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2024-06-20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共12篇)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篇1

自从上个世纪末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我国经济主体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不仅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而且还为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增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此以外,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并且在社会保障事业以及对外贸易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我国来说, 发展与时俱进的民营经济是必不可少的。另外, 由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中, 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影响很大, 因此发展民营经济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为了是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 则需要保证民营经济持续发展, 因此这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创新以及转变, 还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以保证民营企业的转型能够顺利进行。

一、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 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对于民营经济的转型都大力的支持, 因此民营经济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民营经济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而且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有所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 使得正在处于转型期的民营企业面临很多的问题。民营企业的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但是由于该类型的企业的发展规模一般较小, 因此融资较为困难, 使的企业的运转资金紧张, 而且对于民营企业来说, 进行经营管理的转型, 就需要在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以及改变, 因此发展初期经营成本较高, 导致企业的经济利润迅速下也要逐渐走向国际化, 才能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的实现。虽然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很多的问题, 但是民营企业的转型是势在必行的, 因此为了使这一过程较为顺利, 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使得相关的政策能够得到彻底的落实, 使得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转型进行的较为顺利。

2. 存在问题

(1) 国际层面的问题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危机的严重, 发达国家为了摆脱因此而产生的经济发展疲软的状态, 而采取了货币宽松的政策, 这个政策能够在短时期内拉动国内的经济发展, 并且会使国际的汇率增加, 而且也会导致国际上大宗的商品交易价格的波动增大。另外, 发达国家为降低就业压力, 以各种名义采取贸易禁令, 以及一些出口补贴以及关税或者非关税壁垒的措施, 因此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愈发严重, 这些都使得我国的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经营管理的转型进程减缓。

(2) 国内层面的问题

在国内,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的金融危机严重, 也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导致了我国的物价水平提高, 通货膨胀严重。而且由于我国的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市场比重较大, 而资源的供求矛盾却日益严重, 导致了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而去劳动力短缺, 生产成本上升, 企业的经济利润降低。另外, 由于我国的政府的宏观调控, 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大的上升, 使得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无法发展, 因此导致了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转型刻不容缓, 但是由于转型所需的成本较高, 使得民营企业已经陷入转型发展的困境之中。

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转型的策略

1. 实现经营战略国际化, 促进企业组织模式转型

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来说, 要实现经营管理的转型, 要抓住金融危机的状况下的国际市场转变的大好机遇, 加快发展民营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实现我国的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国际化。因此民营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民营企业要对海外的高端人才, 包括研发, 生产, 管理, 营销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的专业素质这题得到提高, 使得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科技含量有所提升, 而且有利于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其次, 对于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积累, 使得企业对于市场形势的分析更加的详细、透彻, 另外, 通过这个还能使得我国的民营企业对于国外的相关制度有所了解, 更加有利于发展国际经济。最后, 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抱团”的方式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企业的抱团有利于扩大市场的影响力, 打造自身的品牌, 而且由于集聚效应, 能够使得这些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所提升, 使得名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国际化进程更加的顺利。比如湖南邵东县民营企业抱团发展, 对于东盟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详细的的分析, 然后在东盟国家进行投资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宁波民营企业发展对外经济也是通过这种方式, 使得宁波的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较快, 并且还形成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2. 发展低碳产业, 促进企业发展模式转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向低碳环保经济转变, 我国的民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亟待转型。因此首先, 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加快产品的研发以及创新, 使得民营企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变为以技术要素为主的创新型企业。另外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是分布在技术门槛和管理门槛相对较低的领域, 因此导致了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以低附加值, 生产量大为主的, 因此民营企业的转型就需要发展低碳经济, 相应国家的号召, 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经济, 使得企业的发展模式逐渐走向环保化, 与此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 民营企业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以及经营模式的创新, 能够促进民营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 因此能够使得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 使得民营产业的转型逐渐完成。例如我国的无锡尚德清洁能源企业, 由于我国逐渐发展低碳经济, 因此该企业顺应形势,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迅速的在市场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并且随着该企业对于技术的创新, 使得该民营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化, 并且在国际市场当中具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 使得该企业的转型顺利发展。

3. 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逐渐成为了第一生产力, 因此对于各个领域的企业来说, 科技都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转型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 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需要企业具有足够的技术水平, 因此民营企业的转型必须要对于企业的技术水平进行提高。一方面, 在我国, 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大都由家庭手工作坊或乡镇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 而且多分布于服装, 鞋类, 玩具, 五金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或者是钢铁、煤化工等资源密集型产业, 在这些企业当中, 基本的生产方式需要的技术水平较低, 但是若是要改变这些民营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的现状, 就需要这些民营企业对于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提高, 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所降低, 并且足够高的技术水平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新兴的技术型产业, 因此, 在此新形式下, 我国民营企业的转型也在逐渐向这个方向转变。而要发展新兴的技术型产业, 促进企业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就需要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使得企业的竞争力有所提升。而且技术水平的提升也能够使得员工的工作潜力得到发掘, 使得企业整体的生产方式以及产业结构得以转变。例如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当中, 大力提高互联网技术, 并且对于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 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 使企业自身逐渐转型, 更加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力也随之提升。

三、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转型也在逐渐进行, 而该转型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 发展模式, 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转型, 同时也包括了政府的相关部门在政策方面对于民营企业进行支持, 使得政策体系以及企业服务体系更加的完善。因此民营企业的转型不仅包括了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发展适应市场现状的经济, 同时也要求民营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化。而且由于民营企业在市场当中的所占比重较重, 因此民营企业要逐渐解决当前所面对的融资困难以及资金缺少等问题, 使得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更加的顺利。除此之外, 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转型能够使得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由于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因此也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有志, 张鲁彬, 李国栋.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政治资源与公司绩效[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 06:18-25.

[2]顾元勋, 刘鹏, 肖忠东.企业管理转型的集成框架与行动策略[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42-49.

[3]张祥建, 郭岚.政治关联的机理、渠道与策略:基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J].财贸经济, 2010, 09:99-104.

[4]薛有志, 张鲁彬, 李国栋.民营企业基于高管背景的非市场策略选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11, 03:6-9.

[5]丁任重, 孙根紧.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的转型与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12:93-100.

[6]张绍斌.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02:24-25.

[7]曾林彤, 严桦.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浙江金融, 2014, 08:19-24.

[8]张蔚, 程程.民营企业政治参与行为的多视角解读[J].学习月刊, 2013, 02:19-20.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篇2

马振华

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建筑业市场不容乐观,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核心产品。创新作为产业进步的引擎,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管理作为建筑企业创新的一部分,是建筑行业的活力之源。笔者在阐述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五项经营管理创新措施,以此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创新经营管理目标

(一)优先项目,打造形象。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展示建筑企业资本的载体,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首要目标为“项目优先”。在承接到工程项目后,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要充分调动和合理分配企业的人、材、物和资金资源,选派适合的项目经理、管理团队及施工班组。为保证工程建造质量,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更新,创优质工程,打造企业良好形象。鲁班奖、国优杯奖、钱江杯奖等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建筑企业对外形象名片。此外,在工程项目的准备、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应有计划的安排人员到工程实际中去锻炼、实践,以造就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精管理的企业储备人才。同时,要善于摸索和总结,以形成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方法,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水平。

(二)企业做强,提升竞争。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技术在不断提高和改进,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要做大做强很难。建筑企业除了继承以往所积累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外,还要不断创新,在经营方式、目标和能力上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创造自己的独特品牌。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好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拓宽业务范围,以某一专项为主营方向,承接更多的有挑战性的工程项目,“做大”和“做强”相结合,认真研究国际、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找准适合的目标,调整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创新经营管理措施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其管理方式较其他行业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不能守着某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变。从一个工程的准备、实施到最后的竣工验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进行建筑市场的开发,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现代企业管理的变革,管理的变革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中。目前,就国内建筑市场来说,挑战多于机遇,要实现自身创新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创新措施。

(一)创新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为了确保其业务工作有效地进行,必须提高经营管理能力。高效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建筑企业来讲,科学技术越先进,对管理的要求就越高。面对目前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的经营者尤其要意识到这一点,结合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转变管理观念,以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进行管理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为管理”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虚拟的办公室,大家通过互联网络,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无为管理”,使人人都是管理者,信息传递更迅速、直接,管理更具效率。此外,“危机管理”的理念也愈来愈受到建筑业的普遍关注。每个人、每个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都要居安思危,高瞻远瞩,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个人和企业得到可持续性的长足发展。

(二)创新管理体制

为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企业改制后,都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筑企业必须把握好决策层(企业层次)、管理层(项目层次)、操作层(劳务作业层次)三者的定位和关系,确立有限责任制度,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形成科学的法人管理结构,项目部不再简单地被认为是建筑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将其视为企业的分公司,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从经营和财务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且建筑企业作为工程项目部的投资主体,追求其最大利润,又能促使项目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激励项目部各成员齐心协力,加强项目部的建设,为全面完成企业的目标做贡献。

(三)创新管理方式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复

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简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可以采取直接管理、项目承包等管理方式,加强企业对项目部的管理。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必须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与之相适应。根据每个项目不同的规模、技术特点,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随机地、适宜地采取新思维、新方法、新制度、新措施去进行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针对特殊的项目,要灵活机动地采用与之适应的管理方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在资源配置、工资待遇、常规管理等方面适当放宽政策。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目标管理,推进精细管理,加强标准化管理,实现常态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最终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四)创新工程技术

技术创新是建筑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谋求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的低技术含量企业,由于思想认识、人员总体知识水平和国家扶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在创新活动方面投入较少。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与新的施工技术、新的施工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机具的研究开发、生产及推广使用密切相关的。建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借鉴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建立技术创新孵化器。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其先进的器具设备,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进行二次开发;选择有商业价值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自主研究,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为承揽新任务进行技术储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

境下,建筑企业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建筑企业只有真正解决技术创新主体缺位的问题,本身成为有创新战略、有筹资能力、有自主开发能力、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市场主体,才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五)创新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不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还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每个企业在成长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鲜明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信誉和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优秀的建筑企业文化展现了企业良好的管理风格、经营状况和员工优良的品德风貌等,是建筑企业社会形象的基本体现。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创新和管理的。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优秀人才提供和谐、稳定且能展现其才能的良好发展环境,并对员工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对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实践建筑企业“以人为本”“团结、诚信”的企业文化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创新首先要研究现有的企业文化特点,对于优秀的元素部分加以保护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要重视企业文化交流,学习和借鉴同行优秀的企业文化思想,在吸收同化的基础上找到符合自身企业经营发展的创新点,并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对外宣传、展示、推广,以期能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创新作为时代进步的动力,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管理作为建筑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篇3

关键词:企业会计;经营管理;作用

企业会计,应立足于企业自身,把握好企业资金的流向与企业的经营动态,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会计需要明确的掌握企业的经营能力,最大化的满足企业债权者与投资者的需求。企业会计作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对企业和市场行情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以便于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预算规划,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一、企业会计在企业价值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对生产要素产出能力的要求,以最小的投入来实现最大的产出,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高追求。会计管理,可以通过规划控制、记录反应、监督评价、计算分析等方式来指导企业的经济行为更加趋近于最优经济利益,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事前,企业会计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和预测的方式判断经济发展前景,然后选择最佳方案,明确企业经营目标。事中,企业会计可以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准,监督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出现偏差的环节进行纠正和控制,保证企业的经营行为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来进行。事后,企业会计可以通过核算数据资料对企业经营业绩做出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后续工作。因此,企业会计是企业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通过价值管理的形式进行的,经济利益的大小和有无都需通过各种价值来表现,经济效益的多寡实质上是价值运动的增加值。企业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交织的主要管理者,也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价值信息的重要来源。

二、企业会计是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环节

企业会计不仅是企业进行管理与经营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从企业管理方面来看,企业会计可以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产权清晰、自负盈亏。通常来说,企业会计包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工作任务是对企业管理和运行中村咋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预测、决策与考核资料,工作目标是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是指对企业日常业务进行记录,编制相关财务报告,向社会与存在利害关系的团体汇报企业经营成果,工作目标为服务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也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与决策预测逐渐引起企业领导着的重视,而财务会计的监督、反应形式的工作渐渐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适应企业制度的变革,将会计职能从核算转变为管理、决策成为企业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比于传统同会计与执行型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范围更大,在企业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的作用体现在对过去运营成果的解析,对当前运营情况的判断、控制和对企业将来运营规划的决策。对企业过去运营的分析体现在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和延伸,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实际需求。对当前企业的运营进行控制是指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使企业的决策能够依据相关标准进行。首先,企业为了实现制定的经营目标,要先决策,制定和选择最优行动方案;其次,对已决定的最优行动方案进行汇总和加工,制定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预算。第三,分析相关指标,制定责任预算,并将其作为开展经营的标准,保证全面预算的实现。第四,各责任中心应对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并将其与规划目标进行对比,对各个责任中心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本进行统计。第五,信息反馈,通过对收集信息的反馈与评价对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促进与协调,保证企业所制定的决策的实现。对未来经营的规划,即根据企业现已掌握的经济资源与其他资源,以及对历史资料与其他相关联系的掌握对企业未来的生产运营趋势进行预测与估算。预测内容有成本、资金、销售情况、可得利润等,预测方式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决策活动是指对企业以后的生产运营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估计,如由企业管理层来决定企业未来生产什么产品,该生产多少,如何进行销售,价格的制定等,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企业以后的行动进行选择,是关系企业未来发展的所在。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会计对于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的最优经济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整高校的会计系统,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与工作目的,让每个会计人员都明白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与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 华:论当代会计内部控制中从业人员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19).

[2]石芬彬:浅谈会计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1(01).

[3]徐鲁川: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7).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篇4

第一, 财务管理未得到企业的重视, 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未系统学习财会专业知识, 不少企业的会计人员知识陈旧, 技术落后。财会人员未能发挥其财务管理上的作用, 只存在于原始的记账基础上, 企业负责人安排某些单证传递给财务部门, 会计则到手记账, 成了工具式的部门, 未能为企业发展壮大出谋划策, 未能在财务管理上做领导的好参谋、好助手。

第二, 管理者能力有限, 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大部分民营企业尚未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制度不健全;效率低, 成本高, 盈利能力有限;质量跟不上, 竞争能力差。

第三,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缺失, 企业对社会缺少责任, 出现了生产假冒伪劣商品、偷工减料、忽视劳动生产安全、拖欠工人工资、污染环境等急功近利的极端利己主义行为。

二、加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社会效益

(一) 建立健全会计制度机制,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经济发展与会计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纵观世界各国近代的历史, 没有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是会计上落后的, 反过来说, 也没有一个会计落后的国家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往往忽视财务管理的作用, 片面地追求生产结果和销售情况, 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重视度明显高于财务管理, 导致企业效益无法进一步提高。一是财务人员应利用本身在财务方面的优势, 成为企业的好助手。准确做好财务核算, 及时为企业管理各方提供有关经营情况报表, 方便各部门更好对企业进行管理、更及时做出经营决策。同时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工作, 做好应收账款管理, 及时催收到期账款, 防止拖欠货款、坏账产生;做好应付账款管理, 对到期应付款项按时支付, 避免合同违约, 提高企业的经营信用;加强资金管理, 进行资金预算和计划, 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金, 加速资金周转, 缓解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紧张的局面;对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优化产品结构;对市场前景好、效益好、货款回笼快的产品, 及时安排生产、供给, 确保供应, 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于过时、滞销、低利润、资金信誉不好的产品, 控制产量, 减少库存, 严把关, 避免积压库存等损失。二是企业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 培养、吸纳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 使其更好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让财务管理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 利用财务指标分析, 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降低投资风险。当多个项目投资方案时, 可采用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和计算期统一法等评价指标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标准或依据。合理运用杠杆原理, 帮助企业合理规避风险, 提高资金营运效率, 采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比较资金成本法和公司价值分析法, 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 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实现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利用总成本习性模型y=a+bx, 分析总成本y、固定成本a、单位变动成本b、产销量x各因素的影响关系, 进行产品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销售定价。通过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货模式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 采取适当方法, 如制定信用政策来加快现金回收, 延迟现金支出, 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现金需要的同时, 降低企业闲置的现金数量, 提高资金收益率。分析进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对存货相关总成本的影响, 利用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确定存货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的再订货点、订货提前期和存货保险储备。

(二) 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企业管理者能力。民营企业成立初期, 其资本有限, 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也极度匮乏, 通常企业主自己充当企业的管理者。这样可以消除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不信任, 使企业创业更具凝聚力;无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 降低企业的负担;使企业主的权威领导对企业的决策无须周折, 速度最快从而提高效率。因此, 要求企业主必须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 具有创新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 体制创新,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同时, 民营企业主还要具备计划、组织、经营、控制和承担各种风险的能力, 运用自己的智慧把握机遇, 从而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效益。首先,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管理, 他是企业的灵魂和统帅。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 公开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无论从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均超出了企业主本人的经验和知识能力, 企业主的素质能力不高制约企业的发展, 成为影响其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这时, 应引进相应的管理人才,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实现知识管理, 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以利于企业立足市场。其次, 企业持续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关键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企业应加强管理, 健全制度, 利用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产品价格优势;通过科技创新改进产品质量,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这样, 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

(三) 提高企业家的素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企业遵纪守法, 公平竞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从企业内部看要保障员工的尊严和福利, 从对外看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处在成长期的中国民营企业, 缺少社会责任的问题层出不穷。部分民营企业存在着见利忘义、惟利是图、欺行霸市的行为, 如生产假冒伪劣商品、弄虚作假、偷工减料、忽视劳动生产安全、拖欠工人工资、污染环境、偷税漏税等。这些不良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负责人授意、指使而有意为之的。事件的发生, 企业家难辞其咎。

1.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才能得以永续发展。企业为员工着想, 重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改进工作环境和员工福利, 有利于形成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发挥其最大工作效率, 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企业为顾客着想, 生产优质产品, 提高服务质量, 可以赢得顾客,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2.规范市场, 创建健康的竞争环境, 要靠道德力量、靠思想觉悟。要“以德治国”、“以德治企”, 坚持法治和德治并重, 既要发挥制度、法律硬性约束, 也要发挥道德的软约束。只有潜移默化的道德力量, 才能使企业家在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 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一个具有良好德商的民营企业家, 一定会把自勤、自律、诚信作为立业之本, 一定会勤劳兴业, 爱国守法, 节俭行义, 远离权利, 远离腐败。一个具有社会主义公德、具有强烈的爱国志向、不忘回报社会的民营企业家一定会自觉和不道德行为划清界限。在制度和法制治理的同时, 大力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广大民营企业家抵制不法经营、腐败的有力武器。比尔·盖茨把自己的财富全部捐给了盖茨基金会, 股神巴菲特也把85%的个人财富捐给了盖茨基金会, 这个慈善基金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人类最大的敌人是人们的欲望, 企业家应从执著的财富机器中走出来, 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总之, 要对企业的违纪行为进行惩治, 使民营企业家自觉抵制不法经营;并对企业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培养企业家道德观、价值观, 树立正义感, 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让企业清楚身上所负的社会重任, 不能唯利是图, 企业应在创造财富的同时, 造福社会。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壮大, 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 我国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和欠缺, 从而限制企业做大做强。本文就增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三方面来加强我国民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管理者能力,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周晓梅.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篇5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企业文化的独特作用入手,提出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的全面升级。

[关键词]企业;企业文化;经营管理

[作者简介]王敏,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方向:企业信访稳定、企业法律,河南南阳,473132

[中图分类号] F27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03-0072-0002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企业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业反而获得了新生。经营管理学家们考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管理困境,走出危机阴霾。并进一步考证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形势、竞争对手、投资策略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借用企业文化开展管理升级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

在西方经典企业管理理论看来,市场、设备、技术、资金、利润等直接资源要素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并没有把文化列入企业管理的范畴。但事实上企业文化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了与设备、技术等直接资源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本质上讲,企业是通过生产与销售的经济活动贡献于社会,就如同人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也有经营观、市场观和销售观。虽然名称不同,但意义相同,都是围绕求生存、谋发展的基本思路对未来进行指导和帮助。日本企业就是采用了企业文化的特殊作用,形成了“最廉价的商品并不是最好的商品,消费者最喜欢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等独特的经营哲学,很快打开了世界市场,成为了企业文化促进经营管理的典范。建立了这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哲学:一是有助于把握市场规律,做好经营决策;二是在尊重人才、使用人才、开发人才上更能显示出文化的优势,有助于人尽其才。

2.企业文化有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要实现经营目标,也就是说在把生产要素做成产品并转化为利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生产技术和要素的简单投入,也离不开企业员工凝心聚力的努力奋斗。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集合来看,生产要素只是其中的一项,员工才是把资源要素组装成产品的关键环节。常言道,事都是人干出来的。这里面就涉及到文化的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等特殊作用,使企业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标准下形成合力,自觉地把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员工的奋斗目标,员工们自然就会努力把企业的资源要素生产成一件件社会需求的产品,通过市场把经营目标由书面的预算变为现实的利润。

二、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一些百年大企一样难逃破产的命运。只有不断地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才是战胜危机的正确选择。

1.用企业文化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泰罗的“科学管理”重心是一种硬性的制度管理。这种模式虽然有刚性,体现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管理理念,但却没有弹性,缺乏柔性,有的时候还会产生劳资矛盾,引发员工与管理层的冲突,所谓过于刚性往往容易折断。这就需要文化的力量。借助企业文化,充分利用制度的理性与文化的非线性结合,实施“人性化”管理。在平等与尊重、感情与工作、贡献与奉献中,把“我被管理”变成“我要管理”,并通过身教重于言传,表扬重于批评,激励重于处罚等相关的文化理念,用真情、爱心、诚实等有血有肉的柔性管理,让员工在自由、愉快、和谐的氛围里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把压力变成动力,把紧张变成和谐,把个力化成合力,起到了解决制度缺损和优化管理的双重效果。

2.企业文化能够更好发挥团体的作用。企业在社会是一个细胞,在内部却是一个团体。团体讲究的是集体、凝聚和整体的作用。自然法则中的狮群依靠团体的力量,把捕猎成功率由个体的20%提升到群体的70%,不仅规避了种群濒临灭绝的危险,而且还得到了较好的延续。与狮群同一级别的老虎们则依靠单打独斗,即使本领无敌,如今却与狮群的状况大相径庭。如果企业采用了老虎的生存方式,在市场竞争中的日子不会比自然法则中的老虎强到哪去。通过文化的力量,在不断地宣传、培养和引导中建立起员工认可的、接受的、愿意遵行的市场观、价值观,形成了一股劲,在困难面前,员工与企业同心协力渡难关;在危机来时,相互抱团谋进退,而不是树倒猢狲散,大难来时各自逃。同时,企业文化还能够调节内部人际关系,减少内耗,创造公平公正的和谐环境,起到深化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三、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

企业的经营管理如同一个人的习惯一样,一旦形成固化的模式,就会满足于现伏,放慢了节奏,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对于时刻处在动态市场竞争的企业来说,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环境在变,市场在变,机会也在变。如果停滞,风险加大,困难加重,严重的还会导致突然破产。

1.企业文化能够带动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需要一个正确的理念,没有正确的理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而经营理念的形成和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更何况先进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时代的精华,是先进理念和生产力的代表。通过企业文化的潜默移化、启发向上的作用,把当前进步的、积极的、未来可能发生影响的企业经营理念植入到企业,以时间换空间,促进企业在发展中更新理念,在管理中创新理念,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实现管理创新。

2.企业文化能够推动经营管理的内容和技术创新。长期以来,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内容和技术主要是来自西方欧美国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发明者和建设者,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注重的是对资产、技术等“物”的管理,甚至把人也当成了“会说话的工具”。日本企业则打破了西方欧美的思维观念,把正义、感恩、诚信、忠诚等人性的知识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用企业文化充实、发展、丰富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思路、方法和手段,形成了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技术创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战胜了西方欧美企业,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所以,企业文化不是虚的、假的,而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抓住“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要素的特点,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性,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吸纳新技术,拓展新方法,使企业在管理中灵活地应对市场,在竞争中找寻获胜的时机,在决策中降低经营的风险,在创新中一步一步地把企业经营管理推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企业的管理升级。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经验管理 知识经济 竞争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culture and management in modern enterprises

Kailuan energy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WangYaShuang hebei tangshan in 063018

Paper key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enterprise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competition

Abstract: nowadays, the competition has been expanded to the culture of competition, the success of an enterprise depends on the culture from success, but the success of the enterprise culture need to for a long time to realize, and need to all levels of leadership and the joint efforts of staff, with my whole heart up and down, to achieve the promotion of new culture and carry forward.

企业文化是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一个组织的特有的文化形象,需要主要领导和员工来共同打造。在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行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以及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中,企业文化发挥着灵魂的作用,也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成分。因此,企业要树立“诚信立本,质量优先,务实为基,创新为辅”的理念,将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既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并且还可以关注到个人的价值,推动员工的个人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存共赢,同时可以升华企业文化,变企业的强制性管理为员工的自觉性行为,真正将企业是为自己的家。

1 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

作为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理论和方法,企业文化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表现如下:(1)企业文化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只有少数人注意到,并且理论与实践上严重又是偏颇,重理论轻视实践;(2)企业文化还没有被真正纳入管理的行列,它应有的作用无法发挥;(3)很多人缺乏长远的目光,不能从企业的长期目标来着眼,因此认识不到文化发展建设的长久性和艰难性;(4)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并没有制定详细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因此,企业文化与管理思想没有融为一体,这也导致企业管理过程中弱化了企业文化的作用。而正是这些现状的存在,导致人们对企业文化产生了许多误解。

误解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像一面旗帜,只是有用处的时候才拉出来抓一下,平时只是束之高阁或者流水般扫过,相比于其他对企业,对职工很重要的才会抓紧,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只是听起来的重要,做起来就可以忽略。

误解二:个别员工过分注重企业的外部形象,他们所理解的企业文化就是组织员工开展各种活动,实际上,许多企业只是在单纯的制作形象,脱离这层面纱,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没有多少改善,只是换了衣服和面孔。

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中的东西,是我们所看不见的,很难进行操作。即使有企业文化也只是很肤浅的活动或者简单的放松性游戏,不能关注个人的发展。导致这些不足与误解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并没有对企业文化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确切说不知道企业文化所谓何指,也就不能明确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

2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建构起合理的对企业文化的管理机构,这是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步骤只有将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才会让文化服务于企业管理发展,在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他们能够互敬互爱,并且有竞争上进的趋势,只有真正将每个人的优势发挥出来,让每个人成为企业的主人,这样才会让企业更有发展前途,才会有更强势的企业。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激活企业文化的生命力。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的价值和力量得到彰显,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科技的竞争,更重要的核心人才的竞争。当然,企业也并不能走出这一范畴,能够在企业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尊重劳动和人的价值,满足员工的正当的基本要求,把人的价值的实现放在首位,这样便于激发员工的活力和竞争力、创造力,也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而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凸显人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群体智慧和个体能力的发挥,在现代科技武装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中真正贯穿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突出精神和文化的作用,让企业的文化更形象,更加突出。

第二,不断发展完善企业的制度,使得企业文化的管理有明确的制度保障。企业文化的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内部的法律法规和经营制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有可能派生出不同的企业文化,还引导着企业文化向不同方向发展。因此,制约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制度的差异。企业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各级领导和各类员工不断地奉献,按照企业文化的指导方针,不断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让文化在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切合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协调统一,使得员工既有个人的价值,又可以有企业的集体价值。

第三,彰显个性,不断增强企业的文化管理。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能将企业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经营理念和经营环境、策略等各种因素集合而生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发展管理模式。各个企业它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念、经营目标和员工成员组成,因此,他们的个性就互有异同。因此,企业文化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强调个性,将企业的文化个性突出出来,并且让这种充分个性色彩的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的发展管理过程中,让其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而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样一个企业才会在个性明显的文化管理的推动下,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立足脚跟,赢得自己应有的实力。

参考文献:

[1]贺毅.试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几个作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儒家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积极采用各种方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从目前情况来看, 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 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改革开放以来, 现代企业管理者不断吸收其精华思想, 成为构筑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才能吸收儒家思想的精髓, 形成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中国特色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本文拟结合儒家管理思想, 探讨其对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意义。

1 儒家管理思想主要内容概述

1.1 注重“人本”思想

儒家的管理哲学带有鲜明的“人学”色彩, 重视和强调人的价值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儒家人本思想的内在深层涵义是“仁”。孔子在调整人与人关系方面, 着重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等。儒家还认为, 尊贤善听、群策群力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保证。首先要尊贤, 儒家认为要“贤者在位, 能者在职”。举贤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分亲疏, 任人唯贤不唯亲。要“众恶必察, 众好必察”, 意思就是对于世俗的毁誉要深入考察, 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既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又要“无求备于一人”, 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不要求全责备。

1.2 崇尚“仁爱”思想

“仁者爱人”是居于整个儒家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在承认每个人应有独立人格的前提下, 人人怀着仁爱之心来处理人际关系。孔子主张“仁政”, 强调领导者要像爱护亲属一样地对待下属。“仁爱”是博大的, 是推己及人, 推己及天的博爱。仁的内涵就是“仁者, 爱人”, 孔子强调在内为仁, 在外为礼。仁者, 人也, 其核心就是尊重和关爱人。义者, 宜也, 就是做该做的事, 忠实地去职守与承诺。这就是揭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 管理都需要怀有仁爱之心, 通过关心下属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使工作状态达到最好的效果。

1.3 主张“贵和”思想

“和”是儒家管理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是其核心的特征。“和”是天.地.人三位世界之道的状态、特点和价值的判断, 显现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 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应“素其位而行, 不愿乎其外。素富贵, 行乎富贵;素贫贱, 行乎贫贱”。即事物的各个部分要各得其所, 相成、相济, 才能保证事物整体保持一种稳定与和谐的状态。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的精髓, 也是贵和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形式。阐述的是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儒家也特别提倡权变思想, 讲求“执经达权”, “经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实践方法论, “经权观”含有丰富的辨证思想, 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权变理论的重要思想源泉。

1.4 强调“修身”思想

“修身”被儒家看作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是进行社会管理的逻辑起点。孔子还强调管理者的表率激励作用, “修己以安人”, 认为只有使自身不断完美, 才可以治国, 使国家长治久安。“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荀子则认为, 赏罚是“一人之本也, 善善恶恶之应也, 治必由之, 古今一也”。其意为, 赏罚是治理人民的根本。儒家还强调情感激励, 推崇“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感境界。儒家突出领导者的影响力在激励中的地位, 有其深刻的现实价值。儒家修身思想也包含着人性可塑的人治思想。“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认为人性本相接近, 习俗使人遥远。人性是可以塑染、改造的, 可以通过后天不同的教育, 形成不同的人性。

2 儒家管理思想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

2.1 儒家管理思想是民营企业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源泉

目前我国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非理性化的家族式管理, 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 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 经营者同时为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民营企业家的自身局限性、随意性也往往导致一些管理失误的产生, 因此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管理机制亟待创新。企业管理活动离不开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记, 任何一种管理都必须适应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和社会历史背景, 都必须同自己的民族文化相结合, 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思想, 管理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广义的管理, 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体现仁与公二字。儒家管理方法的侧重“仁”, 管理目标则体现“公”, 其基本精神对于正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来说, 可归结为民本主义——即关心员工、重视员工、为了员工、依靠员工, 有利于, 在理念与职能层, 制度与职责层, 措施与人员层三方面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再造, 使民营企业能够以道德理想主义超功利的胸怀获致社会功利。

2.2 儒家管理思想更加符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特质

当前中国的民营企业, 普遍采用资产家庭拥有的形式。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及其更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仍然会有其家族或家庭性。这使得民营企业的管理文化不能简单地脱离“家文化”而存在, 而“家文化”有着很强的传统文化特征与背景, 而儒家管理思想不仅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动方向, 而且其中的“人和”、“仁爱”、“修身”等理念具有伦理性、历史延续性、层次性、广泛的社会性的特质, 能更为有效, 妥善地调整将个人与集体目标有机融合, 形成企业“共融”的工作环境。这种“人和”理念与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家长式管理是相契合的, 有利于企业实现渐进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改进与改善, 逐步改变民营企业将“员工视为企业的附属物”的人力资源管理惯用模式, 使企业员工和谐相处、团结一致和真诚合作, 达到人尽其职、人事相宜的效果。

2.3 儒家管理思想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问题

从当前中国大多民营企业的情况看, 其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与情感色彩, 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很不健全, 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整合、评价等缺乏规范, 员工队伍不稳定, 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个人的影响力是管理的主要手段。而这些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顽疾”都能在儒家管理思想中找到极其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儒家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经世致用, 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 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 因此可以从中可以寻找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点并“对症下药”。而且由于几千年文化的深层积淀,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管理活动结合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管理的实施与目标的达成, 只有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有机地契合来, 这才是我国现代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决的管理工作的最佳路径。

3 儒家管理思想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1 以人本思想为核心, 坚持举贤尊贤的人才招募原则

要确立人才就是民营企业发展生命线的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 建立企业人才资本运营与约束的科学机制。努力克服民营企业“近亲繁殖”的原有用人方式, 按照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和规划, 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开展招聘。选才方法不分家族内外, 竞争机会均等, 民营企业应大胆起用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担任要职, 并使家族外的管理人才应有职有权。尊重人才, 团结人才。对员工在科学考核的基础上实现优秀员工、合格员工、不合格员工“轮换”。对中高层干部实行公开竞聘上岗、职务转换和定期述职。对知识型员工解决好人才流动与稳定骨干人才的矛盾, 对能给企业创造持续价值或可以作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员工, 应采取领导与被领导角色置换的互动式情感化管理体制。用人要改变走短期化、市场交易化的老路子, 要有成人达己, 成己达人的辩证思维观, 民企还应努力在吸纳人才过程中创建雇主品牌, 在人才市场上树立用人口碑。扩大品牌效应, 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降低人力资源运营成本, 获取超值收益。

3.2 以仁爱思想为先导, 完善宽严并济的人力激励机制

被誉为“创造天才”的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提出“微创新观”, 认为“微小的进步可以改变世界”。而“仁爱”之心正是要求企业关爱员工的每一个细小的工作和生活方面,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的“微创新”。“仁爱、体贴、无微不至”的管理方式方法也与民营企业规模不大的人力资源状况形成契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综合运用各类激励艺术, 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从关爱与体现员工的价值出发, 制定并实施富有竞争性的薪酬及福利, 要确立科学的绩效衡量系统标准, 注重绩效管理的过程, 改善衡量绩效的方法。实施自助式福利体系, 实现福利的个性化与可选性, 增强员工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对自己福利形式的发言权。而在就非货币薪酬而言, 在总体上, 企业应注重刺激和满足核心员工的高层次需要, 以产生更大的激励效果, 达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高统一。此外, 德与法、恩与威、宽与猛也必须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必备的两种路径, 在实践中做到适时权变, 灵活运用, 努力创造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系。

3.3 以贵和思想为重点, 创建以和为贵的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能力的培养和对人的管理, 而人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环境是文化环境, 因而企业应注重特色鲜明的文化的建设。现阶段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 表现出如下特征: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自发的企业文化阶段, 血缘性、情缘性和类血缘性的特征突出;唯意志色彩鲜明;民营企业文化多元化特征明显。而目前很多民营企业正处于事业上升期, 因此“和”在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和谐的文化, 和谐的发展环境显得弥足珍贵。儒家“和谐”的管理思想体现出中庸之道, 崇尚团结、讲求团队协作的价值观念。因此民营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灵活机动地采取通过建立形成一种整体凝聚力的“和合”企业文化, 使之成为约束员工行为的精神准则, 优化企业的管理沟通渠道, 促进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的和谐发展, 最终促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使人与生产的关系达到和谐。

3.4 以修身思想为指导, 实现人性可塑的人力开发目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培养一批业务精干, 素质好、忠诚度高的员工对于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因此, 要建立学习型人力资源不断提供员工受教育与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培训学习机会, 使员工对于自我发展的愿望尽量得到满足, 使企业人才个体资源开发与群体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推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 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当前民营企业的人员比较普遍的培训方式是灌输型培训, 单向的且缺乏连续性和计划性。而融入儒家修身思想的培训是在尊重个人尊严的基础上, 所实行的柔性的灵活的培训方式。人事部门应根据各个层级员工的不同需要, 甚至是每个人的不同需要“量身定做”不同的培训课程, 并努力使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发展战略、个体的人生规划科学地进行匹配。

4 结语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借鉴儒家的管理思想, 融入其所蕴涵的理念和价值观, 投射到管理内容、方法与制度建立上, 构建起“人本”管理模式, 充分理解人、尊重人, 对员工从各方面予以关心、爱护, 通过物质与精神的激励和协调, 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合作, 就能够达到劳资双赢, 实现共生、共有、共建、共享的和谐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璐.面对“用工荒”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及建议[J].中国商贸, 2011 (7) .

[2]傅志明, 汪秋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再造[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篇8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对企业经营策略、管理思想、发展战略等进行规范性总结, 通过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变革。企业经营管理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要素资源, 发挥企业生产方式的最大效用。

当今世界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也就是常说的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日本模式是以科学方法, 贯彻以人为本, 与企业生死与共的联体式经营管理;美国模式则强调高科技、高投入和规模经营。

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时, 要注意借鉴国际上先进经营管理经验, 重视生产力诸要素, 如工艺装备、管理方法、配套机制的组合效应, 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工艺装备是企业生产力的“硬件”, 引进先

第一, 重视新产品开发和高科技应用。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成为企业经营的突破, 时尚、新奇、独特的产品开发极大增加了企业的短期效益, 企业追求见效快、短周期的产品价值, 重视企业品牌的塑造和维持企业品牌忠诚度。

第二, 重视规模经营。企业开始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 增加其市场竞争力。企业通过规模经营, 采用批量订货、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办法, 减少企业经营风险、降低费用, 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超级市场、连锁店等企业经营形式, 就是通过规模效应维持其市场份额。企业规模经营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第三, 企业功能整合。现代企业重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充分发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使有限的技能得到充分发挥, 摒弃大而全的落后经营观念, 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也是企业日后经营管理的重点。

第四, 重视服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重视“服务第一, 用户最大”, 为用户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树立服务意识, 培养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和好感度, 稳定现有消费群体, 开拓新的消费市场。

第五, 重视信息组合。现代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通过信息化的处理, 减少企业资源浪费、节省时间和费用, 通过信息的有效组合, 确保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物流阶段保证“零库存”, 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

第六, 重视发掘新的利益点。目前企业生产和销售领域的发展空间已经充分发挥, 剩余空间不多, 于是企业经营开始发掘新的利益点:物流领域。通过物流领域利润点的发掘, 创造企业剩余价值, 这一点在企业现在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非常明显。

第七, 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不仅要准确地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位, 重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人才培养, 注意加强成本控制, 更需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产品, 除了要保证质量安全合格之外, 还要注意无公害、环保等。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

三、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

新时期企业的竞争更加残酷, 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必须结合企业生存环境的分析进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出口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 各国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近年的货币次贷危机给各国经济发展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 生产贸易关系逐渐融合, 企业逐渐走向一个平台, 这种情况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很多商品交易都通过现代化手段完成, 加上物流的发展, 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总成本, 加快了企业资金运转周期, 降低了企业风险, 促进了企业利润增加, 成为了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

物流环节是现代企业的重要发展空间。企业也对物流环节的利润潜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例如, 十年前国有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为3万, 资本转速为1.2次;但是同期国外资金转速是我国资金转速的7-10倍, 表明物流环节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企业现有的定价策略是根据利润和成本的模式来定价的, 降低物流环节的成本, 就可以降低企业产品价格, 增加了产品竞争力, 通过物流费用的节省, 企业资金资本转速增加, 提高利润空间。因此,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要重视物流环节的管理, 在新的利润点“发力”。

现代企业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通过最大限度地激励全体员工, 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参与性, 提高工作效率, 完成企业既定目标。尤其是在企业面临严酷的内外竞争情况下, 企业更应该激励全体员工, 发挥其主人翁地位, 企业领导层要重视企业职工的地位和作用, 尊重员工意见, 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 对员工提出的意见进行合理采纳和反馈, 满足职工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对人才的管理要实行激励与制约原则, 调动员工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 树立员工奉献和创造的价值观。在企业内部实行人性化管理, 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员工积极性, 调动企业经营管理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及时的调整, 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进, 可以围绕观念改变、完善机构、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内部审计这五个主要方面开展。企业内部控制有条不紊地进行, 就会对外部竞争应对有余, 保证企业竞争力。

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创新精神。富于创新的企业在管理中通常不会出现问题。企业在创新过程中, 势必根据企业内外竞争情况进行经营管理调整, 通过创新可以弥补企业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另外, 企业经营管理者还要有拥有长远目光。拥有发展性的眼光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企业创新形式主要有新的产品、新的原料、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市场甚至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 培养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 鼓励创新子品牌、采用新的管理模式, 综合各个环节的创新, 保证企业的持久活力。

现代企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来源于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 还来源于企业内部外部的竞争, 只有选择一条合适的经营管理道路, 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分得利润。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要注意借鉴国际上先进经营管理经验, 重视生产力诸要素, 特别是物流环节的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物流的同时充分重视新产品开发、功能整合、服务态度、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 通过人性化管理、加强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创新经营管理方法等全面武装企业竞争力, 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摘要: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发生了改变, 从重视生产到重视销售、重视物流。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 电子手段使商品的交易活动有了新的形式。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文章重点阐述了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特点和经营思路, 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营管理,企业,物流

参考文献

[1].周海燕, 郭健, 张建伟.浅谈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企业的作用[J].中国电子商务, 2010 (10) .

[2].刘世玉.企业管理中的领导行为探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3 (3) .

[3].杨玉华.谈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 2008 (7) .

[4].赵笠.试论企业的经营管理谋略[J].山东农机, 2004 (5) .

企业诊断与企业经营管理合理化 篇9

企业诊断是吸收了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是由有经营学识和丰富经验的外部专家, 应企业邀请, 对企业或企业集团在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管理技术问题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 提出有助于企业稳步发展的建议或指导企业解决落实改善建议时的各种问题的经营改善技法。

2 充分发挥诊断作用, 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服务

其具体做法是:

2.1 通过企业诊断, 推广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

诊断不是简单的行政指导, 而是用现代化科学知识和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的一项活动, 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中小企业通过充分发挥诊断这一科学性的作用, 不仅在企业中推广和普及科学管理制度、方法和手段, 随时吸收科学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 例如, 它们十分重视对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的引进和应用, 并强调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管理, 结果大大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

2.2 通过企业诊断, 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

改善经营管理, 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 是内涵扩大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企业诊断正是不靠 (或少靠) 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办法来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一种手段。中小企业通过充分发挥诊断这一内涵性的作用, 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 应用智力、经验和科学方法, 依靠企业的现有能力来改进经营管理, 结果使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 通过企业诊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归根结底取决于全体人员素质的提高, 而企业诊断正是提高人员素质的一个有力手段。在诊断中, 企业人员不仅要为诊断人员提供真实的数据和资料, 而且还是实施改进方案的主体, 从而使从业人员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中小企业通过发挥诊断这一群众性作用, 提高了全体从业人员的创选才能和革新精神, 从而为实现经营管理现代化提供了保证。

3 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水平

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3.1 通过制订经营计划, 减少了盲目生产。

有无经营计划是企业经营管理是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制订经营计划就是为实现销售目标和利润口标而对人、财、物等经营资源进行必要的预测、分配和调整。六十年代以前, 中小企业不太重视经营计划, 企业生产盲目性很大。但进入七十年代以后, 由于经营环境的迅速变化, 经营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于是, 逐渐认识到制订经营计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企业若无经营计划 (尤其是战略性经营计划) 将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它对企业经营管理全面实现现代化关系很大。通过制订经营计划, 促进了企业销售目标和利润目标的实现, 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 使供应、生产和销售能按计划进行。同时, 还有力地促进了从业人员加深对企业经营方针和经营内容的理解, 对企业开展战略性经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2 全面推行市场营销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为了把产品或劳务从生产者那里送到消费者手中所采取的一切经营活动。它以市场调查、产品计划、促进销售、商品储运和开辟销售渠道为主要内容。

运用科学方法和现代手段进行市场调查, 是现代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前提。没有调查, 企业便不可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最终必将在竞争中失败。因此, 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市场调查。在制造业中, 开始实施市场调查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通过市场调查, 对掌握市场需求变化, 了解竞争企业的生产动向, 确定本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战略以及选择最佳销售渠道、制定合理的价格水平和采取有效的推销手段等, 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产品计划是市场营销管理的核心。它根据市场的需要, 以开发新产品、改造现有产品、淘汰老产品和确定合理的产品结构为主要内容。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变化, 市场出现了需求多样化和特殊化的趋势。因此, 中小企业加强产品计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中小企业通过产品计划, 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 使企业不断充满活力。

促进销售是企业通过向消费者和用户提供产品有关信息, 以唤起需求的一项活动。它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现代媒体进行广告宣传, 销售人员运用各种方法直接推销, 举办产品展销会和扶植代销店活动为主要内容。中小企业通过开展促进销售活动, 在对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 稳固地占领现有市场和抢先开辟新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最佳销售渠道和进行合理的产品储运, 是使产品以较低的流通费用, 大量、迅速地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以销售渠道的短缩化、多样化、系列化和产品包装、装卸的机械化、仓储合理化等为主要内容。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活动已接近大企业的水平。

3.3 电子计算机在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经营管理的主要工具。因此, 电子计算机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 是经营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近年来, 以电子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 对中小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和实现经营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七十年代以后, 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和具有多种性能的办公室电子计算机的大量上市, 客观上为中小企业事务处理的自动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 在竞争进一步激烈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的经营更加多样化, 事务处理也随之更加复杂化, 继续运用传统办法进行事务处理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要求。所以, 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经营管理是中小企业的主观要求。

中小企业的迫切需要和客观条件的日趋成熟, 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的企业也日益增多。

中小企业引进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销售管理、人事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购买管理和工资计算等事务管理领域, 而用于生产管理、设计管理和经营计划方面的还不够普遍。中小企业通过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事务管理,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提高, 收到明显经济效果。

3.4 生产管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中小企业生产管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是它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与大企业一样, 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也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工序管理等三大基础性管理以及与工序管理相关的设备管理、设计管理、资材管理和生产第一线的人员的劳动环境管理等。中小企业生产管理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首先, 在质量管理方面, 随着管理内容的不断扩大, 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提高。其次, 在工序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工序管理是从接受订货到制成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按着产品的品种和交货期限, 决定作业方法、作业程序和各工序所需要的时间等, 保证产品按预定计划生产。工序管理是生产管理的核心, 而工序管理的核心则是根据订货单, 把必要的作业天数合理地分配给设计、加工和检查等各工序, 编制从接受订货到出厂的日程计划表和能反映各制品正处于哪个工序的工序管理表及根据生产计划选择适当的生产线等。再次, 在成本管理方面, 中小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能力, 为了适应母企业和其它交易对象降低成本的要求, 必须正确地把握产品成本近些年来, 在原材料价格急剧上升的情况下, 把增加部分的成本轻易地转移到产品价格中去是很困难的, 所以中小企业普遍采取了目标管理方法。这是以目标成本为依据,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实行全面的综合性管理的科学方法。实行这种方法, 改变了过去根据产品成本决定销售价格的管理程序, 使企业在充分挖据内部潜力的基础七, 以顾客和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为准则, 合理地制定成本目标, 并据此安排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

3.5 信息收集初步形成了网络系统。

运用现代手段和方法迅速、准确地收集市场上的各种信息, 是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在企业经营活动进一步复杂化、多样化的情况下, 能存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已成为企业决策成败的关键。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篇10

一、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业绩的一些影响

1. 企业的利润受到新的会计制度的影响。由于新的会计制度对企业的一些业务处理方式的不同,将给企业的利润带来比较大的影响。首先是影响企业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按照以前的会计制度这部分盈利是计算在当期下利润之中。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这部分股利是用来充当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并不是投资收益。在新的会计制度下,短期的投资股利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直接下降。其次,摊费用同样影响企业的利润。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企业的成本不能留待以后进行摊销,必须是一次性进行摊销。这样使得企业的利润还没有进账就已经提前影响到了。最后,补价也是影响企业利润一大因素。旧的会计制度不会影响企业的入账价值,但是新的会计制度就不同了。新的会计制度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入账价值,甚至还可能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

2. 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受到债务重组的影响。新的会计制度下,债务重组问题也是企业所要面临的。新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超出债务人所付对价公允价值的那部分确认为当前损益。在旧的会计制度下,当前损益是利润来源。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这些都不再是利润的来源了,相反,这个制度还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由于这个制度的出台,短期内企业的利润可能受到影响,这样对企业发展也会是一个挑战,需要企业去克服。

3. 企业开发新产品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旧的会计制度下,多家对企业的专利和商标的保护不够,使得企业对专利的认识不强。旧的会计制度将影响企业积极性的发挥以及创造性的体现。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国家通过制度和法律等多种途径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维护,从而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利益。新的会计制度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样企业就会有动力去研发新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还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现代经济中,科技实力是很重要的,因此,企业需要加大科研来参与竞争。

4. 不一样的所得税处理办法对企业的经营业绩的影响。新的会计制下,企业的税收问题改变了。新的会计政策下的税收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新的会计制度的税收更加合理,它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是推崇这一制度的。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税收有很大的关系,旧的会计制度下,企业的税收比较多并且程序相对复杂。新的会计制度则不同,它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营业税改增值税将大大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使得企业的利润增加。更加方便合理的税收程序,提高了企业的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5. 收入确认标准的变更对企业的影响。新的会计制度要求下,因为收入确认标准的变化,将使得一些上市公司调整其收入结构。这一变更将致使企业的虚拟收入情况有所减缓,自然而然企业的实际收入将变得更加真实可靠。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公司明知无力承担全额购买企业的责任,但是依然确认收入,这样造成虚假收入。上市公司的这种行为,短期将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长期下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将会出现泡沫,虚拟经济成分太多,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新的会计制度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减少经济泡沫的产生,充实我国实体经济。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只是短期不利。

二、新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应当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

1.政策机遇。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许多企业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发展。新的制度将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对于这样的扶持,企业是欣然接受的。对于国家而言,企业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就增加了许多的积极因素。这样新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

2.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和好评。现在的国际环境也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现在贸易壁垒不断减少,各国的对外贸易也越来越规范,这都是企业发展的良机。在国内,国家也做出积极的努力来发展我国的经济和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发达,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个发展时期将持续下去。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面对这样的好时机,企业要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去把握好这个发展机遇。

3.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新的会计制度的不良影响。由于新的会计制度是新生事物,没有时间基础,初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部分负面影响。为了减少利益受损,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一个企业就像一台机器,企业的内部就像是发动机,只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好了,企业才能有效运转。新的会计制度下企业存在降价和跌价的可能性,这都是由于新的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库存进行了要求。企业不能库存太多,每个企业和行业都有一定量的库存要求。面对这些情况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价格机制,减少风险的危害。企业账目要清晰、透明。新的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要及时出台外欠款清理办法,并且要按照这个办法严格执行。账目问题关系重大,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按照国家规定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清理欠款的办法。这样企业才能加快周转,提高效率。同时不会导致社会信用缺失,还能起到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

(2)加强企业管理,使企业运转效率良好。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企业的经营业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企业提高行政运作效率,克服新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新的会计制度的发展也要依赖于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企业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和平台。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联系了。反过来,新的会计制度的更好实施和推行也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3)积极培养优秀会计工作者,提高企业软实力。新企业会计制度下,一个企业的会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了解国家的新的会计制度有赖于会计工作者的努力。只有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才会更大。这才不会使得一个企业由于会计工作者的水平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尽快适应新的会计制度,使它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要求。这需要企业认清实际情况,顺应经济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使得企业发展壮大。

三、结语

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对企业的多方面进行了要求,这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的经营业绩。新的会计制度适应了我国的国情和现在的经济情况,是切实可行的会计制度。要使新的会计制度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企业的严格执行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红云.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42-43

[2]刘涛.非正式制度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12)35-46

[3]刘开强.浅析新会计准则对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C]//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2010

[4]聂亦慧,黄莉,王毓军.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管理机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C]//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56-56

[5]薛华,田高良.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净利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C]//2008年第十二届两岸会计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8

[6]李涛.稳健会计行为是否影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契约效率——新会计准则下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7]盖地,孙晓妍.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目标资产税基与合并绩效——基于因子分析的经营业绩对比[C]//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8]赵月莉.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会计管理探讨[C]//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5

[9]徐岩,郭瑞欣,邹娜娜.中关村高技术企业财务绩效聚类分析[C]//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10]张飒.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林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以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为例[D].中国人民大学,2011

[11]宋沁青.R&D会计制度变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D].南京农业大学,2013

民营企业掘金特许经营 篇11

有业内人士预计,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元。

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类别涉及与城市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12大类,包括家用纺织品、家用玻璃制品、家用陶瓷制品、家用金属制品、服装、饰品、文具、礼品、个人护理用品、玩具、帽品和箱包等。今后,产品类别将随市场需求变化而逐步完善。

豪情奥运内外开花

事实上,北京奥运会已经在特许经营方面为上海世博会树立了标杆。

市场营销专家指出,奥运会特许计划将提供给举办国国内企业巨大的商业机会和零售市场。

例如,贝发是一个曾经只有30多人的小厂,现已发展成为员工5000多名、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中国制笔业老大:然后,它又砸下2亿元人民币的奥运品牌“推广费”,成为集奥运特许经营商,特许零售商以及文具独家供应商于一身的首家民营企业。

民企需練好内功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篇12

多元化经营, 是指企业在保持自身原先的生产经营状态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 研发新产品, 采用新工艺, 扩大企业的生产, 从而迎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美国学者鲁梅尔特认为,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 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将企业的可利用资源合理地进行分配, 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各方面优势的一个过程。

多元化经营的内在本质在于不断创新, 现代社会的市场可以说是变幻莫测, 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 才能跟上市场不断变化的趋势。鲁梅尔特的多元化理论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首次完整地阐释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质。鲁梅尔特的多元化理论强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引用以及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该理论为多元化战略研究以及企业的实践奠定了基础。当然,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 鲁梅尔特的多元化理论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主要缺点在于, 将企业经营的一体化概念与多元化概念混为一谈, 未将二者区分开来。

多元化经营模式是企业管理经营的一种高端模式, 在该模式中, 多元化理论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 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经营都纳入到多元化经营战略之中。归根结底,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 不断开发新产品, 引进新技术, 不断增强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 许多企业感到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实施很困难。如何合理、有效地完成经营活动, 克服市场经营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多元化经营模式要做出更多的探索。

2 多元化经营模式对民营企业经营的要求

目前, 国内的很多民营企业能够认识都多元化经营战略中技术、产品与市场的重要性, 但往往忽略了多元化经营模式经营要求的重要性。因此, 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只是在表面上采取了多元化经营管理模式, 实质上还停留在一元管理的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民营企业也是不断地发展壮大, 因而民营企业之间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一家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定要重视多元化经营模式经营的要求。具体而言, 民营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

在民营企业管理上, 完善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制度, 健全职工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管理体制。企业应当按照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日常的管理经营工作。这种规章制度是由企业主与和职工共同商讨制定的, 必须符合每一个人的利益, 并且必须使得每一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匹配的。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责任以及每个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将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2.2 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 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明显, 一家企业如果拥有较多的专业人才, 也就意味着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大多数民营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 大都会开出丰厚的条件吸引各专业人才的加入, 尤其是复合型管理人才。但是, 目前我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较为贫缺, 不能满足民营企业日益增加的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 民营企业要想在吸引人才方面有所优势, 就必须制定适合于企业经营要求的人事管理制度, 从而实现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制度化、规范化。虽然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都能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大都会开出丰厚的条件吸引各专业人才的加入, 但是很少有企业会制定适合于企业经营要求的人事管理制度。只是一味地靠薪酬来吸引人才和激励员工, 而忽视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结果将会是仅仅促进了企业眼前的发展, 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利益。

2.3 资本的累积和流动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资本的积累和流动是较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在民营企业中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 当它们认识到企业资本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为时已晚, 没有补救的办法。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很多民营企业都会制定专门的规章, 聘请专门的人员对其资本进行管理。防止上述情况发生的有效方法是定期对企业的资本情况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危险因素, 立即制止。

2.4 注重员工培训的内容和质量

民营企业大都认识到了人才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很多民营企业十分重视对企业员工的培训, 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员工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当然, 培训的内容都应当是与员工从事的岗位相关, 保证收培训的员工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换句话说, 就是培训要与员工的工作相关, 同时, 培训也应当能帮助员工个人的发展。此外, 培训计划的制定, 培训内容的设定, 培训工作的实施, 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等都是培训工作面对的挑战。总的来看, 我国民营企业在管理方式上, 大多数仍然采取的是一元化管理模式, 或家族式管理或经验式管理等。尤其是一些家族制的民营企业, 管理方面很多都是“任人唯亲”, 缺少专门的管理人才, 且管理制度单一, 十分不完善。如何引进人才, 进行系统规范的制度化管理是现在民营企业实施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关键所在。如何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 最终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就显得十分重要。

3 多元化经营模式在民营企业管理的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是建立在特定环境基础上的, 随着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作出调整, 以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民营企业只有选择与之相协调的管理模式, 才能朝着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在整个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民营企业要重视多元化经营模式在其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3.1 整体机制性战略模式

整体机制性战略是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战略模式, 可以说是整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整体机制性战略模式是针对整个企业的的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作出的规划, 是对企业一切活动的全盘掌控。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家族式的企业, 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落后, 企业人才缺乏锻炼机会, 因此, 企业需要建立合理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 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 以保证整体机制性战略的实施。

3.2 战术运营性策略模式

战术运营性战略模式, 是指民营企业应当采取何种经营管理的方式及其组合, 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其不断进行优化。为了保证民营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其管理者必须制定战术运营性策略, 从而确保多元化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战术运营性模式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多元化管理模式的重点所在,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民营企业的对外经营过程中, 战术运营性策略模式更加直接的表现出来。运营性策略可以说是民营企业的对外经营的具体体现, 是经营方以及经营流程的外在化, 也是多元化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实施操作性方案模式

实施操作性方案模式民营企业管理层面对的最大考验, 该模式要求管理人员要分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划。实施操作性方案模式和整体机制性战略模式在民营企业的多元化管理战略中是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其中一种模式改变了, 另一种模式也必须相应地做出调整。此外, 规则是实施操作性模式的行为准则, 它能够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营销活动, 保证其形态稳定、流程顺畅。

4 结语

民营企业采用多元化管理模式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并且应用于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多元化管理模式必须着眼于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多元化管理战略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民营企业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多元化经营模式设计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符合现实的战略性思考。

摘要:多元化经营是现在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不仅可以保证民营企业提高效率, 最大程度的实现经济利益, 而且可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自身优势, 永葆企业的生命力。本文阐释了多元化经营的内涵, 分析了多元化经营模式对民营企业经营的要求, 并提出多元化经营模式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从而构筑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多元化经营战略发展的新优势, 最终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化,民营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尤建新.企业管理概论 (第三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尹作亮.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及其制度创新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9 (02) .

[3]徐飞.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方法[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0 (04) .

[4]范云端.浅议人力资源管理及增强企业竞争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2) .

上一篇:桩基检测技术下一篇:性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