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治疗

2024-08-30

抗凝血治疗(共7篇)

抗凝血治疗 篇1

近年来由于毒鼠药物而导致中毒的患者人数逐渐增加, 其临床症状表现和病程特点与传统急性鼠药所导致的中毒存在一定的差异, 容易造成误诊和误治[1]。本次研究对杀鼠药中毒患者应用抗凝血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杀鼠药中毒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中男8例, 女13例;年龄17~74 (41.3±0.6) 岁;中毒时间20~90 (54.3±3.5) min;治疗组中男7例, 女14例;年龄18~76 (41.5±0.7) 岁;中毒时间10~90 (54.5±3.4) min。两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救治, 包括吸氧, 使用0.5%~1%氯化钙彻底洗胃、20%弗露醇150~250ml导泻利尿、输液、抗惊厥、脱水保脑、保护和改善重要脏器功能代谢对症处理等。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方式基础上加用抗凝血治疗, 给予维生素K, 150mg/次, 1次/d, 持续用药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杀鼠药中毒病情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

临床治愈:症状表现经救治后彻底消失, 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和凝血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未留下任何后遗症;有效:症状表现经救治后明显减轻, 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和凝血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 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 有轻微后遗症。无效:症状表现经救治后减轻程度不明显, 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和凝血功能存在明显异常, 出现严重后遗症, 或患者死亡[2]。

1.5 数据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命体征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生命体征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两组病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2.3 两组救治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救治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其中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6例, 占28.6%;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例, 占4.8%。两组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如果患者存在一定的出血征象, 无任何基础疾病, 既往无出血和家族史且凝血机制存在明显异常, 一定要高度警惕其是否为抗凝血鼠药中毒。由于目前市面上的第二代抗凝血鼠药具有非常明显的亲脂性, 其在机体内代谢的时间明显延长, 鼠药的半衰期通常在l6~69d, 所以抗凝血鼠药在患者体内的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一直到患者体内的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 其产生的抗凝血效果才会消失。所以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维生素K的补充治疗时间应该尽量的延长, 如果疗程较短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因此对于维生素K, 应该保证做到长时间应用, 用药时间通常应该控制2~3个月[3]。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杀鼠药中毒病情治疗效果、生命体征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及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 抗凝血治疗杀鼠药中毒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迎, 杨仁池, 刘永泽, 等.抗凝血杀鼠药中毒九例临床观察[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9, l3 (6) :192-193.

[2]蒋明义, 夏小明.抗凝血杀鼠药中毒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 23 (1) :425-426.

[3]李力, 张珂, 雷迅, 等.杀鼠药大隆中毒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J].临床检验杂志, 2010, 14 (1) :247-248.

抗凝血治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25例杀鼠药中毒患者, 其中有男16例, 女9例, 年龄18-51岁, 平均 (35.7±7.5) 岁, 农民17例, 学生6例, 自由职业者2例。本次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抽取的25例研究对象均采用抗凝血方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PT) 、国际正常化比率 (INR)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Ⅱ因子活性 (Ⅱ:C) 、Ⅶ因子活性 (Ⅶ:C) 、Ⅸ因子活性 (Ⅸ:C) 、Ⅹ因子活性 (Ⅹ:C) 等出凝血指标进行检测, 并进行比较分析。

1.2.2 诊断标准

①存在临床出血症状。②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 并且Ⅱ、Ⅶ、Ⅸ、Ⅹ因子活性发生明显降低。③采用维生素K治疗有效。④存在明确的杀鼠药解除或者是摄入经历。⑤将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进行排除[2]。

1.2.3 治疗方法

维生素K1为对抗凝血灭鼠药中毒进行治疗的一种特效药物, 其具有起效快, 疗效好等特点, 一般人体维生素K的每日用量在0.03~0.50ug/kg之间, 而针对100kg体质的人而言每日的最大用量则为0.05mg。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该药物对患者进行了治疗, 具体为:在患者得到确诊后, 及时给予洗胃、导泻、利尿等处理, 给予患者维生素K150~100mg/d进行治疗, 在1~2d后便能够达到止血的效果, 在凝血功能完全恢复并且出血彻底停止之后, 改用维生素K1 10mg肌内注射Bid, 持续2个月的时间, 针对一些出血较重且合并有严重贫血的患者而言, 对浓缩红细胞及血浆200~400m L/d进行补充。其他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3]。

1.3 数据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25例研究对象均治愈后出院, 未出现死亡病例, 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现象。

2.2 治疗前后各出凝血指标变化

本组25例患者在治疗前后PT分别为 (113.19±21.39) s和 (15.93±2.47) s;治疗前后INR分别为 (4.53±3.51) 和 (1.32±0.21) ;治疗前后APTT分别为 (133.28±37.54) s和 (32.59±3.93) s;治疗前后Ⅱ:C分别为 (4.08±2.73) %和 (85.59±14.42) %;治疗前后Ⅶ:C分别为 (8.76±6.87) %和 (96.17±36.51) %;治疗前后Ⅸ:C分别为 (3.51±4.76) %和 (105.38±74.79) %;治疗前后Ⅹ:C分别为 (4.69±4.01) %和 (63.19±23.37) %。显然各指标治疗前后间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维生素K1为对抗凝血灭鼠药中毒进行治疗的一种特效药物, 具有起效快, 疗效好的特点, 人体每日维生素K1的需要量在0.03~0.5mg/kg之间, 针对体重为100kg体质的人而言每日最大量在0.05mg左右, 然抗凝血鼠药中毒患者的维生素K1的用量要远大于该剂量才能够产生良好效果[4]。据统计最剂量高达200mg/d, 患者的中毒程度不同, 其应用维生素K1的剂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接触该类灭鼠药, 会产生明显的凝血功能, 及时采用维生素K1进行诊断性治疗, 若是没有发生显著的出血症状, 能够采取一般对症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并且对患者进行5~7d的观察, 对于轻度中毒患者维生素K1的用量为10~20mg/d, 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 对于出血严重者静脉滴注维生素K1 100~200mg/d, 在出血症状发生好转后用量降低, 用药时间维持在12~15d左右, 在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恢复至正常, 以及出血倾向发生消失后停止用药[5]。对于出血症状比较严重者, 可以对其补充血浆以及输血治疗。因第二代抗凝血鼠药的亲脂性发生明显增加, 其代谢时间发生明显延长, 鼠药半衰期在16~69d, 所以抗凝血鼠药在体内的药效时间相对较长, 一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 抗凝血效果才会得以消失。所以补充维生素K1的治疗时间要尽量长一些, 若是疗程短很容易导致病情发生反复。因此对于维生素K1要长时间进行应用, 一般在2~3个月的时间。若是患者存在出血征象, 不存在基础疾病, 既往不存在出血以及家族史并且存在凝血机制异常, 一定要对抗凝血鼠药中毒的可能予以警惕[6]。

本次研究中, 给予25例患者抗凝血进行治疗, 疗程为2个月, 患者全部治愈, 无死亡现象, 并且没有一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 因此可知, 采用抗凝血对杀鼠药中毒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抢救与治疗过程中对其予以应用, 降低患者的痛苦, 提高临床治愈率。

摘要:目的 对抗凝血治疗杀鼠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杀鼠药中毒患者病例25例。对其均采用抗凝血方法进行治疗, 并对患者治疗前后出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全部治愈, 治疗前后患者的出凝血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抗凝血法对杀鼠药中毒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抗凝血治疗,杀鼠药中毒,临床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严慧, 沈敏.抗凝血杀鼠药的分析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 (医学版) , 2011, 13 (4) :153-154.

[2]王迎, 杨仁池, 刘永泽, 等.抗凝血杀鼠药中毒9例临床观察[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杂志, 2009, 24 (16) :379-380.

[3]周毅红, 陈铭珍, 敖当, 等.小儿杀鼠药中毒21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 17 (12) :153-154.

[4]王迎, 杨仁池, 刘永泽, 等.抗凝血杀鼠药中毒九例临床观察[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9, 13 (6) :192-193.

[5]蒋明义, 夏小明.抗凝血杀鼠药中毒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 23 (1) :425-426.

猪苓多糖硫酸酯的抗凝血活性研究 篇3

猪苓多糖为猪苓中提取的一种碱溶性多糖, 众多研究表明猪苓多糖具有抗肿瘤[2]、抗病毒[3]、调节机体免疫[4]等作用, 在医疗、保健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

在猪苓多糖自身具有一定抗凝血能力[5]的基础上, 通过硫酸化修饰, 其抗凝血活性会有进一步提高, 本文通过硫酸化修饰猪苓多糖, 制备猪苓多糖硫酸酯, 与肝素标准品对比分析其抗凝血活性。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猪苓多糖 (合肥学院普通生物学实验室自制) :95%乙醇, 上海亭新化学试剂厂。

三氧化硫吡啶:纯度>99.9%;二甲亚砜 (DMSO) :纯度>99%, 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产品。

透析袋, 截留分子量3500Da, 浙江欧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兔血 (自制) 。

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

数显磁力搅拌恒温电热套, 控温精度±1℃, 山东大华仪器厂。

恒温水浴锅 (控温精度<±0.5℃) , 合肥三元化玻科技有限公司。

BP124S型电子分析天平,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TDL-5-A型高速离心机, 北京华星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猪苓多糖硫酸酯的制备

将80℃干燥的猪苓多糖研磨成粉, 取一500mL平底烧瓶, 将2g猪苓多糖粉末放入其中, 加入100mLDMSO, 在室温下搅拌溶胀, 时间为设为10h, 来获得相对均相的胶体溶液。置于水浴锅中加热, 温度设定为80℃, 待达到设定温度后, 向烧杯中加入设定量m=4.1g的三氧化硫吡啶, 磁力搅拌1.5h。所用器械与容器均须干燥。反应结束后, 将烧杯置于冰水中, 加快反应液的冷却, 待其温度为4℃时取出。配制2N NaOH的溶液将调反应液pH到8~9, 3倍无水乙醇沉淀, 过滤收集沉淀, 复溶后先对自来水透析 (Mwcutoff:3500Da) 2天, 再用去离子水透析2天, 以去除吡啶、盐和多糖降解产物。BaCl2和AgNO3分别监测透析液的SO42-和Cl-离子含量。透析后透析液略变酸, 利用NaOH中和即可, 使得最终硫酸化产物为钠盐。搅拌加入80%乙醇, 静置4h, 收集沉淀, 70℃恒温干燥, 收集干燥产品, 密封保存, 所得产品即为猪苓多糖硫酸酯。

2.2 猪苓多糖硫酸酯体外抗凝血活性测定

检测方法采用新鲜兔血法[7]。用0.9%生理盐水配制8%柠檬酸三钠、0.2 5%和1%CaCl2。肝素标准品 (上海生工, 抗凝血效价1 5 0 U/m g) 配制成8 U/m L, 猪苓多糖硫酸酯配制成0.0 5 m g/m L, 均用生理盐水配制。

2.2.1 兔血浆的配置

兔颈动脉取血收集于预先加入8%柠檬酸三钠溶液的容器中, 柠檬酸三钠与血浆的比例为1∶19, 边收集边摇动, 迅速于离心机上分离血浆。取1mL血浆于试管中, 加0.2mL1%氯化钙溶液混匀, 若5min内有血块出现, 则此血浆可用。将血浆分装多份, 装入200mL的容量瓶中, 每份体积不超过100mL, -8℃保存。

2.2.2 肝素和样品1/2凝固度所需的大致体积 (V1/2) 测定

取冰冻血浆, 恒温水浴, 温度设定为37℃, 待其解冻后用粗滤纸过滤。分标准品组和样品组, 每组取19支试管, 按顺序吸入70~250μL肝素标准液或猪苓多糖硫酸酯样品液, 以10μL加1级 (即70, 80, 90, 100……250μL) , 各管加1mL过滤后的血浆和0.8mL0.25%氯化钙溶液, 每支试管倒转3次混匀, 为保证精确, 各试管倒转方式、用力程度应一致。将试管标号序号依次放于试管架上, 至于恒温水浴锅内, 水浴温度设为37℃。1h后取出试管架置于工作台面, 一一观察各试管并记录其凝固度。

2.2.3 肝素和样品1/2凝固度所需的精确体积 (V1/2) 测定

取28支试管, 分4组:标准液2组, 测定2组。相邻两只试管间隔为5μL, 其中大致V1/2试管作为居中参照, 各做3管 (即V1/2±15μL, V1/2±10μL, V1/2±5μL, V1/2) 。各管加1mL过滤后的血浆和0.8mL0.25%氯化钙溶液。每支试管倒转3次混匀, 为保证精确, 各试管倒转方式、用力程度应一致, 将试管标号序号依次放于试管架上, 至于恒温水浴锅内, 水浴温度设为37℃。1h后取出试管架置于工作台面, 一一观察各试管并记录其凝固度。

2.2.4 计算猪苓多糖硫酸酯效价

猪苓多糖硫酸酯效价 (U/mg) = (Vstd×Cstd) / (Vsam×Csam) 。

式中:Vstd为肝素溶液1/2凝固度的肝素加入体积 (μL) ;

Vsam为猪苓多糖硫酸酯样品1/2凝固度时加入体积 (μL) ;

Cstd为肝素溶液的浓度 (U/mL) ;

Csam为猪苓多糖硫酸酯样品溶液的浓度 (mg/mL) 。

3 结果与分析

3.1 肝素和样品1/2凝固度所需的大致体积 (V1/2) 测定

肝素标准品大致V1/2是140μL, 猪苓多糖硫酸酯大致V1/2是475μL。

3.2 肝素和样品1/2凝固度所需的精确体积 (V1/2) 测定

肝素标准品精确V1/2为135μL, 猪苓多糖硫酸酯精确V1/2是475μL。

3.3 计算猪苓多糖硫酸酯效价

算得猪苓多糖硫酸酯样品效价=4 5.4 7 U/m g。

猪苓多糖硫酸酯样品效价/肝素标准品效价×100%=30.31%。

4 结语

本实验显示以三氧化硫吡啶为磺化试剂制得的猪苓多糖硫酸酯具有一定的抗凝血活性, 效价为45.47U/mg, 相当于肝素标准品的30.31%。

猪苓多糖的原料极其丰富, 提取方法多样, 对其工业化大量生产有着实际意义, 同时在临床中的它所变现出来各种生物活性和低副作用应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相信随着对猪苓多糖活性和制药工艺的深入研究, 将会使得猪苓多糖在医疗和保健领域有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宗源.猪苓研究进展[J].湖北化工, 1991, 1:10-16.

[2]赵吉福, 么雅娟, 陈英杰, 等.磺酰化新茯苓多糖的制备及抗肿瘤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996, 13 (2) :125-128.

[3]陈炅然, 胡庭俊.硫酸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 2005, 26 (4) :54.

抗凝血杀鼠药中毒20例诊治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杀鼠药中毒患者, 其中男8例, 女12例;年龄14岁~70岁, 平均年龄 (42.0±5.5) 岁;误服者7例, 自服者10例, 间接接触者3例;首诊6例误诊, 误诊病例累及多科室的相关系统疾病。

1.2 方法

针对轻症患者, 分3~4次注射维生素30~60mg/d, 留院观察7 d~10 d。对于重症患者, 分2~3次注射维生素80~160 mg/d, 同时输入200~400 m L/d的新鲜血浆, 以补充凝血因子。对于贫血严重的患者, 需要输入浓缩红细胞, 以改善贫血状况。通常治疗过后出血停止1 d~3 d, 凝血功能恢复需1 d~5 d。等到凝血时间恢复正常后, 将维生素的用量减少到20~40 mg/d, 并且由注射改为口服, 坚持1个月~4个月后检查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恢复正常才考虑停止用药。

1.3 实验室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 (PT) 有明显延长,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和国际正常化比值 (INR) 正常或延长。血小板和肝肾功能正常,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杀鼠药中毒患者在治疗前, 检查其PT、APTT和INR凝血有明显延长。经过维生素治疗后复查, PT、APTT、INR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抗凝血灭鼠剂是国家批准使用的慢性杀鼠剂, 国家准许生产和销售。随着第一代华法林等凝血杀鼠剂被逐步淘汰, 第二代新型抗凝血杀鼠药慢慢占领市场, 这些高效低毒类的灭鼠剂对人畜的危害非常小[2,3]。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 患者使用维生素治疗后, 机体的出凝血指标相对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其凝血酶原时间 (PT) 有明显缩短,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和国际正常化比率 (INR) 也都恢复正常。本文结果与张丽娟和张义平对抗凝血杀鼠药中毒患者的研究结果相似[4]。对于误诊的现象, 医生在接诊这类患者时要对患者的接触史、病史等反复、仔细询问清楚, 以免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间。

综上所述, 抗凝血法对杀鼠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显著效果, 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对于病情严重者, 如何研究出最佳、有效的解毒浓度的方法, 能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止血, 恢复机体的出凝血指标, 防止再发性出血。对此, 相关医疗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詹玲玲.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研究现状[J].儿科药学杂志, 2012, 18 (1) :56-59.

[2]王锦云, 孙艳萍.鼠药中毒后引起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7) :47-49.

[3]蒋明义, 夏小明.抗凝血杀鼠药中毒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 28 (1) :76、94.

β-榄香烯抗凝血溶血栓活性研究 篇5

1材料和方法

1.1动物

新西兰纯种大白兔,雄性,体重2.0~2.2kg,购自江苏省金陵种兔场,动物合格证号:SCX(苏)2007-0004;SD大鼠,雌雄对半,体重190~210g,购自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合格证号:SCXK(沪)2008-0016。

1.2药品和试剂

β-榄香烯由石药集团远大(大连)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提供,批号:080301;β-榄香烯口服制剂由石药集团远大(大连)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提供,批号:120101;无水乙醇购自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氯化钙购自上海凌风试剂有限公司;盐酸肾上腺素购自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2方法

2.1样品制备

β-榄香烯(纯度98%以上)为无色澄明的油状液体,有挥发性,略具柠檬香味,味辛辣。易溶于乙醇,在水中几乎不溶。相对密度0.865~0.885。

精密量取115μLβ-榄香烯,加100mL5%乙醇溶液稀释作为β-榄香烯高剂量溶液(0.01mg/mL),另取β-榄香烯高剂量溶液50mL加50mL 5%乙醇溶液稀释作为β-榄香烯中剂量溶液(0.005mg/mL),再取中剂量溶液50mL加50mL5%乙醇溶液稀释作为β-榄香烯低剂量溶液(0.002 5mg/mL)。

2.2新西兰兔体外抗凝血和溶血栓实验

2.2.1抗凝血实验[2]新西兰兔耳缘静脉采血,取4支灭菌小试管,分别加入0.3mL 5%乙醇溶液、β-榄香烯高(0.01mg/mL)、中(0.005mg/mL)、低(0.002 5mg/mL)剂量溶液,然后再每管各加0.7mL血液,上下振摇混匀,置于37℃恒温水浴中,每30min观察1次。4h后,轻轻振摇各试管,取上部血水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对剩余血块进行观察拍照。

2.2.2新西兰兔血浆复钙时间实验[3]新西兰兔心脏采血4.5mL,加入到含3.8%枸橼酸钠的0.5mL离心管中,混匀,1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备用。取96孔板1个,每孔加入混合血浆0.1mL及5%乙醇溶液、β-榄香烯高(0.01mg/mL)、中(0.005mg/mL)、低(0.002 5mg/mL)剂量溶液各0.1mL,于37℃温育1min后分别向每孔加入2.775g/L CaCl2溶液0.1mL,计时,到检测到纤维蛋白丝时停止计时,重复8次,求平均值,即为血浆复钙时间。

2.2.3血栓溶解量实验[2]新西兰兔心脏采血。取4支灭菌小试管,于每管中各加1mL血液,待血液凝固后,分别加入1mL5%乙醇溶液、β-榄香烯高(0.01 mg/mL)、中(0.005mg/mL)、低(0.002 5mg/mL)剂量溶液,然后上下振摇3次混匀,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每隔10min,每支试管上下振摇3次,以促进各溶液进入血栓内部反应,每隔30min观察,记录,拍照。4h后,取出血栓,滤纸吸干余血后称质量。同时,取上清液各1mL置于24孔板中观察颜色并拍照。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释放情况及形态,并拍照。

2.2.4血栓溶解率实验[2]新西兰兔心脏采血20mL置于表面皿中,2h后自然凝固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每块约0.4g,用生理盐水淋洗3遍待用。加入已放有1mL 5%乙醇溶液、1mLβ-榄香烯高(0.01mg/mL)、1mLβ-榄香烯中(0.005mg/mL)、1mLβ-榄香烯低剂量(0.002 5mg/mL)溶液的洁净灭菌试管中。37℃水浴保温,观察血块溶解情况,分别于0、12、24、48h测血块的质量,计算全血凝块溶解率。全血凝块溶解率(%)=(凝块初始质量-药物作用后各时间点血凝块质量)/血凝块初始质量×100%

2.3体内抗凝血实验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β-榄香烯口服制剂高((200mg/kg)、中(150mg/kg)、低(100mg/kg)剂量组。β-榄香烯组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30min后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结合冰水浴的方法模拟寒凝血瘀模型[4]。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实验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8mL/kg,2h后,将动物置于冰水浴中5min,取出,2h后再次注射同等剂量盐酸肾上腺素,禁食16h。次日,眼眶采血2.25mL,加至含0.38g/mL枸橼酸钠0.25mL的离心管中,上下轻轻振摇7~8次,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乌拉坦麻醉,腹主动脉取血与3.8%枸橼酸钠以9∶1比例混合后,1 000r/min离心1min,吸取上层米色血浆,得到富血小板血浆(PRP),再将正常组剩余血液以3 0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得到贫血小板血浆(PPP)。将PRP和PPP预热后进行实验,ADP或AA诱导的血小板5min最大聚集率(MAR)采用LG-PABER-1血小板聚集因子分析仪测定。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照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给药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对照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100%

2.4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 Prism 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3结果

3.1β-榄香烯对新西兰兔体外抗凝血和溶血栓作用的影响

3.1.1抗凝血实验以5%乙醇为阴性对照,在β-榄香烯抗凝血实验中发现:各组开始均形成血栓,在37℃恒温孵育,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血栓逐渐萎缩。孵育4h后,轻轻振摇各试管,取上部血水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β-榄香烯高、中剂量组形成的血栓明显小于5%乙醇组,低剂量组与5%乙醇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见图2。结果表明:β-榄香烯具有抗凝血及溶血栓的作用。

A.5%乙醇;B.β-榄香烯高剂量(0.01mg/mL);C.β-榄香烯中剂量(0.005mg/mL);D.β-榄香烯低剂量(0.002 5mg/mL)

β3.1.2血浆复钙时间实验β-榄香烯各剂量均显著延长新西兰兔血浆复钙时间(P<0.05或P<0.01),结果见表1。

(珚x±s,n=8)

注:与5%乙醇组比较,*P<0.05,**P<0.01。

3.1.3血栓溶解实验以5%无水乙醇为阴性对照,研究β-榄香烯对兔血栓的溶解作用。37℃恒温水浴孵育,4h后取出血栓,滤纸吸干余血后称重(见表2)。同时,取出血栓的余血各1mL加到24孔板中,观察余血的颜色:与阴性对照组5%乙醇相比,β-榄香烯高、中剂量余血颜色明显加深,低剂量没有明显差异,见图3。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的释放情况及形态,发现:(1)1mL新西兰兔血液凝固后的血栓与各给药组相比,体积更大,β-榄香烯高、中剂量组对已成型血栓的溶解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2)显微镜下观察板底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阴性对照组红细胞数目少,β-榄香烯各剂量红细胞数目明显多于阴性组,各组红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差异,表明β-榄香烯有溶栓作用。

A.5%乙醇;B.β-榄香烯高剂量(0.01mg/mL);C.β-榄香烯中剂量(0.005mg/mL);D.β-榄香烯低剂量(0.0025mg/mL)

3.1.4血栓溶解率实验以新西兰兔新鲜血栓为材料,与各组药物在37℃恒温条件下孵育。与阴性对照组相比,β-榄香烯高、中剂量组在不同时间点均显示出较强的溶解全血凝块的作用,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全血凝块溶解率增加。β-榄香烯低剂量组在共孵育24h和48h时显示出较强的溶解全血凝块的作用(P<0.05或P<0.01)。

(珚x±s,n=10)

注:与5%乙醇组比较,*P<0.05,**P<0.01。

3.2β-榄香烯口服制剂对寒凝血瘀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PT、TT明显缩短(P<0.01),提示模型制备成功。给药后,β-榄香烯口服制剂高剂量组PT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β-榄香烯口服制剂各剂量组TT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见表3。β-榄香烯口服制剂对ADP、AA诱导的寒凝血瘀SD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见表4和表5。由表4、表5可见,β-榄香烯各剂量对ADP、AA诱导的寒凝血瘀SD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实验数据结果显示中剂量组效果最佳。

(珚x±s,n=8)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4讨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β-榄香烯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凝血和溶血栓作用,可能是莪术活血化瘀的药效物质之一。有关β-榄香烯活血化瘀的量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实验所用急性寒凝血瘀动物模型是依据中医关于血瘀证的“暴怒”、“寒邪”病因病机设计。采用皮下大剂量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模拟暴怒时机体状态,结合冰水冷浴模拟寒邪侵袭,以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ADP和AA诱导全血血小板的聚集率来分析其凝血状况的改变。本实验采用预防给药7d后造模,观察β-榄香烯对急性血瘀模型的预防治疗效果。实验证实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有显著性差异(P<0.01)。β-榄香烯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寒凝血瘀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P<0.05)和凝血酶时间(TT)(P<0.01)显著降低,说明β-榄香烯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均有抑制作用,且β-榄香烯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强。

由于β-榄香烯不溶于水,为均匀性考虑,本实验体外实验用药均采用无水乙醇溶解,再加三蒸水稀释成含乙醇5%的溶液[5],溶液性质稳定。同时采用5%乙醇作为阴性对照,以保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

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β-榄香烯具有抗菌谱广、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目前广泛用于肝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消化道肿瘤等的临床治疗[6,7]。中医学者认为血瘀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8]。肿瘤血瘀证的表现就是血液凝固性异常,即凝血机制被激活,血小板活化,抗凝血功能减弱,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于血栓形成。β-榄香烯抗凝血和溶血栓作用可能是β-榄香烯注射液治疗肿瘤的机制之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β-榄香烯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9]。腹腔注射β-榄香烯对急性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TXA2的释放发挥抗血栓作用[10,11]。β-榄香烯还可以减轻实验性再狭窄动物模型的内膜增生程度[12]。因此,β-榄香烯适宜被开发成为新型的溶血栓和治疗心脑血管的药物。此外,β-榄香烯的安全范围广,新制剂的适宜人群亦会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陶喜民,高文斌.榄香烯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6):390-392.

[2]王佃亮,刘万顺,韩宝芹,等.一种新型海洋纤溶酶体外抗凝与溶栓作用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研究杂志,2006,25(4):37-42.

[3]钟山,崔征,王东,等.水蛭注射液抗血栓与抗凝血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7):456-458.

[4]张妲,金城,肖小河.姜黄素类化合物体外抗凝血与抗血栓作用研究[J].中草药,2011,10(42):2070-2073.

[5]刘青云.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0.

[6]WANG G,LI X,HUANG F,et al.Antitumor effect ofβ-el-emene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ells is mediated via in-duction of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tic cell death[J].Cell Mol Life Sci,2005,62:881-893.

[7]JIANG H,MA S L,FENG J G.In vitro study of radiosensi-tization byβ-elemene in M A549cell line from adenocarcino-ma of lung[J].Chin Ger J Clin Oncol,2009,8(1):12-15.

[8]王辉,孙桂芝.肿瘤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6):106-108.

[9]毛利飞,霍伟敏,尚靖.β-榄香烯抗氧化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7):27-731.

[10]肖东,朱路佳,陈星知,等.β-榄香烯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17(5):833-835.

[11]陆群,朱路佳,谢梅林,等.β-榄香烯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及其机理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9,16(4).

抗凝血治疗 篇6

对抗凝血材料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由于心血管手术的发展, 需要大量与血液接触装置如:体外装置、血管移植物以及导管等。但随后发现, 这些高分子材料植入体内与血液接触后, 会引起蛋白质分子在材料表面的吸附, 进而诱发血液的凝固以致形成血栓[4、5]。因此, 血液接触的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的抗凝血处理就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要解决血液相容性问题首先要了解材料的凝血过程及机理。

1 血液在材料表面的凝血机理

当普通的生物医用材料与血液接触时, 在1到2分钟内就会在材料表面产生凝血现象。一般认为:血液的凝血分为两个过程。[1,2,3]首先, 血浆在几秒钟内蛋白吸附在材料表面, 形成厚度大约20nm的蛋白质吸附层。这一过程对血栓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而且与材料的表面性质密切相关。其次, 吸附在材料表面的蛋白质变性, 在Ca2+存在的条件下, 将引起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反应, 结果导致血小板血栓的形成。与此同时, 血液中的凝血酶原通过级联反应的方式被快速激活, 生成凝血酶。凝血酶催化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自发地聚合形成纤维网, 加上被吸附积淀下来的血小板, 使血液的流动性下降, 最后凝结成块状物即形成血栓。

在形成血栓的整个过程中, 蛋白质的吸附和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及释放反应还有促凝酶的产生, 协同作用, 相互促进, 不断加速血栓的形成。因此其中最核心的过程是蛋白质吸附层的存在导致血小板粘附而出现的凝血[3,4,5,6,7,8,9]。

2 PMEA结构与抗凝血性能的关系

聚甲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 (PMEA) 类抗凝血涂层是聚2-甲氧基丙烯酯和其他丙烯酸酯类的共聚而成的涂层, 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和加工成型性能。[4,5,6,7]PMEA的结构决定了它同时具有亲水和疏水的双重特性。它的疏水部分牢固地附着在材料的接触面上, 而亲水部分与血液接触。而且其表面的分子结构必须能维持与其相接触的血蛋白 (血细胞) 的正常构象。

一般来说, 材料表面致使或血细胞构象变化的力主要有3种:材料-血液界面的存在而产生的材料表面对血蛋白的吸附力;两者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以及血流对材料表面冲击而产生的反冲力。

PMEA结构中含有很多亲水的聚乙二醇 (PEG) 长链, 使它具有优良的抗凝血活性。首先, 这些PEG链明显降低了表面材料与血液间的吸附力。其次, 由于PEG链是各类水溶性高分子结构中与蛋白质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 所以这种结构的存在不但减少了涂层与血蛋白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 还通过PEG构象的变化稳定血蛋白的正常构象。最终, 减少了蛋白质变性及血小板黏附, 从而抑制血液成分的激活。最后, PMEA的PEG长链在血液相中像海藻一样的漂动 (见图1) 。当血蛋白随血流冲击材料表面时, PEG链可以延长碰撞时间、减少反冲力。

现已证实:PEG的链长与抗凝血性的改善直接有关。当PEG的聚合度低于100左右时, 材料的抗凝血性随聚合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当聚合度超过100以后, 这种改善渐趋平缓。

3 涂层产品的临床使用效果和市场前景

PMEA涂层的生物相容性在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8,9]中均得到肯定。Gunaydin等人[10]发现, PMEA涂层可显著减少术后出血, 主要归因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维持。Eisses等人[11]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使用PMEA涂层的体外循环装置, 涂层组的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PMEA涂层与肝素涂层相比, 减少血浆蛋白质及血小板吸附的功能可能更强;肝素涂层可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剂 (tPI) 活性, 而PMEA涂层并不具备这项特征;用于左室射血分数低 (EF<0.40, 心脏超声检查) 的患者, 肝素涂层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较PMEA涂层更明显[12]。

大量数据表明, 抗凝血涂层除了抑制血栓生成外还可以较好地抑制了血液成分的补体激活, 从而有效减轻灌注后炎症综合征、较好地保护机体重要脏器、减少出血量及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最终降低了医疗费用。使用涂层材料来提高血液相容性, 在美国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已较普及。在我国, 由于涂层耗材价格昂贵, 并未被国家医保体制所接纳。但是, 涂层材料对减轻患者机体反应, 减少并发症的优点是公认的。相信随着国内认知度的提高, 此类产品价格的降低, 中国普及使用这类高质量耗材的日子一定不会遥远。

摘要:聚甲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 (PMEA) 类抗凝血涂层是一类重要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因其结构中的PEG长链结构可以减少了蛋白质变性及血小板黏附, 最终减缓了血栓的形成。近年来,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其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在国外此类产品已经逐渐普及, 但在国内尚很少使用。

抗凝血治疗 篇7

我们所叙述的“静脉留置针”是使用金属针穿刺患者静脉, 进行点滴输液, 输液完毕后只撤掉输液瓶, 并把针头固定留入在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来降低静脉穿刺频率。但是, 所带来的主要弊病是:当外液体重压力消失后, 体内血液倒流到“静脉留置针”管体内, 形成针体堵塞, 即凝血堵塞。为解决此问题, 就要找到一种抗凝血元素, 目前在《中华全科医学》2010年3月第8卷第3期中记载:广泛使用常规的“静脉留置针”抗凝血方法有两种:一、生理盐水;二、肝素钠稀释液。在医疗领域被称作“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

生理盐水封管方法:用生理盐水维持细胞外渗透压, 达到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 起到血循环的作用, 来防止血液凝固。但生理盐水一次的使用剂量大概需要10mL~30mL, 且一般只能封管3h~5h, 封管时间较短用量大, 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护理人员需要经常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 冲洗管路需要穿刺作为密封端医用橡胶密封帽, 经过多次穿刺就很容易被细菌污染, 通过输液流入体内引发患者静脉炎等症状。生理盐水对于高血粘稠度病人、高血脂病人, 因为自身血液比较粘稠这些特殊病人, 起不到封管的效果。所以生理盐水封管方法使用上有一定局限性。

肝素钠稀释液进行封管方法: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 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 稀释后作为留置针封管液而广泛用于临床, 使用少量肝素钠盐水封管, 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封管, 且封管效果保留时间长于生理盐水封管。但肝素钠有一定的副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 容易引起出血、剂量不易掌握等缺点, 故对于有出、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不宜使用此方法。所以肝素钠封管方法使用上也有一定局限性。

另外留置针可以进行抽血操作, 避免患者被反复穿刺的痛苦, 但使用生理盐水和肝素钠均效果不理想。

生理盐水和肝素钠的具体情况如下:

生理盐水使用剂量大, 容易稀释血液, 造成血液检验时各项指数偏低, 另外由于生理盐水的特点容易使血液过早的凝结, 血液标本凝固变质后使临床验血无法进行。

含有肝素钠的血液无法检测患者:血常规、全血试验、血流变试验、药物动力学实验、血清生化、血库试验、血糖试验、血沉实验等项目的实际指标, 可见某些特殊病人即不适合生理盐水, 也不适合肝素钠封管。

本发明提供的封管液《水蛭素稀释液》就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两种传统封管液的弊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药典》2010年版, 第一部记载:“水蛭”, 本品为水蛭科动物蚂蟥。其功效:破血, 逐瘀, 通经。用于血瘀经闭, 跌打损伤。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分册1993年第16卷第6期记载:20世纪50年代末, “Markw ardt”首次从动物蚂蟥体内分离出纯品生物体元素《凝血酶特异抑制剂》, 命名为“水蛭素”, 是一种理想的抗凝、抗血栓制剂。目前, “水蛭素”已得到国内国际医疗卫生认可。

《百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实验, 开发了“重组水蛭素”生物元素。被运用在: (1) 外科抗凝; (2) 内科抗凝; (3) 溶栓药物的辅助剂; (4) 血管成形术的抗凝剂; (5) 血液透析中抗凝医疗中等。

本设计是为了解决上述两种“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不可弥补的缺点, 所研发的“水蛭素静脉留置针”达到正压封管的目的, 无需护士计算封管液“水蛭素”的使用量、无需甄别病人的特殊情况选择封管液、无需配制封管液、减少护士工作量和降低操作难度。使操作更安全更简便, 封管时间长且可人为控制封管时间, 降低患者静脉炎风险、降低更好留置针的费用, 特别是“水蛭素”不影响血液参数。而研发的“水蛭素”抗凝血封管套件——“水蛭素静脉留置针”。 (如图1, 2)

本设计方案:是由“水蛭素血静脉留置针”和“水蛭素抗凝血封管注射器”组成。由穿刺针3引导柔性导液管1一起穿刺患者静脉血管内后, 退出穿刺钢针3, (即图示 (3) 所表示) 。用柔性导液管作为体内外导液通道, 即“静脉留置针”, 连接在柔性导液管后端的贴体透明三通2, 一端是导入针退出口的, 另作为“水蛭素抗凝血”封管液注入端和患者血液检查的采血端口。另一端口用于连接输液管路4并带有管路锁扣5保障间歇输液停顿正压控制。液管路4另一端与功能三通6相连, 设计7、8两组相同的标准型接口, 以达到点滴输入进行中, 可同时在另一端口注入急救药剂。

图2“水蛭素抗凝血封管注射器”的结构及作用:“水蛭素抗凝血封管管注射器”, 是由导入针9和“水蛭素”储液器11、12组成。在输液间歇期的封管工作, 医护人员按秩序把“水蛭素抗凝血封管注射器”导入针9扎入“水蛭素血静脉留置针”贴体透明三通2的内置隔离密封塞空腔位置, 按照封管注射器设定量注入抗凝血封管液“水蛭素”。

经过临床对比实验, “水蛭素”浓度在001mg/ml-50mg/ml每一次用量设置1ml-15ml。为此;根据用量, 在注射器设计中设置了注入量移动限位装置。医护人员在该注射器操作中就会有良好的手感, 达到理想封管效果。

本设计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 用柔性导液管置入来改变以往“静脉留置针”金属针置留在患者静脉管内的形式, 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2) 能够确保封管液充满留置针的管腔, 避免血液倒流而凝血堵管。封管注射器内的抗凝剂选用水蛭素稀释液, 与其它封管液相比, 水蛭素具有很好的抗凝作用, 由于剂量微小, 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

(3) 经过周密的计算所需封管液能保证水蛭素稀释液精确的充满需封管处, 轻松达到正压封管的效果。

(4) 在采血检验时不会影响血液中抗凝血因子的检测, 适宜在多次间断性输液和采血过程中用于封管。

(5) 并且不需要护士的临床操作轻松达到正压封管的目的, 无需护士计算封管液的使用量, 无需甄别病人的特殊情况选择封管液, 无需配制封管液, 减少护士工作量。操作安全简便。

(6) 提高了封管效果, 延长了封管时间。降低医疗事故, 减少医患纠纷, 杜绝由于封管不当需重新更换留置针的费用, 还具有封管时间长且可人为控制封管时间。

摘要:本设计的“静脉留置针”, 改变了目前医疗领域所普遍使用的钢针置留患者静脉血管内的“静脉留置针”传统结构, 降低患者痛苦程度。特别是选用新型血液抗凝生物元素——“水蛭素”作为封管元素, 弥补了生理盐水和肝素钠稀释液封管所带来的不足和局限性, 提高了患者血液检测的准确。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血液抗凝元素,水蛭素,生理盐水,肝素钠稀释液,封管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 (第一部) , 2010.

上一篇:中学教学德育教育下一篇:标准化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