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教学(通用12篇)
低碳教学 篇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低碳教育, 要求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低碳因素,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生活行为习惯。建立热爱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一、发挥美术综合性学科优势, 渗透低碳理念
(一) 关注自然, 渗透低碳意识
美术教学中有的课程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 那么教师就把自然科学类课程的物质、能源和生命等方面引入教学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发挥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 理解能源的相关知识及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并且学会运用美术 (点、线、面、色) 的因素来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大街上》时, 带领学生到繁华的街道观察体验, 汽车的拥堵、嘈杂鸣笛声、尾气排放、行人乱穿马路……能源、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 这些实际而鲜活的体验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 学生们用艺术进行呐喊。 (设计新型节能汽车、环保消噪器、新的交通枢纽、戴着口罩放学的路队……) 由此, 学生会产生节能的环保意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二) 关注社会, 形成低碳理念
有的课程涉及社会科学领域, 那么教师要善于从行为习惯、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价值观等教育方面挖掘渗透点。如我在教学六年级《绿色的呼唤》时, 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信息化资源来感知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造成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肆虐狩猎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的危机,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学生把资源进行共享, 然后用想象画、统计图、手抄报等形式表现, 学生在相互交流、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形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三) 关注生活, 践行低碳行为
有的课程涉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小学美术课程的动手操作性强,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实现低碳之行、变废为宝、美化生活, 让低碳成为乐趣!
(四) 关注发展, 创意低碳生活
有的课程内容低碳特点不太明显, 教师要善于寻找、挖掘。在教学《过大年》《正月十五闹元宵》等此类型的课程时, 可以号召学生走亲访友出行时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亲人团聚少喝一瓶酒 (饮料) 、自己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馈赠礼品拒绝过度包装……传统的节日活动极易造成奢侈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可以低碳出行、固碳增汇、消除碳足迹, 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做一个环保时尚的减碳达人。
二、采用新颖美术形式, 体验低碳方式
(一) 动手动脑进行体验
指导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低碳”信息和资料, 感受低碳对人类的重要性, 逐步提高儿童的“低碳”主人翁意识。通过完成系列的“低碳”美术作品, 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美术意识, 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充分、和谐地发展。
(二) 利用资源进行体验
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维护美, 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如带领儿童到有污染的溪边、工厂等地方参观, 激发儿童的“低碳”意识和决心;参观游玩公园、居民小区、市民广场等环境优美的社区资源。
(三) 创新评价引导体验
教师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空间资源、时间资源, 使学生形成低耗能、高效率的创新思维方式。如建立帮扶对象, 优化人力资源。高年级学生低碳行为的自我约束和形成能力强, 可以在低年级建立帮扶对象, 用自己的言行为低年级的小同学做出示范, 代替教师的说教形式, 学生们在互相的交流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还可以树立低碳新形象, 节省空间资源。评选“节能小专家”“低碳小使者”“节约班级”“低碳班级”等, 起到榜样带动的作用。
三、开展多彩美术活动, 形成低碳习惯
(一) 低碳教育, 教师先行
如实行电子备课, 多用Email、MSN、PPS等即时通讯工具;研发节能低碳的美术教育课件和教具。
(二) 举办“低碳艺术节”
布置“灵感再现”活动室以及“低碳向我看”创意赛, 展示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创造的新造型。学生们在展示、交流的实践活动中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创造热情会再次高涨。学生在创造的艺术过程中, 体悟环保, 更新理念, 把自己的低碳行为变成习惯, 形成自然;体会能源的再利用价值及节能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环保意识得到强化。
(三) 开展校内、外美术低碳活动,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及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同时使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新课改下, 美术教育施行低碳化是时代的要求, 在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儿童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节能意识, 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懂得国家实施低碳经济战略是我国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从而提高学生们对推行“低碳”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世界自然基金会, 《中小学节能减排教育指导手册》[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尹少淳,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吴光娟, 《小学美术活动中开展“低碳生活”教学的研究》
低碳教学 篇2
摘要: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倡导节能减排的同时,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自觉进行富有生命力 的“低碳教学”,促使学生树立“低碳”生活观念:倡导绿色学习方式,培养良好习惯;感受变废为宝的魅力,激发环保创意;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渗透低碳理念;关注低碳化的常态教学细节,努力让低碳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使他们真正走进“低碳生活”。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低碳生活;低碳教学
“低碳生活”理念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就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如果说“,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支出的生活方式,那么,“低碳教学”就是无消耗、无浪费、低污染的教学方式。
一、倡导绿色学习方式,培养良好习惯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许多学生身上存在着过多浪费的现象,与我们“低碳生活”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我在美术课堂上就非常注意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例如,教育学生养成爱惜课本的习惯,作好美术教材的循环化使用;提醒学生画笔用完后应及时套上笔盖,延长使用寿命;上完国画课后提醒学生清洗工具不必把水龙头开到最大,并注意不要因冲洗而弄脏了周围的墙壁;引导学生在使用彩纸时注意合理安排,使一张纸尽可能地被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圆筒造型》一课在教学将平面的纸变成圆筒时,提醒学生注意根据圆筒的粗细裁剪相应宽度的纸,而不是把整张纸都卷进去等等。这些提醒与引导有时只需要一句话,有时只需要一个手势或教师的身体力行,就可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养成。也只有做好了类似这样的小事,“低碳”生活才可能真正地走近我们。
二、感受变废为宝的魅力,激发环保创意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对“变废为宝”的设计制作非常多,用软、硬泡塑材料以及塑料瓶、废旧织物、废包装箱等媒材,进行玩偶、生活实用品、交通工具模型、兵器模型等的设计制作。这些物品的二次利用,既达到了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技艺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与玩中重新审视身边这些曾几何时被抛弃了的东西,在实践中领悟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可通过其回收利用来改变生活细节,从而达到减少材料消耗、节约能源的目的,促使学生在污染与再生的选择中演绎“低碳生活”的精彩。于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各种包装盒、废弃的光盘、五颜六色的报纸、吃剩的果核、弄啐了的蛋壳、各种颜色的瓶盖、落在地上的小树枝、用旧的发夹……经过学生们的精心制作与巧妙利用,组合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制作成一件件精巧的小饰品。一个个精美的小相框、卡通垃圾盒、漂亮的储物袋、环保小花瓶、精致的门帘、可爱的十字绣等在学生的手中诞生,既环保又经济实用,还很有个性,给学习生活带来别样的美,别样的艺术享受。其中,美术课堂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识和技能在学生们的“低碳生活”实践中巧妙、真正地达到了互利双赢。
三、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低碳理念
在“低碳经济”推动下,大力推广低能耗绿色家电等用品已成为大众共识,绿色环保设计越来越受大众的关注与欢迎。著名的2009年米兰设计展就把“环保节能”定为了设计主题,意在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浙美版第三学段新教材在编排中,非常注重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的习惯。例如,第10册的《小小果壳箱》、第11册的《电话亭》、《路灯设计》等。在《路灯设计》一课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节能降耗、减排知识之后,又提供了一组相关数据,告诉学生们大力推广低能耗的绿色用品已成为现在社会的一种趋势,建议同学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一点。这个渗透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后反思,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益于国家与社会的这些“窗外事”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他们能对这个提议进行认真思考。因此,我就从这一课的教学中收获了许多“宝贝”与满满的幸福。不少同学认为马路边的垃圾箱、路灯、路牌、公共电话等可作统一规划,从节能的角度考虑,有些设施可以合并。于是,有的同学设计的是一只猪造型的兼有垃圾箱功用的路灯,猪的嘴巴是垃圾投入口,肚子是垃圾容纳箱,同时利用垃圾箱里的垃圾发电来供应猪头顶上的路灯,充分节约了材料与能源。有的同学设计了集路灯、公共电话于一体的路灯,并伴有供路人小憩的方便坐椅,以及路边咖啡坐的广告牌,设计富有童趣。有的同学设计的是利用雨水发电的路灯,他设计的路灯顶部是一个盆状物,用以收集雨水,然后再利用收集到的水发电,供路灯照明,晴天则可用地下废水来发电。这样的设计还有不少,整整一堂课,我一次次被惊喜与幸福所拥抱着,学生的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创新的火花,因为成功的体验,那张张小脸上洋溢着少见的自豪,甚至有个别学生设计了一稿还意犹未尽。虽然这些设计还很幼稚,大多数缺少依据,但是我毫不怀疑,在我的学生中一定会走出未来优秀的设计师!作为教师,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人激动的呢!这节课的成功经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只要安排合理,“低碳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这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挖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唤醒学生的创意激情,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四、低碳化的常态课创造别样精彩,关注教学细节
绿化教学语言 打造“低碳”课堂 篇3
关键词:语言;简洁;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34-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教学语言的低碳,是指课堂上教师使用的语言是有效语言。孟子也说过:“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也就是说,教学的语言,要令人易解明白,做到虽精少而能表达深奥的道理。教师的嘴,就像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发出的是知识的溪流。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不断“绿化”自己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长期的观察,我们发现生物课堂总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导入的语言不精练。导入时太啰嗦,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重点内容的讲解。2.讲授用语不简练。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满堂灌”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提一些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3.解释用语不点睛。启发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学生的回答“处处铺路搭桥”,教师“解释用语”大大影响学生的思维,学生往往缺少独立的见解。4.专业用语不精湛。5.习惯用语不规范。
这些缺憾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破坏了课堂的完整性,影响了教学的进度。细细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就会发现,其实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上课时“废话”太多,也就是说课堂语言不够“绿色”,不够“低碳”。所以我们要改革教学语言,使之“低碳”化。下面就生物课堂如何绿化教学语言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减少语言“排放量”,提高简洁性
语言虽说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但它仅仅对听觉产生刺激,难免会使学生生厌。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啰嗦,用语要简洁、流畅。简洁的语言就是要用最少的词语、最短的时间、准确清晰地表达所要陈述的内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不少的老师总担心学生听不清,学不懂,说话喋喋不休,翻来覆去,拖泥带水,学生听得一脸茫然,这样一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就没有了,长期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教学语言要做到简洁,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总结、归纳。例如学习“细胞的增殖”时,对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特点,我编歌诀来帮助学生记忆:“膜仁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一分为二向两级,两现两消重开始”。这样,深奥难懂的有丝分裂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教师要注意非重点或难点的地方少讲,对课堂的进展和学生的发展有负面影响的少讲。实践证明:语言越啰嗦,越是讲不清。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要言简意赅、简洁明了,这样才能去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
二、关闭“发动机”,让学生思考、交流
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这样一项倡议,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20:30~21:30之间,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借此活动唤起人们低碳的意识。同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时候教师的嘴也是需要关闭,这就是“无声胜有声”,学生需要的是思考,需要交流,需要思维的灵动,而此时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讲就是多余的。
例如:“单倍体”这一概念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出下列两道判断题:1.单倍体生物的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吗?2.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生物吗?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教师不要急于作出评判,要保持沉默,仔细聆听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单倍体的不同理解,然后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讲清这个概念。
三、提高排放性能,注重准确性
生物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大纲的要求,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作为生物老师,要提高教学语言“排放的性能”,首先, 在表达概念、定义、原理、结论、规律时,必须做到准确。具体地说,在上课时不要拖泥带水,使学生产生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感觉。例如,在讲免疫中的抗体和抗原时,虽然这两个概念只一字之差,但含义却不同。前者是指人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合成的一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而抗原则则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其次,教师尽可能用普通话教学,力争做到读音准确。有许多生物学中常用字的读音不同于习惯发音,上课时要注意。例如:萎蔫(niān)、两栖(qī)动物、蜕(tuì)皮、臀(tún)部、桧(guì)柏等等。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要勤查字典,千万不能想当然,在课堂上读错字有损于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的威信,从而降低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需要需要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条绿化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的“低碳”之路,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R•M•加涅 L•J•布里格斯 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皮连生、庞维国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化学教学如何渗透“低碳”理念 篇4
关键词:化学教学,低碳生活,低碳理念
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低碳”这一话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诸如低碳经济、低碳装修、低碳交通、低碳饮食等,时常见诸报端。作为化学老师,我们对于低碳的理解应该不存在任何障碍。宣传低碳意义,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广大化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过程,带领学生从化学视角,对“低碳”的深刻内涵作了探究,以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意义、理解低碳意义、践行低碳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及学生双休日的时间,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低碳”这一主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自己的做法简述如下,以期为创造“低碳生活”尽绵薄之力。下面是笔者的实践过程。
一、定低碳主题,激探究欲望
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低碳生活”为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通过激烈讨论,深入认识什么是低碳生活,以及低碳生活的意义。然后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低碳生活。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最后以科学小论文的形式对“低碳生活”的论点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
布置学生写小论文时,要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你对“低碳”的理解;第二,“低碳生活”的意义;第三,你怎样做才能实现“低碳生活”。初闻“低碳”话题,多数同学一脸迷茫,满头雾水,甚至问我:“老师,什么是低碳啊?”只有个别同学说:“哦,我知道,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同学们的反应我未加任何回应,只给他们指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让他们注意关注报纸、网络上的低碳话题,查阅相关的低碳资料,加深对低碳的理解。
一周多时间过去了,许多同学上交了以“低碳生活”为话题的小论文。仔细阅读之后,我将同学们的小论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借助网络资料,未经自己加工整合的段落摘抄。其中普遍谈到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生活能力,具体地讲,低碳生活就是一种节约的生活态度,还照搬了许许多多现成的节水、节电、节油、节气的例子;第二类则是围绕“低碳就是少排放二氧化碳”这个观点,阐述了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的危害、减少二氧化碳的主要措施等,也算得上是对已学二氧化碳相关知识复习巩固;第三类则是文笔不错的作文,先描绘了理想状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后将现实中的黑烟臭气、灰土沙尘等归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不文明施工等的祸害,倡导要治理大气污染,才能实现“低碳生活”。
凡此种种,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查阅、整合,笔者的初期目标已经实现,同学们对低碳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将知识整合,令认识升华
针对同学们初步搜集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对于同学们下一步的研究性学习,我给出了相应建议,引导同学们将已有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论文进行修改,使其对“低碳生活”认识能够进一步深化。同时,要求学生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科学小论文不同于作文,论文是要以充分的论据将论点加以论证。这里的论点就是论文的观点,即“低碳生活”的观点,论证的过程也让同学们通俗理解:要阐明“低碳生活”是什么,为什么要施行“低碳生活”,怎么做才算“低碳生活”,等等;第二,提醒同学们要勤于思考,仔细研究。如碳元素存在于身边哪些物质中?这些物质最终将转化成什么?以此思路理解“低碳”的内涵是什么,再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节省的观点与“低碳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第三,要求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加强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文中要以“我”代替“人们”,以此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低碳生活”不是别人的事,而是自己该做的事。
又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同学们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小论文焕然一新地呈现在我面前,其内容与第一次相比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们大多打开了思维的局限,开启了尘封已久的话匣。论文中不仅谈到了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碳排放,还阐述了人们的吃、穿、用、住、行等,这些都广泛涉及含碳元素的物质,而这些物质经过氧化后,碳元素大多转化成二氧化碳,也成为不可低估的碳排量,这就很自然地将吃、穿、用、住、行方面的简单和节约与“低碳生活”的主题联系起来,从深层次上真正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要低成本地生活、节俭地生活。认识到了这一点,同学们个个都有很多话可说,有很多行动可做,他们将我特意发的32K纸正反面都写满了对低碳的理解和自己可以为低碳生活做到的行动(以前发纸时,若一面不够写,总有同学说我小气,而这次没有人再说我小气了)。具体事例如:要将纸张正反两面都充分利用、用手帕代替餐巾纸、自备筷勺代替一次性筷子、不空挂QQ号、骑自行车代替乘私家车上学,等等,同学们列举的可行性事例不胜枚举,对同学们的丰厚收获我倍感欣慰。
三、固内化认识,促长效行动
在同学们对“低碳生活”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为使他们能以认识指导行动,能够将认识内化成一种习惯的行动,我继续指导同学们做了以下两方面的事情:第一,每个人设计三句有关低碳生活行为的日常招呼用语,相互碰面就用自己的招呼用语,代替习惯性的“吃饭了吗”、“作业做完了吗”等,这样有利于相互提醒,便于自己时时、日日不忘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第二,将自己的低碳生活小论文上传到QQ空间或自己经常去的论坛、帖吧等,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低碳生活,并提倡同学们将自己QQ签名更新为有关低碳生活的话题。
同学们还设计出了许多很平常却很实际的日常用语,如“今天你随手关灯了吗”、“你骑车锻炼身体了吗”、“今天自带购物袋了吗”、“今天我跑步上学的,感觉身体很舒服啊”、“今天我没有吃零食”等。虽然字里行间看不见“低碳”踪影,却处处在践行着低碳生活。
低碳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尝试 篇5
舟山六横中心小学 郑红芬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孩子是地球未来的领导者和主人,童年时期是孩子们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低碳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孩子们开始,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养成爱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形成未来良好环境群体的基础。也是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素质的关键。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经成为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人们已经感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美术教学中变废为宝,倡导低碳教学,使更多的孩子切身感受到低碳和环保的重要性,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绘绿色心愿
在美术书里,有许多体现环保理念的课,比如浙美版第1册《来来往往的车辆》、《我做的笔筒》、第2册《各种各样的树》、第4册《瓶子变个样》、第5册《黑白撕贴画》、第10册的《小小果壳箱》等。在上这些课时,我可以结合这些课的内容,课堂上开展“低碳小达人”的打擂赛,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创设自己的低碳设计。比如在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这一课时,我请孩子们画出倡导人们都乘公交车,而且在车身上绘出呼呼人们环保理念的图案。孩子们的想法琳琅满目,有的画“爸爸你要少开车,和我一起乘公交车。”有的把公交车外面的图案想象成一片一片叶子的绿色,让人们能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夏天的凉爽,都喜欢乘公交车。有的把公交车能源想象成太阳能公交车,节约了资源。当老师把学生们的环保心愿画展览,互相欣赏时,孩子们互相欣赏着对方的绿树环保奇思妙想,互相感动着。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又在人人参观,人人评价,互相审视、交流的过程中,对孩子们的环保心愿作了集思广益的过程。
孩子们经过审视同学的作品,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理会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的构思有创意,谁画的突出主题,通过大家品评,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孩子们的自信心会提高,他们的创作性会更强,创造的火花一旦被点燃,他们表达绿色心愿的作品就像将要喷发的火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低碳经济”推动下,大力推广低能耗绿色家电等用品已成为大众共识,绿色环保设计越来越受大众的关注与欢迎。2008年的奥运会里的奥运村的许多能源设计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处处体现了要倡导低碳经济的生活。为了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作为老师,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的习惯。在浙美版第7册《台灯设计》一课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节能降耗、减排知识之后,又提供了一组相关数据,告诉学生们大力推广低能耗的绿色用品已成为现在社会的一种趋势,建议同学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一点。这个渗透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后反思,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环境恶化,地球灾难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对益于国家与社会的这些“窗外事”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他们能对这个提议进行认真思考。因此,我就从这一课的教学中收获了孩子们许多的环保创意。不少同学认为可以对生活中的许多废物进行再次开发利用,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可以进行再创造。于是,有的同学设计的是用许多瓶盖组合成的台灯。有的是用废旧光盘设计的台灯灯罩。有的同学设计了集自动关灯、电话于一体的台灯,这种灯在电话铃一响或主人在接电话的时候,它都会亮着。有的同学设计的是利用手摇式发电的台灯,他设计的台灯一侧有个小巧的手柄,而小小的装置可以和床头柜的抽屉连在一起,只要用手柄摇上500多下,就能维持家里台灯一星期左右的能量供应。而主人只要活动一下手臂就可以,真可谓是环保又练身。这样的设计还有不少,整整一堂课,我都被孩子们的创造感动着,为他们的设计惊喜着。因为由于得到老师的夸奖,他们的小脸上洋溢着少见的自豪,甚至有个别学生设计了一稿还意犹未尽。虽然这些设计还很幼稚,大多数实践起来可能会很难,但是我毫不怀疑,在我的学生中一定会走出未来优秀的设计师!作为教师,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人激动的呢!这节课的成功经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只要安排合理,“低碳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这些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挖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唤醒学生的创意激情,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三、收集废旧,变废为宝,激发创意
利用废旧物品在美术课上制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不仅可以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和观察能力,还能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是一项十分有趣又有意义的训练。
如何对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的废旧物品成为我们美术课上的“新亮点”,需要我们老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同时教育孩子们要时时刻刻注意收集身边生活中的废物,如:牙膏、面霜、药等包装盒,不同的大大小小瓶子和瓶盖,小巧的规则形状的泡沫盒,皮鞋盒,不同颜色的旧报纸、广告纸、旧挂历,废弃的光盘,舟山易见的各种贝壳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开展美术手工活动的时候就不用孩子们老是掏钱去买材料。
孩子们在拿来废品时,可以结合孩子们的天性玩,让他们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创意。比如我在教孩子们做来来往往的汽车时,叫孩子们带来许多的长方体的废旧盒子,孩子们把废旧的盒子粘上圆形的卡就做成了各种汽车。然后我启发孩子们想象你的汽车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功能,把汽车的花纹进行装饰变化,或者进行镂刻。一边玩一边改进,做得非常开心。做出来的汽车也是五花八门,造型各异,在学校举行的六一儿童节上,我还让孩子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时装,孩子们穿着废旧编织绳做出的草裙,报纸做出的职业装。各种挂历拼成的碎裙,光盘连成的摩登衣服,戴着美丽的广告纸串成的花环,在台上迈着模特步,一展小小模特的风采,这样的环保展示成了六一儿童节的亮点,家长和领导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返璞归真,关注细节,创设低碳化的常态美术课
如果把观摩课、优质课、研讨课等称为美术教学研讨的“盛宴”,那么,摒弃盛宴中华美的包装,减少了人力、财力、精力付出后的常态课是否也能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有别于公开课的精致,常态课追求的是简单与高效。只要教师能做一位教学的有心人,善于关注教学细节,巧于利用各类课程资源,那么,低碳化的常态课也同样可有大气风范。在课上,一支粉笔,一个精心准备的教案,教师只要娓娓道来,即使不用多媒体,老师在黑板上唰唰地示范,也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比看多媒体的许多资料还要高效有用。比如我在教浙美版第2册《神气的大公鸡》这一课时,让孩子们回忆了生活中的大公鸡,然后我唰唰几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了一只金鸡独立的大公鸡。又画了二只正在激战的斗鸡,孩子们就一下子被老师的演示吸引住了,而且牢牢地记住了大公鸡的特征,既不用多媒体,又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绘画欲望。这种节约材料、节约精力、节约时间的做法与低碳生活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当好一个平凡的美术教师,每节课都这样地去思考、准备,显然是完全能够心有余而力也足的。“低碳生活”理念倡导我们既要减少不必要的生活消耗,又不能降低生活质量,这种低碳化的常态课其实早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内心的融合、持久的关注和对优质精彩的求索。让我们的美术教学回归质朴,多些真诚、少些做作,关注低碳教学,关注朴实与高效。
低碳视域下的“再造”构成教学 篇6
关键词:低碳 再造 构成设计 设计教学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的生态学和工艺美术领域就提出“以自然为中心”的主题思想。而设计界在上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也出现了一种回归自然、崇尚简约的设计理念。如今,人们对低碳或者是生态设计的概念越来越清晰,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建筑设计等对于设计作品的健康性、环保性和舒适性都受到社会和时代的欢迎。由此看来,低碳设计在设计领域中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鉴于现代人对设计产品低碳环保的要求,对于设计教育中的教师而言,特别是作为设计课程基础的构成学,其课程的改革也是随之而来。有目的、有创意的课题设计则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就现代构成教学的内容而言。构成把自然界复杂的立体形态提炼为单纯的造型元素,把立体造型训练和理性、科学的思维、美的形式法则、创造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学习者对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有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掌握,使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对我国艺术设计及教育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然而,通过对目前国内大量的立体构成著作和教材的比较与研究。尽管有些教材和著作对课程的改革与优化作了必要的尝试,但笔者发现大部分立体构成的训练课题还是比较陈旧和程式化,基本上停留在上世纪中至七八十年代的模式:半立体、柱体,点、线、面、体构成等,示范作品呈现千人一面的局面。如邬烈炎教授指出:“无设计意识的,贫乏单调而长期重复的课题。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主要病理之一。那些无设计的课题设计已使课程形态严重变形。”
1 低碳视域下的设计原则
在国际绿色设计达成共识的有5R原则,而这个原则也能转化到设计课题中体现:
1.1减量——Reduction
减量是从省资源少污染角度提出的。减少用量、在保护产量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用量,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转化率、减少损失率;其二是减少“三废”排放量。主要是减少废气、废水及废弃物(副产物)排放量,必须排放标准以下。
1.2重复使用——Reuse
重复使用这是降低成本和减废的需要。诸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等,从-开始就应考虑有重复使用的设计。
1.3回收——Recycling
回收主要包括: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助溶剂、催化剂、稳定剂等非反应试剂。
1.4再生——Regeneration
再生是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化工产品生产在工艺设计中应考虑到有关原材料的再生利用。
1.5拒用——Rejection
拒绝使用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力怯,它是指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
因此,将“低碳”概念渗透在构成教学中,促进“低碳”教学的发展,使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成为现代设计教学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
2 低碳构成在构成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要在构成设计中达到“低碳”的目的,在教学中就必须从构成设计理念、构成材料及构成设计方法这三个方面入手,提倡低碳环保的设计,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思想基础。
2.1构成设计理念低碳化
要使低碳概念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心中,就必须首先从设计理念上灌输低碳概念。低碳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贯穿于各个设计专业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设计构思策划之初就应强调低碳的概念。例如在灯具设计前期设计构思阶段,就要求学生对设计形式、材质的选择等环节进行深入考量,探讨“低碳”的可能性。同时,要求学生关注材料使用后的易处理与再利用。
2.2构成材料低碳化
根据5R原则,使学生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或者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以及变废为宝,能够使原材料的再生利用,将没有使用价值的废弃物进行“做减法”,分解成构成元素后在“做加法”,使原本没有价值的材料变成有价值的构成作品。(见图1)材料是否环保,是决定构成作品成为低碳再造构成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了解最常见及最新的低碳材料。
2.3构成设计形式低碳化
在教学中可通过注重功能的实用风格、低能耗的简约风格及重复利用的通用风格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低碳设计的目的。
3 低碳再造是培养设计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等趋势对设计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广泛的要求。市场呼唤富有创造力的设计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具备低碳环保意识的设计师。保护环境,关注生态是每个设计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3.1从身边材料出发,变废为宝
教育学生作为设计师,应该从身边点滴做起,关注身边的一切事物,从生活中发现美,将所谓的“废品”变废为宝物。
3.2低碳再造,赋予新的价值
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产品,同时也产生了大批的废品。作为设计师,应该具备低碳环保概念,懂得把废品进行“再创造”,为其赋予新的价值,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次艺术设计创作。
3.3低碳再造是一种需要倡导并推广的生活态度
低碳理念绝不是局限于某一专业或者某一专业课程,而是应该培养学生整体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应该上升到基本素质的高度,成为一种随心而发的生活态度。
4 现代构成设计创新课题
综上所述,笔者在课题研究中,设置了低碳再造构成课题,强调学生关注身边、开拓思维。利用身边没有价值,行将丢弃的物品,根据以上“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根据拟定的主题,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去表现主题,完成一件低碳再造的作品。
4.1低碳再造构成课题——概念首饰品设计(见图2)
要求:以低碳为原则,首饰品为载体,完成一组有主题的首饰品。
内容:耳环、项链、戒指、手镯、头饰等具备装饰以及可佩带功能的产品。
材料:可回收材料、再利用材料。
4.2低碳再造构成课题——概念灯具设计(见图3)
要求:以低碳为原则,灯具为载体,完成一组有主题的具备灯具功能的构成作品。
内容:台灯、吊灯、壁灯、落地灯等具备照明以及装饰使用功能的产品。
材料:以灯泡,灯座,电线为基本体,利用可回收材料、再利用材料做构成练习。
4.3低碳再造构成课题——概念装饰品设计(见图4)
要求:以低碳为原则,装饰品为载体,完成一组有主题的装饰品。
内容:陈设品、挂饰、现代雕塑等用于装饰功能的产品。
材料:可回收材料、再利用材料。
4.4低碳再造构成课题——概念家具设计(见图5)
要求:以低碳为原则,家具为载体,完成一组有主题并具备家具使用功能的构成作品。
内容:桌椅、沙发、茶几等具备使用功能的产品。
材料:可回收材料、再利用材料。
5 结语
“低碳再造构成”不仅仅是创意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在设计的基础上在教学里面推广低碳的设计原理、理念、方法、手段。在设计创作各个环节,设计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设计发出声音及口号,将低碳设计推入市场,去引导整个社会注入“低碳环保、新时尚”的生活态度和思想理念。创造新的设计理念与技术从而推动“低碳再造构成”课题的发展,这就对设计师从理论到实践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低碳教学 篇7
关键词:数学,引导,低碳
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师们努力实践着学生是“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 而自己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但是, 仔细推敲我们的课堂, 部分数学教师对“引导者”的理解和实践有待于进一步地提升。主要表现在:其一, 担心偏离教学设想, 导致“扶持过多”, 引导越位, 框住了学生的思维;其二, 害怕学生主体地位不体现, 导致“撒手不管”, 引导缺位, 让学生不知所措;其三, 无视关键茫然下手, 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 引导失位, 迷离了主要目标。种种现象, 使课堂教学充斥了太多的繁冗拖沓, 留下了太多的徒劳无功, 使课堂中的“碳成分”大增, 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近年来, 人们启用“低碳”思维来解决社会生活问题, 实现社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而数学教学理念与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笔者就提出了数学“低碳教学”, 意思指在正常教学工作时间内, 实现重基础、重潜质、轻负担、轻压力、高效率、高质量、可操作、可持续为特征的教学理念。
那么, 作为数学教师, 怎样通过行之有效的智慧引导, 让学生能逐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笔者觉得, 实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的智慧引导, 对实现“低碳教学”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一、在循循善诱式的引导中建构“知识和技能”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 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如何更好地建构知识和技能,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保证对教学重难点的引导, 而且要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一位教师教学“认识分数”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断:
学生活动折出一张纸的1/2后,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先涂好的同学说一说, 你是怎么表示1/2的?
学生展示不同折法。
师:为什么折法不同, 涂色的这一份都是长方形的1/2呢?
生:都是一半。
师:有点感觉了, 谁还能说得更好?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 涂色的是其中一份。
师:折法不同没关系, 只要平均分成2份, 每份就是它的1/2。
……
学生再次操作, 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后,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这次你把图形平均分了几份, 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生3:分成4份, 每份是它的1/4。
师:已经说的很好了, 就差哪两个字了?
生4:把圆形平均分成4份, 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就是整个图形的1/4。
这位教师在课上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规范、完整地表述。在操作后, 当学生交流的不够规范、不够完整时, 教师说“有点感觉了, 谁还能说得更好?”“这次你把图形平均分了几份, 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 运用循序渐进且带有激励性地引导, 让学生有方向、有重点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的表达, 使动手、动脑、动口构成相辅相成的交互作用过程。使学生的交流过程不仅清晰、省时, 而且还非常低碳地促使学生完成了从有动作思维到语言叙述再到内化建构的过程, 真正实现了“分数意义”的模型建构。
二、在故弄玄虚式的引导中启发“数学思考”
郑毓信先生说过: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即是认识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 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或把学生的思维“聚焦”, 引向问题深处, 在思想碰撞和自我反省的过程中, 实现有力度的数学思考。华应龙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 有这么一个片段:
在学生尽情猜想, 动手验证后, 交流汇报时。
生:我们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用长乘以宽。因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 你能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我们用四枝铅笔搭成了一个长方形, 再轻轻一推就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以宽。
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因为平行四边形可以拉成一个长方形, 它们的边没有变化,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 是吗? (说“是”的同学比原先多了。)
生: (急切的说) 老师你看。 (他又将平行四边形框架反向拉成一个长方形) 这样就能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
师:赞成用相邻两条边的长度相乘的, 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了) 他找了“行”的例子, 说服了大家。那你们再看呢? (顺着学生的方向, 老师继续慢慢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 直到几乎重合。)
生:我发现问题了。两条边长度没变, 乘积也就没变, 可是框架里面的面积变了。
生1:老师, 刚才我被你误导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
用相邻两条边的长度相乘, 这是学生在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的真实想法, 是一种合情推理。教师没有直接指出“不对”、“不行”, 是因为教师认识到: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 (黑格尔语) , 所以将错就错, 将学生暂时引导上知识的岔道, 使大部分学生“上当”。再通过问“他找了‘行’的例子, 说服了大家。那你们再看呢?”并且慢慢操作, 提供了适当的外部操作因素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在“低碳教学”中, 让同学慢慢发现“两条边长度没变, 乘积也就没变, 可是框架里面的面积变了”这么一个现象。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的认识, 将学生带入柳暗花明的境地, 享受豁然开朗的快乐, 并展开更深入地思考。
三、在欲擒故纵式的引导中实现“解决问题”
“课标”中所指的“解决问题”, 其核心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解决的。赞可夫说:“只有到学生自己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 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 当他们感到还需要增加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相互“吻合”的时候, 这就是好事。”这里的“好事”, 就是能由此锻炼学生的思维。所以, 教师应创造并利用这些“衔接不上的地方”或是“不相符合的地方”大做文章,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 将解决问题变成学生思维锻炼的舞台。一位教师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师: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中, 中国队获得了一个宝贵的点球。你会安排哪位运动员主罚点球?可以参考几位运动员以往的点球实情。
生1:我觉得应让范志毅来主罚, 因为它只罚失了2个球。
师:有道理。郝海东失球数是25-22=3, 范志毅失球数是20-18=2, 祁宏失球数是50-43=7, 这样看来让范志毅去罚球的确比较保险。同意这一观点的请举手。
全班同学齐刷刷地举手了。
师:考虑好了?不改了?
生 (齐) :考虑好了!不改了!
师:按这种说法, 如果我罚点球的记录是罚一个, 可踢飞了。我的失球数是1-0=1, 比他们三位都少, 那么世界杯的这个点球, 难道该有我去主罚不成?
学生都笑了, 笑过之后是崭新的思考。
这是在模拟世界杯预选赛现场实况的情景中, 学生不由自主地萌生了“绝对失球数少—球技稳定—主罚点球”的思维线索, 并且, 全体学生对此都深信不疑。如果还是给予说教式的引导:“这种方法不公平, 应该看进球数与罚球总数的百分比, 百分比越高, 说明球技越高……”那么, 不仅学生的原生态思维将会被扼杀在起始阶段, 而且教师与学生将会产生一种无形的认知对立和情感隔阂。令人称道的是, 这位教师面对学生的缺失观点, 先是欲擒故纵,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然后, 教师话锋一转, 凭借一个幽默风趣而意味深长的现实反例, 给予学生“润物细无声”却又“恍然醒悟”的引导评价。使学生自己产生认知上的强烈冲突, 深思自己的思维缺陷, 在非常低碳的状态下, 纠正自己解决问题的错误认识, 并在进一步的思考、推理等思维活动中解决问题。
四、在随机应变式的引导中滋养“情感与态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对学习过程有影响作用, 人根据情绪选择信息和环境。符合自己愿望的事情, 情绪激昂, 思维敏捷, 对事物的接受性好, 处理问题迅速, 学习实效性高。如能满足学生的某些需要, 他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喜悦、快乐、兴奋、赞叹、敬慕等情绪体验。所以作为教师, 应该顺应学生的情绪, 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简单统计和平均数的复习”后回顾:
一进教室就感觉到学生的情绪有些异常, 联想昨天的比赛, 我明白是什么原因了。原来他们把失利归因于作为评委的我没有“帮助”他们。经过短暂权衡, 我决定从平均数开始这节课。
师:昨天的比赛我们班没得名次, 我也很难过。比赛的成绩要算平均分, 但又和我们这单元所学的平均数的方法不一样。电视上, 歌咏比赛或体操比赛的成绩是怎样算出来的, 大家知道吗? (大部分同学开始抬头了)
生1:我知道, 去掉最高分, 再去掉最低分, 把剩下的求平均数。
师:昨天评委给我们班的打分是:88, 92, 94, 95, 92, 90, 92。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计算我班的最后得分。
生2:去掉最高分95分, 去掉最低分88, 剩下五个数的平均数是92。
师:大家对这种平均数的方法有什么想法?
生3:公平。免得有的裁判偏心打分太高或太低。
生4:老师昨天给我们打再高的分也没用, 因为要被去掉。
生5:比赛要凭我们的实力, 赢了才最开心。
从课中,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没有按图索骥的雕琢, 没有牵强附会的呆板, 相反, 有的只是随机应变的机智。虽然开始的课堂沉闷凝重, 但是经过教师颠倒预设的引导, 通过按电视上重要比赛的方法计算平均数, 使大家认识到即使教师的分数打地最高, 也是没用, 同时
参考文献
[1]刘兼, 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叶柱.数学教学新视界探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3]华应龙.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3) .
低碳教学 篇8
为了满足国家紧缺性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全国各地汽车院校都开设了汽车涂装课程。但汽车涂装高能耗、高污染, 专业投入往往是其他专业的十几倍。
本文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 将“低碳”理念引入汽车涂装教学, 尝试探索一条汽车涂装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跟踪专业前沿技术, 实现“低碳”汽车涂装教学
1.1 应用水性涂料进行汽车涂装教学, 根除传统涂料高毒性、高污染的顽症。
传统的油性涂料主要由基料、颜料和有机溶剂组成, 含有大量的苯、酮、铅、锰等剧毒物质, 强烈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甚至带来严重的伤害。同时, 有机溶剂的挥发产生大量的污染。
水性漆以其无毒、环保节能的巨大优势受到了社会的青睐。在当今的低碳浪潮下, 新型的水性涂料取代传统油性涂料是汽车涂装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 水性涂料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相对传统涂料有所改变, 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一时难以被学校和汽车维修企业普遍接受。实际上, 水性涂料使用的综合成本比油性涂料低, 喷涂质量好。本文提出, 教学过程中应率先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水性涂料进行汽车涂装教学。
1.2 使用环保型喷枪, 实现降耗减排。
环保型喷枪是新型的高流量低气压式喷枪, 与传统喷枪相比, 环保喷枪传递效率高, 有效地减少了涂料的消耗, 提高了喷涂效率;同时, 环保型喷枪工作非常安静, 减少了噪音污染, 是汽车涂装中最为理想的喷涂工具。正确使用环保型喷枪, 及时合理维护, 有助于实现高产出、低消耗、低排放的汽车涂装教学。
1.3 采用无尘干磨设备, 创建舒适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手工打磨劳动强度大, 工作条件恶劣, 很多工作都要在潮湿的环境下进行。为了保护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减少环境污染, 现代大型汽车修理厂和4S店均使用无尘干磨设备。学校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不但可以实现学校教学与岗位需求无缝接轨, 也为教学创造了舒适、节能、环保的环境。
1.4 运用远红外干燥技术, 提高汽车涂装教学的效率。
车身表面涂膜的干燥通常有自然干燥和烤漆房烘烤两种, 自然干燥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 使学生的实训效率低下, 而烤漆房烘烤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对于学生实习用的小工件来说, 则能耗损失巨大。远红外线干燥设备以其结构简单, 布置方便, 辐射能量大, 高效、节能、投资少的优点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实现了学生实训短、平、快的良性循环, 提高了教学效率。
2 把握“低碳”理念, 设计高质量汽车涂装教学
“低碳教学”就是在正常教学工作时间内, 以重基础、轻负担、高效率、可持续为特征的教学管理理念。高质量的汽车涂装教学设计应该从这些理念入手。
2.1 根据社会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以往的汽车涂装教材, 大篇幅强调汽车涂装的理论知识, 忽略了学生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培养, 而任课教师也机械地沿用教材体系进行教学, 其结果是学生会说不会做, 用人单位对学校学生不感兴趣, 学校就业求助无门。
从事汽车维修涂装专业的学生, 其就业对口岗位主要有两个, 一是汽车维修行业的涂装修理岗位, 另一个是汽车涂料行业的调色岗位。由此可知, 汽车修补工艺和汽车涂料调色是学校课堂教学的重点, 而在汽车修补工艺中, 刮涂和喷涂技术又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技术。因此汽车涂装教学应以刮涂技术、调色技术和喷涂技术的教学为重点。
2.2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 整体规划汽车涂装教学。
作为汽车涂装教学的设计者或管理者, 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 结合汽车涂装专业的特点, 从课程总体上规划好教学总课时, 课程各部分内容的课时比例, 以及每项内容的理实比例, 以获得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方案, 实现高效汽车涂装教学。
汽车涂装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但对学科内部的不同内容, 其理实一体化要求也各不相同。以上面提出的汽车涂装教学三大重点为例, 刮涂技术和喷涂技术的理论性不强, 但技能的要求却很高, 教学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实践的比例, 而汽车涂料调色, 由于学生需要很强的调色理论做基础, 因此, 教学者要合理调节理实比例, 做到理实互融。
2.3 结合职教学生的身心特点, 设计科学的教学模式。
职教学生处于身心的快速成长期, 精力非常旺盛, 对知识的需求和技能的索取也非常强烈, 但是缺乏稳定的心理素质, 碰到挫折往往容易变得意志消沉, 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作为汽车涂装教学的专业教师, 应在教学中不断设置难度系数较小的障碍, 让他们不断取得成功,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我肯定, 激发学习兴趣, 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就汽车涂装教学来说, 采取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能更好适应学生心理特征。项目教学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模块, 每个模块设置几个项目, 每个项目又由几个具体的任务组成, 采取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汽车涂装教学采用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 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学到知识, 掌握涂装技能,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实现轻松学习。
参考文献
[1]彭义军.汽车涂装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年.
[2]张小鹏.水性漆在汽车修补中的应用[J].汽车与驾驶维修, 2007 (12) .
基于“低碳理念”的英语口语教学 篇9
一、少一份“要你说”, 多一份“我要说”
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就要让学生充分享有和运用课堂话语权, 这样还可以保证师生互动的顺利和有效开展, 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要你说”, 而低碳理念指导下的高效教学转变为了学生的“我要说”。
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围绕某一个主题或紧扣某一句型开展专项的语言操练活动是促进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往往会因为担心学生不能顺利开展语言活动, 而通过PPT展示一些语言或图片, 以给学生一些提示。但是从实际口语教学情况和学生口语思维发展角度考虑, 这些做法给学生的口语训练活动带来了较大的限制, 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开展更为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
笔者在对《PEP小学英语》5A Unit 4 What can you do?Part A.Let’s talk进行磨课中, 在引导学生围绕新句型“What can you do?I can....”进行操练时, 运用PPT分别提供了以下固定图片, 图1是图片提示, 图2是文字提示:
在最初的设想里, 图1的图片提示和图2的语言提示可能会为学生的口语操练活动提供很多帮助, 但是在实际操作后发现, 课堂的真实呈现是:学生一看到这些提示马上做出了热烈的反应, 但是, 当学生把提示中的信息使用之后, 他们的表达也结束了, 貌似热闹的口语教学活动便多了僵化与刻板, 少了些许灵动与自然。笔者对这类提示进行了总结, 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学生的思维, 导致他们的口语练习被局限在教师提供的提示范围内。
为此, 在第三次磨课中, 笔者减去了原来PPT中所提供的图片提示和语言提示, 而是随意哼了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表示“我会唱歌”:Listen!I can sing.做一个简单的旋转:Look!I can dance.空手扫地:I can sweep the fl oor.What can you do?学生很快理解并且能够比较好地打开自己的思路,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主动表达, 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超出了前两次有固定提示的教学实践, 变“要你说”为“我要说”“我要学”。
另外, 设置真实感强、趣味性浓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享有课堂话语权, 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意义的理解, 实现让学生用英语思考的目的, 帮助学生明白语言的使用场合。
例如, 在教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art A Talk时, 教师在教授和操练主要对话:What’s it like?Th ere is...之后, 设计了一个情境:设计最能吸引“顾客”的一套房子。然后提供给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语言框架:
在学生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房间进行语言修饰之后,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自己满意的设计写下来, 这样富有层次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激发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热情, “我要说”也成为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内在需求。
二、少一份师者尊, 多一份循循善诱
教师有效的引导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帮助他们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还可以调节课堂氛围, 树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它的最终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进行口语输出。而真正的英语在说的过程中是需要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的, 因此, 作为英语教师就应该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 让学生主动地去练习。
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最能令学生振奋并且有较好效果的口语练习是排练英语故事、小品甚至话剧, 鹦鹉学舌般的跟读是万万不行的。而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乃至整个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 最直接、最有力的影响者是教师。笔者有幸执教PEP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 在三年级下册Unit 2的Story time中, 聪明的Zip利用小心机赢了Zoom成为teacher, 其中, Zip的语气和声调让学生捧腹大笑。但当进行故事表演时, 笔者原以为单纯地模仿视频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谁知学生都扭扭捏捏, 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于是, 笔者加入学生的表演阵营, 用尖尖的声音、骄傲的语气扮演了一个成人版的Zip, 没想到孩子们的害羞一下子被打破, 纷纷用尽自己的表演天赋, 不再是懒洋洋的被动式学习了, 而是积极踊跃地去准备。课堂上惟妙惟肖、用心投入的表演赢得了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 表演结束后他们依旧不减兴奋地期盼下一次机会的到来。
循循善诱, 已不只限于语言上, 更需身体力行。
三、少一份华丽, 多一份朴实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 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过程。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 而基于低碳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培养技能同步进行的过程, 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 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 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 使教学设计更有效。
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口语学习是近年来小学英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创设一些与主题关系不大或偏离教学目标的华丽情境。新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 A部分的内容主要围绕描述动物外貌主题展开。笔者在一次公开课上看见一位教师在执教这课内容时, 在最后的口语拓展部分, 通过PPT课件呈现一组学生学过的所有动物图片, 让他们运用本课的新单词tall、short、thin、fat对这些动物进行描述。虽然这些图片确实能较为直观地引导学生运用新单词, 进行口语练习。但由于这些图片包含了太多的动物, 没有很明显的对比关系, 导致学生在进行口语练习之前还需要思考哪个动物属于fat, 哪个动物属于thin, 这不仅使课堂变得繁琐, 还分散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注意力, 干扰了学生的口语练习和语言输出。
若是将这些干扰英语口语输出的图片情境减去, 而通过呈现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学生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个人物来学习, 比如Zoom和Zip这两个人物形象, 就可能比较深入学生的心。可通过比较他们头的大小, 呈现形容词small和big;通过比较他们个子的高矮, 呈现形容词tall和short。这实现了从许多存在比较可能的小情境到一个大情境的转变, 画面从许多动物变化为平时一起学习的朋友,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干扰信息向有效信息的转化, 使以描述为主题的口语活动更为纯净、更为朴实, 有效提高了口语练习的质量。
因此, 在口语教学中, 情境的设计不是越复杂越好, 也不是越新奇越好。有时候越朴实、越平常的活动反而更能引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四、少一些空泛的赞扬, 多一份真诚有针对性的评价
教师学会适当运用带有情感性的评价, 就好比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英语口语的练习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是有距离感和困难的, 教师通过带有感情的评价可以消除这种困难、隔阂所带来的影响, 可以使学生觉得他们的表现是能够得到肯定的, 他们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在不知不觉间从心理上不再把开口说英语当作一个难题。评价要拒绝课堂上冰冷、生硬的如“不许、不准、都要给我……”等强制性话语, 而要以一种温情脉脉的方式来提高话语的民主性、提高学生的地位, 最主要的是, 评价需要真诚、有针对性。
在大多数的听课学习中, 最常见到的是good、great、wonderful等空泛的评价语言和方式。这样的评价其实在学生的心中引不起任何涟漪, 从而也无法达到激励的效果。
笔者从2013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比如一位学生比较内向, 平时很少主动举手, 在一次点名发言中他依然很小声、很谨慎地回答, 笔者就从另外一方面对他进行表扬:You’re handsome today!表扬他今天站得很直, 像一个男子汉那么帅, 他害羞得低下头, 但是明显能够感觉到他的骄傲和增加的一点点自信。之后, 笔者对他进行跟踪观察, 抓住他每一个进步的细节, 慢慢地, 在每次的口语练习中、平时的发言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不难想象, 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都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注, 特别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不需要语言有多么的华丽, 不需要情绪有多么的激昂, 只需要那一份真诚的“私人定制”。
低碳家居用品设计的教学实践 篇10
关键词:低碳家居用品,教学实践,升级改造
设计不再是简单地做一些兼具功能和美感的产品, 它还需要将制作这个产品所消耗的资源纳入考虑范围, 考察它能否随着年岁增长而延伸出其他功能, 以及当这个产品用坏了用完了以后, 我们要怎么处理它。——Sam Wilson[1]
一、设计策略研究
开展低碳家居用品设计实践之前, 首先对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得到的策略用于指导低碳家居用品设计和教学的实践。具体来讲, 低碳设计教学实践的指导性策略如下:首先是材料媒介的低碳设计策略。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一是剩余物料的再设计并依托设计作品提升附加值;利用剩余物品进行设计, 实现升级改造并产生新的附加值 (upcycle) 。“upcycle”是剩余物料被回收和处理之前, 通过设计赋予剩余物料新的生命和价值, 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观念。换句话说, 就是用创新的方式让剩余物料再次存在并发挥新的价值。二是环保材料的利用和价值最大化实现。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有数不清的材料, 但真正具有环保性和给环境带来尽量少负担的材料却不多, 能在设计领域运用的环保材料更少。目前比较常规使用的环保材料类别有:天然类的材料、无毒类的材料、可循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部分复合材料、可快速生长材料等。在设计领域中, 经常被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植物纤维环保材料、竹材、软木、纸筒等。它们开始被设计师运用于景观、建筑、室内、家具、工业等领域, 作品所凸显的综合价值也得到最大化实现, 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冲击。
策略二, 是“多种使用功能的有效整合并形成节约型设计”。“多种功能的有效整合途径”并不能仅从材料层面看出该设计是否属于低碳或环保设计, 还要从更加根本的使用过程中考察;即在使用行为中具有控制浪费资源的限制, 更友好地引导使用者;或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生产方面的节约控制。这可以说, 该策略是在材质层面基础上开展的一个更深刻研究, 目的是达到节约型的设计和生产。
策略三, 是“环保技术成果的利用和转化”。环保技术在家居用品设计领域的利用与转化设计, 将开启低碳设计的新领域, 促进技术与设计在家居空间的结合。结合的目的是创造既具有明显降低能耗、环境友好型的、技术性能有优势和更具有创新价值的环保终端成品设计。
以上的几个策略分别从“材料层面的限定”、“设计智慧与观念的介入”和“可实现的技术支持”等角度进行研究, 在低碳设计教学和实践中互补互融。低碳设计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它们是低碳家居用品设计课题的教学引导, 是学生进行低碳设计的思考出发点;但策略不是固定模式, 它们会随着场所和课题要求的差异而延伸或深化, 参与者也会根据自身的特长而灵活运用策略。
二、教学和设计实践
我们已经进行六年多的研究, 产生不少的低碳设计成果。从功能的角度划分, 这些作品大概可以被归类在“坐具”、“灯具”、“玩具”、“装饰用品”和“与场地紧密结合的整体性作品”中。所有的低碳设计都围绕着“升级改造和设计附加值实现”为出发点所进行的实践探索。
研究方向一:坐具—行为与材料的关联性探讨。
首先, 观察“坐”这一行为的存在方式, 挖掘“坐”行为与当下其它行为的可能联系, 借助恰当的材料和形式, 表现新“坐具” (这里的恰当材料是指剩余物料。) 这里涉及两个关键之处:对材料的价值新发掘和对行为之间关联性的结合研究;以下的教学和设计实践都在探讨这两个关键点, 下面将介绍部分优秀成果。
作品1:移动木马。材料:木椅、自行车的鞍及篮子、滑轮。
废弃自行车应该怎样被处理的问题倍受关注。利用废弃的自行车构件与木椅结合, 设计好玩有趣且能给人们带来减压的家具。座位是自行车的鞍, 椅脚底部增加可旋转移动的滑轮, 增强乐趣感和可移动性;尾部用自行车的篮制作收纳空间, 方便人们摆放报纸杂志甚至小朋友的玩具;车尾架模仿了情侣座位的感觉。根据使用人群的特点, 移动木马设计大小规格系列, 适合父母和小朋友共同使用。在展览期间, “移动木马”系列深受大众的喜欢, 参观者坐在作品上滑动着, 并发出喜悦的笑声。
作品2:引发阅读的布椅。材料:旧牛仔裤。生活当中总有穿旧或过时的牛仔裤。拾取过时的牛仔裤, 在裤链之下位置剪裁, 形成两个部位材料:裤脚和裤头, 裤脚缝合起来成为座位, 裤头部分缝合形成可装东西的口袋。这巧妙地利用牛仔裤的特点, 也给人一种既时尚且年轻的感觉。靠背和两边的口袋可以摆放杂志、报纸或书, 促进人们相互的阅读活动, 引发在座者进行短暂而宝贵地阅读。
作品3:数层。材料:PVC展板, KT展板
PVC板材和KT板材是一种合成材料, 常运用在广告宣传领域及展览宣传空间中。他们随着广告宣传和展览的结束而被废弃, 成为大量浪费的一次性材料。如何再次利用这些大量的板材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按照凳子的不同高度和形式, 将板材进行裁切, 再多层叠合起来, 制作成能受力的白色凳子。板材的叠合使得凳子具有相同的条纹肌理, 呈现一种白色的秩序美感, 也引发人们坐下来和用手去触摸凳子。由于材料具有柔软性和裁切的可操作性, 凳子的形态和高度也可被设计为几种结果:方块凳子、圆形凳子、自由形态凳子、高与矮凳子。
作品4:促膝长谈。材料:旧皮带、旧木条。收集大量用过的皮带和废弃木条, 设计一个可促进交流和谈话的休息长椅。首先搭建一个木架形态, 在木条侧身钻多个洞, 用于扣绑皮带。人们可以自行调整椅子的座位高度, 其中原因是利用皮带可调节松紧的原理。研究交流的多种需求:亲密型的面对面交流, 背对背的谈话, 有一定适当距离的沟通, 躺下来或坐下来聊天等。人群使用也有几种可能:最多适合六个人同时使用, 也适合二至四人使用;座位的高度适合成年人也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该作品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们的沟通, 实现促膝长谈。
研究方向二:灯具—照明的多样性探讨。首先, 照明需要多样性, 它已经不是简单的明亮需求, 也不是一种机械构件的组合结果, 而更趋向是一种气氛的营造需求, 是人与照明载体的多种可能关系探索。除此之外, 照明的外在形式也可以成为某种观念与生活追求的表述。以下的部分作品将是对这些研究的回应。
作品1:伞灯。材料:雨伞支撑骨架, LED灯。拾取家中用坏的雨伞, 将伞骨架与LED灯结合起来。该设计关注灯具的多种存在方式, 多种使用可能:首先, 可以握在手中, 改变人与照明的距离关系, 成为移动的伞灯;其次, 可以放在墙面、挂在空间中或放在地面, 成为一个具有装饰性的照明;再次, 伞灯可以是打开状态也可以是合起状态, 形态和照明方式都不一样, 人们可根据需求而变化使用;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人们更愿意转动伞灯, 形成“雪花状”的光亮形态。很明显, 人与伞灯的关系更密切, 形成互动。
作品2:树影。材料:树枝、LED灯。拾取掉下来的树枝, 手工搭建为灯罩;在搭建过程, 一是注意树枝之间的密度和交叉处理, 尊重树枝的自然形态, 表现树林的感觉;二是在外罩的顶部雕塑“两只正在对话的小鸟”, 提醒人们不要打扰和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光源选用高能效LED灯, 此灯与同等亮度白炽灯相比只需十分之一得电量, 节省能源。当夜间点亮树影灯时, 树影状的优美光影投射在空间中, 让人恍如置身于大树林中。
作品3:角落精灵。材料:纸皮、木架。不管空间是大还是小, 角落总是显得难以装饰和发挥作用, 于是经常被闲置或摆放杂物。挑选硬纸板并剪切成灯罩形态, 利用固定架子将纸皮连接为1/4圆形态的灯具;1/4圆形状的纸灯恰好吻合日常空间的直角角落位置。当接通电源后角落亮出柔和温暖的灯光, 犹如精灵一样守卫在曾经最黑暗的被遗忘角落。
研究方向三:玩具—平常物品与人的互动。日常生活中, 我们都是购买由工厂大批量生产的玩具。这些玩具主要是经由机器程序制造生产, 它们在售卖之前, 与玩具拥有者没有任何的关系。玩具的制作过程不可避免需要以下程序:选择材料 (制作的材料、喷涂的原料色彩、包装材料) 、机器生产线 (购买生产设备) 、电力、雇请员工以及运输等, 虽然是可批量生产, 但耗费大量的能源并给环境带来不少负担。于是, 我们提出低碳的设计和制造玩具方式:发现生活中的平常物品, 利用工具动手制作玩具, 强调人与玩具的认同感和互动性。很明显, 自己制作的玩具是限量的和半成品感觉的, 而不是批量化和完整化的;它更具有熟悉感和记忆性。下面的设计实践就反映这些观点。
作品1:滑梯。材料:旧奶粉罐, 不锈钢管。有小孩的家庭一般会储存大量的奶粉罐。对于整个社会来讲, 每年有大量的奶粉罐被垃圾站回收和处理。而奶粉罐在回收之前能成为什么呢?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吗?
利用圆形奶粉罐可转动的原理, 用几根轴承把奶粉罐串接起来, 使其变为可转动的滑梯斜面, 用架子支撑起这些构件, 创造出一个可供小朋友玩耍和体验的滑梯空间。当小朋友从顶部滑下来时, 人们会听到奶粉罐与奶粉罐之间碰撞发出的“匡匡”声音, 同时伴有小朋友兴奋的叫声。在实际使用中, 除了小朋友之外, 不少成年人也非常快乐地玩耍滑梯。
作品2:老鼠车。材料:旧木材, 绳子, 滑轮。
装修中剩余的木板和其它材料, 再次利用起来设计成为十二个动物形象的移动车, 并希望带有一种轻松的互动因素。图中是一辆老鼠车, 小孩或大人都可以坐在上面, 另外一个人拖着车与人前进。在实际使用中, 往往出现这些有趣的人群与现象:小朋友拉父母 (或反过来) 、小孙子拉公公 (或反过来) 、女朋友拉男朋友 (或反过来) 。如图, 小孙子拉着公公在展场走动, 公孙子两个都非常开心。作品能有效地引导人们参与玩耍 (一人坐在车上, 另外一人拖车前进) , 并在过程中获到一种难得的快乐。作品3:艺术插图的扑克牌。材料:香烟包装盒。
每天都有人吸烟, 也有数不清的香烟包装盒被丢弃。按照扑克牌的大小尺寸剪切香烟盒, 在其内侧绘画某个艺术家的作品或某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制成一副带有艺术插图的扑克牌。它是向大众宣传艺术作品的一种途径, 如果需要向大众宣传吸烟的危害, 也可以把艺术作品改成吸烟危害身体的图像。图中的扑克牌外表面是万宝路牌子香烟盒, 内表面是艺术家的系列作品, 目的一是要警示吸烟的危害性, 二是向大众介绍美好的艺术作品。很显然, 它具有以下特点:图像具有可更换性, 宣传与娱乐的巧妙结合, 材料可轻易获得, 以及具有警示的功能。
三、结语
低碳家居用品设计的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的价值。“我们只能够去尽可能好地来处理, 让地球人的生活、能源、环境能够回到朴素、回到简单、回到节约, 能够让它多存在、延续几年。”[2]这也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之一。
其次是“实现材料与观念的升级改造, 实现设计的附加值”。在策略的指导下, 课题的实践成果彻底改变剩余物料 (或废弃物料) 的低价值存在, 用创新的方式将其改造以让其发挥新的作用, 实现升级改造的高附加值存在。
第三, 具有批评性价值。虽然大部分的低碳家居用品并不能实现批量化生产, 也未能真正地进入广泛家庭, 但作品呈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性和批判性。因此, 课题的实验意义及价值远大于作品的实用性。
注: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一般项目 (GD10CYS02)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360 Concept and Design Magazine观念与设计杂志》N38, 广州, 三度出版有限公司, 2012/03期, 第127页.
低碳理念优化高校系部教学档案 篇11
关键词:系部 教学档案 低碳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20-02
自2013年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后,我院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方面整体运行都更上一个台阶,真正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评估工作也督促建立并丰富了系部教学档案。系部教学档案在高职教学及迎评促建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资料及凭证,是院校教学工作运行状况的重要体现。评估过程中学院教学档案的基础,系部教学档案是否齐全和规范,将直接影响到评估的结果。
系部教学档案真实记录了日常教学科研及管理等重要工作相关信息。它是开展教学改革和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记载着广大师生员工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他们劳动中的智慧和结晶,反映了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评估前,我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两轮评估工作促使广大师生平时就重视积累保存各种原始资料,系部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日积月累堆积如山,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渗透,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系部发展的新要求。
1 系部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评估后,系部档案管理工作虽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系部日常教学工作涉及的归档内容及范畴太广、太繁琐,纸质材料及电子档案形式、规格不一,教学管理部门没有制定和下发教学档案规范化建设的管理文件,日常档案保存及处理办法不清晰,档案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从院部到系部领导只重视教学中心工作,对于在实施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认为有就好,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完整的认识和长远的规范化管理,从而导致工作中出现了漏洞。如:有些人员需要文件时乱翻乱抽,借阅从不登记,用后也不及时归还,导致有些文件下落不明;有些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材料,怕丢或自己用起来不方便,不及时上交归档,散在个人手中,等等,直接导致档案收集不全、流失、归档材料质量不高。我院系部档案管理都由教学秘书担任,从未受过任何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或学习,专业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不高,规范意识薄弱,“做好人”,导致档案归档滞后和混乱。
高校作为影响力巨大的社会组织,是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之地,在将迎来低碳的文明时代的同时,首先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典型示范将低碳生活的文化理念传播出去。从院部就要制定和加强教学档案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文件,将教学档案管理列入年度考核,明确档案管理责任人,日常教学档案的收集分类立卷和归档,要求按学期为时间点,当学期就理清;明确要求什么类型的纸质文件与数字化资料同步归档;为教学秘书配备移动硬盘及刻录机等设备,便于教学档案工作的开展。评估后,广大师生对教学档案引起了重视,随着系部各种教学资料的上缴,教学资料归档时的纸张和油墨高耗费问题尤为突出,此问题如果不解决,将直接导致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繁琐和重复。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发展则是以三低为基础来协调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低碳理念一经提出就在全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共识。每年一届的毕业生所产生的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纸质的每个学生上交两份。就我系来说,一个年级至少10个班,每班学生最少35人计算,那纸张数量也是耗费巨大,存放空间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违背低碳发展的趋向。还有,每学期各位任课老师需上交教案也重复多多。虽然,高校已正进行低碳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但好像都是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没有联系上自己日常的工作中。关于院校系部教学档案管理上如何进行低碳发展,没有人好好思考过,也没有人创新管理办法实施过。
2 低碳理念优化系部档案管理
要克服档案保存单一的现象,除注重纸质档案的收集外,应充分发挥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作用,注重非纸质档案的收集,尤其应大力发展电子档案,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教学档案最原始地记录了系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留下的宝贵痕迹。要明确系部教学档案的各种资源类别及存储方式,才能根据以后的用途选择恰当的存储方式,避免人力物力的高消耗。首先需明确什么档案是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什么档案是只需要短期保存;什么类型的材料是需要纸质存放,什么类型的材料只需电子保存;什么性质的纸质材料需要多久存放,多少时间需要处置或销毁。如果这些都有明确的管理规划,那系部教学档案的低碳管理也将顺利达成,系部档案没地方存放和乱存放现象也将大大改观。
完善系部档案监督管理体制,周期性的评估虽然促使高校系部档案工作快速发展,但是影响系部档案管理的因素还长期存在。其中管理档案人员“做好人”现象,直接威胁原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管理人员业务不精、管理意识淡薄,导致档案收集滞后和混乱;各任课教师原始材料递交意识不强,又导致档案保存价值的缩水。所以,要杜绝上述现象,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根源上消除这些不良现象。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管理监督细则,定期按照规范的管理办法对系部教学档案进行抽检督查。管理机构也要提供机会或直接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档案管理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为系部教学档案的低碳优化奠定基础。
现在为止,我院系部档案的查询还使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每次有需要资料时,没有可查的编号或检索方法,只能在堆积如山的文件柜或货架上乱翻乱找。此种方式不仅累人还浪费时间,而且更容易把原先整理好的档案弄乱和弄坏。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绿色高效的无纸化办公将是我们重视的低碳化办公方式。很多资料可以在系部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广大教师及相关人员只要登录我系网站,就可以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系部可创建教学档案数据库,供相关人员或可通过登录用户名及密码验证身份,进行共享资料的查询和下载。所以系部档案分类需明确清晰。此种方法也可以提供院部其他部门人员的需求,他们也可通过身份认证直接查询资料。必要时,建立系部档案QQ群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网络可以更快捷地传递资料。如果这种无纸化检索方式真能实现的话,对系部档案管理低碳化又做了一大贡献。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实现低碳化管理还需要不断创新与研究。目前,院校间合并系部的庞大,各部门的档案工作也将更繁重,必须配备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资料上传工作。不管是教学秘书或是不同专业的专任教师,都要负起责任,引起重视。院部要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增强档案意识,才能满足优化系部档案管理低碳化发展的新需要。这是低碳理念下优化系部档案创新管理的必经之路。
低碳生活,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是21世纪的一种生态文明观。高等教育应首当其冲成为低碳发展理念的传播者和先行者。这是因为,高校系部档案管理存在很大的低碳发展空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系部档案管理工作上运用低碳理念优化和完善,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深刻影响我们周围的人,逐步向全社会推广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郭洪莉.高校教学评估与系部教学档案建设[J].黑龙江档案,2011(1):73.
[2]牛文元.“低碳”是世界经济大势所趋[J].大经贸,2009(9):47-48.
英语课堂低碳教学模式研究 篇12
1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缺乏低碳精神
在中国,高考是一件比婚姻还重要的头等人生大事。也正因为这样,中国的基础教育带有“学而优则仕”或“考而优则仕”的痕迹,在课堂教学上都有以考分论英雄的尖子、精英的培养模式,忽视、淘汰失败者。由于“一考定终身”这样的考试制度造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唯分数论。学生的能力变成了应付考试的能力,丰富的知识和鲜活的世界被肢解为一张张试卷。这在英语课堂教学上有明显痕迹,这样的英语课堂教学,模糊了学生的视线,误导了学生的观念,尤其在低碳精神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思想方面
根据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来看,大学英语教学应从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到强调其实际交流和综合应用能力上来,这在教育思想上是很大的进步。但事实上,当前教师片面追求四级考试的过关率,他们在授课时,往往采用语法加词汇讲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变成被动吸收的学习机器。由于缺少真实的交际环境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不易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也易受到挫伤。这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浪费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也与当前崇尚节约环保的低碳精神相违背。
2)基础教材方面
我国各高校用得非常普遍的教材,除教师用书外学生用书一般都比较多。教师为了赶进度,他们便减少了听说课的时间,同时在精读课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这将不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另外,相当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索然的原因是教材陈旧。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生活。改善教学内容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一。如果教学中一味追求学术性和文学性,使我们的语言教学脱离应用,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但不利于学生对语言交际的实际理解体验,而且明显缺乏主动学习的低碳精神。
3)教学方式方面
我国外语教学几十年来采用的模式可用教师+学生+课本+粉笔(或投影仪、录音机)来表示。经过改进的语法翻译法(也称为“译读法”)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最常见的教学法。它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这种教学法认为,掌握语言就是掌握语法,而掌握语法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的精读课上,教师基本上采用的是以词汇、句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对课文这一语言范本进行细致、深入分析讲解,向学生输入某种语言形式,然后让学生反复操练,以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这种模式优点明显,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因材施教,并根据多年的教授经验生动地对课文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学生在单调乏味、机械的课堂操练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这也与当前倡导的生态性低碳精神相违背。
4)评价标准方面
在英语教学评价中,我们只关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忽视对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评价;只关注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基本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关注评价学生对知识体系和现成结论的记忆情况,而基本不评价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问题更大的是:不顾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将所有学生放在同一评价尺度上比较。英语学习好坏与考卷分数高低成正比,成了老师的统一标准,而这种评价标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英语不只是分数这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分数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高低。显然这与全方面发展的低碳精神相违背。
2“低碳课堂教学”的内涵及在课堂中的表现形式
2.1“低碳课堂教学”的内涵
1)低碳定义
低碳这个词是21世纪产物,其实早在21世纪前低碳的前身就是绿色或可持续发展。低碳的原因是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剧增,加上人类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向大自然无度索取,甚至到了掠夺的地步,最终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警戒线,地球臭氧层遭到空前的破坏,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低碳这个词已经像网络病毒一样深入人心,社会每个角落都可以应用低碳词语: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营销、低碳社区等等。尽管低碳这个词传播速度很快,但真正形成意识的人却很少,传统的习惯已经让人们倾爱于大手大脚、浪费铺张,如何让低碳真正唤醒人们环保、爱护大自然,作为大学生,社会的中坚力量,完全可以起到这样一个带头作用。大学英语课本身就是有其社会责任,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低碳教学模式,传达低碳理念,唤醒人们低碳意识。
2)低碳教学内涵
低碳教学,就是一种简单的生态伦理教育方式。它有三种含义:一是指自然性的教育学,发自内心的真诚教育;二是进行课堂内外的精神、思想上的低碳教育,树立低碳形式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三是以生为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并广受欢迎的低碳教学模式。在这里,引入低碳内涵,旨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图实现个性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借鉴低碳用语的全新理念。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和谐包括师生和谐;课堂气氛和谐等。总的来说,低碳教学就是按照遵循人的自然成长,关注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要求,将科学、人文、环保、自然意识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和日常行动,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能促进当代大学生多元发展,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2.2“低碳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
以上我们分析了对低碳教学本质的认识过程。“低碳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一一列举,本文主要论述以下两个方面:民主关系型、互动探索型。
1)民主关系型。在课堂教学中,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当今的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从权威的评价者转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包括对学生的尊重与欣赏,尤其关注学生的另类见解,逐步培养学生自尊、独立、民主三种意识;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可亲的,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第三,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建立起了这样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有可能促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一定境界,实施开放与创新的效果才有可能达到最佳。
2)互动探索型。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低碳课堂教学的互动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互动是一种双向多维的复合活动。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仅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单向性交流,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师发出的信息。低碳课题中的互动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交流,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技巧并及时反馈双边所需信息。同时师生之间,学生小组成员之间共同交流或者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变成普通成员与学生进行多维度探索研究,获取更多的信息。这种交流互动观倡导的是:教学是一种复合活动,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在有机统一、复合的过程中,低碳课堂教学突出生生互动的潜在意义。我们目前在英语实际课堂教学中普遍缺乏高效的生生互动更谈不上多维交叉互动。有调查资料显示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活动为克服学生的畏难和害羞情绪,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只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积极有效的那么就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既能在轻松愉悦的小组互动中掌握好知识,又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精神。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突出低碳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注重低碳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师生间关系的和谐,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当前到处倡导低碳的时候,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贯彻低碳理念,实施低碳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新颖积极的有效尝试。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纯洁、天然、无功利的低碳英语课堂教学必将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 带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蓬勃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朱建丽.On the Reading Ability Improvement[J].大众文艺, 2010 (13) .
[2]郑玉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学习间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 (24) .
[3]张同乐, 李晓陆, 胡蓉.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教育原理探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8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