是摸清“家底”的最终目的,沿着这个思路,您在分析国资表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有关评价国家经济安全的线索?

赵宏瑞:依然还是不看总量、看比例关系。我在这里,还是首次提出“资本深化指数”,即:“纯货币/权益端”的第二比例关系。

为什么提出这个比例关系?因为通常人们用“M2/GDP”的方法来表示所谓“货币深化”的指标,这是一个叫做麦金农的美国教授发明的,用于说明一国货币是否超发或超发的程度,运用这个指数一算,中国的货币深化接近200%,就是中国货币发行2块钱才能挣到1块钱的GDP,而同期美国大概是发1块2、挣1块钱,国际上很多学者据此说明中国货币超发了。

但是,中国的货币总量还是比美国服务实体经济多一点,美国增发的货币大多服务虚拟经济去了,美元货币总量至多只有一半在服务实体经济,一多半在服务虚拟经济。中国的经济制度与美国差异巨大,因为中国经济源于计划经济、公有制经济。所以,对于中国的“资源资产化”进程而言,资本深化指数更能说明自身已经在市场经济中走了多远?我们无法从西方经济学中“拿来”这样一个指标,所以有必要“自创”这个指数,这是国资表能够历史性地描述中国资本深化的又一功能,即衡量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纯货币/权益端”的第二比例关系。这个第二比例关系依然是“另起炉灶”、“发现黑马”,能为我国最高决策层整体把握体改进程、掌控改革红利释放节奏,提供科学量化的实证数据。当然,这依然需要持续的历史数据,而不是某一时间点上的孤立数据,否则无法把握这一节奏与趋势。

我称“资本深化指数”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的里程碑式指数,是国资表研究所应发掘的第二比例关系。如果要在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范式下标出这一比例关系,即如下图所示:

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第二比例关系”:

国家资本深化指数

总结:创新国资表研究的方法论 深入发掘两大经济关系

《中国民商》:您提出的这两大比例关系好像是国资表四象限中的交叉关系?

赵宏瑞:在本质上国资表(国家资产负债表)不同与企资表(企业资产负债表),是有哲学依据的——微观个体的简单加总,并非等于宏观总量的运行规律。是的,我划分国资表的四象限,就是为了便于发掘经济总量的运行规律,就是为了便于比较“资产偿债指数”与“资本深化指数”的历史演进。这在四象限图中恰巧是交叉的,这种交叉关系体现经济规律的内在统一性。规律就在那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好放大镜、调好焦距。

用交叉的方法画出来,即如下表所示:

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两大比例关系:

国家资产偿债指数与资本深化指数

总体分析国资表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

第一,“纯货币”是准确数据,是研究出发点,是可以连续实证的趋势坐标系;

第二,“纯资产”集中体现了制度变迁,应当作为研究制度变迁效用、衡量制度红利水平的研究对象;

第三,“负债端”是次准确数据,如果深化研究“资产偿债指数”第一比例关系的话,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度、货币替代性的通盘考量;

第四,“权益端”代表资本深化水平,研究“资本深化指数”第二比例关系,对我们反省自身市场化进程、实证描述制度自信都是很好的指标,这是从西方学不来的。

国家中期财政资产负债表规划初探 篇4

一、当前国家及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困境

下面我们会对国家及政府资产负债表分别讨论, 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国家资产负债表与政府资产负债表的不同。将政府、群众、金融组织机构和非金融组织机构这些经济方面的信息都囊括在内的表叫做国家资产负债表。根据它所包含的信息可以分析出我国目前的资产负债情况, 对它在一定时期内的分布状况、范围负债的程度以及整体的财富实力情况等都能有大概的了解。而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一般将资产负债表当作考查的对象, 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监督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状况, 为外界评价地方政府债务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角度。

国家资产负债表与政府资产负债表, 前者是属国民经济核算内容, 后面的则在政府的会计考查核算的程度内。微观上的会计核查计算有很大的区别于宏观概念上的国民经济计量。

就国家资产负债表而言, 1996年国家统计局开始编表, 至今已编制过多年的国家资产负债表, 其中绝大多数的内容均未公布。2010年财政部就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推出相关问题, 2011年推出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 随后在全国范围内的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试编工作。

2012年至今, 试点试编在二是多个省、市、自治区展开, 但是进展并不顺利, 问题主要集中在: (1) 没有统一的研究路线, 无论是中国银行研究小组的推测法, 还是复旦大学的估值法等方法, 都很难准确地反映隐性和或有负债, 很难发觉并识别、中国在短期、中期和长期最可能发生的断崖式风险; (2) 多数研究还仅仅在对数据的解剖和数理统计的方式上进行分析研究, 没有对其进行更深的政策方面的考虑, 在判断技巧方向上存在缺失; (3) 政府会计的改革没有到位, 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信度较低。

二、国家资产负债表探讨及政策建议

(一) 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而言, 政府不惜代价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是不够的, 如果在资产负债表上使整个国家陷入流动性危机, 就不能说是良治的。从部分国家已经发生的金融危机和财政危机用资产负债的眼光分析, 它们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国家不够可靠的资产负债表。在如今包括小到家庭与企业, 大至金融财政等都存在着资产负债有衰退的现象, 这就意味着资产负债问题将导致大范围内的综合危机,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需要加强对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要性的重视。

(二) 如何做好国家资产负责表估计

对国家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进行全面披露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但是怎样披露, 需要认真考虑。完全脱离现有的会计系统, 重建一套单独的核算系统, 将需要花费很大一笔费用, 但是如果只是将目前的会计系统融入以新的理念加以改造, 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完成。从数据完善的角度出发, 除了改进完善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表, 相应地, 金融、企业、居民、对外部分的资产负债表在分别编制时也要考虑各自的情况, 不断改进方法, 以求精确反映, 从而建立一个符合国情, 能全面反映各经济门类信息的、具有连续性、可比性的国家资产负债表。

(三) 国际组织的编制策略

如何编报国家层面的国家资产负债表, 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对全球政经形势的研判一直都受各方瞩目。除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和《全球金融稳定》两大“旗舰”报告之外, 从2011年春季开始, IMF首次发布《财政监测报告》, 并在上述两大报告之间发布, 显示出这一国际权威金融机构对当前全球财政问题的极端重视。《财政监测报告》报告结构包括, 评估、症结、预测、对策、抉择等部分。

(四) 中国当前切实可行的办法

我们可以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做法, 从描述性报告做起, 然后逐步向数据型报告过度中国版的《财政监测报告》目前基本上还是研究空白, 部分已有的研究资料还停留在收支及预算分析的框架内, 在预测及决策选择上缺乏深入。对这一问题可以组织国内科研及政府部门的智库, 搭建中国版的《财政监测报告》, 从全球政经形式入手, 以中国资产负责表估计数为支点, 回溯评估前期政策影响, 以主症为研究路径, 提供未来可选择的方案, 并给出可能的影响边界。

三、政府资产负债表探讨及政策建议

(一) 目前政府部门资产负责表编制现状

收付实现制被大量在政府部门资产负责表核算中采用, 其关注于流量信息多于对存量的信息关注, 其必然的结果是资产、负债信息不充分、不准确、不及时。在当前, 政府的财务报告如果想要从权责发生制的视野来看问题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平时就注重对权责发生制的采用, 进而而可以用表格和报告的形式将权责发生制呈现出来, 第二日常的会计活动中也掺杂收付实现制的办法, 报告期通过分析填列、调整两制的核算差异事项, 需要的报表。简言之, 通过调表, 但不调账的方式产生权责发生制的决策信息。

(二) 政府掌控的资产类别

主要有经营性资产、行政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三类。2013年末, 不包括金融机构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资产估计在70万亿左右。行政性资产, 由于公益性, 很难转让, 且难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资源性资产是政府最多的一块资产, 土地、江河、森林、矿产资源等完全国有, 但使用权大部分已经出让了。

(三) 政府负担的债务类别

目前需要统计坐实的各级政府负债有这么几类: (1) 显性负债, 这些显性债务并没有完整系统的统计数字, 审计署、银监和地方政府的数据相互打架; (2) 较低级别如乡镇的隐性负债。在乡镇级别的日常政务运行当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负债情况严重, 导致正常的办公都难以进行, 但是这其中的很多情况都没有记录在其的资产负债表当中; (3) 各行政单位和地方级的政府拖欠巨额工程款。许多行政单位和地方级的政府为了自己的面子好看而建设了大量面子工程, 又拖着工程款不给, 这种面子上的欠债也没有被记录在会计报告里; (4) 地方级政府或有负债的存在。在企业的融资当中, 地方政府有时为其提供融资平台, 这些或有事项形成的或有负债也没有给予及时披露; (5) 2014年中国实际以步入老龄社会, 未来10年, 从人口结构看一个劳动力需要赡养三个以上老龄人口, 吞噬财富的财政赤字的缺口已经张开。中国政府的实际负责保守估计也在40万亿以上, 为资产负责表的长期平衡埋下隐患。

(四) 政府资产负债表改革重点

(1) 以人大立法的形式明确政府资产的边界, 将基础设施、文物、自然遗产、自然资源、办公资产、股权及其他权益全部纳入核算范畴。 (2) 完善预算中长期管理方式。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 将预算的平衡制度进行跨年度, 加强政府全面报告制度。地方政府既要将直接发生的债务公布出来也要全面报告或有债务。 (3) 做到定时定期给地方级的人大提交筹资战略与中长期资金平衡计划, 并由人大的专业举债委员会进行审查和评议。 (4) 将负债资金及其使用效率情况, 按照地方人大认定的统一报告要求, 严格进行季报和年报等。

摘要:国家资产负债表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我国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发布。为此我们可以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做法, 从描述性报告向数据型报告过度。对于政府资产负债表, 通过立法明确政府资产边界, 建立地方政府举债人大审批制度, 规避政府可能面对的资产负责表陷阱。

国家资产负债表 篇5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人事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

(人职发〔1995〕104号)

现将《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1995年8月30日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

根据人事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颁布的《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职发〔1995〕54号),制定本办法。

一、认定范围

在资产评估工作岗位上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二、申报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各项):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

(二)1995年5月10日以前提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三)具有资产评估相关专业(经济、会计、工程)工作经历十年以上,其中从事资产评估工作满三年;

(四)担任过政府确认的五个评估值在五千万元以上或累计评估值在三亿元以上资产评估项目的负责人。

三、申报材料

申请认定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的资产评估人员,必须提交下列文件:

(一)《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样表附后);

(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三)所在单位考核鉴定;

(四)担任过五个评估值在五千万元以上或累计评估值在三亿元以上资产评估项目负责人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和业务工作总结。

四、认定组织

人事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共同组成“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的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五、认定程序

(一)符合上述条件的资产评估人员,可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审核同意后,由所在单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直接审批和管理的机构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申报。

(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所辖范围的申报人员进行审核,经本地区的人事(职改)部门审核同意后提出推荐名单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地推荐的人员进行资格初审,提出拟认定的人员名单,报领导小组审核。

(四)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办公室初审合格者进行审核后,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人事部办理批准手续。

六、认定时间

实施资格考试后不再进行认定工作,有关认定工作的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七、认定要求

(一)各地区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审核、申报工作。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立即停止该地区的申报权和取消个人的申报资格及两年内的考试资格。

(二)凡是违反有关资产评估法规及在执行资产评估业务中有违纪行为者不得申报。

(三)各地应优先推荐具备申报条件且在第一线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八、凡是申请认定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均按本办法办理。

附:1.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略)

2.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认定评审表。(略)

国家形象与品牌资产关系研究述评 篇6

(一) 国家形象

1965年, Schooler正式引入了国家形象概念, 此后来源国及来源国效应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国家形象包括“品牌来源国”、“产品设计国”、“产品制造国”以及“产品组装国”等概念 (Batra, etal, 2000;Chao, 1993;Cordell, 1992;Han和Terp Stra, 1988) 。

来源国、原产国、原设计国 (设计来源国) 能够引起消费者心目中的来源国联想 (Aaker, 1991;Keller, 1993) 。国家形象 (跟品牌形象类似) 是一系列关于该国联想的集合 (Keller, 1993) 。在国际市场营销研究文献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国家形象概念定义。国家形象在国家层面 (宏观) (e.g., Martin and Eroglu, 1993) 和产品层面 (微观) (e.g., Agarwal and Sikri, 1996) 进行了不同的概念定义。

(二) 品牌资产

品牌资产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诊释:消费者基础的, 产品——市场基础的以及财务基础上的 (Keller and Lehman Ln, 2006) 。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 Aaker (1991) 和Keller (1993) , 将品牌资产定义为消费者 (或者营销) 视角, 而不是财务视角的品牌资产。从营销角度来说, 研究者通过消费者感知 (如Yoo和Donthu, 2001;Pappu etal., 2005) 或消费者行为 (Kamakura and Russell, 1993) 来度量品牌资产。

从产品——市场角度来看, 一个强势的品牌更够增强广告效应, 将品牌从竞争品牌中区分开来, 同时促进品牌延伸 (Hoeffer和keller, 2003) 。

最后, 从财务角度来看, 品牌是可以频繁地购买和出售的无形资产。Russell (1993) 则将品牌资产定义为公司牌而增加的效用;Srivastava and Shocker (1991) 也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名称所带来的产品增值。

二、国家形象与品牌资产关系的研究

(一) 国家形象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现有文献对国家形象和品牌资产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在国家形象对品牌资产的影响。许多学者 (Baldaufetal, 2009;Leilaetal., 2010;pa Ppuetal, 2006;Fetscherin etal., 2010) 认为国家形象应该是品牌资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对品牌资产进行测量的同时, 应该加入国家形象这一变量。

Baldanfctal (2009) 证实了产品国家形象和零售商感知的品牌资产之间显著的正向关系, 并且产品国家形象也是品牌资产的一个外在影响因素。

Pappuctal (2006) 研究了品牌来源国对消费者基础的品牌资产的影响。作者认为品牌资产包括品牌认知、品牌联想、感知质量和品牌忠诚。在调查了澳大利亚中心城市的消费者之后, 作者运用多变量分析后得出结论, 消费者基础的品牌资产因来源国以及品牌和产品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只有当消费者具体感知到不同国家之间不同产品种类的不同时, 来源国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效应才会显现。

Rothetal. (2008) 将品牌资产结构建立在国家背景下, 测量国家名称加于品牌或者产品之后消费者感知到的价值增值。作者认为国家品牌资产包括三个维度:国家品牌忠诚、感知的国家品牌质量以及国家品牌意识/联想。

(二) 国家形象与品牌资产维度之间关系

1. 国家形象与感知质量的关系

现有的研究同样提出国家形象与特定品牌资产维度之间存在关系, 如品牌感知品质和品牌联想维度。例如, 一些研究者指出消费者对品牌品质的感知受到国家形象的影响。Haubl and Elrod (1999) 发现消费者对斯洛文尼亚的ELAN品牌的品质感知存在此种现象, 消费者对ELAN品牌在斯洛文尼亚生产的认可程度高于在德国生产。Lee and Schaninger (1996:234) 进一步指出, 即使对于全球知名品牌, 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品质感知以及购买决策不仅受到品牌来源国形象的影响, 也受到该品牌产品生产国和组装国形象的影响。

Leilaetal. (2010) 研究了品牌来源国以及制造国的宏观形象和微观形象对品牌资产的两个主要维度, 品牌形象和品牌质量的影响。

2. 国家形象与品牌联想的关系

以前的研究也表明, 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感知受到该品牌产品生产国的影响。例如, Han and Terpstra (1988) 发现日本汽车品牌形象受到生产从日本转移到韩国的不利影响。类似的, Nebenzahl and Jaffe (1996) 发现索尼品牌同样受到了“美国生产”的品牌负面影响, GE的品牌形象因为生产转移到日本而得到提升。Kim and Chung (1997) 也提出国家形象和品牌形象之间存在联系。这些研究都表明消费者存在国别基础的品牌形象感知。更进一步说, 一个国家在特定目标国市场的形象受到该国主要品牌表现的影响 (Kim, 1995) 。因而, 有些市场营销研究文献指出国家形象和品牌形象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双向关系。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关于该品牌的一系列联想的集合 (Keller, 1993) , 从而也证明了国家形象和品牌联想之间有关系。另外一些研究者认为来源国为品牌形成了第二联想, 因而影响消费者的品牌联想 (e.g., Aaker, 1991;Keller, 1993) 。

3. 国家形象与品牌忠诚的关系

此外, 研究发现国家形象能够在产品类别间进行转移。例如, Agarwal and Sikri (1996) 发现消费者在某个熟悉的产品类别上建立的对一个国家形象的认知和信念, 能够转移到该国家其他产品类别。他们指出国家形象转移的影响类似于品牌名称的影响。既然这些信念能够扩展转移到品牌上, 那么消费者应该对具有良好国家形象的品牌更加忠诚。

然而, 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解释国家形象和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些研究暗示 (或提到) 了国家形象和品牌忠诚之间的联系。例如, Kim (1995) 提出良好的国家形象会导致该国品牌更容易被接收和认可、更加流行, 从而强化品牌忠诚。最近, Paswanet al. (2003) 的研究表明消费者也会像对一个品牌那样, 产生对一个国家的忠诚。以前的研究指出国家形象产生“光环效应”, 特别是当消费者对该国产品缺乏认知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e.g., Erickson et al., 1984) 。

三、总结与研究展望

国家形象以及品牌资产是当前市场营销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 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其研究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理论上, 而且其对全球营销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展望未来, 当前, 有关国家形象研究的学术文献主要是针对西方市场特别是少数发达国家市场进行的。虽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开始有一部分学者关注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市场以及转型国家市场, 但相比较而言, 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文献还非常缺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 由于在经济发展水平、语言文化甚至社会制度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极大的差异,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也明显不同, 在发达国家市场适用的国际营销理论不一定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这也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市场进行专门研究, 以探讨国家形象对发展中国国家品牌资产的影响。

摘要:国家形象与品牌资产是两个重要研究领域, 二者之间的关联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国家形象与品牌资产的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与评价, 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国家形象,品牌,感知质量,关系

参考文献

[1]Kim, Chung Koo, Chung, Jay bung (1997) .“Brand And Popularity Country Image And Market Share:An Empirical Stud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28 (2) , 361-386

[2]李东进, 周荣海, 安钟石, 吴波.基于Fishbein合理行为模型的国家形象对中国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8 (11)

国家资产负债表 篇7

2009年11月25日, 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对抗不断增大的通胀压力, 时隔10个月, 越南宣布重启加息, 将基准利率上调1个百分点。这也是亚洲第一个加息的经济体。而澳大利亚已经三次加息。

为什么呢?或许新兴市场资产泡沫不断膨胀, 新的金融危机正在酝酿。比比如说, 迪拜的资产泡沫持续时间超过了四年之后终于破灭, 在其巨额债务事件发生之前, 迪拜的房价和租金就已经从高峰下落了60%。另外, 迪拜当地的住宅空置率高达25%, 这意味着更大的资产下行压力。

在各国政府和央行“大手笔”刺激经济措施的推动下, 世界经济正在走上复苏之路。然而, 随着2009年以来全球资产价格的飞速上涨, 各方对超级宽松政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资产泡沫的担忧正与日俱增, 特别是在新兴国家和地区。

而且, 新一轮资产价格上涨风潮正在因为美联储承诺长时间内不加息而愈演愈烈, 因为美元正在加紧流入新兴国家和地区, 并不断推高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正在飙涨

最近, IMF称, 拉美国家金融市场的迅速反弹可能会引发新一轮泡沫。

而资产投资热潮在经济复苏最快的亚太地区最为显著。基金调研机构EPFR的数据显示, 2009年以来, 已有约530亿美元投入新兴市场股票基金。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2009年以来已经上涨逾60%。其中, 巴西和印尼的主要股指涨幅均逾100%, 而美国道指同期涨幅仅为11.5%。

原因在于2009年以来, 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吸收的资金额再刷历史纪录, 已经超越2007年创纪录的500亿美元, 而去年同期该市场则有400亿美元资金流出。新兴市场正成为游资进入的目的地。俄罗斯莫斯科时报指数自年初以来累计涨幅已经高达135%, 在彭博社跟踪监测的全球89个股票市场中涨幅第一;去年3月到10月, 200多亿美元外资涌入巴西股市, 将圣保罗股市的博维斯帕指数推高至67239点, 比年初上升了79%;而印度股市累计涨幅也超过了75%。

那么, 为何热钱会如此青睐新兴市场呢?主要原因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 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引来了资金的加速流入。此外与美国大印钞票不无关系。美国大量印钞, 也导致游荡在美国的热钱 (占全球热钱的80%) 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出路。

除了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股票出现大幅上涨外, 在彭博社跟踪的十种货币中, 八种货币出现大幅升值, 其中, 涨幅靠前的依次为:印度尼西亚盾、韩元、印度卢比。

而美元作为石油、黄金、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计价单位, 其贬值预期本身就会带来这些商品价格的走高。而美联储承诺在更长时间内维持较低利率, 更加大了一段时期内投资大宗商品的吸引力。美联储的低息政策和美元疲软正在支持全球资产泡沫的膨胀, 并有可能加剧未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

美元等货币的超低利率正在日益成为套利交易的基础, 如果这种套利交易出现突然反转, 则金融市场将面临严重波动的威胁。显然, 上述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 全球资产价格的上扬速度已将实体经济复苏远远抛在身后。

各经济体采取的扩张政策可能导致资产泡沫风险形成, 后者可能比传统意义上的通胀更具破坏性, 因为它在表明上看会是一种很健康的发展:更高的资产价格将提振实体经济, 反过来又会把泡沫吹得更大。

必须注意系统风险

在2009年11月举行的APEC峰会上,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认为, 亚洲央行在危机期间增加流动性的做法可能令该地区面临通胀及资产泡沫风险。

“资产泡沫的局面从3月以来一直发展, 目前资产价格飞涨的局面遍及全球各个地区, 新兴市场经济体尤为严重。”10月底, 曾准确预言本论金融危机的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抛出这一言论后。

他同时指出, 投资者借入美元购买高收益资产的做法很危险, 新兴市场的股市已经出现泡沫。这个泡沫越大, 它破裂时带来的冲击将会越大, 泡沫破裂将使资产市场重新进入萧条局面

的确, 由于投资者不断追逐商品推动资产价格走高, 目前每桶80美元的油价是不合理的, 如果继续升至100美元, 则可能造成经济承受去年油价接近150美元纪录高位时的压力。

除了鲁比尼以外, 有着“债券天王”之称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也发表了类似观点。他在一份投资展望报告中指出, 在目前这种全球低利率的形势下, 新资产泡沫的“系统性风险”正在上升。而近二三十年的经验表明, 多数危机并非由通胀引发, 而是由于资产泡沫, 过度的流动性引起资产泡沫, 然后造成危机, 这是必须要防的事情。热钱的流入将造成一国资本项目顺差、外汇储备激增、本币大幅升值、流动性过剩以及资产市场行情火爆, 最令人不安的是热钱流动方向的突然逆转, 通常会成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IMF负责西半球地区事务的主管尼古拉斯·埃萨吉雷说, 09年以来拉美国家的股市涨幅过大, 部分拉美国家的本币大幅升值, 除了投资者重新看好拉美市场外, 这和投机资金的流向转变不无关系。目前拉美金融市场已有出现新一轮泡沫征兆, 各国央行需要根据本国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事实上, 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开始考虑资本管制或其他限制措施, 以抑制热钱流动过快对本国金融市场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2009年10月份, 巴西突然宣布将对投资该国金融资产的外资开征2%的金融活动税, 市场对此颇感震惊。巴西表示, 该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外资的限制力度。

此后, 印尼央行副行长萨尔沃诺表示, 该国央行正在“研究”对外国购买短期银行债务的行为设限。尽管该国官方试图对此轻描淡写, 但印尼卢比对美元汇率还是出现了自2009年2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印度财政部官员也暗示, 如果外资猛增, 该国政府可能采取措施放缓外资流入速度, 因为该国出口商们担心, 印度货币升值将削弱他们的竞争力。

此外, 泰国、韩国也都表示, 将考虑实行资本管控。韩国金融监督委员会说, 将对该国银行与出口商进行外币远期交易进行限制, 以防再次出现流动性危机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这些举措将非常必要, 突出了许多新兴市场正在面临的挑战, 它们既要努力防止本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 又要努力防止资产泡沫不断膨胀。

而越南加息也对其他经济体敲响了警钟, 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 决策者们需要高度关注资产泡沫和潜在的通胀上升风险。

要否关注资产价格

必须看到, 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非常快且又开始放松对债券市场和利率市场管制时, 确实很难避免资产泡沫的形成。

同时, 对于央行是否应关注资产价格, 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而从美联储等主要央行的做法来看, 其制定政策时主要是盯住消费价格指数 (CPI) , 不大关注资产价格, 原因一是资产价格泡沫很难发现, 二是很难让泡沫逐渐缩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就此发表过一番经典言论, 即在资产泡沫破裂后收拾残局要比在这之前利用货币政策主动刺穿泡沫容易得多。

然而, 这种被动应对资产泡沫的观点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世界各国的央行尤其新兴国家央行已开始对资产价格给予更多的关注, 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 1997年、1998年亚洲资产价格泡沫破裂, 以及本世纪初美国网络股泡沫破裂, 尤其是本轮全球房市泡沫破裂对经济造成的严重打击, 迫使各国央行不得不对资产价格泡沫进行重新思考, 考虑采取措施阻止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

其次, 很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当资产价格飙升与债务水平快速上升同时发生的时候, 出现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是非常高的。这说明资产泡沫的识别并不像以前人们想象的那样困难, 是可以识别的。

再次, 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 新兴国家因基本面好、增长快速而受到大量套利资金资金的青睐, 导致其很容易发生资产泡沫, 其央行更有理由对此加以关注。

现在, 新兴国家央行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 非常难以抉择。

而为应对潜在的资产价格泡沫, 可以采取以下多方面的预防措施:给本币一些升值的空间, 允许其逐步升值, 并通过外汇干预的手段控制货币升值的速度;通过逐步放松资本项目允许更多的资本流出, 部分抵消资本流入;紧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并采取一些逆周期的审慎政策, 如上调住房贷款首付比例等。

80年代日本形成资产泡沫的基本原因, 就是政府放松对债券市场和利率的管制。而从日本的经历中学到的四个教训是:避免过快放松对债券市场和利率的管制;切忌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姿态;要对金融机构进行监测, 确保它们遵循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要监测房地产市场, 并实施监管来防范房价过度上涨。

而避免资产价格泡沫的最佳方法是力促金融体系健康、有效且有适当的监管, 应该确保金融体系具有比较高的透明度, 确保银行不要承受过度的风险, 采取措施来避免由于投机带来的泡沫。

不过, 短时期内大幅上调利率可能并非针对泡沫的最佳选择, 特别是在那些复苏依然疲软的地方, 这可能导致经济的二次探底。

对亚洲经济体而言, 加息可能给本币带来更大升值压力, 进而打击出口。因此, 现在看来, 大多数亚洲经济体都不倾向于很快启动加息, 至少不会明显早于美国——后者估计可能要到2010年第三季度才考虑加息。

事实上, 与周边其他经济体相比, 越南经济的情况有些特殊, 因此未必意味着短期内还有很多其他央行会启动加息。由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越南面临着本币贬值的压力。

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也表示, 相比全球其他地区, 亚洲看似更为快速的经济复苏步伐其实尚不够稳健, 还不足以承受紧缩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冲击。他建议, 亚洲的货币政策在一段时期内应继续保持宽松。

国家资产负债表 篇8

本文简单介绍城市学院为地方政府资产管理提出的政策框架, 该框架的目的是为地方政府工作人员、部门负责人或其他具有资产管理职责的和民选官员在制定和实施地方政策时所用。这里讨论的各种工具包括了从简单的到技术上更复杂的内容, 同时适用于农村辖区和较大的拥有更多资源的城市。

一、问题

什么是资产管理以及为什么它如此重要?不动产管理通常被认为是业主在使用和投资不动产中有关收购、持有和处置不动产的决策过程。这个定义适用于私营和公共部门 (地方政府) 。项目专家强调投资组合活动的重要性, 以区别于房地产特定产权单位的日常管理, 如资产的维护或发票的处理等, 这些都是次要的问题。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 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房地产资产组合管理目标是有所不同的。在地方一级的公共部门, 关于主要目标有两种观点:传统的和非传统的。传统的目标是为公共商品和服务提供最优的资产支持, 且不排除私人部门供给在内的可供比较的最低成本选择;非传统目标假设地方政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并从可选择的来源中获取收入。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不同的是, 它以最大化公司价值 (或利润) 或获取投资回报率为目标, 同时优化风险/回报组合和流动性。

1. 主要概念和原则

有三个主要因素驱动地方政府提高资产管理水平。首先, 由于正在进行的分权, 地方政府需要在有限的财力约束下提供日益增加的公共服务。第二, 地方政府的房地产资产价值与其年度预算收入或支出相比显得极为重要。尽管许多资产不会产生收益, 但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依然是可能的。另一方面, 低水平的支出可能会被解释为有必要在维护城市的资产方面增加支出。第三, 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相比, 地方政府通常有更多的自由选择处理其资产和负债。

2. 地方政府的职能——以克罗地亚为例

在研究资产管理问题时, 对地方政府职能的定位进行讨论是有必要的。在已有的法律框架下, 地方政府存在着广泛的职能, 具体的如一般行政管理、教育、社会福利、住房和城市规划、环境、公共卫生、文化、休闲、体育、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经济服务。然而, 履行这些职能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够明确。这就为地方政府按照人口需要和优先事项确定人均服务水平提供了契机。很显然, 地方政府被赋予一个更广泛的目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负责。为了成功完成这些任务, 地方政府应该采用符合全球趋势的和更基于市场化的解决方案, 如从服务提供者 (如向所有的居民提供住房) 向推动者 (创建市场服务框架) 的转型;从将政府房地产作为公共品对待向生产性资产对待;管理活动向私人部门看齐。

地方政府职能的特点可归结如下三点, 强制性的依照法律规定由地方政府负责的事务;酌情选择的即由社会、政治或其他原因所要求的事务;财政盈余或创收。

在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 存在职能和实践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主要的区别是, 地方政府必须履行的公共职能, 其创收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这些公共职能的履行。重要的是, 根据使用公共财产不同的财务目标和目的对资产进行分类。资产管理的强制性职能应包括以下目标:使公共设施的使用更有效率, 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按功能设置政府办公室的位置, 而不是占用黄金地段物业。对酌情用途的资产管理, 应在减少补贴、降低市场租金与实际租金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公共项目的替代设计应尽可能地减少补贴需求。对过剩物业进行管理, 通过租赁和销售物业取得收入。如果既不能出租也不变卖, 维修的费用应该减少以反映该物业的价值和用途。

克罗地亚地方政府拥有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房地产, 这与其它转型国家的情况类似。即使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地方政府财产也是得到最少利用的资源, 因此地方政府房地产资产管理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3. 克罗地亚房地产投资组合的内容

克罗地亚的不动产投资组合性质差异很大。 (1) 快速下放物业权使地方政府成为辖区的最大业主。 (2) 大型房地产投资组合从政府直接拥有转变为地方政府的企业所有。 (3) 进一步推进私有化的财政措施。 (4) 大量社会的或核心服务的负现金流物业组合被转移到地方政府。 (5) 大部分物业组合已经过时或物业残余价值为负。 (6) 房地产价值占地方政府资产总额的50%—95%。 (7) 大部分地方政府库存的实物资产的账面记录甚为少见。 (8) 对资产与负债的明确理解是地方政府进行明智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 (9)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公共房地产一直是未充分利用的资源之一。 (10) 有必要建立适当的公共财产会计和报告标准。

转轨过程中的分权和财产归还, 对地方政府资产组合的内容和规模带来了频繁和显著的变化。其过程也可能导致的存量公有财产不完整, 资产管理知识和技能问题以及地方政府管理能力的调整。

房地产带来的收入平均占克罗地亚当地政府收入的8%。这是继个人所得税、税费和企业税之后的第四大的收入来源。无论是收入的绝对数还是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1.3%—25.3%) , 地方政府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

二、模式

研究资产管理模式是为克罗地亚地方政府提供增加财产持有收益的工具。它既包括改进地方政府拥有不动产内容和财产组合的理由, 还包括了一系列建议和实现房地产有效管理的系统方法。资产管理模式的可能应用成果, 使许多城市和辖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1) 改进房地产资产管理的建议。 (1) 为每一个产权单位引入一套新的系统数据系统。 (2) 转型问题。 (3) 财产分类。 (4) 房地产和商业评估。 (5) 经营性财产的收益报告。 (6) 项目、物业和投资组合的详尽财务分析。 (7) 放松商业租金管制。 (8) 报告财产。 (9) 管理整合。 (10) 战略规划。这些建议有些可以逐步实施, 有些可以同时进行。完整的资产管理模式包含有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2) 有效实施该模型的工具。该模式结构优先考虑与私人部门的做法接轨, 并在可能的情况下, 扩大管理的有效性。综上所述, 私人部门的资产管理利用的各种工具包括: (1) 以地点为基础的管理、会计、预算和运营。 (2) 大型数据库基础和运营评估。 (3) 年度更新。 (4) 私人市场基准。 (5) 租金计算的方法不同。对于地方政府, 这些做法可以概括如下: (1) 构建房地产在实现地方政府目标中的战略职能。 (2) 使用合适类型的特定物业金融工具和绩效标准。 (3) 物业分类及应用。 (4) 实施投资组合管理。

三、试点效果

瓦拉日丁市的试点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瓦拉日丁市发展并实施了资产管理模式, 导致了城市物业管理方式的显著变化。它已经改变了政策和决策的制定者和技术专家之间的行为, 使监管和制度安排方面出现了变化。此外, 协作的结果在城市的资产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创新和变化,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同意采取全面的方法, 建立现代管理实践基础上的瓦拉日丁市资产管理。 (2) 检视其试点区内的资产环境、关键的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和现行的做法。在政府内部评价资产管理中有关流动资产的内容和工作模式, 建议并展示适合于城市的资产管理方法。 (3) 通过对每一项建议的行动计划来实施全面的改革, 落实所有建议提交给市议会、市政府和城市管理当局的各部门负责人。 (4) 在瓦拉日丁市实施资产管理库存指南 (通用所有地方政府) 。根据瓦拉日丁市资产管理环境报告, 通过指南支持建立一个完整的资产存量分类方案。 (5) 根据对资产管理绩效的检视, 提出新的资产管理守则。 (6) 从投资组合的商业租金开始, 通过财务电算化模型评价各城市房地产组合的财务表现。模型虽然只使用有限的市场数据进行粗略的估计, 但对政策辩论和市政府决策十分有用。通过增加适当的会计及财务软件, 就能将财务数据与物业租金数据进行链接。 (7) 电脑财务模型负责评估接收间接补贴的非政府组织, 据以提出绩效改进建议。 (8) 具体实施的相关建议, 关注于制定财产处置方案的系统和方法。这些建议可以对“过剩”的财产配置进行优先处置, 如采用单个物业的市场销售和租赁价值评价方法和资产处置程序, 通过租赁、私有化和合资企业进行再配置。

参考文献

国家资产负债表 篇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正值“三十年战争”的末期阶段, 欧洲主要大国忙于战事, 无暇顾及英国, 客观上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保证了革命得以在没有大规模武装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仍然引起欧洲各国的关注。革命初期, 表现为内战的形式, 欧洲大陆的各君主国并不认为议会军队能打败国王。在支持议会还是国王的问题上, 不同国家从本国商业利益、政治利益和王朝利益出发, 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一水之隔的法国在英国革命初期没有明显表现出支持英国国王的态度。随着英国内战的进行, 法国开始担心英国革命会对法国人民产生不良影响, 从而影响到法国政权的稳定。1646年马扎然在给法国新任驻英大使贝利耶夫尔的指令中明确指出:“如果大不列颠国王恢复了过去的政权, 即使相信他将成为我们的敌人, 也要比英格兰和苏格兰变成共和国好一些。”由于“三十年战争”牵制了法国大部分精力, 法国无法进行公开干涉, 而是通过与英国国王的后方基地苏格兰结盟, 对战争进行调停, 挑拨议会分裂等方式支持英王。1649年法国结束战争, 马扎然决定用武装干涉对英国议会施加压力, 阻止议会处死查理一世, 但还没来得及行动就传来查理一世被处决的消息。此时, 法国国内投石党的军队包围了巴黎, 政局危急, 法国的计划落了空。

17世纪前垄断海外贸易的西班牙是英国贸易上的主要敌人。革命爆发后, 西班牙趁机加紧削弱英国, 大力支持爱尔兰起义。但法西之间的战争出现了不利于西班牙的一面, 迫使西班牙同英国接近。西班牙在外交上表示支持英国议会, 但同时又在荷兰进行反对英国议会的活动, 渲染英国海上势力对荷兰的威胁。总之, “削弱、分治”是西班牙对英国革命的主要政策。

荷兰一度曾是英国的盟国,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 因海上霸权 (下转第8页) (上接第7页) 和商业利益与英国已经有了很深的矛盾。荷兰对英国革命无论支持还是反对, 支持议会还是国王, 都是从自己的商业利益出发, 希望从英国的革命中捞取更多的实惠。联省共和国 (荷兰) 议会支持国王, 而联省共和国的最主要省份荷兰却支持英国议会。。荷兰的商人认为英国的内战会使更多的英国居民逃出荷兰, 给荷兰带来财富。

沙皇俄国对英国的专制政权抱同情态度, 但由于两国相距遥远, 难以作出及时反应。教皇支持英国国王, 而他的目的是利用英王的困难处境试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的地位。丹麦支持英国国王, 并为之输送了大批装备。1643年底, 丹麦和瑞典之间发生了战争, , 丹麦的支援活动被迫停止。瑞典因为丹麦支持英国国王的缘故, 对英国议会表示支持。

综上所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引起欧洲大陆国家的充分重视。他们忙于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 对英国革命基本采取了静观其变的态度, 根本没有预料到这场革命将会在欧洲大陆引起更广泛的革命, 更没有想到, 革命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 英国因此国力日盛, 很快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首位的国家。

无论表扬还是批评, 需要的都是真诚、坦率。我常对我的学生讲:“我们实际上是朋友, 在学习上我教你们学, 而正是你们的学才促进了我教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我们是平等的, 教学相长才成立。”而身为人师的我,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教知识的同时, 还要教育他们怎样做一个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所在。

首先, 我引导我的学生做一个快乐的人。无论是解题、写作, 还是劳动、娱乐都不能有痛苦的想法。当然了, 这一点很难做到的, 它需要毅力、勇气, 更需要智慧。记得在初学列方程解复杂的应用题时, 学生找不准等量关系, 有的额头冒出了汗, 有的咬碎了笔帽, 还有的干脆趴在桌上不起来了。见此状我就给大家讲了古埃及数学的一个例子, 大家边听边哈哈大笑, 笑声过后, 我让大家找等量关系。结果, 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等量关系, 当然也列出了多个方程式。然后我又引导他们不仅列出了书上的方程, 而且每道题都找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抓住这个时机, 我表扬他们“真聪明, 一启就发。要是能举一反三就更聪明了。”有了鼓励, 大家研究学习责任, 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 我亦能负。如此, 你才能磨炼自己, 求得更高的知识, 而进入更高的境界。如果做某事, 那就把它做好。如果不会或不愿意做它, 那最好不要去做。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我在开学初就明确了每个人的卫生责任、学习责任、纪律行为责任, 并以《中小学生一日常规》和《学生守则》为依据。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 不免有越轨的行为。对此, 我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从值日时关门窗、关灯做起, 培养习惯。然后发展到关心别人, 履行诺言。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一个人要帮助弱者, 应该自己成为强者, 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当感到很多人都需要你的时候, 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在班里成立了帮助“留守儿童”的活动。使他们感受到我们集体的温暖。除了在学习上, 生活上帮助外, 还在思想上帮助, 对自愿伸出援助之手的同学, 我及时鼓励他们, 让他们懂得, 帮助别人是责任也收获快乐。这样一来, 班级就像一个温暖的家, 每位成员都在鼓励中成长, 每颗纯洁的心都在鼓励中绽放着热情。

国家资产负债表 篇10

固定资产作为一项基础性物质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固定资产具有单位价值高、使用期限长、周转速度慢、占总资产比重大等特点,是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保证。

在我国,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其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保障自身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保证国有固定资产的合理有效管理,财政部于2006年相继颁布实施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以满足目前国有固定资产,尤其是事业单位持有固定资产增长迅速、形态多样的管理新需求。并于2012年颁布《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以规范化管理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并依法确认产权归属关系。

随着全社会财富总量的逐年增长,固定资产规模庞大、构成复杂的特点日趋明显,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行政及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标准化、信息化的资产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成为各单位固定资产合理有效管理的必然趋势。

2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现状及需求

2.1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现状

资产配置是资产管理的入口,是加强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单位的资产应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减少重复、闲置和浪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单位资产配置管理特别是国有资产配置仍存在资产配置失衡、配置申请随意性大、管理意识不足等问题。部分单位在申请资产配置时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撑,没有在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现状进行摸底和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购置,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资产闲置等现象。

目前财政部已经建立了中央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统计系统,各地方财政部门也逐步建立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信息系统整体功能还有待健全,将信息系统与单位预算管理,以及信息系统与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结合程度有待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状况和信息数据的统计真实有效性不容乐观,信息化系统与资产管理相关标准的结合程度不高,信息管理的手段仍不够强大。

2.2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需求

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研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对需求的细化和准确理解。于是,将各应用主体单位、部门的需求进行明确解析,并将技术和需求进行有效融合,将是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从加强资产数据管理,保证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角度出发,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机制为目标,建设适用于资产数据标准维护的通用性的资产数据标准化管理系统。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应实现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型,解决资产管理过程中入库管理不规范,固定资产台账不清晰,固定资产账目与财务账目账实不符的问题。

单位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登记、转移、报废等多个环节,应针对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实现分类管理,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分类管理需要以标准为依据,以保证资产分类属性在管理过程中的一致性,避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处置等方面的混乱,使单位资产管理井然有序。

此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能有效避免资产管理过程中责权不明确、资产信息不透明、缺乏有效内部管理及监控机制的问题,以协助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提升工作效率,实现高效、廉洁、透明的管理职能。

3 标准与新技术支撑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3.1 标准支撑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需要标准化的支撑,同时,标准化工作需要通过信息化才能够落地。信息化工作以管理为本,并为管理提供服务支撑,而管理服务需要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应用提供支撑。固定资产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标准支撑,在已有国标基础上建设信息系统,既能够让标准落地,又能有效避免信息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建设问题。

1994年发布实施的GB/T 14885《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以下简称94版)是由原国务院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原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共同提出和研制的。该标准规定了固定资产的分类、代码及计算单位,用于固定资产管理、清查、登记、统计等工作。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标准发布以来,在固定资产的管理、统计、清查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此标准成为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以实现各单位固定资产的规范化分类管理。2010年,94版标准根据实际管理需求的变化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2010版),在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实用性,满足国家及各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需求。标准在修订时尽可能明确国家固定资产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和管理制度,并深入调研各基层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管理的明细程度等,在考虑整体框架合理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考虑标准的实用性,并将其视为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标准的动态维护逐渐完善。

标准修订过程中,广泛参考了会计科目、政府采购品目、CPC产品分类、UNSPSC产品分类、HS分类编码、各类单位资产的配置管理等有关文件和规定,实现资产分类的完整性,以保证资产管理的全面、一致、连贯和可检索性。此外,标准在满足国家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留出分类编码的扩展位,以方便标准使用单位或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力度细化扩展。

在标准的应用方面,由财政部主导研发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时,就嵌入了94版的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国标,并依据国标分类定制了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卡片。随着管理需求的升级和国标的更新,在近期财政部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系统二期工作过程中,对一期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功能升级,采用了2010版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并研究制定了原有数据向新资产分类代码的迁移策略,同时依据新版国标定制细化的固定资产卡片类型。此外,在设计上采用了在线/离线双模式的B/S架构,细化了资产卡片信息项、完善了各项管理功能。

2012年,为配合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系统二期工作,满足我国企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描述的需求,财政部等标准起草单位提请立项并编制了《固定资产核心元数据》国标,来实现贯穿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资产条目统一描述,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固定资产核心元数据标准给出面向固定资产信息化应用的核心元数据规范,规定了固定资产描述的核心元数据及其扩展原则方法,使得固定资产条目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实现统一的内容描述。

分类与代码及元数据标准是我国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标准,标准的制定将为我国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奠定基础,将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间固定资产数据的共享与交换过程中,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的固定资产数据汇总上报过程中,在全国固定资产清查、统计、固定资产产权登记和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新技术支撑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固定资产的管理需求已经不满足于原有手工资产登记和人工清查模式,条码、二维码、手持激光扫描枪、二维码打印设备、移动手机摄像头识别、移动数据传输等新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之中。

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和存放地点分散,即使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固定资产标签的制定、填写、打印、粘贴,以及固定资产状态的跟踪、盘点等工作的性质和工作量并没有得到简化和改进。在二维码等新技术应用之前,固定资产管理依然是手工操作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而二维码技术的引入,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具有可读性的条码,是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二维平面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来存储表示二进制数据。数据能够在被设备扫描后识别得到其包含的信息。目前在产品防伪、食品溯源、广告推送、商品交易、导航定位、电子凭证、信息传递等在现代商业活动中有着广泛应用。

二维码的引入能有效解决固定资产数据分散采集输入的瓶颈难题,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便捷程度,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与二维码技术的无缝集成,能够实现在线的固定资产标签打印,查询检索的数据可以直接传送到打印机输出。打印出的二维码固定资产标签应包含资产编号、资产名称、规格型号、使用部门等明文信息,同时在二维码标签中,还包含了供信息系统识别的二维码数据信息。

此外,固定资产分布在单位各个部门和使用场所,对固定资产进行跟踪和盘点必须到各类资产的存放使用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和录入,分布式的管理特点给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带来了不便。而随着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概念的出现和普及,给固定资产管理员配备带有二维码扫描以及Wifi或3G数据接入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可以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同步完成现场数据采集、信息录入、状态变更、责任人变更、存放地点变更等操作。

盘点过程中,预先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数据同步在手持终端中,可为现场查询提供信息支持。管理人员通过二维码扫描来识别资产信息,并与系统中的资产数据进行对比对照,将现场采集的数据同步更新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借助移动设备与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在资产盘点时就进行数据的及时修改或更新维护。

借助二维码标签扫描枪及二维码打印机的支持,能有效建立固定资产事务与信息系统中资产信息条目的对照关系,通过对二维码的解读,明确识别固定资产实物,识别后的固定资产实物信息储存并转入到系统中,准确完成对实物的盘点工作。在方便固定资产流动盘点管理的同时,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人工盘点时难以避免的错盘、漏盘、重盘等现象,确保固定资产实物统计时第一手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盘点工作效率。

4 结语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标准落地实施的支撑手段也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信息化系统作为标准实施的支撑方式之一,以其灵活、高效的特点,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解决用户的实际工作问题。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国家标准数据的结合与应用,能有效保证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数据与标准的符合性和一致性,从源头上把控和巩固资产数据的坚实基础,让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与国家标准相符合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部署和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提升了固定资产管理及清查工作效率,让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和职责更明晰,有效避免资产浪费。

摘要:本文在分析资产管理现状及需求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国家标准对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起到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并在应用实践中阐明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化与信息化的相互促进作用。

关键词:固定资产,分类代码,资产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杨自强.电力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及其实现[J].中国设备工程,2011,(1):25-27.

[2]刘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路径探析[J].经济师,2011,(2):245-246

[3]苗晓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202-203.

上一篇:中国未来十个变化下一篇: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