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企业管理

2024-09-04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共12篇)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 篇1

一个企业的运作生产经营等活动是在一定的管理模式指导下进行的, 正确的生产经营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刻, 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正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必然引起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革。鉴与此, 企业管理者不能把自己的思维定格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思维上, 企业管理思维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管理目标应从单纯追求经济指标和政治目标逐步转变到创造整体价值上来

据资料记载, 1970年跻身于全球500强的公司中, 到1982年其中已有三分之一夭折。之所以如此, 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管理目标出现了“错位”所致, 即忽视了企业的整体价值创造, 一些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以追求经济效益和政治目标作为根本宗旨, 即把生产更多产品, 创造更多价值, 获得资本的最高报酬, 最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经济发展和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准。而整体价值,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但要考虑企业自身利益, 而且要考虑众多利益相关者, 如企业与职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利益, 最终提高其整体价值。只要企业能不断地创造出整体价值, 企业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所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 价值管理应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2. 管理中心应从物质管理逐步转变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上来

由于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人和物, 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即以物为中心的物质管理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企业建设初期的相当一段时间内, 由于管理者对管理学认识的局限性, 使得企业管理的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生产资料的作用。随着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已逐步认识到人已成为影响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职工队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建立完善的机制激励职工、个体与群体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发展做贡献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人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人才管理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在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前提下, 制定合理的富民政策, 保证职工利益, 使企业职工收入逐年增加, 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以利于职工的个性发展和学会自我管理, 使其渗透到企业的各行各业, 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干部的潜能, 为企业建设服务。

3. 管理价值取向应从有形资产逐步转变到无形资产上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企业间竞争致胜的关键不再取决于物质、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 而更多地依靠品牌、信誉、技术、企业文化、企业形象、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之所以如此, 其主要原因在于有形资产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 又可以在一夜之间消失。由此确立的竞争优势不可以长期保持, 而无形资产必须经企业的长期投资积累方可形成, 可以长期为企业保存或专用, 成为企业的真正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 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 更要重视无形资产的培育和管理。

4. 管理手段应从行政手段为主逐步转变到以经济手段为主, 行政手段为辅上来

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是企业管理的两种不同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去管理企业, 而很少考虑到经济规律的作用, 经济手段主要依靠经济规律去管理企业的人、财、物,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 从企业管理的时间和手段来看, 长期以来企业的管理主要依赖于行政命令采取行政手段, 在短缺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手段对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企业内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要求企业管理必须以经济手段为主,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充分发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职能, 去管理好企业的人、财、物。

5. 管理方式应从常规管理逐步转变到以创新管理为主上来

计划经济体制下, 由于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相对稳定, 所要解决的程序性问题较少, 因而常规管理就自然成了管理方式的侧重点, 而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今天由于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在不断变化, 企业所要解决的非程序问题层出不穷, 因而, 创新管理必然成为企业管理的主导方式, 它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三者密不可分,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创新管理体制, 而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保障。在技术创新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以效益为中心把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实现商业利益作为系统工程, 突出已有科技成果的综合运用以产品为龙头带动资源的优化配置, 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制度创新上应充分吸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职工参与制度创新的全过程。使其支持创新, 针对企业发展实际应以制度创新为动力, 主要在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在管理创新上, 首先应在经营思路上有新的经营方针, 新的经营思维, 新的经营策略和资本运作的新思路;在管理方法上应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电脑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管理实际中, 以新的领导风格, 新的管理手段实施管理和经营。同时应在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 篇2

2.1针对管理观念进行创新

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针对管理观念进行全面的创新与改革,营造良好的发展模式,协调各方面工作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应结合当前的发展模式,创建多元化与现代化的管理创新机制,提升整体工作效果。且在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体系,在管理工作中,深入探讨各类先进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新的管理方式与制度,提升整体管理创新工作效果。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结合当前的工作特点与内容,创新管理工作模式,促进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良好实施,形成企业的品牌意识。同时,企业还要做好自身管理方式的创新工作,结合当前的发展状况与管理要求,切实增强整体管理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满足当前的实际管理工作目的[1]。

2.2加大管理创新工作力度

市场经济之下,企业需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在管理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将自身发展载体与核心作为创新依据,充分调动各方面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企业需创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合理开展内控机制的匹配工作,开展管理工作。同时,企业在创新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创新制度方式,通过内控管理的创新,实现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改革与优化[2]。

2.3针对管理技术进行合理的创新

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需针对管理技术进行合理的创新。主要因为企业的基础发展模式就是技术,可以将技术作为生产力。在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创新工作中,需针对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制定核心发展技术的创新方案,在创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总结丰富的工作经验。且在管理工作中,需结合市场经济体系的特点与内容,创新管理要点与技术方式[3]。

3结语

在市场经济之下,企业需针对管理方式与模式进行合理的创新,制定完善的管控体系,明确各方面创新要求与目的,在树立正确创新观念的情况下,创建现代化与多元化的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曹旸.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7(29):183~184.

[2]张宁.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思考[J].现代营销,2017(09):36~37.

[3]程瑞.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思考[J].经贸实践,2017(24):185.

[4]李夏.关于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分析[J].大陆桥视野,2018(02):29.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加强;企业管理;措施

引言

企业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项目,并且企业管理涉及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范围非常广,所以,企业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摆脱市场经济体制的束缚。并且大多数企业领导阶层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导致企业的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并分别从市场营销、技术管理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实施战略管理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所以,必要的战略战术对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企业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并为求得长期发展必须要制定长远的战略战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挑战。所以,首先企业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并根据目标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大规模整顿,便于更好的实现协调统一管理[1]。并且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任务,是确保企业自身发展与环境相适应,才能充分的将管理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因此,企业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监督管理措施和绩效评价机制,并督促领导加强管理措施的可实施性,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实施战略管理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还需要管理人员的配合,才能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实现管理目标。所以,还要加强并充实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因此,必须要定期组织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学习,才能又好又快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并进一步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战略,还需要了解基本的市场动向和和市场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同时还要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管理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才能保证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良性发展。

二、加强市场营销管理

市场营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取决于市场营销管理水平,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视和认识,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企业战略战术的制定必须要通过市场营销管理,才能更好地落实到实际应用中。所以,市场营销管理是站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的,并且只有将市场营销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营销管理的目的和价值[2]。

市场营销不同于促销,市场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因此,市场营销所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例如:市场营销研究、市场定位、新产品开发及产品的售后服务等内容都属于市场营销范畴。可见,市场营销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企业首先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营销管理团队,并将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帮助管理人员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学习、自我监督能力。此外,还要相应的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便于及时的掌握市场动向和企业的管理现状。

三、加强技术创新管理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进步的前提,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因此,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并且目前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竞争上,而产品竞争主要体现在创新技术和创新意识上,所以,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要面向市场,才能充分的发挥创新的功能价值。此外,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必须要保障科学技术的先進性,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企业为了提高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必须要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并加强技术开发团队建设,此外,还要引进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才能加快创新管理速度。同时,还可以把市场营销管理与技术创新管理相结合,才能实现企业的“里应外合”,并且技术创新管理必须要依托市场营销管理为基础,才能提高产品研发的准确性,便于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3]。

技术创新方面,必须要明确产品的功能,并制定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和技术创新管理规章制度,避免盲目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还可以建立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机制,通过培养专业对口的创新技术研究人员,为企业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企业管理包括组织、计划、监督、指挥等各方面内容,所以,管理内容比较繁琐,因此,必须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一直以来,企业内部管理都存在较大的漏洞,主要原因是因为内部管理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所以,管理难度大。并且企业内部管理通常会遗留许多陈旧的疑难杂症,所以,大多数企业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内部管理上,从而导致“以少积多”,最终“由量的积累变成质的变化”,造成企业的成本上升、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企业最终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要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并重视创新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此外,还要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并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并突出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扩大内部管理的影响力。同时,还要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并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为企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

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和企业的发展水平挂钩,所以,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企业必须有针对性的制定“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例如: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文艺活动、组织员工集体旅游、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会倾听员工心里的声音,善于借鉴和采纳员工的意见和建议[4]。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作积极性。此外,还要实行奖惩机制和优秀员工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更好地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只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的实现管理的协调与统一。

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才能改善目前企业管理不容乐观的发展现状。并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还会不断增加,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总的来说,企业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项目,所以必须要详细的了解市场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才能为企业构建更宽、更广、更高的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志平.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与实践[J].东北财经大学,2012-06-01

[2]刘翠玲.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根本[J].现代商业,2013年06期

[3]汤吉军,陈俊龙.计划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功能的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2年08期

[4]张凤.试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认识和提高企业青年职工的素质[J].四川水利,2013年02期

作者简介

王含,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4.8;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市场经济,单位:中钢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 篇4

企业管理创新,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从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出发, 立足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 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行改革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主要涉及企业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科技技术的优化调整, 通过对企业重大资源的重组变化, 使企业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迸发出积极向上的活力和激情, 产生更大、更多、更优质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管理创新的机制体系如下图所示:

创新是社会迸发活力的源泉, 是企业实现企业梦想的原动力。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同样,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梦想的实现不会从天而降, 必须有一个创新、实干的环境才能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 实现企业梦, 实现中国梦。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管理的创新最终表现在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企业效益的增加上。产业链条的转换、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都离不开企业管理的创新。

二、剖析当今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创新是头脑经营理念的革新, 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是企业文化的丰富, 而目前很多经营者、管理者错误地把创新当做是摒弃企业固有的价值理念, 一味标榜世界高端企业的发展模式。比如有的企业全盘抛弃所谓的夕阳产业, 大力发展新型技术产业, 最终导致企业的“创新”管理和创新经营违背了自身的发展规律, 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 只有夕阳思维和夕阳模式。只要创新企业管理和经营, 整合企业资源, 协调好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 提高人员的创新意识, 提高企业科研创新能力, 夕阳产业照样能散发出朝阳的光辉。因此, 必须从实际出发, 正视当前企业创新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探寻符合国情、符合企业发展道路的创新之策。目前,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 创新意识淡薄、创新理念滞后

从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初步探索到确立、到完善, 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这个路程是艰难的, 也是长久的, 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瓶颈。而最大的制约则是计划时代的经济模式和思想依然存在, 并制约着企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 政府对企业不适当的干预也制约了企业创新意识的迸发。理念创新是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科技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的淡薄毫无疑问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最大顽疾。

(二) 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 员工能力有待提升

人才是企业发展中最宝贵而灵活的资源。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企业效益的大小高低, 乃至企业的生死存亡, 从实质上都是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 即人力资源。而在实际中, 企业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优秀的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用, 自上而下的决策没有得到各个部门的切实合作和执行。管理者盲目推崇西方企业的发展道路, 违背了中国的社会国情。员工本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 创造精神、合作精神和主人翁意识极其淡薄。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敢提出新的观点、不去考虑新的出路、不去执行新的决策。稳定不是原地踏步, 创新也不是摒弃固有的财富, 管理者和执行者创新能力的低下, 最终将使企业被改革开放的浪潮淘汰, 被时代发展的大势抛弃。

(三) 文化建设落后, 缺乏创新的氛围和制度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并将长时间处于初级阶段, 企业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文化创新建设不完善, 创新体系建设滞后。政企分开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彻底完成, 行政手段对企业决策的干预往往制约了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另外, 一些企业尽管建立了一定的企业文化和创新激励制度, 但只是流于表面, 没有实质性地融入企业的灵魂和生命中, 甚至成为“鸡肋”般的存在。在墨守成规的企业文化氛围和落后保守的企业创新制度体系中, 一些宝贵的想法、意见和观点被尘埃淹没, 难以发挥其本来的光辉和色泽。

三、对当今市场环境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和研究

21世纪的企业创新, 从各个方面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 我们在企业创新管理工作的开展中, 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打破上述这些瓶颈和障碍呢?

(一) 打破常规, 创新理念、创新意识

企业要打破计划经济时代残存的旧思想对企业的制约, 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束缚, 敢于对地方政府不适当、不合理的干预说“不”。要在企业上下打造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创新体系, 充分尊重并保护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要强化企业本身的品牌意识和大牌意识, 敢为人先, 敢走不寻常之路, 敢尝试新点子。

(二) 建立企业创新的长效机制, 为创新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必须构建一套完善、标准的人才管理结构, 保证企业令行禁止, 确保每个人的构思都能在这个体系中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之间、平行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应当团结在这个体系中, 并相互联系、密切衔接, 避免出现联络空白区, 从而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一个优质的框架平台。

要始终坚持质量取胜的品质和创新取胜的精神, 本着壮士断腕的决心扫清阻碍企业积极健康发展的所有障碍, 及早树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理念。

(三) 建立知识人才的绩效考核体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是由若干个自然人组织形成的法人, 因此, 企业管理创新首先应当是企业人才的创新, 是组织架构的创新。《易经》有句话:“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久则死。”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走得久、走得远, 必须从人做起, 尤其是从人才做起, 创新自然人的头脑, 带动企业法人的发展。

首先, 要大力吸引人才, 不断为企业和组织补充新鲜的血液, 填补结构里的生命军。智者求同存异, 愚者排除异己。管理者应当在一些重大决策上敢于放手, 敢于相信基层群众的想法, 将管理这门艺术融入到团队的建设中。唯有如此, 企业才能留住人才, 吸引人才, 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活力。

再次, 要积极实施德才兼备的领导梯队建设和专业人才开发。通过必要的管理教育和激励措施, 使企业的企业管理创新具备人力资源和管理素质上的保证。

最后, 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让绩效考核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提升绩效考核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 把创新思想纳入到绩效考核的环节中, 尊重、鼓励新思路的迸发。

(四) 以世界先进科研产品为标杆, 打造企业文化, 铸造企业灵魂

左手抓品牌, 右手抓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的烙印。同时, 文化氛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前景。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精神的保证和动力支撑。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对企业员工向心力的凝聚、活力的迸发和创造力的提升具有物质资源不可代替的作用。

企业要培养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精神, 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坚守自己的文化底线, 展现大牌风范, 让市场和消费者对自身产生一种依赖感和亲和力。要不断淘汰、剔除不符合时代潮流和消费者需求的落后技术、产品, 紧紧瞄准世界同类产品的研发前沿作为自己的标杆, 不断攻坚克难, 完善不足之处, 发扬精华部分,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四、结束语

要切实有效地解决当今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必须以切合企业实际的战略目标为依托, 企业决策人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在责权明确的前提下, 构建以人为本, 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 创新企业管理,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浪潮席卷企业建设的今天, 如何构建适宜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企业队伍, 成为每位企业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和要旨, 分别从创新意识、人员素质、企业制度及文化建设几个方面, 阐述了当今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创新,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董忠贤.完善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监督系统[J].陕西审计, 2005 (12) .

[2]朱建中.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冲击与应对[J].经济问题, 2004 (4) .

[3]杨波等.浅议知识经济下企业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 2009 (01) .

[4]苑会仙.浅谈新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问题[J].品牌, 2012 (10) .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 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管理;经济发展

1前言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 篇6

市场经济不是一层不变的,更确切的说,市场经济是天平上的滚珠,永远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而且可预测性也并非是确定的。现代企业面临如此多变严峻的市场经济形势,无可厚非,企业本身必须加强自身企业内部的管理应对其潜在风险和隐藏的机遇。企业管理创新活动是一项有客观规律可循的活动,且管理创新作为管理的职能之一,贯穿于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需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共同配合与支持,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利益。因此,构建企业管理创新机制对于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1.管理创新机制的含义简析

管理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资源的整合活动充分体现粉管理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管理者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归结为程序性和非程序性问题。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因此,管理者必须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来进行局部或整体调整,以使管理活动能够有序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为,管理创新是指通过改进与创新行为,创造一种新的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使之与环境相协调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追溯历史,可以发现,管理创新的概念应源于管理的概念。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人类始终面临着稀缺资源与无限需要之间的尖锐矛盾,需要做出抉择来恰当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是管理。管理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社会经济系统中,仅有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这就是管理的创新职能。通过以上分析,可对管理创新的概念做出了如下界定:管理创新指对管理活动的创新。它通过改进与创新行为,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使之与环境相协调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2.管理创新机制的内容

管理创新机制的基本构成耍素包括创新主体、创新动力、创新主体的能力、创新行为等。其中,研究的重点是管理创新的要素以及它们间的关系。从企业管理创新过程及其实践来看,只要是有自己的创意,并在付诸实施时自始至终参加全过程的人,都可成为创新主体。管理创新主体是由企业家、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企业家是整个管理创新活动的中枢。杰出的企业家总能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从总体上把握管理创新目标,使管理创意能更客观、更全面、更实际。企业家是管理创新活动的责任承担者。管理创新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而最终责任者只能是企业家。也只有界定了风险和责任,其他创新主体才能够大胆创新。管理者处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承上启下的位置,决定了其在管理创新主体中的中坚力量地位。他们的创新行为较为隐蔽,成功率高。管理职责和业务专长的结合使他们的创意更加务实,也更有针对性。另外,企业员工要成为管理创新主体必须具备知识,这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尤其重要,知识员工提出管理创意并得到采纳且参加了实施的全过程就可以成为管理主体。

3.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措施探讨

管理创新机制的运行及意义。创新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通过创新可以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某种不协调的现象。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就要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创新定位、形成创新方案、细化创新方案。创新定位时先要分析创新的目的、价值、意义、任务、对象、范围。在具有创新愿的基础上,企业组建一个具有足够权威,并有多层次人员参与的管理创新小组,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确定工作内容与项目,落实工作人员。在形成创新方案时,注意运用多种创新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构想,并在创新条件、创新原则、创新目标等约束下,对创意进行比较、筛选及可行性评价,以形成比较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并能使系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创新方案。确定创新方案后,还要做一些细化工作,如确定工作方式、方法、途径、手段等。除此之外,管理创新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方式有其自身的规律。掌握创新要素的运行机理、探索管理创新的一般过程以及科学、合理地运用管理创新机制的特性推动创新都是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内容。管理创新机制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对企业的生产资料进行合理的分配,还可以帮助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工作潜力。其次,管理创新机制有助于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内部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整,这些调整可大可小,可整体也可局部,但是它都包含了管理者的一种管理创新思维。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而为了实现这样企业的长远发展,管理者的思维首先就得从传统的资本价值中解放出来,只有为人们谋福利的企业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才能不断地取得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坚定不移地坚持管理创新。

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机制。作为现代企业要生存、发展,当务之急是树立危机意识,重塑甘冒风险和自信进取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制度,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使管理方式多元化和人性化,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求知精神和奉献精神。建立一种公正、公平、公开、透明、激励的竞争机制是根本。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有利于人际沟通的良好氛围,实施爱心管理,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能相互尊重,相互沟通,靠高尚的人格和互动的心灵建立良好的上下属关系。从员工自身需求考虑,企业可建立一种“软硬互动”的激励机制,首先,应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报酬体系,让工作业绩与所得薪金直接挂钩,避免平均主义的发生。在提高员工创新素质方面,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帮助员工培训进修,同时予以及时评估、褒奖,使员工得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我,进而产生一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的内在发展动力与创新能力。在职能管理方面,应对过去静态的,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定额、标准、规章制度等进行更新与变革。以企业政策、岗位职责、任务标准、工作程序、行为准则为基础,从技术到管理,从生产到经营,从激励到约束等各个方面都切合实际地制定和实施定量的标准,建立起明确的规定、程序和制度。对置身于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之中的企业,以创新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是新的战略理论必须考虑的。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进行战略研究、战略选择与战略创新。企业战略要对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对备选的战略方案做出系统的评价,最终选出适宜战略。

4.结语

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屹立不倒,不仅要凭借以往踏实努力的企业精神,更加要有敢于创新,勇于改革的魄力。在企业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创新作为内部发展的不竭源泉,鼓励员工大胆创新,结合管理创新机制的内容,深刻了解管理创新机制的意义,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创新机制,转变以往的传统观念,与时俱进,吸取优秀经验,结合自身企业特点,现代企业才有可能在残酷竞争中获得硕果。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 篇7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与条件, 对已有管理工作进行改革、重组, 以实现最佳状态下的企业管理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管理创新仍存在诸多问题, 强调管理创新推进的过程中, 优化思想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培育企业创新文化的必要性, 以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本文立足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管理创新, 提出了若干建议。

1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1 企业管理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凝聚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激烈的市场竞争, 强调企业凝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现代企业依托管理创新, 凝绝核心竞争力, 让自己处于竞争的主动地位, 更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 企业要大胆创新, 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以更加完备的企业发展形态, 迎接市场的激烈竞争。其次, 管理创新是市场发展的需求, 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企业为社会提供科技含量高的的新产品, 不仅可以提高市场占有量, 而且便于企业开拓新的市场。

1.2 企业管理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代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建中, 管理创新是其中的灵魂。企业发展的源泉不是基于短期利益下的快速发展, 而更多地强调基于管理创新, 为企业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方面, 企业通过管理创新, 不断为发展注入活力, 体现出企业与时俱进的发展形态;另一方面,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 不断地调整战略目标, 重视管理创新所带来的发展动力, 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3 企业管理创新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企业具有趋利的天性,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是企业谋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之一。管理创新是一个过程, 既强调企业在管理创新中, 不断地追求经济效益, 也让企业在利益与战略的平衡中, 实现利益与战略发展的平衡, 更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重要抓手, 也是不断调整发展战略的“试金石”。

2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显著的现实必要性, 但企业在管理创新的推进过程中, 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尤其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管理体制落后、产权制度不规范等问题, 弱化了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1 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管理创新难以支撑企业发展的需求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过程, 无论是管理制度的优化, 还是管理模式的调整, 都强调管理创新中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首先, 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 由于自身因素的影响, 如资金匮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导致无暇顾及管理创新的推进, 而更多地着眼于短期经济效益的追求;其次, 管理创新的支撑面过窄, 管理创新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再次, 企业管理创新力不足, 导致管理创新流于形式, 所形成竞争力缺乏市场竞争的主动性。

2.2 企业管理体制落后, 制约企业管理创新

对于大多数现代企业而言, 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发展, 正逐步趋于成熟。但企业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仍比较突出。一方面, 企业管理体制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基于创业初期状态下的管理创新形态, 势必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 企业管理体制的落后, 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 面临诸多的风险。于是, 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 逐步走入发展的死胡同。所以, 基于落后管理体制的企业发展, 更加表现出发展的不稳定性, 风险因素的增加, 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2.3 企业管理创新“不作为”, 表现出较强的“惰性”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管理创新的不作为, 也让其逐渐步入死胡同。首先, 管理者的创新风险与创新受益不成正比, 创新中的风险远大于利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管理者的创新动力, “不作为”也许多以中小企业而言, 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 管理创新的“惰性”, 更多的体现在企业“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观念, 缺乏良好的思想引导, 让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处于从重的地位, 创新的“惰性”更多地是创新意识的缺乏。

3 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过程, 不仅需要良好思想管理的正确引导, 也需要相应措施的积极开展。在笔者看来,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推进, 关键在于转变思想观念, 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并构建企业创新文化。只有这样,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才能“落地生根”, 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3.1 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以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思想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创新, 更加强调企业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的必要性。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创新的推进。而思想观念的转变, 一是需要企业管理层, 充分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以管理创新为发展抓手, 形成良好的企业环境。二是认识管理创新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据有关调查来看, 有72%的企业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中主体, 但只有不到40%的人, 认为管理创新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推手。所以, 当前的诸多企业缺乏管理创新与经济效益关系的正确认识, 导致管理创新难以推进。三是更新经营理念, 逐步强化管理创新的力度, 让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同步。

3.2 培育企业创新文化, 夯实企业管理创新的环境

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 需要基于良好的企业环境, 而企业创新文化的培育, 无疑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首先, 积极营造企业创新文化, 让企业文化中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创新进取的精神,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其次, 培育企业持久的创新价值观, 积极引导企业职工的思想行为。此外, 要逐渐拓展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影响力, 让职工对管理创新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再次, 管理创新不能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企业与职工的积极参与, 仅仅依托企业自身, 而忽视了职工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 反而不利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

3.3 建立长效机制, 培育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效率不高, 缺乏长效机制促进下的有效性。一方面, 企业管理创新缺乏长效性, 与企业战略发展无法有效对接;另一方面, 企业管理创新的效率不高, 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更多的强调短期经济效益的实现。对此, 建立长效机制, 培育企业管理创新动力十分必要。首先, 完善激励语速机制, 明确管理创新中的责权利。虽然, 管理创新存在风险, 但风险的有效规避, 在于如何让创新更加植根于企业发展所需, 如何更好地契合市场经济条件。其次,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 要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尤其是在干部人事任用制度上, 要引进竞争机制, 为管理创新积蓄动力。

4 结束语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谋发展、求共存”战略发展之举,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进力量。虽然企业在管理创新中面临诸多问题, 但总而言之, 仍需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 有针对性、建设性的采取有效措施。一是要为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二是要为管理创新夯实基础, 推动管理创新发展。

摘要: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管理创新的推进与实现, 是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战略大计。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阐述了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之上, 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卢若梅.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探究[J].现代商业, 2014 (02) .

[2]陶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09) .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 篇8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一) 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所谓管理制度落后, 主要是指很多企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 致使企业的运转低效、无活力。这是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对经济管理不够重视。很多管理人员虽然以前从事过管理工作, 管理水平很高, 但是他们却混淆了经济管理和一般管理的区别。经济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监督和协调工作, 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1]。而一般管理的内涵比经济管理的内涵要小很多。二是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落后。这些管理者囿于企业已有的经济管理制度, 在管理模式上不追求创新, 甚至墨守成规, 这就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三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未充分发挥。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或者企业的所有者, 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 只考虑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获取很多利润以扩大企业规模, 所以, 很少有企业能及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

(二) 人力配置存在缺失。

在很多企业中, 人力资源如何有效配置, 一直是个难题。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够雄厚、成本太大, 导致在招聘时, 往往希望招聘一些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可是这类员工因为有了较多的工作经验, 往往不能接受低工资的待遇, 这就使得企业的人员流动很频繁, 影响企业的工作进度。同时, 部分企业的奖励制度不完善, 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培训工作未做好, 也使得部分员工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三) 组织架构僵硬。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起步时间较晚,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 也就短短三十多年的历史。与西欧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 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 就是组织架构僵硬。当然, 我们也不应该过分苛责组织架构上的缺陷, 因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这主要是考虑到企业的各级工作人员, 由于长期在旧体制中工作, 而对新体制的工作方式还不太熟悉, 对市场的变化规律还未掌握。所以, 他们往往沿袭以前的很多做法, 忽视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组织架构的完善, 这就使得企业运转失灵。

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建议

(一) 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企业的正常运转, 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法, 这正如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样。所以, 企业首先要与时俱进, 通过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来改变企业管理制度上的落后面貌。一是给各级管理者灌输先进的管理理念。由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间悠久、经验丰富、制度完善, 所以他们的市场经济理论比较成熟, 关于这方面知识的著名教材较多。比如, 使很多人都受益良多的《西方政治经济学》[2]。企业可以请市场经济学专家来公司讲课, 通过给各级管理工作者讲授经济学理论的方法, 让员工改变旧的管理理念, 使他们认识到经济管理制度是可以变化的。这也就使得, 管理人员也就能够区别经济管理和一般管理, 从而在思想上重视经济管理,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相关的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奠定基础。二是企业需重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的管理者一方面可通过物质鼓励的方法, 对在管理工作中作过很大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同时也可以定期开表彰大会, 鼓励更多的工作人员向获奖者学习。另一方面, 企业需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可以采取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交流方法, 让大家对企业提意见, 最后由高级管理人员汇总并及时调整管理模式。

(二) 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企业之间的竞争, 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不仅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制度, 还要有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作人员。那么, 在解决了企业管理制度上的问题之后, 如何最优化地配置工作人员, 便成了企业的工作重心。只有最大化将各级工作人员的潜力发掘出来, 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一是企业应从大局出发, 高薪聘请优秀员工, 并且避免这些优秀人才外流;二是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了解每个员工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 最优化地配置工作人员。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人员尽职尽责工作, 为企业的良性运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企业也应注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3]。企业面对应届毕业生, 不应一概拒绝, 应有选择性地录用一些优秀人才, 并给予培养。企业的管理实践表明, 积极培养优秀的员工对企业提高效益是很有帮助的。这些优秀的员工往往忠诚度比较高, 工作能力强, 积极性、主动性与其他普通员工相比较高, 对企业发展助力较大。

(三) 完善组织架构体系。

计划经济时代的组织架构比较适用于那个时代的经济体制, 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 也应与其相适应的有一套组织架构体系。当然, 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一些能够服务于市场经济的组织制度, 企业也应积极吸取。例如, 计划经济的集中制度, 可以大大地提高的企业的运行效率, 那么企业就应该吸收类似的优点。不过, 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的管理者要想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组织架构, 就必须积极以市场为导向, 将科学、高效、人性化作为企业的原则[4]。企业中可以采取民主与集中的管理方法, 让员工对企业积极地提建议。同时, 企业也应注意吸收合理的建议, 并且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因为管理人员不参与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对一些具体的操作并不熟悉, 而企业的基层员工对具体的操作较熟悉, 因此, 他们在遇到问题时, 总会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将这些措施汇总给管理人员, 就能极大地弥补企业组织架构上的缺失。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找出了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即管理制度比较落后、人力配置存在缺失和组织架构僵硬。笔者根据自身的经济学知识, 提出了几点措施建议:一是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二是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三是完善组织架构体系。希望通过分析, 能对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刘娜娜.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J].时代金融, 2014, 11:131~143

[2]雷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1:167~168

[3]窦文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文化, 2015, 4:167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 篇9

一、国内企业管理创新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 国内企业在自身管理创新方面制定了诸多措施, 尽管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较, 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国内企业还存在管理观念落后、改革力度不够、创新方法方式不足等诸多问题,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 管理理念存有明显的差距

企业对于管理理念的更新与创新关注度较少, 管理理念相对闭塞。加之企业生产产品落后于市场需求, 产品无法及时更新, 导致产品大量积压。国内很多企业亏损严重, 甚至部分企业已经到了面临破产的边缘。

2. 管理体制与竞争因素的盲目性

企业管理者思想落后, 企业政企不分, 权利大多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因此缺乏客观的管理思想。另外, 部分企业激励机制落后, 只是简单的用金钱作为激励的形式, 缺乏对企业人员的精神关注, 导致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等。对于现代企业管理, 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模式, 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内企业管理模式处于转轨、政企分开阶段, 无形中加重了国内企业管理的压力。

3. 社会背景因素的弊端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许多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双核心学说”。该学说是管理创新的雏形, 指出企业发展的创新主要分为几个大类:

(1) 技术创新, 技术作为企业生存的灵魂, 包括产品的创新和工艺创新, 是企业在生产产品、企业服务、工艺技术如何将材料转化到产品等的重要因素;

(2) 企业管理创新, 包括组织、文化、管制制度、激励机制等。只有当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协同发展, 协调发展, 才能使企业管理工作运行良好。

美国经济学家Ray Stat首次提出了企业管理创新的问题, 并且将管理创新理论和生产技术创新有机结合, 认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就是管理创新。而且通过研究发现, 日本与欧美企业的成功主要是依靠技术上的革命, 尤其是日本企业更依赖于管理创新概念。严格的讲, 日本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鼻祖, 是依靠传统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的。

随后, 经济学家Pierre-Jean Bengho将企业管理创新与企业技术改革两者分开, 并且认为当今世界复杂多变, 企业受到市场化、法制化、技术变革等诸多因素影响, 需要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革新, 还需要解决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这就把企业管理创新从市场经济和技术改革中剥离出来, 进行单独的研究。

国内学者研究企业创新中认为创新是一种全新地合适的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各项目标、制定各种计划等的细节管理模式。换句话说, 是一种具体的整合资源和目的的细节管理。包括五个方面: (1) 提出全新模式, 设计新的管理创新; (2) 提出管理创新思路并且实施; (3) 进行全新制度创新, 研究其起源、发展、模型和主体; (4) 提出全新管理方式方法, 如何进行实践运行; (5) 创新管理行为, 对管理行为的研究背景、成长等有效运行。管理创新定义收到国内国外和企业的关注, 对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 指出企业创新就是企业管理者运用新的思想、新模式、新文化对企业运行系统重新设计、布置、实施与评估, 促进企业效率不断提高的目标。

但是, 与国际上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发展相比, 中国的企业管理模式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企业实践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当然, 这与国内的企业管理思想落后于发达国家有很大关系。对于理论方面, 国内虽然近些年对于企业创新的研究不断深化, 发表和创新研究报道很多, 不乏有一些很好的研究成果, 但是专门针对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还很少报道。基本上依靠国外文献翻译、研究, 大部分是处于宣传的表面工作, 所以缺乏一个系统完整成熟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模式。

二、企业管理创新环境的优势分析

1. 企业管理市场环境变动

现代企业面对的市场, 已经从原来主要依靠卖方市场转变到了买方市场。企业在经济市场上在卖方市场下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对于卖方市场条件下, 购买者成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方。如今, 购买者的争夺成了企业管理的竞争重点, 现代企业不仅需要跟多的满足购买方的现实需要, 而且还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挖掘潜在购买方, 从而达到对于市场份额的稳定控制目的。不仅如此, 在买方市场环境下, 现代企业需要提高自己的品牌效应, 现代企业会更加加强企业产品的宣传力度。而且企业不仅需要关注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产品营销渠道和流通手段。对于这些问题, 提高管理能力将是企业很重要的工作内容。

2. 现代企业生产方式变动

随着现代企业对于技术的变革, 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改变与更新。传统的企业都是以零散、单独的方式组织企业管理生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 出现了以批量生产模式的大规模生产。到了21世纪, 企业的生产工艺则以机动灵活的方式为主。换句话说, 现代企业的生产工艺是从多元化生产职能取代传统落后的单一性生产职能。这种模式的变化, 刺激了企业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创造灵感和对团队协作的战斗凝聚性。

3. 企业性质和规模变化

企业的性质可以从它从事的主营业务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定义。国内的现代企业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动导致企业管理需要因地制宜, 应用和传统不一样的企业管理模式, 而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更加区域多元化、多样化, 以中小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要代表典型。

4. 企业战略资源的变化

在先前的高度计划经济制度下, 企业管理的的资源主要依靠的是资本运作。而对于市场经济而言, 主要依靠的是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技术的更新、信息的搜集等。这就是说, 企业管理模式的开发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企业管理模式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实力。

5. 人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的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更新变化, 对于教育水平的提高也随着不断提高, 知识的掌握与多元化思想也越来越广泛, 这极大的改变传统的人生价值体系。人们不单单为工资的多少而谋求职业, 更多的关注企业更多的思想, 因此, 单纯的从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已经不在有更好的激励作用, 需要企业管理更多的以人为本, 更多的考虑激励方式方法。

三、企业管理创新模式需遵循的原则

1. 企业管理创新应遵循系统的原则

企业管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对于当前的世界多元化发展, 复杂多变, 各种矛盾利益相互冲击, 并且各自成了独立的系统。对于当前以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过渡, 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智能型人才转变到综合能力突出来。因此, 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遵循系统的原则, 这是市场经济凸显的因素之一。

2. 企业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和生产原料, 所以企业管理模型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以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为模型的管理模式, 并且产生的目的也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管理模式由于受到当时环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约等传统因素影响, 企业一直将生产资料作为企业管理模式的顶针设计, 追求以生产资料为中心, 往往忽视了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的发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更多的人看到企业企业管理模式的重点应该是以人为本, 以生产资料为本的时代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如何不断满足企业员工的各项需求才是企业要考虑的。企业必须要立足于实际, 着眼企业长远的竞争和发展, 找到如何留住人才, 建立完整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竞争实力的提高, 如何构建企业的管理, 如何平衡企业利用与员工的全面发展等途径, 以便实现健康发展。

3. 企业管理创新需要注意的价值原则

对于管理创新价值原则的概念,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是一种能够迎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要求, 通过企业管理创新带来其产值最大化的现象。企业创新的目标就是创造更多的利益和更多的产值, 无法得到回报的企业创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总而言之, 企业创新是个不断深化与变化的过程, 带来的是先前没有的全新地价值, 所以企业创新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永驻青春。

四、结语

提高企业的管理模式有效性, 需要全面地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迎合市场经济特点与需求, 在创新中寻求管理, 在管理中探索创新, 不断深化企业的内涵, 而这也是是今后国内企业需要不断坚持和秉承的新原则。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 篇10

关键词:电力物资,管理,初探

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的订购、运输、储备、供应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搞好物资管理,有利于合理化使用和节约物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利润。电力工业作为装备性工业,物资费用在电力生产成本和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此外,电力生产又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生产和消费同时完成,供电安全与供电质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对物资的选用和匹配比一般工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稳步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基建工程的顺利投产,提高全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 电力物资企业发展现状

各市、县供电企业基本上都实行零库存制度,在多种产业下专门成立相应的物资销售企业,所有电力物资的采购、保管、供应、销售统一由该企业扎口管理。包括多种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所需物资都必须向物资企业申报采购计划,物资企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配供(批量及常用物资由省市物资企业送配)、组织招标(1万元及以上采购必须进行招标)或零星采购等,月终凭各部门的领料单由财务部门分类开票同主业及各多产企业进行结算,结算方式一般为统一加收一定比例的“仓储费”(比例标准参照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这种物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符合国电企业竭力发展电力多经产业,减轻主业负担的战略要求。增加了多经产值,壮大了多产企业队伍,安置了部分人员,减轻了企业工资压力,为多经企业物资经营和管理,筑起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2)改变了财供合一的模式,统一了采购、存放、发料程序和手续,明确了物资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从而改变了以前的分散管理模式,一方面便于领导经营决策,另一方面节约了大量人力与物力。

(3)主要物资由省、市企业统一配供,以及规范招投标程序,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从而减少了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在理论上降低了材料的购价,节约了各项工程成本。

(4)实行物资统一配供与亲自组织采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所供物资质量,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客户工程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2 目前电力物资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物资企业定位不明确

多年来,电力物资企业所在的网、省电力企业总的看都没有给电力物资企业明确的定位,即主要是算主业还是算多经企业,是管理职能部门还是纯粹的企业,因此没有确定明确的工作职责。更主要的是国务院出台的主辅(多)必须分离的政策后,相当一部分电力物资企业认为自己是辅业身份,或者是多经物资企业身份,必然要剥离出去。

其实正确处理定位问题和物资企业在电力企业中的职责问题应着重明确一点:物资企业的物资流动过程组织与管理工作,永远成不了电网企业的核心业务。因为电网企业主管业务就是有效地控制线路损耗,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开展好电网上网电量收购业务和向终端客户销售电量。但是我们应清楚地看到,电网企业在当前一段时间内(五到十年内)电网建设任务是十分繁重的。目前我们国家人均用电量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到2020年我国的电网装机总容量将达到70 000亿千瓦以上,比现有容量翻一番。因此,电力企业投资巨大的基本建设必然会引起空前庞大的物流量。因为电力成套设备集成技术复杂,物流专业性强,根本不可能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其物流工作。应该说,全方位地做好电力企业的物资流通,是任何电力物资企业今后长期内最基本的职责与工作定位基准点。

2.2 物资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

一方面在物资供应和物资保管过程中,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违规违纪的现象难以避免。另一方面现有物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陈旧的物资管理模式根深蒂固,新鲜的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方法吸收不进来,整体物资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2.3 现代化物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就全国电力物资企业而言,虽然开发了不少电力物资信息系统,但正式投入使用的不多。并且我国的信息资源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我国有丰富的原始信息资源,但在此基础上再生的二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产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使用率相当低,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未能进一步加工成商品使其增值。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要比西方国家落后十几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是从1973年开始的,1983年以后才开始了大量的实际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物资管理在社会大生产中占用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已达到95%以上,而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

3 提升电力物资企业管理水平的建议

3.1 明确电力物资企业的定位

电力物资企业的定位就是电力物资专业物流企业。其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各电力企业,这就要求把电力物资企业建成面向市场(包括母体企业的内部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进行高效率的运作,完全置身于市场环境的社会化服务企业。

尽管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文件有明确规定,主辅必须分离。但作为一个电力企业来说,一年几十亿元的电力建设项目必然会引起巨大的物流效应。这种物流必然会使电力企业专门建立作为其子企业的电力物资企业,来承担本企业内的物流工作,以实现从资源配置上追求规模效益,减少成本支出,降低工程造价,实现资金运作和经济效益在物资采购方面即物流上的最大化。当然,不排除有的企业做了跨地区、跨行业的物流工作,甚至会取得不菲的成绩。但是电力物资企业首先要确保电力企业所需的各项物资,保质保量,按期到位。若主辅分离彻底实施了,电力物资企业就会再转型成为电力企业内一个负责物资专业化管理的子企业。

3.2 加强物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物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的关键,这需要提高物资管理人员业务理论水平、经营管理能力,使其适应信息时代物资管理需求;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做到公正平等、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精益求精。

其中要求物资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具体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有一定的学历水平。学历水平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它反映了系统地学完了某一层次、某一种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了某些职业技术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的资源优势,为提高工作质量,加快工作的进度而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尽快适应现代物资管理工作的需要。(2)有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材料的加工工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根据行业的特点,建立起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工作流程,形成系统化的物资管理资源整合,将极大地增强企业物资管理的服务职能。(3)具有较为系统的物资管理的基本常识和实务技能。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涉及到最多的业务就是各种财务票据,这是最根本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必须做好物资台账工作,并且严格按照单据的格式逐页逐项地书写准确无误,还需物资管理人员能熟练快速地计算出物资的储备定额,为财务经济核算而提供依据。除此以外,物资人员还必须掌握所存储物资的技术特性,了解物资的技术特点、工艺流程、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要领,这样不仅使物资人员能够履行一般化的物资管理相关作业,同时还能够真正担负起物资流程优化、物资资源的有效合理控制、物资增值服务等的现代物资管理工作的职能。(4)较好地掌握仓库物资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了解某些相关产业或学科的知识,了解国内外物资管理的新成就、新发展,能够善于引进和开发国外先进的物资管理技术,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意识,并运用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方式、方法。这样使物资管理人员成为既懂得最基本的物资管理方式与方法,又善于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应用型物资管理人才。

3.3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管理

由于物资管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所包含的物资种类众多,要让物资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把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供应商等的管理纳入网络管理之中,有效地利用共享信息资源,改善企业管理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快速疏通企业内部管理信息渠道。

参考文献

[1]谷平.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系统构建[J].电力信息化,2004(2).

[2]徐建中,等.企业加强物资管理工作措施研究[J].北方经贸,2005(2).

[3]徐明.大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7).

[4]李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与实践[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10).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 篇11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企业经济 人力资源 管理措施

当前多元化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形势,推动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践和创新,人力资源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形式,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促进企业经济健康运行的动力源泉,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新形势下,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成为企业管理者所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特征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劳动力资源总和。相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所拥有的能够为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相关技术人才以及劳动力的统称。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保障社会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相对于与其它资源而言,人力资源受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制约和影响,能够被不断创新和开发,具有着明显的主观能动性、时代性、生物性、再生性等特征,是生产力要素中具有生命活力的资源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经济学原理以及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采用招聘、培训、使用、考核、酬薪等不同的管理形式,针对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以满足和保障相关主体当前及未来发展需要的管理活动;是通过预测相关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相应招聘计划、选择相關人员并进行组织培训、有效利用和绩效考核并支付报酬,以便实现组织主体效益目标的全过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要求,有计划的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调整,通过对企业相关人力资源采取相关管理方式,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主动性,最大可能的发掘其创造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效益,保障企业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全球性、战略性、服务性、指导性的特点,人力资源的配置及流动受市场供求变化制约和影响,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规律特征;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形势的日益加剧,企业经济逐步趋向多元性国际市场化开放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素质需求不断提升,深化企业改革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点,转变管理职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注重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应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2. 当前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多元化发展,人才短缺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竞争已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开放,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出新的特点。企业发展为适应市场化竞争形式,人力资源需求逐步趋向于技术型或管理型的综合化及高尖化人才。人生价值观念的不断转变,强化了人们对个人成长环境以及工作报酬等物质待遇的注重,人才对于企业的选择和要求更具现实性。当前社会人才任用机制的改革,为人力资源流动提供了相对灵活的途径,很多具有高尖技术的综合性人才能够结合自身优势,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空间,导致人力资源流动性愈加频繁。

新时期下人力资源流动的新变化,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要在复杂变幻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改革经营发展管理机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制约企业发展程度的前提条件。新形式下,企业要优化经营管理体系,必须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调配职能,增强员工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个体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利用组织管理职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构建人才引进、聘用选拔、任用机理、考核酬薪等相关科学有效地人才管理机制,营造和构建和谐的生产氛围;全面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经济健康运行。随着现代企业科学管理观念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逐渐被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成为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谋求发展的核心举措。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逐步趋向多元化经营管理转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呈现出开放、灵活的动态性管理特点,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受客观因素制约,当前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人才管理观念落后,人才管理职能弱化,人才保障机制缺失,人才发展战略短浅的弊端。新形势下,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落实如下策略:

3.1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新形势下,企业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必须转变企业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强化服务管理职能,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正确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优化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倡导企业战略人才队伍培养开发策略,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指导。

3.2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面对当前经济市场全球化形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立足于全球化发展目标,加强人力资源的多元化建设,通过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创建和谐安定的企业发展生产氛围,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多样化运行。

3.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收益。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合理人才配置,企业要立足于自身发展需求,坚持人文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和优化适应于市场竞争的多样化人才管理形式,创新和完善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人才管理模式,引进和吸纳人才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4优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高效化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企业应充分明确人才发展的时代需求和形势,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估和薪酬激励机制,引入人才竞争机制,优化功能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掘人才创造潜能,避免企业人才流失。

3.5加强人力资源再生开发

知识经济市场环境下,合作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企业管理必须注重自身人力资源结构素质的调整和优化,利用有效资源优势和途径,有计划的开展各种人才技术培训活动,提高人才资源的综合素质与生产技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实时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再生培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深化现代企业内部改革,协调企业内部关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佚名《浅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管理 2007.

市场经济企业管理 篇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 逐渐改变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企业的任务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 获得一定的生产利润,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也开始逐渐由以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过渡。所以, 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质和功能在于扎根于企业的发展特性, 结合企业的生产规律和经营方向, 对产品的价格实施科学准确的定位, 将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费用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充分地激发企业内部的整体生产活力, 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一、分析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严峻, 提高了人们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认识。企业的经济增长理念逐渐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增长模式也从开始的粗放型模式逐渐转向集约型模式转变。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发展、成熟、健全的过程中, 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发生导致企业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遭受淘汰、被迫出局。

1.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现代化企业对自身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体系的完善不够重视。尽管很多企业已经着手建立了一定的经济管理体系和制度, 但漏洞百出、出现明显的误区。企业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到位, 在实际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 缺乏相应的执行力度, 导致经济管理制度的实施性不足。

2. 人力资源管理有漏洞。

由于企业没有完善的激励约束制度, 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没有鼓励与约束的环境下, 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信赖感大大降低, 积极性普遍流失。长此以往, 企业人员出现大幅度的调动和变换, 导致企业正常的生产任务受到影响。员工工作热情、工作素养和职业道德的缺失, 对企业的外在形象和文化品牌的建设带来不好的影响。

3. 企业组织机构缺乏弹性空间。

为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 很多企业将组织机构的建立抛之脑后。还有一些企业尽管勉勉强强建立了自身的组织机构, 但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 弹性空间狭小、灵活性不足, 导致企业组织机构内部弊端丛生, 制约了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4. 企业绩效考核不健全。

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出身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也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方面的理论教育与岗位技术培训。很多管理者只得采用传统人事管理方式, 把绩效考核误认为是素质考核, 在实际考核中以员工的“德、能、勤、绩”为基本内容, 同时在业绩考核时也不能有效客观地排除管理者的个人情感因素, 导致考核结果有失公允。第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原来的绩效考核指标已经不再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且新建立的指标复杂繁琐, 不分主次、缺少层次性。第二、绩效考核方式过于简单、笼统, 大多是流于表面的形式, 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实际操作性, 考核结果受主考官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缺乏公正性。第三、绩效反馈不及时, 绩效考核的结果直接被人资管理部门存档收纳, 没有就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面谈和通知。

二、探讨如何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1. 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管理制度。

要想实现长久、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企业必须要对员工实施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打造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管理制度, 保证企业运营有序、管理受控、行为规范。

2.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企业核心人才和人力资源的竞争, 谁掌握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宝库谁就能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发展先机。第一、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当自觉接受人资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 掌握符合时代需要的人资管理知识, 树立正确的人资管理观念。第二、要充分了解各个工作职位的性质、流程和该职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技能, 制定各个职位的说明书和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第三、根据企业人才需要, 制定中长期人力资源战略目标, 保证能够及时有效地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

3. 健全绩效考核管理、规范绩效考核过程。

绩效考核与人资管理相联系, 与员工的薪酬、任职、升迁、发展、教育等激励性内容相挂钩。必须要保证员工的收入、报酬的分配由绩效考核结果决定。第一、要增加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中绩效工资在全部薪酬中的所占比例。第二、要完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员工升迁、流转、任免制度, 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第三、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加强对员工不足之处的岗位培训, 通过降级、流转等方式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

三、结束语

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部分, 在经营管理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一定要从建立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人力资管管理体系、健全绩效考核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 开展企业经济管理, 实现企业的利润的最大化。

摘要: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应该与时俱进, 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体制的发展步伐。在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和市场竞争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目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些弊端, 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理论知识分析了经济管理模式的弊端,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希望能对广大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上一篇:英语阅读障碍下一篇: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