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物画

2024-10-05

当代人物画(共12篇)

当代人物画 篇1

一、水墨人物画概况及发展历程回顾

人物画可以说是中国画中最早的表现题材,起初山水、花鸟都作为人物画的配景出现,至隋唐时期人物画在中国历史上达到顶峰。但宋之前的人物画大都是以工笔的方式表现。最初的水墨人物画自宋开始,以石恪、梁楷为代表的画家开创其先河,至清末任伯年可以说是集大成者。

新文化运动以后,伴随着整个社会巨大的文化思想冲击。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也面临着巨大挑战。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提出的“取欧画写形之精,以补我国之短”可以说是拉开了中国画改良的序幕。其中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画家,把西方科学的透视、解剖等绘画理念与中国传统的笔墨相结合,掀起了中国画改良的热潮。紧随其后的蒋兆和则把这一绘画方式更好的结合、发展、延续。至此,中国人物画不再是传统绘画中千人一面的人物形象,而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逐渐形成了影响后人近百年的水墨人物绘画方式,我们称之为“徐蒋体系”。

建国后,由于政治因素的过多干预,人物画在题材的表现上出现了较为单一的局面。绘画模式也相对单一,但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人物画家和优秀的作品出现。如方增先、王子武、卢沉、周思聪、刘文西等等。这一时期的水墨人物画家是承前启后的一批画家,在原有的“徐蒋体系”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中国传统的笔墨和西方的造型体系结合的更加完善了。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影响,我国不管在经济、思想还是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迅速的发展。在艺术领域,人们接触到了更多国外的艺术理念,不再单纯的局限在以前单一的绘画模式中。水墨人物也是如此,“85新潮”后,出现了大量新颖的元素和题材。抽象、构成、色彩等也被大量的运用到水墨人物画上来。而在题材上,农村题材、都市题材、少数民族题材、军旅题材等,使水墨人物画表达的范畴更广、更丰富。

二、当代水墨人物画题材分析

农村题材的水墨人物画一般所表现的是农村的人和物。农村题材的人物画很早便已经出现,比如早期的方增鲜的《粒粒皆辛苦》、《说红书》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描绘出人物内在的心理特征和抒发画家自身的情感。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题材新的绘画、表现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并产生了一大批新的优秀画家和作品。表现农民情感、命运和精神的艺术作品,在当代人物画中占有重要的篇章。比如袁武表现了大量北方农村题材的作品,《没有风的春天》、《进山》等都是其中优秀的作品。这使得以前停留在表象层次的农村题材作品表现相对乏力,而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的是挖掘了更多的内在因素或者更多的情感因素掺杂在里面,画面的丰富性、可读性有了更大的提升。

改革开放后,社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也不断提高,在城市中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思想上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这时,一批画家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他们在创作中积极寻找新的题材以及绘画语言,反映都市中人们的思想生活题材的作品应运而生。如田黎明的《阳光下游泳的人》、《都市人》、《都市假日等》都是表现都市题材的作品。他的作品带着一种朦胧、忧郁的美感,同样也散发出一种渺茫的、无理想的状态。正是在这矛盾的统一中,使他的作品能够与观者产生共鸣。而李孝萱的都市题材的作品,则是更加关注城市中更加生活化的场景。如《大客车》、《所谓伊甸园系列》等作品传达出了另类的情感。他作品的荒诞性、讽刺性的意味,则是对都市中人们思想状态的一种另类的抨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人物形象、服饰特征、地域特色都有所差异。所以,少数民族题材的水墨人物表现起来有它独特的特点所在。这就要求画家在表现的时候要充分的了解表现对象,作画时要充分带着自己对表现对象的理解去画,同时要运用合适的表现语言,挖掘出表现对象内在的精神内涵,进而在作品中的思想才能得到升华。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画家有很多,表现维吾尔族题材的代表画家黄胄《庆丰收》、《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早期方增先的《母亲》、《帐篷里的笑声》;李伯安的《走出巴颜克拉》都是表现藏族非常优秀的作品。当下的水墨人物画表现少数民族这一题材正处在非常活跃的时期,无论是从形式、造型、笔墨等各个方面还是内容表达情感的丰富性方面较以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当代水墨人物画题材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和政治属于“上层建筑”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不论是国内和国外,还是古代和现代,其间的艺术都和政治有所联系。如宋代大兴画院,由于皇家的提倡,所以在当时中国画发展的非常繁荣。明清时期的大部分文人画家,不也是大多因为政治仕途上的失意而借画抒情吗。艺术离不开政治,在当代也是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提倡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类题材的作品越来越丰富,这使得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越来越繁荣,这都是政治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而画家所处的环境、地域等也会对绘画题材和风格等产生影响。尤其是绘画的地域性表现的尤为突出,历史上的“金陵画派”、“岭南画派”、“京津画派”、“长安画派”等,无不都是地域性差异所影响而成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环境都有所不同,这包括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画家生活在其中自然会受它的影响。

画家是美术创作的主体,画家自身的学识、修养、表现能力等都是影响最终作品的因素。画家自身的喜好最终决定了创作什么样的题材。中国画的人物、山水和花鸟三大科,有些人喜山水而有些人却善于表现人物,还有的喜欢花鸟,这都是根据画家自身的喜好所引起的变化。再如人物画中的题材也非常繁杂,农村题材、都市题材、少数民族题材等各个题材各有特色,表现什么、怎么去表现是一个画家需要时刻思考和表达的。

四、结语

纵观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人物画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并不算主流。直到新文化运动以后人物画的发展特别是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进入了“高速模式”。而在水墨人物画的表现题材方面,由以前的题材单一发展到现在的多样化,使得水墨人物画更加丰富。题材的演变发展是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是真正“笔墨当随时代”的体现。同样,题材的演变发展充实了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内容,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当代水墨人物画家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创作出属于时代的作品,更深层次的表现和挖掘水墨人物画的艺术价值。从而拓展、创新水墨人物画,使得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格局更加多元、价值更为广阔、传播更为久远。

摘要:当代水墨人物画自新文化运动以后较之前传统的水墨人物画产生了很大的不同。绘画上不再是以前“逸笔草草、不求形所选择题材的因素及其影响。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题材,多元化

参考文献

[1]袁武.旨蕴文质[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7.

[2]潘栋.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题材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3]许之歌.都市题材水墨人物画初探[D].中南民族大学,2013.

当代人物画 篇2

1950年5月于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毕业后,成为共和国空军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先后任空军第4航空学校飞行队飞行员,空军第4混成旅驱逐10团29大队中队长。

1954、1955年间,王海是空军歼击航空兵师副师长、师长,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战斗。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中,他的师担负协同陆、海军夺取制空权并掩护陆军登陆作战的任务。

_时,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6

【颁奖辞】

当代写意人物画写生刍议 篇3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 写生 特点 要领 措施

20世纪初,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一文中,提倡中国画要恢复写实造型,引进西方的写实主义,特别是写实素描,将素描中的光影明暗引用到中国画中来。蒋兆和在沿袭徐悲鸿绘画技法的基础上,以笔墨塑造人物,结合西洋水彩画的表现方法,使人物受光部随着形体结构的起伏变化留出空白。现代写意人物画家借助于对光影明暗这一绘画元素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笔墨、色彩丰富的空间感以及不同于传统平面性繪画的构成形式,推动了现代写意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的深入与发展,并形成丰富的多元化格局。

一.写意人物画写生概念

首先是写意线描,主要是实施写意型人物画的观察方式以及表现方法的初始训练。以学习用笔课题为主,同时也对用墨的方式予以研究。再是写意着色,这是写意人物画最常见或最常用的形式。是在写意线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笔墨方法的训练。着色方法也可先学淡彩着色再研究重彩的表现。最后是大写意,是尽情发挥写意人物画技法特性、难度比较大的一种形式,一些传统的简笔、泼墨、泼彩、泼水等技法都可在大写意的大笔挥洒之中得到全方位深层次的应用。

人物形象包含了诸多方面的造型因素,如比例、结构、动态、神情、形体体块组合等。通过对人物诸多造型因素关系的把握,逐渐培养起整体观察、整体描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这对于描绘其他物象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画人物速写要多进行人物的形体结构、艺用解剖图谱的临摹,并对透视知识作必要的了解。全身人物速写的作画步骤:1.定出人物在纸面上的位置,画出大外形及基本比例。2.画出人物各部分的基本形,找出大的衣纹转折关系,定出五官位置及手脚的基本形状。3.用肯定的线条,放笔直取,画出全身。4.调整画面,强调重点,五官、手、脚要适当刻画,结构转折处要着重强调,做到画面完整。

二.写意人物画写生技法特点

从技法方面来看,和“相声、小品”与“小说创作”相比较,写意人物画的“写生”难度要大多了。可以说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写生不仅为训练画家观察事物的能力和造型技能的基础训练,更应该激发出更多的表现手法和不落窠臼的表述语言,从而自觉地寻找和建立自己的艺术格调。一幅有特色的写生作品,就能体现画家在对象与画面之间的再创造之功底,也就是说,在画家与模特的正面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是一种情感的真挚倾述,双方间更加注重使用艺术化的语言、精神内涵和审美形势的高度融合。

写意人物画写生尤其重视兴会、灵感,要有情势所驱动,即意在笔先,要明确写意人物画所表现的不单单是滞留在眼前表面的视觉形象,而是经过肉眼传达到内心的一种可以意会的意象,为此,不能主观的把写生对象当做模特,而应该想象站在你面前对象是一位生活中有情感、有个性的人物,包括神情姿态、个性特征及情感活动等,只是要给予赋予某种情绪、情调,直到对所表现的对象有所感受,作画者还要集中注意表现对象的关键部位,形成一种着力于对象的大体外形,和不具体确定细节的“视觉闪现”,要抓住一瞬间的感觉,把一个具体复杂的视觉对象简化为一个蕴藏着张力的、强化了的、夸张了的甚至是某种错觉的基本形象。高度注意所勾勒的人体轮廓与画面的空间布局。

三.写意人物画写生要掌握要领

现代写意人物画用色品种繁杂,手法也随之增多。原色与墨色之间有天然之联系,以墨为主的画面原色会显得单纯、醒目,有协调之感。而以原色为主的画面,墨色也会具清晰明亮之效果。设计和具有较深厚的功力,才可能使画面笔笔讲究,有力度、经看笔与笔之间要有呼应,节奏,构成疏密有致,浓淡与枯温得当。改变传统线的用笔方式,追求新的形式趣味,追求总体上线的节奏感与造型的整体感。勾勒应尽量洗练,必要时勾勒可重新按需组合,精取大舍,甚至改变物象的原本形态。注意每一笔功力的体现,笔与笔之间的刚柔、曲直、浓淡的对比,互相之呼应 与韵律,主体构成的用笔应尽量反复斟酌。以勾勒、皴擦、渗染等手法为主,画面可将扎实与虚松结合起来,并注意实而不板、松而意到的效果。

现代写意人物画实际上是传统山水花鸟画的笔墨语言,与西方绘画造型语言相结合的混血儿,既不同于传统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不严谨,也不同于西方绘画的严谨的科学造型。这之中的奥妙是值得从事写意人物画写生的专家、学者认真深入研究和尝试的。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造型特点 篇4

1、从传统的写意性观念走向尚意的时代性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取向已经从传统的“写意”性观念走向“尚意”的时代性,但并不是脱离了传统的造型取向,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迈向了新的时代,打开了新时代工笔人物画的大门。传统中的工笔人物画中带有写意性的作品有很多,明代画家陈洪绶的作品很具代表性,对当代工笔画影响很大,虽是工笔人物画但陈洪绶笔下的人物造型夸张奇古,面孔往往被有意拉长夸大,形体伟岸,衣纹组织随心所欲,出神入化,并不注重人体的骨骼结构,却突出了遒劲古拙的笔法特征和平面装饰的画面效果。陈洪绶的作品虽是工笔人物画但写意风味突出这比起工笔人物画的盛行时期唐代来说,写意性更强。而当代的工笔人物画不仅表现出了写意的绘画的理念,更突出的是表现出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一种时尚的理念融入其中。

2、打破传统中规范的程序性,以开放的包容性充实其艺术特色

我们在写生创作的过程中如果加上“写意”这一传统的造型观念,再强调“尚意”的重要性,这就更能体现出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这个时代的特色。

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在绘画创作中打破了传统的样式,在表现手法上吸收了西方的造型观念,更加注重对客观物象进行写实的方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面貌。在他的绘画创作中他不像传统中的工笔画那样多数是表现故事情节的,而是非情节性的绘画,他的作品中主要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为出发点,采纳了西方的古典绘画造型逼真的特点,表现画面纯情、单纯,但借鉴西方的写实手法以表现画面的力度、厚度和深度,通过与西方写实绘画的造型语言的糅合,何家英的创作风格从此打破传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面貌,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从此走向了当代艺术领域。传统的工笔人物画画面较空,而何家英的典型作品《秋冥》和传统工笔画相比在“满”上下了很多功夫,体现了画面中厚重的气氛。他在绘画中将素描所具备的精细的写实性特点在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的细节处理上发挥到了极致,譬如说对人物的头发、发髻线的处理、眼角、指甲上,用线的灵活与谨慎都表现出了当代工笔人物画对于细节描绘精细的追求,但也不过于死板、僵硬仍然能达到传统工笔人物画中“以形写神”的目的,这种写实画法使当代工笔人物画在中国花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学习的。

3、传统的造型技法与新技法的兼容并蓄

传统的绘画形式比起当代来说较为单一,而当代绘画在表现方法上更加的富有创新,有些画家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方法,一方面借鉴各家之长,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髓,另一方面就是把传统的工笔画法拓展延伸,吸收了类似于石窟壁画等民间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兼容并蓄,从而增加了工笔画的写意性。如当代画家唐勇力就在他的画中寻求了一种传统与当代对接的审美艺术效果,从而创造了“脱落法”这一独特的技法,即在做好的底色上厚厚的堆积一层脱胶白粉,然后进行皴擦,让某些地方剥落,某些地方与底色融合一起。这也是画家在长期实践创造中探索的新的绘画语言,从而增加了画面中“意写”的成分。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中造型的装饰性语言

当代工笔人物画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在追求方面有着很多的选择。造型特点的不同可以反映出艺术家们在风格上的不同。一些画家的绘画创作除了表现出“写意性”外,也讲究造型中的装饰意味。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的绘画风格就很有趣味,人物夸张变形,运用富于装饰性的线条构成夸张的基调。使线条富于韵律和节奏,一些当代画家对于陈洪绶的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借鉴,喜欢创新、挑战在绘画中运用了强烈的夸张、变形等手法,对所描绘的形象概括性强了,增加了画面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装饰性的艺术效果。当代画家陈孟晰的代表作品《一方水土》画面静谧中透着一股神秘,他创造的“大写意”是传统向当代工笔画的一个过渡,没有了传统画中表现神话的故事情节,而是以表现当代的人和生活为主。画面中所营造的那份静谧的氛围不再是受传统绘画中的美学启示所蕴含的温和,而是散发着一种诡秘、幽微和神秘,使人坠入繁密的意象。整个画面所呈现的文学性想象较多表现出当代特色的装饰性。

说到装饰,人们接触到的装饰多是图案,传统的工笔画中纹样图案的运用也普遍存在,而当代的工笔人物画中装饰意味的绘画大大增加了工笔画的独特韵味。人物形象的创新,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对画家们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来看,我认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造型特点中的写意性和装饰性更是中国画的创新。本文我主要对当代工笔人物画造型的特点的研究,在当今多元化的背景下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工笔人物画的现状,分析当代画家的作品,从理论研究上强调了当代工笔人物画造型的特点中的写意性与装饰性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在理论的支撑下达到实践的创新。

摘要:作为当代工笔画的绘画者,在借鉴、吸收传统画艺术精华的同时,应更好地结合时代,创作出些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特色,具有当代气息的绘画作品,探索出多种多样的适合表现当代绘画题材的表现形式。

当代人物画 篇5

景海鹏是在兄妹3人中是家中老大。他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但从小喜欢体育,尤其喜欢打篮球。因为个子不高,老师说他不能当主力。景海鹏是个不服输的人,找一切机会上场。结果,这个从开始坐冷板凳的小伙子,无论在中学,还是以后在部队,他都是篮球主力队员。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航天员中的篮球“钢铁前锋”。

读高中时的一天,景海鹏代表所在的安邑中学去运城中学打篮球比赛,在运城中学宣传栏里,他第一次看到了飞行员的照片。

这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相遇,景海鹏的眼睛都不愿从照片上挪开。回到家中,他兴奋地向父亲比划,飞行员的头盔是这样的,护镜是那样的。景海鹏说,自己真得非常喜欢飞行员的服装,看起来很威武。他告诉父亲:“我要当飞行员。”

1984年,空军在运城招考飞行员,景海鹏报了名。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他落选了。当时是因为学习时间太长、劳累过度,眼睛里有些血丝,所以没有验上。这次落选对景海鹏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当时连门都不肯出,说“没脸见人”。然而更大的打击来了——父亲打算让他退学。后来村里的电工到景家串门,见状就劝景靠喜(景海鹏的父亲)让儿子再读1年,并让景海鹏在父母面前表态。景海鹏说:“如果再考不上飞行员,我就不活了。”就这样,景海鹏转入解州中学补习。转入解州中学之后,景海鹏学习更加用功。最早进教室的是他,最晚离开教室的还是他,两三个星期都不回家。另外,他特别注意了身体。并从那里成功考上了河北保定航校(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景海鹏的飞行时代

1988年,景海鹏顺利从保定航校毕业,到连云港的训练基地。

1991年6月份分配到南空驻无锡机场某部,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景海鹏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在几年后被任命为领航主管。他做事认真,刻苦钻研飞行技术,曾在团里驾驶飞机设计成绩最好。

底,景海鹏参加了航天员选拔。

他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员。景海鹏入选神六航天员梯队。

景海鹏入伍后23年间总共回家3次,最近的一次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神六发射之后的20春节,其实也只在家呆了5天。

神舟七号太空船于9月25号发射升空,3个太空人包括入选过神五及神六计划的翟志刚、以及2名也曾经入选过神六的队友刘伯明与景海鹏。

空中射击全团第一

景海鹏是1991年6月份分配到南空驻无锡机场某部的,而许骥认识他还要更早些。“1990年,他从航校毕业后,来到连云港的训练基地,那个时候我们就认识了!”当时担任副大队长和教员的许骥,就对景海鹏这个山西小伙子印象深刻,“他干什么事情都特别认真。”

1991年3月份,许骥调入南空驻无锡机场某部;3个月后,景海鹏也分配到这里,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从此后,这对师徒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同在无锡这片蓝天下。许骥相继担任了副大队长、队长,而景海鹏也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在几年后被任命为领航主管。

“海鹏比较好强,不服输。”许骥说,在景海鹏这批飞行员中,个个素质都比较高,他算是最刻苦钻研的,“每次带他们飞行,教员们都要在着陆后讲一讲训练当中的问题。海鹏对此特别重视,不光认真听,还会去翻很多资料,做些理论上的`研究,再加以验证。”

刻苦钻研与飞行技术是成正比的。许骥说,有一年,团里在太湖上空进行空靶实弹射击训练,前面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靶子起飞后,后面两架飞机再跟着起飞,全程保持目视联系,一直跟着这架飞机,等到进入射击空域后,跟在后面的第一架飞机开始瞄准攻击;完成任务后,第二架飞机再开始攻击……“这是全团第一次组织这样的高难课目训练,景海鹏驾驶的飞机,射击成绩是全团最好的!”

快速镇定化解险情

还有一次不大不小的惊险,也让许骥记忆犹新,并更加对景海鹏的飞行技术赞赏有加。那次,景海鹏成功处置了训练中出现的一个紧急情况。

“当时天特别热,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正在空中做飞行训练,我在飞行员休息室,通过宽大的玻璃可以看到机场跑道上的情况。”许骥说,轮到景海鹏的飞机降落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他一着陆我们就发现机头向下耷拉着,当即判断,肯定是前轮有问题!”果然,因为地面温度太高,跑道上有一些小石块,飞机降落时轮子的冲击力非常大,触碰到石块时立即爆掉了,“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如果飞行员方向保持不好、飞机偏离跑道的话,很容易倾覆出去……”看到眼前的一切,许骥急坏了。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景海鹏进行了一系列的紧急处置:保持方向,放减速板,关掉其中一台发动机,放减速伞……这些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惊险就这样被成功化解。

飞机停稳后,大伙赶快跑过去帮景海鹏把飞机拉回来,只见他镇定地走出机舱,有条有理地向团领导讲述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并和战友们一起对跑道路面进行调查。

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飞行员中的“灌篮高手”

驾机飞行是一名高手,打起篮球来也是一把好手!“景海鹏的球技很棒,在他们这批飞行员中,水平是数一数二。”许骥说,团里规定每天都有一个半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常规运动如篮球、长跑等,还有一些针对飞行员的特定项目如悬梯滚轮等,“大家比较喜欢的是打篮球,每次都少不了景海鹏,他在篮球场上从来都是非常突出的一个!”

许骥的这番评价,还真应了景海鹏父亲景靠喜几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景家父子都喜欢体育运动,海鹏上小学二年级时,整天和高年级的同学打球,他个小投不进还老喜欢跟人家抢。上三年级后,个头高了些,体育老师还把学校里用旧的篮球给他玩,他就在院墙上画了一个圈,模拟篮球架……到了部队,打起篮球来当然更是得心应手。

同时,景海鹏在战友当中的号召力与组织能力也非常突出,在训练基地的时候他就是区队长(相当于班长),到了无锡机场后虽然没有设置这个职务,但大伙儿还是特别“认”他:由他招呼去打篮球,很快一帮人就能聚到一起;教员们要求飞行员自己去完成的一些科目,也都是先交给他,然后再分下去……

结婚生子都在无锡

对景海鹏来说,无锡给他的还不仅仅是任他翱翔的天空,还有他的妻子、儿子,他的家。1993年景海鹏结婚了,妻子是部队场站的一位领导介绍的。可惜许骥没能参加他们的婚礼,当时他被派到嘉兴学习了。“海鹏结婚前给我打了个电话,告诉我他要结婚了。后来我回到无锡后,还特地去了他家,补喝喜酒……”

19底,景海鹏参加了航天员选拔。同一时期,他的妻子怀孕了。8月,儿子诞生!

191月8日复选,景海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此刻,儿子已经4个月了,景海鹏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景宇飞”。

景海鹏到了航天大队后,许骥在年去北京培训的时候特地打电话给他,两人一起吃饭,好好地聊了聊。不过,从那以后见面的几乎就非常少了。

前不久听到景海鹏成为“神七”正选航天员的消息后,许骥特别骄傲和激动,“海鹏特别热爱飞行,他为这个事业坚持奋斗了这么多年,矢志不渝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真的非常不容易!”许骥说,自己也当了这么多年的飞行员,知道其中的辛苦,特别是航天员,训练起来更加枯燥,甚至严酷,如果不是有着真正的梦想和追求,很难坚持下来!“我非常敬佩他,也相信他一定会成功!”

景海鹏家的“欢乐时光”

209月28日傍晚,这是亿万中华儿女注目的时刻,这一时刻“神七”凯旋!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神七航天员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的父母妻儿欢呼雀跃起来。

“中国加油!景海鹏加油!”“景海鹏,你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景海鹏在山西运城东杨家卓村的父老乡亲们为他呐喊助威。

在电视上看到景海鹏安全出舱后,远在山西运城东杨家卓村的父母兴奋地鼓着掌。各方朋友送来的30多纸箱鞭炮相继被点燃,响声不绝于耳,院子里欢笑声不断。

年9月28日下午,天气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份喜庆,在4天连雨之后放晴。东杨家卓村的老老小小和妇女们带上自家的小凳子,早早就聚集在景家的院子中央集体收看神七节目,等待神七安全着陆。

懵懂无知的小孩子趴在母亲的背上,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电视画面,还不住地往嘴里塞着大人散发的喜糖。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被搀扶来到景家,不断地询问着“海鹏现在怎么样了”。

景家的客人络绎不绝,景海鹏的父亲景靠喜已记不清楚家里到底来过多少亲戚朋友。

他说,他这几天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坐在电视机前看儿子。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成功返回后,他紧绷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老人每每思念儿子和孙子的时候,便只能掏出照片瞅上几眼。他的母亲王珍玲清楚地记得他和儿子最后一次通话的时间是2008年8月8日。她说,那一次海鹏打来电话专门提醒她和他爸看奥运会开幕式。

景海鹏安全出舱前,母亲王珍玲一直双手合十在胸前。直到看到景海鹏安全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王珍玲才放下心来,激动的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她不停地说,“太开心了,我为我的儿子骄傲。”景海鹏的父亲景靠喜满面笑容地说,“希望儿子日后能为祖国航天事业再次作出更大的贡献。”

运城市蒲剧团的两名演员和十余名戏曲爱好者组队来到景家演出名曲目,祝贺神七成功归来。蒲剧演员贾菊兰在现场用毛笔写下“圆航天梦想,兴强国伟业”十个大字,赠送给景海鹏的父母。

运城市民政局和双拥办的同志送来了家电用品,并赠予景海鹏全家“模范家属”称号。

英雄航天员

2008年11月7日上午10点,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景海鹏同志“英雄航天员”。胡锦涛亲自为景海鹏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以神七航天员之一的身份当选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获奖及荣誉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装饰语言 篇6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当代;装饰性;色彩;造型;构图

中国人物画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物画又分写意人物画和工笔人物画。工笔画是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造型上强调写意性的概括、提炼,并主张以神韵、神态的需求为前导来把握物象的本质形态。装饰语言是中国工笔画中最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工笔人物画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体系和技法体系。同时,工笔人物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继承了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也创造了新的艺术语言。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已经开始学会在陶器上美化和装饰了,内容多为劳动对象及与生活有关的东西,也就代表着中国绘画起源时期装饰语言也随之诞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不仅如此,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中内彩人面鱼纹盆等都是当代人物画发展的源泉。人们在无意识中去追求美的形态并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装饰语言。人们受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影响对美的认识也不同,通过历史积累沉淀,形成了多彩多样的装饰语言。湖南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从这两幅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到人物画面中表现形式的雏形,即以线取形、平面装饰、随类赋彩、装饰性强。魏晋时期,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师。

盛唐时期吴道子把人物宗教画推进到更丰富的表现力、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随着宫廷画院的兴办,工笔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随后仕女画的大量出现把中国人物画带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些都为现代绘画奠基了坚实的基础。当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了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当代工笔人物画依旧延续着古典人物工笔画的风格,工整、细腻,用线条勾勒,层层渲染。随着东西方各种艺术思潮、文化观念、繪画流派及技法的碰撞,当代工笔人物画受西方艺术语言的影响,越来越丰富、多样化。在继承传统工笔画技法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寻求突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时代在进步在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画家们在记录生活中的美时,表达美的装饰语言也有了新的变化。

1 置阵布势,组合排列

中国画讲究“置阵布势”“远观其势,近观其质”。以唐代仕女画为例,在人物主次的处理上并非使用单纯的渲染,还有人物的大小,人物的大小主次加上人物动作的排列,使画面在构图上层次分明,均衡统一。

当代中国人物画不仅延续着传统绘画的构图形式,还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构图特点。相比古典绘画画面的平面性,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构图方法上注重了对人物远近虚实的刻画,通过略带夸张的造型手法加上透视角度的不同,使画面更具有张力,使人眼前一亮,达到视觉上的惊艳。当代工笔人物画在画面的整体构图上结合了西方绘画的构图特点,画家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将人物与背景环境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再加入平面构成的思路,注重画面的形式感,并结合点、线、面来调整画面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当代工笔人物画通过不同的构图特点使视觉感觉更加强烈,这与单纯色彩搭配的冲击是不同的。

2 夸张大胆,感染力强

“语言形态是艺术作品的第一生命,是表达思想意图的载体,造型则是语言形态的核心。”陈梦昕、郝孝飞在《写意人物画教程》中也提到:“顾恺之之所以指出‘异性邪神‘形神兼备与谢赫的‘六法论,总结出了中国画家历经千年而形成的人物画造型的表现规律,同时也是衡量人物画艺术的准则”。[1]

当代的中国画虽然受西方美术造型艺术影响颇深,但还是保留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标准,西方当代艺术观念与文化思潮不断侵入,给当代工笔人物画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和思想内涵,其中,人物造型的变化最为明显。当代工笔人物画由之前的意向造型转变为追求写实性的造型,注意个体和总体的比例关系,使当代人物工笔画更贴近于现实生活中惟妙惟肖的外观形象,并且兼备中国传统工笔画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温婉压制。同时,线造型的装饰美感也不断增强,从当代工笔人物的作品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线条的疏密变化、节奏感,或疏密有致,或流畅洒脱,这些看似零碎的组合更是把画面的装饰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3 主观表达,强调创新

考工记·画缋中说“杂五色,东方谓之春,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指的是从客观对象变化来理解和表现人的主观色彩关系。[2]

中国画中大多使用原色,勾勒填彩、渲染、衬托、沥粉贴金等都是历代相传的重彩表现语言,这些表现语言一直传承并保留至今。当代工笔人物画除了传统的绘画之外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技法,如肌理效果、材料填充等,其中肌理效果包括了揉纸法、拓印法、打磨法等。这些不同材料创作出来的肌理营造出了变幻无穷的装饰效果。

当代工笔人物画不拘泥于“随类赋彩”的传统着色方法,更侧重于意境的渲染和情感的表达,根据画家不同的心境呈现出不同的浪漫化、装饰性的色彩效果。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色彩语言的表达上更加主观,富有时代感。

工笔人物画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碰撞,绘画者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追求真正的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装饰语言,使之形成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梦昕,郝孝飞.写意人物画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工笔人物画图式的当代性探索 篇7

中国画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符号语言,国画人物又反映了我们当今时代的普遍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情态,是对自身和社会生存体验的回望和再倾诉, 是艺术家思维的一种外在形式,是个体感受表达的载体,既有情怀感受,可以畅神言志,也有视觉享受的耐人寻味的形式魅力。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在新形势下得到了长足发展,至今更是异彩纷呈、手法多样,反映了工笔画在转变观念吸收借鉴其他有益形式上的探索和创新的时代精神,实际上人物画的现代进程是一个用西画来改观的过程,人物塑造常常采用西画的聚散呼应和团块式构图,还有常见的一大群人物的满构图,单个人物常常用构成的形式和场景安排画面,显现出有别于传统的叙事功能的场景。

当今人物画的发展不仅表现技法和内容有了巨大变化,更主要是观念的变化,很多人物画都淡化主题,不再关心情节,只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或者画面的视觉愉悦性,为此采用了区别于传统表现方式的拼接、跨时空的组成方式,人物之间、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可以叠加、 并置,夸张与取舍都视形式感而定,使得形式重于内容,对作品中人物的形态、环境的处理都空前的推敲布置。

历来工笔人物画造型严谨工细,都要反复推敲,既考虑造型的整体性和准确性,又考虑形式的美感和视觉的真实性,强调不拘泥于形似,更要有主观意识的表达,线条的取舍组织都为此服务,而且大多数人物画都倾向于写实手法,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求尤为精妙,也有夸张变形的手法,但是对人物图式的探求仍然要使形象造型具有韵味,富于神韵,使外在美和内涵精神合而为一。在当代这个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各种观念迭出碰撞,对人物画样式的当代性构建显得更为复杂艰难,因为摈弃了光影变化和西画色彩的表现方法,人物画的图式相对简洁单纯,对形象本身的姿态和造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审美内涵也承载着更丰富的内容,寓丰富于单纯中,既简练概括又生动耐看。

人物图式常常是带着一种文化审视的精神载体,在顾恺之“以形写神”论的观点影响下, 让人物画发挥其固有的高贵气息和人文精神,人物吸引人,画面富于美感,简洁有力,内涵意蕴丰富,让图式承载情感表达意境,使形式与内容互相补益,是工笔人物画家一直追求的。虽然传统给我们提供了深厚的沃土,但是时至今日,如何创造性地表现当代人和他们的面貌,可供借鉴的范本却相当少,画家若一味模仿前人追随他人, 没有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观察感受,就不可能提炼出感人的人物形象和有感染力的图式。

大体说来,人物画的图式有两方面的源泉可以滋养,一是受古代绘画的人物造型的平面装饰意味的影响 ;二是受西方绘画人物造型的优美、力量和整体性的图式的影响。从席勒的图像的张力和强烈的个性特点,我们可以感受到个性化的图式所具有的震撼力量,而国画人物的图式一直以来都是具有诗情画意的东方意蕴的美感特点和形式趣味,它具有优秀的文化积淀和中国化的审美品格,比如东晋顾恺之的 《洛神赋图》中的人物形象优美,画面聚散安排富有节奏感又和故事情节吻合,这奠定了人物画长期的一个审美范式,在唐代人物画史上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在人物表现上,不仅描绘对象的形态和身份特点,还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造型上雄壮典雅,形神兼备, 所以历经时间岁月的洗涤光彩不减,实际上像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既是传统的高标也非常具有当代性,画中每个人物的姿态都是优美自然的典范,既具古典气息又赋有形式美感,这其实就是我们人物画的文化基因,它树立了人物画平面性和具有装饰性风格的审美标准,人物画发展到宋元以后略有式微,人物趋向平和内敛,观照内心,其中明代的陈洪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是夸张和尚意的典范。

如今我们生存的世界和之前全然不同,带来的是人物和场景的关系也不同,当今的人物绘画内容在表现生存环境和个人内心体验上有了重大突破,这些是古人不曾提供给我们的经验,实际上因为在题材内容和服饰上的变化, 以及观念和想法上新的转变,现代人物画在视觉面貌上已经和古代和西方油画中的人物图式有明显不同,在视觉经验上承载的也更多。纵观当代人物画几乎都是在学院派中长期受素描的比例造型结构等要素的训练而形成的,西画有一套完整的人物画教学体系,可以准确捕捉人物的形象,但是仅仅准确是不够的,我们看到波提切利、提香、委拉斯贵支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他们的人物图式具有一种端庄典雅的永恒美,无论是服饰头发或者装饰物“道具”,等等,都是暗合了大气美观肃穆的画面气质需要,人物虽然写实确是主观处理了的, 带着有意识的夸张取舍,也有平面装饰的因素在里面,人物的动态、姿势乃至手势都是通过精心设计安排的,寻求最美最合乎主题的姿态,这些都和我们中国传统人物画有共通之处, 正如宗白华所说 :“这节奏、这旋律、这和谐, 等等,它们是离不开生命的表现,它们不是死的机械的空洞的形式,而是具有丰富内容,有表现、有深刻意义的具体形象。”2

为了画面美感,艺术家要安排各种形式要素,从一个初始图式,也就是画面的主体—— 人物,随之而来的问题要一一解决,画面的各种对立统一关系,宾主、虚实、开合呼应等都要为形式和意境的美感而安排取舍。目前的人物画通常有团块式、折线式、聚散呼应式,三角形、圆形等比较常见。团块式有分量感和整体气势。折线式便于穿插组合,气息通畅。三角形,尤其是不对称的斜三角则会使画面免于呆板,达到既稳定又生动之感,在人物肖像上尤为常用,在人物与背景的关系上,很多画面采用类似留白的空处理方法,在空无中将画面的主体突出出来,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画外之旨的效果,增添了言简意赅的形式美和气氛的营造,也是“意”在画面中的体现,合符人物画的终极追求——含蓄深远。

在结合古代优秀传统和西方的图像以及表达某种情绪来创作方面,张见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范例,在他画面中女半身像采用中国传统的勾线设色和平面化装饰构成,而画面形象和人物造型样式确是西化了的,横的山脉、竖着的电线杆,这些现代构成的因素使画面对比丰富,既具现代性,又不失传统,从而使画面各因素和谐而妥帖地统一起来。用细腻婉约的传统手段宁静柔和地表达了对当代上海的一种朦胧的情绪体验,形成有意味的形式。唐勇力的工笔画将古代重彩画的方法、壁画的形式和西方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手法结合起来,在人物的面部和手部运用超写实的方法层层渲染,衣纹则运用脱落法形成斑驳的效果,构图上超越时空的连接,形成了具有独特视觉冲击力的空间氛围,组成了藏民独特的精神信仰世界,在结合传统完成当代图式的转换上成功摸索出新的表达方式。

浅析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的演变 篇8

在岁月的积淀中, 由于绘画观念, 社会环境的变迁和西方绘画的影响, 当代致力工笔人物画的创作者在人物造型和技法表现方面不再拘于传统, 让工笔人物在造型风貌中更趋于写实。辛亥革命时期, 绘画写实这一观念, 力主改革人士主张“改良中国画, 断不能不采用写实精神” (陈独秀) 。与此同时写实绘画也是受当时的社会思潮“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影响。传统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绘画的学习借鉴中, 素描被运用的最为广泛。西画解剖学, 透视法, 造型构图在当代写实工笔人物创作中都能看到它们被创作者精心的去经营。这种以西方素描为探索的人物写实方法与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的制作相结合的尝试, 使当代工笔人物画有别于传统人物绘画中的造型模式, 从而让造型概念化的习气得以摆脱。在表现手法上, 当代画家敢于突破传统人物程式化的造型法规, 破除传统形似观念的束缚, 以造型的生活、形象化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人们面前呈现出当代新式的写实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从幼稚趋于成熟。它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 通过“取神得形, 以线立形, 以形达意”获取神与形的完美统一。人物工笔画更多地关注是造型细节的刻画, 注重写实。如何家英的代表作《秋冥》, 其创作内容诗情画意, 线条描绘得自然流动。从画面效果看, 敷色还是使线在其中起界定形体的作用, 加强画面的视觉装饰感和平面效果。这与现代写实工笔人物画家所追求的写实相违背。现代写实工笔人物画势必要突破了传统工笔人物画对线条的约束, 淡化以线造型。唐勇力的敦煌之梦系列作品反映了他对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的新探索。在审美趣味多变的当今社会, 同样体现了画家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思考。淡化用线就是使线在画面上不再被突显出来, 自然地隐含于墨色中, 抑制线在造型方面的表现性力, 而将精力更多地投掷于块面和结构的凹凸变化的描绘中去, 通过丰富的墨色层次去体现人物的体积与空间。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追求是在失去了某些传统的审美趣味上再发展的, 线条魅力的损失, 换得的是写实观念的成熟。在传统与当代之间, 对传统的继承实际是围绕取舍的突破。

线是为人物造型服务的辅助框架, 不能使当代工笔人物画因写实淡化用线让画面的明暗、虚实关系处于边缘化。当代工笔画家对西画素描技法的表现引入, 从而使工笔人物画在形式语言与意境的表达上得到了新开拓。西方与中国传统的艺术融合, 是一种积极地研究成果。成熟的体系是理解对方的核心意思。中西绘画是两个不同的绘画体系, 各自在技法样式、造型塑造和审美观念中都有所差异。在西方绘画家观念中, 描绘的对象是通过光影的明暗层次变化去表现物象, 以亮、灰、暗调子去制作视觉差别。而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在造型上是避讳的, 追求的是排除明暗关系的平面化造型。当代写实性工笔人物画家在造型时则借鉴了西画的素描关系, 对明暗的表现从结构入手。在掌握了透视与解剖规律的基础上, 创作者可以得心应手的塑造人物形象, 不在拘泥于人物所处的时空和光源的固定性。从画面造型的整体来看, 因为不求画面统一的明暗关系, 而是根据结构的需要表现, 所以, 就不会给欣赏者以明显的西画素描感。对人物主体的造型加以明暗凹凸渲染, 得到人体结构深入的效果, 增强了传统工笔人物画单一的色墨渲染技法, 使造型产生更厚重的视觉效果。在造境方面, 画面因渲染的“松散”表现, 巧妙地营造了意境, 让人感受着画者对生命的激情, 共享创作的欢悦, 令人萌发探访寻幽的情怀。

一副完整的作品离不开虚实关系的处理, 塑造人体线条的弱化, 让块面渲染代替结构转折, 表象是虚绘了, 实则是更具体细微的深入描绘。虚与实是一对相互矛盾的统一体, 无虚则无实, 无实则无虚, 虚实相用, 才显变化。由于造型虚实关系的处理, 从视觉上拉开了形与行之间的距离, 加强了画面空间感。这种处理手法也有助于营造画面意境的表现,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虚”往往体现的是虚无, 即画面留白的处理, 主张“计白当黑”, 无墨处也是画, 是一种主观意念上的“虚”。转观当代人物画的虚实关系处理, 虚处幽深淡远, 转化为一种诗境画意, 又构成了一定的节奏韵味, 使画面生动活泼, 改变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造型样式, 提高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技巧。

综上所述, 每个时代有着每个时代不同的审美倾向, 写实风格要与时代精神相适应。我们既不能弃古从今, 也不能崇洋媚外, 而是应该从新的视角出发去探索新的创作风格, 去发掘新的表现技法, 来丰富工笔画的表现语言。但是, 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并不能够同西画划等号, 在追求工笔人物写实性的同时也不能削弱或淡化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绘画性。

参考文献

[1]、尚可.《走向多元——中国工笔画艺术的新表现》[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3年7月第1版

[2]、唐勇力.《工笔人物》[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1.8

[3]、王芳.《浅谈西方造型观念对当代工笔人物画之影响——工笔人物写生中的写实性研究》[J].2007/3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人物画 篇9

目前关于构图概念的说法林林总总,在不同的绘画艺术中都有其具体的解释。在《辞海》中,构图的定义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构图在传统的中国绘画中也称“章法”“布局”,如顾恺之的“置陈布势”、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工笔人物画中的构图是把人物或景物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也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特定的结构,借以实现画家的表现意图。总之,工笔人物画中的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换言之,构图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的配置方法,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构图是艺术家向别人表达内心世界的语法,是视觉表现的语法。

“形式不是简单的外形和轮廓,而是活生生的形态,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形之中,从而将变化的、运动的概念引入形式分析。”1一幅画以怎样的形式更好地呈现给观众,让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关注。中国传统的绘画,很少关注“形式”这两个字眼,而如今步入绘画行业,形式无所不在,工笔人物画要想与众不同,更离不开形式。形式感强烈的画面更加耐人寻味,成为艺术家们孜孜不倦探索创新的途径之一。关于绘画形式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苏珊·朗格认为“绘画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李砚祖认为“美术史是创作艺术形式的历史”;然而罗丹强调:“真正好的作品让人感觉不到形式,而只感觉到作品对心灵的冲击——冲击来自作品所有要素的综合。”2

任何绘画都讲究构图,构图成为绘画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不同的画种有不同的构图形式。同样,画家不同,绘画习惯、知识结构、绘画阅历不同,画出的构图也就多种多样。如今构图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内容,工笔人物画所要表现的内容要想更好地表达出来,就离不开一个很好的构思与构图,绘画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画题,在工笔人物画中,内容与形式不可分离,它们紧密相连,不可忽视,“形式是一定内容和形式,内容是一定形式和内容”。因此,没有一定的形式,所要表现的内容就不可能更好地呈现出来,吸引观众眼球。同理,光有形式,没有很好的内容烘托,也达不到一幅画应有的分量。

随着中西方绘画学习与交流的日益密切,构图的形式感愈发突出,工笔人物画构图与形式的关系也越来越被当代工笔人物画所重视,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时代在发展,艺术创作也在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前沿,我们的创作之路才不会枯竭、萎缩。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的形式特征

当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展览不断,通过历年中国画全国美展及当代一些大型中国画作品展,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构图越来越讲究程式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面貌,按照相对直观形象的特征具体总结大概有以下几类:

(一)“S”形构图。将人物或景物按照流动的“S”形排列组合,人或物隐藏在“S”形中,使画面富有韵律流动感。

(二)“Z”形构图。与“S”形构图有相似之处,是“S”形构图的一种演化,同样是将人或物进行简化处理或合理的排列布局,将形隐藏在“Z”形之中。

(三)“C”形构图。画面留有一个“C”形的缺口,或者画面组合成明显的“C”形,“C”形可以朝向画面上下左右任何一面,如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中卢冰、赵进武、陈芳桂的《雪域天使——门巴将军李素芝在牧区》。

(四)圆形构图。将人物借助桌椅安排成圆形的组合,与环境恰到好处地融合到一起,人物表情动作各异,画面富有生机和情趣,如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中于飞的《暮春的梅花屏》。

(五)并列式构图。此种构图形式在工笔人物画中运用得较多,早在唐代绘画中就较多运用,如《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这种构图将人物并列布置在画面中,可打破空间结构,如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儿女情长》。

(六)扩散型构图,画面内容可以向上下左右无限延伸扩展,或者呈现放射性扩散。

(七)金字塔形构图,也就是三角形构图。三角形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在中西绘画中运用较多,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中蔡晓满的《戏》。

(八)方形构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场面绘画或者人物较多的工笔绘画中运用方形构图,方形给人稳固的感觉,同时又方便构图,赢得越来越多的工笔人喜爱,如罗寒蕾的《日日是好日》。

(九)半侧构图。人物只露出半个侧面,并安排到一定的情境中,如罗寒蕾的《春萌》。

(十)斜线构图。斜线构图是给人视觉形式感最强烈的一种构图形式,画面呈现出一条明显的对角线,加强了视觉效果,如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中刘金贵的《节日的山村》。

(十一)切割构图。可以使一幅画进行切割成三等份或者四等份,或者大小面积不等;或者是将统一主题思想的内容呈现在一起构成一幅画,增强形式美感,如庄道静的《潮·美甲》。

(十二)多幅合并构图。在一些大型展览上,小幅作品一般都不适合展览,而且从画幅尺寸上就不符合标准,可以将同一主题的多幅小幅作品合并成一整幅。这样不仅从画幅尺寸上满足展览需求,而且也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造成另外一种视觉美感,从而弥补了小型工笔人物画的一些缺陷,如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中白鹏的《运动无极限》。

以上仅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形式感特征从外在形态上的总结与概括,关于工笔人物画构图形式感的确定还要遵循绘画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均衡变化,多样统一;对比呼应,虚实相生;节奏韵律,错落有致;迂回含蓄,以一概万;整体联系,比例协调。工笔人物画家根据主题思想和情感,决定画面中具体的美感样式。

三、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形式的形成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素材按照一定的形式将其艺术化处理升华为艺术作品,这也就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因所在。一方面,由于当前全国各地展览不断,从上到下大大小小的展览每年都会有很多次,展览馆也越建越大,画幅也跟着大起来,紧跟着大幅的画面需要有一定的形式和组织关系,使之更好地呈献给观众,随之而来的各种构图形式层出不穷,工笔人物画紧跟时代发展,迎合着展览的需求;另一方面,中西绘画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增加了工笔人物画构图形式的多元发展。

结语

一定的形式美感增强了人们对工笔人物画的视觉心理感受,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将一定的构图法则贯穿于工笔人物画创作中,遵循美的规律,不断地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将工笔人物画构图形式之美呈献给观众,并将其不断地发扬光大。

摘要:构图在当今绘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富有一定形式美感的构图使工笔人物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随着工笔人物画的不断发展,构图的形式特征也越来越强烈,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刺激着工笔人物画家不断地探索、求新、求异。

当代人物画 篇10

在当代中国画坛,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引起了画家广泛的共鸣,它紧握时代的脉搏,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作品,使水墨人物散发出越来越强的时代气息。创作题材作为艺术作品形式语言以外的部分,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创作题材有哪些重要的类型和价值,正是本文的论述所在。

一、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创作

历史是已经成为过去的现实,站在当代人的角度去看历史,对历史的评价会更客观。以史为鉴,对过去进行反思,使当前社会能更好地发展。

2004年,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全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这次创作工程吸引了国内大批实力画家参与其中。经过论证共立项102个选题,描绘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中国画作品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水墨人物画家施展自己的才华搭建了绝好的平台,正如画家梁占岩所说:“对于人物画家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在这次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著名人物画家陈钰铭的作品《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入的人物刻画和悲天悯人的画面氛围得到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陈钰铭生于农村,在黄土地里长大,从小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这种对老百姓的关怀与爱。在后来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仍然坚持去黄河边、乡里乡亲之中去写生,感受生活。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造就了陈钰铭这种广博深厚的创作思想,他赋予他的作品以这种品格。《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即是画家这种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画家的呕心沥血之作,是一幅民族史诗性的画卷。

1936年,张寒辉创作歌曲《松花江上》,表达了我东北三省被日寇无耻侵占后人民悲愤的情怀。陈钰铭取歌曲的第一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立意为题,表现我同胞在日寇的残暴统治下流离失所,四处逃难的悲惨境况。通过这样的描绘来揭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从这一点上来说,陈钰铭的立意与蒋兆和的《流民图》不谋而合,都是通过对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来揭示对统治者和侵略者的强烈不满,在为生活在底层的受害者嘶声呐喊。画面的主体即是这些悲惨的人们,有大腹便便的孕妇,有背着包袱的老妇,有拖着平板车的老农,有抗着行礼的工商,他们脚踩在泥泞的黑土地,一片慌乱。画面背景是开动的火车,火车里里外外全是人,更衬托出人们逃离沦陷家园的急切心理。在这一群人中夹杂着战败的东北军,他们表情颓废,另外有一些生命已岌岌可危的孩子,再配以暗黑的色调,使整个画面的悲剧效果更加沉重,压抑得让人无法呼吸。画面中间的留白似乎代表着仅有的一点空气,一丝希望。画家在技法上,比蒋兆和更进了一步,在中国传统笔墨的意蕴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的素描技法,但这度把握得恰到好处,使整幅作品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

陈钰铭的另一件重要作品《九州悲歌》,表现的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的画面,刘国辉称之为“历史的定格”。陈钰铭说:“我就是要通过画笔将这些恶魔钉在耻辱柱上”。画面的主要内容便是日寇在中国的残酷暴行,日本鬼子的恶行和中国人民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形式上,陈钰铭主要用焦墨,苍劲悲壮,给人以历史凝重感。这幅作品就是让人们不忘历史,记住过去的耻辱,面向未来,使民族精神永在。

著名水墨人物画家袁武创作的《抗联组画——生存》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受到人们的关注,画家表现的是东北抗日联军艰苦的生活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他们在大风雪中的悲惨处境,让人心痛,使观者深思,从而促使观者对历史以尊重,对这些抗日英雄以尊重,他们铸就的是一个民族的丰碑。

对历史题材进行表现的意义正在于此,画家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历史更直观更深刻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反思历史,直指人性的最深处。

二、以当前社会现象为题材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创作

1、民风民俗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农民有着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因此,农民是人物画家表现的主要题材之一。西北著名画家刘文西生于浙江,后在西安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间,刘文西走遍了深沉雄浑的陕北高原,被这片黄土地上朴实敦厚的民风所感染,创作了数量和质量都相当惊人的水墨人物作品。其中1962年创作的水墨人物《祖孙四代》,是以陕北农民为主题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画面采用金字塔式的构图,生动地展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老中青幼四代人在田地间休憩的场面。画面上的人物形象朴实自然,表情生动,笔墨粗犷有力,极好的表现了黄土地人的敦厚知足的状态,以及他们对黄土的热爱之情。

同样作为西北地区的人物画家郭全忠,以表现农民作为自己一生的艺术追求。早年以写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千言万语》获得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但是郭全忠并没有被写实手法所限制,并一直试图创造出具有中国写意性的人物画,不管是造型还是笔墨都具有较强的民族性的作品。到90年代陆续创作的《选村官》《自乐班》《农民问题》等作品,表现的题材还是农民,但已被赋予了另外一种美学趣味——以夸张的人物形象特点,有意味的线条、墨块等造型元素,表现了西北农民苦涩、悲壮、深沉的意蕴。郭全忠把农民放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洞悉到中国农民的本质属性,郭全忠石愧是一位有着社会责任感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家。

提到画家马海方,人们会想到其北京风情系列作品,他的作品一派“京味儿”,类似古代《清明上河图》《货榔图》一类。之所以把马海方的北京风情作品归为现实主义,是因为他的作品的内容完全来源于真实生活。马海方作品的内容,展现的是北京的过去和现在,譬如,以豆腐摊、煎饼店、糖葫芦、捏泥人、扎风筝、烤红薯等为代表的老北京独特风景。其作品《磨剪子菜刀》《进城》《消秋》《找乐图》《乐在‘棋’中》《旧京庙会》《鸟趣》等,都是对这些内容的艺术化的表现。浓重的色彩,稚拙的造型,别具趣味。徐恩存评马海方作品:“画家在对题材的世俗化与艺术化的处理中,强调的是外部表象和内在本质的和谐与统一,因此,他的作品不取震撼和轰动的重大题材,不做取悦时尚的效果,在看似平淡和朴素之中,透示出生活本色和人性本色的美感。”

马海方把自己的视点放在平民的视角,关注百姓,关注民生。他画笔下的人物形象质朴,栩栩如生,展现的尽是朴实平淡的生活,在喜怒哀乐中揭示生活的真谛。徐恩存说:“优秀的作品有一点是极为相似的,那就是对生活的关怀,对人的同情,对善的肯定,对恶的抵抗,对整个文化历史的重视,对人生本色的守望……”在这个虚伪、矫饰、浮躁的社会中,这种平淡天真的心态实为难能可贵,我们呼唤这种真实,这种善,这种美。

2、农民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市的建设需求大量的劳动力,而很多农民仅靠传统农业已难以维持生计,因此农民工群体应运而生。农民工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引人关注的群体,他们的表情陌生、焦虑、迷茫,他们都背着麻袋装的行礼出现在各地火车站,这绝对是一道不一样的风景线。如刘国辉的作品《民工潮》,表现的就是当时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的震撼场面。

进入21世纪,民工的面貌,生存的环境和待遇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他们仍然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注与关怀。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梁占岩就是当代农民工的关注者之一,他创作的《希望从每一天升起》《我们》以及《农民工系列》等作品,传达出画家对当代农民工现状的思考。梁占岩的艺术思想直接受其老师周思聪的影响,他说:“周老师和卢沉老师的人品以及他们对艺术的虔诚乃至他们对绘画的理解,对我此后的绘画研习,从精神理念到形式技法,都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这影响应该就是对艺术的虔诚和对下层人的关怀,梁占岩认为:“作为画画的人应该对艺术对社会有一种真诚”,这真诚则是对底层群众情感的真诚,将真诚的情感融入创作活动中,使作品透出一种真诚而感人的气息。梁占岩的农民工题材作品,构图大胆,顶天立地,人物形象夸张,使他笔下农民工的悲惨境遇得到真实地表现。梁占岩老辣沧桑、大气潇洒的笔墨表达,则使画面更具崇高感,给人以悲壮的气息。梁占岩强调的就是对农民工的关注,为农民工塑像立碑,这与罗丹的雕塑和珂勒惠支的版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3、少数民族

黄胄在上个世纪创作了大量新疆风情的作品,成为中国近现代人物画史上的瑰宝。黄胄画新疆人物风情,首先深入生活,从速写入手,注重作品的气势。著名画家刘国辉在其著作《水墨人物画探》中,将黄胄归为“尚势派”,认为其创作别具特色。

当代已逝著名人物画家李伯安所作《走出巴颜喀拉》是一宏篇巨制,一经展出便轰动整个画坛。画面长一百二十一米,高二米,共有十段。画面以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为起点,以生活在此的藏人为主人公,演绎了如史诗般走出巴颜喀拉的宏伟画面。画家李伯安从现实生活获取创作源泉,通过《圣山之灵》《开光大典》《哈达》《藏戏》《朝圣》《劳作》《歇息》《玛尼堆》《赛马》系列作品展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博大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站在作品前,便会被画面强烈的视觉效果所感染,更会被作品所体现出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所震撼。

在当代,仍有部分水墨人物画家以少数民族为题材进行创作,并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以西藏题材为例,任惠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任惠中曾在兰州军区创作部任职,得益于这样天时地利的条件,可以经常出去写生采风,感受西部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在甘南地区的藏区,任惠中被藏族同胞的那种气质所感染:“我特别喜欢藏民,他们是最能融入自然的人群,天、地、人非常和谐,他们不是破坏自然而是顺其自然生存的,人类的一些劣根性在他们那里很难找到。”另外,任惠中认为:“我是军人,部队里的生活养成了我质朴、单纯和执著的性格,我更喜欢粗、大、壮的感觉,所以我觉得藏族的东西更适合我画,更适合表达我心中的一些东西。”所以,任惠中画藏族题材源自一种感受,一种被藏族同胞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气息所感动,那是情感自然地流露。“我画这个题材是出于对那里的真情实感,不是因为这个题材时髦,而是因为我喜欢。”从任惠中的这句话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感情基础。任惠中作品中有藏民的生活场景,包括朝圣等内容,但任惠中更擅于表现藏民内心的世界,虽然只是一个人物或两三个人物肖像,却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人物形象苍茫浑然,表清极富个性,这不是人物形象的再现,而是一种带有主观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正是藏民的那种质朴而粗犷,和善而勇猛的感受,笔者以为藏族同胞的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代表作品有《桑吉卓玛》《盛典》《高原人强巴》《三个汉子》等。

4、现代都市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城市化也更加明显,都市环境下的人们亦有了不同以往的状态。著名人物画家冯远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他创作的题材包括当代都市、农村和西部,其中著名的作品《都市一族系列》就是他关注当下都市人的创作成果。画中都市青年有的在听音乐、有的在跳迪断科、有的在玩电脑和手机、有的在唱卡拉DK、有的在运动、有的在尖叫、还有提公文包的白领和时尚的潮男靓女,这些青年都是将来中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现在充满活力,青春洋溢。作品背景配以中国传统艺术书法,相得益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著名人物画家张江舟以都市人物为题材创作了一大批作品,如《逆光》系列、《零零状态》系列、《壬午记忆》、《人·物》等。张江舟在都市题材作品中更倾向于表达一种文化态度,一种对当下城市文明的批判,对淳朴的、原始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从而更加贴切地传达出当代都市文化的一种气息。就像著名理论家樊波所评论的:“张江舟这一批作品乃是对当下文明状态的一种艺术化隐喻或象征,他那些似乎偏离现实原形而加以重新组合的人物形象在一种支离、交错和多重视点的营构中表现了画家对当代文明条件下人的生存状况的一种艺术反思和解读。”而其作品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对当下都市人物的迷茫、焦虑、空虚、彷徨的状况的一种担忧,或者批判,作者希望通过作品能够唤起当代都市人对生活、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评估和判断,以在这样浮躁社会的背景下真正寻找到自己的追求。张江舟的有自己的笔墨技法,画面充斥着一种灰灰的调子,这虚幻的如梦境般的意境则更好地表现了作者的这种艺术追求。

综上对现实主义各类创作题材的梳理以及作品价值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实主义创作是一种较为严肃的创作活动,具有包容性的创作风格。现实主义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它真正地触动了画家的灵魂,表现出画家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现实的独特剖析,对社会底层群众的深切关怀,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大有前途。

参考文献

[1]刘国辉《水墨人物画探》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3月第二版

[2]毕建勋《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毕建勋卷》华文出版社2006年5月

[3]张江舟《当代中国画家研究丛书》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4]梁占岩《心性轨迹》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5]华其敏主编.2006中国当代核心画家专辑/人物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5月

[6]吴杨《贴近生活关注平民——记京味画家马海方》艺术市场2004年1月

[7]徐恩存《平实的守望——读马海方北京风情画》

[8]任惠中《我画这个题材完全是出于对那里的真情实感——任惠中访谈》

[9]张道兴《陈钰铭的路》美术观察1997年1月

当代人物画 篇11

摘 要:水墨人物画是当代艺术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画艺术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格调的艺术作品一直是国画家在不断探索的课题,只有提高艺术语言中情感表现才是提升艺术作品的精髓必要途径。本文探索的水墨人物画语言是1949年至今的艺术语言情感表现,下面我们结合当代的艺术语言探索当代艺术情感表现。关键词:人文精神;精神内涵;审美感受水墨人物画是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观者通过作品体现价值和艺术情感。从绘画感受上来说,水墨人物画是艺术家的艺术情感的主要体现,是艺术情感的载体。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是艺术创作精神情感的体现,是通过艺术作品给观者的直观感受,从艺术传达这个角度来说,作品的情感是创作感染力的所在,也是艺术作品的内涵和灵魂要素,对于当代水墨人物画艺术语言的情感表现,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

人文精神語言的情感表现水墨人物画是体现人文语言重要的途径,也是人文精神重要的体现方式,现代的水墨人物画是20世纪之初,尤其是素描等方式方法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后的艺术,使中国画的水墨表现形式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受西方教学体系的影响,现代艺术教育大多数受过严格的艺术教育,使人物画的水墨造型产生了写实主义的画风,这种人物画在当代充分的成长起来,人物画本身就是一种传达艺术感受的过程,它是人类传达情感的本质。只要能体现艺术家的情感,艺术形式就是反映情感语言的载体,水墨语言的转化,不仅仅是因为时代的不同,还因为语言文化的转化而发展,水墨人物画在随着时代的步伐而走向现代艺术,其间水墨人物画在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有着新的创新发展,这些都是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同时也是艺术创作者不断探寻努力的结果。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艺术语言的情感表现是人文精神的追求,它贯穿于绘画的艺术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形成的内心情感活动,伴随着创作者的画面艺术语言,运用一定的方式和形式,把自己内在的情感转化为外在可视、可观、可感的艺术形象。面对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我们应该把握水墨人物画的艺术情感表现,我们在当代艺术语言环境中去探索艺术语言的表现和运用,以适应当代求新求变的艺术语言环境。现代艺术在创新的路上也要继承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人们感受到文化语言的艺术魅力,这就需要艺术家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也要继承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地域特色,这种艺术形式正是水墨人物画家需要的艺术审美情感,为艺术创新不断艺术增加艺术情感的载体,水墨人物画家的人文情感正是提供艺术创作的灵魂。2

形式审美情感的创新运用当艺术审美情感的有着创新的艺术精神之后,通过分析艺术创作者的情感以及形式如何运用在画面中,如何将两种要素相结合,运用比较研究的艺术形式来发展创造,把形式与情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创作水墨人物画既具有表现形式的美感又具有精神内涵。创作者艺术情感是创作目的的根本所在,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艺术形式的表现正是艺术情感的升华,借助形式更好地体现情感。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形式是情感的表现的载体,是艺术观赏者理解艺术创作者情感的中介和桥梁。艺术家通过形式来表现情感,才能产生审美共鸣,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水墨人物画时一种艺术情感的表达,审美情感的体现是艺术的精髓,特别是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下,水墨人物画的精神语言与传统语言有所不同,创作者更要认识到自己的创作初衷,体验现实与理想、社会和个人、主观与客观的绘画语言的表达,从而形成自身的情感语言。3

艺术情感的主体个性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运用)创作出主体的个性语言,是在借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来创作出来,关键是符合艺术发展的轨迹不断向前发展,用心灵感受艺术在作品中契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但有一些画家仅仅是从西画艺术中吸收媒介的表现作用,一心想改变艺术的媒介,从其他画种种移植到中国画中来,以此来创新求变,这类作品只能说是从形式上突破了,并不能把它视为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艺术精神是传承艺术家的文脉。3.1

主旨明确,布局得体在创作水墨人物画的过程中,进行寻找创作的主题,从人文精神的传承,到创作到实际的创作中去,都是艺术本质属性,在画面中审美情感是画面情感的表达。在一幅作品当中给人第一感受就是构图,人物在画面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比例、大小空间的分布,这些因素的传达给人传达的艺术情感有所不同,人物精神面貌、艺术色彩不同的构图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3.2

加强作品的装饰性,使主题更加个性化当代水墨人物画传承了我国优秀的艺术传统构图形式,在画面中运用装饰美感,用二维化表现三维空间,在创作的审美情感过程中,追求神似表现形似的真实,表现人物精神情感的表达,所以精神内涵的审美情感是创作者的主观追求,艺术家的情感是构成作品的主要因素,也是传达作者感受的直接动力。3.3

重视文化内涵,提高情感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文化内涵也发生微妙的变化,传统的人物画是精神格调的追求,在绘画的精神内涵上以寄托景物情怀为主要的宗旨,强调画面之外的情感,人物画在情感上有着明确的价值定位,水墨人物画有着体现人物的精神作用,这就使中国画提高到一个哲学的思想境界。道家、儒家、墨家等艺术思想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气息,是时代、文化、民族的人文情怀,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一种洒脱情怀的体现,是道家情怀的典型代表,似与不似的造型,感受画面步履蹒跚的步伐,通过飘逸的笔墨来表现精神文化的审美意境。根据时代的不同艺术家产生的审美情感也不同,然而那些伟大的作品确可以穿越那个时代,令不同时代的人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内在精神情感,这就是内在精神可以冲破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当代艺术家就是要吸收这样的艺术情感去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水墨人物画中的艺术情感,是艺术审美情感的主要体现,在艺术的传承的过程中来发展和创作,最终转化形成与自己内心艺术形式契合的,产生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又具有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4

当代人物画 篇12

关键词:西方绘画观念学院派工笔人物画,传统,西方观念

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萌芽、发展、繁落、衰落阶段, 到现代呈现出一种多元发展的面貌。西方绘画观念显然成为影响当代工笔人物画最重要的因素。在当今工笔人物画坛占据主流地位的大多是在美术院校接受素描造型训练的一代画家。他们大多从写生而不是临摹入手, 结合中国传统程式技法, 创造出一种新的工笔人物画传统。因此, 学院派工笔人物画既有中国传统的程式法则, 又有西方写实造型观念的影响, 呈现出一种新的写实的传统面貌。我们可以从构图、色彩、造型这三个方面看到西方观念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1、构图

构图即为一幅画的画面结构组织安排, 在中国传统画论中称为布局、经营位置。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认为“以六法言, 当以经营为第一, 用笔次之, 赋彩又次之, ”可见, 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性。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绘画中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表现在画面组织处理上, 中国画强调流动的视点和平面的铺陈, 发展了二维空间和平面的特征, 而用表意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三维空间。在位置的经营上较多平面的考虑设计, 讲究黑白面积的对比, 线条组织的聚散。体现在传统中国人物画中其构图的主要特点有: (1) 留白, (2) 画面上多视点的运用。而西方绘画的时空表现是建立在焦点透视的基础上的, 西方绘画传统构图不仅作平面的安排, 更多的是纵深空间的考虑。人物通常被安置在一个合理、客观的环境中, 无论人物或背景都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来安排。这就是西方绘画通常表现为满构图, 人物场景都是客观的再现。

当代工笔人物画在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时空观念, 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写实观念的影响。其构图趋于饱满, 追求画面的充实, 注重对实的表现, 以实求虚, 使画面显得厚重, 对背景注入了更多的精力去描绘,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上也趋于理性客观。如在何家英等人的作品中既能看到传统的烙印又有着西方影响的明显痕迹。在《孤叶》、《初春》、《黑色静寞》、《独坐黄昏后》、《绣女》等作品中, 运用大片空白来衬托主体人物, 甚至省略了人物座椅, 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而《山地》却是一个类似于西画的构图, 描绘了一个老农锄地时用手拣拾翻出的石块的瞬间, 主体人物被安排在画面对角线处, 背景是大片的山石充满整个画面, 前后空间有明显的虚实处理, 通过色彩的渲染拉开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全国美展上也有许多青年画家的作品在构图上显示出明显的西画特征。如王冠军的《联通无限》、李乃蔚的《银锁》等。描绘室内人物的作品在构图上较之传统也更加丰富多变。

2、色彩

在传统的中国画表现上, 色彩的独立性不强, 处于墨与线的从属地位。《历代名画记》中有云:“运墨而五色俱”。色彩的表现也不是客观对象的真实再现, 而是强烈的主观反映, 具有类型化和象征性的特点。《考工记》将色彩总结为“青赤黄白黑”五色, 与五行对应, 中国画论中也有"随类赋彩"之说, 被列为“六法”之一, 说明当时的绘画色彩是带有主观成分的。

当今的工笔人物画在色彩的运用上较之传统也更加丰富和写实化。西方绘画观念的冲击使当代工笔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也不免借鉴了西画丰富生动的表现手法。何家英这样谈到:“对西方的借鉴肯定也是一种必要。但是要能够体现出中国精神、体现出中国文化,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完全地抄袭西方不是学习的方法。借鉴西方, 表现自己、充实自己, 最后还是东方的东西, 这是重要的。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这种观念的体现, 如《秋冥》中的天空蓝色和地面的金黄互为补色, 人物一身素白, 这样的色彩反差不仅使女孩的青春圣洁得以很好的体现, 也使画面的视觉效果更加强烈。《山地》利用色彩的渲染, 使画面从周围到中心逐渐变亮, 突出了人物主体。刘泉义的《苗女》系列注重色彩的冷暖对比, 通过对光线细微的描绘表现银饰的质地, 许多画家借鉴了西画中光色效果的运用, 通过色彩的渲染使画面统一笼罩在一种氛围之内, 在作品中突出了色调感, 如马岭先生的作品《唐人诗意图—出塞》运用冷色调统一画面来表现塞外夜景。当代的色彩观逐渐要求局部色彩的丰富性, 画面色彩的统一性, 单纯的固有色意识逐渐融入了光源色、环境色等西方色彩观中的因素。这种色彩观念的运用, 既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特质, 又有所突破, 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平面性, 利用色彩间的铺垫呼应使画面产生了现代感。

3、造型

由于西方素描教学方法在中国画教学领域的深入贯彻, 使当今的工笔人物画尤其是写实一路, 在写生和创作上都受到西方素描观念的影响, 特别表现在造型原则上。新时期以来活跃在画坛的工笔人物画家大多接受了中西两套造型方法, 从中寻找二者的交合点, 使工笔人物画的面貌不脱离传统又有所突破。传统中国画的意向造型观要求对形象进行去芜存精的提取, 依赖线条进行带有主观意识的再创造。西方传统的造型方法是以解剖、透视、光影等科学知识系统为基础, 对人物在自然空间中立体形态的描绘。画面形象是根据科学理论指导, 写生而来的客观对象的再现。

新时期的工笔人物画家通过学习西方的造型方法, 其写实的技巧能力有所提高。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形态便较传统更多视觉观念的真实和形式技巧的中西融合。作品中往往保留传统的以线造型和平面化的特征, 而同时吸收写实素描的造型手法, 在人物比例、结构、五官刻画、服饰描绘方面更加准确生动。如在王冠军的作品《我们的空间》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组运用严格素描造型手法, 通过写生提炼、艺术加工表现出来的理想化而又有鲜明个体特征的人物形象。人物造型准确, 面部和手足刻画都非常精确, 眼皮的厚度, 眼球的透视都有充分的交代, 《山地》中的老农的刻画也非常生动, 人物头部表现为立体的球状, 上半身为有厚度体块, 透视关系准确。刘泉义的苗女系列精微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服装头饰, 面部的刻画也有立体意识。其他如于文江的《山寨小溪》、李少文的《金秋》等作品都表现出了写实的造型观念。这种造型手法和透视方法的运用显示了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不同于古代画家的写实能力, 也反映了西方造型观念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正是这种写实再现的能力, 提高了工笔人物画负载现实生活的视觉信息量, 使其表现内容有条件转向当代生活和当代人的审美要求。而这样的一批当代画家, 一方面致力于传统工笔技法的继承, 一方面吸收西方写实观念, 把传统中极为规范的程序性的技法应用到以现实人物写生或创作中, 以传统的手法形式表现描绘生活中的人物, 使这古老的画种在新时期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国构图大全》郎承文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中国人物画史》张冠因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3]、《名家与名编世纪初的对话——中国画的世纪之门》卢辅圣、徐建融、谷文达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学院工笔》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编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机械式压力开关下一篇:始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