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2024-07-01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共12篇)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篇1

立足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以自主知识产权武装起来的竞争实力,既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发展需要。

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企业要长期地发展下去,要发展成大企业,就必须重视技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这个规律持续地坚持原始创新,才能拥有垄断技术;在市场上我们不仅要依靠必要的广告与促销投入来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产品本身的技术和质量。

完善的创新体系是自主创新的基础。海信的技术创新体系大致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研发中心应用基础研究机构为基本研发团队,其战略定位是追求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从事前瞻性、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工作;第二个层次是面向市场、以满足当期市场需要的产品为主要定位的专业性产品开发机构的研发工作;第三个层次是专业研发支持平台;第四个层次是量大面广的群众性革新活动。

把握创新规律是自主创新的必然要求。“核心技术”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技术的循序渐进的规律说明技术要达到高水平必须是从今天做起,而如果是今天买技术,等以后积累起来资本,再投入研发、再提高研发水平那就来不及了。

瞄准产业化目标实现自主创新良性循环。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可以概括为实现这样一个增值的循环——先把钱变成技术,再把技术变成钱。技术研发不能只追求短期效益,要远近兼顾、持之以恒。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篇2

2.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3.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

4.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6.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7.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8.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9.保守是舒服的产物。

10.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

11.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12.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13.有了精神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象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 经典语句

14.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

15.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

16.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

17.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

18.科学研究基于同一法则,即一切事物的产生取决于自然规律,这也适用于人们的行动。19.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20.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

21.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当然,自力更生并不等于封锁自己。

22.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

23.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24.……蜜蜂则采取一种中间的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25.在科学研究中,是允许创造任何假说的,而且,如果它说明了大量的、独立的各类事实,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据的学说的等级。

26.在自然科学中,创立方法,研究某种重要的实验条件,往往要比发现个别事实更有价值。

27.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28.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

29.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

30.大凡实际接触过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实的人很少会有成就。

31.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32.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

33.发表自己的不正确的意见,要比叙述别人的一个真理更有意义;在第一种情况下,你才是一个人,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不过是只鹦鹉。34.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

35.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

36.凡能独立工作的人,一定能对自己的工作开辟一条新的路线。37.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38.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39.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

40.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

41.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42.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1号店: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篇3

2008年7月,“1号店”正式上线,这个后起的电子商务公司一上线就受到了业界的瞩目,究其原因,在于1号店是由两位前美国大公司的高管创建:于刚,前戴尔公司全球采购副总裁;另一个就是他的好友,前戴尔公司中国内地和香港区总裁刘峻岭。

四年的时间,1号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B2C新秀成为了业界的一匹黑马。1号店俨然成为了近四年来增长最快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2010年,1号店的销售额爆发性地达到了8.05亿元,而成立前两年,这个数字分别只有417万元和4600万元。如今的l号店依然保持着平均28%的月增长。

“1号店的理念是希望为消费者提供‘足不出户’的一站式购物体验,使大家的生活更省钱、省力和省心。”1号店董事长于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1号店。谈及1号店的优势,于刚谦虚地说,电子商务的竞争就是顾客体验的竞争。如果说竞争力,我认为“1号店有五大核心竞争力——系统、采购、仓储、配送及会员管理,所有的模块之间既保持独立,又相互关联,最终形成了一个集成的系统平台;重要的一点是,这五大体系的每个模块都能不断优化、自动化和规模化。”

于刚向《创新时代》记者介绍,1号店的后台系统都为自主研发,并在国内申请了多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在采购方面,目前1号店在线销售18万种商品,与数千家供应商合作,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效益。在配送方面,1号店在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已经可以做到半日送达,在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武汉以及成渝城市圈等绝大部分城市的配送都是次日送抵顾客。同时,为了满足顾客的特别配送要求,1号店还有“一日三送”和指定时间配送等诸多个性化服务。1号店70%的业务由自有配送完成,在全国34个城市设立了130多个自配送站点。1号店的业务覆盖全国,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五大仓储中心,仓库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另外,1号店核心竞争力中的CRM模块,还会对顾客行为做出大量的数据分析,建立顾客行为模型,根据顾客的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新品推荐、周期性购物提醒、相关商品推荐以及感兴趣商品的到货和促销提醒等。于刚说,1号店的后台系统彼此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大的平台,这是一个突破和创新。

得顾客体验者得市场

“消费者一站式购买”概念在l号店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但在四年前,谈论这些并不现实。四年前,于刚和刘峻岭想做一个比超市更便宜的“网上超市”、“一个以日用百货为主的综合性零售网站”,虽然在当时的国内电子商务领域还是一个空白,但很多熟悉电子商务的人都不觉得那是个好主意,但于刚和他的伙伴们却做成了。“一开始我们的定位就是做综合性电子商务。但在创建1号店的时候,考虑到顾客获取成本、顾客粘度和忠诚度等多种因素,我们从购买频次高的快消品切入电子商务。”于刚如此表示。

有创新才有突破,商业也是如此。在于刚以及他的团队带领下,从2010年底开始,1号店的订单量出现爆发式增长,涉及的商品也越来越广。目前,1号店现已拥有18;5"多种商品,涵盖11条产品线。商品广泛涉及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厨卫清洁、母婴玩具、电器、家居、营养保健、服装鞋帽等领域。2011年,1号店还大力发展了生鲜品类。此外,1号店还为消费者提供各类生活服务,包括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火车票查询、机票订购、银行转账、信用卡还款等。同时,1号医网、1号药网,为消费者提供足不出户的医疗健康服务。在介绍总结这一系列创新特点之后,于刚认为,1号店商务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性,可扩性和柔性。

现在看来,1号店当时选择以主打快消品的“网上超市”模式为切入点是正确的,这避免了和当当、京东等几家已经转型为综合性购物网站的大型电子商务公司一起争夺消费者资源的直接竞争的局面。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来自亚马逊、当当、红孩子、京东商城等B2C的竞争时,于刚表示,不对任何企业作出评价。“我之前在电子商务大会上曾说过:得顾客体验者得市场。我们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崛起,与企业一直以来就把不断提升客户体验作为企业宗旨密不可分。”

诚然,顾客体验成为了1号店的致胜武器,但看似简单的顾客体验背后却蕴含了很深的企业管理哲学——“顾客体验背后是供应链、信息系统、客服、产品等等。包括我们要有顾客想要的商品,同时要保证质量,价格要便宜,送货要及时,付款要方便,还要有优良的服务和简单容易的操作流程。”于刚这样解释顾客体验的含义。

“我们把顾客体验细化到每个岗位。企业所有员工的薪资和奖金都跟顾客体验评分挂钩,把顾客体验细化、量化到每个岗位,评分是第三方机构发布的,客观公正。”于刚举例说,比如,配送员首先要态度好,临走的时候一定要说“谢谢”,出门的时候要把垃圾拿出来等等。配送环节在设计路线上也要让配送员可以及时送达,给他一定的量,确保他每天可以完成。还有装卸的时候,要有人装卸;对客服来讲,要迅速解决问题。IT部门设计的流程要顺畅,操作要方便、明了,不需要顾客看很多的说明,各个地方还要解释,设计本身要像“傻瓜相机”一样。产品部要考虑产品的丰富度要足够,满足顾客需求,缺货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市场部必须转入精准化的顾客需求,市场活动要求简单有效,甚至每一个岗位都要跟顾客挂钩。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1号店是一家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在系统、采购、仓储、配送及会员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在以主打快消品的“网上超市”模式为切入点的创新都让1号店走在了业界的前端。但1号店在早期也尝试过“失败”的味道。于刚说,在前期1号店也走了很多弯路,比如通过发海报等营销形式宣传1号店,效果不稳定。另外,1号店也曾推出过上海区域“顾客自己选择任意配送时间”的服务,最后因为成本过高,在物流公司的一再坚持下取消了这项服务;于刚原来想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品牌营销,十元一本的目录册印刷了10万本,投放了不到三分之一就停了下来,随后立即转向线上营销,在尝试中找到了合适的推广方式。在1号店发展的早期,其和门户网站、社交网站、游戏网站等的合作曾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在上线初期,1号店积极与各大门户网站(如新浪等)、社交网站、游戏网站合作,不断开拓市场,并在地铁橱窗、公交站牌橱窗以及移动电视上都铺设广告,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不断的探索和推出新模式让1号店生机勃发,2011年7月,1

nlc202309022011

号店更是推出了“无限1号店”,并在中国首创虚拟超市购物模式。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不断地创新,企业就会被历史的洪流抛弃和遗忘。”于刚如此看待企业的创新之道。

“我从自身的经历谈谈创新。我在任亚马逊Amazon全球副总裁时,负责管理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包括配送、采购、库存、库容以及开发亚马逊下一代供应链。亚马逊的供应链有非常优秀的经验值得1号店学习,尤其是供应链的优化和自动化以及流程的设立和严格监控。但这些都不是可以照搬应用的,比如说,1号店在打造自身供应链时,需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多地广、市场需求多样、物流发展现状等因素,因地制宜,比如说自建配送等。这就是一个自主创新的例子。”

2011年,1号店与世界第一零售巨头沃尔玛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业界第一的顾客体验购物平台,这让1号店拥有了更多的机遇。1号店把来自平安集团和沃尔玛的入资,用在了供应链仓储设施升级、技术开发以及人才招募上。于刚说,人才问题仍然是电子商务行业的最大瓶颈。像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短缺等都是所有电商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于刚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1号店需要不断随着商业市场的变化随时调整策略。

最近,1号店申报的《完善客户体验的电子商务与ERP集成系统》项目,获得了“上海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项目”。于刚表示,此系统是1号店五大核心竞争力之一,1号店后台系统都属自主研发,在中国申请了100多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像智能定价、供应商管理、仓库管理、会员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等,比如智能定价系统会自动根据市场商品的价格对1号店所售商品的价格进行实时对比和调整,保证1号店的价格优势;库存和配送管理等系统可以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订单的处理、分配、拣货、装箱、配送过程等等。于刚说,举个例子,目前1号店平均每张订单的商品数是16.7件,而通过系统管理,完成这样一个订单的拣货平均只需要100秒左右。而未来1号店的目标是,希望通过系统优化,缩短到50秒。

于刚预测,当1号店的年营业额做到100亿元左右时公司才会盈利。而2010年1号店的营业额才达到8.05亿,三年增长了192倍,但于刚觉得这还不够快,还要不断增速。在1号店创新的同时,其他电子商务网站也在谋求突破,当当网于2012年开始售卖电子书,与此同时,京东商城也传出涉足电子书市场的消息。可以预见,中国互联网行业正走在一个多样化的道路上,多个子领域都会出现多家鼎立的现象,尤其是门户、电子商务、社区、网络游戏等。虽然这种多样化牺牲了一部分规模效益,但却为顾客带来了选择机会。以团购这种商业模式为例,于刚认为,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只要能够为顾客、商家创造价值,就会有生命力。以l号店来说,去年一年,凭借1号店平台提供的海量优质低价商品、庞大的顾客群体、顾客对1号店品牌的信赖、良好的顾客体验等因素,1号店每月的团购业绩都是成倍增长,团购已经成为整个1号店业绩增长最明显的业务之一。于刚向《创新时代》记者透露,1号店2011年12月份的团购业绩是7月份的55倍。由此可见,团购这种业务是受到市场的肯定的,关键是涉足团购业务的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以创新作为企业理念的1号店,正在埋头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于刚说,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幼儿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没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参考,需要我们自己去不断摸索、创新。于刚最后表示,1号店不仅要做一个有责任、受人尊重的企业,而且要博得客户的尊重、社会的尊重及来自同行业的尊重。“对1号店来说,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的顾客体验,不断为顾客和供应商创造价值,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篇4

以河北省著名商标企业——夏垫佳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 自发成立以提高技术水平、质量水平、管理水平、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技术联盟, 崇尚“倡导行业自律、推行先进标准、促进技术创新、塑造专业品质”的宗旨, 以创新产品推动室外健身器材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 众多参展的创新产品中包括豪华双柱塑木伞结构景观系列产品, 该产品创新性在于采用进口膜结构材料作为伞的基材, 该膜结构耐候性极强, 室外寿命长达10年以上。立柱采用模压铝工艺制造的铝板组合而成, 能够保证器材立柱永不生锈。器材扶手使用缩管工艺, 造型美观, 设置内部限位结构, 保证使用者安全。室外LED电子显示屏与室外健身器材有机的结合, 充分利用了器材区是使用者聚集点的特性, 拓宽了市场广告投放渠道。可以让器材购买者获得经济回报。所有这些创新点都颠覆了现有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理念。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 夏垫佳美体育用品公司等企业开始用知识产权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展的创新产品均申请了专利保护。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篇5

1.2.3.4.5.6.7.8.9.10.11.12.13.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职业的生命 创建文明工地塑造企业形象 防护加警惕保安全无知加大意必危险 事故教训是镜子安全经验是明灯 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抓基础从小处着眼防隐患从小处着手 百年大计质量在先安全生产记于心间 落实各级安全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提升自我安全意识 倾心同护蓝天碧水 携手共防扬尘污染 热爱生活 美化环境 扬尘治理 人人有责 提高扬尘治理意识 建设一流绿色工程

创新是研究性学习的生命 篇6

新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和目标。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载体。实施研究性学习能整合学习中多种积极创新因素,实现用新课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培养创新意识是研究性学习的动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即是一种模仿性,又是一种创新性的学习活动。它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每个阶段各有侧重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成果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初期,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观察等体验活动扑捉课题信息,逐步提出问题,是情境调动了学生思维材料的各种储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也许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宝贵。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科有相对封闭的知识系统,学生提出问题出自于狭义的知识背景和被动时机,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提出问题基于广义的生活经验背景和主动时机。提出问题是发现创新前奏,问题意识是創新意识的生命元素。

探究意识是创新意识的核心。在研究性学习实践阶段,学生主动收集信息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查、实验、讨论和探究。每项活动学生都要做最亲切的体验,这些实践情景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表象,激发了学生追求创新的欲望,用实践情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的后期,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占有大量文字信息资料和自身体验,通过所获信息筛选、归类、综合分析、提炼升华为某些结论和成果。学生渴望完成、表现、交流和发展自己的成果。是成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需求意识,推动了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成果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动力,更是研究性学习的动力。

二、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性学习最本质的特点。它不受教材等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平台。学生的兴趣和现实需要得到充分尊重,从而使创造能力得到保护和发展。

从学习方式看,研究性学习能有效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学科课程离不开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式学习。例如科学课程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操作技能与思维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是不能逾越和替代的。研究性学习不以传输知识为价值取向,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强调主动体验和探究,求新求异。倡导怀疑和批判;倡导假设和论证。学习方式的转变,能使学生获得一种全新的感受,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和鼓舞,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正能量。

从学习的内容看, “新、鲜、活”的内容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国课程内容长期存在着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陈旧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生探究精神萎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耳闻目睹的生活;来源于他们的亲自做过的调查和实践;来源于现代信息媒体。教学内容由一维、二维变成多维,带动学习方法的变化,对于理论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去粗读、精读;对于假设可以采用实验法、调查法、思维探究法;对前瞻性的问题可以采用畅想论证法等等。新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新教学结构。新内容、新方法、新结构是推动创新能力发展的助推器。

从教学模式看,统合多种教育资源更能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学习摒弃了传统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吸纳式模式,追求开放式、实践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倡导了学习过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统合了学习模式。倡导了学习过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统合了学校、社会、家长等众多教育资源。多种模式和资源的优化组合,成为培育创新能力的增长点。

三、培养创新品德是研究性学习的支撑

新课程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五育并重,德育为先,通过完善人格塑造来支撑创造力不断发展。培育创新品德要结合研究内容具体实施,逐步提高。

创新品德是创新能力的保证,必须加强德育培养,做到;勤奋学习,不偷懒耍乖,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认真仔细,不马马虎虎,坚定追求,不半途而废。尊重他人,不欺名盗世,视通千里,不做井底之蛙,真诚合作,不孤芳自赏等等。、

个性化创新是室内设计的生命线 篇7

1 室内设计文化内涵的创新

所谓“文化内涵”是在后现代建筑理论和实践中经常出现的Context一词的翻译,在建筑中它的意思就是“重视环境”。即强调空间环境的整体及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建筑中有时代特征的缩影,精神的和物质的源泉在其中得到具体的表现。室内装饰也同样富有时代的特征。它由于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传统不同,也就有了明显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室内设计是一种文化活动过程,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建筑室内空间往往以自身形象(包括空间形式、节奏和秩序)和相关的装饰手段来反映时代和社会特征,不同的室内空间表现不同的环境气氛和具有不同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弱觉等来完成),如果不从以上室内环境意识的观念出发,会造成设计思想的混乱。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与设计师的情感有着紧密的关系,设计师日常各种生活素材的收集,各种文化素养的吸收,各种风土人情的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倾注于自己的设计中。空间的大小、色彩的协调与对比、线条的流畅、材料的选择与变化,都蕴含和表达着设计师的情感和创造力。现代室内设计主要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的表达,以及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创造出既富有神韵内涵,又富有情感的室内空间,以满足人们对室内设计的更高要求。

2 室内设计构思的个性化创新

设计构思是室内设计的首要步骤,构思是人们头脑对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属性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要经过这一系列长期的设计实践,逐渐认识到设计对象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逐渐熟悉现代市场因素影响下的特殊的设计规律,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富有创新的设计构思模式。构思的创新是一种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思维模式,创造之意在于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成绩。

2.1 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思维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的起始也是关键,所以不管是哪一类设计创造,创造性的思维无疑是个性化设计的前提。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创意对于设计的重要性,是从已知进入未知的思维过程,它将我们已知的现实经过艺术的升华与创造,产生出新的更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与物品。由此可见,创意并不是本来就存在的,它需要设计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阅历,只有他对周围的生活细节有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捕捉到现实中的不足,从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艺术创造,才能最终创造出理想的设计作品。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进步,现代人对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现代设计师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一个现代设计师要创造出好的设计作品,设计师本身必须具备一种超然的想象力。

2.2 创新过程中的科学分析与抉择

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很多好的想法和创意都堆在设计师的大脑中,例如,我们要进行一个厨房的设计,在设计实施之前,很多新的想法就会出现,这些想法虽然都很富有想象力,但不是每一个都适用。从设计到实施是一个过程,如果想提高厨房本身的空间利用价值,又要注重它的设计个性化,那么,这两者谁轻谁重,谁多谁少,就必须依靠于创意过程中的科学分析与抉择。

3 “活跃元素”的运用营造空间划分的创新

一个好的室内设计,除了需要以好的创意构思为前提,同样需要在空间划分的细节上投入心思。一般来说,为了使所设计的室内环境更符合功能上、审美上的需求,以及适应使用者的个性与文化层次,设计师就必须理解和掌握怎样协调和处理空间。

特殊的空间划分方法,丰富空间视觉层次,如地坪抬高、异形、扭转构成各区领域;特殊构思的异形吊顶划分空间。应用特殊形状墙体、隔断及建筑构件构成物理和心理领域的空间。有面的活跃元素,如或斜或弧的隔墙、隔断;线型活跃元素,如格构、空架等构件;点的活跃元素,如特殊形状的实体单元等。各种造型手段的运用,以格构空间、变方为曲、层次营造、引景入室等手法创造出一种随心所欲、效果独特的形式,令人印象深刻。

格构空间:用到顶的家具和墙体等限定度高的实体来划分空间,称格构空间。切断的处理,排除了噪声干扰,私密度和独立性非常高,但同时也降低了与周围环境的交融性,它适用于书房、卧室等私密性要求高的空间。

变方为曲:现代建筑室内空间大多数都是由成90°角的矩形空间构成的。为了破除方正空间四平八稳、死气沉沉的呆板形象,一些个性化的设计中采用了扭转的手法,用折线、弧线、曲线、圆形、斜线或三角形、倾斜界面、穹顶等多种方式扭转空间,破除对称感,这样的手法常被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这样能够更进一步的展现个性,并且充分的倾情演绎个性的魅力。

层次营造:对空间和界面进行层次的处理,可实现一些特定功能,如古董、雕塑、工艺品的陈设;取暖、通风、排水设备的隐藏,杂物的储藏,以及一些特殊效果的照明。层次既可以满足功能要求,又能丰富空间视觉体验,可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借景入室:是一种惯用手法,利用格窗、门扉、卷帘、门洞,将室外景色甚至气候引入室内,调节景观,拓展空间,创造迂回曲折的感觉,使有限的空间产生无限的视觉体验。

所谓室内设计空间划分的创新,是在考虑其设计性和功能性的同时,打破传统的旧的设计思想,融入设计者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目的是为了实现该设计下的室内空间拥有与众不同的效果。只有打破以往普通的设计构思和空间分割,才能使得一个新的设计更加符合客户的想法,更加具有说服力,更加具有艺术设计本身的创造特性。

4 陈设的创新

室内陈设一般分为功能性陈设和装饰性陈设。功能性陈设指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并兼有观赏性的陈设,装饰性陈设指以装饰观赏为主的陈设。室内陈设是一个室内设计中空间的再次划分,由墙面、地面、顶面所围合的空间称为一次空间,由于它们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很难改变其形状,除非进行改建。而利用室内陈设物分割空间就是首选的好办法。我们把这种再一次空间划分出的可变空间称之为二次空间。在室内设计中利用家具、地毯、绿化、水体等陈设创造出的二次空间不仅使空间的使用更加合理,而且更能为人所用,使室内空间更富层次感。

5 结语

室内设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室内设计中的个性化创新更是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重点。创新作为个性化的首要特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贯穿于室内设计从构思到空间分割,到施工再到陈设布置等各个方面。要从传统的规范型设计到现在的新颖的个性化设计,需要一个思想意识的桥梁,这个桥梁便是创新。室内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室内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体现出别具一格,风华正茂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室内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所以个性化创新是室内设计的生命线。

摘要:指出个性化创新是室内设计的生命线,从内涵、构思、划分、陈设等方面探讨了室内设计的个性化创新,指出创新作为个性化的首要特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贯穿于室内设计从构思到空间分割,到施工再到陈设布置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个性化,创新,室内设计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陈新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尹青.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建涛.建筑设计与外部环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创新与控制分析 篇8

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诞生到死亡的时间过程。企业和人一样都希望自己健康成长、延长寿命、有所作为, 而不希望中途夭折、早衰、碌碌无为。人的寿命受自然生理因素的限制是有限的, 企业组织由于不受这些因素限制因而从理论上说可以无限延长, 但历史上长寿的公司却并不多见。世界上年龄最长的公司大约有700多年, 瑞士的劳力士公司和美国的杜邦公司年龄超过200岁, 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西方电气公司则有100多岁了。但是更多的企业的生命周期是很短的。在日本和欧洲, 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2.5年;在美国, 有62%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到5年, 存活能超过20年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 只有2%的企业能活50年[1], 美国1997年倒闭的企业有10万家。英荷壳牌石油公司 (Royal Dutch Shell) 的一项调查表明, 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前500强的大企业, 其生命周期只有40—50年, 到1983年它们有1/3已经消失。根据陈放的研究[2], 中国的企业寿命更短, 大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在7—8年, 一般的中小企业只有3—4年。因此从总体上说, 世界上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都不长, 企业组织整体上呈现出高死亡、短寿命的态势。所以现代社会中只有少量的企业组织历史比较悠久, 大部分企业组织还很年轻。企业组织也渴望自己长寿、富于生命力。但企业组织如何才能长寿呢?决定企业生命周期长短的因素是什么?这正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应该研究的课题。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艾迪思博士于1989年提出来的。该理论主要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析了企业成长与老化的本质及特征。艾迪思把企业生命周期形象地比作人的成长与老化过程, 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九个时期[3]:成长阶段, 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成熟阶段, 包括盛年期、稳定期;老化阶段, 包括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 (含死亡) , 每个阶段的特点都非常鲜明。企业组织体系随着生命周期不断演变将会展现出可以预测的行为模式, 在迈向新生命阶段时, 组织体系都将面临某种阵痛, 此时组织若能通过程序的制定以及有效的决策来克服难关, 促成转型的成功, 则所面临的问题均属过渡性的正常现象;反之, 如果组织只是一味地走老路, 那么更多的异常问题将随之而来, 而且一再重复, 将妨碍组织的发展能力。

自艾迪思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结合企业发展的历史, 从各个方面探讨了决定或影响企业生命周期长短的因素, 但大多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并没有对其做出一个统一的规律性的理论解释。其实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企业生命周期虽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是长短不一的, 但是其有内在的规律性可循。笔者研究认为, 创新与控制的统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是任何优秀企业成功和长寿的共同“基因”;反之, 创新与控制的失衡则是企业由盛而衰乃至丧失生命力的“病根”。

2 创新与控制的内涵

2.1 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

“创新” (Innovation) 一词的涵义, 熊彼特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创新, 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熊彼特认为[4], 创新、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⑴引进新产品;⑵引进新技术, 即新的生产方法;⑶开辟新市场;⑷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⑸实现企业的新组织。其后,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对创新作出进一步地阐释[5]:“创新是大胆开拓的具体手段。创新的行动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事实上, 创新创造出新资源……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的财富创新潜力的行为, 就是创新。”因此, 从熊彼特和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延伸, 所谓“创新力”就是企业在市场中将企业要素资源进行有效的内在变革, 从而提高其内在素质, 驱动企业获得更多的与其它竞争企业的差异性的能力, 这种差异性最终表现为企业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竞争优势。

企业创新过程包含着企业在不同方面的变革, 这些变革必然要对纳入其内部的要素资源如财务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和原材料等按一定的组合方式进行有效配置, 从而形成一定的资源配置综合能力, 因此, 企业创新力总是企业内部整合力的源泉;同时, 企业创新的内容以及由此带来的内部整合力的变化要最终转化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实际竞争力, 才称得上创新的成功, 因此, 企业创新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所以, 无论从企业要素资源的结构变革条件即企业要素资源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 还是从企业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集聚) 的运用条件来看, 企业内部整合能力和企业外在竞争能力的提高都体现了对企业创新力的依赖。

从世界企业发展史看, 创新推动企业成长是普遍规律。福特汽车公司以生产自动流水线的技术创新和T型车的产品创新成就了其“汽车帝国”的威名;通用汽车公司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鼻祖, 通过这一组织创新解决了其扩张进程中的难题和约束……世界上许多具有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大企业的长期成长过程中, 无一不交织着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等企业创新, 这些大企业就是在全面创新推动下逐步发展而来的。在世界企业发展史中, 同样存在着因企业创新滞后、企业创新乏力而遭致挫折和失败的数不清的企业个例, 这也恰恰从反面证明了企业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和企业成长的根本作用, 没有企业创新就不会有企业生命的持续。因此可以说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体现, 是决定企业生命周期长短的核心所在。

2.2 控制是企业生命健康的保障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 亏损以致死亡是常见的现象, 甚至对当今居于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而言, 在其成长史中每一家企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们几乎都经受过挫折。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了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企业的控制力。从管理学角度上说, 所谓控制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运营自觉地进行调整, 对企业自身行为自觉地进行约束, 使其经营活动不超过自身的能力范围, 并降低经营风险, 最终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多的成本优势的能力。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 由于受到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非可控性、企业掌握信息的非充分性、企业与市场关系的变动性、企业内部资源的互动性及企业动态性等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企业总是与风险相伴而生的, 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控制企业的经营行为、降低经营风险是每个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企业成长的过程, 就是不断整合配置内部资源、或将外部资源纳入企业内部重新整合配置的过程, 因此企业健康成长除了必须具有各个方面的创新力以外, 还必须依靠企业内部有效的控制力。如果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应有的控制, 经营规模、经营范围超出了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 那么纳入企业内部的资源就不能得到有效配置甚至成为企业的累赘, 就会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甚至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企业成长如果只是规模扩大 (无论是以资产总额、销售额还是生产能力为规模标准) , 而不能提高竞争优势和企业利润, 不能增强企业素质, 这种企业的成长是不健康的, 其生命周期必然不会长久。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失去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营规模失控;二是经营范围失控 (即多元化陷阱)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仅就破产的安然公司来说, 其经营失败的原因虽然是错综复杂的, 涉及公司制度、美国金融制度、监管制度甚至安然与美国政治圈的不正常关系等多个方面, 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控制体系中的失控, 从而导致经营规模、经营范围超出了企业的能力范围, 导致企业在很多方面的创新出现方向性错误, 不具有现实可行性, 即创新与控制脱节。

3 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创新与控制分析

以艾迪思的分析为参照, 我们将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稍微简单化, 大体分为五个阶段: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来进一步分析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创新与控制问题。

3.1 婴儿期 (Infancy)

这个时期的企业处于刚成立阶段, 就像襁褓中的婴儿一样, 抵抗力很弱, 随时都有生病的可能。婴儿期的企业情况很不乐观, 除了产品市场前景还算过得去以外, 其他方面的情况都可以用“不足”来表达。除了创业时可能带有一两项专利技术外, 企业不论是财务资本、人力资本、技术水平、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都十分有限, 而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则根本无从说起, 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因此此时的企业创新能力很小。

在婴儿期, 企业缺乏规章制度, 创业者在经营管理上唱“独角戏”并且常常出差错, 因而控制力也比较弱。但这还不是婴儿期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为此时企业在规模上不足以负荷团队合作的工作型态, 企业创办人大权独揽反而是比较有效率的, 加之企业的想法很简单, 只要能生存下去, 然后能赚点钱, 创业者就会推着企业往前走, 但切需步步小心谨慎, 犹如父母一样细心呵护着婴儿, 这样企业一般不会、也没有能力去做超出自己经营规模和范围的事, 所以这一时期企业创新与控制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创新力不足的问题。只有在产品设计、市场开拓上能有所建树, 并以取得现金的能力作为成长基础, 企业方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 因为一旦企业失去资金的支持, 婴儿期组织将难逃夭折的命运。

3.2 学步期 (Go-go)

这个时期的企业已经在市场中生存了下来, 产品或服务开始被市场所接受,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 企业在产品或技术上的创新能力开始增强, 使企业显得充满活力, 企业的销售额节节上升, 而且日见繁荣。

相对于创新力来说, 学步期的企业控制力很弱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一是学步期的企业容易被眼前的机会所驱使, 缺乏战略眼光。特别是初步的成功往往冲昏企业创办人的头脑, 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这就容易导致某些初生之犊的企业做出一些不明智的决策与承诺;二是缺乏一种系统化的制度。如果说婴儿期是根据危机进行管理, 在学步期管理则成为危机。刚刚创建的企业往往缺乏明确的行为方针、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健全的预算体系, 除了家长式的创业主管以外, 没有等级观念、没有组织系统图, 企业往往表现出不稳定性, 容易受挫折;三是缺乏一种科学化的授权体系。在学步期企业规模逐渐扩张的时候, 创业者大多也是想授权给予下属以发挥下属的积极性, 但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产生离心力;而学步期企业容易成为“家族制”企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所以, 这时企业必须学习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 制定规则与政策, 判断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些未能建立管理、领导制度的学步期组织将会掉入“创办人陷阱”, 也就是所谓的“富不过三代”。

3.3 青春期 (Adolescence)

这一时期是企业成长最快的阶段, 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设计能力迅速提高, 生产成本下降, 规模效益开始出现, 市场开拓能力也迅速加强, 市场份额扩大, 产品品牌和企业的名声已为世人所知晓。青春期的企业资金剩余情况很乐观, 足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高素质人才进入企业, 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很多, 给公众的印象是该企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此时企业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强的。

同时, 企业组织也开始由人员导向向结构导向调整, 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逐渐完善, 控制力也得到加强。但企业的成功往往使创业人声望威信如日中天, 不可怀疑, 虽然有了制度, 但制度对其约束能力却不强, 企业领导人一言堂的现象比较突出。进入青春期的企业, 创业者和企业员工都充满着自信, 甚至有些骄傲;资金收入的增加使企业有了进一步扩张的实力, 此时原本非常困难的外部融资也变得较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 企业很容易失去控制, 很容易陷入多元化扩张的陷阱中去。多元化的一开始可能使企业销售量越来越大, 但是企业不是盈利越来越多, 而是赔钱越来越多, 因为此时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 壮大自己的竞争实力, 而不是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和范围。所以企业扩张应谨慎而行, 特别是多元化扩张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 巨人集团的例子就是明证。

青春期的企业还会遇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企业能否顺利进行管理创新的问题。很多创业者明明知道职业化经理人的重要作用, 却难以放手让他们去运营企业, 造成新来的经理人员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某些企业在这个转型时期失败, 通常是由于企业没有适当分权, 缺乏对企业领导人的制度约束所造成的。如果不能在管理制度甚至治理结构上进行创新, 没有各项企业制度的完善, 企业的控制力也不可能得到质的提高。

因此在此时期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继续加大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创新力度, 特别要警惕那种满足于老产品、老经验、老管理, 不求上进、小富即安的现象, 这样很容易使企业失去活力。二是建立团队, 以免组织过度受制于创办人, 应该让员工了解他们不需要事事都依赖公司的创办人, 一旦大家建立起了合作的默契, 认清组织的使命与宗旨, 所有团队成员知道公司的发展方向, 自然能够按部就班地达成目标。三是针对不同领域设立专门业务单位, 将企业运作赋予制度化, 让组织既有团队合作的型态, 又有明确的分工与制度框架, 方可将创办人的企业精神贯彻到整个组织。

3.4 成熟期 (Prime)

成熟期是企业生命周期曲线中最精彩的部分, 在这一阶段的企业得以摆脱了创业者的影响而获再生, 并不断走向成熟。在青春期, 创业者在经历了多次的危机后开始学会了授权, 职业型的企业家开始步入企业;企业也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从苦干转向巧干。在成熟期, 企业的灵活性和可控性达到平衡, 出现了一些企业运作的理想化特征 (伊查克·爱迪思) :一是企业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完善;二是企业的创造力、开拓精神得到制度化保障;三是企业非常重视顾客需求、注意顾客满意度;四是计划能够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五是企业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能力突出;六是企业完全能够承受增长所带来的压力;七是企业开始分化出新的事业和组织。总体上说, 成熟期的企业既富有进取心, 具有奋发蓬勃的动力, 又具有很强的控制力, 此时企业的创新力与控制力能达到最大程度的统一。

但是, 这种巅峰状态需要精心呵护才能持久, 因为企业在成熟期遇到了创新精神衰退和创新力呈下降趋势的问题。创新精神衰退的原因首先在于企业领导人本身。在环境相对舒适的成熟期里, 企业领导人很容易丧失那些特有的创新品质, 会开始变得保守甚至固执起来。成熟期创新精神衰退的问题还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健全有关。创新强调变化, 而制度要求遵守, 二者相矛盾。成熟期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很健全, 各级人员只要按规定办事就行, 因此人员的创新力便很容易“沉睡”起来;但是市场是变化的, 企业创新力“沉睡”时间过长, 就会影响到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之下降, 企业如果不能在产品和技术上继续保持活跃的创新力, 企业领导人不能积极主动地杜绝各种可能发生的弊端, 则整个组织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与解体。因此, 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应培养未来新兴事业的基础与领导人。为了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成熟状态, 企业必须拥有多种不同的事业单位, 这些单位各自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应该培养新生的“婴儿”, 经过“扩张——整合——扩张”的不断循环, 掌握机会, 持续获利。

3.5 衰退期 (Wane)

企业一旦进入衰退阶段, 企业和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与顾客的距离越来越疏远, 体现企业活力的行为不见了。在贵族期, 企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 给人自以为是的感觉, 表现特征为:一是钱越来越多地花在控制系统、福利措施和一般设备上;二是人们越来越强调做事方式, 而不问所做的内容和原因;三是人们越来越拘泥于传统、注重于形式;四是企业内部越来越缺乏创新机制;五是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别兴风作浪、少惹麻烦”。在官僚化早期, 最为明显的行为特征是:企业内部冲突不断、谣言四起, 企业各部门注意力集中到内部地位之争, 人们强调更多的是谁造成了问题, 而很少考虑去采取补救性措施以解决问题。官僚化早期爆发的问题如果日趋严重, 企业则将自己局限于一个狭窄的空间, 最终进入死胡同。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创新力与控制力是不同的, 而能达到两者动态统一是比较困难的。企业从成长、成熟到衰退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创新与控制从不统一到统一再到不统一的过程。

4 几点简单启示

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创新与控制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企业成长过程既是指企业规模的扩大, 又是指企业素质的提高, 这两个方面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共同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成长;

二是企业有生有灭, 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三是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

四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 特定的企业处在生命周期特定的阶段;

五是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企业创新力与控制力是不同的;

六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源就在于企业创新与控制的动态统一, 创新与控制的失衡则是企业由盛而衰乃至丧失生命力的“病根”。

参考文献

[1]周德孚, 殷建平, 蔡桂其.学习型组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2]陈放.企业病诊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3]伊查克艾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中译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4]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73-74.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篇9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话题, 按现行标准, 中、小企业的人数划分标准分别以300~2000以下、300以下为线, 销售额分别是3000万~3亿以下、3000万以下, 资产总额的划分标准分别是4000万~4亿以下、4000万以下。曹宗平 (2009) 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 以及各个阶段中技术创新与资金支持的矛盾, 探讨了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具体的融资方式, 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王俊辉 (2009) 基于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研究一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 提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程仲鸣, 夏银桂 (2008) 从生命周期视角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出如何在发展初期通过种子基金和风险投资, 中期通过上市和举债, 后期采取兼并等形式来融资。王晓俊 (2009) 在企业技术创新分析中, 对产业不同生命周期提出不同的创新策略。在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 通过金融机构获取融资的比例是非常小的, 美国的中小企业除了政府扶持政策以外, 更多的是民间融资, 所以, 在美国, 储蓄和家族融资是中小企业主要资金来源, 占58%, 银行贷款和政府扶持占29%, 其他融资占13%。本文结合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创新特点, 将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创新分为三个不同水平, 提出具体筹资方案, 实施股权、债券、租赁等方式递进转换的优化融资策略, 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新筹码, 保证中小企业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拥有合适的资本结构。

二、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麦迪思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期、死亡期, 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 中小企业的生命阶段根据它发展的特点分为三个大阶段:创业初期、发展中期、成熟后期, 如图1所示:

根据中小企业创业初期阶段的发展特点出发, 内部融资是该阶段的首选策略, 主要指企业自有资金, 如银行存款、合伙人或股东出资, 从亲友借来的短期资金。如果中小企业的经营项目或发展前景被一些风险投资者看好, 风险投资者的资本注入也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随着民间借贷由地下转为地上, 民间借贷日益活跃, 它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渠道, 与银行借贷有着很大的不同, 民间借贷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 借贷形式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很适用该阶段。另外,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以借物达到借资目的的融资方式被企业所接纳, 按固定利率分期还款的方式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资金缓解空间。同时, 政府的扶持政策对处于创业初期阶段的中小企业也是雪中送炭。

发展中期阶段的融资倾向于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等私募方式, 重点是鼓励股东增加投资, 吸引新的投资者融资, 利用私募方式吸收民间闲置资金, 特别是吸引风险资本以战略伙伴的身份进入企业, 以可转换优先股为例, 优先股对投资者的吸引很大, 持有该股份的投资者会获取固定股利, 且优先于普通股持有者, 企业经营业绩不会影响优先股股东的收益, 对于看好企业发展前景的投资者来说, 可以在企业上市后, 将优先股转为普通股继续持有。从长远看, 风险资本和民间资金的引入也有助于中小企业不断完善自身治理结构, 有利于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壮大奠定良好的良好基础。

企业在成熟后期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该阶段的中小企业可采纳以下融资策略来保持稳定的资金来源, 权益融资还是首选, 吸纳新投资者的资金, 鼓励股东增加资金, 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还可通过创业板公开上市募集资金, 受政府监管的公募筹资方式是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的, 是在严格的法律监管下进行的, 有着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限制等严格的行业规范。另外, 经过前期的发展壮大, 该阶段的中小企业资信度较好, 财务风险大大降低, 债务融资比较可行, 办理银行抵押贷款也可成为该阶段的融资渠道之一。对于一些没有达到公开上市募集资金水平的中小企业来说, 可以选择私募形式来募集资金, 由于出资人随时可以掌握资金的运转状况, 且私募的运作机制很灵活, 私募股权的后期退出机制多样化等特性, 会吸引很多投资者的目光,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制定不同的赎回方式, 如以直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投资者, 可以直接分得利润, 不想继续持有的可以选择转让, 还有一些可以由企业管理层回购, 想继续保留股份的可以在企业上市时转成普通股继续持有。因此成熟守业期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很多样化, 选择机会很大, 充分利用好这些融资方式, 对该阶段的中小企业发展十分有利。

三、创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本文将创新按发展水平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创新水平低的中小企业, 由于创新水平的限制, 技术支持不足, 发展前景的不明朗, 公信度不足, 发展资金多为家族自有资金, 创新技术水平的限制致使不能获得商业银行贷款, 很难引入外来资金;创新水平中等的中小企业, 发展资金也多为自有资金和家族融资, 中等的创新水平决定了中小企业引入资金困难, 借助外来资金推动发展的可能性小。创新水平高的中小企业, 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使企业能够在社会上募集大量资金, 社会公信度及政府的介入, 会为企业注入很多外部资金, 企业的发展规模会日益壮大。

四、基于创新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

第一, 中小企业不同创新水平及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和融资困境分析。具体见表1。

第二, 基于创新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结合以上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特点和不同生命阶段的融资模式, 为中小企业寻找一个不同阶段不同创新水平下适合的融资渠道。具体见表2

创新水平中、低的中小企业, 在创业初期, 内部融资是最稳定的资金来源, 但内部发起人的资金十分有限, 巨大的经营成本的要求企业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民间借贷成本过大, 且创业阶段的社会公信度很低, 风险系数过大, 民间私募的可能性也很小。租赁融资比较适合抵押物不足、创新不足、扩张困难、私募困难的创业初期阶段, 分期按事先约定好的利率和时间还款, 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比较保守稳妥, 对企业来说, 即缓解了资金的压力, 又能有足够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发展中期, 最适合的融资方式是民间借贷, 经过初期的发展, 企业已初具规模, 民间投资者为规避风险并获得收益, 部分民间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向此类中小企业。在成熟后期, 企业制度趋于完善, 生产能力逐步提升, 收益稳定, 急需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资金投入也日益增多, 企业抵押物充足, 首选银行抵押贷款, 获取稳定的资金来源, 同时, 发展较好的企业可以申请上市公开募集社会资金, 获得更多的资金流, 私募融资、租赁融资及债券融资可以并肩同行, 多方位进行融资;此外, 政府对创新水平低的中小企业会给予很大的扶持, 积极参与政府扶持活动, 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创新水平高的中小企业, 在创业初期, 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的私募形式是首选、如果企业想扩大生产规模, 融资租赁也可以作为该阶段的一种融资方式, 即能获得实物的使用, 又能获得变相的资金支持, 十分有利于企业的扩张发展, 创新水平高的企业拥有很多无形资产, 可以获得部分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在发展中期,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创新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效益, 资金的投入也日益增加, 初期的民间借贷、租赁融资、银行贷款仍会为企业筹集到大量资金, 但这个阶段可以引入一种新兴的私募融资方式, 即可转换优先股, 获得固定股利且优先于普通股持有者等优点, 对社会潜在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成熟后期, 对于创新水平高的中小企业来说, 募集资金方式多种多样, 银行抵押贷款、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租赁融资等, 除此之外, 上市公开募集资金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不但能获得社会资金, 增加资产净值, 还能提高企业的公信度, 有利于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篇10

1 创新型企业的特征

创新型企业是以创新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创新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创新型企业具有如下特征。

1.1 持续、全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型企业是以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里的创新是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在内的全面的创新。自主创新的持续能力体现在企业能够根据市场、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创新方向。企业可以沿着原有的技术轨道进行渐进式创新,也能够摆脱路径依赖,实现突破式创新;同时企业能够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开辟道路。

1.2 多元、有效的柔性组织

柔性组织是指能够及时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够迅速作出反应,重新整合内外部资源参与竞争的组织[1]。为了防止外部技术变革的冲击,企业必须以开放的结构,有效地监测外部技术变化动态,灵活地获取技术信息。同时,由于企业内部经常存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即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这就要求企业采用二元式的组织结构,既有内部能力、文化等的不一致,又有统一的组织前景,以适应不确定的环境变化和复杂的决策需要。

1.3 开放、快速的商业化能力

创新型企业的利润源泉在于能够迅速将创新成果商业化。企业通过创新可以实现其技术、成本方面的领先,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并有可能形成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实现创新的商业化[2]。同时,这种商业化能力带来的效益不仅可以弥补企业的创新投入,而且可以为更深层次的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反馈,包括后续研发的资金保证及与创新相关的信息,如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信息[3]。

1.4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产权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果,是知识的积累。将其投入到生产,可以形成技术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就能够为企业带来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等效应,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4]。不论企业是将专利用于自身生产还是采取转让、许可等形式,都能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2 基于生命周期的创新型企业的成长阶段分析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自产生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众多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提出了多种模型。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学者爱迪斯的“三阶段模型”以及国内学者李业的“企业生命周期修正模型”[5]。本文根据李业的修正模型(见图1),将创新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并对其成长过程进行分析。

2.1 初生期

创新型企业的创立,可能是由于市场上对创新的需求,或是企业掌握了某项技术或专利,后者更为常见。这个时期,企业规模小、资产贫乏,缺乏健全的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是一个内部管理相对混乱的时期,但创业者有非常高的积极性。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求得生存。因此,在初生期,技术创新是企业需要突破的最大瓶颈。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所需要素主要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特别是对资金的需求,因为创新需要大量的R&D投入。但是此时技术创新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性。内部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创新能否成功的不确定性;外部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市场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创新的成果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由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企业的商业价值没有完全体现,不属于银行信贷或风险投资的服务对象,因此,企业融资渠道较少,难以从外部获得资金支持。大部分企业只有依靠自有资金。如果自有资金无法保证R&D支出,企业就有可能夭折。所以处于初生期的创新型企业,最需要政府相关政策尤其是资金方面的扶持。

2.2 成长期

这个时期是关系企业生存的关键时期。如果企业目前的创新无法适应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其生命周期就可能结束,如图1中虚线所示。如果企业创新能够顺应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就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

在成长期,企业的商业价值趋于明朗,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有了一定的资产积累,但是企业仍然需要大量的R&D投入,资金仍旧是企业最重要的创新要素,但与初生期相比,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或风险投资获取资金。此时企业最重要的是进行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开辟道路。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创新型组织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新的习惯[6]。在成长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的积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管理上的混乱。企业要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

制度创新包括文化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权制度创新等。文化创新就是要以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激励每个员工进行创新;组织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组织模式中严格的科层结构的束缚,部门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促使组织机构扁平化、网络化,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组织内部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成员间的知识共享;管理创新就是要创造一种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与文化创新、组织创新相契合,提高创新和生产效率,促进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产权制度创新就是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行更好的保护,同时积极调动企业内部创新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与外部创新的联系,切实保证以创新作为企业生存之本。

在成长期,创新型企业发展较为迅速,应该注意加强对创新过程中产生的知识进行积累,特别是对隐性知识的积累。编码知识能够从外部获得,而隐性知识往往是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偶然性,难以捕捉。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正是来源于编码知识与隐形知识的转换。企业在积累了知识以后要加强消化吸收,使之与原有的知识、技术相融合,成为企业未来创新的源泉。

2.3 成熟期

创新型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企业的发展速度及市场份额等趋于稳定,已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资金已经不再是困扰企业持续创新的问题,而突破性问题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基于前期的创新,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文化、管理制度等。步入成熟期后,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创新价值链,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可能表现出很强的惰性和保守思想,即不愿对现有的制度模式进行变革。另外,知识的累积可能导致路径依赖,即沿着既定的技术轨道进行渐进式的创新。这种惰性和路径依赖都会对企业未来的战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外部环境、技术等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创新不断进行,原有的知识、技术有可能被取代。这就需要创新型企业不断地学习、创新,持续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应对外部环境和技术的变化,这就是创新型企业的突破性。企业要实现突破,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战略创新。战略创新就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对企业战略进行变革,通过实施新的战略实现持续创新和增长。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战略决策只能获取暂时的竞争优势,只有不断进行战略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促进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不断创造出新的优势。

战略创新是建立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技术的严密监测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对创新型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外部重大技术变革的冲击,为此,企业可以在海内外设立R&D机构,接近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和竞争对手,加强对外部技术的监测,扩大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来源,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明确未来的技术创新方向,为形成新的创新思想提供帮助[7]。并且R&D机构可以从当地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中获益,为自身的技术创新提供新的知识补充。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取与自身创新相关技术。

另外,处于成熟期的创新型企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并为今后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应该加强对未来前沿技术的储备工作。由于这种研发的周期较长,不确定性及风险较大,可以通过建立技术联盟的方式降低风险、分担R&D费用。同时,在成熟期要防止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隐性知识的溢出而带给竞争者技术追赶的机会。

2.4 衰退期

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进入衰退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技术变革的冲击,造成企业的创新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或者是生产效率降低等,企业失去竞争优势。随之而来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资金链断裂、人才流失等。此时,企业应该努力寻求新的市场机会,通过引入新的组织结构,重新整合资源,进行新一轮的技术、制度以及战略等创新积极转型。但是,由于资产专用性等原因,有的企业可能难以实现跨度较大的转型,这时则可以通过清算、重组等寻求退路。

传统生产型企业是在对市场进行假设、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和销售,强调的是可重复的程序和标准的制造流程等,以便能够大批量的生产,并尽量获取规模经济。而创新型企业以创新为根本,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创新。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区别见表1。

3 创新型企业政府扶持政策研究

以上研究了创新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创新型企业的高成长、高风险决定了其发展除了依赖内部的持续创新以外,还需要政策法规的扶持。政府政策就是为了提高创新型企业获取、整合资源的能力,增加创业成功的预期;同时减少创业经营成本,促进企业成长与创新。创新型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要素不同,并且企业的发展过程是由弱至强再转弱的过程,政府政策应该注意与其成长阶段的匹配性,且政策力度应有所区别。总体来讲,政策力度在企业的成长阶段中应该呈U型(见图2)。

3.1 初生期政策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创新型企业在这一时期刚刚起步,资产贫乏而又缺少融资渠道,面临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政策应该侧重于资金、技术上的支持。

在资金方面,首先,政府可以成立专项基金,扶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美国Douglas Cumming教授集中研究了1997创建的“创新投资基金(IIF)”政府项目,并将IIF项目与加拿大、美国、英国的政府风险基金项目在政府—企业关系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比较,通过绩效评估发现,IIF项目便利了创新型企业早期阶段的投资。政府资金能够确保创新型企业的早期R&D投入[8]。其次,税收政策是政府常用的长期扶持政策。税收扶持包括多方面,比如R&D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以及在若干年内免征或减半征收所得税等。比如河南省出台的企业技术开发费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9]。

在技术方面,政府可以成立科技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等机构,为企业提供免费的研发设备;也可以牵头大学以及R&D机构与企业结成产学研联盟,促成产业技术创新的发生、知识扩散,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的机会,提高研发与生产能力,从而为创业者提供优良的成长和学习的环境以及相应的资源,提高创业成功率。

3.2 成长期政策分析

在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有更大的R&D资金需求,需要更广泛的资金来源。在这个阶段,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企业融资。银行信贷是传统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这时候需要政府出面,为企业作担保,并且尽量为企业争取降低贷款利率,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风险投资是另外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研发的高风险、高投入及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创新型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有一定的难度。政府可以建立担保机制,作为企业的担保人,还可以为风险投资提供启动资金、为投资者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提高风险投资的积极性[10]。同时国家应该加快创业板市场的启动,为风险投资提供安全的退出渠道。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购买创新型企业的产品,支持企业的发展。

3.3 成熟期政策分析

企业进入成熟期以后,发展速度趋于稳定,政府除了通过税收优惠及政府购买等措施鼓励企业的持续研发以外,应该减少对企业发展的干预,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逐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找准市场定位,进而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与竞争对手相匹敌。

3.4 衰退期政策分析

创新型企业步入衰退期以后,已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对于有一定活力的企业,政府应该帮助其分析市场,并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转型。而对于无法转型的企业,则政府应该完善资产评估和清算制度,促进企业的兼并重组,或者是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引导企业积极退出。

参考文献

[1]刘立.创新型企业及其成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1).

[2]陈勇星,李国栋,谭浩俊.创新型企业及其基本特征[J].江苏商论,2007(4).

[3]贺伟,刘明霞.企业R&D商业化能力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4).

[4]王伟光,李征.技术资本价值增值效应:基本内涵、关键因素与政策取向[J].经济管理,2007(12).

[5]王鲁婕,韩志诚.企业生命周期界定方法探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2).

[6]胡珑瑛,蒋樟生.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J].软科学,2008(2).

[7]陈劲.创新全球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8]易朝辉,夏清华.基于创新型企业成长视角的国内外创业政策评述[J].技术经济,2008(8).

[9]张可丹.我省创新型企业将享优惠政策[N].搜狐网:http://news.sohu.com/20070308/n248592190.shtml 2007-03-08.

愿景是企业的生命航标 篇11

从企业战略函数出发,在“可做”与“能做”之间进行分析和选择,确定企业“该做”什么事情的过程,就是企业战略形成的过程。在“想做”与“该做”之间,字面上仅一字之差,实践中却相距千里。仅观近20年当代中国企业史,可叹多少志士豪杰曾为这一字之差折戟沉沙,壮志未酬。

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把“共同愿景”作为企业的五项修炼之一,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证认为,在人类群体活动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景能激发出这样强大的力量。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愿景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集中体现了企业的愿景。

曾一度师从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的美国管理学家加里·胡佛,他毕生都以研究如何建立成功企业为目标。历经30多年实践与研究,他发现成功的关键是与那些成功的企业背道而驰。他在《愿景》一书中明确指出:伟大的企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将洞察力与策略相结合,描绘出独一无二的企业愿景。可见,愿景之于企业多么重要。

愿景是企业永远为之奋斗并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愿景不仅描绘了令人向往的未来,可以团结人,调动人的潜能,激发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愿景也概括了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和核心价值,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企业最终希望实现的战略图景。正如一般夜航于茫茫大海之船,愿景就是那座远方的灯塔,始终导引和昭示着前进的方向。

愿景是企业长期恪守的奋斗目标,是企业战略的方向舵。愿景也是企业的梦想,是企业生命体中熊熊燃烧、永不泯灭的希望。但愿景的建立不可太过超前,因为市场瞬息万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企业的经营智慧,企业战略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资源的状况灵活应对。在企业战略与愿景之间,常常上演着天使与魔鬼的游戏,这些年,一不小心掉入万劫不复之渊的大企、名企比比皆是。因此,愿景往往成了企业家头上的紧箍咒,成了企业战略文化中虚弱无力的口号标语。

愿景是企业战略与文化的结晶,是崇高的企业之魂。如果把企业视为一个生命体,就好像人与希望,人生若没有了希望,生命就失去了方向。当企业家把个人愿景放大,成为企业全员共享的愿景,企业就有了灵魂。正是这一灵魂在无形中迸发出鼓舞人心的感召力量,激励着企业人的无限梦想。因此,有志于建立共同愿景的组织,必须重视和鼓励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当企业的共同愿景成为团体成员真心追求的个人愿景,组织就充满了激情和凝聚力,有了战略的保障,愿景就会牵引着企业乘风破浪,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正如弗朗西斯博士所言,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然而,企业愿景会帮你争取到这些。可见,企业制定一个能够吸引和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切合企业战略需要的共同愿景,对企业的良性发展十分重要。负面愿景或者过于急功近利,往往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过于乐观的鸿鹄大志,如果缺乏战略系统的有力支持,也只能流于纸上谈兵。

当下,金融危机正日益蔓延,并以前所未有之势干扰着中国经济。在市场低迷期,企业业绩下滑与社会整体需求下降,必将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往往这样的时候,企业的凝聚力开始松动,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受到动摇。其实,越是经济低迷期,越是面临压力、身处凶险,企业就越应该勇于直面困境。当企业上下都看到新的战略选择如何创造机遇、改变现状,适合建立愿景的土壤就会渐渐松动,企业信心的种子就会抽芽破土、节节攀高,这种战胜危机的信心和信念源于对企业愿景的追逐和向往。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篇12

深圳荣钜源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做全球最好用的康居部品, 为营造人类健康、舒适、愉悦的美好生活而服务, 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尽责。基于此战略, 针对全球低碳环保趋势以及节水、节能的绿色家居产品市场, 深圳荣钜源构建了三大系统:品牌规划、销售与服务 (BPWS) , 永续创新与精准研发 (SIPR&D) , 集成制造与竞产供应 (IMCS) 。该系统既不同于传统的低效率工商业集团, 又不同于纯商贸、营销、设计、服务、生产 (加工) 制造于一体的机构, 而是要构建一种轻资产、低成本、高效率运营 (LLHO) 的商业运作系统。

深圳荣钜源首先以责任与价值观铸就企业文化, 这是企业竞争的源动力;其次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三大系统, 形成企业的硬实力;再次, 以开放、求变、求异作为其发展的核心理念与机制。

永续创新, 不断升级, 使技术“期权池”永恒“盆满钵满”, 才能生长出核心竞争力。目前, 深圳荣钜源以健康易用的洁具类产品、国家康居工程配套的优良部品为市场切入点, 提供具备真正健康、环保、绿色节水节能为一体的用水产品、高效太阳能积热建筑幕墙、优质杂排水回用系统等洁净能源产品。

健康易洁节水宝”“健康易洁淋浴花洒”“健康易洁节水龙头”等产品比现有传统产品节水30%~60%, 同时, 其防堵功能独一无二, 让用户在清洗过程中对因水中杂质沉积造成的出水不畅能非常方便地快速拆装反复清除, 这样既减少用户重复购买成本, 又有效预防有害菌的滋生, 保护水质。同时, 产品全部采用环境友好型洁净材料有效保护水质, 远离重金属污染, 无论是保证个体用户的健康, 还是对大的生态环境都是从根本上消除污染隐患, 具有多重效应。

荣钜源始终把绿色理念的变革作为产品研发的核心关键, 从用户的真正需求出发, 用心对社会负责, 打造绿色产品。在荣钜源, 每个产品从其诞生之前, 每个阶段和步骤都做全局考虑, 其中包括对局部与整体的资源价值的考量;其形成的生产工艺过程是否会引致环境污染;其产品使用的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是否对环境友好, 是否会产生和释放如重金属、塑化剂等有毒有害物, 甚至完成使用寿命周期后的废料是否能完全回收重复利用。因此, 荣钜源能够自信地宣告——荣钜源是唯一真正健康、低碳、环保的绿色节水产品。

除了节水产品, 在完善产品结构方面, 以“健康易洁节水宝”“健康易洁淋浴花洒”“健康易洁水龙头”等用水产品的核心单元为发力点, 荣钜源不断向全智能化、向整套厨卫产品渗透, 并将向整体厨卫宅居部品辐射延伸作为目标。太阳能集热、高效流体微电源等洁净能源的康居产品也是荣钜源研发的重点。

上一篇: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论文下一篇:艺术歌曲的审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