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治疗(共10篇)
甲氨蝶呤治疗 篇1
甲氨蝶呤 (MTX) 能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并导致其死亡, 在异位妊娠治疗中MTX是一种滋养细胞高度敏感的药物, 使滋养细胞绒毛受损、坏死, 从而起到杀胚的作用, 其副作用有胃肠炎、肝肾损害, 骨髓抑制等, 多为可逆性, 停药后多自行消失[1]。单纯肌内注射MTX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2]。MTX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 方法简单, 副反应小, 不用手术, 恢复快, 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尤其适合有生育要求者, 值得推广[3,4]。现综述如下。
陈本均[1]选取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8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43例。观察组, 采用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 用药方法:米非司酮50mg, 2次/d, 连服3d为1个疗程, 总量300mg, 同时MTX20mg/d静推, 连用3d为1个疗程。对照组, 采用MTX 20mg/d静滴, 连续5d。如治疗后血HCG下降不明显则开始第2个疗程, 2个疗程间隔5d。结果:观察组采用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后1周后血HCG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3周后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联合用药能更快、更有效地抑制滋养细胞增长, 从而减少了输卵管妊娠发生破裂的危险。
满霞霞、费军伟、乔力等[2]回顾分析113例异位妊娠MTX保守治疗病例。给予深部肌内注射MTX 50 mg。于用药第4.7d检测血β-HCG。若用药后第7天血β-HCG值下降不满意或期间监测血β-HCG有升高者, 则可重复1次MTX 50 mg, 最多不超过2次) 复查血β-HCG≤100IU/L, 彩超检查包块变小或无增大情况, 患者自觉症状无加重, 予出院后门诊继续每3复查血β-HCG直至月经来潮1个周期。结果:成功103例 (成功率91.2%) 。
马亚娟[3]对确诊为异位妊娠, 并符合药物治疗条件的患者98例, 按住院日期单双号随即分成两组, A组50例, 采用MTX单次肌内注射配合中药;B组48例, 采用MTX单次肌内注射。A组:MTX 50mg/m2单次肌内注射后, 第2d开始口服传统中药异位妊娠方, 主要成分为赤芍、丹参、桃仁、元胡、三棱、莪术、天花粉、紫草、蜈蚣等, 每天1剂, 连用7d。B组:MTX 50mg/ā单次肌内注射, 治疗后4~7d血β-HCG下降<15%者给予重复剂量治疗。结果:A组MTX单次肌内注射配合中药治疗, 先通过MTX药物干扰滋养细胞DNA合成, 使滋养细胞死亡, 使得胚胎停止发育、死亡, 再使用中药改善局部血循环, 进一步继续阻止滋养细胞及胚胎的生长, 中药活血化瘀, 有利于包块的吸收缩小。
凌美仙[4]选择异位妊娠患者9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TX组 (44例) 和MTX+米非司酮+中药组 (46例) 。MTX组给予MTX50mg隔日肌内注射, 共3次。MTX+米非司酮+中药组给予米非司酮50mg, 2次/d, 4d为1个疗程;中药:丹参、赤芍各15 g, 桃仁9 g, 三棱、莪术各6 g, 厚朴、积实各3 g, 煎服, 2次/d, 7d为1个疗程;MTX用法同MTX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个月, MTX+米非司酮+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9.1%, MTX组总有效率为75.0%。
李雪梅[5]将确诊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10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 (n=50) , 全部患者均被给予MTX0.4 mg/kg, 一次肌内注射,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50 mg/次, 疗程均为5d。结果: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及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 增加异位妊娠包块直径缩小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优于单用MTX。
王宏珍[6]对未破型异位妊娠58例均予以MTX 50mg单次肌内注射和米非司酮50mg口服12h一次联合治疗, 连续3d1个疗程。如治疗后4-7d血B-HCG下降<15%, 再次予第2个疗程, 直至血B-HCG下降至2.9μg/L。每3d检测血B-HCG, 外周血细胞、血小板、每周测盆腔包块, 用药1周复查肝肾功能, 同时记录MTX及米非司酮的副反应。治疗结果:58例患者治愈52例, 成功率89.7%, 6例失败, 失败率10.3%。
傅红梅、胡琴[7]对确诊为异位妊娠行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103例异位妊娠患者按不同的给药方式分为A、B、C3组。其中A组35例, 肌内注射MTX加口服米非司酮;B组41例, 静脉滴注MTX加口服米非司酮;C组27例, 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异位妊娠囊注入MTX加口服米非司酮。结果:3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A组71.4%、B组82.9%、C组96.3%。结论:对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异位妊娠囊注入MTX加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安全、可行、疗效肯定。
彭广侠[8]选择异位妊娠且符合保守治疗原则的40例, 米非司酮50mg口服, 每12h用1次, 连用6次, 总量为300mg, 空腹服药。同时加用MTX 20mg静推, 1次/d, 连用5d为1疗程, 间隔5d后, 如测血β-HCG值较用药前下降≤15%, 则第2次用MTX静推, 连用3~5d。结果:40例异位妊娠病人, 保守治疗成功35例, 失败5例, 总成功率87.5%。
杨秀琴[9]选取120例异位妊娠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病例给予肌内注射MTX 20mg, 每天1次, 共5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米非司酮口服, 75mg/次/天, 服药前后2h禁食, 连续口服2d, 同时给予肌内注射MTX 20mg, 每天1次, 共治疗5d。治疗后检测血β-HCG值, 并行超声检查, 观察用药后血β-HCG值以及包块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采用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研究组, 其有效率 (93.33%) 要高于仅采用MTX的对照组 (83.33%) , 且研究用药2周后血β-HCG值下降≥15%和包块缩小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而研究组血β-HCG值转阴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研究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以及AST和ALT异常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李明侠、马养福[10]将256例确诊异位妊娠且未发生破裂或流产的患者, 随机分为A、B组各128例。A组, MTX1mg/kg单次肌内注射, 联合口服米非司酮25 mg, 2次/d, 用3 d;B组:MTX 0.4 mg/ (kg·d) , 肌内注射5d, 联合口服米非司酮25 mg, 2次/d, 用3 d。结果:使用MTX1mg/kg, 单次肌内注射, 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曲春琦[11]选择本院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米非司酮口服, 每天2次, 共100mg;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MTX进行肌内注射, 用药后每隔3~5d对患者的血清β-HCG监测一次, 如果血清β-HCG下降值不满意, 1周之后重复注射1次。结果:治疗两周后, 实验组成功3例, 显效6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5.0%;对照组, 成功31例, 显效6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2.5%。
王玉凤[12]将15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2组, 每组79例。对照组:口服50 mg米非司酮2次/d, 连用6d。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单次肌内注射50mg/m2 MTX, 连用4~7d。结果:与单用米非司酮比较, 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血β-HCG更快恢复正常, 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因此, 该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可减少住院天数, 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陆海英[13]对92例宫外孕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口服, 150mg/次/d, 共3d, 总量450mg, 口服前后2h禁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TX 50mg/m2剂量肌内注射, 每3天查血β-HCG, 至降至正常范围。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腹痛及阴道流血等症状, 应用阴超监测包块大小及盆腔积液等。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结论:应用MTX联合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痛苦小,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
朱兰玉[14]选择异位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MTX 50 mg/m2肌内注射;在治疗第4、7天测血β-HCG, 对治疗后4~7d血β-HCG下降<15%者, 复查肝肾功能正常及血白细胞未下降情况下再按1 mg/kg单次肌内注射MTX。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 50mg/次, Q12H, 共3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8.0%, 提示大剂量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疗效可靠, 副作用小。
卢桂珍, 杨莉[15]对异位妊娠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MTX治疗, 0.4mg/kg, 每天1次, 共5d, 同时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75mg, 每日1次, 连服3d。结果:MTX联合米非司酮治愈率为92.2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5%。
甲氨蝶呤治疗 篇2
【关键词】甲氨蝶呤;异位妊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36—01
异位妊娠,通常是在受精卵在子宫以外的的其他任何部位着床的统称。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且正逐渐趋于年轻化、未婚化、首孕化。输卵管炎症是异位妊娠的主要病因[1]。药物治疗异位妊娠可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而免于手术。统计数据表明,异位妊娠约占孕妇总数的2%,随着医疗诊断和辅助检查水平的提高,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保守方式也已经为大家所接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期间住我院妇产科用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16例,所有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患者年齡最大38岁,最小18岁,孕龄39-60天。住院天数最多20天,最少8天。
1.2病例选择 (1)年轻患者,要求保留生育能力;(2)有停经史或不规则阴道出血;(3)未发生内出血;(4)B超提示盆腔包块直径≤4 cm,无盆腔积液(5)血β-HCG<2 000 U/L;(6)肝、肾功能正常。
2 方法
宫外孕保守治疗成功与否,前提是诊断是否及时,治疗措施是否得当,并且与严密认真的观察病情和细致耐心的对症治疗,以及护患互动配合有密切的关系。
2.1 心理护理
2.1.1 入院时心理护理:异位妊娠患者一般发病急,大多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突然住院,对医院环境陌生,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部分患者过度担心,恐怕以后会影响生育情况;而部分患者则盲目无知,过于乐观。作为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情,告知患者宫外孕的常见症状及预后转归,教会患者观察腹痛与阴道出血情况,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使患者对宫外孕有初步的认识,既不会盲目乐观也不会过度焦虑,能够积极配合和接受治疗。护士要态度和蔼、关心体贴患者,在做好入院宣教的同时,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并说明情绪稳定是保守治疗成功的保证,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2.1.2 用药前心理护理:甲氨蝶呤为化疗药,大多数用此药治疗的患者心存疑虑,心理上很难接受,再听说用药后会脱发,更恐惧不安。护士应当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示理解和同情,耐心细致地讲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只要心态好,不良反应也会轻。也可举一些成功实例,以增加患者药物治疗的信心,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1.3 用药期间心理护理: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以卧床休息为主,但患此病的患者大都较年轻、好动,情绪易激动。本组就有1例患者因在床上活动过度而破裂,转为手术治疗;1例因孩子患病着急,情绪不稳而破裂,转为手术治疗;1例患者嫌保守治疗时间长而转为手术治疗。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理,护士要耐心细致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卧床休息及情绪平稳的重要性,多与患者交谈,及时解决内心的疑惑,并指导家属做好卧床休息期间的生活护理。
2.2 化疗药的使用
常用甲氨蝶呤20毫克加入盐水500毫升静滴,每天一次;药物保守治疗中米非司酮有较强的抗孕酮作用[2],辅以米非司酮50毫克口服,每天两次,5天一疗程。注射局部刺激性较大,同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配合。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毒性作用,如病情无改善,突然发生输卵管破裂,立即手术治疗。操作要注意保护患者,更要注意自己的防护。
2.3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①胃肠道反应。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胃纳欠佳,经肌内注射胃复安10 mg,停药后症状慢慢消失;②骨髓抑制。密切观察患者血常规情况,白细胞过低患者按医嘱及时应用升白药,同时做好保护性隔离。指导患者做好自我保护,限制探视。本组患者未见明显骨髓抑制。
2.4 腹痛及阴道流血观察: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并监测生命体征,若患者腹痛突然加剧或阴道流血增多,应及时报告医生。教育患者保持外阴清洁,勤换会阴垫。
2.5 动态观察病情:按医嘱每周复查B型超声了解妊娠包块大小并检查血β-2HCG。
2.6 患者的日常饮食与休息方面:卧床休息,避免腹压增加:嘱患者卧床休息,进食营养丰富、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腹压增大引起妊娠包块破裂。
2.7 出院宣教:交代患者出院后要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禁止性生活、盆浴1个月,积极治疗慢性盆腔炎。出院半年内做好避孕工作,1周后应于门诊复查血β-HCG值并进行超声检查,以后定期复查,一旦妊娠及时就诊,以及时排除异位妊娠。
2.8 疗效评估方式: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检查所示包快大小、血β-HCG值的变化将治疗分为分为治愈、有效、无效三种情况。
3 结果
全部16例患者中有4例因用药过程中出现腹部疼痛加剧、包块直径增大(>5.0cm)转为手术治疗,其余12例保守治疗均获治愈出院。
4 讨论
异位妊娠95%左右发生在输卵管,其中壶腹部最多见,约占80%。随着人们对异位妊娠认识和诊断技术提高,大部分异位妊娠在破裂前可确诊,为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提供有利条件。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的关键是杀死存活胚胎和滋养细胞,用药后滋养细胞生长受阻,从而使异位妊娠胚胎遏制发育,最后可被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辅以米非司酮,效果更好。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方法简单、方便,对患者损伤小,又能保留输卵管及生育,因此保守治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5-106.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研究进展 篇3
1 异位妊娠发病及治疗趋势
目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约占妊娠总数的2%但病死率约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10%左右[3]。刘颖[4]的研究中, 2012年的发病率为4.36%, 明显高于2005年的2.48%;此8年间对异位妊娠的临床诊疗方法中, 保守治疗 (7.14%~20.73%) 的采用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汤丽荣[5]对1997年10月~1998年9月 (前期组) 和2007年10月~2008年9月 (后期组) 异位妊娠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后期组20岁以下构成比由10年前的1.1%上升至4.5%;未婚女性由21.5%上升至41.4%;未育女性由45.7%上升至66.8%。所以, 异位妊娠患者有年轻化、未婚及未育比例升高的趋势。
在美国过去的近十年间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增加了3倍多。手术治疗从2002年的73.9%下降至2007年的64.9% (开腹手术为21.5%和腹腔镜手术为43.5%) [6]。
因此, 药物保守治疗在当今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2 甲氨蝶呤
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 手术为治疗异位妊娠的唯一方法直至有学者第一次将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 MTX) 用于治疗异位妊娠并取得成功。以后便开启了应用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新纪元。此后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手术已不再是唯一途径, 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研究中。
2.1 作用机制
四氢叶酸是在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脱氧核苷酸的重要辅酶。甲氨蝶呤是一类抗代谢药物, 该药物的药理机制在于与机体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强亲和性, 阻断了二氢叶酸转换为四氢叶酸的过程, 使细胞内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受阻, 正常的DNA、RNA以及相关的蛋白质不能合成[7]。MTX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 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对G1/S期的细胞也有延缓作用, 对G1期细胞的作用较弱。
2.2 疗效
有研究表示[8], 初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水平是预测MTX治疗异位妊娠可否成功的最可靠指标。并且血清β-HCG水平在2000~5000 ml U/m L范围内使用MTX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高。其结果表示患者的初始血清β-HCG水平低于2121 ml U/m L, MTX治疗成功率达94.7%, 失败率达5.3%。当患者的初始血清β-HCG水平等于或高于2121 ml U/m L, 成功率达56.7%, 失败率达43.3%。
张丽[9]通过甲氨蝶呤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宫外孕患者, A组给予MTX0.4 mg/ (kg.d) , 肌内注射, 连用5天;B组给予MTX1.0 mg/kg单次肌内注射;C组给予MTX1.0 mg/kg肌内注射, 隔天1次, 共4次;1周后血β-HCG水平下降幅度:A组>B组>C组, 而血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时间:C组<B组<A组, 其研究中表明了治疗前血β-HCG水平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2.3 毒副作用
MTX是抗代谢疗法药物, 即是抗肿瘤药, 或预防移植体对宿主反应 (排斥) 之药物。应用其治疗异位妊娠时应排除宫内妊娠。因为MTX有致畸性甚至致死, 在妊娠的不同阶段暴露于MTX可导致不同的发育畸形, 这与胚胎发育分化密不可分。曾有文献[10]提到1名30岁首次怀孕的女性于56/7周被诊断为异位妊娠, 其接受了单剂量MTX治疗 (87 mg, 50 mg/m2) , 于72/7周时确定为宫内妊娠, 当时阴道B超显示胚胎大小为64/7周。这时患者选择继续妊娠并接受大剂量叶酸治疗 (4 g/d) 。最终于孕30周因胎儿畸形死于宫内而终止妊娠。文献中亦表达了于妊娠前6周使用MTX有导致胎儿畸形的风险。
有学者[11]将宫内妊娠误诊为异位妊娠接受MTX治疗的8例进行回顾。其中1例于孕5周时接受MTX治疗 (50 mg IM) , 并于孕37周时产下并发法洛四联征、肺动脉闭锁、单肾及骨骼系统畸形的足月儿;1例于孕6周时接受MTX (50 mg IM, 2次) , 于孕30周时产下存在法洛四联征及肾脏畸形的死胎, 6例接受MTX后流产 (人工流产3例, 自然流产3 例) 。所以, MTX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不可忽视。
而MTX对以后妊娠无毒副作用, 并不增加流产率和畸形率, 无远期并发症, 安全可靠[12]。
3 联合应用
米非司酮和MTX联合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 可快速起效, 避免治疗失败危及生命[13]。
有研究显示, 单用MTX组治愈率为79.49%, 单用米非司酮组治愈率为78.38%, MTX联合米非司酮组治愈率达90.91%[14]。小剂量米非司酮与MTX配伍使用, 安全性高, 疗效显著,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15]。
并且MTX除了肌肉注射外, 亦有经后穹窿穿刺盆腔注射MTX 50 mg+米非司酮+中药作为研究组;单次MTX肌肉注射+米非司酮+中药作为对照一组;米非司酮+中药作为对照二组, 其治愈率分别为90.6%、78.1%、62.5%, 表明强MTX直接作用于异位妊娠部位效果更佳[16]。张流[17]在腹腔镜下于异位妊娠病灶直接注射MTX, 结果显示异位妊娠病灶清除效果佳、安全性高。
但当初始血清β-h CG过高、异位妊娠病灶内有心管搏动、异位妊娠病灶破裂腹腔出血及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等时, 建议手术治疗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治疗 篇4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异位妊娠
【中图分类号】 R 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046-01
我院为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接收的124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且疗效显著,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124例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21岁到39岁之间,平均年龄26.5岁;其中114例患者为输卵管妊娠,5例患者为宫颈妊娠,卵巢妊娠3例,宫角妊娠2例;以均分配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一天两次,一次100mg,连续服用13天。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甲氨蝶呤治疗,即在治疗的第三天给予患者50mg/m2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若需要可在治疗的第七天给予观察组患者同样计量的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住院时间、血β-HCG转阴时间、腹痛停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β-HCG恢复正常,且患者陰道流血、腹痛、异位妊娠包括等均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血-HCG下降程度超过15%,患者阴道流血量减少,异位妊娠包块显著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患者阴道出血量增加[1]。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形式表示,并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展开X2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62例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62例患者中62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0.6%,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5±2.5)天,血β-HCG转阴时间为(18.4±4.4)天,腹痛停止时间为(1.9±0.4)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5±2.9)天,血β-HCG转阴时间为(1824.9±5.1)天,腹痛停止时间为(3.2±0.9)天,两组患者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骨髓抑制1例,胃肠道反应1例,肝损伤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中骨髓抑制2例,胃肠道反应3例,肝损伤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急腹症,其中最常见的异位妊娠现象即输卵管妊娠。其主要是有输卵管官腔或周围炎症对管腔的通畅造成影响,从而对孕卵的正常运行造成阻碍,导致孕卵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进而引起输卵管流产或破裂所致[2]。临床上通常将手术作为该病的常用治疗方式,然而因其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甚至会损害患者的生育能力,因而难以被患者接受。而药物治疗因具有经济方便、对患者机体损伤小等优点而逐渐成为现阶段治疗异位妊娠的常用方式。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均是临床上治疗异位妊娠的常用药物,其中甲氨蝶呤属于叶酸拮抗剂型抗代谢药物的一种,该药物可有效的和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对四氢叶酸的合成进行阻碍,进而可有效的对蛋白质及DNA的合成产生干扰;且该药物还可及时对胚胎细胞的生长进行抑制,使异位妊娠胚胎发育停止,尽而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米非司酮则可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可对孕酮激素的活性产生抑制,且有助于妊娠绒毛组织变形,使黄体生成素下降,促进胚囊坏死,进而达到流产的目的[3]。而通过对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的增强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给予异位妊娠患者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成珍,陈志萍.早期异位妊娠多指标联合监测的诊断价值[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4,33(1):21-23.
[2]吕秀兰,陈宇,袁文艳.排卵监测护理指导受孕在减少重复性异位妊娠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1):80-81.
甲氨蝶呤治疗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发现宫颈妊娠6例, 年龄20~36岁, 平均年龄28.0岁, 孕期6~8周。其中5例用B超检查确诊, 1例为宫腔镜探查术中发现。6例患者血HCG为876~2835 m IU/L。
1.2 方法
于宫颈3点、6点、9点、12点处共注射甲氨喋呤50 mg, 3 d后复查血HCG降低。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 使用窥器后用碘伏消毒宫颈、阴道, 宫腔镜探察确定孕囊的大小及妊娠位置, 行宫腔镜胚囊剥除术, 术中给予电凝止血, 术后用碘伏纱条宫颈填塞压迫止血, 并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6例患者均未发生阴道大出血, 均保留子宫, 恢复良好, 疗效满意。患者在术后2周时血HCG均降至正常水平, 术后6周左右宫颈均恢复正常, 阴道彩超宫颈内无任何残留。
3讨论
子宫颈肌肉组织少, 且较坚硬, 无收缩能力, 采取强行刮宫易导致血管破裂、血窦开放不能自动止血, 乃至发生阴道大出血,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必要时需切除子宫, 死亡率40%~50%。宫腔镜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颈妊娠, 使滋养细胞大量崩溃、坏死, 病灶萎缩、自排, 宫腔镜电凝止血, 防止了搔刮引起的大出血, 保留子宫, 死亡率6%。与全身用药杀胚胎相比较, 宫腔镜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颈妊娠具有疗程短, 作用快, 不良反应小, 疗效显著, 成功率高等优点;与盲视下刮宫相比, 该法降低了漏诊率、减少阴道大出血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开腹行子宫切除术相比, 该法既保留了子宫, 又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总之, 宫腔镜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颈妊娠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盛洁, 张亚兰.宫颈妊娠的治疗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4) :3462-3463.
甲氨蝶呤治疗 篇6
关键词:甲氨蝶呤,排泄延迟,血药浓度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种抗叶酸类的抗肿瘤药物,大剂量MTX(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疗效,如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 lymphoma,NH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骨肉瘤和头颈部恶性肿瘤等。加大MTX剂量可提高MTX血药浓度,增加MTX向细胞内转运,克服耐药提高治疗疗效。而且大剂量MTX能够透过人体“血脑屏障”及“血睾屏障”,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外浸润和全身强化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MTX在正常情况下可经肾排泄,如发生排泄延迟,可进一步造成肝肾损害、严重口腔溃疡、肠内膜损伤、皮肤黏膜损伤继发感染甚至死亡[1]。本研究对我科室2008年9月 -2013年7月接受大剂量MTX治疗的成人患者136次化疗后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影响MTX排泄延迟的相关因素,为MTX在临床上合理应用,减少毒副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9月 -2013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接受HD-MTX化疗并进行MTX血药浓度 (MTX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CMTX)监测的43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8例, 平均年龄32.7岁 (20~56岁);ALL 36例,NHL 5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例。
1.2方法
1.2.1 MTX治疗方法给予43例患者136例次治疗。具体为:1ALL:MTX剂量为3.0~6.0 g/ 次;2 NHL:MTX剂量为3.0~5.0 g/ 次;3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TX剂量为6.0 g/ 次。用法为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MTX总量的1/6(不超过500 mg/m2),其余于23.5 h内匀速静脉泵入。
1.2.2亚叶酸钙(calcium folinate,CF)解救及水化碱化MTX应用结束后24 h应用CF分次解救,每6 h 1次,共8次,首剂加倍,总量为MTX剂量的10%,在化疗后的3 d内给予水化和碱化等对症处理,每日补液量为3~4 L/m2,5%碳酸氢钠用量为125 ml/d。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尿便常规检查、心电图及必要的骨髓形态学检查。
1.2.3 CMTX监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清中MTX浓度,开始输注MTX 44 h(即MTX输注结束20 h)测血药浓度1次(C44MTX),并根据MTX血药浓度值调整CF解救剂量CF=C44MTX×体重, 以后每24 h监测1次,至CMTX≤0.1 mol/L。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剂量资料以t检验分析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Chi-Square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TX血药浓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136例次HD-MTX治疗中HD-MTX 3.0~4.5 g者29例次,5.0~6.0 g者107例次。共检测MTX血药浓度214次,发生排泄延迟共41次(30.1%),其中, 1 mol/L<C44MTX<5 mol/L 33次,C44MTX>5 mol/L 8次。43例患者在治疗中发生1次排泄延迟的有11例,发生2次排泄延迟的有7例,发生3次以上排泄延迟的有4例。结果提示MTX代谢存在个体和同一个体不同时间的差异性。
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化疗前是否存在感染、发热、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尿常规异常、疗程次数与排泄延迟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有MTX的用量、开始化疗后24 h尿常规p H值(见表1)。其中14例次开始化疗后24 h尿常规p H为7.5, 均未发生排泄延迟。
2.2不良反应
136例次HD-MTX治疗中有15次出现肾功损害,肌酐清除率下降(血清Cr 92~179 mol/L),3次出现消化道症状、皮疹和口腔黏膜反应(见表2),发生排泄延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无排泄延迟组,但不良反应均未对后续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3讨论
MTX是一种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形成不可逆的结合,阻止该酶将体内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造成DNA合成障碍,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HD-MTX可以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肉瘤和头颈部恶性肿瘤等疾病[2,3]。特别是ALL缓解后巩固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预防及治疗髓外白血病的重要手段[4]。提高MTX化疗剂量,一方面可以提高疗效,另一方面随之产生的对机体的毒性也在增加。 MTX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毒副作用:1骨髓抑制:主要杀伤已经分化定向的骨髓幼稚细胞;2肾脏毒性: MTX原型及部分MTX代谢物7-OH-MTX主要通过肾小球过滤及肾小管分泌排泄,在尿量不足或尿p H值偏酸性的情况下,尿中药物浓度过饱和,形成结晶沉积在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损伤,肾功损伤可进一步加重排泄延迟;3黏膜损伤:MTX可抑制上皮增殖,导致溃疡发生,可波及全身皮肤黏膜。
CF能在体内转变成四氢叶酸,解除MTX对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抑制,故能有效对抗MTX毒副作用[5]。本研究发现虽然在HD-MTX后应用了统一的CF解救方式,但仍有少数患者会发生严重的肝、肾功能及皮肤黏膜损害,严重者导致死亡。因MTX及其代谢产物均为弱酸性物质,在CF解救同时配合碱化、水化也可加速MTX排泄。报道显示MTX代谢存在个体和同一个体不同时间的差异[6]。本研究发现患者尿p H值 <7.0与MTX发生排泄延迟有密切关系,尿p H值 <7.0组与尿p H值≥7.0组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MTX排泄延迟和肾功损害、皮肤黏膜损伤及消化道症状发生有密切关系,在MTX排泄延迟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无排泄延迟组。在患者发生排泄延迟时及时做好CF解救剂量调整同时配合好碱化和水化,可以及时缓解不良反应,避免对后续治疗的影响。
甲氨蝶呤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就诊于本院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126例, 年龄18~42岁, 平均年龄29岁, 妊娠35~60 d, 平均妊娠42 d。
1.2 选择治疗标准
(1) 生命体征平稳; (2) 阴式超声提示宫内无妊娠囊; (3) 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4) 血β-HCG2000~4000 IU/L, 孕酮<14.5 ng/ml; (5) 无药物禁忌证; (6) 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有随诊条件。
1.3 用药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 无禁忌证方可用药。 (1) 甲氨蝶呤:按体表面积50 mg/m2臀部深肌层肌内注射; (2) 按常规单次臀部深肌层肌内注射甲氨蝶呤50 mg+口服米非司酮150 mg顿服, 连服3 d, 在服药前后口服2 h。用药后观察生命体征、腹痛、阴道流血情况, 观察药物副作用、病情的随时变化及血β-HCG、孕酮下降水平。在用药后第4、7天检查血β-HCG、孕酮。若血β-HCG 4~7 d下降<15%, 再次发出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如无异常可重复肌内注射甲氨蝶呤, 按A组用法。用药后第4天再次检查血β-HCG、孕酮, 直至二者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内。
1.4 疗效标准判定
有效: (1) 用药后血β-HCG、孕酮下降>15%, 4周内降至正常范围内, 孕酮下降明显; (2) 附件区包块失或明显缩小; (3) 腹痛缓解或消失; (4) 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 (5) 无内出血。无效: (1) 用药后血β-HCG、孕酮不下降反而升高; (2) 附件区包块逐渐增大; (3) 腹痛加重伴腹胀或后穹隆积液增多, 若有异位包块破裂的危险, 应急诊手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两组疗效比较, 通过观察有效率B组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3
3 讨论
异位妊娠可发生在女性生育年龄各个时期, 其中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占异位妊娠95%左右[1]。近年来, 其发病率升高, 与现在年轻女性不良生活习惯、妇产科感染性疾病 (如宫内操作) 、性传播新疾病等有关[3]。临床研究显示, 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尤为重要, 对未破裂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有重要意义。
甲氨蝶呤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从而阻断四氢叶酸合成, 抑制嘌呤和嘧啶合成, 干扰滋养细胞分裂, 对绒毛机构破坏, 导致胚胎组织坏死脱落。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作用, 通过竞争孕酮受体和抗孕酮活性, 阻断了孕酮作用, 从而杀死胚胎, 促进排除, 同时米非司酮加速异位妊娠绒毛变形, 坏死抑制黄体生成素和卵泡雌激素释放, 促进滋养细胞凋亡, 促使血β-HCG及孕酮水平下降, 引起黄体溶解和囊胚坏死。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 有效减少米非司酮治疗时由于输卵管缺乏孕激素受体导致疗效不佳, 确保有效率增加[4]。
本研究显示, 临床观察126例异位妊娠患者, A组用药有效率为82.5%, B组用药有效率92.1%, 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 表明二者联合用药提高有效率, 并未增加副作用。
异位妊娠药物治疗避免手术后并发症, 减少盆腔粘连, 提高生育率, 尤其适合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本研究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 治愈率达92.1%, 国外报道可达95.0%[5], 二者较接近。
综上所诉,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疗效高, 经济方便, 副作用小, 安全, 可作为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临床治疗首选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方法 126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63例。A组:肌内注射甲氨蝶呤:B组:肌内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联合应用, 观察A、B两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82.5%, B组总有效率92.1%。监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及孕酮值降至正常范围内, 彩超显示包块直径缩小, 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明显提高, 临床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参考文献
[1]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51.
[2]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5-110.
[3]林学霞.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1 (30) :30.
[4]陈婷.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35例分析.中国医药资讯, 2010, 2 (31) :217.
甲氨蝶呤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年龄21~41 (28.2±3.2) 岁, 孕次1~5 (2.2±0.9) 次, 产次1~3 (1.4±0.3) 次, 停经时间38~66 (42.9±3.2) d, 血β-HCG值386~1986 (1365.4±86.5) U/L, 包块直径1.5~4.0 (3.11±1.25) cm。对照组年龄20~43 (28.6±4.1) 岁, 孕次1~4 (2.1±0.7) 次, 产次1~3 (1.3±0.2) 次, 停经时间36~68 (43.6±3.7) d, 血β-HCG值359~1975 (1397.4±91.5) U/L, 包块直径1.7~3.9 (3.02±1.31) cm。两组患者均生命体征平稳, 血β-HCG≤2000U/L, 附件包块≤4cm及要求保守治疗;并均排除输卵管妊娠破裂征象、贫血、药物治疗禁忌证、外周血白细胞及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两组年龄、孕次、产次、停经时间、血β-HCG值及包块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0.05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单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将甲氨蝶呤50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单次静脉滴注。第2d开始予中药方剂加味宫外孕2号方口服, 方为:丹参15~20g、桃仁10~15g、赤芍10~15g、元胡10~15g、莪术10~15g、三棱l0~15g、天花粉20~30g、土元10g、蜈蚣1条、紫草30g、甘草10g, 1剂/d, 每剂分早晚2次口服, 150ml/次, 连续7d。两组在用药后每天监测血压、脉搏, 密切观察腹痛、阴道流血和肛门坠胀等症状;治疗的第4、7d测血β-HCG, 以后每周测血β-HCG一次,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阴道B超, 并记录不良反应。若血β-HCG下降程度不满意, 1周后可重复上述药物及剂量。如果保守治疗无效, 有手术指征者, 即行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其中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用药2周后, 下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消失, 复查B超示附件包块消失或明显缩小, 血β-HCG降至正常或略高于正常范围;有效:用药2周后, 下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消失, 复查B超示附件包块缩小, 血β-HCG下降幅度≥50%;无效:用药期间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复查B超示附件包块无缩小或增大, 血β-HCG持续阳性, 治疗2周内行手术。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随着血β-HCG、阴道B超等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未破裂前即明确诊断的异位妊娠患者可达80%[3]。大量研究表明, 异位妊娠患者的生育能力和不同的治疗方法相关, 药物可完全溶解妊娠组织, 且不损伤管壁, 特别对于未生育者, 药物治疗比保守性手术更安全、有效[4]。因此, 临床上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对有保留生育能力要求的妇女具有重大意义。
甲氨蝶呤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干扰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 阻碍DNA合成, 抑制滋养细胞增生, 并可减少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 抑制局部的免疫损伤效应, 致使宫外胚胎停止发育, 并最终被吸收。该药物一般安全可靠, 但会产生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肝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等。停药后即可逐渐恢复正常, 必要时进行对症处理。但单纯使用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无效率较高, 文献报道, 其无效率为11.1%~21.2%[5], 本文对照组无效率为23.1%, 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观察组治疗中联合中药加味官外孕2号方, 方中赤芍、桃仁、土元、丹参活血化瘀消症瘕, 莪术、三棱活血理气软坚散结, 紫草、蜈蚣、天花粉等能阻止滋养细胞和胚胎的生长, 致使异位妊娠病灶加速坏死、吸收。文献表明, 甲氨蝶呤配合中药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 减少重复使用甲氨蝶呤,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提高有效率[6]。
本文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充分说明了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观察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氨蝶呤,中药,保守,异位妊娠
参考文献
[1]王慧霞, 沈汝桐, 杨惠娟, 等.北京地区2001~2010年异位妊娠妇女死亡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ll, 32 (11) :1178-1179.
[2]刘尧芳.甲氨喋呤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11) :869-872.
[3]欧俊, 吴效科, 周珊英.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5) :309-312.
[4]卞度宏.异位妊娠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4) :201-203.
[5]邓秋莲, 黎风珍.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l0, 23 (11) :299-300.
甲氨蝶呤治疗 篇9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HCG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46-02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阴道流血、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因现代生活方式不当引起,近年来发病率逐步上升, 且未婚未育患者的发病率亦明显升高。保守治疗通过药物杀胚疗法减少了手术创伤,避免了切除输卵管,尤其适合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1]。本文由此出发,考察联合用药的方式治疗本病,以期找到更有效保留生育功能、安全性高的异位妊娠治疗药物,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符合第七版《妇产科》异位妊娠诊断标准[2];2)患者无药物过敏史;3)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均显示为正常,获得知情同意;共纳入患者60例,年龄区间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31.2±2.5)岁。其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25例,有57例患者有明确停经史,停经时间区间为35~45d,平均停经时间(36.2±2.7)d,无明确停经史5例,上述病例均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根据随机数表法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n=3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米非司酮治疗,150mg米非司酮,空腹口服,患者服药2h后才能进食,1次/d,连续服用3日。观察组患者实施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米非司酮治疗与对照组一致,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第3d,开始单次肌肉注射50mg甲氨蝶呤。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HCG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指标进行观察。
1.4.评价标准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系统,进行阴道超声(TVD)检查,观察①子宫体积大小、形状、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增加及宫内宫外妊娠囊是否存在;②盆腔部及两侧的附件部位声像图是否异常,有无包块存在,子宫直肠窝处、盆腔等是否存在游离液性暗区;③如有包块存在,判断包块的各项特征如大小、形状,回声强弱程度,周围血流情况等;
2)依据《实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异位妊娠评价指标进行有效性评价:显效:患者血?-HCG逐渐正常,临床体征消失,B超示包块缩小为;有效:患者血?-HCG接近正常水平,临床体征消失,且B超示包块有所缩小;无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内出血或输卵管破裂,包块增大,血?-HCG改变不显著或者增加,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比例的加和。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平均住院时间、血-HCG转阴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3,p=0.012),见表1:
2.2平均住院时间、血?-HCG转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3±2.1)d与血-HCG转阴时间(11.5±3.2)d比对照组患者(14.4±3.3)d、(17.6±4.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t=8.35,p=0.003; 血-HCG转阴方面:t=9.45,p=0.002)。
3.讨论
米非司酮是孕酮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该药可作用于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而起到抑制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素分泌及释放,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3];甲氨蝶呤是一种抗代谢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嘧啶、RNA、DNA等的合成,以消灭滋养细胞,阻断异位妊娠胚胎发育,使得胚胎组织脱落、坏死及吸收[4],两组药物合用能够有效加速胚囊及绒毛坏死,具有比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以超声检查和血清β-HCG为主要监测、评估标准,对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与血?-HCG转阴时间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用药保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治疗异位妊娠,且疗效可靠,但由于病例收集不足,暂未考察与手术组的对比效果,后期将加以补充。
参考文献
[1] 李亚里. 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治要略及进展[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3, 38(5): 395-399.
[2] 李爱斌. 不孕症患者异位妊娠的临床处理策略[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2, 3(6): 8-10.
[3] 赵玉倩, 陆月芹. 药物治疗异位妊娠 80 例临床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 2010 (20): 41-42.
甲氨蝶呤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3年4月至2007年6月对57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年龄 (20~41) 岁, 平均31.8岁, 停经 (37~63) d者34例, 其余患者无停经史, 表现为不规阴道流血, 少于月经量。B超检查包块直径 (3~4) cm者40例, (4~5) cm者17例。有腹痛症状者37例, 占64.9%;带环32例, 占56.1%。发生2次异位妊娠者3例。将57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27例, 以米非司酮加MTX治疗;对照组30例, 以米非司酮治疗。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 停经史及腹痛、下腹坠胀、阴道不规则流血 (少于月经量) 史。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无妊娠征象, 附件区见包块, 血、尿H C G阳性即可确诊异位妊娠[1]。
1.3 药物保守治疗条件
(1) 无内出血或内出血量少。 (2) 输卵管妊娠包块<5cm, 血HCG<5000IU/L。 (3) 无下腹痛或短暂、轻度下腹痛。 (4) 肝、肾功能正常, 血常规正常范围内, 无米非司酮及M T X用药禁忌证。 (5) 要求保守治疗或迫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住院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M T X治疗, 米非司酮300mg一次空腹顿服, 2h后进食, 同时MTX20mg肌注, 每天1次, 连续用药5天。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 服用方法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抗生素 (3~5) d预防感染。两组患者用药杀胚均经患者选择或同意。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腹痛、阴道流血和生命体征变化, 每周检查盆腔B超, 了解包块缩小情况及内出血情况, 每周复查血HCG至正常。
1.5 疗效判断
治疗成功:治疗后症状消失, 血HCG持续下降至正常, 异位妊娠包块不继续增大或逐渐缩小、消失, 孕囊明显缩小、消失。盆腔无积液或积液逐渐减少。治疗失败:治疗2周后血HCG不下降或升高;腹痛加剧, 生命体征不平稳;B超显示附件区包块增大, 积液增多。治疗过程中出现手术适应证行剖腹探查术为失败。
1.6 统计学处理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观察组27例中治愈24例, 成功率88.9%, 24例成功患者阴道流血时间为 (10~25) d, 腹痛消失时间为 (4~17) d, 附件区包块消失时间为 (7~60) d, 血HCG转阴时间为 (10~40) d。对照组30例中治愈19例, 成功率63.3%。
2.2
两组用药后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2.3 药物治疗副作用
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仅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厌食、口腔溃疡、血W B C一过性下降, 停药后均很快恢复, 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3 讨论
3.1 米非司酮和MTX联合治疗的机制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孕酮拮抗剂, 它具有甾体结构, 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孕, 产生强烈的抗孕激素活性作用, 使妊娠的绒毛组织, 蜕膜组织变性, L H下降, 黄体萎缩, 胚囊坏死[2,3]。MTX是一种滋养细胞高度敏感的化疗药物,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干扰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 使D N A合成受阻, 抑制滋养细胞增殖[4], 已广泛应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
3.2 米非司酮和MTX联合治疗的疗效
随着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升高, 特别是未生育妇女发病率的升高, 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保守治疗, 传统方法采用单药MTX治疗, 疗效不高。近年来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报道较多, 但是只对病灶小, 血HCG水平低, 发病时间较早的病例, 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4年来我院采用米非司酮和MTX联合用药治疗输卵管妊娠, 扩展治疗指征, 使其治愈率达88.9%, 两者联用起效快, 一般2周内有血HCG下降, 最快4天即下降, 血HCG完全正常平均在27天左右。可见两者联合用药能更快、更有效地抑制滋养细胞增长, 从而减少了输卵管妊娠破裂的危险性。由此可以认为米非司酮和MTX联合治疗输卵管妊娠两者有疗效相加的作用。目前主张, 其治疗指征可以放宽, 可以用于有胎心搏动或血H C G>2 0 0 0 I U/L的患者[5]。本文认为米非司酮和MTX联合用药成功率高[6], 安全可靠, 经济简便, 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减少输卵管组织的破坏, 保持其完整性, 可避免手术瘢痕及周围组织粘连, 保留生育能力,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04~113.
[2]李瑞珍, 王振海, 吴瑞芳, 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蜕膜与绒毛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 34 (5) :281.
[3]张国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9, 15 (1) :45.
[4]孙秀梅, 佟冬冬.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3) :65, 81.
[5]欧俊, 吴效科.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5) :309~312.
【甲氨蝶呤治疗】推荐阅读:
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09-20
银质针治疗的原则及银质针针刺治疗程序06-11
免疫治疗07-16
全身治疗07-20
治疗关系10-14
清宫治疗10-16
参与治疗10-17
添加治疗10-17
替代治疗10-17
放松治疗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