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中的美育研究

2024-10-11

健美操中的美育研究(精选11篇)

健美操中的美育研究 篇1

在素质教育中, 美育是重要内容, 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 新课程标准既关注知识目标, 也重视情感价值观目标, 包括美育目标。因为美育的特征之一, 就是情感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正如蔡元培所说的:“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而学校教育是渗透美育的重要途径, 但凡学校课程, 均与美育有关, 对初中地理课程也是如此。但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 教师侧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育, 忽略了审美教育, 甚少由美育角度来审视地理教育功能, 使美育内容淹没在知识教学中, 学生无法感受地理的无穷美感与趣味, 既抑制了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的提高, 也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所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掘地理课本中的美育因素, 借助多样手段与方式, 有目的地渗透美育, 给学生审美体验, 既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 也受到思想与情感熏陶,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

一、发掘教材美育因素, 拓宽美育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 美育渗透就是立足美学角度来思考教育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把握地理知识的同时, 也提升审美感受、审美鉴赏的能力。而地理教材是组织教学的基础依据, 也是渗透美育的重要载体, 教师要充分发掘课本中的美育素材, 灵活呈现, 以美的对象教育人, 让学生感知自然美、科学美、人文美, 获得审美与愉悦享受, 升华积极情感。

第一, 展示地理的自然美。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 有着千姿百态、瑰丽神奇、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 包括气象、水体、地貌等, 都是重要的美学内容, 倘若教师予以重视, 并灵活展示, 带领学生感受这些自然美, 则可让学生领略自然形态美, 培养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与情感。如学习《地球运动》等内容时, 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运动以及四季轮回的认识, 让学生们感受自然现象变化之美。再如学习《地形和河流》、《地势和地形》等知识时, 让学生通过千奇百怪的地貌形态等, 引发学生想象, 调动学生积极情感, 使其感受自然的秀丽之美、奇特之美、结构层次之美, 渗透自然美教育功能。

第二, 揭示地理的科学美。在地理课程学习中, 通过观察地理事物表象, 可获得自然之美, 而深入错综复杂、多姿多彩的地理表层来探索地理成因、地理规律, 则可感受到地理蕴涵的逻辑与秩序的科学与理性之美, 这也是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与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如为什么气候复杂多样?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为什么地貌形态万千、造型各异?等等, 诱导学生探寻原因, 感受自然地理的科学之美。所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内容, 引导同学们发现科学美, 追求科学美, 提高学生们鉴赏美的能力。

第三, 发掘地理中的人文艺术美。人文地理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渗透人文美的重要素材, 如文化遗迹 (著名古迹) 、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各时期各民族的艺术作品、服饰风俗、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等, 都蕴涵着一定的美学价值, 教师需要充分开发与利用。同时, 结合教学内容, 适当拓展与补充相关史实、传说或故事等, 将地理学科的知识性与人文性巧妙融合, 引发学生遐想, 使其形成人文美与艺术美的情感, 提升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另外, 将地理与社会生活问题有机结合, 贯穿以人地协调美,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分析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因乱砍滥伐等人为原因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 (人教版) , 呈现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探寻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思考中东地区各种战争对环境、人类文明的伤害等, 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的重要性。

二、探寻多变美育手段, 渗透美育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材虽含有各式各样的审美素材, 但这些素材是静态的, 无法自动形成审美教育的功能, 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 整理加工,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展示出来, 将教学过程审美化, 让学生在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中感知与体验, 获得美的享受, 受到审美与情感熏陶, 完善学生审美结构,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 不知不觉间渗透美育教育。

第一, 富有美感的语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形象生动的、富有美感的描述与讲授, 让学生如临其境, 在听觉上得到美的享受, 在心理上获得愉悦感受。所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若要进行美育渗透, 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美感与趣味, 紧扣教学内容, 合理而巧妙引入古诗词、地理故事、地理谜语、顺口溜、俗语等内容, 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化、趣味化、人文化, 激活学生思维, 使其在美与愉悦氛围中深化知识理解, 调动积极情感。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时, 穿插“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百川东到海, 何日复西归”等古诗词, 在美的韵味中感受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如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知识时, 穿插“刘伯承小叶丹歃血结盟于彝海”的故事, 增添文化气息与趣味, 给同学们带来想象与美感。

第二, 充满趣味、灵活多变的直观手段。地理现象、规律是千变万化的, 单一的语言很难将其美感展示得淋漓尽致, 还需要借助多样化的直观手段, 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地理美的魅力, 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审美兴趣, 促进审美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如利用地理插图、多媒体视频、录像等, 动态化地演示, 将学生引入美的意境, 感受自然美, 探究科学美, 丰富认知, 并内化成精神财富。借助幽默风趣、富有深意的地理漫画, 揭示社会生态问题, 以“悲壮”之美来刺激学生, 诱导他们反思, 得到另一种审美教育, 意识到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发展。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时, 引入“全球水危机”、“就地取材”、“洗车”等漫画与相关视频, 引导学生说说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 结合录像、漫画与生活经验, 谈谈哪些原因导致水资源污染?等等, 培养学生资源保护意识, 学会从自我做起, 保护环境。

三、组织多样实践活动, 强化美育教育

在审美教育中, 教师不但要发掘美的内容, 巧用多样手段展示, 让学生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鉴赏空间, 鼓励与诱导同学们参与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 让学生不再旁观, 而是审美参与者, 在动态学习与亲身体验过程中强化审美感受, 发掘地理美的内涵与本质, 深化知识理解, 也展示学生的智慧之美与创造之美, 进一步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等综合审美能力。

第一, 多样课堂实践活动, 增强情感体验。课堂是美育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要立足审美角度、学生角度来优化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 通过地图分析、问题讨论、展示作品等活动, 增强学生美的体验, 由感知美逐步上升到喜欢美、创造美。如分析“中国的工业分布”时, 通过分组讨论活动巧妙渗透美育, 让学生发掘地理独特美。首先, 引导学生欣赏包含三大工业地带与四大工业基地的中国工业分布图, 得到初步美感。而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各组扮演不同的“工业考察团”, 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绘制了各工业地带 (基地) 的位置轮廓、矿产资源、中心城市及交通路线等资料的投影片展开各种“考察”与探讨活动, 即通过课本阅读、地图分析与资料查阅等形式, 填写正确的地名, 概述该工业带 (基地) 的发展特点及发展策略等。小组活动完成后, 选出代表展示与分析本组的“考察”成果, 并在地理老师补充与引导下改正与完善, 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体会工业分布中“点” (矿产区、工业中心) 、“线” (交通干线) 、“面” (工业区) 的整体和谐之美, 认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美, 达成审美目标。

第二, 延伸课外, 延续美感。美育的渗透不能局限于课堂, 还要借助多彩的课外活动, 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 拓宽学生视野, 培育学生美感, 使其发掘生活中的地理美, 不知不觉地接受美育。如组织春游、参观名胜古迹或博物馆等, 带领同学们走向自然, 在老师讲解分析下,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自然美, 激起他们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增强审美意识与能力。或者开展乡土地理调查活动, 如“对家乡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 发挥学生主动性, 使其深入了解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变革家乡的美好情感。或者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 展开地理读书交流会、设计地理墙报、制作地理模型或教具等活动, 运用地理知识来创造美, 强化审美能力。

总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美育也是重要教学目标, 教师要遵循美育教学要求, 充分发掘地理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借助艺术化语言与其他手段, 营造美的学习意境, 吸引学生, 感染学生, 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体验地理的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 形成愉悦的学习情绪, 感受地理知识是灵动充满活力的, 地理学习是有趣生动的, 进一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与欲望, 启迪学生智力, 也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审美教育活动中强化审美能力, 提升审美情趣与素养, 陶冶学生情操, 学会享受美、爱护美, 也学会创造美, 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极大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遵循美育教学要求, 借助艺术化语言与其他手段, 使学生体验地理的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 形成愉悦的学习情绪。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美育因素, 拓宽美育内容。探寻多变美育手段, 渗透美育教学。组织多样实践活动, 强化美育教育。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美育,渗透,路径

参考文献

[1]杜君兰, 徐宝芳.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美育内容体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06) .

[2]李欣.地理教学的美育途径[J].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4 (05) .

[3]李丽.地理教学中的美育[J].湖南教育, 2004 (16) .

[4]张婷华.新课程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杨雪.初中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闵锐.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13.

[7]张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8]陈玲.面向生活的中学地理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健美操中的美育研究 篇2

论文关键词:高职健美操教学 团队合作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健美操课实验研究发现,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技术技能的提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笔者建议在高职健美操课中推广并灵活运用。

一、研究目的

能力素质要素是人才规格的核心,是学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具体体现。高职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对高职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高职体育进行了诸多改革,俱乐部、选项课满足了学生喜求新异展现个性的需求,健美操成为众多学生喜爱的项目。但高职学生层次多来源广,基础参差不齐,采取单一的学习方式难免出现“优者吃不饱,差者吃不了”,而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心理上较以自我为中心,生活独立性、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待加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提供学生更多地实践操作机会,体育实际授课时数相应减少,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势必改革教学方式。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团体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研究结合高职健美操教学,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级健美操选项课两个女生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共计8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相关的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路。

2.2.2教学实验法

实验前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健美操基本动作、理论测试,选取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健美操选项班两个基本条件相同的女生班级作为实验对象,教学内容为《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等级套路共16学时,实验时间为3月20日至5月30日。

2.2.2.1身体素质和机能测试: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并评分,测试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比、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的成绩。

2.2.2.2专项技术评定:健美操基本动作(4个八拍的手型、步伐组合),请两位副教授评分。

2.2.2.3实验设计

采用班级对照比较法,实验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示范一学生模仿练习一集体练习;实验组结合常规教学,教师集体授课时间占每次课的1/4—1/6,余下时间学生分组学练。6人一组,课前确定成员、团队名、团队口号。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任务,技术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并带领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指导、讨论、辩论、角色互换、交流练习体会。通过小组测验和比赛后自我评价、小组的评价及教师的评价,培养学生竞赛意识和合作意识。

2.2.3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实验的学生在教学实验后发放问卷《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调查》和《健美操课兴趣程度调查问卷》,以了解实验后学生的感知和体会。发放问卷80份,收到有效问卷80份。

2.2.4统计法,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技能的影响分析

从表3.1、3.2可以看出两班通过健美操教学,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上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其中,实验班的立定跳远和专项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其原因是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的隐形优势。可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方法。

从表3.3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动作创新、自我表现力、节奏节奏感三个方面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非常显著。

3.2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从表3.4来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的影响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这可能是因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上动机平等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了各种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常常互相辅导帮助,沟通交流增多,差生不再焦虑,优生更有信心,通过自己和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人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得到了学习健美操的乐趣和集体归属感。

3.3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分析

通过素质问卷的.统计(见表3.5)得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创新能力作用力大小实验班结果优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

对影响学生个性方面的调查,实验班认为“有作用”的人数比例多于对照班,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其原因可能是:个性的形成是长期和较稳定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要想在短短的16个课时使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突飞猛进的提高,是很难达到的。

调查对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影响时,实验班选择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影响为作用很大和作用较大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班,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这说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调查对团队精神的影响,实验后两班的团队精神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习,女大学生们加强了感情交流,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集体的精神力量及合作带来的好处,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

调查合作教学模式对新型师生关系的作用时,实验后两班的师生关系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改善师生关系。在健美操团队合作教学模式中,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实践,各展所长,教师积极引导,建立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方面的关系,因而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耐力及力量素质;有利于动作协调性、动作力度、动作熟练、动作创新、表现力、节奏感、音乐感知等专项技术技能的提高。

4.1.2健美操合作学习模式能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1.3健美操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影响,尤其能明显改善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师生关系。

4.2建议

4.2.1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职健美操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推广价值。

4.2.2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任务、学生情况、教学环境等来灵活运用。就体育教学整体而言,合作学习不是唯一的模式,要达到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应该注重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要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M],中国教育学刊

[2]郑柏香,白凤瑞,健美操互助分组教学法的研究[J]体育学刊,,(04)

[3]郭丹,普通高校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12

[4]刘沛文,武术教学中“合作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02)

[5]张家余,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

[6]张英成,足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5

[7]方哲红,“小团体”学习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2,(03)

[8]纪志敏,合作学习对体育学习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D],

[9]谢芹,基于性别分组的合作学习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10]侯军,张军,“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07,(02)

健美操中的美育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观察美、鉴赏美对于人类情怀感受具有重要指引的意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培养小学生挖掘语言魅力、感受语言内在美、感悟语境意蕴美,从而运用于生活中甚至之后行业领域中,是小学教师的教学核心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需要后天的学习及生活中感悟而来,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是需要在平时的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出对美的感受力。也因此小学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新理念,去引导学生从课文插图及语言文字中享受语言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鉴赏品味

只有学生对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意识才能进一步提升鉴赏品味。小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对鉴赏品味好坏的准确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重心。鉴赏品味的提升离不开读。因此小学教师要营造阅读的情景意境,帮助学生投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情感达到共鸣。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具有对美的感知及鉴赏后,需要对美进一步的思考及创造,是美的进一步情感升华。学生要通过自身对审美的感悟来渗透到各个区域中去应用实践,提升艺术美为社会美、甚至自然美的境界。将自身对美的追求提升到大众美的渗透,将美的魅力广泛共鸣是美育的最高境界。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开展方式

美育教育的培养过程需要循序渐进。要想使小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美感能力提升,就需要做好平日的情感体验工作。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读、说、听、写方面重点入手,引导学生在课文教学中认识美、挖掘美、欣赏美、创造美。

(一)美育教育方法——读,建立美的感知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通过朗读、诵读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及内涵。学生在语言文字上的捕捉领悟能力、对意象文字的敏锐感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美的感知程度。因此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粗读、精读、品读的阅读方法,感受课文语文的形式美、韵律美、辞藻美,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感受意境,领悟作者字里行间的胸怀。语文教学中通常优美的文字,精美的插图都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初步的美观意识。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悟认知能力。

(二)美育教育方法——说,表达美的感悟

小学生阶段正是性格养成的基础阶段。由于小学生比较爱玩、活泼、好动,对事物注意力坚持度不高,因此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表达。开始时可以是童谣、儿歌形式,而后可以通过播放生动画面来调动课堂气氛。由较低的审美展示到较高审美展示过渡性开展,引导学生慢慢去表达对于所展示美的感悟想法。在共同交流挖掘美、分享对美的感悟观点、获得他人共鸣感受的同时,口语的表达训练可从侧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美育教育方法——听,提升审美品位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呈现文章意境情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审美能力。如通过MV视频、声音的旁白、MV人物、动作表情等视觉、听觉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加深对文章文字审美的进一步领悟,帮助他们学会将抽象文字想象成形象画面情景,培养他们的思维拓展、创新能力。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是良好的语文教学手段,也是常用的一种美育教育方式。它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引导学生尽快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对课文的再次阅读,感受课文的辞藻美。通过听的美育开展途径帮助学生提升对品味的鉴赏水平,建立审美事物美丑的正确价值观。

(四)美育教育方法—写,创造美的升华

若要全面提升对语文教学的美育能力还需要具备将美感转化为语言表述的应用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教师起初可以设置一些写作难度低的主题,教师可就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简述一段文字,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比如主题是花朵,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植物的具体形状、气味、颜色来展开对美的感悟,将此种感悟通过一些优美的辞藻表达,提升他人的审美情趣,使自己文章与他人情感达到共鸣。

不同的口语、听读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程度。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学生对审美的心理历程。“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该给学生多多提供课外活动的机会、既可以使学生在观察及领悟中更多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使学生将感悟灵活运用生活中,将美提升到深刻层次为将来升学教学文化积淀基础。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通过美育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身心发展,是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有效地结合美育教育及小学语文教学,通过读、说、听、写方面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感悟能力,是小学教师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安翠霞.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浅析[J].教学研究,2015(3).

[2]张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方式[J].教育与管理,2014(10).

[3]陶荣琴.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意义反思[J].创新教育,2015(2).

作者简介:沈洁,女,1982年生,安徽马鞍山人,大专,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美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篇4

一、审美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述评

主要包括从整体上阐述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以及对艺术教育者艺术教育思想的个案研究。

做出整体性阐述的文章有:《论中国近代艺术教育思想的逻辑发展》 (贺质朴, 霍艳霞, 《保定师专学报》, 1999年03期) , 《中国现代美育与艺术教育理论》 (陈池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年02期) 。

关于艺术教育家个案研究的文章包括:研究蔡元培艺术教育思想的文章:《蔡元培思想理念与中国现代艺术教育》 (金玉甫,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04期) 等;研究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文章:《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述评》 (褚宏文, 《中国美术教育》1997年04期) 等;研究林风眠艺术教育思想的文章:《林风术教育实践研究》 (林春华,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年06期) ;研究刘海粟艺术教育思想的文章:《刘海粟艺术教育思想探微》 (丁涛, 《美术与设计》) 等等。显然, 从美育意义上研究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相关论文, 反映出近二十年来针对中国现代审美教育做整体性、规律性的研究较少, 对艺术教育者思想及实践的总结和阐发较多, 总体上偏重于对艺术教育者的个案研究。而且相关论文从美育与艺术教育内在的共通性出发, 进行研究和论述, 具体对素质教育与美育关系做出辨析的较少。相对于此, 近年出版的美育思想论著对于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阐释则具有更为宏观的视野, 从慎密质实的材料出发做出清晰的辨析和深入的论述。

二、审美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意义

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全球化交流与互动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当今时代, 审美教育对人的自由协调的全面发展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实施美育的意义所在, 也是开展美育研究的价值所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1994年颁布的实施意见都明确提出, 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将美育正式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 并明确地将素质教育界定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从而, 确立了美育的战略地位。

理论意义在于, 美育能够拓展大学德育的研究视野, 不断丰富大学德育的体系和内容。

第一, 加强美育是大学德育的一个时代性主题。

第二, 美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能够丰富大学德育的体系和内容。

实践意义在于, 美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升华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 美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因此, 大学美育与德育相结合, 对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至关重要, 在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中国在21世纪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审美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的主要观点

1、美育是人类认识和走向文明的基本途径。

人类对古老文明几乎是通过美育认识的。开展美育教育是为了让后一代的受教育者认识并理解文明的深刻内涵。对于过去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影响孕育着新的文明的诞生。

2、美育是塑造高尚灵魂与完善人格的主要手段。

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 通过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产生心灵情感的震撼, 艺术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德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3、美育是启迪思维和激发创造的重要载体。美育对科学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力和激发力。

4、开展美育活动,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 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5、开展美育活动,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与和谐的发展, 首先是人的素质诸要素的全面提高。

6、开展美育活动,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情感的发展和心理的调适, 本应是教育的题中之义。

7、开展美育活动, 可以激发专业的悟性和灵性。

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技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都是以文化素质为基础的。

总之, 美育观念与思想问题。中国美育思想, 着眼于教育的完整性、着眼于人的健全发展, 具有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意义。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首先, 大学校园里要有艺术环境与艺术氛围, 让学生在校园里处处感受到艺术美。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将艺术教育作为情感教育, 提升到关乎人格健全、人生完满等人生哲学的意义层次, 具有审美独立、人的自觉独立的理论意义。美育有完整教育结构的设定、健全人格培养的宗旨, 符合社会变革转型的历史现实, 即力图由谋求人的全面发展, 以推进社会的发展。

摘要:审美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对人格养成和人性塑造有重要的作用。但只是到了近代, 随着美学学科的建立, 美育才真正成为独立的学科和理论, 因此在研究上还比较薄弱。加强美育是大学德育的一个时代性主题, 美育能够拓展大学德育的研究视野, 不断丰富大学德育的体系和内容。美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升华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指出了审美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研究意义及提出了主要观点。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人格塑造

参考文献

[1]郝孚逸, 张居华.当代美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2.

[2]李泽厚.中国美学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3]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4.

[4]仇春霖.大学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5]易健.美学论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5.

[6]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健美操中的美育研究 篇5

关键词 健美操教学 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今已成为欧美学校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是以小组学习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建立在主体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终身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学习”是提倡“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将自主和合作进行整合,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及时自觉地定位,并加以指导调适,再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以团体总分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预设目标的学习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交流、协商、竞争等对所学知识进行构建。将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健美操课堂之中,旨在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1 研究对象

“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健美操选修班160名学生中的应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关于健美操教学与训练和“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资料、课题组成员商讨,编制出关于学生自我能力认知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激活能力、集体凝聚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激活能力包括健美操参与兴趣、参与态度和自信心方面内容,集体凝聚力包括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方面的内容,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人际交往方面等内容。经过专家访谈和问卷再测,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共发放问卷共160份,收回160份,回收率100%。

2.3 实验法

2.3.1 实验设计

将健美操选修班的四个班分成两组进行研究。一组两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集体讲授,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最后成绩为个人总成绩。另一组两个班为实验组,采用“自主— 合作学习”教学法,将学生异质分组,每班分为五个小组,小组每人被分别给予练习者、观察者和评论者的角色,每两次课后进行角色互换,以便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指导、讨论、交流体会,教师负责巡回指导和纠正错误动作,考核分为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为了激励学生互助学习,两项分别打分,预先告知学生期末成绩=60%个人成绩+40%小组成绩,但是本实验主要采用了个人成绩数据。教学主要内容是大众健美操黄金级,共32学时,所测四个班健美操教学都由同一人承担,最后成绩测试由教研室其他四名健美操教师共同打分取平均值。

2.3.2 实验控制

实验前对受试者进行关于自我能力认知的问卷调查,在进行两周健美操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教学后对受测者进行身体素质和健美操能力的测试,主要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800米、纵叉、健美操基本步伐组合。测试后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各指标都不具有差异性(p>0.05),这说明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属于同质,因此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两组学生可以进行比较,符合实验设计要求。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自主—合作学习”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美操技术的影响

在健美操教学结束后,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美操技术成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两班呈显著性差异 (p<0.01),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说明“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3.2 “自主-合作学习”对自我激活能力、集体凝聚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通过交流和观察,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练习态度、团体间的合作意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要强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结果也表明:在自我激活能力、集体凝聚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因子方面,两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班优于对照班。

4 分析与讨论

4.1 “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掌握动作技术水平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健美操属于有氧运动,长期练习对人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健美操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由于受到教学场地和学生人数多的限制,在教学上不能一一观察指导,学生主要靠自主练习,往往练习具有一定盲目性,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自主-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虽然学生动作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小组的划分为他们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环境。

4.2 “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激活能力、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分组,为小组成员创设合作情境,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讨论动作、轮流领操、相互纠正、相互表演练习等一系列的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使每个同学都感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在指导和被指导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分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赋予了“角色”,个人的成绩和集体成绩是紧密相连的,在作为指导者和被指导者的角色转换中,也提升了自身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4.3 “自主-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自主-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提供了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平台”,学生愿望的满足,能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创造性地学习,极大地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顺利发展。同时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感受平等、合作、信任、包容的关系,感受自身价值被充分肯定,并在没有任何的压制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习、讨论、展示、竞赛,从而焕发出巨大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活力。

5 结论与建议

(1)“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掌握有利于学生掌握健美操技术技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高校健美操教学方法中具有可行性和优效性。

(2)“自主-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的共同体,以达成思想认识上和锻炼活动上的共识,加强了学生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成功的信心。

健美操中的美育研究 篇6

面对新时代的艺术教育,教师常会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忧虑,现在的学生接受与喜爱的东西与我们的传统相去甚远。如何巧妙地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国元素,如何有选择地挖掘传统民间艺术宝藏融入现代教学,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习惯,这些一直是困扰我、让我去思考和力求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深入研究漆画、扎染、蜡染、版画、剪纸、装饰画等,掌握多种有效手段,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一、在内容上,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体现创新性原则

我们把民间艺术引入学校美术课堂,作为学校美术教育拓展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我们开发校本教材,把蜡染、扎染、剪纸、漆画、版画、图案等民间艺术提炼整合后,形成我校工艺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美术教材既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也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在必修课的环节设计中巧妙融入传统艺术。如《爱在天地间——尝试新材料》一课中,我们把蜡染工艺整合运用到“心语心愿”环节。蜡绘表意,这无疑是在材料、技法和理念上的一种大胆创新。再如,在以往的“四方连续”的教学中,教师无非是遵循传统的教学原则,在图案制作上要求非常严谨、规范,而且往往要耗费两课时以上,而美术课的教学安排一周只有一次,这样制作周期过长,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是行不通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摸索一条既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又能让他们一生受用的教学新方法。在几年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拓展课中的扎染教学,完全可以把它运用到色彩与图案教学中去。在《奇扎妙染创意花布》一课中,我就是这样巧妙地把扎染特色贯穿于整堂课中,让学生深入了解“扎”在造型中的作用,感受“染”产生出的丰富的色彩变化,改变了以往惯用的连续纹样的教学方法,不仅缩短了创作时间,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是一次大胆革新,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利用传统的“扎染”技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欲望,使扎染出的“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建立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很好地体现了时代特征。

二、在方法上,关注学生兴趣点,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兴趣点和关注度,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入手,我们针对美术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开他们的创意之门,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养成学生的思维和创作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内容、选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去表现。思维——想象——实践整个创作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在其中仅仅是起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引导方式上,教师要把握准节奏,尽量做到收放自如。例如:漆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门类。至今漆艺对中国乃至世界仍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极具中国韵味的元素。漆画是漆艺的平面呈现,在古代漆棺中已初见端倪,现代漆画较之传统的漆艺更具绘画性。让学生与传统艺术面对面,拉近他们与传统艺术的时空距离,让他们近距离地去触摸传统艺术的脉搏而不仅仅停留于书本里。在拓展课上,我们让学生去尝试创作漆画,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去感知中国元素之魅力,让中国元素能悄然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呈现在他们的作品里。漆画有别于其他画种,其特点在于丰富的材料和多样的技法以及复杂的创作程序所呈现的丰富的肌理效果。在漆画拓展教学设计中,我尝试简化程序,寻找更适合学生去表现的题材和技法,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创作稿,设计一套独有的简便易行的创作方案,根据创作稿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适合的材料,选择恰当的技法。漆画语言、材料、技法、题材中所韵含的独有的中国元素深深地吸引学生,让他们投入了百倍的激情,付出很多的心血。在每一个创作、绘制、打磨、推光的过程中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创作的热情和兴趣非常高,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有效激发。

三、在对象上,了解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受益

瑜珈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7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极大的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给健美操和瑜伽等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开设, 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目前有很多的专家都针对高校健美操课程和瑜伽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两种健身方法各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 因此本文尝试将有氧健身操和瑜伽练习结合起来, 通过单纯有氧健身操组, 和瑜伽结合有氧健身操组练习的实验对比, 观察有氧健身操和瑜伽结合练习对受试女大学生身体灵敏性, 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以便使高校健美操课程的优化改革得到更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调查对象为新疆医科大学07级180名学生 (能进行正常活动、发育健全、身体健康并无明显生理缺陷者) , 年龄段为18~22岁, 将180名受试者按授课内容分为A、B两个组。A组进行单纯有氧健身操训练, B组进行瑜伽和有氧健身操结合训练实验中教师监督和指导实验对象进行练习, 实验前、后测量所有实验对象的各项生理数据。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实验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时间为期三个月, 每周两次, 地点为新疆医科大学室内体育馆和室内跆拳道馆, 通过严格控制实验组各成员的实验活动, 并在实验前后采用相同方式测试受试者的灵敏, 平衡能力, 心肺功能以了解两种运动形式对女大学生健身效果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受试女大学生实验前、后各项身体指标变化状况分析

3.1.1 单纯有氧操组受试者训练前后健身效果变化状况分析 (1) 平衡能力指标的变化状况分析, 单纯有氧操组在进行了12周的训练后对受试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训练后, 受试者单足闭目立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

(2) 灵敏性指标的变化状况分析, 单纯有氧操组在进行了12周的训练后对受试者灵敏性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训练后, 受试者十字象限跳10s的指标有非常显著性变化 (P<0.0 1) 。

(3) 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状况分析, 单纯有氧操组在进行了12周的训练后对受试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训练后, 受试者肺活量的指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见表3~2)

3.1.2 有氧操和瑜伽结合组受试者训练前后健身效果变化状况分析

(1) 平衡能力指标的变化状况分析, 有氧操和瑜伽结合组在进行了1 2周的训练后, 受试者平衡能力测试项目, 单足闭目立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0.0 5) 。 (见表2)

注:*标示和健美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灵敏性指标的变化状况分析, 表2显示了有氧操和瑜伽结合组在进行了1 2周的训练后对受试者灵敏性的影响, 从表中可以看出受试者十字象限跳1 0 s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状况分析, 有氧操和瑜伽结合组在进行了12周的训练后对受试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训练后, 受试者肺活量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2 两种运动形式对女大学生健身效果影响状况的分析

3.2.1 两种运动形式对女大学生平衡能力影响的分析

表3显示了通过12周的训练两种运动形式对女大学生平衡能力影响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同时组间的对比单纯有氧操组和结合组都有显著性差异;结合组对女大学生平衡能力有提高,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单纯有氧操组平衡能力指标略有降低。这与实验周期较短, 及测量误差有关。

从以上结果分析, 受试前后结合组平衡能力有提高, 说明瑜伽练习中的各种姿势练习中包含站立位身体姿势, 动作过程中动静结合, 有时甚至是在单足站立下完成平衡姿势, 且需要保持最大幅度动作5~10s, 这对促进受试者的平衡能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单纯有氧操练习的每一个动作变换都是在快速的音乐节奏下、跳跃动作中完成, 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协调要求较高的动作, 对平衡能力的影响很小, 甚至会稍有降低。 (见表3~4)

3.2.2 两种运动形式对女大学生灵敏性影响的分析

通过12周的训练两种运动形式对女大学生灵敏性影响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 5) , 同时组间的对比有氧操与瑜伽结合组与单纯有氧操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3-4) ;从表1, 2显示两种运动方式对女大学生灵敏性都有提高, 单纯有氧操组影响最大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其次是有氧操与瑜伽结合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从以上结果分析, 两种运动形式对女大学生的灵敏性都有提高, 有氧健身操的特点是全身性的有氧练习, 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协调要求较高的动作, 对于促进身体的灵敏性较好的效果, 而瑜伽的动作多为轻缓的身体姿势练习, 所以对身体灵敏性的影响比较弱。

3.2.3 两种运动形式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影响的分析

通过12周的训练两种运动形式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影响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同时组间的对比有氧操与瑜伽结合组与单纯有氧操和单纯瑜伽组都有显著性差异;从表1、3显示单纯有氧操组和有氧操和瑜伽结合组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都有提高, 单纯有氧操组影响最大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从以上结果分析, 有氧健身操是一种持续性的中、低强度的有氧练习, 实验中的有氧操练习为每周两次, 每次60min, 练习的最大心率为120~130次/min, 经过12周的有氧健身操练习后受试者的心储备能力加强, 肺活量增大。有氧操和瑜伽结合组的受试者结合了健身操的运动负荷与瑜伽练习的呼吸调节和神经调节双层的效果, 从理论上讲应该达到很好的练习效果, 而实验结果也恰恰证实了这一点。

4 结语与建议

4.1 结语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经过1 2周的分组实验训练后, 两种运动形式对女大学生健身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单纯有氧操与有氧操和瑜伽结合组比较, 结果表明单纯有氧操组对女大学生的灵敏性和心肺功能方面的影响高于有氧操和瑜伽结合组, 但对平衡能力的影响低于有氧操和瑜伽结合组。研究表明有氧操和瑜伽的结合练习对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健身效果, 较单纯有氧操练习的效果更全面、更显著, 是一种对于提高灵敏性、平衡能力及心肺功能更加有效的健身方法, 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价值。

4.2 建议

(1) 分析两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和效果, 可以看出有氧操与瑜伽结合组的明显优势, 因此在健身理念方面可以大胆的采用结合性练习, 以相互弥补有氧操和瑜伽练习的不足, 促进优势的发挥。 (2) 本文只是浅显的研究了两种健身方式的简单结合,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 建议更深层次的探讨有氧操与瑜伽的结合方式, 以期达到更好的结合效果。

参考文献

[1]曲宗湖, 顾渊颜.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156~157.

[2]道立.印度的瑜伽[J].佛教文化, 2005 (4) :7~8.

[3]李沛等.健美操概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86~88.

健美操中的美育研究 篇8

关键词:舞蹈训练,健美操教学,应用

健美操作为一项具有较强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 从追求自身更高层次发展的角度出发, 要把健美操原有的体育美融入更具视觉美感的艺术美。健美操在动作上讲求熟练, 有很强的节奏感, 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通过加入舞蹈元素的方式提升健美操的艺术美感。在健美操中加入的舞蹈元素并不是对舞蹈动作的生搬硬套, 而是让训练者在练习健美操时能够更加注重自己的形态, 对音乐和动作融入更多的感情, 使健美操像舞蹈一样具有艺术感染力。

1 健美操教学中进行舞蹈训练的必要性

1.1 舞蹈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体素质加强形体的可塑性

通过健美操的名字就能够体会到它对练习者的形态和动作提出了健康、优美的要求。任何一种形式的健美操, 练习者只有首先具有一个美的姿态, 才能抓住健美操的精髓, 把动作做到位, 充分展示健美操的美。因此, 想要提升健美操的艺术美, 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形体素质。必要的舞蹈训练则能够加强学生的形体意识, 纠正学生的形体问题, 进而提高学生对健美操动作的领悟能力。

1.2 舞蹈训练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感

观察健美操的动作可以发现, 健美操脚的动作是完美展示健美操的关键。步伐的变换不仅能够实现位置的移动, 还在各个动作之间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完美的展现一套健美操在具有优美姿态的基础上, 要求练习者的身体协调, 富有节奏感的完成各动作。在舞蹈中, 对脚部动作的要求更加严格而细致, 所以在健美操的训练中加入适量的舞蹈动作练习, 能够使学生对节奏和动作有更深刻的感悟, 帮助学生感受动作与音乐的完美融合, 利于更好的展示健美操的律动美。

1.3 舞蹈训练可以使学生舒展肢体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动作的表现力

与舞蹈一样, 健美操在体现表现力的时候也是通过在肢体动作中融入内心情感来实现的。一段富有感染力的健美操, 表演者的情感、动作与音乐一定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体态语言的水平是衡量一位表演者是否能够完美展现健美操的重要指标。健美操所选的音乐大多具有极强的节奏感, 其动作的健与美正是通过表演者协调而有韵律的肢体语言来体现, 它对全身的肌肉都有要求。舞蹈动作对肌肉的训练强调的是协调用力, 在对学生进行健美操项目的训练时, 适当进行舞蹈训练能够更加完善肌肉的能力。

2 舞蹈训练内容安排

2.1 进行初步的形体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训练, 提高学生的形体美时, 可以参照舞蹈中姿态训练的基本功, 从坐立行走这四个方面做起。为提升学生完成健美操动作的质量, 可以参照舞蹈中对基本动作的训练方法, 这样既可以纠正了学生不规范的肢体动作, 又提升了学生的形体气质。

2.2 基本姿态控制练习

学生只有严格按照形体姿态的标准, 达到准确掌握的程度, 才能在实际的健美操表演中发挥出形体训练应有的效果。学生在进行姿态控制训练时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对形体的不足之处进行强化训练。例如, 颈部不正的学生可以通过加强头部及颈部的训练实现对颈部肌肉的矫正;肩部倾斜的学生可以通过加强手臂及肩部的运动使肩部肌肉平衡;驼背的学生要经常做扩胸运动, 增强背部肌肉的力量;挺腹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仰卧起坐等训练增加腹肌。上述例子仅是学生形体问题中很小的一部分, 想要提升姿态美, 学生自身首先要建立起挺拔健美的形体意识, 在日常生活及训练中, 时时注重自身的仪态, 将形体的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

2.3 舞蹈组合练习

形体的训练还可以通过舞蹈组合的方式进行, 这种方式与上述两种方式相比更具艺术性, 学生通过舞蹈动作不仅可以对形体与肢体动作进行有效训练, 还可以提高对音乐情绪的领悟能力, 使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更加准确。大量的实际经验证明, 舞蹈组合训练对提升学生形体水平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它通过提高学生的形体美来增强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进而帮助学生在表演健美操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示自身的运动美和艺术美。

3 舞蹈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应用

3.1 舞蹈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舞蹈的作用并不仅限于给人们提供视觉上美的享受, 通过舞蹈训练, 能够提高人们的肢体协调能力, 加强肌肉及骨骼的力量。具有一定运动效果的舞蹈动作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 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 刺激大脑皮层, 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增强人们的心肺能力, 对人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具有良好的作用。处于人生黄金时期的学生, 即使并非专修舞蹈学科, 也可以通过舞蹈训练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舞蹈对心肺能力、神经调节能力的增强作用明显, 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肌肉力量, 促进骨骼发育, 提高新陈代谢, 使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

3.2 舞蹈训练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体态, 塑造美的形体

舞蹈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舞蹈训练也应是一种优美的运动项目。参与舞蹈训练的学生应该重视自身的形态, 挺胸收腹, 在整体上以一种向上的姿态进行舞蹈训练。只有在形体上做到了挺拔优美, 才能在舞蹈的过程中展现出舞蹈动作的韵律美, 通过肢体的协调运动及动作配合, 融入舞者对舞蹈的感悟以调动观众的情绪。从这个角度分析, 优雅的形体是完美展现舞蹈魅力的基础。

3.3 舞蹈训练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舞蹈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舞蹈能加强学生的形体训练, 使学生具有更为健康、美丽的姿态;另一方面, 优雅的姿态既满足了学生对自身外表的期待, 又能提升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 提高了学生对美、对艺术的追求, 帮助学生在创造美的同时去发现美, 享受美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舞蹈训练, 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舞蹈训练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锻炼, 学生在舞蹈眉的感染下, 强健了自己的体魄, 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收获了其他运动项目所不能实现的意义。

4 结语

在对健美操中融入舞蹈艺术时, 不能照搬舞蹈动作, 这样会导致健美操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与特色, 在舞蹈训练的应用过程中, 最主要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形体素质来实现健美操展示水平的提升, 不应顾此失彼, 因此保留健美操原有的韵味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绍程.健美操[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92.

[2]刁在箴.初论体育与舞蹈的联系与区别[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0 (4) :55.

健美操中的美育研究 篇9

(一) 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1. 促进学生正确动作技能的形成, 提高运动记忆。运动表象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一环, 教学中利用表象训练,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获取视听表象, 并强化形成运动表象, 通过动作追忆逐渐形成清晰表象, 加上反复练习, 建立正确的动作轨迹, 从而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2. 集中注意力, 促进音乐的协调配合。音乐与动作的配合贯穿健美操教学的始终, 这无疑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在新动作教学之后, 学生需要进行运动表象感受, 感受音乐与动作变化之间的衔接, 继续练习时要随音乐节律进行逐节练习。表象训练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主动训练, 集中注意力, 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技能。

3. 增强自信心, 充分发挥运动水平。在健美操教学中, 恰当使用表象训练可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提高学习效率。同时, 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 重视对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保护, 使他们保持好的心理状态, 充分发挥运动水平。

(二) 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教学中建立运动表象并进行表象回忆。教学中, 运动表象有很强的直观性, 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 学生在感官上形成了对动作的正确认识, 而后教师通过对动作及要领进行语言讲解, 实现视觉和听觉的统一, 头脑中就会产生更清晰的动作表象。为使学生能形成更好的感性认识, 在教授新动作前可让学生观看图片、多媒体等, 建立初步的运动表象, 然后不断再现图片或视频, 帮助学生进行表象回忆练习, 教学时引导学生回顾完整的动作印象, 然后迅速进行动作练习, 促进稳定动作表象的形成。

2. 教学中运用暗语诱导并进行表象追忆。在正确动作动力定型的形成阶段, 为了更好地处理易错易漏动作及高难度动作的过渡与衔接, 教师要适时利用表象训练中一些简洁、标准及易于接受和记忆的暗语来诱导学生, 帮助学生强化动作表象, 还可让学生运用暗语进行自我诱导。教学中, 会出现过度疲劳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教师可利用表象追忆, 在动作练习结束前让学生全身心放松, 积极地对所学内容进行表象动作回忆和感受, 想象和感受每一个动作情节, 有利于实现动作技能的动力定型。

二、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

(一) 教师以准确的动作示范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

教学中, 教师动作示范要准确、规范, 动作路线要干净、利落, 这样学生头脑中会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面对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 可采用整体与分解示范相结合, 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视觉表象, 之后再进行细致缓慢的动作分解讲解, 使学生在动作细节方面建立视觉表象, 最后, 将分解开的各动作串联系起来, 组成完整动作。

(二) 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帮助学生形成听觉表象

节奏感对健美操练习来说非常重要, 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规范、流畅、协调动作技术的培养, 还要培养学生活泼自然的表现力和灵敏的节奏感。教师可制作一些适合学生练习的音乐, 利用音乐的节奏变换来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力, 产生较强的听觉表象, 同时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回顾动作, 这样学生不仅对音乐的节奏感变得更加灵敏, 而且对动作和音乐的配合会更加熟练。

(三) 用丰富的言语唤醒学生的动作表象

教师在教学中, 首先要求语言清晰、准确, 尤其是健美操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更高。清晰准确的教学语言能最直接地唤醒学生动作表象, 因为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对第一信号系统的直观形象有调节和指导作用。教学中, 教师通过丰富的言语对健美操技术动作进行生动的描绘, 可帮助学生对已建立的表象有更鲜明和稳定的认识。教师如果在课前对一些难点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进行设计, 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

(四) 打破时空限制, 帮助学生强化技能记忆

表象训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复习都可进行, 帮助学生对不准确、不规范的动作技术进行练习, 促使动作得到纠正和规范化。教师可交叉进行表象训练与身体练习, 使学生的思想和身体训练结合起来, 调动学生对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强化记忆, 使动作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摘要:健美操在高校教学中开展普遍, 在健美操教学中利用表象训练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本文对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提出帮助学生形成动作表象的途径, 为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表象训练,健美操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瑞娟.试论表象训练对健美操教学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7) .

[2]张春燕.表象训练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12) .

健美操中的美育研究 篇10

健美操课程启发式教学分组实验

健美操,以其健康、力量、美丽的宗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断地向其靠近,特别是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健美操成为最热门课程之一。但是喜欢健美操,不喜欢健美操课的心理也是普遍存在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面对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敏捷,喜欢体育课但是又不愿意过多的运动,不愿意接受过多的约束,我们怎样正确引导启发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兴趣的基础上掌握体育知识技能,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做了以下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通过山东中医药大学公共体育课选课系统,随机抽取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级健美操专项学生70人,女,大学二年级,年龄19±1.2,随机分成两个自然班级,每个班级35人。学生集中分布在基础医学院中医学七年制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身体各项素质相当。参加活动,学习内容,课余体育锻炼基本相似。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验法。

实验法:本研究将随机分成了2个班级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启发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考查方式采用考试的方式,考试内容健美操套路,身体素质(仰卧起坐,柔韧性,50米)。

二、研究结果

1.健美操规定套路考察结果

结果表明两班之间健美操规定套路考核的每个指标都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艺术表现力方面,音乐和节奏感方面,差异性检验结果小于0.01。

2.有关身体素质考核结果

表2表明,实验班同学们得分在在柔韧性和仰卧起坐方面均优于对照班级,但是50米测试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1.有关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对比

传统注入式教学讲究课堂的三段式教学,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以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为主线,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中被动的执行,教师从自身主观愿望以及自身经验出发,将自身理解的动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对于错位的或不到位的予以纠正。总体来说,缺乏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培养。

启发式教学要求代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互学、互评、互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的主要方法。陶行知说:“教就是为了不教。”启发式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其独特地优势。但是,启发式教学也有它的缺点,对于动作的细节掌握方面、动作的结构安排、动作的连接的目的意义等方面掌握水平不如传统教学方式。

2.本研究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1)俱乐部式的教学结构

在本研究实验整过过程中,实验班整个学期的健美操教学课堂,采用俱乐部是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带领同学们练习基本技能,通过热身激发学生活力,引导其快速进入课堂,内容多样,方式多样。

(2)新动作启发式教学过程

提问启发口令启发,专业术语启发,动作结果启发,经过简单示范,要求学生思考,在思考的前提下逐渐创造动作,在教师不断地提示和引导下,完善动作。经过同学之间搭伴观察,互评互助加深动作掌握。

(3)比赛模式考核方法

学期末采取分组组队参加比赛的方式,参加考试。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建议

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时机和实施手段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適应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状态不断作出调整。《论语·述而》中,子曰:“不愤不发,不悱不启。”大意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教师就不去启发他”。“启”指的是开意,“发”指的是达辞。启和发是有前提的,针对一群毫无学习兴趣,只想混学分,上课睡大觉的学生,怎么启发都是无效的。所以,启发式教学更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建立在愿意思考,愿意学习的基础之上,方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陈明,孙晓.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的实验研究.辽宁体育科技,2009,(3).

[2]张轶星.浅谈高职院校健美操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内江科技,2008,(4).

健美操中的美育研究 篇11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 健美操教学不能完全按体育竞技项目来教学, 健美操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身体语言, 与其它集体体育项目是有一定的区别, 健美操更注重表演, 其整体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形象思维理论在健美操教学中有很大的益处, 主要通过人体的动作表达出一种自身的内在美。教师的示范教育要准确, 学生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习, 最后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套动作的整合, 个人业务的提高, 同时要注重整体效益。从每个动作的标准, 到自身内涵建设, 最后整套动作的完成, 以及背景音乐的选择, 体现出健美操教学是一项美的体育运动。健美操教学要有所突破, 教师的示教作用非常大, 同时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健美操运动对别人成型的健美操要借鉴, 不能全盘吸收, 自己必须有所创新, 由于健美操自身特点, 是一项综合体育运动集艺术、武术、动作与美学一身的特性, 强调其表演性和观赏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亲自指导, 增进师生感情,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形象思维理论形成

形象思维的理论是经历一个过程, 不是一下就形成的理论。形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客观的反映。形象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和他的两名学生, 为了充分研究人体的脑部工作情况, 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工作,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人的大脑中, 两个大脑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人的大脑两个半球在进行形象思维是不同的, 其具有不同的分工, 左大脑半球的思维方式主要倾向于语词表达, 属于抽象思维方式, 逻辑严密, 推理性强;右大脑半球的思维方式则更倾向于形象的、直接的方式, 也就是说它更具有空间和知觉判断能力, 与人的想象力等直接相关, 这部分思维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形象思维。通过实验表明, 要想提高人们人们理论思维方式, 就要训练人的大脑右半球。人的左大脑用来进行抽象思维能力的, 提高空间的想象力。要想提高形象思维理论, 要分阶段对人的大脑进行模拟训练, 在实践中运用理论, 在理论的积累下运用在实践中去, 学生在课堂学习重难点动作, 课后在想象力的情况下完成训练。形象思维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用能力, 其有一定的情感, 结合人的主观意识, 用一定手段与方法描述形象的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形象思维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把人的想象经过一定加工处理, 利用人类的创造性, 形成一种现象。在信息化时代, 每个行业都需要具有创造性人才, 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要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为体育教师,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教师应具有创造性工作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形象思维理论形成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有一定的科学方法。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把每个动作都细化, 在增强人脑思维活动的空间, 每名学生都在教师的示范下, 反复进行训练, 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 课后根据记忆进行训练, 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把每套健美操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提高其整合应用能力。在分解的情况下, 在进行重新组合, 建立完整的训练体系, 要严格一些训练步骤。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 形象思维理论应用到教学中, 能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提高自身气质。

2、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应用形象思维理论

形象思维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应用主要包括四个步骤:观察、吸收、创编和反馈。下面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观察。观察在整个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形象思维理论在训练的第一个过程就是观察。观察分几个层面, 我们可以观看演出, 看视频录像, 观看其它比较好的健美操, 细分析每个动作, 找出其优缺点。也可以在自己在台上演出, 通过录像以后, 自己观看找出其中不足, 争取在以后的排练过程中改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好的示范, 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这时候是学习基本功阶段, 基本功规范、扎实对学生今后应用有一定的帮助。有一些比较难而重点的动作要反复训练, 争取达到一定高度。因此观察是整个健美操练习的初级阶段, 也是基本阶段, 但这个阶段是比较重要的。

吸收。优秀的健美操一些优雅的动作, 我们要继承的吸收, 吸收过程中要有选择的吸收, 在吸收的过程中, 要有所创新, 在别人的基础上, 要有所改动, 但必须要改动成功, 有一定的效果, 提高其利用率。

创编。创编是整个健美操应用中核心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已经达到了掌握动作的水平。因此, 必须在充分认识了视觉印象后, 学生才可能对其进行创编, 即连贯。这个过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力, 正确连贯每一个动作。教师可在这个时候提供一定的口头教学辅助, 即编一套绕口令或者顺口溜 (口令中的每一句都与某一个动作具有一定的谐音上或者形象上的相似性, 能够达到学生根据这个句子联想到对应动作的目的) , 将抽象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联系, 也就是前面所说, 充分结合两个大脑半球的功能, 使学生能够根据绕口令记忆动作的顺序, 从而在脑海中完成形象思维训练过程, 真正掌握整套动作。

反馈。无论是健美操教学, 还是其它项目都有反馈阶段, 这个阶段是一个项目巩固和完善提高阶段。通过实验检验, 人的记忆都是有遗忘过程, 通过遗忘记忆的磨合, 将提高人的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与遗忘是成比例的。因此, 反馈过程的重要性, 不仅体现在加强记忆上, 还体现在其纠正作用上。形象思维记忆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自身接受视觉形象不正确或者在认识创编的过程中出现查错, 都可能导致最后掌握的动作与标准的动作出现偏差, 反馈步骤就可以帮助他们及时根据观察到的标准动作, 对比脑海中已经形成的印象进行对比, 纠正错误, 重新学习。文献中为了验证形象思维训练教学的教学效果, 做了为期两个学期的健美操教学实验。文中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教学, 实验组应用形象思维训练方式进行健美操教学, 对照组采用普通教学方式进行健美操教学, 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 运用形象思维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动作学习的能力和效率。这个实验结果验证了形象思维训练方式在健美操教学中是具有较大优势的。

总之,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应用形象思维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健美操是一项与艺术相关的体育项目, 艺术特性与美必须结合在一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把形象思维理论应用到健美操教学, 是教授学生掌握一系列技术动作, 并能进行连贯组合, 其教学过程中人体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整个教学的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参与行为下一篇:工程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