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2024-11-07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精选10篇)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篇1

丹红注射液为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与红花的复方制剂。丹参为君药, 性味苦、微寒, 归心、肝经, 具有活血调经、清心除烦、消肿等功效;红花为臣药, 性味辛、温, 归心、肝经, 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丹参性寒主降, 红花性温主升, 二者一寒一温、一降一升, 相辅相成, 共奏活血通络, 祛瘀止痛之功。临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梗死、脑供血不足、血管性痴呆等心脑血管病证的治疗[1,2]。笔者在广泛收集、分析文献的基础上, 对丹红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希冀为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丹红注射液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1 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 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 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增加, 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阻塞。由于病情变化多端, 可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 也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从中医临床治疗法则而言, 活血化瘀是治疗心绞痛的根本[3]。

杨芳[4]将某医院的80例不稳定心绞痛惠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及家族史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予以卧床休息, 低分子肝素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硝酸酯类扩冠及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治疗, 同时予以他汀类降脂稳定斑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 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5d。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改变。结果显示,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最长持续时间及心律失常指标均有明显减少。说明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指标改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宁伟志, 莫剑等[5]将广东某医院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即给予硝酸酯类药、阿司匹林、美托洛尔、他汀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即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 L+丹红注射液20m L, 1次/d。两组均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 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 (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24h心肌缺血时间、心绞痛单次持续时间均有所降低 (P<0.05) , 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说明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确切, 安全性较好。

1.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PHD) 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 (或) 功能异常, 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 肺动脉压力增高, 使右心室扩张和 (或) 肥厚, 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终末期由于心功能失代偿,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

张华, 黄慧[7]选取了某医院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4例, 两组均予抗感染、低流量吸氧、通畅气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20m L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 L中缓慢静滴, 每日1次, 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了丹红注射液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药物。

1.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发病率、病死率高。贾海萍[9]将某医院4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 L两周。结果显示, 治疗组临床显效率47.62%, 有效率47.62%, 无效率4.765%;对照组分别为40.47%、40.47%和19.05% (P<0.05)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 (P<0.001和P<0.05) , 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有下降。说明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是有效的, 能改善心功能, 提高患者活动耐量, 减少心率失常发生。

2 丹红注射液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1 脑梗死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尤其是老年人, 一旦复发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马飞月等[10]将某医院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16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 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88例, 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其余治疗相同。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水平。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97.7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25% (P<0.01)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均降低 (P<0.01) 。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患者脑微出血影像学无明显变化。说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2.2 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 (CCCI) 是指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流供应减少 (每100g脑组织低于40~60m L/min) 的状态。长期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可使脑组织产生慢性缺血, 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 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进而发展为痴呆。潘成德等[11]将某医院临床确诊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丹红注射液) 和对照组 (丹参注射液) 各45例, 其中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后3d和7d与治疗前比较。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3d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7d后临床症状及血流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 。证明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有效, 且安全。

2.3 脑出血

脑干是人体呼吸循环中枢, 脑干内存在大量的神经核团、上下行纤维束及网状结构。在维持意识状态, 调控运动、感觉及内脏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脑干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病情重、致残率及病死率高。宋淑玲[12]将某医院的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出血停止后加用丹红注射液。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血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 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在血肿吸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丹红注射液有效促进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吸收,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4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D) 主要为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反复发生腔隙性梗死或其他原因的多发性梗死, 导致脑室扩大、皮质萎缩, 逐渐出现皮质及皮质下痴呆的一种综合征。金杰等[14]将某医院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静滴上述两种药物, 疗程28d, 观察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l (ET-1) 和血清一氧化氮 (NO) 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治疗组在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液高切黏度、血液低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方面与对照组作用相当;在改善中医证候、血浆黏度、血浆ET-1和血清NO含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说明丹红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疗效, 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黏度、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减少释放ET-1、改善舒血管介质和缩血管介质的平衡失调, 保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丹红注射液在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梗死、脑供血不足、血管性痴呆等心脑血管病证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 研究表明, 丹红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家兔血小板聚集率, 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 抑制家兔血栓形成, 减轻血栓湿重等作用。因此, 丹红注射液显著的抗凝抑栓作用是其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机制环节之一。

摘要:丹红注射液是由活血化瘀常用中药丹参与红花精制而成的复方制剂。其中, 丹参为君药, 红花为臣药, 二者相辅相成, 共奏活血通络, 祛瘀止痛之功。临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梗死、脑供血不足、血管性痴呆等心脑血管病证的治疗。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心脑血管,临床应用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篇2

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4 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15天;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调整血压、血糖、颅内压,根据病情适当给予甘露醇、胞二磷膽碱、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两组均15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

结果治疗组治疗脑梗死总显效率86.7%,比较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是一种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脑梗死;丹红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86.5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62-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脑梗死患者60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平均66岁;头颅CT检查示:局灶性脑梗死16例,多发性脑梗死6例,腔隙性脑梗死8例;并发高血压19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5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平均64岁;头颅CT检查示:局灶性脑梗死16例,多发性脑梗死7例,腔隙性脑梗死7例;并发高血压20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患者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控制血压、调整血糖及颅内压,两组均根据病情适当给予甘露醇、胞二磷胆碱、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作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4 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15天。两组均15天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按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及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缺陷程度进行评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⑥死亡:其中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定为有效;无变化、恶化、死亡定为无效。

2 结果

2 1疗效比较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总显效率86.7%,比较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 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3 讨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间住院患者, 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义通过的诊断标准[1], 发病7d内就诊, 经CT和或MRI证实。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44~79岁, 发病6h内入院者1例, 1d内入院者14例, 超过1d入院者15例, 其中大面积脑梗死6例, 多发脑梗死12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2], 轻型20例, 中型8例, 重型2例。对照组30例, 男20例, 女10例, 年龄43~80岁, 发病6h内入院者1例, 1d内入院者13例, 超过1d入院16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5例, 多发脑梗死13例, 轻型21例, 中型8例, 重型1例。2组上述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治疗, 对伴发感染、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 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对症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 (步长制药厂) 20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 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14d。

1.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 (NIHSS) 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改变以及病残程度的分级进行疗效判断。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0.01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 (±s) 表示, 统计采用SPSS 12.0软件, 同一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1.5 结果

1.5.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1.5.2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见表2。

2 讨论

丹红注射液是一种中药针剂, 是传统中药丹参与红花的精制萃取液。其中丹参味苦, 性微寒, 归心、肝经, 通血脉, 散瘀结为主药;红花味辛, 性温, 归心、肝经, 化瘀血, 通经络, 为辅药;二药相辅祛瘀生新, 除邪而不伤正, 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两种中药主要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素等。对于中药丹参和红花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已有较多的研究, 对这两种药物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理有以下几点认识: (1) 丹参酚酸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可以显著降低血浆的TXB2水平。 (2) 丹参酚酸和丹参酮有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等作用。 (3) 红花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激活和释放TXA2, 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2, 纠正外周循环中TXA2/PGI2平衡失调,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4) 红花黄色素可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 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但目前对其复方制剂研究较少。

较多临床研究已显示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有显著疗效, 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则鲜有报导。近期步长丹红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显示, 造模3d后, 治疗组大鼠脑含水量及神经系统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 脑梗死体积从造模第5天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为临床应用步长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了实验依据。根据该药物作用机理, 笔者主要观察了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评定, 证实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 能发挥一定的抗血栓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注: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

参考文献

[1]陈清堂.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96, 29 (6) :381.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篇4

[关键词] 奥扎格雷; 丹红注射液; 初发型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116-02

脑梗死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都很高。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综合疗法,无特异性药物。我院积极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疗效,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65例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列入观察的165例患者均经头部CT或MRI扫描确诊为初发型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5例,男48例,女37例;年龄42~78岁,平均60.8岁。其中基底节区35例,颞、顶叶18例,多发性17例,腔隙性15例。伴有高血压49例,糖尿病37例,冠心病34例。对照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40~76岁,平均62.2岁。其中基底节区34例,颞、顶叶17例,多发性17例,腔隙性12例。伴有高血压47例,糖尿病40例,冠心病31例。两组均排除严重脑水肿、梗死后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及昏迷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烟酒嗜好、头部CT或MRI、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酌情给予降压、调脂、纠正酸碱平衡、服用阿司匹林、抗凝及其他辅助治疗,所有病例均未进行溶栓治疗。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80mg加入5%GS 2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联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GS 100mL静脉滴注(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次/d,连用14d。对照组用上述常规治疗,用胞二磷胆碱1.0mL加入5%GS 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GS 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可恢复工作和操持家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部分生活自理;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奥扎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障碍、血液高凝状态。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血管壁的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2]。脑梗死的发生来源于血管闭塞后局部脑血流的减少,导致对神经组织的损伤。在脑缺血的早期,半暗带区神经组织功能丧失但存在潜在恢复的可能性,超早期恢复缺血半暗带区血流是治疗脑梗死和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的关键[3]。

积极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用奥扎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奥扎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选择性地阻断血栓素(TXA2)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TXA2的合成。同时促进前列环素(PGI2)产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的功能。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丹参和红花。丹参功能主要为活血化瘀、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抗血栓形成[4]、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等作用[5],延长血管内皮细胞寿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因缺氧导致的细胞凋亡,促进内皮细胞良好生长,从而改善心脑供血不足[6]。红花功能主要为活血通络、抗凝血、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活性,具有阻止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作用,对于血栓性脑血管疾病有疗效[7],能纠正外周循环中TXA2/PGI2的平衡失调,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8]。丹参和红花按科学配方提取成为复方制剂,疗效优于单方制剂,大量临床报道该药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保护血管内皮和稳定易损斑块、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红细胞膜、抗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此药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减少GPⅡb/Ⅲa受体的激活,从而减少血小板的凝集,有效改善心脑血流[9]。管高峰[10]等认为丹红注射液可降低血清TC和LDL-C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抑制NF-JB活性及减少hs-CRP生成,减轻血管壁炎症反应,进而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通过临床观察,奥扎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较好,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奥扎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能恢复缺血半暗带区血流,尽快恢复脑细胞的功能,起到抗凝、防栓、促进纤溶的作用,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减少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是治疗脑梗死的理想药物,且无毒副作用,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83.

[2] 董波,于永慧,刘忠志,等. 脑心通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兔血管MCP-1基因影响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5):11.

[3] 梅元武,王红新.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脑心通的保护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13.

[4] 胡小戎,曹凤梅. 丹参的药理、临床应用与制剂研究[J]. 中国新医药,2003,2(6):54-55.

[5] 陈向荣,陆京伯,石汉平.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44-45.

[6] 杜冠华,张均田. 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J]. 医药导报,2004,23(6):355.

[7] 尹宏斌. 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2001,32(9):776.

[8] 王淑君,王万铁,熊建华,等. 红花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浆TXA2/PGI2水平的影响[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20(2):100-102.

[9] 邓芳,胡长林,谢运兰. 步长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J]. 中医杂志,2006,47(10):725.

[10] 管高峰,华先平,王琳,等. 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壁炎症的影响[J]. Chinese J Integrative Med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2006,10(4):884-886.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1月本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7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n=36)和治疗组(n=42),其中常规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61~70岁,平均年龄(65.3±2.6)岁,治疗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8.5±2.7)岁,两组患者均知晓该治疗方案,同意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主要包括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帮助患者排痰、行气管插管以及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40 ml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5%的250 ml的葡萄糖注射液缓慢注射,2次/d,40 mg泮托拉唑(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169)+0.9%的250 ml的Na Cl溶液中,1次/d,疗程为15 d。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Pa O2、Pa CO2、Sa O2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应用于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两组患者的Pa CO2值降低,Pa O2和Sa O2的值升高,两组比较,治疗组各指标变化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bP<0.05;1 mm Hg=0.133 k Pa

3 讨论

临床实践表明,Pa O2降低是临床上确诊呼吸衰竭的主要指标之一,呼吸衰竭的Ⅰ型和Ⅱ型可能伴随Pa CO2的升高,无论呼吸衰竭Ⅰ型还是Ⅱ型病情都非常严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也非常大,一旦神经细胞长期缺氧会给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3]。如果缺氧持续时间过长可使循环系统紊乱、血液粘稠度增加,缺氧产生的乳酸容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使机体的酸碱平衡严重紊乱。在中医角度上,作者认为慢性呼吸衰竭证候包括虚证例和危重辨证例等,而丹红注射液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和红花,具有活血养心之功效,丹参和红花可以对症引起呼吸衰竭引起的循环功能紊乱,改善患者的症状[4]。泮托拉唑是一种离子泵抑制剂,具有减少胃酸产生的作用,可以保护胃黏膜功能[5]。呼吸衰竭急性发作容易使胃黏膜的微循环受到破坏,因此,使用离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保护胃功能意义重大。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应用于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效果明显。

本次研究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应用于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结果显示,治疗前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两组患者的Pa CO2值降低,Pa O2和Sa O2的值升高,两组比较,治疗组各指标变化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丹红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应用于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浩.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工程,2013,15(11):70.

[2]董凯霞.泮托拉唑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2,22(7):1851-1852.

[3]徐允剑.丹红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新中医,2014,18(4):54-55.

[4]王刚,张启龙,潘似俊.丹红注射液联合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13,16(5):811-812.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5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第7版中关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年龄40~70岁;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排除变异型心绞痛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本试验药物过敏者;入组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者;全身严重性慢性疾病者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41例, 男24例, 女17例, 年龄43~70岁, 平均年龄 (55.21±3.01) 岁;病程3个月~16年, 平均病程 (6.41±1.73) 年。对照组:男25例, 女16例, 年龄46~70岁, 平均年龄 (57.09±3.11) 岁;病程5个月~16年, 平均病程 (6.27±1.95) 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及抗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 (菏泽步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0 ml/支) 20 ml静脉滴注, 1次/d;曲美他嗪 (法国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20 mg/片) 口服, 1片/次, 3次/d[3]。疗程均为1个月。

1.3 疗效评价[4,5]

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疗效判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治疗后, 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90%;有效:治疗后, 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治疗后未达到有效标准。心电图疗效:显效:治疗后, 患者经心电图检查ST-T段恢复至正常;有效:治疗后, 患者经心电图检查ST-T段恢复程度接近正常;无效:治疗后, 心电图检查与治疗无差别。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 (%) 表示, 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0例, 有效18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显效11例, 有效17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68.29%,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8例, 有效16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显效10例, 有效15例, 无效16例, 总有效率为60.98%,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急性心脏事件, 也是冠心病的主要类型之一, 其发病率在冠心病中占首位。其发病机制主要由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 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显著降低, 从而导致缺血性心绞痛的发作。丹红注射液由丹参和红花组成, 其中丹参为君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丹参具有良好的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红细胞聚集等功能[6];而红花为臣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 红花具有辅助丹参, 增强其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 同时红花中的红花黄素具有提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管外周阻力之功效。曲美他嗪为新型的抗心肌缺血药物, 其具有改善糖酵解与糖氧化耦联, 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示, 其总有效率为92.68%, 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9%,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心电图疗效比较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82.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能有效抑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 增加冠脉血流, 改善缺血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8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 分别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 疗程均为1个月, 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示, 其总有效率为92.68%, 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9%,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心电图疗效比较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82.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8% (P<0.05) 。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能有效抑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 增加冠脉血流, 改善缺血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丹红注射液,曲美他嗪

参考文献

[1]陈晖.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 (9) :1589-1590.

[2]金曼, 叶开升.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中国药业, 2012, 21 (11) :105-106.

[3]王永炎, 吕爱平, 谢雁鸣.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关键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91.

[4]李文华, 吴建东, 张辉, 等.丹红注射液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 (4) :390-391.

[5]刘云飞, 徐丽君, 徐志欣, 等.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中国药业, 2012, 21 (20) :109-110.

[6]余细宝.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6 (1) :785-786.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到社区就诊的明确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 男13例, 女17例, 年龄60~85岁;对照组30例, 男14例, 女16例, 年龄62~82岁。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根据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和头颅CT检查确诊。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30例应用丹红注射液 (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 1次/d;对照组30例应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 1次/d, 2组患者均以14d为一个疗程。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疗[2]"判定疗效。基本痊愈: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神经功能损失总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症状和体征基本恢复60%以上, 神经功能损失总分减少46~89%, 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症状和体征基本恢复20%以上, 神经功能损失总分减少18~45%;无变化:症状和体征基本恢复不足20%, 神经功能损失减少小于17%;恶化:症状和体征加重, 神经功能损失增加18%以上, 包括死亡.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血管堵塞, 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是现今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病因之一。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对症治疗;动静脉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超早期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方法。但大部分患者在就医时就已经错过了溶栓的最佳时间窗。多年来中药制剂尤其是活血化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脑梗死方面的作用逐渐显露出来。丹红注射液是丹参和红花按科学配方提取的复方制剂, 现代药理学证实, 丹参除具有扩张微血管, 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 改善微循环等功效外, 还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拮抗钙离子内流等只用, 而且还有肝素样作用, 能促进受损血管内皮细胞修复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3]。而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能扩张血管, 抑制血小板聚集及体内凝血, 阻止血栓形成, 促进血栓溶解。本研究通过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脑梗死治疗的观察, 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与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优于对照组, 说明丹红注射液改善脑细胞缺氧, 改善临床症状更明显, 是一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使用时简单、安全, 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0-131.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383.

丹红注射液治疗血稠疗效分析 篇8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78例血栓患者, 男45例, 女33例, 其中冠心病22例, 脑血栓16例, 脉管炎2例, 脑梗死前综合征30例, 脑血栓8例, 将入选的患者平均分为2组, 治疗组与观察组,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2 给药方法

治疗组, 应用丹红注射液20m L加生理盐水250m L静脉输注, 每日1次, 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 L加生理盐水250m L静脉输注, 每日1次, 10d为1个疗程。观察方法采用上海医科大学血液流变学中心L-100型血液黏度细胞电泳自动计时仪, 全部患者治疗前后1周内, 按规定程序清晨空腹一次采上肢肘静脉血8m L, 肝素抗凝, 4h内完成。检测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凝血因子Ⅰ。

3 治疗结果

依据卫生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判定结果[1], 治疗组显效20例, 好转18例, 总有效人数38例, 总有效率97.4%, 观察组显效8例, 好转20例, 总有效人数28例, 总有效率率71.7%, 2组结果比较, 差异显著。

4 讨论

血稠可能是医学上血液流变学的概念, 大概相当于高凝状态, 与病人的年龄、血液成分的变化有关, 表现为凝血系统的活化状态。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血栓的形成除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以外, 还取决于是否存在血管的损伤, 取决于是否存在是血流淤积或者血流变慢的因素, 因此血栓形成与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血流变学检查实际上是想通过体外的办法模拟体内血液流动状况, 以便对血液的凝固状态作出判断和将来的血栓形成进行预测, 但此法还不能如实地反映体内真实的血液凝固状况。即便能够真实反映。因此, 临床不能单纯凭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来决定谁需要使用抗栓药物, 而且血液流变学因素迄今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较差;另外血液流变学也不是抗栓药物治疗是否有效的观测指标。另外, 高脂血症与血栓虽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血脂增高不能称为血稠。对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应该首先控制或者去除易引起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 在此基础之上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抗栓。

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检查患者的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沉方程K值等项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从临床症状表现看与脑动脉硬化的表现类似。从血流的角度看, 血液粘滞性增高主要使血流变慢, 脑血栓易形成。据临床统计, 约有60%的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发病前有血液粘滞性增高[1]。可见从流行病学角度考虑, 血液粘滞性增高是一个“原凶”。我们已经清楚脑动脉硬化是中风偏瘫的物质基础。脑动脉好比流水的塑料管道, 脑动脉硬化就像水管内生锈及塑料管变硬、水垢附着一样, 管道不畅通, 弹性丧失。而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也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血稠, 在动脉中的流动如同水中混入泥土, 粘稠度增高, 流动自然变慢。所以脑动脉硬化加上血液高粘滞征就为脑血栓的形成埋下了最大的隐患。丹参功能主要为活血化瘀, 大量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丹参酮及水溶性酚类物质;能扩张血管, 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 抑制血小板过度激活, 减少血小板黏附、聚集, 从而改善心脑供血不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主要有抗凝血作用, 能够扩张血管, 增加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 对于血栓性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 廉价安全,

笔者认为预防血稠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多饮水。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但饮水要讲科学, 首先要掌握好时机, 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h、晚间就寝前喝水200m L。其次是近血液与组织细胞, 值得提倡。 (2) 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如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 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 粗纤维可以在肠道阻止胆固醇的吸收, 有利于降低血粘稠的程度。 (3) 多食大豆制品, 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 有利于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 降低血中胆固醇, 使血粘稠得以改善。 (4) 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动物内脏如猪脑、猪肚、肥肠及动物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 可加重血粘稠程度, 促使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 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脂, 也可提升血液的粘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 以素为主, 粗细粮搭配。 (5) 坚持体育锻炼,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爬山、游泳等, 以促进血液循环, 加快体内的脂质代谢。 (6) 戒除烟酒。 (7) 消除忧虑, 情绪乐观, 保持心理健康。另外, 就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有改善血管壁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 以增加血液流速, 防止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篇9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腔隙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35-01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是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卒中的一个类型,临床上多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常见的病变部位有壳核、尾状核、内囊、丘脑及脑桥等[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全部病历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上脑梗死诊断标准;头颅CT检查均明确诊断;多数为不同侧肢体麻木、轻度偏瘫、构音困难、手轻度无力或精细运动障碍,伴偏身感觉障碍合并有偏瘫肢体共济失调等。按随机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46~82岁,平均65岁,对照组47 例,男性28 例,女性19例,年龄58~72岁,平均64岁,两组患者之间病情轻重程度不一,治疗前后有一定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及尼莫地平),部分患者还给予降压、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2周(14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血流变学、肝肾功能及血压、心电图等变化。

1.4 疗效判定 :①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降低95%以上。②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降低70%—90%。③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降低20%或有所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计数资料采用X 2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无病情加重或脑卒中进展死亡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下表。

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在治疗前基本评分相似(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2.25)分。

2..3 两组用药前后比较 两组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血流变学、肝肾功能及血压、心电图等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脑梗死是多因素疾病,主要涉及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动脉炎症)、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等3个方面[2] ,另高同型半胱氨酸型症、高纤维蛋白血症亦是其危险因素之一[3] 。而有学者认为血糖、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三者之间与卒中进展有关[4] ;近期频繁的TIA发作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应按急诊早期治疗,防止发展为脑卒中[5] 。腔隙性脑梗死具有反复发作性,急性起病,部分患者有高血压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反复发作易引起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故驱除病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肥胖等),预防疾病复发及做好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6] 。近年来,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7] 。

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于“缺血性中风”范畴,病机为气血不足,肝肾阴虚[8] ,多因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邪入经络,气血痹阻,筋脉失养所致,治疗机制当以养气活血,平肝熄风、活血化瘀通络为主[9] 。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丹參和红花,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活血祛瘀,养血安神,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滞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障碍等,红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耗氧量,抗氧化,抑制自由基及减轻缺氧缺血后再灌注的损伤。丹红注射液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解聚,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及改善高凝状态;抑制脂质过氧化,消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丹红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疾病诊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75-76.

[2]刘维洲,瞿萍.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其比值变化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9,7(7):713

[3]孟庆森.24例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及预后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7(4):355.

[4]缪心军,蔡平平,袁国栋,等.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0):895-896

[5]谢康,崔煜,郑重,等.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19-20.

[6]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8-169.学,2009,7(1):19-20 .

[7]刘晓红,徐艳杰.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症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6,10(1:):2-3 .

[8]霍岩.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88.

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 篇10

关键词:丹红,急性脑梗死

脑对氧的需求量很高,脑的短暂缺氧即可直接影响脑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因而保证脑组织的血氧供应对维持脑功能尤为重要。丹红注射液是从传统中药丹参、红花中提取的有机酸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肯定。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对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应用丹红注射液进行了近期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60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发病后72h入院,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无血液及心、肺、肝、肾等系统重要并发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2岁,平均60.24岁;对照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2~76岁,平均65.2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上无明显差别。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法

两组在常规给予溶栓、抗凝,适当脱水,营养神经细胞及控制基础病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理盐水250mL+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14d为一疗程。

1.2.2 观察项目及疗效评定

两组病例于治疗前后分别作心电图、血白细胞、肝功能、肾功能,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及病残程序分级:治疗期间监测血压、脉博,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疗效评定标准: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积分减少不足18%;⑤恶心:功能缺损积分增加18%以上,基本痊愈加显著进步的总和为总有效率。根据上述标准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

1.2.3 统计学处理

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见表1。

2.3用药期间未发现该药对血压、脉搏、血糖、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

表I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变()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P<0.01。

2.2临床疗效比较表2

两组疗效相比,治疗组有显著些差异P<0.01。

3 讨论

丹红注射液含有丹参和红花两种中药的化学有效成份。总丹酚酸是从丹参中提取的水溶性有效成分,能通过血脑屏障。具有活血祛瘀,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强耐缺氧能力[1]。红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和脂肪油两大类,其中查耳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为红花主要水溶性成分和活性成分,有扩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抗凝血、降血脂、降血压作用,增强耐疲劳,耐缺血缺氧等主要作用[2]。

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大量的文献报道[3]:脑缺血缺氧时脑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害与氧自由基关系紧张,脑缺氧时,机体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受损,同时又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后者通过对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的攻击,产生大量的脂质过氧化产物破坏细胞结构,使膜的流动性、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坏死,同时氧自由基作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导致细胞损伤,同时脑缺氧能促进脑组织过氧化脂质的过量生成,总丹酯酸及红花黄色素(SY),能显著抑制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保护缺血半暗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效,值得临应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俊芳,王洁,张均田.总丹酚酸对小鼠脑缺氧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1999,4(4):261.

[2]施峰,刘焱文.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用药,2006,17(9):1666-1667.

上一篇:高效管理下一篇:卷烟经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