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答教学

2024-08-12

理答教学(共10篇)

理答教学 篇1

理答就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 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 也是一种评价行为。教师的有效理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梳理逻辑思路, 深化学生的思维, 提升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小班化教学时空, 使提升课堂理答的针对性、互动性、灵动性成为可能, 作为小班教师, 如何做到智慧理答, 实现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

一、小班化课堂理答关注的三个维度

1.尊重:理答是对话, 是师生生命对话, 理答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 以鼓励性语言为主, 为学生营造安全的、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 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 以促进学生以积极良好的学习求知心态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中。

2.充分:理答是引领, 充分关注每一个, 引领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理答应注重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品质, 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怀和辅导, 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3.发展:理答是建构, 实现新旧知识的建构, 实现你我之间知识的建构。教师在理答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过去认知, 运用追问、转问、反问等方式一环紧扣一环地引导学生向较高水平的思维层次递进。通过理答, 不仅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课堂得以不同程度的发展, 更是让学生在团体动力中共同发展。

二、小班化课堂理答实践的三个层面

(一) 尊重主体, 智慧激励

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不可能完全相同,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 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 整节课都低着头, 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怕讲错了遭同学取笑, 久而久之, 也就养成了上课不举手的习惯;或由于受学习负迁移和思维定势的影响, 他们的情感或思维会受阻。对于这些孩子, 教师要注意期待、鼓励、信任学生, 再给予巧妙引导, 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学语文六册《燕子专列》教学实录片段

师:小燕子的处境到底有多“险”, 让我们到课文的语言文字当中再去体会。老师把热切的目光投向了学生。可是, 学生们依然沉默着。

师:你能先来说说嘛? (老师叫到的是一个内向的孩子) 你想读哪一句?

生:我想读———学生一时语塞, 满脸通红。

师:我和你一起读, 好吗? (学生声音极其小)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 ……

师:老师听你在读这一句的时候, 我觉得“长途跋涉”这个词你读得特别有感受, 告诉大伙, 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那个“长途跋涉”……说明燕子已经……, 老师继续鼓励着略显窘迫的孩子。

师做动作, 一边走, 一边擦汗, 生大笑, 恍然, 大声说:“长途跋涉”这个词表示路途非常遥远, 指燕子在路途中非常地疲劳。

师:真了不起……。

正是由于老师的智慧理答, 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兴趣, 创造了课堂的和谐。在这段对话中, 老师的问看似随意却透着匠心独运, 尤其老师的理答看似简单, 却总能给予鼓励和肯定, 让师生的心贴得更近了。润物细无声, 唤起了学生无拘束的倾吐的欲望。

(二) 关注差异, 分层指导

教学需要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不同实际出发, 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 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给予不同层次的理答, 如对优等生, 鼓励少而精, 从而让学生迈向更高的目标, 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作用;对中等生, 找出闪光点, 加以鼓励, 激发内在的学习欲望;对学困生, 降低要求,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一步一步进行分层指导。

例如:我校一位老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我熟悉的一种动物》, 与学生进行写话交流时, 很巧妙地进行分层理答:

交流片段1:我家有一只小猫。它全身的毛都是雪白雪白的。它的爪子很锋利。耳朵下面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我还特别喜欢那几根胡子。

师:真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小朋友你读了后, 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可以先写耳朵, 然后写爪子。这样会更清楚。

师:是的, 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写。

生:我觉得他“雪白雪白、锋利”这两个词语用得很好。

师:真好, 你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

片段2:在我生日的时候, 妈妈买了一只小猫送给我。它穿着一件黑白相间的毛衣, 耳朵很有趣, 像个小三角。两颗圆溜溜的眼睛不断地转来转去, 好像在思考。它的身子后边还拖着一条尾巴呢!

师:这位同学不仅按先整体后部分的观察顺序来写, 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真不错, 同学们你们读了后, 觉得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吗?

生:我觉得可以把小猫的尾巴写得更具体些。

师:谁来帮帮他?

生:它的身子后边还拖着一条又粗又长的尾巴, 摇来晃去, 可威风了!

师:谢谢你, 改得很生动。

因为在小班教学中, 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可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给予他们多方面的、多角度的理答, 对学困生以鼓励为主, 让他们体验成功感, 对中等生肯定优点, 又指导他们向着更高的要求迈进。

(三) 激活思维, 意义建构

思维的独特性, 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进行问题意识培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知疑善思, 就会“拓己之独见, 察人之所未窥”。教师的有效探问、追问、转问可以激起学生正确而深入的思考, 引导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提升学生的认知潜力, 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 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时, 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老师手里有一根钓鱼竿和一桶活蹦乱跳的大鱼, 如果要你选, 你选哪一样?

生:我选钓鱼竿, 因为我喜欢钓鱼。

生:我选大鱼, 因为我喜欢吃鱼。

(老师见势导入课文, 要求他们在学了课文后再做第二次的选择)

师:你现在想选什么?

生:我选鱼竿, 因为只有自己钓, 才会有吃不完的鱼。 (很多小朋友都点头赞同。)

生:老师, 我要一桶鱼。

师 (满脸惊讶) :你第一次不是也选了钓鱼竿吗?为什么又变卦了?我和大家很想听听你的高见?

生 (振振有词) :我把这桶大鱼放到鱼塘里, 那么它们就会生小鱼, 不是也有吃不完的鱼了吗?这比钓鱼省事多了。所以不劳动, 也有吃不完的鱼。

(这位学生要一桶鱼的理由看似合理而新奇的, 但是他的想法和文本表达的情感是背道而驰了。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自我改正。)

师:“不劳动, 也有吃不完的鱼”, 这样的想法正确吗?小组讨论一下吧!

生:我觉得不正确, 把大鱼放到鱼塘里如果不加管理, 不及时喂食换水, 不但不会生小鱼, 连大鱼也会死光的。

生:我也觉得不正确, 如果不好好照顾大鱼, 大鱼就不会生小鱼了。

生:对呀, 懒惰是过不上幸福生活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是啊, 如果不劳动, 大鱼就养不活, 也不会有吃不完的鱼了。所以只有劳动, 才会有收获。

上面的这个教学片断不难看出, 由于教师的一次次创设机会, 让学生进行讨论, 使得学生有了独特的理解, 思维更加活跃。我们需要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也希望学生在思考时具有批判性。也许有时候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零碎的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 但是只要教师就势利导,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而全面。

实践证明, 在小班化教学中的教师理答, 能针对个体, 循循善诱, 春风化雨, 使课堂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 促进教学不断生成和发展, 真正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储明岳陈儿浙江省宁波市江花小学315020]

理答教学 篇2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学生是否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激励性课堂理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之中,强化学习行为。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出示两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很多学生看了一眼就回答:“是。”教师此时有些愠怒,学生太马虎了。但教师没有爆发,而是亲切地对学生说:“判断要有依据哦!”学生听到老师的提醒,赶紧行动起来。有的用尺子进行测量,有的干脆拿起纸来对折,不一会儿就发现自己判断错误。于是,学生又乱哄哄地喊“不是”。教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理由,该学生说:“我用尺子进行了测量两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教师此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并表扬这位同学:大家都要向这位同学学习,不仅能找到依据,还能利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被表扬的学生受到了鼓励,眼神中充满坚定,刚才乱哄哄大喊的同学羞涩地低下了头。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没有因为学生的粗心大肆批评,而是给了学生一个探索的机会,并运用激励性理答让学生从中感到成就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课堂教学效果自然理想。

二、细节性理答,提高学生思维的活力

1.巧妙追问,拓展思维的广度

追问式理答,即在学生结束一个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在原来问题的基础上追加提问,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准确性和深入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教师上课时手举两个三角板提问:谁能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由于学生之前对三角形的认识已经很全面,有学生立即举手:两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和都为180°。教师微笑着点头:看来这么简单的小问题难不倒同学们啊!此时,教师出示第三个三角形(随意的钝角三角形),并追问:大家能说出这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吗?有学生开始摇头,有学生提出要测量。在学生的测量下得出和为180°,此时,教师没有总结,而是追问:我们刚才碰到的三个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是巧合吗?别的三角形也是这样吗?学生此刻陷入了沉思,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巧妙的追问非常关键,将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清晰地呈现出来,既保证了知识链条的系统性,又促进了学习行为的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学会等待,挖掘思维的深度

教师课堂理答是一种评价方式,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时教师抓住时机“等待”也是一种巧妙的理答。

学习完“倍数与因数”后,在过渡到质数与合数的教学时,教师利用正方形拼长方形的例子让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教师出示问题: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接成几个长方形?学生很自然地答出三个,并明确三种摆法。教师接着提问:那给出的小正方形越多,拼出的长方形个数怎样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个数越多。教师此时没有做任何评价,而是将学生的回答重复了一遍:你们是说给出的小正方形越多拼出的长方形就越多吗?学生又响亮地回答:对。目光中透出笃定。此时,教师微笑着看着学生,教室里瞬间变得很安静,不一会儿“骚动”起来。有的学生眼前一亮,举手说:“不一定!”“有依据吗?”教师没有停留在答案的获得上。那个学生举例:4个正方形可以摆出2个长方形,可以如果5个正方形,只能摆出1个长方形。此言一出,同学们恍然所悟,接下来,教师提问:用小正方形拼接长方形,有时能拼出几种,有时拼出一种,那么什么情况下只有一种拼法呢?这时候学生再也没了当初的毛躁,静下心来慢慢思考……有些情况下,教师评价的语言多了,反而养成学生思维懒惰的习惯,如果理而不答,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空间,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三、生成性理答,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真正的有效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前预设,更要关注课堂生成。教师科学而巧妙的理答可以将教学环节推上一个又一个高潮,有效地梳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从简单的“学会”走向复杂的“会学”。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练习”课上,教师给出圆的半径,让学生分别计算面积和周长。其中一学生计算能力较强,完成后快速举手:老师,半径为4分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其他同学也大家赞同,教师此时没有当即否定,而是邀请这位同学到黑板前来演示一下,学生走到黑板前,然而比较过程进行了一半就发现了问题:面积和周长根本无法比较。此时,学生低下了头对老师说:“老师,我错了。”教师依然没有批评,而是温和地说:“能告诉大家原因吗?”通过这样的理答,学生不仅自己明确了周长与面积的区别,而且对全体同学都是一个警醒。教师让权给学生,在生生、师生的相互理答中,教学效果有了质的突破。

智慧理答: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篇3

一、重视理答行为,充分尊重学生

理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必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理答行为,要尊重学生不同的见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进而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加法”时,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群小猪左边有7只,右边有3只,其中白猪有6只,黑猪有4只,问总共有几只小猪?问题刚给出就有一名学生举手表示是20只,列式为:7+3+6+4=20。我夸他的反应真快,但并没有评价正误,而是讲了一个故事:一家庭有爸爸、妈妈和孩子3口人,还养了1只猫和1条狗,问这家有几口人?这名学生刚要说是5,犹豫了一下说是3,由此也就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了。在这里我没有直接评价学生回答的对错,而是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他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

二、避免理答忌讳,正确评价学生

理答是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评价得当,学生才能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身体存在缺陷,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考虑到这些问题,教师要尽量多鼓励、表扬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理答的忌讳,给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理答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学习“认识角”时,有一个判断题目是“同一个角,边长越长则角的度数越大。”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对的,也有学生持不同意见。在说理由的时候,一个学生的解释是边长越长,开口就越大,所以角的度数就越大。我及时肯定其勇于发言的精神,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讨论的时候,我及时引导学生重温角的概念,并用自己手中的三角板与学生手中的三角尺作对应角的比较。由此学生明白了正误。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理解的偏差我不仅没有批评,还表扬他发言的积极性,引发了辩论的开始,学生不仅更深刻地认识角,而且还提高了发言的积极性。

三、活用理答策略,关注学生发展

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理答的准备,既要精心准备教学流程,还要预设教学理答。这就要备好学生,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来说,更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素质,要在一步一步地引导与递进中,使学生“学会”向“会学”迈进。总之,教学理答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开放了学生的思路,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理答教学 篇4

关键词:课堂理答方式;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84-01

所谓“理答”,其实就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对话过程中的语言反应,亦包括动作、神情等体态语言。国内最早研究理答之一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先生曾这样界定: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课堂问答环节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不仅要抛出问题,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应答做出理答,理答后的学生状态其实是很复杂的,合乎教育规律和学生情况的理答对学生是一种良性的刺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是恶性的刺激,不仅不会起到任何好的效果,还有可能造成恶劣的影响。

在一次我校和另一所兄弟学校交流同课异构的听课活动中我观察了本校章老师和他校蔡老师的理答方式,他们上课内容为新课标英语8上 Unit8 Reading,课后,我从两位教师的理答方式数据统计上进行分析:从打断学生回答和追问上看两位教师频次基本相同,从鼓励性评价上看,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回答的鼓励和称赞,在章老师的课堂上占27%,蔡老师的课堂上占44%。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两位老师表扬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章老师表扬学生说Great!/You did a good job!等。蔡老师表扬学生说Very good!/Wonderful! 等还带头给发言的同学掌声。两位老师利用多种形式的鼓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都非常广,学生愿意说,学得也非常开心。我们知道,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以恰如其分的反应。教师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表情或眼神的交流等非语言形式来表达肯定的含义。如果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或缺乏深度,那么教师可用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作出进一步回答。两位老师在这一点上都做得不错,遇到少数回答不完美的学生,都能通过追问的形式鼓励学生往深层次去思考,学生也在教师的层层追问下,深度挖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我们经常在听完一节课后,会对听课老师做出这样的评价“教师语言重复率过高,或教师上课带口头禅”课堂上老师们经常会重复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在学生回答之后,又会重复学生的答案,希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一堂课上这样的形式不能出现的太多。在本次课上,章老师重复自己的问题或学生的答案最多,占了45%,蔡老师则占19%。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两堂课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别占了8%和14%。本课是阅读教学课,在对文章的理解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对篇章的理解能力。另外,在这两堂课上,教师自己代答分别占了9%和6%。在讲授新课中穿插提问学生或教师自问自答,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刺激的程度和方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讲解。因为教师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知识。另外课堂上教师都能充分尊重学生,没有打断学生的回答,更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不理睬。

如何才能产生有效的理答呢,我认为可从以下策略入手:

1、理答要有针对性理答的实施者是教师,受众是学生。课堂问题的提出应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设计,针对的是一条由学生为主体构成的课堂理答线。把理答的针对性弄清楚了,就会提升问答的效率,从而使整个课堂的效率都得以提升。

2、理答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中心责任所在,理答环节中更是如此,现在的课堂不仅仅是备教案,还要备学生。课堂上教师装在心里的不仅仅是教案,更主要的还是学生。只装教案的,充其量不过是位教书匠,而只有装着学生的才是真正的教师。

总之,课堂理答本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交流的纽带,有效的课堂理答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说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的提问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创生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丽 課堂提问的反馈艺术[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

[2] 肖万祥.冯辉梅.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的20条建议[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有效理答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5

一、有效理答, 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产生的疑问和思维倾向, 做好调控和把握, 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反之, 如果教师的有效预设和理答不能够实现学生问题的实际解决, 没有让学生弄清楚该弄清楚的问题, 那教师就应调整理答策略, 调整对文本教案的执行, 从文本教案设计的初衷出发, 选择关注文本内容的理答策略, 落实教学目标。

对于教师提出的让学生感到困惑茫然的问题, 如果是因为提问方式不能够解疑释惑, 教师就应根据课堂环境、学生思维特点、课文等进行综合后, 转化提问角度、难度。如果面对学生的思考和回答有些片面、肤浅、凌乱甚至是错误时, 教师不能简单地进行否定, 甚至带有色彩的批评, 而应积极运用理答策略, 因势利导发问, 让学生自己通过再探索、再思考, 从而发现问题所在, 在快乐兴奋中做出更加全面准确的回答, 以获得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当学生的表述虽然正确, 但含糊不清时;当几个学生回答同一个内容, 但是从不同角度来回答时;或者需要我们对刚才教学的内容作一个梳理, 这时我们的整理性理答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使学生的回答清晰明确, 条理清楚, 对刚才所学的内容也一目了然。

二、有效理答, 捕捉教学资源

新课程教学重视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 但这必须是以课程教材为基础和依据, 在尊重教材本身思想、内容和学习特点、思维特点基础之上的, 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积极地进行审视, 科学客观地加工、拓展和挖掘教材, 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素质也得到“二次开发”。而针对在此基础上的问题回答, 教师对于学生做出的理答, 应当再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的进展变化, 进行发问。对于理答, 教师应当从两个角度把握时机进行关注:一是, 学生对新旧知识产生思维意识上的激烈矛盾冲突、思想囿于狭窄范围、受制于原有固有经验影响而无法对知识进行融合、迁移等的时候, 这是进行发问的最佳时机;二是, 发问应当是建立在发问时机、课本价值思想和教学要求三者结合之上的。

例如, 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教学中, 在学生欣赏了《清明上河图》图片, 又齐读了“三百六十行, 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这句话后, 教师可请学生结合课文想象一下, 张择端的画中可能会有哪些行当呢?学生纷纷回答“医生、农民、摊贩、船工、道士、官吏、读书人……”答案精彩纷呈, 有的是来自画上的鲜明形象, 有的是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 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 教学过程相当顺利, 师生完全沉醉于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中。忽然, 一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仿佛看见, 还有几个强盗在人群里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顿时, 课堂发出一阵哄堂大笑。而教师竟一时呆住了, 转而微笑着肯定这位男生的答案, 继续走着下一个教程。

显然, 上述教师对错误的回答进行默认的行为是不符合教育教学目的和根本的, 这样的理答也是失败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也常对于这种理答感到太过偏颇, 但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答方式方法, 以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错失了最佳的教学时机和资源。其实, 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随着学生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探问:“什么样子的才可以称之为强盗?”这一探讨的过程就是将学生对强盗这一定义树立正确的认识, 进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之后, 教师话锋一转:“强盗也能算是一种行当吗?”这样不偏不倚的理答解决了学生新旧认识的矛盾, 就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引领到正确的体悟上来。

三、有效理答, 形成学习方法

对学生共性的回答, 教师可按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统一评价。但对学生个性的回答, 我们不能搞“一刀切”, 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果教师不积极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不去满足其个性发展的表现要求, 这将随着时间的推移, 导致学生思维模式趋近定式、固化。对个性的回答, 教师的理答应指向学生的情感, 张扬个性的发展, 最终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无论学生的回答是个性的还是共性的, 教师的理答都应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四、有效理答, 优化教学效果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引领学生在读悟、积累、运用中做到“一课一得”, 逐渐形成语文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 是否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并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及时调整理答策略,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江雪》的教学片断中, 教师问学生:“读到这里, 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学生都说:“这么冷的天, 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接着, 教师说:“这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何在, 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学生纷纷猜测:因为老翁家里穷, 或是钓鱼是他此生最大的爱好, 或是他犯了错误, 被流放在外。“那么, 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教师请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然后再次追问学生有什么新的看法。学生很自然地就道出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 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的心情。

对于这则教学案例, 教师的理答不仅有效激励了学生, 还有助促进他们形成反思, 使学习得到完善。通过反思, 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对自我形成认识和肯定, 并对问题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这也是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监督调节的有效途径。“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教师这最后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解读文本的道路上来, 引导学生将“诗境”与“心境”结合, 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 优化了教学效果。

理答教学 篇6

一、预设理答,课堂涌现灵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智慧理答还必须进行充分预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预设问题、预设学生回答、预设自己的反应,从而让英语课堂涌现灵性。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B中的Unit 3 Online tours这一单元时,教师充分预设理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和营造热闹的语言课堂氛围,教师设计了话题,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What can we do with a computer?”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充分预设好答案和理答,如“chat with my friends; play games; search forinformation;watchvideos;sendandreceive emails; do word processing”。因此,在请学生个体回答时,教师做足了理答准备。有学生说“I can chat with my friends.”教师即可理答:“Yes, 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chat online and we can talk with our friends by video call.”在这个理答中,教师不仅表示网上与朋友聊天沟通非常方便,而且还能视频通话,让沟通无距离。这样的理答也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说明,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观点非常有价值,因而预设性的理答能让英语课堂涌现灵性。

二、激励理答,调动参与激情

在英语课堂的提问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及时理答,还必须做出激励性的评价,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在以往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从对错角度评价学生的回答,这样的理答大大消减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只有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唤起更大的学习内驱力。因此,激励理答尤为重要,也为后续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提供动力。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 7 Shopping这一单元时,教师采取激励理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时下的网购潮流设计问题:“Do you like online shopping or physicalstores shopping?”(你喜欢网购还是实体店购物?)有学生说:“I like online shopping,because I have somany choices and it is cheaper than physical storesshopping”。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出激励理答:“Wow,I like online shopping too.Your reasonssound great.Well done.”在这个理答中,教师肯定学生的理由,并表示自己也喜欢网购,再以一句“Well done.”激励表扬学生,从而温暖学生的心灵,也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分享见解。

三、发展理答,引导深入发展

除了预设理答、激励理答,教师还可以采用发展理答。发展理答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发展,让学生从更深层次思考问题。

(一)采取追问策略

追问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发展,也能将英语课堂对话继续,将课堂推向高潮。在发展性理答中,追问是其中一种有效手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追问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增强课堂互动效果。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B Unit 8 Pets这一单元时,教师采取追问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设计问题:“If you have a chance to make friends with pets, who will you choose?”问题一抛出,教师先给予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考虑,然后以随机抽查的方式请学生作答。有一名学生说:“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dog.”针对这一回答,教师赶紧采取追问策略:“Why 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dogs, but not cats or mice?”这名学生迟疑了一会,然后作答:“Dogs are loyal to me. I once have a dog friend.”这名学生认为狗对自己很真诚、忠实,并且表示自己曾经与狗是好朋友。这样的追问既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又在兴趣范畴内,因而能够调动学生回答的欲望,也能让后面的学生做好“被追问”的准备,从而促进自我思维在追问中得到发展。

(二)采取转问策略

转问既能照顾班上全体学生,又能检查其他学生是否认真听课。作为发展理答的一种,教师要多采取转问策略,营造更加和谐、更加活跃的英语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9A中的Unit 7 Films这一单元时,教师巧用转问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设计的问题为“Which film do you like best?”教师请学生回答,有学生说:“I like Avatar, because it is amazing.”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并没有采取激励理答,而是转问他人:“Hey, Mike. Which movie does Betty like best?Why?”如果学生能够顺利回答出“Avatar”和“amazing”这两个关键信息,则说明Mike在Betty回答时认真地听着。而此时,教师可以将课堂互动继续,询问Mike最喜欢哪一部电影。反之,如果Mike回答不上,那么则表示他的心思可能不在课堂上,上课走神了。为了表示“惩罚”,教师可以请Mike表演一个小节目,活跃氛围。这样的转问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英语课堂上,因而教学效果非常好。

理答教学 篇7

1.1 集体教育活动

集体教育活动是当前我国幼儿园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 笔者引用《幼儿教育词典》中对集体教育活动的界定, “一种按学生年龄、学习程度分为固定人数的班, 教师以班为单位, 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组织教材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按固定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组织教材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按固定的时间表进行连续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又称‘班级授课制’。”

1.2 理答行为

通过多篇文献的检索后发现学者们在理答行为的界定上都是十分相近, 因此综合学者的研究, 笔者对理答行为界定是:理答行为是提问过程的一部分, 是教师对幼儿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 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 也是一种评价行为。

2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类型划分

在已有研究中, 对教师的理答行为类型划分的研究有很多, 现只从从终止性理答和拓展性理答这个划分方式对当前我国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进行具体分析。

2.1 终止性理答

所谓“终止性理答”是指对幼儿回答的一种终止, 幼儿的思考停留在当前问题, 不能更好的开拓幼儿的思维, 不能够让幼儿进行更一步的深入。通过对理答行为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中又发现终止性理答中可以划分为5种情况, 具体表现为:没有响应、简单回答、自己代答、重述、表扬赞赏。

2.1.1 没有响应

所谓“没有响应”是指对当教师的提问比较简单, 幼儿都能够回答出来时,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没有任何回应和处理, 直接去提问其他幼儿或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或者是幼儿回答问题错的太明显, 老师为了减少这种错误思考, 直接不去理会。

2.1.2 简单回答

所谓“简单回答”是指教师运用十分简短的字词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处理。

2.1.3 自己代答

所谓“自己代答”就是当幼儿回答不上来或教师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 还有的情况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2.1.4 重述

所谓“重述”是指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重述, 表达教师对其回答的一种肯定。

2.1.5 表扬赞赏

所谓“表扬赞赏”是当幼儿回答出色时, 教师用“你好棒”“你真厉害”等词语对幼儿进行口头表扬。

2.2 拓展性理答

所谓“拓展性理答”是指能够合理开拓幼儿思维的理答, 引导幼儿进行仔细观察、主动积极地对问题进行透彻思考。通过对理答行为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中又发现拓展性理答中可以划分为4种情况, 具体表现为:评价答案、诱导提示、追问、鼓励质疑。

2.2.1 评价答案

所谓“评价答案”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整理、修饰、解释或是对众多幼儿的回答归纳和补充。

2.2.2 诱导提示

所谓“诱导提示”是指教师通过提示性语言或动作诱导幼儿进行思考、寻求答案。

2.2.3 追问

所谓“追问”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发问, 或者为了确认幼儿的回答是否是教师所认同的。

2.2.4 鼓励质疑

所谓“鼓励质疑”是指当幼儿没有回答、回答不正确或是教师想让幼儿有更多的想法时, 教师用重复问题或类似“再猜猜”、“是这样吗?”等方式表达鼓励或疑问, 激发幼儿进行思考, 寻求答案。

3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收集的374次教师的理答行为中, 终止性理答259次, 占教师理答行为总次数的69.3%;拓展性理答共115次, 占教师理答行为总次数的30.7%。这可以明显的看出幼儿教师倾向于使用终止性理答。

数据分析还可以看出, 简单回答运用的运用高达22.2%, 表扬赞赏的运用也超过10%, 比例十分高。对15名进行集体教育活动的教师的访谈中也体现到:15名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都喜爱使用简单肯定和表扬赞赏的理答行为, 认为对幼儿肯定和赞赏后可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其中有9名教师还说到, 对幼儿的回答做到肯定的同时还需要重复一下, 这样能够加深其他幼儿对回答的印象。从数据也可以看出, 重述运用了45次, 占比例的13.6%, 仅次于简单回答和没有响应。

在访谈中仅有3名教师强调过如果遇到幼儿回答不出答案或回答错误时, 要去给予鼓励, 并强调最好让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样幼儿才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寻找答案, 才能训练了幼儿的思考能力。现场观察的数据也不难看出, 教师在实际教育活动中, 使用拓展性理答较少, 仅115次, 且各种具体表现均不超过10%。

4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在五大领域的次数分布情况

研究表明, 虽然在五大领域的教学中, 教师运用两种理答类型的次数是各不相同的, 拓展性理答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次数都不超过40次, 明显低于终止性理答;语言和科学领域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差异较为显著;终止性理答在五大领域的差异上更为明显。从χ2检验结果显示中, 看出教师的理答行为在集体教育活动的领域上有十分显著性差异 (χ2=4.963, P=0.026, 0.01<P<0.05) 。

访谈中15名教师也都认为五大领域理答行为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因为不同领域的活动目标与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些教师还就个别领域作了阐述:语言领域的理答要注重肯定, 诱导, 并且让幼儿多看、多想、多说、敢说;科学领域要注重当幼儿回答不出来时尽量鼓励、诱导, 促使幼儿的探究欲望, 语言的使用上要严谨。

综合观察和访谈可以分析出: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运用与课程领域十分相关。

5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在不同提问方式中的次数分布情况

研究表明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中, 教师运用两种理答类型的次数是各不相同的, 不论是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终止性理答行为的分布次数都高于拓展性理答次数, 这也与教师运用封闭式提问多相关。从图示中还可以看出两种理答类型在开放式到封闭式提问上都呈现上升趋势。但从χ2检验结果显示中看出, 教师理答行为在教师不同提问方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χ2=1.081, P=0.298, P>0.05) 。

从对幼儿教师的访谈分析得出, 教师认为在开放式的提问中应多采用开拓幼儿思维的拓展性理答, 虽然许多老师都有这种观点, 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 教师总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 或为了请更多的幼儿回答问题, 在理答上就减少了功夫, 更多地使用了终止性理答。

综合观察与访谈可以分析出: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运用与不同提问方式无关。

6 结论

6.1 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类型和分布

笔者将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理答行为分为终止性理答和拓展性理答, 其中终止性理答具体表现为没有响应、简单回答、自己代答、重述和表扬赞赏5种情况, 拓展性理答具体表现为评价答案、诱导提示、追问和鼓励质疑4种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在集体教育活动中, 终止性理答运用情况高于拓展性理答, 幼儿教师更倾向于使用终止性理答。

6.2 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在相关维度的分析

综合观察与访谈可以分析出:幼儿教师的理答行为的运用与幼儿的回答类型、课程领域十分相关;与不同提问方式、幼儿所在年龄班、回答对象无关。

摘要:理答行为是指教师在提问后对幼儿的回答所作的反应和处理。对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回答作出反应的有效性, 以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研究首先界定了集体教育活动、理答行为的内涵, 其次将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理答行为分为终止性理答和拓展性理答两大类型。研究结果表明,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 幼儿教师更倾向于使用终止性理答, 且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运用与课程领域、幼儿的回答类型十分相关。

理答教学 篇8

一、阅读教学课堂提问与言语理答模式的关系

教师在结合阅读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需要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的行为都称之为言语理答行为。研究表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生是否感兴趣有直接的关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提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会使学生的面部表情、身体接触发生变化,引发学生的反应,以此来进行信息的获取。言语理答是教师课堂提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为了取得良好的提问效果,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前做好问题的预设,将问题设计与理答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需要结合教学情境进行理答,通常将理答作为提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作为提问的后续处理工作。

二、阅读教学课堂提问与言语理答模式应用策略

(一)教师的专业素质影响理答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及言语理答效果,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直接的关系。专业的教师能够深入了解阅读教学中的内容,能够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问题的提出,有助于确保提问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素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生观和知识观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师个人素质的展现,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普通话、粉笔字、写作和文学修养等多方面的素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方法较多,教师需要具有强烈的主动学习意识,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品质为我所用。确保自身观念和思想的正确性,能够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性的评价,在自我学习中需要重视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的意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

(二)在提问前需要做好备课准备

做好课前准备,对确保课堂各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知识的积累,结合当前的教学要求,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需要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与学生和平相处和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加强对教学客观因素的合理把握,并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探讨,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苏教版《金蝉脱壳》一课中,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做好课前问题的设置,能够方便在课堂上及时进行提问,对提高提问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提问

提问的范围较广,问题的设计、提问对象及候答时间等都会影响提问效果。首先,在问题设计上,教师需要紧扣课文主题,确保问题与文章衔接的合理性,确保设计的新颖和巧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升问题的质量,需要确保问题的精致性,问题设置需要按照先易后难和先简后繁进行设置。其次,教师需要严格把握问题候答时间,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保持热情,抓住学生的反应点,候答时间不易过短或者过长,需要确保候答时间的合理性。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提问效果。最后,优化提问和言语理答需要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由于语文阅读材料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教师在运用不同策略进行提问时,需要与体态语言、图示和背景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提问质量。

(四)运用正确语言提升提问效果

提问及理答语言策略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肯定和称赞,对于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内容,教师需要做好提示或者补充工作,使学生明确自己回答的效果,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教师理答需要以赏识激励为主,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主要与激励为主。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教师围绕“滴水穿石的启示”为中心进行问题设置,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够根据自身已有经验,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的提问主要针对教学内容,采用暗示性的手段,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程知识。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正面提问,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说明课堂提问和言语理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意识到提问及言语理答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文章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预设,注重学生的提问和解答。确保教师提问和回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需要将对话式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中来,教师结合阅读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对改善教师的言语理答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及言语理答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提问,言语理答模式,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莉芳.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郭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3]钱旺.PBL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

从教师的理答方式看英语课堂教学 篇9

【关键词】英语课堂 理答方式 提问

有一位学者这样说过:“教师的智慧语言像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像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像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田。”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引发了学生一个又一个的回答,教师对学生作答的即时反应和处理我们称之为理答行为,它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评价行为。课堂理答的好坏决定着教学的效率以及课堂文化,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过程,也影响学生对一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因此,教师理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理答恰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在某次我校和另一所兄弟学校交流同課异构的听课活动中我观察了本校王老师和他校黄老师的理答方式,他们上课内容为牛津英语8A Unit 5 Reading,课后,我从两位教师的理答方式数据统计上进行分析:从打断学生回答和追问上看两位教师频次基本相同,从鼓励性评价上看,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回答的鼓励和称赞,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占28%,黄老师的课堂上占54%。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两位老师表扬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王老师表扬学生说Great!/You’re so clever!/等。黄老师表扬学生说Very good!/Wonderful!等还带头给发言的同学掌声。两位老师利用多种形式的鼓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都非常广,学生愿意说,学得也非常开心。我们知道,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以恰如其分的反应。教师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表情或眼神的交流等非语言形式来表达肯定的含义。如果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或缺乏深度,那么教师可用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作出进一步回答。两位老师在这一点上都做得不错,遇到少数回答不完美的学生,都能通过追问的形式鼓励学生往深层次去思考,学生也在教师的层层追问下,深度挖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我们经常在听完一节课后,会对听课老师做出这样的评价“教师语言过于啰嗦。”课堂上老师们经常会重复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在学生回答之后,又会重复学生的答案,希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一堂课上这样的形式不能出现的太多。在本次课上,王老师重复自己的问题或学生的答案最多,占了54%,黄老师则占24%。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两堂课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别占了5%和12%。本课是阅读教学课,在对文章的理解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对篇章的理解能力。另外,在这两堂课上,教师自己代答分别占了8%和5%。在讲授新课中穿插提问学生或教师自问自答,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刺激的程度和方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讲解。因为教师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知识。另外课堂上教师都能充分尊重学生,没有打断学生的回答,更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不理睬。

事实上,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在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我觉得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1.激发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提问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2.抓住提问时机,适时提问。课堂提问作为引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必须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注意时效性。埃尔斯特吉斯特(Elstgeest,2001)指出:如果在儿童活动过程中不合时宜地提出问题,设计得很好的问题也可能是没有效果的。他同时还指出,教师经常会因为急于赶进度而在不恰当的时候提问。3.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循序渐进。问题设计难易要适度,角度要新颖、富有趣味性。问题提的深了往往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场面,提的浅了又会使学生产生“不屑一顾”的情绪,激不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符合教学目的要求的情况下恰到好处地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经过思考回答问题。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苹果。

课堂是教师耕耘的田地,除了精心准备我们的预设外,我们更要练就“课堂对话”,把握师生对话,即课堂智慧理答。因为恰当而又巧妙的课堂理答能引领学生走出理解的误区,促使学生获得对问题全面、深刻而正确的认识;能推动教学过程,发展和提升教学效果;更能促使课堂精彩有效的生成。

【参考文献】

理答的智慧 篇10

书。小组推选自己的报告员对其专题进行报告, 师生共同分享收获的果实。其他小组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在报告中或者报告后对存在的疑问进行提问, 这时教师的及时点拨非常重要。

三、对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启示

(一) 研究性教学应是一种教学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提倡研究性教学。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以灌输的方式教授知识、学生以死记硬背获得知识的方式, 而要运用研究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种创造性思维方式。要重视学习过程, 尤其是思维过程, 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 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探究, 获取知识, 形成结论, 了解规律, 发现真理, 进而应用知识, 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实验过程中, 要通过创造教育理论的学习, 建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以民主、宽松、自由、质疑、探索激励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性环境氛围。

(二) 在教学中应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自主权真正地交给学生。

大学生较中小学生有更强的主动性, 能自主进行学习。但是当前的大学生有一部分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完成中小学阶段的学习的, 并没有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尽可能地把学生带到学科的前沿地带、学科发展的最新领域, 甚至学科的未知天地中去。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科研课题的工作, 或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从事实际课题研究, 或独立承担导师课题中的某个相对完整的子课题。同时, 进行科研方法、技能的训练, 将查阅资料、课题调研、论文写作、论文答辩等列为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善于随机处置, 巧于应变, 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理答。这需要教师有应对课堂变化的教学机智和实践智慧。睿智的理答, 总能让课堂生成意想不到的精彩, 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这种理答在实践中虽然全凭着教师的课感和灵气, 但也不是不可训练、不可捉摸。从一些优秀教师的讲课中我们发现, 成功的理答总在一些常见的形式中闪耀着智慧的光彩。现略举数例, 以窥一斑。

一、机智的转问

转问, 就是当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以求解答时, 教师不作正面回答, 而把“球”抛向他人, 转问别的学生。有一次, 魏书生老师给初二学生讲《爱莲说》, 课中, 一生举手, 说对“中通外直”一句不懂。魏老师故不作答,

和积极性, 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课堂的学习空间完全交给学生。

(三)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促进师生交流, 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性教学应是教师的“研究性”教和学生“研究性”学的有机结合体。教师的主导地位则尤为重要。研究性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而不应是依葫芦画瓢和照搬某一标准的模式。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探索发现法、延伸创造法、借题发挥法、问题教学法等。具体到课堂教学, 要广泛开展问题式、发现式、讨论式和自习辅导式等方法, 形成研究、探索问题的风气。还可举办各种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经验交流会, 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同时应着手改善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现状, 使其把教学放在首要地位, 辅以科研, 用科研来促进教学的发展。还可加大力度对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培训, 定期召开教学实验现场会, 提供优秀的教学观摩课, 交流上课的经验体会等。

参考文献:

ucation:ABlueprint for America’s Research Universities, http:

[2]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试行) [Z].

[3]刘铁芳.试论研究性教学[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4]袁振国.知识经济呼唤教育创新体系[J].江苏教育,

[5]袁祖望.高校教学改革:比较、分析及推进构想[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9:80-101.

而转问全班学生:其他同学有懂的吗?见无人回答, 便采用反问的形式直“逼”有疑问的同学:“中通外直”这四个字, 你一个也不懂吗?回答依然是“不懂”。魏又进一步反问:其中的“中”和“外”这两个字也不懂吗?全班学生便都活跃起来, 一鼓作气解决了“中通外直”的问题。

我们上课时常遇到一问三不知或万马齐喑的尴尬局面, 尤其是公开课, 没有比冷场更糟糕的了。每当此时, 不少教师便窘态毕现:一方面以转问的形式作缓兵之计, 一方面以激励性言语寻找救兵, 于是, 只要有人发言, 不管有无道理, 是否深刻, 哪怕是一句不着边际的话语, 教师都“感谢”不尽, 表扬有加。听了魏老师的课你就会明白, 简单机械的“转问”人人都会, 但不一定奏效;而机智的转问, 则需要有由浅入深的启发, 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知识层面的深厚积淀, 这样, 教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既尊重学生, 又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这就是智慧, 也是一种素养。

二、扎实的追问

追问, 是教师常用的发展性理答, 扎实有效的追问如抽丝剥茧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接近文本的核心, 构建新的认知。根据钱梦龙老师的回忆, 改变了他一生命运的那一课《愚公移山》的教学, 就大量运用了追问的理答形式:紧张扣文本, 环环相生, 丝丝入扣, 一步一步地把阅读引向深入。其中有一片段尤为令人难忘。钱问:愚公到底笨不笨?生答:不笨。钱追问:何以见得?生以愚公答智叟的那段话为证, 说明愚公不愚, 钱又问:你们觉得愚公的这段话讲得好不好?生答:好!钱追问:好在哪里?生答:好在有力地驳回了智叟的“笑而止之”。钱引导念读后问:感到这段文章写得怎么样?生答:有力。钱追问:为什么感觉有力?生答:念起来琅琅上口。钱又追问:为什么琅琅上口?注意句子的特点。生答:前面一句最后一个字和后面一句第一个字相同。如“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后面一个“固”顶着前面一个“固”字。钱又追问:对, 知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生答:一句顶一句, 读起来有力。钱又追问:对, 下面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生答: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生子, 子又生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钱作肯定性理答之后, 又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上追问:“对, 这段话写得特别有趣, 一句顶一句, 显得子子孙孙, 绵延不断。最后总结一句, 那一句是———”生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钱追问:什么叫“无穷匮”?生答:“没有穷尽。”钱先肯定后追问:“是呀, 愚公的志气, 愚公的决心, 愚公的行动, 父亲传给儿子, 儿子传给孙子, 代代相传, 无穷无尽, 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啃这两座大山。下面还有一句话一转, 显得特别有力。哪一句?”生答:“而山不加增。”钱肯定后又追问:“对, 这一句一转特别有力, 最后自然引出了一个结论, 哪一句?”生答:“何苦而不平。”钱作了激励性理答以后又追问:“这句是水到渠成, 很有说服力, 很有道理, 智叟能回答吗?”生答:“智叟亡以应。”钱又从语言层面加以追问:“‘亡以应’,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回答, 就叫做———”生答:“哑口无言。”又答:“无言以对。”钱作总结性理答:“都对。‘无言以对’更符合‘亡以应’的意思。为什么智叟‘亡以应’?因为愚公讲出了一个很普通的道理, 做了一道很简单的加减法, 从这里可以看出, 愚公不仅痛感迂、塞之苦, 确知移山之利, 而且深知移山之理。可见愚公移山不是一次盲目的行动, 他是考虑得很周到的。”至此, 钱老师以智慧的理答构成了教学的高潮, 一个智者的形象在对话中矗立在学生眼前。

这一段教学可谓是成功运用追问作发展性理答的范例, 教学的多项目标都在不断的追问中得到落实。首先, 追问使古文字词和修辞知识等语言因素在具体的语境中更易于内化为学生的新知, 新词语和顶真的词格都把对语义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落到了实处, 比孤立的翻译、讲解更扎实、有效。其次, 追问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对文句内在的逻辑关系如转折、因果等有了切实的理解, 或由因及果, 或由人及物, 结论皆由学生得出, 教师则以追问作引导,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再次, 追问, 同时也激活了教师的思维, 既是问学生, 也是在问自己, 教师在追问的过程中同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激励性、诊断性理答, 也不是简单地说赞语, 断是非, 而是比学生站得更高, 看得更准, 说得更深、更全, 更有震撼力, 这时, 站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位积极的思想者和领路人, 学生怎能不折服?

三、深入的探问

探问, 即当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以后, 发现其思考肤浅、片面甚至错误时, 先不表态, 而再次发问, 促使学生就原来的问题作深入而全面的思考, 直到正确为止。一位教师讲《变色龙》, 最后问学生:“通过学习, 你从奥楚蔑洛夫身上得到什么启发?”几个学生作了精彩的发言以后, 教师都点头称是。可有一个学生却举手答道:“我认为, 奥楚蔑洛夫是个能随机应变的聪明人, 因为社会是复杂的, 要保住自己的位置, 就要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 正是文本作者所要批评的低俗思想和社会现象, 然而却得到个别学生的附和。此时教师未置可否, 而是探问道:“奥楚蔑洛夫做得对吗?”大部分学生说不对, 教师又连珠炮似地发问:“为什么不对?”“做人的准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人?”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明确了做人的道理, 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就连唱反调的学生也心悦诚服地放弃了己见, 懂得了要高贵地、有尊严地做人, 就得讲原则, 明是非, 不畏权势, 不欺弱小, 不顾私利, 即使是舍生成仁也在所不辞。

这一教学片段告诉我们, 探问是引导学生探究真知的有效形式。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与时代精神、文本倾向发生矛盾时, 教师既不要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 也不要做一言定是非的审判者, 最佳的选择是以探问的形式启发争论、思辨, 促成思想的交汇、碰撞、升华, 既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 深化学生的认知, 又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 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实习女生下一篇:档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