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资本

2024-09-04

有效资本(共10篇)

有效资本 篇1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的成功经验也在各经济体中发挥引导与推动作用。即便如此,各经济体对PPP模式的理解与运用仍存在较多差异,实施成效也参差不齐。尤其是如何运用成熟的PPP模式,高效、安全、可持续地推进本国和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重要议题。

我国监管部门提出的“政府与私人资本”概念,其表述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体现了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形势等方面的独有特点,较易产成歧义,容易误解为只关注非政府部门的资金,比如称其为“社会资本方”则更为贴切。根据国际通行表述及PPP模式的要旨,其表述也是有别于政府部门,以下论述均采用私人部门代替。

一我国PPP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

因政治及区域环境的不同,各国的PPP模式发展阶段差异较大。从灵活性和专业化程度可将PPP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发展中国家多处于第一阶段,灵活性低、专业化程度低。处于这一阶段的多为中国、印度、墨西哥、巴西等国。国家主要职能往往集中在建立政策和法律框架、对PPP具体的操作细节做出安排。PPP的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政府主导。这一阶段PPP模式多面临着政府私人部门合约关系不明确,风险无法有效规避。

多数发达国家处于第二阶段,灵活性和专业化程度适中。主要国家有希腊、新西兰、荷兰、西班牙、法国等。

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处于最高阶段,项目灵活性和专业化程度均很高。英国和加拿大的项目集中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而澳大利亚主要以基础设施为主导。

二要正确认识社会资本参与的根本目的与合作动力

PPP项目普遍具有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法律合同关系复杂等特点,加之风险分担机制的不对称性,使得项目前期谈判周期较长,实际收入减少,总体成本增加,项目融资能力减弱、现金流紧张带来财务压力,这些都束缚了PPP模式在很多新兴经济体的大规模发展。而其中最为关键的私人部门也饱受压力,始终面临多种风险敞口。

从参与PPP模式项目动机看,每个项目参与者都有不同层次动机和利益诉求。政府部门通常是利用民间资金解决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发挥私人部门的高效率,获得项目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改善设施和服务水平;而私人部门的动机主要是通过资金和管理优势,获取项目,赚取利润,并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不同参与者对项目特性的认知偏差往往会导致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参与项目的动机不当。因此,为避免以上问题,政府在做出应用PPP模式决定之前,应比较不同模式的优缺点,以提高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为标准,选择最有价值的融资方案。一旦决定采用PPP模式,应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估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应用PPP模式还需有合理分担项目风险和收益的考虑。对承包商而言,要成功获得并实施项目,最根本的就是要能够向公众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基础设施服务。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采取PPP模式就是要把尽可能多的风险转移给私人部门”(主要是政府部门的理解);“承担更多的风险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从而把承担风险看成是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主要是私人部门的理解)。

事实上,让私人部门承担其无法承担的风险,一旦风险发生时又缺乏控制能力,必然会降低提供公共设施或服务的效率,增加控制风险的总成本,包括政府的成本。只有达到最优风险分担时,才能达到效率最高和总成本最低。也就是说,合理的风险分担应该是在各方都能接受的区间内寻找一个最优风险分担量。

三推广应用PPP模式需要四大支柱

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市场发展趋势,做好PPP模式的推广应用,需要四大支柱提供支撑。

一是倡导能力建设。树立创新意识,激发领导力,制定PPP行业规划,挖掘私营部门的潜力,拓展员工能力,完善外部知识。

二是营造有利环境。建立政策、法律、监管和机制框架;有序制定和出台能够协助、指导和管理公私合作的公共政策。

三是项目开发。建立“政府指导、企业参与、专家评估”的三位一体的项目开发机制;引入必要的智力支持,包括咨询、专家、分析工具、融资成本或采购建议。

四是项目融资。以银行为主设计多元化的信用增级产品;建立信用担保机构;通过适应性补偿基金项目为公共部门提供融资支持。

四多措并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有效参与PPP模式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PPP模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系统研究。总体来看,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应遵循PPP模式的核心本质与基本理念,着重在以下方面采取必要的举措。

1.加强对PPP模式实质内涵正确理解的引导,厘清采用PPP模式的多重价值的优先次序。要重申PPP模式中社会资本在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的高效与专业价值,而不仅仅局限在融资行为上。破解这方面的桎梏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当然也与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地方政府财政负债压力、国家战略实施的紧迫性等密切相关。

2.在社会资本对参与PPP模式的高涨热情带动下,需要冷静思考和回顾两年来所推动的实施经验与教训。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横向的国际经验比较,对PPP模式推广应用的阶段性、适用性、有效性等进行缜密评估。需要注意的是,PPP作为传统交付模式的一种补充,仅在能够更好地实现在物有所值的情况下才得以使用,在公共投资中的比例只占少部分。即便是PPP运用较为成熟的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PPP投资占公共投资的比例也不超过15%。澳大利亚有约50%的基础设施由私营部门交付,但只有约10%~15%是通过PPP方式提供。

3.加强专门立法、指导监督、学习调研等措施,激发私人部门参与的积极性。成立政府主导的PPP管理机构和技术咨询机构,给予统一的指导和监督;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强对PPP知识的学习,做好有关PPP项目的法律规制与政策支持工作,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政府与私人部门都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做好市场预测工作。

4.引导私人部门理性参与PPP模式项目。不能抱有投机心理,试图利用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知识的弱点签订不平等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容易造成政府出现信用风险。项目公司与授予特许权的政府之间的项目协议应在科学、合理、定量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风险分担的基本框架与细则。

政府、私人部门、金融机构等参与各方要加强对项目的长期规划与可行性分析。提升构建项目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效益;坚持由风险控制力最强的一方承担的原则,例如项目施工风险由私人部门承担,政治风险、法律变更风险由政府承担。充分借助和发挥国际组织的专家经验与监督指导作用,保障PPP项目的安全有效运作。

5.制定更加合理的金融扶持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参与PPP项目,可以发挥中长期融资优势,为项目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并联合其他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拓宽PPP项目的融资渠道。对于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水利、污水处理、棚改等项目进行特殊信贷支持,如长期优惠利率贷款等。此外,政策性银行还可以提供规划咨询、融资顾问、财务顾问等服务,提前介入并主动帮助各地做好建设项目策划、融资方案设计、融资风险控制、社会资本引荐等工作,提高PPP项目的运作效率。

商业银行参与PPP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类:为项目提供信贷融资支持,以基金方式入股资本金。引入银行资金支撑项目的可持续运作,要重点设计严谨的信用结构和现金流分析,可以通过资金融通、投资银行、现金管理、项目咨询服务、夹层融资等方式参与PPP项目。在PPP产业基金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与地方政府和项目运营方签订产业基金合同,对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并且收益率较为合理的基建项目进行合作,通过设立有限合伙制PPP产业基金的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中国家多处于第一阶段,灵活性低、专业化程度低。

政府、私人部门、金融机构等参与各方要加强对项目的长期规划与可行性分析。

有效资本 篇2

根据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除特殊规定外,公司注册资本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即出资金额可以由股东(发起人)自行决定。且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需要取得前置许可的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商事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对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一系列的改革降低了创业成本,为广大投资者设立公司提供了便利。在“一元即可创业”“漫天认缴注册资本”等热点背后又有什么样的风险,股东(发起人)又该如何出资才是理性且符合法律规定呢?

一、关于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1.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在我国的发展沿革

2006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实缴登记制。即在公司设立之前,股东的所有出资必须完全缴付到位。公司登记机关通过审核《验资报告》,确认出资完全缴付到位,才能核发营业执照,公司成立。实缴登记制的好处是便于监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通过营业执照向交易方传达公司资本实力的信息,弊端是公司设立成本太高,且易导致资本闲置。

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公司法》,适当放松了注册资本缴付要求。规定首次出资额只要不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即可,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这实际上是实缴登记制向认缴登记制的过渡。

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公司法》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就是在公司设立时,由公司股东(发起人)对其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进行自主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

2.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益处

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公司、公司股东(发起人)在注册资本管理方面增加了一系列权利,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现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为投资主体松绑,释放其投资创业活力。

(1)低门槛与可零首付。由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理论上说可以“一元钱办公司”。由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理论上说可以“零首付”。利于有创业愿望的投资者以最小的风险尽早开始创业。

(2)自主决定货币出资比例与出资期限。原法律限定了货币出资比例(股东以货币形式出资的总额至少应占公司注册资本的30%)。改革后,由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出资方式和货币出资比例,对于高科技、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创新型企业可以灵活出资,提高知识产权、实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形式的出资比例,克服货币资金不足的困难。原法律规定,公司全体股东的出资最晚应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改革后,由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出资期限,不再限制两年内出资到位,可以是三年、五年、十年,分次分批,从而可以提高公司股东(发起人)的资金使用效率。

3.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仍实行实缴制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是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方向。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国家对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人、直销企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融资性担保公司、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劳务派遣企业、典当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27个行业,暂按现行规定执行,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这主要是考虑到一些特定行业由于行业自身和政府管理的特殊性,对其实缴注册资本的要求较高,特别是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普遍对金融机构实施审慎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具备相当数量的实缴资本,以维护金融稳定。

二、股东应如何确定出资额

根据新《公司法》规定,出资金额可以由股东(发起人)自行决定。于是有出资人认为,股东(发起人)可随意认缴注册资本金并可无期限的履行出资义务,或者为了让注册资本更“美观”,也会出现出资人恶意认缴的现象。《公司法》修订后降低了股东投资门槛,但不意味着减轻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责任,只是股东的出资义务更多源于股东之间的约定,而非法定。当股东不履行约定的出资义务达到根本违约程度时,其他股东可以追究未出资股东相应的法律责任,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直至解除其股东资格。

(一)股东应合理认缴注册资本金

“认缴”不等于“不缴”,最终还是要缴,是按照股东间达成的契约来缴。如果股东只认缴,不实缴,公司就是空壳。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并没有改变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责任的规定,也没有改变承担责任的形式。股东(发起人)要按照自主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的认缴出资额、约定的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向公司缴付出资,股东(发起人)未按约定实际缴付出资的,要根据法律和公司章程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股东(发起人)没有按约定缴付出资,已按时缴足出资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公司本身都可以追究该股东的责任。如果公司发生债务纠纷或依法解散清算,没有缴足出资的股东(发起人)应先缴足出资。因此,这就要求公司的股东(发起人)在认缴出资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所具有的投资能力,作出符合理性地作出认缴承诺,并践诺守信。

(二)关于虚报注册资本或虚假出资

虽然对于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罪以及抽逃出资罪等目前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但是对于虚报注册资本的行为,我国《公司法》第198条、第199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64条、第65条以及《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15条、第16条的相关规定,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三)关于股东未按规定缴纳出资或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

1.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可以要求补足出资并承担违约责任,该主张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根据《公司法》第28条第2款,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1款,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19条第2款,公司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返还出资,被告股东以诉讼时效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参考案例:林山与覃世松以及田东县桂松酒精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纠纷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再审<2013>民申字第1102号民事裁定书)

2.公司可以通过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议可以对违反出资义务股东进行合理限制

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6条、第17条的相关规定,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公司根据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对其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作出相应的合理限制,该股东请求认定该限制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参考案例:北京京泰恒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王思新公司决议效力确认纠纷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2014)二中民终字第05394号民事判决书)

3.公司可以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

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7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该股东请求确认该解除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前款规定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在判决时应当释明,公司应当及时办理法定减资程序或者由其他股东或者第三人缴纳相应的出资。在办理法定减资程序或者其他股东或者第三人缴纳相应的出资之前,公司债权人依照本规定第13条或者第14条请求相关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7条中规定的股东除名权是公司为消除不履行义务的股东对公司和其他股东所产生不利影响而享有的一种法定权能,是不以征求被除名股东的意思为前提和基础的。在特定情形下,股东除名决议作出时,会涉及被除名股东可能操纵表决权的情形。故当某一股东与股东会讨论的决议事项有特别利害关系时,该股东不得就其持有的股权行使表决权。

(参考案例:宋余祥诉上海万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公司决议效力确认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团委联合组织的“‘促公正·法官梦’第二届全国青年法官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4.公司债权人可以主张没有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清偿公司债务

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注册资本的出资义务的情况下,公司的债权人主张债权时可一并要求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承担责任的请求。《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2款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参考案例:陈明昌与彭月群破产清算一案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南市民二终字第68号民事判决书)

5.管理人对债务人的股东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应当要求缴足

对于破产企业的出资人应当出资而没有缴纳或缴纳后又抽回的,管理人应向出资人追回。约定的认缴期限未到的,视为缴纳期限已到,不受章程中规定的期限限制。注册资本金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然而实践中有些出资人在投资后抽回资金,甚至在企业登记时就弄虚作假,根本没有投入应投资金。管理人在清理破产企业财产和审查破产企业资金账目时,如果发现出资人应投入的资金没有投入或投入后又抽回的,应依法追回,并列入破产财产,《企业破产法》第35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出资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管理人应当要求该出资人缴纳所认缴的出资,而不受出资期限的限制。

三、股东的出资方式有哪些

关于公司的出资方式,1993年《公司法》第24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此时,股东以非货币出资,“限于法律规定”的方式,即法律规定了非货币出资的范围,只有法律规定的非货币财产才能作为出资。1999年、2004年《公司法》沿用此规定。而依照2005年《公司法》第25条的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可见,修订后的公司法允许股东以“不为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方式进行非货币财产的出资,即采取开放式的做法,只要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且可以转让的财产,均可以作为非货币出资。2013年《公司法》第27条沿用了2005年《公司法》的规定。

(一)以货币形式出资的

以货币资金出资,无需进行任何评估作价,并且公司可运用该货币资金购买所需要的财产物资、专利技术,用于投资及支付各项费用、偿付债务,具有极大的财务灵活性。同时,货币资金出资一般不会出现出资溢价问题,可以简化财务处理手续。因此,货币资金是出资者所采用的最普遍、最直接的出资方式。

根据法律规定,各出资人按各自认缴的出资比例分别投入资本金的,分别提供银行出具的进帐单原件。各出资人应当按各自认缴出资的出资时间足额缴纳资金。此外,出资人应为章程中所规定的投资人。因此,股东在银行临时帐户投入资本金时,最好经由自己账户划出,或者以现金交割;若是他人代为缴纳出资的,在银行单据“用途/款项来源/摘要/备注”一栏中注明“某某股东的出资款”或要求公司出具相关收据。若涉及到以非本位币(即人民币)出资的,则需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折算汇率和手续费的承担可避免出资的损失和纠纷的发生,降低出资不足的风险。若涉及到他人代为出资的,则需要另行签订协议对出资款予以说明,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在缴纳出资后,应要求公司出具出资证明书。

(二)以非货币形式出资的 1.以债权出资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号)》规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认定债权出资有效:

(1)在一般情况下发起人不得单纯以其对第三人的债权出资,即发起人不得以对拟设立公司以外的债权出资。若是债权人与债务人自愿达成债权转股权协议,且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应当确认债权转股权协议有效。

(2)政策性债权转股权,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处理。

根据《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的规定,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时,经批准或者与债权人协商,可以实施债权转为股权,并按以下规定处理:

a.经国家批准的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债权,可以实行债权转股权,原企业相应的债务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企业相应增加实收资本或者资本公积。经银行以外的其他债权人协商同意,可以按照有关协议和公司章程将其债权转为股权,企业相应增加实收资本或者资本公积。

b.改建企业经过充分协商,债权人同意给予全部豁免或者部分豁免的债务,应当转作资本公积。

对于债权能否作为公司出资的问题,根据2011年《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已失效)第2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债权转股权,是指债权人以其依法享有的对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债权,转为公司股权,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行为。以及《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2014)第7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其依法享有的对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公司的债权,转为公司股权。转为公司股权的债权应当符合下列情形之一:(1)债权人已经履行债权所对应的合同义务,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者公司章程的禁止性规定;(2)经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或者仲裁机构裁决确认;(3)公司破产重整或者和解期间,列入经人民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或者裁定认可的和解协议。用以转为公司股权的债权有两个以上债权人的,债权人对债权应当已经作出分割。债权转为公司股权的,公司应当增加注册资本。

目前的司法主流观点依然认为,这里的“可以作为公司出资”仅限于针对目标公司的债权,如果股东以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债权出资,依然会被认定为出资无效。但是笔者认为,根据《公司法》第27条的相关规定,债权属于可以评估作价并可依法转让的资产,无论其是对目标公司的债权还是对第三人的债权,都可以进行债权转让,债权人用所得的债权转让款出资,视为使用货币出资。

2.以股权出资的

股权出资,是股东依据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用其持有的在其他公司的股权作价出资,设立新公司的行为。新公司设立后,股东将其在其他公司的股东权益转让给新公司,使其成为新设公司财产的一部分。近年来,股权出资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出资形式,以股权置换完成对新公司的出资是许多投资者优先选择的出资方式,尤其是在上市公司组建过程中。

可否以股权出资以及什么样的股权可以用来出资,依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1条规定,出资人以其他公司股权出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出资人已履行出资义务:(1)出资的股权由出资人合法持有并依法可以转让;(2)出资的股权无权利瑕疵或者权利负担;(3)出资人已履行关于股权转让的法定手续;(4)出资的股权已依法进行了价值评估。股权出资不符合前款第(1)、(2)、(3)项的规定,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请求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该出资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间内采取补正措施,以符合上述条件;逾期未补正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股权出资不符合本条第1款第(4)项的规定,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请求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本规定第9条的规定处理。以及《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六条股东或者发起人可以以其持有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公司股权出资。以股权出资的,该股权应当权属清楚、权能完整、依法可以转让。具有下列情形的股权不得用作出资:(1)已被设立质权;(2)股权所在公司章程约定不得转让;(3)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股权所在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应当报经批准而未经批准;(4)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不得转让的其他情形。

3.以不动产出资的

在使用不动产出资的情况下,应当确定是可以进行转让的不动产,比如对于划拨土地进行的出资,就会受制于划拨土地用途及转让的限制,而需要在投资之前确定其可行性。同时,在确定出资金额方面,需要以评估作为基础,并不能故意的高估或者低估不动产的价值,而应当在评估的基础上协商作价并评估,其作价额可以小于或者等于评估额,为了维持资本充实这一基本原则,不能大于评估额。

根据《公司法》第28条的相关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以不动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在以土地使用权、房屋进行出资的情况下,出资股东应当及时将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变更至所设立的公司名下。在以机械进行出资的情况下,也需要及时的将机械交付于所设立的公司,因此,凡有产权登记证照的应当将出资资产的证照过户到所设立的公司名下。

依据《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相关规定,以房地产作价入股,与他人成立企业法人,房地产权属变更的属于房地产转让,房地产转让,一般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1)作价入股协议;(2)作价入股协议签订后30日内持房地产权属证书,当事人的合法证明,转让合同等相关文件向房地产所在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申报成交价格;(3)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提供的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并在1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书面答复;(3)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实申报的成交价格,并根据需要对转让的房地产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4)房地产转让当事人按照规定缴纳各项税费;(6)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发过户单。

4.以无形资产出资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与《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以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有一定限制。即无形资产必须符合可以用货币估价和可以依法转让的要求,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等作价出资。

(2)涉及到以非专利技术出资的,应以法定方式向公司交付该技术以及公司在使用该技术上有无存在障碍。

(3)涉及到以专利权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出资的,应注意其剩余保护年限及是否许可第三人使用的情况、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4)如以专利、商标、设计、技术成果等出资,必须明确其权属,特别是要说明是否属于职务成果。

(5)应评估作价。

5.以实物资产出资的发起人以实物资产出资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以实物折价入股的,其出资应当是能用于该公司生产经营的物品,包括交通工具、办公用房、办公用品、生产经营设备、原材料及产品等。同时,用于出资的实物资产不得设定担保。

(2)实物资产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并作价折股。

(3)实物资产必须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

(4)以经营性资产出资,应同时将与该业务密切关联的商标、特许经营权一并投入公司。

(5)以海关监管货物出资,必须补税或过监管期之后。

6.以保险资金出资的

保险公司以保险资金出资的,根据2010年保监会出台《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管理办法》(暂行办法)的规定,明确了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的两种投资形式——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即保险公司直接向投资对象进行投资并以出资人名义直接持有投资对象的股权,此与券商直投业务的概念相似;间接投资形式下,保险公司通过投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来实现投资目的,保险公司并不直接对投资对象进行投资,而是与具备丰富投资经验的管理机构开展投资合作,以充当股权投资基金财务投资人的身份获取投资回报。

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不同投资形式下,《暂行办法》对保险公司设置了不同的门槛准入要求。根据《暂行办法》第9条和2012年,保监会出台《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通知》(以下简称“《2012年通知》”)的规定,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股权,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管理制度、决策流程和内控机制;(2)具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开展重大股权投资的,应当具有较强的并购整合能力和跨业管理能力;(3)建立资产托管机制,资产运作规范透明;(4)资产管理部门拥有不少于5名具有3年以上股权投资和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开展重大股权投资的,应当拥有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5)上一会计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开展投资后,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应当及时调整投资策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相关风险;(6)上一会计净资产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7)最近三年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而在间接投资形式下,则不再强制要求符合上述第(1)条和第(6)条,第(四)条投资专业人员要求亦放宽到拥有2名具有3年以上股权投资和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即可。

根据《暂行办法》第12条的规定,保险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资股权,该股权所指向的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依法登记设立,具有法人资格;(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资质条件;(3)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诚信记录和商业信誉良好;(4)产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或者是战略新型产业,或者具有明确的上市意向及较高的并购价值;(5)具有市场、技术、资源、竞争优势和价值提升空间,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现金回报,并有确定的分红制度;(6)管理团队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与其履行的职责相适应;(7)未涉及重大法律纠纷,资产产权完整清晰,股权或者所有权不存在法律瑕疵;(8)与保险公司、投资机构和专业机构不存在关联关系,监管规定允许且事先报告和披露的除外;(9)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根据《暂行办法》,在直接投资形式下,投资范围仅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的股权,而《2012年通知》则将该范围扩大至能源企业、资源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现代农业企业、新型商贸流通企业的股权,且该股权指向的标的企业应当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从《暂行办法》的立法精神来看,直接投资形式下的可投资范围显示出相对保守的态势,其限于投资与保险业务相关的业务主要是考虑到直接投资下投资风险相对较高,而通过业务联动来实现风险控制和保险资金反哺相关行业发展的目的。

而在间接投资形式下,如保险资金对投资基金进行投资的,要求投资项目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确定的投资目标、投资方案、投资策略、投资标准、投资流程、后续管理、收益分配和基金清算安排;(2)交易结构清晰,风险提示充分,信息披露真实完整;(3)已经实行投资基金托管机制,募集或者认缴资金规模不低于5亿元,具有预期可行的退出安排和健全有效的风控措施,且在监管机构规定的市场交易。

四、其他

1.债转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债转股现象多现于PE机构与目标公司,或者互联网金融机构与目标公司之间,由于我国对于企业间拆借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借款合同的效力与处理结论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所以在设计债转股框架时应尽量回避直接由PE机构与目标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因为PE机构与目标公司直接签订的《借款合同》存在被认定无效的可能性,那么基于《借款合同》产生的,PE机构与目标公司的股东签订《股权质押合同》,PE机构与目标公司签订《债转股协议》及《增资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此种情况一旦发生,基于前述合同的期待性权利与保障均将无法实现。

所以在设计债转股模式时,应尽量选择通过金融机构委托贷款,在委托贷款法律关系中,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系委托代理关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2条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依据此规定,在委托贷款法律关系中,委托人向借款人充分披露代理关系时,受托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借贷法律关系直接约束委托人与借款人。据此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中体现了如下倾向性意见:因委托贷款协议对债权人、诉讼主体等内容约定明确,使得委托人直接向借款人采取诉讼、仲裁等在内的方式主张权利的依据更为清晰、充分。因此,委托贷款的法律文件中,应对权利义务主体、诉讼主体作明确界定。

2.法律规定限制转让的股权不可用于股权出资

本文前述出资人可以股权出资,但是限制流通的股权可否作为出资呢?限制流通的股权包括受其他股东或审批机构意志、因现行法律规定的约束而受限制等类型。如《公司法》第71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应经其他股东过半数通过。另一类是《公司法》和《证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限制,如《公司法》第141条规定的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证券法》第98条规定:“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如果公司章程对股东转让股权或股份有特别限制和要求的,股东以股权出资时,不得违反这些规定,这类股权同样不具备股权出资的适格性。此外,国有股的转让通常需要有关审批部门的审批同意。

前述《公司法》第71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受其他股东意志限制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合因素,为保障公司经营稳定而设。第141条第1款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份转让期限限制的规定,是因为发起人在股份公司中具有特殊地位,一方面为了保障公司成立初期的财产稳定,同时也避免发起人借设立公司损害其他股东利益。证券法、中小企业股权转让规则中对于股权转让的限制,亦是对于公司资产稳定,保证其持续经营的有效措施。因此,法律对股权转让的限制应当适用于股权出资。

3.设定担保的财产出资

在以设定担保财产作为公司出资时,不存在“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情形,因此,有观点认为,设定担保的财产是不能作为公司出资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公司注册资本登记规定》以及山东省高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条都有相关规定,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作价出资。我们认为,不能当然认为以设定担保的财产出资无效,如果担保物权人同意,或者虽然没有担保物权人同意,但是出资人在出资之后又解除了财产上的权利负担,担保与公司出资是互不影响的。

但是出资人在交付公司后,能够及时清除担保权的,则应认定其履行了出资义务。其实《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8条已经明确了基本态度,出资人以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资,或者以设定权利负担的土地使用权出资,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主张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间内办理土地变更手续或者解除权利负担;逾期未办理或者未解除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出资人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类似的规定在该司法解释第11条关于以设定权利负担股权的出资问题中,得以体现。由此可见,最高法并未因设定权利负担而否定出资行为的效力,只不过要求出资人进行一定的补正。

4.无权处分的财产出资

出资人用自己并不享有处分权的财产进行出资时,该出资行为的效力不宜一概予以否认。因为无权处分人将其不享有处分权的财产进行公司出资,属于无权处分行为,若公司取得资产时系善意,应当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对此《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第1款也规定,出资人以不享有处分权的财产出资,当事人之间对于出资行为效力产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予以认定。这一方面有利于维持公司资本,保障交易相对人的利益,另一方面能兼顾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5.犯罪违法所得财产的出资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对以贪污、受贿、侵占、挪用等违法犯罪所得的货币出资取得股权的法律后果进行了规定,即在否定出资人股东资格的前提下,对其股权“采取拍卖或者变卖的方式处置”。对实践中出资人用贪污、挪用等犯罪所获的货币用于出资的,应防止将出资的财产直接从公司抽出的做法。对货币这种特殊的动产,民法理论上一般均认为占有人具有处分权,出资人即使通过贪污、挪用等犯罪手段取得货币,也不宜认定出资人构成民法上的无权处分,所以在其将货币投入公司后,公司取得货币的所有权。在追求犯罪行为的责任时,不宜直接从公司抽回货币。而且,货币是典型的种类物,用处置出资人就该货币形成的股权后获得的价款补偿受害人,同样可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这种做法既符合民法的一般原理,又能同时兼顾公司、公司债权人与犯罪行为受害人的利益。所以《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规定在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追究、处罚时,法院应采取拍卖或者变卖的方式处置上述股权。

6.土地使用权剩余年限的出资问题

根据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可以用土地使用权出资。土地使用权不同于土地所有权,其具有一定的存续期间即年限,股东(发起人)将土地使用权出资实际是将土地使用权的某部分年限作价用于出资,股东(发起人)可以将土地使用权的全部年限作价用于出资,作为公司的资本。股东(发起人)将土地使用权的部分年限作价作为出资投入公司,在其他股东(发起人)同意且公司章程没有相反的规定时,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此时股东投入公司的资本数额应当是土地使用权该部分年限作价的价值。

在该部分年限届至后,土地使用权在该部分年限内的价值已经为公司所享有和使用,且该部分价值也已经凝结为公司财产,发起人事实上无法抽回。由于土地使用权的剩余年限并未作价并用于出资,所以发起人收回土地使用权是取回自己财产的行为,这种行为与发起人出资后再将原先出资的资本抽回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区别,不应认定为抽逃出资。发起人取回剩余年限的土地使用权后,公司的资本没有发生变动,所以无须履行公示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2009>民二他字第5号函)

7.外国投资者出资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2014修订)第22条,合营者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或者其他物料、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场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以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或者其他物料、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为出资的,其作价由合营各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确定,或者聘请合营各方同意的第三者评定。

第23条,外国合营者出资的外币,按缴款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或者套算成约定的外币。中国合营者出资的人民币现金,需要折算成外币的,按缴款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折算。

第24条,作为外国合营者出资的机器设备或者其他物料,应当是合营企业生产所必需的。前款所指机器设备或者其他物料的作价,不得高于同类机器设备或者其他物料当时的国际市场价格。

第25条,作为外国合营者出资的工业产权或者专有技术,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能显著改进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2)能显著节约原材料、燃料、动力的。

第26条,外国合营者以工业产权或者专有技术作为出资,应当提交该工业产权或者专有技术的有关资料,包括专利证书或者商标注册证书的复制件、有效状况及其技术特性、实用价值、作价的计算根据、与中国合营者签订的作价协议等有关文件,作为合营合同的附件。

第27条,外国合营者作为出资的机器设备或者其他物料、工业产权或者专有技术,应当报审批机构批准。

第28条,合营各方应当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缴清各自的出资额。逾期未缴或者未缴清的,应当按合同规定支付迟延利息或者赔偿损失。

第29条,合营各方缴付出资额后,应当由中国的注册会计师验证,出具验资报告后,由合营企业据以发给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载明下列事项:合营企业名称;合营企业成立的年、月、日;合营者名称(或者姓名)及其出资额、出资的年、月、日;发给出资证明书的年、月、日。

8.非货币财产出资未办理过户或交付等手续的法律后果

需办理权属变更手续的非货币财产,没有履行过户手续将如何处理,属于司法实务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如出资人用房屋出资的,就分为出资后未办理过户手续的,未办理但已交付使用的和已办理但为交付使用三种情况。

未办理过户手续的,审判实务一般是责令当事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间内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如果在指定时间之内办理了权属变更手续的,那么可以认定瑕疵得到了弥补,请求分红的权利可以得到支持。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未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可以认定其已经违反了出资义务。实际上,常常由于客观障碍,出资人无法办理权属变更手续,甚至有的情况下房屋都不是出资人的,但出资人以其自身名义出资,实际的房屋产权人知悉后主张房屋产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出资人在指定的期间内无法办理权属变更手续。此时,应要求当事人以货币或其他相当价值的财产出资,以弥补出资瑕疵。对于公司已实际使用房屋的情况,则应支付相关使用费用。

如何有效保护商业创意的资本属性 篇3

如同小刘一样,势单力薄的创业者通常希望寻找创业伙伴或者投资伙伴,补充自身或资金上或经营能力上的不足,从而增加创业成功的胜算。在双方达成合作共识之前,彼此肯定要基于商业创意进行充分、详尽的沟通。但在这一过程中,原始创意的拥有者对于自己的商业创意或者技术创意经常会遮遮掩掩,不敢与潜在伙伴进行直接沟通,从而最终影响到合作成果的达成。为什么呢?因为,他怕技术创意或者商业创意被剽窃。

众所周知,真正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往往来源于大量的智慧投入,是知识的复杂集合体,从而不会轻易地被复制。但是,商业创意却是脆弱的,其本身是没有办法保护的,如小刘的高校后勤市场化“第三方物流”方案就是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已经被许多人,包括小刘可能的潜在投资者熟悉,其与高校后勤的结合问题虽然是一个有效的商业创意,但创意点特别是真正有价值的创意点并不多。那么,在向潜在投资者透露对方考查该创意真正有独创意义的可行性所需的信息时,就一定要注意对该创意进行保护。然而创意本身又是难以保护的,这样,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保护创意的资本属性,确保创意人和以创意为基础的创业者的利益,从而在与投资商进行对话的时候能获得公平的礼遇,也就是像小刘所希望的一样,让投资人对于商业创意和技术内容作出合适的有利于自己的股份安排。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商标注册。商标是区别不同生产者或经营者所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标记,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小刘的高校后勤市场化“第三方物流”也可进行商标注册。麦当劳、肯德基并没有任何有技术含量的产品,他们的最初商业创意仅仅是为司机等蓝领阶层提供快速、便捷、卫生的食品,它们正是靠商标来保护自己的经营服务特色。当然,麦当劳、肯德基已经超越了普通商标的概念,其品牌价值已经赋予了商标无形资产,也就是它已经拥有高额的资本属性。但是,我们要深刻的意识到其对外特许经营的基础就是商标的资本属性。但商标的权利关键在使用。

二、专利申请。如果您的商业创业是基于一项技术发明,我们建议你尽早申请、注册技术专利,尤其是对独有设计和新型实用专利,因为您的业务今后的成功很可能就依赖于这样一个专利的保护。而在每个行业,都会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试图阻止一项对其不利的专利被批准,所以如果有可能小刘应尽早进行“第三方物流”的专利申请。但是,还需要提醒你的是:当一项专利需要通过公布你的创意来进行保护的话,该专利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你一定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你的专利是否可以被别人轻易地加以改进,从而导致他人的胜出?例如,可口可乐的配方至今仍是一个秘密,也从来没有获得专利,但可口可乐的味道很难被模仿。

三、版权保护。很多产品往往够不上申请专利的标准,但它却是企业或个人投入了成本自行设计的,为了保护这一创意产品,就需要用到版权保护。我国的版权保护法律制度正在逐步完善,除了著作权法以外,还有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专项法规。马克思在150年前提出的“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理念,在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已经部分成为现实。如果您作为一名自由软件工程师,如果有市场价值或者潜在市场价值的产品,一定要记得给您的软件产品申请版权保护。譬如小刘,最有效的办法或许就是自己再投入一定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完成“第三方物流”软件的开发,并申请版权保护。如果您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或者独立研究的学者,或许您还需要对您的书稿进行版权保护。国际知名的特劳特咨询公司,其最具价值的核心资产可能就是特劳特先生的《定位》一书,特劳特咨询公司在全球的业务运营正是以此为蓝本。同时,《定位》也是公司最杰出的营销员,为公司赢得了全球声誉,也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铺平了道路。所以,我想对于特劳特而言,对《定位》一书的版权保护是公司最重要的事。

四、制度保护。在知识经济环境中,员工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本,规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可以有效预防知识产权纠纷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比如企业与员工除了签订劳动合同以外,还要签订保密协议、同业竞争限制协议;在企业投入力量研发之前,先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等。我们强调个人有积极地意识对自己的知识成果,商业创意和技术设想进行合理、合法和必要的保护,但是我们反对部分技术人员利用企业的研发条件,变相剽窃企业知识成果。如,有部分员工在产品研发成功以后,其就携带研究成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或者以科技成果入股,参与新企业的内部创业,攫取非法利益。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譬如沸沸扬扬的华为技术员工跳槽事件,但是似乎还是没有引起许多创业者和企业的重视。

五、保密协议。法律要求律师、托管人、银行职员等所有的人对客户的业务保守机密。风险投资家也同样对保守秘密非常重视,因为一个人一旦有了“偷猎”创意的名声,就很难再迅速地获得任何新的创意了。对于一名正在寻求合作或者融资的创业者来说,要求阅读您的商业计划书的专业人士签署保密协议也是重要的,千万不要因为所谓的信任或者其它原因而放弃这一权利。特别是在您参加什么商业计划大赛时,对所涉及的教练、服务供应商和评委都要要求签订保密协议。因为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所以如果你能够保证你的商业创意是商业秘密则你就可以援用此条规定请求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是,像所有法律文件一样,保密协议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还会有在法庭上难以举证的违反协议的灰色地带。对于小刘来说,其商业计划要转化为真正的创业行动,其商业创意必须经历“阳光”,始终遮遮掩掩并不是办法,关键是如何通过法律、法规来降低被剽窃的风险,那么要求其潜在的投资者或合作伙伴签署具有法律效应的保密协议是个不错的保护措施。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方法来保护权益。

六、万一创意被盗,你还可以援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请求工商行政部门对未经许可披露或使用你的商业秘密的竞争对方进行处罚。但关键的问题在于你能够保证你的创意是商业秘密。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首先你要证明你的创意具有商业价值(这一点在有人非法使用你的创意时,你可以以对方因为使用你的创意而增加的营利作为证据);其次你要采取一些保密措施,并注意保留自己采用保密措施的证据,最好能够证明侵害你利益者的确是从你处获得该创意的,即对方是明知创意为商业秘密而非法利用的;最后你可能要证明你自己也有意于利用该创意进行经营活动,获取收益。

有效资本 篇4

关键词:实体企业,资本市场,产融结合

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意义及当前实体企业的融资困局

(一) 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意义

1、弥补企业资金短板, 实现企业战略性扩张。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我国企业需要同资本雄厚、管理先进的国际企业同台竞争, 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企业将有效弥补资金短板, 能够与国际企业相互争锋。此外, 一些实体企业的过快扩张和采取铺货的分销策略也使得企业流动性短缺, 资金压力骤增, 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以获得相应的快速发展机会。

2、开发新经济增长点, 提高资本利用率。

进入资本市场后, 企业通过融资满足主营业务日常经营需要的同时, 还可利用这些资金进行多元化投资活动, 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业务方向, 使得企业由单一的公司发展成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如新华联通过信托募集8亿资金, 实现由过去单一的住宅地产向“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地产”的多元化经营转型。

(二) 当前实体企业的资本市场困局

1、融资渠道过窄。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渠道、立体化的复合资本资本市场, 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债券、风投、信托等, 但这些融资渠道的进入却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和限制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如主板市场对企业上市条件要求颇为严格, 中小板和创业板虽然要求相对宽松, 但是也有许多限制条件。其他融资渠道也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设限, 一些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很难通过这些融资渠道进行融资活动, 大部分企业只能通过传统的银行贷款进行融资。

2、风险隐患较大。

有些企业借壳上市, 在股市上通过进行财务报表修饰、释放所谓利好消息等进行弄虚作假, 扰乱股市, 造成股市泡沫严重。加之信息不对称和缺乏透明度、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缺位等, 导致证券市场的管理较为混乱, 资产泡沫化倾向严重, 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 作为企业融资重要渠道的银行, 其自身监管也存在不少漏洞, 一些银行将贷款批给泡沫化严重的房地产行业或者其他高风险行业, 以追求高的利益收入, 导致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增加, 风险系数加大, 给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风险。

3、信用体系不完善。

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的企业信用体系并不完善, 缺乏对企业的客观信用评级和融资指导建议。一些企业在想方设法获得资金来源后, 对资金的使用、处分和收益并没有做过多的考量, 只是盲目引进大量资金, 最后导致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规划和利用, 资金投入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如企业借贷资金后, 并不及时进行归还, 或者企业通过上市筹得资金后, 没有进行合理的资金规划和管理, 导致资金没有发挥资本效益, 利用率低, 从而给投资人带来机会损失。

二、实体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分析

(一) 内部融资渠道

内部融资渠道即是企业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资金筹措以及在企业发展阶段过程中通过资金积累来获得融资资本。内部融资渠道的优点是安全、抗风险能力强, 且方便快捷、融资成本极低。企业在开创初期, 很多都是通过内部融资渠道进行资金筹措, 以应对企业发展资金问题。但是, 目前很多企业由于自身管理水平较低、经营模式存在缺陷和产品附加值过低, 导致企业资金积累缓慢, 难以积累足够有效的资金去扩大企业规模。因此, 企业应该提高管理水平, 降低内部成本;同时注重提升产品附加值, 此外企业还应改变传统的赊销的铺货模式, 向零库存模式进行转变。

(二) 直接融资渠道

1、股票市场。

我国目前虽然存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上市融资渠道, 然而, 一方面这些融资渠道本身对企业的持续经营时间、资本规模、经营业绩都具有较高要求, 另一方面, 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仍不完善, 很多机制还不健全, 企业在进入股票市场中面临的融资成本过高、管理风险较大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导致很多企业难以进入股票市场。因此,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鼓励科技创新等, 加快向股票资本市场靠拢, 进而取得股权融资。

2、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较高, 对企业的资本规模和经营业绩有较高要求, 如股份公司净资产额不低于3000万, 有限公司不低于6000万等, 使得不少企业望而却步, 难以进入债券融资市场。目前, 我国的债券市场主要由上市企业和国企所垄断, 其他企业很难进入债券融资渠道进行融资。

3、股权投资市场。

股权投资又称为风险投资, 是投资者或机构向未上市公司提供资金获得一定比例股权, 以期等待公司上市后通过出售股票方式收回投资。我国的股权投资市场近几年呈快速发展趋势, 2011年中国企业共获得60亿美元的风险资本股权融资, 追平欧洲, 排名世界第二。目前, 我国的股权投资市场还刚刚起步, 发展并不成熟, 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等并不完善, 而且, 很多风险投资出于自身利益和风险考量, 往往只倾向于一些较大的短期项目, 导致一些企业难以获得风险投资融资。

(三) 间接融资渠道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的传统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也以银行业为主导。然而, 从具体实践上看, 银行贷款存在审批复杂、贷款额度不高、融资成本不低等困难, 而且银行贷款审批偏向于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 对一些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则表现冷淡甚至不予贷款, 导致这部分企业难以进行有效融资。

2、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市场是不少企业在银行渠道之外的融资选择。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难题, 同时盘活了民间的存量资本, 实现了双赢局面。然而民间借贷存在融资成本过高、安全风险较大等问题, 而且民间借贷的合法性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存在法律风险, 这些都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的不可控风险因素。

三、对企业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思考

(一) 加强公司治理, 提高企业经营水平

企业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健全法人制度, 才能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现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 实现对企业管理的有效监控和提升, 才能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和增强企业的外部融资实力。企业应加强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 积极进行市场调研, 研究市场需求, 推动产品升级和创新,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在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 也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资本收益, 吸引外部资本。

(二)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金融、管理人才

高层次的金融、管理型人才能够给企业带来先进的资本管理理念和知识, 能够拓宽企业的眼界, 提高企业的资本利用意识。企业应该积极从外部引进高层次的既懂管理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 推动企业内部树立对资本市场的正确认识, 增强企业对利用资本市场的信念和能力。同时, 企业应加强对现有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提高内部后备人才队伍素质, 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海南康芝药业公司在2010年引进高级职业经理人吴胜, 吴胜在加盟康芝药业后, 开始积极运作资本市场, 并最终成功促成康芝药业于2010年5月26日成功在深圳交易所上市, 成为海南省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制药企业。

(三) 依据经营实际, 合理利用资本市场

企业应找准自身定位, 依据自身经营实际, 合理利用资本市场。企业应对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发展方向、内部管理等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 然后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 选择合适的资本市场融资策略。如对于产品附加值较高、科技形象凸出的小规模企业, 其可以通过留存收益获取内部融资、加强管理实现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吸引风险投资等进行资本市场融资。对于管理水平较高、经营业绩良好的大型企业, 则可以推动其在主板上市, 以获取融资。而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经营业绩一般的企业, 则可以选择通过银行贷款或者民间资本进行融资。

(四) 改善外部环境, 健全企业融资体系

首先, 改善相关政策环境, 健全法规制度。制度是企业生存的保障, 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立足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要求, 出台相关法律规章制度, 制定优惠政策, 以促进企业能够有效安全利用资本市场。其次, 加强政策性融资渠道建设。政府可以成立相关的政策性银行, 为一些难以达到上市和银行审批要求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同时, 政府应积极调研民间融资渠道, 通过试点运行及立法, 合理推广为民间融资渠道取得合法身份提供助力。最后, 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监管, 加大失信违法行为惩戒力度, 营造诚实守信的金融环境。

四、结论

当前, 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企业应该提高资本市场应用意识, 积极研究资本市场的类型和模式, 同时改革自身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管理形象, 合理选择和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实现产融结合, 为企业的做大做强做久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颖.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J].商业经济.2011 (23)

有效资本 篇5

摘要:资本既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前提,又是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资本运营是企业迅速实现资产增值,做大做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探求提高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效果的途径,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湖南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本运营;中小企业;有效途径

由于中小企业自我积累非常缓慢,缺乏国家投资,企业要想创出一条新的迅速实现资产增值之路,做大做强,必须采用最有效的手段,而资本运营就是中小企业发展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湖南中小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既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理念和体制问题,也有中小企业在资本运营操作上的缺陷问题,还有宏观经济环境问题。为此,必须探求提高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效果的途径,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湖南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本运营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

所谓资本运营,是企业以资本为基础,对其所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存量资产变为已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通、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运营,从而使企业以一定的资本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增值。资本运营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涵盖整个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既包括证券、产权和金融,也包括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运作,还包括科技的参股。对中小企业来说,资本运营是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以资本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管理机制。

二、湖南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有效途径

1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现代租赁业代表,本质上属于一种与银行信贷、保险并列的金融手段。它是在分期付款的基础上,引入出租服务中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特性,租赁结束后将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的现代营销方式。融资租赁承租人不需立即支付所需机器设备的全部价款,并可利用租赁物所产生的利润支付租金。目前全球近1/3的投资通过融资租赁完成。在现代金融产业中,租赁占据着与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同样重要的地位。融资租赁有多种实现方式。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可以采用出售回租的办法。它是指企业向租赁公司出售既有的固定资产,取得价款,同时又租回使用,使之继续产生效益,并通过逐期支付现金的方式最后又赎回该资产的一种资本经营方式。采用这种方法是为了在完全不改变对实物资产运用的条件下,靠它取得金融资产。实际这是一种盘活资本存量的方式,并不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融资租赁与抵押贷款不同,它属于非银行业务,可以不通过银行作为中介,也不需要他人进行信用担保,是一种直接利用社会资本的有利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它避免了从直接资本市场和银行筹资的困难,从而是可以操作的。

2并购重组

资本运营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捷径,资本运营的核心是兼并、收购、重组。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9月5日发出通知指出,为着力缓解当前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各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开展资本运营,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施并购重组,进行产业链整合,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虽保留法人资格,但变更投资主体的一种行为。广义的兼并即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接收合并。狭义的兼并相当于公司法和会计法中的吸收合并。收购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企业通过收买另一个企业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取得另一个企业控制权的产权交易行为。有三种方式:控股式收购、购买式收购、吸收式收购。重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力诸要素进行分拆、整合以及内部优化组合的过程。包括企业的合并、分立、转让、置换和公司制改建等多种行为,涉及业务重组、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职员重组、管理制度重组,其核心是资产重组。中小企业的资产重组必须通过改革所有制体系、改善所有制结构、建立起资本运营者的监督机制,提高资本运营的质量。其运营方式的重点是转让股权和资产重组。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政策法规逐渐规范,市场不断发展,运营方式出现了集中趋势,通过转让股权方式达到收购兼并其它企业,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营业绩的目的。通过资产置换、资产分拆、资产剥离、资产合并,以实现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优化配置资源的目标。同时要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促进资本运转、兼并,即以购买方式或承担债权债务,兼并劣势企业。发展新产业群,促使低效益企业生产要素向高效益企业流动,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规模资本效益,形成新的资本发展优势。

三、创业板融资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建立创业板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对于湖南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创业板进入股市是资本运作的有效途径。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指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创业板市场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有利于中小企业规范成长和无限创新,有助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改革。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进入股市,利用资本市场、资本经营带动企业经济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此外,中小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资本运营的形式。主要有:(1)参股。将企业的部分资本参入其他股份制企业,让企业已有的存量资金充分发挥作用;(2)合资合作。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3)与大企业挂靠联营。借外力扩大资本存量,既运营国内资本又运营国外资本,通过引进外资提高企业和科学技术及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4)联合。通过资产转移、产权联合,促使分散资本向联合资本聚集,运行优势互辅,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5)租赁转让。通过出租或转让企业的闲散资本,使闲散资本的潜在价值发挥出来;(6)主辅分离,活化资本。把各类辅助I生生产车间和其他具有较强独立性的生产部门分离出来,盘活现有资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7)运营无形资产,创建企业名牌。管好用活企业信誉、商标和品牌等无形资产,实现企业经济实力与品牌优势有机结合;(8)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回笼,杜绝资本沉淀,保持常态的正常的资本运营。降低生产成本,这里讲的生产成本包括管理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检验资本运营成败的标尺,企业改革创新就是为了增产降耗,用较小的资本投入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发挥资本运营的作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处处都要精打细算,教育员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并有相关的制度加以约束,真正把资本运营落到实处。

有效资本 篇6

所谓资本运营,就是对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资本运营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分为横向型资本扩张、纵向型资本扩张和混合型资本扩张。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分为资产剥离、公司分立、分拆上市和股份回购。

二、资本运营对企业的好处

(一)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以后最大的特点是资产以价值形态体现,且流动性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实际是企业资本运行结构的调整,资产的流动性越强越容易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资本市场可以将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整合社会资源结合起来,实现大市场下的产业结构优化。

(二)解决低成本的发展资金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但任何一个企业都会考虑资金使用成本问题。当前资本市场融资成本比较低,而且油田企业有很多可以进行IPO的资产,上市后还可以不断的再融资,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经营上的压力,还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这是油田企业解决低成本发展资金的最佳选择。

(三)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压力来自于社会,这种压力对于改善企业管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就迫使企业下决心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风险投资,许多高新技术企业都是通过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有不少传统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转变成高新技术企业。因此,对于油田来说,进入资本市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捷径之一。

(五)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

资本市场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优秀的企业,有数千万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股民,企业一旦上市,就相当于树立起一块不需要成本的广告招牌,在市场上树立起形象。

三、大庆油田未上市企业资本运营的原则及目标

(一)基本原则

1. 符合国资委、中石油的产业政策导向

国资委对大型国有企业主营业务发展都有明确的产业政策,特别是对央企将采取不断优化主营业务,实现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逐步分离非主营业务,这为油田通过资本运营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 与油田的长远发展、制度创新相结合

现代企业制度是资本运营的基础,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资本运营只有与油田的长远发展、制度创新相结合,其作用才能真正得到有效发挥。

3. 资本的收益和风险对等原则

资本的收益和风险对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高盈利往往要冒较大风险;二是只有获利能力强的企业才能真正有实力维护资本运营的安全,获利低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无法避免风险。因此必须考虑收益和风险两个因素,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值性。

(二)运营目标

一个“目标”:实现4000万吨持续稳产和创建百年油田确定的发展目标。“四条主线”、“四大发展平台”:一是沿着“装备制造”主线,搭建面向资本市场的“装备制造”发展平台,目标是国内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商;二是沿着“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主线,搭建面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发展平台。目标是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三是沿着“油田电力”主线,搭建面向资本市场的“油田电力”发展平台。目标是东北最大的电力供应商。四是沿着“油田工程建设”主线,搭建面向资本市场的“油田工程建设”发展平台。目标是国内最强的油田工程建设公司之一。

只有实现上述运营目标,方能将大庆油田构建成整体多元化、局部专业化、资产证券化,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跨国企业集团

四、大庆油田企业资本运营努力方向

(一)装备制造业务

装备制造业务进入资本市场有多条途径可供选择。一是根据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形势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先推力神泵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首发上市,融资用于增加生产能力(包括海外扩张)和技术改造。然后,通过定向增发分步收购局内和局外的石油装备制造类资产,实现本局石油装备制造类资产的整体上市;二是买壳上市,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或者协议收购中石油内部的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置换实现上市;三是进行内部资源整合,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等待时机直接上市。由于装备制造业的效益一般,直接改制上市难度较大。

(二)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

由于世界能源局势紧张,油价高企,各国纷纷加大对石油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大庆钻探业务可以采取突出技术,做精专业的方式实现一体化经营。

到国际市场去兼并收购一家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类的公司,完善技术服务链条。在强化勘探、钻井优势业务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完井业务、钻具研发业务和技术咨询服务。进而占领国际市场。可以采取加强技术研究,通过兼并方式形成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方式,从事新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重点研发解决各产品线上的客户需求。

参照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海油服)的发展模式,在国内上市。自1992年起,中海油总公司先后3次对其工程技术服务业务进行重组。2002年11月中海油服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3.3亿美元。2007年7月20日在国内A股上市募集资金66亿元。上市后的中海油服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双轮驱动能力发展壮大。通过提升装备水平,进行自主创新,降低服务成本来增强竞争能力,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几年来取得了优秀的经营业绩。

(三)发供电业务

大庆油田电力集团组建于1998年4月,集团下属11个厂、公司。现有发电厂4座,总装机容量1000兆瓦,110千伏变电所29座、35千伏变电所242座、各类电压等级输电线路3471千米、年发电能力65亿千瓦时、年供电能力211亿千瓦时,年供热能力1800万吉焦,是全国石油系统最大的电力企业。一是对电力集团进行重组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注册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培育直接上市。这条途径大约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二是实施纵向兼并,继续收购上游资源或企业,力争控制几家煤炭生产企业,除了满足自身的煤炭需求外,发展坑口电站,抢占电力市场;三是收购一家电力类的上市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实现上市。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太热,收购上市公司的成本会比较高,短期内实施比较难,应该等待时机。

(四)油田工程建设业务

借鉴国际行业巨头的发展经验,结合大庆油田建设集团的实际情况,在对现有业务进行专业化重组的基础上,宜分两步走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是做大做强现有的油田建筑施工业务,可以采取兼并收购等手段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加强企业的融资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效水平。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考虑借助资本市场,收购一家工程建设类的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置换实现上市,来达到提高创效能力的目标;二是进一步整合房地产业务,可以采取直接上市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规模。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考虑对房地产开发业务进行整合,把分散在各集团的房地产业务进行重组,在市场开发、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将房地产开发业务培育成建设集团的利润增长点,并在时机成熟时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参与社会市场竞争。

摘要:资本运营有利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低成本的发展资金,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油田企业有很多可以进行IPO的资产,只要善于开展资本运营,并与油田的长远发展、制度创新相结合,油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有效资本 篇7

一、天使投资的涵义及其与风险投资的关系

“天使”一词是由纽约百老汇的内部人员19世纪创造出来的, 特指那些为了支持戏剧创作和演出 (主要针对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公益项目) 进行了高风险投资的富有的资助者。在他们的资助下, 那些充满理想的演员得以梦想成真, 因而尊称他们为天使。天使们进行高风险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 而是为了获得与他们倾慕的戏剧演员密切接触的机会[1]。20世纪80年代,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的风险投资研究中心最早在学术研究方面正式使用“天使”来描述这种特定的投资人和投资方式。今天, 我们所说的天使资本其实就是一些富有的个人和家庭愿意对高风险项目的投资, 这些高风险项目通常是由他们倾慕的并寻求与之交往的人创办的。因此, 从本质上讲, 天使实际上就是非正式的创业资本家。

天使投资作为非正式的风险投资, 是风险投资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它与正式的风险投资形成互补的关系。正式的风险投资由于有种种严格的约束条件, 在运作上往往过于刻板而缺乏灵活性, 因而常常会疏远一些可能蕴含巨大增长潜力的种子期项目和初创企业。而投资天使为了获得高投资报酬率, 愿意为在种子期的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天使投资特征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分析

天使投资是一种民间的、小型的、隐蔽的和非正规的投融资方式, 它的这种民间性、自发性、个体性和分散性使它独立于风险投资和其他投资形式, 成为一种具有极大生命力的、特殊的个人投资方式。而中小企业融资性质主要表现为如何根据融资需求规模和融资成本选择与企业类型和成长阶段相适应的融资方式。因此天使投资所具有的这种区别于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的模式的特点使得它能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 从而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1.投资频率高但规模小。

中小企业融资时表现出“小、频、急”的特点, 但由于其自身资本规模小, 因而风险抵抗能力低、信用保证欠缺, 导致它与处于成长期的大企业相比很难取得正规风险资本的支持。而天使投资却具有区别于风险投资的规模小的特点。Postma和Sullivan (1990) 通过整理250份反馈表发现, 有半数投资者的投资额少于25万美元, 只有21%的超过了100万美元[2]。但个人投资规模较小并不意味着企业天使资本来源的有限, 众多天使资本的汇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天使投资的小规模的特征正好与中小企业的资本规模特点相匹配, 有利于解决处于初创阶段、种子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2.偏好投资于创业期企业。

在企业整个的成长周期中, 最难的、最缺乏资金而又不容易获得资金的应该是种子期、创业期以及发育期。因为在这些阶段中,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管理风险比较大, 而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处于这些阶段的中小企业很难从外部获得所需的资金。而天使投资的投资阶段恰好一般都集中于企业的研发与创业阶段 (即种子期和创业期) 。Freear和Wetzel (1989) 发现, 种子期或创业期的投资占了72%;Postma和Sullivan (1990) 发现, 83%的投资者在企业刚成立两年内投资。这一特征表明, 那些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急需资金扩张的中小企业, 天使资本通常没有兴趣。这符合处于这些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资金要求, 为资金极其缺乏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 弥补了此阶段中小企业难以通过风险投资或其它融资途径获取所需资金的缺陷。

3.投资领域广泛。

天使投资人的行业背景和偏好十分广泛, 因此从投资领域来看, 几乎在所有的行业部门都存在着天使投资人。他们的投资范围不受限制, 不论什么投资部门, 只要存在高度的成长潜力就能吸引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人对于投资领域的无偏好性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是有帮助的, 这就是天使投资人在考虑是否投资某个项目时, 不会像风险投资那样过分拘泥于投资领域的选择, 可以很好地满足处于资金困难中的不同领域的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 从而达到弥补风险投资目前投资领域过于集中与高科技相关产业的不足。

4.评估项目的个体性。

天使投资一般以个人投资的形式出现, 其投资行为是小型的个人行为, 相对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 呈现更加明显的个人行为特征。因此, 他们对被投资项目的考察和判断不像专业风险机构那么复杂, 程序较简单。这对处于创业期的中小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 在最短的时间找到资金是非常关键的。而且, 天使投资者不仅仅向创业企业提供资金, 往往还利用其专业背景和自身资源帮助创业企业获得成功, 这与风险投资相比, 很多风险投资专家已经演变成了基金经理人, 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被投资公司上, 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

三、我国天使资本市场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 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的解决呼唤天使资本

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巨大但发展艰难, 最突出的问题便是融资渠道狭窄, 它们很难获得银行的资金, 又被高门槛的证券市场拒之门外, 风险投资机构对之也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认为金融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这就是大力培育天使投资者, 发展天使资本市场, 使天使资本成为种子期和初创期的创业企业的一条新的、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如前所述, 天使资本往往选择创业企业的种子期和初创期介入, 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企业不需要太多的资金, 但资金的风险很大, 而且需要花费很多的管理时间, 投资周期也较长, 因此机构风险资本极少涉足。大多数机构风险投资主要投向成长期、上市阶段的项目, 即便是最激进风险投资机构对种子期的投资也不会超过6%[3]。由此造成了创业初期企业融资出现了所谓的“死亡峡谷”或“真空地带”, 而天使投资恰恰可以弥补这一融资市场的缺口。天使投资者正是看中了企业家花完了首次融资, 暂时又不会得到风险投资机构亲睐这一间隙的商机, 在体验创业乐趣的同时又能获得资本增值。

(二) 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离不开天使资本市场

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不仅要有丰富的、先进的科技成果, 更重要的是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中国目前大量的发明专利尤其是民间发明专利因为资金不足而难以实现这种转化, 这不仅阻碍了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 也严重挫伤了发明人的发明积极性。因为搞发明需要投入, 申请专利、专利维持需要费用, 投入生产还需要更多的资金, 发明人通常不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许多民间发明家不但没有因为搞发明发财, 反而越搞越穷, 发明越多越贫困。而现实情况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由于信息不对称, 一边是拥有资金者渴盼专利技术, 而另一边是有发明专利的无法实现产业化、成果转化率低。有资料显示, 我国专利的实施率不足20%, 民间发明仅1%左右。尽管政府对发明专利的转化有相应的政策, 但对民间发明的支持力度非常小, 加上风险资本本身的规模小而且又不能吸引民间资本, 根本满足不了这方面的需要。因此, 我们认为, 民间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只能靠民间资金来解决, 如果有了天使资本市场, 通过吸引天使资本来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 随着天使投资规模的扩张, 创新科技驱动的创业企业会快速发展, 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 大大加快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进程。

(三) 民间充裕的资金为我国为天使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金源泉

改革开放30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大批具有经济头脑的人士通过个人奋斗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2007年末,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已达172534亿元。民间充裕资金的存在, 为天使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源泉。特别是浙江、广东、江苏等富有省份, 一批民营企业家和私营业主拥有充足的财力和丰富的理财经验, 他们是有能力进行天使投资的一个群体。另外, 我国目前民间非正式融资非常活跃, 据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在“2005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称, 他们做过一个调查, 推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为9500亿元, 占GDP的6.96%左右, 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这其中有权益融资, 但更多的是借贷性质。统计资料却表明, 2004年来自个人的资金仅占创业资本总额的3%, 相比于2003年并无显著的变化, 2006年上半年来自个人的资金占我国创业资本总额的1.18%。这显然是由于天使资本市场的落后, 使得这些私人资金很难变成天使资本, 所以多以借贷形式存在。不过, 如此大规模的存款和民间融资, 足以说明我国目前存在大量的符合条件的潜在的天使投资人, 已经初步具备了天使资本大量涌现的现实条件[4]。

(四) 资本市场结构体系的完善需要天使资本市场作为补充

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思路已经明确, 风险资本市场是整个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资本市场包括二板市场和私有股权融资市场, 而私有股权融资有两种形式:机构风险资本和天使资本, 可见, 天使资本市场是风险资本市场的一个子系统。相比较机构的风险投资而言, 天使更愿意在创业企业发展的更早阶段进行投资。研究表明, 天使投资是种子期融资最大的单一资本来源, 在种子期和创业期都要比风险投资活跃。从投资阶段区别上看, 天使资本与风险资本在企业成长中存在着明显的互补关系, 天使资本将企业培育到一定阶段后, 引起风险资本的兴趣, 由风险资本接过接力棒, 继续培养高成长企业, 也表明一个繁荣的风险资本产业需要一个健康的天使投资市场[5]。从美国的风险投资家几乎不对未经天使投资人推荐的企业提供融资也可以看出一个健康的天使资本市场对风险资本市场的繁荣的重要性。

[注]本文为扬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姚矿, 杨善林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资本运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杰拉尔德.A.本杰明, 乔尔.B.马古利斯著.朱立元, 郑丹译.天使融资.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3]李华, 王鹏.“天使投资”是OECD国家的运作——兼论“天使投资”是我国的发展前景.世界经济研究, 2003, (4) .

[4]郑秀杰, 董丽英.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新渠道探索——天使投资.生产力研究, 2007, (21) .

有效资本 篇8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人力资本,有效性

一、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一) 人力资本

当代西方经济学普遍认为, 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体现在物质形式方面的资本为物质资本, 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为人力资本, 即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保健、劳动力迁移、就业信息等获得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学识、健康状况和水平的总和。人力资本投资是使劳动者获得人力资本的主要方式。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包括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在职人员培训费用、个人和家庭为适应就业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迁移活动等[1]。

(二)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对其国民提供物质或者服务形式的帮助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一种方式。它主要包括社会救助,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中国统计年鉴中社会保障支出包括抚恤、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

(三) 社会保障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我们可以从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的概念中发现, 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本投资起作用,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社会保障本身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 社会保障中所包括的各种保障项目都能够对人力资本的提高起到作用。另一方面, 社会保障还作为一种激励因素, 激励人们自发地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

1. 社会救助对人力资本的培育

中国社会救助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本内容, 并辅以专项救助。专项救助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法律援助。

贫困、疾病和缺乏教育往往是相伴相生的, 对于生活在贫困中的人来说, 健康状况和受教育权利往往难以保障。社会救助对这些人意义重大。教育救助可以让适龄儿童获得受教育权利, 为贫困学生提供物质和资金援助, 让这些人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医疗救助是对健康的投资, 可以让受助者的身体得到保证。这些救助都相当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对人力资本的培育。

2. 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本的培育

社会保险是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它可视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 对人力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产生重要的影响。

养老保险能够改变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 消除劳动者晚年的后顾之忧。对其家庭来说, 无需再因养老而进行过多的储蓄,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将大大增加。这些消费一部分将用于人们的基本生活, 而另一部分将被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 提高劳动能力。

人的健康是整个人力资本的基础, 它直接决定着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医疗保险能够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 使患病者不至于使原来积累的人力资本因病大大降低, 甚至归零。另外, 医疗保险可以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让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下一代的教育中, 增加社会未来的人力资本。

失业保险的待遇中除了领取失业保险金以外, 还包括了免费接受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在现代经济下的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 对劳动者的技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许多失业者就是因为自身的人力资本不能满足需要而失去工作[2]。失业者往往需要失业基金提供服务, 进行免费培训, 从而使让他们的人力资本得到新的积累。

3. 社会福利对人力资本的培育

社会福利是针对某些特定社会群体而设立的福利性服务保障。社会福利的目的是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社会福利包含使残疾人身体康复, 职业康复和教育康复的内容。这些针对特殊人群的福利项目, 是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一种方式, 使得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增加。

二、实证分析

(一) 样本数据来源

本计量分析选取2000—2010年这十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x) , 人力资本 (y) 。

关于人力资本存量数据, 归纳现今关于人力资本的度量方法, 一是从人力资本的产出角度来度量;二是从人力资本的直接投入角度度量, 其中包括学历指数法、技术等级法、受教育年限法、教育经费法。综合各方法的优劣点, 本文选用受教育年限法, 公式为:

Hi表示该学历的人受教育的年限。文盲为1年, 小学毕业6年, 初中毕业9年, 高中及中专毕业12年, 大专以上毕业15年;Li表示该学历的人口总数, i=1, 2, 3, 4, 5, 6表示文盲, 小学毕业, 初中毕业, 高中及中专毕业, 大专以上毕业6个受教育程度。以此方法估计得2000—2010年的人力资本存量。

为了更好比较两者的关系, 将社会保障支出和受教育年限数据进行标准化。数据 (如表1所示) (社会保障支出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

(二) 实证分析

为尽量消除每个变量的异方差, 对两变量取对数形式, 社会保障支出指标以lny表示, 人力资本指标以lnx表示。设计量经济模型:

1. 单位根检验

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结果 (如表2所示) , 两变量原水平数据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两变量取一阶差分后, 在10%的显著水平上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这表明两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即I (1) 序列。

2. 协整关系检验

虽然两个变量的原始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 序列的矩 (均值、方差和协方差) 随时间而变化, 但是由于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 皆为I (1) 序列, 因此, 其线性组合可能有不随时间变化的性质, 即存在某种协整关系。因为只有两个变量, 所以在这里采用EG检验法。在这里设残差为e, 结果 (如表3所示) , 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 所以根据检验结果, 社会保障支出与受教育年限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3. 格兰杰检验

两变量是一阶单整序列, 因此具备格兰杰检验的前提。对两变量进行格兰杰检验, 结果 (如表4所示) , 从表可以看出, 在滞后一期, 在0.5%的显著水平认为lnx是lny的格兰杰原因。

由Eviews得出, 模型为:lnyt=0.0108+0.0758lnxt+ut, DW值为2.28, 查表得du=1.324, 1.324

三、结论

本文利用Eviews较好地分析了社会保障支出对人力资本培育的有效性。本文得到的结果是扣除了其他影响因素后社会保障支出对人力资本培育的“纯粹”影响。研究表明, 社会保障支出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两者互为因果;社会保障支出对人力资本的培育有促进作用。虽然国家近些年来对人力资本培育高度重视,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的步伐也在明显加快, 但事关两大基本民生问题的制度安排与政策体系却又事实上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因此, 应当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3]。

(一)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贫困与人力资本低下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所以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为了人力资本的培育, 我们必须加大社会救助的力度, 不但通过物质救助“授之以鱼”, 还要通过教育救助, 通过教育救助提高贫困者的整体劳动素质与技能, 通过健康救助保证劳动者身体, 使得现有人力资本不至于流失。

(二)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改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改变被保障者的预期。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不能够给被保险者足够的安全感[4]。如果这种安全感的预期不能保证, 那么劳动的消费倾向就难以改变, 从而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就会大打折扣。

(三) 注重各类人群社会福利的提高

与社会救助, 社会保险相比, 社会福利的作用对象更具有针对性。儿童是未被开发的人力资本, 探讨人力资本的培育问题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 因此现在便需要对儿童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残疾人是劳动能力较差的人力资本, 实践证明, 经过各种康复训练, 许多残疾人完全能够像健全人一样参加社会劳动, 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 以社会福利形式的形式加强对儿童、残疾人等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 必将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

参考文献

[1]谭伟.社会保障支出的就业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兰州商业学报, 2011, (6) :18-39.

[2]周志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动态效应研究——以武汉为例[J].武汉金融, 2008, (4) :32-33.

[3]徐珂, 赵国春.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效率评价——基于DEA模型[J].广西干部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8, (3) :37-40.

有效资本 篇9

目前, 随着社会教育、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有了显著的优化, 具有大中专学历的职工大量进入企业, 人力资本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含量明显提高, 使人力资本更具活力。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由于经济社会正以一日千里的向前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地更新,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断改革生产经营方式, 频频引进、推广、应用生产经营和管理各方面的新模式、新技术, 造成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的“贬值”:一是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革新, 使职工原来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过期失效”, 而对新模式、新科学技术又不能很快掌握, 使这部分人力资本出现“贬值”;二是现代新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 使原有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业务技能较高的职工, 知识不断陈旧化, 适应新技术尚需要一定时间, 这部分人力资本也有所“贬值”;三是新进入企业的职工, 实际工作经验不足, 难以很快发挥作用, 其所学的知识自然“贬值”。如果不能及时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就会降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难以又好又快发展;如果长期不能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就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生存。因此, 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增值”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大多数企业职工知识结构来看, 除个别尖瑞科学技术研发企业之外, 高、精、尖技术人才不十分缺乏, 而缺乏的是大多数普通生产经营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术 (技能) 人才, 企业对这类人才需求人数较多, 专业面广。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一是高薪引进;二是向社会招聘;三是委托大中专院校定向培养;四是让在岗职工脱产进修深造;五是鼓励自学自考;六是岗位培训。上述六种办法中, 前五种办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本高、周期长、影响当前工作、适用范围窄等问题, 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应用, 尤其是实行定员、定岗管理的国有中、小企业, 在岗职工基本是一卯顶一楔, 既不能大批脱产上学进修, 又不能大量换人。因此, 开展岗位技术技能培训, 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最佳选择。这种办法的主要好处:

一是成本低。岗位技术技能培训, 可以完全在本企业内进行, 培训的师资可由本企业各个专业领域中的优秀干部职工和能工巧匠来讲课;也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传授工作实践经验的方式培训, 几乎是零成本。

二是受训面广。岗位技术技能培训, 可以在员工不脱产、不离岗的条件下进行, 企业所有的干部职工都能参加培训学习, 能够做到岗位工作和培训提高两不误、两促进。

三是培训时间和方法灵活。培训可以利用班前班后和公休日进行, 也可以见缝插针地利用零星的工作空隙时间进行, 可不过多占用工作时间;在培训方法上, 可集中讲课传授共性文化知识, 按专业分组进行不同技术技能培训;还可以采取专题讨论、理论研讨、课题或技术攻关、专业技术技能操作示范、知识问答、岗位技术技能竞赛等方式培训。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能够增强受训人员的学习钻研兴趣, 把岗位技术技能培训搞得生动活泼, 扎实有效。

四是针对性、实用性强。在企业内开展岗位技术技能培训, 可根据各岗位、各专业工作对职工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技能的具体要求和职工存在的知识缺欠,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做到学而有用、缺啥补啥。这样可以避免外出学习培训和外请培训师培训惯有的大而化之、从系统理论之源讲起、培训内容脱离企业实际、不能实际操作等弊端, 使职工学到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能操作的知识。

五是见效快, 效果好。岗位技术技能培训, 是由企业自己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 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等都能按照本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特点来安排;培训师资以本企业的干部职工为主, 使培训的内容能够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智力水平和对本岗位专业知识不同需求的职工进行培训, 甚至能够手把手地教操作程序和技能, 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短板”补齐, 使培训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上述好处说明, 这种办法确实是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但要真正使岗位培训工作做实, 收到预期实效, 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 也不能完全取代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系统教育和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但就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对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现实要求来说, 是一种投资小、教育面宽、见效快的好方法, 对大、中、小企业都有一定的适用性。企业要提高岗位技术技能培训的效果, 应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分析干部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 制定出岗位培训计划。首先要对职工队伍的基础文化结构 (按学历划分) 、专业技术结构、职业技能结构进行分类, 再按照运用基础知识履行岗位职责的执行能力划分出不同层次, 综合分为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财务核算、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等专业类别, 根据应知应会和提高技术技能的实际需要, 制定出各类人员短、中、长期培训目标计划方案, 研究出岗位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时间、标准和措施, 使岗位技术技能培训按照计划方案有步骤地进行。

二是建立岗位技术技能培训师资队伍。企业岗位培训, 除了特别高深层次的培训外, 尽量不外请培训师, 尽可能利用本企业的师资。企业要建立起自己的专、兼职培训师队伍, 用本企业具有经济师、工程师、会计师、审计师、政工师、市场营销师等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职工和具有业务专长、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 组成培训师资队伍, 既能满足岗位培训教学需要, 又能促使培训师资人员钻研、自我提高, 形成学习研究的良好风气。

三是加强岗位培训考核, 巩固培训成果。企业开展岗位培训的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为避免无效培训, 每次培训后都要进行考试或考评, 每季度都要分别组织各类专业性的培训考试, 把考试成绩同职工的分配挂钩, 兑现奖罚, 增强干部职工参加培训、刻苦学习钻研的自觉性, 巩固扩大培训成果, 实现培训目标。

四是建立健全岗位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制度。要建立起参加岗位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纪律、培训考核办法、培训组织机构以及培训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制度, 保证岗位培训工作规范有序、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防止浅尝辄止、一曝十寒。

五是加强领导, 纳入工作日程。企业开展岗位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是企业智力建设的基础工作, 是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工作。因此, 企业法人代表和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 紧紧抓在手上, 经常检查过问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每年要专题研究、总结和安排一至两次岗位培训工作, 企业领导要为岗位培训提供组织、人力、师资、资金和时间等方面的条件, 及时解决岗位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使企业岗位培训不断向更新、更高的层次推进, 从而使企业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摘要:企业的职工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 也是企业创造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 实现目标利润所必须投入的人力资本。结合实际, 重点阐述了岗位技能培训, 是实现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有效资本 篇10

汇率波动是跨国企业需要面对的一种风险。相对于其他可能面对的风险, Jorion (1990) 指出汇率波动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风险来源。Jorion (1990) 更指出在1971年~1987年间汇率波动对美国跨国企业的冲击基本上比利率和通胀波动所带来的冲击高四倍和十倍。相对于美国的跨国企业, 我国香港地区的跨国企业也要面对汇率波动的风险。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出版的《香港服务贸易统计报告》中, 香港2011年主要商贸市场的贸易总额比重包括有中国内地 (37.9%) 、美国 (14.2%) 、英国 (6.5%) 、日本 (5.5%) 等等。在这一年, 这些主要市场的总贸易额分别是479亿, 179亿, 82亿和69亿港币。从这个庞大的总贸易额能够显示出香港的跨国企业每天兑换的外币量非常巨大。因此, 汇率的轻微波动也会影响一家跨国企业的盈利。

汇率波动是宏观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 汇率波动也会对跨国企业的价值带来显著的影响。这些学术研究从外汇风险的理论基础上解释汇率波动如何冲击和影响企业价值。总体而言, 他们的分析强调很多庞大而复杂的重要参数, 包括一家企业的成本和收入结构、其竞争地位和环境、其进口和出口市场的灵活性、企业本身和它的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等。他们的分析是利用这些重要参数来确定企业价值与汇率波动之间的关系。

汇率波动影响跨国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可是, 一部分研究结果 (例如:Jorion, 1990) 却指出大部分美国跨国企业, 出口商和制造企业的企业价值并没有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其中一个可能原因是这些企业利用了汇率衍生工具来对冲外汇风险。如果这些企业有效利用汇率衍生工具来对冲自身的外汇风险, 它们的外汇风险暴露实证分析结果中企业价值不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但是, 如果这些企业并没有有效利用汇率衍生工具来对冲自身的外汇风险的话, 它们的外汇风险暴露实证分析结果中汇率波动将会影响到其企业价值。

在1980年初开始, 外汇衍生产品已经被利用为外汇风险管理的工具。在本质上, 外汇衍生产品的价值主要决定于其相关连的货币。企业利用汇率衍生工具来对冲它们可能面对的汇率波动风险和由其所带来的损失。如果企业运用得当, 企业利用汇率衍生工具可以减低其外汇风险。这样企业可以用一个较低的成本来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反之, 如果企业运用失当, 企业利用汇率衍生工具可以增加其外汇风险。大部分香港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是利用汇率衍生工具来对冲汇率风险。这些企业的举动旨在提高自己的企业价值。可是, 对于利用汇率衍生工具来对冲汇率风险这种方法是否有效的学术研究却持有两种不同的结论 (例如:Copeland&Joshi, 1996;Simkins and Laux, 1997) 。第一种结论是汇率衍生工具不能把企业的汇率风险降低, 而第二种结论是汇率衍生工具能够有效的把企业的汇率风险降低。

二、外汇风险暴露及衍生工具的文献回顾

外汇风险暴露 (Foreign exchange rate exposure) 的定义是企业价值对于非预期汇率波动的敏感度。Jorion (1990) 检验了287家美国跨国企业从1971年到1987年间的外汇风险暴露。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只有15家美国跨国企业有显著的外汇风险暴露。Copeland&Joshi (1996) 利用在1994年拥有最高销售额的前198家美国企业的数据来进行汇率衍生工具的效率分析。他们透过由汇率变化所产生的现金流波幅来分析汇率衍生工具的效率。他们的结论是汇率衍生工具只能减少一小部份的现金流波幅。因此, 他们认为这种对冲汇率风险的方法未能让股东受惠, 以及有可能增加企业所面对的汇率风险。可是, Simkins and Laux (1997) 对1993年间395家利用汇率衍生工具的美国跨国公司数据进行了外汇风险暴露实证分析, 他们的结论是汇率衍生工具能够降低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另一方面, Al-Shboul&Alison (2009) 对2000年~2004年间62家利用汇率衍生工具的澳大利亚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外汇风险暴露实证分析, 他们的结论也相同。

三、实证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是利用Jorion (1990) 给出的外汇风险暴露经典计量模型来分析香港上市公司利用汇率衍生工具对冲外汇风险的有效性:

Rit代表i公司的股票月收益率, Rmt代表香港恒生指数的月收益率, Rst代表贸易加权港汇指数的月波动率, β2i代表香港恒生指数风险系数, β3i代表外汇风险暴露系数。

对于资本市场法, 本研究主要检验对上市公司的外汇风险暴露而对系数β3i设假设如下:

假设决策法则为:若|t值|>tα/2, 则拒绝H0, 表示汇率波动能够显著地影响i公司的企业价值, 即存在显著的外汇风险暴露。若|t值|<tα/2, 则接受H0, 表示不存在显著的外汇风险暴露。

本论文样本是在香港股票市场中选出在2004年到2013年的年度报告里连续有申报持有汇率衍生工具的20家非金融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本论文的上市公司数据源分别从Datastream和上市公司的中期和年度报告中获得。

四、分析结果

本研究用来进行分析的是Eviews软件。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显著外汇风险暴露的香港上市公司有2家。显著外汇风险暴露的香港上市公司占总体的10.0%。显著的2家上市公司表示由于上市公司没有成功利用汇率衍生工具来对冲外汇风险, 外部投资人预期汇率波动会对这些上市公司的未来现金流量产生影响而对其股价作出了相关的反应。不显著的外汇风险暴露表示由于上市公司成功利用汇率衍生工具来对冲外汇风险, 外部投资人预期汇率波动不会对这些上市公司的未来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五、分析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比较

本研究的资本市场法实证结果与Jorion (1991) , He and Ng (1998) , Muller and Verschoor (2007) 和Al-Shboul&Alison (2009) 的研究结果比较。关于挑选样本上市公司的要求, 只有本研究和Al-Shboul and Alison (2009) 所挑选的样本上市公司连续有申报持有汇率衍生工具。其他3个研究并没有把持有汇率衍生工具作为挑选样本上市公司的要求。相对于Jorion (1990) 的实证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显著上市公司比例要高4.8%。相对于He and Ng (1998) 的日本跨国企业外汇风险暴露实证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显著上市公司比例要低16.3%。本研究较有兴趣的是Muller and Verschoor (2007) 对569家香港跨国上市公司的外汇风险暴露实证分析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其研究结果显示26.4% (美元) 及19.7% (日元) 的香港跨国上市公司暴露于外汇风险中。相对于Muller and Verschoor (2007) 的香港跨国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实证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显著上市公司比例要低16.4% (美元) 及9.7% (日元) 。从以上比较结果反映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相对于Al-Shboul and Alison (2009) 的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只相差1.9%。从以上比较结果反映持有汇率衍生工具的香港非金融上市公司显著外汇风险暴露比例与其他学术研究相接近。这证明香港非金融上市公司管理汇率衍生工具的有效性与其他学术研究的样本上市公司相近。

六、结论

本研究对20家持有汇率衍生工具的香港上市公司进行了外汇风险暴露的实证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 有2家上市公司的外汇风险暴露是显著的。这些公司并没有有效把自身的外汇风险对冲, 并且需要作出调整以逃避外汇风险。

摘要: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导致各种货币的汇率大幅波动, 而这些大幅波动给跨国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企业利用汇率衍生工具来对冲风险。本研究利用资本市场法对20家持有汇率衍生工具的香港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 大部份样本并没有存在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

[1]Al-Shboul M.and Alison S. (2009) , “The effects of the use of corporate derivatives on the foreign exchange rate expos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Business&Management, Vol.16, No.1, pp.72-92.

[2]Copeland T.E.and Joshi Y. (1996) , “Why derivatives don&apos;t reduce FX risk”, McKinsey Quarterly, Vol.1, pp.66-79.

[3]He J.and Ng L.K. (1998) , “The 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 of Japane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Finance, Vol.53, pp.733-753.

[4]Jorion P. (1990) , “The exchange-rate exposure of U.S multinationals”, Journal of Business, Vol.63, No.3, July, pp.331-345.

[5]Muller A.and Verschoor W.F.C. (2007) , “Asian foreign exchange risk exposure”,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21, pp.16-37.

上一篇:凝胶强度下一篇: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