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媒体

2024-10-10

电视新闻媒体(共12篇)

电视新闻媒体 篇1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是无法避免的, 这也意味着各种媒体形式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式。电视媒体作为一直以来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 需要将以往的营销模式进行转变, 将自身的进步步伐加快起来。争取能够与其他不同媒介相互结合到一起, 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 从而在全媒体时代中谋得一席之地。

1 全媒体简介

对于全媒体概念的解释需要提到几个关键词, 即为“多媒体”、“业务融合”、“三屏合一”和“5W”。其中, 多媒体所代表的是所有信息的传播形式, 例如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网络站点等等;而业务融合的意思是将不一样的媒体中介形态结合到一起, 例如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广播音像等;三屏合一即为通过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来完成对于信息的接收;而5W代表的是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效果。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是时代所导致的, 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现象。但是对于以往的报刊报纸以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来说, 将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传统媒体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 与新媒体站在同一个战壕中, 则终将面临被淘汰的下场。

2 全媒体对电视新闻的影响

对于传统媒介来说,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无疑给他们带来的是沉重的打击。如今新闻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且多具有时效性, 例如当下拥有数亿人使用的微信、微博平台、网络门户网站等。它们具有着传播速度快, 阅读方便, 内含信息量大等特点。而电视新闻虽然相较于报刊杂志等媒介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由于其在信息的采集与发布之间存在着多个步骤, 所以会非常影响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例如, 某地发生某个突发事件, 电视新闻需要通过记者实地采访、编辑写发言稿、节目录制等环节, 最后才能够将整个事件通过电视屏幕终端呈现在观众面前。而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新闻发布的话则完全省去了这些环节, 只要目击者以及拍客将文字或者影像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终端上传到某门户网站, 观众立刻就能够了解到突发事件的全过程, 这种时效性是电视新闻所无法比拟的。

通过例子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 电视新闻相较于互联网终端来说是具有一定的弱势的, 它无法做到将新闻信息第一时间传播给大众, 这一点就极大的制约了电视新闻的向前发展。如果不采取措施以及改变营销思路, 将失去更多的受众群体。

3 全媒体时代中电视媒体和电视新闻的发展现状

3.1 传播方式

新型媒介形态的出现已经将电视媒介的传播速度慢、传播面狭窄等缺点暴露出来。由于使用与互联网相连的终端来进行的信息传播具有不受时间、地点、人员限制的特点, 所以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来完成对新闻信息的浏览。

但如今, 电视媒介已经开始逐步的将网络与数字有效的结合到一起, 电视不再仅仅需要有线闭路来接受信息, 通过网络也能够随心所欲的进行新闻信息的搜索。除此之外, 电视媒介也同当下比较火爆的信息传播新媒体进行合作, 通过这些新技术来实现同客户进行在线交流、解决用户难题等功能。逐渐的将电视新闻向新媒体进行靠拢, 完善其功能。

3.2 收视方式

在如今的时代, 年轻人都讲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由于电视节目需要定时观看, 并且还经常出现长时间的广告, 所以让很多人都选择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观看影片、新闻等。不过在近年来, 有很多电视台都相继推出了很多极具代表性的综艺节目, 例如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爱情保卫战等等。这些节目牢牢的吸引住了一些忠实的粉丝, 同时也预示出了今后电视媒体所需要进行努力的方向。

4 全媒体时代中电视新闻所出现的问题

4.1 受众群体老龄化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 电视媒体的观众普遍都是40岁以上的民众, 并且在这些观众当中几乎都是一些收入少、学历低的人。由于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慢, 所以电视媒体至今为止仍然是他们茶余饭后的主要消遣。如果不能够将这种状态进行转变, 电视新闻将逐渐沦为真正的“夕阳产业”。

4.2 互动性较差

新媒体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除了其时效性高、传播面广以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互动性非常强。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聊天软件来同其他观众以及传播者进行交流, 并且能够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及时的抒发出来。让每个人都成为了新闻的制造者与参与者, 并在某种意义上让普通群众也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但电视媒介就十分缺失这点功能, 观众们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不能够对新闻进行自主的选择和筛选。并且当出现一些自己不是很赞同观点时也无法将自己的意见进行表达, 让观众感觉不到“新闻主人翁”的体会。

4.3 传播时效慢、传播范围狭窄

除去台式电脑以外, 平板电脑、手机等都是如今比较方便的移动设备, 它们能够非常快速的将新闻信息传播给大众, 并且不受任何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任何民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受众者。如今的手机报、新闻客户端以及聊天软件的新闻板块都已经获得了相当一大部分人的认可, 从而让电视新闻在无形当中就流失掉了相当大一部分的客户群体。

之所以说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狭窄, 是由于它信息的传播终端主要通过的就是家庭电视机, 而电视机不能够像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那样随意移动, 并且需要有有线电视才能够进行观看, 所以观众会收到空间以及时间上的限制, 无法随心所欲的及时观看最新的资讯信息。

5 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的思考与选择

5.1 提高电视新闻的系统性

新媒体具有时效性高的特点, 电视新闻如果想要与之抗衡, 就需要具备更为深刻的论点剖析, 让观众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了解。网络媒体虽然能够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观看到信息表面的内容, 但是却无法让观众深入的了解事件深层次中的思想内容。电视新闻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新闻信息进行编辑、探讨和总结, 以至于能够让新闻事件通过更为系统的方式来传播给大众。

5.2 提高电视新闻的整合盘点性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过, 很多年轻观众之所以青睐新媒体是由于它具有十分强的交互性。电视新闻虽然无法做到让观众之间进行实时交流, 但是却可以通过提高盘点性来将新闻内容更为系统且深刻的展现给观众面前, 帮助观众从各种角度来将新闻进行了解, 尽可能的还原新闻的真实性。例如在节目现场开设辩论会, 通过不同观点、立场两方的辩论与互动来让观众加深对新闻的印象;还可以通过情景剧的方式现场还原新闻的内容, 为新闻赋予更高的观看性。

5.3 创新主持人以及主播的表达方式

近几年来, 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当红主播, 而他们所主持的电视节目也借着他们的东风继而风生水起, 大红特红了一次。这种“主播效应”正是电视媒体进行改革和创新的一个绝佳手段。通过对主播的形象、语言、肢体动作以及个性的塑造, 极有可能引发起观众的共鸣, 最终达成提高节目知名度和留住观众的最终目的。

5.4 寻找节目的定位

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在我国经久不衰的《新闻联播》节目, 它的特点非常的鲜明, 通常都是选择一些面露正气, 五官大方的主持人进行播讲, 并且对于每篇新闻的讲述都将语速平衡在200字/分钟, 让观众产生一种威严、充满正能量的视听感受。《新闻联播》已经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 将自己的播出风格根深蒂固的扎根在了观众心中, 它就好像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存在感十足。

这就说明, 如果想要让电视节目能够得到持久的发展, 需要找到自身的定位以及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是新闻类的节目, 就需要让观众感受到稳健且具有权威性;而娱乐类的节目, 要让观众充分的感受到趣味性, 并且要定期的在节目中放出一些包袱, 尽可能的活跃节目内的气氛;情感类的节目则要力争真实, 将主持人、嘉宾与观众之间的情感紧密的联系到一起, 从而形成连锁反应, 留住观众的心。

6 结论

电视新闻媒体就是传统的代名词, 而新媒体代表的则是创新。在如今的时代中, 创新就意味着进步与发展, 一味守旧的话最终的结局就是被时代所淘汰。传统电视伴随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它辉煌过、成功过。但如今, 它所面临的是一个全所未有的新难题, 这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笔者认为, 电视媒体如果能够将自身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并且从旧的观念和运营模式中走出去, 就能够将新媒体变成其向上发展的踏板, 从而开辟出属于电视新闻媒体的一块新天地。

摘要:文章针对全媒体时代视阈下电视媒体和电视新闻的发展一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包括对全媒体的简介、全媒体对电视新闻的影响、电视新闻的发展现状、全媒体时代中电视新闻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电视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以期能够对各位同仁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电视新闻

参考文献

[1]徐敏.电视新闻表达的“平民化”——对民生新闻版块《热线姐妹花》“热”的思考[J].新闻天地 (论文版) , 2009 (3) .

[2]何旭, 赵雪峰.报纸新闻表达的自主创新探析[J].新闻三昧, 2009 (12) .

[3]李文冰.全媒体背景下传媒和传媒人社会责任的缺失与重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 (1) .

[4]李东晖, 王清, 陈立渡.强化新闻表达精做日常新闻[J].新闻前哨, 2010 (7) .

[5]叶子.电视新闻:与时间同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50-151.

[6]徐国源.当代新闻写作采访[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6-7.

电视新闻媒体 篇2

在我们的校园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无论风吹雨打,从不抱怨。在校园篮球场的某个小角落,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老大爷。你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了?我在这里工作十几年了,我觉得不辛苦,我觉得待在家里还不好些,在外面看看报纸也就好一些。你如果不读书不看报,有句老话,人不学就变笨,刀不磨就变钝。对于老大爷这种行为,我们同学们有什么看法呢? 反正我挺喜欢读书的。这个老大爷虽然是为了生存才在那里卖水,可能为了打发时间才读点报读点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我挺赞同这种想法能够排除外部的干扰得到心灵的慰藉。对于拥有优越读书环境的大学生还不好好珍惜这种资源你怎么看因为我从踏入大学的第一步开始,我就觉得大学生是来生活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的,所以我觉得他们还没长大吧。我觉得老大爷很有情调。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一般老人看书看报的还是比较少,至少说明他热爱生活,这个年龄段的生活还是可以的,有心情坐下来晒太阳看书看报。老大爷没有好的读书条件,但是他却没有放弃这种读书思考的机会,这给我们有优越读书条件的大学生带来很多思考。

新闻连线:电视新闻报道新突破 篇3

一、新闻连线节目产生的背景

新闻连线节目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的视音频传输手段,完全打破空间地域的束缚,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相关人员连在一起,就受众高度关注的一个新闻事件或者新闻话题,进行报道、讨论和评述的节目形式。这种新型节目形式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使电视新闻报道要有新突破。

随着我国新闻媒体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新闻媒体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近年来,报纸媒体中晚报的兴起,将新闻报道中的深度报道推向了极致;广播媒体中专业频率的出现,将新闻的时效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又以其互动性强显示出无限魅力。所有这些都对电视新闻报道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迫使电视媒体博采各家之长,充分发挥电视技术潜力,在电视新闻报道形式上进行创新。

2.观众的需求越来越高,简单的新闻报道已难以满足观众的需要。

对电视媒体来说,除了其他媒体的竞争,内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去年以来,全国在无线和有线电视台合并的潮流下,数以千计的专业化频道应运而生,电视媒体已经由稀缺转变为过剩,观众也因此有了更多的选择。另外,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对电视新闻报道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挑剔,由过去的"你播什么我看什么"变为"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这就要求电视新闻报道要以更快、更深、更多的信息量和更强的现场感来满足观众的需要。

3.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闻连线成为可能。

近年来,电视技术、信息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视频、音频、微波、光缆、通讯等技术的完善和普及,为新闻连线提供了技术保障。如果没有这些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物质条件,新闻连线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新闻连线节目的特征

新闻连线节目实际上是将电视新闻报道或电视直播节目与演播室节目通过现代电视技术有机地连接起来,将前方的新闻报道或现场报道与后方的访谈融为一体。除了有一般电视新闻报道的特征外,还有以下显著特征。

1.新闻题材重大,是观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事件。

新闻连线节目的题材要么是内容复杂、头绪较多,要么是正在发展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且观众对此题材又有着高度的关注度。对这类事件或问题的报道,若用一般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往往由于篇幅小、时间紧的限制,记者难以进行从容的观察和思考,不能进行深入的追踪和挖掘,所作的报道大多流于表象,信息量、时效性也较差。通过新闻连线,既能对事件进行充分报道,又能展开深入的讨论,还可以根据需要插播背景资料,并且能随时把握事件的发展和进程。同时,通过将某一方面的专家请进演播室或进行连线采访,更能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度内涵,以全面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组合满足观众的需要。中央电视台成功地对韩日世界杯、今年"两会"以及伊拉克战争的连线报道,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2.时空跨度大,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电视新闻报道的束缚。

新闻连线节目充分运用现代电视技术和通讯技术,缩短了客观上的距离,不管地球上、地球外,只要人类能涉足的地方,就能将其置入观众面前的电视屏幕,使地球真正成为一个村落。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新闻连线的技术被中央电视台广泛而熟练地运用着。只要观众坐在电视机前,就能看到伊拉克战争的现场,看到伊拉克周边国家所建的难民营和军队调动情况,看到美英等国家高官的活动和军事部署情况,看到世界各国政府的表态及群众游行示威的现场,甚至刚刚还在看伊拉克惨烈的战争场面,转眼又看到在美国好莱坞举行的奥斯卡颁奖盛况等。空间上的距离感在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新闻连线节目还通过背景资料的运用,在节目中插播背景报道,将时间上的距离拉近。如中央电视台对伊拉克战争的连线报道,既有正在进行的战争现场,又有十几年前海湾战争的情况,还有这十几年来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和武器核查情况。时间上的距离感在此也被大大弱化。

3.报道的信息量大、深度高、思辨性强。

新闻连线节目由于彻底摆脱了时空的局限,通过多点式、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能够充分将某一事件的所有信息呈现给观众。再通过演播室中专家对这些信息的综合、讨论、述评,进一步充实背景、延展现场、阐释观点和看法,挖掘出深层次的新闻内涵。同时,通过对事件所涉及的各方面人物的采访,以及有不同观点的专家之间的讨论甚至交锋,使整个报道具有思辨性。由此可以看出,新闻连线节目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从理性思考欠缺、报道深度不够、透视性不强走向提升自身的思辨色彩,加强报道深度,增强透视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4.现场感、参与性强,不仅报道结果,而且更重视过程。

有专家将人类与外界的感知分为三个接触阶段:一是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二是以书面文字或电话、摄像等方式实现的人际接触;三是由电视与网络带来的接触,它既有第一类的亲情和直观,又有第二类超越时空的优势。新闻连线报道可谓完美地体现出了第三类的优势。以前的电视新闻报道只是客观地叙述,偏重于报道结果,很少注重细节,更不用说过程了;而新闻连线报道将事件的现场、环境、人物、进程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连线,在不同地方出镜的记者引领着观众的视线,走进现场、寻找细节、探寻人物、追踪过程,使观众很容易将自己放在那个环境里去设想,更加深刻地关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以及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最大限度地拉近了媒体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意识。

5.主持人角色突显,综合能力成为主持人驾驭节目的关键。

电视新闻媒体 篇4

1 形式丰富的电视采编播手段, 是电视新闻宣传的基础

目前, 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 因为有着成熟的电视拍摄、编辑和传输手段, 整个采访、编辑、播出、节目制作等流程都十分完善。并且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 能够极大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宣传效果。所以, 在明确电视新闻宣传的任务与方向后, 需要重点做好策划的工作。

进行拍摄前, 先要明确一个角度和选题、基本方法和框架, 明确具体的新闻选题后, 记者要认真思考报道的中心主题。记者通过报道的中心主题, 可以有效的对新闻事件进行判断, 当然, 中心思想除了存在于电视新闻中, 同时还需要在一个时间内通过多个新闻进行体现, 并且只有在特殊的新闻事件中, 才能找到具有鲜明特色的电视新闻角度。只有通过很多个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事实, 并多侧面和多角度进行报道, 才能更加充分的、完美的将重要中心思想体现出来。对电视新闻来说, 要将媒体的声像并茂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综合考虑拍摄现场、采访对象和现场气氛等因素, 要深入进行采访, 将新闻细节拍摄出来, 把新闻事实更好反映出来, 达到宣传的目的。

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绵阳市北川县受灾严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面对观众的需求, 绵阳电视台在5月12日当天前后派出多名记者赶赴北川地震现场, 及时对震后的北川情况进行拍摄。随后, 卫星车、直播车陆续抵达北川, 地震第二天, 绵阳电视台三套节目就并机和央视进行电视新闻直播, 将北川震后救灾的情况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来报道, 从而能够有效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开展, 集中社会各方力量, 同时极大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在整个新闻报道中, 绵阳电视台的宣传效果十分良好。

2 多样化的电视采访手段, 加快了电视新闻宣传的创新

在新媒体背景之下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范围提出了更高要求, 需要提高新闻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度, 同时随着受众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 对高质量生活愈加重视, 希望获得更多高价值的新闻[1]。所以, 电视媒体作为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所以要加快创新, 这是电视新闻的生命。记者在电视新闻的采访过程中, 必须综合考虑各方因素, 将电视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 通过对多样化电视技术的利用, 实现电视新闻质量的提升, 以此加快电视新闻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

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时, 需要借助摄像机、灯光以及话筒等技术, 确保顺利完成整个电视新闻采访工作。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 可以更好的收集、整理、编辑新闻事件材料, 从而形成完整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大量电视新闻摄像中, 现场观察和拍摄要同时开展, 这需要记者具备较强的能力。摄像记者要加强与文字记者、编辑记者的协调沟通, 确保让思想观念得到统一。记者要在采访中注意多看、多想, 并且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解能力与应变能力。

此外, 在电视新闻宣传中, 新闻记者采集信息的手段也更加丰富, 并逐步发展得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如:以绵阳电视台为例,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逐步应用转播车、卫星和成套的采访设备, 即摄像、灯光、录音、切换以及视频技术等, 这些技术设备主要是为了传送电视活动图像。在当前多元化电视采访手段下, 进一步加快了电视新闻宣传的创新, 提高了绵阳电视台的宣传效果。

3 采编技术手段的运用, 突破了时空限制

新媒体背景下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来激烈, 只有在确定报道内容后, 创造更多独特的形式, 才能提高竞争力。电视新闻为获得出色表现, 要拥有并合理运用优势技术。对单条电视新闻而言, 要重点对剪辑、特技的运用的方法加以考虑。但是对整档新闻节目和栏目而言, 需要对栏目、片头等方面的编排进行考虑, 特别是将非线性编辑技术应用到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后, 让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水平有了质的提升[2]。非线性编辑技术不会受到时空的局限, 通过运用直播、视频连线、双视窗等新的技术, 可以将新闻及时传输到电视屏幕上。

比如, 绵阳电视台对北川地震7周年纪念大会的报道, 在利用卫星、微波、光纤等先进技术后, 可以实现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同步直播, 这里面主要内容有纪念大会、灾区学生上课情况、北川新县城灾后民众生活情况等多个直播点的实时情况, 构成了一张跨地域的空间网络, 将北川县震后7周年的新闻事件以立体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从根本上解决了电视新闻线性编排方面的问题, 满足了受众从立体上把握新闻事件的需求。通过让受众第一时间接收到新闻信息, 可以有效提高报道的力道, 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在应用电视新闻编辑新技术后, 可以实现新闻现场采访与后方编辑、制作、设计的结合, 从而将新闻信息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

当然, 由于记者身在新闻现场, 除了要用镜头记录, 还要一次性表现和展示采访对象的情绪、心理状态、内心情感和生理状况等, 在卫星传输手段的支持下, 将采访录像传回演播室后, 再进行后期的编辑加工, 所得到更深层次的思想和内容, 并非是采访对象和记者的感受, 而是编辑部思想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 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真实感, 提高了新闻的可信度。对新闻事件而言, 只有当事人、知情者、见证人说的话才更具发言权。在进行新闻采访时, 以记者现场出境的报道方式, 由于记者处在新闻画面中, 是事件的目击者和参与者, 可以就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对见证人或当事人提问, 从而让受众获得需要了解的信息。所以, 现场采访可以将观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增强其参与感, 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新闻宣传的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 要立足于已经掌握到的新闻采访手段, 积极进行改进与创新, 同时从不同新闻内容的性质出发, 合理选择相应的采访手段, 将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起来, 以此进一步推动电视新闻宣传和播报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话题等信息的需求, 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效果。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过程中,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方式有了很大转变,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广泛应用新闻采编新技术, 以更加丰富的形式, 为电视新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文主要介绍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宣传中电视采访手段的运用。

关键词:电视新闻,宣传,采访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婧.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J].视听, 2013 (09) :54-55.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5

一、前期策划。

在准备拍摄的前一天,我们开了一个小组讨论会,事先要考虑好拍摄的细节和内容。由于知道和模特大赛有关,我们不仅观看了财经频道的样片,也参考了其他新闻视频的拍摄手法。

我们提前确定了以下几点,以便不会出现突发状况:

1、准备好机器、三脚架、电池(充好电)、小蜜蜂(收音)。

2、拍摄内容(模特展示服装、评委、嘉宾讲话)、拍摄角度。

3、拍摄时间安排、内容构想假设。

二、拍摄素材。

第二天下午一点出发,到达拍摄场地,才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天的活动要比我设想的更加正式。活动前发布会――明星走红毯――大型活动,这应该是一个大型活动的普遍流程了。

所以当参加拍摄时,我们最好提前了解活动流程。如果无法得知,更多的时候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防止漏掉素材。

同时由于现场记者、明星、粉丝众多,导致管理不畅,现场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记者观众甚至可以直接接触明星,也没有保安阻拦舞台上下,如果有突发状况产生,后果不堪设想。

在拍摄和组织活动方面总结一下几点:

1、拍摄嘉宾或领导时采用第几位或水平高度,可以使被拍摄者形象高大。

2、在拍摄明星走红毯时,地上会专门为明星标出站位。

明星走红毯时,记者普遍拍摄照片,与室内拍摄平面图类似。

中间正对明星设立一个主光源,左右两侧斜45°会有补光灯(比主光源柔和),向明星侧面打光。以此将明星侧面的阴影修掉,增加层次和立体感。

三、后期制作。

在拍摄完素材后,学长根据当天的素材以及负责人的活动流程表,修改并完成了一段240字左右的新闻稿。(下图为最终稿)将稿子发给电视台,电视台就会发回播音员录制的音频,根据音频就可以剪辑了。

这次的新闻有五条剪辑线:音频、内容、包装、字幕、台标。在观摩学长剪辑时我认为,剪辑就像是搭积木,根据音频内容节奏,不断加入我们之前拍摄的素材。如果要提高效率,就一定要提前熟悉所有素材,找到最适合的画面镜头,掌握节奏变化。而每一条剪辑线的方法都差不多。

基本弄完之后为了想要短片精致一点,可以细化以下几点:

1、调色差。

由于拍摄场地不同、舞台灯光效果强等多种原因,为了防止色调变化太明显,需要适当调整色差。

2、调声音。

有的节目会规定音量大小的范围,所以有时候要做调整。

3、调时长。

剪辑的片子时长最好控制在整分整秒,比如这次的新闻时间控制在54秒整。

我觉得剪辑也要多看多学,不仅要学习优秀的视频剪辑技巧,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本能。这次新闻是我们所有人的第一次尝试,成功率很高。究其原因,我认为正是学长在剪辑方面体现出的艺术本能。

这种艺术本能,需要我们在学习其他优秀作品的时候自己去实践、去培养。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俯拍镜头饱受赞誉,导演程耳说,这是他的艺术本能,他觉得就该这样拍,没什么道理。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特点探析 篇6

摘要:新媒介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也对电视新闻的采编与传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以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为例,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在新闻的内容来源、播报形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与正统新闻节目有显著的差异。将新闻的锐度、综艺的态度和微博的思路融合,有可能是电视新闻发展的未来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安徽卫视《每日新闻报》一个时长近三十分钟、每天在固定时间播出的新闻类节目,却没有一个出镜记者,没有一个外派摄影师,只需要一个场地不太大的演播室,一个主持人和一个大尺寸的触摸屏,在若干年前,这恐怕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但是,在当下这个新媒体时代,这却已经变成了现实。

新媒体,也被称为多媒体或数字媒体等,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在当下,新媒体,多是指基于数字化信息存储与传播的媒介。具体点说,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包括网络、手机、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数字广播、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1]。

新媒体是一个历史时间概念,在人类进程的每个阶段都可能会有不同的新媒体出现。新媒体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已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所以新媒体这个概念不是固定的。早在20世纪麦克卢汉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时候,电视还是新媒体,但是现在,电视很难说是新媒体了,更多地,我们把网络、手机等看作是新媒体。可以预见,“新媒体”将会层出不穷。[2]自然地,新媒体也并不会终结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这样一个平台上。人类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形态和传播媒介也自然会不断地发展和推演。

新媒体的发展、演变和推进,不仅深刻影响了大众的生活,而且对文学、音乐和视觉艺术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微博文学等)、电子音乐、数字化电影、多媒体交响乐、多媒体戏剧、多媒体舞蹈和表演等新媒体艺术形态,也致使新闻的采编、制作、发布和传播出现明显的改变。

了解新闻传播学的人都知道,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由五大要素构成,那就是:传播者、受众、讯息、媒介和反馈。也就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概括的“5W”过程模式[3](P50)。也就是说,信息传播是需要“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消费过程”三个方面的。其中,新闻传播主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不仅要负责信息内容的采集、选择、加工与制作,还要在发布信息前进行必要的审核与把关,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有用性。

要制作或发布一条新闻,其“生产过程”都如此复杂,更别说要制做一个有固定时长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了。但上述要求,指代的都还是传统的新闻传播,到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则大有不同。

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开播于2011年12月12日,至今已两年有余。该节目没有一个外出采访记者、没有一个外景摄影师,只有编辑借助新媒体负责收集和采编新闻,播报的新闻全部取自于其他数字电视新闻、网络或手机传播的视频和图片等。时长不到半小时的《每日新闻报》有几大版块,分别是:每日话题、今日热点、视频新闻、本周声音、随手拍图、微观天下等。上述各个版块播报的新闻,时间都不长,均是对搜集来的视频或图片加以解说。

“全媒体、微时代、锐新闻”,这是《每日新闻报》开办之初的口号,也是制作人对该栏目的定位。相较于传统的电视新闻类节目,《每日新闻报》的确体现出当代新媒体数字技术时代传播的新特点:

首先是新闻的内容来源上,不再依赖于记者的外出采访和采集,而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利用网络、手机等搜集、选择和采编新闻。上面说过,《每日新闻报》分为几大板块,但其中的内容来源却具有一致性,基本上是来自于其他电视台播报过的新闻、一些综合门户网站上提供的视频资料、广大网民自发拍摄和发布的新闻事件或普通民众通过电脑或手机借助网站、博客或微博等平台,发布的视频或图片等。

《每日新闻报》的自我定位,是一档全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杂志,事实上,其内容却是以视频资料为主体。在当今的新闻报道中,无论是社会重大事件,还是突发事件,都已经开始注重视频的采用,眼见为实嘛。所以,《每日新闻报》几大版块里的每日话题、今日热点和视频新闻,基本上都是结合采集到的视频资料来展开的。当然,还有很多的视频资料是由广大网民上传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这些视频有的是生活场景与片段,有的是社会现象,甚至有的是在线直播的嘉宾访谈、娱乐现场等等。有图像有声音有画面,直观形象方便,取之即用,只需主持人稍加解说即可。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电视媒体,曾是互联网视频节目资源的最大提供者;而现在,以《每日新闻报》为例的电视新闻节目,竟然完全颠覆了上述关系。以前,人们常说要靠记者去跑新闻,现在,足不出户,宅在室内,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天下新闻片刻就搜罗于指间。室内的空间是有限的,但虚拟的空间和世界是无限量的,不怕没有新闻,就怕你会沉溺在信息大网中难以选择。

其次是新闻的播出形式和表达形式上,与正统的电视新闻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在新闻的播出形式上,因为所有的新闻都采集于其他的数字化媒体与平台,所以缺少直播。众所周知,直播形式适用于一些有意义的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在线及时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真实性和感染性。现在,只要资金足够,很多的电视台和大型门户网站都会购买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新闻的在线直播报道。而《每日新闻报》的新闻,则基本上都是转播,没有直播。

还有,在表达和播报形式上,相较于正统新闻主持人的“正襟危坐”,《每日新闻报》栏目在主持形式上也比较自由。每期一位主持人,均是站立着主持。他(或她)的面前是一台自己可以随手操作与调控的数字化电脑,身后则是观感更佳的播放大屏幕。正统新闻类节目,大都需要一个字频显示器(即提字器),甚至还需要有一个专门操作显示器的工作人员来配合主持人播报新闻,而在《每日新闻报》这里,一切皆由主持人一人掌控。

此外,相对于正统新闻类节目,《每日新闻报》的主持人在播报语言、语速和表情方面,也都具有个人化色彩:语言可以普通,可以方言;语速可以快,也可以慢;表情也非一副面孔到底,可以严肃,可以微笑,甚至大笑也无妨。可见比较随意随性。即使是主持人的着装与发型,也不是那么正统,相对也比较生活化一些。一句话,《每日新闻报》的主持人一改传统正襟危坐的播报方式,或麻辣犀利,或诙谐幽默,嬉笑怒骂,皆成风格,使《每日新闻报》看上去更像是一档带有娱乐色彩的脱口秀节目。

再次,相较于正统的新闻节目,《每日新闻报》在传播的效果上,具有强大的互动性。《每日新闻报》不仅有在大屏幕上随时显示的即时互动的字幕信息,还有电子布告栏、栏目的微博空间、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等信息服务,增强反馈、即时互动。其实,该节目其中的一个版块“随手拍图,你拍我播”,也体现出栏目的特色,即观众既是受众,也是节目的参与者和信息的提供者。

另外,该节目还设置了一个固定版块,即宝宝秀。在每期新闻播报的同时,屏幕一角会播放一些宝宝图片。这些图片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观众,他们通过电邮发送自己拍摄的宝宝图片,又通过电视屏幕来呈现,互动效果明显。

概言之,《每日新闻报》启用全新高清演播室和大尺寸触摸屏,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来采集、加工和发布信息,信息来源广,时间跨度大,信息表达和传播呈现出多样性和媒介融合性;在播报形式上,呈现出区别正统新闻节目的个性化、多样化和自主化的特点;与受众的即时互动,也大大加强了受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但不可否认,《每日新闻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栏目版块虽多,但内容简短,不够丰富,更缺乏深度;还有新闻不仅缺乏直播,更缺乏延展性与后续性深入报道。因为节目内容多取自于视频资料,有的网络视频是经过多媒体压缩处理的,画质不够清晰,无法与传统电视画面相媲美。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其他媒体的新闻,真实性都应该是第一位的,但网络上传播的视频或消息,有的未经验证与核实,其真实有效性未必能够保证。另外还存在网络视频和手机视频的知识产权问题。有的网民大量上传的视频资源并非出自原创,本身就存在侵权问题。节目组又直接拿来使用,未免有“取之即用,不论归属”的嫌疑。

毋庸讳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借助和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传播和发布新闻,已是大势所趋。《每日新闻报》可以说是一个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的先行者。要想使该类节目能够被更多的受众关注、接受和认可,使节目有长存的可能性,对节目进行一定的改革和提升是必须的。

首先,该类节目一定要注重新闻的价值选择和后续性报道与深度加工。当下社会,是一个信息海量和泛化的时代。而信息的海量直接导致了垃圾化和重复化,信息本身的价值正在被创造海量信息的网络本身所消减。所以,节目的采编者一定要具有一双慧眼,在信息的海洋中善于选择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惟有对新闻的深度整合、专题化制作,才能让受众不仅能看到新闻,更能了解到新闻的背景、故事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的分析与评论。可喜的是,在《每日新闻报》的第一个版块“每日话题”里,已经采用了专业人士点评的方式。比如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何亮亮,在节目开办之初就已经加盟《每日新闻报》,重点点评每日播报的重大事件。还有其他一些大牌评论员和电视人也受邀成为该栏目的特约评论员。这无疑会提升节目的档次和深度。

此外,《每日新闻报》以视频、图片加主持人的解说、点评为主,所以对主持人的要求更多更大。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主持人基本决定了该类节目的档次、质量与认可度。相较于正统的电视新闻主持人,《每日新闻报》的主持人几乎是集采、编、播于一体,他(或她)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和认知,选择要播报的内容和形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自己的喜好、个性和价值评判。但是,新闻是播报给广大观众看的,主持人现场“聊新闻”或“侃新闻”,除了要“笑点”,更要求有“亮点”,在评论一些涉及伦理、道德、社会正义等方面的新闻时,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立场,是非分明、态度明确。因为“在视觉屏幕的时代,观看观点显得至关重要”[4]。另外,在收集和采编新闻时,一定要了解受众的层次和心理,注意选择切合受众需求的信息和知识,加强对受众自主原创的新闻和信息内容的吸纳与开放,以及便捷的互动交流和协同共享方式。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与大众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电视媒介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和业余时间里最为主要的娱乐媒介。到了21世纪,互联网、手机等又取代电视成为当下新的传播媒体。大众的生活和日常经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视觉化。图像挤压着文字,趣味遮蔽了思想,这就是当下真实的文化景观。“新闻节目是一种娱乐形式,而不是为了教育、反思或净化灵魂,而且我们还不能过于指责那些把新闻节目作此定位的人。”[5](P77)新闻娱乐化,不管你接受与否,却已是大势所趋。当然,如果新闻节目仅仅以娱乐化为目标,是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的。一个新闻栏目,如果能够既有新闻的锐度,又有综艺的态度,更有微博的思路,无疑是适应了信息爆炸时代,也迎合了观众在快节奏、高压力生活下,快速浏览信息、迅速给予评论的需要。

希望在“全媒体、微时代、锐新闻”的口号引领下,在节目组不断的提升和创新下,《每日新闻报》真的能够成为像该节目制片人张翔所期望的,成为新媒体时代引领新一轮新闻时评节目风潮的先行者。

(本文为2013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3zytz053;合肥师范学院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3tszy01。)

注释:

[1]欧阳友权:《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动向》,湘潭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2]葛红兵:《新媒体与当下文学发展的四种趋向》,http://622008591.qzone.qq.com/blog/1293764465。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电视新闻媒体 篇7

新闻节目作为媒体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 对媒体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新媒体开始诞生与发展。正是新媒体的出现, 对电视媒体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促进我国县级电视台的发展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而对县级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方法加以创新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加快了我国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的速率。新媒体不仅严重影响了电视媒体, 加剧了媒体领域的竞争, 而且还为电视媒体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传统媒体只要可以把握住发展机遇, 就一定可以加快自身的发展。

因为互联网技术在新媒体中的运用, 所以新媒体在新闻信息含量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伴随着网络科技的持续进步, 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仍会持续扩大, 特别是移动手机客户端以及网络互动平台的持续发展, 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传统媒体, 将会面临着愈加艰难的发展境遇, 甚至有可能遭受淘汰。此时传统媒体不能依靠传统的发展策略, 一定要采取创新式新闻采编方法, 提高新闻的采编质量, 在新媒体发展的同时, 加快自身的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下, 县级电视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假如想加快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发展, 就一定要对新闻节目的采编手段加以创新。只有采取创新式采编策略, 才能够加快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因此, 作者提出了如下若干创新策略:

(一) 利用本土资源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地方电视媒体通常是在地方上级部门的直接管辖范围内, 因为电视台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因此并没有打造品牌以及维护品牌的经验。鉴于此类情况, 要打造自身特色品牌, 就一定要结合本土资源, 打造本地人满意的电视新闻。比如说, 昭通电视台基于本土化发展, 制作了方言新闻节目《壳子》与《630播报》, 源于此档节目是基于本地人“口味”而推出的, 因此一经推出, 便备受大众欢迎, 十分成功。不仅如此, 县级新闻媒体必须要提高自身反应机动能力, 每当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 县级新闻媒体必须要夺得舆论先机, 提高人们对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二) 开通互动平台来提高竞争魅力

互动平台的实行能够有效提高节目收视率, 因此, 在新闻节目中能够借助于新媒体传播手段来开展互动平台, 加强节目和观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比如说, 有些正式节目不宜在节目现场实行互动, 此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微信、微博开展网络互动, 实行场外式互动。而有些电视新闻节目较为灵活, 如“说天下”等一些节目, 我们能够创建短信以及场外热线互动, 与观众之间开展实时互动沟通。基于一些特殊情况, 我们能够在新闻节目中应观众要求, 帮助他们处理一些生活难题, 借助这种方法来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高效发挥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生活化功效。

(三) 坚持打造县级强势媒体, 提升内部活力

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 阻碍了县级媒体进一步发展。此时, 我们要坚持“打造县级强势媒体”的最终目标, 勇于打破“县级发展思维”, 敢于带领县级媒体与全市、全省以及全国媒体竞争, 提高发展目标, 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然而现实情况并不是很理念, 许多职员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 他们很难熟练地运用当前的一些新技术以及一些新型设备, 阻碍了电视台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我们一定要激发、提升内部的活力。坚持贯彻“争第一, 创唯一”的发展理念。对于那些具备才干的人才我们要优先选用, 为那些具有才干的职员提供一个发展平台。不仅如此, 我们还要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提升工作业绩在考核指标中所占的比例;对于那些对电视台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我们要加大奖励的力度, 以此来提升内部人员的工作活力。同时, 我们还要实现按岗分配, 要让所有人均能够发挥自身才能, 张扬自身个性, 进而全面提升所有人员的活力。

(四) 加强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

基于新媒体背景出发, 假如想在开辟生存空间的同时, 还能够提高县级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人数, 就一定要加快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间的融合。例如, 在新媒体环境中有一些大众比较关注的新闻, 此时电视新闻能够对此类新闻加以深度剖析, 以此来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此时, 县级电视台需要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手段, 如微信、微博等传播手段来进行传播, 提高人们对此类新闻的熟知度以及对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关注度。

四、总结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 对电视媒体的影响十分大。然而在迎接挑战的同时, 也有了新的机遇, 所以新媒体即使给县级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影响, 但是也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电视媒体要懂得合理地运用发展策略, 借助于新媒体平台来加快自身的发展。因此, 只要县级电视台可以把握住发展机遇, 采取创新式采编方法, 就能够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质量, 推动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摘要:伴随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 传统电视媒体遭受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县级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了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在大众心里的地位, 一定要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方法加以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对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并基于新媒体时代下的县级电视新闻节目采编提出了一些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采编策略,创新

参考文献

[1]李莉.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能力[J].科技与创新, 2014 (23) :133-134.

[2]胡彦辉.浅谈县级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意识[J].科技风, 2015 (16) :233.

[3]曹淑芳, 王艳丽.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建立“走转改”活动常态机制初探[J].新闻传播, 2015 (15) :111-112.

[4]吴东海.数字媒体时代县级台电视媒体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04) :128-129.

电视新闻形态变革——新闻超市 篇8

1 新闻超市的产生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 很多时候, 群众参与新闻节目的积极性不断增高, 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 与电视报道进行互动。传播者与受众一体化成为新闻的一个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电视新闻的主导者, 究竟如何报道新闻, 成为电视新闻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闻超市是电视新闻形态的一种变革, 是信息化时代环境下的一种产物, 它的特点是:第一, 有很多的信息进行组合, 不仅花样多, 而且内容很丰富, 品质也不一样, 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第二, 这种新闻形态的形式比较简单, 且比较生动活泼, 更加类似于新的新闻窗口进行组合成为一体化的新闻内容;第三, 这种形态的新闻内容里面的资讯内容比重加大了, 更加服务百姓的口味, 也更加人性化, 服务性更强。

例如2002年开播的《江苏新时空》电视新闻节目, 就是新闻超市的一个极好的例子。这个节目采用的是版块分割的形式, 将不同的内容分在不同的版块内, 例如, 时政要闻、写真、综合性的新闻等, 都是不同的版块内容。而每一个大版块里面又含有许多细节的内容, 每个版块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通过主持人的连续承上启下的播报, 将不同版块的内容引出来, 把主要的信息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而观众若是对新闻内容有兴趣, 则会继续观看, 就像是超市的导购一样, 把重要的信息透露给消费者, 消费者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选择相应的产品。这种形态的新闻内容, 给了观众更多的选择权, 对新闻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比较灵活的新闻模式, 与传统的新闻形态相比, 有了很大的不同。

2 新闻超市存在的意义

新闻超市的出现, 是传统新闻形态的一种彻底改变, 无论是对于观众, 还是新闻从业者, 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简单些说, 新闻超市汇集了很多新闻信息, 将这些信息糅合在一起, 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相应的节目内容进行观看。这给群众更多的主动性, 对于新闻节目的受关注度也会有一定推动作用。

首先, 新闻超市的出现, 电视新闻的中心由传播者变为受众。

新闻超市形态出现之后,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 仍然是传播者在播报, 而观众在观看, 但实际上是一种传播者播报, 观众选择的模式, 新闻的传播者是在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提供。新闻信息被经过一定形式的分类之后, 都要出现在观众面前, 只要是符合观众需求的, 都可以在新闻节目的范围内进行更广的宣传和传播。与超市进行类比, 货架上有各种各样的物品, 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品。在新闻的世界中, 观众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可以选择进行观看, 并且参与到其中的互动中去, 促进新闻质量的提高。

这种形态与传统的新闻模式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的新闻形态都是观众听着传播者的播报内容, 而这种模式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新闻的内容, 在这个基础上对新闻进行加工, 比起传统的先加工后展出, 更具有针对性和大众性。这种模式下, 观众成为新闻节目的中心, 他们的需求是新闻业务开展的依据。比如, 新闻超市形态下的新闻内容, 无论是在选题, 还是选题的表现上, 都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甚至是对新闻的根本进行变革。

其次, 新闻超市的出现是信息过剩时代的一个产物, 因此, 要加强新闻的服务观念。传统的新闻观念中, 大多是认为大的事件、有影响力的人物、传统意义上认为好的故事才是采访播报的重点, 而其他的与民生相关的服务性报道反而显得微不足道。新闻超市观念的出现, 导致新闻行业也发生巨大的改变。观众的观点逐渐成为影响新闻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新闻中的时效性、显著性等特征渐渐会被淡化一些, 但也不是完全放弃不考虑。随着观众的参与越来越多, 对新闻的根本性质进行理解、评价等, 比新闻的传播更加重要。只有真正从观众的角度出发, 才能对新闻行业里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剔除, 从而产生真正适合时代发展的新闻业务。

新闻超市形态的出现, 从很大程度上说是电视新闻发展朝着服务性和以人为本方向发展的一个标志。这只是一个开端, 随着这种模式的不断深化应用, 将来会有更多类似性质的节目出现, 也将带动电视新闻行业的产业化过程。

3 结论

随着信息的逐渐增多, 我国的各种媒介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态势对传媒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不仅会对媒介的经营管理层面发生一定的冲击, 对新闻的业务流程等方面, 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新闻形态通过整合和重新组构, 就形成了新的新闻形态, 新闻超市的出现, 使得电视新闻的发展更加人性化, 更加具有服务理念。而这种模式, 也将不断普及深化, 促进新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亚茹, 罗忆.国内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 2012 (10) :137.

[2]李建秋.观众取向与电视频道专业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4) :156.

强化电视新闻采制的电视观念 篇9

1 突出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

1.1 突出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表现能力

电视画面是电视新闻的第一语言, 电视新闻采制工作就是使电视画面更加具有直观性和表现力, 达到对观众心理和感官的直接作用, 提高电视新闻的感染能力。应该从画面的构想、主体、线索和情节出发, 从不同角度出发, 对电视新闻采制工作展开多层次思考, 以更为准确而细致的画面语言来描述电视新闻的全貌。

1.2 合理运用电视新闻的同期声

同期声是电视新闻的优势。在采制电视新闻的过程中, 如果出现同期声则会提高电视新闻的立体感, 使观众能够获得真实的现场感, 让观众能够在真切的环境中得到更为直接的交流, 这可以大大缩短观众与新闻现场的距离, 更容易形成对观众的参与意识, 有利于提高电视新闻的影响, 更有利于电视观念的具体实现。

1.3 注重电视新闻采制非语言符号的应用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特有的信号系统, 通过非语言符号可以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深度, 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可以实现更大电视新闻信息量的传播, 达到对电视新闻更为深刻的剖析, 形成电视新闻更为强烈的冲击与刺激, 在满足观众对电视新闻需要的同时, 实现新时期电视观念的具体应用。

1.4 做到电视新闻的声音———字母结合

在电视新闻采制过程中需要加入必要的解说词, 通过字幕来呈现解说词有利于加速观众对电视新闻的深层次理解, 这也是电视观念深入电视新闻采制的重要体现。同时, 对于电视新闻采制过程中难于被观众接受的方言和土语要配字幕, 这有助于观众对新闻参与者的理解和把握, 有利于电视新闻采制目标的更为全面的实现。

2 以电视观念发挥电视新闻现场纪实的长处

2.1 突出电视新闻的现场表现力

电视观众对新闻关注的特点是实时性, 即便是针对已经发生或知晓的新闻与事件, 也想要通过电视新闻的报道而达到“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的效果, 满足自身“眼见为实”的基本需要。电视新闻采制工作中要突出新闻现场的表现能力, 要立足于现场报道, 从电视新闻的现场声音和现场画面上下功夫, 以充足的准备提高电视新闻的现场表现能力, 以此来赢得广大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采制工作的认可。

2.2 引起电视新闻的共鸣

在电视新闻采制过程中应该提倡现场拍摄和现场采制, 这样就可以以新闻为中心, 形成对相关事件、人物、语言、情感的真实记录, 这样不但可以突出电视新闻的动态性, 也可以控制电视新闻采制的过程, 将电视新闻现场的环境和细节完整而真实地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 引起观众的思考与共鸣。同时, 可以提高电视新闻采制的生命力, 使电视新闻具有接近观众的亲和力, 扩大电视新闻采制对观众的进一步深入影响。

2.3 采用纪实的手法采编电视新闻

在电视新闻采制过程中要善于使用纪实的手法, 要立足于新闻现场, 从多角度来观察电视新闻, 严谨、忠实地记录新闻事件发生的每个过程和细节, 采用长镜头的方式, 以跟踪拍摄和重点关注的方法, 让电视新闻采制更加突出故事化和情节化, 使电视新闻的完整性得到提高, 做到对事件整体性的报道。

2.4 提高电视新闻采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突发事件蕴含着巨大的新闻价值, 电视新闻采制工作应该有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 做到有备无患, 使电视新闻采制工作得以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 以优良的电视新闻采制来形成优良的电视新闻作品。在突发事件中要将画面、声音做到有效地处理, 通过电视新闻采制人员敏锐的判断能力和职业的预见性来对突发事件进行全面报道, 这样就会形成对观众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电视新闻, 从细节上实现电视观念来强化电视新闻采制工作。

2.5 激发电视观众的参与热情

电视观念中观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视新闻采制工作要围绕为观众服务的中心而进行, 要建立主动与观众互动, 积极促进观众参与的观念, 这是确保电视新闻采制生命力的基本出发点。在电视新闻采制的过程中, 应该通过多层次地交流来激发电视观众对新闻的参与意识, 使观众能够真切感受到新闻现场环境与氛围, 在提高观众对电视新闻收视兴趣的同时, 使观众能够主动参与到电视新闻的各个环节与过程之中, 这会保障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 同时也扩大了电视新闻的影响, 实现了电视新闻采制过程中电视观念的体现。

3 结语

电视观念应该贯彻到电视新闻采制的实际工作中, 这样才能确保电视新闻采制工作的效率与客观, 达到对新闻事件更为快速、全面和真实的报道, 也才能发挥出电视新闻采制的优势, 实现电视新闻信息量、表现手段、可视性的大幅度提升。在具体的电视新闻采制工作中要以电视观念为基础, 进一步挖掘新闻的美学性、实时性的潜力, 通过画面、书、声音的结合, 在突出现场感的同时, 让观众领略到电视新闻的事实与内涵, 为观众更好、更多、更快地传递鲜活的电视新闻和实用化的信息。

摘要:电视观念是电视新闻采制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 也是电视新闻采制工作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根据电视新闻采制的实际, 提出了突出电视新闻采制新闻性这一理念, 在电视新闻采制过程中以新闻传播特点突出和新闻现场纪实为手段, 实现电视新闻采制过程中对电视观念的更好阐述, 达到全面推进和深化电视新闻采制变革的目标。

关键词:非语言符号,电视观念,电视新闻采制,现场表现力,突发事件,同期声

参考文献

[1]张锦凤.抓住受众的视线对电视新闻画面和解说词运用的几点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02) :26-27.

电视台电视新闻回传系统 篇10

电视新闻的远程传输, 一直是制约异地采访的瓶颈。当前大多数电视台远程传送新闻视音频信号主要利用微波、光纤、卫星等传输手段, 采用这些传统的传输方式线路建设或租用成本昂贵。忻州市广播电视台 (以下简称“我台”) 2009年的广告年收入仅为460万元, 无力承担新闻回传费用。我台和广通华科技术有限公司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 开发并建成了基于互联网络的新闻回传系统。通过网络, 及时、便捷、安全将本地采访所得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格式的新闻素材以及文字稿传回我台新闻中心, 然后由新闻中心编辑整理后播出, 实现新闻回传的网络化、电子化。

1忻州电视台新闻回传系统

我台新闻回传系统主要包括:e Trans News-S新闻传输管理服务器 (市电视台新闻中心用) 、e Trans News-M新闻管理接受客户端 (市电视台新闻中心用) 和e Trans News-C新闻发送客户机 (远端客户上传节目用) 。新闻回传系统图见图1。

1.1 eTransNews-S新闻收录服务器

e Trans News-S新闻收录服务器可以为新闻传送者分配用户名和密码 (或绑定电子证书) , 并对其进行用户管理;可以为每个已分配的用户分配地址空间, 以便进行节目文件的远程传输, 使用户能随时上下载文件, 对服务器进行远程文件管理。

1.2 eTransNews-M新闻管理接收客户端

e Trans News-M新闻管理接收客户端可以对视音频信号采集、编辑、编码 (MPEG-2/4、WMV等) , 将收录到的MPEG-2/4 (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 动态图像专家组) 和WMV (Windows Media Video, 微软的一种流媒体格式) 文件实时解码为MPEG-2、AVI (Audio Video Interleaved, 音频视频交错格式) 文件, 以便送节目编辑部编辑播出;实时下载视频文件, 并进行传输新闻节目文件监视。

1.3 eTransNews-C新闻发送客户机

可以对摄像机中视音频信号采集并编码MPEG-2/4、WMV等格式文件, 可以高速高质量进行多种格式转换;可以与中心的服务器端建立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虚拟专用网络) 隧道, 形成安全的传输通道;可以按新闻传送者的要求自动传送新闻节目文件, 无需接收方派专人接收, 并且支持断点续传功能;配置支持笔记本电脑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外设互联标准) 插槽的专业卡, 可以支持移动办公传输, 无需要在固定点传送。

2新闻回传系统的结构和技术

根据系统的需求, 以及考虑系统的安全、稳定、处理效率等等原因, 本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

2.1新闻回传系统的结构设计

系统采用基于互联网络高可靠性的C/S (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 架构, Server端采用机架式高性能的双核处理器并配有大容量的快速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技术的大容量存储器的服务器, 使得系统业务处理能力大大加强, 同时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任何Client端 (新闻节目发送方) 无需预约排队, 在任一时候、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及时准确安全地把新闻内容上传到新闻中心。单服务器最大可支持达200个以上站点, 根据需要, 还可以多机互信, 支持更多的站点。

2.2基于Internet网络的大文件传输的断点续传技术

Internet网路上点对点传输的一大特点就是可靠性难以保障, 特别是对大容量的视频节目, 常发生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上传方自身系统等各种原因导致传输中途数据丢包、系统宕机, 从而使传输失败, 以致大容量的信息文件 (几百MB到几个GB) 无法传输。本项目通过把视频新闻节目预先处理成广播级的视频压缩文件 (如MPEG-2或MPEG-4文件) , 然后采用高效的、自定义的具有断点续传功能的传输协议, 使得系统能自动从丢包的断点处重传。即使在上传方系统宕机重启后, 系统也会根据记忆继续上传未完成的任务, 从而解决了大文件传输失败的问题。

2.3多线程传输处理技术

互联网上普通的文件传输都采用单线程传输技术, 这就导致用户的接入网络带宽足够, 即使是普通的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接入, 也能达到1Mbps以上。但是在点对点传输时, 一个传输任务带宽利用率往往还达不到30%, 这是IP (Internet Protocol,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 网络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本项目采用多线程的传输处理技术, 在大文件传输时, 系统能自动把文件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小文件 (如以1024k B或4096k B为单位) , 然后系统启动多个线程 (一般启动10到15个线程, 可设置) 来分开传输, 每个线程对小文件采用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方式传输, 当服务器端收到所有文件后, 重新组装还原成大文件。这样大大地提高了网路带宽的使用率和系统自身的效率, 从而提高了传输速度, 缩短了传输时间。使得在1Mbps~2Mbps的传输带宽下传输标清视频节目文件基本与播放速度同步 (如10分钟的标清节目文件基本在10分钟左右传输完成) , 如果用户接入带宽更高, 则传输速度还快于播放速度。

2.4 VPN安全隧道技术

互联网的最大优点是无处不在, 但最大缺点是网路公开, 安全性差, 这就给传输保密性要求高的新闻节目带来了挑战。本项目在传输公网上构架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络 (VPN) , 对传输链路进行安全保护, 为各合法站点提供VPN隧道, 相当于为合法用户在传输时临时建立了一条专网, 外部非法用户根本访问不到服务器, 使得在公网上也能达到专网的数据传输安全要求, 保证了对新闻节目的安全传输。

2.5基于PKI的CA认证技术

在本项目中我们首次在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中采用了基于PKI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公钥基础设施) 的CA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认证中心) 数字认证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军事电子通信中, 该技术总的来说实现了两个功能:一是身份识别 (采用数字签名和CA认证) ;二是数据加密。从而进一步解决了系统的网络信任和安全问题, 大大加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2.6智能客户端技术

考虑到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对系统的影响, 在本项目中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客户端技术 (Smart Client) , 既能弥补基于浏览器的系统模式的数据处理效率低下、本身功能缺陷等等不足, 也能弥补传统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在大应用范围下的数据通讯障碍和系统部署上的痼疾。能够很好的提升系统用户对系统的使用体验, 使系统对数据的处理更为高效、稳定和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充分保证了在业务和技术发生变化时, 系统只需通过自动升级功能, 无需停止作业, 就能够快速、灵活的适应和支持这种变化。经授权, 可以浏览自己上传的内容。监视文件的上传进度, 接受回执, 显示最新上传文件。提供高效高质的转码工具以转换非线性编辑输出的文件。

2.7数据存储

管理信息数据采用XML ( (e 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 文本或TXT (文本文件) 保存, 新闻节目文件采用建立一个文件夹中的相应文件存储 (如WMV或MPEG-4等) 。1Mbps~2Mbps即可达到广播级传输。

3功能设计

新闻回传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区县新闻记者通过网络迅速、便捷、安全地将本地采访所得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格式的新闻素材以及文字稿传回市电视台, 然后由市电视台编辑整理后播出, 实现新闻回传的网络化、电子化。

电视台新闻回传系统涉及到两部分用户。一部分为电视台新闻中心工作人员 (节目编辑人员) , 能收到有新的新闻节目消息, 能查看所有用户的节目文件, 能把节目文件迁出、能转换节目格式 (由别的专业软件完成, 但本系统要提供相应入口) , 能配置管理系统;另一部分为各区县新闻记者, 能够把新闻节目采集转换成指定文件 (由别的专业软件完成, 但本系统要提供相应入口) , 能上传文件到服务器指定的文件夹中, 能浏览文件夹中的文件, 能删除无用的文件, 能知道文件传输状态, 并了解到文件传输成功与否, 能修改自己的用户信息。

3.1电视台新闻中心工作人员

考虑到电视台新闻工作人员在本系统中所处理的事并不多, 所以把系统管理员的功能放在了这一部分, 只是单独作一个模块来使用, 电视台新闻工作人员在系统中拥有如下功能。

1.用户管理

添加、修改、删除系统用户, 包括普通新闻上传用户和新闻中心工作人员用户。

2.权限管理

为所有用户 (除管理员) 配置系统权限。

3.后台管理

可设置的项如下:

1) 视频文件传输大小设置:可设置成某一参数值, 也可设置成无限制, 默认为无限制。

2) 用户文件夹设置:建立一个新闻记者用户时, 在为其建立文件夹时, 主文件夹 (可为上传地点名或记者名) 下可建立三种子文件夹, 即“视频新闻”、“图片新闻”、“其它文字新闻”, 默认为三种子文件夹都建立, 但后台可以对用户的子文件夹设置作动态选择, 一旦选择后所有用户都采用同样建立方法。

3) 线程设置:对于传输的最大线程数动态可设置, 设定完之后可由服务器通知各新闻记者客户端, 然后各客户端记下保存, 如更改了, 将重新通知。

4) 文件切割片容量设置:最佳文件片容量不好确定, 可以512k B作为基数, 系统可动态设置, 设定完之后可由服务器通知各新闻记者客户端, 然后各客户端记下保存, 如更改了, 将从新通知。

4.查看各用户新的新闻节目

可以查看所有各区县新闻记者的新的新闻内容, 并能看到送到的时间记录 (历史记录) 。

5.迁出节目文件

可把所选用户的节目迁出到指定的路径下 (可以是本机的某目录下, 也可以是局域网内某共享或FTP文件夹内) , 也可以整体全迁出, 迁出后可以清空该用户所有的文件夹 (可以整体清空) , 清空时需要在本机的备份文件夹备份一份以作今后使用。

6.节目转换

由外挂节目转换 (编辑) 软件完成, 本系统要提供调用界面 (如可能, 希望直接调用接口, 把指定文件夹内的视频文件转换成AVI或MPEG-2) 。

7.即时通信

集成第三方语音通信软件, 本系统只提供调用键 (按钮) 或下拉菜单。

8.参数设置信息导出/导入

主要拷贝出1、2、3项设置的文件 (包括在服务器相应文件夹中的子文件夹) 到指定路径, 或从指定的地方导入到本机 (将覆盖) 。

3.2各区新闻上传用户 (县新闻记者)

各区县新闻记者主要把节目采集完成后转换成适合网络传输的文件 (WAV或MPEG-4文件) , 然后安全地把新闻节目传到服务器, 并可查看自己传输的新闻结果, 各区县新闻记者拥有如下功能。

1.节目采集和节目转换

集成专门的节目采集系统完成, 本系统可提供一个登陆接口 (快捷键) 。

2.连接VPN

集成专门的VPN客户端软件, 本系统可提供一个登陆接口 (快捷键) 。

3.连接服务器

提供“连接/断开”按钮, 连机后系统与服务器匹配用户名和密码, 并同步如最大线程数和文件切割片大小等参数, 如一致, 不做修改, 如不一致, 更改成与服务器一致。

4.节目上传

选择待传新闻节目文件;选择待传新闻节目文件类别 (视频文件、图像文件、其他文字文件) , 如果是视频文件, 系统自动对文件属性进行检查 (判断是否为WMV或MPEG-4文件) 如果是, 进行文件处理 (文件分割等处理) 后, 进行上传文件。如果传输中途中断, 记忆住传输进度, 待网路等其他问题解决后又从断点处重传, 这种记忆即使退出程序也保持 (退出时提问“是否保留未完成传输的状态?”) 进度的监视、接收回执。

5.文件浏览

查看上传文件的结果, 只针对自己上传的新闻文件浏览, 对不合适的文件可删除。

6.用户管理

对自己的登陆名和密码的修改, 同时, 可以驻留到本地。

7.即时通信

集成第三方语音通信软件, 本系统只提供调用键 (按钮) 或下拉菜单。

系统数据流程图如图3。

4结束语

我台新闻回传系统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以来, 为忻州14个县市区广播电视记者站和5个行业记者站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便捷、安全的新闻回传方式, 大大节约了新闻回传成本, 至少给使用单位带来10倍以上的成本节约。同时, 由于本系统首次在广播电视行业采用大量的先进技术, 可能会推动国内广播电视传输新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广通华科技术有限公司, 忻州电视台新闻回传系统设计说明书[Z]北京:2007.01.

[2]李鉴增, 包红刚, 李川.宽带网络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电视新闻媒体 篇11

节目编排对电视媒体的影响

1.对节目而言,节目编排是实现电视节目具有“必视性”和“区分度”的重要途径。

在电视内容同质化时代,节目编排正逐渐成为电视频道应对竞争的决胜点。经央视索福瑞公司调查,在呼市市场中,我台新闻综合频道、内蒙古卫视、社会经济频道是各频道市场份额排行前三名的频道。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天天看》、《这7天》;社会经济频道的《都市全接触》、《百姓热线》;汉语卫视的《内蒙古新闻联播》、《现场45分钟》等栏目都很抢眼。从这些节目的定位,我们不难看出各自频道都有策划编创的意图,这些才能体现出“特色”、才有“区分度”和“必视性”。

2.对频道而言,节目编排是媒体战略思想、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

当今电视媒体已经进入“产品”时代,从电视节目编排在电视生产与传播的角度看,以电视节目编排为主导协调节目生产和经营推广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播出、经营推广各个环节都不得不打上节目编排的烙印。节目编排俨然已经成为节目、栏目、频道、媒体提高收视率、扩大影响力、获得美誉度、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它是一种思维的运作,是一种理念的体现,是一种管理活动。节目编排的核心在于对受众市场的把握和运筹。

3.对媒体而言,节目编排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收视效益最大化的有力手段。

我们的编排工作要满足两个“上帝”的要求,一个是广告客户,另一个是广大受众,二者同等重要,有了好的收视率,就要广告客户来体现收视率的价值。不管你从哪个角度考虑,节目编排的“技巧”都有一个目的,就是怎样使电视媒体有限的节目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怎样让电视媒体的“节目素材增值”。

实现电视媒体价值的节目编排策略

在频道内容生产上,以特色定位,优化频道产品结构。首先是受众定位。任何一个节目的创立必须要进行市场调查、受众分析、锁定受众群,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比如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谈话节目《天下女人》,将核心受众锁定在具有相当经济实力,拥有一定程度社会影响力的知识女性中。

其次是功能定位。要弄清这个节目主要是为受众提供有用资讯,还是让他们在节目中得到娱乐,或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受教育和自由交流的平台。湖南卫视抓住“大娱乐”的口碑效应,从“专业性”强势中寻找突破口,全力打造“娱乐资讯为主的个性化频道”,成为“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

第三是市场定位。全面地了解、分析竞争者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后,确定自己的产品如何接近顾客的营销活动。《超级女声》就是通过市场运作促进品牌开发的成功范例。

第四是内容定位。即主要播出什么样的节目内容。以安徽台为例,定位为“电视剧大卖场”,全天划分出“第一剧场”、“雄风剧场”、“偶像剧场”等若干剧场,力争构筑中国电视剧的传播帝国。

第五是风格定位。即主要播出什么风格的电视节目。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广西卫视,力图打造中国第一女性频道。为此,开办“丽人剧场”等七大女性情怀剧场、《寻找金花》等五大特色栏目,承办转播“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和“中国国际时装周”。广西卫视使民族节目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全国意义。

在频道节目营销上,实现活动节目化向节目活动化的转变,注重屏幕内的节目建设和屏幕外的品牌推广紧密结合。

上海卫视,自2003年更名为东方卫视后,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版,并在运营中不断推陈出新。东方卫视之所以迅速崛起,主要在于做好了频道节目营销:一是以衍生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东方卫视先后出版了《东方卫视现象》、《文明守望者》、《东方夜谭》、《东方封面》、《深度105》等书籍,并制作了“我型我SHOW”节目精选典藏影碟,实现了二次传播和频道文化的有效渗透。二是通过举办大型活动进行品牌推广。开播以来,东方卫视举办了很多大型活动。如2004年承办并独家播出了“第十届上海国际时装模特大赛”;2005年承办“上海电视节东方电视高峰论坛”;2006年与中华环保基金会及国家有关部委联手举办“绿色东方-中华环境奖颁奖典礼”等。三是通过提升主持人知名度推广品牌。东方卫视从创台之初就致力于培养与频道定位相符合的主持人,此外,还广纳贤才,引进了知名主持人出现在东方卫视的屏幕上。

电视新闻媒体 篇12

在过去,电视新闻报道一直是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它能够直观地体现出新闻报道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时代来临,传统的电视媒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渠道多、范围广等特点,它能够在第一时间让人们及时了解新闻的内容和发展情况。尤其是在用户量较多的微信平台,人们通过微信的新闻类公众号,可以及时了解新闻内容,同时,还能够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和分享。由此可知,微信的出现使电视这个传统的传播方式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同时对电视媒体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讨论微信与电视新闻报道的特性和区别,提出了将两者结合的优势。

二、微信传播与特性

微信是一款集文字、语音、视频于一身的社交通讯软件,它具有群聊、邮箱、朋友圈、摇一摇等功能,除了基本的账号加好友外,还能够扫二维码加好友。此外,还可以识别定位地址,通过附近的人,添加定位地址附近的好友。随着微信版本的更新,最新的版本又添加了红包、表情、微信支付等功能,很大程度地满足了现在人们的社交需求。微信的公众号和朋友圈是传播新闻的主要途径。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范围非常广,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公众号的新闻传播平台不仅仅具有传统电视新闻媒介的新闻传播功能,它还具有分享和评论的功能,使微信用户在关注新闻内容的同时,还能对新闻内容本身进行评价,对新闻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电视新闻报道与微信的区别

(一)传播速度

微信具有公众号消息提醒和订阅信息更新的功能,能够及时将新闻信息传播给用户。同时,公众号具有新闻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新闻的内容分享转发到微信朋友圈,进而使得新闻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速度也越来越快。而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一般是通过电视新闻节目进行传播的,它既有图像,又有声音,使新闻内容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但是,它相对微信的新闻公众号平台来说,传播速度较慢,不能在第一时间传播新闻内容。

(二)传播渠道

微信的新闻传播渠道相对电视媒体来说较广泛,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将身边发生的新闻分享到朋友圈中,如寻人启事,病患急需用血等新闻,利用新媒体平台,让网友们给予解答和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微信的新闻传播渠道很广,为人们分享新闻信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相比之下,电视媒体的传播渠道较窄,不能及时为人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传播。

(三)传播内容

微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兴趣,关注不同话题的新闻类公众号,进而及时得到各话题的新闻内容。一般通过微信观看新闻的步骤分三步,第一步是根据订阅新闻的标题观看新闻的大致内容,第二步是将新闻点开,观看新闻的一部分内容,最后一步就是自主选择是否点开阅读全文来对新闻的全部内容进行阅读。

四、新媒体融合视野下微信与电视新闻栏目的契合优势与反思

微信新媒体开发了全新的新闻资讯通道,发挥了网友的力量。如今,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就促使微信新闻成为重要的信息源,为记者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线索。例如,2016年4月6日“女子在北京颐和酒店被陌生男子强行拖拽”的新闻,该女子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微博中表述了她当时的遭遇和困境,得到了高度关注。一时间,围绕该事件的各种新闻也在微信的朋友圈中不断转发。电视媒体记者通过微信这个平台收集到了该事件的各个线索,包括事件的发展情况以及网友们对该事件的看法等,然后将这些线索报道在电视媒体上。通过该事件,酒店人员加强了对房客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使我们提高了自身的保护意识。如果没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我们就有可能不会了解该事件,二该女子的遭遇也得不到解决。由此可知,新媒体传播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它具有传统媒介没有的参与讨论互动性。通过评论互动,新闻的话题性不断升温,讨论关注度也逐渐增强,进而扩大了新闻的内容,为电视新闻提供了更多的新闻资讯。然而,相对于新媒体来说,虽然传统媒体的新闻发布和更新缺乏及时性和参与性,但是它在新闻报道中的深度、高度和广度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另外,传统的媒体拥有更专业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它对新闻内容的投入精力和时间更多,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观点更确切。它的权威性在受众心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媒体融合视野下,可以将微信与电视新闻栏目结合在一起,让两者的优势融合成一体。电视新闻可以设置新闻公众号平台,将新闻第一时间传播出去,使报道更具时效性和真实性。然后针对公众号的用户评论,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增加观众对该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观点,进而提高电视新闻的互动性和民众参与性。这种融合方式,不但能使微信和电视新闻优势互补,还能使新闻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

五、结语

微信的公众号平台虽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但由于新闻类的平台较多,很容易出现新闻的重合性,使观众产生信息疲劳,进而造成观众对新闻内容的敏感度降低,深入阅读的概率变小,导致传播的效果不佳。传统的电视新闻在观众的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它缺乏与观众的互动性。因此,将微信与电视新闻报道融合在一起,先将新闻内容通过微信平台公布,了解网友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观点看法,再通过电视进行报道。这样的融合方式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真正实现媒介融合意义上的整合渠道全媒体传播。

参考文献

[1]王磊.微信:自有媒体时代新闻的良性载体[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3,25(4):55-59.

上一篇:质量标准体系下一篇:创新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