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共12篇)
企业管理 篇1
企业是我国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组成单位, 可以看成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我国企业经过3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现阶段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但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本身就存在一个过渡、衔接的过程, 因此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上仍然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一味的强调企业利润最大化。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如果企业仍然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也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 想要推进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首先应该积极推进我国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一、目前较为常见的几种企业管理模式
(一) 企业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
企业管理模式实际上也就是指企业的一种管理体系, 主要是基于管理人性假设为前提条件设计出来的一套体系, 包括管理理念、程序、方法等, 管理思想是企业能够接受的, 而且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进而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简单而言,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企业不同, 其管理模式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不同发展时期, 企业也会适当的调整管理模式。目前, 我国企业管理模式非常多, 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趋势不同, 另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由此而产生了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类型。具体而言, 企业管理模式类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1、制度化管理模式。
制度化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源自美国, 通过一系列的组织行为学实验研究后, 尤其是在第2次工业革命的后阶段, 美国深入探讨了人性以及工业化发展需求, 进而发展形成了制度化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使企业员工管理具有一定的依据, 尽可能不要出现企业管理混乱的现象, 从而确保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一般情况下, 企业管理制度并不是一个人决定, 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协商、讨论, 最终达成一种企业管理共识。企业制度化管理模式相对而言比较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 但是实际上这种管理方式是在一种“经济人”的观点建立而成。虽然, 制度化管理具备较为显著的现代化特征, 但是依然存在诸多弊端。在制度化管理模式下, 企业要求职员必须无条件服从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 但是企业管理制度并不稳定, 而且很多企业创新力不足, 管理制度上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其次, 这种制度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很容易扼杀员工的创造力以及工作热情, 员工极易因此而出现工作态度懒散、倦怠等现象, 这样必然不利于企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2、情感化管理模式。
情感化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制度化管理模式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友情、温情为主, 非常强调人的感情, 其重点是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管理企业员工。经过西方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实验以及管理学实验研究证明, 一般人不仅具有工作需求, 同时也存在情感、自尊心等多方面需求。比如, 西方管理学者——赫兹伯格曾经研究表明, 企业管理要素不仅需要有激励因素, 同时应包括保健因素, 尤其是激励因素中体现了企业员工的一些情感需求。
我国企业管理中虽然以往继承了苏联模式, 但是一直以来, 我国企业仍然存在帮助个体、关心个体的观念, 并且将个体之间的相互帮助视为一种美德。将情感因素加入企业管理中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运营, 但是如果过于注重情感因素, 可能会对企业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对于企业规范化管理而言,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限制因素。因此, 企业在开展情感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 有必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避免企业过度强调情感化导致主观情感意识泛滥, 对企业发展造成巨大的负担, 甚至可能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3、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式管理模式。
以血缘关系为主的企业管理模式, 也被称为是家族管理企业。这种管理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封建主义时代, 主要是将家族血缘关系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纽带, 然后在企业的重要岗位上安插自己家族的成员。目前东亚地区普遍实施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 当然在全球范围内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也普遍存在。实际上, 这种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现代特征, 因为家族企业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 这样可以更好的团结高层干部, 增强企业的核心力量, 而且也可以通过这种血缘关系来使企业之间维持联系, 这样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在早期能够更加快速、自然的运转, 提高企业执行、决策的统一性。但是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也非常突出。具体表现在随着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无论如何强调家族血缘关系自身的合理性, 都会使企业中层的非血缘关系干部产生一定的反感。在企业进行决策的过程中, 血缘式家族成员掌握最终的决策权, 而企业其他成员的话语权较少, 无法真正实现企业决策的民主性。而且, 我国很多以血缘为主的家族式管理企业中常常会采用一些强制性的压迫手段弹压不同的意见, 这样很容易出现决策失误行为。因此, 虽然这种血缘式家族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企业在创业期的快速发展, 但是在后期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业的开放式发展。
然而相对于友情类管理模式、温情类管理模式而言, 血缘关系式家族管理模式相对更加牢固。因为现代家族式管理企业一般都会通过各种合同约定、持有股份的方式进行明确限定, 具备一定的制度化约束。但是友情类企业往往就是以一种友情的方式维系, 理性方面较为欠缺, 并且在创业初期并没有明确划分股权, 这样的话在企业创业发展期间, 企业内部高层管理干部之前很容易出现分道扬镳的情况, 这样企业管理关系维持的有效时间可能更短。
4、独裁管理模式。
独裁管理模式一般都是小企业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管理模式,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一个人独掌话语权, 企业的管理规则可以被任意改变。这种独裁管理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企业决策的效率很高, 可以在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企业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也非常突出, 企业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思想观念、个人能力等对于企业决策都会有直接的影响, 公司决策缺乏民主性、科学性, 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决策, 进而导致企业运营面临风险, 甚至垮台。
二、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的问题
世界经济格局在近年来出现了很大的改变, 在这种的经济环境影响下, 很多企业纷纷进行改革, 尤其是知识爆炸性的增长以及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 很多企业都在深刻反思自己的管理模式。每一个企业的特色不一, 实际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 企业管理模式并没有绝对的完美或者统一的管理方式, 因此企业在选择管理模式时应多从自身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一套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应转变传统以自身经营为中心的管理观念, 将盈利最大化目标转移到其他地方, 例如如何将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等。现代化企业在新时期下应从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着手, 转移自身的经营方向, 以积极、健康、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使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在企业管理模式方面以及企业管理现代化模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管理模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以上对我国当前常见的几种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管理模式实际上也就是规范企业日常运营活动的一个框架, 这种框架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也非常必要。企业管理模式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 企业管理模式肯定不止上文中提到的几种管理模式, 而且企业管理模式中也会包括企业自身的很多内容, 比如企业的技术路线, 企业组织机构优化、企业运用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等。只要是企业架构调整 (包括决策方式架构、组织架构) 方面的内容都可归纳到企业自身管理模式中。目前, 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 主要存在创新力不足的问题, 这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并没有树立一种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管理理念, 管理思想比较落后, 和现代社会和市场发展脱节。因此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更应该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持续性进行考虑。
(二) 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的相关问题
现阶段, 企业管理的核心不应该放在经营利益方面, 更偏重于知识型、学习型管理。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主要是指使企业管理能够和现代化发展要求更加符合, 企业想要更加深入的发展, 就应该努力将企业管理的各种瓶颈突破, 从而使企业管理更加富有内涵。具体而言, 企业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种发展。
实际上, 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在社会生产力基础上, 适当调整的生产关系。企业管理现代化主要是指随着企业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生产力的变化不断适应的的管理模式。由此可见, 实际上企业管理现代化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也说明, 随着企业条件的变化, 时代的不断发展, 企业管理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2、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属于世界范畴理念。
不同的国家企业, 在国际上的整体发展水平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但实际上不管企业是否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或者是才刚刚起步的小微型企业, 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世界经济格局、世界市场的巨大改变, 也许这些改变的表征并不是非常明显, 但是最后也会由于慢慢的积累而导致企业发生本质的改变。因此, 现代企业应准确把握、抓牢时代发展先机, 根据世界市场的变化积极进行相应的改革, 使企业发展和国际接轨, 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3、企业管理现代化改革需要一个完整系统作为支持。
企业管理现代化必须经过系统性的改革才可以实现, 仅仅通过一些精明巧妙的点子很难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这种改革的实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 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 无法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因此, 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必须重新审视企业自身管理模式, 尽力突破现有管理模式中的一些限制, 从而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因此, 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涉及到诸多方面,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因素, 企业只有从系统化的角度审视、分析企业管理现代化, 才可以促进企业的真正发展。
三、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向
处于现代的大环境背景下, 企业想要求得进一步的发展, 突破自身经营的瓶颈, 就应该努力提高企业自身劳动生产率, 将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科学调整配置, 从而使企业发展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解放生产力, 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这就需要企业从管理框架着手等深层次的调整企业结构性问题, 使企业管理更加现代化。因此, 企业管理现代化应以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为主要目标, 使企业能够依赖自身全部的资源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从而使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 企业现代化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转变企业经营观念
从经营观念的层次分析, 企业经营观念主要是追求企业盈利最大化, 使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经过相关研究发现, 很多企业由于过度强调自身的盈利情况,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的企业甚至走上了濒临破产的境地。目前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企业应重视这种现代化发展趋势, 企业盈利最大化应该建立在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力的基础上, 只有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更加重视企业的整体发展, 才可以充分发挥出企业管理的作用和功能。其次, 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下, 现代企业应该明确相对于企业盈利而言, 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加重要, 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应从盈利的角度转化到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总之, 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能盲目的追求自身经营利益, 应该将发展目光转移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上, 思考如何使企业在大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争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二) 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
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利润, 现代企业发展应注重如何提高企业运营实力,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实际上, 提高企业运营实力也就是提高企业管理的敏捷性。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的经营业态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交易, 这样的运营方式很容易缩短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寿命周期, 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想要使企业生产产品能够经受市场的检验以及淘汰, 企业必须更加关注市场行情, 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 当然也需要明确自身产品的保存价值。其次, 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 不仅要抓好生产速度, 同时应注重提高产品自身具备的使用价值。在企业营销过程中, 应高度重视企业营销管理, 以消费者价值为核心指向, 增强消费者在产品消费过程中的主观体验, 进而使消费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产品的个性化,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其次,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应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从而使企业、消费者、供应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 这种良性互动关系更加有利于企业合理调动各项资源, 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另外,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 企业应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研发成果, 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使企业能够集中处理企业内外部各种信息资源, 以防出现信息分散处理的情况, 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
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选择
(一)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这种企业管理模式主要以社会责任观为主导, 通过创造的社会价值来衡量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主要立足于企业的全面发展, 在企业的文化和战略中全面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充分发挥企业优化配置资源的潜力, 从而使企业发展综合价值达到最大化。
(二) 知识型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各种先进的通信手段、信息计划, 将知识进行适当的处理转化成企业的自身财产, 从而实现独特的企业管理模式。这种企业管理模式更加强调员工的知识化、国际化等极具现代化的思想意识培养, 注重开发和应用“现代意识型”人才, 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 从而提高企业的现代意识管理水平。知识型管理模式研发出了网络化模块组织管理方式, 将企业较为分散的模块式企业群紧密联系在一起, 企业可以高效整合分析企业所有数据, 将知识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
(三)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 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深层次体现,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将人作为企业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将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以及文化素质当成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 因此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 重视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实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需要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需要依赖员工才可以生存、发展。企业不仅应使员工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应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感及自豪感, 使员工感受到自己的真正价值, 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综上所述, 当前社会背景形势下, 企业必须创新、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 加强企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才可以和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不被市场发展淘汰。现代企业应明确现代化发展的趋向, 分析、总结各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创新、整合出一套适应自己的独特性管理模式,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新时期下, 企业应根据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积极创新、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 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较为常见的几种企业管理模式, 分析了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的相关问题, 并且提出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黄津孚, 解进强.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现状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 (03) .
[2]黄津孚, 王建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六大趋势[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03) .
[3]牛朝伟.浅析企业管理模式及体制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03) .
[4]李伟阳, 肖红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10 (01) .
企业管理 篇2
企业危机管理的浅谈
姓名:
姓名:
班级:
指导老师:
成绩:
二0一0年六月
企业危机管理的浅谈
摘要:
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稍有不慎就会滑入市场危机中,现代企业加强危机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化解危机,变危机为商机,而且有利于企业素质的提升,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字:
企业危机管理; 原因; 现存问题; 措施; 危机管理总结;
1、前言
“危机管理”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首先运用于外交和政治领域,尔后引进了企业管理的范畴。
现代企业都处在一个风云莫测的环境中,企业无法避免可能发生的产品、价格、人才、信息、财务、信誉等种种危机。无论是驰名世界、规模庞大的诸如可口可乐、微软等跨国公司,还是那些默默无闻、为数众多的诸如爱多、南京冠生园等中小企业,从来没有哪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企业在竞争的海洋中遨游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巨浪的袭击和危机的困扰。在实践中,同样是面对危机,有的企业沉着冷静,转危为安;有的企业则慌不择路,越陷越深。那么,企业应如何加强危机管理呢?
2、企业危机形成的原因分析
企业要加强危机管理,首先必须确认危机的成因。
(1)不注重企业信誉。它是企业各种“危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企业信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公众对其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印象和评价。企业由于在产品质量、包装、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和消费者产生纠纷,甚至给消费者造成重大损失或伤害,使企业整体形象严重受损,信誉降低,进而被提出巨额赔偿甚至被责令停产从而使企业陷入危机。
(2)经营决策失误。多是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时没有对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造成的。企业在战略、策略上的失误及管理不善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危机。尤其是战略决策方面的失误,将会使企业犯方向性的错误,给企业带来直接利益损失和深远的负面影响。
(3)媒体失实报道。在信息化时代,媒体报道深刻地影响着政府的管理和公众的信任。但由于客观事物和环境复杂多变,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及立场角度不同,媒体报道有时可能会出现失误。这种失误可能会在媒体竞相抢发独家新闻的氛围中被无形夸大,致使企业名誉一落千丈。
(4)不可抗因素。这里是指无法预测和人力不可抗拒的强制力量,如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重大工伤事故、经济危机、交通事故等。这类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业务的开展,给企业带来危机。
3、企业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危机管理意识淡薄。据零点公司调查材料《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京沪两地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这项报告还显示,我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
(2)缺乏危机公关。对于当前企业来说,大量的企业缺乏危机公关,即出现危机后没有专门进行负责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公共关系人员,即使设有危机公关部门及相应的人员,但大多数危机公关人员缺乏危机沟通技巧,难以控制危机局面。
(3)处理危机措施不力。目前,许多企业在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与媒体的合作主要是常规的、表层的合作,缺乏积极有效的深层次合作;当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时,或者是比较消极被动地应对媒体的报道,或者是对于媒体不利于自己企业的报道采取过激的反应,导致与媒体间关系紧张,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危机公关。
(4)漠视成长危机。企业自身出现的问题是产生企业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产品质量事故,销售行为与售后服务不当,员工素质低下与管理体制不健全,对于成长的盲目乐观,以及企业与消费者,新闻媒体打官司的危机公关的错误决策,关键是企业领导者对危机风险的认识。
(5)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类型也越来越多。有的危机只是特定企业所特有的,有的危机却困扰着很多企业。当前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前三种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分别有高达53.8%、50.0%和38.7%的企业曾经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这三种危机的困扰。
4、企业加强危机管理的措施
成功的危机处理不仅能成功地将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化解,而且还能够通过危机处理过程中的措施增加外界对企业的了解,并利用此机会重塑企业的良好形象,化危机为商机。
(1)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全员危机意识。企业的全体员工,从高层管理者到一般的员工,都应居安思危,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全员的危机意识能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机产生,即使危机产生了,也会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营造危机氛围。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企业有危机,产品有危机,市场有危机。用危机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拼搏,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加强危机教育。树立危机意识,不仅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而且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这就要对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危机的教育和培训。
(2)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现代企业是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体系,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危机预警系统。企业的危机预警系统应包括四个方面:
(组建高效的危机管理小组。成立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较高领导职位的人士组成的危机管理小组,制定或审核危机处理方案,清理危机险情,一旦发生危机及时予以遏制,减少危机对品牌乃至整个企业的危害。
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全面清晰地预测各种危机情况。捕捉危机征兆,为处理各项潜在危机制定对策方案,尽可能确保危机不发生。
建立自我诊断制度。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检查、剖析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发生危机的诱因。
开展职工危机管理培训。增强职工危机管理的意识和技能,一旦发生危机,职工具备较
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3)构筑快速有效的沟通机制
虽然危机管理的重点是预防危机,预防危机的措施也可以做得相当周密,但是危机诱因的复杂和多变,任何企业都难以回避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因此,危机管理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把危机损失和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一般说来,由于危机事件时间急,影响面广,处理起来难度较大所以在危机处理中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快速反应,确定对策。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危机发生后会很快引起新闻媒介和公众的关注,因此企业组织在遇到危机时要迅速反应,立即调查情况,确定对策以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危机处理中最为关键的第一步。在危机处理时,首先应组织有关人员,尤其是专家参与,成立危机处理小组,对危机的状况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何在:危机发展的状况及趋势如何?受影响的公众有哪些?危机信息对外扩散的发布渠道和范围是怎样的:综合以上问题,制定危机处理的方案,即如何对待公众,如何对待媒介,如何具体行动等。
安抚公众,缓和局面。企业组织出现严重异常情况,特别是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公众利益受损时,企业必须勇于承担责任,安抚受害公众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补偿,真心诚意地取得他们的谅解,使危机更有可能顺利化解。
联络媒介,主导舆论。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随之而来,媒介也会纷纷报道。这时,企业应设立发言人,条件允许应由主要领导人亲自出面,在危机事件出现后及早举行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向企业内外公众介绍真相以及正在进行的补救措施,做好同新闻媒介的联系使其及时准确的报道,以此去影响公众,引导舆论。企业只有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真诚坦率的迅速发布各种相关信息,及时满足公众先睹为快的心理,才能争取公众的同情,强化各项解决危机措施的力量,进而防止危机的扩大化,加快重塑企业形象的进程。内部沟通,稳定员工。真正做好危机处理工作,还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内部人力资源的利用和潜力挖掘,在内求团结的基础上使员工为企业的转危为安贡献才智。危机爆发期间,企业很容易人心涣散,士气消沉,平常积累的小矛盾往往也会在此期间伴随危机而并发,所以各种问题可能接踵而来,加大了危机的破坏强度。危机爆发时通过有效的内部沟通,可以使员工详细地了解危机状况,减少对企业的胡乱猜测,避免谣言从内向外传播,而且有效的内部沟通还可以激发员工对企业处境的同情和责任感,激发员工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信念,进而安心于本职工作,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塑造众志成城的团结气氛。
有效行动,转危为安,维护企业信誉。危机的发生势必会对企业的信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使企业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尽管危机得到妥善的解决,但并不意味着危机的结束。企业要特别做好危机的善后工作,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弥补因危机造成的各种损失,从根本上改变公众对企业的不良印象,恢复和重建良好的公众形象。在危机中,企业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积极的危机意识,不注重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漠视危机中的机会把握。其实,机会无所不在,也许是企业的适时表态,也许是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等机构的从中协调,也许是公众的一点让步,都会使危机得到转机。只有当企业的公众形象重新建立之际,企业才能真正谈得上转危为安,企业的危机管理才能画上完满的结局。
5.危机总结
危机总结是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制定新一轮的危机预防措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应对危机管理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
(1)调查分析。对引发危机的成因、预防和处理措施的执行情况系统的调查分析。
(2)评价。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程序、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等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修正。对危机涉及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修正措施,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并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完善危机管理内容,并以此教育员工,警示同行。
(4)前瞻。危机并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企业应将危机产生的沉重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动力,驱使自己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系列创新,最终实现企业的腾飞与发展。
总之,危机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长期规划,任何一种临时性措施和权宜之计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企业有危机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将危机变为机遇,成为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危机过后,企业如果能够吸取经验和教训,从危机中发现自身弊端,看到自身应该改进的地方,采取措施为今后的发展扫除障碍,那么危机就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转机,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善林,企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李中军,对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的思考,商业研究,2003.3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现代化
企业管理模式其实就是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里,为了完成经营管理的目的,企业管理者有效加强管理企业内部资源系统和经营活动。根据现在市场经济系统的相近圆满,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由守旧的管理模式转变成知识的管理模式。企业是社会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可以当作是国民经济的桥梁。
1 企业管理模式概论
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就是指企业自己的一种管理体系,它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是以人性管理为要领而出现的一套体系,其中包含了管理的理念、管理的程序、管理的方法等,管理方法是企业可以很好接受的,并且要求能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推进企业目标的发展。简单来说,每家企业都会拥有自己的管理模式,企业的不一样,他们的管理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企业发展时期不同,其管理模式也会进行适当的调整。现在,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很多的,一部分是由于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形势不同,另一部分是由于地区的生活环境以及历史发展形成很大差异,所以出现了这样多种形式的企业管理模式类型。
我国的企业历经了多年的经济市场体制的改革历程,目前基本上构成了自己的成长模式,但是长时间以来的经济体系的系统化使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在现代化管理当中受到了深远影响,也就是过多的强调企业利益是主要的思想。这样传统守旧的模式管理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发展,假如企业一直用这种经营模式进行管理,是非常不利于企业本身长远发展目标的,而且也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开阔发展,要想促进我国企业现代化企业发展速度,就应该积极响应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彻底贯彻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2 企业管理现代化概论
企业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企业管理可以和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更好的符合,企业如果想要更好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就要努力的把企业管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突破,才会让企业管理更好的实现现代化发展。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企业重要的发展,其实,企业管理模式重要的地方就是在企业生产力的基础上,恰当的调整企业生产的关系。企业管理现代化重要是指某一企业在某一段时间、某一段环境生产力的不停变化,企业也跟随着逐渐合理变化的管理模式。由此得知,企业管理现代化其实就是不停进行发展的一个过程,这也表达了,伴随着企业文化的变化,时代的不断更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样会跟随着改进,这就是企业现代化的基础要领。
3 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展形势
3.1 企业管理现代化变得更加智能化
伴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系统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使企业的各种数据变得越来越多,在企业应用数据的时候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困难。根据有关专家预测,企业每经历18个月的时间,所生产的各种相关数据信息将会提升一倍,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加深,这种时间间隔将会渐渐缩短也就是企业将会有更多的数据。往往,企业中大量的数据并不能为其所用,而能恰好解决这一问题的并完美解决这一问题的,正是刚刚兴起的智能商务。把数据挖掘,数据库检索等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到企业管理、运营、创造收益当中。从整理成数据集的数据,发现新的联系,以达到帮助企业,完善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开创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3.2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本世纪最为基础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的发展利益不仅依赖员工本身,并且还要谋求与员工一起发展,将企业员工的价值得到体现,共同享有企业发展壮大以后的成果。企业的各种员工之间应该平等的相处、相互的尊重,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主要标志,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标志。所以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上下级的沟通,及时知道解决员工的需要,并给他们进入企业管理层面的机会,同时要提升员工整体技术水平,企业可以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积极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增加生产效率。
3.3 强调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企业价值的一部分,尤其是伴随着“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社会责任会变成企业长远发展的共识。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责任不应是对企业员工的照顾,更应该把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包含其中。想要实现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社会责任是分离不开的,企业没有良好的社會责任,也就没有了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而且对企业未来发展会带来很多弊病。
4 结束语
最近几年,根据现在市场经济系统的相对圆满,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由守旧的管理模式转变成知识的管理模式。企业是社会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可以当作是国民经济的桥梁。将创新性的企业管理理念融合到企业经济发展当中,选择适合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落实促进企业现代化的发展。
企业是社会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可以当作是国民经济的桥梁,因此,选择适合可使企业自身长足发展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卢启程.企业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发展研究[J].时代经贸(学术版),2012,4(10):124-147.
[2]黄津孚,温晋.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9(5):136-129.
[3]李伟阳,肖红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10(1).
企业管理 篇4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发展趋势
一、现代企业的几种管理模式
(一) 从企业的成立方式出发来看, 大多数企业在成立时
都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式企业, 由此带来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家族式或亲缘化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 构成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 由一个或几个家族成员担任领导决策层, 实行集权化的管理, 在决策上奉行专制式。企业的相关管理规范通常由家人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构成, 企业利用天然的血缘关系来保护公共资产的安全。这种管理模式与企业创办资金的归属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企业成立初期, 出于节约成本的需要, 企业的管理权自然就落到了主要投资人的手中。这种模式下的企业能够保持高度的统一, 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 这种模式无疑便于统一管理, 决策的制定、执行也有所保障。
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成立初期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 毋庸置疑, 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企业越过创业期后, 进入发展的中间阶段时, 家长式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首先, 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没有广泛征询其他人的意见, 所作出的决策并不是综合了所有人的需求以及适应企业发展的, 往往具有片面性甚至是偏激性, 这就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其次, 家族式企业所倚靠的亲缘关系也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在为企业招兵买马的过程中, 出于安全的考虑, 家族内部的人员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长久以来, 各种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不仅给公司的管理带来不便, 而且给决策造成更大的困难。同时, 从外界吸收的外来优秀人才往往会因为无法融入家族式的关系而外流, 给企业造成损失;再次, 在企业创业期, 为了迅速拉动企业起步, 企业通常凭借公关手段、广告战等带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这种方法难以长期发挥作用。
2. 友情式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与家族式企业有相同之处, 企业由几个关系亲近的人共同出资创立, 凭借互相之间的关系来维系企业。区别在于, 这种关系并不是天然形成的, 因此没有亲情所能维系的时间长久。
(二) 从企业的管理手段来看, 企业的管理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
1. 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即依照确定的制度规范来管理企业。
这种制度并不是一个人制订的, 而是在企业内部人员共同商讨之后所达到的共识。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规范企业员工, 使管理有据可循, 可以有效地避免管理上的混乱, 促进企业平稳持续地发展。
但是, 过分地强调制度在管理中的作用, 容易导致员工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对重复单调的工作失去兴趣, 久而久之, 就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
2. 情感化的管理模式, 即用人性化、人情化的模式来管理企业。
这种管理模式实际上是运用人的主观因素来施加管理, 管理中的规范主要是道德中所说的人性和良心。
不得不提的是, 在管理中融入人情的因素本身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益处, 但是过分地强调所谓人情和良心反而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反作用。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在各种利益关系面前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谋福利。将人情关系泛化只会导致最终企业的衰败。
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与发展趋势
(一) 开展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1. 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知识经济时代来临, 资本和商品的流通更加自由。
相应地, 企业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民主合理的管理方式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要求, 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势在必行。
2.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重要的转型期, 随着社会的进
步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中国要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保持企业稳中有升的发展状况, 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而企业管理这一核心环节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社会文化的进步促使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 人们
在寻找工作时不再一味地追求稳定的“铁饭碗”, 而是倾向于找到一份性价比更高的工作, 满足工作和个人生活两方面需求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唯有积极改善管理模式, 使企业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加速企业的发展。
(二) 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1. 减少家族式企业存在的弊端。
首先, 提高企业管理者及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要做到跟随时代的脚步, 不固步自封, 通过一些培训不断完善自我, 这不仅是对企业家自身的提升, 更是对企业的负责;其次, 重视人才, 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心剂, 家族式企业必须克服模式上对外来人才的排挤, 在注重内部人员提升的同时, 加大对外招聘的力度, 做到唯才是用, 不必亲疏, 使人力资源的作用最大化;再次, 对家族式企业来说, 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过分讲求人情而忽视制度。企业必须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在确保制度科学公正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2. 保持竞争的意识和姿态, 随时把企业置身于市场竞争的洪流中, 这样才能激励企业的进步。
中国现阶段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谁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不断进步, 谁就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那些满足于一时的成功而忽视“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道理的人, 最终将面临更大的失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能够冷静地分析经济形势, 并适时在经营策略上作出调整。
3.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 要坚持用以人为本的观念指导对企业人员的任用和管理。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必定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植根于心中, 能够做到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 善于从各个方面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 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他们能够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倡导管理方式上的柔性化, 不一味地以严格的制度和硬性的指标要求员工达标, 而是注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对于优秀的员工及时给予奖励, 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促使企业的管理进入良性的轨道。
4. 重视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要想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 必须以科学合理的制度来实现企业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展。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应注意:首先, 确保制度制定的科学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表现在, 制度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并且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内部的需求, 解决存在的问题;其次, 制度必须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即制度实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平等公正的, 制度一旦制定, 必须确保执行力, 如果存在特权和特例, 那么制度就只是一纸空文。通俗讲就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再次, 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制度本身是为了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因此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也应该适时作出规范和调整, 以顺应发展的需要。
5. 重视培养企业文化,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优秀的企业都具有鲜明独到的企业理念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都有较多的知识储备, 对所在的企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高度责任心。企业文化作为积极的精神力量,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从而使企业战略的实施具有执行基础的保障。
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 企业管理者应作出的努力包括: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加强对员工理念上的宣传。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 属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必要投入。而理念上的宣传, 包括倡导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向员工宣扬敬业精神等, 是针对员工精神层面的措施。两方面双管齐下, 能够对企业形成极大的推动力量。
6. 企业决策方面的相关调整。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客户需求的急速增长,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无法全面细致地考量每一个步骤, 快速作出准确的决策。而与此同时, 企业的一些中层人员凸显出了管理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 企业内部的分权化管理模式开始运行。作为高层管理者, 在进行分权策略的时候, 首先要给予中层管理人员充分的信任, 明确各个层面的责任, 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确保决策重心下移适当, 能够提高决策执行的效率, 又不会使高层管理者失去对战略的控制和把握。在分权中要注意强调系统化的管理, 尽量减少中间层面, 保持控制。
以往一人或几人决策的局面无益于企业的发展, 反而会导致决策的偏差, 造成企业的损失。在决策过程中广开言路, 推行决策的民主化, 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建设的积极性, 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而且能够增进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加快相关信息的流动, 使决策更加准确, 实施起来也更加有力。
三、结语
21世纪是全球经济突飞猛进的重要时期, 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企业来说是极好的机遇。然而,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 发展越快速, 优胜劣汰的力度也会越大。企业只有在管理这一中心环节上猛下手, 适时对管理策略作出调整, 才能确保企业拥有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宋福根.现代企业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1996.
[2]刘璐.浅谈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思想战线, 2010, (S1) .
[3]项芳印.民营企业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J].经济师, 2005, (6) .
[4]肖利华.现代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新模式[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0, (8) .
企业管理 篇5
一、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公路企业进行了改制,他们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断增多,管理体制的改革满足不了多变复杂的环境要求,成本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经常造成施工项目成本失控,企业得不到预期的收益。
企业外部大环境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那么,改革企业内部的环境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内部改革首先得对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效率。
成本管理是企业效益的源泉, 而成本意识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沃土。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转变新经济增长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1、竞争观念不强,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受过去指令性计划下达任务的惯性思维影响,在竞争的市场机制下,一些公路企业没有转变观念,习惯于按传统思想观念想问题、办事情,没有形成竞争的观念,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及企业成本管理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不少企业盲目承揽任务,缺乏恰当的市场调查和比较,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导致无效成本增加,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缺乏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制度执行情况不佳
尽管现在公路施工企业的规模可观,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关于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没有责任分明、权益合理的管理制度,缺乏可执行性,有规章制度甚至只是应付检查的道具。
3、只注重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忽视项目成本管理整体规划
目前仍有很多公路企业缺乏整体规划的意识,对成本管理的理解不透彻,对于成本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和阶段没有认真系统地进行研究,经常忽略工程项目前期准备、项目策划以及竣工之后到保修期满这些阶段中成本的发生,因此对成本费用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4、成本动因考虑不周到,忽略隐性成本的存在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只重视对直接费用的管理的管理思维,对施工的隐性成本考虑不周,更不用说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而逐步改进了。在实施成本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只看重表面现象,不去研究和分析其发生的根源,忽略了隐性成本的存在,挖不出成本降低的潜在因素,施工项目的成本很难真正降下来。
5、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利用程度不够
很多施工项目并没有根据自身特点,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方法。甚至沿用一些传统的、过时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项目的成本管理只有事后的成本核算和简单的成本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缺乏严格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成本考核等等。
有些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操作仍然是手工操作为主,计算机的应用没有广泛推广,使得各部门基础资料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处理不及时、不准确,从而对成本发生和形成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不能及时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难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6、项目经理的机制不完善,项目承包合同承诺不兑现
目前在公路施工中普遍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经理的权力很大,但是相关的权力约束制度没有制定,管理出现漏洞,成本失控。项目成本承包合同经常没有完全兑现承诺,导致承包合同失去了严肃性,助长了一些人利用手中的采购、审批、签字等权力,为个人牟取灰色收入,这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困难。
二、改进辽河油勘筑路公司成本管理的若干措施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辽河油勘筑路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成本管理模式,从以前单一的“只管干、不管算”的粗放型管理到现在工程开工前预算、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完工后成本审核、分析、总结、评价,以及统一内部单价、工程完工结算单审核签认制度的精细成本管理,有效地对工程成本进行了控制。
1、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步骤及控制内容
辽河油勘筑路公司依据工程进展情况分五阶段进行控制。
①投标报价前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分析,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对成本进行分析和科学估算。投标时就对该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和利润目标进行制定,提高工程成本控制预见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投标报价。
②工程开工前对工程成本进行详细的预算,对于超出预算范围的单价和数量要详述原因,并上报工程科据实增补预算计划。
③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影响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预算范围之内。
④工程完工后的成本汇总、审核、分析。应该注意的是,施工成本分析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
⑤对项目成本进行总体评价,以评价该工程成本控制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明确以后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不断完善成本控制与管理理念,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比较。
2、施工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
①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成本管理制度。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通过制度管理、监控施工管理费开支,减少、杜绝了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②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方案,采取各种技术措施,降低材料消耗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材料管理,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以降低整个工程项目成本。
③加强合同管理,降低工程成本。通过对合同的严格管理,减小工程风险,降低工程成本。加强合同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明确各自在合同履行过程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注重选用信誉好的合作伙伴。
3、施工成本控制的四大要点及技巧
在日常工作中,着重抓好施工成本控制的四大要点,并探索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技巧。①单价控制
对于常用项目,人工、机械单价可以采用内部指令性价格控制,公司内部每年制定出一部指导价,供各项目部参考执行。
对于随市场价格波动大和不常用的一些项目价格,采用网上查询、市场调查、多家竞价、择优选择的方法定价,大致摸出一个基本市场价,然后选择几家单位同时竞价或者多家单位逐家谈价,最后,确定一家质优价低的单位,尽量将风险转移和分担。②数量控制
工程数量的控制在工程开工前,依据设计图纸和合同工程量清单将工程项目进行分解,计算出人工、材料和机械的成本预算数量。
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对照成本预算数量进行控制。安排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验收计量、控制数量。同时,要加强质量验收,避免因材料不合格或规格不符合要求造成成本增加。③技术控制(采用高效的新技术)
对于既成的单价数量,项目部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论证,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选用合理的、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研究推广新方案、新产品、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机械及其他技术革新措施,制定降低成本的施工组织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质量检验制度,提高质量,避免返工,降低成本。
④加强施工组织调配,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在工程中一定要合理组织人工、机械和材料供应,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加强人工和机械的合理调配管理,合理选择使用,优化配置,提高机械的利用率,使用率,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以降低项目成本。
⑤强化成本考核,完善奖励与处罚措施
以考核评分的高低决定奖罚,奖优罚劣,加强工作督促,调动成本管理积极性。将成本考核分为每月考核,分项工程考核和竣工考核,加强施工过程中间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竣工考核对工程完成目标和效益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检查总结,检验项目成本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未来的项目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
⑥完善工程成本管理制度,规范预结算格式
从制度上对项目成本管理进行明确,将项目中每个岗位、工程中每道工序的责任制度进行详细制定,并按要求进行落实。
同时,成本预结算格式要与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相对应,在完工结算单中规范计算项目和格式,应与成本预结算项目相对应,将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细致化。
⑦增加成本管理力量,加强成本管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积累成本管理经验
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采用多种方式, 加强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在项目部设置专人负责计量及成本核算,及时报告工程成本的各项动态,为项目决策和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同时,工程科应设专人对所建工程完工后进行成本分析与核算,建立成本档案,对公司每年的项目成本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总结成本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制定完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以达到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的目的。
三、总结
1、掌握最先进的成本管理方式———精益成本管理。
从广度上看,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
从深度上看,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发展到精益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杜绝浪费。精益成本管理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生产、精益物流、精益管理等,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
2、强化成本管理的手段———实施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是最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制定出先进、合理的目标成本指标,通过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中途的目标成本计划控制和事后的实际成本核算与目标成本比较分析控制,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控制在事先预算的成本指标之内。
3、从当前公路改制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说,要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目标成本管理:
①建章立制。
实行全员管理,从制度上确保成本管理落到实处。②理顺分配制度。
在成本管理中,把分配同成本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推行工效挂钩、成本分配机制,在分配中考虑产值的同时,更注重考虑成本控制、其他附加指标综合考核等多项指标,以确定职工工资,并把成本考核作为分配多少的重要依据,调动广大职工节能降耗、创最佳效益的积极性。③在材料物资采购上下功夫。
推行比质比价,对大中型设备的采购安装,采取招投标方式,严格挑选合格供方,使采购资金得到最优化的使用,使一部分成本压力向材料物资供应方释放。④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
要大力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淘汰能源消耗高的落后装备,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的目的,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⑤认真抓好安全和质量管理。
安全与质量要常抓不懈,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质量意识,使广大职工少走弯路,减少安全、质量、机械事故发生的几率。⑥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运作,强化核算。
生产经营等各项管理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做好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推行目标成本管理要以市场价格为导向,准确地进行目标成本的编制。加强资金监督和控制,严格控制企业非生产性支出,降低企业的各项管理费用。
⑦加强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
科学的管理, 关键在于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 即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管理现代化需要的专业干部队伍, 采用多种方式, 加强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
企业管理 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
企业管理一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则是提升企业管理质量、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经营模式、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找到符合时代发展的管理模式,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一、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都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二者和谐统一,密不可分。本文将分别对其进行阐述,从而更好地了解企业管理的模式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手段。
(一)企业管理模式
1.基本概念。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所组织的资源和经营活动的框架和方式。目前我国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使用的比较有效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的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过程重组,生产技术的优化等。这些管理模式之所以典型,主要是其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经常应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效果。尽管这些管理模式十分常见,但是却不再符合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企业管理模式所发挥的作用和达到的效果已经显示出一种不可避免的疲态,因此需要根据这一时代的发展而做到与时俱进。企业从原来单纯的盈利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企业发展。为了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现代化革新,企业越来越需要创造适合自身特点的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2.未来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在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过程中可以发现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第一,组织结构扁平化。许多企业曾经一度所采用的都是科层组织的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与金字塔十分相似。实践证明,该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优势,可以充分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出效应。尤其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下,这种管理组织帮助企业降低了自身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产量。不过,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大规模生产已经不再占据市场主导。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开始向团队型扁平化过渡。管理的扁平化,其意义在于减少管理层次,使管理方式更为系统。第二,竞争模式合作化。企业竞争模式化是有共同目标的多个企业,为了更好的发挥效益和开创市场而进行的一种合作的运作模式。该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帮助各个企业弥补自身不足,互相扶持,取长补短,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企业可以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通过强大的合作模式得到益处,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企业抱团合作的今天,各大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也使企业得到了新的发展机会。企业之间的友好的战略合作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的很好选择。第三,组织结构柔性化。所谓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主要指的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有柔性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的集团化和分权化的分歧。
(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基础
1.基本概念。所谓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就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手段,建立起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管理组织,使企业管理达到更为先进的水平。
2.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许多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理念和模式相对落后,思想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营销机制不健全,缺乏市场开拓精神和意识。许多企业在管理方面并没有加大力度,缺少系统的规范和条例,导致纪律很松散,管理不严格。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工作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如果没有计划就贸然进行改革就会使企业的管理环节更加薄弱。有些企业盲目跟风,在改革上不贴近自身实际情况,认为进行改革是处理企业种种问题的有效手段,从而长期忽视了企业的内部管理。长此以往,企业管理越来越松散,改革也没见得有真正的发展。
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一)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体系
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体系是实行现代化管理的前提,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在质量管理上要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力求完善。在实现目标方面,建立有效的计划机制,使目标得以全面管理。以经营机制为核心的现代化经营体系等都是企业建立管理系统的方法。总之,建立各大管理系统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各归各位,各司其职。专业化的管理体系既要有明确的原则,又要有统一的节奏,通过统一指挥进行管理。
(二)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构
现代化管理机构的建立意味着企业管理将真正步入现代化。企业管理需要通过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合理协调和分配他人的活动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这样不难发现企业管理结构企业经营中的必要性。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结构包括建立机构和组织活动两个方面。先要进行建立机构才能有现代化的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在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迅速提升的必然着陆点,也是涉及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围绕现代化的发展创新管理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有可持续的发展。企业要不断充电,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提升,使企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燕霞.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现代商业,2011,08:147+146.
[2]黄志建.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4,02:12-15.
[3]杨雯茜.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现代商业,2014,18:207-208.
[4]杨潇潇.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2,04:115.
[5]李颖.浅谈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经营管理者,2012,04:138.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篇7
一、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从内涵上来讲,企业管理模式是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为了能够更深刻的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思想和内容,我们先将二者进行有目的的短暂分离。
(一)企业管理模式
1、何为企业管理模式。所谓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组织其资源、经营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在企业中已经发挥效力的典型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过程重组、优化生产技术等。
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管理时代的到来,以及人本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原来的经典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发展局势,企业越来越需要创新管理模式,以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2、未来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1)网络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应采用各种先进的传输手段,尤其是信息传输手段,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使得每位员工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同一管理者直接进行沟通。
(2)扁平化。扁平化的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管理费用,更值得一提的是,还能提高企业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柔韧性。这里的柔韧性主要是指组织结构的柔韧性。具有柔韧性的组织机构可以解决组织集团化和分权化的分歧。
(4)联盟化。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爆炸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得非常重要。通过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在优势上进行强,在劣势上可以相互弥补。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有利选择。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
1、企业管理现代化解说。所谓企业管理现代化,主要是指企业在管理中广泛的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科学思想和方法,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手段,建立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管理组织,从而使企业管理活动达到先进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出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又将迈入一个新的台阶,并将“新三论”的观点和思想引入企业的管理中来,真正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
2、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的途径。企业要实现管理现代化,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上,还应创造条件努力实践这些思想,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1)正确思想的引导和支持。正确的思想要有广泛的资源做保证,企业应积极学习“新三论”“旧三论”的有关思想和方法,从更高层次上构筑企业管理基础。
(2)要从提高企业基本素质入手,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3)要自觉地把企业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
(4)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这里的具体措施主要就是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寻找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模式。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企业对其的日益关注,并且由于全球化、生态危机、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以及合作主体间的合作博弈等的作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模式和方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突出社会责任意识。随着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社会责任逐步成为企业的共识,并成为了企业价值观和使命的一部分。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社会企业公民的义务,不仅包括对人的关怀,还紧密的包含国家利益、社会环境等。企业把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中来,既是对企业以盈利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的补充修正,还是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重大调整。
2、突出以人为本。21世纪初,以人为本获得了更完整、更深刻的涵义,成为了新时期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本质论”上的管理哲学,是企业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要依靠员工,还要谋求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实现员工的人生价值,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企业中的人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这也是以人为本的首要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管理上,企业要了解员工的需求、重视上下沟通,提供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保障民主权利。重视人才的作用,把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激励列入战略规划之中。
3、智能化步伐加快。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互联网和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企业积累的历史数据越来越多,已经给企业的数据应用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根据数据分析专家的测算,每隔18个月,企业产生的数据就将翻一番,并且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数据产生的时间间隔将会越来越短,企业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数据。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拥有的海量信息是不能够提炼和升华为有用的信息的。商务智能的出现,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通过集成来自不同数据资源的多种数据类型,从数据中发现新的关系,帮助企业改善绩效管理,创新业务模式。
三、现代化要求下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在上面已经提到过,要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组织方法,还需要有符合现代化趋势的管理模式。因此,在企业树立了现代化的、符合时代趋势的思想理念以后,还需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选择。
1、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是以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价值创造的结果来衡量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首先,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要求企业立足于发展的全局,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企业的战略和文化,寻求企业优化配置资源潜力的充分发挥,协调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企业所承担的各种相互作用、制约、相互存在的社会责任进行平衡管理。同时,该管理模式将会覆盖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涵盖所有的生产经营流程和智能管理体系,最终实现与企业运营相关的价值链的整体优化。
第三,推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将会有助于企业运营的全面优化,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综合平衡企业创造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综合平衡企业发展的长期和短期价值,实现企业发展的综合价值最大化。
2、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但又高于社会文化,它是社会文化的高层次反映。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是站在原有理论基础上,批判发展起来的,是企业管理的深层体现。该管理模式把人看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把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健康发展。该模式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员工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员工的生理上的需要,还应经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员工能够切实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在注重自身企业工的培养的同时,还应满足客户的需求,将客户牢牢“控制”在企业的手中。因此,企业应将“用户至上”的理念融入在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塑造企业形象、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3、知识型管理模式。知识型管理模式,是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手段,将知识作为企业的财产来进行管理的整套独特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知识型管理模式,重视员工的国际化、知识化等现代思想意识,需要加强“现代意识型”人才的开发和应用,以改善人才结构,带动现代意识管理水平的提高。
知识型管理模式,推出网络化的“模块组织管理”,将过去的紧密型超大企业集团和大公司分割为许多的“模块式”企业群,使企业既具有“航空母舰”抗风浪优势,又有“快掉头”能力。
同时要加快学习和建设智能化信息组织,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复杂的识别、记忆、计算、联想、判断的过程,从而实现企业对数据的有效整合分析,发挥知识的最大效用。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很强,周期性很强的工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应紧跟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把握创新性的管理理念,适时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从而加快企业现代化进程,使其融入现代主流经济,实现企业品质的全面提升,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蔓延,传统的单纯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当今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迫切要求企业顺应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趋势,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讲解,并针对现在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趋势,分析了几种企业可以借鉴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朱朝伟.浅析企业管理模式及体制创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3期
[2]、李伟阳,肖红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月
[3]、黄津孚,王建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六大趋势.福建论坛,2010年03期
企业管理 篇8
价值型管理模式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早, 在我国的企业中应用的时间还比较晚。截至目前, 使用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非常少, 大部分的企业还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 只是单纯地强调企业成本和产出, 并没有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所以, 在我国价值型企业管理模式不论是理论还是应用都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还需要在使用中不断的加以完善。企业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 而且还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 要想在激励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根据自身情况转变企业管理模式, 采用价值型管理模式, 实现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 在企业的发展中除了强调经济利益, 还应该重视企业的价值理念, 重视人才的培养, 这样企业自然而然的向前发展, 利益也会逐渐增加。
2 价值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分类
2.1 财务和非财务指标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以财务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好地发展, 经济效益和自身建设都受到了很大阻碍, 同时也不能满足价值型管理模式的需求。因此, 企业管理模式的评价标准也随之改变。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我们除了关注企业的财务方面, 还应该对企业的战略性财务指标加以重视, 这样才能够实现对企业的全面评估, 也保证了企业发展的顺利进行。企业通过建立非财务指标, 除了能够分析财务模型, 还能够度企业的员工奖励和代理以及委托人的一致性加以保证。通过这种整合方式, 能够建立逻辑性更强的价值型管理模式, 更有利于企业和价值型管理模式的结合, 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2.2 以利润为核心
所谓的以利润为核心, 除了企业的剩余利润还需要包括价值创造。传统的利润主要讲的是企业自身产品创造的物质价值。当前应用价值型管理模式之后就改变了这种利润概念。价值创造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在企业的管理中, 对价值创造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资金成本、人员投入、投资风险等等, 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受到了价值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在使用该项企业管理模式之后, 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3 以现金流为核心
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更加注重价值管理, 而价值评价是价值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它主要是以现金流为核心, 在理论上影响着大批的学者。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 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 现金流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反馈, 而且对企业价值创造进行衡量。此外, 这种管理模式还关系着企业在股市中的发展。企业通过应用以现金流为核心的价值型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还能够使企业在股市方面获得更多的收益, 利润也会大幅度增长。所以, 这种管理模式的使用不仅能够影响企业的经营, 而且还会对企业股东的经济行为产生约束作用。
3 价值型企业管理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3.1 明确价值目标, 做好价值定位
价值型企业管理价值创造是核心, 企业创造价值必须有明确的价值目标为指导, 只有价值目标明确了, 才能够按照目标指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 确立进行有效价值管理的战略战术, 根据目标做好计划, 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 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将价值创造与价值活动达成共识, 为了完成企业的使命而共同努力。所以, 现代企业管理如果运用价值型企业管理模式, 一定要先将自己的价值目标确定好, 企业首先要将现金流量折现值作为最直接的价值尺度, 企业以此来确定价值创造目标。并将价值创造目标分解为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 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 根据企业的现状以及发展状况逐步实现目标。企业的财务目标主要是企业的经济利润, 企业的非财务目标主要指客户的满意度、员工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产品创新能力、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热情, 企业非财务目标的明确, 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促进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 开发员工的创造潜力, 促进企业发展。
3.2 确定企业价值驱动要素, 实现企业管理价值创造
使用价值驱动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 例如在资本规模, 销售增长率等都属于价值驱动要素中的, 这些要素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 帮助企业获知管理风险。这些价值驱动要素存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 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企业的关键价值驱动要素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 随着企业竞争环境以及内部实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随着业务单位所有的生命周期的改变而改变;所以, 经营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 分析企业驱动要素一定要根据企业的竞争环境以及企业的价值评估进行分析, 只有根据以上各个方面综合判断, 企业的关键价值驱动要素才能够最终确定。在具体操作时, 我们可以为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建立价值驱动要素树形图, 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利用、产品开发等提供可控变量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 通过有效管理关键价值驱动要素, 实现企业价值创造。
3.3 树立价值创造为核心理念, 落实价值管理组织系统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用价值型管理模式, 作为企业不仅需要做好价值管理的组织系统的落实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价值管理系统, 那么就无法向下开展价值型企业管理工作。各个部门之间必须有效沟通和协调, 作为员工也应该积极地配合组织系统的建立, 作为领导更应该重视企业管理工作, 可以通过逐渐完善企业的奖惩制度, 通过组织相关活动, 使企业上下都能够认识到价值型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 还应该建立企业的有效地管理模式, 组织系统内部的领导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 同时把该项工作的开展程度作为领导评估标准的一个方面。营造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通过对员工培训, 明确员工承担的责任, 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
文章主要针对当前价值型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这也说明了目前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管理方面, 这也是企业管理改革的重大变革。使用这种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不仅树立了价值创造的理念, 同时还能够在此驱动下, 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此外, 该项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还能够评估企业自身的各项管理活动, 从近处看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 从长远看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仅忽视了企业的价值理念, 同时也不适应当前企业的自身建设。当前企业逐渐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开始向价值型管理模式转变, 也就是说不单纯为了追求利益, 而是以自身价值创造为核心, 实现企业价值。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自身价值, 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价值型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圻.企业价值管理创新模式研究-基于自发秩序与程序理性的视角[J].会计研究, 2010 (8) .
[2]吴清华, 王平心, 丁菊敏.基于作业价值分析的价值链管理:一个理论框架[J].管理评论, 2005 (4) .
[3]王化成, 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兼论中国企业业绩评价模式选择[J].管理世界, 2004 (4) .
[4]杨淑娥, 苏坤.终极控制、自由现金流约束与公司绩效-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09 (4) .
企业管理 篇9
一、传统企业管理
(一) 传统企业管理的概念
传统企业管理是一种存在于我国企业中的基本的管理方式, 在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 传统企业管理又被称为“科层制”管理, 什么是“科层制”管理呢?“科层制”管理也就是指在企业日常管理中, 企业为了能够对整个公司进行有效控制, 往往会将公司内部各部门分为各个等级, 并通过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对公司各部门进行管理, 在各等级部门中, 公司会按照职能的不同分别设立不同的机构, 在各机构下又设立不同的部门, 每个机构和每个部门都设置一位总负责人, 这个总负责人就是部门经理。此外, 企业的总负责人具有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权利, 各部门负责人作为总负责人的下属成员, 需要对总负责人负责, 并承担一定的义务, 下级部门采取的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对上级部门汇报, 并需得到上级部门的许可。
(二) 传统企业管理的优势和劣势
1. 传统企业管理的优势。
企业在采取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对公司进行管理时, 需要采取等级严格的“科层制”管理模式, 并以此为基础将企业各部门进行严格划分, 进而规范企业的经营秩序。在此种模式下, 企业高层能够实现对下级的严格监督, 从而有效保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此外, 该种模式还能够有效监督下层机构的行为, 并使公司员工能够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生产经营, 进而保证企业的规章制度得以顺利实施。在该种管理模式下, 各部门、各机构可以实现高度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从而进一步保证企业人员调动的稳定性, 提高企业的经济反应速度。
2. 传统企业管理的劣势。
虽然传统企业管控模式能够有效规范公司的经济行为, 同时能够保证企业的权利结构和等级制度更加清晰。然而, 此种管理模式仍然具有一些负面作用, 例如: (1) 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一般情况下, 企业最底层的管理者都需要管理五到十人, 并且, 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增大, 企业的工作人员就会随之增多, 这就为企业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从而致使企业的管理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步伐,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首先, 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引起公司管理层的变化, 当公司管理层级增多时, 经营信息从下级传递到上级, 再从上级传递到下级, 中间的时间就会延长, 进而对企业的日常经营造成影响;其次, 企业规模的扩大还会引起企业管理面的扩大,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企业的管理力度, 进而导致企业管理产生盲区, 并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 (2) 无法使企业的经营达到最佳效益。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 企业需要把公司分割成各个部门, 并使各部门各司其职, 这就会导致公司内部出现小团体主义, 从而使得公司管理人员缺乏大局眼光, 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注重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公司的整体利益;当公司出现问题时, 这些管理人员还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行为,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忽视人性化管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趋向于僵化, 也就是说在此种模式下, 下级必须绝对服从上级领导, 但是在实际管理中, 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是不一样的, 这就为企业管理带来一定挑战。此外, 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 企业需要将公司的经营分成各个部分, 并且固定每个岗位的责任范围, 这就使得工作人员无法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岗位, 从而无法施展出自己的才华。
(三) 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
传统企业管理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是长期存在、不可替代的,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1) 企业内部职责分布明确, 各部门能够做到各司其职; (2) 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协作; (3) 员工具有比较严格的等级观念, 有助于企业管理; (4) 管理人员能够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做到公事公办; (5) 企业职员在入职、离职时可遵循完备的程序。
二、学习型企业管理
(一)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概念
学习型企业管理脱胎于西方的学习型组织概念, 是上世纪90年代从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它的首要条件是, 将原有的垂直管理体系下的传统企业改良为一个新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应当具有层次扁平化、组织资讯化、系统开放化的组织形态, 组织内的成员以不断学习为义务, 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善组织结构, 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由于思考方式和工具不当造成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这种学习型组织推广到学习型的企业管理, 就是指顺应现代企业新特点, 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且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是新产生的一种管理模式, 现如今, 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各企业之中, 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它的主要管理目标是:在现代企业中重视学习, 从而形成一种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二)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
首先, 将垂直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拉近各部门之间的距离来简化企业的机构设置, 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拉近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融洽各部门之间的氛围, 并使信息能够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得到有效传达, 同时可以帮助管理层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其次, 学习型管理模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上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此种形势下, 企业如果想得到长远发展, 就必须不断追求创新机制, 同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学习型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再次, 学习型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力。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做决策时往往需要经过上级部门的同意, 这就影响了企业底层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在学习型管理模式中, 公司会设置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 并让小组内的相关人员去分析市场需求和经营策略, 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策略。因此, 在此种模式中, 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丰富经验做出决策, 以此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三)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这种发展形势下, 企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团体学习的机会, 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全体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还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三、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区别
(一)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为垂直式,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为扁平式
垂直型的管理模式过于强调权利的结构化和等级化, 在垂直型管理模式中, 企业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的管理和指示, 并承担着为上级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扁平式管理则与垂直式管理截然相反, 扁平式管理模式以减少企业的管理层级为目标, 并通过精简机构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从而创造出轻松和谐的内部气氛, 以此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强调物质管理,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
由于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产品材料、设备和资金等内容的管理。而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则更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也就是在管理过程中, 学习型企业管理更加注重对人的管理, 在管理时, 此种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 并重视人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重视制度管理,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重视多维管理
传统企业管理十分重视企业的制度, 在执行管理时, 管理人员往往会严格遵循公司的相关制度规定, 以此达成相应的管理目标。但是此种管理模式将公司员工束缚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 进而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它旨在通过较高的领导层素质和员工素质, 以及合理的人力资源搭配, 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 在学习型企业中不再是根据直观的、经验的、自上而下的线性思维的决策, 而是通过横向的多线多维管理, 来实现工作齐头并进, 达到各项工作同步进行, 进而大力压缩时间成本的目的。总之, 学习型管理模式更加灵活, 会为公司提供更多的管理手段, 这一点体现了学习型管理模式的多维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今企业管理中,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得到了企业领导们的高度重视, 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蕾.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33) :20
[2]黄东平.分析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J].现代企业文化, 2014 (24) :48, 50
企业管理 篇10
1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
1.1传统模式上的企业管理
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上, 将企业的内部根据分工要求分为决策、行政与职能机构,每一个机构中,又被分为了若干小部门。 再这样的管理结构中, 管理层利用权力对下属管理层进行了监督与管理,下属管理层对上层管理层进行请示与服从,而这种管理模式又被称之为是科层制的组织形式。 在其管理的特点上,这种管理模式具备了5个特点:
(1)在企业内部中具有明确的分工 ,每一个职位都要有专项人员进行管理。
(2)每一个组织中都要具备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确保各项工作的统一。
(3)在每一个组织中都要具备自下而上的级次组织 ,最终形成级次体系。
(4)在每一位管理者工作的过程中 ,不能将个人情绪带入到工作中,不能随心所欲的按照个人喜好工作。
(5)在企业中员工的提升与任用上 ,也要注意按照专家的意见,不能随意解雇人员。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上,能够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且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视规章制度的完善,其本质就是要通过严格的制度来约束人员,以此来实现管理目标。
1.2学习型的企业管理工作
在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也被称之为是新世纪的管理模式理念。 顺应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点,能够调动整个企业中的学习气氛, 是符合人性与可持续化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学习型的管理模式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增强学习与创造力的模式。 从管理的模式上可以看出,学习型的企业管理是通过以信息化与网络化为主的; 从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上可以看出,这种管理模式是主要强调双向互动的;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管理手段上可以看出, 此种管理模式主要强调了通过计算机来放大人的聪明才智;从管理的对象上可以看出,主要是从事创造与智力型的人。
通过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改变垂直型的组织结构, 缩短管理的时间与距离,提高管理的效率。
2高效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了社会巨大变革的冲击, 整体模式上逐渐向着网络化方向转变, 同时开始呈现出扁平化趋势,整体的管理柔韧性更强,同时呈现出了高度联盟化。 在相关的管理理论研究全面开展的情况下, 管理工作开始实现了更加广泛的覆盖, 在经济环境以及整体经济格局发生巨大转变的情况下,受到社会文化变化的冲击,传统企业管理在发生着从内而外的系统变化。 在转变的过程中,开始将社会意识逐渐凸显出来,并且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过程表现出了强烈的智能化,只有这样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加富有效率,并且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为了使企业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不仅需要从理论层面上进行完善,同时还需要强化理论用于实践的效果,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推动管理工作的进步, 使管理得到全面系统的建设。
3完善管理模式的具体建议
3.1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
只有保证管理制度的完善, 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运行才可以成为可能,通过管理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赏罚分明的作用,最大限度刺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 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可以表现的更加积极。 在针对管理制度进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对员工进行充分兼顾,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显现出来, 从而可以凭借制度上的优势达到留人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针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素质,从根本上促进管理。
3.2建设企业文化
从某种程度上讲, 企业文化将会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外化为企业的外在形象,所以需要针对企业文化做好相应的建设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媒体进行充分利用,从产品到企业形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宣传,有意识塑造企业形象,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可以在宣传过程中,逐渐变得光辉灿烂。 与此相配合的是需要对相关的社会责任进行承担,加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将社会责任与企业中的价值观相联系, 推动企业与社会的融合。 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企业的价值体系进行系统建设,保证企业的内在思想保持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状态。 逐渐摆脱功利化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不再完全以盈利为最终目的来开展相关的企业活动,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要在正式场合进行表彰,并且给予实质性的物质奖励,通过宣传建设,使员工发自内心的对企业形成热爱, 并且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而努力和奋斗。
4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企业管理需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做出针对性调整,才能保证管理效果。 传统企业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是前人管理经验的总结,随着社会节奏的逐渐加快,相关的信息内容更新速度加快,只有保证学习的状态,才能够更好的推进企业管理的进程。
摘要:商业发展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针对企业进行具体管理过程中,需要相关的理论作为基础,才能够保证管理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而传统企业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管理的进程。本文通过对传统管理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学习型企业管理所具有的系统特点,在此基础上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管理进行了系统对比。
企业管理 篇11
【关键词】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管理的核心
引言
在企业内部的人员安排上,只有综合人员素质特点,综合人员特点安排合适岗位,才能够推进企业的内部发展,使人员能够发挥长处,在企业中寻找到人员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企业内部的生存之本。不合适的人员安排,不仅产生惰性的工作态度,甚至会消耗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这也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只有解决这个工作环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企业内部实行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必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就是能够在一个企业的管理层面上,其管理决策都能够注重对于人性特点的分析,综合人员的特点实现管理方式,并且能够挖掘人性特征,为企业形成独特的管理方法。对于现实中每个人的个体而言,如果能够坚信在任何一个人员都能够完成工作,并且能够取得优异的工作效果,那么说到底,我们就不会缺乏人力缺失情况,但是管理中还是会发现资源有所欠缺,我们不缺少进行工作的人,但是又真的会发现在工作中缺少适合工作的人才,同时反映出来的是不符合人力资源选择的用人选人的工作制度,如何能够合理人才分配,在管理中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在人力资源方面实现资源战略,都是现代企业中对于人性化管理应该重视的管理方面。
一、关于人才配置的介绍
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龚自珍发自内心的呼喊。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对人才简单的定义就是有人品、有才干之人。凡是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完成企业给定的目标,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人都可称之为人才。对人才的关心及对其价值的充分重视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对人才重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现在与将来,所以企业实施人本管理首先应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观要求我们,一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任人唯亲、忌贤妒能以及把安分守己、稳重听话作为选拔标准的狭隘人才观;二要广泛挖掘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资源,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三要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谋求人才的科学组合,以发挥整体效能;四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激发人的潜能。这就要求现代企业要具有深邃的视力、多维的视角,在招募人才、选人用人上,唯才是举,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关于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介绍
就目前的企业管理而言,通过不同的人共同工作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实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管理方式,是将人作为管理中管理方式,注重人员自身需要,首先,针对人这个个体而言,是非常抽象的,一个独立的人不见具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是具有坏的一面,并且能够与实际周围环境紧密相连,需要也是千差万别的。而人作为一个复杂的合体,不仅具有经济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精神分析心里学家马斯洛先生将人的需要区分为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会因为需要的层次不同而从低到高,因为环境与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能够对需求满足的方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其次就是每个人的人性也会因为人的道德以及兴趣观念等方面的不同,这些性格特点都与企业的命运有联系的个性化品质。最后就是对于人的理性以及强制力量,如果不能用变通的工作态度,必然会产生固有的思维路线,不能够变化最后的结果就是僵化的工作方式,保持原有的状态不想变化,规避现实中不好方面,害怕因为变革的发生,甚至可以欺骗自我,进行自我安慰。所谓企业的管理中,必须能够对于人性中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综合各个方面因素,依据人性特点实现对于人员的管理方式。
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和發扬人性中有利的一面,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方面要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在企业管理实施手段上采取“人性”的、灵活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尊重个人与人性,不只是以组织意志、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应给员工更多的“个人空间”。人性化管理可以融入到每一个过程、每一项活动,可以体现在一项制度,一个举措,其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团队型参与管理模式是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现代管理理论提出7~13人为最佳管理幅度,通用电气却将管理幅度变成数十人乃至上百人,使得每级管理人员不得不向下属授更多的权,让下级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基层人员的意见能很快反映到公司的决策层。总裁韦尔奇向几乎所有员工发出过手写便条;常安排与比他低几级的经理共进午餐;喜欢突然视察工厂和办公室,让人们感受到他的领导,鼓励和鞭策员工。这是对僵化制度的打破,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员工天性的释放。这是制度与弹性的完美结合,更是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三、能够实现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应用的管理方式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使企业筹集或使用的人力资源的目标与行为素质以及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既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又使人得到满足与成长,这应是一种由经理人控制的磋商机制。造就“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功能,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彼得·圣吉坦言,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从战略设计、培训与发展、评价与激励、组织设计与控制等几个方面入手,为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提供支持性的氛围和组织保证。
只有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依据不同的人性特点进行人员的内部管理,使员工能够领会企业的内部管理策略,才能够同时满足企业以及内部员工的发展需要,员工在对于岗位热爱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对于企业的需求,竭诚为企业贡献,贡献自己的努力实现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成功。
结束语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对于人员安排方面,只有综合人员自身素质特点,依据人员特点安排合适岗位,依据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够推进企业的内部发展,将人员长处在工作中发挥出来,在企业中营造内部人员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是企业内部的生存之本也是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只有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才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应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充分运用在人性化管理中人员的特异性,不仅满足企业的内部需要,同时也能够满足个人的工作能力。满足企业与个人双方面的内部需求。只有实现员工的爱岗敬业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工作,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内部氛围。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是企业未来发展核心。
参考文献
[1]杨凤杰.浅谈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观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04)
[2]吴艳华.浅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本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6(09)
企业管理 篇12
1 人才配置
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 对于知识的重视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发展中的中心主题。我国历来就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人在事物的发展中具有主观意识的支配, 对于不同的人, 在不同的方面会有专业技能, 可以将他的才华充分的展示出来, 圆满的完成一项任务。在现阶段, 其中的人才主要就是指具有高尚的人品并且具备一定的才干的人, 在工作中能够圆满的完成任务, 并且会为企业创造出很大的经济效益的人。在企业的发展中, 应该充分的发挥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 注重人性化的培养方式和利用, 对于人才的重视与否是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那么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就要拥有正确的人才观, 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人才的功能。首先企业应该打破传统的狭隘的人才观, 对于人才的任用标准应该以其真实的能力作为评判的标准, 不再有传统的辈分观念, 任人唯亲, 要做到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充分的尊重人才, 重视人才。其次, 对于人才的选拔要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全面的发展, 不在局限于任何一个类型, 只要是对企业的发展能够创造价值的都可以吸纳到企业中来, 同时还要善于发现人才, 对于一部分人才是需要通过企业对其进行相应培训后可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才, 不可浪费了人才的利用。将各种类型的人才融合到企业中, 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增加企业的活力。最后要对这些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 实现人才组合, 在企业中对各种人才的流动给予足够的空间, 使其组成成一个整体, 充分的发挥出整体效能, 将会为企业创造出无穷的效益。
2 人性化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是人们共同劳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而以人为本强调了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 关注人的需求。一方面, 人性是个抽象的概念, 人的天性中既有善的一面, 也有恶的一面, 并与环境紧密联系, 产生不同的需求。这决定了人是一复合体, 而非简单的“经济人”或“社会人”。马斯洛有关人的需求五层次的实质不会改变, 但在不同的环境下, 满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不尽相同。另一方面, “人性”的东西决定了人的道德观念、意志、兴趣、创造性等这些事关企业命运的“个性品质”。再有, 制定着重于人的理性, 具有强制性、不可变通性, 常会导致人们僵化的思维、保守的行为, 人们习惯于墨守成规, 逃避现实, 害怕变革, 甚至自欺欺人。所以, 企业必须在管理中对人性的各个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 按照人性的原则来实施管理。
在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 应该打破过去传统的思维禁锢, 在人才管理方面不再只是局限于企业理性的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 应该灵活的掌握一个尺度。在人性化管理方面, 应该充分的发挥人性中有利的一面, 将其扩大化,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 同时还应该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控制, 使其产生的效应有所弱化, 减少对企业的危害性。在人性化管理中, 企业应该在完成整体大目标的前提下, 给员工更多的私人空间, 是其可以在心灵上得到释放, 可以将开发拓展思维, 有利于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其实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人性化的管理是渗透在各个环节中的, 每一个环节, 每一项活动甚至是每一个规章制度里都会人性化的体现, 主要员工可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在企业管理中, 应该充分的尊重员工的个人隐私, 尊重员工的意见, 要从基层中获取大量的信息, 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领导要亲易近人, 不摆官架, 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局面, 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 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实施人力资源战略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使企业筹集或使用的人力资源的目标与行为素质以及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既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又使人得到满足与成长, 这应是一种由经理人控制的磋商机制。造就“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功能, 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彼得·圣吉坦言, 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 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因此,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从战略设计、培训与发展、评价与激励、组织设计与控制等几个方面入手, 为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提供支持性的氛围和组织保证。
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 (如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调整战略、考核管理战略) 是现代企业的共性之一, 它涉及企业内部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 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综合战略。例如实施发展战略必定要增加雇员;实施紧缩战略常常导致裁减;实施转向战略会引起人事更迭。但在制定与实施以前, 应知道企业经营环境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是什么, 同时还要把握在相应的社会环境中人才的主观追求是什么。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性回归”的时代, “以人为本”是一切企业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将成为该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人才的培养和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的形成对企业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临近, 人才资源开发的争夺战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 人事措施同教育训练相结合的能力开发体制的建立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得高级人才的基本途径。
4 总而言之, 只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人性化管理, 员工充分领悟到人性化管理给个人、企业各种需求带来极大的满足;
只有员工敬业爱企, 真诚地为企业作出自己的努力, 企业推行的人性化管理才会持续不断地获得成功。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环境下,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发展, 就需要开发利用人才战略。现在已经不是以产品和技术为主打的时代了, 而是要充分的发挥人才的作用。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 各种技术在各个企业间的研发程度逐渐趋于同步,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 就要充分的发挥出人才的优势。人才是企业中无形的资产, 对于企业的发展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么如何在企业管理中, 将人才的作用发挥出来, 就需要应用到人性化管理的理念, 本文对此作出阐述。
【企业管理】推荐阅读: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管理08-31
企业管理培训心得现代企业管理培训体会07-02
企业信用工商企业管理05-14
企业文化融合企业管理09-23
快乐管理企业管理07-09
企业管理创新管理09-09
企业质量管理论文: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07-18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06-14
企业管理财务管理07-08
企业管理管理会计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