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成本控制

2024-10-11

整体成本控制(精选11篇)

整体成本控制 篇1

医院制剂源于临床, 服务于临床, 是在临床实践中发展和提高的, 现结合医院制剂成本监审工作中了解的制剂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制剂成本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自制制剂生产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成本和价格的影响

医院自制制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只能在本医疗机构生产和使用, 不能在本医疗机构以外销售;二是品种多、产量低;三是成本相对较高;四是销售价格缺乏竞争性。由于医院自制制剂特点所决定, 目前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并对生产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投入大产出小、资源浪费严重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 对制剂药品的生产在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和质量管理方面要求较高, 因此, 需要医疗机构在资金和生产管理人员上有较大的投入。例如:某市医疗机构年制剂销售金额只有50余万元, 不算厂房只是各种设备投入就多达260万元, 生产管理人员8名。很显然, 投入大产出小, 资源浪费严重, 直接导致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极高。

2.医院自制制剂批量少、产量低

由于医院自制制剂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 仅能供医院内部使用, 医院间相互调剂需经药监部门批准, 因此, 大部分制剂品种受需求量的影响, 一般批次少、产量低、设备闲置、使用率低, 造成医院制剂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3.原料药采购品种多、量少价高

由于自制制剂只能在本医疗机构临床使用, 不能在市场上销售, 生产的品种多、产量小。因此, 原料药采购品种多 (有时近百个品种) 、采购量少 (个别品种不足500克) , 使原料药不能享受批量采购的优惠价格, 有时甚至只能在销售门店以零售价格购入, 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刚性提高。

4.管理费用高

由于制剂批量少、产量低、投入大产出小、原料药采购品种多、量少价高, 且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药剂、生产、检验、包装、技术、保管等人员必须配备, 有的岗位还必须具备高学历人才, 因此, 管理费用相对较高, 分摊到单位成本就更高。

5.成本监审难以有效开展

由于医院制剂生产均由医院制剂室承担, 其不是完全独立的核算单位, 因此在很多环节进行核算时, 无法清晰划分各项成本的归属, 也就不能做到核算的完全精确。制剂生产所使用的人、财、物均是医院统一调配共用, 其成本核算就无法严格区分, 只能进行大致分摊。加之生产的制剂品种不同, 其成本也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更无社会平均成本可言。例如:医院的固定资产折旧, 以及很多人员费用支出, 都是多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共有部分。在成本监审的过程中, 还发现影响最终核定成本价格的因素中, 个别细节成为了主导因素, 例如 (数据见下表) :蒸馏水的价格, 在油、水、电、人工、检验费用上涨的情况下, 蒸馏水的制造成本也有所上涨, 在用量大的情况下, 蒸馏水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甚至超过了主材料。

此外, 不少制剂都存在包装成本过高的现象, 包装成本与制剂本身成本持平, 甚至个别制剂包装成本远远大于制剂本身成本。

例1:南京市中医院的硼酸溶液, 每瓶耗用原辅材料35.49元、包装材料107.83元, 故包装成本占到总成本 (直接成本) 的75.24%

例2.每瓶呋喃西林溶液的包装成本占到总成本的70.51%。

因此, 成本监审难以有效开展, 其监审作用也有所削弱。

6.自制制剂销售价格较高

由于医院制剂从原料药的采购价格到生产成本都较高, 加之市场上无法购买同种药品, 患者选择权受到一定限制, 且销售价格没有竞争性, 导致制剂销售价格较高。此外, 药材的价格变动较为频繁, 近年来, 西药原材料价格呈下降趋势, 而中药原材料价格呈上升趋势, 而中药材价格也会因种植大小、运输成本高低等因素影响其最终价格。例如:中药材全蝎的价格, 就在2013年底至2014年中短短半年内由2000元/千克上涨到了3500元/千克, 涨幅达到75%, 由此可见, 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对最终核定制剂价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1.建立自制制剂原辅料采购管理机制

规范的采购工作流程是医院制剂发展的基本保证。强化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 严格授权审批制度, 规范采购行为, 根据自制制剂生产批量及原料储备情况合理制定采购计划, 降低存货积压风险减少资金占用。

2.确保制剂生产批次、产量的合理性

制剂生产批量和成本息息相关, 生产的批量大, 批次少, 成本就低;反之, 成本就会上升。由于制剂产品的使用期限短、使用量较小, 既要保证其确切的疗效, 又要确保产品不过期失效的双重问题, 批量大小难以把握, 制定生产计划时, 必须根据制剂产品销售范围和上期销售量以及季节性用药情况, 结合临床医生反馈的各种信息等因素, 合理确定其生产批量, 确保生产的自制制剂既满足临床患者用药的需要, 又不会导致药品库存积压过期。

3.构建自制制剂的账务精细化管理, 加强绩效考核

规范管理制剂账务, 设立原材料、包装材料总账、明细账, 并及时登记, 实行先进先出法, 按月核算、按季盘点, 保证账实相符;根据每个品种的生产记录, 及时核对制剂投料情况, 真实反映制剂生产所用原料成本消耗流向, 减少制剂原料流失, 降低制剂成本。加强制剂绩效考核管理, 定期分析工作量指标、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将制剂生产质量、批次产量、差价率、损耗率以及药品过期、滞销等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4.加强成本费用管控, 完善制剂品种分类管理

原辅料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制剂成本, 通过实施批量招标采购把原辅料价格上涨的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抑制制剂成本的过快增长, 同时根据临床使用途径实行制剂品种分类管理, 对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协定处方、单方、验方、祖传秘方等, 分别对待并加以研究, 开发出特色制剂, 在充分发挥制剂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实现双羸。

5.以地市为单位构建一体化“区域性中心制剂室”的设想

“区域性中心制剂室”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对所辖医疗机构的自制制剂, 由各医疗机构将生产数量、规格、包装、交付时间等提出要求, 从网上送达中心制剂室, 由中心制剂室从原料药的采购到成品药的生产和分送实行“一条龙”服务, 货到付款。同时, 为有效保护制剂药品知识产权, 中心制剂室要以合同的方式向处方医疗机构承诺保守配方秘密的责任和义务。

构建一体化“区域性中心制剂室”可以有效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意义如下:

(1) 可以有效利用资源, 提升资本增值率

通过一体化“区域性中心制剂室”集中分送可以整合现有资产、设备、人才等要素, 有效利用资源, 提高人财物使用效率, 解决投入大产出小和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达到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

(2)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节约行政资源

医院自制制剂集中生产分送, 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解决成本较高的问题:一是需求量大的原料药可参与集中招标采购, 享受采购价格优惠;二是便于加强成本管控和经济核算,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人工成本、管理费用、折旧及维修等摊销费用在单位成本中的比重;三是自制制剂集中生产配送, 可以将数十家医疗机构的制剂药品从生产许可、处方审查、质量监管到成本监审、价格核定都集中在“区域性中心制剂室”进行, 大大节约了行政资源,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三、结束语

医院自制制剂是各个医院的特色传统工艺, 有些是代代相传的特效秘方, 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好的特点, 往往成为各个医院提高知名度的“金名片”。医院自制制剂的使用对象是广大社会群众, 因此医院自制制剂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关系到社会福祉与民生和谐的重要工作, 而对医院自身来说, 稳定的利润率也是对这些药方生存下去的支持力量之一。因此, 有效控制制剂成本、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 不仅可以惠泽百姓, 也将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磊.医院制剂的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 2009, (2) :94-95.

[2]肖华, 范尚坦, 张勇, 等.周期使用量分析对医院制剂精细化管理的意义[J].中国药业, 2010, (8) :57-58.

整体成本控制 篇2

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特点

成本会计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它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大专层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服务的。

成本会计课程开出在基础会计等课程之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其一是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其二是为后续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本会计课程的课内学时72,4学分,一学期开设。

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是:

(一)成本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成本信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二)成本会计主要是定期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

(三)成本会计要受统一的会计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

(四)成本会计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统一的、定型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五)成本会计课程注重实际操作,是一门操作技能性很强的课程。

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多为在职的成年人,他们边工作边学习。对于他们而言:

(1)理解力强,但记忆力较差;

(2)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

(3)以个体学习为主,与教师及其他学生的交流的及时性较差,存在着由于教与学分离所造成的及时的信息双向交流和双向反馈的困难。

由于学生多为在职成年人,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靠自学完成学业。他们需要:

(1)能够满足的教学需求的、针对性强的文字教材。

(2)能提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起到助学作用的辅导教材、资料。

(3)能起到强化知识作用的音像教材,使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疑点的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能提供及时交流与沟通的直播课、网上辅导等。

(5)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作业的批改和讲评、阶段性练习、测验等)。

三.网上教学整体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1.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教学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用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为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作为网上教学资源作为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的补充,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方便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成本会计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使网上教学具有远距离开放教育的特点,力争在教学形式上取得突破。增强多媒体教材的趣味性、启发性和交互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使用多种媒体教材,使学生在远离教师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准确、深刻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使其具备运用会计理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根据课程多媒体一体化的设计方案,按照课程网上教学需要,对网上各种动态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使其做到最佳组合。

5.通过网上教学的实施,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缩短学习跨度,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课程的教学媒体,体现课程媒体的完整性。

四.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特点,该课程选择文字教材作为主要媒体,录像教材、直播课堂、期刊辅导、网上教学资源等作为辅助媒体。

(一)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宋常编著的《成本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本教材将成本会计方面的内容划分为十六章,章与章之间既关联又独立,有机构成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

成本会计课程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模式,力求在书中综合体现远距离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努力使其成为适应学生需要的、深受学生喜爱的高水平的远距离教材。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工作和以后的继续学习确实有用。方便自学,通过文字教材就可以使学生较完整地掌握课程基本知识。

(二)录像教材

录像教材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力求充分有效地利用录像媒体丰富的表现力和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水平和应用能力等。

录像教材针对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并考虑到资源的合理使用,不进行系统讲授,而是按照课程内容,划分模块,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以讲解重点、难点为主,指导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文字教材内容的领会。根据本课程的内容需要,录制9+3课时。

(三)直播课堂

为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核算与分析方法,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课程安排2次直播课堂以配合教学进度,其内容包括各章节重、难点解答、学习方法及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题思路的提示、期末复习要求。

(四)CAI课件

成本会计导学CAI课件运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教育学、教学设计和软件设计为一体,实现了良好的人——机交互式教学功能,充分体现了电大成人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课件的教学设计对成本会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归纳、整理,它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使教学设计可以从局部到全局充分地反映每一教学内容的相关过程。从而对所学内容的相互联系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更深入的认识。

成本会计导学CAI课件设计有六个模块,即:生产费用的核算方法、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产品成本报表与分析、练习题、模拟实习、知识点汇集。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课程主要内容的掌握,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查询。

(五)网上学习资源

成本会计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页编制网上学习资源,内容包括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辅导、直播课堂、IP课件,同时推出网上教与学讨论、电子邮件答疑等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各种媒体相互之间的关系:

1.文字教材为主,其他媒体为辅,文字教材是灵魂,力争做到一册文字教材在手就可以完整掌握课程基本知识,其他媒体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开拓视野,把对课程的学习引入更高一层次;

2.录像教材与文字教材相对应,既不重复,又不脱节。录像教材针对课程特点并考虑到资源的合理使用,不进行系统讲授,而是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学习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做学生学习的得力向导和补充;CAI课件供各地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中使用,指导学生有效自学、练习以及应用和提高。

五.网上教学内容及表现形式的设计

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教育和众多的网络求学者,我们的教学观念必须从封闭式的“校园化”教育向开放式的“个性化”教育转变,基于此宗旨,该课程的网上动态教学资源栏目主要有:课程说明、教师介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教学辅导、IP课件及直播课堂等。具体内容为:

1.课程简介。包括课程说明、教师简介、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以及媒体进度提供给学生,以使其能够对本课程有一个明确的、全面的了解。

2.直播课堂。共安排2节课,共2讲。主要是针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讲授。

第一讲:串讲第一章到第八章的内容。第二讲:串讲第九章到第十六章的内容。这些内容在直播课后会及时以文本的形式挂在网上。

3.网上辅导与答疑。在学期中不定期的安排实时的网上教学活动;以及每周(共18周)的经常性地、随时地非实时网上答疑。从学习初期介绍学习方法开始,做到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中遇到各类问题,并解答学习终期考试应掌握的相关问题。

4.练习与自测。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使学生可以自行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5.作业讲评。安排在学期末,主要讲评重点章所布置的难度较大的习题,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6.信箱与在线讨论。随时回复、回答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中的所有问题,以帮助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

六、网上教学实施进度表

学期网上教学实施进度表

课程名称:成本会计时间段:2006年9月――2007年1月 辅导发布时间

文本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 √

IP课件

作业与自测

网上实时讨论 文本讨论

视频讨论

网上联席教学

网上教师研讨

√ √ √ √ √ √ √ √ √ √ √ √ √ √ √

七、特别说明

整体成本控制 篇3

【关键词】 整体节点;工艺制造;质量控制

一、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整体节点类型的钢构桥梁越来越被设计方所采用。我公司生产制造的闽江特大桥钢桁(拱)梁也是其中之一。铁路福厦线闽江特大桥钢桁(拱)梁主桁为(99+198+99)m连续钢桁梁柔性拱结构,采用N型三角桁式,节间长度11米,其中边跨9个节间,中跨18个节间;桁高15米,斜腹杆倾斜53.7°,加劲弦高15米,支点两侧分别加劲一个和两个节间;拱肋采用圆曲线,矢高35米,矢跨比1/4.4。主桁中心距15米,桥面宽12.6米,全长398米,实际通航高度24.253米。

二、主要特点

闽江特大桥钢梁选用结构较复杂的下弦杆E8,该杆件结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杆件所用钢板材料为Q370qD(见杆件结构图)。

下弦杆件E8该杆件长10960mm,总高4500mm,箱体内高1060mm,内宽840mm,总重15.31t。上、下盖板均为δ24mm钢板,腹板采用δ28mm和δ16mm不等厚板对接,箱体内隔板采用δ12mm和δ20mm的钢板,箱体外部与横梁相连接的节点板为两件δ40mm和一件δ20mm的钢板,箱体外部与联结系相连的板件为δ40mm、δ24mm和δ20mm的钢板。杆件共有φ33孔473个、φ26孔216个。根据设计文件及图纸的要求,板件的对接焊缝均要求全熔透焊接。上、下盖板和腹板间均采用开坡口的棱角焊缝。与横梁连接的节点板、与平联下底板连接的节点板和腹板间采用熔透焊缝,其余焊缝均为角焊缝。平联节点板两端部均要求打磨匀顺,并要求进行锤击消应。

三、工艺制造及其质量控制

(一)下料及其板件校正

板件下料均采用等离子数控切割。下料前,先平板。并在规定位置打上材质、炉批号的钢印,以保证材料的可塑性。主要零部件的自由边缘,切割后应对焰切面双侧倒棱,倒棱半径为1.0mm≤R≤2.0mm;节点板圆弧部分应修磨平顺。下料尺寸允许偏差为±2.0mm。

(二)板件对接边及焊接坡口的加工

杆件的腹板由两件板料对接,在对接前,需要先在板料上划线(划出箱型杆件的中心线)。划线时应注意保证对接接头和箱型杆件的中心线垂直,且两块板料上的杆件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两块板料中的厚板根据设计要求侧铣1:10斜面以达到不等厚板对接后匀顺过渡。在此工序中,主要控制中心线和接头的垂直度,保证其小于0.5mm。

坡口加工方法:刨边机加工或半自动切割机完成。但有焊接定位要求的坡口,优先选用机加工的方法完成,其次考虑先机加工定位边再半自动切割坡口的方法。切割坡口后要保证板料的板料宽度的允许偏差:±1.0mm,坡口45°(允许偏差:0-5°)。

(三)板料对接

1.板件对接一定要在平台上进行,以免焊接后造成板件过度扭曲。

2.在对接组拼时,以板料的中心线为基准线,保证对接板的全长范围内不直度小于2mm。检查合格后,进行对接焊缝的焊接。

3.焊缝打磨,保证对接焊缝余高小于2mm。

4.焊接完成后,采用热矫的方法调校焊接变形,加热温度应控制在600~800℃范围内,温度降至室温前,不得锤击钢板。

5.此工序中,应保证板件旁弯控制在3mm以内,不平度控制在每米1mm范围内。

(四)隔板加工

隔板是箱形杆件内部保证弦杆宽度、高度及箱体对角线的关键部件。隔板周边机加工,相同隔板可成组加工。

此工序中,隔板允许偏差:长度、宽度为±0.5 mm;对角线为1.0mm。

(五)箱体的组拼、焊接和无损检测

1.组装顺序

(1)在盖板上划出隔板组装线和杆件中心线,划线误差小于1mm。在腹板上划出上、下盖板和隔板组装线。

(2)根据划线在下盖板上组装隔板和两侧腹板点固焊。在箱体两端加设工艺隔板。组装时注意下盖板和腹板垂直度,保证其小于0.5mm。

(3)采用手工焊焊接隔板角焊缝。焊后对角焊缝周边进行清理、打磨,并做好内防腐。

(4)组装嵌入式上盖板,并检查盖板组装的平直度,合格后点固焊。

2.在组装上盖板前,需要对杆件的隐蔽工程进行报检,该工序控制杆件的内防腐质量,杆件盖板、腹板的垂直度不大于0.5mm(端口处),端口对角线差不大于2mm。

3.焊接完成后,取下两端头工艺隔板,对两端部端隔板以外部位内侧角焊缝按图纸要求进行手工焊。此时方可移动杆件。

4.箱体四条主焊缝外观检查以及100%超声波探伤检查合格后,方可流入下一工序。

(六)杆件校正及划线

1.将杆件放在平台上,用经纬仪来测量杆件上平面的水平度,如水平度过大说明该杆件扭曲,需进行校正,校正温度应控制在600~800℃。平台调平允许偏差:±0.5mm;杆件调平允许偏差:±1.0mm。

2.利用经纬仪钢板尺划出杆件腹板上的对位圈线(即杆件的中心线),以此线为基准线,划杆件腹板上的节点垂线、两端孔群窥视孔对位线、杆件的长度线及长度校正线,并打样冲眼。

此划线工序尤为重要,如划线出现错误,孔自然就产生了错位。在划线的时候可以根据等腰三角形中线与底边垂直的定理。来划窥视孔的中心十字线。在进行质量检查时应该检查窥视孔中心间的间距,允许偏差不大于0.5mm。

(七)杆件钻孔

1.将划好线的杆件放在钻孔平台上,将整体覆盖式样板覆盖到杆件上,使样板上的窥视孔与腹板上划好的窥视孔中心十字线相对,对线误差小于0.5mm。

2.检查各处窥视孔的对位,合格后在杆件的上盖板和两块腹板上钻出各个孔群的定位孔。不等厚对接产生的高差可利用整体样板上的调整螺栓来进行调整。而窥视孔在杆件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可用千斤顶来进行适当的移动(整体样板上设有专门的千斤顶位)。

3.定位孔钻完后,将整体样板撤掉,根据已钻的定位孔用相应的小样板来钻孔群中的其余各孔。

4.此时杆件的三面均已钻完孔,下盖板两端的孔群可利用过孔胎膜以及腹板上孔群来进行钻孔。

(八)与横梁连接的节点板和与平联连接的节点板的拼焊、钻孔

1.与横梁连接的节点板和与平联连接的节点板均采用先孔法,即先根据图纸将板件上的孔群钻出,后根据划线法或定位胎膜进行拼装、焊接。

2.在杆件上按图纸要求划出与平联连接的节点板的拼装线,按拼装线组拼平联节点板并焊接。

3.在杆件上按图纸要求划出与横梁连接的节点板的拼装线。因为与横梁连接的节点板两块间距为540mm,考虑到后孔法的话钻孔不方便,故采用先孔法。但这两块板件与腹板间的焊缝均为留2mm钝边,全熔透的角焊缝,焊接变形很大。根据以往经验,该熔透焊缝完成后可令板件往里收缩3-5mm,因此在焊接定位前,先留出适量的收缩量来保证孔群的整体位置,之后再根据定位胎膜安装与横梁盖板相连的节点板。

4.焊接完成后,检查与横梁连接的节点板和与平联连接的节点板与腹板间的相对位置及垂直度,如焊接变形大于3mm,则需要对板件进行校正。

(九)根据设计文件,对与平联连接的节点板的圆角处进行打磨以及锤击消应

四、结束语

1.该桥杆件经检测全部达到《闽江大桥钢梁制造规则》的要求。

2.对于这种整体节点的大型杆件,采用先划窥视孔十字线,后用整体覆盖式样板钻定位孔,再用小样板钻其余孔的方法,该方法既保证了孔的精度,也节约了时间,比较实用。

3.由于该整体样板在吊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杆件或其它物件进行碰撞,从而影响了样板的精确度,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对样板进行尺寸检查,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

4.与横梁连接的节点板采用的先孔法,因熔透焊缝的收缩量不是很好控制,而且该板件的焊接长度仅有板件整体长度的一半,极其容易使板件产生倾斜,不容易保证孔群精度。如采用后孔法,根据过孔胎膜进行钻孔比较能保证板件上孔群的精度。

参考文献:

[1]TB10212-98.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整体成本控制 篇4

一、现代环境下企业采购行为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产阶段人士的不断扩大, 市场的需求量呈现增涨且需求多样化, 专业化的分工组织越来越多;另一方面, 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年来, 基于网络和信用框架的交易方式、支付方式越来越普及, 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了不可逆转的事实。

在此社会背景下, 企业的采购行为也发展出不同的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为:1.采购标的即对象越来越多且细分, 除实物外还包括新兴的技术与服务;2.采购的范围扩大, 不仅仅在国内采购, 还有国际性采购;不仅仅在线下采购, 还在线上采购, 外向性发展明显;3.交易处理电子化, E-MAIL、传真、电子商务、SRM等, 采购处理的效率大大提升;4.物流配送专业, 专业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甚至快递邮政体系的专业分工, 企业自有车队越来越少;5.支付手段增长, 除传统的支付手段外, 信用证、商业承兑甚至支付宝等电商工具也加入支付行列, 甚至物流公司代收货款等;6.采购过程的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面临挑战。要想控制好企业整体采购成本, 需要熟悉现代企业环境下企业采购行为的特点。

二、企业采购成本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行业企业, 其采购成本按照其管理属性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直接成本:指采购商品的买价;2.变动成本:指随采购标的多寡而有变化的成本, 包括物流成本、资金占压成本等, 变动成本通常与商品流通情况相关;3.隐性成本:指伴随采购行为发生的, 不易计量统计的成本, 包括采购过程的沟通成本、品质事故的处理成本、验货成本、过量采购积压成本甚至商业受贿回扣损失等;采购成本的影响因素非常多, 除受宏观经济环境、大宗商品价格、供需关系情况、资金利率水平等影响之外, 采购成本主要受采购渠道、价格条件、交易方式、商品品质等影响为主。

三、企业采购成本的系统性控制与动态控制

采购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采购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价格管理, 而应该在管理范围、控制手段和理念上进行提升, 以适应新的形式变化。

传统的采购成本控制需要完成一定的升级, 方能适应新的形式变化, 主要有范围和手段的升级:1.管理部门由采购业务部门升级到财务部门、物流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行政部门 (行政性采购) 等全公司范围;2.管理的采购业务从单纯的材料采购到单成品采购、外协加工服务采购、行政性采购、固定资产采购、服务外包、进口商品、低值易耗品采购、工程性一次性采购等全方位的采购行为, 对企业的整体性采购行为进行管控, 降低总的采购成本;3.管理重心从产品价格到拥有成本, 从关注实际的支付货款价格到真正的拥有成本, 将采购过程成本、变动成本和隐性成本等进行整体管控, 也利于梳理内部流程和划分管理责任;4.管理手段从传统手工作业模式为主升级为借助SRM (供应商管理系统) 、EDI (电子交换系统) 、E-C (电子商务) 等现代化的手段模式;甚至通过BI、SPSS等系统及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动态的成本潜力分析模式。 (见图1)

SRM系统对整体链条成本的控制与降低, 以及提高供应商满意度方面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不是一个静态的系统, 而是一个实时变化的动态系统, 企业领导者、采购管理者、财务管理者等管理人员需要树立动态的控制意识, 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适应企业本身的方法与模型, 其中包括建立动态的价格管理机制和弹性的供应市场反应机制。

(一) 引入公平竞争机制

要想实现企业采购成本的整体性控制, 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充分引入公平竞争机制, 引入竞争机制和对比机制是实施有效采购成本管控的核心。在充分引入公平竞争机制的前提下, 要实现采购成本的控制还必需要在达成以下的前提条件下进行:1.采购目的满足:必须要对采购的目的目标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 在不同的企业类型中, 往往存在一定的目的重心差异, 有一些采购以交货为主要目的, 有一些采购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 有一些是兼顾, 例如订单式生产交货期固定的企业往往以及时交货为主要目的, 而像美的电器等自主品牌的企业往往在采购时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2.采购计划的严肃性和可控性:采购计划的下达和调整必须有规范而严格的管理, 否则大量紧急采购或中途暂停采购将可能加大采购成本或者恶化供应商关系, 不利于采购成本控制;当然, 采购计划能否顺利执行还有赖于供应商配合情况等客观条件;3.单笔作业成本意识:采购活动是一项企业作业活动, 是一系列管理、组织、执行和资源投入的结果, 要求管理者需具备作业成本意识, 不仅仅关注采购及时性和效率, 还关注实际某笔采购的后台作业和协作成本。

(二) 分门别类的控制

分门别类的控制有助于按照不同类型采购标的的特点, 而设计出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突出管控的重心, 广泛意义上的采购分类和在财务角度的对应关系有:采购部门的采购: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包装材料等, 其对应到财务会计科目通常为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等。生产部门的采购:包括委外加工服务采购、专门工具与机器设备采购等, 对应到委托加工商品、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研发部门的采购:包括样品购置、样品检测外包采购等, 对应到财务上的研发支出等会计科目;品质部门的采购:主要表现在会计上的应付账款的折扣折让等会计科目;行政部门的采购:包括周期性办公用品采购、外包保洁后勤服务和办公用固定资产采购, 对应到管理费用和固定资产科目;后勤部门的采购:通常为一次性采购业务, 多为低耗品, 记录到当期的管理费用科目;营销部门的采购:包括展会布展与设计服务采购等, 对应到会计上的营销费用科目。其他:指除上述外的采购类业务, 记入不同费用成本科目。财务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关注以上会计科目记录的变化, 通过对比、环比、结构分析、趋势分析等找出问题与规律。

(三) 评估采购业务的合理性和改善方法

在满足采购业务本身的目的前提下, 应当对采购业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其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从采购业务本身角度的评估和从财务资金成本角度的评估:

1. 采购业务本身角度的评估重点。

(1) 常规材料或商品的采购评估。常规材料的采购由于具有历史可比性, 因此常规材料的采购评估主要是通过对比分析价格走势的合理性, 同时, 考虑其材料构成成分是否与大宗商品 (如钢材、铝、铜、煤、石油等) 有直接关系, 如果有则需要建立一定的大宗商品观察机制;对于涉外采购, 则需要关注交易时的汇率和支付时的汇率价差。常规材料或商品的采购成本评估还包括采购批量、采购及时性、采购导致的积压、采购质量处理成本等, 建立基本的预测模型, 以测算采购量的大小与价格的指数关系。有趣的是, 理论上十分推崇的采购经济批量, 在实际操作方面却多多少少存在问题, 兴许是整体成本影响的缩影, 也可以说传统的经济批量仅是一个采购业务单元的角度看到的方法, 而并非整体公司角度。

(2) 半成品的采购评估重点。对于半成品的采购, 重点在于半成品往往具有独特性, 无法在市场上轻易找到一样的产品, 因此会造成其成本估算的难度, 所以, 对于中间半成品应有一套估算半成品的价格模型, 例如主材料成本估算、工时估算等。只有建立好半成品的内部价格估算方式, 方好控制其采购成本。

(3) 服务类产品的评估。服务类产品包括生产性质的服务和日常运营方面的服务, 其中生产性质的服务包括外协加工、委外检测、物流服务、财税服务等, 而日常运营方面的服务包括行政性招聘服务、猎头服务、酒店服务、机票服务等, 不同性质的服务类产品采购控制重点不一样。

对于生产性质的服务采购重点在于考核其服务能力与公司战略经营方面的匹配度, 其成本控制以对比方式较多。

对于日常运营方面的服务采购重点在于对供应商渠道的开发, 同时能够通过“批量采购”、“定点采购”等方式来做集中采购, 降低成本;在渠道开发上, 注意对网络、电子商务、团购等方面服务渠道的开发。

(4) 低值易耗品类产品的评估。低值易耗品通常以性价比为主要采购考核评估方向, 经营者需要建立对低值易耗品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流程, 同时对于其性价比能有一定的测算方案。由于低值易耗品的质量、价格差别十分大, 为了达成较好的性价比, 建议以寻找专业的厂商为主要方式, 在此基础上协商出产品质量的要求和成本控制的可能性。不少企业在低值易耗品方面往往忽视, 或者是采取随意购买的方式, 过于关注交货时间, 而很容易导致质量问题, 即不合乎性价比的评估重心。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还需要关注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替代性产品的更新, 可能会带来成本上的惊喜。

(5) 固定资产采购的评估。固定资产的采购除了基本的性能参数匹配要求之外, 对于其采购成本的控制往往会出现“偏主体轻附件”的情况, 而在很多时候特点是对于大型固定资产, 其配套隐性附件的价格成本往往极高, 例如CT机中的附件, 所以在采购成本控制时重心要关注附件部分。当然, 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还需要关注其售后服务或售后件的价格, 以及物流过程和安装调试过程的价格。

2. 财务资金成本角度的评估。

一提到财务资金成本角度的评估, 很容易让人想到财务管理里面的成本算法, 例如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 实际上财务成本的账面算法是一个静态的大致反应, 其并不能完全反应采购的真正成本构成。在企业管理当中, 财务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进行对采购业务的评估:

(1) 账面成本与实际成本的评估。实际成本包含了账面成本和隐性采购成本, 即对应到采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等。

(2) 采购合同成本和实际应付成本的评估。此部分需特别注意下订单时间和价格调整时间不一致造成的应付性损失。

有时候因为采购业务人员的大意, 特别是常规性材料采购, 采购合同的生效时间往往被忽视, 导致实际应付成本是属于价格合同之前的金额。

(3) 评估产品交付成本与采购合同成本的关系。实际的交付次数可能是多次, 也可能因为质量问题发生多次交货, 也可能因为供应商交付延期产生不必要的成本。交付成本看起来可能是由供应商承担, 但实际上对于采购商而方产生了很多的间接成本费用。

(4) 评估期间直接成本与期间管理费用的关系。对于专门从事于采购服务的企业来说 (例如采购代理) , 其期间直接采购成本与期间管理费用具有直接的关联性, 因此此类企业需要统一打包来测算采购成本。其它相对独立的采购机构, 也应该将管理费用进行分摊, 统一测算相应的采购作业成本。

(5) 评估现实支出和未来支出的关系。并不一定所有的采购需要形成现实的支出, 例如融资性租赁采购有助于改善现实支出和未来支出的结构;当然, 在发生分期支付时, 精明的财务管理者往往会测算其累计支付现值来估算哪种方案更为合理。

因此, 不少采购部门负责人会与财务人员一道, 通过账期控制、商业票据的运用实现合理调整。

未来三年, 大部分传统行业企业均会转型互联网, 这也给采购成本的控制带来一个具无限想象空间的大市场, 其可对比性更强, 2014年, 中国的电子发票开始试行推广, 交易的成本、流程成本、沟通成本将不断地得到释放, 单一的封闭式的采购成本管理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 企业内部ERP与PMC计划系统, 供应链SCM系统, 将逐步代替繁杂的对账过程、产品交付过程、信息沟通过程, 提高采购的效率;高铁时代的来临, 采购物流将变得更快捷, 企业管理者的过程控制力度和信息处理效率, 以及整合整个供应链资源的能力面临极大的考验。

采购成本的过程控制需要深入地研究、综合地控制, 使企业内部的整体采购成本可控, 同时寻找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最低化方法,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协同式竞争。

参考文献

[1]刘涛.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探讨[J].会计师, 2014年12月上总第206期

[2]吕振华.浅议中小制造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J].会计师, 2014年10月上总第202期

[3]高丽芳.新经济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会计师, 2014年7月上总第196期

整体成本控制 篇5

一、概述

中远距离的三维激光扫描仪,一般的测量精度是5mm左右,当进行大场景扫描时,往往因为误差的累积,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因此,如何通过联合其他外业测量手段,提高三维激光扫描整体精度,在实际工作中就非常重要。尤其对于较大场景,同时又有较高精度要求的情况下,例如工厂,大型钢结构扫描。

本文就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积累,阐述一下通过传统的常规测量手段提高扫描精度的方法。

二、方法适用性

1、适合大场景扫描,扫描作业最大直线距离大于200米;

2、对扫描后数据整体精度要求较高的扫描作业;

3、如果整体扫描区域可以被划分为各个单元,则更有利于本方法的实施。

三、实施方法

大场景控制测量与三维扫描结合的实现通过三步来完成: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往往分为两步:第一步,为控制点测量和准备;第二步,获取扫描站点标靶空间坐标。

第一步是为第二步做准备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坐标系,并方便第二步的标靶坐标测量。

第二步,主要是通过免棱镜全站仪,直接获取扫描站点标靶中心位置的空间坐标。

◆三维扫描

逐站完成数据的扫描,并在扫描过程中完成标靶的扫描。

◆数据拼接处理

将控制测量过程中得到的统一坐标系下的标靶的空间坐标导入Cyclone软件中,形成一个大的ScanWorld,然后将所有三维扫描得到的各站数据拼接到该ScanWorld中。本文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现的操作过程。

四、数据拼接处理的具体实现

◆创建控制测量标靶坐标文本文件

我们需要先使用文本文件编辑工具,创建一个文本文件,并将标靶坐标按照指定的格式输入。可以使用Windows的记事本程序。

文本文件格式如下: 注释行1 注释行2 标靶名称1,X坐标,Y坐标,Z坐标 标靶名称2,X坐标,Y坐标,Z坐标

...注意:标靶名称与坐标值间用英文逗号分隔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

标靶名称,X坐标,Y坐标,Z坐标 单位

S1,0,0,0 S2,200.125,123.783,4.326 S3,175.284,100.568,1.237 S4,20.326,306.783,4.033 S5,52.474,209.727,0.965 S6,723.465,20.729,3.383 S7,701.297,50.426,1.644 S8,621.301,100.44,0.06 S9,519.185,145.857,3.061 S10,421.185,300.858,2.48

前面的两个注释行,主要是为了进行更好的备注,供将来查看,对数据导入没有实际影响,一般来说,第一行会列出列的定义,第二行会写明当前坐标采用的单位。

按顺序输入每个标靶的名称及坐标即可。将该文本文件保存好,供下一个环节使用。

◆导入标靶坐标文件到Cyclone做为一个ScanWorld

在Cyclone对应数据库的对应项目(Project)下,导入该文本文件,操作如下:

1、在Cyclone项目管理器中,用鼠标左键先点中要导入的项目,然后在该项目上点击鼠标右键,如下图所示: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Import”命令。可以看到“Import from File”对话框,从该对话框中找到在上一个步骤中准备好的标靶坐标文本文件,用鼠标选中,然后点击“打开”按钮。

2、设置正确的导入参数,完成导入。

在自动弹出的如下所示“Import: ASCII File Format”对话框中,我们要设置好一些参数,保证导入数据能被正确使用。

1)列数(# of column),按我们前面的文本格式,则列数应为4列;

2)忽略的行数(# Rows to skip),因为我们在文本文件中有两个注释行,因此这里设置为2; 3)选中分隔符(Delimited)项及逗号(Comma),我们前面制作的数据文件中,是采用逗号分隔的; 4)选择测量单位(Unit of Measure)为米(Meters),单位的选择要与文本文件中的坐标数据单位一致; 5)修改列定义,在对话框下方的数据区中,第一行为数据列定义,用鼠标点击,可以从列表中进行列名称的修改,将第一列修改为TargetID,第二列为X,第三列为Y,第四列为Z,操作方法如下:

在第一行上点击鼠标左键,第一行中的内容会变为下拉列表:

继续在某个下拉列表上点击鼠标左键,则下拉列表会展开,然后可以在列表中选择需要的项,即可完成列定义的修改。

在以上对话框各项修改设置完成后,点击“Import”按钮。

3、返回Cyclone项目管理器,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项目下新出现了一个ScanWorld:

4、在项目管理器,新增加的ScanWorld下,双击该ScanWorld下的ControlSpace,我们可以看到生成好的完整标靶坐标系:

◆在Cyclone中进行数据拼接

在上一步中,我们创建好了一个常规测量方式得到的整体标靶空间坐标系。下面,我们就可以用以往的标靶拼接方法,将其他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的站点数据拼接进来。

详细操作过程就不再描述了,这里要强调的是:

整体成本控制 篇6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技能课、内容实践性很强,内容分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技术两大部分,培养学生改进、调试、维护典型生产机械控制系统及设计、调试PLC控制系统等专业能力及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按教材章节,教师从绪论到最后一章节内容灌输式的讲解,根据内容顺序插入几个实验或实训课时,这种方式最终的结果是:概念、理论内容多,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少,造成学生的专业关键能力提高受限,远离职业工作环境,出现“学无致用”,而生源地质量逐年下降,他们对教师所讲一套套理论难以理解、似听天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而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生产在一线的、具有实战能力的职业人,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特定的工作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机电体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课程整体设计入手,探索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教学与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目标设计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通过培养达到以下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选用机床电器;能安装、改进、调试、维护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能设计简单的 PLC 应用控制系统;能对企业技术標准、国家技术标准的的查阅;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各类工具。

知识目标:熟练阅读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和接线图;掌握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会正确选用PLC型号、分配PLC控制系统I/O设备、编制并调试PLC程序;熟练掌握PLC控制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态度目标: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遵守工作时间,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企业的6S制度(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能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工,互相帮助、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填写、整理、积累技术资料的能力:在完成电路装接、故障排除、程序调试等工作任务之后能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存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正确描述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任务完成之后能进行工作总结并进行总结发言。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是基于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首先以企业为调查为依据,了解企业岗位设置与能力,再根据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将模块内容重构为学习情景设计,最后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任务。通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实现学生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课程内容具体设计思路框架见图1所示。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设计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本课程组先到机床生产企业现场进行实际生产过程的调研,对其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能力、素质、知识分析,再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把工作任务转化成相应学习项目,所以我们本课程的内容我们进行了重构,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主线,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点,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以必需够用为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教学与相应的职业技能要求相融通,增加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据此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为2大模块、7大学习情景,28个工作任务,内容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

“电气控制技术模块”分三个学习情景。主要选择“C650型车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为本模块的贯穿项目达到教学目标,分解为四个工作任务即:机床电器的选用与维护、基本控制线路分析与绘制、基本控制线路分析与绘制、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测与排除。再按照从简到难的规律,进行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X62W型铣床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等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训练。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模块分4个学习情景。主要以工业自动生产线"运料小车PLC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及调试"为该模块的贯穿项目,通过运料小车PLC控制系统来达到相关要求,为四个工作任务即:确定和选用PLC类型和用户I/O设备、控制系统流程图选择内部元件设计PLC程序、I/O设备的连接动机主电路连接、输入程序PLC并进行调试、利用触摸屏变频器和PLC进行系统联机调试。按从简到难的规律,再组织其他三个学习情景的教学,进行PLC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调试的能力训练。

4.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设计

项目分析引导法:从项目入手,分析所要完成的任务,从知识和操作技能开始进行引导,学时容易理解,效果较好。

任务驱动法:要实现具体的任务,学时应该怎样一步步地完成任务,促使学时思考问题,制定实施计划;完成一个PLC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调试和设计报告等。

“教、学、做”引导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实训及教师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实训技能,并在实训中掌握理论知识。

互相协作问答法:小组成员针对实训中出现的难题进行讨论协商,最后得出结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试分析讨论法:对控制系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为以后实训打下基础。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和动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手段: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专业网站,鼓励和引导学生上网了解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利用校园网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利用组态软件,增强PLC的实践教学效果,利用组态软件开发虚拟设备,直接从计算机屏幕上观察出设备控制结果的正确与否,便于编程和调试。

5.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考核设计

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过程性考核方式,考核在评价标准和方式上,不再以期末笔试形式为主,而是增加技能考核力度,重视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实行"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

结合本课程教学目标,更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考核内容上,除了期末理论考试之外,平时教学项目中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能力考核的方式,是课程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形式上,注重过程的考核评价,不是一味的结果评价。对于本课程,在能力考核中,是否完成工作任务并不是考核的唯一依据。更重要的是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是否有合理的分析方法、实施步骤和工具仪表使用能力。总之,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精神、数控机床电气装调维修方法的养成、工作任务完成过程、学习进步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课程考核评价,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

6.结语

通过对本课程的整体设计,在教学改革探索中,有以下几点体会:教师的观念需要更新,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在专业建设的带动下来进行课程改革,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项目,课程才有活力和操作性;需要加大实训资源和工学结合基地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才能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少讲理论知识,但要带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知识和创新能力。高职课程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研究和探索,为企业培养“下得去、用得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7

实施整体护理中的质量控制 篇7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 要重视基础质量, 把握好关键环节, 必须具备三个转变:书写格式质量转变为内涵质量, 终末质量转变为环节质量, 事后控制转变为预先控制。高质量的病历书写, 娴熟的操作技术, 来源于高标准、高技术、严要求。让护士体会到护理病历的书写、操作技术及服务态度是检验工作能力的标准之一。利用质量控制, 使护理质量、措施、计划相呼应。同时质量控制可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护理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是推动整体护理工作更加深入开展的关键。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使整体护理真正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严格的质量控制才是整体护理成功的保障[2]。只有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开展, 护理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1 护理质量的全程监控

1.1 基础质量控制

岗前培训及教育, 对于新毕业的护士, 岗前培训的目的是预防紧张心理, 加快熟悉环境和工作, 转变护士行为与观念。“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实施多年, 要适应新的模式, 新的质量要求, 必须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只有思想观念、服务观念、护理工作模式彻底转变了, 才能想到病人, 才能为病人尽可能创造好的护理环境, 有利于护理质量提高。才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要训练内容包括医院和护理部理念, 了解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考勤纪律, 认真学习病历书写规范, 掌握病房管理质量标准、基础护理质量标准等, 加强基本技能培训, 学习和巩固疾病相关知识, 培训结束, 考核合格后方可分到科室。安排高年资护师带教辅导, 为护理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环节质量控制

环节质量控制是尤为关键的一点。分科室质量控制和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控制——护理部质量控制和院部质量控制, 其中以护理部质量控制为主。

1.2.1 科室质量控制

重点是进行质量过程的控制,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认真履行职责, 做到人人参与, 人人尽责的工作环境。①科室成立质控小组:由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和办公护士组成, 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质量控制, 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护理质量控制中来, 每个护理成员都是护理质量的直接参与者。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潜力, 提高服务质量。质量控制小组每周检查并打分,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整改。②质量控制内容:可分为整体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特一级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抢救药品质量、当日安全质量等, 每个护理人员都要掌握其质量标准, 考核细则, 并在工作中体现。③定期检查:每周专项检查, 每次1个或2个项目。第1周:病房管理质量, 整体护理质量。第2周:基础护理质量, 特一级护理质量。第3周:消毒隔离质量、各种记录笔记。第4周: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急救药品、物品质量。每周五安全疏理, 月末进行质量回顾。全科护士每月进行1次业务学习、业务查房、理论考试、操作技术考核, 同时与个人效益挂钩。

1.2.2 随机检查

护士长利用下病房机会, 接触病人, 查看措施落实情况, 护士长通过对危重病人、疑难病人、新开展的大手术病人查房, 通过床边教学, 使护理人员从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护士长应重视人才的培养, 努力为她们争取或创造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这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途径。

1.2.3 每日督查

每班提前15 min~20 min到病房了解昨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计划和措施是否相呼应, 哪些措施有待改进, 以便重新对病人进行评估, 修改计划, 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 这样有利于查漏补缺, 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同时阅读交接班报告, 清点物品。而质控小组则全面掌握情况:如病员总数、危重病人、急需处理的问题等。护士长利用晨会、集体交班机会向工作人员全面了解情况, 并布置工作, 提出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2.4 每月工休座谈会

工休座谈会是拉近护患距离的桥梁, 是医、护、患三者相互沟通的纽带, 通过真诚对话, 让病人敞开胸怀对工作人员讲实话, 提出工作中的不足, 对提出的问题科室能尽快解决的尽快解决, 科室不能解决的要向病人和家属解释清楚原因, 给病人满意的答复, 从而取得病人信赖、理解和支持。对提出的好的建议和意见应及时采纳并改进。

1.2.5 科室质量控制结果

通过以上系列措施, 安全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通过检查、考核、反馈对现存的问题科室及时掌握, 对潜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 迅速纠正偏差, 尽力避免和杜绝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 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 科室质控小组应紧紧围绕护理部的管理目标和工作进行, 把握优质、高效、便捷的原则, 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 坚持持续改进的观念, 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 提升科室形象, 继而提升医院形象, 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护理部质量控制

护理部质量控制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护理部在医院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是护理部的重要职能。

2.1 制定护理质量标准

护理质量标准是控制与评价质量的基础和准绳, 更是质量控制的依据。合理科学的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控制取得成功的关键。对病房管理质量、整体护理质量、特级护理质量等项目制定考核标准和检查细则。标准必须符合国家以及卫生部相关法规, 标准能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标准要有可行性、系统性、科学性。

2.2 制定科室合理的职称配置比例

护理部与人事科共同完成。护理必须有足够的人员编制, 并且保证每一护理单元人员的知识结构及职称结构科学合理。

2.3 护理部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按质控不同内容和每位护士长的专业特点, 分别组成相关的质控小组, 按照护理部制定的标准, 进行全院护理质量督查和指导, 定期进行质量考核、做出质量决策、处理质量问题、完善质量标准。

2.4 护理部人员下科室

护理部坚持每日下科室, 深入病房控制关键环节, 如危重病人、新开展的大手术、疑难病病人。新病人的病情观察是否认真到位, 治病护理是否及时, 是否严格执行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通过这些关键环节的控制去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并立即改正, 同时深入病房, 也真实反映了科室存在的问题, 促使大家时刻牢记制度、准则, 把病人是否舒适、满意作为评价自己工作的质量标准, 对工作的不足不断改进完善,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5 制定考核制度

包括理论考试、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病人满意度等, 考核结果均与个人效益挂钩。

2.6 健全夜查房制度

护士长的夜查房不能只流于形式, 强调夜查房内容, 岗位职责, 护士的“慎独”精神, 做到白天护理工作质控与夜间护理质控相结合, 使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形成一个自查、自审、日查、夜查的质量控制网络。

2.7 每月1次的护士长会

邀请业务院长参加, 将全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差错事故、病人投诉在护士长大会上进行反馈, 以便全院引起高度重视, 在例会上, 要讲清真相, 要自查、反省, 勇于自我批评和接受他人的批评, 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使护理质量工作良性循环, 同时要通报护理部质量考核名次及得分情况。

3 终末质量控制

由办公护士和专职质控护士共同完成, 对其中问题上传下达。同时在质量控制中有几项指标不能忽略:对病人的满意度以及病人对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护理诊断的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力度、健康教育覆盖率。

护理是一门高风险的专业, 护士面对的是人的健康和生命, 所从事的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特殊职业。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疗风险也随之升高。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整体护理中的质量, 加强自身学习、三基训练, 提高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 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关键词:基础质量,环节质量,整体护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苏琳, 王斌全, 袁剑云.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9, 23 (5C) :1322-1323.

从供应链整体成本上实现双赢 篇8

我们目前更提倡仓储资源的共享与集约式利用。从事家电物流的企业近300家, 有像安得、中远这样的大型物流企业, 也有小的一些品牌, 其实价格, 比如大家都知道比较真实的运输和仓储现状是从重庆到西安的干线运输价格是50多块钱, 但是在上海的城市配送也是50块钱, 在物流费用中, 其用于城市配送的成本是相当大的。

这就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 目前城市配送的仓储资源还是比较分散, 没有形成资源共享的效应, 比如很多制造企业先把它的货放到RDC仓库中去, 从RDC再二次分配到国美、苏宁、淘宝网、京东商场等布局中的仓库中去, 接下来国美、苏宁以及制造企业的直销企业又把这些货从它的仓库中送到市区中去, 这个供应链无形就增加了一个环节, 多了电商的环节。我举一个北京的例子, RDC可能在石景山, 然后国美仓库可能是在南站, 最终的消费者社区呢可能是在清华, 这个产品要从石景山先送到南站再送到清华北大, 原来20公里的路这样折腾下来要100公里, 无形之中增加了物流成本, 这也是我们目前物流成本高的原因之一。

我们在上海做了一个调查, 整体家电行业的仓库面积达到了30万平米, 1万平米的库是1500万的物流费用, 包括仓储费用和配送费用, 加起来所有仓库产生效益是5个亿, 零售渠道和电子商务企业的零售渠道前几强的是国美、苏宁、家乐福等等总体仓储面积是25万平米, 直接面对的终端物流配送成本要比RDC仓储要高, 1万平米是2000万的物流配送费用, 年物流总费用是5个亿, 两个加起来整个上海家电物流的市场是10个亿的物流规模, 这里面有很多是重复建设的, 成本也是重复的, 这个成本必然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施工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控制措施 篇9

一、建筑工程的一般分部工程概述

一般民用房屋建筑工程通常包含如下分部工程:土方工程、地基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砌体工程、屋面工程、防水工程等。

1.土方工程与地基工程

土方工程与地基工程是建筑工程的第一步。土方工程分为基坑开挖与地基回填土两个阶段。基坑开挖一般两种方式, 中心岛式挖掘与边坡挖运式。中心岛式从周边开始挖掘, 中间形成岛状土坡, 从岛坡上搭设输运栈桥, 将土方从空中输送到基坑外;边坡式挖掘, 从中间开始挖掘, 四周留下一定角度的边坡, 待基坑中间达到标高时, 开始将边坡挖除, 用基坑外的吊运设备将边坡土运出。在基坑挖掘期间, 要进行基坑支护, 同时可以将永久性支护作为地下永久性结构的部件, 并开始进行地基施工。地基有多种类型, 预制桩、浇筑桩、湿喷桩、地下连续墙、沉井、沉箱基础等。基础预制构件在工厂或者坑外现场预制, 然后用工程机械吊沉下坑, 现浇基础与湿喷桩等要在现场钻较深的基桩孔, 现场配比基础材料并灌注。基础施工完毕, 要将原先挖出基坑土回填, 并进行底板封底, 之后方可进行上层结构施工。

2.钢筋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包括钢筋工程与模板浇筑工程。钢筋工程分为多个分项, 从钢筋的入场存放与移动、构件的预制和预弯, 到不同结构墙体与顶板的钢筋安装、锚固与绑扎, 每一项都有其严格的要求。在按照施工设计进行好钢筋的安装之后, 就要支撑浇筑模板。墙体模板的支撑, 要按照设计的混凝土浇筑尺寸以及钢筋安装的尺寸进行, 在准确的位置上以木板作为模板, 钉成密封的浇筑模。进行完钢筋工程与模板工程后, 就开始混凝土的浇筑。建筑工程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 还要进行二次振捣。

3.砌体工程与屋面工程

砌体工程一般都采用适合配比的水泥砂浆作为粘结剂。不过, 根据所采用的砌筑材料的不同, 砌体工程分为砖块砌筑、砌块砌筑和预制板砌筑。砖墙砌筑采用砖块筑成砌体, 在预留出门窗、浇筑构造柱空间的同时, 为了保证砖墙与构造柱结合的牢靠性, 还要留槎。砌块砌筑一般采用中小型砌块。

屋面工程在最后封顶施工中进行。一般还根据屋面的角度分为平屋面与坡屋面, 其中坡屋面是屋面与水平角度大于1:20的屋面。屋面有防水、保温、隔热、管道等较多要求, 要进行保温层、防水层以及管道孔等多项施工。

4.防水工程

建筑工程的防水工程主要是四个方面, 地下结构防水、屋面防水、外墙防水、内部盥洗间防水。地下结构防水主要在底板与地下室外墙两方面。底板必须采用防渗混凝土, 其防水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者其他结构原因导致底板出现裂缝后, 双向的漏水。外墙防水则是单方向防水, 主要防止地下室外墙土体渗水。屋面防水的要求较高, 一般采用防水卷材搭接铺设屋面防水层, 而且由于暴露在自然环境下, 其寿命较短, 房屋使用寿命中要多次进行。内部盥洗间防水, 主要是给排水管道及其在房屋结构上的开孔处的防水处理。

二、加强整体质量的技术措施

1.基坑与地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时, 为了控制支护结构变形, 可以设置一些内支撑或者拉锚索。支撑构件可以采用型钢构件或者用钢筋混凝土构件。非永久性支撑, 应该在回填土足够时, 进行拆除, 永久性支撑设计寿命必须按照30年以上考虑, 包括在引用地下水位数据进行计算时, 也要按照30年平均水位。

型钢构件采用焊接或者高强螺栓紧固, 构件中间节点宜设置在不超过支撑间距的1/3范围内。型钢构件与永久性支护之间, 要采用混凝土填充, 填充用混凝土强度应该达到C20。

回填土时, 要分层铺填, 然后进行夯实, 分层高度不应超过500mm。采用分段回填时, 连接处层间应错开1000mm。冬期施工时, 不能将冻土回填入基坑, 并且分层夯实回填时, 要减小分层高度。降雨期间, 应该停止回填, 待降雨之后, 将最上层湿度过大的土层视情况铲除100~300mm, 填土夯实。

2.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 为了控制其分层厚度, 可用测杆进行检查。地下室底板翻边部位进行振捣时, 一次振捣要达到坍落30~50mm左右, 再进行二次振捣。墙柱水平施工缝的高度小于3000mm时, 应该在底板向上15~20mm处设置;浇筑高度超过3000mm时, 在底板上方25~30mm处设置。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凝固12小时后, 要进行养护。对混凝土表面浇水, 并用布覆盖以保湿。夏季为防止养护水过快蒸发, 可以采用不透光的塑料布覆盖, 或者用吸水的麻袋覆盖, 然后多次浇水保持湿润。冬季期间, 进行混凝土养护, 要考虑防冻, 可以用棉被覆盖, 防止冻裂。

3.砌体与屋面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砖墙的转角与结合处的内外墙应该要同时施工, 如果必须分砌, 则必须采用支撑措施。砌块墙砌块应错缝搭接, 搭接范围要大于90mm。不得用砌块砌筑承重墙, 尤其是小砌块。墙缝水泥砂浆粘结厚度应该在8m~12mm, 以10m为宜。

屋面找坡或者找平, 要设置20×20mm的分格缝。分格缝内为弹性沥青砂填充, 分格缝宽度要小于6m。屋面基层平面度要求一般为5mm, 不得有空鼓平面。基层的阴阳转角处应该做成圆弧过渡。防水卷材的铺贴, 应该坡屋面的下坡开始, 自下而上地进行, 防水卷材应该垂直于坡屋面屋脊, 这样卷材的搭接缝就会顺流水方向;上下层卷材必须都保持平行铺贴, 相邻两层卷材之间, 在宽度方向上应该错开1/2宽度。

4.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防水: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防水混凝土骨料要采用酸性骨料, 含泥量不得超过3%质量分数, 砂应该选择中等粒径的, 砂中不应有泥块。混凝土碎石粒径应该选择5~40mm之间的, 不宜太大, 也不宜太小。

要在底板和地下室外墙平面部位用点粘法铺贴防水卷材, 在地下室的其他接缝、转角等容易漏水的部位应用满粘法铺贴卷材;卷材的接缝宽度要大于10mm;在屋面女墙垂直面与屋面平面交接的转角处, 要调整卷材的长度, 将卷材的接缝设置在屋面平面上, 并且与女墙转角有600mm的距离;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 圆弧的转弯半径应该视卷材的弯折半径而定, 尽可能做小以贴合转角处。在这样的转角外面, 要再贴一层宽度500mm的卷材。

三、结语

整体成本控制 篇10

1 搞好环境控制的“整体观”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只有做到环境与动物之间保持和谐, 动物生存环境符合动物的自然生物学属性动物才能不发病或少发病, 这就是“天物合一”思想。从生物学特性来讲, 猪喜欢干燥、温暖、舒适、卫生的环境, 而广大养猪业户基于条件的限制, 给猪提供的往往是潮湿、寒冷、难耐、肮脏的环境, 常常造成猪群发病率的上升。

1.1 猪场建设

猪场应建立于偏僻的地方, 猪场之间的距离对控制疾病有关系。猪场的位置应与其它场保持一段较长的距离。由于面对土地有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 有时只有集中某一地区养猪。从处理农场排泄物的观点看, 地形集中养猪区是有益的, 但是对于控制疾病却有害。养猪场稠密的地区常面对疾病蔓延而无力彻底控制其危害。

猪场四周最好建立围墙, 猪场过分集中且猪场周围没有明显的界限, 一旦有传染病爆发是难于控制的。因为猪场之间来往的人、狗猫或老鼠都可能是病菌传播的媒介体。很多的猪病皆可在这类密集养猪区出现。所有猪场都应该建立围墙, 至少可以阻止车辆和其他动物任意进入。

不同猪龄的猪群, 分隔一段距离有助于减少传染病的散播。唯一无法分开的是哺乳舍, 因为母猪和仔猪混在一起, 因此, 死亡率最高的猪舍便是哺乳舍。另一个被忽略的是不同年龄母猪饲养于母猪栏或哺乳舍甚至并栏于公猪群, 导致年轻易感猪染上年长猪散播的疾病。一般猪场配置应把种猪舍设于距出入口最远处, 接着是母猪栏与分娩舍, 再来是离乳仔猪和肥育猪舍, 再到装载台。猪舍可事先计划, 分段建造。

1.2 适宜的舍内环境

温度:初生仔猪需要32~33℃的环境温度, 以后每周可下降2℃, 21 d断奶的仔猪断奶时需要27℃, 28 d断奶的仔猪断奶时的环境温度也不能低于25℃。保育期的仔猪环境温度以22~25℃为宜。育成、育肥阶段环境温度以18~23℃为宜。湿度:相对湿度以50%~55%为宜。

空气质量:氨气15.18 mg/m3以下。二氧化碳:0.15%以下。总尘埃:3.7 mg/m3以下。可吸入尘埃:0.23 mg m3以下。

1.3 饲养密度

首先应该保持规模小的猪群, 养猪密度与规模的大小亦影响疾病的传入, 规模小的猪群较安全。当传染病爆发时, 大型养猪场必更严重, 持续较长且不易控制。猪场愈大, 疾病发生时损失亦愈大。故考虑兴建大养猪场, 疾病控制将是首先考虑的因素。与其建立1所有1 000头母猪的猪场时, 不如以安全起见建立2所500头母猪的猪场。

降低饲养密度可大大降低猪群的发病率, 在目前猪病多发的情况下提高饲养密度只会造成猪群发病率升高、经济效益下降, 而降低饲养密度可能会使单只猪的经济效益和总体经济效益都有明显的升高。

猪群的大小:保育猪每群不超过20头。最好是同一母猪生产的同一窝仔猪, 一般在10头左右。育成、育肥猪每群不超过10头。

适宜密度:断奶:15 kg, 每平方米3头;15~30 kg, 每平方米2头;30~60kg, 每平方米1.5头;60~100 kg, 每平方米0.9头。

2 管理方式上的“整体观”

猪病防控上的“群防群控”思想, 有两层含义:一是采取的措施针对所有的猪, 二是采取的措施, 针对尽可能多的病。管理方式是否科学、先进, 会造成发病率的巨大差异, 是决定养猪成败的关键, 是界定现代科学养猪与传统养猪的分水岭。

2.1 自繁自养 全进全出

尽量减少猪场的猪只来自不同的猪源, 若猪场猪只来自不同猪源, 新猪只的引入将导致新疾病的混合感染, 非但威胁到引进的新猪, 对原有猪只亦构成相当大的威胁。若猪场必须来自不同猪源, 且这些猪只健康状况不明时, 必须根据自身猪场猪病流行情况, 选购无下述感染的新猪:猪瘟、伪狂犬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痢疾、布氏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钩端螺旋体病、猪疥癣、肠道寄生虫感染。避免买进离乳猪, 35~40 kg的猪特别容易染病并且携带种各种各样的传染病。

自繁自养的猪场一般病比较少。全进全出制度是控制传染病和减少传染病发生的最好方式。只有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才能确保空舍的消毒, 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链, 降低猪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杜绝上一批次的猪把病原微生物传给下一批猪。

公猪或母猪的更新, 最好有隔离舍, 使新进的猪只隔离检疫3~6周后合群。隔离期间必须经常观察引进猪只的健康状况和采血测验抗体。

不可忽略公猪, 公猪会传染疾病给母猪群、如布氏杆菌症, 新公猪应严密隔离和抽血检测, 人工授精可以防止公猪接触母猪群。而且, 有的疾病感染公猪的精液, 也会传播性病给母猪群。

2.2 密闭式隔栏

采用栅栏式隔栏, 2个不同栏舍的猪只会进行嘴巴的接触, 造成疾病的接触传播。一头猪发病会通过这种接吻式的 (猪只喜欢的一种感情交流方式) 传播方式将疾病在整个猪舍传播开来。采用封闭式隔栏 (隔墙) , 会杜绝各栏舍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 把传播范围限制在一个栏内。

2.3 分点饲养

分点饲养又分为三点式饲养和两点式饲养。三点式饲养, 就是妊娠舍和分娩舍为一处, 保育舍为一处, 育成和育肥另为一处。两点式饲养就是妊娠舍和分娩舍为一处, 保育舍、育成舍和育肥舍为一处。各点之间的距离在150 m以上。分点式饲养杜绝或减少了不同生产用途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之间疾病的传播机会。及时淘汰病弱猪:生长发育迟缓的猪只最易感染疾病或者本身就是患病猪, 这些猪往往成为猪场内猪病的主要传染源。及时淘汰这些病弱猪只就等于消除了传染源, 会大大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机会。

2.4 避免过多参观客人

许多参观访问的客人可能是传染病的媒介, 来往于许多猪场之间的药厂或饲料厂推销员和兽医应禁止入场。生猪经营商可能去过了其他许多猪场, 别的猪场的猪只、运输工具及司机亦为最大之污染源。猪只出售, 应由本场工人亲自操作。猪场装载场, 位于围墙边缘, 猪商或运载工人不需进入猪场即可将猪运走。使用后, 猪舍装载场及工具均须冲洗消毒。

应尽量减少参观客人, 对必须参观访问的客人应有基本防疫措施如提供保护外套、胶鞋并经消毒药水及石英灯消毒, 才让其进入。且进场时须先淋浴更衣, 若参观者与其它猪只接触过时, 必须3 d后方可准其进入。管理区办公室应设计无生产区外或尽量靠近围墙边, 使载运物品工作不需进入猪场却可将猪运走或物品送入。

2.5 做好围产期的卫生管理

孕猪于产前2周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阻断猪蛔虫的垂直传播, 可减少哺乳仔猪发生蛔虫性肺炎, 达到减少猪呼吸道综合征发病因子的目的。孕猪进入产房前清洗全身, 并做乳房区消毒。哺乳仔猪可考虑用长效抗菌药物做“保健性注射”用药。发生猪呼吸道综合征严重的场、群, 用本场源血清防治等, 往往可有良好效果。

3 治疗上的“整体观”

3.1 找出主导和主要的致病因子控制钥匙病原

猪呼吸道综合征是由多种传染性因子和非传染因子引发的一种综合征, 在同一病猪体内可分离到多种细菌和病毒, 经研究证明:多种病原间相互作用, 往往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病原为钥匙病原, 率先通过降低宿主局部或全身的防御机制而使其它病原相继侵袭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征 (蓝耳病) 、猪的Ⅱ型圆环病毒被认为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钥匙病。在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时, 首先要对钥匙病进行有效控制, 尤其是要搞好猪肺炎支原体和蓝耳病的控制, 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才有可能相应减少。

另外, 发生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场、群, 有时常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是什么病毒、什么细菌引起的发病上找致病原因, 但在现实中, 往往忽略了非微生物因素的致病作用, 可能本次引发的猪呼吸道综合征, 主要是由于缺乏保温条件 (尤其是保育舍) 、通风不良、空气污浊和煤炉排出的有害气体和烟尘而主导了本次的发病, 也或是免疫抑制因素 (包括饲料的霉菌毒素) 主导了发病, 所以在查找病因时, 必须根据现场及各方面相关素材进行认真分析, 不可主观臆断, 尽可能的找出主导和主要的致病因子。

3.2 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目前, 导致猪呼吸道疾病乃至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其主要原因就是猪群的群体免疫力低下, 全面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是杜绝和减少疾病的根本。引起猪细菌性呼吸道病的病原有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败血波氏杆菌、链球菌等等。这些病原所导致的感染, 现在很多情况下应用疫苗免疫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原因可能与猪群免疫力低下加之疫苗本身的质量不佳有关。

引起猪呼吸道病的常见的病毒有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圆环病毒以及猪瘟病毒等。以上这几种病毒性呼吸道病没有任何好的抗病毒药可以应用于临床, 并且农业部在2005年11月份已下文明令禁止在食用动物上使用人工合成的抗病毒药物。这四种病主要依靠综合性生物安全措施、改善饲养环境、提高猪的营养水平和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来进行预防。

导致猪群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免疫抑制病的广泛存在, 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重金属添加剂的滥用, 如高铜、高胂、高锌;霉菌毒素污染;影响免疫的化学药物, 如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滥用;严重的囚禁;恶劣的环境;过多的应激;营养的不平衡。定期或长期添加一些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 对减少呼吸道疾病大有益处。有些呼吸道疾病属于内源性感染, 如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通过搞好环境卫生和加强消毒等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发病, 必须定期添加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和对该病原菌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在养猪生产上, 用提高免疫力的诸益健与复方广谱抗菌药氟特、别克混饲, 可以同时抑杀病原和提高免疫力, 对预防呼吸道病效果极为显著。

3.3 重视带猪空气消毒的作用

整体成本控制 篇11

关键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设计,问题探析

公司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保证经营的合规合法性、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性、会计信息的质量及提高公司经营效率, 所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COSO报告提出,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五项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 这成为现代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 相互牵制原则。

相互牵制原则是指一项完整的交易或事项, 必须分配给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

合规合法;内审部门还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完善, 通过分析该体系的不足, 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领导层,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领导应重视和支持内审工作, 督查本单位内部审计的执行情况,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意见执行目标责任制, 将是否执行内审意见情况纳入事业单位工作目标考核之中。职工也应明确内审的重要性, 不再惧怕内审, 逐步认识到内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从而更主动自觉地接受内审, 时刻配合内审的工作, 以保证内审工作得以有效实施为己任。

(二) 建立匿名举报制度

单位应当设立匿名举报制度, 由独立的监督委员会管理匿名举报信, 秘密深入调查, 严肃彻查任何违法乱纪行为, 最终提出惩治办法与整改措施。只有设立了匿名举报制度, 底层职工才敢将自己知道的关于领导班子的一切放心的说出来, 否则哪还敢讲真话?真话一说出来, 就得收拾东西走人, 这就是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底层职工还要继续工作, 哪敢得罪现任领导, 只能对贪污腐败、侵占资产等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力求明哲保身。所以匿名举报制度是最好的让大家讲真话的方式。而且, 匿名举报制度应当由单位所有职工参与, 这样不仅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可能还能发现一些领导班子的罪过与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很多时候侵占资产、贪污腐败的行为恰恰是领导班子有份参与的, 如果不将监督的权力下达给职工, 永远都不会查出领导班子的罪过, 使他们洋洋得意, 一手遮天, 逍遥法外, 继续霸占着国家的职权, 挥霍着国家的财产, 铺张浪费, 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且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 掌握着巨大的公共权力, 因此领导班子也面临着滥用职权为自己谋求便利的风险。这样的行为正是每个单位, 无论是政府、高校还是医院应该从活动中, 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 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 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 从而避免扯皮和脱节现象, 减少矛盾和内耗, 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本质而言, 协调原则体现了公司管理中的分工原则和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 这样可以在保证某项业务各环节协调一致推进, 提高交易完成的效率。协调配合原则, 是对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

(三) 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指公司单位应该根据各岗位业务性质和人员要求, 相应地赋予作业任务和职责权限, 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 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 以使职、权相结合。岗位责任明确, 工作程式化, 要求做到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专职, 办事有标准, 工作有检查, 以此定奖罚。

根本上全力杜绝的。

(三) 将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职责分离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 内部监督旨在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 如果仍用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的人员来实施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的作用就无法发挥, 因为这就产生了自我评价。评价自己设计的内部控制, 评价自己执行的内部控制, 谁还能提得出来问题呢?所以, 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 内部监督是内部监督, 两者的职责不能相互混淆,

(四) 设定完善的自我评价指标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设定完善的内部评价指标, 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 形成评价结论, 并出具评价报告, 使内部监督有理可依, 有据可循。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实施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或专门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构实施评价。比如内部控制缺陷多严重就属于内部控制失效, 比如贪污资金多少就属于重大严重问题, 都可以在自我评价指标中找到依据。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评价指标应当不同, 因为不同单位的业务也各不相同, 自我评价指标应当涉及单位的所有相关业务, 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等等, 缺一不可。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确定评价的方法、范围、各项目的权重, 关键的业务如资金收支业务应当特别关注, 在自我评价表中设定的权重也应当较高。对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报告应当作为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和绩效考核的依据, 对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内部机构和人员应提出表彰, 对违反内部控制的内部机构和人员应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 应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提出改进方案。

现代公司规模大小不一、组织也够形式多样、盈利模式丰富多彩, 并且经营化境瞬息万变, 公司只有根据自身公司特征和人员素质特点, 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 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保证公司财产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并提高公司经营效率。

(四) 成本效益原则。贯彻成本效益原则, 即要求公司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因此, 因实行内部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 否则应舍弃该控制措施。从理论上讲, 有效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发现和阻止所有的错误和舞弊, 但是由于现实中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一定的成本, 并且由于现代公司中交易事项复杂多样, 这决定了公司在设计内部控制时, 不可能对所有的交易或事项均进行控制, 只有在设计内部控制所带来的收益大于相应内部控制成本支出时, 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才是可行的。因此, 公司在设计内部控制时, 要充分考虑公司对错误舞弊的容忍度以及内部控制本身所可能产生的成本效益来确定设计内部控制的范围。

(五) 整体结构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系统, 必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 并覆盖各项业务和部门。各项控制要素、各业务循环或部门的子控制系统, 必须有机构成为公司内部控制的整体架构。各子系统的具体控制目标, 必须对应整体控制系统的一般目标。这要求公司在设计内部控制时不但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五要素的完善性, 还要求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确保各项内部控制的目标服从于整体的内部控制目标。

二、现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整体框架设计思路

(一) 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整体设计

家庭作坊是公司的初始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 公司管理者、所有者、生产者于一身。在这类公司中, 最大化公司利益同最大化所有者利益是一致的, 不存在利益不一致问题。并且, 由于这类公司规模较小, 管理异常简单, 公司主带领若干家庭成员组成了公司, 这类公司不需要内部控制。现代公司规模越来越大, 集团公司、跨国公司称为通常的公司组织形式。超大的公司规模所需要的巨量资本, 难以有单个的投资者提供, 投资者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并且由于公司规模的扩大, 聘请有特殊管理技能的职业经理人参与公司管理也是一种必然选择。这样, 投资者、管理者、员工的利益不再趋于一致, 为解决各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 各类机构营运而生。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职工代表大会, 这些不同的内部组织, 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 如何安排这些不同内部组织的权责利成为内部控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此外, 公司规模的扩大, 意味着公司员工的增大, 单级的管理层级难以管理数量庞大的员工群体。因此, 如何设计管理层级, 则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设计中第二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下属员工是现代公司的主体, 构成了一经个纵向框架, 这是现代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硬件基础。硬件框架建设问题其实就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问题, 设计中应以解决各类利益群体利益冲突 (尤其是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 为总目标和导向, 对公司治理的各个层次进行分层目标设计。要求管理当局提供真实、完善、有用的信息是股东大会这一公司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责, 监督管理当局的经营行为, 作出正确的投资和管理决策是监事会的重要职责。董事会接受股东的委托, 保证投资计划、财务方案、财务预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等的科学、公平是公司董事会的职责。接受董事会委托, 负责公司日常运营事物是公司经理层的重要职责。各事业部围绕公司总体经营战略目标, 承担相应的责任, 并对总金理负责。在公司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设计时, 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围绕公司总体目标展开组织维度设计;2.充分考虑公司的经营业务特点、公司规模及行业特点;3.避免公司总体目标分解中的遗漏和重复;4.尽量保证不同部门间相互牵制及协调一致性;5.不相容职务由不同人担任;6.体现激励、约束原则。

(二) 部门维度内部控制设计原则

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都是公司总体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因素, 组织总体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各分部门目标的实现。因此, 确保各部门目标的实现对于保证公司整体目标实现至关重要。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够保证部门目标的实现。

部门控制主要分两块:部门行政职能控制和部门业务控制。在部门维度的内部控制设计上要明确各个部门的控制目标、工作职责、内部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岗位职责、部门权限、职责划分等。同时还应注意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不重叠、不明确。

交易是部门的基本活动单元, 如生产活动、采购活动、销售活动、人事管理、成本控制、财务审批权限等。对于部门业务维度控制制度设计, 要区分经常性项目和非经常项目。在设计同经常性项目相关的内部控制时, 要引入流出再造的思想, 通过分析、讨论, 识别出各业务环节, 通过合并、缩减、合并等手段, 强化增值业务环节, 抛弃不增值业务环节, 并以建模的方式将其制度化、文档化, 并作为流程控制的基础予以实施和推广。如果某项业务涉及多个部门, 则要考虑跨越组织维度和部门维度, 进行流程再造,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可能的风险、确定关键控制点。综上所述, 为了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内部控制效果, 在部门维度的内部控制设计时, 要首先进行流程再造, 在此基础上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关键控制点, 然后进行部门维度的内部控制设计。

(三) 作业维度的内部控制设计

一项交易由若干作业构成, 作业由活动构成, 这些活动的组成方式和顺序将影响过程的效果与效率。作业是由若干活动构成, 这些活动的组成方式和顺序将影响过程的效率与效果。作业不存在独立性, 往往一个作业的输出通常是下一作业的输入。作业维度的内部控制是整个立体控制框架的控制基础, 它的控制效率与效果往往上溯影响项目的运行、部门目标的实现, 甚至整个公司控制的大局。作业维度的内部控制设计可以引入适时制 (JIT) 作业管理、作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最新管理技术和方法, 使作业维度的内部控制成为优化、快捷性的作业标准。这样既可以提高交易运行的效率, 还可以有效方式交易过程中错误、舞弊的发生, 为部门目标实现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三、内部控制框架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文档控制是内部控制运行的有力保障

在公司整体维度、部门维度及作业维度的内部控制中, 文档控制是基础。所谓文档控制, 也就是将所需要的控制形成文

作业成本法在高校精确化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文/孟晓凡王兴东

摘要:成本费用的高速增长对高校的精确化财务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提高高校资源使用效益, 本文从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其在高校精确化财务管理中的适用性入手, 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研究, 以为费用标准制定、财政经费的核拨和成本需求的预测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财务管理;应用研究

运用作业成本法对高校成本进行核算, 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作业, 改进作业管理, 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高校资源使用效益。同时得到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为学费标准的制定、财政经费的核拨、成本需求的预测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提供有力的支持。从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其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适用性入手, 为提高高校教育成本精细化核算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一、高校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研究

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是以作业为中心, 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 最终计算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通过对所有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 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 改进“增值作业”, 增加“顾客价值”, 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终达到提高盈利能力的目的。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是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 作业导致间接成本发生;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

档, 作为控制执行、记录、考核和评价的依据。实际中, 公司的内部控制文档包括三类:一是公司内部控制手册, 其中体现了公司的控制目标、控制原则、控制方针、控制架构, 以及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 是统领公司内部控制的控制大纲;第二是部门层面的内部控制, 它由职位手册和项目控制文件组成, 职位手册是各个部门的行政控制文件, 体现了部门的目标、职位设置、职位职责、权限等因素, 项目文件对控制的项目流程建模并标准化, 是实际操作项目时的行动指南。

(二) 试运行与评审是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的关键

由于组织结构和组织环境的复杂性,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存在许多困难。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的平稳实施并有效发挥其作用, 在正式实施内部控制之前, 要进行试运行, 并设置专门的机构, 通过观察、询问、符合性测试等技术手段, 识别和记录试运行过程中困难存在的问题, 如权限重叠、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非增值环节过多等问题。在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时, 可以以部门为基础, 测试各部门的岗位设置、

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企业及高校的应用比较广泛。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 必然要耗费大量的资源, 形成教育成本。准确地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是各高校追求的目标, 并为高校进行管理决策、确定恰当的成本, 以及为国家财政对高校进行财政拨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业成本法为计量高校学生教育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系统的方法。作业成本法融合了作业管理、过程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 体现了“二维”观念, 它不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的过程, 还通过对作业链、作业和资源动因的分析, 为管理者提供引起作业的原因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非财务信息。一方面是将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耗费进行归集、分配以及将其对象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也是对耗费进行信息反馈和控制的过程, 不仅能保证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准确性、明晰性, 还有利于高校管理者掌握影响教育成本的因素, 促使高校有效地控制形成教育成本的整个过程中各环节的支出情况, 减少不必要的作业, 降低不必要的支出。从而有效提高高校的精确化财务管理水平。

二、作业成本法在高校的一般应用程序

高校的整体管理是以学生培养为核心的, 我们以学生培养为核心确定作业成本法在高校精确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方式。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应用程序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归集的资源费用分配到作业中心。资源是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所发生耗费的最初形态, 资源费用是资源的价值表现形式。根据资源费用的类别归集各种消耗, 形成资源库, 然后再分配到各作业中心和作业上, 形成作业成本库。

把资源费用分配归集到相关作业, 首要问题是准确确定资

功能、权限、业务, 是否与其他部门恰当衔接。以项目为基础进行测试时, 重点对项目的流程进行测试, 观察项目所涉及的各部门工作是否协调一致, 是否存在重复等。针对识别和记录的问题, 公司管理层要予以充分重视, 并积极修正内部控制。

本质而言, 内部控制是保障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机制, 进而具有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作用。公司应对内部控制予以充分重视, 在树立内部控制理念的基础上, 积极实施内部控制, 并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 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内部控制, 这些对于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青松.《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4) .

上一篇: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下一篇:暂态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