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办法

2024-10-22

管理办法(精选12篇)

管理办法 篇1

2010年9月,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 该办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信托公司固有资产充足并保持必要的流动性, 以满足抵御各项业务不可预期损失的需要。面对强劲发展的信托行业, 信托公司的财务人员需要以专业角度分析中国的信托业将在新的政策下将走向何方。

从4.8万亿的信托资产构成上看, 银信合作业务高达1.6 7万亿, 占比

1.要逐步全面引入E V A价值管理体系, 而不仅仅是E V A指标本身。在引入E V A反映企业真实业绩的同时, 还应该认识到:E V A不仅是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系统, 还是一个全面财务管理的架构, 是一套价值管理体系, 包括业绩考核、管理体系、激励制度和理念体系四个方面。实施E V A管理, 不能只学一点皮毛, 而应该全面引入E V A价值管理体系, 建立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层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行为都致力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机制, 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要因企制宜, 循序渐进, 做好与现行绩效考核制度的衔接。国内外许多企业应用E V A的经验表明:E V A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绩效评价指标和管理理念, 但绝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 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实际灵活运用。特34.73%。此类业务机会性强、风险小、收益低, 在净资本办法实施后, 按照资本逐利的原则, 今后银信业务将会逐步缩减, 收益高的所谓“主动管理型”业务占比将稳步上升, 这也是各家信托公司的理性选择。监管部门一直强调信托公司“受人之托, 代客理财”的业务本源, 这次净资本办法出台对此执行了量化约束:信托公司不能不受约束地做大规模, 而要根据监管部门的政策

别是在石化集团这样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推行E V A评价与激励制度, 更应选准切入点, 领会理念而不是复制方法, 要与现行考核激励制度相结合, 相辅相成, 有效衔接。

3.要妥善处理好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由于历史原因, 国有企业至今仍然承担着大量的企业办社会职能, 履行着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环境的职责, 这些办社会职能单位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不但消耗了企业的利润, 同时也占用着大量的资本。这使得相关企业的E V A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善, 如果仅仅以E V A作为考核指标, 可能会使管理者只把精力放到创造、增加企业价值上, 造成其忽视甚至不再愿意担负企业的社会责任, 也可能使管理者对E V A的考核产生不信任感。在这种情况下, 考核△EVA而不是EVA, 更易于为引导决定资源配置, 其操作的任何一笔业务都要有可以量化的资本成本。由此, 监管部门通过为主动管理业务配置较低的资本成本鼓励信托公司转型。综上, 不难看出今后信托公司将以主动管理型业务为发展方向。

信托公司业务可以分为固有业务和表外核算, 信托业务在项目结束后与之对应的信托报酬进入固有账户, 信托公司的财务管理涉及法人公司财务管理及

各级管理者所接受。

4.要正视不同类型企业资本回报率的差异。从理论上讲, 在相同的风险偏好程度下, 股东对投入各类企业的资本所要求的资本回报率是相同的。但对国有企业来说, 一方面, 不同行业利润率的差异, 造成不同行业企业之间资本回报率的差异;另一方面, 由于国有企业在承担经营责任外, 大都还担负了或多或少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即使同一行业的企业, 也会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资本回报率存在很大差异。实施E V A考核, 必须正视这种差异, 努力降低这种差异给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样, 才能更好地发挥业绩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作者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叙利亚公司总会计师, 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学员。)

信托项目财务管理。投资类信托是典型的主动管理型业务, 投资类信托项目将是信托项目财务管理的研究主体。笔者将在上述框架下, 探讨信托公司如何从融、投、管、退 (分配) 四个角度解读《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 加强财务管理, 从而实现信托公司价值最大化。

一、融资

《净资本管理办法》出台后, 信托公司为扩大信托业务规模, 增资成为现实需求, 一些信托公司已经开始行动。信托增资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 原有股东直接增资

这种方式适用于股东结构比较单一的情况, 为应对净资本考核的压力, 湖南信托、中海信托已于2011年底分别将注册资本由5亿、12亿增至7亿、25亿。但是单纯增资与监管初衷相背离, 无助于增强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

2. 引进战略投资者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引进资金, 而且可以引进投资者的其他战略资源, 与信托公司形成互补, 此举亦符合监管部门倡导的信托公司股东多元化的理念。包括北京信托在内的数家信托公司已经成功引进海外战投, 华鑫信托等公司也计划引进。

3. 通过IPO募集资金

无论从可以募集资金的数量, 还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 信托公司IPO都是不错的选择。自2005年开始信托行业规范运作以来, 尽管经历了中国资本市场空前繁荣, 整个信托行业并未有任何一家信托公司成功上市。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看, 也许信托公司上市并非好的选择。2012年1月16日, 安信信托重组计划的申请被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否决, 意味着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的计划暂时搁浅。

固然, 信托公司本身商业模式不清晰是目前不能成功上市的主要原因, 但不能回避的是募集资金能为信托公司带来多少价值, 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其他两种方式融入的资金。从理论上讲,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融入的资金配置到净资本占用最低的项目上可以为信托公司带来最大的回报。无疑, 净资本占用最低的项目目前应当是监管部门倡导的主动管理类项目。由此不难推出:主动管理能力决定融入资金。

现实中, 信托公司会依据自身的业务能力、风险偏好及对经济的预期等因素来决定信托业务的构成, 据此计算出资本缺口。但是, 与将资本全部配置到主动管理类项目赚取投资回报最大化的假设不同, 此时还须考虑融入资金作为固有资金的投资回报。

二、投资

《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公司投资业务限定为金融类公司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和自用固定资产投资。信托公司的本源业务是“受人之托, 代客理财”。因此, 在净资本管理办法下, 信托公司的固有投资业务应当以少占用风险资本为原则, 留出额度为信托业务提供空间。建议随时关注监管部门对各项固有业务认定的风险资本系数, 从中选取系数低、回报较高的业务作为投资方向。当然, 在净资本指标宽裕的情况下, 确实需要固有业务人员依据自身的职业判断, 投资风险可以承受的业务, 赚取较高回报以弥补资本不能充分利用带来的损失。

三、管理

所谓股权类信托项目, 即信托公司募集资金成立信托计划, 以信托计划这个特殊目的主体为股东, 投资成立或者入股项目公司, 此类项目以房地产类居多。信托公司专业人员有限, 大部分情况是与资金需求方合资成立项目公司, 信托计划往往是控股股东来定。这类项目是非常典型的主动管理型信托计划, 要求信托公司履行股东责任。目前各家信托公司对这种情况有四种处理模式: (1) 派公司财务人员到项目公司担任财务总监; (2) 大规模社会招聘财务人员, 由公司委派到项目公司担任财务总监; (3) 内部推荐离退休财务人员, 由第三方公司委派到项目公司担任财务总监; (4) 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全程跟踪项目。这几种模式或者存在道德风险, 或者违背成本效益原则, 不具备可复制性。可以采用企业资金管理中心的模式, 通过银行的网络对项目公司的资金上收下拨, 实时监控其资金流入流出, 全程跟踪其资金流向。这种方式不仅节约成本, 而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随时可以通过银行网络了解和控制项目公司的资金, 可以大规模开展。

四、分配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梅耶 (M a y e r) 的理论, 企业融资遵循的啄食顺序原则为:内源融资——外源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按照啄食顺序理论, 在有融资需求时, 公司应首选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净资本管理办法》的颁发, 给信托公司施加了资本压力。信托公司普遍融资需求强烈, 未分配利润可增大净资本规模, 为业务扩展提供更多空间。国内绝大多数信托公司未公开上市发行股票, 股东权益集中在少量关联企业或集团手中, 股权价值不能通过二级市场买卖操作实现, 股利政策不致影响股价。在这种情况下, 建议信托公司不分红或者少分红以增加资本实力。

综上, 不难看出, 在净资本这一强有力的监管工具的指引下, 信托行业正朝着以凸显主动管理能力为标志的“受人之托, 代客理财”的本源业务方向发展。信托公司要实现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公司价值最大化, 就必须提高其主动管理水平, 这不仅是整个公司的任务, 也是所有财务人员需要肩负的使命。

管理办法 篇2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效改善我市空气环境质量,减少散煤污染物排放,确保洁净型煤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根据《平顶山市2017年加快推进燃煤散烧治理办法》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由平煤神马集团建设一座洁净型煤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为年供应能力30万吨,确保足额供应全市范围内洁净型煤的使用。

二、生产加工能力

型煤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型煤的生产能力,包括所需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场所、工艺设备、物流交通及产品研发检验和其他配套设施,确保构成的生产线能够正常生产出合格的型煤产品。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各类生产管理制度必须满足生产运营的要求。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生产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企业管理相关制度,并建立相应组织机构,配备管理人员,落实国家相关责任。

四、生产现场管理

生产单位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将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生产工艺、作业环境、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安全、环保、优质、高效、低耗、文明生产的目的。

五、质量标准

生产单位配备煤炭及型煤制品研发检验中心,配备专业的煤质化验检验员和研发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包括测硫仪、挥发份测定仪、强度测定仪、落下强度测定仪、烘箱、天枰及其他附属设备。健全完善、准确、真是的检验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要求产品质量数据达标并出具质量检测报告。

洁净型煤产品的质量标准按照《河南省民用洁净型煤地方标准》(DB41/T1326-2016)执行,即:硫份≦0.48%,发热量≧22MJ/千克,挥发份≦10%,冷压强度≧400N个以上;落下强度≧80%等;热稳定性和防水性能良好;各种辅料(如添加剂、助燃剂等均为有有机和无机材料等)进场时要求无毒、无害、无异味,同时不能产生二次污染。

六、监督管理

市安监局对洁净型煤生产企业实施综合监督管理,负责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型煤管辖分内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型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市质监局负责洁净型煤产品的检测检查和监督管理。市环保局负责对洁净型煤生产场所的环保监管。

平顶山市洁净型煤销售管理办法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效改善我市空气环境质量,减少散煤污染物排放,确保洁净型煤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根据《平顶山市2017年加快推进燃煤散烧治理办法》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销售网络建设

新华区、卫东区、舞钢市、叶县、郏县、鲁山县、宝丰县5个县(市、区)分别建设一个仓储配送中心,并在每个乡镇各建设一个配送网点,参照执行《2017年洁净型煤仓储供应中心及配送网店建设任务表》,确保配送网络覆盖各辖区所有范围,满足居民日常生产需要。

由洁净型煤生产企业按照各仓促配送中心的产品标准和需求计划配送洁净型煤,各仓储配送中心向各销售网点配送供应洁净型煤,居民可直接向各范围内的销售网点购买洁净型煤。

二、市场管理及财政补贴

全市洁净型煤销售指导价应根据市场行情,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杜绝价格垄断行为,由生产企业按核定扣除政府补贴后的价格向,居民配送销售。

洁净型煤购置补贴标准暂定为300元/吨,补贴时间暂定两年,补贴资金直接发放至生产企业。

资金补贴区域包括平顶山市禁燃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新城区、高新区的行政区域。

各县(市、区)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洁净型煤销售市场指导价格和销售补贴标准,或参照市区标准执行,补贴资金自行承担。

全市范围内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公益单位和各类生产经营企业(经营户)使用洁净型煤的,不享受财政补贴。

三、型煤销售及补贴发放

1、洁净型煤用户要持居委会(村委会)开具的购买型煤证明到销售网点购买,每户每年不超过2.5吨、超出部分不补贴。

2、居委会(村委会)结合洁净型煤用户登记结果,开具6联单收据。收据分别由生产企业、销售商、用户、居委会(村委会)、街道办事处、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新城区、高新区散烧办存档备案,洁净型煤配送中心负责将型煤配送到户,并向用户开具收据。

3、居委会(村委会)在洁净型煤配送单位配合下,将洁净型煤购买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销售数量、金额、联系方式及购买人签字和收据(6联单收据)和居委会(村委会)认证材料等情况登记汇总后,由所在街道办事处将汇总情况上报市禁燃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新城区、高新区工信部门,由各地工信部门整理后上报市工信委审核,上报时间为每月25日。

4、市工信委审核后,由市财政局将洁净型煤生产(使用)补贴拨付给洁净型煤生产企业,拨付时间按每月一次执行。

四、宣传引导措施

各县(市、区)政府和管委会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广告、大屏幕、宣传画册、标语、村镇广播站等多种载体,加大对雾霾危害、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洁净型煤替代的宣传,引导居民积极使用洁净型煤,杜绝使用劣质煤及其制品,增强城乡居民对洁净型煤的认知度和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洁净型煤推广使用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工作合力。

五、监督管理

论学校危机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学校危机管理 危机预防 危机应对 危机善后

近年来,媒体频频爆出各类校园暴力事件,学校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学生自杀事件,特别是2011年11月16日的甘肃校车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学校安全的关注,更向学校管理者敲响了学校危机管理的警钟。学校危机随时潜伏在我们周围,带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而学校区域师生相对密集,学生活跃但思想不成熟,同时一个学校关系到千家万户,一旦危机爆发,必将对师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并或多或少的对学校的发展带来影响。因此,如何预防学校中可能存在的危机事件,在危机爆发时尽可能的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危机爆发后的善后工作和经验积累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学校危机管理的内涵

学校危机是指学校内外对学校各项活动或师生个体产生严重影响、威胁,损坏学校形象,甚至影响到学校生存的各种事件。从事件根源分类,可分为自然灾害型(如地震、海啸、酷暑、传染病等造成的危机事件)和人为型(如校园暴力、食品安全、火灾等造成的危机事件)。学校危机管理是指学校成立相关组织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见、应对、善后等相关工作,以期最大程度的避免危机发生或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学校危机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与时俱进的管理眼光,应该将危机管理融会贯通到学校日常的教学与行政管理工作中去。

二、学校危机管理办法

学校危机管理是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对危机的管理和应对是有针对性、分阶段的,面对潜伏期、爆发时、爆发后各种不同形态的危机,学校危机管理机制应该预先有不同的应对方案和举措。

1. 学校危机管理中的预防体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到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很多学校危机的隐患在爆发之前都有一定征兆、苗头,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就能将事故扼杀于萌芽状态,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良好的预防机制是危机管理的有效开端。

第一,成立危机管理机购,明确责任分工。每个学校都应该设立危机管理机购,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总结之前的经验,整理出以往各个学校危机事件发生和处理全过程,形成数据库,在类似危机爆发时能第一时间在头脑中明确责任和处理办法。第二,定期对管理者进行危机应急技能培训,使得每一个危机管理负责人具备基本的应急应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同时有组织的对广大师生进行校园危机事件情景模拟,树立大家的危机意识,锻炼大家面对危险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演练过程中不断磨合各部门和师生之间在面对突发危机状况时的反应,以期在危机事件爆发时各就各位、尽然有序。第三,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有渠道与相关部门直接反映意见,能与学生协商解决对他们造成切身困扰的问题,这样能避免很多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或者是学生与校方的矛盾。

2. 学校危机管理中的应对措施

预防机制不能完全排除学校危机发生,在危机不可避免的爆发时,学校应采取措施尽可能的减少生命或财产损失。首先,学校危机管理机制在爆发危机的第一时间应迅速识别危机类型并试图从以往的经验中寻求最优解决途径,在掌握基本情况后安排好应对危机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成立指挥中心,做好应对危机的指挥、统筹工作。其次,在对危机形势有了初步判断和预测后与师生保持沟通,以便让师生明确所处形势和应该采取的措施,也使指挥中心及时了解危机现场的现状和突发状况,同时设立一个临时机构让师生能及时会合,便于集中管理。再次,根据危机类型提前联系好附近医院、警察局等相关机构,并充分准备好有可能用到的物资,为救援工作做好准备。最后,学校危机管理机构应该在危机发生后第一时间坦诚布公的向政府和权威媒体汇报事情真相和现状,这不仅能避免由于掩盖事实引发的社会各界歪曲的猜测和评论,并且还能通过与政府、媒体的交流得到更权威的援助和对外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3. 学校危机管理中的善后策略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危机处理得当,不但能阻止正在发生的危机进一步蔓延,最大程度的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而且还能为今后有可能面临的危机积累经验,预备下新的应对措施,因此,危机发生后的善后工作也是学校危机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做好危机过后师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每次危機爆发必然会在人们心中留下阴影,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心理疾病,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中应考虑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对危机过后的师生心理进行疏导,以便与师生尽快平复心情,投入到新一轮的教学中。第二,学校危机管理机构应该集中分析危机爆发始末,对处理危机过程中的有效措施和败笔都逐一整理总结并录入档案,以供借鉴,同时向全体师生传达总结的信息,以提高大家应对危机的意识和本领。第三,尽快统筹安排各部门恢复教学工作和校园正常秩序,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在危机过后恢复教学是学校正常运转最重要的一步。第四,通过媒体对危机事件的解决向全社会做一个交代,与媒体保持良性沟通,有助于通过媒体树立学校在公众心中的诚信、负责的形象。

总之,建立严格规范的学校危机管理系统,对学校危机形成有备而来,临危不乱的管理模式,必然能在危机爆发时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甚至转“危”为“机”,重视学校危机管理不仅是学校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理念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学校自身发展的一种促进。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7)

[3]郑燕祥,伍国雄.学校危机的理念和管理多元观点的分析[J].教育学报,1997(1):6-10.

发票管理办法 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发票管理和财务监督, 保障国家税收收入, 维护经济秩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 (以下称印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 , 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发票, 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 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第四条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的发票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 (以下统称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 依据各自的职责, 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发票管理工作。

财政、审计、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 配合税务机关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第五条发票的种类、联次、内容以及使用范围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条对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举报。税务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 并酌情给予奖励。

第二章发票的印制

第七条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企业印制;其他发票, 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的企业印制。禁止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发票。

第八条印制发票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取得印刷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 设备、技术水平能够满足印制发票的需要;

(三) 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严格的质量监督、安全管理、保密制度。

税务机关应当以招标方式确定印制发票的企业, 并发给发票准印证。

第九条印制发票应当使用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全国统一的发票防伪专用品。禁止非法制造发票防伪专用品。

第十条发票应当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的式样和发票版面印刷的要求, 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发票监制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制作。禁止伪造发票监制章。

发票实行不定期换版制度。

第十一条印制发票的企业按照税务机关的统一规定, 建立发票印制管理制度和保管措施。

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度。

第十二条印制发票的企业必须按照税务机关批准的式样和数量印制发票。

第十三条发票应当使用中文印制。民族自治地方的发票, 可以加印当地一种通用的民族文字。有实际需要的, 也可以同时使用中外两种文字印制。

第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发票, 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外, 应当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印制;确有必要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制的, 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商印制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同意, 由印制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的企业印制。

禁止在境外印制发票。

第三章发票的领购

第十五条需要领购发票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持税务登记证件、经办人身份证明、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式样制作的发票专用章的印模, 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发票领购手续。主管税务机关根据领购单位和个人的经营范围和规模, 确认领购发票的种类、数量以及领购方式, 在5个工作日内发给发票领购簿。

单位和个人领购发票时, 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报告发票使用情况, 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查验。

第十六条需要临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 可以凭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书面证明、经办人身份证明, 直接向经营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 税务机关应当先征收税款, 再开具发票。税务机关根据发票管理的需要, 可以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委托其他单位代开发票。

禁止非法代开发票。

第十七条临时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 应当凭所在地税务机关的证明, 向经营地税务机关领购经营地的发票。

临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内跨市、县从事经营活动领购发票的办法,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规定。

第十八条税务机关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本辖区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领购发票的, 可以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者根据所领购发票的票面限额以及数量交纳不超过1万元的保证金, 并限期缴销发票。

按期缴销发票的, 解除保证人的担保义务或者退还保证金;未按期缴销发票的, 由保证人或者以保证金承担法律责任。

税务机关收取保证金应当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第四章发票的开具和保管

第十九条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 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 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

第二十条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 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 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

第二十一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 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第二十二条开具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 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 并加盖发票专用章。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虚开发票行为:

(一) 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二) 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三) 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第二十三条安装税控装置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税控装置开具发票, 并按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

使用非税控电子器具开具发票的, 应当将非税控电子器具使用的软件程序说明资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并按照规定保存、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

国家推广使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发票, 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发票管理规定使用发票, 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 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

(二)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

(三) 拆本使用发票;

(四) 扩大发票使用范围;

(五) 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

税务机关应当提供查询发票真伪的便捷渠道。

第二十五条除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特殊情形外, 发票限于领购单位和个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开具。

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可以规定跨市、县开具发票的办法。

第二十六条除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特殊情形外,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跨规定的使用区域携带、邮寄、运输空白发票。

禁止携带、邮寄或者运输空白发票出入境。

第二十七条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 设置发票登记簿, 并定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发票使用情况。

第二十八条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的同时, 办理发票和发票领购簿的变更、缴销手续。

第二十九条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 不得擅自损毁。已经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 应当保存5年。保存期满, 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第五章发票的检查

第三十条税务机关在发票管理中有权进行下列检查:

(一) 检查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和缴销发票的情况;

(二) 调出发票查验;

(三) 查阅、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

(四) 向当事各方询问与发票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五) 在查处发票案件时, 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像和复制。

第三十一条印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 必须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 如实反映情况, 提供有关资料, 不得拒绝、隐瞒。

税务人员进行检查时, 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

第三十二条税务机关需要将已开具的发票调出查验时, 应当向被查验的单位和个人开具发票换票证。发票换票证与所调出查验的发票有同等的效力。被调出查验发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接受。

税务机关需要将空白发票调出查验时, 应当开具收据;经查无问题的, 应当及时返还。

第三十三条单位和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与纳税有关的发票或者凭证, 税务机关在纳税审查时有疑义的, 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或者注册会计师的确认证明, 经税务机关审核认可后, 方可作为记账核算的凭证。

第三十四条税务机关在发票检查中需要核对发票存根联与发票联填写情况时, 可以向持有发票或者发票存根联的单位发出发票填写情况核对卡, 有关单位应当如实填写, 按期报回。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 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一) 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 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 全部联次一次性开具发票, 或者未加盖发票专用章的;

(二) 使用税控装置开具发票, 未按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的;

(三) 使用非税控电子器具开具发票, 未将非税控电子器具使用的软件程序说明资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的;

(四) 拆本使用发票的;

(五) 扩大发票使用范围的;

(六) 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的;

(七) 跨规定区域开具发票的;

(八) 未按照规定缴销发票的;

(九) 未按照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的。

第三十六条跨规定的使用区域携带、邮寄、运输空白发票, 以及携带、邮寄或者运输空白发票出入境的, 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 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丢失发票或者擅自损毁发票的, 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虚开发票的, 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 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 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代开发票的, 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三十八条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发票, 非法制造发票防伪专用品, 伪造发票监制章的, 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 没收、销毁作案工具和非法物品, 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印制发票的企业, 可以并处吊销发票准印证;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前款规定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税务机关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一) 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二)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的。

第四十条对违反发票管理规定2次以上或者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 税务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告。

第四十一条违反发票管理法规, 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 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的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的, 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三条税务人员利用职权之便, 故意刁难印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 或者有违反发票管理法规行为的,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有关行业特殊的经营方式和业务需求, 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该行业的发票管理办法。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特殊需要, 制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具体管理办法。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财政部1986年发布的《全国发票管理暂行办法》和原国家税务局1991年发布的《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发票管理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管理办法 篇5

主旨:

为使公司零星支出之申报作业简化,特订颁布零用金使用办法,希遵照。说明:

第一条为使各部门因业务需要之各项零星支出报支化繁为简,提高 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各部门因业务之各项支出,一次在(人民币五百元)以下者,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零用金设置:

1总公司设置人民币二万元(暂订)于行政部,作为零用周转金,并指定专人保管,以处理零用金报支及申请拨补之事宜。

2各分支机构需要呈总经理核准后得设置零用金,额度亦为二万元(暂订)。

第四条零用金之报支:

1各请款人申报零用金时,应填定零用金请款单,检附合乎规定之发票或收据,经呈核主管核准后签字(部门主管由其上一级主管核准),向零用金保管人报支。2零用金保管人应审查零用金请款单是否已经其主管核准并签字,所附发票或收据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得付款,付款时需由领款人在零用金请款单上签收。

第五条零用金之拨补:

1零用金支出超出设置额三分之二时,由零用金保管人填写(支付凭单)及(零用金报销清单),检附零用金请款单及凭证,呈管理处经理核签后,送财务部会计办理申请拨补作业。

2财务部会计收到零用金报销申请后,应于半日内审核完毕,并制作传票,呈核后转出纳拨补零用金。

3凡凭证不合规定者,会计应予剔除退件,并予零用金拨补单上红笔划线删除。

第六条注意事项:

1每日零用金报支时间为上午九时至九时三十分,下午三时三十分至四时三十分。

2请款人应注意收受之发票或收据抬头、统一编号、地址、金额之正确性,以

免请款时遭受剔除之困扰。发票有更改处,应加盖负责人章,金额部份不得涂改。3零用金保管人每日应自我盘点,并接受上级或财务抽查。

4每月底不论零用金结存为何,均应于次月二日前办拨补。

5零用金不得收受任何缴款或借支。

第七条本办法经呈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订时亦同。

零用金管理办法施行细则

主旨:

零用金管理办法施行细则颁订,希遵照。

说明:

第一条本办法依据公司发布零用金管理办法。

第二条零用金使用金额每次支出总额在人民币五佰以下者,得支付之。

第三条零用金使用范围如下:

一紧急修护。

二紧急零星消耗用品采购。

三计程交通车资。

四特殊邮件零星邮资。

五零星误餐费。

六捐赠。

第四条除以上规定外不得假借其他名义或化整为零分批、分次申请。

第五条以上作业流程如下:

一填写零用金报销单并附收据、统一发票,如特殊情况可免附,公务车油资申请附往来里程记录卡。

二依规定时间内送交零用金保管单位提出申请。

三零用金保管单位于规定日期,填写零用金报销单总表,依规定向财务部提出申请。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 篇6

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联合下发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据《暂行办法》有关内容,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包括托管人管理、投资额度管理、账户和汇兑管理以及监督管理等内容。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招一童工月罚万元。根据日前中国国务院令第364号公布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凡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将由劳动保障部门按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1991年发布的原《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同时作废。新旧规定的最大不同是,新规定制定了具体的处罚标准,操作性强,同时处罚也比旧规定还要严厉,最高额度可达每人每月罚款1万元。使用童工的企业要吊销营业执照,单位或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的,每介绍一人罚款5000元。勤工俭学不算使用童工。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以新修改的《药品管理法》和《实施条例》为法律武器,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依法监督管理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经营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活动。《药品管理法》和《实施条例》的出台,完善了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金融统计管理规定》

为适应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务的发展,依法强化金融统计管理,规范金融统计行为,提高金融统计质量,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并颁布了《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规定》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以及经央行批准从事金融业务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汇局等。《规定》还对金融统计资料的管理与统计调查、金融统计资料的公布、金融统计部门的职责、统计人员的配备与职责、统计监督和统计检查、奖励与惩罚等作了具体规定。

《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

《规定》对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工程承包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外资建筑业企业只允许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包下列工程:(一)全部由外国投资、外国赠款、外国投资及赠款建设的工程;(二)由国际金融机构资助并通过根据贷款条款进行的国际招标授予的建设项目;(三)外资等于或者超过50%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及外资少于50%,但因技术困难而不能由中国建筑企业独立实施,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四)由中国投资,但因技术困难而不能由中国建筑企业独立实施的建设项目,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由中外建筑企业联合承揽。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这个标准是在借鉴国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并首次引入室内空气质量的概念。标准中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指标更宽了,规定的控制项目不仅有化学性污染,还有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质中不仅有人们熟悉的甲醛、苯、氨、氡等污染物质,还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13项化学性污染物质。此外,标准还加入了"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的要求,使其适用性更强。该标准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它的实施将为广大消费者解决自家的污染难题提供有力保障。

新中国第一部民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

2002年12月23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新中国的第一部民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民法草案将诉讼时效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两年修改为3年,并对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也作出适当的修改。民法草案包括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人格权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等九编。

户口办迁移要换身份证

公民身份证法草案规定:公民办理常住户口迁移手续时,应当换领公民身份证。但是常住户口在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内迁移的除外。

肖像有专属他人勿擅用

民法草案加大了对公民肖像权的保护力度,规定未经许可,他人不得公开使用自然人的肖像。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保护自己的肖像不受歪曲、污辱。自然人有权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因新闻报道等,可以合理使用自然人的姓名、肖像等。

遭网络侵权追偿有定主

草案规定,网络经营者明知网络用户通过该网站实施侵权行为,或者经权利人提出警告,仍不采取删除侵权内容等措施消除侵权后果的,网站经营者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法人的工作人员因执行职务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法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人赔偿后,可以向对造成损害有过错的工作人员追偿。

拾物要返还悬赏需兑现

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应当在30日内通知所有权人、遗失人等权利人领取,或送交有关部门,权利人不领取的,应自通知之日起60日内将该物送交有关部门。所有权人、遗失人等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其承诺向拾得人支付报酬,否则,拾得人有权留置遗失物。

拾得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精神受损害一律得赔偿

无论是人身权利、人格权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赔偿金额不能漫天要价。

民法草案在侵权责任法一编中规定,侵害他人的人格权或者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物品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草案还规定,侵害他人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侵权人应当按照因此获得的利益给予赔偿,也可以按照受害人的损失给予赔偿。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或者受害人的损失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给予10万元以下赔偿。

个人隐私权有完全保护

民法草案在人格权法一编中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禁止以窥视、窍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草案对隐私范围作出明确界定,规定隐私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民法草案还在侵权责任法一编中规定,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侵权人应当按照因此获得的利益给予赔偿,也可以按照受害人的损失给予赔偿。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或者受害人的损失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给予10万元以下赔偿。

打涉外官司有法律依据

税收票证管理办法 篇7

为了规范税收票证管理工作,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安全完整,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适应税收信息化发展需要,国家税务总局于2013年2月25日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令[2013]28号,公布了《税收票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新办法将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并同时废止1998年3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票证管理办法》(国税发[1998]32号)。

新办法是在现行的《税收票证管理办法》基础上制定的,明确了税收票证的发展方向,即积极推广以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为依托的数据电文税收票据的使用工作。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采用数据电文方式办理纳税申报事项,简化申报手续,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便利。

◆税收票证的定义

新办法重新界定了税收票证的定义。

新办法所称税收票证,是指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法规,代征代售人按照委托协议,征收税款、基金、费、滞纳金、罚没款等各项收入(以下统称税款)的过程中,开具的收款、退款和缴库凭证。税收票证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税款或者收取退还税款的法定证明。

税收票证包括纸质形式和数据电文形式。数据电文税收票证是指通过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办理税款的征收缴库、退库时,向银行、国库发送的电子缴款、退款信息。

◆税收票证的种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纳税人权利意识的增强,纳税人对税收票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如纳税人由于购房、出国和司法等原因需要税务机关另行开具完税证明的情况大量增加。税收票证管理工作中,无法开具其他种类的税收票证,但是纳税人确有需要的情况越来越多。基于这些现实需要,新办法增设了“税收完税证明”作为新的证明类票种,明确“税收完税证明是税务机关为证明纳税人已经缴纳税款或者已经退还纳税人税款而开具的纸质税收票证”。税收完税证明各税种通用,样式全国统一,有利于提升税务机关凭证的权威性,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新办法对税收票证的种类进行了简并,从原来的十多种简并为几个大类,完善了税收票证种类体系,明确了税收票证包括税收缴款书、税收收入退还书、税收完税证明、出口货物劳务专用税收票证、印花税专用税收票证以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税收票证。

1. 税收缴款书

税收缴款书是纳税人据以缴纳税款,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以及代征代售人据以征收、汇总税款的税收票证。具体包括:

(1)《税收缴款书(银行经收专用)》

(2)《税收缴款书(税务收现专用)》

(3)《税收缴款书(代扣代收专用)》

(4)《税收电子缴款书》

2. 税收收入退还书

税收收入退还书是税务机关依法为纳税人从国库办理退税时使用的税收票证。具体包括:

(1)《税收收入退还书》

(2)《税收收入电子退还书》

3.税收完税证明

税收完税证明是税务机关为证明纳税人已经缴纳税款或者已经退还纳税人税款而开具的纸质税收票证。其适用范围是: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通过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划缴税款到国库(经收处)后或收到从国库退还的税款后,当场或事后需要取得税收票证的;

(2)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后,已经向纳税人开具税法规定或国家税务总局认可的记载完税情况的其他凭证,纳税人需要换开正式完税凭证的;

(3)纳税人遗失已完税的各种税收票证(《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印花税票和《印花税票销售凭证》除外),需要重新开具的;

(4)对纳税人特定期间完税情况出具证明的;

(5)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需要为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情形。

4.出口货物劳务专用税收票证

出口货物劳务专用税收票证是由税务机关开具,专门用于纳税人缴纳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消费税或者证明该纳税人再销售给其他出口企业的货物已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纸质税收票证。具体包括:

(1)《税收缴款书(出口货物劳务专用)》

(2)《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

5.印花税专用税收票证

印花税专用税收票证是税务机关或印花税票代售人在征收印花税时向纳税人交付、开具的纸质税收票证。具体包括:

(1)印花税票

(2)《印花税票销售凭证》

6.税收票证专用章戳

税收票证专用章戳是指税务机关印制税收票证和征、退税款时使用的各种专用章戳,具体包括:

(1)税收票证监制章

(2)征税专用章

(3)退库专用章

(4)印花税收讫专用章

(5)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税收票证专用章戳

◆税收票证的使用

1.税收票证管理人员向税务机关税收票证开具人员、扣缴义务人和代征代售人发放视同现金管理的税收票证时,应当拆包发放,并且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的用量。

2. 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自行填开税收票证的纳税人应当妥善保管纸质税收票证及税收票证专用章戳。县以上税务机关应当设置具备安全条件的税收票证专用库房;基层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和自行填开税收票证的纳税人应当配备税收票证保险专用箱柜。确有必要外出征收税款的,税收票证及税收票证专用章戳应当随身携带,严防丢失。

3. 税收票证应当分纳税人开具;同一份税收票证上,税种(费、基金、罚没款)、税目、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所属时期不同的,应当分行填列。

该项规定从制度上支持了各种税收票证的“一票多税”填开。

4. 税收票证栏目内容应当填写齐全、清晰、真实、规范,不得漏填、简写、省略、涂改、挖补、编造;多联式税收票证应当一次全份开具。

5. 因开具错误作废的纸质税收票证,应当在各联注明“作废”字样、作废原因和重新开具的税收票证字轨及号码。《税收缴款书(税务收现专用)》、《税收缴款书(代扣代收专用)》、税收完税证明应当全份保存,其他税收票证的纳税人所持联次或银行流转联次无法收回的,应当注明原因,并将纳税人出具的情况说明或银行文书代替相关联次一并保存。开具作废的税收票证应当按期与已填用的税收票证一起办理结报缴销手续,不得自行销毁。

税务机关开具税收票证后,纳税人向银行办理缴税前丢失的,税务机关参照前款规定处理。

数据电文税收票证作废的,应当在税收征管系统中予以标识;已经作废的数据电文税收票证号码不得再次使用。

6. 纳税人遗失已完税税收票证需要税务机关另行提供的,应当登报声明原持有联次遗失并向税务机关提交申请;税款经核实确已缴纳入库或从国库退还的,税务机关应当开具税收完税证明或提供原完税税收票证复印件。

7. 视同现金管理的未开具税收票证(含未销售印花税票)丢失、被盗、被抢的,受损单位为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或税收票证印制企业的,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或税收票证印制企业应当立即报告基层税务机关或委托印制的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查明损失税收票证的字轨、号码和数量,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报告上级或所属税务机关;经查不能追回的税收票证,除印花税票外,应当及时在办税场所和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公告作废。

8. 领发、开具税收票证时,发现多出、短少、污损、残破、错号、印刷字迹不清及联数不全等印制质量不合格情况的,应当查明字轨、号码、数量,清点登记,妥善保管。

全包、全本印制质量不合格的,按照规定销毁;全份印制质量不合格的,按开具作废处理。

◆税收票证的监督管理

1.税收票证的保存

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对已经开具、作废的税收票证、账簿以及其他税收票证资料进行归档保存。

纸质税收票证、账簿以及其他税收票证资料,应当整理装订成册,保存期限五年;作为会计凭证的纸质税收票证保存期限十五年。

数据电文税收票证、账簿以及其他税收票证资料,应当通过光盘等介质进行存储,确保数据电文税收票证信息的安全、完整,保存时间和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2.税务机关应当定期对本级及下级税务机关、税收票证印制企业、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人、自行填开税收票证的纳税人税收票证及税收票证专用章戳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3.明确对违反新办法的处罚规定

(1)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新办法的,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做出检查、诫勉谈话或调整工作岗位处理;构成违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2)扣缴义务人未按照新办法及有关规定保管、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收票证及有关资料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扣缴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开具税收票证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3)税务机关与代征代售人、税收票证印制企业签订代征代售合同、税收票证印制合同时,应当就违反新办法及相关规定的责任进行约定,并按约定及其他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4)自行填开税收票证的纳税人违反新办法及相关规定的,税务机关应当停止其税收票证的领用和自行填开,并限期缴销全部税收票证;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5)非法印制、转借、倒卖、变造或者伪造税收票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抢夺、毁灭税收票证专用章戳的,移送司法机关。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 篇8

(2008年11月26日农业部令第18号公布, 2013年9月28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3号、2013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执业兽医执业行为, 提高执业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保障执业兽医合法权益, 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活动的兽医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执业兽医, 包括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执业兽医的监督执法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对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执业兽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执业兽医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按照有关动物防疫、动物诊疗和兽药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依法执业。

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七条执业兽医依法履行职责, 其权益受法律保护。

鼓励成立兽医行业协会, 实行行业自律, 规范从业行为, 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章资格考试

第八条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由农业部组织, 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第九条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十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兽医综合知识和临床技能两部分。

第十一条农业部组织成立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试题, 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确定合格标准。

第十二条农业部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承担考试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负责拟订考试科目、编写考试大纲、建立考试题库、组织考试命题, 并提出考试合格标准建议等。

第十三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符合执业兽医师标准的, 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符合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标准的, 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颁发。

第三章执业注册和备案

第十四条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辅助活动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 注册申请表或者备案表;

(二) 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及其复印件;

(三) 医疗机构出具的6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证明;

(四) 身份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五) 动物诊疗机构聘用证明及其复印件;申请人是动物诊疗机构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的, 提供动物诊疗许可证复印件。

第十六条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兽医师注册申请后, 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经审核合格的, 发给兽医师执业证书;不合格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助理兽医师备案材料后, 应当及时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 材料齐全、真实的, 应当发给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应当载明姓名、执业范围、受聘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等事项。

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格式由农业部规定,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予发放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 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不满2年的;

(三) 患有国家规定不得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

第十九条执业兽医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的, 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注册和备案的执业兽医名单逐级汇总报农业部。

第四章执业活动管理

第二十一条执业兽医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 但动物诊疗机构间的会诊、支援、应邀出诊、急救除外。

第二十二条执业兽医师可以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执业助理兽医师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协助开展兽医执业活动, 但不得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实习。

第二十五条经注册和备案专门从事水生动物疫病诊疗的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不得从事其他动物疫病诊疗。

第二十六条执业兽医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管理规定;

(二) 按照技术操作规范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诊疗辅助活动;

(三) 遵守职业道德, 履行兽医职责;

(四) 爱护动物, 宣传动物保健知识和动物福利。

第二十七条执业兽医师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 并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未经亲自诊断、治疗, 不得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执业兽医师不得伪造诊断结果,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第二十八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 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二十九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用药, 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执业兽医师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 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 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 其所在单位不得阻碍、拒绝。

第三十一条执业兽医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 并报原注册机关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超出注册机关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二) 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未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的。

第三十三条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收缴, 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原注册机关应当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 中止兽医执业活动满2年的;

(三) 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四) 连续2年没有将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且拒不改正的;

(五) 出让、出租、出借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第三十五条执业兽医师在动物诊疗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 处1 000元以下罚款:

(一) 不使用病历, 或者应当开具处方未开具处方的;

(二) 使用不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 或者未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的;

(三) 未经亲自诊断、治疗, 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的;

(四) 伪造诊断结果,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三十六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 违法使用兽药的,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注册机关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依法履行审查和监督管理职责, 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施行前, 不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但已取得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施行前, 具有兽医、水产养殖本科以上学历, 从事兽医临床教学或者动物诊疗活动, 并取得高级兽医师、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技术职称,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报农业部审核批准后颁发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第四十条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实验动物饲育单位、兽药生产企业、动物园等单位聘用的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 可以凭聘用合同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 但不得对外开展兽医执业活动。

第四十一条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 可以决定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 依照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程序注册后, 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开具兽医处方笺。

前款期限由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确定, 但不得超过2017年12月31日。

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兽医师, 注册机关应当在其执业证书上载明“依法注册”字样和期限, 并按执业兽医师进行执业活动管理。

第四十二条乡村兽医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农业部另行规定。

第四十三条外国人和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申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注册和备案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所称注册机关, 是指县 (市辖区) 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市辖区未设立兽医主管部门的, 注册机关为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 篇9

第一条为了规范执业兽医执业行为, 提高执业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保障执业兽医合法权益, 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活动的兽医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执业兽医, 包括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执业兽医的监督执法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对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执业兽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执业兽医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按照有关动物防疫、动物诊疗和兽药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依法执业。

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七条执业兽医依法履行职责, 其权益受法律保护。

鼓励成立兽医行业协会, 实行行业自律, 规范从业行为, 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章资格考试

第八条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由农业部组织, 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第九条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十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兽医综合知识和临床技能两部分。

第十一条农业部组织成立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试题, 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确定合格标准。

第十二条农业部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承担考试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负责拟订考试科目、编写考试大纲、建立考试题库、组织考试命题, 并提出考试合格标准建议等。

第十三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符合执业兽医师标准的, 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符合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标准的, 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由农业部颁发。

第三章执业注册和备案

第十四条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辅助活动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 注册申请表或者备案表;

(二) 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及其复印件;

(三) 医疗机构出具的六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证明; (四) 身份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五) 动物诊疗机构聘用证明及其复印件;申请人是动物诊疗机构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的, 提供动物诊疗许可证复印件。

第十六条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兽医师注册申请后, 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经审核合格的, 发给兽医师执业证书;不合格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助理兽医师备案材料后, 应当及时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 材料齐全、真实的, 应当发给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应当载明姓名、执业范围、受聘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等事项。

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格式由农业部规定,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予发放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 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不满二年的;

(三) 患有国家规定不得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

第十九条执业兽医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的, 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注册和备案的执业兽医名单逐级汇总报农业部。

第四章执业活动管理

第二十一条执业兽医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 但动物诊疗机构间的会诊、支援、应邀出诊、急救除外。

第二十二条执业兽医师可以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执业助理兽医师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协助开展兽医执业活动, 但不得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实习。

第二十五条经注册和备案专门从事水生动物疫病诊疗的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不得从事其他动物疫病诊疗。

第二十六条执业兽医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管理规定;

(二) 按照技术操作规范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诊疗辅助活动;

(三) 遵守职业道德, 履行兽医职责;

(四) 爱护动物, 宣传动物保健知识和动物福利。

第二十七条执业兽医师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 并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未经亲自诊断、治疗, 不得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执业兽医师不得伪造诊断结果,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第二十八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 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二十九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用药, 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执业兽医师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 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 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 其所在单位不得阻碍、拒绝。

第三十一条执业兽医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 并报原注册机关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超出注册机关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二) 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未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的。

第三十三条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收缴, 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原注册机关应当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 中止兽医执业活动满二年的;

(三) 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四) 连续两年没有将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且拒不改正的;

(五) 出让、出租、出借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第三十五条执业兽医师在动物诊疗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 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 不使用病历, 或者应当开具处方未开具处方的;

(二) 使用不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 或者未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的;

(三) 未经亲自诊断、治疗, 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的;

(四) 伪造诊断结果,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三十六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 违法使用兽药的,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注册机关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依法履行审查和监督管理职责, 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施行前, 不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但已取得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施行前, 具有兽医、水产养殖本科以上学历, 从事兽医临床教学或者动物诊疗活动, 并取得高级兽医师、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技术职称,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报农业部审核批准后颁发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第四十条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聘用的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 可以凭聘用合同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 但不得对外开展兽医执业活动。

第四十一条乡村兽医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农业部另行规定。

第四十二条外国人和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申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注册和备案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所称注册机关, 是指县 (市辖区) 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市辖区未设立兽医主管部门的, 注册机关为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 篇10

第一条为了规范执业兽医执业行为, 提高执业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保障执业兽医合法权益, 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活动的兽医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执业兽医, 包括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执业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执业兽医的监督执法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对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执业兽医,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执业兽医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按照有关动物防疫、动物诊疗和兽药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依法执业。

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七条执业兽医依法履行职责, 其权益受法律保护。

鼓励成立兽医行业协会, 实行行业自律, 规范从业行为, 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章资格考试

第八条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由农业部组织, 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第九条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十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兽医综合知识和临床技能两部分。

第十一条农业部组织成立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试题, 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确定合格标准。

第十二条农业部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承担考试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负责拟订考试科目、编写考试大纲、建立考试题库、组织考试命题, 并提出考试合格标准建议等。

第十三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符合执业兽医师标准的, 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符合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标准的, 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颁发。

第三章执业注册和备案

第十四条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从事动物诊疗辅助活动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的, 应当向注册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 注册申请表或者备案表;

(二) 执业兽医资格证书及其复印件;

(三) 医疗机构出具的6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证明;

(四) 身份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

(五) 动物诊疗机构聘用证明及其复印件;申请人是动物诊疗机构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的, 提供动物诊疗许可证复印件。

第十六条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兽医师注册申请后, 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经审核合格的, 发给兽医师执业证书;不合格的, 书面通知申请人, 并说明理由。

注册机关收到执业助理兽医师备案材料后, 应当及时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 材料齐全、真实的, 应当发给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应当载明姓名、执业范围、受聘动物诊疗机构名称等事项。

兽医师执业证书和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格式由农业部规定,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予发放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 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不满2年的;

(三) 患有国家规定不得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

第十九条执业兽医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的, 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注册和备案的执业兽医名单逐级汇总报农业部。

第四章执业活动管理

第二十一条执业兽医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物诊疗机构执业, 但动物诊疗机构间的会诊、支援、应邀出诊、急救除外。

第二十二条执业兽医师可以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执业助理兽医师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协助开展兽医执业活动, 但不得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 (民族兽医) 、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实习。

第二十五条经注册和备案专门从事水生动物疫病诊疗的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 不得从事其他动物疫病诊疗。

第二十六条执业兽医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管理规定;

(二) 按照技术操作规范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诊疗辅助活动;

(三) 遵守职业道德, 履行兽医职责;

(四) 爱护动物, 宣传动物保健知识和动物福利。

第二十七条执业兽医师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 并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未经亲自诊断、治疗, 不得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

执业兽医师不得伪造诊断结果,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第二十八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 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 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二十九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用药, 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执业兽医师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的, 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执业兽医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 参加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活动, 其所在单位不得阻碍、拒绝。

第三十一条执业兽医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 并报原注册机关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超出注册机关核定的执业范围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

(二) 变更受聘的动物诊疗机构未重新办理注册或者备案的。

第三十三条使用伪造、变造、受让、租用、借用的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依法收缴, 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原注册机关应当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

(一) 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 中止兽医执业活动满2年的;

(三) 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四) 连续2年没有将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 且拒不改正的;

(五) 出让、出租、出借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

第三十五条执业兽医师在动物诊疗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 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再次出现同类违法行为的, 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一) 不使用病历, 或者应当开具处方未开具处方的;

(二) 使用不规范的处方笺、病历册, 或者未在处方笺、病历册上签名的;

(三) 未经亲自诊断、治疗, 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的;

(四) 伪造诊断结果,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三十六条执业兽医在动物诊疗活动中, 违法使用兽药的,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注册机关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依法履行审查和监督管理职责, 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施行前, 不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但已取得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 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施行前, 具有兽医、水产养殖本科以上学历, 从事兽医临床教学或者动物诊疗活动, 并取得高级兽医师、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技术职称,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报农业部审核批准后颁发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第四十条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实验动物饲育单位、兽药生产企业、动物园等单位聘用的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 可以凭聘用合同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 但不得对外开展兽医执业活动。

第四十一条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 可以决定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 依照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程序注册后, 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开具兽医处方笺。

前款期限由省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确定, 但不得超过2017年12月31日。

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兽医师, 注册机关应当在其执业证书上载明“依法注册”字样和期限, 并按执业兽医师进行执业活动管理。

第四十二条乡村兽医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农业部另行规定。

第四十三条外国人和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申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注册和备案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所称注册机关, 是指县 (市辖区) 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市辖区未设立兽医主管部门的, 注册机关为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

浅析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篇11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0 引言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很大份额,其精准性及完整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重大的作用,而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余额也要精确记录入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石化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常存在很多不规范甚至违规现象,这就造成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的大量损失,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财务工作者的决策。

1 固定资产管理在石化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产投入环节管理不科学,导致大量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

石化企业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无法发挥规模效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石化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多年,竞争多

见于投资、项目和资产设备几方面,片面追求企业固定资产数量

最大化,而这几方面大量的投资并没有换来对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导致不少固定资产处于半闲置甚至是长期闲置的状态。再有就是相关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在投资或购置时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论证,行为比较盲目,使购买的资产设备不能满足生产经

营的需要,以至于闲置。这样就给石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固定资产账目不清,造成企业财务账目不准确

按照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三本帐,分别为固定资产总账、实物卡片账和明细账,做账时要求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时间、名称、规格和型号等等,清单交由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同时负责保管。相关负责人要定期对资产进行实物盘点,并交由财务部门核实固定资产总账。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一些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规范,没有建立实物卡片账,只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而且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固定的清查、盘点工作,导致固定资产账目不清。有些公司还利用账外资金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不记入固定资产账等手段以逃避监管。也会出现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的情况,造成有账无实。

1.3 产权不明确,造成国有固定资产流失

企业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主要有地产和房屋两项。这两项资产主要采用国家财政划拨形式,因此企业的这种固定资产会存在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照不全以及产权不清的现象。企业可以长期使用这些固定资产,但是不存在买卖、转让等特权,企业还是应该补齐相关证件,为的是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但是补办证件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开支,这样无形中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主动补办这两个证件。伴随财务制度的改革,最新固定资产规定,不得为没有产权的固定资产办理入账手续,所以就产生了很多由于证照不全而未被纳入账内管理的土地和房屋,变卖或者出租土地和房屋的收入也无法入账,导致账外账的产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作者认为,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共同问题,有必要完善和健全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办法,做到责权分明、核算精准、检查监督到位。

2 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办法与对策

2.1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从源头抓起,建立经济效益责任制,保证购建的资产具有较高的收益率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对固定资产购建项目可行性研究要做到数据充足、测算精准,不能盲目投资,以免造成资产闲置,最终导致企业经济负担。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的建设期较长,一旦建成,短期内不会更换,如今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先进技术几年后就会相对落后甚至淘汰,因此石化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要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否则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要确保投资项目获得收益,就必须要做好投资前的准备工作,科学论证,项目可行再投资,否则坚决放弃。

2.2 推进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由于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和数目庞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手工统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工作需求,所以必须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信息化操作,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入库、保管、折旧、报废等变动,借助信息化管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石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2.3 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权责追究制度

对石化企业固定资产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还要对管理情况进行定期专项审计,设定严格的考核指标,指标如下:企业固定资产运营状况,企业资产增、保值等。要对资产管理不善者和使企业固定资产质量下降者进行严肃的处罚,对于渎职、失职、甚至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对于石化企业固定资产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法予以追究责任。

3 结束语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篇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动物检疫活动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检疫活动。

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动物检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检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动物检疫的范围、对象和规程由农业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五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派官方兽医按照《动物防疫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根据检疫工作需要,指定兽医专业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实施动物检疫。

第六条动物检疫遵循过程监管、风险控制、区域化和可追溯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检疫申报

第七条国家实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根据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并向社会公布动物检疫申报点、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动物检疫申报点的建设和管理。

第八条下列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前,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一)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 d申报检疫。

(二)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 d申报检疫。

(三)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的, 货主除按规定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还应当在起运3 d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第九条合法捕获野生动物的,应当在捕获后3 d内向捕获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第十条屠宰动物的,应当提前6 h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急宰动物的,可以随时申报。

第十一条申报检疫的,应当提交检疫申报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运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还应当同时提交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第十二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受理检疫申报后,应当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章产地检疫

第十三条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

第十四条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来自非封锁区或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 (户) ;

(二)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三)临床检查健康;

(四)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五)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志符合农业部规定。乳用、种用动物和宠物,还应当符合农业部规定的健康标准。

第十五条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一)来自非封锁区;

(二)临床检查健康;

(三)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出售、运输的种用动物精液、卵、胚胎、种蛋,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来自非封锁区,或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种用动物饲养场;

(二)供体动物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三)供体动物符合动物健康标准;

(四)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五)供体动物的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志符合农业部规定。

第十七条出售、运输的骨、角、生皮、原毛、绒等产品,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来自非封锁区,或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户);

(二)按有关规定消毒合格;

(三)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十八条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由官方兽医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监督货主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技术规范处理。

第十九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用于饲养的非乳用、非种用动物到达目的地后,货主或者承运人应当在24 h内向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在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应当在隔离场或饲养场(养殖小区)内的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大中型动物隔离期为45 d,小型动物隔离期为30 d。经隔离观察合格的方可混群饲养;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隔离观察合格后需继续在省内运输的,货主应当申请更换《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更换《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得收费。

第四章屠宰检疫

第二十一条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向屠宰场(厂、点)派驻(出)官方兽医实施检疫。屠宰场(厂、点)应当提供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官方兽医驻场检疫室和检疫操作台等设施。出场(厂、点)的动物产品应当经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加施检疫标志,并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二条进入屠宰场(厂、点)的动物应当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佩戴有农业部规定的畜禽标志。

官方兽医应当查验进场动物附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志,检查待宰动物健康状况,对疑似染疫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官方兽医应当按照农业部规定,在动物屠宰过程中实施全流程同步检疫和必要的实验室疫病检测。

第二十三条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对胴体及分割、包装的动物产品加盖检疫验讫印章或者加施其他检疫标志:

(一)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二)符合农业部规定的相关屠宰检疫规程要求;(三)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骨、角、生皮、原毛、绒的检疫还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由官方兽医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监督屠宰场(厂、点)或者货主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技术规范处理。

第二十五条官方兽医应当回收进入屠宰场(厂、点)动物附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填写屠宰检疫记录。回收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应当保存十二个月以上。

第二十六条经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到达目的地后,需要直接在当地分销的,货主可以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换证,换证不得收费。换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提供原始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检疫标志完整,且证物相符;

(二)在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保质期内,且无腐败变质。

第二十七条经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到达目的地,贮藏后需继续调运或者分销的,货主可以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重新申报检疫。输入地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动物产品,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提供原始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检疫标志完整,且证物相符;

(二)在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保质期内,无腐败变质;

(三)有健全的出入库登记记录;

(四)农业部规定进行必要的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五章水产苗种产地检疫

第二十八条出售或者运输水生动物的亲本、稚体、幼体、受精卵、发眼卵及其他遗传育种材料等水产苗种的,货主应当提前20 d向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

第二十九条养殖、出售或者运输合法捕获的野生水产苗种的,货主应当在捕获野生水产苗种后2 d内向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投放养殖场所、出售或者运输。

合法捕获的野生水产苗种实施检疫前,货主应当将其隔离在符合下列条件的临时检疫场地:

(一)与其他养殖场所有物理隔离设施;

(二)具有独立的进排水和废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以及专用渔具;

(三)农业部规定的其他防疫条件。

第三十条水产苗种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该苗种生产场近期未发生相关水生动物疫情;

(二)临床健康检查合格;

(三)农业部规定需要经水生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检验的,检验结果符合要求。

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监督货主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技术规范处理。

第三十一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水产苗种到达目的地后,货主或承运人应当在24 h内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并接受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检疫

第三十二条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运输相关易感动物、动物产品的,除附有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外,还应当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取得输入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第三十三条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相关易感动物,应当在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隔离场所,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有关检疫要求隔离检疫。大中型动物隔离检疫期为45 d,小型动物隔离检疫期为30 d。隔离检疫合格的,由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合格的,不准进入,并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相关易感动物产品,应当在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地点,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有关检疫要求进行检疫。检疫合格的,由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合格的,不准进入,并依法处理。

第七章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

第三十五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货主应当填写“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六条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同意引进的决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签发“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不符合下列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一)输出和输入饲养场、养殖小区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二)输入饲养场、养殖小区存栏的动物符合动物健康标准;

(三)输出的乳用、种用动物养殖档案相关记录符合农业部规定;

(四)输出的精液、胚胎、种蛋的供体符合动物健康标准。

第三十七条货主凭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签发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按照本办法规定向输出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输出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检疫。

第三十八条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应当在“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有效期内运输。逾期引进的,货主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八章检疫监督

第三十九条屠宰、经营、运输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经营、运输的动物产品应当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检疫标志。

对符合前款规定的动物、动物产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查验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采样、留验、抽检,但不得重复检疫收费。

第四十条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补检,并依照《动物防疫法》处理处罚。

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符合的,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一)畜禽标志符合农业部规定;

(二)临床检查健康;

(三)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一条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骨、角、生皮、原毛、绒等产品,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符合的,予以没收销毁。同时,依照《动物防疫法》处理处罚。

(一)货主在5 d内提供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

(二)经外观检查无腐烂变质;

(三)按有关规定重新消毒;

(四)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二条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精液、胚胎、种蛋等,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不符合的,予以没收销毁。同时,依照《动物防疫法》处理处罚。

(一)货主在5 d内提供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和供体动物符合健康标准的证明;

(二)在规定的保质期内,并经外观检查无腐败变质;

(三)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三条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肉、脏器、脂、头、蹄、血液、筋等,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依照《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不符合下列条件的,予以没收销毁,并依照《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一)货主在5 d内提供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

(二)经外观检查无病变、无腐败变质;

(三)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四条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依法应当检疫的动物、动物产品的,托运人托运时应当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没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承运人不得承运。

第四十五条货主或者承运人应当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对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以及饲养用具、装载用具等,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技术规范进行消毒,并对清除的垫料、粪便、污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四十六条封锁区内的商品蛋、生鲜奶的运输监管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实施。

第四十七条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疫情,应按有关规定报告并处置。

第九章罚则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三十一条规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用于饲养的非乳用、非种用动物和水产苗种到达目的地后,未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处500元以上2 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未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2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格式或样式由农业部统一制定。

第五十二条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由地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委托同级渔业主管部门实施。水产苗种以外的其他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不实施检疫。

上一篇:网络评价下一篇:编码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