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现状(精选10篇)
职能现状 篇1
我国会计监督目前存在法律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审计监督不规范、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
一、会计监督现状分析
(一)会计人员定位不清
会计人员肩负了“双重身份”,既是单位的管理人员,完成本单位的经济工作,又被视为政府监督的一个基础环节,需要依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来监督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还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单位违反规定的行为。
(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有的企业高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用职务之便,不顾国家财经法纪,弄虚作假,唆使、强令会计人员进行违章操作;有的企业会计信息原始凭证混乱,经济内容为编造或虚构,信息真假难辨而难于监督;有的单位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三)社会审计监督不规范,执业质量较差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制度,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缺乏有效性,行政干预、地区(部门)保护现象严重,严重制约着注册会计师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的发挥。
一些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在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上放纵,迎合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客户利益的需要,满足其不合理要求,串通舞弊,造成经济信息质量低下,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
(四)企业单位负责人实行首长负责制,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但是,在一些单位中,有些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显示自己的业绩,极力夸大利润率,即使在负赢利的情况下,也指使、授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虽然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填写虚假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簿,但一些会计人员碍于情面,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监督工作,阻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五)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自我道德约束需要加强
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较多,但会计高端人才较为缺乏,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有的虽然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但仅限理念知识的学习,没有实际从业经验,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此外,有的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差,惟命是从,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六)会计监管滞后
长期以来,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的监督检查,只局限在经济活动发生以后,一些监督检查只是表面走走形势,不能真正发现单位的经济问题,而且事后监督往往是被动的,一些问题待查出后,已涉嫌经济犯罪,且数额较大,赃款大多被挥霍或是转移,无法追回。会计职能这种时效上的滞后性,使人们对其存在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导致会计监督职能日益弱化。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给会计监督职能正确定位
要设立专门机构,派出专门人员站在国家立场上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该专门机构在行政关系上不隶属于某一个单位,依法独立成立,从而会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真正实现对所在单位的监督。这样就不让会计人员陷入两难境地,使他们与所在单位有疏远离间的关系。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要求单位建立健全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单位内部要有完善的财务制度,任何人包括单位负责人不得干涉会计人员从事经济工作,更不得指使授意、指使会计人员隐瞒、虚报单位的经济情况。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三)加强外部监督,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进一步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会计监督机构要客观、公正、全面的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如实报告委托单位的收支、赢利等经济情况,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四)强化培训,提高技能
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输出结果。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首先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其次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自我约束力强,遵守公共道德,抵制各种诱惑,敢于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此外,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要注重对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技能。
(五)会计监督增强的时效性,改进监督方法
会计监督要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预防,经济活动实施前对其可行性、合法性、合理性予以审查,使计划决策与单位的经营方针、目标一致。尤其注重对弄虚作假、瞒报漏报等问题的预防,从源头加强会计监督。例如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工程预算进行施工,在投资估算阶段就应考虑充分,估算合理,充分估计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并提出应对及防范措施。
摘要:在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会计监督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监督手段之一。我国会计监督目前存在法律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审计监督不规范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会计监督现状及其弱化原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会计监督,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根保;;会计监督的职能不能发挥原因何在[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1年12期
[2]马三民;;审计与会计的关系[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4年S3期
[3]孔繁柏;;会计五职能论[J];会计研究;1984年01期
[4]喻致椿;;顺应社会发展改革会计工作[J];会计研究;1984年06期
[5]陈丹沁;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会计法》的重点[J];上海会计;1985年04期
[6]宋小明;对会计监督职能的疑义兼论企业会计部门的隶属关系[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5年09期
[7]段奇;财会通讯是我们的良师益友[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5年12期
[8]庞树功;怎样做好商业会计检查工作[J];上海会计;1986年08期
[9]李鸿寿;;我认为宋小明同志的观点明确[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6年01期
[10]赵友良;;加强会计监督的必要性毋庸怀疑[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6年01期
职能现状 篇2
摘要: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单位。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国内市场经济建设的纵深发展,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国有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如何推动企业内部资源的良性整合,提升国企的竞争能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个目前现状的梳理,以期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作理论上的准备。
关键词:传统管理 管理职能 体系框架
一、传统人事管理方式仍然居主导地位
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运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十分有限,其功能大多被视为解决聘请员工、支付工资和应付劳资纠纷等行政工作。直到今天,不少还是以“人事部”等名义做些行政性工作,扮演后勤支援的角色,至于如何合理调用自己手中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等却不太重视,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针对“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对此进行了调查,许多国企职工根据自己的体验,列举了以下一些问题条目:1、薪酬分配不公;
2、考核不合理、不科学;3、激励不够,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4开发、培养人才不够,重使用、轻开发;5人员流动受到一定限制;6、人与事不匹配;7、人治现象严重、论资排辈;
8、基本制度不健全,且观念落后;9、领导对人力资源工作不重视等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
被调查者中有54 %的人提到了开发、培养人才不够,重使用、轻开发;50 %的人提到了“人才流失严重”; 48 %的人提到了薪酬分配不公;45 %的人提到了“考核不合理、不科学”; 40 %左右的人提到了激励不够,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同时一系列资料也表明中国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正在下降。积极性滑坡具体表现在:1、劳动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情况不理想。2、工作责任感普遍不如过去。3、主任翁意识趋向淡薄。
根据以上不完全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紧急的问题就是“如何遏制人才流失,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当前我国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仍遵循着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尚未彻底扭转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部门那种消极管人的落后状态,虽然有些企业将人事部门的名称改为“人力资源”部门,但职能仍然没有转变。
二、以“事”为中心
只见“事”,不见“人”,激励手段单一。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视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把人视为一种成本,当作一种“工具”,遇到事情多了就加派人手,事情少了就减员增效。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作为任务性的被动执行,其价值体现只是作为办事机构加以使用。
2.1.2 有的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多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部门的功能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范围内,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实现正规化、专业化。
2.1.3 企业行为政府化,潜意识中政治气氛浓厚,重“名”而不重“实”。如管理者的考核任命强调政治表现,但有些业务骨干却因为不善拉关系而受到冷遇,“又红又专”的标准最后往往变成“红而不专”。
三、管理职能狭窄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分为战略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两种。战略性职能主要侧重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目标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工作内容主要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变动趋势等。经营性职能多属于战术性和行政性的工作,主要负责处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日常事务,侧重于短期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员工的招聘、甄选和培训等方面。
国有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管理职能狭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对人力资源的战略性职能履行不到位。企业往往注重于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却忽略了与顾客的联系,缺乏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与企业经营战略、市场环境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或者干脆置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职能于不顾。
第二种情形,对人力资源的经营性职能履行不全面。只是部分履行了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绩效评估、薪金制度、培训、调动、退休等经营性职能,往往忽视了工作分析、员工的职业计划、劳动关系等经营性职能。
第三种情形,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矛盾或不一致,难以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
第四种情形,有关人员履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能力不足。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仍不具备正确高效地履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对员工的招聘与甄选、绩效评估和激励方式、薪酬与福利体系的设计、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的改善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原则、方法和技巧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这就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挥。
四、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其原因在于:
职能现状 篇3
【 关键词 】高校体育职能 体育人才培养 体育科研能力
1. 前言
当前,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信号所呈现出的明确导向与近年来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表明,中国将迎来社会改革的高潮,这是续经济改革之后必然要推进的一场广泛而深远的改革。中央和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所宣示的政策导向之一,就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进行政府职能的调整。同时由于政策的导向与支持,随着《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颁布,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合理的进行体育职能的转变可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群众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国家的侧重点由原来的竞技体育转向到了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上面。本文就是针对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阐述。
2. 高校体育现状
2.1高校体育职能的内容
清代后期,中国受到西方列强欺辱,一些激进的人士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西方体育,学校引进国外的一些西方体操类课程,这便是现代体育的起点。所以,回顾高校体育的发展,相关学者将其分为4个阶段。这四个方面的划分均蕴含着当时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无论什么时代,我们都不难看出,人才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中心职能。
2.2高校体育的环境因素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人员培训,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法律赋予学校的责任。为了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2010-2020年)”明确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独特的,高层次的高校,一些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明确阐述了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也阐述了我们大学体育的功能,为开展教学和社会服务进行人员的培训。
2.3高校体育职能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已在38所高等师范院校开办体育教育学科,用来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和培养体育教师[5]。我们的人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品得到了改善,人们参与大众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已经也上升,但中国的体育设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愿望。
综上所述,从高校体育发展角度来看,高校体育教学中除了进行培养人才,体育科学研究,还需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就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3. 高校体育职能的研究情况
高校职能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有很多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是对于大学体育的职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高校体育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人才的培养,进行体育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的。但很少有人详细研究这四个方面。虽然有过一些研究,但研究的缺乏整体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在高校体育职能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高校体育的培养效果,却是很难让人满意;体育科学研究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看齐,无论是在研究方法或参与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都不十分突出,而服务的社会渠道太少,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文化传播以及创新功能处于探索阶段才刚刚开始。
4. 高校体育职能的完善
4.1强化人才培养
强化人才培养,要依据《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增强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一方面,培养课程内容要广泛,符合培养的要求和学生的爱好。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上课的质量,形成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体育人才培养需要经费、设施和场地等条件的支持。尤其是体育人才培养对体育设施、科研设备的需求量极大,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离不开有力的保障条件,这就需要普通高校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完善培养保障条件[4]。
4.2加强科研力量
要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强化高校体育职能,就必须提高高校自身的体育科研力量。想要加强体育科研力量,就必须要拥有一支富有活力、知识渊博、拥有凝聚力的科研队伍。然后还必须引进多学科的人才,包括与体育学科密切相关的几大学科如:管理学、人体科学等学科的优秀科研人才,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最后,还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是指进行科研的硬件设施。软件环境是指进行科学研究课科研氛围。
4.3加强社会服务
体育社会服务是高校体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才能更好的完善高校体育职能。但是进行社会服务的渠道有哪些呢?第一,是通过体育产业服务,
体育产业在当今世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校可以通过体育科研为体育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体育用品制造业提供体育用品的核心技术;第二,全民健身运动,高校可以强化人才培养,为社会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人民合理、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为全民健身计划作出应有的贡献。
5. 结束语
教师角色职能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4
关键词:教师角色,职能转变,现状,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革和发展, 使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一些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应该从教学观念、自身素质和教学方法等做出调适, 重新构建教师发展性角色, 保持与新课程的同步成长, 重塑并界定教师的角色职能。
一、教师角色职能现状分析
(一) 教师成为课程的被动使用者
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但是, 在旧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环境下, 教师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参里。教师头脑中只有大教学纲、课程教材、教学参考, 基本没有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教师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教学参考不知怎么教;离开练习册, 就不知怎么命制试卷。教师不会去寻找资源, 运用资源, 缺乏收集教学信息并检索和运用于教学的技能, 更不会大胆创新, 只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 被动地执行课程计划, 教师完全成了课程的被动使用者。
(二) 教师成了知识的灌输者
教师们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影响, 以教定学, 按照备好的设计思路教学, 牵着学生走, 而学生围绕教师转, 丧失了主动性。教师只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结论和教学的结果, 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 淡化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实践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 教师讲, 学生听, 形成了教师居高临下的不平等师生关系, 教师成了知识的灌输者, 教学过程的掌控者, 教学活动的管理者, 更是学生发展的制约者。教师缺乏灵活性、开发性和创造性, 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 教师成为课程成绩的裁判者
传统课程评价标准单一, 只重视终结性评价, 重课程分数, 轻主体性人格发展。课程评价注重其甄别和选拔功能, 教师只是扮演着终结性和唯一性的课程分数裁判者, 使学生总是处于被测试、被区分、被选拔的评价客体地位和消极境地, 忽视评价的过程性、合作性、个体性、真实性、情景性、民主性、全员性;在课程评价中, 教师用单一的标准化试题和唯一的标准答案测试学生的成绩, 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排斥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和从自生活体验中得出的独到见解和灵活性的答案,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灵感思维和创新智慧的充分发挥。这样从课程流水线上被“整合”出来的学生只是没有了个性活力的“教育成品”, 而不是迸发思维与才情之光的鲜活的“人”, 教师始终处于主宰、权威地位。
二、教师角色职能转变对策
(一) 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
为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教师要做以下方面的工作:
1. 开发教育资源。
开发教育资源是学生参与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过程, 教师要转变观念, 注重开发教育资源。一是要开发校内教育资源, 如实验室、图书室、各功能室和兴趣小组活动, 以及各类教育设施和试验基地等显性资源。除此之外, 更应注意对隐性资源的开发, 如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体验、班级环境氛围, 以及教师的教学灵感等资源。二是注重校外资源的开发, 比如带学生到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艺术馆去参观和实践, 通过一些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如校内计算机网络资源、校外信息网络资源等。四是注重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 在教学过程中, 如师生中的问题质疑, 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等共同交往中产生的情景等。
2. 调整课程进程、结构。
新课程教材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课程计划只规定了基本的教学进程,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对课程进度适当调整。对同一教学内容, 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实施, 或者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
3. 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新课程教材具有灵活性特点,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活动性原则设计教学活动。一是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目标包括知识, 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决定性因素。学生参与学习要自愿主动, 要对自主学习有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二是教学资源的构建性。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组织课程资源, 注意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特别要重视课外、校外资源的开发。三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教师要事先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成分和不可预见性, 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教学过程中师生要进行平等和谐对话, 要进行大量的知识信息交流、进行情感的交融。四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的教学提倡求异存真、不断创新, 应该允许学生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对问题不同的答案, 可以有分歧、可以出现错误, 容许超出课本教材。
(二) 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教学过程不只是完成教学计划的过程, 它是师生共同参与、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教学艺术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创造性学习的强烈动机。教师应通过自己的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 实现师生互动, 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学会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给他们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 建立积极、平等、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作为学生的合作者, 教师应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讨论, 参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活动, 与学生交流思想和情感, 和学生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一是积极地旁观, 学生在自主发现、试验或讨论时, 教师要随时掌握教学容量, 考虑下一步如何调整教法, 指导学生的学法。二是给予心理支持, 采用适当的方式, 给学生心理上的平等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 用肢体语言进行暗示, 如拍拍学生的肩膀, 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 或用激励的话说“你能行”“很不错”等。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向上, 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张扬个性,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尊重, 学会反思或自我评价。
(三) 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政府职能部门及行政职能简介 篇5
一、规划部门
(一)、行政许可项目: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2、建设项目选址许可;
3、建设用地(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用地范围)规划许可。
(二)服务类事项:
1、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认定;
2、规划设计方案审查;
3、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
4、建筑单体设计方案审查。
二、国土部门
(一)、行政许可项目:
1、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许可;
2、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临时用地许可。
(二)、非行政许可项目: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审批。
(三)服务类事项:
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核;
2、地质灾害危险性估评成果备案;
3、房地产抵押登记备案;
4、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 ;
5、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
6、国有土地资产处置;
7、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
8、土地估价报告备案;
9、土地使用权变更;
10、土地使用权变更抵押登记;
11、土地使用权初次抵押登记;
12、土地使用权再次抵押登记;
13、土地使用权展期抵押登记。
三、住建部门
(一)、行政许可项目:
1、房地产企业资质审查;
2、建设工程施工许可;
3、燃气经营、安装、建设许可;
4、商品房预售许可;
5、物业管理企业三级资质审批。
(二)、非行政许可项目:
1、房产测绘成果应用核准;
2、商品房预售款使用核定;
3、保障性住房审批。
(三)服务类事项:
1、房地产开发企业登记备案;
2、房产登记;
3、地役权登记;
4、建设施工现场自拌混凝土登记;
5、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
6、在建工程抵押登记;
7、在建工程项目预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返还申请。
四、水利部门
(一)、行政许可项目: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批;
2、取水许可;
3、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审批;
4、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工程竣工验收。
(二)服务类事项:
1、工程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审查;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备案。
五、生态文明建设委
(一)、行政许可项目: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防治污染设施竣工验收;
2、临时用水(含基建用水)许可;
3、征占用林地审批。
(二)、服务类事项:
1、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绿化配套核准;
2、占用征用林地审核;
3、用水计划审批。
五、城管部门
(一)、行政许可项目:
1、城市建筑垃圾准运(处置)及消纳场建设许可;
2、设置户外广告许可。
六、人防部门
(一)、行政许可项目;
1、结建防空地下室建设、防护设计及易地建设审批;
2、人防工程建设及设备、设施拆除审批;
3、人防工程建设用地调整联合审批。
(二)服务类事项:
1、防空地下室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
2、结建防空地下室平时开发利用备案审查。
七、消防部门
(一)、行政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
八、发改部门
职能现状 篇6
由于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三重压力, 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统计, 2013年全国有近700万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而2月初统计的近500家用人单位显示: 2013年的计划招聘岗位较2012年招聘岗位数量下降约为15%。截至9月底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校园招聘岗位、招聘企业仅 为2012年的80%[1]校园招聘需求明显缩水, 传统行业的人才已接近饱和, 而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最为迫切。然而, 许多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挑剔心理, 对服务销售行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造成就业率下降。
1999年开始, 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2] , 这也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逐渐困难的诱因之一。扩招以来, 高校教育也逐渐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 由于名额的增加, 高校录取学生的标准有所下降,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 其次, 高校的师资力量有限, 师生比小于国家规定标准导致学生受教育的水平下降, 教学质量下滑; 最后, 部分高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 对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课程设置不合理, 人才培养方案滞后, 教学内容传统老旧, 缺乏新元素。这些问题的存在, 客观上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就业率的下降。
二、高校教育职能转变与就业定位
当前社会充满竞争与变化, “信息化”作为当今时代的代名词, 表明了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是时代特色, 要顺应社会发展, 就必须摈弃陈旧的观念, 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熏陶, 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而学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最直接的来源就是高校教育, 高校教育职能也应与时俱进, 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从而培养更加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竞争的人才。
随着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3] , 高校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 逐步衍生出高校教育的三大职能, 即: “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以及服务社会[4]”。首先是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 即由简单的传授书面知识转变为培养具有认知能力、勤于做事、有团体意识和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是科研目的与科研用途的转变, 科研目的由以传统的纯学术研究为目的转变为以获取新知识取得新成果为目的的应用型研究, 科研用途由学术研究转变为直接生产力; 最后是社会服务职能的转变, 社会服务由以间接服务为主转变为直接与间接服务并重的服务职能。高校教育在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同时, 也要辩证地看待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
当今社会不仅注重全面发展, 也注重发展教育的独特性和创新性。高校学生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能发展目标, 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 正确看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做到合理定位, 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合理定位, 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后期的职业生涯中选择适合的职业道路, 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人们常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传授知识的源泉。”可见教师是教育力量中最活跃的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习惯。所以, 高校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专业知识精湛, 对教学技巧、人品素质、思想觉悟的要求也要达到一定程度。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 合理的角色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应从授业者转变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引导、指导、疏导的学习指导者, 从知识的传声筒成为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者, 不断学习进步,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大学生就业难已不再是个人问题而逐渐上升为社会问题。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这是当前毕业生面临的一个较难的选择。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先就业, 先解决生存问题, 并且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 有相对的人脉关系和技能后, 再选择喜欢的职业。大学生是社会大众成员之一, 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得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社会中的各种竞争力。自身综合实力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 而教育则是培养综合能力的直接途径。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技巧、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应对策略
第一, 在高等教育定位方面, 需探索从“大众化教育”中寻求“精英教育”。 从“精英教育”到“高等教育”也就 意味着教 育界整体 定位发生 转变[5]。大众化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 大众化教育实现了办学主体多样化, 教育渠道多样化, 构筑了高校自主办学、公平竞争的格局。但随着“大众化” 教育的普及, 由此产生的种种弊端也一一呈现出来。大众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入学限制放松, 致使高校学生的整体能力下降, 思想意志不够坚定, 大批大学生被大学生活的“糖衣炮弹”所腐蚀, 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享乐生活中而荒废学业。对此, 高校应多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 高校教育要转变教育模式。“学校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充分发挥人作用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的形式, 是可以作为人们参照物的标准模式[6]。”中国高校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改变,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时代已逐渐被以学生为主导, 自主学习的模式取代。20世纪中期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 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参与, 也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 评判标准也较为片面, 仅仅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依据。但是随着“知 识经济”“ 信息革命”“数字化” “网络化”等一系列时代标签术语的出现, 传统的依靠学习旧有的经验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 高校教育要学会去旧纳新, 在学习教师教授的知识的同时, 也要学会举一反三, 高校学生的考核标准要将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应试教育只能作为基础知识考核的一个标准, 综合指标才能正确评判学生的优劣。
第三, 应提倡社会实践。高校学生应该提早接触社会, 才能了解自身的实力和需求, 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 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白靖利.2013年就业形势严峻, 700万大军如何突出重围N.新闻晨报, 2013-05-21.
[2] 李艳.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效应分析J.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
[3] 梁立明.借鉴科学计量学研究成果, 丰富科学技术观教学内容J.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3 (S1) .
[4] 6冯华.试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J.学术论坛, 2001 (3) .
论医院药学职能的现状与应对措施 篇7
1我国医院药学职能管理现状
尽管医院药学职能转化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但由于许多医院管理者缺乏对临床药学的重视, 临床药学工作者由于得不到行政支持和法规制度的保障, 加上自身知识背景准备不充分, 药学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缺陷和继续教育不足, 使绝大部分医院药学依旧停滞在物的保障供应阶段, 医、药、护发展严重失衡, 职能作用发挥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1 业务素质不高, 结构不合理
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医院药师的工作岗位分布:临床药学加上药学科研者占6.07%, 药品调剂、供应管理占到72.44%[1]。药师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太低, 中专学历占大多数, 技术职称以药师、药剂士为主, 缺少本科药剂专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医院对药剂人员重视不够, 有些基层医院让年老体弱不能参加值班的护理人员转行去药房工作, 甚至安排未接受药剂专业培训的非专业人员上岗, 勉强维持药房日常工作。使医院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进展迟缓, 举步维艰。
1.2 管理理念落后
医院未充分认识到药学发展的重要, 药学人员也得过且过, 业务水平停滞不前。有些单位基本的药品管理职能都存在问题, 如将内服、外用药混合放在一起;精神、毒、麻药品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冷藏避光药品与常规药品分不清楚;药房主管人员对药品的数量、质量及有效期心中无数等。大多数医院仍旧以药房作为医院经济收入的重点部门, 只注重账物管理, 忽视业务提高。有的卫生管理部门未对医院药师进行执业许可注册要求, 致使部分取得执业药师资格人员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且医院奖励机制主要以经济收益为考评标准, 对药师技能服务价值少有体现, 药师主动提高业务技能的积极性遭遇挫伤。
1.3 药师工作被动
以本院为例, 住院药房大多以摆药、发药为主, 药师主要精力花在药品的请领、储存、养护、发放、对账等传统功能上, 临床医生开什么药发什么药, 工作被动, 缺少主动与医生、患者沟通。有的药师对患者所用药品是否对症、医生所开药品是否合理都心中无数, 甚至对明显有配伍禁忌的口服药品仍按医生医嘱摆放在同一服药杯中, 造成患者不合理用药。服务态度不尽如人意, 药学专业知识不扎实, 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心、同情心缺乏, 不善于与患者交流、沟通, 对患者过多询问往往不能耐心回答, 甚至训斥患者, 矛盾经常发生。
1.4 忽视网络资源
目前国内大多数大中型医院都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药房也配备了计算机, 但绝大部分医院都只限于对药品数量的管理和医嘱用药统计及摆药, 药师通过网络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少, 甚至对单个患者基本情况不了解, 只对整个科室用药进行数量统计和发放, 对单个患者的药历不清楚, 配伍禁忌不予主动了解和预防, 导致患者不合理用药, 甚至造成药疗事故的发生。
2医院药学职能转变应对措施
改革现有药房工作模式, 转变药师职能并不是舍弃药品供应保障的职能, 而是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机械、信息和自动化技术, 提高药品调配效率、减少药学人员的工作量, 使药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工作。
2.1 以人为本, 重视人才培养
医院药房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药师人才。可采用本科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临床药师培养, 明确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内容和药学监护工作模式是未来医院药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高度重视与临床医师的合作, 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的认识, 培养适应药学监护工作的药物治疗专家是医院药学发展的人才基础[2]。同时, 药房应重视药师专业知识的培养及工作水平的提高, 对现有在岗药师实行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强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继续教育, 系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药物治疗学和临床药理学等综合知识, 拓展知识面。继续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要多样化, 可以是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专题讨论会、专题讲习班, 也可以是专题调研和考察、技术操作示教、短期或长期培训。积极开展网上药学继续教育, 鼓励、组织和监督药学技术人员积极参加药学继续教育。临床药师培养应发挥药师主观能动性, 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 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只有自身强大了, 才能被临床医护人员所认可。
2.2 领导重视, 营造良好氛围
医院药剂科即使有转变工作模式的愿望, 以服务取胜的理念, 但缺少政策支持和法规保护, 缺少医院上层管理者的支持。因此, 国家有关部门应当下大力气调查研究, 尽快制定出一系列相配套的措施, 从政策法规方面促进医院药剂工作从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医院应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 促进药师职能的转变。将原有封闭式的调配形式转变为开放式的调配模式, 给临床药剂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药师和患者建立更多的接触和交流, 有针对性地开展用药知识宣传, 主动提供药品咨询服务,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2.3 转变职能
药师职能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恰当的运用科学技术。各医院的微机网络应提供药品咨询系统, 配有药品手册、新药特药介绍、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临床与药物等方面的软件, 协助医师选择正确的药品及用量, 及时回答患者的咨询, 关注患者健康。在申请购置血药浓度监测仪器时, 要说明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同时要尽量多开展一些项目, 早日收回仪器成本, 使仪器的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 从而得到领导支持。
2.4 摆正位置
药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 与相关医务人员建立伙伴关系, 追求药学完美服务。有的医院在推行临床药师制度时, 觉得很难与临床医师在药物治疗方面进行协调。实际上, 如果把制度制定得细些、完整些就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患者用药超过4种时, 必须进行药物治疗管理, 即由药师对患者的病史、用药史及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评价, 提出用药建议, 供医师参考, 而医师须把其对建议的态度反馈给药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与落实,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机制, 药剂科临床药学要应用本专业的知识, 积极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工作, 真正地让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药房工作转型必须要注重工作细节, 细节决定胜负。从细节入手, 使患者和医生、护士切实感受到医院药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药学职能的发挥就走上了正轨。
总之, 医院药学职能的落实应依托国家法制建设的大环境, 依靠药学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自律, 借助社会媒体的真诚监督和帮助, 努力应对社会变革的挑战。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职能的现状与对应措施。方法通过笔者多年的思考和实践, 对药学职能的现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结果发挥了药学工作的应有职能。结论使药学工作走上正轨。
关键词:医院药学,职能,现状,应对
参考文献
[1]陈盛新, 舒丽芯, 蒯丽萍, 等.21世纪初中国医院药事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药学实践杂志, 2006, 24 (1) :35-36.
职能现状 篇8
关键词:体育服务,公共体育,职能优化
前言
桂林市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资源是居民业余生活的重要部分, 公共体育服务能丰富桂林人体育文化生活, 提高居民身心素质及健康水平, 大力发展桂林市公共体育事业, 是发展全民健身的硬件条件, 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能否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 关系着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开展。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 一方面, 人民群众对体育锻炼需求日益增大, 对公共体育场地的需求也日益高涨, 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和服务状况,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直接关系到公共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桂林市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展开了分析与研究。
一、桂林市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现状
课题组调查发现, 桂林市的体育场所主要分布市内的各大高校和中小学之中。在各种标准和非标准体育场地里, 数量最多的是篮球场, 其次是各种小运动场, 包括羽毛球, 排球, 乒乓球, 门球等等。体育场地的结构较为合理, 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和小运动场所所占比例趋于合理。桂林市的各类体育场所中, 体育系统所占的百分比明显要低于教育系统;在标准场地中, 不对外开放的体育场地所占比例要高于部分开放和全天开放的体育场地;在非标准体育场地中, 不对外开放的地体育场地所占比例要低于部分开放和全天开放的体育场地。因此, 在体育场所的供给上, 市民似乎更依赖于教育系统的体育场所和非标准体育场地的体育场所。
1. 体育场地建设数量少, 政府投入有限
桂林市的体育场地一般集中在桂林体育中心、学校、公园和小区, 但是这些体育场地设施简陋, 有的公园和小区根本没有体育设施, 还有一些体育设施是收费的。全市高档次、高水平的体育场地数量极少, 唯一一个就是桂林体育中心。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政府对体育事业投入不足, 桂林市每年对体育事业的投入都有所增加, 但是和一些发达城市先比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吸引民间资本介入少, 由于社会力量投入公共体育服务存在诸多障碍, 社会力量投入公共体育建设十分薄弱。
2. 体育场地结构不平衡
体育场地分布平衡是保障桂林市全体居民体育需要的最基本保障, 桂林市目前体育场地分布不平衡, 在桂林现有体育场地中, 室内场地明显少于室外, 非标准场地居多。各类体育场地中, 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三种场地占了桂林市体育场地的一大半, 这些都导致部分居民的体育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 体育场地分布不合理, 对外开放率不高, 使用率低
桂林市体育场地的系统分布失衡, 教育系统所占的比例大, 而校园一般不向外开放。在现有的体育场地中, 大部分的体育场地每周的活动人数都在500人次以下, 体育场地使用率低下。
二、对策及研究
1.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建设, 促进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日益的注重, 由政府全力包办的公共体育事业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因此, 政府一方面应当根据其职能需要, 继续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增加对公共体育事业的投入, 提高和完善公共体育事业场地和设施;另一方面, 政府应当起引导作用, 联合一切有生力量, 大力的引进民间资本, 给予社会力量介入公共体育服务领域更多的支持, 在政府作导向和监督的情况下, 政府建立的公共体育事业与民营公共体育事业相结合,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又好又快的发展。
2. 充分发挥桂林地理优势, 发展桂林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
众所皆知, 桂林市区四面皆山, 漓江穿过桂林市区, 可谓是山清水秀, 政府可以支持举行爬山, 划船比赛等活动, 促进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 把体育健身活动另类的解放, 不再仅仅局限于篮球场、排球场、网篮球场, 促进了公共体育的多样性。另一方面, 开办这些活动可以有效的缓解桂林市政府和社会方面想改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分布不均, 但苦于财力物力不足的这一问题。
3. 政府努力建设,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 提高利用率, 做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桂林市市区中, 居民小区和公园的公共体育设施及其的少, 有的小区甚至都没有, 所以, 政府应在其能力的范围下, 适当的增加体育公共设施。此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占的比重大的是桂林市的9所高校, 但是其不对外开放的规定限制了公共体育资源的利用, 造成了利用率低下的状况。因此, 坚持对外开放能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利用率, 使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崔建新, 李芾.我国体育场馆研究综述EJ2.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41 (5) :36, 38.
[2]金涛, 张凤彪, 周超.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及原因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年12期.
职能现状 篇9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空的重要经济手段,其职能目标在于保证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税收分配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满足社会及成员的需要。具体来说,税收具有以下四大职能。
1、配置资源智能:即税收具有通过其运行,引导人才和物力的流向,最后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功能。如通过取消税种,税率或减免税优惠等等措施来影响资源配置的数量和方向。
2、分配收入职能:即税收具有通过其运行,调整各分配主题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功能。如通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来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3、稳定经济职能:即税收具有通过其运行,稳定经济并有适度增长的职能。如在经济滑坡时期,通过减少税收和增加支出并举,从而扩大总需求。
4、维护国家职能:即税收具有通过其运行,维护国家机器存在和发展的功能。在介绍了税收的职能之后,我们将从我国猪肉市场价格的逐步下降来剖析税收稳定经济的职能。
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价格一直持续增长,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而其中价格上涨最为突出的猪肉市场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上涨了49.0%
下面我们把猪肉作为一般的社会消费品运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加以分析。猪肉作为一般的消费品,其消费需求曲线如图2所示,在一定的价格P1之前,消费者对于猪肉的消费需求量是伴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不断减少,而当猪肉的价格上升到一定的价格P1时,此时,就算猪肉的价格进一步的上升,消费者也不会减少对猪肉的需求,即此时的猪肉的供给完全无弹性(即达到了居民对猪肉消费数量的最低限度)此时,无论价格如何上涨,消费者都需要保证Q1的猪肉的产量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当价格再次不断上升达到P2时,此时,消费者会放弃最后的限度,通过消费其替代品(如牛肉)来减少猪肉的消费,此时,随着价格的上升,消费者的需求量进一步减少。
由图2可以简单的反映出居民对于猪肉的需求,现在我们加入税收理论来加以分析,假设现在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需要,为了稳定猪肉市场价格需要,对于猪肉生产商或供应商一种税收优惠,为了便于分析,现假设这是一种定额的税收优惠,即税收给予每单位猪肉的生产和销售价格为T的优惠。根据图2现分为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1、当价格P
2、价格P1≤P≤P时,如图4所示,当价格P1≤P≤P2时,如图4所示,供给曲线S1和需求曲线D相交于点(P5, Q1),对应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5, Q1由于政府部门给予了猪肉企业价格为T优惠,那么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减少,价格就可以减少T, 即供给曲线可以向下平行移动T个单位,得到新的供给曲线S2与需求曲线相交于(PT, Q T), 此时对应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T, QT。显然Q T=Q 1, P T
3、当价格P>P2时,如图5所示,供给曲线S1和需求曲线D相交于点(P4, Q4),对应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4, Q4, 由于政府部门给予了猪肉企业价格为T优惠,那么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减少,价格就可以减少T, 即供给曲线可以向下平行移动T个单位,得到新的供给曲线S2与需求曲线相交于(PT, QT), 此时对应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T, QT。显然QT>Q4, PT
通过图3,图4和图5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物价水平较高时通过减免税的措施可以有效的平抑物价,扩大投资,体现了税收稳定经济的职能和杠杆作用。在猪肉价格过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供需,平抑物价,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总之, 由于市场失灵导致经济的波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在市场失灵的地方需要政府的介入,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税收这一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 只有政府和市场各自发挥了作用,整个国民经济才能健康高效的发展。
摘要:2007年一月份以来, 我国的居民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 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 而其中猪肉价格的强劲上涨最为突出。8月份以来,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有效调节下, 猪肉价格上涨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 且价格出现普遍的小幅度的下降。本文主要从税收稳定经济职能的角度出发, 对猪肉价格的回落进行剖析, 并对其现状进行浅析。
关键词:税收优惠,平抑物价,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王国清.税收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王国清, 马骁, 程谦.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www.stats.gov.cn)
职能现状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湖州市长兴县、吴兴区具有独立法人的乡镇卫生院各6家, 长兴县全部为已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以下简称改制) 的卫生院, 吴兴区全部为政府举办 (以下简称国有) 的卫生院。
1.2 调查方法
制定乡镇及卫生院基本情况调查表、乡镇疾病预防职能工作开展情况调查表, 拟定访谈问题,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同时对调查县区疾控中心领导、中层及乡镇卫生院院长、分管院长、防保科长进行访谈。
1.3 数据分析
将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乡镇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情况
2.1.1 概况
2006年, 改制和国有乡镇卫生院职工分别为203人、351人, 比2003年增加16.0%、10.7%;卫技人员分别为165人、305人, 占职工总数的81.3%、86.9%, 每万服务人口卫技人员数分别为13.40人、16.03人, 比2003年增加17.0%、14.2%;疾控人员改制卫生院22人, 比2003年增加22.2%, 国有卫生院23人, 比2003年下降8.0%, 每万服务人口疾控人员数分别为1.79人、1.21人。
2.1.2 学历构成
2006年, 改制和国有乡镇卫生院疾控人员中均无本科学历, 大专学历分别占22.8%、34.8%, 较2003年增加1倍以上;中专学历分别占63.6%、30.4%;高中及以下学历分别占13.6%、34.8%, 较2003年下降一半以上。
2.1.3 职称构成
2006年, 改制和国有乡镇卫生院疾控人员中均无高级职称, 中级分别占13.6%、8.7%, 师级分别占36.4%、69.6%, 师级以上人员均较2003年有明显增加;士级分别占31.8%、17.4%, 均较2003年有所下降;无职称人员分别占18.2%、4.3%。
2.1.4 专业构成
2006年, 改制和国有乡镇卫生院疾控人员专业均以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为主, 分别占54.5%、47.8%, 预防医学专业未占明显优势。
2.1.5 年龄构成
2006年, 改制卫生院疾控人员以<30岁、40~两个年龄组为主, 占72.8%;国有卫生院年龄分布出现40岁年龄组断层, <30岁、>50岁两个年龄组分别占30.4%、43.5%。
2.1.6 经济收入
2006年, 改制和国有乡镇卫生院疾控人员年人均收入分别是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14倍、3.46倍, 比2003年增加75.6%、43.0%;其中改制卫生院疾控人员年人均收入在1.8~3万元间, 高于卫生院职工年人均收入8.7%;国有卫生院疾控人员年人均收入在2.1~3.2万元间, 低于卫生院职工年人均收入1.4%。
2.1.7 队伍稳定性
与2003年比较, 国有卫生院剔除人员退休、因工作需要增加人员等人员自然增减因素外, 疾控人员无流动;改制卫生院疾控人员中无退休, 剔除新增人员等人员自然增加因素外, 原有人员流出3人, 流动性为16.7%。
2.2 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
采取乡镇自评和县区疾控中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对照浙江省卫生厅下发的《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求》, 对农村公共卫生职能工作中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8大项22小项疾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调查, 以满分10分评价。2006年, 国有卫生院疾病控制工作完成情况总体好于改制卫生院, 其总体平均分值分别为9.67和9.04, 但在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艾滋病防治、环境卫生协管、卫生监督协查等工作方面, 改制和国有卫生院都存在职能履行不到位的问题。
2.3 疾病控制工作机制和模式意向调查情况
2.3.1 乡镇承担疾控工作的机构模式
41名访谈对象中, 63.4%认为目前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较为适宜, 但长兴县疾控中心访谈对象绝大部分认为在辖区内乡镇卫生院全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情况下, 独立机构的工作模式是较为适应当地实际的。
2.3.2 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利弊
41名访谈对象中, 78%认为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弊大于利, 仅改制卫生院中4名访谈对象认为是利大于弊。
2.3.3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
41名访谈对象中, 71.4%认为目前浙江省各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普遍扩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 这种兼容型的农村卫生工作模式基本符合构建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
2.3.4 现阶段乡镇疾控工作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建议
41名访谈对象全部认为现阶段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力、财力, 73%认为工作体制和机制是较大的问题, 下阶段应在保障公共卫生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准入、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
3 分析与讨论
近年来, 通过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的努力, 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工作稳步推进。至2007年年底, 湖州市667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建成, 提前完成2010年规划建站数。全市均建立按服务人口每人每年补助15元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在此基础上, 各县区按照省政府、省卫生厅的要求, 充分利用多种有效载体, 积极探索疾控机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平台, 推进健康教育、慢性病和结核病农村社区管理的新模式, 其中“农民健康俱乐部”、“村会协作”、扩展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等许多做法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属首创[1]。但要全面完成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 还面临以下问题与困难。
3.1 乡镇疾病控制人力资源问题
3.1.1 总量不足
2006年湖州市改制和国有卫生院每万服务人口疾控人员数仅为1.79人和1.21人, 总量不足。不管是对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撰写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报告》中“基层卫生机构要完成疾控工作任务, 至少每万人口配备3.33人”的要求, 还是对照《湖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中“各乡镇按每万服务人口配3名公共卫生专职人员 (其中2名疾控、1名监督, 不包括1名妇幼保健) ”的中期目标要求, 都有较大差距。
3.1.2 整体结构性失调
疾控人员通过参加继续学历教育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但仍存在①学历偏低, 2006年改制和国有卫生院疾控人员大专学历分别占22.7%和34.8%, 低于浙江省 (45.9%) 的平均水平[2]。国有卫生院高中及以下学历疾控人员占34.8%, 明显高于浙江 (17.1%) [2]和山东省 (13.38%) [3];②技术职称偏低, 改制和国有卫生院疾控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分别占13.6%和8.7%, 低于浙江省 (13.8%) 、山东省 (21.73%) [3]及沈阳市 (15.39%) [4], 改制卫生院无职称人员占18.2%, 高于浙江省 (13.1%) 的平均水平[2];③年龄结构欠合理, 特别是国有卫生院疾控人员40岁年龄组断层, >50岁占43.5%, 老龄化现象凸显。
3.1.3 队伍建设存在稳定和发展的矛盾
与2003年比较, 国有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无流动, 改制卫生院人员流动性为16.7%, 提示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疾控队伍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 国有卫生院疾控队伍中无学历人员多, 年龄老化, 基本靠自然减员来进行队伍的“新陈代谢”, “后继乏人”现象突出。
3.2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制和机制不适应
目前, 体制和机制问题仍是制约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瓶颈”。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 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以药养医、以医补防现象普遍存在, 往往“花自己的钱、办国家的事”。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出卖产权改为私有制或股份制后, 矛盾更为突出;同时, 制约机制的缺乏形成了公共卫生管理上的“真空地带”。目前, 乡镇卫生院的疾控工作业务上接受县区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的指导, 工作考核和防保经费补助由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而人员行政隶属关系却在乡镇卫生院, 疾控人员工资、奖金由乡镇卫生院说了算, 这种双重管理模式的缺陷导致工作考核与业务指导脱节, 对其难有约束力。
3.3 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模式单一
目前, 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已经从“打打预防针、写写报告卡、填填统计表”的层面提升到开展健康教育、重点疾病管理等层面, 无论是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形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创新, 但乡镇卫生院疾控人员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与水平有着明显的差距。重视有收入的预防接种、健康体检等工作, 大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意识和概念不足, 知识面狭窄, 健康教育、信息收集、重点疾病管理等技能匮乏, 难以成为农村公共卫生战线上的“通才”, 难以完全承担起农村公共卫生的职能。
4 建议
4.1 政府必须建立对农村公共卫生稳定、有效的投入机制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 乡镇卫生院是主导力量,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改制还是国有卫生院, 都存在经费制约的瓶颈, 体制不同并不是影响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好坏的关键, 大部分改制卫生院的院长都有把公共卫生工作做好的认识和愿望, 但要他们把医疗收入投入到公共卫生事业上, “花自己的钱、办国家的事”是勉为其难, 即使有一时的可能性, 但也绝不是长久之计。
4.2 采取多种形式, 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农村公共卫生队伍
首先, 国家可建立农村公共卫生队伍统一的准入门槛;其次, 利用国家现有的教育资源, 有目标、有方向地培养农村公共卫生人才;其三, 提高和稳定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的待遇, 保持队伍的稳定性, 既要防止改制卫生院人员流动性较大、随意性过多的状况, 又要改变国有卫生院缺乏竞争机制、队伍老化的局面;其四, 随着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任务、要求的不断扩大和提高, 必须对现有农村公共卫生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培训和再教育, 更新工作观念, 扩大知识面, 提高现有队伍工作的有效性。
4.3 不断探索完善对农村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方面从管理环节要建立有效的机制, 特别对改制卫生院这个卫生改革中已经产生的事物, 在目前这个观望阶段, 既有“娘”管, 又有“娘”疼, 使改制卫生院的院长、防保人员与国有卫生院的院长和防保人员有着同样的使命感、责任感;另一方面, 建立有效、可行、科学、权威的工作督查和考核机制, 必须把工作、经费、防保人员待遇有效结合在一起。其次, 从目前国家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的一篮子, 逐步过渡到按工作项目投入、最终实行项目管理, 既保证投入的稳定, 又讲究投入的效果。
摘要:该文分别对国有和改制乡镇卫生院2003年和2006年疾病控制人员结构、流动性及经济收入进行横向、纵向比较, 对疾控工作职能履行现状、工作机制、模式意向以及两种产权形式对农村卫生院疾病控制人力资源和职能履行的影响进行分析, 提出了建立农村公共卫生稳定有效的投入机制、建立稳定高素质的农村公共卫生队伍、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的观点。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工作现状
参考文献
[1]俞梅华.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疾控工作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10) :763-765.
[2]王妮妮, 沈清, 郑琳, 等.浙江省公共卫生人员学历及专业构成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9) :1118-1119.
[3]郑衍玲.山东省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 (4)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