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道德

2024-08-23

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共12篇)

人力资源管理道德 篇1

一、基本问题的阐述

(一) 管理。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 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 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 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以下列举中外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或阐释:

1、管理是一门艺术。

戴维·R·汉普顿认为管理“是艺术的艺术, 因为它是智慧的组织者”;美国管理思想史家丹尼尔·A·雷恩把管理称为人“对利用自然和人力资源实现目标的指导艺术”。

2、管理是组织的某一专业职能或综合职能。

如,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奥地利的米歇尔·霍夫曼认为“管理是为达到定义明确的目标而承担的个人最终全部责任”。

3、管理是一个能发挥多种作用, 具有一定持续性的动态过程。

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的《管理科学》认为, “管理是一个决策、控制和创造自组织学习的过程”;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在其第九版《管理学》中说:“管理就是创造一种环境, 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能在集体中一道工作, 以完成预定使命和目标”。

4、管理是对组织资源或要素进行协调以达到目的的活动。

如, 美国管理学家小詹姆斯·H·唐纳德等人认为, “管理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的人的活动, 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二) 道德。

道德, 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管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一般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道德”一词出现于老子的“道德经”。依老子而言, 道, 是本源的意思;德, 则是指规律。可见, 道德本来就不是什么空洞的说教, 而是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东西。儒家的道德准则, 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的形成与发展,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孔子提出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 在“仁”的统辖下, 还有“孝悌、忠信”、“礼”、“勇”等道德规范。孟子把孔子提出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进一步系统化, 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三套德目。西汉董仲舒提出“三纲”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和“五常” (即仁、义、礼、智、信) , 并使其系统化、宗教化, 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同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 管理道德。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 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它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的, 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

20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西方企业界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丑闻, 引起了企业界和社会公众的不满。管理丑闻大多涉及伦理道德, 所以被称为管理伦理道德问题。对于管理伦理问题, 学术界的学者反应尤为强烈, 他们积极进行企业调查, 讨论企业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问题, 并呼吁建立一种企业伦理行为科学以规范企业行为。在此背景下, 管理伦理学应运而生。

二、管理者道德问题的分类

现代社会, 领导产生的道德问题很多, 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 在家庭内部产生的道德问题。

管理者 (尤其是男性) 在事业小有成就的情况下, 往往会追求享乐主义, 寻求刺激, 产生“婚外情”或者“一夜情”, 进而造成家庭的破裂。也有的人往往工作中的压力难以排解, 在家庭里发泄自己的情绪, 久而久之, 家庭暴力就会产生, 并且愈演愈烈。除此之外, 还有在能力范围许可的情况下, 却对自己的父母不尽赡养义务。从这些简简单单的“家事”, 却体现出管理者道德的缺失。

(二) 在企业内部产生的道德问题。

在企业内部, 管理者在对待员工的问题上有时会有欺骗或者不公平的现象。例如, 在承诺某些条件后却未履行, 或者根据私交远近而决定员工的薪水或者晋升人选, 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员工。盲目追求利润, 不顾员工生存和工作环境, 侵犯员工的隐私、专横的对待员工, 等等。

(三) 在社会中产生的道德问题。

管理者在对待诸多社会上产生的道德问题往往已经触及法律, 例如挪用公款, 行贿受贿, 为自身利益不择手段的种种做法也可称为道德问题。

三、管理者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自身修养。

因为自身修养而引起的道德问题占绝大多数, 或者说所有管理者道德问题的产生都少不了自身修养的因素。有很多管理者是由于文化水平不高, 也有的为了职位晋升只注重了文化或者学历的提升, 却很少对自己的道德问题考虑。自以为在家庭中的行为只是属于“家事”, 跟自己的工作根本没有联系, 但是一个人是一个整体, 肯定是不能简简单单用“工作”和“家庭”把自己分割开来。

(二) 社会风气的影响。

诚然,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西方文化的入侵, 许多原本是伤风败俗的事情变得越来越无伤大雅。社会风气有不良的方面, 它使许多人的思想起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但是, 社会风气毕竟只是影响的因素, 真正要为自己道德问题负责的还应该是管理者本身。

(三) 利益的驱使。

为了能够使自己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贪婪, 很多管理者对“不义之财”伸出了手。这些人往往是被一时利益蒙蔽了双眼, 只图自己享乐, 置他人的利益于不顾。

以上的三个原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是彼此互为因果, 相互联系的。在大多数情况下, 领导者产生道德问题的原因都是比较复杂的。

四、管理者道德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管理者通过权利、个人威信影响力在管理活动和组织信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主体, 作为管理者应该是具有吸引力、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享有极高声誉的人, 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将深刻影响到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 并且一旦管理者道德问题出现, 必定会对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一) 管理实现难度增大。

由于道德问题而使管理者在广大员工中威望下降, 管理难度必然增强, 命令下达后执行的速度和完成结果也一定会下降。而且如果有员工因为管理者的不公平对待而跳槽, 对企业也会带来一定的损失, 如果跳槽的是技术人员还有可能产生企业技术机密的流失。

(二) 对员工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管理者的道德问题也一定会使员工在潜意识里认为管理者的某些做法并不是那么不可接受, 长此以往, 广大员工在遇到一些道德问题时也会仿照管理者的做法, 而使整个企业的风气下降, 管理混乱, 进而形象受损。

五、解决方案

针对领导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决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首先, 社会风气的整体提高对领导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社会风气的提高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很大的努力和付出。其次, 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领导者能够获得大家认同的价值观念来增强大家的道德意识, 促使员工也能自觉地守法遵德。威信的影响要比权利影响重要得多。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和他在员工中的威望是成正比的。因此, 管理者在加强自身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 应该注意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使自己在员工中具有更高的威信。

六、结论

现代社会里, 一个企业如果想谋求长期的发展, 必须谨慎地对待管理者的道德问题。这不仅仅是对整个社会负责的做法, 也是避免由于道德问题给企业和管理者自身带来损失的有效途径。毕竟, 由于管理者不道德而造成企业受到舆论的谴责、形象受损进而业绩受挫的实例并不少见。管理者要想谋求与员工、顾客、利益相关者的全力合作、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就需要认识到自身道德的重要性, 并以身作则, 以德促使企业和自身的长足发展。

摘要:目前, 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而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道德等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现代社会里有很多管理者在道德问题上出现了偏差, 因而导致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介绍了管理、道德、管理道德等学科的基本概念, 并通过对领导者道德问题的具体分类、产生原因、不良影响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道德,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道德 篇2

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卷册一:职业道德

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理论知识

(5l—150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51—110题,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l、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

6、A.B.C.D.

17、A.B.C.D·.

18、心理测试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试方式,在国外被厂·泛使用.一般来说,心理测试有以下类型()。

A.能力测试、人格测试、兴趣测试B.能力测试、人格测试、兴趣测试,情境模拟测试

C.普通能力倾向测试、特殊职业能力测试、心理运动机能测试

D.智商测试、情商测试

19、预测由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与要求所认定的人员素质利技能的类型,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步骤。

A.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B.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D.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20、下面哪种不是反映人力资源成本状况的报表()

A.人力资源投资报表B.人力资源成本报表

C.人力资源流动报表D.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友

21.、任何一个人若同时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命令,必然会造成无所适从,因此在组织设计中我们应坚持()。

A、目标与任务对应原则B、分工、协作原则

C、统一领导、分级管理D、统一指挥原则

22、编制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基本内容包括()。

A.工资项目的预算和招聘费用的预算B、工资费用的预算和管理成本的预算

C、工资项目的预算、社会保险费与其他项目的预算D.招聘费用的预算和管理成本的预算

23、信息的采集是有代价的,所以在进行组织信息采集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会有利于我们的信息采集工作,我们称之为信息采集的()要求。

A.系统性B.效益性C.适用性D.经济性

24、日前,在北京国展的一次招聘会上,两千多家用人单位有六成在招聘时,无论职位高低、学历和工作经验如何,都把35岁作为最高限定年龄。这一规定违反了人员招聘的()原则

A.效率优先原则B.确保质量原则C、公平公正原则D.双向选择原则

25、“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这是指人员配置的()原理。

A.互补增值原理B、弹性冗余原理C、动态适应原理D.要素有用原理

26、下面关于工作分析描述正确的是()

A.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B.面谈法的优点是能单独用于信息收集

C.观察法的优点是能得到任职资格和工作经验的信息

D.工作日志法的优点是信息可靠性高,使用范围广

27、参加招聘会的现场人员最好有()。

A.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用人部门的人员

B.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用人部门的人员

c.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用人部门的人员

D.用人部门的人员

28、即可用于内部招聘.又能用于外部招聘的方法是()

A.布告法B.发布广告C.推荐法D.校园招聘

29、一般来说,招聘高级人才和尖端人才最好的方法是():招聘专业化初级水平人员最好的方法是

()。

A.熟人推荐法:上门招聘法B.猎头公司:上门招聘法

C、熟人推荐法:人才交流中心D.猎头公司:人才交流中心

30、笔试主要通过测试应聘者的()的差异,判断该应聘者对应骋职位的适应性。

A.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B.一般知识和能力

C.专业知识和能力D.性格和兴趣

31、面试基本问题的来源()。

A.简历或中请表B.工作说明书 C 工作说明书,简历或申请表D.面试考官随机设计

32、在面试前的准备阶段,以下()不属于面试人员所做的工作,A.详细了解应聘者的资料B.选择合适的面试类型

c.察言观色,密切注意应聘者的反应D.确定面试的时间和地点

33、“你是否经常向用人部门的负责人推荐人选?请讲述某一次你所推荐的人选被用人部门拒绝的经历,你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该提问主要运用了面试的()提问技巧

A.封闭式提问,清单式提问B.确认式提问,行为描述提问

C.确认式提问,清单式提问D.封闭式提问,行为描述提问

34、招聘成本评估中招聘单位成本评估的计算公式为()。

A.招聘单位成本=广告经费(元)/实际录用人数

B.招聘单位成本=招聘总成本(元)/实际录用人数

C、招聘单位成本=招聘总预算(元)/计划录用人数

D.招聘单位成本=广告经费(元)/计划录用人数

35、企业防范培训风险,可根据()考虑培训成本的分摊与补偿。

A.利益获得原则B.利益补偿原则C.利益分摊原则D.利益均等原则

36、()是一种非常正规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其结论可信度高。

A.实际观察法B.访问调查法C、问题卷调齐法D.工作任务分析法

37、当由咨询人员或其他的外部供应商来提供培训服务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培训项目是针对本企业的()。

A.一般需要B.特定需要C、个别需要D.普遍需要

38、一个标准的培训教室.起码有()立方米的空间

A.50B.100C.150D.20039、通过培训效率评估,将企业实际达到的效率与应该达到的效率进行(),找山差距,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A.横向对比B.纵向对比C.基准对比D.综合对比

40、下面绩效考评指标中,不属于能力考评项目的是()。

A.知识B.经验阅历C.技能熟练程度D.工作质量

4l、对经营效果方面硬指标的完成情况(如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等)的考评,是员工考评程序中上的()。

A.第一步,由基层部门的领导对其下属进行考评

B.第二步,中层部门的考评

c.第三步,由企业的上级机构对企业高层次人员进行考评

D.以上都不对

42、绩效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

A.改进绩效的指导B、制定绩效改进计划C.考评面谈D、确定考评标准

43、对具体生产操作的员工较适合,但对事务性工作人员的考评不太合适,并只有短期性和表现性的缺点的绩效管理考评类型是()

A.行为主导型B.品质主导型C.效果主导型D.A和C44、适当拉开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体现了薪酬管理的()

A、竞争力原则B.公开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合理性原则

45、福利的实施对象是()

A、劳动者B.社会贫困者C.军人及其家属D.全体居民

46、某公司的企业文化提成团队合作精神,应采取的薪酬管理原则是()

A.同等级岗位的薪酬差距拉大B.工资水平普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C.同等级岗位的薪酬差距相差不大D.工资水平与市场平均水平持平

47、以下关于薪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B.我国实行最低工资制度

C、支付应当遵循市场的交易规律

D.教师的讲课费、稿费等其他专门工作报酬均不属于工资的范畴

48、如果用人单位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需要支付员工不低于工资的()%的工资报酬。

A.100B.150C.200D.30049、以下不属于日常薪酬管理的是()

A.适时计算B.统计分析调查结果C.制定薪酬制度D.制定薪酬计划

50、要想做到薪酬既不多付,增加成本,又不少付,保持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应该进行的工作是()

A.岗位评价B.薪酬调查C薪酬满意度调查D.人工成本控制

51、弥补员工由于通货膨胀而导致的实际工资收入下降,属于()

A.奖励性调整B.生活指数调整C.工龄工资调整D.特殊调整

52、影响企业整体薪酬的因素不包括()

A、工会的力量B.企业的薪酬策略C.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D.工作条件

53、以下不属于工资总额的有()

A.计件工资B.出差伙食补助C.保健性津贴D.加班加点工资

54、我国《劳动法》的核心是()

A.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B.调整劳动关系C.确定劳动标准D.稳定社会秩序

55、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可以写在劳动合同中,也可以另行签订专项协议做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可以另行签订专项协议。

A、工作内容B.终止条件C、违约责任D.保密事宜

56、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台帐指员工登记表、劳动合同台帐、()、员工统计表等

A.员工培训台帐B.员工领用劳动工具登记表

C、员工预支培训费台帐D.员工预借差旅费登记表

57、劳动合同的终止分()和因故终止两种。

A.意外终止B、自然终止C、解除终止D.判令终止

58、杨波因交通事故受伤被鉴定为四级伤残,应终止劳动关系。按月发给相当于本人工资()的伤残抚恤金。

A.85%B.80%C.75%D.70%

59、徐江因救火受伤被鉴定为九级伤残,发给相当了本人()个月工资的伤残补助金,A.10B.8C.6D.

460、王丽1991午3月到舜大公司工作,1998午8月签订了10年的劳动合同,今年8月,舜大公司因调整产品结构经协商变更劳动合同未果,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了王丽的劳动合同,舜天公公司应支付()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A.14B.13C.12D.6

二、多项选择题(111-140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

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D.E.

5、A.B.C.D.E.

6、A.B.C.D.E.

7、A.B.C.D.E.

8、A.B.C.D.E.

9、A.B.C.D.E.

l0、招聘的成本效用评估是对招聘成本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的分析,它主要包括()。

A.招聘总成本效用分析B.招募成本效用分析

C、人员选拔成本效用分析D.人员录用成本效用分析

E、招聘总结成本效用分析

11、在我们进行社会保险费和其他项目的预算时,要在工资预算的基础上,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即():

A.分忻检查和对照国家有关的规定

B.本地区有关部门公布的各种有关员工工资水平的数据资料

C、同行业的相关数据,D.企业上一工资和社会保险方面的统计数据和资料

E.企业下一相关费用项目的预算

12、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过程,是由一下四个步骤组成,即():

A 建立成本核算帐目B 确定具体项目的核算办法

C.制定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标准成本D.实施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计划E.审核和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成本支山

13、对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控制力取决于():

A.外部环境B.成本控制策略C.成本管理水平

D、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E.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标准

14、工作分析信息的收集者主要有()。

A、工作分析人员B.任职者C.任职者的同事D.上级主管E.外部人员

15、以下关于PAQ法的阐述正确的是()。

A.并不记录有关工作背景的信息B、同时考虑了员工与工作两个变量因素

C.不需要修改就可用于不同织织、不同工作

D.对培训的绩效评估非常有用E.时间成本高,繁琐

16、关于招聘中请表设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招聘申请表是由应聘者填写的单位统一设计的表格

B.招聘申请表的设计项目必须包括所有个人信息的内容

C、招聘申请表内容的设计要根据工作说明书来定

D.设计招聘申请表必须符合当地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

E、不同单位设计招聘申请表的项目应该相同

17、申请表的筛选方法与简历的筛选方法有很多相同之处,其特殊的地方在于()。

A.判断应聘者的态度B.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

C、重点看客观内容D.注明可疑之处E.判断是否符合职位技术和经验要求

18、培训效果的跟踪和反馈,我们一般分为四个级别,即()

A.培训课程本身的评估B.培训前对培训效果的跟综利反馈

C、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跟踪和反馈D.培训效果评估E培训效率评估

19、培训成本包括()

A、直接成本B.间接成本C、生产成本D.额外成本E、经营成本

20、培训效果评价指标包括()

A、时间长短B、成本高低C.认知和技能成果D.情感成果E 绩效成果

21、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有关的组织发展信息是()

A.人事面谈资料B、综合评价结果C、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

D.公司奖赏升迁制度

22、下面关于关键事件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效或无效的工作行为被称为“关键事件”B.关键事件法对事也对人

C、关键事件法收集的材料还可用来进行定量分析

D.可采用这种方法对员工之间的行为优劣进行定量分析

23、企业利用目标管理法进行绩效考评,在制定绩效目标时()

A.由员工的上司为员工制定个人目标

B.目标要依据企业的战略目际及相应的部门目标确定

C.目标的数量不宜过高,要有针对性

D 在设立目标时,还应该制定达到目标的详细步骤

E.目标一旦制定,就不能再修改,要保持它的一致性

24、要素比较法的工作步骤包括()

A、收集岗位评价的相关信息B、确定薪酬评价要素

C、选择关键基准岗位D、按照薪酬评价要素将关键岗位排序

25、福利管理的主要原则包括()

A.必要性8,合理性C.计划性D.协调性E、及时性

26、关于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的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A、薪酬等级多B、薪酬等级少C.适合于成熟企业使用

D.员工薪酬水平只能随岗位等级的提高而提高

E、员工薪酬既能随岗位等级提高而提高,也能随横向工作高速而提高

27、在测算工资、奖金调整方案时,应包括()步骤

A.根据岗位评价或能力评价或绩放考核结果将员工入级

B.按新工资方案确定员工的工资、奖金

C.检查测算出来的问题,重新调整

D.汇集测算中的问题,供上级参考

28、劳动法律关系由下列()要素构成.

A.劳动法律关系的土体B.劳动法律关系的对象

C、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D.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E.与劳动法律关系相关联的其它要素

29、下列描述中()属劳动争议。

A、因开除、除名发生的争议B.因辞退职工发生的争议

C,因职工工作时间打架斗殴扣发工资发生的争议

D.因签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E、因执行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发生的争议

30、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方面。

A.主体方面B.内容方面C、功能方面D.适用法律方面E、效力方面

三、判断题(141~150题,每小题目分,共10分。对于下面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把相应题号下“A”涂黑,你认为错误的,把“B”涂黑1、2、3、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各种人力资源的具体计划的核心。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中涉及到职工权益社会保险及其他相关的奖金项目的费用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基金。

5、制定招聘计划的主要依据是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听。

6、确定适合的招聘来源是选择招聘渠道主要步骤的第一步。

7、遴选培训供应商的培训服务时,参考咨询机构以往的成功经验比考虑本组织的特定需求更为重要。

8、绩效管理制度草案提出后,由专家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深入讨论和研究。经反复调整和修改,上报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核批准。

9、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论现代媒介人力资源道德素质建设 篇3

【關键词】 媒介人力资源 道德素质 建设

1. 现代媒介人力资源的特点及其道德缺失的原因

1.1现代媒介人力资源的特点

媒介人力资源,是指在媒介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人的自身的力量,也就是人在媒介活动中运用的智力与体力劳动能力的总称。[1] 媒介人力资源除拥有一般人力资源的具有的生物性、时代性、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连续性、再生性、社会性、时限性、资本性等基本特征之外,他们还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有传播职业意识,有良好的文字表达技巧和传播技巧,同时,在当代社会,媒介人力资源的社会效应巨大,称之为诸行业社会效应之首也毫不夸张。

1.2媒介人力资源道德缺失的原因

现代媒介是我们认识并改造世界的重要信息载体,媒介组织的发展,为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然而,由于诸如2006年广州“注水西瓜”事件、2007年“纸馅包子”事件、2008年山西临汾矿难中40余名记者排队领封口费事件等一系列的媒体事件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对部分媒介人力资源的职业道德及媒介组织的管理机制提出质疑。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媒介人力资源道德缺失原因主要表现在:(1)媒介组织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有待更新。随着媒介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媒介组织管理者将经营目标定位在市场占有率与利润上,忽视了对媒介人力资源的职业道德建设;(2)媒介人力资源的准入、退出机制不合理不完善。在准入方面,大多媒介组织在招聘时过分注重应聘者的能力与经验,而缺乏对应聘者的道德素质测评。在退出方面,部分人员即使在在职业道德方面受到社会的批评,但由于媒介组织退出标准不明确,依然留在媒介组织从业;(3)媒介组织文化薄弱,没有对媒介人力资源的道德行为形成足够的引导与约束力;(4)激励机制不完善,媒介人力资源缺乏提升道德素质的内在动力;(5)媒介人力资源道德素质培训体系尚不规范,有待完善。

2. 现代媒介人力资源道德素质建设的途径

2.1媒介组织管理者应树立市场导向与道德导向并重的新理念

媒介组织要想获得长远而良性的发展,其管理者应树立新的经营理念,从单纯以市场为导向转向市场与道德导向并重,处理好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媒介人力资源的道德素质建设。

2.2建立科学的媒介人力资源素质测评体系,完善准入机制

媒介人力资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包括体质、体能、精力、身体健康等素质要素,心理素质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需要、动机、兴趣、职业道德、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心理健康等素质要素,现代媒介组织在招聘员工时往往只关注应聘者的学历、专业、经验、能力等比较容易观察与测量的显性素质要素,而对职业道德这种相对比较隐蔽的隐性素质要素基本没有测量,导致部分职业道德缺失的人员进入媒介组织队伍。媒介组织应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素质测评体系,利用人才评价中心技术(自身测评条件不成熟的媒介组织可委托专业的人才测评机构)对应聘者的职业道德测评,把好人才准入的第一关。

2.3强化媒介人力资源道德监督,完善退出机制

我国《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11最新修订)中有关于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相关规范,但还不够完善,给一些媒介人力资源“打擦边球”提供了可乘之机。我们可以在媒介组织内部建立媒介人力资源监督体系,为媒介组织内部的每一个人建立信用档案,加强对不道德行为的监督,规避媒介人力资源的失范行为。

同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假新闻、有偿新闻一票罚下,对存在新闻敲诈、新闻侵权等不道德行为,遭到广大受众反感的从业人员勒令其退出媒介组织。这种严格的退出机制,对媒介人力资源的道德监督力度是很大的,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媒介人力资源的道德建设。

2.4优化组织文化,提升媒介人力资源道德素质

优秀的媒介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所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理念、制度、行为与物质。组织文化的本质在于全员共同认知的核心价值观。组织文化是支持组织成长的一种强大的力量,也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具有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辐射力。)可以培养高尚的价值观,媒介人力资源的道德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但目前我国部分媒介组织文化建设却不容乐观,我国媒介组织应大力加强组织文化建设,通过组织文化建设塑造人。首先,应树立超越于金钱至上的理念,媒介人力资源拥有正确的理想与价值观,由此产生精神上的满足感与事业上的成就感;其次,在具体构建组织文化的过程中,领导要率先垂范,做道德行为的表率;再者,要树立能够体现媒介组织文化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是公认的精神代表与榜样,能起到为媒介人力资源建立行为标准的作用。如此,逐步形成以培养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优秀媒介组织文化,培养高尚的价值观,提升媒介人力资源的道德素质。

2.5建立以绩效与薪酬管理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促进媒介人力资源道德发展

激励理论表明,M=V×E (其中Motivation为激励力,Valence为效价,Expectancy为自己主观估计实现目标和得到报酬、满足个人需要的可能性大小)。[2] 管理者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1)努力与绩效的关系。应设置难度适宜的目标,通过支持和帮助,增强员工达成目标的信心和能力;(2)绩效与奖酬的关系。组织奖酬与工作绩效成正比,并能可靠地兑现,奖赏得当且须公平;(3)奖酬与需要的关系。应当根据人们的不同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酬,才能收到较好的激励效果。

媒介组织管理者可从现代激励理论中得到启示,建立以绩效与薪酬管理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把媒介人力资源的道德素质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将道德素质考核结果与其薪酬挂钩,形成良性的激励与竞争机制,以此激发媒介人力资源的道德行为动机,从而促进媒介人力资源道德发展。

2.6建立优质高效的媒介人力资源道德培训体系

我国媒介人力资源的职业道德培训应从学校抓起,此点我们可以以美国为鉴。在美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新闻职业道德课程,以美国东北部最著名的新闻学院纽约锡拉丘斯大学(S.I.Newhous)传播学院为例,新闻摄影伦理学是新闻摄影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

除了在学校设置职业道德必修课以外,媒介组织还应建立优质高效的内部培训体系,对媒介人力资源进行定期的培训,把媒介人力资源的道德培训当作一项基本工作来抓,确保媒介人力资源的道德素质的提升。

结语

通过完善机制、优化组织文化、强化培训等方式加强媒介人力资源的道德建设,必将促进媒介人力资源的道德素质整体提高,而媒介人力资源道德的进步,必然带动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这在人们感叹经济的迅速发展而社会道德的滑落的今天意义尤为深远,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措施得当,积极行动,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必将迎来道德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刘社瑞,张丹.媒介人力资源管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维政,余凯成,黄培伦.组织行为学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人力资源管理道德 篇4

1 何为企业道德资源

企业道德包含着企业的经营理念与道德理想, 是企业的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 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经营宗旨、方向、目标、使命和责任, 并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原则的实践形态, 进而对企业的荣辱兴衰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企业道德资源

企业道德资源就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从内涵上看, 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 以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为手段, 能带来和创造新价值的伦理价值符号;从外延上看, 既包括各种行为和制度、规范、条例, 还包括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能通过人的道德行为强化有形资源发挥应有功效的资源。

1.2 企业道德资源的特征

企业资源具备稀缺、难以模仿、难以代替等主要特征。

1.2.1 稀缺性

企业的其他资源都可以用金钱来购买, 只有企业道德资源是无法用金钱来购买的。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在于产品, 更重要的是企业整体形象的竞争, 而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就是企业道德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 不可模仿性

企业道德资源是个性文化资源, 是一种土生土长, 植根于企业本身土壤的独特文化资源。技术可以外借和复制, 但企业道德资源却不能轻易抄袭。

1.2.3 不可替代性

企业道德资源是促进企业创新的动力, 是难以被其他能力所取代的, 同时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是其他实物资源和无形资源所不可替代的。

2 道德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必要资源

在市场经济完善和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曾经有人提出企业经济不容许道德干涉的观点, 甚至有一部分人提倡道德无用论。

2.1 企业道德资源存在的可能性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的人除了具备先天利己的本性, 还具有后天德性, 这是恩格斯认为的“社会本能”。这种理性意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表现为企业经营者对于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理性认同。企业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顾客、供应者、社区、政府、所有者和员工等, 且在社会中拥有自己影响力, 这些都为企业道德经营提供了可能。

2.2 企业道德资源存在的必要性

“无道德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倘若没有相应的道德纪律, 任何社会活动形式都不会存在”。企业是社会性的契约组织, 必然存在各种利益关系, 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权利和义务关系, 需要企业道德资源来调节, 履行相应的义务, 才能获得社会提供的其他社会资源, 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3 企业道德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资源

何谓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今天的柔性管理理念, 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科技”、“人才”、“技术力量”构成了企业的重要资源,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发现有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一般都具备三大法宝:一是顾客忠诚度较高的同时忠诚顾客群体较大;二是员工忠诚度较高的同时员工忠诚群体较大;三是品牌影响度较大, 这三大法宝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而决定企业能否具备这三大法宝的主要因素是企业道德资源。

3.1 道德资源是激发企业主体内在活力的必要条件

如何增强企业活力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持持久活力的动力?西方各种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理论研究, 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都揭示了满足人的需求, 要求企业要对员工进行伦理价值引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能引导员工明确、树立行为目标。因此在企业运行中, 要以道德伦理资源的价值去激发企业内在的活力, 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3.2 道德资源是企业增强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企业要有内在的凝聚力。那么如何构筑企业的聚合力呢?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企业道德能够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促使部门、职工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企业道德规范一旦内化为企业人内心的行为规范, 就会促使人们自我管理、调节、塑造、激励, 同时自觉地从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工作, 并构筑企业人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 最终强化企业的向心力。统一的道德观念和品质以及道德理想和标准能产生向心力作用, 有利于形成企业舆论, 促成企业的良好风尚, 推动企业各种资源的高效应用与发挥。

3.3 道德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本

在企业众多的资本中, 道德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本, 它发挥着其他资本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它是企业其他资本正常运作和发挥作用的保障, 并能减少其他资本的投入成本。因此企业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必须重视道德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道德资源是使人力资源有效发挥能量, 并能最大限度激发人力资源的保证。企业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觉悟影响企业的一切行为决策, 制约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正如海尔“真诚到永远”地对待顾客和社会的行为, 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正是海尔以顾客为本的理念和道德观为企业创造了无尽的财富。

4 结语

综上可见, 企业道德资源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尽管在中国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会出现很多曲折,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企业的竞争趋势势必使企业的决策、管理与经营更加注重道德资源的作用, 注重道德的功能。企业优势道德资源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和核心资源, 这既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德治时代的客观要求, 更是企业培育、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摘要: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道德资源的培育, 文章在对企业道德资源含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道德资源是企业核心资源进行层次分明的探讨, 为企业道德资源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道德资源,企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埃米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3-45.

[2]王小锡, 等.道德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1-98.

[3]张应杭.企业伦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7-44.

[4]欧阳润平.企业伦理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1-215.

人力资源管理道德 篇5

第一节 团结互助促进事业发展

团结互助的重要性:(1)团结互助营造人际和谐氛围。(2)团结互助增强企业内聚力。

第二节 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

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1)平等尊重(2)顾全大局(3)互相学习(4)加强协作

1.1平等尊重平等尊重是指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职业活动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工作性质有多大差别,都应一视同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其中:平等尊重、相互信任是团结互助的基本和出发点。

要做到平等尊重,以诚相待,要注意遵循以下道德要求:(1)上下级之间平等尊重。(2)同事之间相互尊重:同事关系是从业活动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3)师徒之间相互尊重。

(4)尊重服务对象。

1.2顾全大局是指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上,要树立全局观念,不计较个人利益,自觉服从整体利益的需要。

1.3互相学习是团结互助道德规范的中心一环。

1.4加强协作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为了协作从业人员之间,包括工序之、工种之间、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完成职业工作任务,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搞好协作。

要做到加强协作,注意处理以下两个问题:(1)正确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谈定光文化道德资源的现代转换 篇6

关键词:定光文化;道德资源;现代转换

物质改变生活,文化影响心灵。一定社会历史文化对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育也有制约、有影响。定光佛信俗的传播已有一千多年,他与妈祖是同一时期被宋朝皇帝敕封的人格神。定光文化道德资源由什么构成?对学校的德育创新有何重要意义?继承传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现代转换及学校开发。

一、定光文化道德资源的构成状态

定光文化蕴含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成为客家地方学校德育工作者选取教育素材的宝库。挖掘定光文化资源,灵活运用,可以较好地避免“说教式”道德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成效。

定光文化在道德上主要表现在:性格上不畏艰辛的坚韧精神,气度上能够包容他人,对待他人随和,甘于付出,淡泊名利,不会愤世嫉俗,心胸坦荡,随缘,平实,谦和。若从不同视角全面深入地挖掘定光文化精神的本质,其道德资源可概括为:坚毅担当、孝悌仁爱、乐善好施、平实谦和、爱家爱国。

1.坚毅担当精神

定光大师游历于闽西大山之间,闽西的山水险恶,在这片荒僻之地,定光大师给当地客家人超自然力量,激发客家人坚强刚毅、艰苦创业、勇于担当的精神。定光文化具有典型的大山性,大山的特征彰显了定光文化的坚强、刚毅、担当、豁达。

2.孝悌仁爱思想

定光文化也是一种佛教文化,佛教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大众觉悟,也就是开智慧、回归本性。落实在现代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就是不要自私自利,应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佛教文化非常强调“孝”字,也就是少年儿童要怀着感恩心、恭敬心,听从父母长辈的劝导以及家谱中祖先留传下来的经验教训。

3.乐善好施的品格

定光文化傳承传播的根本因素在于定光身上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他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

4.平实谦和的心态

在定光佛的生平里,他一直以一种谦和的态度面对百姓,纵使他有很多丰功伟绩,仍是谦虚温和。同时他以一种平实的心态面对生活,他的功绩是连绵的大山,但他的内心仍是平静的水面。这对于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来说,就是一针镇静剂,一种精神的解药,不管是对学生还是社会各界人士,都有很大的益处。

5.两岸一家的观念

台北市淡水镇鄞山寺的寺内“宋代宠恩纶,锡福与天地而悠久;岩前昭佛法,波光并日月以齐辉”的楹联,点出了时代、地域,道出了寺宇的来龙去脉、闽台关系。鄞山寺的善男信女,近年还先后三次回武平狮岩为该寺的定光古佛“寻根问祖”。追求“博爱、平安、和平”的定光文化集中代表了两岸同胞追求幸福、平安、和平的美好愿望,寄托着两岸民众对两岸和平、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美好祈盼。

定光文化本身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对推动两岸关系的深层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当前的两岸关系上,定光文化的这种凝聚力仍然是重要的精神纽带。可见,定光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极为丰富。

总之,定光文化德育资源十分丰富,进一步了解定光文化不仅能够让人深切地体会到其德育资源普遍体现在客家地区有形有象的生产生活之中,而且还让人深切地感知感受到其德育资源普遍体现在客家人无形无象的精神气魄之中,惠及世人,代代相传,构成优良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定光文化道德资源的现代转换途径与方法

定光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是指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通过各种形式,对定光文化进行组织、改造,形成学校德育的素材和内容,并将它们运用到具体的学校德育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发挥定光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和价值的过程。

开发定光文化德育资源,主要作用在学校层面,因而,探讨学校对定光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更有实践意义。定光文化德育资源的运用和开发,侧重在以下几方面:

1.编写校本德育资料

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及相关部门的力量,编著一些校本教材,以及有关定光文化德育的资料集。

2.借助主题板报、主题课堂

借助主题课堂,积极印发相关的征文,出主题板报,让学生和教师对定光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了解定光文化的前提下,深层次了解定光文化的精髓,肯定它在德育方面的作用,并传承它。每学期开展定光文化竞赛,进行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加深学生对定光文化的了解。

3.创设定光文化校园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以赏心悦目、怡人宁静的感受,将定光文化融入校园氛围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能实现养其身心的教育。

参考文献:

人力资本道德素质的培养研究 篇7

一、企业培养人力资本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因此,道德是人力资本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如果连最起码的道德素质标准都不能满足,人力资本则难以在社会舆论、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中实现增值。对企业而言,道德素质决定了人力资本个体与企业的根本性质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企业文化有着巨大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专业的细分,企业管理者往往管理着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领导着比自己更专业的员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命令手段已经失去作用,管理者必须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从而实现管理目标。另外,由于员工间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并不相同。对一般的员工来说,仅根据其劳动量获得相应的劳动收益;但对于人力资本来说,不仅要得到劳动收益,还要获得相应的产权收益。如果人力资本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企业家没有动力去全身心投入经营活动,技术人员也没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因此,企业必须拉开个人之间收益差距,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能体现出对知识及人才的重视。

二、企业进行人力资本道德素质培养的目标

人的活动同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主体性,即人能够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主体性道德素质是指个体的人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依据其理性思考所选择的道德原则,自觉做出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的素质或能力。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指以人的主体性本质特征为基础,依据社会需要确立培养目标,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发掘人的主体潜能,使之形成主体性道德素质。

当前,我国企业急需既有高尚的道德观念,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人力资本。这里所说的道德,并不是理论上圣人的德行,而是让人力资本更健康地发展,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紧紧守住道德伦理,不侵害他人的权益,不掠夺他人的资源,使社会和企业遵循着和谐的轨道发展。

三、企业人力资本道德素质下滑的原因

1. 社会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不足

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道德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伦理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少量的伦理研究成果。然而,单靠几本书并不能形成一个新的道德伦理。同时,在我国还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基础与成长教育偏重文化知识灌输,忽视了思想道德的教育。近几年来虽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想在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将自己的职责定位于发展经济,忽视了教育的关注与投入。

2. 企业自身缺乏培养机制

受整个社会总体趋势的影响,大多企业领导者对道德素质及其作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不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多数企业没有建立明确的道德培养机制。根据一项调查研究,我国国有企业中有30%以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教育、培训经费,年人均在10元以下;只有20%的企业教育、培训经费年人均在10-30元之间。在私营企业中,拨付人力资本教育、培训经费的企业所占比例更少。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企业仍旧以物质和资金为中心,重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设备的升级,忽视了对人力资本的培养,没有建立自己企业文化的意识,造成了我国企业文化相对落后的局面。很多企业管理者还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只有每个员工都认同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融入自身的价值观时,才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因为这个时候员工们已经把企业的目标当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四、提高人力资本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1. 完善机构设置

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观念,从思想中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教育与培训。一些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的观点,他们认为,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更为重要。人力投资是一种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生产性投资,其贡献潜力大于物质资本的贡献,因此应优先安排进行投资。同时还要完善相应的部门机构设置,设立企业负责人、首席执行官、战略决策委员会、独立董事等机构,体现对优秀人才的充分尊重与利用。

2. 加强对人力资本的培训

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实际上是一项高回报率的投资。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分层培训计划,定期进行系统培训。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是长线投资,可能见效比较慢,也许好几年之后才会看到成效,这也是导致众多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人才培训的原因之一。然而,重视培训的企业家一定具有战略眼光,因为从长久看,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企业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应考虑一下几个问题:一是系统培训,也就是要对员工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二是分层培训,应建立培训档案,对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以节约培训资源;三是建立学习机制,员工在为企业劳动的同时,企业应当给予其智力的投入;四是应定期、持续培训,以保证员工能够连续不断地接受最新的理念与知识。

3.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首先应为员工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为员工发展提供所必需的资源,还有利于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实践证明,这样的环境非常具有吸引力,有助于队伍的稳定和忠诚。其次,企业应重视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我国企业在人才开发问题上存在短视现象,只重使用不重培训,不利于员工知识的更新,无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三是企业应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沟通与协调工作。企业应尊重员工,让员工参与有关的决策,从而发挥其最大的潜力。企业在确立人力资本企业文化激励的同时,还应尽量改善薪酬福利制度,使员工薪资高于或大致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采用拉开档次的方法将同样的总工资水平制造出最高工资来,避免人力资本追求短期利益及道德缺失的行为,使员工更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和个人的长远利益,从而更重视自己的行为道德。

五、总结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社会道德伦理的建设投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已经逐步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做好人力资本的投资工作,应提高其道德素质。企业应该加大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力度,建立和完善培养机构,制定分层培训计划,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整个企业组织的道德水平并最终形成好的道德循环,进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光, 赵巍, 申亚波.谈企业管理机制中的道德管理[J].商业文化 (学术版) 2, 009 (1)

[2]廖小平.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道德资本[J].道德与文明, 2009 (5)

[3]李玉志, 赵炳盛.企业管理层道德风险防范研究:一个资本结构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 2010 (3)

[4]郭健, 韩文秀, 高巨山.我国企业道德管理的缺失与应对策略[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资源探析 篇8

一、对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资源种类的划分

社区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 作为人们的生活共同体, 它具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目前, 关于对其分类, 有多重分类方法, 如社区教育资源包括显露形态和潜在形态的教育资源, 有形的和无形的教育资源等。另外也有一种分类法, 把这种资源分为四大类:自然生态资源、人力资源, 社会物资资源以及自然物质资源等等;还有的人则把它分为:教育资源自然存在状态, 政府的或人为的教育资源分配等;有的则根据教育资源的存在形式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除了上述的这些分类法之外, 也有一种从多角度划分的方法, 有人认为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资源既有来自自然界的, 也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物力的, 也有来自人力的;既有文字实物表现形式的, 也有信息和活动表现形式的。综合实际, 本文则主要是按照社区的构成思路来进行划分, 从社区的构成分析来看, 主要有人口资源、自然资源、精神资源以及就够资源等, 所以, 笔者人为, 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资源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点:一个是自然物质资源, 一个是人力资源, 一个是结构组成资源, 还有一个是精神资源。

(一) 、社区的自然物质资源既包括自然环境要素, 同时也包括设备设施要素, 以具体事物的形态存在

1. 自然物质资源。

自然物质资源的道德教育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大自然中的事物对青少年的陶冶情操, 以及对生命的价值上, 还表现在我国的历史古迹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带给他们的思考和启迪上, 自然物质资源, 广大精深, 其中, 尤其是一些爱国历史人物的爱国故事和情怀, 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尤为深刻。如岳飞背刺“精忠报国”的历史故事, 足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除此之外, 在这些自然物质资源中, 无论是高大磅礴的山, 无论是清澈见底的水, 还是花草鸟虫, 都可以让置身其中的青少年被这种神奇的力量所震撼, 被大自然的生命力量所感染, 可以说, 这是对青少年最美的关于美得教育, 同时, 对于一些名人故居、爱国将士墓地的拜访, 置身其中的青少年, 仿佛自己就深处于其中, 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这也是对他们的最好的道德思想的教育。

2. 社会物质资源。

社会物质资源, 主要是指用于社会生产及生活的设施设备等等。在社会资源中, 关于自然资源的一些事物, 在社会物质资源中则相应的可以上升为生活设施的一种, 比如说, 自然资源中的湖泊园林等。生产设施可以用来培养青少年自强不息的劳动观念, 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产生作用;另外, 对于让青少年参加一些生活设施如道路绿地的清洁维护的活动, 则可以培养青少年社会实践的能力, 树立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 、人力资源

这里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具有职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人力资源, 他们是社区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社区党政领导。

社区党政领导是带动社区发展的领头羊, 有部分社区领导, 他们从长远的, 高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式, 例如为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凑集资金, 统筹各部门的关系, 促进社区的协调发展, 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创造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等等, 同时, 他们也努力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2、企业界人士。

企业界人士是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在这一类社会资源中, 以热心教育事业, 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企业人士, 为代表, 他们无论是在经济上, 还是在社会实践上, 都给青少年教育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相比与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学校而言, 这些企业人士往往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能够更多的创造学生社会实践的空间和机会。

3、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 他们学识渊博, 知识丰富, 受人尊重, 在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上, 不仅可以为其提供精神知识上的支持, 还可以对青少年给予指导, 鼓励他们。专家学者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一方面, 可以通过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给与他们教育;另一方面, 可以开展何种讲座, 从青少年身心上面出售, 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教育。

4、离退休老同志。

离退休老同志既有丰富的阅历和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 也具有超出一般人的感召力, 同时他们也具有培养下一代, 培养青少年的激情和热情, 通常情况下, 这些离退休老同志通过他们的经历, 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培养他们的阅历, 以长辈的身份鼓励青少年积极努力学习, 他们感染力强、效果好, 是教育社区青少年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公民道德观察员的老志愿者们则对社区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区治安、街头报亭、娱乐场所的广告等环境进行观察、调查和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

5. 学生家长。

一般来说, 中小学生就近入学, 学校与居住地同在一个社区。学生家长也是学校所在社区的居民, 他们在不同的单位工作, 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加之关注孩子的教育, 他们非常愿意为孩子的校外活动助一臂之力。因此学生家长也是重要的社区德育资源。这不仅表现在家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的德育影响上, 还表现在家长的高尚人格多其他青少年的影响或运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学校组织校外教育活动而提供条件。社区内还有社会各界的先进人物、知名人士以及具有各种专业特长的居民等, 都是校外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的人力资源

(三) 、结构资源社区的结构是指“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相互结构成的关系”

社区作为地域性的社会, 在社区的地域范围内存在着诸多社会群体和组织, 包括政党机关、服务企业、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学校、医院、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以及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各种群体团体。由上可知, 社区的结构资源中具有德育价值的资源包括:社区内的党政机关、教育行政部门, 社会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机构, 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 服务企业、生产企业, 民间组织等。党政机关、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中的街道, 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属于管理机构, 他们在社区青少年的德育中发挥的作用表现为:政府党政机关为社区德育活动的开展筹集资金;为学校也辖区单位共建教育基地牵线搭桥, 组织双向服务;统筹各个部门, 协调各方面关系, 解决校外教育在社区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则从教育系统的管理门的角度为学校与社区加强联系发挥着牵线搭桥的作用。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作为与社区直接相连的机构, 对社区德育作用的发挥上表现为具体指导、协助社区教育机构开展社区德育活动。业主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利益的代表机构, 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是社区居民十分关注的问题, 所以, 业主委员会代表社区居民在优化德育环境资源方面发挥的作用表现在:与居民委员会协调一起开展优化社区德育环境的工作。社区的社会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机构是社区内的显性教育资源, 其德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社区内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教育观、少年宫、俱乐部、展览馆、剧团、新闻出版社、教育出版社等是国家兴建和扶持的社会文化公益单位, 是社区内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机构和组织, 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而社区教育机构、组织是社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联合组成的, 如:关心下一代组织、家庭教育中心、家庭学习、流动人口学校、老年人大学、新市民学校等社区学校等等。服务企业、生产企业作为驻社区的企业单位应与社区共建, 对当地社区青少年的德育影响表现在:一方面是社区大德育环境的构成部分, 另一方面则为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来源 (主要是其纳的税) 或以赞助的方式来服务于青少年的德育活动或提供德育活动基地等。另外, 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中, 许多部门和机构都肩负着培养青少年道德素质的任务, 比如说, 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社区治安部门、社区交管部门等等, 一方面, 它们要教育监督青少年的行为举止, 另一方面, 他们又要努力给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创造必要的机会, 组织各种形式丰富的活动, 对其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和扩展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 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贡献了一份力。另外, 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德育活动中也是中坚力量, 大学生接受过学校高等教育, 是社会群体中一股高素质的力量队伍, 通过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实际行动, 培养了青少年的风险精神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志愿队伍作为一种组织资源, 它与社区实践相结合, 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而言, 无疑具有双重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生作为学生, 运用其自身在校所学到的知识, 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在这一过程中, 实践了他们公民道德素质;而在他们参与的社区实践活动中, 通过自身的经验与努力, 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文化修养来教导, 解决社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 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帮助其健康快乐成长, 这种奉献精神也为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四) 、精神文化资源

社区的精神文化资源是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成分, 它主要包括社区的精神资源和社区的文化资源。其中, 社区精神是指在社区内形成的一种崇尚先进, 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状况等, 社区精神资源对青少年的德育价值主要表现在它为青少年的成长和道德教育提供了一种文化氛围和道德氛围, 对他们起着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的影响。一个社区的精神风貌可以通过该社区的文化来体现, 而社区文化又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活文化, 因此, 社区的文化资源则特指一定区域内聚居的民众的精神, 它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的文娱体育等健康身心, 娱乐身心的文体卫活动以及社区建筑风貌。

社区的精神文化资源根据社区文化组织性的强弱度, 可以分为:居民业余生活文化资源和社区街道文化资源。其中, 居民的业余生活文化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从社区内表现出来的文化资源, 比如社区服饰文化, 社区礼仪文化等;一种是日常的文体娱乐活动资源。从这一分类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文化资源, 还是社区街道文化资源, 其大部分文化大都属于分散性的民间文化, 自发性生成, 社区居民的生活丰富, 社区生活繁多复杂, 因而这种社区文化资源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资源特点, 同时, 这种文化资源对社区青少年的成长和道德培养也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力, 具体表现为:健康的, 文明的, 进步性的业务文化活动, 对社区青少年而言具有积极的, 健康的教育作用;反之, 不健康的如赌博、迷信等活动, 则对社区青少年无疑具有不良的影响。

社区街道文化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区街道文化的突出特点是:一是它充分体现了社区精神的文化和具有强组织力的市民文化;二是社区街道文化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社会性, 其活动通常是在承担着文化组织功能机构的组织、引领、协调下, 运用街道文化活动场地如图书馆室、阅览室、放映室、排练场所等来进行的;三是社区街道文化宣传着国家的方针政策, 弘扬党的优秀革命传统, 为社区生活和社区居民营造了主流价值观的氛围。总的来说, 从社区街道文化的组织活动的主要途径分析来看, 可以归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节假日的组织活动来学习, 纪念和庆典等;二是通过举办日常的文娱体育活动来实现社区街道文化的传承和表现;三是通过组织一些技能的培训等。社区街道文化的传播途径方式多, 感染人群广, 通过这种日常的组织活动的途径, 社区青少年能够收到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

人力资源管理道德 篇9

一、以创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利用地域特色挖掘资源

一是根据地理位置特点和优势,以毗邻的金银湖湿地公园为项目研究基地,组合、挖掘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市环保、园林、农科院校等职能部门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跟踪指导,使项目研究、实施更具权威和科学。

二是以“保护湿地建设美丽家园”为活动主题。通过引导儿童走近湿地、走进自然,从身边的湿地生态开始关注与了解、收集、研究天然湿地资源的信息与知识,不断认识“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地球母亲”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的意识和自身的责任,促进和完善儿童生态道德意识的形成。

三是组织各项活动时,将生态教育与武汉发展结合起来,只有每个人把身边的生态保护好了,才能实现全市的生态环境转变。活动通过个人的行动来影响大众,为建设美丽武汉形成合力和,同时也为儿童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儿童参与为理念,整合资源创新活动形式

一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有效合力。中心选择武汉市“绿色学校”———华中里小学作为项目对口实施单位,将该校的湿地馆作为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活动场所,发挥其校园科普基地的教育功能,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湿地馆; 通过“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为来校参观的学生、儿童、新闻媒体进行介绍、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活动开展后,深受学生喜爱,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好评。

二是开展湿地主题课外研究活动。为探究“湿地动物的多样性”和“湿地植物的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平台查找黑龙江的扎龙、吉林的向海、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阳湖等我国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 包括长江、黄河、淮河等湿地) 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现在的生态状况,并结合湿地日、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环保纪念日开展主题宣传和户外采集活动。

三是开展“湿地与我们”生态规章的征集活动。发挥儿童想象力和实践能力,生态规章征集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积极响应。活动共征集生态规章优秀创意作品36件,评选出5件优秀作品。

四是组织学生开展生态夏令营活动。在市环保局、市野保处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学生走进湿地公园、亲近自然。活动中,孩子们赏“湿地之美”,观“湿地小虫”,探“湿地秘境”,进一步了解湿地、水对环境的作用,培养爱湿地,爱自然的意识。活动中,环保教育专家及时为孩子们讲解水资源知识,通过有趣的游戏,了解我市水资源分布情况和湿地在水资源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共同分享关于湿地、水的探究成果。活动中还围绕爱护湿地、保护生态这一主题,制作环保小报、设计节水标志、发送倡议书等活动,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以不断提升总结为策略,探索生态教育有效途径

一是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中心不断推动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整合多方资源,发挥湿地教育的特色引领助推生态教育,从意识、知识、行为等层面全面推进,积极探索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起社会关注、领导关心、专家支持、学校重视、家庭参与“五位一体”的生态教育体系。

二是不断总结形成体系。通过加强生态意识、保护行为、实践参与的课程组织教育,不断总结活动教育规律,形成中心独特的生态教育活动组织体系,同时加强与相关学科专家的共同探究,实现基地特色生态教育体系。

三是加强宣传扩大活动的辐射面。生态道德教育单靠一个人、一个专家、一所学校、一个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中心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将一批批参与者对湿地的认识和体会告诉更多的人,以带动全社会共同关注湿地、保护环境,形成一群庞大的社会环境保护体系。

四是创新的活动方式。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课堂式的传教,中心为孩子搭建的是一个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教育活动实践平台,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现、思考、讨论、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道德 篇10

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香山文化经过历史和时间的积淀有着丰富的内涵。从学校实际出发, 从中选择“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作为活动资源”, 让学生走进香山, 在行为矫正中强化道德意识。

1. 以绿色香山为镜,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增加学生的活动体验。从生活这个大世界中去亲眼目睹不良习惯造成的后果, 与自身的视觉和心灵形成冲击, 以起到“动情矫行”的作用。例如, 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假日“小手牵大手, 家人游香山”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香山的美丽风景, 发现不文明行为。再如, 可以组织学生到香山脚下参加“弯弯腰, 我为香山添美丽”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到香山脚下捡垃圾, 现场让学生谈谈感受。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感受到了其中的苦与累, 也切身体验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这些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耳闻眼见, 胜过了枯燥的说教, 一个个鲜明的事例使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 在行为矫正中强化道德意识。

2. 以红色香山为径, 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

以往升旗仪式的时候, 总能看到学生讲话, 甚至敬礼的时候心不在焉。这些细节都在暗示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弱化, 对爱国的具体形式的淡漠, 不是学生不懂, 而是经常的说教让学生觉得空洞, 没有说服力。如果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香山, 观看香山红色革命纪念馆真切的英雄人物的图片, 了解身边的爱国人士的英雄事迹, 比枯燥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例如, 利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 瞻仰烈士遗像, 听身边的革命故事, 利用红色香山的文化资源, 开展具体的红色纪念活动, 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紧密联系香山陵, 用“红色”来感染、熏陶、激励学生, 带领学生“寻找先烈的足迹”, 这样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在升旗的时候将心中的爱国意识激发出来, 以小见大,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矫正, 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香山文化进课堂, 在班队活动中提升道德品质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学校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活动场”, 也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阵地, 而班级就会是其中的“小天地”。学生希望自己的学校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教师可以把香山文化引进课堂, 潜移默化地将书本里没有的香山文化熏陶感染学生, 丰富班队活动的内容, 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1. 今昔对比, 学会感恩

笔者做了班主任后, 对学生的接触与了解也增多了。在平时的接触里, 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出现了忘带学习用品、家庭作业等情况。碰到这种情况, 学生总是打一个电话, 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就会将学生忘记的物品送过来。在学生看来, 家人本来就是应该这样做的“传送人”。从这个细节来看, 时代的发展, 也将学生与上一代之间的沟通被游戏、网络等无声地隔阂,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造成了这一现象。学生变得自我、自私, 忽略了别人的感受等, 感恩之心变得淡漠。在班队活动中可以开展“我与先烈比童年”等校园红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熏陶、教育学生, 使学生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学会感恩。学校可以聘请香山陵工作人员、烈士家属等作为各中队校外红色教育辅导员, 请他们来校活动, 让他们走进班队课堂, 把革命先烈的影像资料在课堂呈现出来, 以亲历者的身份进行“红色教育”, 开展“红色联欢”等, 让学生聆听、感受, 并受到教育。

2. 描摹香山, 渗透责任

学校利用香山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育,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围绕“香山美, 香山好少年”的主题活动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 走进香山;通过香山的绿树红花、青山绿水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的心灵;以大自然钟灵毓秀的天性之美去洗涤学生的心灵。还可开展小组合作写一写“香山美”、拍一拍“香山景”、寻一寻“香山故事”、抒一抒“香山情”、编一编“香山新童谣”、评一评“香山好少年”等活动, 让学生通过“采风”“采访”等实践活动, 走进香山, 寻找香山的秀美内蕴, 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得到锻炼。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有了所见、所闻、所感, 引导学生对香山的现在与将来有所思考, 从而点燃学生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激情。每名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 都肩负长大后建设家乡的重任, 我们要把香山小主人的责任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三、与香山名人同行, 用名人效应渗透道德行为

学生身边的历史名人事例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南沙这片热土是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刘氏三兄弟”的诞生地, 这里走出过经济学家梅汝和、工艺美术师张龙法、植物学家张涵庆等一大批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与香山有着深厚的渊源, 他们谱写的人生和时代的华章, 是当代学子奋进精神的感召。学生经常性地接触这样的历史名人, 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进而由爱家乡到爱祖国, 用香山的名人效应渗透学生的辨知力, 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 进而融进道德行为。例如, 利用学校的墙壁文化、走廊文化等,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利用教室的黑板报、橱窗等将香山的名人故事、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等让学生了解, 形成各班特色的名人班级文化, 营造出浓郁的香山名人的宣传氛围。从香山的名人轶事里提炼出为人处事的共通点, 这些名人的内在文化涵养, 结合学校的“南小好少年”的行为习惯的具体化, 形成量化的评比标准, 使学生生活在具有浓厚教育文化氛围的环境之中, 用榜样的力量, 用名人效应渗透学生的道德行为。

“乡土文化直观地向儿童呈现了自然及社会进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形成了立体的德育教育资源, 对儿童耳濡目染的浸润作用, 强过书面的德育故事和外在的德育事件的说教作用。即使是世界眼光的培育, 也是从深深扎根乡土开始的。”因此, 充分利用本土的香山文化资源, 发挥它的道德教化作用, 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 利用活生生的洋溢着生命气息的教育资源, 从学校实际出发, 对学生进行教育, 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的巨大力量, 终身受益。

摘要:道德素养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 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道德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 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将来。香山文化资源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都在以一种“无声”的文化形式影响和熏陶着周围的人们。将这种“香山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形成有效的“互补风景”, 实现育人的目的, 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因此, 发挥香山文化资源优势, 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道德修养,道德意识,爱国,香山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远明.香山文化研究之价值与意义[J].学术研究, 2006 (6) .

人力资源管理道德 篇11

一、正确认识网络

互联网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已毋庸赘言,由于其匿名性、瞬时性、开放性等特征,一方面,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生存领域,维人类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历史机遇;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如病毒肆虐、黑客横行、各种垃圾信息污染等。作为伴随网络长大的中学生,个性心理和人格结构尚不成熟,容易接受新事物,自律能力、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较差,网络空间的种种不安定因素对他们的成长无疑有这消极的影响。利用好网络,做网络的主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网络可以成为中学生的学习工具、伙伴,教他们做人,助他们成长,反之,沉迷于网络,做网络的奴隶,只对网络的负面感兴趣,寻求刺激,则容易造成他们道德规范的缺失。

二、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动态

1.中学生为什么很容易沉溺于网络?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沉溺于网络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是不是学业压力过大,促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继而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是否青少年心理脆弱,心理压力烦恼无处宣泄造成的沉溺网络?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与子女沟通存在障碍,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而造成上网成瘾?青少年的自制能力較差,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苦闷、孤独时,就会寻找发泄的途径,而网络恰恰能满足青少年这方面的需求,从而造成青少年沉溺网?

2.中学生为什么很容易受网络的影响?是否因为平时太注重对中学生的智力教育而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要?是否因为家长、教师和中学生的交流沟通不够,让他们找不到正常的和成年人相处的渠道,只好通过网络来宣泄自己的压力、烦恼?

三、如何引导学生上网,利用网络学习

据问卷调查和个别走访,大多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开始上网的时候并不知道网络是可以用来学习的,他们在网吧环境和同学的影响下,上网的时候只知道可以玩游戏、聊天。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在学校网站上存放了大量学习资料,在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到学校网站上自主学习,下载学习资料。还推荐了几个比较好的学习网站,比如“中学生学习网”、“语文教育网”、“牛津英语网”、“学乐中国”等,要求同学们都注册账号,有条件的同学每天到网站上学习一两个小时。2009年12月,“学乐中国”网站和淮安市交通局联合举办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我校很多同学参加了比赛,有的还获了奖。其中有个叫马军的同学,我是他的信息技术课老师,获奖后找到我,要和我说说心里话。他是个单亲孩子,妈妈在汇通市场做生意,平时根本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心无力,为了补偿孩子,让孩子在家不至于太寂寞,06年给孩子买了台电脑,还上了网。没想到,从此马军迷上了网络,每天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上网,就是玩游戏。常常玩到凌晨2、3点钟,周末和放假的时候,更是所有时间都放在网络游戏上,妈妈多次劝说甚至打骂,一点效果也没有。为此妈妈伤透了心,找到他们班主任哭诉。班主任正好是我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成立家,成老师和我商量了下,决定通过班主任、家长、信息技术老师三方来共同教育他。成老师让他找我,我决定使用激将法,我说你玩游戏玩来玩去玩出什么成果来?他说我有多少装备,等级多高等等,我说那你很厉害,老师不如你,不过最近网络上有个安全知识竞赛,你敢参加吗?别看你游戏打的好,天天上网,未必比别人厉害。他也是个不服输的孩子,说是吗,那就试试看。我就把淮安市交通局举办的交通安全知识竞赛页面告诉他,还顺便告诉他网站上有很多同学学习的等级多高,学识值多少,暗暗刺激一下他。他回家后就开始上了这个网站,开始时为了赌一口气,不仅参加知识竞赛,还每天去到各门学科板块参加学习,目的就是提高学识值和等级,赶上同学们。成老师和她妈妈也经常鼓励他,表扬他,让他获得了认同感和成就感。不知不觉,他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方式,完全自主,进度可以随时调节,后来不仅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还获得了知识竞赛的二等奖。他告诉我,现在他已经完全对玩游戏没兴趣了,上网的时候也只会找一些学习类型的网站来学习,最多看看新闻。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举办了多次活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如“告别网瘾、远离网吧”千人签名活动,“向陋习说不”主题班会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认识到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网络上会自觉遵守公德,不道德现象越来越少。

四、存在问题

当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大多数老师都认识到网络的巨大正面作用,但仍然有部分老师不太愿意接受新事物,片面的认为中学生不应该接触网络,把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估计过高,而对中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加强思想道德的积极作用估计过低。另外也仍然有部分学生仍然把网络作为消遣娱乐的主要用途,在自主学习和网络道德上不能够让人满意,个别同学在网络上会说脏话,沉迷于暴力游戏。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识到要继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我们相信,在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让大家认识到网络及其资源的积极作用,而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2006~2010)》.

[2]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道德 篇12

作为新时代的城乡结合型高中学生, 其思想道德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和可塑性特点, 其原因较多, 既有其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 也有其生活的社会原因;而随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作为具有先进科技标志的网络及其资源, 既在为城乡结合型高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较大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在不可忽视的影响着城乡结合型高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通过思想道德素质去影响其健康成长, 这既充分反映了城乡结合型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和有待加强, 也更加彰显出采取科学措施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紧迫性, 为此, 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推动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协调发展, 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采取自制的“城乡高中学生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和思想道德建构量表”共计80题, 对我校高2007级、2008级、2009级各随机抽查部分学生测查, 其中, 高2007级发放问卷340份, 获得有效卷320份, 高2008级发放问卷455份, 回收有效卷436份, 高2009级发放问卷472份, 回收有效卷460份。

测试结束后, 将各年级被试学生的调查卷按年级、城乡区域和男女学生分别归类统计, 对城乡高中学生测查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

2.2 研究过程

(1) 实验准备:测试前培训主试, 让主试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对问卷的解释达到基本一致, 要求被试根据自己近段时间的真实情况独立思考回答。

(2) 问卷施测:对被试进行集体测试, 测试时间大约为40分钟。

(3) 数据收集与整理:对被试的答卷统一收集上来进行城乡及男女生归类统计后用Foxpro6.0整理、管理数据, 剔除无效数据, 然后用spss10.0分析数据。

2.3 研究途径与方案

(1) 研究途径主要是先通过科学的问卷调查, 分析城乡高中学生选择网络及其资源的特点, 再进行年级和城乡区域及男女学生的分类深入研究;

(2) 将学生选择网络及其资源的特点与其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相关分析和影响研究;

(3) 实验方法:主要采取调查法、自然实验法等不同方法的结合, 而以调查法为重点。

3 结果与分析

3.1 城乡高中学生对网络及其资源的认识特点

分析发现, 城乡学生对网络及其资源特点的认识水平较差, 认为网络及其资源具有丰富多采特点的比例最高, 认为网络及其资源具有多元复杂的比例相对最低。城乡学生对网络及其资源特点的认识存在着性别、年级和区域差异特点, 城乡高中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认识如表。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3.2 网络及其资源对城乡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城乡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其网络资源各维度存在相关性, 其中, 大部分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性水平, 尤其是理想、信念、法纪观念比较突出;其理想、信念同利用网络资源的积极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利用网络资源的消极因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遵纪守法行为与利用网络资源的消极因素存在负相关显著;他们的思想道德与其利用网络资源的策略基本上都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他们利用网络资源的内容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

3.3 城乡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在网络及其资源影响下的特点

分析发现, 城乡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 并呈现出城镇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究、价值取向多元化;农村学生纯真、乐观、健康、缺乏创新精神和辨析能力等特点, 但城乡男女生的具体思想道德素质上存在较多的不同差异特点。

3.4 城乡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构的具体途径与模式

根据网络资源影响下其城乡结合型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特点, 其建构的具体途径是:

(1)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 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坚持与时俱进, 塑造自己良好形象, 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推进城乡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这是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提。

(2)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程主阵地, 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必须要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 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 选取鲜活的有价值的事例与学生共同讨论, 帮助学生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教师要更新观念, 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在价值取向的认识上, 应强调发展主体的内在价值, 扬弃规范约束的外在价值;在育人过程的认识上, 应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 不能把德育教育过程等同于知识的认知过程;在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上, 应强调在他律与自律的结合中促进自律性增强;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上, 应强调德育教育的生活化, 在生活中培养德育生活的主体。

(2) 转变思想道德建设方式,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1) 加大课改力度, 尤其是要加大农村中小学的课改力度,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冶其情操;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循序渐进, 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 更新常规活动, 在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活动中注入新的内容, 使其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如把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同远足、踏青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而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开展特色活动, 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活动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拓宽活动领域, 深化活动内容, 完善活动形式, 为学生正确认识、完善和发展自我提供契机, 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醺陶和启迪, 使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

(4) 激活实践环节, 实现知行统一。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实践环节, 注重各项活动的知行统一, 有效预防学生群体中“一人多面”现象发生, 避免学生只做“道德知识人”而不做“道德行为人”, 引导学生步入社会, 实现道德行为由他律转化为自律, 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5) 将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 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主动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联系, 把学生的一些典型行为作为素材,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深刻认识;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 负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咨询服务和监控;建立学生心理社团, 倡导学生自助、他助和互助;邀请心理健康专家来学校开讲座, 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

(3) 采取各种措施,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 规范教师言行,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 用制度规范教育行为, 规范某些教师的不健康言行, 净化育人队伍, 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2) 建立保障机制, 强化管理育人机制, 细化学生守则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制定《家庭礼仪常规》, 确保学生生活空间的最优化和其规范行为的持久性,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3) 及时评价反馈,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评价学生, 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 促使学生的多元才能得到协调发展;通过成长记录袋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和各种活动检验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通过家校联谊册、家访、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引领学生的言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4) 把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评价纳入中考成绩, 引起各校领导对此工作的高度重视, 引起学生及家长对此方面的关注, 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确保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5) 出台德育工作经费专项使用制度。为确保德育活动及时、有效地开展起来, 有关部门应为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专项经费, 做到保证供给, 专款专用, 以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 建立学校德育网站, 长抓不懈。在学校教学网站上, 设立德育资源库、德育成果展示等栏目, 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生动形象, 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同时, 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系列活动,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学校网站紧密结合起来, 使高中学生对利用网络的学习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4) 主动优化环境, 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1) 学校美化校园环境, 体现人文理念

为使学生能在一个优美、整洁、充满人性化的空间学习、生活, 学校应改挖掘潜能, 美化校园环境, 在细微之处使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缓解、放松, 也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2) 优化家庭环境, 增强责任意识

为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家长应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家庭环境, 增强父母与子女间的责任意识, 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通过召开家长会、增加家访次数等形式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希望转达给家长, 并通过学生的规范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家长的言行, 达到提升家长素质的目的。

(3) 社会强化“疏导”, 净化周边环境

通过社区等机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用健康的娱乐活动占领学生的课余空间;加强网络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素质, 同时, 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监管与考核及其淘汰机制建设;通过倡导绿色网吧, 呼吁各行业优秀人物进入网络, 用健康、丰富、生动的活动内容吸引学生;国家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 加大法律执行和惩处力度, 坚决打击各种色情和低级影视的传播;国家相关部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积极开发出高科技含量的网络过滤软件, 主动过滤和预防不健康娱乐节目和网络信息;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开放更多的纪念馆、博物馆、公园等健康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 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文化娱乐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占领其思想道德阵地;应当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社区、关工委等部门的作用, 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绿色空间, 使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4 结论

综合分析研究, 城乡结合型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由于受到网络及其资源的影响而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 这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 采取科学有效的建构措施和途径去培养城乡结合型高中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 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更有利于国家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 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 1999年

上一篇:海马CA1区下一篇:第三方城市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