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镜治疗

2024-10-09

肾镜治疗(精选10篇)

肾镜治疗 篇1

鹿角形结石属于泌尿系统的临床常见病, 是指位于肾盂并充满1个以上肾盏的结石[1,2]。目前, 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 已替代了传统的开放式手术, 成为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上尿路结石治疗方法, 在鹿角形结石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 笔者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鹿角形结石患者, 对其给予超声碎石与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鹿角形结石患者, 男28例, 女12例;年龄19岁~63岁, 平均年龄 (42.5±2.5) 岁;左肾结石22例, 右肾结石18例, 结石直径在3.4 cm~7.6 cm。40例患者中合并肾积水者28例, 肾积脓7例, 泌尿系统感染30例, 肾开放手术7例, 肾功能不全9例, 合并慢性支气管炎3例, 糖尿病者5例, 高血压11例, 冠心病8例。所有患者于术前均给予尿路平片 (KUB) 、B超、静脉尿路造影 (IVU) 、磁共振水成像 (MRU) 检查并确诊。根据中段尿培养或常规菌尿检查, 同时给予血生化及心肺功能等检查, 不适于手术者不被纳入本组。合并感染者采取敏感抗生素治疗, 其中1例为肾积脓发热者, 给予Ⅰ期肾造瘘术, 当体温恢复到正常值后5 d行碎石清石术。

1.2 方法

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 并取膀胱截石位, 在输尿管镜下找到患侧的输尿管, 选择5F输尿管导管向肾盂中插入, 将生理盐水和导管远端连接, 以40~60 cm H2O的压力进行持续性滴注 (人工肾积水) 。从膀胱截石位改为俯卧位, 将腹部垫起15°~20°, 通过生理盐水作为超声递质, 并以3.5 MHz探头给予术中定位扫查。选择肩胛下角线、12肋下与腋后线范围内, 11肋内侧2 cm~3 cm或11肋间腋后线作为穿刺点, 在B超指引下, 采取以30°~60°角穿刺。拔出针芯溢出尿液或进入肾盏时伴有落空感说明穿刺已成功, 保留0.035英寸导丝, 选择穿刺点处开1.5 cm切口, 导丝给予筋膜扩张器与套叠式扩张器逐步联合扩张通道直至21F, 推入24 F镜鞘, 此时经皮肾通道即建立成功。在进行扩张时要以“宁浅勿深”为原则, 注意轻重拿捏到位。灌注泵冲洗下放置20.8F经皮肾镜, 应用超声负压仪器清除部分扰乱视线的血絮, 若通道呈现出活动性出血, 24F镜鞘可以进行有效止血。待找到结石处后与镜鞘配合固定结石, 采取超声气压弹道术击碎及清理结石, 参数设置:气压弹道击碎结石的能量为100%, 灌注泵流量为400 m L/min, 超声能量为60%, 占空比为80%, 频率为12 Hz, 负压吸引压力为0.04 k Pa。碎石清石时可优先采取3 mm中空超声探针, 当有硬性结石时可应用1.5 mm气压弹道探针击碎结石, 之后采取下一步的结石清理处理。此外, 气压弹道探针与超声探针组合后可以联合应用于碎石, 并取出体积较大的碎石块。鹿角形结石单通道进行结石击碎及清理时可先处理掉肾盏内的结石, 再击碎肾盂中的主体结石, 而肾盏中的其他结石分支可通过超声负压吸附的方式进行击碎。在操作完成后, 选择14~20 F肾造瘘管及7 F双J管置入。手术后5 d对KUB进行检查, 观察患者个体状态, 视情况拔除肾造瘘管、5 d~8 d后采取Ⅱ期手术结石击碎及清理、30 d后采取体外结石击碎处理, 手术后3周~4周将双J管拔除。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经皮肾通道均在Ⅰ期建立成功, 11例采取双通道取石。手术时间为83 min~182 min, 平均手术时间为115 min;术中失血量为82~500 m L, 平均术中失血量162 m L;术后血红蛋白72 g/L者1例, 输注浓缩红细胞后治愈。术后3 d~5 d的KUB复查显示, 结石于Ⅰ期手术取尽者为27例, 占67.50%;残石13例, 直径0.7 cm~2.4 cm, 10例于术后5 d~8 dⅡ期碎石清石, 取尽者为8例, 占80.00%。本次手术总结石取尽率为87.50%, 且全部患者肾盂梗阻均得以解除。术后30 d行体外碎石者3例, 另2例因残石直径<1 cm并位于肾盏, 给予溶石、随诊处理。Ⅰ期术后住院天数为8 d~15 d, 平均为9.8 d。术后短期发热者25例, 平均体温在38.6℃, 最高者为39.4℃, 在采取抗感染治疗及充分引流等有效措施处理后, 术后3 d患者体温已恢复至正常水平。手术后3个月给予随访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本组术后无出血、感染及肾功能丧失等不良反应, 也未见结石复发及肾周积液者。

3 讨论

结石的主体位于肾盂, 结石分支延至肾盏中的结石被称为鹿角形结石。鹿角形结石对于肾脏的损伤较大, 并可造成严重感染,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应给予该病足够的重视, 并在发现后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解除梗阻对于治疗鹿角形结石有着重要意义, 有效清除病原菌与结石, 可以预防结石发展而造成的继发感染, 避免对肾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传统开放式手术方法治疗该病时, 易造成输尿管狭窄及肾脏缺血萎缩等不良现象;单纯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 治疗的效果不佳, 因此, 二者无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3~5]。

超声气压弹道碎石可以有效地将结石击碎并吸出体外, 明显减少了手术所需的时间, 使单位时间内处理结石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且处理各种结石时均有显著功效。通道及次数的合理化, 可以有效提升鹿角形结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 PCNL术后偶见结石部分残留现象, 在此情况下要在术后对残留结石行“三明治”疗法[6], 即PCNL、EWSL、PCNL联合治疗;ESWL与药物联合治疗;部分无意义的残石给予定期复查及随访。

建立手术通道对于成功进行PCNL术有着重要意义, 按照取石范围及双J管的放置位置选择所需穿刺的肾盏。临床上认为, 最有效的通道与肾脏距离应最短, 同时还应保证能够到达各肾盏中全面处理结石。准确提供出穿刺结石情况、肾脏内的结构特点、肾脏皮质薄厚程度、各肾盏部位情况、穿刺所需路线等引导定位信息, 能够显著提升手术的成功率。B超定位可以有效保证穿刺的成功率, 具有定位准确的优势, 此外, 采取B超操作简单方便, 安全指数高, 无明显的并发症。

尿路感染是鹿角形结石的常见并发症, 结石中存有部分细菌, 在手术碎石后被释放出来, 血液循环又通过冲洗液将释放出的细菌吸收, 从而引发术后发热、菌血症, 甚至休克的现象。超声吸引装置处理结石时可以带走在超声碎石时产生的热量与结石, 还可以有效保持肾脏集合系统中的负压或低压, 防止因高压水流形成肾脏集合系统的反流现象, 造成肾功能损伤, 降低了人体组织及血液吸收细菌及毒素造成感染的概率, 同时也避免了冲洗液向肾周渗透而导致的灌洗液吸收综合征[7]。结石合并肾积脓患者在应用高压灌洗时, 可引发感染的扩散, 严重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所以不应强求此类患者采取Ⅰ期取石术, 应注意控制手术时间, 术中给予相应药物以帮助降低水的吸收。超声负压装置可以有效清洁脓液, 避免全身性感染。

总之, 针对鹿角形肾结石患者, 采取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术效果显著, 可以有效提高碎石清石的成功率, 减少手术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以其安全、高效、微创等优势适用于临床,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峰, 谭万龙, 刘存东, 等.鹿角形结石经皮肾镜分期治疗中联合ESWL与多通道取石的疗效对比[J].河北医药, 2011, 19 (2) :256-257.

[2]王锐, 门晓炜, 刘晓丽.B超引导下单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鹿角形结石疗效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 (12) :250.

[3]梁泰生, 高宏君, 卢尚光, 等.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比较[J/CD].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0, 6 (3) :199-201.

[4]高社全, 雷庆华, 董海燕, 等.经皮肾镜EMS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3, 4 (2) :98-100.

[5]王晓庆, 胡敬海, 芦志华, 等.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出血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2, 1 (11) :158-160.

[6]陈永骞, 李炫昊, 刘庆军, 等.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体会[J].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1, 2 (5) :178-180.

[7]王元福, 龚德霖, 何学伦, 等.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结石46例报告[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6 (8) :111-113.

肾镜治疗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有症状肾下盏结石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对在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接受了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48例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8例患者中,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3%(40/48),4例需要二期取石,3例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1例未处理。所有患者均为单通道取石,10例患者为中盏通道,其余患者均为下盏通道,F16通道18例,F18通道30例。平均手术时间为95min,平均住院天数为10.5天,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3ml,其余没有出现大的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可以作为治疗有症状肾下盏结石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PCNL;肾下盏;结石Abstract: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viability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 in treating lower caliceal calculi.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clinical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of 2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PCNL for lower caliceal calculi from March 2009 to April 2013. ResultsOf 48 cases,83%(40/48) were rendered stone-free at 1 session. A second-look was needed in 4 cases.ESWL in 3 case, untreatment in 1 case, respectively. 1 nephrostomy tract was required in all patients, renal access was obtained through an middle calyx in 10 cases, a lower calyx in 18. F16 renal access was in 18 cases,F18 in 30. Average operative time was 95 minutes, blood loss volume was 123 ml,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stay was 10.5 days, no other major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Conclusion s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is a alternative of treating lower caliceal calculi.It may offer advantages with respect to safety , less invasion,and easy recovery.

Key words: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lower caliceal;Calculi

中图分类号:R6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30-02 肾下盏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有多种,主要是体外震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和逆行输尿管软镜取石术。自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我们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48例有症状肾下盏结石患者,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患者,男30例,女18例,年龄17-75岁,平均49岁,左侧35例,右侧13侧。反复患侧腰部疼痛与不适45例,反复泌尿系统感染10例,间断性肉眼与镜下血尿15例。结石最大直径≥2cm 41例, 结石最大直径<2cm 7例但均>1cm,平均2.85cm。术前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25例,接受ESWL治疗2次以上12例。合并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1例,合并糖尿病3例,术前轻度肾积水25例,中度10例,其余患者无肾积水,所有患者术前肾功能均正常。

1.2手术方法

患者在硬膜外麻下进行,先取截石位,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患者改俯卧位,患侧靠近手术创缘,稍抬高肾取以抬高30度为宜。根据术前CT以及KUB+IVU检查,同时术中结合B超十字交叉确定定位穿刺点,同时测定穿刺深度,穿刺范围常规设定在11肋间以及12肋下缘腋后线至肩胛线之间的区域。穿刺通道1个。以18G号肾穿刺针在11 、12肋间向下、中盏穿刺,穿刺成功后,导入0.035英寸斑马导丝,以筋膜扩张器从F16或F18的Peel-away塑料薄鞘一步扩张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以WolfF(型号:8968.421)肾镜通过通道进入肾集合系统,在压力灌注泵的冲洗下,使手术视野清楚,以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大的结石,利用灌注泵的水压冲洗出结石与鳄鱼嘴钳取出结石,术后常规留置F6双J形导管2-6周及F16 PVC肾造瘘管5-7天。

2结果

在48例患者中,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3%(40/48),4例因术中出血需要二期取石,3例残余1cm的结石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一月后复查B超结石已排出。所有患者均为单通道取石,10例患者为中盏通道,其余患者均为下盏通道,F16通道18例,F18通道30例。平均手术时间为9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3ml,平均住院天数为10.5d, 2例患者术后7天后拔管出现拔管处喷血,给予加压包扎以及膀胱连续冲洗3天后出血静止,其中一例输RBC3个单位,另一例输RBC2个单位, 2例术前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术后出现持续高热,其余没有出现大的并发症。其中26例患者随访1月-24月,临床症状消失20例,缓解3例,3例结石复发。

3讨论

肾下盏结石占肾结石36%,在体外震波碎石术、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应用于临床以前,对于肾下盏结石的治疗,常常采用保守治疗,或是开放式手术。近30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出现,对下盏结石的处理有所改变,目前在全国三级医院以及发展较好的二级医院泌尿专科,MPCNL已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金标准[1]。

自80年代初体外冲击波碎石应用临床治疗肾结石以来,很多学者也尝试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下盏结石,但由于肾下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其结石清除率并不令人满意,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肾下盏结石的ESWL治疗后结石清除率仅为37%[2]。而经皮肾镜在我国的现况层次差别较大,各个医院在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手术技巧的掌握、手术熟练程度、相应血管介入技术水平不一,术中、术后出现相对并发症差别较大[3-5].May[6]认为肾下盏结石ESWL后清除率与结石的大小呈负相关,当结石的直径>1cm时,随着结石直径的增加,清除率急剧下降。Elbahnasy[7]的研究显示肾盂肾下盏夹角、肾下盏颈直径大小以及肾盏颈长度是影响清除率的因素,在包含以上不利因素的肾下盏结石患者中ESWL后结石清除率只有16%。本组有两例患者,其结石<20mm,反复ESWL效果不佳,在进行PCNL治疗时,发现其下盏颈狭窄,仅能通过F3输尿管导管,采用镜题扩张后均取尽结石。

肾镜治疗 篇3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新型经皮肾镜手术,巨大鹿角形肾结石

巨大鹿角形结石的临床治疗必须依赖外科手术。然而,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需将肾实质切开术, 并对肾蒂实施阻断,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 术后并发症也较多[1]。我院对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及新型经皮肾镜手术联合治疗,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2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 其中, 男性93例, 女49例;年龄23~65岁, 平均年龄为42.5岁。72例 (50.70%) 患者有腰痛症状, 40例 (28.17%) 患者可见肉眼血尿, 30例 (21.13%) 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结石大小为3.0cm×4.0cm~4.0cm×7.0cm, 平均大小为4.2cm×4.6cm。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 (75例) 与对照组 (67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结石大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共67例患者, 给予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共75例患者, 给予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及新型经皮肾镜手术联合治疗。具体手术方法为, 患者选择俯卧位, 将一小枕垫于上腹部上使腰背位于同一平面。使用2%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穿刺部位为10~12肋下腋后线与肩胛线间的区域。在美国GE X线仪的透视下, 使用日本Chiba针进行穿刺。将造影剂注入肾盂后充分显示肾盂、肾盏与输尿管。对后排肾盏无法清楚显示的患者, 可将空气注入进行对比。根据X线显示结果, 选择目标肾盏后使用19G EV针进行穿刺, 将J型导管与加硬导丝引入膀胱与输尿管。使用扩张器从F6开始沿导丝逐渐扩至F14。最后将扩张器退出, 使塑料薄鞘留于通道内, 同时将多侧孔引流管置于F12, 其远端距离肾盂输尿管大约5cm左右, 最后将塑料薄鞘退出。再次造影显示引流管通畅, 造影剂无外溢, 管端位置较好。将引流管固定后, 连接引流袋。引流5~10d后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选择健侧卧位, 给予硬膜外麻醉。将斑马导丝沿肾引流管腔置入, 使用扩张器进行通道扩张, 再将塑料薄鞘置入。在直视下将新型皮肾镜置入, 在输尿管内预留双J管。使用输血器将灌注液经皮肾镜注入肾脏。使用超声碎石机将结石击碎并吸出, 再将肾小盏内结石清除。手术后3d将肾造瘘管拔除;若有结石残留, 则再次进行碎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结石取净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取石情况,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1次取净结石率及结石总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与对照组相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2例 (2.67%) 患者出现高温症状, 对照组3例 (4.48%) 患者出现高温症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巨大鹿角形结石的临床治疗必须依赖外科手术。然而,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需将肾实质切开术, 并对肾蒂实施阻断,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 术后并发症也较多[1]。目前, 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首选方法为经皮肾镜取石术, 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 具有手术风险低, 并发症少的优点[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及新型经皮肾镜手术联合治疗, 与单一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相比, 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 1次取净结石率与结石总清除率显著增高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大多是感染性结石, 结石成分主要为磷酸镁胺。采用经皮肾镜手术可以避免因碎石造成细菌, 致热原进入血液引起患者发生菌血症、高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对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进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和新型经皮肾镜手术联合治疗。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扩张通道较小, 因此, 手术中出血量较少, 患者无需输血。另外在手术过程中, 使用的腔镜镜体较纤细, 转动和摆动范围较大, 可以进入肾盂、肾盏、输尿管上段甚至肾盏小盏, 清除结石彻底, 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手术视野也较狭窄[3]。新型经皮肾镜取石术的镜体较大, 手术视野较宽且更清晰, 但镜体摆动和转动范围较局限, 因此结石清除率相对较低, 存在结石残留的风险。本文将二者手术方法结合, 先利用新型经皮肾镜配合超声弹道碎石, 缩短碎石时间, 提高碎石效率, 再将镜体较小的李逊镜置入, 增加镜体转动和摆动的范围, 将盏颈狭小的肾盏内的结石取净。

由此可见, 对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给予微创经皮肾镜手术与新型经皮肾镜手术联合治疗, 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晓.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18例[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2) :233-234.

[2]罗茂华, 张少锋, 贾洪涛, 等.动态肾盂压监测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 2011, 17 (4) :624-626.

肾镜治疗 篇4

【关键词】 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32-01

肾结石发病诱因多,结石成分复杂多样,为泌尿外科常见病。肾结石是其他部位尿路结石的起源处,结石可随排尿过程进入输尿管、尿道等,造成相应部位结石。肾结石患者平日可无明显症状,多突发腰部绞痛,不能忍受,甚至行动困难,伴有尿少尿痛,有时可见肉眼血尿[1]。肾结石临床治疗方法较多,预后较好,但是传统开放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临床近年不断改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治疗痛苦,其中微创技术发展较快,创伤小,得到患者一致认可。本文分析56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肾结石患者,于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之间入院,患者突发腰部疼痛,大汗淋漓,急诊入院。患者年龄20-55岁,平均(3342±201)岁,男34例,女22例,治疗前病程1天-20天,平均(1021±228)天。经入院检查,均确诊为肾结石,结石部位均在肾盂肾盏处,其中单侧结石28例,其余为双侧结石,3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肾积水,结石大小平均33cm×17cm。

12 治疗方法 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前先对患者做常规检查,并评估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结石情况。根据术前检查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患者连续硬外麻醉成功后,先采用膀胱截石位对术侧逆行插管并留置导尿,后改为俯卧位,在B超定位下于十二肋下或十一肋间与腋后线交界处,用18G超音波引导穿刺针向目标肾盏穿刺,拔除针芯有尿液滴出则穿刺成功,从针鞘中置入0035英寸的斑马导丝或超滑导丝后切开皮肤约1CM,以10-16F筋膜扩张器依次增加2F扩张,16F时套以PLee-away薄鞘做工作通道,放入wolf8/98输尿管肾镜窥见结石,经输尿管肾镜工作通道放入国产APL型气压弹道碎石杆抵住结石,启动碎石机在连续冲击下将结石击成05CM以下的小碎块,通过高压冲洗灌注配合钳夹将结石取出。顺行放入J管拔走输尿管导管,留置14F肾造瘘管,待检查无明显残石后拔除,若仍有结石再行二期取石,术后积极预防造瘘管等处发生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t检测计量资料。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56例肾结石患者均一次性完成通道建立,其中42例患者碎石1次成功(75%),12例经2到3次取石成功(214%),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清除成功(36%),结石完全清除率964%(54/56)。手术时间平均为(112士032)小时,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064±3212)mL,术后未发生高热等并发症,有轻度尿血患者,数天后自然消除,平均住院时间(1023±314)天,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讨 论

肾结石的发病多与饮食有关,随着当今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饮食习惯发生改变,混杂食物成分易结合为结石,故肾结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饮用食品中草酸、嘌呤成分较高[2-3],因代谢障碍使草酸盐多量堆积沉淀,再因为饮水不足,尿量减少,均可促进结石形成。此外结石形成还与肾内感染等因素有关。肾结石还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4-5]。夏季是肾结石形成的主要季节,因夏季气温高,尿量少,而冬季是肾结石高发季,因此季节结石多因排尿引发腰部绞痛,提高肾结石住院率[6]。肾结石常会伴发尿道感染,结石症状不突出,未突然发病患者多因尿道感染就医,经检查发现结石。肾结石易于诊断,治疗方法较多,以消除引发疼痛的梗阻为主,预后情况较好,肾功能多恢复正常,但若饮食不注意,常可复发。

治疗肾结石传统方法为肾部开放性手术取石,此种方法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易造成肾功能损伤,使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而且手术费用较高,不宜被患者接受[7-8]。至于单纯体外冲击波方法碎石可用于结石数量少,结石小的患者,否则清除率相对较低,难免再次进行体内取石术[9-10]。

本次研究中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56例患者56例肾结石患者均一次性完成通道建立,其中42例患者碎石1次成功(75%),12例经2到3次取石成功(214%),2例行 体外 冲击波碎石清除成功(36%),结石完全清 除率 964%(54/ 56)。手术时间平均为(112士032)小时,术中出血量 平均为(1064 ±3212)m L,术后未发生高热等并发症,有轻度尿血患者,数天后自然消除,平均住院时间(1023 ±314)天,患者均痊愈出院,效果理想。MPCNL是经不断改良行为后技术含量较高的微创手术,通过表皮向肾集合系直接建立通道,此方法针对性强,可直接根据结石情况,改变通道位置和大小,此外可配合体外冲击波方法,结石清除率高,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是结合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新式治疗方法,研究表明,此方法可缩短肾结石患者住院时间,有效减轻痛苦,术后无疤痕,深受患者认可和信任,临床应广泛推行此项技术。

参考文献

[1] 曾晓春,崔维奇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139-140

[2] 王卫峰,米其武,张志刚,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65例[J]中华腔镜泌 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2):120-121

[3] 赵磊,张忠云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探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3):177-178

[4] Deane L A,Clayman R VAdvances i n percutaneous nephrostolithotomy[J]Urol Clin North Am,2007,34(3):383-395

[5] 周大庆,王坚标准通道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术后对出血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2):2768-2769

[6] 李学德,于永纲,武英杰等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影响肾结石一次清石率的原因[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1):34-37

[7] 夏小雄,蒋胜武复杂肾结石微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与开放手术的对比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6):426-428

[8] 韦钢,黄向华,覃斌等多通道微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58例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1l,(6):43-44

[9] 朱建国,孙兆林,刘军,等局麻下二次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7):529-530

肾镜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0—2012年来到该院进行治疗肾结石的患者30例, 其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30~70岁, 病程超过6个月~1年。30例患者中, 26例为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为4例, 所有患者均无肾萎缩的发生。经过8超检查肾集合系统前后分离<1cm, 肾实质没有发生萎缩变薄或其他变化, 结石的平均长度为1 cm[2]。

1.2 方法

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机, 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 在监视器下将输尿管镜插入输尿管导管至患者肾盂处, 主要用于人工肾积水。如果患者患有输尿管结石, 应首先应用气压弹道碎石, 如果手术中应用B超检查发现结石粉碎后的总长度<2 mm, 可以直接结束手术治疗, 不用经皮肾镜取石术[3]。最严重的情况主要是输尿管结石被推进骨盆中, 在这种情况下, 一般采用输尿管镜是没有办法应用的, 主要是输尿管镜在眼睛直视下没有办法碎石和取石。可以把它当做单纯性肾结石的情况一样进行微创经皮肾的方法, 通过把输尿管镜插入肾盂内, 然后退出, 最后插入尿道, 输尿管导管用胶带固定在尿导管处。对于肾盂或输尿管上段的结石, 在发现结石之后, 采用气压弹道碎石针把结石击碎, 并采用水流或者是用输尿管钳的方式尽量冲出或者取出击碎的结石。如果结石没有完全清除, 且该处应用通道输尿管镜仍然难以取出但所残余的结石<2 mm的, 手术后不会造成梗阻的可以不予取出。

1.3 统计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30例手术一次顺利完成, 平均的手术时间为2 h, 有2例手术因为结石太大并且手术时间较长, 加上手术出血量过来, 严重影响手术视野的清晰, 为了保证手术的质量以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这2例均做了二期手术治疗, 剩余28例在手术结束后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所有患者在住院后平均时间为1周。在术后进行2个月随访的随访工作, 20例患者进行B超复查, 发现结石排除率为100%, 另外两例肾下盏有少量的结石残余。结石的长度均<2 mm, 这30例肾结石患者结石排除率为93%。见表1。

3 讨论

肾结石, 顾名思义, 就是肾脏里面长出了“石头”。在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中, 肾脏通常是结石形成的部位。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 每20个人中, 就有1个可能会患肾结石。已知的肾结石成分有数十种。临床上通常把结石分为四大类:含钙结石、感染性结石、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肾结石的特点是:病因复杂、成分多样、症状不特异、治疗方法多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尤其是治疗时要根据结石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选择最佳的方法。因此, 得了肾结石后, 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治。肾结石的病因很多, 有遗传性因素、代谢性因素、感染性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解剖因素、药物因素等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是:肾结石的病因很多, 有遗传性因素、代谢性因素、感染性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解剖因素、药物因素等等。其发病机制也非常复杂。可以通过了解尿液的成分, 简单介绍肾结石的形成。排尿的主要作用是排出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各种废物。人排出约1 500 mL/d尿液, 带走了大约30~50 g废物。这些废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酐、各种酸性物质 (氢离子、乳酸、葡萄糖醛酸、β-羟丁酸、草酸、枸橼酸等) 、各种盐分 (钙、磷、镁、钾、钠、氨、氯等) 。这些物质在尿液中的浓度较高, 但人的肾脏可以使这些物质保持平衡, 以溶解状态排出体外。如果尿液太少的话, 这些物质中溶解度较小的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磷酸镁铵等物质就会形成结晶———就是微小结石。通常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这些微小结石排出。上述结石形成的原因, 就是改变了尿液中的某些成分、打破了尿液的平衡, 先形成微小结石, 在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下, 结晶不断长大, 最终发展成有临床意义的肾结石。

对于医学发展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 开放性手术在腔内泌尿外科来说, 由于其创伤性较大而且手术后, 恢复期太长并且对于手术后复发的结石一般很难清除完全, 所以这种手术方法渐渐被临床医生所淘汰, 目前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且手术后并发症较小等诸多优点, 渐渐取代开放性手术这种治疗方式。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手术中的出血量的多少以及对结石的寻找等方面, 对于有肾积水明显且肾实质较薄的结石患者, 选择穿刺, 一般较为简单且较为安全。另一方面, 临床医师对扩张管入肾的深度以及轻柔度的把握, 对手术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最重要的还是要避免进行盲目的扩张和穿刺, 这也是避免手术中出血最重要的措施。在手术结束以后, 防止伤口出血和感染必须做到, 因为经皮肾镜术手术后, 肾的周围往往存在很多积液, 所以在手术后还应该及时输液进行抗感染, 以免肾周围发生感染现象。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时评以及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意义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运用微创的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来治疗肾结石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共30例, 平均结石长度约为1.0cm, 手术后进行B超复查, 剩下的结石长度少于2mm就表示手术成功。最后根据检查结果来分析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手术中有2例进行了二期手术, 其余28例没有发生手术并发症, 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周。结论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安全且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世萍, 夏莉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1) :1051-1052.

[2]曹运霞.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1中旬刊) :152.

肾镜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月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0例肾结石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5.5±2.1)岁,患者结石直径1.75~4.35 cm,结石平均直径1.96 cm;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为双侧肾结石,结石位于输尿管上侧患者17例。结石位于肾盏肾盂的患者11例,5例患者属于复杂肾结石,3例患者属于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2例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肾积水,对本组患者的治疗均采用麻醉手术治疗,并使用双J管引流,通过一次手术取石成功的患者40例,8例患者二次取石成功。

1.2 方法

(1)治疗方法:在手术前对患者的麻醉选择硬膜外麻醉,首先让患者保持俯卧体位,将其腹部垫高,垫高30°较为适宜,在手术前首先确定穿刺点,一般穿刺点都选取也后弦于12肋缘下的交界处,穿刺结石肾盏时一般采用18号肾穿针穿刺,在扩张穿刺道时要充分利用扩张管的伸缩性,扩张直径一般在0.7 cm最为适宜,肾镜通过此扩张通道放入,手术结束之后放置好双J管,以此引流,双J管一般在术后4~6周后拆除。(2)护理方法:术前护理首先应该和患者进行仔细沟通,将手术的原理、过程以及注意事项都为患者进行消息的讲解,对患者阐述手术的优点和安全性,使患者能够更加服从医护人员的安排;其次,在术前训练患者逐渐适应手术姿势;最后,手术前一周应该仔细检测患者各项身体指标,不同体征的患者需要运用的手术方法,在手术之前皮试准备、交叉配血准备必须充分。(3)术中护理:在术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患者在手术中沟通要尽量保持温和的语气,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手术,在手术中出现问题时及时安抚患者,避免患者因为惊慌过度导致意外情况出现,尽量使患者情绪平稳,拥有良好的心态;其次,在麻醉之前医护人员应该将麻醉知识和注意事项清楚告知患者,保证患者能够配合麻醉师实施麻醉,在麻醉前就应该建立好静脉通道,准备好麻醉用药。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告知麻醉师,避免安全隐患存在。(4)术后护理:首先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每30 min检查一次血压,仔细观察患者瘘管中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观察患者是否因为双J引流管出现并发症,若出现出血、旁观刺激等情况应该及时变换患者体位;鼓励患者经常饮水,多食用蔬菜和水果,严禁摄入高钙食物,例如奶制品、菠菜以及动物内脏等[1]。

2 结果

通过一次手术取石成功的患者40例,8例患者二次取石成功,其中有5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尿失禁,3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旁观颈部痉挛和局部疼痛等症状,2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不明原因肾积水,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得到良好控制,患者住院平均时间8 d,49例患者对护理极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98.0%。

3 讨论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治疗肾结石的主要目标是将解释梗阻消除,使患者肾功能通过治疗后得到恢复。以往对肾结石患者的治疗多为开放性手术治疗法,对患者损伤较大,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加之没用运用科学的护理方式,导致许多患者不能够接受手术。应该在术前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恐惧心理,使患者面对手术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患者在此情况下接受手术后效果也会更好[2]。通过科学护理之后50例患者中49例对护理较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0%。

手术的成功率会因为患者术中的积极配合显著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为麻醉作用才不会明显感知到疼痛,选取的50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18例患者感知到不同程度疼痛,将麻醉剂量适当增加之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在手术过程中要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30℃[3]。

患者的术后护理对患者各种并发症控制有重要作用,在护理过程中若发现有出血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将造瘘管夹住,50例肾结石患者在术后存在出血情况的患者13例,采用此方法护理之后,只有1例患者仍存在出血情况,但较护理前出血情况有明显改善。双J管的安置合理与否决定尿管引流是否畅通,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宜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出血情况,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注意动作的力度,避免刺激患者手术部位。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肾结石的护理水平。方法 选取我院2012月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一次手术取石成功的患者40例,8例患者二次取石成功,其余患有糖尿病2例患者在二次取石中失败,一次取石直径为1.753.05 cm,二次取石直径为2.014.35 cm,通过科学护理之后患者各种术后并发症得到了良好控制,患者满意度为98.0%。结论 在患者手术之后对患者及时进行精心护理能够使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同时还能使患者在接受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后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术,肾结石,护理方式,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梅卫玲,张珏兰,李红艳,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护理34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0(5):29.

[2]吴莺燕,耿娇霞,王守学,等.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45-346.

肾镜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32例, 男患30例, 女2例, 年龄30~65岁, 平均 (46.5±7.4) 岁, 并发疾病如下: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纤维化26例, 尿道狭窄2例, 长期留置导尿管或造瘘管者2例, 输尿管末段结石2例, 患者术前均经详细临床检查, 如超声、KUB或膀胱镜等, 加以确诊, 并通过术前评估后, 应用肾镜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系统治疗, 根据病情采用2种的手术入路:A组24例、B组8例, A组以尿道为入路, 主要为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 或膀胱结石较小、硬度差等;B组以耻骨上膀胱造瘘口为通道, 主要为尿道狭窄、结石大的等, 两组中同时行前列腺悬浮离子电切术者24例, 尿道狭窄内切开手术1例, 术后留置膀胱造瘘7例。

1.2 治疗方式

全部患者麻醉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A组取截石位, B组取平卧位, A组以F27悬浮离子电切镜外鞘为通道, 经电切镜外鞘置入EMS F20.8肾镜, 观察膀胱内情况, 置入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 气压弹道条件设置为输出能量60%~80%, 气压输出脉冲频率5~12 Hz, 超声设置条件超声波能量百分比50%~70%, 超声波脉冲比率60%~80%, 负压工作条件设置为-0.02 kPa, 连续击发气压弹道碎石后, 以超声碎石清石系统再次处理小结石, 结石较多时采用ELLIK冲洗器, 冲洗出结石碎块, 之后对于并发前列腺增生症或尿道狭窄的患者, 行经尿道前列腺悬浮离子电切术或尿道内切开术, 对于膀胱颈纤维化患者行膀胱颈部分电切, 术后均留置气囊导尿管。B组:取平卧位, 对无造瘘通道的患者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并使用筋膜扩张器, 扩张穿刺通道, 扩张至F22, 经造瘘通道置入F20.8肾镜短鞘, 较大结石用肾镜垂直轻压固定结石于膀胱三角区处, 用气压弹道将结石击碎, 之后用超声碎石清石, 对于较小结石, 可将其轻压于膀胱底部, 用气压弹道将结石击碎, 碎石过程中如堆积结石碎屑过多, 可同时经尿道置入膀胱镜, 用ELLIK冲洗器, 冲洗碎屑, 不能经尿道置入膀胱镜的患者, 可经肾镜置入膀胱镜用ELLIK冲洗器冲洗, 将结石碎屑清除干净后, 之后如能经尿道进镜, 再行前列腺悬浮离子电切等手术, 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F18-20, 如不需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者或经尿道手术者, 均经尿道留置导尿管。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碎石清石成功, 无结石残留, 手术时间25~65 min, 平均45 min, 术后经耻骨上手术者需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者继续留置膀胱造瘘管, 如已行经尿道手术者, 可在3~5 d后拔除造瘘管, 两组手术对于尿管的留置时间均根据下尿道手术所决定, 术后均无膀胱大出血及膀胱造瘘管脱落等情况发生。

3 讨论

膀胱结石作为泌尿系统一种常见病, 但同时合并其他疾病, 故治疗膀胱结石时也需要治疗其原发病, 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膀胱逼尿肌无力、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等, 传统方式包括膀胱镜下大力碎石钳碎石取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开放性手术等, 其中开放性手术风险大, 并发症多, 大力碎石钳碎石取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都有其局限性, 两者对于结石较大的、质地硬的, 均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且如合并其他疾病, 结石碎石后也不能或不能全部排出, 且不能治疗其他疾病, 由于腔镜技术的发展, 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已成为碎石的主流, 气压弹道碎石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其工作原理为:利用压缩的气体驱动碎石机手柄的碎石针, 碎石探针撞击结石, 从而达到碎石的目的, 其能量单纯来源于机械能, 无电能及热能产生, 对膀胱组织的损伤极小, 且能量大, 其碎石效果尤能体现, 但也有其明显的缺点, 即因膀胱内空间较大, 黏膜皱褶多, 结石易于游走, 结石碎石时间长, 故长时间击打, 可对膀胱黏膜及尿道造成损伤, 导致血尿、尿路感染、尿道狭窄、菌血症等, 该院引进的瑞士第三代EMS碎石系统中的超声碎石系统具有负压吸引及碎石功能, 极大解决了结石游走的问题, 且可碎石, 但对硬度大的结石, 效果不好, EMS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的结合, 将两者结合起来, 发挥了气压弹道碎石的高效性, 又避免了膀胱结石易于移动的弊端, 大大提高碎石率, 同时应用悬浮离子电切镜外鞘及膀胱镜, 利用ELLIK冲洗器反复冲洗, 极大提高碎石效率, 该组病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该研究中, A、B组仅手术入路不同, 但其疗效均可肯定, A组中许多患者并发下尿路疾病, 需同时行下尿路手术, 故在无下尿路狭窄的情况下, 置入悬浮离子电切镜, 以其为通道, 再利用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系统治疗膀胱结石, 碎石成功后再行前列腺电切等, 减少膀胱的损伤等, 患者易于接受, 但对于许多患者, 如尿道狭窄等, 有入镜的困难, 无法与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系统配套, 且容易损伤增生的前列腺中叶或抬高的膀胱颈, 造成严重的血尿, 影响随后碎石的视野, 导致碎石困难, 如前列腺中叶突入膀胱时, 有时难以发现膀胱内前列腺中叶下方的结石, 该组既有1例入镜失败, 1例不能发现膀胱结石, 另外, 经尿道入镜, 视角很难全面观察膀胱内全部情况, 另外手术时间长, 对尿道损伤大, 术后尿道狭窄的可能性大。经耻骨上膀胱造瘘通道短, 行肾镜手术技术方便、有效、视角广, 能有效的解决入镜困难, 结石难以发现等问题, 同时对于多发、质地硬的结石碎石效果良好, 时间短, 且对于需留置膀胱造瘘管的患者, 避免二次手术造瘘的麻烦, 但会造成膀胱的损伤, 同时如术者穿刺不准确, 可能损伤腹膜、肠管等。故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的入路合理选择, 是大大提高结石手术清除率及之后手术的必要条件, 且手术时气压弹道碎石应自结石中间开始, 超声应从边缘开始, 这样能够提高碎石效果、减少碎石能量的消耗及探针损坏。但针对>4 cm的结石, 质地硬的、合并多发结石, 且一般身体状态差的患者, 无法承受长时间手术的, 还需采用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的方法。

该研究表明, 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对于绝大多数膀胱结石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它为膀胱结石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微创的方法, 临床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Kostakopoulos A, Starvropoulos NJ, Picromemos D, et al, The Swiss litho-clast;an ideal intracorpeal lithotripter[J].Urol Int, 1995, 55 (1) :19-20.

[2]孙明, 刘学锋, 吴斌, 等.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治疗体会[J].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8, 14 (9) :848-850.

[3]张磊, 赵晓晓, 刘任, 等.经内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44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 2003, 9 (7) :76-78.

肾镜治疗 篇8

关键词:经皮肾镜,复杂性肾结石,碎石术

复杂性肾结石临床上通常是指直径大于2.5 cm的结石、鹿角型结石、多发结石, 异位肾结石、马蹄形肾结石及孤立肾结石等, 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较棘手的问题, 如果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创伤重、对肾功能影响大, 手术碎石效果也欠佳。而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而经皮肾镜碎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 具有微创, 术后恢复快, 损伤小的优点, 已成为目前手术治疗肾结石的微创且有效的方法[1,2]。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 我国有学者对传统的经皮肾镜术进行改良, 将穿刺通道缩小至16F或14F, 并且以输尿管镜代替肾镜进行手术手术, 显著降低了术中大出血, 创伤更小, 安全性更高。近年来又有部分学者认为, 兼顾安全及取石速度标准通道碎石术优于微通道碎石取石术, 本组为本院自2006年10月-2014年8月采用标准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253例, 取得良好疗效,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253例, 男151例, 女102例, 年龄18~72岁, 平均41岁。术前均行尿常规、尿培养、B超、KUB及IVP或CT尿路造影检查, 诊断为:完全性鹿角结石76例, 铸型结石23例, 多发性结石146例, 孤立肾结石6例, 马蹄肾结石2例。结石直径1.5~6.5 cm, 平均2.5 cm。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 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 尿培养有细菌生长者33例, 10例曾行肾切开取石术, 52例住院前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未见结石排出, 肾功能不全23例。肾功能不全者术前行泌尿系超声、腹部平片及磁共振水成像检查,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前行泌尿系B超、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或CT尿路造影检查, 部分病例行肾脏结石CT三维重建, 33例中段尿培养发现细菌生长, 依据培养结果, 术前3 d静脉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1.2 治疗方法

253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 患者首先取截石位, 在输尿管镜下向患侧输尿管内置入F5输尿管导管至输尿管上段或直接进入肾盂以利建立人工肾积水, 若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 可在输尿管镜下将结石推入肾盂。后体位更换为取俯卧位, 垫高腰桥, 头及下肢适当放低。以扩大下位肋骨与髂嵴间距离, 便于暴露穿刺。在超声引导下, 选择穿刺点一般在第12肋下或第11肋间, 范围在肩胛线和腋后线之间。穿刺肾盏选中盏或上盏, 选择好最佳穿刺角度, 准确测量皮肤至穿刺肾盏距离。穿刺点位置用尖刀切开皮肤0.5~1.0 cm大小切口。在超声引导下以18G穿刺针经该切口对准穿刺肾盏穿刺。穿刺同时, 沿F5输尿管导管注入生理盐水扩张肾盂, 当穿刺针已进入穿刺肾盏集合系统.置入引导导丝, 退出穿刺鞘。沿导丝以7-15F筋膜扩张器逐级扩张并置入剥皮鞘, 以15F金属扩张器套件置入剥皮鞘后, 退出剥皮鞘, 继续逐步扩张直至24F标准镜鞘, 找到结石后使用EMS清石碎石系统碎石, 若结石较大或质硬, 可应用气压弹道碎石装置将结石打散后, 再应用清石碎石系统清理残石, 其中32例较大的肾鹿角形结石同时一期建立2个经皮肾通道碎石。

结石碎取清除完全后, 找到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沿连接部向输尿管内置入斑马导丝。后沿导丝推入输尿管支架管, 置入支架管同时缓慢拔除输尿管导管。留置F20肾造瘘管并固定。术后常规摄胸部正位片, 了解有无胸腔积液、气胸及膈肌抬高等情况。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复查KUB, 以明确结石是否碎取完全, 是否需行2期PCNL或体外震波碎石, 术后7~14 d可以拔除肾造瘘管。若有较大结石残留, 可5~7 d后行二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直至所有通道范围内结石碎取完全。

1.3 随访

术后4~8周拔除双J管。拔双J管前以及术后3个月, 对患者行KUB或泌尿系超声检查, 确定有无结石残留, 若有残留, 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对术后合并有胸腔并发症者, 术后1个月摄胸部X线片, 了解胸腔病变的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253例患者中, 183例一期碎石取石成功;且有42例在一期同时建立双通道行碎石取石术;25例一期取石后复查有较多结石残留, 于术后1周原通道再行二期取石术, 45例术后4周复查仍有结石残留, 但结石直径均小于1.0 cm, 辅以ESWL后结石排出, 结石一期清除率72.33% (183/253) 。手术时间30~125 min, 平均55 min。住院时间5~14 d, 平均7.5 d。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12个月, 无远期并发症发生, 患者患侧肾功能较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术后并发症:发热55例 (21.7%) , 经抗感染治愈。输血10例, 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2~6 U, 其中2例大出血者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术后疼痛使用双氯芬酸钠或盐酸哌替啶止痛处理41例 (20.9%) 。发生胸膜损伤14例 (5.5%) , 腹腔积液4例, 术后肾造瘘管周围漏尿9例, 经过调整肾造瘘管位置后好转。

3 讨论

肾结石是由于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沉积在肾脏形成, 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发病率高, 我国发病率南方高于北方, 其形成原因有脂肪摄取太多、嘌呤代谢失常、糖分增高及蛋白质过量、草酸积存过多等, 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以前对于肾结石, 笔者多采用开刀手术的方法, 手术风险大, 术中出血多, 术后恢复慢。PCNL是处理肾盂内2 cm以上结石, 肾脏铸型结石、及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的最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 具有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手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已经成为治疗肾结石的金标准[3,4], 但是对于复杂性肾结石, 有学者认为, 采用经皮肾镜手术, 手术间较长, 手术风险大, 术中术后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本院自2006年10月-2014年8月采用经皮微创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253例, 通过对手术流程的改良, 缩短了手术时间, 术中、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 手术效果确切, 笔者认为在PCNL处理复杂肾结石过程中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3.1 穿刺通道的选择

在PCNL中穿刺通道的选择是尤其重要, 理想的PCNL穿刺通道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穿刺肾盏与皮肤的间距最短; (2) 穿刺肾盏与目标肾盏之间的走向接近直线, 可减少因拐角造成肾实质的撕裂; (3) 由肾盏穹窿部进针; (4) 由穿刺肾盏可到达的目标肾盏数目最多。与肾中下盏相比, 由于腰大肌的解剖性倾斜角度和肾周筋膜的黏附, 肾上盏与后腹壁皮肤之间的距离最短, 可近似直线地进入大部分肾盏、肾盂及输尿管上段, 具有开阔的操作视野, 可节省手术时间, 减少肾盏撕裂和取得比较高的结石清除率[5,6,7]。Aron等[8]比较肾上盏与下盏入路治疗复杂性结石, 发现经肾上盏入路结石清除率较高、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须建立另外通道的数目及再次手术的次数较少。笔者认为在技术熟练的情况下后组上盏相较于后组中盏更具优势。

3.2 单通道与多通道的选择

复杂性肾结石的处理难度较大孤立肾结石应尤其注意确保肾功能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鹿角形结石行PCNL时单通道可能无法一次清除所有肾盏结石, 这就要求笔者思考能否一次建立更多的经皮肾通道, 进行一期多通道碎石取石术以提高一次手术的结石清除率, 过去医务人员总是担心多通道PCNL比起单通道PCNL会引起更多的并发症, 如肾实质撕裂、出血更大、胸膜更易损伤等, Singla等[9]认为对于鹿角形结石和多发结石等, 多通道技术的运用很有必要。可以缩短取石时间, 减少了小结石的残留率, 同时避免了单向冲洗可能造成的肾盂逆流和感染扩散。笔者近几年的实践也证明了, 如果选择建立了合适准确的经皮肾通道, 多通道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都要比单通道PCNL少, 笔者发现, 分期手术进行多通道PCNL的碎石时间平均大于110 min, 而同期多通道PCNL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而且并没有因为同期建立2个通道而增加出血的风险。所以笔者认为, 当通过已建立的通道进行碎石有难度时, 同期采用多通道技术适时增建更利于碎石操作的通道, 可避免单一通道大幅扳动镜体而撕裂肾实质的风险, 还可以提高结石的清石率。而且同期多通道PCNL清除了复杂性肾结石的大部或全部, 减少了结石内包含的细菌释放, 降低了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性感染的机会, 故术后的发热程度和中毒症状相应减轻[10]。

3.3 并发症

出血是PCNL术中、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过程中穿刺的盲目性易出现术中、术后出血[11],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经验以期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1) 精确的穿刺定位, PCNL顺利完成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人工经皮肾工作通道, 人工经皮肾工作通道的建立依赖精确的穿刺定位。 (2) 工作通道的扩张要遵循宁浅勿深原则, 通道扩张过程中造成肾实质损伤引起出血最常见[12], 因此在通道扩张的过程中, 一定要沿着引导导丝进行逐级扩张, 每次扩张方向应该一致, 旋转的同时挤压前进, 前进的同时要保护好导丝勿脱出穿刺肾盏造成通道迷失, 对于复杂的肾结石建议一期同时采用多个通道, 以避免为了取石而强行摆动镜体造成盏颈撕裂引起大出血。 (3) 避免集合系统刺穿和撕破, 术前积极控制感染。 (4) 术后肾造瘘管拔出2 d后拔出导尿管[13]。

肾上盏肋上入路较常见的并发症为胸膜损伤。文献[14-15]报道12肋上入路胸膜刺激征和液气胸的发生率分别为8.0%~12.5%、4.0%~15.3%;而12肋下入路分别为0、0~1.4%, 本组结果显示, 12肋上、11肋上、12肋下入路胸膜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5%、11.2%、0, 与文献结果一致。穿刺点越靠近头侧或腹侧, 腹腔内脏器如肺脏、肝脏、脾脏和肠管损伤的风险越大。肋上入路可损伤肋间动脉造成血胸, 紧贴肋骨上缘可避免损伤肋间动脉。术中可以通过超声了解患侧肺下界的位置, 术中实时监测定位可以看到穿刺针通过的软组织结构, 可有效避免损伤胸膜及周围临近组织器官。同时术中、术后应注意患者呼吸变化, 监测血氧饱和度, 一旦发生胸腔积液或气胸应积极行胸腔闭式引流。

肾造瘘管周围漏尿也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常见并发症, 留置肾造瘘管的主要功能是压迫肾穿刺通道止血、引流、同时可以观察手术侧尿液颜色, 并且对于结石较大, 不能一次碎取完全的患者, 可以为二次手术取石保留通道。本组术后漏尿共发生9例, 笔者发现大部分造瘘管周围漏尿的病例都是肾造瘘管放置过深, 或者造瘘管进入输尿管上段导致引流不畅所致, 术后经调整造瘘管深度处理 (多数向外拔出1~2 cm) 后好转。目前国外有部分学者认为, 术后留置肾造瘘管会延长术后愈合时间, 并引起患者局部疼痛不适, 对于肾盂内单纯的、积水轻微且术后无结石残留的患者术后可不留置肾造瘘管, 即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16]。

本组病例笔者多数采取肾后组上盏穿刺路径, 能够安全有效的清理大多数肾盏内结石, 同时, 胸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升高, 鹿角形结石中有19例采用双通道处理结石, 23例铸型结石全部采用双通道碎石技术, 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同时术中出血量同单通道相比并无明显增多, 且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水中毒、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血较多, 经积极绝对卧床休息, 止血药物应用等保守治疗无效, 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止血成功, 14例胸膜损伤患者均请胸外科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后治愈, 55例发热患者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 并行血、尿、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 若有药敏结果则根据药敏用药, 无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

肾镜治疗 篇9

【关键词】鹿角形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护理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鹿角形肾结石的治疗是泌尿外科的一个难点。开放手术取石术一度被认为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金标准”[1]。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传统开发手术的使用率已逐渐下降,以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 nephrolihotomy,PCNL)为主的综合治疗逐渐成为鹿角形结石治疗的主要方法[2]。PCNL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结石残留率低,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近年来,该手术方法以成为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首选。我科2007年7月——2013年3月共收治456例应用PCNL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患者,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56例,男性257例,女性199例,患者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7岁,鹿角形结石295例,肾多发性结石161例。456例均手术成功,45例有结石残留,24例在留置肾造瘘管6-7d后行二期MPCNL一次性取石成功,21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排出,8例大出血,在DSA下行肾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止血成功。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经皮肾镜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一项新手术,对新技术缺乏了解,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方法,效果、优点及其安全性,解除心理压力。重点指导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消除鼓励。

2.2体位训练由于术中患者需要采取俯卧位,患者抬高30cm,因此为避免术中因不耐受体位、呼吸困难而影响手术,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上述体位的训练,方法:采取俯卧位,平均呼吸,头偏向一侧,双手上举环保一软枕,腹部下方垫一方枕,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及病人的面色。术前3d开始训练,从俯卧位15min-30min开始,然后逐渐延长4h[3]。

2.3肺部功能训练经皮肾镜取石术一般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为防止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训练,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

2.4控制感染活动性尿路感染是经皮肾镜的禁忌。因此要完善术前各项检查,需遵医嘱留取尿常规及尿培养加药敏,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术后平卧8-12h,术后1-2d绝对卧床休息,术后持续吸氧6-8h,心电监测24h,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注意观察胸部和腹部等情况,了解有无气胸的发生。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及压疮的发生,术后病人容易发生腹胀,术后第一天遵医嘱予四磨汤口服。

3.2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压的变化,观察并记录肾造瘘管及导尿管内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等,如发现颜色鲜红、量多,应考虑肾内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3.3漏尿的观察术后观察肾穿刺处的情况,保持皮肤及敷料的干燥清洁,如有渗湿应及时更换,拔除肾造瘘后应予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造瘘口,若造瘘口渗液较多,嘱患者取健侧卧位,并及时通知医生换药。

3.4导尿管和肾造瘘管的护理肾造瘘管在术后2小时是夹闭的,利用肾盂内的压力止血。开放肾造瘘后应密切注意引流液的颜色,并与导尿管的颜色进行比较,并记录每小时的尿量。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扭曲、受压、脱落,防止逆流,引流袋每日更换。每日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及时清除尿道口分泌物。肾造瘘管对于需要做二期取石手术的患者意义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二期手术的主要通道,因此必须加强肾造瘘的有效固定,嚴防脱落,列为高危管道,严格交班。

3.5双J管的护理输尿管内留置的双J管有可引导尿液内引流,防止输尿管粘连的作用,但同时可引起患侧胀痛不适,护士评估病人腰部是否酸胀不适。观察患者有无血尿、膀胱刺激症状、尿液反流等情况。患者改变体位或活动时动作必须轻、慢,避免下蹲等剧烈活动和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4]。并指导病人多饮水、不憋尿、预防便秘。

4出院指导

嘱患者多饮水,>3000ml/d,勤排尿,避免腰部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防止双J管移位,如患者出现严重的尿频,有可能是双J管拖出,应及时就诊,4-6周后复查腹部平片并拔除双J管,注意强调说明不按时拔管的后果和危害。指导病人学会观察自己尿液的性状,发现异常及不适可随时就诊。根据病人结石分析成分结果,耐心详细向患者讲解饮食与结石的重要关系,做好相关的饮食指导,不吃辛辣性食物,禁烟酒,定期复查。

5讨论

通过对456例肾结石病人行经皮肾镜取石的护理,精心做好病人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细致完善的护理,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Barnaba D,Grossi FS,Raguso M,et al.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staghorn stones: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with evaluation of single vs.multiple accesses to the kid-ney[J].Arch Ital Urol Androl,2009,81(1):40-42.

[2]那彦群,叶章群,孙光,等.200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6.

[3]刘小白.肾镜激光碎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2007(4):26.

肾镜治疗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年龄42岁,男21例,女11例。临床表现均有腰痛病史,其中少尿16例,少尿时间2 d~8 d,24 h尿量100~300 ml;无尿5例,无尿时间1 d~3 d,24 h尿量少于100 ml;体查肾区均有叩痛;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常规、生化,中段尿培养加药敏试验,B超、KUB或CT等检查;均有明显的肾梗阻性积液表现;肾功能都有损害,血尿素氮(BUN)18~61 mmol/L,血肌酐(Cr)365~1 750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22 mmol/L。血钾>5 mmol/L的3例。肾、肾盂结石21例,肾盂输尿管结石(结石距肾门5 cm以内)11例,结石直径1.8 cm~4.6 cm。其中铸型结石4例,多发肾结石5例,单发结石(>20 mm)23例。先天性孤立肾5例,因不同病因行一侧肾切除23例,不明原因的一侧肾萎缩4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肾积脓6例,4例有1次以上的孤立肾开放取石的病史。

1.2 手术方法

1.2.1 Ⅰ期行MPCNL术

23例患者先在硬膜外麻醉或插管全麻下逆行插入5F输尿管导管,然后俯卧位,肾区腹部下垫一小枕使腰背成一平面,在B超或C形臂X线的定位引导下,以第12肋下、11肋间隙或10肋间隙与腋后线到肩胛旁线之间的区域为穿刺点,用18号肾穿刺针穿刺所需的肾盏,一般以肾中盏最多,上盏及下盏次之。穿刺成功后,导入0.035英寸斑马导丝,以筋膜扩张器从F8开始,以F2递增,扩张至F14或F16,推入F14或F16 Peel-Away塑料薄鞘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以F9.8输尿管硬镜通过通道进入肾集合系统,在高压灌注泵的冲洗下,使手术视野清楚,以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结石,利用灌注泵的水压冲洗出结石与鳄鱼嘴钳取出结石。术后常规留置F5~6双J管及F16或F14肾造瘘管。

1.2.2 Ⅰ期肾穿刺造瘘后,Ⅱ期行MPCNL术

9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予行肾穿刺造瘘术,引流尿液,窦道形成,7 d~10 d后再行Ⅱ期微创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术后常规留置F5~6双J管及F16或F14肾造瘘管。

1.2.3 经皮肾取石通道的建立

采用单通道或多通道取石,其中28例采用单通道取石,4例采用双通道取石。

2 结果

9例患者因肾功能很差[血肌酐(Cr)600μmol/L以上]、全身情况较差、合并尿路感染(脓肾)或糖尿病等,故先行穿刺造瘘术,待控制感染、控制血糖、肾功能改善7 d~10 d后再行Ⅱ期经皮肾镜取石术;其余23例患者均行Ⅰ期取石。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70 min。术后24 h尿量为3 000~6 500 ml,平均3 550 ml,持续3 d~7 d。术后10 d~15 d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个月~1.5个月拔除双J管,随访3个月~12个月,定期复查肾功能,术后有9例肾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Cr<100μmol/L),19例肾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术后Cr 150~300μmol/L左右),4例肾功能明显好转(Cr300~650μmol/L左右,需定期血透治疗)。结石清除26例(81.25%)。结石残留6例(18.75%),拔除双J管后随访,有2例残留结石移行至输尿管上段(结石距肾门大于6 cm以上)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结石顺利排出;另有1例残留结石下移至输尿管下段,在输尿管镜下行气压弹道碎石,将结石取出。1例孤立肾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行Ⅰ期取石,术后出现中毒性休克。其余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3讨论

孤立肾一般指先天性孤立肾、对侧肾切除留存肾和移植肾等。孤立肾担负着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等功能,一旦该肾梗阻,往往易导致急性肾衰。孤立肾梗阻由于起病急,肾功能损害进展快,可并发明显的全身症状,如血压增高、高钾血症等,急性梗阻的患肾功能80%以上是可逆的,若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而结石又是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进而导致肾功能不可逆受损的重要原因。

孤立肾肾结石治疗原则是尽早解除梗阻,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同时有效防治感染等并发症,促进机体恢复。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开放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和经皮肾镜取石(PCNL)等。传统开放手术可能导致肾功能永久丧失而风险极高;ESWL治疗相对简单,但存在排碎石过程中易形成石街而引起尿路梗阻以及反复多次冲击可导致肾累积性损伤等并发症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对孤立肾合并结石尤为明显[1]。传统的PCNL的经皮肾通道需扩张至F30~F36,通道过大,使过多的肾单位丢失,术中容易出血,结石残留率高,是一个争论的焦点。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MPCNL逐渐推广,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又得到新的发展。MPCNL使用的通道为F14~F16,而不是传统PCNL的F24~36,具有创伤与并发症少等优点[2]。Lahme等[3]报道利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19例肾结石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组自2003年开始利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技术,采用经皮肾单通道或双通道,扩张至F14~F16,在小口径的输尿管硬镜(F9.8)下行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后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疗效满意,与报道相似。

总结本组MPCNL处理孤立肾肾结石的经验和教训,应注意下列问题:

(1)穿刺点选择:它是MPCNL取结石的关键。穿刺点的选择一般定位于肾中盏,便于经皮肾镜进入输尿管内取石,同时便于进入上盏及下盏,将各肾盏内的结石尽量取出,从而减少了结石的残留。体表位置通常定位于腋后线与第11肋间交叉点,在理论上更接近从肾背侧的Blodl线穿刺进入肾盂,从而减少肾脏出血[4]。

(2)工作通道的建立:正确建立经皮肾通道是能够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步骤,合适的工作通道,不仅有利于孤立肾结石的处理,而且可以减少孤立肾肾单位的丢失,保护肾功能。有报道认为肾穿刺通道,特别是多通道,会造成大量肾皮质的丧失。而Clayman等[5]在1987年做了有关的动物实验,发现F36的肾穿刺通道使肾皮质的丧失只占全部肾皮质的0.15%。本组对双通道行MPCNL的4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发现其术后的ECT及肾CT与术前对比均无明显加重损害。尽管如此,笔者在处理孤立肾肾结石时,还是主张尽量应用单通道取石,减少肾单位的丢失,减少术中出血的几率。

(3)手术时机的选择:至于是Ⅰ期还是Ⅱ期取石,笔者对肾功能稍差[血肌酐(Cr)600μmol/L以下]、全身情况尚可、无尿路感染等合并症的患者行Ⅰ期取石。对肾功能很差[血肌酐(Cr)600μmol/L以上]、全身情况较差、合并尿路感染或糖尿病的患者,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同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控制血糖,7 d~10 d待肾功能改善后再行Ⅱ期取石。如果勉强进行Ⅰ期取石,脓肾的患者术中容易出血,为了使手术视野清楚,必要时加大灌注泵的水压与流量,容易引起肾实质的反流,造成菌血症或中毒性休克。本组1例孤立肾患者为铸型结石合并尿路感染,行Ⅰ期取石,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出现中毒性休克。

(4)穿刺引导的方式:一般采用C形臂X线与B超定位,可以根据术者习惯与医院条件选择。本组采用B超定位,效果满意,B超定位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便,无放射辐射之患,同时能检查周围脏器等优点。

(5)结石残留的处理问题:对于术后结石残留是否需要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目前仍有争论。本组术后肾内结石残留的6例患者,因考虑ESWL可能对肾有一定的影响,故未做进一步处理。随访中,有2例结石移行至输尿管上段给予ESWL治疗,结石顺利排出;另有1例残留结石下移至输尿管下段,在输尿管镜下行气压弹道碎石,将结石取出。

(6)其他:术前尽量控制合并症,术中尽量减少结石的残留,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MPCNL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出血少,结石清除率高,对肾脏功能影响很小[6],大部分肾脏功能损伤较重的患者术后肾功能有明显好转,极少数患者会有少许下降[7]。MPCNL具有疗效肯定、安全、实用、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对于开放取石术后残留及复发结石和并发梗阻性肾功能不全者明显优于其他方法[8],在处理肾结石并发梗阻性肾衰中,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因此,在有条件的医院应作为孤立肾肾结石并发梗阻性肾衰的首选治疗。

参考文献

[1]肖运政.不同冲击波源的ESWL对肾功能损害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3,23(1):56~59

[2]Tasca A,Ziatton F.Short-term and stabilized effects of percutaneous nenhrnlithotomyon the kidney[J].Eur Urol,1988,14(2):120

[3]Lahme S,Bichler KH,Strohmaier WL,et al.Minimallyinvasive PCNLinpatients with renal pelvic and calyceal stones[J].Eur Urol,2001,40(6):619~624

[4]李逊,曾国华,吴开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9):516~518

[5]Clayman RV,Elbers J,Miller RP,et al.Percutaneous nephrosto2my:assess-ment of renal damage associated with semi-rigid(24F)and balloon(36F)dilation[J].J Urol,1987,138(1):203~206

[6]曾国华,李逊,吴开俊.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03,9(9):4~5

[7]刘冠召,李逊,吴开俊.69例孤立肾肾结石的微创治疗[J].广东医学,2003,24(12):1325~1326

上一篇:测控保护装置下一篇:企业的绿色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