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构建

2024-09-26

课堂构建(共12篇)

课堂构建 篇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课堂教学的改革在不断深入,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和提高多种能力及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是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主题。下面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走进学生情感世界, 要待生如友, 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 了解他们的想法, 及时地指导和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 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教学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它将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师授课要高效

1.营造符合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 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长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把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与学生的特点和长处结合起来, 以教师为主, 带动学生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最高效率地协调好课堂中的人和事, 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能使自己的教学驾轻就熟, 真正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2.提高自身技能, 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能力

教师提高自身技能, 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能力相当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在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 从单一的传授者逐步向研究者过渡, 特别是在教学中培养发现问题并紧追不放的精神。时刻保持住这种灵感的捕捉, 就相当于把静态的资源动态化。只有教师自身技能的提高, 才能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 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生学习要高效

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最忌目标不明, 因此, 必须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按照知识点逐条落实, 综合目标一次要达到什么等次等。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多听教师的意见, 也可以利用同学商量, 也可以自己制订, 一旦目标制订, 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完成。

2.学习中要有高效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 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依次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的学习方法, 才是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 构建高效课堂都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积极营造和谐课堂,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创建高效的教学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构建 篇2

——数学高效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 沙洋县曾集中学

李长旭

一、高效课堂内涵

1.“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2.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3.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1)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

学生是100%参与,还是小于100%。(2)看学生参与的质量。

学生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3)看学生的预习笔记。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4)看老师。

老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

老师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

老师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老师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4.“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全面发展”。

5.“高效课堂”的最终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各阶段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前阶段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学习小组的构建

1、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全面了解学生,完成全景式评价。教师对学生如何实施全景式评价?

• 要实施全景式评价:(1)通过学生学习背景分析来对全体学生做全方位的评价。(2)要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的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所持的态度。(3)要了解学生的“人脉”。(4)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差异、个体差异。(5)要在使用过程中做好保密工作。

2、学科老师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科特长、班级学生人数,合理搭配,一般6人一组,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科一般推选1-2名学术助理。

3、组内推选小组长、学科长(照顾学科特长,负责本组该学科学习的组织),记录员轮流担任;

4、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采用激发愿景、角色机制、评价机制、问题生成、问题训练等策略培养小组不断成长。

二、教师备课行动策略

1.备课新思维和新理念:围绕一个核心,树立五大意识,建构五大理念,遵循五大原则,落实五大行动 ① 一个核心思维:先学后导

② 树立五大意识: 明确角色意识;树立问题意识;确立服务意识; 确立对话意识;确立发展意识。

③ 构建五大理念:备课生活化;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训练课堂化;过程体验化。④遵循五大原则:

师生共备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尊重和满足原则;学习与研究原则;效益与质量原则。

⑤ 落实五大行动:

备学生

备课程

备情境

备自己

备设计 2.导学案的设计

1)“导学案”的基本要求

导学案侧重对学生课前预习、文本阅读的考察,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前小组内检查评价,教师复查。导学案具有铺垫性、探究性、前瞻性、开放性四个特点。

(2)“导学案”的设计理念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能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结构化预习,也就是通过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能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导学案”的流程 ①标题

②学习目标(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三维”学习目标)③重难点预测(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

④知识链接(学习本节课应回顾的旧知,体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⑤学法指导(预习自学、合作探究等环节的学习方法)

⑥学习流程

(即本节课学生需要阅读文本后,解决的知识)

⑦课堂评价及反思(学生通过自学后,进行的自我评价和生成的问题)⑧教师寄语(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名言警句为主)

⑨当堂训练

(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效果进行检测,了解本节课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⑩中考链接或拓展延伸(搜集往年中考题进行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集体备课

1)集研组长在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根据各任课教师特长分配备课任务,并提出备课要求。

(2)任课教师根据所分任务,依据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搜集资料,撰写备课提纲。

(3)主备教师于集体备课前要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写出主讲提纲。

(4)主备教师要树立高度责任心,书写要认真、清晰,格式要规范,主备教案写出后,要交给集研组长审阅。

(5)各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后,要结合各班学情,让导学案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认真复备。

三、导学案设计时存在的问题

1.设计内容错位:导学案不是教案和习题集——要发挥学案导学功能

问题一:把导学案内容等同于教案内容,栏目设计混乱。

问题二:把导学案等同于练习册,使用时机把握不好。

2.设计目标不清:学习目标不是教学目标,要从学生的视角加以规范

问题一:目标前后不一。

问题二:目标要素缺乏规范。

3.设计形式单一:学案习题不是课本知识点的简单挪位,需要二次创造

问题一:把教材内容简单编制成一个个习题。

问题二:学案形式的设计上存在着趋同现象。

四、导学案设计遵循的原则及改进的策略

1、好的导学案设计要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的策略 2、好的导学案设计要遵循指导性原则,采用灵活补白的策略

例如,预习自学时【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4页的内容,画出重点知识,规范完成导学案内容,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

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在课堂上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导学案内容;数学学科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3、好的导学案设计要遵循问题性原则,采用集体设计的策略

五、“导学案”使用中的存在的问题(1)、“导学案”整理不及时有丢失现象

(2)、课前预习无法落实

六、“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指导 ①对文本要读足遍数。②课本上要勾画批注。③认真完成“导学案”。④积极主动生成问题。

2、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①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②使用导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③使用导学案要做到“四精四必”

课中学习阶段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高效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四要素”,实现课堂教学的灵动、高效。

1、导。即教师对学生要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

引导——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对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疏漏、错误进行规范、指导,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地找到相关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教导——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需要的各种优秀品质,具备区分良莠的能力。

2、展。即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展示。

3、练。即课堂反馈性练习和课后拓展性练习。“练”的环节主要是要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

4、评。就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激励。

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同伴、老师,评价的过程则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

二、“高效课堂”教学落实“四要素”的策略

1.复习回顾,预习检查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3.问题生成,合作探究 4.全班展示,问题讲解 5.问题训练,组内评价 6.规范指导,提升能力 7.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三、“高效课堂”数学学科教学模式

本学科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教学模式。

新授课教学模式

情境刺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展示交流,多元评价——问题反馈,小组评价——总结概括,情感提升 复习课教学模式

思考回顾——合作归纳——小结提升——强化训练——巩固反馈

讲评课教学模式

分析得失,自己纠错——同伴互助,生成疑难——组间互助,解决疑难——再次交流,加深巩固——总结考点,整理归纳

四、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1 合作学习注重形式,忽略实质。

问题2: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潜能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地位。

我们上课时会出现下面这些现象: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

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问题3 合作学习时间不足,学生没能完成学习目标。

五、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展示”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正确的看待学生的展示环节的作用。我认为高效课堂的展示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展示可以让课堂更生动。

二、展示可以让学生更有激情。

三、展示让学生更自信,学生能力不断提升。

问题二:科学安排展示的时间流程,展示才能更有效。

问题三:要求学生突出数学学科特点展示,展示才能更高效。我对学生展示时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学生展示时的姿态形式,上台要大方得体,面对学生手指着黑板,胳膊与黑板成45°夹角;

二、展示时抬头挺胸,语言简练;

三、展示时要讲解此题的解题思路、做题的方法;

四、注意数学学科语言的应用,如说到边时不能说“这条边、那条边”应该说“AB边、BC边”等;

五、注意求异思维的展示。老师在学生展示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得当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问题四:突出“悟”字去小结,学生展示才会更收效。

我的感悟是:

一、留足时间让学生“悟”;

二、合作、交流让学生放开“悟”;

三、多个方法让学生发散“悟”;

四、集思广益让学生精彩“悟” 课后巩固阶段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课后教师行动策略

1、“3715”回归复习评价

即三天小组内由学科长组织,对所学知识来个回头望;七天学术助理主持,在班上进行一周内容小总结;十五天,师生一起回顾所学要点,对学习中的夹生饭、重难点再次进行消化,“温故而知新。”

2、组织单元回归复习

①要通过回顾把知识整理,要站在新的高度,全面、系统、扎实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②要加强主干知识的生成,特别是重点内容的形成过程,要重视知识的交汇点。

③要重视课本重要例习题,既要掌握解答方法,又要思考其变形、拓展,尤其要注意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④要加强反思,勤于总结——总结题型,总结要点,总结错点。应当把每一次练习当成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一次机会。

二、学生作业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 1.学生作业评价中的问题(1)、在作业评价中,客观性、公正性有余,人文性严重不足。

(2)、对学生作业评价,仅仅从知识学习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作业。

(3)、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4)、对学生作业评价,方式单一,就是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评价是一种单向的交流,没有互动的过程。(5)、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考虑作业形式,无论什么类型的作业都采取同一个标准来衡量。

2.学生作业评价中的有效策略 1)、评价方式体现人文性

① 评语式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语式的批评和表扬,其原则是:

第一、诱导学生思考,自我改错。

第二、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激活创新意识。

第三、关注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 激励式评价

我们将建立的激励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发现优点,经常表扬。

第二、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挂钩,培养学生的合作协作

精神。

2)、评价方式体现多元化 ① 评价主体多元化

作业评价的定位由老师与作业之间,转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自己之间的互动与交流。② 评价目标多元化

对于数学作业的评价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关注学生作业的正确率。

第二、关注学生们的实际水平。

第三、关注学生做作业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第四、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三.教师的课后反思 1.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

2.教学之后老师究竟要反思什么呢?

① 反思教材处理。②反思课堂得失。

反思成功得意之处 ;反思失误之处。③反思学生学情。

3、我们学校的做法

每节课教学之后都要进行反思。

每位教师一周都要在我校网站的自己空间中分布一篇反思。

我校教务处定期检查,并将好的反思进行推荐,要求全校老师学习。

三、总结实验初期应注意的问题

1、氛围营造:必不可少。

2、小组构建:宜“静”不宜“动”。

3、课堂组织驾驭:实施初期课堂时间掌控不佳、组织驾驭这种开放式课堂能力不足是普遍问题。

4、问题生成:初期学生生成问题质量不高甚至无法生成问题也是普遍现象。

5、“展”与“练”的矛盾问题

6、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1)合作泛滥。弃“自主”,滥“合作”。

(2)讨论无序。看似热闹,实则小组内安排、督促、检查、帮助、评价机制没有建立。“举例,对子的组建及运行”

(3)帮扶简单。学优生对学困生的帮扶直接告诉答案,缺乏学习过程的真正意义上的帮扶指导。

7、教师对学生缺乏关注。教师走不下讲台,走不进小组,贴不近学生。

8、教师的规范、指导存在问题。(1)即错即停,打断学生思路;(2)不置可否,不给学生任何评价;

(3)紧盯知识,对学生的体态、语言、精神、声音是否洪亮、表现是否自信不予评价;(4)赤膊上阵,纠错环节回归传统讲授;

(5)泛泛纠正,没有培养小组内订正和正确、完美展示的良好习惯。

9、实施初期文、理两科存在差异。

初期:文科生动活泼,理科冷清尴尬。

一年后:文科好看(学生展示更精彩、思维更深刻)不卖座(考试成绩有进步但幅度不大);理科对高效课堂运用的纯熟高效。主要原因是对训练的重视程度有关。

10、传统教学的方法已根深蒂固,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改变是一个坚固而漫长的过程。

优化课堂提问,构建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26-01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进行提问,尤其是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提问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的肤浅认识。

一、摸清学生,面向全体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动机情绪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有了这些方面的基础,教师方有可能有针对性提问启发,既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又做到面对个别学生,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对课堂提问做出层次设计以后,到课堂上实施时,应注意把较难问题安排给“优生”答,或在合作学习时讨论解决。把容易的问题安排给“差生”答,这样可以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还要随机点拨,为学生的思考“架桥”,降低问题的坡度,以利于逐步接近“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使得班内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把握情景,适时提问

注意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述的世界里,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作者的思想,达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例如教学课文《鸟的天堂》文章写得十分优美,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教师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时,就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

三、难易适度、因材施教。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学任务的落实不应只是针对班级的中上等生,而是要面向班级的全体学生。由于学困生有各种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应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尽量设置一些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当然简单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没有内涵,而是在探讨的时候容易找到答案,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学习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从而坚定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在课堂安排实战演习,让每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表演,并且适时的向学困生提出:为什么第一场比赛田忌会输给齐威王?为什么同样的马被孙膑重新安排顺序就会赢呢?通过演练,学生会很快给出准确的答案。另外也要同样关注优等生,不要让这部分人觉得所有问题对于他们过于简单,而掉以轻心,不注意听讲,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样是这一课,可以给优等生设置这样的问题:孙膑是通过观看比赛才给田忌出的计策,那么孙膑到底看到了什么才有重新赛一场的想法的?这个问题就需要开动脑筋,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联系上下文,找到关键词与句子。这样的问题比较具有挑战性,也是比较符合优等生们的学习愿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思考能力。所以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多角度,多层次,这样才能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需求。

四、妙抓节点,激发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等特点,适当考虑趣味性的必要。而且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一些灵感火花往往就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记得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如果问“无赖”是什么意思,必然索然无味,而我绕道迂回,问:“小儿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意在彼,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寓于启发性。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讨论,使学生理解了这里的“无赖”不是指“游手好闲,品质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趣味点”提问是课堂提问艺术性的一个要点。

注重课堂细节,构建高效课堂 篇4

一、教学情境中,精心预设细节,让课堂充满灵性

课堂研究开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一个好的情境和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的首要因素。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的,能引起学生求知欲的、能指向目标的、目的明确的问题。教材中的情境通常具有一般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情境。

1. 创设“生活”情境,学以致用,挖深教材是把握细节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 创设实验情境,动手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教具,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通过观察,主动探求知识,这样做不仅在课堂情趣创设方面有奇妙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敏锐捕捉细节,让课堂充满智慧

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课堂上的一个个细节,见理念、见功夫、见魅力……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因为细节成就了精彩。

1. 深挖教材,是把握细节的前提。

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它既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又不是为刻意追求精彩亮点而创设的应景之作。细节,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巧妙创设。

2. 关注学生,是把握细节的关键。

关注学生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能够随机应变,是预设性课堂向生成性课堂转变的关键,也是成就精彩课堂的关键。

有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学生在课堂中的错误应该是带引号的,我总是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甚至还会有意创造这种认知碰撞。教师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

三、教学方式中,深入挖掘细节,让课堂充满活力

1. 倾听,尽显细节之美。

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倾听也是教师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细节处理更是如此,只有学会了倾听才会发现更多精彩的细节。它具体体现在尊重学生的思考,观察学生的发言,从学生听课的神态、发言中得到反馈信息。如遇到突如其来的提问、与众不同的声音、错误的认知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有一次,在探究一道题目的解法过程中,回答问题的学生采用的方法是最优的,当时我就发现有一位学生默默地皱着眉头,一副不赞同的样子。于是我主动叫他起来阐述了观点,果然他的方法是最优的解法,比我自己讲出最优的解法要高效得多。

教师除了要学会倾听学生之外,更应多多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在与学生谈话时,要试着倾听一下自己的声音,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真正学会倾听的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同时,也会及时思考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及时反思有助于移情的产生与共鸣的出现。

2. 讨论,催生细节亮点。

智慧在碰撞中生成。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时,往往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这种心态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课堂回答与情绪反馈中察觉到。这时,教师如果精心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恰如其分地组织讨论,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学评价中,恰当注意细节,让课堂充满动力

课堂上我们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请学生回答问题,他们常常会有这样的表现:

(1)站起来回答,说了一大堆,却没说到点子上;

(2)站起来,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3)站起来,说话结结巴巴,用了很长时间也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4)知道结果,却不晓得怎样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5)把别人的答案重复一遍,或者把别人的意思换种表达方式。

当然这样的回答自然不令人满意。有些时候我们会按捺不住,忍不住数落学生几句甚至当众批评学生。这无疑是给学生当头一棒,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如果能注意到评价细节,换成下列说法,结果肯定会截然不同。

(1)你很勇敢,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可是还不够具体,谁来帮帮他呢?

(2)说得好像不是很完整,不过声音很好听,谁再来试试?

(3)你真了不起,能把某某同学的意思更具体地告诉我们,谢谢你。

(4)我觉得你能说好的,是不是,再想想吧!

(5)你很善于动脑筋,这次说的不如以前好,多想想,好吗?请坐!

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不经意的表情都将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欲,让他们真正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见,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虽然是一些相当小的问题,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却是举足轻重的。

翻转课堂下小学美术课堂的构建 篇5

摘 要:为了确保美术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也为了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更为了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在课改下,教师要认真学习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并有效地将翻转课堂与小学美术课堂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高效、自主的美术课堂中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美术;情境;绘画过程;鉴赏

所谓的翻转课堂是指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相关的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变成了教师的答疑解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而且对学生自主鉴赏能力的形成以及绘画技巧的锻炼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应用翻转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n上交流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真正高效的美术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自主而高效的美术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微视频创设美术情境

所谓的微视频创设美术情境是指借助微视频组织学生在课下学习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并带着学生走进绘画的相关情境,一来能够将抽象的绘画形象直观化,二来能够降低学生对动手画的畏惧心理,进而使学生在翻转课堂活动中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同时也为高效美术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微视频的制作,要借助有效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组织学生画“自行车”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绘画能力,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翻转课堂,首先,在课下我借助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自行车的图片,包括一些成型的自行车还有一些自行车的构件图,之后,我组织学生在课下观看,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察视频中所有的自行车,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总结自行车的特点。

(2)自主绘制出一幅具有个性的自行车。

可见,在这样的课下活动中,我们准备的自行车视频能够将学生带入情景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自行车有直观的认识,而且对学生个性的展示,对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促使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养成自主绘画的能力。之后,在正式上课时,我与学生一起来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说一说创新体现在哪里,哪些需要改进等,这样不仅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微视频展示绘画过程

借助微视频展示绘画过程说简单了就是让学生仿照着进行绘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微视频的反复观看或者是暂停等操作中掌握绘画的过程,进而为学生绘画技巧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微视频的绘画过程来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绘画质量。

例如:在教学“卡通画”时,我借助微视频向学生一步步展示了“小兔子”的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在课下按照视频的展示过程进行描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反复观看中形成基本的绘画素养,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质量。之后,在上课时,除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外,我还组织学生自己绘制一个具有个性的小兔子,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同时对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制作微视频的绘画过程中,教师的绘画过程要慢、要清楚,不能模糊地一带而过,因为小学生的绘画能力是有限的,教师技术性带过会让学生理解不了,从而出现无从下笔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但也要制作有效的微视频,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课下能够真正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

三、微视频组织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这就有老师和家长产生疑问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是没有鉴赏能力的,让他们进行自主鉴赏就是浪费时间。即便是现在学生对美术作品只能评价出“好”,但也是学生鉴赏意识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下好的美术作品,以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以微视频的形式在课下观看一些山水画,之后,在授课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自己的鉴赏能力,都能感悟到作者在作品中赋予的情感,进而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进而也为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构建高校课堂,走进高校课堂 篇6

一、高效课堂应是活动化的课堂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副醒目的格言:“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听到的过眼烟云,看到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浃髓沦肌。)这句格言充分的体现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新课标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教学实践活动,它强调开展学生课堂活动与实践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勇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并且在活动中学生不是“静听”而是要积极“活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创造。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活动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查资料,可以是访谈,可以是情景表演,可以是真实的模拟,可以是小组讨论等,总之让学生把课堂上无法理解和消化的问题尽量在实践中去体会和找到答案,从而学会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使他们在活动中发展个性,锻炼自我,体验快乐。当然这也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应变能力要跟上,以便于更好的去参与和指导学生活动。

二、高效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

新课程是与学生的社会背景,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积极创设生活情景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老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生活在发展,在丰富。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使学生走向新的未知世界,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高效课堂应是自主化的课堂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道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题,因此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材的超越,敢对老师说不,敢对教材说不,敢对传统说不,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意识。

四、高效课堂应是情感化课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的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是不平等的,而新型的高效课堂则呼吁教师与学生在双向互动的状态之中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应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彼此交流情感,彼此感染对方,把教学变成平等的交往与对话。在高效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三尊重,三允许”,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个性特点,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用角色对换来缩短师生距离,使课堂充满着平等,和谐与激情,为提高课堂效率增加魅力。

激发课堂活力构建高效课堂 篇7

一、教学方式平等化,是激发课堂活力,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人处于紧张状态时,很难产生灵感。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地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课堂氛围里, 学生才会身心放松、心情舒畅,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诱发出求知的欲望,激发起创造的灵感,学生才会“乐学”“好学”。课堂上教师要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走下讲台,以一个参与者、促进者的 身份参与 学生讨论 ,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问题,近距离交流与沟通, 让学生在无拘束中感受交流的愉悦, 产生交流的欲望。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情感,用心去感受,真心地接纳。在这种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 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来了, 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问题设计实际化,是激发课堂活力,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备课时要善于设计问题, 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巧妙地把生活 中的鲜活 材料引入 课堂 ,设计一些 与生活密 切相关的 、新奇又具挑战性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探讨生活 ,感悟生活 ,从而理解知识,升华知识,再运用知识去探究生活。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课本知识的实际化和趣味化会使课堂充满活力,实现课堂的高效化。

三、教学举例生活化,是激发课堂活力,构建高效课堂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给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思想政治课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理论性和思想性较强。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必然会使课堂变成一潭死水, 无法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社会, 教师要善于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和学生一起关注社会生活。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使政治课堂富有生动性和时代气息。课堂举例不但要“新”而且要“近”,尽可能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例如,笔者在讲“规律是客观的”这一课时,列举了西北地区的恶劣天气“沙尘暴”。因为敦煌身处西北内陆, 学生每年都感受这种天 气的“壮观 ”,就很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 教师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我们该如何去做,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作业设计开放化,是激发课堂活力,构建高效课堂的延伸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理解知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每一个环节, 作业环节更不能忽视。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消化过程。教师应充分关注生活, 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合作化的作业, 或者鼓励学生参与 一些有意 义的社会 活动,通过完成开放式的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了解身边的人和事,动手收集信息 、积累资料 ,分组研究分析,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开放式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又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把政治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延伸到了课外, 长期坚持可以强 化学生的 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把高效课堂的构建延续到生活中。

加强课堂管理构建和谐课堂 篇8

一、制定课堂规则,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先确定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即为了有效的教学,教师需要学生具有什么行为,对学生有什么要求,如怎样完成作业,怎样做好笔记,怎样进行复习等等,然后将这些期待转化为具体的规则或程序,即课堂规则,并加强监督。课堂规则的制定不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而且能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起到预防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更要明察秋毫、一心多用、关注整体,注意课堂中的每个细节,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防患未然,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活动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或问题。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出怪声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因此,课堂管理的最佳方法是防患于未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更多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任务,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指导和评价,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信心。

三、提高教学素养,优化课堂环境

教师要有意识地优化课堂环境,营造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融洽、课堂纪律良好、学生的思维活跃,只有在这种有张有弛的课堂情境中,学生才能迅速准确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轻松愉快并且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不断审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现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完善专业结构,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来丰富自己。

此外,教师要把活跃课堂气氛和丰富教学方式作为突破口,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设置并提出有趣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通过讲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比如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经历,让学生的思绪纷飞,从而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入课堂,在情感共鸣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了解学生的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适度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满足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心理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接纳教师的各项教学措施,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展开。

和谐的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优秀的班集体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群体规范,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而学风不浓、学生问题行为较多的班集体,教师则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性的管理,培养学生骨干,逐渐引导班集体的群体行为,形成规范,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构建 篇9

一、以情境教学为着力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好奇心重,富有趣味、新奇的新鲜事物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情境的创设,并结合劳技课的特点,创设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如在教学《剪纸》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一组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美的剪纸作品,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剪纸小动物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再顺势导出新课内容,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有效基础。除了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教师还可以结合劳技学科的特点,演示一些新奇的趣味小实验,这样不仅能为课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以情境教学为着力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有效基础。

二、以合作教学为着力点,为学生创设相互交流与提高的平台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中合作学习就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调,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的目标。在小学劳技课堂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创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合作学习强调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垄断现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为学生创设了相互交流与提高的平台。

如在学习一些复杂技术时,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看书,了解学习内容及技术操作要领,然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解决个别学生的疑难问题,确定本节课所学技术的正确操作方法,然后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每种技术内容都要求学生做出成品,成品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可根据每人特长由小组长进行分工,最后合成。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劳动竞赛,通过作品完成的质量和数量来确定等级、评选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劳动热情。如《新年音乐贺卡》的教学,对于贺卡的封面、封底制作,以及电路图的设计、不同元件的作用、安装方法等内容,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在小组讨论、分工合作中共同制作、共同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共同分析、改进,逐渐优化自己的音乐贺卡的设计和制作,大大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中,以合作教学为着力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能为学生创设相互交流与提高的平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的协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以质疑创新为着力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劳技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的能力,就需要学生在参与实践和动手操作中善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学生创造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质疑创新为着力点,探索劳技课的创新教学,不断推动学习活动的进展,发展学生质疑、创新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兔子灯》的内容时,我在第一个班级的课堂上从亲身示范开始,要求学生进行模仿,自己制作兔子灯,结果学生动手探究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于是,我在第二个班级的教学中转变了教学方法和思路。我先给学生看各种各样的灯饰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再布置制作兔子灯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分析、研究制作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在这样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各抒己见,还主动地翻阅教材、查找资料。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反而为他们拓展了自主学习和操作的空间。在制作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敢于质疑,集中大家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他们在没有教师示范操作的前提下,以相互质疑、探究实践的方式,较好地掌握了兔子灯的制作方法,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还进行了改进与创新,经过加工改进的兔子灯变得更加精美,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能大大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见,在小学劳技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劳技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小学劳技的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实践、探究与开放中开展教学活动,以情境教学、合作教学和质疑创新为着力点,努力优化教学环节,建构优质课堂,切实提升小学劳技教学成效。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以情境教学为着力点、以合作教学为着力点、以质疑创新为着力点三方面探讨了优质小学劳技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学科特点,在实践、探究与开放中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小学劳技教学成效。

优化课堂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篇10

一、课前

备课, 不可局限于写写教案、熟悉教材和备教具等, 而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具, 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知识、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等, 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 设计高效的教学流程及各种课堂活动,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 做到有效的备课, 才能得到高效的课堂.打无准备之仗当然必败无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孩子是在比较优越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情感丰富, 自尊心很强, 而且受到很多外界媒体的影响, 其中也不乏一些媒体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网络游戏、情杀恐怖电影、不健康歌曲等, 这些严重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正在占领我们的教育阵地.如果我们对不同年代的孩子认识不足或了解不深, 还是以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 就无法在这信息发达的时代里, 让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而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从不同的学习主体上说, 每天孩子的家庭条件及家庭教育等也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都不可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每位学习的主体.必须转变我们的观念、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尊重学生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充分树立他们的信心.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 我们要全面统筹计划.比如, 可以先教学那些学生容易接受的又比较贴近生活的章节, 避繁就简, 这样不至于让学生一开始就被难住, 从而失去对学科的兴趣.因此, 高效课堂的备课, 需要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二、课中

创新课堂里,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教者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将学生引入所创设的情境中, 让学生在“乐”的气氛中学习,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方面, 会表现出兴趣、好奇、猜测、多问、急于寻求结果等特征;教师方面, 表现为善于引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等.教师要鼓励不同见解, 让思维激荡思维, 让思想碰撞思想.我们虽然已经深入教材并细致备课, 但课堂上遇到的各种情况及学生的多角度思维等, 不是我们在备课时能预料的, 这就需要我们临场应变,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 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放手让他们去说、去想、去议论、去尝试.这时教师的角色不是裁判, 而是导演, 从各个学生不同的思路方向去引导、去鼓励他们进一步创新地思考.在放手的同时, 教师又必须能灵活地驾驭课堂.

教师的语言表达与课堂效果也密切相关, 通常性格开朗、言语幽默的教师很快就能吸引学生, 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师生沟通, 并以教者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该学科.

在教师的方式方法上, 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 对小学生来说, 直观的简单的图形、视频、游戏等方式更适合其特点, 应充分应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及多媒体等手段, 并寓学习于活动中.中学生的想象力比小学生强, 可逐步引导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重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的养成.比如, 对数学的概念或定理的叙述, 学生往往不注重关键词语或条件.他们往往把“同位角相等”当做定理使用, 一看是同位角就说会相等的, 就不注意到它的条件是“两直线平行”.又如, 在学习乘方运算时, 极容易这样计算:32=6.在计算“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4和5, 求周长”时, 往往没有去分析两种可能的情况:当腰为4底为5时, 或腰为5底为4, 就要看是否有两个答案了.教师平时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到考试时就出现越容易的题目学生就越是做错的情形.

三、课后

构建和谐课堂提升课堂效率 篇11

一、和谐课堂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一)概念的界定

和谐课堂教学即是指要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主体个性的多样化,教学过程中彰显人文关怀,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构建包容差异,关注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教学。

(二)和谐课堂教学的特征

课堂教学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本。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与教材都是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和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对话的,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协商性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渗透着和谐的氛围,教师平等诚实对待学生,实行民主领导,师生间高度的信任、尊重。另外,整个课堂“张—弛有致,尊重人的生物节律,尽显和谐。

和谐课堂教学应是创新的。教材应是有创造空间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注重创造精神的发挥,以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和谐课堂教学应是高效的,教师和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并不以分数来界定教学效果,而是尊重个体的差异,以个体的自我实现为目标。在课堂上,以知识为中介,师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智慧得到启发,是完整的真正实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教学。

二、实现和谐课堂的策略

第一、变“封闭”为“开放” ,提升生活气息

首先是教学内容要开放。教学内容与社会和生活密切相连,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把课堂延伸到广阔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空间。学习形式的开放,必然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开放,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倡创新求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倡导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让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再次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要根据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尽量避免学生“吃不饱”或“无法消化”的现象。课堂也不应局限在教室内,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第二、变“预设”为“生成” ,改善思维质量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教学过程中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因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果教师就怕“节外生枝”,总是期望并牵引学生按自己的预设做出回答,那实际上,学生只是扮演了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遏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和生命的活力,只会使课堂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和谐的课堂中,教师应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注意及时生成“变奏”,教师、学生的思想与探究的问题本身不断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通过情感、思维和智慧的交流,学生、教师、学习的内容之间深入对话,超越预设,灵动生长。

第三、变“拦堵”为“疏导” ,维护学生个性正常发展

“拦堵”与“疏导”皆是方法,但“拦堵”是强迫,是在表面上着力,难免事与愿违,时常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师生关系激化。再者,“拦堵”是培养不出创造型人才的,因为,这也限制,那也限制,只能使学生变得规规矩矩,不能越雷池半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聪明才智必然遭到抑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少点功利性的指责,多点人文性的引导,通过有差异的具体指导,以宽广的胸襟来对待学生的幼稚和缺陷,以欣赏和赞扬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个性,为不同发展方向和层次的学生营造了共同发展的空间,也为不同风格教师的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第四、变“指令”为“鼓励” ,挖掘学生潜能

有人在教师中随机抽取300名教师,问:“你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再随机问这3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结果却让人吃惊,90%的学生回答“否”。这一“是”一“否”虽有太多的因素,但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指令”多,“鼓励”少;机械命令多,人文关怀少。教师要把学生切实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在了解、尊重的前提下多鼓励他们,这样就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之灯长明,并在民主、和谐的大课堂中尽情地发展自我。

第五、变“威严”为“微笑” ,提升生命质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的总效应=7%的文字+38%的语言+55%的面部表情。这一公式足以说明微笑的力量。当和学生交流时,微笑是一种气氛;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微笑是一种鼓励;当表扬学生时,微笑是一种肯定;当学生认错时,微笑是一种谅解;当学生解决问题时,微笑是一种力量……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变“威严”为“微笑”,把微笑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智慧潜入每天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微笑成为教师和蔼的体现、亲切的象征,使微笑成为师生交流的和谐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篇12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孙子兵法言:“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挥者, 每一节课对教师而言都是一场战役, 课前准备就是备战, 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堂教学这一战场上才不会盲目地瞎指挥、乱指挥, 课堂教学效率才可能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 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觉得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备课要瞻前顾后, 为高效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备课, 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 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 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教师好比导演, 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 对演员不彻底了解, 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了然于胸, 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在平时的备课中, 我们许多教师都是“备一节, 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明天课, 今天备”地孤立备课, 这种备课方式容易把知识局限在某些点, 容易把前后知识分割开, 做不到前后知识连贯。所以, 教师在备课时就瞻前顾后, 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 以课时备课为主, 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 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备课应通览全部教材, 以使前后呼应, 首尾相连, 承前启后, 左右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2.了解学生要全面独到, 为高效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人气准备。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 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 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 一个班级的学生, 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 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

教学方法, 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 落实“怎么教”, 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因为方法是集教师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智慧之大成, 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底, 所以说, 它是备课中的高层次内容。备方法的要求:一是灵活多样。根据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 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 因人而异, 富于变化, 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 尽力做到“堂堂有异, 课课有别”, 常教常新。简而言之, 要注重方法的优化, 以使教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 学得情趣盎然、喜闻乐“受”, 从而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会管理课堂教学时间, 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时间保证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教师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 学生运用最适应的学习方式学习, 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的结合,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取得最优学习效果的教学活动。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开课的第5分钟到20分钟是学生思维的最佳时域。这里的课堂最佳时域指的也就是开课的第5分钟到20分钟。教师要很好地把握住这段时间,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解决教学重难点, 使教学始终向着预定的目标进行, 学生一直处于专注的学习状态, 积极参与学习。让教师抓住课堂最佳时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优质的环境保证

课堂教学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有一个思维想象的无限空间。具体地讲, 课堂教学应达到四个“和谐”。

1.是教师与课本的“和谐”。课本是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方舟, 教师要与学生同舟共济, 方能达到共同的目的。因此,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 要设计好教法和学法。授课时要浅出, 要用与学生贴近的规范语言表达其内容, 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时做到“动”“静”结合, 倾情投入, 倾心讲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总要求, 从而在教学中使其知识点和能力点得到落实。

2.是师生关系的“和谐”。作为现代教师,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 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老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平等。其次是教师要有洞察力, 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学习闪光点, 明确知道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一切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顺其发展, 教师因势而导, 学生舒心而学, 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第三要关心爱护学生, 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给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少一些失败的刺激;给学生多一些受尊重的感觉, 少一些被挖苦的说教等等。这样, 学生就会视老师为长辈和朋友, 只有这样, 才能使师生关系真正和谐。

3.是学生与课本的“和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课本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使学生与课本“和谐”, 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第一, 教学中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课本上来, 使课本变成学生的朋友, 让学生爱不释手。第二, 使课本成为学生探视新知识的窗口和知识镜。第三, 鼓励学生爱惜课本, 引导学生走进课本, 让其在课本中游乐寻趣。

上一篇:教学阅读素养下一篇:家电农村信贷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