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区

2024-07-07

小街区(共12篇)

小街区 篇1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面临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双重挑战,交通拥堵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城市居民出行舒适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经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来看,TOD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住宅小区逐渐向封闭化、大型化方向发展,住宅人口超过10万的小区屡见不鲜。封闭式小区不仅从功能上令自身绝缘于城市环境中,同时也极为粗暴地把城市空间层次打乱[1],严重破坏了城市机理。与国内旧城的小街区制相比,其TOD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1 TOD模式

1.1 TOD模式的概念

TOD(Transit-Oriente d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即以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为交通干线,以站点周边400~800米为半径,建设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片区。此外,TOD理论为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解决办法。该理论的核心是以站点为中心,建立具备综合功能的城市片区如见图1所示。

1.2 TOD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TOD模式开始在国外受到重视,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且在20世纪末,国内交通工程界也逐渐意识到TOD模式研究的重要性,相继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国内对TOD的研究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付诸实践的城市还很少[2]。不过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发展TOD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TOD模式的关键在于公共交通,而在此方面,截止2015年我国已有37个城市建成通车地铁,足以说明公共交通在我国发展之迅速。与此同时,我国小汽车的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却高于欧美国家,城市人口密度高和城市规模大使得我国己具备发展TOD模式的条件。并且我国城市土地混合利用的传统也给TOD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优势,高密度混合利用不会被人们所排斥[3]。因此,TOD模式在我国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1.3 我国发展公共交通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我国早期城市缺少规划,大多是原生态式发展,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交错布置并未进行合理地功能区划。再加之大型封闭式小区的盲目发展,严重地破坏了城市机理。这些如今都成为我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巨大障碍。同时,城市人口的增长远高于公共交通建设的速度。以郑州为例,截止2015年底郑州中心城区人口已超600万,且流动人口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发展公共交通虽然困难重重,但却是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

2 封闭式小区与小街区制

2.1 概述

大中型封闭式小区为近年来我国城市住宅发展的主要结构形式,其占地普遍在10公顷以上,居住人口动辄以10万计,具有封闭化、大型化、单一性等特点。小街区制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要的住宅形式,我国城市的旧城区大多也采取地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街区制,它具有窄马路、密路网、便捷性的特点。

2.2 两者优劣势对比

封闭式小区环境相较于小街区会更加地舒适,但对于交通却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

(1)可达性低,出行距离长。在路中过街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同样的起讫点,大尺度稀疏路网条件下行人和自行车的行走距离,比小街区、细密路网条件下的行走距离要长。

(2)小区功能单一。封闭式的小区不利于商业活动的进行,从而造成了街道失去了应有的商业活力,不利于小区内居民满足就近购物、娱乐的需求,间接地增加了城市道路的交通量。

(3)公交服务渗透力弱,覆盖率难以提高。大尺度、稀疏道路的条件下,公交的通达深度有限,即使把线路布置得很密集,也难以提高整个系统对城市的覆盖水平。

(4)公交重复系数高、串车概率大。大尺度、稀疏道路条件下,公交只能在宽大干道上密集布置,许多城市在主要干道上布置数十条公交线路,公交车在交叉口串车成为必然。这严重地影响到了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2.3 对于TOD模式的影响

(1)TOD模式强调片区内多功能结构优化,这些在某些大型封闭式居住小区已经近乎不可能。

(2)TOD模式强调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而封闭式小区在结构实质上限制了公共交通的发展。总之,在TOD模式的层面上,封闭式小区尤其是大型小区相比于小街区制有着消极的影响。

3 目标区域的选取

3.1 郑州市新旧城区发展状况

郑东新区大规模的建设始于2003年,由于前期经过详实地规划,其发展过程极为顺利。截至2015年底,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突破11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突破115万人。与国内大多数城市相似的是,其住宅区选用了中大型封闭式小区,与旧城区差异明显。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郑州旧城区主要建设于上世纪80~90年代,后经城市功能逐渐完善、设施不断健全,发展也更为成熟。住宅区大多数采用不封闭或半封闭式的住宅单栋或小型住宅小区样式,符合“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这一特点。

3.2 选取目标区域

以典型性、代表性为原则,选取东风东路以南、天赋路以东、农业东路以北、龙湖外环路以西为郑东新区目标区域A(见图2);选取商城路以南、北下街和南下街以东、城南路以北、紫金山路以西为郑州旧城区目标区域B(见图3)。两目标区域均以住宅区为主,且两者面积大小基本相同。

4 TOD模式下封闭式小区与小街区制对比

4.1 两区域发展状况对比

经过实地的走访以及调查,总结出A区域与B区域的发展状况对比(见表1)。我们可以得到,所选择的区域A所在住宅区发展状况相较于B区域存在明显不足。无论是区域内商铺数量、文娱场所甚至是公共交通便捷程度均与其住宅面积以及人口数量不匹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中型封闭式小区存在的先天性不足,即交通便捷程度小、商业活力不足、公交服务渗透率弱、小区功能单一等问题。

4.2 两区域TOD模式发展对比

从两区域的卫星对比图(见图2、图3)以及B区域的路网放大图(见图4),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A区域的城市道路系统被一个又一个的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封闭式小区隔断,造成该区域严重缺乏支路,小区出入口直接与次干道甚至是主干道相连。而B区域则不同,除了主干道、次干道以外,区域内充满着支路甚至是如毛细血管般的小巷、胡同。这些为商业的孕育提供了土壤,使住宅区的功能不再单一,同时也增加了交通的活力,从本质上提高了公共交通的可达性,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了公交服务的渗透性,为其覆盖率的提高奠定了路网基础。

而两区域居民的出行方式(见图5)再一次印证了上述结论。A区域内居民的日常出行以小汽车为主,公共交通次之,最后才是步行、自行车。B区域内居民日常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其次是电动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小汽车使用率反而不高。虽然区域内居民出行方式受到家庭收入、个人偏好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住宅区框架结构、路网密度以及住宅区功能是否单一也是影响其公共交通率的重要因素。

4.3 两区域对比综述

区域A由于受到封闭式小区的限制,造成其道路宽、路网密度低等特点,住宅区内功能过于单一,难以实现TOD功能结构的优化;另外,公交渗透性、覆盖率不足大大限制了公共交通的发展,从而导致了A区域内TOD模式发展严重受限。区域B相较于区域A虽然在路网结构方面占优,但由于早期发展缺少规划,其商业发展更是无迹可寻,而且在重要交通节点上拥堵已经相当严重,若要实施TOD模式,需要进行大量的规划、改造,其成本显然过于巨大,加之地处中心城区,改造难度可想而知。

5 结束语

在TOD模式上,大中型封闭式小区与小街区制比具有明显的不足。这种不足的先天性,前文已叙述详尽。国务院于2016年初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也已明确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这将会对TOD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量量,韩洁,王庆.以上海太平桥片区为例用综合方法分析封闭居住小区对城市步行交通的影响[J].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2015,(3):24-31.

[2]杜轩,张永,任刚.基于TOD模式的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0,(2):105-110.

[3]张鑫.TOD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小街区 篇2

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载体和潜在力,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特色街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将文化与经济融合统一、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独特经济文化现象。市从沁园、济水、天坛、北海、玉泉五个办事处各选一条街建设特色街,寻找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径,要通过特色街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效果,通过特色产业的聚集、优化,通过注入和释放各种文化元素,让城区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市区整体形象得到提升,促进商业繁荣,增添乡村魅力,打造乡村特色名片。要在特色街的建设中注意以下几点: 路灯、垃圾箱、休闲椅、花盆等市政设施配套上,一是注重空间布局合理化。建筑美化亮化、街道铺装配套、店面提升改造、街口形象塑造上。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力争打造一条规范而丰富,兼备而不杂乱的街景容貌。并将这一主题体现到街区建设的标识、雕塑、小品等诸多细节中,二是突出功能定位主题化。确定街道的内涵所在优势所在提炼主题。增加街道人文元素,充分发挥街区最大凝聚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门店、商铺、市场的功能设计要合理配置、相为补充,三是谋求资源配置最优化。科学处置好交通、市场等之间的关系。将各种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发挥进去,实现利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四是实现整体运作市场

中国化。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使建设的每一条特色街都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

公众集资,翻新街区 篇3

居民之所以可以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因为这条步行街是居民们自己通过众筹网站集资修建的。三个月内,居民筹齐了建造350米长街道所需钱款的三分之一,随后政府拿出了剩余的钱。负责该项目的建筑师克里斯蒂安说,要是让政府去规划这个工程,他们可能要等二十年才能看到这条街道。Brickstarter是一项由芬兰政府资助的公民研究计划。该计划参与人布莱恩·泊伊尔希望公众集资不仅帮助居民改善、翻新社区,也能参与审计、融资,与政府一起思考社区未来的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众筹网站,开始帮助当地居民募集资金改善周围社区。

英国网站Spacehive是其中最热门的网站之一,诸如此类的平台还有网站Citizinvestor、groundUP以及位于智利的UrbanKIT。2012年3月,位于威尔士的小村庄Glyncoch的居民借助Spacehive募集了28000欧元,自己修建社区中心。参与者分摊了社区中心的免费无线网络,还帮助爱丁堡当地居民把废弃的电话亭变成微型艺术展廊。

小街区 篇4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以通北路-平凉路-汾州路-榆林路为界的里弄街区为例,研究此街区内的区位特质、街区环境特质、历史文化特质及生活特质,用此里弄街区和田子坊和其他相关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一开始,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一种自上而下式的保护模式,由政府主导,实际控制实施的。而历史街区的保护的方式也可以是从居民、学者自发提议的,公众参与的色彩较为深、较为广的一种保护模式。那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在公众参与,提出要保护的历史街区中,会有形形色色的街区被拿出来讨论、比较。

历史城区是指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进程的整体风貌或某一发展时期特色风貌的地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城区、旧城区。(张松,2012)而究竟怎么样的街区是有价值进行保护的?在哪些方面有价值?进行怎么样的保护比较合适?若是需要保护,怎么样的保护修缮措施算是比较到位?怎么样规模的改建是对于历史街区是合适的?希望从本次分析中能提炼答案。

1. 基地区位分析:

本次调研的街区范围为通北路-平凉路-汾州路-榆林路。该地块处于杨浦区和虹口区的交界处,靠近大连路隧道。向南靠近杨树浦路,杨树浦路是近代外资为了沿黄浦江岸线兴办工业而兴建的马路,本身就具有非常浓厚的工业历史气息。

在大连路和杨树浦路交界处的秦皇岛路杨树浦路路口,便是东外滩码头所在。以前浦江两岸没有通桥通隧道的年代,与陆家嘴一江相隔的秦皇岛路畔东码头,从浦西中心城区运人运物都要靠码头摆渡。东外滩码头是其中重要的码头之一。现在的东外滩码头,在世博方案启动之后,东码头变身世博秦皇岛路水门码头,从这里搭乘“水上巴士”可直接入世博园区浦东M2码头。如今东码头又以东外滩艺术中心的身份亮相在人们面前,笔者经常会时不时地来到这里,参观里面的展览。

再向西走往大名路走,大约10分钟车程,便是东大名路北外滩滨水绿地。

而从本次调研的街区向东走,便是杨树浦路老工业历史街区,杨树浦路是近代上海工业的一个缩影,在上海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杨树浦路片区正在慢慢实现退二进三的转型。

本次研究的街区处在杨树浦路老工业历史街区通北路交叉口的北向延伸段。周围浓厚的工业历史的氛围下面,本街区内也处处充满了浓浓的“上海下只角平民百姓”的生活气息。

2. 街区环境特质分析:

除了本街区以外,周边许多街区都在配合北外滩改造的过程中被拆迁了。这使得街区与周围地块的肌理不能连续,透过那一片片拆迁闲置的建筑废墟,可以想象本来在这一片里弄社区内浓重的生活气息。

通北路-平凉路-汾州路-榆林路地块能保存下来的原因,笔者不得而知。但是该街区的保存使得这整个地块原本浓重的生活气息也得以有所保存、延续。

因此,本文认为这个街区的坚守是非常富有意义的。沿着通北路,可以看到在两排里弄沿着街面,有着20多家海鲜店,这些海鲜店门口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鲜活海鲜。解放后,这里曾是杨浦最大的商业中心,如今,只有一条海鲜街能够让人遐想当年杨浦中心繁荣的景象了。各式海鲜店前车水马龙,让人仿佛置身舟山沈家门渔港。而两边的里弄住宅,也让人联想到了上世纪40年代。在笔者不止一次走访该街区的时候,虽然周遭是热热闹闹,人声鼎沸,但笔者觉得时间好像在此凝固住了。

这又不得不让我想起了日本东京的新宿。新宿不夜城的形成源于歌舞伎町的兴盛,每到夜幕降临,新宿便灯火通明,喧闹异常,各种表演活动陆续登场,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不少店营业至天明,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深受夜猫子们的喜欢。

可以说,以通北路-平凉路-汾州路-榆林路为界的里弄街区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夜生活是最值得人们为之留恋的。

笔者采访了在此吃海鲜的顾客,有相当一部分顾客原来是住在这个街区里,从大老远的浦东赶过来吃海鲜的,年长一点的顾客表示,通北路海鲜街是他们儿时的记忆。所有关于青春美好的往事都在这里发生。他们还向我介绍了街区周边的情况,以前北面的霍山路是如何热闹非凡,可惜现在周边的街区全都被拆了。能够使得他们这些老朋友老邻居在此重聚回顾生活记忆片段的,只剩下这通北路海鲜一条街了。在笔者走访的许多人的眼中,都希望这个地块能够继续保存下去,因为这里,是他们记忆中的最后的坚守。

与此同时,该地块的生活条件却一直是非常差,居住在此的居民仍然需要倒马桶,楼梯里爬上爬下也非常不方便,生活的空间也非常狭小。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留守在此的老居民凤毛麟角,里弄里的住房大都租给了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才是这里现在主要的居住者。可能由于是租住,对环境的改善与保护维持不是特别在意等一系列的原因,这里的环境确实是不尽如人意的。如果要保护,如何改善环境,如何找到契合点。

这组照片使人感受到了旧式里弄和陆家嘴高档CBD形成的对比、反差。可能,以某些价值取向去评判现今这个街区,会觉得它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浦江对岸的陆家嘴,可以看到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这些建筑的强烈对比下,弱小的里弄显得是如此的不起眼和没有存在感。

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正是这样狭小,甚至拥挤的小空间,能够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丰富的交流,能够体现出生活的味道。这便是本街区存在下去的意义所在。

3. 和田子坊的比较:

说到弄堂的历史保护,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田子坊的保护使用机制。

本街区和田子坊的最大不同在于,田子坊拥有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田子坊以前叫做志成坊。1998年陈逸飞在此开办工作室的举动,是志成坊成为今天的创意产业园的开始。1999年,画家黄永玉来此,取《史记》记载中国最早的画家“田子方”之谐意,改名为“田子坊”,寓意“艺术人士集聚地”。

而本街区却远没有如此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那么它究竟有没有保护利用的价值?

本街区的保护价值,不是它的艺术文化底蕴,而是它绵延已久的生活底蕴。上海正在加速现代化都市建设的同时,许许多多的里弄在不同时期被拆除,能够“生存”下来的里弄为数不多,就像人年纪大了一样,见一面少一面。在本街区附近的地块里弄肌理已经被破坏,与此同时,也打破了整个地块的原有的生活气息。通北路-平凉路-汾州路-榆林路街区的存在恰恰能够给居民和曾经在此的居民带来对原有生活气息的回忆。在笔者多次走访调研的时候,发现一到晚上,这里便灯火通明,各式各样的排档的招牌灯火通明,该地块就开始热闹非凡。这种热闹,一直持续到深夜两三点。夏天如此,而到了冬天,这种热情依旧如此,通北路上的两旁都都吃海鲜排档加出来的座位,使车辆根本不能在通北路上通行,俨然一副不夜城的感觉。

田子坊的保护机制的建立,是由人民群众、学者及艺术家的意愿而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自下而上式的保护使用机制。以通北路-平凉路-汾州路-榆林路为界的里弄街区和田子坊的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以人为本的、自发的街区,它们作为里弄保存下来,拥有里弄最本真的原生态和空间多样性的特质,能够增添城市的活力。

相比之下,陆家嘴对于人性场所的营造却是差强人意。到处都是川流不息的车辆,人只能在被高高架起的圆环上走动。城市中应该不仅只看简单的现代与陈旧,不应该只看简单的高级与低级。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活力的营造与维持上面。而狭小的、熙熙攘攘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弄堂式的街区,不应该只是历史,只能被人怀念。里弄中由于各类人群在此交汇,在此活动所孕育出来的活力与多样性,应该需要保护,并且流传下去。

本街区和田子坊作都是旧式里弄街区,面对周围大规模开发的同时,需要调整自己的新的定位,尊重生活在此的居民的意见,以居民日常生活为主体的发展策略。

田子坊的成功,对于本街区来说,只能提供参考,田子坊的发展模式,不具有较广的普适性,本街区的现状与田子坊相比,有一定的差别。

4. 街区所带来的矛盾:

本街区内如今的生活环境在前文中已经有所介绍,一旦本街区内的保护得到重视,那么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

首先是如何解决保护与居民生活的矛盾。保护与居住的矛盾从来都是存在的,在笔者之前走访延安西路上的大西别墅时,采访的居民曾表示,他们很不喜欢生活在这样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里面,因为生活空间小,并且又不能随意装修,生活条件差,要保护的话,为什么不把居民都搬出去,好好单独保护。而在本街区内,这里最值得保护的,就是街区内大量聚集的人群了。没有了人群,那么,里弄的活力将永远不复存在。在这里的保留的不仅仅是街区所带来了建筑肌理,更是这建筑肌理背后所蕴含的生活肌理。整个街区必须整体性的保护,与物质空间有关,更与整个街区的居民生活有关,以及与居民生活背后所产生的文化有关。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本街区需要保护,那么在空间上保护的面积是多大?是通北路海鲜一条街?还是整个街区?甚至是更大的范围?

这些还需从保护的目的出发,整个街区以后的发展定位是服务周边的本地的居民,给居民们提供一个怀念老味道的地方,还是定位成为一个服务对象更为宽广的一个旅游景点?我想,不管如何定位它的服务对象,以通北路-平凉路-汾州路-榆林路为界的街区的基调一定是更原味的、市井的、充满生活气息的,能够让老上海人回味,让游客能够体验到的那种来自“老上海下只角”的味道。

5. 结语:

该地块目前已经进入了拆迁动迁环节,从此通北路海鲜一条街将不复存在。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充满生活气息的老街区拆一块少一块。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看到的更多的是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式的整体更新,这在当下可能更符合政府、开发商、居民等各方的利益。然而以田子坊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式的针灸型的更新,通过渐进式地进行环境整治、公共空间的提升等方式让公众们看到老街区也可以保存下来,并且焕发新的活力。作为规划师,面对当下城市更新改造中的各方利益博弈,在其中扮演协调人的角色,使得下一个通北路海鲜一条街能够保存下来,并且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松,李宇欣.工业遗产地区整体保护的规划策略探讨——以上海市杨树浦地区为例[J].建筑学报,2012(01):18-23.

[2].洪启东,童千慈.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之浮现——上海M50与田子坊个案[J].世界地理研究,2011,20(02):65-75.

YOVO时尚街区说辞 篇5

准备工作:轮值人员准备就绪,接待客户时携带销夹、激光笔、客户卡等销售道具,立刻微笑上前迎接客户。控官:“客户到”

臵业顾问:欢迎参观YOVO先生/女士您好,请问您以前来过吗? 客户:来过/没有 客户再次到访:

顾问:您之前是哪位臵业顾问接待的? 客户:不记得

顾问:那您当时留的电话是多少,我帮您查一下,好吗? 客户:好的,我的电话是******* 顾问:请客户就坐(倒水),请控台帮查客户 客户初次到访:

顾问:先生,请问您贵姓 客户:我姓王

顾问:王先生,让我为您简单介绍一下YOVO吧 客户:好的

顾问:您这边请,(走在客户的右侧,为客户引路),王先生,您现在看到是我们YOVO时尚街区的区位图。现在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我们YOVO时尚街区是徐州中央国际广场的一期工程,位于淮海路与彭城路宽段交汇处,与彭城广场一路之隔。YOVO案名的含义稍候我再为您详细解释。/ 8

YOVO时尚街区项目位于徐州商圈正核心位臵。是徐州市“三重一大”重点工程。政府将对徐州中心商圈进行改造扩建,确立淮海经济区“第一商圈”地位。周边商业资源非常丰富,金鹰国际、中央百货、金地商都、力宝城、家乐福、沃尔玛等休闲购物中心聚集。

顾问:王先生,由于目前我们沙盘处于制做中,您先请坐,让我为您介绍一下,项目具体情况吧。客户:好的

顾问:我们中央国际广场项目地处徐州中心商圈的核心地段,由中国雨润集团、南京中商集团、徐州中央百大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47亿元。

中央国际广场项目特地聘请了全球最顶尖的设计师,为我们中央国际广场亲自设计。建筑设计公司选用美国凯里森建筑事务所;景观设计选用香港贝尔高林国际有限公司;交通设计选用香港弘达交通咨询有限公司,香港弘达交通咨询有限公司、建筑灯光亮化则是为鸟巢做过外景设计的日本公司设计。

客户:你们怎么规划的

顾问:王先生,您请看这是我们中央国际广场的整体规划。(销售夹配合)中央国际广场整体项目占地面积4.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52万平方米。一期规划:一期位于项目北端,占地面积1万方,总建筑面3.4万方,地下分四层建设,负一、二层为YOVO时尚街区,单层面积7000余平米(负一层:8066.4平方、负二层:7614.9平方),以时尚为元素的各类生活所需商品供您选择。

二期规划:二期位于项目南侧,规划两栋塔楼,总高度259米,是徐州的地标建筑。商业面积近22万平方米,规划地面73层,地下4层。其中东塔楼建筑/ 8

面积10.2万平方米;西塔楼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三期规划:三期工程作为交通枢纽,直接联接地铁的重要换乘枢纽,规划中的地铁1号、2号线交汇于此。地铁规划建设年限调整为2012年至2018年,其中,1、号线分别在2016年即可建成。

我们中央国际广场整体项目会5年内全面骏工,建成后的中央国际广场,将成为“淮海经济区内具有国际标准的城市综合体”。是集时尚休闲、高档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酒店式服务公寓于一体。

顾问:现在我再为您详细介绍一下,YOVO时尚街区吧。YOVO项目一期位于地块北端,YOVO案名意思是Young+Vogue年轻、时尚是体现项目的整体定位,高要求的招商标准、高档次的商家品质,引领徐州年轻人群的时尚前沿。我们YOVO时尚街区有八大优势。

1、交通便利:YOVO时尚街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3.4平方米。YOVO时尚街区交通非常便利,30多条公交路线交汇于此。而城市轻轨1、2号线做为在项目西侧设立重要换乘通道,8月24日都市晨报中曹新平市长公布,地铁规划建设年限调整为2011年至2018年,其中,1、号线在2016年即可建成,放射型交通直达徐州各区域,同时可以引入大量的消费群体汇入YOVO时尚街区。

2、景观丰富: YOVO时尚街区地面规划了1.65万平米的城市景观广场,休闲文化广场入口与彭城广场南北呼应,在广场上规划了大面积的公共绿地、喷泉水景。景观设计用心极致,呈围合状分布的树池,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立体绿化空间,根据四季变换,种值不同的树木和花草,五角枫、银杏、国槐、樱花、乐树、悬铃木等珍贵树种。/ 8

3、精英团队设计:YOVO时尚街区聘请精英团队精心打造的特色下沉式音乐喷泉广场近700平米,中心下沉创意广场400余平,设计师以状如神龙的云龙山脉地形图为设计元素,通过夸张现代的表现手法,将期运用于广场铺地和景墙之上,广场水系环绕,如游龙戏水。豪华公共空间为您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目的为了大量客流导入和公共娱乐的活动功能。地下分四层建设,负一、二层7000余平的大型时尚商业街区,地下双层停车场,共有停车位370个,采用全智能电子管理系统。

4、高品质配套:YOVO时尚街区,高标准定位电梯选用19部上海三菱电梯,其中15部手扶电梯,4部垂直电梯。为了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选用美国开利空调,开利1902年,发明了第一套科学空调系统。开利公司1915年在纽约成立。开利的产品生产遍布全球六大洲。2010年,开利销售额达到114亿美元,位居行业领先。

5、业态多样:YOVO时尚街区以时尚为主导,内设潮流服饰、流行鞋帽、时尚饰品、休闲美甲、特色餐饮、个性互动等经营品类。其中负一层分为梦幻品牌区、缤纷潮流区、个性精品区;负二层加设时尚百货区、魅力美甲区以及浪漫餐饮区。

6、个性街区:YOVO时尚街区特有的分街分区设计,各有别样异国风格,以时尚服饰、美食餐饮、美甲美容、个性品牌百货为主要经营业态,整个街区划分为五大区域,这些区域将从装修风格上进行视觉区分各具特色。

7、投资潜力:YOVO时尚街区以东京〃涩谷流行区为定位蓝本,以快速、潮流消费为主导,为年轻、主流、向上、具有敏感潮流触角的力量人群打造的时尚殿堂。小店铺、大街区,统一规划,全开放商业体格局,通过鲜明的街区动线/ 8

引导形成内部功能互补、客源互动的链式消费。4-30㎡主流小面积单铺,铺铺沿路,街街生金,有效控制总价,降低投资门槛。

8、专业管理:YOVO时尚街区采取单铺销售、统一物业管理的运营方式,聘请专业物管公司,量身定制标准化、个性化的高规格管理服务,从卖场环境、消费氛围等进行统一的建议和管理,从而带动整体商业的活跃度,为广大业主提供更高质量的商业投资回报前景。不管您是投资、自营、出租,操作都十分之灵活。总价低、回报率高,正是YOVO时尚街区的产权商铺的独有优势。客户:你们地下商场是否与周边地下商业相连

顾问:YOVO时尚街区一期正在在西北角办理与时尚大道相通的入口事宜,未来我们中央国际项目与时尚大道、地铁入口、苏宁广场、力宝城、三期地块(现中央百大广场处)互通相连。

客户:你们电方面怎么保证的

顾问:我们YOVO时尚街区整体双回路电源切换,电压为380V和220V,每平方约100瓦的用电量,户内用户采用电表为一户一表的集中管理,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您的安全、方便的用电。

客户:那有网线吗

顾问:我们YOVO时尚街区整体采用光缆入户(电话、网线、电视通讯系统将由业主自行开通),为您提供便利服务。

客户:你们这里得卖多少钱

顾问:王先生,刚才我为您详细介绍了我们项目,您感受到了YOVO时尚街区与周边同类项目相比的差距,高档次的项目定位、规划设计以人为本时尚前卫,建成后会成为徐州中心商业区的一大亮点,配合后期道路互通后,未来的升/ 8

值潜力也就不言而喻了。目前我们的价格正在拟定中,虽然项目优势非常明显,但我们一定会结合市场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销售价格的。

客户:那有新消息你通知我吧

顾问:好的,王先生我们这里最新情况一定会第一时间通知您的,您能简单帮我填写一下您的信息吗?(双手递送,让客户填写卡客户信息卡)

客户:好的。

顾问:王先生,这份是我们中央国际广场的项目介绍,您带回去给家人看看,也欢迎你下次与您家人一起来。

客户:好的,下次我带我老婆来看看

顾问:王先生,欢迎您再次光临,再见(送客户出门)/ 8

知识点熟记

地铁规划:

1号线(杏山子工业园—安然片区)全长31.9公里,主城区东西向的骨干线路(2011年—2016年)建设区间从杏山子工业园到高速铁路站,形成主城区东西向主轴线。连接老城3个商业中心(彭城广场、人民广场、淮海广场)和2个铁路枢纽(徐州火车站、高铁客运东站)及1个片区中心(坝山片区中心)和沿线重要地区(医疗,教育等)。

2号线(霸王山南侧—李井片区)(2016年—2018年)全长27.3公里,与城市东南发展主轴相对应的骨干线路,线路起点位于老城区鼓楼北部的霸王山南侧,将连接2个市级中心(老城中心和徐州新区中心)、3个公路客运枢纽(客运北站、客运南站、新区客运站)以及市场群、医疗、体育、展览公共服务设施。沿徐州城市南北向主干路中山北路向南,穿过老城区的核心———彭城广场后,沿解放路、迎宾大道通过徐州新区的核心,到达城东片区的组团中心部分,终点位于城东的李井片区。2号线全长27.3公里,地下段10.1公里,高架段17.2公里。

3号线(桃山路附近—二堡附近)全长18公里,其中地下线6.3公里,高架线11.7公里。是主城区南北向的辅助线路。3号线是主城区南北向的辅助线路,线路起点位于金山桥片区的桃山路附近,沿下淀路经徐州火车站后,顺复兴南路到达淮塔东路,然后沿解放南路,北京路到达铜山新区南部地区,终点位于铜山新区的二堡附近。

4号线(桃山路附近—铜山宾馆附近)4号线全长24.3公里,其中地下线3.7 / 8

5公里,高架线20.8公里。4号线为城东南北向的辅助线路,起点位于金山桥片区的桃山路附近,与3号线起点同站台换乘,经坝城北路向南,穿过坝山片区和徐州新区的核心区后向西,沿城市主干路到达铜山新区的西部地区,终点位于铜山宾馆附近。

3、4号线(2021年—2050年)HOPSCA: 城市综合体在国外又称为HOPSCA(豪布斯卡),它是由六种物业形态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而成:

H,HOTEL,酒店,二期东塔楼43-57层拥用国际五星级酒店 O,OFFICE,写字楼,二期东塔楼11-42层甲级写字楼 P,PARK,公园,地面1.4万方的城市景观广场,型成中心公园 S,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二期东塔楼1-5层为高档购物中心 C,convention,CLUB,会所,多功能会所设在二期塔楼内

A,APARTMENT,公寓,二期西塔楼11-65层为豪华公寓

米兰的前卫设计街区 篇6

设计周期间,无论奢侈大牌还是名不见经传的精品小店,都会变化些姿态来迎接这每年一度的盛会。Zona Tortona便是米兰外围展览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大街小巷中都散布着Tortona的标志立牌,像个大型主题乐园,肆无忌惮地在Via Savona、ViaTortona和Via Stendhal等几条路间划定疆界,编织着丰盛的设计网络。光看导览手册上洒在米兰市区的若干小红点,就能想象大大小小的设计展位正如繁星一样,散落在这个城市的不同角落。

游走开始于米兰商业中心的卡地亚橱窗展,中国设计师宋奕君的作品“Cirde”,从众多候选中脱颖而出:概念化的星球轨迹,水波潋滟的气泡飞舞联袂,又扩散开来,三环相扣形成的层层纹理在橱窗玻璃和展示灯光间辉映,已然一副国际奢品橱窗的设计风范。

等到绕出繁华的商业中心,处处散布的Tortnona展点充满着人文关怀和幽默细节。材料极其平常的衣架,将彩色铅笔插在每个衣勾中,每次衣服上下振动,彩色铅笔都会在墙壁留下美丽的痕迹,无意有意留下的色彩胜似彩虹,充满幸福感的小设计令人会心微笑。

误打误撞进入的一个铁艺工坊,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意大利式的精致,精美而古典的手工作坊作品,小小见方中制造出的精致陈设,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赞叹。地域文化影响设计风格,也许只有在米兰的设计周上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储酒柜:厚重大气的笔触制作的不锈钢酒柜,还有像砖砌一样用酒盒拼起的储酒墙,可真是只有欧洲的酒鬼才消受得起啊。

无论是奔走于设计周各个展览,还是悠闲地漫步米兰,我们不时地发现大量的户外家具用品,这大概是因为欧洲人更喜欢户外生活——在广场遛弯、户外就餐、晒太阳、美黑、都戴墨镜却从不打伞,于是可以滤掉雨水的快干沙发成为当地相当受欢迎的户外新品。而防水椅子也有很多出众的设计,无论是自家花园的躺椅还是公共设施的排椅都毫不怠慢。

灯具设计上,材料的取舍和变化成为一个亮点,木棍、铁丝、丝织、纸材……灯具材料的多变于是成为这次展览的一大特色。

小街区 篇7

然而, 南京老城南历史文化街区在近十年间遭到大面积拆除。当地政府声称推行“镶牙式保护”, 即只保留个别古建筑, 而大量拆除所谓“没有保留价值”的房屋, 用于商业开发, 兴建仿古建筑。今年年初,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走访南京安品街后发现, 所谓保留个别古建筑也只是空言, 他对这一“镶牙式保护”作出严厉批评。单霁翔表示,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同于文物建筑的保护, 不能只留下一些孤零零的文物保护单位, 认为它们才是“牙”, 其他的都可以拆掉,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还要保护老民居、原住民及当地的非物质文化, 不能只保护个体的文物建筑。不仅如此, “我在现场看到, 镶上去的多是‘假牙’, ‘真牙’在哪儿呢?”

书生们的“保卫战”

在刚刚过去的十年里, 老城南历史街区一直遭受着被改造的命运。经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等一批文物专家证实, 自2001年以来, 至少有36处区、市、省级文物因旧城改造等被毁。

实际上, 老城南在南京曾是重点保护对象。早在1995年,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1—2010) 的批复》 (后简称《批复》) 中就强调了对老城南的保护。《批复》中提到, 要采取有效措施, 完善和落实12片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地段的各项保护规定, 这12片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地段中, 有5片为城南传统民居。

但对老城南的拆除一直就没有停下, 2006年出现拆除高潮。

对此看不下去的侯仁之、吴良镛、傅熹年、宿白、郑孝燮、徐苹芳、罗哲文、谢辰生等16位国内著名学者上书高层, 吁请停止对南京老城南的拆除, 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拆除工作一度告停。

按照上级指示, 2008年3月,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会议在南京举行, 会上, 两院院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周干峙要求南京“一定要有整体保护的观念”, 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良镛认为“城南地区要重点保护”,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强调“要保持历史遗存的原真性”。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汪永平, 曾参与制定《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先后到城南调查五十多次。“门东已经拆得差不多了, 门西等还剩下1平方公里相对完整的历史街区。现在除去水面和道路, 也就五十多公顷了。这是最后的还能够整体保护的地方了”。

可到了2009年, 对老城南的大规模拆除又由当地政府拉开大幕, 老城南的南捕厅、安品街、门西、门东等历史街区被列入“危旧房改造计划”, 当年春节后大规模拆迁进入高潮。

当时, 88岁高龄、正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谢辰生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不守信用, 简直是胡闹!”

29位专家学者又挺身而出——由他们联合署名的题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告急》的信函, 被分别寄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江苏省委以及南京市委。他们呼吁, “如果不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金陵古城将在几个月内被彻底拆光。”

“镶牙”还是“拔牙?”

2006年底, 在大拆大建遭各方反对之际, 南京市有关部门召集本地专家学者, 让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向大家介绍了“镶牙”式肌理再造的老城南保护模式。

南京市规划局编纂的《南京门东南门老街复兴规划研究》对该模式解释如下:突出街巷格局、空间尺度和城市肌理的保护, 在保护、修缮部分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建筑的同时, 对其余搭建棚屋及不协调的建筑进行“镶牙”式更新。

在城南, 经过“镶牙”式改造的例子已有三个——“南门老街”、南捕厅和内秦淮河后五里改造。“镶牙”式还被写进了《南捕厅街区历史风貌保护与更新详细规划》。该规划提出对南捕厅分三层次保护: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环境协调区。其中, 历史街区在甘熙宅第周围, 确保原汁原味;历史风貌区, 保护一、二类历史建筑, 其他建筑采用以传统风貌的新建筑用插建方式更新。

然而, 这个美好想法, 后来并未实现。

在南捕厅二期和三期改造中, 老建筑几乎被拆除殆尽, 全部原住民被迁走, 前者用于建设大型仿古商业街, 引入绿柳居等几家“老字号”和“爱尔兰酒吧”, 形成游玩、购物、餐饮一条龙的产业链, 后者则用于开发独栋公寓、酒店公寓、花园酒店和总部会所。而在内秦淮历史文化保护区, 有关部门承诺原址保护的生姜巷43号“北货果业公所”, 最后在规划的“保留”名单中删除, 最终被拆成一堆瓦砾。

“老宅全无、住民全无, 剩几个全新的商铺, 还有吃喝玩乐一条龙。”谢辰生叹道, “牙都被拔光了, 谈何镶牙?”其他一些专家也表示, 镶的“牙”跟以前风貌根本不相符, 都是些假牙。

对这种“镶牙式填入、织补肌理”的做法, 有专家指出, “这都是理想中的状态, 但最终这个地块拆平之后怎么开发?政府很难拿出这笔钱, 而开发商又不希望拿到手的地块有零星的文保建筑留在上面, 或对容积率、对开发项目限制太多, 所以到最后, 根本无法落实。”实际上, 据知情人士透露, 南捕厅这块地后来就被政府卖给了一个开发商, 对方提出:净地出让。

面对种种质疑, 赵辰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镶牙”式的尝试“就如同写一篇文章, 从立论本身就是商榷的, 即使立论成立, 整个如何写下去的每一步都是值得商榷的”。

有人反驳:哪有随便拿历史街区做试验的道理, 文物拆掉了, 拿什么弥补?

而作为该规划的主持人, 赵辰否认自己是镶牙说的提出者。他说:“我就是打死了, 十八般武艺都用尽了, 也就是一个建议者, 不是决策者。规划只是规划。城市是各种利益的集合体, 我们的工作是做协调, 既要保护, 又要发展, 这个事情非常难做。”

“整体保护”走弯路

“镶牙”模式要不得, 那么该怎么保护老城南历史街区?专家们有一个共识:名城的整体保护就是要落实到各个历史街区的保护, 对南京而言, “整体”就是“街区”, “街区”就是“整体”。

这个共识也体现在2008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该条例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应当整体保护”。整体保护意味着包括传统民居、民国建筑、历史街区、地下文物、城市肌理在内的一切历史遗存都应当保留下来。

去年3月18日,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草案) 》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杨永泉和吴小铁、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姚远5位专家联名向南京市法制办递交了建议书, 表示《条例》 (草案) 出炉令人鼓舞, 但其中老城的“保护区”划得太小令人担忧, 他们希望对老城实施整体保护。“不久前应邀参加该市法制办的保护条例专家咨询会时拿到的文本上明明写有‘历史文化名城应当整体保护’的字样, 刚过了一个星期, 怎么反倒又不提整体保护了?”薛冰质疑道:根据制订中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1.186平方公里, 历史风貌区2.489平方公里, 共3.675平方公里, 占老城面积7%, 如果单算历史文化街区, 只占老城面积的2%, 如果除去其中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面积, 恐怕老城面积的1%都没有。如果一座城市99%的面积都不配作历史文化街区, 这个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吗?

去年8月, 南京市规划局、市法制办、市文物局等部门参与起草的新《条例》获得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新《条例》在总则第三条确定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保护原则。

而《条例》转变为具体的规划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年底, 根据新《条例》“整体保护”的规定, 老城南规划提出“小规模”、“逐院式”、“全谱式”地以院落为单位, 渐进地进行恢复保护。

今年初, 对前几年被拆掉的街区进行的恢复工程终于开始。门东、门西等片区本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唯一存留下来的同时保留有古街区和古城墙的地段, 却在2006年被拆除殆尽。如今, 南京市正在依据1937年地籍图、1951年地界图等鼎盛时期院落边界记录资料, 对这些被毁街区按照原来肌理进行重建, 有些地方甚至要一个院落一个院落再现出来。已经消失的膺福街、大井巷、小井巷等七八条老街巷的名字, 也将随着道路的重现, 得以恢复。

小街区 篇8

澳门望德堂坊街区俗称“疯堂区”, 过去称进教围, 位于澳门半岛中部、望德堂区西南。坊内以前有一麻疯病院, 故有“疯堂区”之称, 后来许多华人在此坊加入教会, 故又有进教围称号, 宗教色彩浓烈, 至近代此况才消逝。望德堂坊街区包括的街道有疯堂斜巷、美珊枝街、疯堂中斜巷、疯堂围、疯堂里、圣美基街、马忌士街、圣禄杞街、疯堂新街、圣母堂前地与和隆街 (如图3、4) 。1984年整个坊区被列入政府重点保护文化财产之一, 分别在1987年和2002年被翻修两次, 以往曾有多个政府部门曾以这些平房作为办事处, 如反贪公署、环境委员会等, 如今则有澳门社会保障基金和澳门社会工作局在该区设总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 坊内也开始兴起艺术文化事业, 更有协会关注坊内的创意产业。这里是澳门典型的以创意产业为导向的特色街区。

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有过这样的阐述:“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环境存在着差异和联系, 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 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当具体的人融入被创建的可见的环境中时, 每一幢建筑, 每一棵树, 每一个招牌, 甚至是道路的宽窄, 指示牌的多少都会传递此时此地环境的信息, 这种信息最终经过所见者的意识而变得有实际意义。而环境意象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从城市的几何空间出发, 研究非常具体的环境元素如何在人们的意识中留下印记。所以从环境意象角度解读特色街区建设, 主要是从环境元素的可读性、营造意象、结构与个性、可意向性进行理解。

一、望德堂坊街区的可读性——空间构成

在环境意象中, 可读性是指构成空间的元素十分清晰。意思是人们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这个空间中, 并且空间中的元素有很高的辨识度, 从而使人们走在其中不会迷失方向。处在三维空间中的人, 要确定自己的地理位置就必须知道自己的坐标位置, 在一个街区环境中坐标位置是由具体的街道、建筑等物体来确定的。再进一步分析, 如果要从街区的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 有时还要有时间维度的介入才可以。而一般而言, 人们通常都会从空间构成的角度去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 这就要求街区必须有一定的可读性, 空间元素必须清晰。

从空间构成的角度看, 望德堂坊街区在澳门半岛的中心区域, 毗邻东望洋山又与澳门著名的标志性景点大三巴距离不远, 被大炮台山镜湖马路、水坑尾、荷兰园大马路与西坟马路所包围, 区域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设施齐备, 从望德堂坊街区出发, 不管向哪个方向都能到达澳门半岛上其他著名的街区或者景点 (如图5、6) 。而在澳门半岛上分布着22座建筑和相邻的8块前地 (前地是指建筑前面的空地或广场) 组成的澳门历史城区, 并且正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是中国第31处世界文化遗产。在这样的地理空间中要发展一个有自己特色的街区, 本身就有其重大意义, 但也有一定的难度。仔细观察地图, 可看到望德堂坊街区在望德堂区的西南部, 望德堂区在澳门半岛的中西部位置。所以从地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望德堂坊街区就在整个澳门半岛的中心位置。作为澳门七大区中最小的一个, 望德堂区是以贾伯乐提督街、美副将大马路、海边马路以及东望洋斜巷为边界的。在区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望德圣母堂, 这也是望德堂区和望德堂坊名字的由来。

任何街区的管理者以及居住其中的居民, 都无法要求进入这里的游客先去了解街区的历史和在整个大环境中的地理位置。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对整个街区的认识是从街区中具体的建筑风格、道路规划、指示系统、环境绿化等事物上获得的。具体而言就是整个街区应更具可读性, 整个街区的风格不要有太多的模糊性, 其中核心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是整个街区的建筑风格必须要有比较明确的方向性, 能够容易让具有一般常识的人认识这是某种风格或者某种风格倾向。在望德堂坊街区中, 我们能够辨识出典型的南欧风格的葡式建筑, 尽管其中也有很多的中式风格的体现,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解读它的风格特点。二是要求街区中的指示系统必须严格遵守统一标准与风格, 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多样性而让指示系统出现不一致。这是街区功能完整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在望德堂坊街区中, 这种指示系统不仅仅是确定地理位置, 而是代表望德堂区, 甚至是整个澳门城市规划的一种风格, 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部分。

二、望德堂坊街区的意象营造——公众印象

居住在一个街区中的人, 或是来这个街区旅游、购物、访问的其他地区的人, 都是这个街区中的观察者与体验者, 而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环境的一部分, 都会对街区环境做出自己的判断与理解。如果把人群进行细分, 比如按照年龄、职业、性格、性别等进行分组, 那么每一组人群的印象都将趋于相同, 这就是公众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 要想得到鲜明的公众印象就必须得重视街区意象营造。望德堂坊街区给人的公众印象或许从它的典型历史建筑中可窥见一、二。

如果望德堂坊街区以疯堂斜巷作为主轴, 望德圣母堂、仁慈堂婆仔屋为两个支撑点, 就可将整个街区内的风格勾勒出来。疯堂斜巷巷子的两旁伫立了许多黄白色、黄褐色交接的葡萄牙建筑, 美丽的房子、石头小路, 很有欧洲山城小镇的气氛。其建筑风格受葡萄牙式的南欧风格影响甚深, 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岭南风格建筑。而整个望德堂坊街区的建筑都是类似的风格, 自19世纪末坊区重建至1930年这段时间, 坊内建有多栋两层高的楼房, 并形成巧妙的长方形街道区, 部分在1970年代后拆建, 但至今仍有一些留存, 主要集中在疯堂中斜巷以北。经历两次翻修后, 这些旧楼房的外墙都呈现红色与黄色, 装裱成了20世纪20年代特色的市区房屋, 并在路面铺上葡式碎石, 改装欧式街灯, 发展成了特色旅游景点 (如图7、8) 。

隶属于天主教会的望德圣母堂是整个街区的核心, 有着400多年的历史, 但现存的望德圣母堂则是100多年前所奠定的规模。望德圣母堂是澳门最早的一间华人教堂, 曾是澳门主教的座堂, 为澳门教区成立后第一座主教座堂。由于昔日在教堂后侧曾设有麻疯院, 故有人将此教堂称作疯堂庙。每逢新任主教到澳门就职, 必先到望德圣母堂领取法杖, 以行使其权责。现在望德圣母堂前还存有一个镌刻着“望德十字架, 1637年立”的拉丁文的石制十字架 (如图9、10) 。因此, 可见望德圣母堂在澳门天主教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通过望德圣母堂的发展历史, 可以了解整个望德堂区, 甚至澳门这个城市的发展轨迹。

从典型的建筑与街区可以看出, 望德堂坊街区的整体意象营造就是充满南部欧洲风情的旧街小巷, 并以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为核心。在此基础上, 或许我们就不难理解望德堂坊街区的整体公众印象。而公众印象的确立反过来会不断强化整个街区的功能定位, 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以及文化与创意机构入驻, 这无形的公众印象以螺旋上升的趋势共同促进着街区的不断发展。

三、望德堂坊街区的结构与个性——功能体现

望德堂坊街区的澳门创意产业区于2000年完成, 这并不是一个偶发的行为, 背后有其合理合情的原因。当时澳门整体的经济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 大家都在思考产业的创新以及多元化发展之路。同时在澳门出现了一些有抱负的文化创意人才和团体, 在他们的努力与推动下, 大家发现其实澳门是非常适合进行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城市。最终在政府的推动与支持下, 文化与创意产业成为望德堂坊街区重新规划的最重要的支撑点。

既然在功能设计上要满足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 那么在有形结构上就要配合这一切。在望德堂坊街区中的望德堂和隆街及疯堂斜巷之间的几幢建筑就是澳门演艺学院音乐学校 (如图11) 。这个校址是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的。学校建筑的整体设计参考了地中海小镇的建筑风格, 外墙颜色以黄色及红色为主, 其建筑能融合于望德堂区的整体风格, 在现行文物保护条例及文化局的指引下, 建筑外型及室内构造亦被保留下来, 并加入各种新的元素赋予新的活力, 如学校转角处的入口花园 (如图12) , 在重整复修后, 花园内的栏栅、砖头、金属棚架等元素, 渗透了改造前的建筑味道。

从历史建筑原有的但现在又不需要的功能中脱离出来, 重新进行规划与设计, 也就是从街区的结构上入手塑造新的街区个性, 创造新的功能。在疯堂斜巷中, 将具有百年历史与人文情怀的婆仔屋, 转变成为今天许多游客与文艺青年必去的“仁慈堂婆仔屋”, 这是一种街区功能重新定位的典型尝试。仁慈堂婆仔屋的真正名字叫“贫穷者之家”, 建成时间超过一百年, 属澳门仁慈堂的物业, 位于澳门望德堂疯堂斜巷尽头。二战日本侵华期间, 大量上海葡侨避难来到澳门, 婆仔屋成为专门收容难民和穷人的地方, 之后成为一所女子老人院。住在里面的都是年老的婆婆, 附近的街坊便叫其作“婆仔屋”。毫无疑问, 正是承载了如此厚重的历史“, 仁慈堂婆仔屋”才能历久弥新地焕发着自己的魅力。仁慈堂婆仔屋艺术空间现有面积约1300平方米, 包括两幢隔着院子对望的古老葡式二层建筑物, 共有32个大小约16平方米的房间, 这些房间现在被用作进行展览及不同的艺术工作室, 包括染布坊、儿童艺术游玩室、陶艺工作室等, 定期举办包括儿童和成人都可参与的各种不同的艺术活动, 而婆仔书房及婆仔音乐室则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书刊杂志和另类音乐CD供人收藏。

同样位于疯堂斜巷10号的“疯堂十号创意园”是从民宅辗转而来, 主要是提供艺术展示场地与平台, 旨在支持澳门发展艺术和文创事业, 尤其支持年轻艺术家及新成立的艺团。创意园区设有两个展览厅和10间小型展室, 并设有艺术教室、图书室及表演区, 每一位创作者可以免费使用展室16个工作日左右。功能定位为为一些有志于艺术创作的新人提供舞台, 已经有很多的澳门年轻人从这里走上了文艺创作之路。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创意园区的功能定位是正确的。来到这里会看到鹅黄的阳台、墨绿的百叶门窗, 室内的壁炉、石柱、旋转楼梯营造出的艺术意味。而老房子发散出的古典气息, 处处保留着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原貌, 使得这里的环境气氛与现实功能也显得非常契合。

在望德堂坊街区中, 除了这些已有的并且已经获得认可的文化创意场所之外, 在整个区域也有很多其他的可供创意人才发挥自己才华的机构。这在功能的设计上是完全按照最初的设定来操作的, 而这也就是望德堂坊街区展现给世人的个性所在。

四、望德堂坊街区的可意象性——大众感知

在街区的物质环境中, 有形物体中蕴含的对于任何观察者都很有可能唤起强烈意象的特性, 就是“可意象性”的含义。形状、颜色或者布局都有助于创造个性生动、结构鲜明、高度实用的环境意象, 这也可以称为“可读性”, 或是更高意义上的“可见性”, 物体不只是被看见, 而且是强烈、清晰地被感知。从这一特殊意义上讲, 一个高度可意象的城市 (外显的、可读或是可见的) 应该看起来适宜、独特而不寻常, 应该能够吸引视觉与听觉的注意和参与。

整个望德堂坊街区位于澳门本岛的中心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无论从哪个方向出发都能比较方便的到达澳门本岛不同的著名地点。距离大炮台, 即澳门博物馆近200米, 距离大三巴牌坊约400米, 距离市中心议事亭前地约400米。这其实给了整个街区一个清晰连贯的地理感知, 让人们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方便地读取它的位置。如果要让整个街区的道路、指示牌、建筑、绿化等都达到一种和谐, 并且能够被人们很容易地感知、读取, 就要在“可意象性”上作出最大的努力“。可意象性的概念并不意味着固定、有限、整体、或是有秩序, 尽管它有可能有时具有这些特征;它也并不意味着清晰、显见、新奇或是平淡。整个环境的构成十分复杂, 表面的意象很容易令人厌烦, 而且只能够指向生活环境的少数几个特征。”

在望德堂坊的街道上, 我们可以看到重新修葺一新、充满异国风情的传统建筑, 这是整个望德堂坊街区中最典型的街道特点, 也是最为吸引游客的表面环境意象 (如图13、14) 。这些漂亮的建筑所承担的功能应该是表面意象性的一个延伸, 只有人们确切地知道这些街区中的创意机构、店铺、政府机构等能够带来什么样精神上或是物质上的收益时, 街区的华美外表与背后的历史典故, 才能体现其最高的价值。这是因为意象的产生是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双向的过程, 通过环境表面的颜色、形状、图案, 重新训练观察者, 让观察者把图解与现实对照起来, 也就是对环境的相关性有了了解, 只有表面的环境意象与深层次的功能之间建立顺畅的相互联系, 才能给深处其中的人带来完整的体验和强烈细腻的感知。

五、望德堂坊街区的未来发展——渐进提升

从望德堂坊街区整体的规划、设计、维护、发展来分析, 现有的状况是比较符合澳门未来发展方向的。任何具有一定历史人文价值的旧街老巷, 重新进行活化与开发都是一个螺旋式的渐进提升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澳门这样一个各方利益均衡, 法律法规健全, 私有财产保护十分严苛的地区, 对街道建筑等进行重新活化的每一步都要十分小心, 经过严格的论证后才能付诸实施。在环境意象的形成中, 人们在头脑中对外部环境进行归纳而形成图像, 这种图像一旦与心理预期不符或严重背离, 要想再纠正过来就十分困难。再者环境意象的形成会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对于望德堂坊街区的每一次外部环境的改动, 以及内核功能的改变都要照顾到最大人群的利益与感受, 只能渐进提升而不能盲目冒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这种提升。

首先要激发文化与创意产业的推动者、从业者打破一个所谓的“圈子”的束缚, 把自己活力与创意的触角延伸到街区的每一个角落, 慢慢地把文化、创意活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这是在街区中发展文化与创意产业必须要做到的事情。也是因为在望德堂坊街区中并不是所有的建筑以及机构都是为文化与创意产业而存在的, 到目前为止在这一区域中还有大量的民宅和一些商铺, 所以无法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去扶持文化与创意产业, 必须得考虑生活在整个街区中的居民和其他从业者的利益。只有获得当地居民的认可, 才能长期发展不断积累 (图15、16) 。

其次借鉴澳门域外特色街区的成功案例, 尤其是在发展文化与创意产业上比较成功的一些案例。所谓借鉴并不是原样照抄, 毕竟每个地区的文化、风俗、法规都是有所不同的, 而在发展中保留自己的特色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更进一步就是“走出去, 引进来”, 把澳门自己的优秀创意人才、产品推荐出去, 也要把其他地区的相关人才、产品引进来, 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最后是政府相关机构在法律法规制定、启动资金援助上要有一定作为;同时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上也要跟上。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的初期, 面对的是市场前景不明朗, 人才聚集周期长等一些问题, 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政府和教育机构的支持。目前在望德堂坊街区中有一些创意设计机构是澳门政府相关部门在资助, 并且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而是以推荐和培养优秀的创意人才为目标。这一做法是非常值得肯定与鼓励的。

无论以何种视角观察目前望德堂坊街区的发展, 其将来的前景肯定是乐观的。环境意象的营造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街区的空间构成所涉及到的城市规划、环境治理要透过时间的积累与验证, 谨慎地进行一系列的规划才行;公众印象是环境意象的结果, 需要不断地进行维护与发展才可与时俱进;街区的功能是环境意象具体化的重要保证, 也是当地居民有意愿参与进来的主要考虑;大众感知是整个街区的地理空间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深刻烙印。以望德堂街区为舞台, 以文化与创意产业为主体, 不同的环境意象元素在不断的碰撞与磨合中, 才能演化出街区成长的华丽乐章。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着.城市意象[M].方益萍, 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2]彤军.城市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2) :81-84.

[3]单雯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街区制 篇9

从拆除观念之“墙”开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后, “推广街区制, 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城市减灾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金磊表示:“‘街区制’是一种城市管理的更新, 是解决宽马路、大街区‘城市病’的策略之一。”逐步拆除“围墙”, 打破小区间的“围城”, 重在拆除人们心中的观念之“墙”。

“街区制”并非高深的概念, 也不能说是舶来品。居民住宅临街而建, 古已有之, 中外皆然。但是, 我国30多年的高速城市化使街区发生了变化, 城市中已难寻开放空间, 小区封闭式的“围墙”管理几乎成为唯一选择。

封闭与开放, 并非完全取决于实体的墙, 而是重在城市管理是否有社会化综合治理良策。金磊认为, “街区制”不仅要符合现代居住模式, 还要体现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征与习俗, 具备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合理的用地配置、安全舒适的开放空间、连续开放的绿色环境, 更要满足住区邻里空间回归城市的诉求。在多数发达国家, 城市住区的开放性使之早已告别“睡城”, 成为充满活力的开放社会。

有人质疑, 无围墙“街区制”安全吗?金磊提出, 无论是不再建新小区围墙, 还是逐步拆除旧有小区及大院围墙, 都不可“一刀切”, 都要以调查研究为先。

对城市管理者及城市公众而言, “街区制”是城市空间精细化治理的良策。面对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 面对城市“窄马路、密路网”的规划新需求, 面对破墙通路等规划整治的策略, 金磊提出建议:借“街区制”建设之机, 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系统研究城市交通各类拥堵的真正“症结”, 万不可将解决拥堵方案仅仅寄托在“拆围墙”上;要更科学描摹城市家园的未来, 人性化的规划不仅要安放我们的生活, 更要创造关涉“心灵”的栖息地;要逐步拆除“围墙”, 打破小区间的“围城”, 使“街区制”建设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顾及民众合法权益。

北京Beijing

北京在西城区试点“拆墙”5米宽小巷拓成18米

“打开”街区、加密城市路网的试点, 已经在北京启动。近日从北京市规划委获悉, 在西城区三里河区域中, 一条处在建筑物、大单位夹缝中的5米宽便道, 将拓宽成为城市支路。北京市规划委近日已经启动公示。这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后, 北京发布的首个试点项目。

凌乱的架空线、灰突突的电线杆、各种高矮不一的招牌, 使三里河南二巷看上去和20世纪90年代遍布城市的任何一条小巷差不多。西城区三里河一直都是部委聚集、道路路网密度偏低的地区。西城区政府也一直在为该区域的交通问题发愁。这次将小巷提升成市政路, 是为了改善三里河南横街与月坛南街之间的通行条件, 与三里河南横街、月坛南街形成较为完整的道路循环系统, 缓解周边居民交通出行难题。

北京市规划委计划将这条现状为长220米、宽5米的小巷拓宽为18米的规划道路, 将其原综合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及基础教育用地的性质调整为道路用地。

根据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这次的规划调整正在进行公示, 听取公众意见, 公示期限不少于30日。如果公示通过, 该项目有望在近期启动实施, 为这个较为拥堵的街区疏通“血管”。

长沙changsha

长沙政府自拆围墙建公园致力打造“千园之城”

从2015年4月起, 长沙市全面开启“拆围透绿”工作, 要求区县政府自拆围墙还绿于民, 并完善相关便民设施, 将机关大院变成市民休闲的社区公园。围墙被拆除后, 长沙县委政府机关大院与一街之隔的“星沙文化广场”, 成为该县最大群众休闲广场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 长沙市还通过拆除公共场所及闲置用地的围墙, 以及采取铁腕手段拆除大量违章建筑等举措, 大幅增加城乡绿量, 逐步形成绿网体系。“造绿为民、造绿惠民, 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城市绿化公共福利。”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说, 要通过修路、增绿、添景等方式, 最大限度地把公共空间还给市民群众, 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指数。

自2015年以来, 长沙市打响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拆违控违攻坚战。要求以斩钉截铁地态度、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务求实效的精神, 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实现中心城区1000万平方米违法建筑“一年内基本拆除、两年基本清零”的目标。2016年, 长沙市把“拆违复绿”作为重点, 力争让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

话题街区 篇10

徐立伟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技术等级考核委员会副主任)

造成考级乱象是有一些原因的。从体育舞蹈目前的现状来说, 有一些协会在开展活动时是没有按照合符法律归定的章程和章法来进行的。

这种考级乱象的危害非常大。因为有些协会本身的存在方式就是一种不规范的, 因此它们没有任何的约束性。尤其是对于考级这项活动, 它们考虑到的就仅仅是获取利益这个结果, 从功利的角度出发, 以至于它们可以采取任何的手段去做这个事情, 从来不顾及到社会的效益。实际上, 这对孩子的危害是最大的。孩子们本身很无辜, 学习舞蹈是一种爱好和向往。而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受到了欺骗。当知道真相的时候, 对他们就是一种非常大的危害, 包括对舞蹈的热爱、对舞蹈的认知等各个方面。

在我看来, 目前国家在协会的管理方面, 还没有出台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当然,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先放开, 再出台政策去管控。协会的管控和规范在考级市场上自然会有相应的净化作用。如果每个协会的成立和运作都有一定的要求的话, 那么不管是考级还是比赛都会按照要求来进行, 这对整个考级的市场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协会之间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因此, 这种无序的情况肯定不会长久, 国家的管理管控也不会允许这种无序的情况持续发生。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不是一个行政机构, 它并没有管理和规范整个考级市场的权力。但是,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成立了考级委员会, 出台了很多考级制度和一些非常科学的方法。

首先是把我们自身做好、做正, 形成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一个规范完整的好的制度。这样对市场的引导和影响就会起到很好的带头性和示范性作用。让大家看到, 联合会的考级是在非常规范、非常合法地去做。慢慢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 国家肯定会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 考级市场混乱的现象就会逐渐得到改善。

唐君 (重庆市国际标准舞协会主席, CBDF国际评审、考官)

社会上很多舞蹈机构在考级工作上乱收费, 我觉得这主要是当地的有关部门在管理方面不够规范, 对这方面的舞蹈机构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考级工作, 政府部门在管理方面存在欠缺, 没有组织和规范起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协会就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 根据中国国际国标舞总会的要求, 不断地完善和总结, 把协会的考级尽量规范化, 做到很严谨, 以赢得家长和老师对考级考牌的认可。

做好自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积极做好考级前后的组织工作, 让大家觉得很严谨规范。不管是从填表上, 还是从考级时的现场布置上。其次, 要做好宣传工作。让青少年爱好者认识到, 考级是他们艺术特长水平的简历, 连续考牌对他们坚持学习舞蹈有积极作用, 让他们觉得考级是有价值, 有意义的。再次, 为考级点提供优质的服务。很多老师不清楚考级前后的准备工作, 我们就通过海报的形式制作出来, 并且分发到各个考级点, 方便他们做好考级工作。我们尽量把各项工作做得很细致, 为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减轻了他们负担的同时, 也做到了考级的规范化。最后, 在各个方面严格把关。考级并不是每个人交钱就可以过, 不是为了收费而考级。每一个孩子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要严格把关, 穿什么样的服装, 跳什么样的套路都严格按照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的要求来进行, 做到公平公正, 这样的市场才能非常规范。

面朝大海的幸福街区 篇11

宜业篇:地域优势·成就有激情的高端商务圈

香港中路街道针对企业多、业态丰、结构优的特点,将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作为重点,加快推进国际金融商务核心区建设,强化跟踪服务,搭建招商平台,促进企业交流,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高档商业、时尚餐饮等现代、高端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拥有青岛国际金融中心、数码港、远洋大厦等现代化商务楼宇43座,驻管区企业达8000余家;集聚了海信广场、阳光百货、百丽广场等10余家大型购物中心,是青岛市高端商务楼宇和高档商业聚集区域,服务业比重逐年提升达到90%以上;2012年辖区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到市南区总税收的近三分之一,税收过亿元楼宇达到9座。

宜居篇:绿色生态·造就会呼吸的高尚住宅圈

打造精品楼院,为居民提供舒心居住环境。深入实施楼院整治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反映最强烈的地方,切实解决影响居民民生的根本问题,不断优化提升街区和居民小区的整体环境,积极打造生活舒适、居住适宜、安全稳定的高品质街区。近年来,先后整治楼院50个,受益居民4000户,辖区100余个楼院达标,居民居住和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开展环境整治,为居民提供舒适居住环境。开展楼院植绿活动,栽种各类花木10000余株,增绿补绿1000余平方米,对16000多平方米绿地和1000多米绿化带进行了维护:对脏乱差区域进行集中清理,清运大件垃圾、清理各类小广告:对44栋高层居民楼二次供水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完成一户一表改造905户。漳浦路10号社区小院内,设立了垃圾分类投放试验点,效果显著。

强化平安建设,为居民提供安全居住环境。深入加强平安社区建设,加大技防、物防、人防投入,提高居民楼安全水平。积极化解消防等安全隐患,积极推进解决安全隐患整治,创造了规范和谐的秩序。健全食品安全“一站四员”工作模式,着力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创建安全示范街5条、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店50家、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店30家,创造了“食得放心、购得满意”的食品消费环境。

幸福篇:美好愿景·打造温暖和谐的生活圈

加快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全力推进社区管理、卫生、文化中心建设,丰富载体,创新内容,突出特色,积极打造基层服务品牌,真诚服务群众。街道5个社区达到了1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建立了5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处老年人娱乐室以及40处养老互助点,社区为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积极组建群众性文化队伍,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社区学校、老年大学、科普大学、道德大讲堂等平台开办国学、绘画、书法、养生等20余项课程,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打造“银龄幸福家园”为老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社会养老服务形式,把关爱困难空巢独居老人作为服务重点,整合协调辖区10余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富有社会责任感企事业单位,组建了3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加大扶贫帮困工作力度。累计为管区140户低保户发放救助金112万余元,为35户(人)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大病救助金5.8万余元。办理保障性住房手续160余户,发放廉租补贴15万余元。

小街区 篇12

近年来, 常熟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了整个古城区, 山、水、城一体的总体格局基本保存。与此同时,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在居住生活、交通工具、交往空间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住房体制全面改革后, 作为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房地产业获得了蓬勃发展, 而古城区因为集中了城市主要的商业服务设施、医疗设施、体育设施和质量最好的基础教育设施, 成为房地产开发的关注对象, 这使得古城保护难度越来越大, 对保护力度的加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后, 新一轮的街坊改造工程又全面展开。一些地区的改造对常熟城市风貌的继承和格局的延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整治不同于旧城更新与改造。对历史文化保护区来说, 多数建筑物必须保护, 否则就没有资格成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同时, 还要逐步进行整治, 提高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质量。

南泾堂传统民居保护区位于常熟古城南部, 东至县南街, 西至书院街, 北至县西街, 南至琴川河-祝家河, 是《常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1-2020) 》中确定的古城内3片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区内拥有常熟市内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彩衣堂, 及翁心存故居、唐氏宅园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 街区空间格局和整体风貌完整, 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本人有幸参与了南泾堂传统民居保护片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并针对该片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观点:

一、发现的问题与整治的办法

在实地勘察中发现改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1.文物古迹保护亟待加强;2.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3.传统民居老化严重;4.建筑风貌不尽协调。

对此, 对现状建筑的保护与整治可以有以下建议和办法:

1. 保护——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和保护建筑, 保持原样, 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对个别构件加以更换和修缮, 修旧如故, 以存其真。

2.改善——针对一般历史建筑。原有建筑结构不动, 局部修缮改造, 在保护其建筑的格局和风貌、治理外部环境、修旧如故的同时, 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 配备市政设施,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保留——针对与传统风貌无冲突的一般建筑, 建筑质量较好的予以保留。

4.整饰——针对与传统风貌有一定冲突, 建筑质量尚好, 但因历史原因又难以马上拆除的建筑, 可暂时保留, 对外观加以整修改造, 包括降层、平改坡、改变外饰面、更换机平瓦等。

5.重建——针对与传统风貌冲突较大和建筑质量极差的建筑, 按设计需要拆除后重建与传统风貌协调的建筑。

6.拆除——针对与传统风貌冲突较大、建筑质量极差和临时搭建的建筑, 采取拆除后建绿地和公共空间的措施。

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的统计, 有助于检验保护规划是否遵循“重点保护、普遍改善、合理保留、局部改造”的街区保护与整治方针。对历史街区而言, 绝大多数历史建筑是需要改善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历史街区的完整性、真实性。因此, 在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的统计中, 需保护和改善的建筑总量应保持在60%左右, 这个总量是在历史街区保护区内控制的, 所以保护区的划定宜小不宜大。

街区外建筑在建筑高度、体量、形式、界面、材料等方面要严格遵守古城风貌保护的要求, 不影响街区主要街巷的景观视廊。一方面重要街巷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建筑物构成了反映街区历史风貌的主要街景, 需要重点整治。规划确定需要进行立面整治的保护街巷为:南市里、南泾堂、午桥弄。另一方面规划将沿街建筑立面分解为屋面、墙体、门、窗及其他建筑细部, 根据现状保存程度分别进行修缮、修复、整修或改造。

二、街区内文物保护片区的保护规划

对于文物保护片区的规划原则如下:

1.保护原则──保护代表常熟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重要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街巷尺度、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等, 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环境, 维持保护区的历史风貌。

2.发展原则──贯彻历史城市和街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挥传统的历史文化环境在现阶段的积极现实意义, 同时重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

3.效益原则──充分利用历史的物质和人文资源, 发展文化与旅游事业, 兼顾经济收益, 实现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效益的统一发展。

本着以上规划原则分列出了两个保护片区, 其一街区内文物保护单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文物保护单位指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予以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 一处:彩衣堂,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翁心存故居、唐氏宅园、永忍堂张宅、庞洪文宅、赵宅雕花小厅。2003年10月新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午桥弄42号、小榆树头10号、南泾堂24号、草荡13号。 (见表)

其二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两类, 一是建于1911年以前, 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民居、寺庙、祠堂、义庄、会馆、牌坊、桥梁、驳岸、城墙、古井等建筑物、构筑物;二是建于1949年以前, 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优秀建筑和名人故居。

划定原则应尽可能地包含街区内的“保存着历史信息的遗存”, 以及载有真实历史信息的传统建构筑物, 这是街区历史文化价值的核心体现区域;这一原则确保了街区视觉景观的连续性, 以形成“较完整的历史风貌”保护区。

三、历史街区其它建筑的修缮整治规划

因为重要街巷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建筑物构成了反映街区历史风貌的主要街景, 需要重点整治, 所以规划将沿街建筑立面分解为屋面、墙体、门、窗及其他建筑细部, 根据现状保存程度分别进行修缮、修复、整修或改造, 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标准与措施。

(一) 门窗类

1.对于风貌很好, 即具有地方传统特色、传统构件及典型细部装饰, 采用地方传统材料, 符合风貌保护要求, 且质量均很好或较好。

措施:完全保存或仅略加修缮, 并进行日常维护及定时修理。

2. 风貌尚好, 即具有传统尺度、比例、材料和色彩, 保留有一定的传统构件和细部痕迹, 符合风貌保护要求;或其风貌很好但质量一般或较差, 如结构松动、表面破损、色彩脱落, 局部被破坏等。

措施:可以按照保护要求, 保留框架, 加固结构, 补刷油漆、修补破旧部分。

3. 风貌尚好、但质量较差, 如构件损坏很严重, 几乎不能再使用的。

措施:应考虑整体风貌协调要求, 根据现存框架、构件痕迹, 尽量进行原样修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按风貌要求, 重新设计。

4.如果门窗风貌一般, 即其形式、材料、色彩等做了较大的改变, 已不具有地方传统特征, 不能体现地方传统特色, 但由于其质量比较好, 位于非重点地段、部位, 对建筑立面及周围环境风貌影响较小的。

措施:应近期保留暂不拆除, 或进行局部整饬, 使之与传统风貌协调;远期可考虑改造或更新。

5.风貌较差, 即其形式、材料、色彩已被任意改动, 不具有地方传统特征, 完全不符合风貌要求, 且位于重点保护地段, 严重影响建筑立面形式和周围环境风貌的。

措施:要予以拆除, 按照风貌保护协调要求, 重新进行设计。

(二) 墙体类

1.具有地方传统特色、传统构件及典型细部, 立面线条、线脚、花饰等装饰细部丰富, 能很好地体现建筑原有风貌和反映地方传统特色, 且质量保存较好, 符合风貌保护要求的。

措施:要完全保存或仅略加修缮, 并进行日常维护及定时修理。

2.若墙体风貌尚好, 即具有一定的地方传统特色、构件及细部, 符合风貌保护要求的, 但质量稍差, 墙体部分破损, 或局部已被改动, 表面粉刷层、色彩脱落, 结构松动等。

措施:应将其框架不动, 结构进行加固;按照风貌保护要求, 尽量按原样修缮破旧部分, 补刷油漆、涂料。

3.风貌尚好或一般, 但墙体质量很差, 破坏十分严重, 如墙体倾斜、出现裂缝、部分被拆除更改等。

措施:考虑整体风貌协调要求, 保留结构框架, 并根据现存构件细部痕迹尽量进行原样修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按风貌要求, 重新设计。

4. 对于风貌一般、墙体形式、材料、色彩等已被重修改动, 不具有地方传统特征, 不能体现地方传统特色, 但由于其建造时间较近, 质量比较好, 且位于非重点地段、对周围环境风貌影响较小的墙体。

措施:近期保留暂不拆除, 或进行局部整饬, 增加立面装饰, 使之协调;远期可考虑改造或更新。

5. 风貌较差, 即其形式、材料、色彩不具有地方传统特征, 完全不符合风貌要求, 且位于重点保护地段, 严重影响周围环境风貌的墙体。

措施:拆除, 按照风貌保护协调要求, 对墙体重新进行设计。

(三) 屋顶类 (包括女儿墙、檐口)

1.保存较好, 具有传统及地方特色的坡屋顶及檐口、女儿墙及其它类型的符合风貌保护要求的屋顶。

措施:应完全保存或仅略加修缮, 并进行日常维护及定时修理。

2.具有传统或地方特色的屋顶, 但已有部分破损, 如少量瓦片松散、檐口局部破损, 部分构件损坏等。

措施:应框架不动, 结构进行加固;按照风貌保护要求, 尽量按原样修缮破旧部分。

3.屋顶破坏严重几乎不能利用, 如檐口、屋脊大部分破损, 屋面陷漏, 结构松散。

措施:要考虑整体风貌协调要求, 保留结构框架、并根据现存构件细部痕迹, 尽量进行原样修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按风貌要求, 重新设计。

4.风貌一般的现代结构屋顶 (如平屋顶) , 不具有地方传统特征, 不能体现地方传统特色, 但由于其建造时间较近, 质量比较好, 且位于非重点地段、对周围环境风貌影响较小。

措施:可以近期保留, 或进行局部整饬协调。远期可考虑改造或更新。

5. 风貌一般、质量较差、损坏严重难以使用的屋顶, 或严重影响风貌的现代结构屋顶。

措施:要拆除, 按照风貌保护协调要求, 对屋顶重新进行设计。

历史街区的保护区别于一般街坊的改造, 要保护好街区整体历史环境及风貌, 不仅包括街区内现存的空间格局、街道水系、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物质文化遗存, 还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传统工艺、传统产业、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存。

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讲过:“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保护之间, 不是相互割裂, 更不是相互对立的, 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是公益性行为, 而非开发性行为。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世界性的、全人类所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治的同时要着重改善居住生活设施,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历史街区规划不是保护的结束, 而是引导街区向着永续发展的开始。历史街区的保护是长期而艰难的, 我们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托管者, 现在我们没有能力办的事, 我们的后代或许有更多的智慧可以解决。

摘要:“城市现代化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创新与保护之间, 不是相互割裂, 更不是相互对立的, 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是公益性行为, 而非开发性行为, 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世界性的、全人类所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当然, 对保护区保护整治的同时要着重改善居住生活设施,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春侠.城市跨河形态与设计——旧城改造非常视角丛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郭湘闽.走向多元平衡:制度视角下我国旧城更新传统规划机制的变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平滑启动下一篇:文化偏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