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之重

2024-10-01

德育教育之重(通用12篇)

德育教育之重 篇1

班长小袁是“优秀生”,在初中阶段几乎获得了德智体全面的荣誉,进入高中后优势依然明显:成绩优秀,能力强,当选班长后,又被学校推荐为新一届学生干部候选人,发展态势良好。但问题也接踵而来:先是坚决不听取老师意见,将“文科男还是理科男,谁更适合做老公”这样的问题拿来作为学校庆国庆的辩题,造成了不良后果;后又在代表学校外出参加辩论时,随意外出旷课。

上述案例,其实并非个案,联系全国一流大学学生出现的极端事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绕不过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学生,如何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一、小袁是否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如果我们把品德视为道德认知,那小袁应该是品德的高分,因为智力强的学生对学校的德育领悟能力强,能说会道,思想品德课成绩也一定很优秀。如果我们把品德视为能力,那小袁也应该是品德好的学生,因为他拿了各种各样的奖状,学习上更是出类拔萃。如果把为校为班争光视为品德的主要标志,小袁对班级、学校甚至对区的贡献一定不小,当选各级“三好”学生理所当然。

但小袁是否真的就算品德优秀?品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怀德”,德就是“利人、利他、利天下”。潘菽教授认为: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固定的特征。如爱祖国、集体主义、守纪律、助人、勤俭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说小袁学习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出众,但难以认定其品德优秀,更不能褒奖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因为品德有其特定的内涵,如守纪律、帮助人、关心集体、爱祖国。品德不仅包含认知,而且是稳定、持久的行为。从小袁进入高中后发生的那些事来看,我们有理由怀疑其纪律素养、规则意识、尊师行为等存在明显不足或问题,只是被各种光环掩盖了。

二、在小袁的成长中,教育缺失了什么?

我国的教育目标,德为首,居智、体、美之先,无人异议。但从教育实际看,学校德育一些老问题难有突破:

1. 底线不清。

德育目标体系中,往往是方向目标清晰,达成度目标模糊,甚至缺失。如我们在进行关爱教育时,没有把不妨碍他人作为教育底线。在对学生进行自主教育时,也没有把遵守规则作为道德底线。小袁的问题,违反了外出、缺课要请假,组织活动要得到老师同意等规定,而这些其实都是道德底线问题,在小学阶段就应该解决。

2. 德育无序。

我们都说德育要分层次、分阶段,螺旋式上升,但现在德育由上而下运行,教育内容往往成点状。其实,基础性教育应该一以贯之,只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或不同道德水准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罢了。初期一般为教师要求、家长督促,使学生做到、做好;而后要养成习惯,实现行为自觉;再后要求由一般习惯成为道德习惯,以尊重他人、对他人和集体有利为行为动机,并逐步扩展到遵守社会公德。如果教育呈碎片化,学生就可能停留在某一低级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要建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长效机制和有效形式”,其中“长效机制”就是要求德育要有序、持续发展。

3. 德育的生活化缺位。

学生的道德成长,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面临各种困惑,遇到各种问题,学生会有主动学习的诉求。但教育一般只给予他们一般的道理,不联系他们的实际问题,这些道理就难以成为他们品行的一部分。如我们告诉学生缺课要请假,但小袁碰到的问题是代表学校参加活动,是否也要请假?如果小学、初中老师都没有告诉他请假的道理,我们就没有理由认定,小袁出现的问题全是他个人的。

三、怎样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1. 教师要发自内心,认同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性

我国有重德的历史传统,《周易·象传》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认为有良好道德的人,才能有所作为;孔子当年倡导的理想人格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作为人格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我们应该赋予这些文化传统以时代意义,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甚至轻易舍弃。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一指标对中小学教师坚守德育阵地、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具有重大意义。面对小袁,我们确实需要反思,对学生的片面要求和学生的人格缺陷之间,往往存在因果关系。

2. 教师要尽己所能,不断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有几个方面不能忽视:其一,教育要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和途径,前后相继,努力促成学生将道德认知“内化为精神,外显为行动”。其二,教育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知道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如小袁,就要从“有事要请假”(无论是私事还是公事)、“组织学校和班级活动要听从老师指导”(无论是一般同学还是学生会干部)等教育做起。最近,我们在品德测评调研中发现,较普遍存在班级“全A”现象。这种模糊学生发展区的评价方法,让人忧虑。其三,对小袁的过失和错误,尤其是学校辩论题的擅自决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必须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钱文忠教授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做了《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的演讲,对缺少批评的种种教育表达了忧虑。当然,批评方式不能简单粗暴。

总之,我们需要以此作为教育契机,对小袁发生的问题,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让小袁能够尽快认识并改正,而不是一蹶不振。

德育教育之重 篇2

和林妙可一同被提起的,是那个叫杨沛宜的女孩。据说是,在奥运会上,因为长相而只能在幕后唱歌,让林妙可在台上假唱的小姑娘。

这两个同龄小女孩,因为奥运会上一首歌,一个台前,一个幕后的关系,被大家总会作为比较。也许就像网友们评论的,这些事,都不是这些孩子自己可以做得了主的。

只是,这件事过后,两个小女孩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个被妈妈拉着满世界的挣钱,一个被爸爸保护的好好的在学校里读书。如今,一个在演艺圈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一个依旧在学校里当学霸。

想想,一件事不能够说明什么,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相比林妙可的妈妈拉着女儿到处挣钱,我更加喜欢杨沛宜爸爸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时候孩子还小,需要爸妈来帮忙做决定。但是,爸妈的决定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德育教育之重 篇3

关键词:德育工作;思想教育;因人施教;健康成长

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成才的导师、班级工作的舵手是班主任。德育工作又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经过多年当班主任,发现带好一个班,首要任务是抓好德育工作。因此本人谈几点工作中的感受。一、探索德育新方法很重要

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掌握。主动探索发现新的方法:(1)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班主任的行动、行为、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观其行,而且听其言。要求学生做到。作为班主任只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2)用情感人,只要对学生要充满爱心,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对生病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组织学生关心照顾,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在一起,如班级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热爱集体、工作负责的好姑娘。可是她的父母离异,她从小就和爷爷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爱。当他听到或看到其他同学的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时,他很悲伤,很失落,一个人就会悄悄地流泪。作为班主任知道了她的情况后,亲切地和他进行了交谈。我了解了他的家境、询问了他的心思。开始用心辅导他:父母可能有他们的难处,大人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是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只要你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有同学和老师的爱,你并不孤立,加油吧!在学校里,我尽量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3)定好规章制度和德育评价机制。抓好德育工作必须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这样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而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完善量化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都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分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规章制度,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要求变成自觉行动,这样把德育工作正真抓到实处。

二、做好心理保健,因人施教

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必须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是这样做法的:

1、一个学生一个思想。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样就要求班主任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深入到学生的中间去,解决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个学生一个思想”。只要因人施教把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这样抓德育工作,作为班主任才算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2、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脆弱的心理素质,导致了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等这三方法。针对这些现象,我主动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关爱他人”活动,尊敬长辈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实践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了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关心之至。后进生的帮助不能急于求成,对与后进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循循善诱、多多指导。正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如我班李成勇同学有一次与四(1)的王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让大家失望。我没有责备他,而是帮助他,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他改掉了这个毛病。作为班主任我始终把教育学生和良好德育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学生通过教育、疏导、启示,让他们从心灵和思想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抓好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一个提高学生凝聚力和思想教育的精髓。只要做到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善于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我重视主题班会的内容,内容丰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用多彩各种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德育等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学期我开展过很多主题班。如《学雷锋、献爱心》,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得到德育的熏陶,思想品德的教育。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别人,培养一個有爱心,能奉献的合格小学生。帮助别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思想的人。

总之,抓好德育工作是每个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当然这三个方面内容是远远不止的,而抓好德育工作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相信只要每个班主任坚持不懈,抓好每一件班级工作,一定会培养出一些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 《教育论坛》、《德育教育》.

当教育博客承载教师专业发展之重 篇4

最初, 教师个体自发、自觉地利用教育博客进行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 颇有几分博客特有的草根气息。然而, 单凭教育博客, 是否就能够承载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

教育博客的发展与其说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倒不如说提出了挑战。博客只是一种现代化的工具, 发挥主动作用的只能是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 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使用博客就是要让教师意识到面对不断深化和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 自己需要成长、需要完善。相应来说, 教育博客的书写形式和书写质量才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只从形式上大谈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而不去深度研究教育博客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那么, 用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可能会成为“海市蜃楼”。

德育教育之重 篇5

要继续将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在134个县(市、区)、占全省93.9%的人口覆盖地区基本普及了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在163个县(市、区)、占全省98%的人口覆盖地区达到了国家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标准,提前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突破.这对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综合实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科教兴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 者:四川省教育厅 作者单位:刊 名:四川教育英文刊名:SICHUAN EDUCATION年,卷(期):“”(5)分类号:关键词:

德育教育之重 篇6

关键词:趣味阅读;小学语文;弥补缺陷

小学语文的趣味阅读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性、情感性以及良好的语感节奏,结合生活经历沉淀积累语文知识,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高尚情操与品格特征。在学校这个智力冲撞、生命力勃发的特定环境下,小学语文担负着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喷涌出耀眼光芒的重任。而阅读,大量的阅读正是满足学生的渴求,发展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的幸福感,这就是趣味阅读的全部意义所在。

一、趣味阅读的黄金期及独特性

1.知识存储和构筑框架

启蒙教育家蒙特梭利的研究结果指明:3岁即可看一人,意指3岁即可萌生出一个人的学习兴趣所在,而在持续的近十年生涯中则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强烈探究需求,这时期的学生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迫切需要人类进步文化的种子,需要老师及父母在他们的内心播下美好阅读的种子,例如,诗歌背诵、国学经典诵读、童话故事、自然科学知识等,这些种子深埋在他们的心底,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会在他们的知识储备库中不断得以发酵、沉淀和聚集,最终形成他们自身独特的知识构架。

2.奠基智力和健全心理

优秀教育学家曾总结出人脑智力启蒙和直观感性思维的发展乃源自于文学阅读,博大精深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在懵懂中获得知识功底、于一知半解中积累智力基石。阅读对学习存在困难、智力存在缺陷的学生较成绩优异者更能体现出它独特的魅力所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加强其感觉统合训练的同时更要加强阅读,就如同感光力弱的胶片更需要很长的感光时间是同一个道理,要反复、反复、再反复地强化他们的智力区,用更明亮、更长时间的阅读之光来照耀他们,才能将困难的学生从黑暗的角落释放出来,奇迹般地展现他们独特的人生。

二、小学语文辅导中趣味阅读应用要领

小学语文趣味阅读其实质是用兴趣之绳牵引学生的感观和知觉,浓郁的兴趣芬芳会引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达到潜移默化、培养人格的最终目的。

在趣味阅读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以下事项,用各环节间的联系巧妙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及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1.精心创建意境,导入文章主题

小学语文以低年龄段学生为对象,教材以优美感性的语言为主,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让学生理解文化精粹。如,《老人与海鸥》一课的内容讲解,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多种生物及鸟类的图片,配以它们生活习性的讲解,让学生活泼自由的天性在可爱的图片及教师生动的讲解中逐步进入文章的内容中去。

2.注入感情因素,培养心理阅读

凡是一篇好文章,都有它的立意和主题。优秀的教师要在课堂导入时,注重感情培养,用抑扬顿挫、丰富多变的表情带动学生的阅读情绪,注意掌握这其中的转折变化,让学生深切体会文章的内涵,在阅读的同时培养丰富的情感,激荡出学生的内心世界。

3.紧扣提问切点,理解阅读精髓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学会找到文章内容的提问点,根据学生水平设置不同层面的提问点,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极为关键。只有找到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切入点,学生才会依循这个问题去探索、去深究,循序渐进、前后相连的问题会引导学生开启智力,拓展思维,在阅读的课堂中就能真正领会文章真谛。同时,教师在问题设计的环节要贴近学生生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因为不熟悉的事物让人们觉得陌生,从而逐渐失去对它的原始驱动力,只有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与自己的认识相似或相近的特征后,那么记忆的关联才会得以开启,才有兴趣的驱动。被学生接受的阅读提问才是真正激发兴趣、理解阅读的精要所在。

4.鼓励迸发激情,赞许成就进步

任何一个学生都离不开老师赞许的眼光,任何一个进步都离不开鼓励的字眼。小学语文趣味阅读学习中贯穿始终的是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智力思维的推动。鼓励教育会极大地触动学生的神经,尤其是学习能力困难的学生,更要让表扬和嘉许环绕在他们的身边,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阅读中提升智力,发展思维。

总而言之,抓住学生的黄金阅读期,尽早确立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将是一个人智力语言发展至关重要的节点。为了让每个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就要重视黄金阅读期趣味阅读对启智、育性方面的重大作用,也许人类思维的奇迹就蕴藏在“趣味阅读”之中呢。

参考文献:

[1]孟宪娣.谈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创设策略[J].教师,2012(30).

[2]甘青.浅谈小学语文情趣教学[J].教师,2012(19).

德育教育之重 篇7

一、趣味阅读的黄金期及独特性

1.知识存储和构筑框架

启蒙教育家蒙特梭利的研究结果指明:3岁即可看一人,意指3岁即可萌生出一个人的学习兴趣所在,而在持续的近十年生涯中则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强烈探究需求,这时期的学生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迫切需要人类进步文化的种子,需要老师及父母在他们的内心播下美好阅读的种子,例如,诗歌背诵、国学经典诵读、童话故事、自然科学知识等,这些种子深埋在他们的心底,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会在他们的知识储备库中不断得以发酵、沉淀和聚集,最终形成他们自身独特的知识构架。

2.奠基智力和健全心理

优秀教育学家曾总结出人脑智力启蒙和直观感性思维的发展乃源自于文学阅读,博大精深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在懵懂中获得知识功底、于一知半解中积累智力基石。阅读对学习存在困难、智力存在缺陷的学生较成绩优异者更能体现出它独特的魅力所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加强其感觉统合训练的同时更要加强阅读,就如同感光力弱的胶片更需要很长的感光时间是同一个道理,要反复、反复、再反复地强化他们的智力区,用更明亮、更长时间的阅读之光来照耀他们,才能将困难的学生从黑暗的角落释放出来,奇迹般地展现他们独特的人生。

二、小学语文辅导中趣味阅读应用要领

小学语文趣味阅读其实质是用兴趣之绳牵引学生的感观和知觉,浓郁的兴趣芬芳会引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达到潜移默化、培养人格的最终目的。

在趣味阅读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以下事项,用各环节间的联系巧妙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及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1.精心创建意境,导入文章主题

小学语文以低年龄段学生为对象,教材以优美感性的语言为主,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让学生理解文化精粹。如,《老人与海鸥》一课的内容讲解,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多种生物及鸟类的图片,配以它们生活习性的讲解,让学生活泼自由的天性在可爱的图片及教师生动的讲解中逐步进入文章的内容中去。

2.注入感情因素,培养心理阅读

凡是一篇好文章,都有它的立意和主题。优秀的教师要在课堂导入时,注重感情培养,用抑扬顿挫、丰富多变的表情带动学生的阅读情绪,注意掌握这其中的转折变化,让学生深切体会文章的内涵,在阅读的同时培养丰富的情感,激荡出学生的内心世界。

3.紧扣提问切点,理解阅读精髓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学会找到文章内容的提问点,根据学生水平设置不同层面的提问点,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极为关键。只有找到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切入点,学生才会依循这个问题去探索、去深究,循序渐进、前后相连的问题会引导学生开启智力,拓展思维,在阅读的课堂中就能真正领会文章真谛。同时,教师在问题设计的环节要贴近学生生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因为不熟悉的事物让人们觉得陌生,从而逐渐失去对它的原始驱动力,只有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与自己的认识相似或相近的特征后,那么记忆的关联才会得以开启,才有兴趣的驱动。被学生接受的阅读提问才是真正激发兴趣、理解阅读的精要所在。

4.鼓励迸发激情,赞许成就进步

任何一个学生都离不开老师赞许的眼光,任何一个进步都离不开鼓励的字眼。小学语文趣味阅读学习中贯穿始终的是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智力思维的推动。鼓励教育会极大地触动学生的神经,尤其是学习能力困难的学生,更要让表扬和嘉许环绕在他们的身边,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阅读中提升智力,发展思维。

总而言之,抓住学生的黄金阅读期,尽早确立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将是一个人智力语言发展至关重要的节点。为了让每个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就要重视黄金阅读期趣味阅读对启智、育性方面的重大作用,也许人类思维的奇迹就蕴藏在“趣味阅读”之中呢。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起着重要的奠基石的作用,把小学语文的这块石头慢慢垒好了、结实了,才能攀越更高深的学科。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则让老师和学生难以把握,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无法融入理解。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敏感阅读期,刺激学生大脑中的语言思维区,培养其阅读的浓厚兴趣,并进一步加以巩固,这样才能在阅读启蒙的领域占领先机,弥补缺憾。

德育教育之重 篇8

在一所高中担任教科室主任, 直接面对的就是教育科研。说起科研, 教师们心里犹如打翻的五味瓶, “爱悠悠恨悠悠”, 且爱少恨多。不少教师在遭遇论文评比“寒冬”之后, 向笔者抱怨, 要不是评职称才不去受这份罪。也有的老师说, 他教书这一辈子也许就是“挤”了两篇职评论文了。写论文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 一个字:愁;三个字:愁啊愁。笔者总结了老师们几种对待科研的态度和做法, 姑且称其为“科研情绪论”。

其一, 科研“无用”论。有老师诘问:“不要说全国, 就是一个市教师一年发表或获奖论文知多少, 有多少科研是货真价实的?更可气的是, 还拿它来卡职称。”尽管提及的问题触人深思, 但这显然是一种轻视科研的论调。

其二, 科研“天赋”论。不止一位老师跟我说:“会不会写论文是天生的, 有的人生来就会写论文, 就像你写论文和老母鸡下蛋一样容易, 而有的人却不会, 像我半天也挤不出几个字来。”显然是把科研当作少数人的游戏, 当作“奢侈品”。

其三, 科研“副业”论。教师的主业是教学, 科研充其量只是个副业;而且还有人认为搞科研会挤占教学时间和精力, 影响教学成绩, 所以会把一些经常有文章发表或获奖的教师看作不务正业。显然这是将教学与科研对立起来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多少还有点“酸葡萄效应”作祟。

其四, 科研“挤出”论。经济学上有个“挤出效应”, 不少教师为“生计”忙, 把课务、家务、杂务当做挡在科研路上的三座大山;有些教师即使在学科上有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面对现实的压力, 还是选择了放弃。是的, 在讲求物质利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 教育领域也毫无例外地受到冲击。相比之下, 科研没有什么经济效益, 最多也就是个虚名。舍名取利, 争取更多的“面包”更有吸引力。

于是乎, 写论文成了速食的快餐。在收取教师们的论文时, 笔者发现真正通过自己认真思考而撰写的论文很少, 绝大多数与其说是写, 倒不如说是“攒”:网上摘抄些、书上借用些、自己补充些, 最后整理一下, 论文就这样拼凑成了一只“纸老虎”。更有甚者, 直接复制加粘贴, 而这些人常常以“走个过场、何必认真”规劝于笔者。

我想, 写论文其实跟谈恋爱是一样的。你不爱她、敷衍她, 甚至厌烦她, 偏偏要求她爱你、对你好, 这个要求恐怕有些过分了吧。爱她、真心待她, 也许就是在困境中突围的正确选择吧!

二、科研之重:拿什么奉献给自己, 有多少实力可以打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深思:一是“爱岗敬业”的“敬”作何理解, 二是“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和”表明什么关系。我想“敬”应当是敬畏, 就是担心、害怕。担心、害怕什么?犯错误、走弯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专业化的要求决定了教师应当避免犯错误。为了不犯错误、少犯错误, 怎么办?只有走科研之路, 不断改进。“和”表明教育教学与科研同样重要, 都是教师的必备素质。教不研则浅, 研不教则空。钱伟长教授说:“教师必须搞科研, 这是培养教师的根本途径。”他还说, “不搞科研, 忙着捧书本上讲台是上不好课的, 因为你没有自己的观点, 不会选择内容。”可见, 科研不是教师个人想不想、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而是做教师的一种必须的责任和义务。

1. 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

科研除了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外, 还有一点就是, 相对于教学成果因整体性和模糊性导致难以标准量化, 科研成果则带有“个人烙印”, 比较清晰, 容易量化, 因此教育科研成为评职评优不可或缺的砝码。

科研对于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而言存在较大差别。我省一位资深教研员曾经对本省60名45岁以下的优秀教师成长规律进行了调研, 76.2%的人认为有效提高自己能力的途径是科研, 73.8%的人认为继续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科研能力。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是, 有没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重大区别, 科研能力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获得新知、成就新事、塑造新人。获得新知是因为研究要发现行动与行动结果的关联, 这是一个修正和更新、完善和丰富教师原有认识的过程。教师原有的知识背景、知识内容、知识结构都将随之改变;成就新事是指做事的手段和方式有了新的突破, 并由此产生新的实践效果;塑造新人是更新自己、超越自己, 追求理想的生活。人总是生活在理想之中, 总是向着“可能性”前进。科研可以改变教师的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陶冶教师的性情, 使教师保持健康心境。并且, 科研可以使教师少一些浮躁, 多一些沉着;少一些轻狂, 多一些稳重;少一些肤浅, 多一些深刻;少一些偏激, 多一些理性。

2. 科研是学生学业成长的“减震器”

实践的合理性根植于信仰和理念的合理性。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需要以对教育的合理认识和理解为基础。科研就是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和心理规律的教学实践, 为学生成长奠基。概括起来, 科研的直接意义是能够提供更加合理的教学, 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 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如我校一直倡导“优质常态课”的理念与实践, 从常态意识、常规意识、质量意识与轻负意识四个维度来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科研的间接意义在于使教师潜移默化或直接影响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形成。本人认为, 科研素质归结起来主要就是眼界开阔、思维活跃、逻辑严密、观点深邃。

3. 科研是学校品牌发展的“维稳器”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推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关键。对学校而言, 教育科研起着三大作用:连接教学的调控思想体系和学科教学前沿地带的“纽带”作用、参与管理学科教学业务的“指挥棒”作用、研究学科动态并引领教学理念的“导向”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也有利于学校品牌的塑造与维护。学校品牌都是在教学改革和教科研实践中诞生和成长起来, 在科研中提炼和升华的。由此可见, 科研既是“身体力行”, 又是“锦上添花”。

三、科研之美:像外行一样思考, 像专家一样实践

思考与实践始终是推动教师教育科研的两个轮子。像外行一样思考就是克服“当局者迷”, 立足“旁观者清”;像专家一样实践, 因为教师如同律师、医生、会计一样有专业性, 不是谁都可以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

1. 科研之美, 美在过程

陈大伟先生在《研究——教师的根植与取向》一文中提出把研究与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把研究的过程作为人运用理智改善工作和生活的过程, 把研究的过程作为有意识定向关注、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的过程, 把研究的过程作为形成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追求的过程, 把研究的过程作为投射教育理想于教育实践的过程, 把研究的过程作为及时反思和调整的与时俱进的过程。[1]

科研过程之美, 与5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1) 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理论不是大学教授的“专利”, 中小学教师要相信只有自己才能真正“解放自己”“发展自己”, 一定能而且一定要建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 否则会导致“逾淮为枳”“水土不服”。

(2) 求真务实: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 以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审视教育教学。一句“问题的提出”, 要求你既要埋头书本又要直面社会, 还要“sogou”已有的知识和思想资源;一句“研究的现状”, 让你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下求索,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3) 四心合一:用心学习, 留心观察, 潜心研究, 恒心助阵。因为各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模式、方法、策略有着相通之处, 所以, 不应当局限于本学科本专业以及自己擅长的领域, 在守住“自家门”的基础上, 适当“串串门”。

(4) 道友论谈:与“科研男”“学术女”一起探讨、交流甚至不惜争辩。美其名曰:“我爱我师, 我更爱真理”。

(5) 精益求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出来的文章应放一放, 沉淀一下, 这一点似乎有点“陈年的酒更香”的道理。

2. 科研之美, 美在追求

那些“科研男”“学术女”甚是成了一些教师眼中不那么聪明的人。然而不聪明未必就不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他引述爱因斯坦的看法时说, “爱因斯坦说过, 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 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 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战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 他就可能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可见,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是提升职业幸福感的源泉。

有幸福感的科研来自在研究中有了真正的发现和创造。教师因为研究而生活在希望和理想之中, 体会到自己“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想别人所先想, 做别人所未做。思想超前方能无中生有, 甩掉金科玉律方能出奇制胜。

有幸福感的科研来自于个人的观点得到认同、思想引起关注。无意间看到网络、讲座中引用自己的名字以及某个观点, 或者核心书刊转载自己的某篇文章。这倒不是说自己有多少“含金量”, 而是自己起到了问路之“石”、击水之“石”、引玉之“石”的效用。

有幸福感的科研来自炼就科研的情怀与品质。静下心来学习, 潜下心来研究。幸福是一种感觉:一杯白开水也是“甜”的;幸福是一种状态:珍爱自己, 栽培自己, 教海无涯, 科研不止;幸福是一种追求:研, 然后知美。

参考文献

物流不能承受之重 篇9

经济的“血脉”

提起物流能够被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话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说:“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不仅有利于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也能够提高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九大制造业的竞争力。”一项调查显示,从原材料到成品,一般商品加工制造的时间不超过10%,而90%以上的时间处于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物流的效率直接影响制造业的效益。

“物流”是一个舶来词,最早出现在日本,由“物的流通”一词演化而来。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在美日欧等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这些国家赢得竞争优势的“第三利润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魏际刚告诉记者,物流是指供应链上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社会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标志,比率越低,物流效率越高。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在18%左右,而发达国家却均在10%左右。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现代物流决定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益和质量。2008年,中国全社会物流的增加值已经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16.5%,占整个GDP的6.6%。物流总交易额达到近90万亿元。

我们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门做的一份调查研究报告中了解到,发达国家在发展物流业时也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

望洋兴叹的铁路

提高物流效率的方法有很多,这次物流振兴规划提出要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和公路实现“无缝对接”。

上海洋山港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外海岛屿上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为了让它与内检查。陆腹地紧紧相连在洋山港开工建设的同时,一座32.5公里长的跨海大桥也浮上了海面。

然而,由于这座跨海大桥没有建设成公路、铁路两用桥,目前集装箱从码头卸货后,只能借助卡车一个个拉走。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郑明理说:“公路长距离地进行集装箱运输在经济上不划算,也不利于环保。”

郑明理告诉记者,有港口的地方,通常都应该有铁路线,这种海铁联运的方式在国外非常普遍。目前发达国家港口和铁路衔接配合的运输比例通常都在20%左右,而我国海铁联运的比例还不到2%。

说起为什么当初设计者不把跨海大桥建成公铁两用桥问题,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特聘教授张晓东认为:“应该是铁路部门跟地方政府的关系平衡问题,物流的管理决策应该有一套议事机构。”

张晓东说,物流牵扯的部门、行业太多,国家很难通过设立一个部门就把物流业的全部问题解决。2005年8月,在发改委的牵头下,国家13个部委联合成立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但每年一到两次的召开频率,显得有些滞后。

“货”改“客”的尴尬

在国务院列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只有物流业属于服务业,这让它在十个产业中显得非常特殊,也让普通公众关注这个有些陌生的产业。人们发现,许多城市物流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由于北京市区很多地方都对货车限行,影响了拉货效率,而客车不受时间和路径的限制,有很多公司都采用金杯面包车配送。虽然客货混装违反了交通法,一旦被查出,也得被罚款,但不限行配送时间就要灵活方便很多,所以很多物流公司明知故犯。

其实,交通部门是想通过货车限行来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堵塞的压力,结果却适得其反。德利得物流总公司运营总监恽绵说,如果物流企业能提高管理和效率,并且能得到允许24小时运行的政策,北京城市配送的车至少能减少一半。

配送体系的建设是物流振兴规划九大工程里面的重要一项,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研究一个配送的车型来满足城市配送的需要。

城市配送物流企业面临的另外一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是重复纳税负担问题。恽绵说,因为我国的物流企业大小不等,良莠不齐,国家税务总局很难判别到底谁是物流企业。

都是“超长”惹的祸

城市的物流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成天和交管部门躲猫猫,而从事长途运输的物流企业又有着不一样的烦恼。

长春陆捷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一汽大众做整车配送服务的物流企业。公司总经理助理孙晶告诉记者,路捷本身只有1000多辆车,其余的2000多辆是合作伙伴的车,可新车来了,罚款也随之增加,企业的一大半利润都被罚款吃掉了。

目前,我国车辆运输车大都采用铰接列车的结构形式,根据国家《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规定,这类车辆总长应该控制在16.5米,最多只能装载6辆轿车。

在长春物流公司我们看到有很多厢式货车,每一辆车的长度大概是在25米左右。司机张师傅告诉我们,如果一趟活不拉10辆车,根本挣不到钱。

我们从长春出发,跟随张师傅上路前往上海。这次张师傅拉了8辆车,按照规定超了2辆。记者发现,一路上,拉10辆的货车非常普遍,还有的竟然装了20多辆。

张师傅给我们算了一趟下来的成本和费用:在没有任何罚款的情况下,一趟下来也要亏本2400元。

晚上9点左右我们到了山海关,张师傅遇到了第一次罚款。从称重的单据上来看,张师傅的车核定的载重量是32吨,因为超重了一吨,被罚款200元。

快到山东境内的时候,张师傅接到了同事王师傅的电话:他的车在山东蒙阴被交通部门扣住了,要求罚款5000元。我们另一路记者连夜赶往了蒙阴。

“改型”的烦恼

因为交不上5000元的罚款,王师傅的车在山东省蒙阴县交通执法部门的指定停车场已经停了7天。当地交通部门的罚款理由是私自改装了车型。工作人员给我们找到了罚款的相关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令》,车辆如果私自改型,处以罚款在5000元以上到2万元以下。

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像这样的商品运输车,一般物流公司去车辆厂订购时,就跟厂家约定好了车的长度尺寸,在当地上牌照的时候,当地运管部门并没有严格执法不允许超长车辆上路。目前在路上跑的像王师傅的这种车辆运输车,有近93%属于超限车辆。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掌握的资料,目前国外的车辆运输车普遍都在20米以上,但采用的是货车列车运输,可以拆分成两截,在增加长度、提高装载量的同时,还可灵活转弯。而目前我国采用的铰接列车,如果只是简单地加长车身,它的安全性不仅会急剧变差,对道路通行也产生严重影响。看来只有通过调整车辆运输车的产品结构才能解决汽车物流企业的燃眉之急。目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经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建议国家把国外普遍采用的这种车型列入汽车产品准入管理。

不能承受之重

可以说,近几年来,超限超载车辆已经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头号杀手。据统计,道路安全事故中有70%是由于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超载超限车辆上路行驶后,严重损坏了公路的基础设施,致使公路路面损坏,桥梁断裂,大大缩短了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应该说,国家对超载超限车辆的治理行动从未停止过,经常进行跨省市联合整治,但过不了多久,这些超载超限车辆又会堂而皇之行驶在路上。专家认为,我国物流企业相互间恶性竞争,使行业陷入运费走低、超载量加大的恶性循环。

国家审计署曾公布审计数字:我国16省(市)在100条(段)公路上违规设置收费站158个,截至2005年底违规收取通行费149亿元。专家认为,即便是合法收费,我国收费公路过多也会导致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记者统计了一下,张师傅的车,从长春到上海,先后经过的收费站有16个,缴纳的车辆通行费共计4225元。

有专家告诉记者,国外的公路投资大都是政府行为,确保了公路的公益性。现在美国拥有8.9万公里高速公路,只有大约8000公里是收费路段,而且收费很少,大大提高了运行的效率,值得借鉴。

商业不能承受之重 篇10

逝世已60多年的印度圣雄甘地,在上一个世纪提出毁灭人类的“七宗罪”,其中一宗就是“没有道德的商业”。

近年来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沃尔玛假冒的“绿色猪肉”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表明,企业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需要足以引起重视的地步,社会亟待商业伦理的重建。

关于企业伦理道德,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难以解开的困惑,一个令人感到悲哀的困惑:为何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得越高,人们偏离伦理道德越远?

解开这个困惑说难也不难,关键在于企业在采取行动之前能否扪心自问,自我反省:关于商业伦理道德,企业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对于道德伦理的价值观,企业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比如,企业对于问题产品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一旦产品出现问题,企业怎么做才是符合道德伦理的反应?企业怎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道德伦理责任?

硝烟弥漫的商业环境

当年,我们见证了长虹、康佳和TCL之间的彩电价格大战,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之间的纯净水、矿泉水标准之争,搜狐、激动网与优酷、土豆的版权纷争;今载,家电业的“暴力门”、乳业“陷害门”、腾讯与360的“拦截门”、沃尔玛假冒的“绿色猪肉”等事件接连浮出水面。注意一下细节,原以为只有草创期的小企业才会为求上位不顾后果,结果发现真相却是,这些事件门的主角都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本应有着更好风范的领头军。社会道德感强烈的观察者们不禁发出长吁短叹,是什么让中国式商战表现得低俗且暴力?

综观那些发生“暴力事件”的行业或企业,他们存在的共同特点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偏低,在激烈的市场中,竞争手段过于单一,因此难免使用急功近利的营销手法,视道德底线如同虚设。在既没有自己独特产品,又难以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时,总体容量有限的市场中,难保企业不会通过攻击对手、落井下石等非常规竞争手段来达到争夺份额的目的。而更值得深思的是,许多大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时,往往并没有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而是选择了以牙还牙的应对方式,互相抹黑,使得自己既是恶性竞争的受害者,也是策划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参与者。

这一方面是因为法律监管的空白 (如网络暴力) ,企业难以及时有效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利益纠纷;另一方面,运用司法途径不但耗时耗力,且即使胜诉,花费的成本也远远大于胜诉利益所得。对于恶性竞争策划者来说,违法行为所付出的低成本与取得的高利益往往促使其更加肆无忌惮,将之当成一种惯常的手段。

一味追求企业速度发展,导致商业伦理道德的培养严重落后甚至被扭曲。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感喟,即使是商学院的教育中,也更多强调战略、经营、管理,商业伦理仅具有形式象征性。过度商业化的环境中,恶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众多的“门”令这些大企业的君子风范荡然无存,恰因为在西方很正常的商业竞争在国内一直更为激烈地表述为“商战”,非黑即白的二分商战思维,将竞争双方列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对立局面。这样的背景下,投机取巧被认为是商业的本质属性之一,甚至是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而把原先必不可少的诚信和创新置之不理。

《论语·卫灵公》中就曾提到,“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在强调义与利客观存在的必然性的同时,还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要以“义”制约“利”,只有“以义制事,则知所利矣”。引申至今天,即企业家首先要“以义制利”,提升个人乃至企业的精神追求,使企业向着善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简而言之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张本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表示,我国传统儒家商业伦理法思想在现代的表现便是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成就精神,达则兼善天下的民族担当精神,天人合一的协和人与自然的精神。而如果偏离正确的道德价值航线,缺乏一种最终的人文关怀精神,极易导致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狼族规则。中国企业家应自觉吸纳上述三个精神向度,树立具有中华民族气魄的现代儒商精神。可惜的是,这样的企业在现代市场中寥寥无几,传统商业精神在利益面前早已被蹂躏得支离破碎。

日本企业家对《论语》中道德因素的经济功能之重视令我们深思。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一再表示,“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孔子的教诲给他们的激励影响至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被称为日本近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也倡导“经济道德合一说”,认为“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则在其名著《企业论》中同样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更是表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的活动。亦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诈欺。”

“没有道德的商业”最终会使消费者的利益长期被忽视,消费者对企业严重不信任,社会公众会成为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对企业造成相当大的杀伤力。倘若没有相关法规和商业伦理的建立,我们就将一直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徘徊而不可自拔。

事实上,微软和谷歌、波音和空客、可口可乐与百事,也是死掐的老对手。所不同的是,当企业面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更多会选择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而非礼尚往来还以颜色。而国内则更多采用不惜“杀敌三千,自损五千”的方式。

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所指出的,“企业家精神是‘超经济的’,它深刻地影响且正确地引导经济,而它本身却不是经济的一部分。”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典型的稀缺资源,但在游戏规则下兼顾各相关方的利益,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预设前提。经济的活力如果没有社会价值、公共福利的制衡,便将引发“人对人是狼”的恶性竞争,导致社会总福利的大幅下降,且将反过来伤及企业和产业自身。

商业伦理是企业“护照”

对于商业伦理的缺失的现状,曾任IBM (中国) 全球企业咨询部运营战略首席顾问的白立新在一篇文章中感叹说,企业家在天堂门口的时候,上帝不问你的企业有多大,他会问你做大过程中有过多少伤天害理的事;上帝不问你的企业有多强,他会问你做强之后是否善待客户员工和伙伴;上帝不问你的企业有多久,他会问你长久时间里,消耗了多少石油、天然气、煤炭、淡水、新鲜空气等不可再生的资源!

企业盈利与否本不关乎道德,但企业以何种方式盈利或亏损,则不得不考虑是否有违道德。《史蒂夫·乔布斯传》中介绍苹果营销哲学一段里,作者描述乔布斯强调的一个前提是,“你永远不要怀着赚钱的目的去创办一家公司,你的目标应该是做出让自己深信不疑的产品,并创办一家生命力很强的公司。”

但在中国的商业社会,商业伦理被破坏的情况屡屡发生。

由《世界经理人》杂志针对1500余名企业经理人所作的一项调查中,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企业的失败应该归咎于商业道德丧失。除此之外,认为“急功近利,没有长远发展目标”和“价值观缺失”造成企业失败的受访者也分别达到74.1%和62%。

“近些年来,在资本、利润的驱动压力下,中国企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重视规模、利润,却忽略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因此导致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钟宏武教授表示。

掌管百亿快递王国的顺丰董事长王卫在谈到为何不想上市时就曾表示,他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要为股民负责、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在利益诉求和坚守道德的衡量中,企业应着眼长远,平衡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这需要管理者的全面考量。”厦门大学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伟阳认为。

实际上不仅是中国,企业伦理已成为全球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近日,日本医用设备及数码相机制造商奥林巴斯公司承认,公司3名高管通过向咨询机构支付天价费用等方式来掩盖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证券所造成的亏损。而10年前,安达信倒闭、世通公司财务丑闻等一系列恶劣事件也震撼了美国与全球业界。

“众多企业频繁爆发出各种问题,制度管理只是浅层次的管理,更深层次的是人性的管理。”稻盛和夫 (中国) 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在一次论坛上指出,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各种“问题门”的时候,单纯靠制度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因为这是商业伦理缺失的问题,也是企业家人性丧失的问题,只有唤醒人性,激发人本善的良性一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也认同这一观点,他在一个相关论坛上就曾表示,作为一个企业家,不仅要有正常人的道德标准,还要有不同于普通百姓的道德约束。而且在市场日益规范的情况下,越往后走,道德的尺度对企业家就越重要。

而在互联网时代,商业伦理更是企业进入全球的护照。在日本著名战略大师大前研一看来,由于员工、合作伙伴、客户、竞争对手等,都在注视着企业家,如果其个人行为有错误,或者公司做法有错误的话,就会马上在互联网上被议论和放大。

因此他认为,商业伦理必须在每天工作中每一分钟、每一秒进行贯穿下去。商业伦理精神是基于公司文化的,就像公司的DNA一样。公司必须不断地创新才能前行,但是有一些东西是需要保留的。成熟的公司需要改善的是战略组织,不能改变的是价值观念。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公司也在有意识地不断强化这种商业伦理的DNA。数据表明,Fortune杂志排名前1000家的企业,其中约75%都有明确的伦理准则用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而且很多企业设有企业伦理管理的机构或主管,他们会制定企业的伦理准则;对员工进行伦理方面的培训;处理员工在工作中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和疑虑。

为了鼓励企业自主地提高道德建设水平,西方一些政府的管制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例如,政府对经营道德上出现问题的企业在执行罚金上有不同措施:原本应处以罚金4000美元的事件,如果被罚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道德管理制度,则罚金为标准的0.05倍;如果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伦理管理制度,则罚金为标准的4倍。

企业伦理的外部制度建设同样可以从伦理标准的引导、伦理监督、伦理奖惩等多个角度进行。在加拿大等国,政府不仅有完善的法规在某种程度上强制企业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还设有专门负责监督的伦理官员。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苏勇认为,以先秦儒家“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商业经营思想,或许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商业伦理体系和矫正企业经营伦理和企业家的义利观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企业道德思想取决于决策者的道德素养,所以正如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里所言,企业家要有“道德的血液”。

与其竞争不如竞合

在目前的中国,竞合还只是一种理想、一种口号而不是现实的原因,还是在于社会环境与社会风气。树欲静而风不止,竞合之路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行业无序竞争是导致恶性竞争的直接因素。今天的中国零售行业严重缺乏行业自律和行业协商的机制及力量:比如行业组织之间严重不和,比如著名品牌之间常常相互拆台、互不信任。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零和博弈,并不是自己的幸福都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伤害他人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合作,这就是竞合。所有商家的最佳状态肯定是竞合、双赢。

近些来,在资本的驱动压力下,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规模、利润,却忽略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一味追求速度,而不是“又好又快”,就带来直接的杀伤力。总体来看,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度商业化的环境里。在这样的环境里,恶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如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念被人嗤之以鼻,如果“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被长记心间,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商业伦理缺失的市场,是一个滋生魔鬼的市场。因为我们总是抱持着怀疑论,会用最大的恶意去猜测别人,相信别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魔鬼,于是自己也会化身魔鬼,而这个魔鬼一旦没有制约,便膨胀得越来越大。

与其竞争不如竞合!

如今,在商业领域,“Win—Win”的合作战略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和实施。

索尼和三星曾经是国际市场上的两个直接的竞争对手,在电器、电子领域均是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随着三星的全面崛起,索尼不得不调整其竞争策略,尤其是在痛失液晶显示器的最佳发展时机后,与三星合作对索尼来说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在运动服装领域,大品牌之间也从竞争走向竞合,阿迪达斯之于锐步,耐克之于匡威,在经过一番角力竞逐后,深感与其互为敌手,拼个鱼死网破,不如握手言和,结成利益共同体,一起分享市场蛋糕,这就是竞合。

在分工越来越细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大到国家集团,小到企业,竞争双方各自的利益产生了交汇点,越来越多本来处于你死我活关系的对手不得不收敛起将对手置之死地而后快的野心,寻求不同程度的合作,开始与“敌”共舞。

在很多领域,企业越来越成为分工的一个环节,成为连接许多资源的中枢,没有一种资源是企业独有的,各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依赖,结成一个合作共生的“生态系统”。例如电脑这种高科技产品汇聚了多种高技术,不是任何一个厂家所能独享,Winte联盟即是基于硬件与软件的联合。

在国内,企业竞合的案例也很多,例如七匹狼和爱都之间的合作就颇为成功。在男装业新的竞争格局下,产品细分化、差异化成为趋势。突破单一化、走多元化道路是高速成长的男装企业选择企业竞合的主要动机。十亿元是服装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和分水岭,单一品牌要突破年销售十亿元会有很多障碍,品牌通过竞合选择多元化元道路,抢占不同类型的消费人群,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七匹狼通过品牌多元化竞合而取得巨大成功:七匹狼、与狼共舞、港士龙、七匹狼运动、马克·华菲、七匹狼鞋业等品牌规模庞大。

因此,竞合战略可以使互补型的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企业之间共同开拓市场、增强了各自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使双方的企业价值都得到提升。

……

既然竞合有诸多优势,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还在不断地上演着商场的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

中国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太少了,竞争手段过于单一。由于技术、研发、产品、价格、渠道均呈现同质化非常突出的特点,企业之间很难显示出明显的竞争优势,于是一些企业才不惜道德风险,铤而走险,采用比较低级的手段对竞争对手实施诋毁、诽谤、打击,以揭短的方式试图将对手搞臭,从而抢占其市场份额。

但“没有道德的商业”有什么样的危害?

公司章程之重 篇11

离岸结构下融资中经修订、重述的公司组织大纲和公司章程是关键文件之一。中国《公司法》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由此可见,公司章程是关于公司组织和行为的基本规范,它不仅是公司内部的自治规则,也是国家管理公司的重要依据。同时,中国《公司法》也规定了公司章程的法定记载事项,比如公司名称和住所,公司经营范围,公司注册资本,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等。

据此,不难得出公司章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它是公司设立最主要的条件和最重要的文件。公司的设立以订立公司章程开始,它确定了公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公司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公司对外经营交往的基本法律依据。其次,公司章程往往对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成为解决股权纠纷的有力凭据。

公司章程是对公司法基本原则的个性化和具体化,是对公司法规定的补充和完善,是对与公司相关的各方主体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公司章程之于公司,犹如宪法对于国家一样重要。

离岸结构下,在中国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特殊目的公司经常选择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管辖地区。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这些辖区为普通法管辖地区,便于执行购股协议(S P A)和其他交易协议,同时允许企业在多个交易所公开上市。第二,相对于中国公司法而言,普通法对公司设立和运作的限制较少,具有灵活性。第三,在开曼、维京等普通法域,公司法领域的立法已经处于比较健全和成熟的阶段。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中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同股同权的原则,只允许公司发行一种类型的股票,不允许也不承认风险投资交易中常见的某些股东优先权;而在普通法域则承认股权的分类和优先股的创设。因此,多数情况下,涉及境外风险投资者的交易都会尽可能的选择在离岸法域进行;尤其是在开曼设立的公司,由于可以在香港上市而备受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风险投资者会要求中国公司的创始人进行“返程”投资,从而使该公司的投资决策能够从离岸特殊目的公司作出。返程的第一步是要中方股东会与特殊目的公司进行股权置换,以使中国项目公司成离岸特殊目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这样的好处是,使离岸投资通过离岸首次公开发行或者产权交易,避开中国相关部门的监管审批。但是,外商投资必须遵守中国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规定的四类投资(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禁止类),而要避开相关机构对限制类投资部门的监管是非常复杂的。

当然,近几年,中国政府出台了针对“返程”投资的主体资格的诸多限制,对离岸交易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家外汇管理局2005年发布的75号文《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返程”投资作了十分宽泛的解释,不仅包括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公司,也包括新浪模式下独资企业和境内公司的合作关系。2007年,外管局发布了106号文《关于印发〈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操作规程的通知》,要求特殊目的公司(包括将现有境外投资项目重组而形成的以及收购境内目标企业而设立的)必须有三年的经营期限。而商务部2006年颁布的10号文《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国投资者对境内企业的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都设置了非常繁琐的审批程序。其中,涉及特殊目的公司的股权置换需要经过商务部、证监会、工商局、外管局等多家部门的审批。

尽管如此,只要离岸结构是可行的,投资者的偏好仍是在普通法域内设立公司。不同管辖区对公司章程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开曼、维京和中国香港设立的公司的章程通常采用正式格式,需要在适当的政府机构备案方可生效,其形式也因公司注册成立地点而不同。在本文中,我们就开曼的公司章程进行简单的介绍。该管辖地区的各种组织,均适用《公司法》。

一般情况下,进行融资(包括新证券或条款变动)时需要对之前的公司章程进行修订。公司的股本由授权股份和发行股份组成。新发行来自授权股份。因此,可用的未发行授权股份,应足以满足新发行的规模以及目前发行后拟进行的所有发行。由于公司股份的面值金额较低(通常为0.01美元或0.0001美元),开曼群岛公司的首期授权股本通常为5万美元。开曼群岛模式下的公司章程由两部分组成:组织大纲和公司章程。新发行还要求对公司的股本进行重新分类和资本结构调整。

公司组织大纲需遵守正式格式,就《公司法》要求的与公司有关的基本信息做出决定,包括成交前的公司名称、注册办公室、目标、公司成员责任、股本等。就授权资本而言,公司辖区的法律可能包含与最低面值和“牌照费”有关的要求,该等面值和“牌照费”可能依授权资本额而不同。

新发行时,与新证券优先权有关的规定,是对公司以前章程进行的不可避免的变动。这些优先权与《投资者权利协议》、《优先购买权与共同出售协议》和《表决权协议》等交易协议中的优先权规定保持一致。修订《公司组织大纲和公司章程》,需要公司股东通过特别决议决定,在成交前对各项变动进行批准。股东为此目的批准的决议,需要交公司注册处处长备案。

公司章程涉及到优先股的复杂结构,并列出了若干关键权利,如分红、清算优先权、表决权、保护性条款、反稀释条款、赎回权条款等,这些都是公司章程中的重要条款和必不可少的内容。鉴于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阐述过,不再赘述。

弃学:青春不能承受之重 篇1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教育不再让人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当要不要读大学都已经成为一个问题,这就标志着教育的破产。教育破产之后,平民阶层的孩子又该何去何从?1934年,胡适写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标题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

陆续有很多高中生给我发来邮件,其中很多人想放弃学业,提前去打工。原因无非是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就算考上了大学也读不起,加上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就算读完了大学也未必能够找到工作,就算找到了工作,工资说不准还没有农民工的高,那还不如早一点去挣钱,给父母减轻点负担。回复这样的邮件是极其困难的。我既不能为他们提供大学四年的学费,又不能给他们大学毕业一定能够找到工作的承诺。然而,我还是会极力地劝他们去参加高考,去读完大学。原因其实很简单:放弃高考比参加高考更难改变命运,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可谓遍地是黄金,只要肯干、敢闯,就算没读什么书也很容易发家致富。可是,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个连研究生都很难找到满意工作的年代,一个高中毕业生又能找到多好的工作呢?放弃高考确实可以提前几年挣钱,可无非是到工地扛水泥、扎钢筋,或者进厂当流水线工人,又或者学门手艺,当个厨师、理发师、装修工什么的。我不是瞧不起这些工作,也不是说这些工作的工资一定很低,给我们家装修的工人每个月收入都有五六千,比很多大学毕业生强多了,可是,他们几个无一例外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从事更加体面的工作,而不是跟他们一样在社会底层靠卖苦力讨生活。

当然,不是每个人放弃高考之后都会从事上述工作,有些给我发来邮件的人就明确表示想放弃高考出来创业。高中都没毕业的能不能创业呢?当然能。我认识的好些开圣诞树工厂的,或者做烟酒经销商的,都是不折不扣的文盲。可是,一个赤手空拳、毫无背景的年轻人想要做这样的生意又谈何容易!更何况随着产业不断升级,低附加值的产业形态不断被淘汰,没有知识作为基础的创业必然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碍。

对于平民阶层的孩子来说,不读大学几乎意味着彻底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读大学虽然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至少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社会流动的通道确实是越来越窄了,可是,变窄不等于彻底堵死,只是平民阶层要通过这个管道“鲤鱼跳龙门”的话,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大的成本、更多的努力。

我大学的同学绝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就算不是农村的,父母也无非是城里无钱无势的平民。在一些热门专业的班级,情况则截然不同,这个是某市市长的公子,那个又是某集团老总的千金。毕业以后,这些官二代、富二代自然不用考虑找工作之类的小事,而且很容易就干得风生水起,一会儿听说这个当了局长,一会儿又听说那个开了公司。相比之下,我们班上这些农家子弟的奋斗之路则要艰难得多,找份工作都要费尽周折,想要创业更是需要节衣缩食好几年才可能攒够启动资金,考上了公务员的同学似乎也不那么官运亨通。可是,相对于上一代来说,相对于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农家子弟来说,我们的命运已经被彻底改写了,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千百年来,读书都是平民阶层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然而,我们对于这种改变要有一种更切实际的理解。在科举时代,读书人完全可以通过一次考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并不是只有这样才算是改变了命运。首先,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对成功的定义不应该停留在官本位的阶段,并不是只有进了朝廷、当了大官才算是成功,当然,也不是只有当了大老板、住着别墅坐着奔驰才算成功。一个农民的女儿当上了会计,一个产业工人的儿子成了建筑设计师,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命运的改变呢?其次,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并不是大学生一毕业就风风光光地进入上层社会,高等教育才有价值。火车刚发明的时候还不如马车快,所以,当时就有人骑着马去取笑发明火车的人。现在有很多人看到大学毕业生的起薪还比不上农民工就怀疑高等教育的价值,这跟那些骑着马去取笑火车的人又有什么两样呢?我刚到深圳的时候起薪才1500元,深圳随便一个收破烂的估计都不止这个收入,可是,我却能够用短短一年时间从月薪1500元涨到15000元。所以,我们不能用形而上学、鼠目寸光的思维来看待教育的价值,不能因为很多大学生刚毕业时找不到工作或者起薪比民工还要低就放弃读大学。

既然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平民阶层的孩子仍然应该通过读大学来改变命运,那么,他们究竟应该如何获得读大学的机会?这是一个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因为高考理应是一次公平的竞争,只要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就应该获得机会进入理想的大学,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对城市考生更加有利的高考试题、各种各样的高考加分等因素组成一股合力,让高考的天平已经向城市的考生,尤其是官二代、富二代之类的考生严重倾斜。

现实是如此不公,而这一切无论是对于人微言轻的我来说,还是对于千千万万的平民阶层考生而言,都是无法改变的。我只能将《礼记》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并取得一点成绩的关键所在。我不能获得高考加分,那我就更加刻苦地学习,只要我比别人高出的分数超过了他们所能得到的加分,我依然能够进入比他们更好的大学;我爸爸不是李刚,也不是什么集团的老总,那我就比这些人的孩子更加努力,只要我在其他方面的优势能够超过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优势,我就一定可以比他们更成功。平等从来都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施舍,而是靠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争取的。

上一篇:辐射式教学下一篇:质量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