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谱教学之快乐识谱

2024-05-08

识谱教学之快乐识谱(精选8篇)

识谱教学之快乐识谱 篇1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义务阶段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对于目前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该怎样改善教学方式, 辅助学生学好音乐, 并使其在快乐的气氛中高效地学习呢?笔者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 谈一谈自己在识谱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快乐识谱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 学习识谱的过程是很艰难的, 对他们来讲, 识谱是陌生的, 也是枯燥的, 对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很难接受复杂的知识。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 采用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听音游戏、模唱游戏、听辨音的高低等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和模唱能力, 从而实施音准教学。设置一些音乐节奏加减游戏、绘画节奏图谱、节奏快慢的律动游戏等, 进行趣味节奏练习。将音乐知识和日常玩的小游戏结合在一起, 让小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 在音乐中尽情玩耍, 在玩耍的同时, 学生的大脑处于灵活的状态, 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 将音乐的每个教学环节分解开来, 让学生容易理解。例如, 顺唱与逆唱游戏, 顺唱是按读谱的习惯由左至右的演唱, 而逆唱是由右至左的演唱。游戏的方式是让学生由顺唱开始再按反方向逆唱回来, 或由逆唱开始再按顺唱方向回来。可见, 这时已经把一条简单的乐谱变成了两条练习。对于刚刚接触歌谱的学生很有效, 因为它给人的是对个别音的反应。再如变换小节识谱游戏和变换节奏节拍识谱游戏, 都增加了读谱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识谱。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过程, 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先唱后识,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自信识谱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听力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是识谱的基础部分, 只有听力灵敏, 多听歌曲, 听得多了, 音高的感觉自然就有了, 学生具备音高的基础, 再唱简谱, 在掌握音准的基础上就会更加容易。于是, 我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 先唱歌后识谱, 让学生先对歌曲的旋律掌握到一定程度, 然后再学着唱歌谱。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自我感觉歌曲的声调。例如我在讲某节课之前, 都会抽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在课上或者课下先听这首歌曲, 小学生在听音乐过程中, 体会其中音乐的气氛, 和学生一起打着节拍, 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舞动,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使其与音乐的距离大大拉近。这样学习歌谱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学生学习起来不仅轻松, 而且能够很容易学到音乐知识, 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信心, 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音乐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 让学生在视听欣赏中自觉识谱

根据研究, 在学生获得信息中, 视觉占83%, 可见, 视觉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 使得音乐、图片、动画等要素结合形成画面, 极大地引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的吸引力转到屏幕上, 学生的视觉能力更加丰富化, 对于分散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如:二年级歌曲《钻山洞》中出现的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连用的节奏、附点节奏及八分休止符都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识谱教学。我将难点乐句的学唱采用逐句发现问题, 不同所在, 示范对比, 逐句教唱的方法来解决, 而曲谱中的唱名则按音的高低出现, 这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线及音高的变化一目了然。并且唱名按旋律的节奏出现动态变换, 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掌握了旋律的节奏。

四、竖笛演奏,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识谱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实践表明, 凡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 他们的识谱和演唱能力远胜过于未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器乐演奏的过程, 同时也是识谱唱谱的过程。因此, 我把竖笛引进了我的音乐课堂, 在竖笛的演凑和练习中, 小学生渐渐体会了其中的意境, 通过反复听竖笛的音乐, 无形中帮助小学生树立了清楚准确的音律, 让小学生在学习竖笛的过程中, 不断地陶冶情操, 加强自身对识谱的喜爱, 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 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法并不唯一。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要不断研究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对识谱以及各种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学活动中, 要懂得抓住学生的成长规律, 掌握他们的个性,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出发, 将学生的想法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比较生动、容易理解、适合小学生生长规律的音乐, 帮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 能够促进健康发展。在日常活动中, 可以将音乐知识与小游戏结合, 把识谱教学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渗透着“教”, 顺带着“学”,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 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黄鑫.浅谈小学唱歌课中的有效识谱教学[J].群文天地, 2011, (02) .

[2]王艳芝.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9) .

[3]朱婧.浅谈小学音乐识谱教学[J].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01) .

[4]孙静秋.浅析“先弹琴, 后识谱”的音乐启蒙教学法——铃木母语教学法在音乐启蒙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 2011, (04) .

识谱教学之快乐识谱 篇2

小学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少小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不能说这些学生都是“音盲”或“音高感不强”,因为他们在课上、课下唱许多歌曲时学生是没有问题的 ,他们在模仿唱流行歌曲时,连相当难的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说明他们的音高感是相当好的。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许多熟悉的歌曲若让学生唱谱,就感到很困难。这说明学生们用 “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即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曲调的音高能力。

二、三年级音乐新试验教科书就侧重了学生识谱教学中学生用“唱名”来唱曲调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采用由简单到难,由模唱到听。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第二是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 相应的过程;第三是,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发现无论是线谱教学时,让学生掌握音位,还是简谱教学时,让 学生掌握音符的唱名(1 2 3唱do re mi),这些都属于知识方面的快速反应,对于小学生智力发展 水平说并不困难,稍作说明和练习就能够掌握。

上述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对小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熟练的“听觉反应”,因为,首先它要求音高的.高度准确性,否则就“走调”了,再则,音高观念的获得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 如何使学生获得“唱名音程感”?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唱唱名。也就是在歌唱教学中多唱歌谱。具体来说 ,就是在低年级教歌时的“唱名模唱”,各年级的“唱名背唱”和经常使用“唱名唱歌”。才能打好识谱教学技能的基础。

识谱教学之快乐识谱 篇3

关键词:高校;非音乐专业;识谱教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98-02

一、教育目标的对比

建国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大体系。专业的音乐教育,是培养以音乐为职业的音乐工作者(如音乐团体、音乐院校、乐评等)。在音乐课程中,视唱(识谱)是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对音高、音长(节奏)的准确把握技能,使学生具备专业人才所需要的专业识谱、听、唱能力,为学生学习各音乐专业打下敏锐的听觉基础。

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1]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一味地追求识谱技能的掌握,而轻视了音乐素质的提高,这显然是违背了“提高全民音乐文化素质”的基本宗旨。

多年来,确实有相当部分的音乐教育人士认为: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识谱技能,就是找到了打开音乐之门的金钥匙,就能实现音乐教育目标。于是就把非音乐专业的音乐课变成了“集中识谱课”,占去了音乐课的大部分课时。试想,如果按照这种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来进行非音乐专业艺术教育活动的话,究竟是为了要学生掌握识谱技能?还是为了提高音乐素质?不难看出,这部分教育人士的“提高全民族的音乐修养”之说,是建立在单纯地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基础之上。这种观念的产生,其原因是:用专业音乐教育的理念来“引领”、“规范”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工作。这与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宗旨是相悖的。

二、教育对象的对比

高校中的专业音乐教育对象是在他们进校之前就接受过一定的音乐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音乐能力基础。他们今后要步入社会,而音乐作为他们谋生的手段,这就更加促使其必须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识谱技能将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块“铺路石”。

非音乐专业的教育对象入校前是不具备音乐能力基础的,虽然也不乏音乐“才子”,但大多数学生的音乐能力、兴趣、接受力、学习态度等是不尽相同的。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注重自己专业课的学习,而对音乐课表现出漠然的态度,处于应付“查课”状态,并发出“音乐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已、音乐与我无关”等怨言。

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要求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要熟练掌握识谱技能,但这本来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倘若再用专业的教学内容、方法等去要求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那势必会脱离我国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教育的现实。

三、课程设置的对比

高校中的音乐专业课程包括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共同课三大类。在专业课中,声乐专业的学生以声乐、表演等课程为主;器乐专业的学生则以演奏、合奏等课程为主。所有音乐专业的学生均要学习基础课程中的基本乐理、视唱、音乐作品分析等课程。这些课程是为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设置的。

非音乐专业是培养除音乐人才以外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艺术类课程均属选修课程,其中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戏剧鉴赏等。

高校中的音乐专业,其课程设置突出了专业性,均为必修课,百分之九十的学习时间被专业课所占用。而非音乐专业的音乐课是选修课,大多数高校并没有严格按照《全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所规定的限选课程来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而是根据各自的情况自行设定,基本上是以基本乐理为主。目前,有不少高校把音乐基本知识与识谱列为非音乐专业的任意性选修课程(本校把音乐基本知识与识谱列为任意性选修课程),只有极少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零点五)对音乐有较浓兴趣的非音乐专业学生而选修此课程,音乐学科所占总学科数量是微乎其微的。

我国高校的音乐专业课程,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认真地、系统地、科学地分析我国的教育发展需求后而制定出的一套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课程设置系统工程,其音乐的氛围宽广而宏大,视唱又是置于专业基础课的重要地位。而非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无论是在课程的数量或是音乐的氛围,都无法与音乐专业相比拟。本来识谱的技能就很难掌握,倘若再用专业的教学内容、理念及方法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施教,必然会导致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全失。

四、教材的对比

高校中音乐专业所用的视唱教材,一般是选择专用的视唱练耳教材,如王耀、黄明智主编的《视唱练耳教程》;范建明编著的《视唱练耳简明教程》;许敬行、孙红编著的《视唱练耳》;美国G·威特利奇、L·汉弗莱斯编著的《练耳》等。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的视唱教程为自编教材,其内容均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再将一些较具影响的外国专家所编写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穿插之其中。如美国G·威特利奇、L汉弗莱斯编著的《练耳》、法国雷蒙恩和卡卢利编著的《视唱练耳》等,均是任课教师们的喜爱之名篇。无论是专用的或是自编的教材,其视唱曲目均是以单声部为主,加入少量的多声部曲目,基本涉及到了我国的民族调式体系和西洋调式体系;调性方面几乎囊括了调号中的各种调性。音乐专业所用的识谱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是与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要求相适应的。

nlc202309030625

目前,我国还没有高校非音乐专业专用的识谱教材,大多是任课教师自编或者是将音乐专业所用的视唱教材中较为简单的部分择为授课之用,其内容主要是单声部视唱,数量也是很有限的,几乎是穿插在基本乐理或其它的音乐课等内容之中。显然,这也是为了与公共艺术教育理念相适应而采取的“有效”举措。

将两种专业的识谱教材比较后得知:音乐专业所用的视唱教材其内容丰富、系统,具有专业性的知识内涵,在教学中,需要经过严格而长期地训练,方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而非音乐专业所用的视唱教材则缺乏专业性的系统和深度,再者,训练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学生对学习识谱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在非音乐专业中进行识谱教学,应结合实际施教,这才是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

五、教学时数的对比

高校中的音乐专业,视唱课一般为72周(2学时/周,144学时),再加上自习和其它的艺术实践活动所用的练习时间累计起来,其视唱训练的时间约在3000学时左右。

现在大多数的高校在非音乐专业的识谱课程中,基本上是以乐理为主,穿插少量的视唱内容,而整个识谱课所用的时间约为18学时(我校的音乐基本知识与识谱课为36学时,视唱练耳约为18学时)。更重要的是,非音乐专业学生不像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其它各类的艺术实践活动,如独唱、合唱、独奏、合奏等。

由此看出,在识谱教学方面,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所用的时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因此,用音乐专业的识谱教学标准、手段,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施教,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

六、教学方法的对比

高校中音乐专业的视唱课,其教学方法一般是采用视唱与听辨相结合的训练手段进行教学的。任课教师也是煞费苦心地能使视唱课堂成为学生们的“快乐园”。然而,在这种技能型课程的“高压”之下,任课教师只能在训练上寻求强有力的教学手段。因此,持续性重复式的训练,便成为视唱教学的最佳教学手段。

而非音乐专业的视唱课,则是在音乐课中穿插了部分视唱内容,其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使学生掌握识谱技能,而是为了使学生在一些音乐活动中能够使用乐谱,将乐谱当作发展音乐、提高音乐素质、实现艺术教育目标的一个路径。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有相当一部分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按照专业音乐教育识谱教学的理念,潜心于解决“谱盲”。甚至说什么“欲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水平,识谱是基础”;“再好的音乐,对不识谱的人又有何用”等等。按照这些人士的观点,其结论是:不识谱就无法打开音乐之门。因此,在教学中就实行“集中识谱法”,实行“倾斜政策”,几乎把音乐课上成了识谱课。在授课时较多地选用五线谱的谱例,并且选用调号多、节奏、音程难度较大的谱例。总是被“视唱练耳是一门最‘深奥’的音乐课程”这种意念所支配,极尽所能“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在有限的课堂上反复地“解决”音准、节奏等难点,到头来学生感到难,产生了“怕识谱”,而老师则觉得学生不是学音乐的“料”等不良的效果。试想,用了两年的时间(144学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音乐专业学生的视唱水平均不理想),而在18学时里实行“倾斜政策”就能解决好吗?

结语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无疑对全面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水平、陶冶高尚的情操等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识谱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务必要遵循公共艺术教育规律,端正教学思想,掌握正确的识谱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不能脱离实际而单纯地追求技能训练。只有遵循公共艺术教育规律,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才能得以科学、有序地发展,才能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心灵得以觉醒,拓展美感和理性智慧的深刻认识。

参考文献:

[1]刘红英,刘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艺术教育,2012(10)

识谱教学之快乐识谱 篇4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害怕视唱, 仅靠讲故事、猜谜、游戏及富有感情的演唱来激发其兴趣, 是远远不够的, 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 帮助学生认识音符, 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三年级教音阶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七个小动物分别住在一个七层楼的公寓里, 分别是1 (小熊) dodo do, 2 (小狗) re re re, 3 (小猫) mi mi mi, 4 (小羊) fa fa fa, 5 (公鸡) sol sol sol, 6 (小鸭子) la la la, 7 (小鸡) si si si。并且做了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记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怎样唱, 通过爬楼梯的方法来接龙, 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就学会了七个基本音符。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在很多的时候, 我们学唱歌曲都是跟着录音听几遍就能唱会, 在教学中往往听了歌曲范唱后就想学着唱词, 让他们先唱曲谱后学词, 学生肯定很不乐意。这时可以因势利导, 让学生把所学的歌听熟, 并能整首跟唱后, 再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 对歌曲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 再学习曲谱, 既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 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

三、先学节奏, 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根据其心理特点, 可采用在玩中学习节奏的方法。例如出示动物图片, 摆出节奏卡片, 让小朋友按节奏模拟动物叫声作节奏练习, 然后将学生分成三组, 模拟三种动物叫声, 统一节奏, 合起来练习。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 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分别模仿, 感受各种音符的时值。

四、运用多媒体, 辅助识谱教学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 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 一年级的《大鹿》, 为帮助识谱, 我设计了一个叫做“帮助小兔爬楼梯”的环节, 用图形堆成一个楼梯, 学生要把乐谱唱对了才能爬到最高来敲大鹿的门, 学生们顿时积极了起来, 都要赶快让小兔爬上楼梯, 纷纷认真地唱起谱子来。

浅谈识谱教学 篇5

【摘 要】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教学内容互相联系、密不可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识谱教学也是长期困挠众多音乐教师的一个难题。其主要原因就是识谱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机械技能训练的感觉,枯燥而乏味。从实际教学中看来,许多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学识谱;唱歌谱最没意思,对学习识谱兴趣淡漠。那么,如何把这一重要的基础教学从负面扭转过来呢?本人在多年的识谱教学中,领悟了一点微薄的知识。【关键词】 识谱 听赏 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音乐与数学相结合。数学中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来 进行数学的运算。而音乐的简谱也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来表达音调。虽然都是用1234来书写,但数学的数字可以是无穷大的,没有局限性。而音乐只用1234567 七个字,并分别把它唱成do、re、mi、fa、sol、la、xi,通过这七个音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声乐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因为小学阶段一周才两节音乐课,有时候这节课记住了,下节课又忘记了,与数字相结合的话,就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展开联想,加强巩固。

2、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又如游戏《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

3、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3、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师可以让学生先拍小鸭走路的节奏XX XX,然后说,小鸭子走路一不小心扭了一下脚,于是它就会XX XX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唱是“听”“辨”的目的,也是音乐教学效果的再现。在听、辨的基础上进行视唱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加强竖笛教学提高识谱能力 篇6

关键词:竖笛;识谱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85-1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在众多的器乐中选择了竖笛这一简易乐器,它不仅音色优美,而且携带方便、易学易教。遵循标准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操作,笔者将竖笛的教学过程分五个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识谱教学与竖笛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初识乐谱——入门阶段

1.无声识谱。

竖笛教学中,在学生聆听教师范奏时,将吹奏竖笛的方法和识谱练习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新的乐曲教学中,教师范奏的同时要将该乐谱出示出来,提醒学生在教师范奏时,学生做无声识谱训练。这样学生既能初步感知旋律,体验歌曲的美感,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乐谱的认识中来,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

2.正确划拍。

在竖笛吹奏时,有的学生只能进行一个个的单音吹奏,有的甚至没有按旋律的节拍、节奏进行吹奏。原来,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正确的节拍、不同节奏型应该怎么吹奏,虽然学生认识音符,但不了解各个音符的时值,因此没有按照歌曲的节奏节拍吹奏,大大降低了旋律的美感。因此在初识乐谱的阶段,让学生在聆听范奏的同时用手进行划拍,这样能很好地解决包括节拍、音符的时值等方面的问题。

3.把握节奏。

在竖笛的双吐技巧教学中,将TU、KU写在音符的下面,学生在认识音符节奏的同时能把握乐曲节拍的强弱规律。因为两个八分音符组成的四分音符中,后半拍音乐的吐音一定会是KU音,在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之后,学习八分音符以及其时值便会更容易一些,而十六分音符以及其他的节奏型,也可以结合竖笛的教学来掌握。在此阶段,还可以先让学生练习乐曲的节奏型,将乐曲的节奏型和TU、KU的练习结合起来,会让学生更快地学会歌曲的节奏。

二、视唱乐谱——过渡阶段

在竖笛教学中,学生吹奏乐曲之前一定先学习视唱乐谱,这种做法能巩固初识乐谱阶段的无声练习。在之前的阶段大致解决了旋律的节奏、节拍问题,识谱难度也大大降低,因此教师的关注可转移到学生对乐曲旋律的演唱中来。

视唱乐谱也可利用竖笛的吹奏来解决学生的音高音准问题,识谱和吹奏竖笛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用竖笛吹奏乐曲旋律,学生边听边视唱乐谱,这种师生之间的合作既能提高学生识谱能力,又能让学生聆听到竖笛优美的音色,看到教师的演奏指法,掌握竖笛的吹奏技巧。当然在视唱乐曲旋律时,教师还要注意乐曲中学习的重难点,可先突破重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练习,也能收到较好的视唱效果。

当学生能基本视唱乐谱时,可进一步提高训练的要求,就是在演唱乐谱的同时加入竖笛的无声练习,即边唱旋律,边做竖笛指法练习,为接下来的竖笛演奏做好准备。

三、无声练习——巩固阶段

所谓无声练习,就是将竖笛放在嘴唇下巴之间,眼睛看着乐谱手上做竖笛指法练习。此方法的好处就是无论学生怎么动,竖笛都不会发出声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识谱,又可以练习竖笛指法。

很多教师在进行竖笛教学的时候,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让学生做无声练习,觉得竖笛就应该让学生多吹奏、多练习。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当布置竖笛乐曲之后,很多学生会很兴奋地拿起竖笛就吹,这时的教室里闹成一团,甚至有调皮的学生乘机把竖笛吹得很响,这样的教学根本达不到效果。针对这一现状我运用了无声练习的好方法,这样做既能让我很好地注意观察哪些学生吹奏有误,以便及时纠正,同时对学习竖笛的指法练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竖笛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先自我进行无声练习,让学生自己找到歌曲中比较难吹奏的部分并提出来,教师及时帮助学生或者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解决乐曲中的重难点。

在无声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适当加入气息的控制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既能解决节奏问题,还能控制吹奏气息的强弱和连断,并获得优美的音色和准确的音高。

四、视谱演奏——发展阶段

在以往的竖笛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会先将竖笛乐曲背记下来后再练习吹奏,这种背谱吹奏方法在学生对曲目十分熟悉的时候可以运用,如果是在学习新的竖笛乐曲,学生对乐谱不熟悉,能记忆的大多都是乐谱的片段。因此,这时的背谱演奏不但不能有美妙的笛声,反而吹奏得断断续续,从而影响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吹奏竖笛的兴趣。所以,这时候最好采用视谱演奏的形式,让学生对竖笛曲目以及竖笛指法做反复的练习,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竖笛指法,也可以对乐谱做进一步的识谱练习。通过视谱演奏,学生既对乐谱有了全面的感知,也对乐谱的视奏做了详细的练习。

学生在视唱乐谱和视谱演奏过程中,可将乐曲分乐句、乐段来进行吹奏学习。先找出乐句与乐句之间、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之后再学习。这样通过比较之后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针对性,还能提高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背谱演奏——反馈阶段

在完成了上述四个步骤后,学生对竖笛乐曲旋律已经能够记忆,这时再要求学生背谱演奏。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吹奏过程也是对乐谱有一个同步的记忆过程。

轻松识谱 快乐学习 篇7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识谱兴趣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 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 对于突破教学重点, 分散教学难点常起到很好的作用, 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了使学生喜爱上音乐中的七个音符, 在教学中, 我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 首先问:“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于是顺势引入一个故事 (出示多媒体画面) :在美丽的音乐王国里也住着七个小矮人。画面里走出七个五颜六色的音符, 在音响效果的配合下, 教师说:“下加一线do, 下加二线re, 第一线上mi, 第一间里fa, 第二线上sol, 第二间里la, 第三线上si。”让学生听听小音符唱自己的名字, 学生都觉得很新奇, 兴趣也很浓, 老师便问道:“你最喜欢哪个小矮人, 喊喊他的名字。”教室里一下子热闹开了, 最后请小朋友用自己最好听的声音请出七个小矮人, do、re、mi、fa、sol、la、si, 同时结合多媒体画面。可见在教学中, 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音乐课堂, 运用于识谱教学, 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游戏引导识谱师生互动学习

音乐游戏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 当学生认识了音名之后, 设计一些音乐游戏, 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进一步熟悉音名、巩固音高。如苏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中“找朋友”的游戏:请七个学生, 头上戴着写有音符的头饰, 然后我出示一个音符, 让学生在一段《找朋友》的音乐中, 任意走动, 音乐声停, 学生的脚步也停止, 要求找到出示的音符的左边和右边的音, 并一起手拉手。这时, 老师再请学生一起来唱唱。再如游戏“小鸟回家”: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孩子进一步认识音名、感知音高。游戏方法与过程:让七个学生分别戴上写有音符的小鸟头饰, 我边唱边弹一个音, 然后戴着这个音符头饰的学生飞回课件中的“小鸟的家”, 可以分成几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这个音乐游戏。作为老师要有耐心, 要对学生放低要求, 老师要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 可以给他们贴贴五角星, 争当识谱小能手来肯定他们的进步, 让学生感受到识谱带来的成就感。

三、利用典型节奏加强识谱训练

准确识谱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音乐课中如何进行节奏训练呢?

(1) 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小学生活泼喜动, 根据其心理特点, 可采用在玩中学习节奏的方法。例如出示动物图片, 摆出节奏卡片, 让小朋友按节奏模拟动物叫声作节奏练习, 然后将学生分成三组, 模拟三种动物叫声, 统一节奏, 合起来练习。音乐教学实践证明: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 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进行节奏训练, 学生学得有趣, 记得牢固, 又易于掌握。

(2) 学生学习几种固定的节奏型:例如: (走) , (跑跑) , (大知了) , (切西瓜) 等节奏, 通过学生熟悉的走路、拍手、跺脚等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 进行节奏训练。例如这条节奏:边拍边读:走走跑跑走知%了

(3) 找出歌曲中相同节奏型或相同旋律的小节, 整首乐谱显得缩短,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从而降低识谱的难度, 增强学生识谱的信心, 同时师生互动采用接口唱形式进行视唱, 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4) 化繁为简, 易化识谱。学生见到音符比较密集的旋律、节奏就昏了头, 不知该怎样去唱。老师也很苦恼, 经常琢磨和思索, 可难以找到比较好的方法。有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音乐第六册《月亮勾勾》一课, 她将所有的密集节奏型都最大限度简化了, 把所有的都抓住主音简化成在练好这些节奏后, 在此基础上稍加难度再练, 最后达到教学要求的节奏型, 学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难关”。原来, 只要老师方法恰当, 识谱也可以变得如此轻松。根据教材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识谱中的难点,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四、循序渐进教学降低识谱难度

课堂教学中, 学生听了歌曲范唱后往往就想学着唱词, 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 而让他们先唱曲谱, 后学词, 学生肯定很不乐意。这时可以因势利导, 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 把所学的歌听熟, 并能整首跟唱后, 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时学生头脑中已有了旋律的概念, 只要将歌词换作简谱唱名准确唱出即可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利用柯尔文手势图形结合教学

简单的乐谱有利于树立学生识谱的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 让识谱不再是音乐学习中的“绊脚石”。五线谱入门教学时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倡导使用柯尔文手势,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例如“下加一线do do do、下加一间re re re”同时做出“do、re”的手势 (见苏教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一单元有图示) , 学生既了解了唱名同时也感受到音符的音高位置, 帮学生在无形中树立音高概念, 经常练习, 效果会非常好。在单个或音阶练习熟练后, 简单的歌曲就可以边唱唱名边做手势, 速度适当慢些, 学生会非常乐于和老师一起做。如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乃哟乃》和第八单元的《长吧, 小孩》就很适合结合柯尔文手势唱谱。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但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让这种训练蕴含在情境教学当中,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 为今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谈竖笛教学与识谱教学的有效结合 篇8

关键词:竖笛;识谱教学;结合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立足课堂,面向全体。”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累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

近年来,我们学校全面普及了竖笛的教学工作。六孔竖笛是一种简便易学的乐器,它发音纯正、音色优美,通过学习竖笛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项学习音乐的工具,还能拓宽学生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的途径,丰富学生音乐活动的内容。六孔竖笛是一种简单乐器,左手按上面三个孔,右手按下面三个孔,易于小学生操作。而且一吹就响,一学就会。它发音纯正、音色优美动听,低音浑厚结实,高音清脆明亮,深受儿童的喜爱。因此,六孔竖笛非常适宜进入小学音乐课堂。

一、展示乐谱,了解旋律

在竖笛教学中,当教师将一个新乐谱向学生做吹奏示范的同时,一定要将该乐谱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听教师示范的同时,做无声识谱练习。这样除了能让学生学会安静地聆听,对乐曲有一个初步的体验外,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乐谱的认识中来。教师在学生聆听的同时,吹奏竖笛,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歌曲的旋律,并体验歌曲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在竖笛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的学生在吹奏的时候,只能进行一个一个地单音吹奏,甚至没有按旋律的节拍。原来,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正确的节拍或节奏型应该怎么吹奏,很多学生认识音符,但是不了解音符的时值。我在初识乐谱的阶段,让学生在聆听示范的同时划拍,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包括旋律的节拍、音符的时值等节奏方面的问题。

二、视唱旋律,练习指法

在教学中,学生吹奏竖笛旋律之前,先让学生视谱演唱旋律。巩固聆听无声练习的成果。学生在演唱旋律的同时,既提高了识谱的技能,也加深了音高、音准、节奏和乐谱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象。此方法在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让学生在演唱乐谱的同时,加入竖笛的无声练习,即:边唱旋律,边做竖笛指法练习,为竖笛的吹奏练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演唱乐谱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重心很自然地放在了认识音符上面,这时候教师要注重学生对音符唱名的认识。在之前的初识乐谱阶段,学生解决了旋律的节奏、节拍问题,识谱的难度大大地降低,教师的关注也转移到学生对音符唱名的演唱中来。学生演唱旋律的同时,也同样复习了歌曲的节奏。教师在引导学生演唱的时候,可以利用竖笛的吹奏来解决学生的音高音准。教师吹奏竖笛,学生演唱乐谱,这样学生在识谱的同时,将音符的唱名和音符的音高结合起来,加强了音高音准的练习。在学生演唱的同时,教师可以用竖笛吹奏旋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聆听竖笛的音色,以及音高,将歌曲旋律演唱得更加优美,还可以使学生注意教师的指法,学习竖笛的吹奏技巧。在演奏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不易掌握的重难点挑出来,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练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声练习,就是学生将竖笛放在嘴唇下巴之间,学生看着乐谱做指法练习。此方法的好处是无论学生怎么动,竖笛都不会发出声响。这样,可以让学生边识谱,边练习竖笛指法。这样能够注意观察那些学生指法有误,好及时地纠正,同时这样做对学生竖笛的指法练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无声练习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从竖笛的吹奏转移到了竖笛的指法和乐谱的认识上来,因而,音符的就认识被强化了。

三、视谱演奏,巩固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自我无声练习。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到歌曲中比较难吹奏的部分,在全班提出来,教师帮助学生或者学生互相帮助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在无声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气息的控制练习,让学生看教师的指挥,或者合着歌曲的节奏,同时吸气、吐气,通过这些练习不但解决节奏问题,还能把气息的强弱、连断控制好,并获得优美的音色和准确的音高。

演奏曲目时采用视谱演奏的形式,让学生对竖笛曲目以及竖笛指法做反复的练习,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竖笛指法,也可以对乐谱做进一步的识谱练习。通过视谱演奏,学生既对乐谱有了全面的感知,也对乐谱的视奏做了详细的练习。在学习乐谱、视谱演奏的过程中,可将乐谱分乐句、乐段来学习。先找出乐句与乐句之间、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之后再学习。比较之后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方便,而且还能同时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竖笛教学与识谱教学相辅相成,在竖笛教学中,结合识谱教学,学生能培养音准、节奏感,增强音乐表现能力,尤其在视唱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竖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识谱教学,学生能更快地学习竖笛曲,为更好地吹奏竖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淑娟.加强竖简教学 提高识谱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21).

上一篇:木粉/聚乙烯复合材料下一篇:安全生产培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