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境”教学

2024-07-01

“身临其境”教学(精选10篇)

“身临其境”教学 篇1

在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中的第四课《空间与层次》中, 需要让学生掌握的技能目标是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学会各类透视法则的基本应用方法。这些知识点对初二学生来讲是陌生的, 但从对美术学科长远的学习来说, 这些知识点又是必须熟练掌握的, 因此在两课时内对该课的目标达成不仅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有一定难度的。

透视是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在这里所讲的透视是基于人眼视觉特性所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物体的反应, 也就是物体的透视形 (轮廓线) , 即上、下、左、右、前、后不同距离形的变化和缩小的原因。

一、实物展示, 直观感受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透视现象的神奇, 我通过一组笔直的行道树图片、高速公路图片, 还有霍贝玛的作品《乡间的小路》展示给学生, 唤起他们对透视现象的好奇。我相信好奇是调动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第一原动力, 然后让学生再到每天往返数次的长廊上去观察这种透视现象有什么规律, 回到教室后进行小组研究, 看看在这种现象中什么变了, 什么没有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只是做到了眼中有, 心中有, 却口中无, 教师这时是引而不发, 只是把学生所描述的语言记录在黑板上, 如窗子越来越小, 柱子越来越矮, 它们好像往一个方向发展, 柱子没歪一直垂直于地面……学生这些语言虽然粗糙但确是真实的视觉直观感受, 透视的理论和规律也就深藏其中, 使情, 景, 人物在活动中融为一体, 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 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二、情境模拟, 学找规律

在学生具备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教师正式地进入教学程序, 先在黑板边上写下与透视相关的名词:视点、基面、基线、心点、视平线、灭点、消失线、距点、余点, 再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笔直的长线, 并标出视平线, 告诉学生这是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的一条空间虚拟线条, 接着我在视平线下方写了个“I”, 告诉学生这就是“我”站在这儿目视前方, 然后由“我”画一条垂直线交于视平线, 学生能感知到“我”代表的是视点, 垂直线是视线, 垂直线和视平线相交的点就是心点 (灭点) 。再次打开行道树的图片, 参照图片的角度, 由此点引出马路两边界线和树冠形成的虚线, 再在这两线之间标上渐变的树干, 接着让学生用相关名词总结所见到的视觉规律。

为了检验平行透视的规律, 还需要用实践来检验, 我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利用黑板上所画的马路画出一辆向前行驶的公共汽车。由于学生所在教室的透视环境就是平行透视, 我便拿了一个大纸箱放在讲台上, 设想这就是公共汽车, 问学生你们能观察到汽车的哪个面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车屁股。于是我在黑板上标出一个长方形, 告诉学生这个面就是基面, 它的大小决定了公共汽车与观察者也就是视点的距离, 它的长宽比例由客观物体决定, 与基面相连的四个面上的棱都与视线平行, 所以它们都必须消失到灭点。连接基面四点与灭点的连线, 根据垂直和平行性质不变的原则, 我们可以在合适比例的基础上截出可视面的边线, 以及不可视面的边线, 这时一个具有透视性质的四方体就出现在了黑板上。我又稍作添加, 四方体就演变成了一辆公共汽车。乘势我把纸箱斜放在讲台上, 问学生:这辆车还符合平行透视的原则吗?你们还能观察到一个不变的面吗?你们现在觉得能抓住的是什么?学生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刚学的平行透视的方法用不上了, 从而引出成角透视内容。

三、口诀概括, 动手练习

透视学和其他学科相比, 在绘制的过程中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相对固定的顺序, 因此掌握作图的顺序在学习透视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哪一步在前, 哪一步在后, 要求学生在比较清晰的认识, 并能深入了解。学生在听老师讲解过程时觉得很简单, 可在实际练习时, 由于基面和基线位置的变化, 有些线就乱了。为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我总结出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口诀——平行透视:定基面, 连灭点, 再截面, 画内线。成角透视:定基线, 连两点, 再截面, 互连线, 点对点。运用这个口诀, 学生都能很快画出这两种透视图, 即使当初有些理解混乱的同学也在实践中找到规律并能理解透视名词的实际意义了。

四、灵活运用, 设计图纸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有最佳的教学, 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 多数学习者都能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而良好的教学情境则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是强化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能力, 本课的课后作业是学生小组协作完成两张室内设计图, 一张用平行透视完成, 另一张用成角透视完成。为了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我先在黑板上演习了不同透视下的教室环境图。学生在完成基本透视设计的基础上, 我做适当修改, 最后让学生用绘画工具进行室内装饰, 并开展小组竞赛和展示。通过与生活相关的作业练习, 目的是为了把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引入生活, 影响生活, 美术教学的意义也在于此。

知识的学习与兴趣相连, 如果老师能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枯燥的讲解趣味化, 书本的知识生活化, 那么课堂效率一定会大大增加。

身临其境的享受 篇2

除了商业应用外,3D显示最大的应用范围就是针对个人消费者的影音娱乐体验。这其中包括在美国已经颇为流行的3D数字电影院、大屏幕3D平板电视和电脑3D显示产品等。首先说一下3D数字电影院,随着数字电影的发展。现在制作3D立体电影相比以前要简单快速了许多,因此好莱坞表现出了对3D立体电影前所未有的追捧,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影片都选择采用3D形式上映。新3D电影的浪潮自21世纪初开始,2005年,迪士尼推出了以3D形式上映的动画《四眼天鸡》,其在3D院线成绩突出,才开始大幅度推动好莱坞把电影3D化。而在2008年国内上映的由好莱坞公司推出的《地心历险记》和《闪电狗》2部数字3维立体电影,则在国内影院引爆了观赏3D电影的热潮,去电影院观看的观众如云。而且两部片子也都发行了佩戴有专门眼镜的DVD光盘版,让用户在家中也可以体验3D电影魅力。

除了3D电影以外,还有可以让用户在家中即可享受到3D影像的电视或电脑产品,无论是电视还是电脑,现阶段实现三维显示的工作原理都有所不同。从观看方式上可以分为直接观看和通过佩戴3D立体眼镜两种。在电视方面有飞利浦、三星、索尼等厂商在国外展出了支持3D显示的背投及等离子电视,国内则有如TCL等厂商推出了3D全高清液晶电视样机。可以说3D电视市场空间无疑很大,但是由于涉及3D节目源的制作、发送和接收。现有电视机顶盒的改造等工作,以及3D电视难以想像的高昂价格。因此现阶段3D电视进入更多用户家庭还是存在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的。相对而言,在技术发展更加迅速的电脑产品上实现3D显示无疑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对于以尝鲜者为榜样的电脑厂商,3D显示方面并不是什么新鲜出炉的东西,一些资历较深的游戏老玩家对于与电脑配套使用的3D立体显示成像系统可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早在NVIDIATNT2显卡的时代,艾尔莎、华硕就推出过捆绑3D套件的显卡,也是通过特定显卡驱动、3D眼镜、刷新频率高于100Hz的CRT显示器来实现,原理上与目前的3D立体成像系统相同。20D9年初NVIDIA公司推出了“幻镜(立体眼镜)”的3D显示产品,要想在电脑上实现3D显示,NVIDIA公司的幻镜套装中需要与特别的显示器相配合才能3D显示,即液晶显示器的刷新频率到达120Hz。是普通LCD的2倍。这里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两个60Hz,其中一个60Hz是奇数帧,另一个60Hz则是偶数帧,奇数帧的画面与偶数帧所显示的画面不同,分别对应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这样就可以用其模拟出2D平面的。视觉位移”。此时,如果裸眼观看显示器会看到有重影的画面。NVIDIA公司的3D眼镜的两个镜片都可以单独开启关闭,当左镜片开启时,右镜片就是关闭状态:右镜片开启时、左镜片就是关闭状态。然后通过红外发射装置让120Hz液晶显示器的刷新频率与眼镜开启关闭的频率同步。每秒钟左右镜片都分别开启关闭60次,这样就能让人的左眼只能看到奇数帧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偶数帧画面,两个具有视觉位移的画面就会在大脑中形成3D立体景象,完成2D平面产生3D立体成像的效果,成功欺骗了人的双眼。

很简单的红蓝滤光技术

通过红蓝滤光技术实现3D效果的影片在拍摄时,需要两部加了红/蓝滤光镜片的摄影机从两个角度摄取影像,或者后期制作时通过软件来剔除颜色。在放映时,由两部放映机同时将蓝/红画面投射到荧幕上,观众带上红蓝眼镜,剔除红色的影像透过左眼的红镜片,得到不缺失色彩的画面,右眼蓝色镜片将此影像过滤;剔除蓝色的影像透过右眼的蓝镜片,得到真实色彩的画面,左眼红色镜片却将此影像过滤。这样左右眼就分别看到各自该看到的图像,两个具有视觉位移的图像在大脑中就形成了3D立体影像。

最常用的偏振分光技术

目前大多数电影院用的都是偏振分光技术。通过两个放映机同步放映两组不同角度拍摄的胶片,就会在荧幕上形成具有重影的画面,而在两台放映机前各加一块偏振片,这样出来的光就是偏振光。这里需要使两台摄影机射出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用户佩戴经过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眼镜,左右眼就能看到各自看到的图像,让观众体验到3D立体影像。电脑显示器也有根据此原理开发的产品。

裸眼可以观看的视差照明

(parallax illumination)技术

使用该技术通过裸眼就可以观看到3D立体影像。其工作原理是针对左眼与右眼的两幅影像,以每秒60张的速度产生,分别被传送到不同区域的像素区块。奇数区块代表左眼影像,偶数区块则代表右眼影像。而在标准LCD背光板与LCD屏幕本体之间加入的一个TN(Twisf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上,垂直区块则会根据需要显示哪一幅影像,相应照亮奇数或偶数的区块,人的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影像,右眼只会看到右眼影像,从而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纵深的真实世界。

“不忽悠”眼睛的全息3D立体成像

上述3D显示的工作原理都是在2D平面上通过各种欺骗眼睛的手法来达到3D立体成像的效果。而Actuality Systems的3D显示器Volumetric 3-D Display则是真正的3D成像技术。该产品直径为10英寸,外形像一个硕大的水晶球,可显示1亿个立体像素,在360度的任何方向均可看到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器为自发光型,采用圆拱型聚碳酸酯显示器,内建德州仪器高效能内嵌式处理器。利用Perspecta软件进行控制,显示器通过每秒投射数千张二维图片,来

呈现出一个光滑三维物体。

对于本文所介绍的各种3D显示设备,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兴奋不已,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接触到3D显示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有一些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都忘记了曾经观看过3D图像游戏。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回忆一下这些曾经让我们感觉非常Amazing的3D图像游戏吧。3D乱点印刷立体图(SIRDS)不同于光栅利用光差效果达到立体视觉,这是一种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发现在错点乱视点群中,也能遵过欺骗大脑达到特殊的立体视觉。在制作上须将连续的图案作局部左右平移,使用一系列灰阶或彩色图案以明暗区分立体深度,现在则有方便的计算机软件可代劳。这种立体田的英文名称为single-imageRandom-dot stereogram,简称SIRDS。观看时也不需要带特殊眼镜,但须训练眼球肌肉将视线聚焦于无穷远处,不是人人可以看到选种合成3D图形。约有10%~15%的人无法训练自己的双眼接受这种随机点立体图。

红蓝颜色3维图像

这种3d图像的显示原理实际上是一种红蓝滤光技术,这个成像技术的专有名词是Anaglyphimage。观看这样的3维图像需要佩藏一种左红右蓝的落明眼镜,这种眼镜不是什么高档产品,用户甚至可以自制,用一些硬纸板和彩色的玻璃纸即可,如果没有彩色玻璃纸使用包糖果的彩色透明纸也行。

城市街头3D图

当我们在国外城市旅游的时候,有时候会在街头发现一种让人感觉立体效果出色的地面粉笔画田像,这就是城市街头3D围。这种3D图像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容易给人们造成视觉误区的透视,加上色彩的明暗,再结合人眼所处的特定位置画出来的。这些画只能通过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出立体画面。它利用人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造成两眼观看物体视角会有所不同,由于视角的不同所看到的影像也会有一些差异,而大脑会根据这种差异瞎觉到立体景像。

3D显示四要素

NVIDIA(英伟达)GeForce(精视)3D套装

这个套装主要就是一个3D眼镜和一个无线接收器。眼镜使用前需要用USB接口充电,并配有不同型号的鼻贴。眼镜比较宽大,近视的朋友可以轻松将其套在近视眼镜的外面。

NVIDIA GeForce高端显卡

虽然NVIDIA官方指定支持3D显示的都是GeForce 8800以上的高端显卡,但实际上Geforce 8系列中的其它显卡也是可以的。它支持双显卡SLI,同级别的Quadro专业显卡也可以开启3D显示。3D显示对PC还有一些限制只支持Windows Vista以上的Windows操作系统:必须使用专门的驱动软件,目前不支持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自带液晶屏也达不到3D显示的要求)。

节目内容

3D的节目包括游戏和视频。游戏方面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近两三年的3D游戏基本都支持,在Geforce显卡的控制面板中可以查到游戏的列表。但是支持Geforce 3D眼镜套装的电影目前却不多,我们可以在NVlDIA的网站下载几段视频来体验。这种视频必须用显卡驱动软件附带的播放器播放。需要提醒的是,有一些用红蓝眼镜观看的3D电影(如《地心历险记》3D版)并不支持GeForce 3D眼镜,大家不要花时间去折腾了。

显示设备

这类显示设备其实并没有太神秘的地方,对于液晶类显示器来说,刷新率要求达到120Hz以上:而传统CRT显示器能达到100Hz即可:另外还有一些电视机和投影机也可以配合3D眼镜套装使用。此次专题使用的3D显示器为优派VX2265wm 120 Hz液晶显示器和三星SyncMaster2233RZ 120 Hz液晶显示器,

自己动手,搭建3D显示平台

1,连接硬件

需要连接的硬件包含显卡、显示器和3D眼镜接收器。注意显示器必须用Dual Link DVI信号线和显卡相连。

2,给眼镜充电

3D眼镜是无线的,所以需要充电才能使用。它通过USB接口充电,充一次电可以使用很多天。

3,安装专用驱动

戴上3D眼镜,打开眼镜上的开关,端坐在显示器前,这时你会发现梦寐以求的3D画面还是没有出现 你需要卸载掉原有的显卡驱动,安装专用的驱动软件(可以在NVIDIA网站的GeForce 3D Vision页面下载)。

4,设置3D选项

安装好驱动之后会在电脑桌面上生成一个Stereoscopic 3DViewer快捷方式,点击之后就是引导我们一步步设置3D显示的选项。

首先会让我们检测3D显示平台的各部分是否正常工作。其中的硬件检测环境中会让我们分别用左、右眼观看图形,如果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形不一样则说明显卡和显示器工作正常。

然后是让我们选择使用的光线环境,3D眼镜会据此自动更改闪烁参数。

最后是视觉测试,会提供一幅无规则的黑白相间图案,戴上3D眼镜后如果能看出图案中有一块突起则说明使用者视觉正常,点击NEXT就完成了全部设置。

5,NVIDIA控制面板

在桌面上点右键可以进入NVIDlA控制面板。这里可以开启,关闭3D显示功能,还可以更改射击游戏中的准星图案,并且有支持3D显示的游戏列表。

6,进入游戏

进入游戏,如果该游戏支持3D显示,会在屏幕右下角出现绿色提示字样,按Ctrl+Alt+Insert组合键可以关掉提示。如果出现这个字样,但是游戏画面并没有呈现3D效果,需要进人游戏的图形设置菜单,把刷新率调到120Hz。

抢先体验

使用感受

非常遗憾的是,3D显示的效果必须要用人眼配合3D眼镜才能体会到,无论是截图、拍照还是摄像都不能向读者展示这种效果,所以只能通过文字描述出来:

无论游戏还是视频,不带眼睛的情况下,屏幕上的3D画面看上去都是重影。一旦戴上眼镜就会发现显示器好像变成了一个微缩的场景箱。在这个箱子中各种物体(如人、车、房子、电线杆等)都是独立存在的,物体之间是明显区隔开的,并且有强烈的景深感,而不像平时那样混为一谈,立体感极强。

在赛车类游戏中由于车都是向前开的,所以各种物体更像是装在一个触手可及的箱子里面。而在电影和射击游戏中,常常有物体(如皮球、子弹)朝着观看者飞来,就像要飞出显示器一样,会把人吓一跳。

戴着3D眼镜时,如果上下左右移动头部,会发现显示器中的物体会明显发生变形,这在普通显示

状态下是不可能出现的。正因为如此才会给人以立体感。

在3D套装的接收器上有一个拨轮,拨动之后会发现画面的重影程度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画面的景深感。

戴上3D眼镜会感觉显示器亮度有所降低,但画面色彩良好。与传统的红蓝眼镜式3D显示相比不仅立体感要强得多,色彩损失也降到了最小,因为后者的色彩根本就是错误的。

使用时间长了之后可能会感觉头晕,就像晕车一样。这是在电影院中欣赏3D电影时不会发生的。

一些推出时间较长的游戏(如《极品飞车之卡本峡谷》)虽然支持3D显示,但是运行时可能会出错,所以还是尽量选择新游戏来玩吧。

如果显卡上同时连接两台显示器,并且设置成显示相同内容,则只有一台显示器会输入3D画面。

测试总结

GeForce 3D眼镜套装实际是从专业图形领域的类似产品发展而来的,经过简化成本之后,1600元的价格显然更加贴近普通消费者。不过目前只有NVIDIA一家的显卡能提供这项功能,有些一家独大的感觉。

这几年在游戏控制上的新鲜玩意儿越来越多,从任天堂wii的动作感应到还在试验阶段的脑电波控制游戏,让逐渐厌倦键盘、鼠标和手柄的我们有了一丝偷尝禁果的惊喜。而现在的3D显示技术则是向前迈进的新一步。在此我们更加期待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动作感应+人脑直接控制+全方位3D画面”,甚至能对其中物体产生触觉的游戏方式能够早一天来临。

如果这个时候在3D显示画面上采用高清甚至是超高清的画面,相信用户会获得从视觉、听觉和手指等各种感觉器官同时体验到的真实感觉,这是显示画面虚拟真实性的最大化效果,会给用户带来最为刺激动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多重体验。

相关人士谈3D

NVIDIA(英伟达)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魏鸣女士

作为全球视觉计算技术的行业领袖,NVIDIA(英伟达)公司一直关注着如何满足消费者对于视觉计算技术的不断提高的需求。3D立体显示作为视觉体验一个重要方向,一直以来以其身临其境的使用体验深受专业用户和立体电影爱好者所推祟。但是3D立体显示技术也受到内容来源不广泛以及只能在3D立体电影院才能享受等问题所局限,一直不能被广大普通消费者所接受。此次,NVIDIA公司推出的GeForce?(精视?)3D立体幻镜?正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特别是游戏玩家和3D电影爱好者推出的在家即可体验3D立体视频的高清解决方案。通过NVIDIA公司GeForce显卡驱动的帮助,市面上超过350款的热门3D游戏都可以自动转换为3D立体显示方式,配合120Hz显示器或者兼容3D显示模式的DLPs等设备,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到如此精彩的立体内容。另外在NVIDIA公司看来,3D立体显示会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首先是因为3D电影的片源越来越丰富,目前新发行的3D版电影已经从去年的6部增加到了今年的19部,同时更高的利润也会促使3D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另外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游戏已经自动支持了NVIDIA公司3D立体幻镜技术,这无疑是广大游戏玩家最大的福音NVIDIA公司将会在这个3D立体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将使得消费者在家体验3D立体显示成为了现实。我们坚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从NVIDIA公司GPU中体验到更多的超越传统显卡的功能。

三星公司显示设备部产品经理唐昕龙

3D显示技术目前还处于内容初步配合,有待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但从市场对三星2233RZ的问世态度上,我们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到潜在的关注和需求;随着优化3D效果的游戏和更多3D电影的加入,3D显示技术作为一个新的技术增长点,对于那些拥有雄厚技术实力和科研开发团队的一线厂商,无疑是一个提升品牌消费好感度的有利契机,也是与=三线厂商拉开档次,彰显自身技术优势的好机会,而作为市场的领导品牌,三星对于新技术和新想法的不懈推进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将全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显示产品,三星也希望能和各业界同仁携手前进,开创一个崭新的3D显示时代。

资深游戏玩家孟阳

前阵子,我受到NVIDIA的邀请参加了他们的新产品发布会,我开始认为是新款的显卡问世,不过到了会场,却发现产品是些又靓又酷的3D眼镜!在现场我习惯性地打开显卡控制面板,发现多了一项“Steroscopic 3D”,里面有调节景深、选择显示端、改变瞄准器、设置键盘热键和立体效果测试等功能,非常全面。然后我们又体验了一把用3D眼镜对打COD4游戏,我感觉用上这套3D显示设备后景色的延伸非常明显,画面的真实感非常强!对于职业游戏玩家来讲,这是款必备的产品!等过段时间这款产品上市后,我一定会去买一套来享受一下真3D的感受!!哈哈

优派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乐毅

提起3D显示效果,消费者充满了向往与期待。但是过往3D显示设备更多的是应用在医疗、广告等企业用户领域,产品过高的价格及应用的局限使普通消费者很难问津。然而今天优派3D显示器将昔日高高在上的3D产品纳入到普通消费者的视野,使大众在家中就能轻松欣赏到3D影像、体验游戏世界的逼真场面。3D显示器的问世标志着3D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优派3D产品推出的最大意义在于使3D产品跨越了产业藩篱,令普通消费者也可以体验到3D技术的影像魅力,成为未来家庭娱乐显示的潮流产品。3D显示器进人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推动PC、游戏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PC产业新一轮的革命,

应该说在2D平面上实现3D显示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且各种技术也都存在着互相竞争的局面,这从现阶段各种3D显示产品五花八门的外形,佩戴各种颜色不一的眼镜就可以感觉的到。不过无论是在商务应用还是个人娱乐消费上,对于3D显示都有着较强的应用需求,这必然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电视广播与电影院、显示设备生产商和电脑产品厂商等投入到3D技术的研发与生产中,这无疑对于做大3D显示相关产品的市场非常有利。现阶段来看,3D显示会在商业应用、3D影院和电脑娱乐这三大方面首先极大的发展,因为商业应用在使用3D显示后所带来的效果比较明显,较容易被商业客户所采用。而3D影院是电影公司把观众重新拉回电影院的最好也是唯一的手段了,现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电影制作了3D版,对于3D电影院的需求无疑是非常迫切的,这就需要电影院的经营者尽快地把影院的屏幕升级为3D屏幕。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一定的放缓,但无疑有越来越多的电影院经营者会升级一些影院的屏幕为3D屏幕的,

“身临其境”教学 篇3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艺术教学

小学生因其所处年龄阶段, 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尤其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 枯燥无味的讲述很容易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昏昏欲睡, 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与此同时, 音乐课自身的灵动性与艺术性也呼唤教学方式多样化。陶行知先生认为 “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 弥漫于宇宙, 洗荡于乾坤, 普及众生, 人人有得呼吸”, 情境教学法便是 “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的教学模式, 它生动灵活, 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引导学生主动感受音乐美、体会艺术美,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现就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进行归类整理, 供读者参考, 期待雅正。

一、妙趣横生———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是很多小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好的故事不仅仅在于情节的曲折婉转, 更在于其传达的精神意义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作用。而故事与音乐的结合, 实现了趣味性与艺术性的碰撞, 将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四年级上册 《学戏曲》章节学习, 现在的小孩子接触戏曲比较少, 对戏曲知识了解也比较少, 我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寻找中国古代或者现代有关戏曲的小故事, 并在正式学习前相互交流。不同的学生选择的戏种、故事都会有所差异, 学生在彼此交流中可以吸收更多的戏曲知识。而后我再进行简单总结并引入京剧的起源故事: “小朋友都知道乾隆爷吧, 就是在他过八十大寿的时候, 一位官员请了一个徽剧班子进京给乾隆爷祝寿, 徽剧唱腔优美, 乾隆爷很是喜悦, 自此, 徽剧便在京城扎下了根。道光年间, 汉戏也进了京城, 俗话说 ‘一山容不得二虎’, 但在艺术的殿堂中, 两种艺术形式却可以充分地磨合交汇, 最终形成集两家之长的新剧种, 也就是京剧。”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不仅对京剧的起源有了深刻印象, 也对这两个同样优秀、风格却不同的剧种融合的产物产生浓厚兴趣。这时, 我再播放欣赏曲目, 学生就能以积极的状态跟上教师的思路, 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课本中包含了许多故事性组曲, 在进行相关章节的学习时, 教师可采取播放乐曲, 让学生在脑海中构想故事情节的方式。例如三年级上册的《鹅妈妈组曲》, 我先播放 《小拇指的故事》一节, 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感受不同乐器营造的不同情感与氛围: 开篇小提琴断断续续的声音仿佛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崎岖的山路, 而在第一乐段双簧管忧郁抒情的音色中又仿佛看见了一个孤孤单单在森林中踽踽独行的小男孩……通过聆听与想象的结合, 学生可以深入乐曲情境中, 学习态度愈发认真, 学习效率也大幅提升。

二、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艺术来源于生活, 音乐作为一种基础的艺术表现形式, 众多优秀乐曲都是音乐家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经过了艺术加工, 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杜威说得很有道理。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 解开对学生的束缚, 让其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往往比一味地填鸭式讲述效率高得多。例如三年级上册 《健康歌》章节, 在进行基本知识讲解后, 我组织学生一起学跳相应的健美操, 在此基础上, 可让学生课后选取类似的动感曲目自行排练, 一段时间后进行展示交流。在编排动作、反复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韵律知识, 强健了体魄, 还实现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 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音乐课程标准》 中提到:“音乐教学应拓宽领域, 突出开放性, 教育内容应尽可能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 让学生有形象的体会与感触。”比如五年级上册 《美好的祝福》 一章, 许多歌曲都是与生活中常见的节日相关的, 因此我在课堂开始时, 提出问题引入情境:“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过节呀? 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呢?” 学生立即被吸引, 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节日。教师继续引导: “每一个节日都有许多适合节日气氛的歌曲, 同学们能想到什么例子么?”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与生活实际, 很容易想到之前学过的 《铃儿响叮当》 和《拜年歌》。此时, 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到课堂学习中, 我顺势导入这一章的内容, 欣赏电子琴和吉他分别演奏的《平安夜》 和民乐合奏 《花好月圆》, 让学生对比不同乐器带给听众的不同感受, 体会音乐中蕴含的节日氛围。

三、感同身受———创设情感情境

音乐是一座心灵的桥梁, 没有国界, 无须过多的语言表达, 只要用心去聆听、去感受, 便能与其产生情感的共鸣, 穿越世间纷乱, 回归心灵的本真。情感教学是音乐课堂最显著的特点, 美妙的乐曲总是能传达曲作家的各种心境, 或是悲壮慷慨, 或是灵动轻快。创设情感情境是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六年级上册 《我的祖国》章节教学中, 我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创设情境, 以雄浑壮阔的声音激发学生埋藏于心底的爱国火焰, 而后演奏 《红旗颂》, 让学生进行对比, 学生很快发现两首歌的前奏部分有些相近, 《红旗颂》 突出了三连音, 更具紧迫感。在学生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爱国热情与红色激情时, 我播放了自建党以来党与国家走过的艰辛历程, 引领学生了解历史, 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音乐情感是超越距离、超越国界的, 不同国家的人民有着相同的美好期待, 期待世界和平, 期待和谐地球村。五年级上册 《绿色畅想》 章节, 教师可以以Michael Jackson广为传唱的“The Earth Song”开篇引入, 让学生在如泣如诉的歌声中、在直击心底的疑问中感受歌曲传达的热爱地球、热爱和平、保护家园的强烈意愿, 并实现共鸣。在铺设好情感情境后, 再引入课堂学习内容 《绿色的歌谣》 《森林狂想曲》, 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无私给予人类的馈赠。最后学习合唱曲目 《手拉手, 地球村》时, 学生会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从而在心中种下 “地球是我家”的小小树种, 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良好引导。

四、奇思妙想———创设思维情境

苏格拉底说: “教育是把人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步入中高年级以后,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这一阶段的有利引导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而音乐恰好是一门充满想象力的艺术, 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 学生可以发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构建奇异瑰丽的幻想世界, 实现与音乐作品的情感融合。例如五年级下册 《环球采风》章节中, 每一组选曲都有着极强的表现力, 能够让人在聆听的过程中形成或壮美或秀丽的景色印象, 尤其是《大峡谷》 组曲, 运用多种音乐元素, 生动描绘了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教学开始时, 我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片段进行联想, 而后播放全曲, 让学生聆听想象, 交流自己透过乐曲看到的景象。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丰富, 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远在天边 身临其境 篇4

周围景点轻松玩

打开平板,启动软件“全国知名景点”(下载地址:http://t.cn/zWvbNx6),屏幕顶部显示了广州的详细天气情况,比较体贴。软件定位到程佳楠所在的具体位置,下面是周围的景点(如图1),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很方便。

如果不习惯列表的方式,可以直接在地图上查看,点击屏幕右上角的地图小图标,蓝色小圆圈表示程佳楠所处位置,其他的绿色小球表示周边的景点,看来周边的景点还真不少,一个一个挨得太近了不好分辨,可以将地图放大,这样查看就方便多了。点击绿色小球,就会显示该景点的名称(如图2),点击名称就进入到该景点。

秦非航想去黄埔军校看看,就点击该景点,显示出黄埔军校的景点介绍、景点概况、交通信息和风景介绍(如图3),很详细,秦非航看了介绍很感兴趣,于是程佳楠陪秦非航去了黄埔军校。

远近景点任我查

程佳楠用“全国知名景点”在广州陪秦非航玩了个痛快,秦非航打算在孩子开学前几天陪儿子去北京玩几天,也需要预先了解一下北京景点的情况,于是趁机让佳楠帮着查查。进入“全国知名景点”,全国各地显示出来,秦非航选择“北京”(如图4)。就看到了北京各大景点的列表,进入景点后可以查看该景点的详细情况(如图5)。遇到感兴趣的景点,可以点击屏幕右上角的+号将该景点收藏起来。以后要查看这些景点时,进入“景点收藏”查看即可(如图6)。

“身临其境”教学 篇5

●巧妙导入酝酿情感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教学中, 教师要入情, 学生读书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要“沉入”课文, 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 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情动于中, 而形于外, 激发出自身的情感潜能, 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推动, 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心理学表明, 在一定刺激情景中的某种情感能感染在场的人, 并使其产生性质类似的情感。教师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融入教学, 扣人心弦, 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氛围, 主动探索知识。

如教学《早发白帝城》时, 教师用充满情感的语调叙述李白当时的处境:李白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 一次获罪被流放到离家很远的地方, 可走到半路白帝城这个地方, 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消息, 他可以回到家乡江陵了, 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这样就为学生理解此诗奠定了基础, 以便使学生领悟作者当时欢快、喜悦的心情, 体会整首诗也一定充满欢乐。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蕴涵的情感基础上, 要选准动情点, 打动学生, 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精心设问激发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投入情感, 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并打动过内心的那些东西, 才会刻骨铭心,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群体, 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有自己的审美观和褒贬取向。高明的教师总会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他们倾注情感学习, 以期收到极佳的效果。研究表明,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角色, 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 灵活设计问题, 大胆地引导学生, 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汪智星老师在讲《詹天佑》一文2、3自然段时, 他是这样处理的。

师:大家是否知道, 这条铁路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修筑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自然段。请大家边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思考, 无论是读到一个词、一个句子或一段话, 只要脑子里产生了问题, 就用笔及时地把问题记在书中相应的地方。看谁提的问题和我提的一样。 (生默读并及时批注)

师:读完了吗?有疑问吗?我想请同学们猜猜我要提什么问题。如果有同学猜着了我提的问题, 那么, 我立刻向他鞠躬。

(学生纷纷提问题, 师先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评价)

师:没猜中不要紧, 可喜的是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要提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仔细看 (课件出示问题——喜、怒、忧、乐, 读了课文2、3自然段以后, 你是哪一种心情)

生:我的心里是“怒”

师:哪一句话使你内心充满了怒火, 你就愤愤地读出来。大家听听他读得够不够气愤?

生:读

师:谁能读得令人更觉得气愤?

……

以上这些问题, 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文本, 带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上气氛由片刻的宁静迅速转向活跃, 因为这些问题与学生读课文时的感觉相关相通, 他们似有触动, 又不明晰。费心思的是又不能很轻易地回答, 需要仔细思量才行。这样设计问题的巧妙之处首先在于提问有煽情作用, 它直接问在学生的心坎上, 把学习课文与学生的情感紧紧联系起来, 学生再不是冷峻的读者, 而是事件的参与者。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提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感悟、体会的空间, 一个情感、思维、自主感受发挥的余地。由此可见, 教师提问要选准切入点, 于最动情处设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如果学生最大限度地披文入情, 就会在课堂上出现小脸通红, 小眼发光, 小口常开, 情到、理到、乐也到的境界。

●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情感离不开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 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进入角色, 产生情感体验。例如, 教学时用CAI课件渲染情境, 用讲故事、表演、实物演示等再现情景, 努力做到在情境交融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一位教师在教学《荷花》一文时, 先用课件展示荷塘美景, 让学生产生愉悦感, 然后引导学生配上动作、感情朗读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句子。学生可以站起来非常自由的比划着自己认为合适的动作, 他们用双手拢起表示花骨朵, 用翘起的手指表示展开的花瓣。他们的头脑、眼睛、嘴巴、双手并用, 根据自己的理解, 读得非常投入, 非常有感情, 孩子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教学《恐龙》一文时, 让学生带上模型、图片、卡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恐龙, 学生津津乐道, 有说不完的话题。课后, 让学生做关于恐龙的专题作业, 使其情感延伸强化。一切教学情境的创设, 都要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赞可夫说过, 只有在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语文学科上的才能, 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开展活动延伸情感

一切客观领域都存在着语文学习的信息源。现在提倡开展情境化的语文的学科活动, 力求构建一种“大语文观”的活动策略, 让学生在超越课本、超越课堂的开放式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语文意识”, 获得充分发展。凭借情境, 学生在课堂上了获得形象的感染、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 进而会产生进一步发展的自我需求。教师要注意适时把握, 与学生在共同拓展情感中获取新的发展。这里有对事理的深化认识, 比如, 学了《恐龙》, 师生一起查阅资料, 探讨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举行一次《恐龙灭绝之迹》小小讨论会。这里有对情感的深入体验。比如, 学了《林则徐虎门销烟》, 师生一起读读历史, 看看《林则徐》的片子, 了解鸦片的危害, 了解当时的国情, 进一步感受林则徐销烟的不易和决心之大, 让这样一个故事, 这样一个任务, 留在学生的人生长河中。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慢慢地渗进学生的血液, 不知不觉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成为其一生的财富。语文学科活动追求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合效应, 教师应鼓励学生跨越学科本位, 将多门学科整合贯通, 从而形成更为概括的立体网络式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活动中延伸情感, 培养自主意识, 发挥创造才能, 发展个性。

“身临其境”教学 篇6

一、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游戏情境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学生, 他们好奇心强, 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每一个细胞, 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学习之中。

在教学三年级“认识自己”时, 我请了4位学生排成一排, 让其他学生观察, 通过教师描述的某条特征, 能不能找出是这4位学生中的哪一位所具有的?谁还能描述出更多的区别于其他学生的特征。如“她是单眼皮”“这位学生不仅有长长的辫子, 笑起来还有可爱的酒窝”等, 通过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 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均有明显的提高,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了起来,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故事情境

创设贴近生活的故事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联系实际生活,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动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兴趣爱好, 真正实现导入“生活化”,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这样将生活融入科学课堂, 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有效性。

在四年级上册第15课的教学“昼夜的形成”时, 我首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昼夜的交替现象是我们每天生活中都要经历的,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有趣的现象呢?”在这样的思考中, 我先将科学家哥白尼认识天体运动的科学探索过程以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 学生从中了解到了日心说的形成。接下来, 再请学生运用桌子上的日常工具:手电、地球仪、贴纸等, 像哥白尼一样探索天体的运动, 从中思考和模拟昼夜的形成。通过活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大家被哥白尼坚持科学真理、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深深触动, 学生都力争做现代的“小哥白尼”。

三、创设开拓思维的交流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搭建一个平台, 让学生在知识的混淆处、概念的模糊处、学习的重难点处“辩论”, 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 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加深记忆。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集智取长、协作创新。让学生之间“互辩”, 能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在五年级上册第13课的教学“冷水和热水”中,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将桌子上的一杯热水快速变为冷水?“放冰块”“用电风扇吹”“再拿个杯子来回倒水”等等, “大家想了很多办法, 那么这些方法都可行吗?为什么呢?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吗?”大家在这样的问题中, 不断思考、分析、学习, 最后有学生说出可以利用桌子上的另一杯冷水, 把热水的热量传给冷水。

四、创设富有探索性的操作情境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探求新知时,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富有探索性的操作情境,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四年级教学“小吊车”一课时, 学生既好奇又兴奋, 之前看到生活中的吊车本事可真大, 能把重物不费力气地吊到高空, 运送到目的地。今天, 他们就要亲手制作出这个“大力士”, 而且还能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 为什么拥有这么大的力气。学生通过自制小吊车及进行小吊车实验, 发现小吊车臂的运动与牵引它的两根绳有关。当放松上牵引绳, 拉紧下牵引绳时, 吊臂向下运动;当放松下牵引绳, 拉紧上牵引绳时, 吊臂向上运动这一规律。这样, 学生通过操作小吊车的牵引绳, 使重物就在一上一下中被运送到了目的地。本来较为抽象的规律,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操作实践简单地理解了。

情境课件, 让远程教育身临其境 篇7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前言中写道, 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 它决定了我们的生存。在这样一个比特统治一切的数字化时代, 计算也决定着教育的形式。信息化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网络环境的普及使得远程教育得以实现和正式应用。

从广播电视大学、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 到各种网络学院的兴起, 远程教育的形式不断进步。由于成本低、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所以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远程教育。

为了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获得满意的教育感受, 远程教育离不开多媒体技术, 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但是, 即使有这么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 远程教育给人的感觉还是无法与现场教学相提并论。

课件在远程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弥补了视频播放无法互动和图文展示容易引起疲劳的缺陷。但课件也有两点不容易实现的地方, 那就是师生互动和可见情境。没有情境就缺少临场感, 而临场感正是避免枯燥和保持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很多人不习惯看电子图书, 对纸质图书却乐此不疲, 就是因为电子图书缺少捧在手中的临场感觉, 不能自由自在地随时随地翻阅。3D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强烈的临场感受。而远程教育需要的也是临场感, 情境因素的加入, 正是为了增强临场感。

●情境课件应运而生

前面提到了两个制约远程教育的因素:师生互动 (注意, 不是人机互动) 和可见情境。前者不大可能实现, 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人力问题, 完全解决就违背了远程教育的初衷;后者则完全可以依靠技术实现。

情境可以很好地避免学习枯燥, 这正是远程教育与现场授课效果差异的制约性因素之一。在传统课件中加入情境因素, 并不是很复杂的技术问题, 于是, 情境课件应运而生。情境课件, 也称情景课件, 是以丰富的音频、视频和屏幕状态实现教师语音、动作和课件同步显示, 从而再现教师课堂教学情境的课件。

情境课件最为朴素的展现, 就是课件加教学现场, 最常见的是“PPT+教学录像”的方式。在2005年前后, 这种方式的课件在各所大学很是流行, 其中以科建的流媒体格式 (文件扩展名为.csf) 居多, 甚至被称为“大学流媒体”、“大学课程专用格式”。

CSF格式文件可以把PPT格式文件的操作和教师讲课的视频完美结合, 曾为很多大学和大型企业采用, 制作教学录像和进行远程教育。这种格式可以将非常多的媒体格式包含在其中, 而不仅仅限于音、视频。CSF流媒体格式从最早期的单视音频媒体, 到兼容特殊的屏幕流媒体格式, 发展成兼容多种流媒体体系, 含有更多扩展的媒体容器结构, 能够充分展现动态多流体系的魅力。

CSF格式文件中包含了音频流、视频流、屏幕流, 需要使用科建流媒体播放器Scenic Player播放。播放界面有两个窗口, 分别显示教师授课视频和演示文稿动态, 而且支持多显示器分屏播放 (如图1) 。

现在的主流播放器都包含了支持CSF格式文件的插件, 可以直接播放CSF格式文件, 如暴风影音、Windows Media Player等, 但是很多不会出现视频流的播放窗口, 只有音频和操作展示。Scenic Player不仅仅是用来播放CSF格式文件的, 它也支持AVI、WAV、MP3等媒体格式的播放;而且它还可以用于实时转播、在线点播甚至录制课程等。在连接上Scenic Station视频服务器后, 就可以接收它的视频直播了 (如图2) 。

●情境课件的技术实现

从技术实现上看, 情境课件是一种多流合一的课件制作技术, 不仅有音频流、视频流, 还有屏幕流, 而且音、视频既是分离的, 又是同步的。实现了屏幕状态的实时记录和音视频同步, 也就实现了情境课件的制作。

目前能够制作情境课件的软件还比较少, 并且同时还需要硬件的支持。这里仍然以CSF格式课件的生成为例介绍。

通常CSF课件是由科建公司提供的Scenic Recorder、Scenic Live、Scenic Station等相关系列产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实时记录而成, 充分体现了现场教学情境和氛围, 从而得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 录制过程肯定是需要摄像机的。

Scenic Recorder是一款流媒体录制器, 用于教学过程的录制、多媒体的演示以及教学资源的制作等, 能够记录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将现场教学情景同步制作成情境课件, 正是CSF格式文件的生成者。Scenic Recorder既能将教学情景录制成多个通用的WMV文件, 也能录制成单个CSF格式文件, 重现课堂情景, 具有极强的教学真实感和渲染力。

相关软件Scenic Station是一个教学终端软件平台, 无论是用于实时教学 (充当Scenic Player接收直播的服务器) 还是异步教学 (录制后播放) , 都能将现场教学情景, 如教师的形象、声音、即兴板书、多媒体演示、电子讲稿、计算机操作过程、实物展台的影像等, 同步呈现在远程学员面前, 再现多媒体教学的真实情景与现场教学气氛, 使学员身临其境。在实时教学中还能实现师生间多点互动交流。

另一款相关软件Scenic Live则是一个实时直播系统, 通过实时采集本地的视频、音频、屏幕信息, 将教学视频、语音和讲课内容进行实时直播, 让多个班级的学生能够同步接收, 同时也能将授课内容录制成流媒体文件, 甚至还能轻松构建校园网络电视台。

此外, 生成的CSF格式文件还可以编辑。通过Scenic Editor, 可以对现有的CSF格式文件进行分解、合成、过滤、剪切等编辑操作, 还能创建索引、转换码率等。比如, 可以将视频流去掉, 保留音频流和屏幕流, 给CSF格式文件瘦身。

●自己制作情境课件

根据多流合一的特点, 我们也能开发自己的情境课件格式, 但是需要一定的文件编码基础和编程能力。因此在有可用的制作工具时, 还是使用较为大众化的格式为好。

其实还有一个简单的思路来实现情境课件, 那就是把视频流和屏幕流合并成一个视频流。再加上音频流, 这样得到的是一个标准的视频文件, 音频、视频、屏幕完全同步。具体方法如下。

1.教师在将要进行操作的计算机上安装屏幕录像软件, 用来录制屏幕流, 保存为视频文件格式。可用的软件很多, 如屏幕录像专家、Cam Studio、BB Flash Back Pro、Hyper Cam、Techsmith Camtasia Studio等。

2.准备好录像机, 教师示意可以开始后, 启动录像机录像, 同时教师计算机启动屏幕录像。

3.讲课结束, 停止屏幕录像软件和录像机的录像, 录像机的录像通过采集卡采集后, 与屏幕录像的视频文件一起进行合并编辑。可用的软件有会声会影、Premiere等, 可以进行视频编辑的软件一般都可以。

注意屏幕录像软件要先设置好录制区域, 最好考虑好视频合并后的长宽比标准问题。在视频合并时, 可以将两个视频 (屏幕操作状态和教学录像) 叠加在一个空白的背景视频上, 做成画中画效果, 二者的大小和比例根据个人喜好调整, 一般让屏幕操作的画面大一些, 便于看清内容, 教学录像的画面可以小一些, 还可适当裁剪, 添加字幕。如果两个录像不是很同步, 还可以在时间线上很方便地调整。因为语音是录像机录制的, 跟教学录像是完全同步的, 只要保证语音与屏幕录像同步就没有问题了。有些屏幕录像软件还可以录制声音, 可以直接对比是否同步, 同步后屏蔽掉效果差一些的录像中的声音即可, 避免重音干扰。此外, 还要保证合并后的画面是标准的长宽比例, 也可以是宽屏的比例, 以方便常用播放软件的播放, 最后输出为视频文件。

这样得到的情境课件, 实际上是一个通用的视频文件, 与CSF格式文件相比, 它也实现了多流合一, 但是不足之处是, 播放状态下无法分别调整屏幕操作和教师状态的画面, 因为已经合并成一个了。

另外一个思路是利用Flash, 将屏幕流和视频流两个视频分别加载到两个影片剪辑中, 在时间轴上同步播放。这样得到的课件是一个SWF格式文件, 一般的Flash播放器都能播放。与视频文件相比, SWF格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而且在AS脚本的支持下, 还可以实现两个画面的分别调整, 完全可以媲美CSF格式文件。为了加快加载视频的速度, SWF格式文件中的视频可以采用FLV流媒体格式 (可用格式工厂等软件预先转换) , 但是视频的清晰度会比CSF格式文件逊色不少。由于篇幅所限, 具体操作方法不再详细叙述。

视频合并的方法简单易行, Flash合并的方法稍微麻烦一些, 但功能和效果要好得多, 适合个人制作。而使用Scenic Recorder录制CSF格式文件, 则方便快速, 适合商业制作。

情境课件的使用, 为远程教育增色不少。但是, 教学效果并不能仅仅依赖于课件, 课程设计的科学和优化,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讲授者的教学功底和远程影响力, 才对远程教育的效果起决定作用。相比传统课件, 情境课件可以让我们增加一些身临其境的感觉, 提高课件的感染力, 这已经足够了。

“身临其境”教学 篇8

什么是“身临其境解题法”呢? 简单地说, 就是我们在解题的时候, 绝对不要单纯地作为一个应试者, 而应该作为这个故事的导演或者演员, 想象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 仿佛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你会是什么感觉? 你有什么体会? 身临其境地想一想这个场景, 那么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和细节欣赏就容易多了, 自然而然, 解题的过程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那么,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怎么进行“身临其境解题法”的指导和应用呢?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会扮演角色, 争取融入氛围

在平时开展完形填空解题训练的过程中, 笔者要求学生把它当做一篇文学作品欣赏。当做一篇散文或是小说, 认为自己就是故事的那个主人公。自己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融入故事的环节和氛围, 身临其境地理解和体会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情绪、每一个表情……以2013年福建省高考题为例: (节选)

We cannot go into the house, but I can still walk through the rooms in memory.Here, my motherin her bedroom window and wrote in her diary.I can still see the enthusiastic familyinto and out of the house.

47. A. layB. playedC. stoodD. sat

48. A. marching B. looking C. breaking D. pouring

作者回忆起老房屋中的场景:母亲 (A躺B玩耍C站立D坐在) 窗前写日记。满腔热情的家人们 (A大步走, 行军B看、调查C闯入、破门而入D涌进) 房屋。各个选项之间的干扰性是非常强的。大部分学生无法立刻就做出选择。笔者建议学生把这一幕场景想象成为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每个人都作为主人公来观察和体会当时的场景, 融入当时的氛围:母亲写日记, A躺B玩耍C站立似乎都不大可能 , 而应该是坐着写。家人们进出房屋, A大步走B调查C闯入、破门而入都不合情理, 挤进挤出pouring最符合文义。通过这样的体会和感受, 一些非常具有迷惑性和干扰性的选项就不是那么模棱两可和令人恐惧了。

二、结合语境, 体会细节, 利用暗示

Context (语境 ) 的定义是 :“某事或某物发生的环境或应该考虑到的环境或背景。”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完形填空的语境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空格前后的单词、词组和句子的细节内容;2.全文的结构和主旨大意;3.作者的文化背景、写作思路、态度观点。只有正确理解了语境的完整含义, 才能做出正确选择。所有文章都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而上下文则是创设语境的基础, 也是逻辑推理的依据。学生要学会在解题过程中一边阅读, 一边体会细节, 在此基础上进行猜测、推断、归纳和验证。这一切活动的前提是:学生把自己完全放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之中, 如此才有可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细节体验。同时, 几乎所有完形填空中都会设置前后互相暗示的考题。从对历届考题的研究情况来看, 这种暗示多为前面埋下伏笔, 后文提供暗示的线索。也就是说, 前面的某些填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 或是线索不清, 或是语境不明, 无法填出, 但只要我们继续往后看, 就会发现在后面的某个地方一定会有暗示。所以, 考生做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不要浪费这些“免费的午餐”, 提高解题准确率。以2012年福建省高考题为例: (节选)

The driver acknowledged my instructions but did not move off.Instead, he lookedat me. “Raddar?”he said, using my childhood nickname.I was astonished at being soaddressed .

49.A.anxiously B.carelessly C.disappointedly D.fixedly

50.A.familiarly B.strangely C.fully D.coldly

作者在乘坐出租车时偶遇多年未见的故友, 故友49 (A焦虑地B粗心地C失望地D紧紧地) 看着我。结合当时的语境, 我们可以体会他乡遇故知的那一幕场景, 一定是一直紧紧地盯着看, 即要确认眼前这个人就是自己的老朋友, 所以应该选择D. fixedly。接下来, 当作者听到对方叫了自己的小名时, 感到非常奇怪, 因为这个称呼是非常 (A熟悉的B奇怪的C完整的D冷漠的) 。如果学生身临其境, 把自己假设为作者, 那么应该不难体会到自己的小名是多么熟悉, 自然会选择A.familiarly。这样类似的体验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模拟和强化, 慢慢地, 学生就会习惯这样身临其境体会了。

三、结合生活常识, 注意文化差异

完形填空往往是内容相对完整的一个语篇, 其间交织渗透各类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常识, 如文化、风俗、生活常识及科学知识等。例如不同国籍的居民见面的问候方式是握手、点头、拥抱还是亲吻? 不同国家居民的出行方式不尽相同:是汽车、自行车、步行还是划船? 甚至可能是骑马。当然, 类似的生活常识和文化差异在教科书里面不一定有, 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指导考生在解题时把自己假设为同一背景下的人或者事, 站在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角度理解和体会文章。那么, 许多本来看起来似乎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情况, 就不是那么突兀了。尤其是注意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 将会大大简化解题过程中复杂的分析与判断过程, 节省宝贵的时间, 顺理成章地选出正确的答案。例如:

Afterthe British flag at the Pole, they took a photograph of themselves before they started the 950 -mile journey back.

2. A.growing B.putting C.planting D.laying

根据常识, 南极地区冰雪覆盖, 须费很大的劲将旗插进极地, plant在这里的意思是“安插”、“插牢”, 故答案为plant。

Every morning she would give him breakfast in bed and bring him the paper to

A.check B.read C.keep D.sign

外国人早上有读报的习惯, 题中的paper指的是报纸, 这是理解本文细节的关键, 有了这些文化背景知识, 可迅速推断出正确答案为B。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篇9

关键词: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目的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20-0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往往会将数学课上成口语交际课,失去了数学课的“味道”。这种现象若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影响数学教学质量,还会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

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一、情境创设应有目的性

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追求热闹。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案例】四年级《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红豆蛙、绿豆蛙爬坡比赛的故事吧。红豆蛙和绿豆蛙比赛爬坡,红豆蛙爬得很轻松,绿豆蛙却爬得很累。”

提问:“你能用这两根线段来模拟它们的爬坡路线吗?”

学生上黑板尝试摆爬坡路线,平缓坡容易爬,陡的坡难爬。

导入后立即出示气温统计表,进行新授。

【思考】情境创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要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數学问题。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赶时髦的点缀品。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情境内容应有生活性

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片断师:“天气变冷了,老师想买一件棉衣。星期天,老师来到百货商场,看中两种款式。第一款:4件共456元;第二款:每件121元。哪种款式的棉衣便宜?便宜多少元?”

学生列算式:121-456÷4。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学生口述运算顺序。

【思考】情境创设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儿童的数学是现实数学,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一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数学地思考。

三、教学情境应有有时代性

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动物王国”,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案例】《圆的周长》

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与学生开展了对话——师:(绘声绘色地)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一个无精打采的声音)听过。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可这一次它们是绕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引出圆的周长)。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故事,学生中却有人在嘀咕:“又是动物王国……”“这种故事我们都听了几十遍了,还把我们当小朋友看。”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昏昏欲睡,参与度不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思考】: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新颖。但“生动、有趣、新颖”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只要是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

四、情境形式要应有多样性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当然我们要防止课堂教学的“唯情境论”倾向,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在公开课、比赛课中,有的教师创设了太多太杂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课件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为地降低思维要求,变成以机器灌人。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更有效。

“身临其境”教学 篇10

以上观戏偶得正是现在所提倡的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动作表情, 辅之以生动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 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仿佛置身其间, 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 “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 启迪思维, 发展想象, 开发智力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 在学生听课时动之以情, 下面就我个人在授课中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采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描绘画面, 让学生在听课时产生画面感

例如, 我在讲析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时, 由于开头两句“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是叙述诗人的行踪, 比较枯燥, 学生不易感知蕴含在这两句诗中的诗意与作者的感情, 于是我采用了如下的语言———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 峰峦耸立, 上有孤山寺, 是湖中登览胜地, 诗人春游西湖, 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西一路走来, 远望西湖水面春水新涨, 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 天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 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 朵朵白云低临水面, 像要探足水中洗濯一般, 故曰“云脚低”。这样一描述学生们不仅感到了西湖春来水涨, 水面上升, 春气扑面的画面, 也从中体味到了作者春来赏西湖美景的喜悦之情。学生在老师充满感情的形象描述中, 仿佛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作者的行踪与情感, 既理解了诗意又体会到了诗的感情,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满含情感, 富有感召力, 学生才能在教师的语言带动下体味出诗文中蕴含的情感。

二、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 把学生带到文本的境界中

有一个公式这样表述: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这个公式形象地表明了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特殊作用。例如, 在讲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片段时, 我在课堂上模仿鲁提辖与镇关西的对话时就辅之以两个人物的面部表情, 先是鲁提辖郑重其事一副公事公办的表情, 镇关西唯唯诺诺一副讨好的表情回答, 继而是鲁提辖在听到郑屠户讪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时的睁大眼睛怒目而视。这样一表演全体学生都被老师的面部表情和语言带到了文本的意境中, 对理解鲁提辖的粗中有细就有了感性的体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以适当的面部表情配合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教学,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 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肢体语言是无声的“语言”, 在以语言和文字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使学生更易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 我在教《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时, 在讲到文中通过“笑”这个细节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时, 就在课堂上模仿文中各个人物的笑和动作手势, 学生在看到教师的模仿后, 很容易地就说出了各个人物的感情心理, 然后再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模仿人物, 在快乐的氛围中, 这一课的难点就顺利地解决了。

如在教授《孔乙己》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把握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感情心理, 我在讲台桌上模仿了几种排钱的动作姿势, 让学生揣摩哪一种最符合文中孔乙己的心理, 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很多学生甚至边模仿孔乙己的动作边思考人物的心理, 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排”字既写出了孔乙己的穷酸样, 又表现出他在“短衣帮”面前摆阔气的心理。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文中人物形象, 又在不知不觉间学会了怎样赏析文章的语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如果缺乏肢体语言的有机配合, 即使再好的教材, 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课堂上教学双方的信息交流还是显得不够完善。然而肢体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时, 需要反复斟酌, 要适量和适度, 还要精炼、简洁、明了,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不能过多或过滥, 更不能心血来潮, 矫揉造作,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以至影响到整个教学流程。教师要仔细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 审时度势, 把肢体动作、目光、表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之自然、和谐、统一, 具有艺术性;更要把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地驾驭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这对教学过程中的双翼, 不偏废任何一方, 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完美性。

上一篇:电炉变压器的无功补偿下一篇:农村基层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