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国家标准(共5篇)
网球国家标准 篇1
十余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也使我国的网球生产无论是在生产数量、生产规模,还是在产品品种和生产技术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在网球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各企业在网球的生产技术、质量标准、检测手段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了在出口价格上低价竞争,产品质量鱼目混珠,从而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市场信誉,产生了许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为了规范网球生产的质量标准,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推动我国网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显然原有的《网球》行业标准(QB1510-92)已不能适应我国网球生产的现状和发展。所以,我们上海网球厂于2003年3月向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提出了制定《网球》国家标准的建议。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和文体用品协会于2007年下达了制定《网球》国家标准的任务书。我厂作为具有50余年生产历史的专业工厂,直接参与并起草制定了《网球》国家标准的工作。现就《网球》国家标准制定工作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网球》国家标准的制定,要充分体现我国网球生产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
我国现有的《网球》标准仅停留在行业标准的水平上, 已不能真实地、客观地反映我国网球生产企业的现实生产技术水平。所以在讨论起草网球标准的过程中, 我们充分听取和调查了国内主要网球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 并结合国际网联的《网球规则》, 根据我国网球生产的现状, 按不同使用性能, 将原来单一的一等品、合格品的技术标准改为比赛球、练习球。这样使网球的使用性能与使用范围保持了一致性。并在原来单一网球品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快速球、慢速球和软性网球等不同品种和规格,并根据国际标准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通过这样的标准分类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不仅体现了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也体现了我国网球实际生产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使我们的网球标准紧紧地和国际网球标准接轨,体现了《网球》国家标准的先进性。
二、《网球》国家标准的制定,必须有利于我国网球生产技术的发展。
在网球标准的制定中,主要技术标准必须是要符合国际网联的标准,这是不容置疑的,任何一家生产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但在网球检测中,用什么仪器应考虑到国内大多数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便于企业有能力有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水平。如在检测网球的推进变形、复原变形的技术手段上,尽管国际网联“ITF”有明确的规定,要使用国外生产的有专利号的仪器进行检测。但此仪器在国内仅少数企业配有,且价格昂贵,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而且随着技术设备的更新,还增加了今后在仪器检测中的不确定性。同时还限制和阻碍了一部分新的生产企业的技术发展。而从我厂的实际经验来看,用国产设备,甚至是自产设备,只要根据国际网联的检测方法和具体要求,同样可以达到国际网联的标准。所以我们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专用仪器的检测技术要求进行了修改,并得到了采纳和认同。
三、《网球》国家标准的制定,必须有利于我国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在《网球》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我们不仅增加了练习球的主要技术标准,而且根据我厂在生产经营中的长期反馈和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又提出了增加网球的外观技术标准和要求。尽管在国际网联“ITF”的技术标准中没有明确的技术指标,但我们在实际生产中体会到,球的外观不仅是消费者对网球质量最直接的判断标准之一。同时网球的外观,特别是网球的线胶和毛布结合的状况,都直接影响到网球的质量,特别是使用寿命。所以我们根据市场的反映,提出了增加网球外观的技术质量标准。从而使我们的标准更适合我国市场的消费情况,有助于减少生产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
四、《网球》国家标准的制定,要体现网球生产技术的合理性、前瞻性。
在对《网球》国家标准的制定中,结合我厂的长期生产经营中的经验,我们提出了将原行业标准中的形式试验中的“推进变形”、“复原变形”改为在交接试验中。因为“推进变形”、“复原变形”与弹性等指标一样,都是网球性能的重要体现。另外,还针对网球包装的技术标准,取消了原行业标准中“简易包装不宜久贮”的提法。因为这对无压球有相对长久的存放期,有压球“不易久贮”的时间概念而言又不严密,也不明确。经过上述这些标准的修改,不仅使网球的检测性能更为合理,也更为科学、严谨。同时,还根据目前国际上新出现的网球品种,参照网球国际标准,在传统网球的概念上,增加了以网球速度为标准的慢速球、中速球和高速球。尽管,这种慢速网球在我国还没有正式进入大规模生产,在国内市场上使用也不普遍,但在国外已开始了尝试,所以我们在讨论中也一致同意将这一品种的网球列为新的国家标准的内容,从而体现了我们《网球》国家标准制定的前瞻性。
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讨论、修改和征求意见,我厂会同其他网球厂家,终于共同完成了国家体育用品协会下达的《网球》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现正报国家技术标准监督部门进行审批。相信《网球》国家技术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网球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网球国家标准 篇2
澳网赛程表如下:202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Australian Open 2023)正赛于1月16日-29日在墨尔本公园进行。
年美网开赛时间本项赛事将于北京时间8月23日开始,23-26日为资格赛,正赛于8月29日开始,女子项目决赛在9月11日凌晨4点开始,男子项目决赛在9月12日凌晨4点开始。
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Australian Open 2023):正赛于1月16日-29日在墨尔本公园进行。
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是一项在室外红土球场进行的网球大满贯赛事,它于2023年5月28日到6月11日在法国巴黎的罗兰·加洛斯球场进行。法国网球公开赛的赛事类型包括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还包括青少年赛事和轮椅网球项目。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2023.01.16-2023.01.29。
法国网球公开赛:2023.05.28-2023.06.11。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2023.07.03-2023.07.16。
美国网球公开赛:2023.08.28-2023.09.10。
2、九站大师赛:1000积分赛事赛程
3月份:2站,都在美国。印第安维尔斯(2023.03.08-2023.03.19);迈阿密(2023.03.22-2023.04.02)。
4月份:2站,一站摩纳哥,一站西班牙。蒙特卡洛(2023.04.09-2023.04.16);马德里(2023.04.26-2023.05.07)。
5月份:1站,意大利。罗马(2023.05.10-2023.05.21)。
8月份:2站,一站加拿大,一站美国。罗杰斯杯(2023.08.07-2023.08.13);辛辛那提(2023.08.13-2023.08.20)。
10月份:2站,一站中国,一站法国。上海(2023.10.04-2023.10.15);巴黎(2023.10.30-2023.11.05)。
网球重要赛事:
1、戴维斯杯:世界男子网球团体赛的杯名。这项赛事起始于19,由美国人D.F.戴维斯创办,每年举行-一次。赛制是先进行抽签决定主、客队,主队有权选择比赛地点和场地类型。每两队之间的比赛均采用五场三胜制,打满全部五场。
2、联合会杯:世界女子网球团体赛的杯名。这项赛事是在1963年为庆祝国际网球联合会成立五十周年而创办的,每年举行一次。
3、奥运会网球比赛:在18第一届希腊雅典奥运会上就被列为八大比赛项目之一,也是当时唯一的球类比赛项目,只设有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两个单项。1984年,网球被列为第二十三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表演项目。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网球被列为正式项目。
4、法国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创办于1891年,每年5月底开战,比赛地点是法国巴黎西郊的罗兰·加洛斯网球场。比赛场地的地面类型为红土地,适合于底线型选手发挥。
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温布尔登锦标赛创办于1877年,每年6月底开赛,地点是伦敦西郊的温布尔登。比赛场地的地面类型为草地,适合于发球速度快且网前技术突出的运动员。
6、美国网球公开赛:首届美国公开赛于1881年在美国罗德岛新港进行,地面类型为硬地。起初名为“全美冠军赛”,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19移至纽约,1968年列为四大公开赛之一。
wta阿布扎比赛程
阿布扎比网球公开赛日程是2月9日。北京时间19:00点,克雷吉茨科娃对阵萨姆索诺娃,北京时间20点30分后,卡萨金娜对阵泰希曼,两人比拼后,胜利者将对阵郑钦文。
没有,北京时间12月20日凌晨,WTA公布了赛季女子网球赛程,此次官宣和ATP一样也仅公布了前七周的赛程,2021赛季首站将在阿布扎比展开,澳网资格赛则是被放在了迪拜进行,澳网赛程仍旧是2月8日-21日在墨尔本开战。
郑钦文萨姆索诺娃比赛时间是:2023年2月12日凌晨0:20。
月8日。郑钦文2023年2月8日WTA500阿布扎比站女单第二轮。中国球员郑钦文,以7-6(10)/6-1直落两盘胜出晋级,继2022年美网后再赢前法网冠军奥斯塔彭科。
北京时间2月12日凌晨,在2023年WTA500阿布扎比站女单半决赛中,中国选手郑钦文鏖战三盘,最终以1:2(4:6:4:6)不敌8号种子、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娃,无缘本站女单决赛。
网球国家标准 篇3
关键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安排
中图分类号:G84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1001-03
自我国网球以女子项目为重点实行职业化以来,2006年是中国女子网球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继雅典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后,我国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上勇夺女子双打冠军,开创了中国网球新历史。
成为一个优秀运动员需要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才能达到,优秀网球运动员也不例外。国家女子网球队在遵循职业网球训练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职业网球教练在年度训练安排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网球项目训练实际,对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年度训练安排进行了研究(图1)。年度训练的合理安排运用,不仅为国家网球队完成2005年冬训备战任务、为我国女子网球2006年获澳网女双冠军、单双打项目整体实力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也为进一步探索职业网球年度训练规律,全面、系统地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女子年度网球训练模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国国家女子网球一队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网球及其训练方面的论文近50多篇。
1.2.2访谈调查法课题组人员走访了国家网球男女队教练、国家队领队和网管中心训练部管理人员;并与应执教的外籍教练通过专题座谈会进行交流;还参加国家队和训练部组织的中外教练和管理人员发言的专题研讨会等,通过访谈调查获取一手资料。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安排的依据在新的竞赛系统下,众多的不同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对传统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提出质疑与挑战。多年来,传统训练周期理论的发展研究虽然主要集中在体能主导类项目范围内,但是,其它项群运动项目的训练实践,并不因传统训练周期理论的不能涵盖而停止其前进的脚步,训练实践与理论在发展中逐步得以发展和完善。
在新的周期理论中以博伊科和维尔霍山斯基等人的理论最系统和最具有代表性。他们对马氏理论的应用范围提出了质疑,认为该理论己不能适应当代高水平运动员竞赛和训练的要求,导致许多运动员在成绩进入高水平阶段之后,由于其在训练的指导思想以及具体训练方法手段上违背了“生物适应”原理,导致运动成绩长期徘徊和停滞,不能达到世界级水准。他们提出了新的“单元”训练模式和“负荷跳跃式转变”理论。该理论以具体训练实验数据为依据,从生物适应理论的角度对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周期性安排进行了详尽阐述。目前,它已成为“训练周期”理论的一个新的主流理论。
网球运动属技能主导类项目,可以用博伊科和维尔霍山斯基等人依据 “生物适应”原理提出的“单元”训练模式和“负荷跳跃式转变”理论来指导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训练。
决定运动训练分期的两大因素:竞技状态和竞赛日程,都因项目不同而各具特点,可想而知由它们决定和影响的年度训练周期也将因项目的不同而各具特点。
世界职业高水平网球选手每年一般要参加20站左右的比赛,平均每2~3周就要打一次比赛。运动项目年度竞赛次数的增加主要是根据人们对项目本身观赏需求而定的。因而也就难以顾及这种竞赛日程安排是否符合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运动训练的合理分期。更难以充分顾及这种竞赛日程的安排是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正因为如此,网球高水平运动(队)员的年度训练安排与选赛、参赛显得特别重要。
2.2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的安排对职业选手来说,网球是竞技运动中为数不多的没有赛季和非赛季之分的项目之一。网球职业赛事分布于全年前50周当中,WTA女子网球职业赛事每年有60站左右的比赛,高水平的职业选手要维持较高的国际排名一般每年要参加20站左右的比赛,平均每2~3周就要打一次比赛,有时连续参赛4~5周、每周打一站比赛。由表1 我国优秀网球运动员李娜2006年度4个周期参加训练、比赛的时间统计表明运动员一年中用于比赛的时间远远多于训练时间,也说明网球赛事多,比赛频。可见网球赛事的增多对年度训练、周期训练、周训练、课训练的安排都会有影响。赛间训练贯穿于全年比赛过程之中,比赛已成为训练的一部分。一些大赛前的热身赛既是训练的延伸,又是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种训练手段。由此可见,高水平运动员年度训练理念、训练安排、训练方式与方法等发生改变实属必然。
2.2.1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与参赛安排全年的竞赛日程使得网球职业运动员不可能采用传统周期理论所提倡的年度完整大周期安排模式,继而只能采用年度多个中小周期的模式安排全年的训练与比赛。
世界职业网球运动员也都是以重大比赛(奖金额高)为主要目标来安排自己的训练与比赛,试图在重大比赛中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国外职业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虽然较中国运动员多,但是,也同样要将年度比赛进行分级,根据比赛的重要程度及比赛目标,有选择性的参加比赛,进而合理的安排年度训练与比赛。已有研究与实践表明美国运动员阿加西、桑普拉斯等都是将年度中的澳大利亚公开赛,温布尔登公开赛、法国公开赛和美国公开赛作为重要比赛来安排自己年度训练与比赛的。总之,由于比赛场次太多,国外优秀运动员,特别是优秀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多是以中周期和小周期为主的年度短周期形式安排训练。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也是采用多周期形式。从表2中2006年度各周期训练、比赛时间安排可以看出我国网球女一队年度训练的安排采用的是多周期形式。国家女子网球队结合职业网球赛事频繁、比赛周期长的特点,各大周期的训练准备期一般都控制在3-5周左右,而比赛期的延续时间通常在10周以上,基本上采用的是“3-5周训练+10-12周比赛”的训练比赛节奏模式来安排全年的训练和比赛。
在训练周期的安排上,根据国际职业网球全年赛事繁多、档次不一、比赛周期长的特点,基本上按每年四大公开赛的比赛周期及亚运会或奥运会来安排年度训练各周期。全年训练共安排四个大训练周期,其中第一训练周期和第四训练周期时间较长,第一训练周期为冬训,第四训练周期为准备亚运会。年度训练的安排以全队系统的集中训练为主,重视赛间和赛中间隙训练。注意全年各大周期之间与赛间中、小周期训练的衔接和结构调整,处理好赛事间的较为系统的2~3周的中周期训练与赛前、赛中、赛后小周期训练的关系。在每站赛事之间,要及时找出上站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确定下站比赛的任务目标,合理地、针对性地安排赛中间歇性训练,在改进不足的同时,也提高了运动水平,为下站比赛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在每站比赛中,要根据对手的特点和自己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训练。
训练和比赛的系统安排决定了运动员的训练成效和参赛成功率。不同级别的网球赛事对抗强度不同,参赛的目标和重视程度也不同。根据职业赛事安排通常围绕四大网球公开赛,在实现主要比赛目标的赛事前要选择2~3站较低级别的赛事,作为主要比赛的热身。在连续参加5、6站比赛中注意了大小比赛、高中低级别不同赛事的合理搭配和统筹兼顾。在几站的高级别赛事中穿插安排了一些较低级别的赛事,以调整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比赛状态,进行积极性的机体恢复,体现其比赛时间节奏的合理性。在10~12周的比赛期,主要采用连续参赛与分段参赛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将比赛期分为两半,即连续4、5站比赛后调整一周或两周,再连续参加几站的比赛。
2.2.2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内容安排我国国家网球女队主要训练内容仍然分为三大块,即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详见图 2网球运动员训练内容示意图。年度训练内容以实战对抗、战术性训练内容为主,年度各项训练内容的安排程序从基本技术一般体能过渡到特长技术专项体能到实战训练。众所周知,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比赛中受心理的影响很大。国家网球队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心理训练的内容。
网球运动是一项对技战术和体能要求都很高的项目。技战术与体能训练的时间安排比重问题,一直是网球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冬训期间课题组与国家网球队聘请的澳大利亚专职体能教练马克对此进行了探讨,他介绍:“职业网球选手可安排75%的体能训练,25%的场地技战术训练,因为职业选手的技战术基本定型,要继续提高或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平,体能训练是最好的办法……”。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全年都要参加比赛,应该怎样练。外教约尔说按三分论训练:即整体训练三分之一;专项、速度、力量三分之一;网球技战术三分之一。
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全年各期都安排有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体能训练。如表3所示。
2006年度我国国家女网一队的训练指导思想是能力网球、速度网球、力量网球、攻势网球,并突出解决好能力网球,把全年系统的体能训练作为训练的突破口,进一步提出能力先行,技术跟进,风格对路,心态理顺,境界提升的发展思路。全年系统的体能训练除在第一周期备战澳网的冬训中大幅度提高了体能训练的比例,而且还在赛前期训练,以至全年比赛的全过程中适当安排了体能训练。总趋势为随着比赛的临近,单一的体能训练课逐步减少乃至取消,以技战术、体能和比赛相结合的综合训练课增加。
2.2.3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运动负荷安排据国外研究结果,网球运动基本上是一种无氧无乳酸的运动,比赛进行时,运动员在大约70%的时间内需要这一系统供能;约有20%的时间需要无氧有乳酸运动,即通过糖酵解代谢系统供能;只有10%的时间内需要有氧供能。根据该项目能量代谢的特点,无氧系统供能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该项目运动员年度运动负荷安排主要突出接近比赛强度负荷量即无氧强度负荷量在全年度所占比例较大,且随着比赛期的临近负荷强度达到最大。
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全年训练天数因参加比赛的站数多少而不等,且越是参加比赛多的运动员训练时间越少,相对而言年度负荷也越大。如李娜2006年度(2005.11.7-2006.12.17)59周中用于集中系统训练时间只有19周(32.2%),其冬训期间一周训练课次数为10至11次,一次训练课时数为2.5 h左右;赛间调整康复训练时8周(13.6%);比赛时间为32周(54.2%),占的比重较大。
对网球运动员运动负荷的评定通常采用外部指标一般用运动员的运动时间、密度来表示,内部指标一般用心率及血乳酸来表示运动员的负荷强度。有资料将网球运动的大强度定为心率190次/min以上;中等强度定为160次/min以上;小强度定为140次/min以下。表4是国家女子网球队部分运动员冬训期间部分练习的心率统计。
总之,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年度运动负荷变化趋势是在较高强度与量的水平上,运动负荷强度与量交替呈波浪状,并体现出高强度负荷为主导。
3结论与建议
1) 网球运动属技能主导类项目,可以用博伊科和维尔霍山斯基等人依据 “生物适应”原理提出的“单元”训练模式和“负荷跳跃式转变”理论来指导网球运动员的年度训练。
2) 对职业选手来说,由于比赛场次太多,国外优秀职业网球运动员,多是以中周期和小周期为主的年度短周期形式安排训练。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也是采用多周期形式。
3) 我国国家网球女队训练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即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年度训练内容以实战对抗、战术性训练内容为主,年度各项训练内容的安排程序从基本技术一般体能过渡到特长技术专项体能到实战训练。
4) 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年度运动负荷变化趋势是在较高强度与量的水平上,运动负荷强度与量交替呈波浪状,并体现出高强度负荷为主导。
5) 建议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年度训练、比赛安排更加科学实效,从而使训练与比赛安排真正达到手段与目的的有机统一,使竞赛与训练完美结合,以赛促练,调节好竞技状态,提高年度总体排名与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晋芳.抓住机遇 再接再厉 争取网球运动再上新台阶(第五届全国网球训练工作报告)[R].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2005,18.
[2] 国家网球队科技服务组.国家网球队2005年冬训科技服务工作情况总结[R].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2006.
[3] 陶志翔. 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不打网球,为啥也得“网球肘” 篇4
王老师近期在电脑上写了很多教案,每天要打很多字。最近几天,她感觉右手肘关节外侧疼痛,逐渐加重,最后发展到不能拧毛巾、提东西。昨天,王老师去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诊断她患有“网球肘”。王老师很纳闷:自己从来不打网球,怎么会得“网球肘”呢?
医生的话:临床上,很多“网球肘”病人都与王老师有着相同的疑惑,他们平时运动很少,从来不打网球,却偏偏得了“网球肘”。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网球肘”是怎么回事。
“网球肘”的学名
“网球肘”的医学名称叫作肱骨外上髁炎。由于该病在网球运动员中发病率比较高,所以就把“网球肘”这个名字叫开了。其实,除网球运动员外,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员,瓦工,木工,打字员,家庭主妇,以及从事其他需要频繁屈伸手肘和腕部职业者,都容易发生这种病。
认识“网球肘”
“网球肘”起病缓慢,起初仅在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随后逐渐加重,用手提重物,甚至扫地时,均感疼痛、乏力,疼痛可向上臂及前臂放射,影响肢体活动。静息时多无症状,局部多不红肿。病情较重者局部可有微热,压痛明显。病程长的病人偶有肌萎缩。肘关节屈伸、旋转功能虽正常,但在做对抗阻力的腕关节背伸和前臂旋后动作时,可引起患处疼痛。
“网球肘”的致病因素很多,一般认为是由于前臂伸肌群长期、反复、强烈的收缩和牵拉,使这些肌腱附着处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积累性损伤,肌纤维产生撕裂、出血、机化、粘连,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
“网球肘”怎么治
“网球肘”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各异,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体地说,网球肘的治疗方法大致有以下7种:①手法治疗,运用手法拨肱桡关节及肱骨外髁疼痛处;②封闭疗法,在压痛点直接注射封闭药物;③药物治疗,内服和外敷药治疗;④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磁疗、蜡疗、光疗、离子透入疗法等;⑤针灸治疗,针刺曲池穴、阿是穴;⑥小针刀疗法,局部麻醉后实施;⑦手术治疗,适用于极少数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者。
“网球肘”怎么防
进行体育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体力活动较少者,应注意避免突然的肘部过度活动。网球肘治愈后,仍应防止肘部受凉,避免过度疲劳,以免病情反复。
从事反复伸屈肘关节工作者,可适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如加强手臂的力量练习和柔韧度练习等,但运动强度要适度,不可使手臂过度疲劳。在开始电脑打字或料理家务前,应做好手臂的“热身运动”,特别是手臂和手腕的内旋、外旋、背伸练习。结束工作以后,不妨按摩一下手臂,避免手臂肌肉僵硬。慢性“网球肘”病人可使用弹力绷带和护肘,避免伤情发展。
网球国家标准 篇5
网球步法是在指网球比赛中,运动员控制身体和改变位置、方向、速度所采用的各种动作方法的总称。它们是掌握和运用技术的基础,是获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精准的步法是良好的网球技术的基础,步法训练是网球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训练中应该占相当的比例,才能掌握快速灵巧的技术,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在比赛中争取主动,适应比赛的需要。
一、网球步法移动技术分析
1.网球步法移动技术分类及要素。(1)基本步法:分腿垫步、滑步、跑步、跨步、垫步、交叉步,调整步。(2)步法移动的要素:步法移动有跑、跨步、交叉步、变向跑、跳停、侧踏步等各种动作所组成,上肢加以协调配合。主要由判断力、速度、力量、协调性等要素组成。
2.网球各种击球步法移动特点的分析。(1)正反手击球的脚步特点。正反手击球(除单手反手击球)一般常采用关闭式、半开放式步法和开放式步法。由于现代网球崇尚进攻,所以大多数运动员都由过去关闭式击球向半开放式或开放式步法转变,半开放式或开放式步法转变有利于利用蹬地转腰的力量击出高质量的球,也便于使球施加旋转和快速回位。而这种击球步法需要身体的灵活性、速度、力量、协调性等能力作为基础。单手反手击球只有用关闭式站位才能有效地运用身体的力量。(2)截击球步法特点。正手截击球,针对三种不同情况的来球,有三种步法,一种是恰好在正手击球位置的来球,同正手击球步法一样,向前跨出左脚,侧身迎击来球;一种是稍远离身体的来球,采用左脚跨过右脚的步法击球;还有一种直接奔向身体的来球,要迅速移动脚步利用重心的转移挡击球。反手截击球步法与正手截击球步法相同,只是左右脚相反运动即可。截击球需要快速的启动步法即分腿垫步,这是截击球的重点所在。(3)高压球步法特点。高压球步法有两种,一种是向后侧滑步法,一种是侧后交叉移动步法。打高压球时一定要保持侧对来球,右脚与底线平行,左脚尖稍指向右网柱。
二、网球步法移动相关因素的分析
1.洞察力和决断力。洞察力和决断力是你对来球的方向、速度、旋转和落点准确判断的能力以及迅速做出正确的跑动和击球。
2.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进行运动的能力。速度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速度素质是网球运动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它是提高技术和运用技术的必备要素也是灵活准确步法的基础。
3.灵敏素质。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对球做出正确判断后所做出的反应和各项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体现,它与人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预判及反应能力有关。
4.身体各部位要协调配合。人体各个部位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运动员脚步动作的主要动力,虽是靠脚对地面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来实现的,但同时还必须有身体其他部位协调用力配合来加强这种作用力,以克服人体重力和惯性力,保证身体平衡的控制和转移,从而使人体完成位移的动作变换,达到在实践中运用的要求。
三、网球步法训练要点与方法
1.教学与训练要点。移动技术的教学与训练的安排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法进行。一般可在开始阶段进行较为集中的教学,再结合准备活动进行,以后逐渐发展到与专项身体训练和学习其他技术时结合进行。这样既有助于掌握和提高移动技术能力,并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用各种移动技术的意识,为学习其他技术打好基础。
2.脚步动作的练习方法。
(1)基础身体训练。网球运动需要球员必须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应该在爆发力、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等全面发展。
爆发力训练包括:①以网球场的底线到网之间的距离(12米)為标准进行折返跑,以20秒为间隔,八趟为一组,做1~3组。要求:上体稍低,脚跟不着地,用脚拇指跟触地快速奔跑。②触胸跳练习。一般做3~4组,每组8~12次。
力量训练包括:①负重半蹲跳、每组10~12次,间隔30秒,共做3~4组。②负重转髋做2~3组,每组10次,间隔1分钟。在增进下肢力量的同时,肩部的锻炼应该列入练习范围,如利用橡皮带的阻力的训练。③系统专项力量训练。诸如单脚跳、跳跃运动、敏捷训练。
耐力训练包括:在实际比赛中,每次得分之间相隔15~20秒钟。两局之间约休息1分钟。根据这种比赛形态,每组练习为全力进行大约6秒钟的短距离运动,间隔休息20秒钟,共练习12~14组,这是一盘的练习。先进行4~5盘的练习,最终共完成9~10盘的练习。
灵活性训练包括:跳绳练习,如单脚跳、双脚跳、移动的单脚交替跳、双摇跳等。用计时的快速跳绳,训练脚步的频率和灵活性。
(2)步法训练。徒手或持拍做基本站立姿势和徒手或持拍做原地两脚不停跳动,做分腿垫步。分腿垫步既是能流畅地调整身体和把各个技术动作连接起来的润滑油,又起到快速启动的作用。
持拍做前后左右的连续垫步、跨步挥拍练习。在移动中要保持引拍结束时的姿势,等到位站稳后,再向前挥拍练习。
在网球场上连续摸“1,2,3,4”四点跑动练习。“1~2”用侧滑步,“2-3”用小步跑,“3-4”用侧滑步,“4-1”用小步跑。然后再进行连续摸“4,3,2,1”的四点练习。
在网球场上,从1点处开始,练习发球挥拍,然后迅速移动到2点处练习正手挥拍,再跑到3点处练习反手挥拍,接着到4点和5点处分别练习正反手截击挥拍,最后退至6点处练习高压球挥拍。
站于端线的中点,利用网球场上的线,做直线、斜线、变向跑、折返跑练习。这种练习方法,可持球拍做击球动作,也可徒手触地或触网,每次完成几组。
甲乙两人面对站立,相距3~4m,甲掷地滚球,乙用侧滑步和交叉步快速移动接球,然后回传甲,甲连续向不同方向和不同距离抛球,直到乙疲劳为止。此练习可以计时,也可计次数。
接两球的练习。两人一组,一人同时抛出两个球,练习者必须同时接住两个球。开始时可以抛的高些,逐渐加快速度和降低速度,练习者必须在球落地前接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