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化疗药物

2024-08-22

纳米化疗药物(共8篇)

纳米化疗药物 篇1

最近, 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ACS Bio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上的研究论文中, 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新方法用以开发潜在的纳米癌症疗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水凝胶薄层沉积在纳米壳表面, 而这种纳米颗粒仅有100纳米厚, 其可以吸收红外线并且产生热量, 当其加热时特殊的水凝胶就会失去水分, 释放诸如糖类等分子。

文章中研究者将水凝胶沉积于作用肿瘤的纳米壳上, 并且以化疗药物涂层覆盖, Jennifer West教授说道, 我们的思路是将破坏肿瘤的热疗法同局部药物运输相结合, 这种组合拳或是最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 研究表明许多化疗药物都可以有效作用于发热的组织上, 因此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或许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目前光热疗法已经应用于临床试验中进行多种癌症的治疗, 纳米壳可以吸收近红外线, 近红外线就可以无损伤性地穿过水和组织, 然而纳米壳可以快速加热足以杀灭细胞, 但其仅会在光照射的地方才会发挥作用。除了精准地靶向作用机体的特殊部位外, 这种疗法还会促进纳米壳在肿瘤内部积累发挥作用。

这项研究中, 研究人员用特殊的化疗药物覆盖纳米壳, 同时在实验室条件下将其运输至肿瘤细胞中, 随后疗法就会按照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即纳米壳开始加热, 在释放药物的同时破坏大多数的癌细胞;当然完全清除所有的癌变细胞非常重要, 因为任何单一癌细胞的逃脱都有可能引发致死性的癌转移。

下一步研究者将利用活体动物来进行新型疗法的试验, 当然研究者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进行人类临床试验。

地址: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71262.html

纳米化疗药物 篇2

发表者:曾辉 8822人已访问

外敷

冷敷:冰袋24h 最长3天 药物湿敷:氢考

MgSO4 2-4%NaHCO3 中药湿敷:金黄散

六神丸+蜂蜜

长春瑞滨出现渗漏的处理

1在注药过程中,当病人感觉注射部位疼痛并加剧时,既使回血良好亦要停止注药,换用预先备好的生理盐水冲管后另行穿刺。一旦发现局部肿胀出现渗漏时,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按以下程序处理。

①回吸,利用原针头接一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皮管内及皮下水疱液吸出。②解毒剂局部环封,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ml无菌空针抽取解毒剂,做局部皮下环形封闭,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外缘向内做多点注射,常用的方法为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00mg局部封闭,每日一次,连续三天。③外敷:宜局部冷敷,一般使用24小时,最长可用至三天。也可先冰敷6-24小时后再冷敷。必要时也可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但严禁热敷。④渗漏24小时后,可适情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仪等,可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等作用。经上述处理无效,渗漏部位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形成溃疡时,我科应用自己配制的脐血血浆加地卡因外涂溃疡局部,每日三次,并配合外科换药,直至痊愈,1-3个月内皆能完全恢复。对于渗入皮下范围大或合并感染者,要加用抗生素治疗。功能锻炼:渗漏发生后引起的疼痛往往使患者不敢活动患肢,时间一长,可引起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应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等动作。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长春瑞滨渗漏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长春瑞滨化疗局部渗漏的可能原因 药物自身的因素,长春瑞滨属碱性药物,可使血管内二氧化碳蓄积,血管内压升高,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致使药物渗漏皮下。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老年人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肢血管阻力增加。操作因素,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出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等。患者因素,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尖滑脱等。长春瑞滨渗漏的预防 合理选择血管,计划使用、有效保护静脉

异长春花碱为发疱性、刺激性化疗药物,不宜选手足背小血管,因细小静脉壁薄耐受性差,易造成不可逆损害,同时还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等关键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我们选择注射部位的原则为:①首先动员患者行中心静脉插管或皮下埋置静脉泵给药。②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其次为手背、手腕、肘窝。③尽可能不采用下肢静脉注药,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血流速度较慢,但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患者例外。④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⑤根据化疗方案计算静脉使用次数,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宜从远端向近端,交替使用大静脉,应使化疗造成的损伤有一定修复时间。⑥尽量保留两条静脉留作它用,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此点对长期化疗的病人尤其重要。提高专业技术,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操作技巧

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穿刺水平及稳定的心理素质,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每次失败的穿刺,必会造成静脉不必要的损害。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须经专业训练,掌握好化疗药物的特性,有高度的责任心,未取得护士执照者不能进行操作;对异长春花碱首次使用时,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为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要熟练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如穿刺失败,不能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在注入异长春花碱前,要对使用血管进行正确判断,如血管部位、回血情况、静脉是否通畅等。注药结束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正确掌握药物的给药方法、浓度、输入速度,合理使用药物。

首先要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性能、颜色、使用特点、对血管的刺激程度、及最佳给药途径,严格按医嘱给药。正确给药方法: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应先注入生理盐水确认有回血,无渗漏后再注入化疗药,输注期间应密切观察回血情况,局部有无疼痛等,注入后用等渗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注入。药物浓度不宜过高,给药速度不宜过快,20ml药液至少需3min以上,或者用每分钟5ml的速度注入,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出现损害。4 加强患者配合

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特别是初次应用该药时,当班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消除恐惧感。异长春花碱推注时,要减少患者活动,并告知患者如有异常感觉,如局部疼痛肿胀等,应及时报告注药护士。= 阿霉素

外渗处理: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或地塞米松5㎎。50~200mg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纳,1%氢化可的松霜局部静注,外敷 减少炎症

8.4%碳酸氢钠5ml+地塞米松4mg 局部静注,渗漏部位多处皮下注射减少药物与DNA结合

渗漏24小时后,可考虑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仪等,可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等作用。如渗漏部位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溃疡形成,说明局部已坏死,应将局部坏死组织广泛切除,进行外科换药或植皮。

其他: 柔红霉素

外渗处理:局部降温。使用循环冰水的冷垫、冰袋等,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有报导,每6小时局部用99%二甲亚砜1-2ml有效。

丝裂霉素

外渗处理: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4%硫代硫酸钠5ml或用25口径针在外渗区多次皮下注射。表阿霉素

外渗处理:冰敷至少60分钟,抬高患肢;皮肤表面涂二甲亚砜,每日三次,6天。

长春新碱

外渗处理:发生外渗后的24-48小时内每天至少4次热敷,每次15-20分钟。配备150单位/ml透明质酸酶溶液与1-3ml盐水混合液。通过保留的静脉通道,每外渗1ml注射1ml;已拔针则皮下注射。

奥沙利铂

外渗处理:可用地塞米松,普鲁卡因作局部封闭。将配制好的药液沿外溢外缘的周围由外向内多点注射,封闭范围大于渗漏区。

外渗处理原则:

1.立即停止滴注,并尽可能回抽或经原通路滴注解毒剂(5%sb、vitC、和1%普鲁卡因)。2.抬高患肢,同时采用局部冷敷和冰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并可降低痛觉神经敏感性。3.局部封闭,对强刺激药物,如ADM、MMC、VDS、VP16等,可用1%-2%普鲁卡因2mL或DEX 5mg、NS2-4mL注射于外溢血管周围皮下组织,进行封闭。4.正确选择血管:

1)尽量选择较粗大的血管,血管直径越大流量越大,输入药物的浓度就相对较低,药物的刺激性也相应减少。

2)多部位轮流注射,避免同一部位血管长期受刺激而导致内膜损伤。

3)穿刺时尽量选择弹性良好、无炎症的静脉。避免选用手指、足背、腕、踝关节等皮下组织少的部位。5.加强巡视,一旦发现药液外渗及时处理。

6.引路注射及化疗后冲洗,化疗前应用生理盐水50mL-100mL冲洗,确保无外渗再用化疗药物,结束后用适量生理盐水冲洗。

7.调整化疗药物的浓度及PH值。掌握好药物的浓度,最大限度稀释以减少药物局部激惹; 调节好药液PH值不仅可有效地预防静脉渗漏性损伤,还可提高药物的疗效。8.对化疗病人要注意随诊,因有些药物可引起迟发性的损伤。

中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西药用DXM+6542+MgSO4

化疗药物外渗液要辩证施治。

不同严重程度,病期、不同表现都是不一样的。

初期或时间较长局部生机较差的时候用红花油或紫草油改善微循环。

现在是微循环有问题,大静脉回流应该没有问题,此时以加快动脉和微循环为主。等患者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的时候改用烧伤膏,金黄散。以组织修复为主的时候用生肌散,桃花散,九一丹都可以。以上皮修复为主的时候用青黛散或粘膜溃疡粉,指甲粉,珍珠散。

西药

初期以减少损伤为主,用DXM,还要改善微循环用6542, 罂粟碱 用硫酸镁或高渗盐水减轻组织水肿。

当坏死组织不易脱落的时候,用糜蛋白酶消化去腐,我自己也用过胰蛋白酶K就是实验室里面的那一种,也挺好,当坏死组织脱落以修复为主的时候,可以用贝复剂

================ 化疗药物外渗 5.1 发病机制

临床中使用化疗药物时有时回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可能回给肿瘤患者造成严重的永久的伤害,出现化疗药物的的外渗,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置药物浓度过高等;

2、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

3、操作因素: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

4、其它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病人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等。

5.2 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充血、疼痛、肿胀甚至溃破。

临床分三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症状根据药物的损害程度和损害方式分三类临床表现:

5.2.1、发疱性: 严重,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等)、抗生素类(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光辉霉素等)、植物碱类(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诺维苯等)、氮芥、胺苯丫啶、美登素等。

5.2.2、刺激性:中度,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甙、威猛、链脲霉素、丙脒腙等。

5.2.3、非发疱性:轻度损害,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环磷酰胺、塞替派、氨甲喋呤、博莱霉素、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顺铂、米托蒽醌、门冬酰胺酶等。5.3 急救措施:

5.3.1 立即停止点滴,吸出药物;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面。5.3.2.局封:DXM 5mg+利多卡因 5ml,可减慢化疗药物吸收和镇痛; 5.3.3.局部冰袋冷敷局限受损区域48h,然后热敷 5.3.4.局部明显肿胀者可用硫酸镁湿敷以消除肿胀;

5.3.5 局部使用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 5.3.5.如已发生溃疡或水疱应进行外科处理; 5.3.6.待炎症急性期过后可理疗以促进恢复。

·外周静脉输注时,外渗处理程序:①如果病人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输液。②根据需要原位保留针头。③用针筒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④通知医生,指导进一步处理。⑤使用相应的解毒剂。解毒剂经静滴给药时,量要适当,避免局部区域压力过大。皮下局部注射解毒剂时应先拔去针头。⑥抬高肢体或注射部位48小时,病人应注意休息。⑦必要时请外科会诊是否有外科指征。⑧避免外渗部位受压。⑨记录外渗液量、输注部位、药物浓度、病人症状及累及范围。

·中心静脉(CVC)输注时外渗的处理程序:①一旦病人感觉CVC部位有不适、疼痛、烧灼感、肿胀,胸部不适或输液速度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输液。②如果是皮下埋泵,应评价针头的位置是否合适。③尽可能回抽渗出液。如果渗出是针头滑出埋泵所致,尽可能通过针头吸出渗出液,如果无法吸出,则拔除针头,从皮下抽吸残留液。④给予适当的解毒剂。通过埋泵输注解毒剂应避免液量过多引起局部压力过大,注射后及时封泵。⑤同上述⑥—⑨步骤。⑥必要时拍正侧位胸片,确定渗液的原因及影响范围,并请外科会诊。预防措施:1.先从远心端选择血管;2.多部位交替注射以利血管恢复;确认血管通畅后再加化疗药,化疗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减少血管刺激;如无特殊要求应调快注射速度。============ 化疗药物外渗的治疗与处理

(1)静脉输人化疗药物时,若患者主述局部麻木、有胀感及蚊虫叮咬感,即使有回血,也应立即拔针,并用1%利多卡因行皮下环行封闭。主要用利多卡因扩张血管,使渗出的化疗药物回渗人血管,同时具有止痛麻醉作用,减少化疗药物的疼痛刺激。

(2)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如发现或可疑有外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给药,并抽吸出残留在针头、血管内药液,注入适宜的解毒剂,如无解毒剂,可及时用0.9%生理盐水在外渗部位作局部注射,以稀释药物或用0.25%~0.5%普鲁卡因作局部封闭,并局部用冷敷。拔针后,避免外渗部位受压。早期应抬高患肢,以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3)局部红肿疼痛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利用高渗硫酸镁溶液使化疗药物外渗出皮肤,从而减少化疗药物浓度高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与损害,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每次40分钟,每日5一6次。同时,24小时内冰袋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吸收,同时也可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冷敷时间一般不超过15一20分钟,可采用间断冷敷的方法,早期切忌不可热敷。次日开始进行微波照射,每天2次,可促进残留药物的吸收。必要时可选用氢化可的松膏或如意金黄膏等外敷。等金黄膏干结时即更换,重新外敷包扎,并抬高患肢。

(4)外渗区域发生破溃、糜烂者,应保持创面清洁,常规换药,同时予以抗生素治疗。如效果不明显,可考虑外科治疗。如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考虑局部切除和整形外科治疗。(5)解毒剂的应用

①硫代硫酸钠可用做氮芥、丝裂霉素、更声霉素、环磷酞胺等的解毒剂。可使化疗药物迅速分解形成硫化物而解毒。用法:10%硫代硫酸钠4m1加1-3ml无菌盐注射用水混合成解毒剂,注射于外渗处,每外渗1ml注射1ml。

②透明质酸酶可用做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的解毒剂。可促进药物吸收和弥散。用法:150单位透明质酸酶lml加1一3ml无菌盐水混合成解毒剂,注射于外渗处,每外渗lml注射lml。

③ 1.4%碳酸氢钠也可做为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的解毒剂,使其在碱性环境中迅速分解而解毒。

(6)发生药物外渗经上述处理后应对注射部位观察若干天,并做记录,包括发生的时间、部位、外渗的药物名称、药物剂量、浓度及处理外渗的方法、病人的主诉、局部体症等。(7)如局部苍白或紫红,应立即用0.25%酚妥拉明皮下浸润封闭并抬高患肢。

(8)如果局部起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出较大水疱内的渗出液,外敷雷夫奴尔纱条后包扎,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一例盖诺外渗的处理

盖诺是一种植物类抗癌药,通用名为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简称NNB,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的化疗药。其发泡性能强烈、对细胞毒作用明显,当静脉注射时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高,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药物外渗,有时即使药物没有外渗,由于穿刺静脉较小或曾经破坏过,也有可能引起局 患者 男性、48岁,因肺癌术后1月余入院,遵照医嘱先给予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入。确定针头在血管里后静脉推注生理盐水40ml稀释盖诺40mg,注射部位为左手上臂内侧的一根浅静脉,缓慢推注10ml时患者主诉血管刺痛,观察皮肤未见异常,但病人的袖口较紧,护士松了一下患者的袖口抽回血,见回血后再推时,针头前方出现一0.6公分的的红肿,立即给予回抽后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后拔除针头。①用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ml、利多卡因5mg沿红肿周围向红肿处封闭。封闭时在一个皮下进针处可向前、左、右三个方向注射。②封闭后用冰袋外敷24小时。

③用冰袋冰敷的同时用我科自制的“三黄液”外涂。“三黄液”的主要成份为:黄柏3g、黄莲3g、地榆3g、白芍3g、红花5g、丹参5g、冰片1g浸入500ml 75%酒精内一个月后使用。24小时后观其外渗部位皮肤未见发黑,病人无烧灼感主诉。

嘱病人继续外涂“三黄液”并加用京万红外涂(京万红为天津达仁堂制药二厂生产的用于治疗烧伤的软膏)。同时鼓励患者多活动手臂。

一)药液外渗:指药物漏出或渗入皮下组织。

具有腐蚀性作用的化疗药物外渗会引起组织坏死、腐烂。具有刺激性作用的化疗药物可引起外渗部位感染、疼痛。

1、腐蚀作用: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丝裂霉素、盐酸氮芥、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

2、刺激作用:卡莫司丁、达卡巴嗪、VP-

16、脂质阿霉素、米托蒽醌、紫杉醇和鬼臼噻吩。有报导顺铂和氟尿嘧啶浓缩液大量外渗也有刺激作用。

3、处理:关于是否使用解毒药有争议。处理一般步骤: 1)停止化疗。

2)保留针头,患肢制动。

3)抽吸出残留在针头、输液管中的药物。4)拔掉针头。5)避免外渗部位受压。

6)特殊化疗药物外渗,按指导注射相应解毒药。7)使用特殊药物时发生外渗,给予热敷或冷敷处理。8)抬高上肢。

表一:腐蚀性药物与刺激性药物的解毒方法: 阿霉素 柔红霉素

去甲氧柔红霉素 无 局部降温循环冷水的冷垫、冰袋等,外渗24-48h内每天至少4次。每次15-20分。有研究显示: 每六小时局部用99%二甲亚砜1-2ml有效。长春新碱 花碱 地辛 瑞滨

VP-16 透明质酸酶 配备150单位/ml透明质酸酶与1-3ml盐水混合液。通过保留静脉通道,每外渗1ml注射1ml。已拔针则皮下注射 热敷

化疗药物致呕吐的药物治疗 篇3

1 化疗药物的分类及其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

1.1 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分类

在服用化疗药物后不同时间内可出现不同类型呕吐[2]: (1) 服用化疗药24h内发生的为急性呕吐, 通常在服药5~6h后达到峰值, 持续时间18h以上后转为慢行呕吐或停止呕吐。 (2) 服用化疗药24h后出现的多为迟发性呕吐, 多数发生在24~48h内, 此类呕吐持续时间长, 多影响患者的治疗。 (3) 预期性呕吐不同于以上两种, 多是由于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导致, 常出于现再次接受化疗患者身上, 止吐药效果不明显。可通过行为调节器节和系统脱敏减轻心理负担。

1.2 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

(1) 第四脑室的化学受体感受区与恶心、呕吐有关的神经受体有多巴胺受体、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5-羟色胺 (5-HT3) 受体、组胺 (H1、H2) 受体和阿片受体等。由于化疗药物通过血液和脑脊液的刺激所受体, 引起呕吐中枢的兴奋, 产生恶心、呕吐。 (2) 大部分药物还可通过刺激周围神经引起呕吐。实验证明, 将动物雪貂的腹部迷走神经完全切断, 内脏神经大部分切除, 可明显 (但不能完全) 控制药物的呕吐反应。 (3) 对感官刺激或神经刺激由大脑皮质传导引起的呕吐也少数存在。

2 止吐药物的分类及其临床应用

2.1 止吐药物的分类

(1) 传统的噻嗪类药物[3], 如氯丙嗪, 主要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 对晕动症所致呕吐以外的呕吐均有明显作用; (2) 抗组胺药物, 如苯海拉明, 对于晕动症所导致呕吐效果明显; (3) 5-HT3受体拮抗剂, 现阶段常用于化疗辅助治疗用。 (4) 其他止吐药物, 如地西泮、皮质激素、甲氧氯普胺等[4]。

2.2 能有效抑制化疗药所致呕吐的药物

化疗辅助药物的发展对化疗疗效的提高及不良反应的减少作出了巨大贡献。5-HT3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竞争性地阻断消化道黏膜释放出的5-HT与5-HT3受体结合, 从而具有抗呕吐的作用。现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5-HT3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恩丹西酮、格拉司琼、托烷司琼等十余个品种。

2.3 5-HT3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多数研究表明, 5-HT3受体拮抗剂耐受性好, 是现阶段最有效的药物。5-HT3受体拮抗剂对中度、重度致吐性药物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均明确有效。

另一项研究对比了口服恩丹西酮 (80mg/d) 或格拉司琼 (1mg/d) , 药物均在化疗前1h服用, 治疗化疗所引起中度呕吐, 在预防急性呕吐方面, 格拉司琼有效率较高, 完全控制和减少恶心的发生率有效率高于恩丹西酮。

5-HT3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急性呕吐效果显著, 80%~90%的患者急性呕吐得到缓解。但对延迟性呕吐的控制有效率低于50%。

5-HT受体拮抗剂单独使用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并不能很好的控制消化道反应, 可与地塞米松合用, 有效提高这类药物的使用率。

3 结论

现阶段, 急性呕吐抑制药物效果明显, 但不能延迟呕吐效果;5-HT3受体拮抗剂对控制连续化疗引起的呕吐效果不理想;5-HT3受体拮抗剂与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使用, 效果明显, 亦可体现个体用药治疗的手段, 并达到用药合理与经济的统一。

摘要: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不仅使患者产生对化疗的惧怕, 影响疗程, 更因丢失体液等而严重削弱机体自身的抵抗力, 不利于预后, 因此有效的止吐对化疗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 急性呕吐抑制药物效果明显, 但不能延迟呕吐效果;5-HT3受体拮抗剂对控制连续化疗引起的呕吐效果不理想;5-HT3受体拮抗剂与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使用, 效果明显, 亦可体现个体用药治疗的手段, 并达到用药合理与经济的统一。

关键词:化疗药物,止吐,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琳.癌症化疗止吐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9, 12 (4) :276-277.

[2]修元德.肿瘤化疗的止吐治疗[J].齐鲁医学杂志, 2006, 21 (4) :374-375.

[3]金有豫.药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63-264.

新型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 篇4

该项技术由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BIND生物科学公司所研发。这种名为BIND 014的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通过将药物包裹在一个“特别制造的传送包内”来解决药物传送中的三大难题:如何确保治疗性分子到达体内正确位置、如何在数天内缓慢地释放药物以及如何保证免疫系统不将其视作外来之物而加以破坏。该“传送包”由麻省理工学院智能药物控释教授罗伯特·朗格和BIND公司的创办者、哈佛大学教授法欧米德·罗萨德所设计。

BIND 014的直径仅为人类头发丝的千分之一, 大约100纳米, 由4部分组成。首先是一个负载———一种普通的化疗药物多西他塞 (Docetaxel) 。多西他塞分子被包裹在一个可降解的塑料聚乳酸制品中, 聚乳酸会在进入人体后的几天之内缓慢分解, 因此, 该药物也会慢慢释放出来, 这意味着, 注射一次纳米粒子, 效用可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接着, 科学家用聚乙二醇将这个装满了药物的“子弹头”包裹起来, 从而将纳米粒子隐藏起来, 以免被身体的免疫系统如抗体和巨噬细胞发现并攻击。该纳米粒子的最后一层为“智能”靶向系统———包含特殊的酶和靶向配体, 该系统会同前列腺癌细胞中的分子前列腺特异膜抗原结合在一起, 使得这些纳米粒子在释放出药物前集结在肿瘤处。

朗格称, 这种药物递送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能通过一种PMSA分子进行定位, 非常精确地找到病源, 同时避开身体的免疫系统。而在动物身上所进行的实验表明, 该纳米粒子能在前列腺肿瘤附近集结, 杀死肿瘤细胞。

BIND公司制药科学副总裁杰夫·哈凯基表示, 这是首个进入临床实践的可递送化疗药物的靶向型纳米粒子。接下来, 公司会将其发展成一个平台, 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各类炎症, 甚至传染性疾病。

纳米化疗药物 篇5

几十年来, 化疗药物一直是医生对付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这类疗法的副作用也众所周知。比如从紫杉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 它可以阻断某些细胞的正常分裂。由于癌细胞的分裂速度比普通细胞快, 这种化合物被用来治疗癌症。然而紫杉醇药物不仅作用于癌细胞, 也对其他分裂较快的正常细胞产生影响, 比如对毛囊细胞、骨髓细胞产生影响, 以及影响消化道, 分别导致脱发、贫血及恶心。因此, 研究人员希望找到能主动辨别癌细胞, 并且只对其产生作用的药物。

俄罗斯科学院基因生物研究所、全俄分子诊断和治疗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俄学术刊物《俄罗斯纳米技术》报告上说, 人体细胞膜上有一种被称为“受体”的蛋白质, 它能接收细胞外特定分子的化学信号, 并与之产生反应, 就好比钥匙与锁的关系。每种细胞都有彼此不同的受体, 癌细胞上有一种专门接受“甲胎蛋白”的受体。如果这种蛋白的含量水平异常超标, 且有其他化验指标佐证, 则不能排除癌变的可能。

鉴于癌细胞受体的特殊性, 俄研究者将甲胎蛋白分子与紫杉醇分子合成一种纳米粒子, 让癌细胞主动识别该“组合体”中的甲胎蛋白, 并将其吞噬, 然后紫杉醇就可以逐步释放, 阻止癌细胞分裂。同时, 其他细胞因为无法辨认并吞噬这种纳米粒子, 不会受到影响。

集中配制静脉化疗药物的优点 篇6

1 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药物配制, 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病区医师按医嘱录入医嘱并与另一护士核对后, 进行长期医嘱与 (或) 临时医嘱的申请, 并电话通知配药室药师进行确认 打印发药单 —进行数据采集—打印输液贴—核对—打印执行单, 由另一药师核对后备药待配。分批送进配药间, 经护士核对后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药物配制并盖章, 与空安瓿一并放入传送窗。经药师核对后装入送药箱与核对单由专人一起送病区。由病区护士核对并登记送药贴数和时间签收后待用。由于每次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 两年多以来未发生过错配、少配的情况, 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2 减少污染, 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

我国化疗的防护与研究与国外相差甚远。我院以前做得并不好, 自搬进新大楼以后, 已有所改观, 我院全部中央空调系统。各个病区各自配制化疗药, 这对大楼的污染很大。我院药物配制中心具有独立的制冷、排抽风系统, 空调净化系统, 全部化疗药物在100级的生物安全柜下进行配制, 对整栋大楼是没有污染的, 对病房护士医生的保护也是明显的。

3 剂量个体化, 节约药物, 降低医疗成本;整合资源, 节约人力

以前病区各自配药, 虽然剂量个体化, 由于多余药物没有什么用, 多数丢弃而造成浪费和加重空气污染。现在由于统一集中配制, 个别同批化疗药可以一药两人用, 如果经济比较困难的病人电脑护士可以与药师沟通把多余的药给予病人使用, 降低了医疗成本。以前8个病区至少8名护士来配化疗药, 现在配药室只需5名护士就可以完成, 现集中统一配制, 并送到病房, 真正做到把护士还给病人, 缓解护理人员的紧缺现象。

4 保证了药物的质量

多数化疗药物溶解后应现配现用, 如烷化剂类环磷酰胺、植物类长春新碱、抗生素类阿霉素、抗代谢类阿糖胞苷等[2], 现经专门培训的人员分时段、分批次在严格控制的洁净环境中配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而降低了微生物、热原及微粒污染的几率, 最大限度地降低输液反应, 确保静脉用药安全。

5 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据市物价局的批复, 一贴药物收取配制费18元, 按每天约200贴, 每月可收取配制费10万多元, 一次性耗材等治疗费利润达近4万, 另每月化疗的药物约400万元利润可达40多万元。

6 提高了药房在临床药学、医院的地位

因为药房直接参与了临床的工作, 从而加强了对临床医生不合理用药的监督, 药房不单是卖药、发药了。药师根据医嘱的数量主导配制的时间, 主动权掌握在药师的手中, 临床科室对配制中心的依赖性增加。药师执行化疗医嘱时发现录入错误时有权要求病房电脑护士重新输入医嘱, 病房与药房的交流更多了。

7 讨论

化疗药物的集中配制, 加强了病房与药房的沟通, 药剂师指导病房用药, 就跨出了一大步。有效减少化疗药的空气污染及保证医务人员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工作。药物的效价得到有效的保证, 病人就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由于大多医院现在都由病房护士配药, 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 然而现今与国际的接轨, 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护士忙于应付各种检查, 药物的集中配制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也直接支持了病房的工作。

摘要:总结了10万贴化疗药物的集中配制的经验, 体现了配制集中的各种优点, 即可防止差错事故、减少空气污染、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节省药物及人力物力、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并指出了集中配制的必要性以及未来的拓展方向。

关键词:化疗药,集中配制,优点

参考文献

[1]蔡卫民, 袁克俭.临床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1.

化疗药物防护方法及现状观察 篇7

1 认识化疗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

1.1 药物因素

几乎所有的抗癌化疗药物都对正常组织或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特别是对增殖活跃、不断更新的造血细胞、生殖细胞、消化道黏膜组织和毛囊。有报道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 其尿液中发现致畸变的TAI535细胞的含量明显增高[1];另外, 接触时间的长短、药物类型以及剂量的大小与产生的危险程度有关[2]。长期接触者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等反应|, 而出现的损害可能是癌症、生育问题、长期的基因改变、流产和畸胎[2]。Undeger发现肿瘤科护士的DNA损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 。[4]有些抗癌药致畸变或致癌作用已被证实, 如环磷酰胺、阿霉素、博来霉素等。

1.2 操作因素

护理人员在配制化疗药、执行化疗、处理化疗药溢出、处理化疗污染物和病人排泄物时, 都可能接触化疗药并被动吸收。其吸收途径有: (1) 皮肤吸收:最常见的是在配药时注射器针头松脱导致药物外漏;护士在药物配置打开安瓿时药粉或药液、玻璃碎片飞溅;药瓶溶解前未减压排气, 拔针时药液喷出;意外针头刺伤;容器渗漏或破裂;护士在连续操作过程中被接触药液的手套污染治疗台、推车、凳及配药柜等。 (2) 消化道吸收:上述皮肤污染后未彻底清洗双手就进食。 (3) 呼吸道吸入:配置粉剂化疗药物时药物的飞尘吸入, 或不慎打破已配好的化疗药溶液瓶致工作场所空气污染, 药液的烟雾状颗粒从呼吸道吸入。很多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环磷酰胺、紫杉醇等, 在接触过程中, 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 它可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液或气雾直接通过口、皮肤、眼睛和呼吸道进入人体, 危害配药人员和污染环境[2]。因此, 护士在接触化疗药物过程中应重视其毒性作用及带来的职业危害。

2 防护管理

2.1 职业防护组织管理

对新入科护士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 包括药学基础、操作规程及废弃物处理等的系统学习培训, 所有人员必须通过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考核, 合格后才可配置化疗药物;健全防护管理制度, 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通过严格、具体和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建立良好的岗位操作标准程序, 把全体人员和各项工作纳入安全的轨道。

2.2 加强配置流程管理

2.2.1 配置化疗药物的操作规程

2.2.1.1 化疗药物配置

配置化疗药物前及脱手套之后严格洗手, 在专用的配药室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操作。配药柜备有排风、通风设备, 以及垃圾的处理通道, 按照切断三条化疗药物吸收途径原理进行设计的, 方便实用, 操作易行。药品配制操作台面覆以一次性防护垫, 减少药液污染, 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及时更换。

2.2.1.2 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

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操作前要穿一次性防护衣, 戴袖套、目镜、口罩、帽子及聚乙烯和乳胶双层手套以减少呼吸道吸入及皮肤接触。推注化疗药物治疗盘内铺聚氯乙烯一次性治疗巾, 减少药液污染。

2.2.2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2.2.2.1 打开安瓿时, 垫无菌纱布以免划破手套, 打开冷冻粉剂安瓿时有溅出的危险, 用无菌纱布包裹, 并将溶媒沿安瓿壁缓缓注入瓶底, 防止粉末溢出, 待粉末浸透后再搅动。

2.2.2.2 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时插入双针头以排排瓶内压力, 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并且要求在抽取药液后, 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 不可使药液排于空气中。加药时将化疗药加入瓶装液体后应抽尽瓶内空气, 避免瓶内压力过大导致更换液体时药液外溢。

2.2.2.3 抽吸液体药物时药液不应超过注射器容积的3/4, 以免药液外溢。

2.2.2.4 药液溅身的处理

如果药液不慎溅在皮肤上或眼睛里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2.3 加强废弃物及污物的处理

2.2.3.1 对使用过物品的处理

操作中使用的手套、口罩、纱布、注射器、输液器、输液袋、敷料及放置化疗药物的安瓿等物品放在专用的塑料袋内集中封闭处理, 以免药液蒸发污染室内空气。在完成全部药物配备后, 需用75%乙醇擦拭操作柜内部和操作台表面。

2.2.3.2 化疗病人污物的处理

化疗病人的尿液、粪便、呕吐物、分泌物及其他体液均应按污物处理。清理时需戴手套、穿隔离衣, 完毕后用肥皂彻底洗手。化疗病人使用的水池、厕所用后反复用水冲洗。

2.2.4 加强仪器设备监控和预见性维修

每天清洁和消毒化疗药物配制柜一次, 以及检查排风、通风设备的性能情况。

2.2.5 加强基础防护措施

2.2.5.1 提高机体抵抗力

重视个人保健, 鼓励护士经常锻炼身体, 业余组织护士打气排球、羽毛球等活动, 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合理安排休息。

2.2.5.2 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合理安排工作, 加强有关化疗药物的防护知识学习, 严格执行化疗药物的操作规程,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及对环境的污染。

2.2.5.3 护士孕期、哺乳期防护

为怀孕和哺乳期的护士创造条件避免接触化疗药物, 如安排上医嘱班、健康教育班等。

2.2.5.4 定期查体

定时进行体格检查, 包括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及血常规检查。

3 结果

通过以上防护措施的实施, 全科23名护士精神状态好, 身体健康, 在每年度的体检中未发现有护士出现诸如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月经异常、生育障碍等化疗药物引起职业危害现象。

4 现状观察

毛秀英等[5]对107家医院的肿瘤病房和60家医院的骨髓移植层流病房的化疗防护现状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在167家医院中, 采用规范化集中式管理的仅有4.79%, 而95.21%的医院仍沿袭落后的分散式管理。在设备方面, 仅有22家医院为护士装备了生物安全柜, 40家配备了不具有防护功能的洁净台, 而105家医院没有配置任何操作装备。从防护用具使用上看, 护士戴手套符合正确要求的仅占9.58%;而穿一次性无纤维防渗透隔离衣的仅有1家层流病房, 合格率不足1%;还有62.28%医院护士操作时没有穿隔离衣。在化疗废弃物处理上, 仅有31家医院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带盖容器, 而136家使用方法不当。而椐本人观察, 目前柳州市设置有肿瘤科的6家三级医院及4家二级医院仅有2家配备有生物安全柜, 同时在这些医院的非肿瘤科开展化疗的科室非常普遍。作为肿瘤专科的防护设施尚且如此欠缺, 非肿瘤专科的防护措施更是让人胆战心惊, 因为很多非肿瘤科护士居然把化疗药物视同普通药物来配置、执行和进行废弃物处理。所以, 做好化疗防护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毛秀英等[5]等认为, 要想迅速扭转这种被动局面, 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加大投入、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 建立并制定一套国际化的化疗防护管理体系和相适应的法规;另一方面, 加强环保及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宣传, 培养一批职业防护的专业人员, 负责监管此项工作, 对长期接触化疗药物人员要定时更换岗位, 定期查体。

5 讨论

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肿瘤护理专业的进步, 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带来的职业危害, 应当高度重视护士职业防护问题。制定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虽然化疗药物能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只要有比较健全的防护措施, 如使用生物安全柜配制化疗药物, 可以防止含有药物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对操作者的危害, 使之达到安全处理化疗药物的防护要求, 保护备药环境无微粒物质, 化疗药物对护士身体的损伤是可以避免的。另外, 还要加强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支持系统建设, 同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从事化疗的医务人员, 为其创造一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以降低职业危险性, 可以达到职业防护作用。

摘要:目的认识化疗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 介绍防护方法, 并通过现状观察, 引起高度重视。方法通过认识护士在接触化疗药物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职业危害, 提出针对性防护方法及管理程序。结果防护措施得当能切断化疗药物吸收的三条主要途径。结论只要有比较健全的防护措施, 对护士的职业危害是可以避免的, 但临床工作中对化疗药物防护的现状堪忧, 期待引起全社会重视。

关键词:化疗药物,防护,方法,现状

参考文献

[1]孙燕, 韩锐.肿瘤化学治疗新进展[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98-101.

[2]Sarah Ben-Ami.The influence of nurses,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health beliefs on their safe behavior with cytotoic drugs in lsrage[J].Cancer Nursing, 2001, 24 (3) :192-199.

[3]贾晓燕, 李慧莉, 李荣香, 等.抗肿瘤药物对护理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1, 36 (8) :591-593.

[4]UngegerU, Basaran N, Karas A, et al.Assessment of DNA damage in nurses handling antineooplastic drugs by the alkaline COMET as-say.Mutat res, 1999, 439 (2) :277-287.

化疗药物渗漏致组织损伤的防护 篇8

化疗药物一旦渗漏, 可引起全身毒性和局部毒性。全身毒性表现为严重而广泛的组织坏死, 患者出现病危征象, 但临床很少见;局部毒性则是指发生于药物注射部位周围组织的反应, 包括静脉炎、静脉变色、疼痛、红斑和继发于药物外渗的组织坏死。

1一般资料

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患肿瘤且需化疗的患者共840例, 其中男524例, 女316例, 年龄38~79岁, 其中因化疗药物渗漏造成组织损伤者5例, 年龄62~79岁, 轻型3例、中型1例、重型1例。

2组织损伤分型及临床表现

在5例发生药液渗漏患者中, 因病程长短不同、临床症状不同和选择化疗药物不同, 发生渗漏后组织的损伤程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将患者分为3个类型:轻型 (非发疱型) :此类患者因病程较短, 病势不很严重, 或首次接受化疗, 通常使用无明显刺激的药物, 如:环磷酰胺、氟脲嘧啶等化疗药物。发生渗漏的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局部轻微发热、肿起、疼痛等症状。中型 (刺激型) :临床采用了具有一般刺激性的化疗药物, 如氮烯咪胺。发生渗漏后患者局部红肿、疼痛且有灼伤等轻度炎症症状, 但未发生组织坏死。重型 (发疱型) :患者因较长时间应用了强刺激性药物 (丝裂霉素) 作化疗而发生药液渗漏。发生渗漏引起症状为:初起有局部微红、肿起、轻微疼痛、痒感;次日即肿胀明显, 出现红斑、灼热疼痛、发生水泡、局部皮肤呈紫红色, 随之红肿热痛加剧, 局部变黑紫色, 发生组织坏死。

3导致药物渗漏的原因分析

3.1 药物本身

因临床所用的化疗药物均具有毒性, 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一旦外渗必会导致组织损伤。如丝裂霉素、阿霉素等强刺激性的化疗药物, 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 在血管内堆积, 使血管内皮损伤、坏死、脱落, 导致周围组织炎症水肿, 甚至溃疡。

3.2 机械性损伤

因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固、拔针后按压手法不正确、反复在一条血管上穿刺。尤其是高龄反复化疗的患者, 因反复穿刺导致静脉炎, 使血管纤维化、管腔变窄、循环受阻, 造成组织坏死。

3.3 血管条件

肿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 血管硬化、弹性差, 加之长期患病营养状况差, 血管发生痉挛, 静脉壁可因缺氧、缺血而使通透性增强, 用细胞毒药物易于发生渗漏。

4预防

护士必须提前熟知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准确掌握给药方法、药物浓度及输液速度, 并保护好患者血管防止渗漏的发生。针对每位化疗患者, 提前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 恰当合理地选择血管,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一定要做到避免在同一条静脉上多次穿刺、重复或长时间输液, 特别是手、足背部的静脉。关节、血运差部位、疤痕等处血管不宜进行穿刺。为了确保静脉通畅, 一定要遵守化疗给药的顺序, 即在输注进行之前和之后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冲洗静脉, 在二者之间给化疗药物的方法。化疗时, 先输入刺激性小的药物, 继之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化疗后, 用复方氯化钠20mL冲注, 以减少抗癌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 从而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输液结束拔出针头后, 要用拇指指腹按压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 持续0.5~1分钟, 也可防止药液渗漏。

5发生渗漏后的护理

5.1 冷敷

一般在发生渗漏的当时即采用浸泡在4~6℃的冷水中的消毒巾给渗漏部位持续冷敷24~48小时。冷敷的意义在于使毛细血管收缩, 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且可抑制细胞活动, 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5.2 局部封闭

局部封闭治疗可止痛和控制炎症。临床上常用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局部封闭, 可使局部麻醉, 阻止致痛、致炎、致敏物质的释放, 降低炎症扩散的可能性, 促使组织修复。

5.3 解毒剂

化疗药物外渗初期, 可采用静脉注入解毒剂[1], 以阻止化疗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 减少药物对组织的刺激及损伤作用。根据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毒性强弱和该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以及输注药物的浓度等综合考虑, 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如因输注氮芥类的药物发生渗漏, 可予硫代硫酸钠, 可使药液迅速碱化, 推延化疗药物与组织结合;若输注长春新碱、阿霉素发生渗漏则可用碳酸氢钠, 使药液发生化学沉淀, 减少对组织的刺激性;丝裂霉素渗漏可以选择具有保护皮肤、缓解疼痛、愈合溃疡作用的二甲基砜。

5.4 中西药外敷

化疗药物发生渗漏后, 传统用50%硫酸镁湿敷, 因其具有明显的渗透作用, 故能减轻局部肿胀疼痛, 用654-2湿敷[2]疗效也很好。多年临床实践证明, 凡是外渗型损伤的重型患者, 局部皮肤出现大量水泡、皮肤变紫黑者用中药外敷效果更佳。临床常用清热凉血、解毒生肌的中药“如意金黄散”醋调外敷, 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5.5 手术等

严重而广泛的组织坏死则当施行手术、换药、植皮等措施, 但临床上极为少见。

摘要:因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 不仅与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有关, 还与药物的毒性、输注量、输注速度、输注时间、压力、患者个体状况以及注射局部的解剖特点等诸多原因都有密切的关系。为患者做化疗时应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外渗性损伤的发生, 护理人员严格、准确掌握化疗药物的特点;正确遵循给药方法;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密切观察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各种反映, 从而避免或者减少药液渗漏的发生。一旦发生药液渗漏, 针对性地采用冷敷、局部封闭、注射解毒剂以及中西药物外敷等方法, 减轻患者的痛苦。只要及时选择适当方法进行处理是完全可以避免永久性组织损伤发生的。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性组织损伤,防护

参考文献

[1]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2000:266-283.

上一篇:建筑用岩棉板应用下一篇:空气流动论文