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独立董事

2024-10-26

女性独立董事(共12篇)

女性独立董事 篇1

多丽丝.莱辛与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1882-1941) 并称20世纪英国文学“双星”。莱辛在获遍欧洲各大文学奖项后, 于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原因为“作为女性体验的史诗作者, 她将怀疑主义精神、火一样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审视了一个分裂的文明” (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 。《野草在歌唱》是其成名处女作, 曾被誉为“战后最杰出的英文小说”。女主人公玛丽通常被评为莱辛所有作品中唯一一位生活作品中的玛丽为了获得自身的生存价值, 有过四次抗争:工作时期、婚姻中的玛丽、出走阶段以及玛丽之死。她的人生悲剧是挣扎于男性传统樊篱下女性自身的悲剧, 也是没有明白经济独立重要性的悲剧。

1、工作时期——走向经济独立

英美女权主义文学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 说过:“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的话, 她就必须有钱和自己的一间屋”。可见对于女性而言, 一定的物质基础对于生存和独立是何等的重要。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 只有拥有独立自主的空间和经济地位, 女性才有可能施展自己的创作才华, 发挥自己潜在的天赋, 才能获得独立和平等的身份。

这个阶段的玛丽并没有想过结婚, 因为她有自己的工作, 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也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所以, 她是自由的, 她甚至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 是新时期独立女性的代表。但是父权社会的维护者们开始了他们的斗争, 只是这一次不再是男性, 而是她的女伴。她们的闲言碎语迫使她屈服了。而父权社会的维护者们第一次取得了胜利。

2、婚后生活——挣扎于藩篱之中

玛丽的婚姻结束了她的经济独立, 她向传统的妇女角色妥协了。迫使玛丽走向婚姻的并非情感需要, 而是男权社会的压力。在婚后的一小段时期, 她曾经渴望摆脱贫穷, 并在丈夫生病的情况下, 作出了种种努力与探索, 她也有获得经济条件的能力, 她也能处理男人所不能的事情, 这时的她虽然绝望但是仍然努力地在藩篱之中挣扎。

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蒙·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 在她的《第二性》中曾指出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女人是男人的“他者”。此时的玛丽已经被父权制给奴化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 虽然她有过努力, 有具备一定的才能, 她本可以自救, 只要她从家庭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 但是父权制的社会并不允许她这么做。她的悲剧也是父权制社会的悲剧。这一次父权社会的维护者成了她的丈夫——迪克, 每一天朝夕相处, 却没有爱情可言, 何其可悲。女性独立在男人们的眼中成了一种不可原谅的行为。她再一次妥协了。

3、出走阶段——无畏的抗争

面对丈夫的无能和贫穷的生活, 忍无可忍的玛丽并没有像当时的传统家庭主妇一样, 悄无声息的接受命运之神的安排, 她选择了勇敢的反抗, 依然决然地回到城里去追寻她向往的生活。在她受尽了穷苦生活的折磨后, 她义无反顾的逃回了城里, 这一次抗争也是对父权社会最强烈的一次抗争。

玛丽想外出继续之前的工作, 自己也明白空缺并不是没人填补, 他不过是在推脱罢了。沉默了许久, 玛丽这才明白几个星期以来的梦想就这样消失了, 幻灭了。只是这一次她的对手是整个强大的父权社会, 她是如此的弱小, 没有物质条件没有经济基础, 想寻找自由争取独立, 无疑等同于空中楼阁, 没有坚实的基础。

4、玛丽之死——最后的挣扎

当玛丽对迪克彻底绝望后, 和母亲一样, 她也需要一位能像当年她一样的女儿, 安抚心灵的人来抚慰自己, 但是迪克以经济条件不允许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此时的玛丽有时甚至会忽然大叫一声, 歇斯底里的哭起来, 哭得浑身颤抖, 气都喘不过来, 至此, 她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 毫无希望, 她处于崩溃的边缘, 缺乏经济和物质, 缺乏自由的生活, 没有一丝生气, 这时, 摩西闯入了她的世界。

黑奴摩西的出现打乱了玛丽麻木平静的生活, 并唤起了她的自我意识, 但是种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教育迫使她深知, 自己和摩西的关系是不克原谅的, 摩西在深夜将玛丽杀死, 以惩罚她对自己的背叛。而在这一阶段以斯莱特夫妇为代表的殖民地白人社区是这个父权社会的代表, 玛丽最终无力反抗整个父权社会, 成了他们的替罪羊, 女性自由的牺牲品。

总结:

在父权制文化的重重包围下, 由于力量悬殊, 玛丽未能逃脱失败和死亡的厄运, 但她不甘沉沦, 不惧重压, 终于在有生之年倾吐了自己对父权制社会的不满与厌恶, 并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反抗。玛丽在抗争男权, 寻找自我, 解放自我和追求男女平等的过程中, 谱写了一曲女性独立的挽歌。作为一名女性, 玛丽生活在社会男权的阴影中, 挣扎于婚姻的围城之下, 她如此弱小, 注定了她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没有物质保证的抗争一切也只是徒劳。没有经济的独立只会加速悲剧的进程。一曲悲歌, 数声浩叹。

摘要:《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 在这部作品中, 她已经触及到了女性如何通过经济独立实现自身价值, 从而实现女性独立这一主题。作品中的玛丽为了获得自身的生存价值, 有过四次抗争:工作时期、婚姻生活的玛丽、出走阶段以及玛丽之死。通过对这四次抗争的分析, 从而得出女性缺乏经济上的独立, 将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独立。

关键词:女性主义,经济独立,父权制

参考文献

[1]弗吉尼亚·伍尔芙.伍尔芙随笔全集[M].王义国,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488.

[2]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8.

[3]拉曼·塞尔登、彼得·威德森、彼得·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 (第5版) (刘象愚译)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龙丹.为女性独立悲叹---评多丽丝·莱辛的小说野草在歌唱[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4 (4) :74—78.

[5]Beauboir, SimoneDe:The Second Sex[M].Bei-jing:China BookPress, 1998.

[6]Lessing Doris.The Golden Notebook[M].Bantam W indstone Edition, 1981.

[7]Michael, Thorpe:Doris Lessing’s Africa[M].London:Evans Brothers Limited, 1978.

女性独立董事 篇2

关键词:语文教材 女性形象 人物气质 教育意义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的统计与分类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用书(以下简称“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六册”)教材中,收录的描绘女性形象的作品及女性形象主要有:

张之路《羚羊木雕》妈妈,魏巍《我的老师》蔡芸芝先生,海伦 凯特《我的老师》莎利文老师,《乐羊子妻.》乐羊子妻,《木兰诗》花木兰,张洁《挖荠菜》“我”,冰心《小橘灯》小姑娘,《勇气》法国女人,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驿路梨花》哈尼小姑娘,《我的信念》居里夫人,程乃珊《吾家有女初长成》女儿,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德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鲍西亚,《白毛女.》喜儿,《一个都不能少》张春花,《泰坦尼克号》罗斯,《陌上桑》罗敷,《君子于役.》“我”。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六册中有19篇文章涉及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性格各异,有活泼的,有文静的,有沉着的,有冲动的,有人情的,有冷酷的......教材中的女性以其特有的性格,使其形象更鲜明。从而通过其特有的性格以及鲜明的形象影响着并教育着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性格以及表现出来的形象是和一个人的气质有关的。

气质是与人体的液体有关的,不同的气质神经和心理特点也是不同的。 人的体内有四种液体,即粘液、黄胆汁、墨胆汁和血液。其中粘液生于脑,黄胆汁生于肝,墨胆汁生于胃,血液生于心脏。

如果在液体的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的人,是湿和热的配合,其特点是湿而润,好像春天一样,这就是多血质型;粘液占优势的人是冷和湿的配合,其特点是冷酷无情,像冬天一样,这就是粘液质型;黄胆汁占优势的人是热和干的配合,热而燥像夏天一样,这就是胆汁质;墨胆汁占优势的人是冷和干的配合,像秋天一样冷而燥,这就是抑郁质。

1.多血质

强而平衡,灵活性高。这种人情感和情绪发生迅速,表露于外,极易变化,灵活而敏捷,动作活泼好动,但往往不求甚解。工作适应力强,讨人喜欢,交际广泛。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见异思迁而显得轻浮。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驰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可能消失,其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

2.胆汁质

强而不平衡。这样的人情感和情绪发生迅速,爆发力很好。同时,情感和情绪消失得也快,情绪趋于外向。智力活动灵敏有力,但理解问题容易粗枝大叶。意志力坚强,不怕挫折勇敢果断,但容易冲动,难以抑制。工作热情高,表现得雷厉风行,顽强有力。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控制力弱;反应快但不灵活。

心理特点: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

典型表现: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或战斗型。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比较弱的抑郁过程,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在语言上,表情上,姿态上都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的情感表现;在克服困难上有不可遏止和坚韧不拔的劲头,而不善于考虑是否能做到;性急,易爆发而不能自制。这种人的工作特点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埋头于事业,也准备去克服通向目标的重重困难和障碍。但是当精力耗尽时,易失去信心。

3.粘液质

强而平衡,灵活性低。这种人情绪比较稳定,兴奋性低,变化缓慢,内向、喜欢沉思。思维和言行稳定而迟缓,冷静而踏实。对工作考虑细致周到,不折不扣,坚定地执行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往往对已经习惯了的工作表现出高度热情,而不容易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快且灵活。

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典型表现:这种人又称为安静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具有与兴奋过程相均衡的强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动因而分心。粘液质的人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情感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治,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这种人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他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贯性和确定性。

验深刻,外表行为非常迟缓、忸怩、怯弱、怀疑、孤僻、优柔寡断,容易恐惧。

4.抑郁质

弱性,易抑制。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不易外露。对事物有较高的敏感性,能体察到一般人所觉察不到的东西,观察事物细致。行动缓慢、多愁善感,也易于消沉,干工作常常显得信心不足,缺乏果断性。交往面较窄,常常有孤独感。

神经特点:感受性高;耐受性低;随意反应低;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慢,刻板固执。

心理特点:沉静、对问题感受和体验深刻;持久;情绪不容易表露;反应迟缓但是深刻;准确性高。

典型表现:有较强的感受能力,易动感情、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但是体验持久而有力,能观察到别人不容易察觉到的细节,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内心体验深刻,外表行为非常迟缓、忸怩、怯弱、怀疑、孤僻、优柔寡断,容易恐惧。

结合心理学的气质说,可以将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六册中有19篇文章中的女性的气质类型划分如下:

多血质:魏巍《我的老师》蔡芸芝先生,《乐羊子妻》乐羊子妻,《木兰诗》花木兰,《小橘灯》小姑娘,《驿路梨花》哈尼小姑娘,《威尼斯商人》鲍西亚,《白毛女.》喜儿,《陌上桑》罗敷。

胆汁质: 《羚羊木雕》妈妈, 《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吾家有女初长成》女儿,《一个都不能少》张春花。

粘液质:海伦 凯特《我的老师》莎利文老师,《勇气》法国女人,《我的信念》,居里夫人,《麦琪的礼物》德拉。

抑郁质:《挖荠菜》“我”, 《泰坦尼克号》罗斯,《君子于役》“我”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六册教材中具有多血质气质的女性较多,有8位;具有胆汁质气质的,有4位;具有粘液质气质的,也有4位,而具有抑郁质气质的有3位。每一种的气质都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情绪丰富、工作能力强,容易适应环境,但行为轻率、情感不深、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胆汁质的人,主动、热情、精力旺盛,但暴躁、任性、缺乏耐性;粘液质的人,沉着、冷静、坚韧,但容易精神不振,缺乏生气,迟钝、冷淡;抑郁质的人,耐受性差,易感到疲劳,但感情深刻细腻,做事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教材中的女性要么扬其虽短,要么扬其所短。但是在19篇有女性形象的文章中,有18篇是扬其所长,塑造正面形象来教育学生的,只有一篇--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中妈妈是扬其所短,塑造反面形象来教育学生的。

具有多血质气质的女性形象有:魏巍《我的老师》蔡芸芝先生,《乐羊子妻.》乐羊子妻,《木兰诗》花木兰,《小橘灯》小姑娘,《驿路梨花》哈尼小姑娘,《威尼斯商人》鲍西亚,《白毛女.》喜儿,《陌上桑》罗敷。在课文中往往塑造她们的勇敢,机智,待人友善等的形象来教育学生。就拿《木兰诗》中的花木兰来说吧。花木兰本来生活平静,每日辛勤劳作——“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但是自从“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花木兰就愁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勇敢、坚强的木兰出于孝心,只能自我牺牲,代父从军了。十年戎马生活中,木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好一个巾帼英雄。胜利归来后,“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又表现了木兰不贪图富贵的品德。文章主要突出了木兰的多血质气质的优点,如勤劳,勇敢,坚强,孝心,大胆有为,英勇,善战??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让学生明白女子也可以英勇,教育学生要有孝心,要勇敢,不应唯利是图。

具有胆汁质气质的女性形象有:《羚羊木雕》妈妈, 《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吾家有女初长成》女儿,《一个都不能少》张春花。在课文中常常表现她们做事情,一旦认定了无论事情多困难都一定会做,不会理会别人的说法。一方面,塑造了不怕困难,坚持走自己道路的自主坚强的女性形象。如,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最后还能弄到《山海经》。而程乃珊的《吾家有女初长成》中的女儿则是具有胆汁质气质的典型人物。“我”因为是仅仅想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女儿,让她读《安徒生童话选》,“她只翻了几页就不看了”,“我”要她上钢琴课,结果未能如愿;现在女儿因为 “自己喜欢”,读书面也广了也能演奏很好的钢琴曲。小时候对于妈妈的安排,只要是自己不喜欢的,女儿都坚决不做。但长大了,自己喜欢的,就算妈妈不要求做,女儿也能做好。女儿做事情只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不会听从别人的安排。具有胆汁质气质的女性形象,从正面的角度告诉学生做事情不能怕困难,要自主,自立。另一方面,也塑造了坚持己见,没有考虑别人感受的女性形象。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中的妈妈。她反对孩子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人,坚持己见,一定要孩子拿回羚羊木雕。妈妈只强调家长的尊严,没有理解孩子的

心情,也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用封建家长的命令,逼孩子拿回羚羊木雕。伤害了孩子纯真的心灵。文中的妈妈具有胆汁质气质,但是是一个反面形象,告诉我们父母与孩子要多沟通,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的道理。

具有粘液质气质的女性形象有:海伦 凯特《我的老师》莎利文老师,《勇气》法国女人,《我的信念》,居里夫人,《麦琪的礼物》德拉。在课文中常常突出他们的稳重,忍耐力高,思考问题全面,自制力强??海伦 凯特的《我的老师》中莎利文老师就是粘液质气质的典型人物。“忽然,有一个人拉着我的手,然后把我紧紧搂在怀里。”从见海伦 凯特起就给与她无私的爱,并耐心地教她拼字,就算海伦发脾气——“可是我自己发了脾气,随手把一个新洋娃娃摔得粉碎”, 莎利文老师也没有因此不满,甚至连一句责骂也没有,她以超强的忍耐力,耐心而富有叫海伦拼字,道理??具有粘液质气质的莎利文老师用超强的忍耐里和爱挽救海伦的人生——“是我的老师开了我的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现在我的面前。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教材通过凸显莎利文老师的粘液质特性,塑造了一位伟大教师的形象,令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无私付出,也给所有教师树立了一个榜样。

具有抑郁质气质的女性形象有:《挖荠菜》“我”, 《泰坦尼克号》罗斯,《君子于役》“我”。 课文往往刻画抑郁质气质女性的对问题感受和体验深刻;持久特点,通过她们的心理活动表达课文主题以及塑造形象。张洁的《挖荠菜》中的“我”是一个典型抑郁质女性。从小因为饥饿,我对吃的东西就特别馋,因为对于饥饿有着深刻的感受:“我感到又羞恼,又冤屈!七八岁的姑娘家,谁愿意落下这么个名声?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我真不记得什么时候,那种饥饿的感觉曾经离开过我,就是现在,每当我回忆起那个时候的情景,留在我记忆里最鲜明的感觉,也还是一片饥饿?? ”从被财主家的大管家追赶而逃跑的心酸到到春天挖荠菜的欢欣,“我”对吃就有着深刻而敏感的体会。通过“我”的体会变现那时候生活的艰苦。当过上幸福生活以后,“我”对荠菜还有着特殊的感情,但是年轻一辈的对荠菜的冷淡,另我很不是滋味,最后“我”感叹到;“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莱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抑郁质的“我”对问题有深刻体会,心理活动丰富,教材恰恰通过通过“我”的前后的心理活动,寄予年轻一代要珍惜幸福生活的愿望。

女性董事配额制 篇3

女性候车专区

地铁车厢乘客密度大,性骚扰事件频发。近日据《武汉晚报》报道,武汉地铁表示,为保证2号线乘坐安全和防止性骚扰发生,2号线各个站厅和车厢将配两套摄像系统,分属警方和运营方。站厅还将在早7点前和晚9点后两个时段为女性提供专门候车区。

本周App“方便”达人(Toilet Time Pro)

一句话推荐:再也不用担心如厕蹲太久了!

有了智能手机之后,上厕所的时间变长了吗?如厕蹲太久,健康可会亮红灯。这个应用帮助你合理规划如厕时间,根据你预设的时间提醒你,并拥有最近15次的厕所时间记录,让你更好地监控。一键操作,同时听音乐或者玩游戏均可。

男性在一旁 女性话更少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那说话呢?近日,一项由杨百翰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合作进行的研究揭示出,性别中的不平等即使是在发达的现代社会也一样存在,特别是在有男性女性共同参与的辩论场合中。根据这项报告,在异性数量占优势时,女性有减少发言和分享自己意见的趋势,她们会少说25%到35%左右的话。

女性独立董事 篇4

在小说《名利场》中,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成功塑造了性格迥异的莉贝卡和爱米丽亚,由此引起了很多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对他的作品和本人都进行了研究。学者们的研究主要表现在 :对女性主义的解读、对修辞方法的研究、对译文的翻译策略的研究和互文性对比。本文将结合具体的社会环境,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剖析莉贝卡跟爱米丽亚的性格特点,并将其对比。

萨克雷在《名利场》中塑造过的大多数人物的本质都是自私和虚伪的。通过分析作者描写的各种各样的人物,我们可以得出 :萨克雷所处的那个年代的社会腐化堕落的事实。萨克雷写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毫无保留的指出小说中人物的缺点,因此他的小说被称作无英雄小说。正是这个特点让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腐化堕落和伦理道德败坏的现状。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是男性主导的社会,它赋予女性的社会责任是“家庭的天使”,与男性分属于“不同的世界”。在当时的传统观念中,女性就应该是属于家庭与父母的。在这个时期的英国社会中,各种叛逆的女性由于受不了压抑的生活,而不断涌现。我们可以在当时的作家的小说里面找到这些女性的缩影,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这些女性的性格中都是叛逆中夹杂着妥协。

本文将通过比较莉贝卡和爱米丽亚两位不同女性人物在对待爱情与家庭、金钱与事业、宗教信仰等方面所表现的不同态度,并结合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中产阶级女性的生活状况、社会价值和男权至上的现状,来分析女性的独立意识。

一.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冒险家

莉贝卡是穷画师的女儿,在父亲去世后,她离开克顿女子学校寄宿在富家小姐爱米丽亚家中。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她尝试过很多种方法,勾引爱米丽亚的哥哥、达官贵人和纨绔子弟,并在男人面前卖弄姿色。她心口不一、无情无义,为了跟情人花天酒地,陷害自己的丈夫进监狱。在公开场合她表现出对丈夫无微不至的关心,但她心里却根本就不爱他。她努力学习上流社会一些妇女的仪态与处事方法,喜欢被别人称作良家妇女,但实际上她却蒙骗欺诈,生活腐化,道德沦丧。从早年起就决定要争夺回属于自己“在太阳下面”的位置,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她不惜一切代价。因为她一直相信在她所处的社会中,上层人得到下层人的阿谀奉承,这是社会的规律。她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上层社会的一员,享受着被别人巴结、奉承的生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时刻准备着去做一切事情,让欺骗与背叛充斥着自己的心灵。她基本上没有爱的人,甚至连自己的丈夫都包含在内。在她生命中出现过的,几乎全部的人都是为她爬上更高层社会的砝码。一旦她不需要某个人的时候,她就会让他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消失。虽然她有着超出常人的精力和看起来无坚不摧的毅力,但她永远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意味着她最终是不会快乐的。

在作品中,莉贝卡的话当中经常有很多比较夸张的形容词,这是由于她出身于下层社会,所以对上层社会的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由于在男权至上的社会,女性的语言中经常会表现出对男性的赞美与附合,所以她的这些夸张的言辞也满足了很多男人的虚荣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莉贝卡同男性对话时,就会用很多带有赞美色彩的话语来赞扬迎合对方,比如在跟爱米丽亚的哥哥一起吃饭时,她就经常用很多感叹词来赞美他。尽管没有男性的权利和财富,但是她凭借自己独到而不乏幽默的语言策略来征服男人。例如,大部分情况下,女性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比较含蓄,缺少幽默感,但是莉贝卡的语言却恰恰相反,她说话时很幽默,使人们跟她交流时很开心,所以她很受大家的欢迎。她的这种主动并充满幽默的交谈方式打破了常规的交流方式,为她赢得了更多话语的主动权。

无论莉贝卡变得多么的冷酷自私、不择手段与不可原谅,但有一种感情跟态度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的,那就是她对朋友的忠诚和同情。求真、向善,这才是莉贝卡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最初的性格。首先她是忠于友情的,在最危险的战争时刻,她留下来陪爱米丽亚。无论她是多么的恶毒,但在对待跟爱米丽亚的感情上,她是真心的。在她的丈夫跟爱米丽亚的丈夫一起奔赴战场的时候,她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必须充当强者,因为柔弱的爱米丽亚这时需要照顾。因此,在两位男士去战场的第二天,她就去看望爱米丽亚,但是爱米丽亚一直认为莉贝卡想勾引自己的丈夫,就对莉贝卡生气。虽然一头雾水的莉贝卡想为自己洗清罪名 :爱米丽亚,我对天起誓,我没有害过你丈夫。但她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当爱米丽亚想念丈夫的时候,她还安慰爱米丽亚说 :亲爱的,他一定会回来的。就算爱米丽亚冤枉她、侮辱她,她还是迁就她而且一点都不讨厌她。这一切都归于她们多年来深厚友谊。

在小说“名利场”中,莉贝卡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这位看似不守贞洁,抢占男性主导地位的“异类”,在读者眼中,却是一位冲破“传统女性”的束缚,经历各种艰辛来实现自己理想的“新女性”。显然莉贝卡不是一个英雄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在在很多男人之间不断周旋。在当时的社会,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想进入上流社会并受到人们的认可,这根本就是件虚无缥缈的事情,这是当时女性的悲哀。虽然作者在文章中揭露了她心灵的空虚,贪婪、自私自利的本性,但在当时的社会中,作者却赋予了她冒险家的角色。她虽出身卑微,但却依靠自己的力量与手段成功进入上层社会,她这样一个集叛逆与自己独具的魅力于一身的女人,就算在男权主义的社会里,也是一个例外。虽然她表面上进入上流社会但却不能真正的融入到里面,在现实的屡屡挫折面前,她依然对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虽然她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始终不被社会接受,但是她的这种“反抗精神”在当时是女性独立意识提高的有力表达。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她的“反抗”注定会走向失败,但是这种尝试独辟蹊径,给社会带来了进步的气息。

二.社会伦理道德下的牺牲品

爱米丽亚是小说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爱米丽亚出身于富贵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她的本性跟修养,作为母亲,她无微不至 ;作为妻子,她忠诚善良 ;作为女儿,她尽职尽责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她善待弱者。但这些美好标签的背后也隐藏着她很多缺点,她才华平庸,思想匮乏,还缺乏幽默感,有时甚至自私愚蠢。但是在西方文明初期,她的那种温柔、纯洁、律己是贤妻良母的典范。

爱米丽亚把自己包括爱情和生命在内的全部都押在奥斯本身上。纯洁的爱米丽亚钟情于浮夸的军官乔治 . 奥斯本,为了跟他结婚,克服各种困难。在她眼里,他是她的欧洲、皇帝、太阳和月亮。她期望得到奥斯本的爱情,依靠他并得到想要的幸福。她要嫁给自己深爱的人,并把自己完全献给他跟孩子,这就是她所期待的最大的幸福。本性难改的奥斯本却另找新爱,抛弃了她。即便如此,痴情的爱米丽亚,在丈夫死后都不愿意再嫁。但是现实却是乔治 . 奥斯本并没有全身心的爱她,她也只是一个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崇拜着自己的木偶罢了。尤其在她丈夫死后,由于受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禁锢,她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死者的崇拜。只是到后来很长时间之后,莉贝卡才用残忍的现实打开了爱米丽亚的心扉,让她看清楚奥斯本的真面目。爱米丽亚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梦境当中,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真正爱她,并能给她带来幸福得多宾,所以她的生活显得空虚而缺乏真实的内容。作者对这位当时社会的完美典范并没有给予赞美,相反却把她当做社会的“牺牲品”进行讽刺。

三.结语

作品中描述的两个女主角莉贝卡跟爱米丽亚的坎坷生活,通过她们的恋爱婚姻的经历可以看出,争权夺利是当时英国中上流社会人物的主要目标。虽然莉贝卡的做法在当时看来不符合伦理道德,简直就是女性的败类,但是在当时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黑暗社会环境下,如果说用现代男女平等的观点看待的话,那么男人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莉贝卡之所以被加上一些肮脏的头衔是因为当时有一些条条框框的禁锢。在长期被压抑的状态下,莉贝卡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在一个男女不能平等对待的社会里,在一个没有公平正义而言的社会里,那所谓的妇女伦理道德又有哪些是值得遵循的呢 ? 在性别歧视的社会环境中,处于奴役状态的女性们,她们要求解放的道路是曲折的,追逐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的做法是必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爱米丽亚,这个当时人眼中的良家妇女却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牺牲品”,她遵守着社会的妇女道德,但结果却换来不忠的丈夫,与爱米丽亚相比 , 莉贝卡在各方面既有主见又不乏主动 ;主动追求想要的爱情 , 并甘愿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主动追求名利,期盼事业有成 ;表面接受宗教提倡的伦理道德 , 内心却充满叛逆的精神。

独立女性励志语录 篇5

1、对于沿途昙花一现的美景,此时我更加向往最终永久的灿烂。

2、低头不一定是想认输,是想看清脚下的路。

3、胜利是不会向我们走来的,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4、理想和行动要结合起来,只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5、一个项目,一个想法如果不够独特的话,很难吸引别人。

6、我只有奋力奔跑,才能看见光亮认知方向。

7、笑一笑没什么,错一错就麻烦。

8、别人撞了南墙才回头,而我撞了也不回头,我要跨过去。

9、山山会倒,水水会流,自己永远不倒。

10、隐藏在黑暗下的真实是光明的微笑。

11、小苗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人不经困难难以成材。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

14、怎么都不会错的事情就是努力让自己更精彩!

15、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此时不要自以为聪明。

16、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是理想、智慧、意志和创造力。

17、失败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有德失心的人。

18、信仰,便是人类生生不息中蕴藏的力量。

19、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

20、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2、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3、失败,并不是说明你差,而是提醒你该努力了!

24、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25、往公牛身上再使劲,也挤不出滴奶来。

26、我是你无奈的选择,却不是多么爱的人,此时只怪他下手太残忍。

27、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细节都是现场直播。

28、是谁和谁的名,铭刻了海誓。是谁和谁的锁,锁住了山盟。

29、要注意分析成功者,不要只留意失败者。

30、任何情况下,背后不说他人是非。如果一定要你说,说好话。

31、我们的生命是三月的天气,此时可以在一小时内又狂暴又平静。

32、燃烧的青春,是我撬动整个世界的支点。

33、世上无难事,只需你的.全心全意。

34、以勤补能力不足。勤将使你自然发亮,为人注意。

35、当上一场冬雪慢慢在阳光下地融化,此时凉凉的春风就吹醒了春光。

36、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7、勤奋是聪明的土壤,勤学是聪明的钥匙。

38、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9、不努力,苦一辈子;努力,苦一阵子。

40、要不断的请教成功者,学习他们成功的方法。

41、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自勉,岁月不待人。

42、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43、一生中错过多少次,就像昨夜下了一场雨,而我却在睡梦中。

44、除非你自己低头,没有人会让你感到自卑。

45、孩子不要再抑郁下去了,你要像个疯子一样活泼开朗。

46、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47、换个角度,世界就会大不相同。

48、视爱情为生活奢侈品:有最好,此时没有也能活。

49、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晨雅告诉女性独立很重要 篇6

必定是一部很长、很长的小说。

主人公是那些你认识或者不认识的身边人,

她们自信自立地折射着来自细微之处的生活光芒。

她们能够拥有如此精彩的美丽人生,原因是她们坚持着自己的“独立”哲学。

[我为我代言——锦上独立女性告白]“JINSHANG SILK ART”艺术项目发起者晨雅,

专筑文化推广总监、独立平面设计师李洁璇,

TAMY JEWELRY中国珠宝首饰品牌创始人朱丹,

三位女性告诉你“独立”的魅力。

晨雅是那种你听她的声音就想和她做朋友的人。在见到晨雅之前,一直以为这个发起[我为我代言——锦上独立女性告白]“JINSHANG SILK ART”艺术项目的成功女性必定有着霸气的、甚至咄咄逼人的气场,但恰恰相反,她身上时刻凝聚着厚重的亲和与自信,感染着每一个与之交谈的人。当晨雅坐下,开始面对面交谈,你明确地可以从她从容不迫,条理分明,轻快而不失幽默的话语中品味到她强烈的使命感,她希望通过[我为我代言——锦上独立女性告白]“JINSHANG SILK ART”艺术项目,可以让女性在探讨传统主义和全球化,以及飞速发展的社交网络时代,人对自然、自我的回归中,使得更多的独立女性参与、关注当下艺术,表达对于独立精神的理解以及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

晨雅说,“我的目标是拍摄采访1000位独立女性,并选其中100位女性去深度挖掘她们的故事。目前已经有一百多位各领域的优秀女性完成拍摄和采访工作,并做了两期独立女性沙龙。未来,我想会一直做下去。”从2014年9月17日发起,时至今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与晨雅多年的奋斗脱离不开。从上海到北京,10年当代艺术行业的工作阅历,近4年担任白盒子艺术馆的创意总监,参与艺术展览、艺术衍生品开发、设计展览策划及商业推广……,让这个上海女人用艺术理想的坚持打造了一个提问、发声及表达的平台,[我为我代言——锦上独立女性告白]“JINSHANG SILK ART”艺术项目,既可以让更多当代优秀女性通过与艺术互动,自我表达与自我反思,找到真实的自我,也可以让独立女性或艺术爱好者通过艺术鉴赏和自我表达,获得关于社会与自我的理解和认知。

在[我为我代言——锦上独立女性告白]“JINSHANG SILK ART”艺术项目中,晨雅不仅是一位发起者,更是参与者,一位非常独立的女性。在她看来,中国大部分女性,还缺乏现代性洗礼。思想保守、传统,没有正确的普世价值观,没有自己作为女性存在的一个标准。而“独立女性”,其实就是新时代女性、或现代女性,她们必须要具备现代性的特征。她说:“‘独立女性’,除了须要有独立的思想,经济上须独立自由,情感上也须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更重要的,‘独立女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接受了现代性洗礼之后,必须要具有一种正确的普世价值观。而我主张推动‘独立女性’是希望对当代社会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至少要颠覆一下当下社会的价值观,尤其是婚姻择偶方面女性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媚俗。但是提倡‘独立女性’并不是指提倡女权,而是希望女性能反思自己、克服自己弱点,明白自己需要;要勇敢、明媚、进取;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那些狂妄自大、甚至具破坏性的男性从他们狭隘的个人世界里拉回现实。歌德说:‘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飞升!’”

目前参与[我为我代言——锦上独立女性告白]“JINSHANG SILK ART”艺术项目中的独立女性,涵盖了艺术、设计、建筑、文化、金融、舞蹈、音乐等等不同领域的杰出女性,而聊起参与者中最令她受鼓舞的女性榜样时,晨雅谈到了艺术家蔡锦老师。“因为艺术家本身就是独立的个体,以前对蔡锦老师仅是艺术上的认知,但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深度交流。我彻底地了解她作为一名优秀的女艺术家、一位深受学生爱戴与尊敬的老师、一位独自抚养女儿长大的单身母亲的各种艰辛、坚强、乐观与豁达。她的身上除了‘独立’,更有一种‘厚德载物’的精神。”她说。

就是这样,那些被生活所埋没的动人,隐藏的正能量,忽视的独立女性故事,被一个信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突破昨日旧我,成就未来新我”的娇小上海独立女性挖掘出来,让那些平常的、细微的美好,如此轻易地将你,我,她(他)深深打动。同时,她告诉女性,独立很重要。

《时尚北京》:听到“独立女性”这个词,你首先联想到什么样的女性形象?

晨雅:让我首先联想到的独立女性形象是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和作家龙应台。她们都属于那种内在力量强大、外在又不失柔和亲切的人。她们非常全面与成熟,台前不输男性、幕后又是称职的妻子、母亲、女儿……。

《时尚北京》:在你看来,“独立女性”的外在和内涵是什么?

晨雅:独立女性给人对外的印象是,自信、自然、亲切。对内而言,就是去功利性之后优雅与从容。最终达到公平、公正、有爱的对待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

《时尚北京》:在所有定义“独立”的条目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

晨雅:情感独立、去功利性。这两点要彻底做到、做好,挺难,但也是每个现代独立女性必须要经历的课题。

《时尚北京》:千百年历史形成的“男主外、女主内”两性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当今出现的“女强人”、“女汉子”的现象,你如何评议?

晨雅:中国千百年历史形成的两性文化从“男主外、女主内”,女性没有社会地位,完全依附于男性的封建保守的文化观念到当今社会一下提出“女强人”、“女汉子”的反女性性别特征的词汇,从表象上看,反差真的很大!?但是反思一下,这种“女强人”、“女汉子”就是正确的普世价值观吗?女性人人都以成为汉子、强人为自豪,那男性又以什么为骄傲呢?是“男娘”还是“男蜜”?那是不是中国还要回到母系社会呢?5000多年了,中国的社会文明,尤其是两性观念,到什么时候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与进步?

《时尚北京》:“独立”永远相对而言,你怎样处理生活与事业中的矛盾,请谈谈你的经验。

晨雅:独立女性,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非常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情感独立的问题。婚姻、家庭、事业都需要平衡好。我的经验是,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他爱我吗?我爱他吗?我为什么一定要和他结婚?我为什么一定要和他生孩子?他真的能和我共度一生吗?答案是:他是自己事业与灵魂的伴侣。至于处理矛盾的经验,就是妥协加坚持。

《时尚北京》:关于养成独立性,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晨雅:养成独立性需要从小孩子开始培养。培养小孩的独立性之前,先让他(她)学会自立。

《时尚北京》:你的独立宣言是什么?

晨雅:独立是一种态度。有的人傲气外露,以为是骨气,而真正的风骨却是刻在骨头藏在血肉里的。

女性独立董事 篇7

在股权集中的环境下, 控股股东有通过转移企业财产和利润的手段”掏空”公司的动机 (Johnson等, 2000) 。在此背景下, 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表现为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权谋取私利并实现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问题, 因此, 国内众多学者对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做了较深入的研究。李增泉、余谦和王晓坤 (2005) 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会利用配股及并购行为进行隧道挖掘, 进而侵害公司的价值。王亮, 姚益龙 (2011) 以上市公司资金占用作为研究对象, 发现独立董事的引入能在一定程度长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唐雪松 (2007) 从企业投资的角度发现控股股东有通过非效率投资对侵占公司财产的激励。已有文献鲜有从董事会性别特征的角度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进行研究, 而随着女性经济的到来,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逐渐走进了公司高级管理层。然而目前女性所占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比例仍然较低。但在近几年来, 在公司高层管理中女性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上升。在美国, 2007年在财富500强公司中女性董事占14.8%;2009年女性董事比例上升到16.1%。而在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的女性董事比例分别大概为8.0%、8.7%、10.6%、0.4%。因为各国治理改革对董事会成员性别多样化的要求, 世界各国很多公司正在面临着必须提高女性董事比例的压力, 所以女性董事比例较少这一情况正在发生着改变。本文从女性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 实证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女性董事能否提高公司治理质量, 有效规避风险, 进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实证研究发现, 女性董事比例与董事会行为、投资收益、公司绩效、控股股东行为正相关, 能够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1) 女性董事与董事会行为。根据董事会团队决策的特点来看, 董事会性别多元化更有利于董事会科学决策功能的发挥。首先, 多元化的董事会由不同年龄、性别、团队任期、个人经历等方面的成员组成的, 对外部环境、组织及其战略有着不同的解读, 能够为团队提供多方的信息。其次, 董事会成员异质性有助于团队选择和使用信息, 从而提高决策质量。而国内外对女性董事的行为强度研究较少。Adams和Ferreira (2009) 通过对1939个样本公司的董事会会议次数研究发现董事会性别多样化提高时, 董事会开会次数也较多, 而且女性董事参加董事会是较少出现缺勤问题;董事会中女性越多, 男性董事的出勤率相对越高;并且女性董事更可能加入到监事中, 这说明董事会的性别多样化能增强董事的监督职能。此外, 女性董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 (Thiruvadi, 2011) 。Nielsen等 (2010) 发现女性董事能够增强董事会战略控制。另外还有学者发现审计委员会中的女性董事能够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Huang, 2011) 。Fondas和Sassalos指出, 女性董事更加重视作为董事的职责, 因此她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履行她们的工作职责。董事会中女性董事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尤其是董事会治理效率。综上所述, 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女性董事对董事会行为有积极影响

(2) 女性董事与公司绩效。Carter等 (2003) 应用《财富》1000强的公司为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 公司女性董事比例与股东价值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Catalyst (2004) 研究发现, 在控制了行业和公司差异后, 性别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女性董事比例最高的88家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与股票收益率明显高于女性董事比例最低的89家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与股票收益率。Cab等 (2009) 通过控制公司特征 (公司历史、规模、行业、出口导向等) 研究高层管理者中女性比发现CEO和董事中女性董事参与公司治理比例与公司价值 (以托宾Q数来衡量) 、公司财务绩效 (ROI或ROA) 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说明女性董事参与公司治理有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此外, 对女性董事参与公司治理对公司的非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 女性董事对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与投资者和顾客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改善、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Guletc (2011) 发现董事会性别多样化与公司股价信息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性别多样性能够通过增加大型上市公司自愿公开披露以及激励投资者对于小公司信息的收集, 来提高公司股价信息度。根据上述文献,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女性董事对公司投资收益有积极影响

假设3:女性董事对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

(3) 女性董事与风险规避。从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 女性行为较男性更为保守和谨慎。学术界对此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观点认为女性和男性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女性更加倾向于规避风险, 女性体内影响风险决策的单胺氧化酶水平较高。认为女性寿命预期更长, 冒险行为导致女性的损失更大, 因而女性的决策更为谨慎。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化的差异导致女性更加倾向风险规避 (Zuckerman, 1994;Hersch, 1996) 。在金融领域方面, Stinerock等 (1991) 研究发现, 女性的风险偏好程度更低, 在财务决策中更为焦虑, 而且更倾向于咨询财务顾问。Brown等在一份加拿大女性董事报告中指出, 存在女性董事的董事会更会关注审计风险监督和控制。Charness和Gneezy (2007) 通过个体投资实验发现, 女性的投资更少, 而且更加倾向风险规避。综上所述, 这些文献支持男性在投资决策时更为过度自信和倾向于过度投资, 而女性在投资决策时更为谨慎和保守。根据上述文献,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女性董事对信息披露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假

设5:女性董事对控股股东行为有积极影响;

假设6:女性董事对公司规避风险有积极影响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9年至2012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主要对上市公司非金融类的11个行业进行了分析, 共选取了2009年至2012年的999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选取标准为:剔除2009-2012年间被ST和PT的公司;剔除2009-2012年间金融业的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或数据异常的上市公司;剔除当年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剔除每股净资产为负值的样本;剔除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经过筛选本文选取99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所有的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来自国泰安 (CSMAR) 数据库与巨潮资讯。

(三) 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如下变量: (1) 被解释变量。本文参考张银玲、胡艳华 (2009) 等研究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指标体系所选取的指标, 具体如表 (1) 。 (2) 解释变量。根据国内外的研究, 本文选取董事会中女性董事的比率, 该指标为连续变量, 其值等于董事会中女性董事人数除以董事会总人数。 (3) 控制变量。本文选取公司规模、董事会规模、行业哑变量、年度哑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具体如表 (2) 所示。据上述分析, 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检验女性董事比例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问题的上述假设关系是否成立。具体模型如下:

IIP=β0+β1WOM+β2CSI+β3IND+β4YER+β5BSI+INDUSTRY+YEAR+ε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从表 (3) 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我国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程度普遍不高, 不容乐观。从2009-2012年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55.38、55.16、53.05、53.95,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情况在下降。从2009-2012年得分在60分以上的公司的比例分别是38.44%、38.34%、32.23%、34.23%, 这说明大多数公司在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得分方面还没有达到及格线。还可以发现分值主要集中在50-70分之间, 这一区域的公司比例分别是59.26%、58.16%、54.25%、56.15%。另一方面发现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标准差明显偏高, 其值分别是11.70、12.11、12.53、12.31, 且各个公司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在哪些方面急需加强, 表 (4) 按四方面的内容设计, 对上市公司的状况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做的比较好。但是投资收益和公司绩效方面做得不够完善, 投资收益得分大概是投资收益总分的1/5左右, 投资收益的年平均值在四年里有所增长, 这说明一些上市公司相对增加了一定的现金分红, 但是根本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而公司绩效得分大概为公司绩效得分的少一半, 这说明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得不到可靠的保障。另外, 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监督方面做得不差。但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行为得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 这说明控股股东的行为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危害随着时间日益严重。

注:公司总得分Y=α+25%EAR+15%INF+30%PER+30EQU, 其中a代表诚信度, 可能为正, 可能为负。

注:***、**、*分别表示l%、5%和10%显著性水平, 变量的分析结果从上到下依次是回归系数、T值、显著性水平。

(二) 回归分析

女性董事比例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回归结果如表 (5) , 从结果看到女性董事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004, 女性董事与董事会行为呈正相关, 且在1%水平上显著, 表明女性董事对董事会行为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另外, 可以看出投资收益、信息披露、公司绩效、控股股东行为、公司总得分调整后的R2分别为0.083、0.057、0.139、0.039、0.057, 拟合优度一般。但F值比分别为36.080、23.991、64.348、16.172、25.122, 通过了F值测试, 表明模型能够起到一定的解释作用。投资收益的回归系数为-0.033, 显著性水平不强。这表明女性董事对投资收益的影响不大。公司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024, 女性董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且显著性水平在1%以内, 表明女性董事越多, 公司绩效越高, 故实证结果与假设3一致。信息披露的回归系数为0.001, 显著性效果不强, 但实证结果与假设4一致。控股股东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03, 女性董事与控股股东行为正相关, 且显著性超过了1%, 故实证结果与假设5、假设6一致。公司总得分与女性董事比例正相关, 通过了显著性测试, 说明总体上讲, 女性董事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五、结论

本文在回顾国内文献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个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体系的复合指标, 从女性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设, 选取2009-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实证研究发现女性董事比例与董事会行为、信息披露、公司绩效及控股股东行为正相关。第一, 我国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水平普遍不高。虽然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得较好, 但依旧存在控股股东通过各种行为损害中小投足者的利益。因而要加强对控股股东行为的监督;第二, 女性董事总体上讲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女性董事对董事会行为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而董事会行为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董事的决策与战略的实施, 进而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效果。因而要加强女性董事参与公司治理, 使女性董事在董事会中真正发挥作用, 充分吸纳和重视女性董事提出对公司治理的建议和观点。另外女性董事在掏空、风险规避、公司绩效、信息披露方面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起到了保护作用, 而对投资收益是负影响。这有可能是因为女性董事在投资决策方面比较谨慎, 而这种财务保守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投资收益。这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横峰、梁国萍:《债务契约对控股股东隧道挖掘行为研究》,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2]刘旭光、李维安:《基于董事会多元视角的女性董事与公司治理研究综述》,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4期。

[3]张娜、彭苏勉:《女性董事与公司治理关系的文献综述》, 《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2期。

[4]况学文、陈俊:《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管理者权利与审计需求》, 《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6期。

[5]Thiruvadi S.and Huang H.W..Audit Committee Gender Differenc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Gender 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1.

[6]Brickley J, Coles J and Terry R L.Outside Directors and the Adoption of Poison Pill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4.

女性独立董事 篇8

“养蜂组诗”创作于1962年10月3-9日, 由自成一体的五首诗组成:“蜜蜂会议” (“The Bee Meeting”) 、“蜂箱的到来” (“The Arrival of the Bee Box”) 、“蜂蜇” (“Stings”) 、“蜂群” (“The Swarm”) 和“过冬” (“Wintering”) 。1961年诗人一家从伦敦迁往英国德文郡 (Devon) 居住, 诗人从1962年夏天开始养蜂;在“养蜂组诗”中, 诗人借助养蜂活动重新审视自己与丈夫、孩子们的关系, 梳理与周围新邻居, 特别是养蜂人和女性邻居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对自己的身份以及作为诗人的自己在文学中的地位作了重新评估。

养蜂活动是当地英国人的一种传统生活方式, 对于诗人而言, 养蜂活动不仅与孩童时幻想拥有一位万能的父亲相关联, 也是对自己身兼妻子、母亲和诗人三种角色生活情形的类比。从叙事角度分析, 在第一首诗《蜜蜂会议》中, 叙说者审视自己与邻居、村民们之间的关系, 自己被视为养蜂的学习者。《蜜蜂会议》英文诗名中的“bee”在英国英语中有邻居的意思, 因此“蜜蜂会议”也就是邻居会议。这次集会弥漫着一种“授职/权仪式”的气氛, 叙说者正处于一个社会团体中, 正在成为养蜂人, 这个授职仪式就是成为养蜂人的过程。《蜜蜂会议》全诗共由11节五行诗组成, 诗中叙述者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以及村民们在做什么非常关注, 自己又深感孤立, 从而产生焦虑。集会的地点“在桥上”, (5) 时间是夏天, 这个地点和时间暗示叙说者正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诗人正在适应当地人的生活和环境, 并向他们学习养蜂, 同时又遭遇婚姻的背叛。诗人在重审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以及重新评估自己的经历, 新的变化即将来临。周围环境的陌生以及与周围邻居的疏远增加了叙述者的迷茫、焦虑和孤立的情绪。但是“养蜂组诗”的重要主题是自主, 因此孤立是必需的, 只有与外界世界的孤立才可以重新认清自己、重新评估自己。

第二首诗《蜂箱的到来》, 叙说者自己订购了并收到一箱蜜蜂, 开始了自己的养蜂活动。全诗共由7节五行诗组成, 最后一行诗自成一节。诗开始, 叙说者讲述自己“订购”了“干净的”蜜蜂箱, “方的像椅子”, 其中英文“square”与“chair”这两个字押韵, 而且“椅子”是真实的物体, “方形”意指正直、诚实、合情合理。这些词语的应用纠正了第一首诗《蜜蜂会议》中叙说者的焦虑和不确定情绪。在此诗中, 诗人用蜂箱与蜜蜂作比喻, 探讨诗歌形式与诗歌内容之间的关系。诗人认为传统的、刻板的形式控制并压制诗歌的内容, 蜂箱内“无法听懂的音节”、“喧闹的拉丁语” (6) 比喻诗人内心的愤怒和狂乱, 诗人无法清楚地表达这种愤怒, 因为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禁锢在刻板的形式里。

第三首诗《蜂蜇》由12节五行诗组成, 作为叙说者的养蜂人由诗人早期诗作《养蜂人的女儿》 (“The Beekeeper’s Daughter”1959) 中的男性养蜂人转变为女性的养蜂人;因此蜜蜂对养蜂人的威胁也就转移到女性身上, 但此诗中被蜇伤的是养蜂人之丈夫。然而, 真正的“蜂蜇”及其伤痛是在叙说者的心灵深处, 因为诗人创作“养蜂组诗”之时已经经历了婚姻破裂的伤痛。养蜂人面临的矛盾是, 一方面, 养蜂活动威胁着养蜂人;另一方面, 养蜂人必须了解并掌握养蜂手艺。诗以平和的语调开始, 叙说者已经开始掌控一切:“我掌管蜂窝”;《蜂箱的到来》诗中嘈杂的蜂箱已经得到控制, 来自蜜蜂的威胁也消失殆尽, 叙说者开始了养蜂的劳动, 虽说对家庭生活和爱情的“甜蜜回忆”已经成为过去。叙说者否认自己与别的女性一样是“苦工”, 她希望自己是“勤劳的处女蜂”, 辛勤耕耘后有所收获;她更希望自己与蜂后一样“恢复自我”;沉睡醒来的蜂后“狮子红的身子在飞翔”, 冲破“大陵墓, 蜡制的房子。” (7) 因此《蜂蜇》一诗以女性的力量、自信和重生结束。

第四首诗《蜂群》也是由12节五行诗组成, 诗人在《蜂群》中审视自己与历史的关系:养蜂人被比作是独裁者, 他利用蜜蜂作为帝制拥护者自我吹捧的工具。这首诗可能是“养蜂组诗”中最晦涩难懂的一首诗, 诗人开始有意识地将个人经历与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 因此诗中的养蜂人与帝国的独裁者拿破仑有时融为一体。《蜂群》一诗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白诗, 诗人将个人内心的情感经历和磨难纳入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蜂群》以暴力开枪开始, 叙说者听到枪声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猜测可能的因果关系:“嫉妒会引发流血事件, /让玫瑰变黑。” (8) 诗人将嫉妒、枪击、流血事件所造成的危害比喻成“黑玫瑰”, 第一节最后的问题关注被射击的目标是什么。诗人的叙说、拿破仑的贪婪以及在欧洲的侵略与蜂群的活动交织在一起, 蜂群为躲避射击, 在70英尺高的树上卷作一团, 枪声响起, 历史上的暴力又被拉回到现实中。

《过冬》是诗人置于《艾丽尔》诗集的最后一首诗, 诗中男性形象, 即“雄蜂”、“粗野的男人”已经被驱逐, “冬天是女人的”, 女性叙说者一个人在收获了自己的蜂蜜之后, 带着孩子准备过冬, 迎接春天。诗最后一节以一问一答结束, 诗人借叙说者之口提问:“蜂群会活下来吗?菖兰将会/成功地贮存它们的火种/进入另一年?”叙说者用肯定的口吻回答自己:“蜜蜂在飞。它们体味春天。” (9) 《过冬》一诗是诗人作为诗人、母亲、养蜂人真正面对自己, 面对婚姻破裂以后的独立生活。

诗人在“养蜂组诗”中创造了蜂后和她的侍女工蜂, 是女性创作、独立和新生的象征。虽说诗人自己没能战胜抑郁症和伦敦的严寒, 但是她的“养蜂组诗”跨越了时代, 与诗人的其他名诗《爸爸》、《艾丽尔》、《女拉撒路》等成为美国现代诗歌的经典诗作。完成“养蜂组诗”创作之后, 诗人写信给母亲, 非常自信地认为“我正在写我一生中最好的诗歌, 它们将成就我的名声。” (10) “养蜂组诗”是女性自我肯定的一则寓言, 重生的叙事性仪式, 组诗象征了女性独立生活的开始, 象征了孕育女性诗歌创作的新阶段。诗人作为女性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拥有的主题主宰着这部诗集。身心疲惫的老蜂后的耐力和智慧成为叙说者的理想”。⑾

摘要:美国著名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经典“养蜂组诗”通过描写女性参与当地人的养蜂活动, 塑造了女性独立自主、专注诗歌创作的形象。“养蜂组诗”使诗人重新审视自己的诗人身份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认为女性只有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才能获得新生并开启诗歌创作的新阶段。

关键词:普拉斯,“养蜂组诗”,女性自主独立,女性创作

参考文献

[1]Sylvia Plath.Ariel:The Restored Edition[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2004.

[2]Elaine Showalter.ed.The Vintage Book of American Women Writers[C].New York: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 2011:766.

[3]Linda W Wagner.Sylvia Plath:The Critical Heritage Series[C].London&New York:Rutledge, 1988:8.

[4]Karen J Ford.Gender and the Poetics of Excess:Moments of Brocade[M].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97:146.

[5]Sylvia Plath.The Collected Poems[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2008:211.

[6]Sylvia Plath.The Collected Poems[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2008:213.

[7]Sylvia Plath.The Collected Poems[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2008:215.

[8]Sylvia Plath.The Collected Poems[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2008:216.

[9]Sylvia Plath.The Collected Poems[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2008:219.

[10]Sylvia Plath.Letters Home:Correspondence 1950-1963[M].Aurelia Plath.New York:Harper&Low, 1975:468.

女性独立董事 篇9

什么是“他者”?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对“他者”进行了剖析:“他者”“是指那些没有或丧失了自我意识、处在他人或环境的支配下、完全处于客体地位、失去了主观人格的被异化了的人”。西蒙娜·德·波伏娃是当代法国最杰出的存在主义女权作家, 她致力于妇女研究。1946-1949年, 她把主要精力投入了《第二性》的创作。1949年, 《第二性》在法国出版, 轰动一时, 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 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 从而成为女权主义的理论经典。本文将用波伏娃的“他者”理论来解读《简爱》中的女主角简·爱这一叛逆的角色。

“他者这个范畴同意识一样原始。在最原始的社会, 在最古老的神话, 都可以发现二元性的表达方式—自我和他者。” 在父系社会中, 正如波伏娃所述:“定义和区分女人的参照物是男人, 而定义和区分男人的参照物却不是女人。她是附属的人, 是同主要者相对立的次要者。他是主体, 是绝对, 而她则是他者”。

小说中, 简·爱被看作是“他者”。在盖茨黑德, 失去父母的简由舅妈里德夫人抚养, 里德夫人富有, 但简, 这个与里德夫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从父母那里没有继承任何财产, 因此舅妈对一无所有的简冷酷无情, 简虽生活在富有的舅妈家, 但受尽舅妈和表兄的欺负。简并非盖茨黑德的主人, 其地位甚至比仆人还低, 因为仆人通过工作挣钱, 但幼小的简还无法挣钱养活自己。“在那里我跟谁都不像。同里德太太、她的孩子、她看重的家仆, 都不融洽——她们没有必要热情对待一个与自己合不来的家伙, 一个无论是个性、身份, 还是嗜好都同他们泾渭分明的异己。”从这些文字中, 我们不难看出简被看作是“他者”, 她无法融入里德太太的家庭。里德夫人对儿子约翰说:“别跟我提起她了, 约翰。我同你说过不要与她接近, 她不值得理睬”。

后来简被舅妈送到伍德学校学习, 在那里学习了6年, 又担任了2年教师以后, 简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当了一名家庭教师, 简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 但是和男主人罗切斯特相比, 简的社会地位低下, 收入微薄, 所以在桑菲尔德庄园, 简还是被认作是“他者”。在维多利亚时期, 家庭教师的身份较为特殊, 她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行为举止高雅, 但是实际上她们的社会地位卑微, 和仆人差不多。

在桑菲尔德庄园, 简爱上了罗切斯特, 但是她和罗切斯特之间巨大的差异, 让简更处于弱势地位:罗切斯特有显赫的家庭背景, 不菲的经济收入;而简地位卑微, 仅靠家庭教师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但在这样的爱情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简追求独立平等的性格特征:

“——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 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 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 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 站在上帝脚下, 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女性独立平等的意识在简的话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简虽出身卑微, 相貌平平, 但是她对罗切斯特的爱超越了世俗的阻挠, 她不因自己的贫穷而压抑自己内心的情感, 她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波伏娃的《第二性》中, 她曾谈论过主人和奴隶的关系:“主人并不看重自己对对方的需要, 因为他有权用行动去满足这种需要。相反, 由于处于依附地位, 由于希望和恐惧, 奴隶则完全意识到自己对主人的需要。”主人和奴隶两者都需要对方, 但是经济地位使主人看到自己的控制, 支配, 但是忽略了自己对奴隶或仆人的需要。波伏娃借助主人和奴隶的关系来分析男人和女人的关系, 男人作为主体, 他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和其他任何事务, 而女人作为他者则没有这一权利:“现在当然不好说女人是男人的奴隶, 但她们始终依附于男人, 男女两性从未平等的分享过世界。”男人为了确立其统治地位, 为了被看作是主体, 他们不得不把女人看做是他者, “任何一组概念若不同时树立相对照的他者, 就根本不可能成为此者。——主体只能在对立中确立—他把自己树立成主要者, 以此同他者、次要者、客体相对立”。由此可见, 为了确定自己的主体地位, 女人被男人看作了“他者”, 但简却努力改变自己这一地位。

简深爱罗切斯特, 罗切斯特也爱上了简这个倔强叛逆的家庭教师。在他们结婚前夕, 简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疯妻子 (伯莎) , 于是决定离开桑菲尔德。离开桑菲尔德后, 简饥寒交迫, 她也曾想过回到桑菲尔德, 但是, 她内心的独立, 坚强让她勇敢的面对外部的世界, 小说这一情节的描述正好体现了简的独立意识:简可以继续留在桑菲尔德, 在走与留之间她也思考徘徊过, 如果留在桑菲尔德, 简将过着物质无忧的生活, “男君主会为女臣仆提供物质保障, 会为她的生存进行道德上的辩护。于是她既可以逃避经济上的风险, 又可以逃避抽象自由所带来的风险, 况且这种自由的目的与目标还必须由自己来设计”, 但是简, 一个遵守社会道德, 一个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 选择了离开, 因为她不能背弃社会伦理道德, 不能做一个完全依附于罗切斯特的人, 她不是依附于罗切斯特的“他者”, 而是独立的自我!“不想成为他者, 不想成为交易中的一方, 对女人来说将意味着要放弃同男人这个优越等级结盟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罗切斯特曾试图说服简留下, 简也意识到罗切斯特是第一个真正爱她的人, 但是她也意识到, 留在桑菲尔德, 她只能成为罗切斯特的情妇, 而不可能成为他的妻子!这样, 她不仅仅会失去自尊, 也许最后也会失去罗切斯特的爱。“和每个个体肯定其主观存在的道德冲动一起出现的, 还有一种诱惑, 使其放弃自由, 变成一个物。这条道路很危险, 因为他一旦踏上这条路, 就会被引向被动、迷惘和毁灭, 成为他人意志的造物——” 简不愿意妥协、屈服于这种爱, 而要寻找真正属于她的爱情, 这也正是简独立意识的体现!她需要的是平等的、真正的爱。罗切斯特的金钱和地位都无法使她留下来, 她的行为体现了女性对独立的“自我”的追求, 她们不愿受制于男性, 即便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从简矛盾的心理冲突中, 我们可以看出简这一类追求独立的女性进退两难的处境。简超越世俗社会背景的约束, 爱上罗切斯特, 并冲破阻挠与他结婚, 但是在得知真相后, 她遵循传统美德对女性的要求, 放弃了这段婚姻。简是维多利亚时期叛逆形象的代表, 她追求女性独立, 自主, 及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 渴望从男权社会中获取属于自己的、建立在平等、真爱基础上的婚姻;但是简又要求自己对独立、平等的追求必须遵循社会伦理道德, 她不愿意成为附属于男性的“他者”, 而愿意成为独立的“自我”。

离开桑菲尔德, 简遇到了圣·约翰兄妹。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 圣·约翰提出让简同他一起到印度去传教, 同时做他的妻子。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爱情, 所以简答应去印度做传教士, 但不做他的妻子。但圣·约翰不断给简施加压力, 不屈不挠地坚持简做他的妻子, 他讲话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简敬畏和折服, 这让简有了一种不得不嫁给他的感觉。正如波伏娃所述, “使女人处境变得特别引人注目的一个原因是, 她这个和大家一样的既自由又自主的人, 仍然发现自己生活在男人强迫她接受他者地位的世界当中。男人打算把她固定在客体地位上, 使她永远是内在的——”简作为一个自由的人, 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 但是在圣·约翰看来, 简必须嫁给他, 并不断给简施加压力, 其目的不过是把简变成他的附属物。

就在简犹豫不决, 不知是不是要嫁给圣·约翰时, 简听到了罗切斯特的呼唤, 她认为是他的声音, 他似乎在遥远的地方呼喊着她的名字。简不断猜测那个呼唤自己名字的人到底这个人是不是罗切斯特, 并猜测是不是罗切斯特遇到了什么麻烦。简坐上了去桑菲尔德的马车, 她决定回去看看罗切斯特。和离开桑菲尔德时候相比, 此刻的简继承了一笔遗产, 同时找到了自己的表兄妹, 有了自己的亲人, 她不再是孤独的, 此外, 她有了追求者, 这让她意识到, 自己和罗切斯特是平等的, 不再低他一等。“当她成为生产性的、主动的人时, 她会重新获得超越性;她会通过设计具体地去肯定她的主体地位;她会去尝试认识与她所追求的目标、与她所拥有的金钱和权利相关的责任”。回到桑菲尔德, 简见到了罗切斯特, 了解了她离开这一年所发生的事情。此时的罗切斯特已经双目失明, 伯莎在她自己放的大火中丧生——小说的结尾, 失明后的罗切斯特在简的照顾下, 慢慢复明, 慢慢摆脱前妻伯莎在其精神上的控制, 慢慢回复了正常的生活。正是由于简爱在生活和精神上的陪伴, 才使罗切斯特摆脱过去的阴影, 开始新的生活。由此可见, 女性不是“他者”, 不是男性的附属物, 她们是“自我”, 独立的“自我”, 同时他们也是男性的伴侣, 生活和精神上的伴侣!小说中, 我们看到了简强烈的反抗意识, 她大胆反抗压迫女性的男权社会, 大胆追求女性独立, 男女平等。简对女性卑微社会地位的不满也体现了19世纪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我们看到了女性反抗意识的萌芽, 也看到了女性建立独立自主, 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

摘要:《简爱》是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小说中的女主角简.爱被认为是19世纪叛逆女性形象的代表, 重于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他者”理论来解读简.爱, 从而分析简强烈的反抗意识及简对女性独立自主的追求, 以论述女性不是“他者”, 而是“自我”, 追求自由, 追求和男性平等的“自我”。

关键词:简·爱,独立,反抗,他者

参考文献

[1]Winifred Gérin, Reference Guide to English Literature, 2nd ed., edited by D.L.Kirkpatrick, St.James Press, 1991.

[2]M.Keith Booke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Longman Publishers USA, 1996.

[3]Kelley Griffith, Writing Essays about Literature,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2002.

[4]Zhu Gang, 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5.

[5]卢玉玲.简爱妇女观的局限性及其根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6, (2)

[6]曾雪梅.寻求平衡:论《简爱》中的女权主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 (1) .

女性独立董事 篇10

一、玛丽的童年生活的深刻烙印

玛丽小时候就从困苦的母亲那里继承了一种刻板的思想, 认为赚钱养家是男人的事, 女人应该做的是料理家务, 父亲的无能使得母亲只一味的自怜和憎恨。婚前玛丽在经济上是独立的, 但是婚后思想上彻底颠覆, 还是母亲交给她的那套理论。对一无是处的迪克的一味依赖构成了其悲剧的物质基础。而正是由于女性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 才使得她们在父权制社会中处于被压迫、受支配的地位。女性能否解放自身, 主要根源上还是取决于她们在经济上能否摆脱依附的地位。从女主人公玛丽身上, 读者清晰地看到经济独立的重要性, 以及失去经济独立的绝望。更为可怕的是, 女主人公自觉地将父权制的价值标准内化, 从而加速了自己毁灭的脚步。因此, 女性的彻底解放是要以她们经济上的独立为根本和基础。在父权制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 要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生存状态, 必须首先争取独立的经济地位, 从经济上的依附状态解放出来, 唯有这一个途径, 才是最现实的女性成为和男性一样的独立自由的人的途径。

二、女性经济独立的自我放弃

经济独立是女性实现自由人的第一步。然而, 这一点在女主人公玛丽却亲手断送了。玛丽之所以匆匆地嫁给贫穷的毫无了解, 更谈不上爱情的白人农场主迪克, 是因为她无意间听到了朋友们背后对她的议论。为了逃避朋友们的闲言碎语, 也为了摆脱内心的寂寥空虚, 她逃离了自由繁华的城市, 也放弃了自己以前独立自主的生活, 盲目地跟着迪克奔向所谓的新生活。而她对于婚姻的盲目最终使她踏上了一条注定的毁灭之路。玛丽婚后的生活日益贫困而压抑, 这远远不是她所能承受的, 她只能依靠的迪克, 而她的丈夫迪克是一个真正无能之人。在非洲炎炎烈日的炙烤下, 他连一块像样的屋顶都给不了她, 她成天呆在一个蒸笼里。而正是经济上的极度贫困最终导致了玛丽精神的贫瘠和身心的彻底崩溃。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也曾苦苦挣扎, 结果均告失败后。于是她逃跑了, 而当她发现城里已经不再接纳一个结了婚的女性后, 最终她只能无奈地回到她们越来越没有希望的生活中时, 甚至连她想要个孩子来挽救自己的愿望也被迪克以养不起为由拒绝时, 她的结局只能是彻底崩溃。

三、女性的生存意义

莱辛的作品埋下了种子, 让我们不断思考女性到底要怎样生存。究其根本, 女性自己要有独立的生活和独立的思想。玛丽婚前一心只想维持自己快乐的单身生活, 婚后的不断妥协和最终崩溃, 让我们看到女性对自己的生存缺乏认识。《野草在歌唱》中, 莱辛指出, 只有当妇女的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后, 他们才能真正受到重视, 才能摆脱男权社会的沉重桎梏, 使她有意识有能力去影响和改变我们这个社会。女主人公玛丽致命的错误就在于总寄希望于别人。女性的思想独立要从经济独立出发, 决不能让依赖的心理捆住自由的手脚, 这样会最终奴化女性的思想。

摘要:英国传奇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于2007年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为“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 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 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其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 莱辛是要探究女性生存问题, 即女性认识自我及社会的必要性警示我们, 女人不应该总是遵循社会赋予的角色, 女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 完善自己的独立性, 实现从经济的独立到思想的独立。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经济独立性,女性生存价值

参考文献

[1]多丽丝莱辛著.《野草在歌唱》.一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9.

[2]陈景霞.《多丽丝莱辛的殖民模糊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高继海.《英国小说名著名家评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4]夏琼.《追寻无意识的踪迹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载《兰州学刊》, 2005 (6) .

[5]王丽丽, 伊迎.《权利下的生存解读<野草在歌唱>》.载《山东大学校报》 (哲学社会科版) , 2005 (2) .

独立女性总该有点儿精神寄托 篇11

戏剧表演的专业学习为她在做平面模特时的镜头感和表现力提供了了不少帮助,使她懂得如何在镜头面前放松地展现自己。在跟她的朋友聊天时,大家对她的美和表现力都赞赏有加。她的朋友钟江评价说:“她不是只有外表,还有一颗蕙质兰心。”

梁爽打小学习乐器,她对中国传统音乐一直充满好感,今年开始学习古琴。只要在家,她每天会花上2个小时来练琴,并称那是“一天中最好的光景”。

音乐之外,梁爽最大的爱好就是养猫。她和闺蜜王婷一起,前后投入七八万块钱开了一家猫舍。她的闺蜜王婷解释了一下她们爱猫的原因:“猫咪不管是卖萌还是作傲娇状,都很有魅力,跟其它的宠物全不一样。”她们一起喂养猫咪,为它们做绝育手术,为它们洗澡、美容。

采访当天,猫舍里面共有9只猫,但是走进屋子,几乎没有异味。梁爽介绍说,最多的时候猫舍一共养了将近20只猫。这些猫并不会一直养着,碰到喜欢猫的人,她们会把猫卖掉,然后每个月把卖猫大部分的收入捐给动物保护机构。但在为猫咪选择主人时,她们非常谨慎,会盘查对方的工作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宠物因为情侣、夫妻分手、吵架等原因被抛弃的情况很多,所以不得不小心。”梁爽解释说。

朋友何小锁说梁爽看起来“娇弱内敛”,但近距离接触你会感受到她从内到外散发出的成熟和知性。说到业余爱好和专业之外的技能培养,梁爽说,作为现代都市的独立女性,除了工作,还应该有一点自己的精神寄托,这也是她不断开拓自己兴趣的原因。

女性独立董事 篇12

一、城市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城市与女人的关系,一方面是城市对女人的巨大诱惑,另一面是城市对女人的异化。女人在城市中获得物质和精神更大的自由,也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机会。曾芒芒是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她与城市的关系犹如鱼和水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她所面临的诱惑,她的欲望及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显示了她成长的艰辛。在《水与火的缠绵》中曾芒芒是捧着《约翰·克利斯朵夫》要成长的女孩,这是一本男性成长的小说,对芒芒也影响很大。都市为芒芒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却剥夺了她的专业选择 ;城市的家庭背景为她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环境却也无形中限制了她的爱情选择 ;在分配的工作中,她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德语使她在社会的知识转型中成为骨干,完成了她的社会角色的认定 ;这些无疑都是都市提供给她的便利条件。在爱情的选择中,与高勇的爱情婚姻使她满足了身体的欲望却感到精神的不一致,常常的文不对题。这也是芒芒虚荣心的满足的选择,虽然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但却是她思想不成熟的选择。与常声远的相遇让她想爱而不能爱,虽然那才是她的真爱。但在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芒芒终于认清了自己,她果敢的选择离婚并向自己的真爱发出了邀请,最终完成了她的成长。她在都市物欲的生活中果敢的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的同时也在拒绝着,经历着身心的不断成长,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知道自己最终的价值认定。这是一种自我突围自我寻找自我确认的过程。

都市为女性的成长提供了很多机会,但只有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寻找自我的勇气,来源于女性的心灵深处。“商业经济深藏人的异化尤其是妇女的异化,城市的挤压既为女性欲望提供出路,又导致女性欲望极端物化。不得不投入城市又不能不坚持对异化和物化的拒斥,当代女性经历着妇女解放实质性的尴尬”。[1]曾芒芒面对城市带给她的物化,她都坚持着自己的选择,抛弃金钱、权利以及身体欲望的诱惑,在不同的爱情经历中成长着。虽然不一定每次的选择都是正确的,也许抵抗诱惑的能力还很弱,但选择之后的她对自己负责,独立的承担她的选择,并且在欲望之后的反省,使她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经历风雨,逐渐走向精神的成熟。

二、两性关系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女人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漫漫长途的每一步 , 都与如何认识男人如何处理和男人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 这是女人和男人共同的宿命”。[2]马克思也曾说,“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3]既然男女之间的关系是最自然的关系,那么如何处理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女性成长小说的一个难题。在现实生活中,两性关系有三点特殊性 : 第一,它不是阵线分明的敌我关系,而是具有亲密性 ;第二,它涉及及全人类的日常生活,具有普遍性 ;第三,它是极具个人特色的关系,具有鲜明的个人性。性别关系涉及的是男人和女人最普通、最持久的日常生活,包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夫妻生活 , 以及因此而累积积淀产生的男女性别观念。这种性别观念年复一年时代累积,成为男女心理深层的一种性别无意识。在原来的小说中常常出现的是一男数女模式,所有的女人围绕着一个男人纠结在一起。所以在女性成长小说中,是一女数男的模式,而成功地塑造这些男性形象也是很重要的。

在这部小说中,男性形象的塑造还是符合女性成长的心理的,并且描写了三种类型的男人 :邝园、高勇、常声远。如果是邝园让芒芒尝到了被爱的滋味的话,那么面对家庭背景身份的不一样,这份被爱让芒芒对自己的爱情有了初步的思考,她开始逐渐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做出自己的决定。面对高勇,她从恋爱到走入婚姻是自己决定的,但是部分的虚荣心让她仍然迷失了自己,虽然各种方面都很适合,但是两个人的文不对题即心灵的不一致导致了她的婚姻的失败。她在高勇那里有了性却失去了灵的一致,失败的婚姻让芒芒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虽然心中对常声远一直默默爱着,以至于他们见面就要说真话,都忍不住把对方的真相逼出来,但是条件的不允许使芒芒面临着爱的孤独。但是经历了爱情的这么多磨难,走出失败婚姻的芒芒勇敢的向自己的真爱发出了邀请,我要你回来,我要和你一起去长江捕豚,真正显示了走过爱情的精神危机的芒芒成长起来,拥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大胆的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的想法,真正的从现实环境中突围出来。

刘思谦曾说过,爱情只有一种证明 , 那便是两个自由、独立的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 是两个人追求自由、快乐的过程 , 是双方在生活实践中找寻自己 , 体验对方身上的生机和活力。这是爱的结晶 , 是对爱人的能力与责任感的挑战。这才是作者最想要的两性关系模式,一种从内心出发从而达到的身心合一的爱,即相互支持又相互独立的男女关系。这是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知识女性对自我的认同。不幸的是曾芒芒最终却面临着内心的孤独。虽然她从心底向常声远发出了爱的召唤,但是现实的客观条件依然使她无法与她的爱人真正结合。在现代社会里,现代生活的一个特点是社会越来越繁华、喧嚣,作为个人就会越孤独,而勇于承担孤独意味着成长的完成。对孤独的承担和真爱的渴望使她的心胸豁然开朗,对未来充满了渴望。

三、传统文化观念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波伏娃曾说,女人并不是先天生就的,而宁可说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在生理、精神或人格上,人类女性的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社会的表现形象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决定这种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我们社会的整个文明。从中可以看出,女性成长与整个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在传统的男权文化中,性别被分解为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两部分。自然性别具有先天性,是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 ;社会性别具有后天性,是由父权制社会规范的,是人为强制设定的心理性别。社会中的人们按照这样的社定,对男人、女人进行塑造 , 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等级性质的性别关系模式 :比如男性就是主体、独立、阳刚、主动、理性、坚强的象征 ;女性就是客体、依附、被动、温柔、被动、感性、阴柔的象征。其实本来是很自然的男女两性关系模式,却有形地进行制度化的社定 , 形成一种男尊女卑的关系模式 , 成为社会权力关系的一部分。这就是传统文化对女性无形的规定。

在《水与火的缠绵》中传统文化观念对曾芒芒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开始选择自己的爱情对象时就遭到周围同事以及领导的责备,以工作作风问题导致她的精神性的疾病。与高勇的婚姻关系使她变成了妻子的角色,而在具体的家庭人伦关系中的女人 , 是次于丈夫的妻子,只能成为丈夫的附庸立身行事 , 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位置。所以在这种婚姻关系中她必须作为高勇的客体、依附者而存在,否则她就会受到高勇以及双方父母的指责。当她凭借自己的实力为家庭挣得一套宽敞的住房时带给高勇的就是一份压力,一种男人自尊的丧失,加剧了两人关系的恶化。这可能就是知识女性在当今所面临的一种尴尬吧。但是芒芒依然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获取自己的社会价值时走出了对丈夫的依附,她敢于以经济独立的方式迈出来,从而寻求她的精神和人格的独立,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结语:

一个女人,她的希望、绝望、兴奋、悲哀、爱、恨,就是她的欲求的总和。作为在都市成长中的女性,曾芒芒在满足她的各种生命的欲望时,也经历各种生活和精神危机的考验,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进之路,勇敢的负责和承担自己的未来。虽然女性的成长依然艰难,还会受到各种观念的限制,但可以肯定的是 , 在女性正在走向职业化的今天 , 现代性的女人将以个人的名义独立于人的范畴之中 , 成长为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和人格独立的成熟女人。

摘要:女性成长小说是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小说形态,它主要关注女性个体在自我的人生历程中所体验到的生理和心理的微妙成长。但主要侧重心理和精神层面,面对城市的各种诱惑能有明确的自主意识;能从男性中心意识中突围出来,实现协调互爱的两性关系模式;能从传统的文化观念中突围出来,成为精神独立的有主体性的成熟的女人。以《水与火的缠绵》中的曾芒芒的成长历程为例,来看一下这个在都市生活中的女人走向独立成熟的艰辛过程。

上一篇:冬季肉鸡疾病防治下一篇:高校外语跨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